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报纸

体育报纸

时间:2023-05-30 10:5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报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报纸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报纸业;衰落;原因分析;中国

1我国体育报纸业不容乐观的现状

我国体育报纸业在上世纪90年代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尤其伴随1994年开始的足球职业化改革,很多以足球为主要报道的体育报纸更是风靡一时。体育报纸是国内传媒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化运作最早、竞争最为激烈的媒介领域,但近5年来,中国的体育报纸正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潮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行业普遍不景气,一大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体育报纸已被残酷的市场无情吞噬,如卿报》、《南方体育》、《体育参考》、}}21世纪体育》、《体坛导报》、《体育天地》、《体育生活报》、《体育时报》、《体育快报》、《足球11人》、《体育生活报》等;在市场上艰难支撑的有《体育晨报》、卿迷》、《体育周报》、《羊城体育报》等;蓄势待

发的有《东方体育报》、《篮球先锋报》;新生力量的有《扬了体育报》;在有限的市场上《体坛周报》和《足球》两强独大,其它体育报纸则瓜分剩余的一小部分市场。同一类报纸在短时问内的相继停办不能视为偶然,体育报纸的命运和现状一定包含着某种逻辑和因素。

2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成因我国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客观因素体育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因素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体育已成为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媒体高度关注体育,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报纸基本都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版面,各地蓬勃兴起的都市报、综合性日报更是不遗余力地把体育新闻版面作为争取读者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电视、网络媒体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对我国体育报纸业的生存更是严重的挑战,因为电视、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受众覆盖面等优势是体育报纸无法相比的,更易被受众和广告商青睐。处于电视、网络、都市报、综合性日报等媒体全面围攻和夹击下,专业化体育报纸的市场发展空问日

趋狭小,生存艰难。回顾体育报纸曾经的辉煌,不难发现这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体育信息的了解渠道没有今天通畅便捷,综合性主流报纸、电视媒体对体育报道并不十分重视,网络传媒还没有真正崛起,这是体育报纸当时得以辉煌的良好外部环境。伴随各地都市报的兴起、各地电视体育频道的开播、尤其是1998年之后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截止2006年7月我国网络用户已达1.23亿),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体育报纸不再是读者获取体育新闻的主渠道,其受众市场不断缩小,广告

的流失是必然的,而发行量和广告是体育报纸生存的关键,由于市场萎缩,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衰落。

2.1.2体育报纸业内恶性竞争

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是体育报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体育报纸把大量的人力、财力耗费在同行问恶性竞争上。儿年前与米卢零距离接触的女记者李响以200万元的天价从《足球》报社“转会”到《体坛周报》,给中国新闻界以很大震动,《南方体育》所走过的5年,仅骨干就有50多名被挖走。某些体育报纸为了挤压同行竞然买断新闻采访源,以2002年世界杯为例,某报用高价让国脚接受独家专访。恶性竞争让体育假新闻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问,有些体育报纸为了抢夺市场,胡编假新闻来吸引读者眼球,2002年世界杯期问,体育报纸就报道了很多轰动性假新闻,如央视禁播米卢广告、米卢在国脚里选女婿、执法意大利和韩国的厄瓜多尔主裁判被枪杀等。恶性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攀比之风难以遏制,体育报纸的运作成本增加,假新闻的存在使得体育报纸的公信力下降,已消亡的《球报》、}}21世纪体育》等很大程度上就败在同行问恶性竞争所造成的内耗上。《足球》总编辑刘晓新坦言“真正根本的理由,是我们一直都高烧发热,不是去理性地开发资源。

过度竞争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过度开发。体育报纸问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竞争。”

2.1.3民众体育消费观念的移位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赋予中国人更多的时问和物质消费资源。在体育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民众把对体育的关注点转移到健身、健美上来,把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紧密联系起来,把健身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来投资,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锻炼的意义将愈益突出,这对多年来热衷于体育信息消费而冷漠于锻炼的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各地健身娱乐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这种变

化的必然结果。

2.2我国体育报纸业不景气的主观因素

2.2.1观念和认识问题

体育报纸要争取读者扩大社会影响树立权威地位的报道领域是体育报道,不切实际地向社会生活各领域拓进并树立新闻权威意识来增加媒体对大众化广告的吸引力作为办体育报纸的宗n是不可取的。体育报纸发行的对象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对体育感兴趣的特殊群体,小众化的受众和广告是体育报纸的劣势之一,要正确认识体育报纸的这些特征和规律,否则会为此付出代价。由于观念和对自身认识不足,《南方体育》在经营、扩张、品牌发展等方面频频犯错,体刊是必然的,如他们采用大众化办报的经营思路来和其它传媒拼资讯、拼广告和发行量,放大了体育专业报纸的劣势—小众化的受众和广告,这一经营思路的结果直接导致2002世界杯年万损1000多万元。

2.2.2管理人才缺乏,办报体制僵化

办报体制僵化,缺乏对体育媒体特性认识以及对报纸宏观发展战略把握的管理人才也是体育报纸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体育》在体刊后其总编感言,由于自己缺乏管理经验,一直没有形成一支很有执行力的团队去打品牌,开拓市场,致使《南方体育》多次错失发展壮大的机会。有过多年辉煌的《球报》领导频频更换从另一层面说明其管理人才的缺乏。体育报纸行业内“文人办报”现象比较普遍,体制使一些体育外行当上了体育记者甚至领导岗位,一些已有一定名气的体育专业记者只能拿比正式员工低很多的工资,《北京足球报》、

《体育参考》的失败就是这种僵化体制的恶果。

3体育专业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对策

3.1科学定位

评估者、被评单位以及相关机关部门,使教学始终处于不断建设、不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状态之中,实现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2.5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评估形式

第2篇

体坛周报是一份专业体育报,创刊于1988年,其前身为湖南省体委的机关报纸,后来摆脱了体制束缚,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体坛周报已成为一家年创收过亿元、利润达5000多万元的报纸,位居全国体育报纸首位。

潇湘晨报是一份大型综合性都市日报,隶属于湖南省出版集团,2001年3月创刊。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在2003年实现了年收入破亿元。2008年收入达到了2.52亿元,发行量达到了52万份,受众超过200万人,完全覆盖湖南全省14州市。

两报赢利模式比较

1.客户群选择

体坛周报作为一家体育专业报纸,主要的客户是体育爱好者,以在校大学生居多。其广告商广州凌视广告公司在对它的读者群分析中称:“读者具有男性化、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体坛周报的读者多处于单身或者新婚阶段,对汽车、家电、IT通讯、金融服务、教育、旅游、房地产等大宗消费产品有强烈需求,并且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决策权。”①

潇湘晨报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报,覆盖的人群结构更为复杂,包括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市白领、普通工薪阶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学生等等。其中男女性比例基本均衡,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读者渗透人数达到了16.68万人,占报纸读者总人数的32.57%。②潇湘晨报相比于长沙其他报纸,在各年龄人群中覆盖最广,特别是在25~34岁、35~44岁、45~54岁的社会主要消费群体中的读者数量比其他媒体要大得多。③

2.利润的获取

体坛周报主要靠发行来获取利润,而潇湘晨报则正好相反,是靠广告来获利的。

体坛周报的获利手段是与其体育专业报纸的特点分不开的:为了树立体育报纸专业化的形象,体坛周报不靠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哗众取宠,一贯以高质量的、大容量的体育信息赢得读者的青睐。整个版面密密麻麻都是体育新闻、图片、评论,可读性非常强,让读者觉得很实惠。如果刊登大量广告无疑会影响体坛周报作为专业报纸的专业形象。另外,体坛周报的相当一部分读者为在校的大中专院校学生,他们的购买力有限,广告商对在体坛周报上投入广告也持谨慎态度。

潇湘晨报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报,是靠广告收入赢利的报纸。潇湘晨报通过采用整合营销手段来使报纸覆盖更多的有效人群,策划承办了读者节、“飞播青绿,放养富庶,感恩潇湘”、“与湖南一起奔跑”等各种活动,拉近了报社与读者、广告主、政府的关系。另外,潇湘晨报作为长沙车展的主办单位和实际操作者,介入会展业多年,自2005年承办长沙车展开始,三届全部实现赢利,汽车广告增长了2.6倍,车展品牌价值近5000万元,每年创利税超过亿元。

3.战略控制

体坛周报的战略控制手段主要是其内容的专业化。在内容方面,体育评论由资深的体育专家和体育报人撰写,观点独特、深入浅出,深受读者的喜爱;独创对体育赛事的报道风格,认为体育赛事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报道体育赛事不再用华丽辞藻极尽渲染之能事,而是按照比赛进程客观描述;针对中国体育迷对国外体育赛事的兴趣,体坛周报走国际化道路,与《马卡报》等国际知名体育报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新闻网络,这些新闻网络中有许多与当地主流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的专、兼职记者和采编人员。凭借着与国外主流媒体和著名俱乐部的良好合作关系,体坛周报建立了高效、畅通的新闻通道和网络,常常能在第一时间独家新闻,垄断一些专访。这是其他许多体育媒体短期内难以模仿的。

潇湘晨报的战略控制手段是不断开发和拓展现有发行渠道。潇湘晨报有着省内最大的发行队伍,人数将近2000人,他们被分成近200个小组,覆盖全省,进行“社区圈地”:负责每天及时将报纸送到订户手中,向订户派送赠品,并且在社区中实施敲门发行、扫楼发行。潇湘晨报的发行还特别关注对于高端客户的覆盖。他们与长沙移动合作,举行走进高端、共创价值活动,双方互相协助,为各自所拥有的高端客户提供联合服务,资源共享,覆盖更多的高端客户。潇湘晨报还在湖南省内各大星级酒店、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免费报纸,在长沙黄花机场为自己的VIP读者设立贵宾室,这些举动无形中提高了潇湘晨报在高端客户中的影响力,开拓了潜在的新的高端客户群。

4.业务范围

体坛周报业务范围跨越到纸质媒体之外,进军网络、广播,还在酝酿做电视节目。2001年,体坛周报开通了体坛网,开创了专业体育报纸自办专业新闻网站的先河。但是,体坛网一直以来都不算太成功,其广告量很少,“体坛快信”和“体坛彩信”无线服务的赢利几乎可以忽略。2001年《足球周刊》创刊,第一个月就取得了发行16万份的好成绩。《足球周刊》目前已经成了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之一,它内容充实,图片丰富而有序,文字很有深度。它充分地利用了体坛周报的资源,但又与其相互竞争,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此外,体坛旗下还有《全体育》、《瑜伽》、《户外》、《高尔夫大师》等几本体育杂志。体坛周报还尝试过跨到体育界之外,做《玫瑰周刊》之类的情感杂志,但由于并不是核心业务、得到的资源支持有限而作罢。

潇湘晨报也不局限于纸质媒体,在多种媒体形式上都开拓出了一片天空。2005年潇湘晨报正式并购了在湖南已经小有成就的红网,将红网纳入其统一的内容体系中,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依靠。两种介质的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力,取得了1+1>2的效果。2008年7月18日,“红网传媒・政府公共资讯互动框架网”正式启动运营,500多块液晶框架电子屏幕安装在长沙市政府机构和各大公共场所。通过启动仪式、新闻和广告的强势推出,红网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广大市民中逐步扩大,同时也吹响了红网传媒覆盖长沙、挺进湖南各市州市场的号角。2006年潇湘晨报创办了湖南手机报。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份报纸的共同点在于在报业市场变化时都改变了在旧的经济秩序中以市场份额和产品本身为中心的做法,转而围绕着读者和利润来建构自身的企业设计;了解读者的关键需求,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开外部的威胁和自身的缺点,构造并实施能满足读者需求、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从而退出无利润区,找到并进入新的利润区。

报业企业要想在当今多元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不断根据读者需求来设计新的赢利方式,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注释:

①凌视广告公司读者分析

第3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报刊开始改革,报刊数量和发行量激增,截止2010年底,全国专业体育报刊已达到数百种,涌现了一大批如《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和《南方体育》等的全国影响大的专业媒体。但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报刊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体育报刊经营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体育报刊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体育报刊及其经营策略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报刊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与报刊发达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上的不同,体现在报刊这一特殊商品上的管理方式、发展阶段、经济以及人文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纵观我国报刊几十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体育报刊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 报刊数量众多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报刊改革发展以来,我国体育报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我国体育期刊的数量已达到150余种,其中大众体育期刊仅百种,且体育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体育期刊的分类更为多样。既有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性极强的体育科学类期刊,也有如《体坛周报》、《篮球报》等体育大众类报纸和期刊。

(2)体育报刊内容的多样性

竞技体育是体育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竞技体育运动的多样性、赛事结果的未知和悬念性对体育爱好者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体育报刊的内容,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报刊的发展。

(3)体育报刊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还是观赏体育运动,人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休闲和娱乐的乐趣。体育运动的这种独特魅力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和追逐,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传播体育的主要窄梯体育报刊来说,自然也就被注入了娱乐休闲的成分,并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

当前,我国体育报刊市场非常繁荣,越多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运动和休闲,各个省市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越来越多;而参与运动、调节身心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作为人们了解各个运动项目信息的主要载体——体育报刊自然也就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喜爱和青睐。通过调查我国体育报刊的经营情况,本研究得出我国体育报刊的经营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压力增大

近些年,我国体育报刊因拥有的良好社会环境、激情运动精神和广泛阅读群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和公众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我国体育报刊经营承受着行业内外巨大的竞争压力,经营压力日益增大。

(2)市场格局逐渐清晰

目前我国体育报刊的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体坛周报》、《足球》、《南方体育》在体育报纸领域逐渐将竞争者甩在身后,而《当代体育》、《全体育》、《灌篮》等体育期刊也逐渐开始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3)报刊经营未成气候

相比汽车类、时尚类和都市报刊类,我国体育报刊的发展和经营状况仍不理想,许多体育报刊的影响力、资金和人力资源都难以形成气候,能形成集团优势的报刊极少,普遍存在报刊盈利方式单一,经营能力相对不足。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我国体育报刊及其经营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中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广告经营不足

广告收入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各大体育报刊发展的致命伤,就连《体坛周报》、《足球报》这样的行业龙头老大都未能幸免。我国体育报刊在广告经营、广告销售中存在的不足,导致了我国体育报刊在其广告经营上的先天缺陷。按照《体坛周报》在2001年提供的发行记录(详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体坛周报》总的发行量有近182万份,但分摊到各个城市的和各个地区,《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就很少了,远不能与单个城市的早报或晚报发行量相比,这导致了广告客户在体育报刊上的广告投放量很少,报刊的广告经营收入少。

表1 《体坛周报》的发行量部分地区统计

·体育报刊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每天发生的体育事件是有限的,各大体育报刊对事实性体育新闻的报道基本大同小异。因而,各大体育报刊的不同性和独到之处在于体育报刊的评论和访谈,而这取决于采稿和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体育传媒专业人才普遍匮乏,优秀专业的体育评论员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报刊的趋同倾向严重,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期刊的发展。

·体育报刊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竞相报道体育赛事,国内外体育报刊的发展都逐渐出现萎缩状况。如英国唯一的一份体育专业报刊《Sport First》正面临倒闭的风险,而美国已经没有一份专业的体育报纸,而我国国内的专业报刊业同样如此,如《体坛周报》现在的消费群相比2004年韩日世界杯前已经减少了近一半,体育报刊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体系的构建

体育报刊的经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各个体育报刊应将报刊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考虑。本文从体育报刊经营策略系统化、全局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报刊经营体系的建议。体育报刊的经营体系结构由经营体制、经营团队、经营资金和市场定位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以下选取体育报刊经营策略体系的第一层体制、资本、人才和定位做重点探讨。

(1)经营体制

体育报刊应改变传统的体育经营体制,充分发挥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体育迷的优势,通过较大的发行量来带动广告投放的增加,实现二次售卖,同时积极推行广告——采编、广告——发行、广告等多种促销手段来改变传统的经营体制。

(2)市场定位

体育迷购买体育报刊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找出令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因此超前、准确的市场采编定位是体育报刊在发行大战中赢得主动的根本。各体育报刊应通过树立采编内容权威、打造特色品牌栏目、注重独家报告、由单纯采编向策划、采编转变等手段来突出报刊的使用价值和个性化特征。

(3)人才策略

由于专业、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缺乏,国内各大体育报刊的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体育报刊应通过优厚待遇聘人才、人才国际化、人才专业化、制定合理分配制度等措施来吸引和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

(4)资本策略

目前,我国体育报刊已进入大投入大产出、不投入不产出的的发展阶段,各大体育报刊对资本的需求已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体坛周报》、《足球》等各大优势体育报刊应充分利用品牌知名度高、报刊发行量大,积极采取股票上市、收购兼并、控股扩张、跨领域投资等资本经营策略来实现资本重组、规模扩张。

第4篇

在欧洲各大联赛战火纷飞的时节,一粒来自“外太空”的引援消息引爆地球——巴神,巴洛特利重返意甲!

意大利当地时间1月30日的这一天,绝对属于巴洛特利一个人的,几乎意大利所有的足球媒体都在等待着巴神降临米兰城那一刻的到来。《米兰新闻网》更是将1月30日这一天称为“巴洛特利日”,这足以看出巴神重返意甲对于意大利足坛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对于巴神重返意甲,意大利媒体给予最大的关注,不仅《米兰体育报》、《罗马体育报》、《都灵体育报》三家意大利最大的体育媒体将关于巴神的报道放到头版,就连一些非体育类报纸也把巴神加盟米兰的消息放在重要位置,《米兰体育报》更是将巴神头发“染”红,或许未来某天,巴神真的会将自己的头发,染成复合米兰风格的红色。

当天,巴神和米兰副主席加利亚尼同机抵达米兰城,准备参加体检,完成正式加盟的仪式(米兰官方电视台《米兰频道》1月31日)。在机场,巴神和加利亚尼共同展示了米兰45号球衣。巴神也第一次以米兰球员身份接受了采访:“我很长时间以来都想着为米兰效力,但那时我在别的球队,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报纸们会经常讨论我的前途问题,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会为米兰效力,一旦得到这个机会,我便跑着回到米兰。这个赛季的开局并不令人振奋,但我会做得更好。”

巴洛特利重返意甲加盟米兰,意大利国家队主帅普兰德利对此显得很高兴,一来巴神的出场时间和竞技状态将可以得到保证,二来他和沙拉维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配合,这也省去了普兰德利在国家队层面培养两人默契度的工作。在进军2014巴西世界杯的征程中,普兰德利可是指望着这两人为他摧城拔寨呢。(《米兰体育报》,1月30日)

在接受采访时,普兰德利借助媒体这样对巴神说道:“欢迎回家!”随后,他又对巴神在米兰的前景进行了祝福,并表示希望巴神能在米兰抓住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个转会是巴洛特利本人所希望的,他加盟了一支知道如何对待年轻人的球队,他会在此得到各方面的进步。”

巴神的回归让整个意大利都为之欢呼,不过对于巴神的老东家——国际米兰俱乐部而言,眼看着从自家走出的孩子加盟同城死敌,这滋味肯定不怎么好受。对此,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莫拉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罗马体育报》,1月30日)。

莫拉蒂笑着对媒体表示,“是的,巴洛特利加盟米兰已经接近官方公布了,这是一次很好的签约。但这同时也是米兰的一次赌博,让我们看看最终会发生什么。2300万欧元身价对于巴洛特利来说是不是太贵了?这是米兰的选择,贝卢斯科尼主席肯定有多方面原因才决定这么做的。”

在国米2010年将巴洛特利出售给曼城时,曾在合同中规定,未来巴洛特利再次转会时国米拥有优先购买权。但这次国米并未动用这个优先购买权,反而毫无阻碍地看着巴洛特利加盟了自己的德比对手米兰,很多国米球迷都因此在网络上表达了不满。

但莫拉蒂认为,“我就是一个国米球迷,但我并不为此感到后悔和遗憾。我们不想引进巴洛特利,也没有必要这么做,现在国米队内有着不同的需求。”

一周射门

皇马 1∶1 巴萨

昨天凌晨,2012-2013赛季西班牙国王杯半决赛第一回合的焦点战在伯纳乌球场打响,皇马坐镇主场迎战巴萨。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下半场梅西助攻小法先声夺人,瓦拉内头槌破门将比分扳平,皇马最终主场1∶1与巴萨握手言和。双方下回合交锋将于西班牙当地时间2月27日移师诺坎普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场比赛之前,“梅西已经在国家德比中打入17球,距离迪斯蒂法诺仅有1球差距”,这是在第223回合国家德比前,全世界媒体热议的话题。不过人们却忘记了一点,梅西所贡献的不仅仅只有进球。比赛第50分钟,梅西为法布雷加斯送出了助攻,伴随着好哥们的重炮破门,梅西也再将一项纪录收入帐下——以11次助攻登上国家德比助攻王的宝座。

阿森纳 2∶2 利物浦

昨天凌晨,2012-2013赛季英超联赛第24轮一场重头戏在伦敦酋长球场上演,阿森纳坐镇主场迎战来访的利物浦。比赛中,苏亚雷斯开场就进球,下半时亨德森依靠个人能力扩大优势,不过阿森纳在3分钟内依靠吉鲁和沃尔科特的进球扳平比分,最终双方2∶2战平。积分榜上阿森纳以38分继续位居第6,利物浦以3分之差排在第7。

图行天下

足协女主席的十年江湖路

1月25日,足管中心召开内部会议,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负责人在会上宣布,足管中心主副主任薛立调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晋升半级,出任党委书记。至此,薛立这位足管中心历史上惟一一位女副主任,正式告别了工作近10年的岗位。

第5篇

关键词 CUBA 大众转播 大众媒体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1传播学中关于大众媒体的研究

传播是人类社会性的表现,传播的产生与人类社会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承载着文化与文明。还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播的载体,传播媒体的方式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人类的交流、语言、文字、活体印刷术的发明到电报、电信、电话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科技的泛使用,一共发生了五次信息传播的革命,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媒体可以分两大体系,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

2 CUBA与大众媒体

目前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事主要有CUBA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此中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面向中国绝大部分高校、面向全社会,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篮球人才为目标,采取半商业化、半社会化、产业化运作形式的大学生篮球专项运动联赛。而大众传播媒体利用自身在信息传递上的优势对CUBA联赛的大力宣传无疑会使人们对CUBA球关注程度的相对集中,无形中使得CUBA联赛的影响力渗透到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活,及更好地培养我国篮球后备人才。

2.1 电视媒体对CUBA发展的影响

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和必要品。而通过电视媒体去收看体育赛事的直播、转播和录播以及一些体育专题节目已经成为了观众的首先。电视媒体具有使用方便、快捷以及观众的参与感强的特点,使得观众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常在收看体育赛事的同时,电视媒体都有相应对该体育项目非常了解评论员和解说嘉宾,更是大大地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以及现场存在感。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世界杯、奥运会也主要通过电视媒体将精彩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同样是篮球赛事的CUBA的传播也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将经常的内容及时、准确和方便的传达给观众朋友。在第十四届CUBA的比赛中,全国共计12家电视台对CUBA比赛进行了转播。

作为全国最大,综合性最强,转播覆盖面最广泛的CCTV5这种国际化专业体育频道也仅仅参加9场转播,并且所有的电视台在转播比赛的过程中都是具有选择性的。同时, 还能够发现在转播场次的男女分配上也是不均的,这种选择性转播对于体育竞争实力弱势的队伍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对CUBA整个联赛的发展也是不利。在调查访问中得知,所有的电视转播都是要付费的,这与NCAA相比是大相径庭。

2.2网络媒体对CUBA发展的影响

最近几年来,我国网络传媒的体育报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新闻综合网站以及大型门户网站都开辟了体育频道,尤其是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所开辟的体育频道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受众的目光,成为受众上网获取喜爱体育信息的首选网站,CUBA球联赛也因其相对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网站体育频道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素材之一。网络媒体操作更加简单,网上发送相关信息周期更快,内容更佳丰富而且都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起来方便检索。

微博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多次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一个基于用户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的分享与传播。2013年10月CUBA新浪官方微博正式上线,采用了更为快速和有效更新内容,并且可以及时回答相应用户关系所关心的内容。

2.3印刷媒体对CUBA发展的影响

CUBA的大众媒体传播中,印刷媒体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联赛发展的初期,印刷媒体是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它包括报纸和杂志。CUBA每一场比赛都会有相应报纸对其进行报道,不管是专业的体育报纸,像《体坛周报》《篮球先锋报》《篮球报》和《中国体育报》这些全国型还是《羊城晚报》这些地方性但是出色的综合报纸都及时准确地把比赛的成绩、比赛中的精彩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生动的传达给观众。这些报社分布于全国各地,但是都能够将CUBA的比赛及相关情况传播给全国各个地方的大学生和其他受众。当然在时展今天,印刷媒体也出现了自己弊端。但是一些关于CUBA深度性,专题类的报道内容还是源于印刷媒体,由于纸质的载体局限性反而时代相对较少的空间内关于联赛的报道内容更加完善和有深度。

3结论与建议

大众媒体对CUBA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力量是毋庸置疑的,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体是极其发达的,对CUBA的相关比赛内容传播和报道可以使得更多人喜爱和热爱CUBA,成为CUBA的球迷。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中,由于受众的年龄结构特点,微博和网络媒体已经渐渐地取代了印刷媒体成为传播的一大支柱。而另一大支柱,电视媒体仍是主力君,但是信息时代,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中网络电视在传播CUBA时的贡献要大于传统电视。对于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CUBA,应该以传统电视和网络电视为根本,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效应。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着手点,扩大CUBA球星的明星效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CUBA作为一个年轻和有活力、有朝气的组织,应该抓住这次机遇。

第6篇

2、开奖:(1)电视平台

CCTV-2财经频道 21:20《经济信息联播》。

CCTV-5体育频道 21:50--22:00《体育世界》。

(2)广播平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播出时间:21:00。

(3)网络直播

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中国竞彩网、中国足彩在线、中国体彩网

播出时间:20:30左右

(4)网络平台

中国体彩网 时间:20:50左右

(5)报纸

中国体育报 、中国体彩报

(6)各省(区、市)体彩中心指定媒体

第7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传媒产业;互动双赢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460―02

1 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互动

1.1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这里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两个部分。体育产业之所以与其它产业不同,就是因为根据社会分工,体育产业生产了自身特定的体育产品和自身特定的体育服务,这种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与其它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1.2 传媒产业 传媒是传送视听音训的非个体性传播工具,因为它们的存在使人们对信息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当这种视听音训的传播以盈利性质为人们提品与服务时,传媒便走上了产业化道路。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最早应运而生的是报纸,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各种信息高速公路等。大众传媒具有信息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同时对人们产生告知、教育、娱乐以及影响等功能。传媒从技术性质上分为印刷类(报章杂志)和电波类(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1.3 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互动 体育和传媒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古希腊人菲利比斯从马拉松这个小镇长途奔跑到雅典宣告和平的信息时,就意味着体育与信息传播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当新闻传播进入大众媒介阶段以后,体育新闻更是各媒体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指引下,体育与传媒在进行产业化运做过程中,发现了共同市场,为了各自发展而展开良好合作。早在100年前,美国报人普利策就把体育作为传媒吸引受众接触的三大法宝之一。而现在的情况更印证了他的真知灼见。且不说铺天盖地的各种体育报道,光从层出不穷的体育专业报纸和风光无限的体育频道就可以看出一二。体育作为人们娱乐消遣的最常见活动,必然会引起广泛关注,于是传媒对体育青睐有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传媒如此重视体育,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因以外,还和体育报道自身的特点分不开。

早在2003年下半年,中国足协在推出中超联赛时,签定的第一个合约的对象就是传媒。9月12日,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正式宣布,中超联赛的3年转播权已经卖给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根据协议,SMG在今后的3年内以1.5亿元人民币的总投入,对中超联赛进行卫星、无线、有线电视转播,并取得相关电视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制作、开发和使用权和中超联赛电视节目的广告经营权。如此的整体合作伙伴关系,也只有在与时俱进的大背景下,才可能产生。体育和传媒之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结缘。

2 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双赢

体育产业中主要产业是竞赛表演业与健身娱乐业,而竞赛表演业与媒体业的联系程度最为紧密。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使得竞赛表演市场日趋壮大。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作为一项产业的发展,当然要以利益为首位。体育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得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样以经济效益为宗旨的传媒,其新闻报道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他们经营的媒介产品。这种媒介的产品经营,实际上就是报纸将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这里出售的就是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产业化的体育和传媒,就这样被“注意力”经济撮合在一起,共生共荣。体育作为传媒重要内容的来源,是传媒获得大众市场,获得市场回报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的支撑。反过来说,体育本身需要聚敛人气,需要黏合度,也需要有一个专业化的非常懂得聚敛人气的专门的技巧和能力的产业,使它得以产生影响力,那么这个产业就是传媒产业。因此,传媒产业和体育产业本身的合作,是一种天然的,符合逻辑的,珠联璧合的双赢的合作。这种“注意力经济”使得体育和传媒摒弃了以前单纯的报道与被报道关系,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1 传媒业对体育赛事的运做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育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与传媒的关系达到了空前密切的程度。体育传媒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并非报道与被报道的“亲密接触”这样简单。传媒开始举办起体育比赛:贝利和约翰逊举世瞩目的飞人大战,竟是电视台举办的;新民晚报连续10多年举办的围棋天元赛,影响十分巨大;传媒大王默多克通过旗下的天空电视台,控制了英超联赛转播;而欧洲超级联赛由伙伴媒介集团筹措,许多欧洲著名的足球俱乐部的背后均有电视网作为支持,如AC米兰(菲宁韦斯特电视网、贝鲁斯科尼的媒体公司)、巴黎圣日尔曼俱乐部(法国有线电视网、GANAN)等。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日社会,传媒已经从以往的被动转向了主动,特别是电视通过商业包装使体育比赛的娱乐性增强,将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扩大到那些极少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管理机构不得不把电视转播问题提升到决定体育项目发展的战略性高度。体育机构已认识到:传媒的关注程度决定了各个项目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造成了体育机构与体育组织之间的贫富差距,特别是电视的关注。

2.2 传媒推动体育竞赛的变革 传媒不仅仅为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运动项目的变革。现行的体育项目为了引起电视传媒的重视,不得不对比赛形式、比赛制度、比赛规则进行改革,以增加体育项目的观赏性来适应电视的播出要求。国际足联将20min的半场休息改为15min,以便使整个节目成为完整的电视节目段;国际排联把决胜局改为每球得分制,是为了适合电视播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国际乒联更是改革连连,将原来冗长的每局21分制改为11分制,为了让乒乓球球速慢一点,让观众看得清楚一点,不仅将乒乓球由原来的38 mm放大到现在的40mm,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改为现在的橙色;高尔夫球比赛从普通的比赛改变为金牌赛、一杆赛,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电视转播赛尾插入极为引人的获胜者庆祝会。同时,传媒也在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评奖、展览等各方面大显身手。总之,传媒已经渗透到体育产业的几乎各个方面。

2.3 体育促使传媒业的发展 人们通过媒体观看的是精彩的竞赛表演,而众多的体育赛事以及比赛的激烈促使体育表演市场日渐火暴,成为传媒争抢的焦点。竞赛表演需要通过传媒向社会公众消息,引起观众注意,而多数的观众因各种原因无法到现场观看比赛,需要借助新闻媒体享受比赛过

程,了解比赛结果。为了宣传体育文化、转播体育赛况、报道体育新闻等,专门的体育频道、体育报纸、体育电台、体育专刊专栏等形式的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全美超过1 500个电视台和近12 000个地方电台播放体育节目,有平均每年收看179个小时体育节目的观众。平面媒体部分,据市调公司SRDS资料,1996年美国有1500多家日报和7 500家周报,大多数有体育版面,同时,占从业人数19%的新闻记者负责采访体育新闻。电子媒体,尤其是美国三大电视广播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争夺包括奥运会等吸引眼球的转播权争夺战日益升温,加上后起之秀如福克斯广播公司(FOX)、联合派拉蒙电视网(UPN)、华纳兄弟电视网(WB)、ESPN体育频道等,相继卷入。1995年欧洲只有3个电视网播出体育节目,如今体育频道已经超过20个,向1.5亿个有线和卫视家庭不停地播出体育比赛实况和录像。

3 体育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策略

对于体育与传媒产业整体来说,由于利益的一致性,二者结合后形成了强有力的体育传媒业。在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的推动下,对于体育传媒行业来说,要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集团化发展成为时代的选择。

羊城报业广告有限公司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一港资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合作企业,主要经营境外广告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8年前,公司独辟蹊径拓展中国内地市场的体育广告与体育项目经营,其属下的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体育产业的经营,专门为体育赛事作集资推广和广告宣传策划,成为国内权威的运动广告及体育项目经营公司,已成功策划多项全国性大型赛事,如“中国足协杯”、“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全国排球联赛”等,并在未来5年协办“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该公司与国内多家电视合制作的电视体育杂志《中国体育报道》等节目也在国内30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很显然,体育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的增长点。

第8篇

济南报业市场表现出两个“不相称”:一是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其政治经济地位不相称,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其报业竞争的水平却落到了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后面 ;二是在全国报业市场的影响力与其实力不相称,虽然《齐鲁晚报》的广告收入高于一些知名报纸,但在国内传媒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出现第一个“不相称”,是因为济南的经济成分相对单一,经济运行状态不够活跃,济南人虽然不穷,但消费冲动不算强;另外,缺乏大都市规模的支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出现第二个“不相称”,是因为在相对中庸的传统文化氛围下,济南报纸的特点和亮点不够明显,缺乏创意,鲜有,运营层次也有待提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不相称”又说明济南报业市场有着比较大的挖掘潜力。

生态环境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京津经济圈和上海经济圈的交汇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拥有小鸭、轻骑等名牌企业,拟建成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物流中心,已跻身于“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和 “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的行列。

济南是山东省金融中心,是中国九大金融区之一,拥有各类各级金融机构1409个,从业人员1.8万余人。2003年,济南完成GDP136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3元。

截至2002年末,济南常住人口达到592.1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48万,主城区人口209万。富裕起来的济南人更加注重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住宅、汽车、文化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热点。济南市相继建成了小高层、水景住宅、SOHO公寓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住宅小区。据2002年10月份的统计,济南市拥有汽车驾照的人数将近33万。2003年住房销售额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个人购买52.5亿元。另据市车管部门统计,2003年末,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

市场格局的演变

济南作为山东的文化中心,其报纸零售市场还是比较繁荣的,种类比较丰富,有15张报纸。零售摊点密集,在面积不大的市区,分布着1800多家固定报摊和500多个流动摊贩。日报系列:《齐鲁晚报》(周七)、《济南时报》(周七)、《山东商报》(周六)、《生活日报》(周六)、《都市女报》(周五)、《便民报》(周五)。

周报系列:《财富时报》、《经济导报》、《齐鲁周刊》、《山东广播电视报》、《视周刊》、《家庭生活报》、《体育晨报》、《当代健康报》、《城市信报》。

由于市场份额集中在都市报、晚报等综合性日报,所以本文以分析日报为主。

1、培育买报市场

应该说,济南人买日报的习惯主要是《齐鲁晚报》培养的。1988年1月 1日,《齐鲁晚报》创刊,此后的八年时间里,晚报独自培育了综合性日报的零售读者群。由于没有对手,这段时间晚报的办报质量并不算高。

2、出现对抗竞争

1996年1月1日,《济南时报》创刊,结束了济南市场没有对抗性竞争的局面。该报三个月突破10万,并率先对发行量进行了公证,当年高峰时达17万,在市区内的许多摊点超过《齐鲁晚报》。可惜时报没能在晚报尚不强大时乘势而上,在战略和战术上走了一点弯路,错失了超越《齐鲁晚报》的最佳良机。而《齐鲁晚报》在时报的刺激下迅速调整,办报水平大辐提升。 1997年创刊的《生活日报》(最初叫《大众生活报》)又分食了一小部分市场。此后,错失良机的《济南时报》一直维持在老二的位置上发展。

3、开拓早报市场

最早开拓济南早报市场的是《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正式更名之后不久,专门投入财力和精力,通过一些漂亮的策划,扭转了部分读者下午买报的习惯,启动了早报市场。早有准备的《济南时报》借机迅速切入,凭借自己的相对强势,没多花钱就轻松“摘走了桃子”。本来,大众日报社是想让《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分两个时间段夹击《济南时报》,但由于下午出的报纸在新闻源的占领上处于绝对劣势,晚报也被迫随后跟进,成为早报。

4、形成“三足鼎立”

《生活日报》虽然替别人垫付了“入场费”显得有些冤,但毕竟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从1998年开始,《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在济南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各有优势,谁也很难把谁吃掉。

5、资源重新组合

“三足鼎立”局面的打破,是在2002年。随着2001年《山东商报》改版入市、《都市女报》创刊,《生活日报》逐渐受到夹击。《生活日报》由于女性读者相对其他同类报纸偏多,对男性读者的吸引力本来就脆弱,于是,《山东商报》3月入市后以其快餐式的产品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分流了《生活日报》的男性读者,《都市女报》9月创刊后又因其更容易受到女性认同,分流了《生活日报》的女性读者。2002年,优势旁落的《生活日报》,很快被《山东商报》取代了老三地位。自此,大众报系开始明确把《生活日报》当作搅局者的角色来使用。

6、价格之战打响

为挽回危局,《生活日报》率先(最早公布)挑起了济南报业市场上的首次价格战,于2003年元旦以0.3元绝地反击。《山东商报》降价跟进,《济南时报》同时扩版。价格战开始之后,《生活日报》由于一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其销量只增长了四个月,又开始回落。《山东商报》反倒成了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零售量一路上扬,在许多报摊甚至超过了《齐鲁晚报》,尽管最近上升势头有所减缓,但仍不可小看。《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的市场份额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对晚报没有形成威胁,对时报则不容小视。《都市女报》由于读者群相对特殊,所以虽然最初半个月受“性价比”影响下降明显,后来很快趋于稳定。

后来,大众报业集团对《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实行合并运营、错位竞争,前者主打高端,后者主打低端,继续维持低价。从市场反馈看,《生活日报》略有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低” 到位。

目前的市场格局

虽然《山东商报》上升趋势明显,但由于各报的基础不同,所以目前驻济各生活类综合性日报的实力排名顺序仍然是:《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

前年新创刊的《便民报》虽然阅报栏在市区随处可见,但发行量只有几千份,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的市场资源仍在分化组合之中,各报的大体趋势是 :

《齐鲁晚报》 :发行处于主动守势,广告处于主动攻势。

《济南时报》 :发行处于被动守势,广告处于被动攻势。

《山东商报》 :发行处于主动攻势,广告处于主动攻势。

《生活日报》 :发行处于被动守势,广告处于被动守势。

市场竞争的特点

1、“一家独大”

在济南,《齐鲁晚报》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报纸,比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2与2003年济南前三名报纸广告收入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驻济报纸广告分布的悬殊之大是国内罕见的。以2003年为例,第二名比第一名少2.79亿,第三名竟然比第一名少3.2亿。基数不同导致了“滚雪球”效应,若无特殊情况出现,《齐鲁晚报》拉开二三名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从近三年的数字比较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扩版、降价、送折扣,都是需要财力支撑的。在这种不对称竞争中,《齐鲁晚报》有能力一直保持各方面的规模优势,而其他报纸即便想出猛招,也怕反过来被晚报拿去用,最终导致自己倒霉。

之所以出现《齐鲁晚报》“一家独大”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济南没有类似定位的报纸与之抗衡。《齐鲁晚报》是一张立足济南、辐射全省的报纸,既保证了在济南的发行第一,又覆盖了省内的主要地市。其他报纸则主要在济南发行,如果以目前的实力辐射其他地市,就有可能重新回到负利润的投入期。

2、门槛不高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报纸前三名可以实现赢家通吃。按照这个赢利排序,如果在济南不求第一,只求第二,市场门槛并不算高。虽然济南的报纸非常拥挤,《齐鲁晚报》又“一家独大”,但正因为二三名报纸目前太弱,所以要超越二三名并不太难。

这里说的门槛不高主要是和青岛相比。首先,济南市场上各报的发行量都不算大(晚报的大部分份额在济南之外),除了晚报在济南的发行量达 25万左右外,《济南时报》和《山东商报》目前的发行量都在13万左右浮动,低于青岛市场上各报的发行量。其次,驻济各报的版数都不算多。而在青岛,《半岛都市报》平时就经常在100个版左右,其他两张报纸也在八九十个版左右。发行量不高、版数不高就意味着成本不高,不需要太高的基本投入。

3、核心竞争力模糊

首先是缺乏鲜明、独到、有效的办报理念,与《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等报纸相比,济南的报纸至今面孔模糊,虽然办报水平不错,也提出了一些办报理念,但一直没有拿出一个叫得响的东西。这也是山东报纸在全国报界没有受到应有关注的原因之一。理念影响到品牌,品牌影响到广告,即便从务实的角度看,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其次,看不清乃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根本竞争优势。《生活日报》在最红火时靠的是证券版和封底的大众视点版,在证券市场连续低迷、其他报纸也在封底放大特写之后,其优势就自然消解了。《济南时报》虽然在报头上打的是“做济南最好的新闻”,但在实际操作中过分依赖体育报道。时报的体育报道虽有优势,但这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能提供日常最基础的支撑,何况目前各报的体育报道进步很快,时报这方面的优势已不明显。最近重大赛事不断,确实带动了时报的发行量,不过这也可能加重时报在这方面的错觉,忽视常态竞争优势的培育。《齐鲁晚报》的优势在于目前的规模强势,但如果有一张新报凭借先进的办报理念、先进的运营方式和强大的资金背景介入济南市场,而且不背包袱,轻装上阵,晚报能否经受住冲击?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简而言之,济南的报纸对手段层面的东西过分依赖,而手段是可以复制的,所以,济南的多数报纸生存基础并不稳固。

中庸色彩的竞争风格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济南报纸的竞争风格偏于中庸。从好的方面说,济南报纸不容易头脑发热,很少采取疯狂举动 ;从坏的方面说,济南报纸缺少激情和创意,一旦框架和格局定了,很难突破。

第9篇

不过,仔细算算,西甲貌似是欧洲五大联赛中,爆出内讧次数最多的联赛……

梅西比利亚并非“内讧”足球世界“宣泄”乃家常便饭

联赛仅过四轮就一骑绝尘,甩开皇马8分,巴萨似乎让本赛季的西甲没有悬念。在巴萨对阵格拉纳达的比赛中,继C罗不开心之后,苦寻噱头而不得的西班牙媒体终于抓到了新头条——梅西也不高兴了!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第43分钟时,比利亚左侧得球,此时梅西快速插到中路,被三人包夹的比利亚没能将球第一时间传给梅西,皮球跌跌撞撞最后被梅西碰出底线,进攻无果而终。此时梅西对着比利亚的方向喋喋不休,并比划着各类手势,而比利亚也不安静,同样向梅西喊话。赛后,西班牙媒体对梅天王突然发飙都进行了重点报道,两人“内讧”的新闻就这样传出来了。

为了搞清梅西是否问候了比利亚的家人,西班牙当地电视台赛后请来了世界顶级的读唇专家。专家的判定结果一定让不少人失望,梅比二人的对话竟然只是纯洁的业务讨论——梅西说“你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把球传给我?”比利亚回答“我想传,也得能传给你才行啊。”而梅西在赛后接受巴萨电视台的采访时说,“这种事情在比赛中很正常,我希望能尽快打破僵局,这样会让一切都更轻松些。我们在训练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人们不会在电视转播中看到而已。我和比利亚之间,没有任何问题。”而被问及此事,伊涅斯塔回应得也是云淡风轻,“凡是踢过职业足球的人就比较能够理解梅西的举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梅西过去也这样过,只不过没有这次这样的严肃。”

西班牙媒体就算挖地三尺,也很难将“梅西和比利亚”定性为内讧了。但发生在足球场上的内讧却不胜枚举,而巴萨所在的西甲就是一块内讧高产地。今年2月,西甲的塞维利亚队在联赛中已7轮不胜,一堂气氛压抑的训练课上,智利后腰梅德尔与波黑后卫斯帕西奇发生冲突,两人先是争吵,随后更是扭打在一起,好在德国国脚德罗霍夫斯基及时将两人分开,避免冲突升级。

有动手的,当然也有耍嘴的,同样发生在巴萨身上。2011年1月,当赛季西班牙国王杯1/4决赛首回合,巴塞罗那主场对阵贝蒂斯。贝蒂斯发动快速反击,阿尔维斯回防不及,失去位置,对方的吊射差点得分,随后,皮克冲了过来,指着巴西人的鼻子训斥。巴西人也毫不示弱,追着皮克喋喋不休。从场面看,“皮阿”的争吵要比梅西和比利亚的火爆数倍,但不知当时的西班牙媒体为什么没找个读唇专家破解一下。

当这种在场内场外的宣泄,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对本队造成一定的危害时,才真正升级为“内讧”。2011年5月,阿根廷人巴尔达诺在皇马版“甄嬛传”中败下阵来,虽然拿了大约350万的违约金,但阿根廷人似乎并不甘心,通过更衣室搞小动作,搅得穆帅近来和C罗一样“笑不起来”。而说到内讧的鼻祖,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荷兰队,对此,英国足球记者大卫·维纳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荷兰队在关键时刻总是功败垂成,病因在于他们的个人主义和反对专权的民族本性。”这不在今年夏天的欧洲杯上,橙衣军团延续着“无内讧不荷兰”的传统,先是AC米兰新秀艾玛努埃尔森因落选国家队向范马尔维克发难,来到乌克兰之后,坐上替补席的范德法特也不吐不快, “我必须承认,我不愉快。我感觉自己比别人更出色,很明显,我非常失望。”

文化的差异,民族的特征,对胜利的渴望,利益的争夺,一系列因素都可能导致所谓的“内讧”,当然,如果你支持的队里有个叫做“巴洛特里”的球员,你能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为何西甲多内讧?两个老对手,媒体成“打手”

在欧洲几大联赛中,意甲中有北方三雄互相制衡、英超有四大豪门,德甲则是拜仁独大,这三大联赛要么是强队众多,互相制衡,要么是只有一支顶级豪门,所以倒也相对安静。唯独是西甲比较特殊,西甲的最简单定义就是“皇马+巴萨+其他球队”。

西甲8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9队获得过联赛冠军,而其中皇马和巴萨便包揽了其中53次,其他球队加起来只有28次。在西甲的漫漫长河中,皇马或者巴萨称霸成为了联赛的主旋律。两队不仅冠军众多,他们的球星数量同样冠绝全球。从斯蒂法诺、普斯卡什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克鲁伊夫、马拉多纳、舒斯特尔再到齐达内、菲戈、里瓦尔多、小罗、C罗、梅西等人,几乎每个时代最伟大的球星都在这两家俱乐部留下过足迹。

同时,在当今足坛,媒体正在发挥越来越重大的力量,可以直接影响干扰足球界许多事情。发达的西班牙足球也有发达的媒介。在伊比利亚半岛,一共有4家比较有权威性的体育报纸,分别是《马卡》《阿斯》《世界体育报》《每日体育报》,这四家媒体也分为了两个阵营,并逐渐沦为皇马和巴萨的媒体界打手。两个阵营互相爆对方的负面新闻,进一步助长了西甲各种内讧的发展。在没有内讧时,媒体们甚至捕风捉影,捏造事实,有时所谓的内讧甚至直接是媒体们的恶意炒作。

《马卡》和《阿斯》的总部都位于马德里,他们也成为亲皇马派的媒体代表。巴萨也有自己的喉舌,《世界体育报》和《每日体育报》成为他们对付皇马的武器。这两大阵营的媒体在有关巴萨或皇马新闻时的报道手法往往天壤之别,比如在刚发生的梅西指责比利亚事情上,《阿斯报》打出了“梅西与比利亚吵架”的标题,亲巴萨的《世界体育报》则比较含蓄,他们说道:“作为世界上最好的球员,梅西对自己的队友发这么大的火,这是非常罕见的。”

前段时间C罗不开心,两大媒体阵营报道也各不相同。《世界体育报》直接认定C罗只是为了钱,企图引起皇马内讧。而《马卡》热心地分析出5种可能,更加理性。随后在事情后续上,《马卡》从维稳、和谐角度出发,报道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世界体育报》则称弗洛伦蒂诺很愤怒,企图继续挑起皇马内讧。

西甲英超高度发达“内讧”“花边”成足球文化

以前足球运动就约等于在场上比赛,然后取得胜利,拿到冠军。但当今,足球的含义已经不只局限于是一项运动,笼统来说足球就是一种文化。而足球文化包罗万象,球场上的冠军依然是这种文化的主流,但已经不是惟一。“内讧”就是足球文化里新衍生出来的一种。

第10篇

【关键词】《读卖新闻》 立体化媒体 整合营销 投递模式

为什么在日本这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岛国会出现世界顶级大报呢?在日本报纸市场早已达到饱和状态下,《读卖新闻》又采取了怎样的战略突破千万大关呢?本文探析其成功运营之道。

一、集团化运营,读卖新闻王国的建立

《读卖新闻》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位居日本五大全国性综合报纸之首。该报纸创刊之初是东京具有代表性的市井小报,报名取自于江户时代的《读卖瓦版》。所谓的“读卖”是有“报童一边读一边卖”之意。如今该报仍以广大的市民群体和普通大众作为主要的读者对象,文字通俗易懂,在社会民生新闻的报道方面风格鲜明,被称作是“庶民性”的群众报纸,突出的“大众报纸”。《读卖新闻》于2002年7月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亿日元的集团控股公司,自此读卖新闻集团成立。它采用集团化经营的优势,不仅参与激烈的报业竞争力求做出真正易读的好报纸,还广泛涉及体育界、文化事业、出版社、电视台的经营管理。目前读卖新闻集团拥有6500多名员工,下设东京、大阪、西部三个本社和包括支社、通讯部、海内外总支局在内的385个记者站,形成了覆盖全球范围的庞大信息网络。与之相呼应的,《读卖新闻》采用多地印刷投递,28个印刷厂,8600家售卖点,约10万报纸发行人员形成了巨大的报纸发行销售网络。读卖新闻社长内山齐先生接受采访时提出:“《读卖新闻》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由编辑、发行、广告、制作(计算机系统和印刷工厂部门)、社会事业等各部门合作连为一体的畅销报纸。”

二、内容为王,做“高级”的大众化报纸

《读卖新闻》创刊之初的基本编辑方针为“通俗浅谈”。在当时“大报”热衷于探讨国家大事,卷入到自由民权运动中,对民生问题几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读卖新闻》便采取了与自由民权运动等高调的“大报”风格保持距离的态度,取代通版政论的是布告、新闻、漫画、小说栏。可以说早期的《读卖新闻》是以街巷话题、市井新闻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读卖新闻》巨大的发行量离不开丰富内容的支撑。

1、《读卖新闻》日报版面多达40版,生活内容丰富;版面灵活安排,根据突发事件报道随时调整版面。

2、增强报道深度,独家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是读卖新闻的特色。读卖新闻为了提高整个报纸的思想水平成立专门的调查研究总部(如圆桌会议、读卖国际新闻经济恳谈会等)和独立解说部,以期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增强新闻报道可读性。

3、实用性报道重点是家庭版面和经济版面。不仅有宏观的经济报道,也有诸如读者大众关心的金融、储蓄、商品流通等问题。

4、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满足受众需要,《读卖新闻》20年来坚持每月一次的读者调查,力求接近读者要求,掌握读者思想变化。

三、技术取胜,构建高端化立体化媒体

近年来《读卖新闻》稳居世界发行量第一的纪录,其成功的因素中最值得探讨的是《读卖新闻》对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读卖新闻》每天能印刷高达1000万份的报纸,编辑处理1万多份照片和3万多则新闻,这都是其他处于人工或半科技化的报业同行们难以想象的。《读卖新闻》素来以注重科技手段应用而著称。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读卖新闻》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编辑印刷报纸;1986年读卖卫星报开始通过通讯技术来在纽约的读卖新闻社发行。在《读卖新闻》,无论从新闻的编辑采访到出版,从地方到总部的系统网络,以及新闻素材的高速处理,都不难发现科技手段的运用。

《读卖新闻》最为得意之作就是他们开发出来的素材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新闻与照片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还引起了世界新闻业对信息高速处理系统的兴趣。该系统不仅能将遍布世界各地的新闻采访点联接,而且还能通过交换机将文字、声音、图像在内部网络中迅速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并再传输到各相关新闻部门。他们建立的这套网络系统无所不包,其庞大的文字库、图片库为新闻素材再次利用创造了可能性。每天由《读卖新闻》的素材管理系统传输的新闻与图片,经过编辑处理,先后传送给23家电视台、55家广播电台,还有其他电视台的文字、移动电话的短信、车站广场的电子屏幕,使得《读卖新闻》影响力无所不在。

四、棒球与报纸,整合营销传播的秘密武器

《读卖新闻》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并且创造下发行量超过千万的骄人成绩,最为重要的秘密武器和经营策略就是读卖巨人军。巨人军是《读卖新闻》组建的职业棒球俱乐部,而在棒球被称之为“国球”的日本6000万球迷中一半左右都是巨人的忠实粉丝。这是读卖将报纸的发行促销与职业棒球比赛捆绑经营的成功战略。

1931年,时任《读卖新闻》社长的正力松太郎开出了“宣传《读卖新闻》”的交换条件,举办了第一届日美棒球大赛,邀请美国棒球联队与东京大学生联队进行了十七场对抗赛。藉由当时弥漫日本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当时日本首相都作为棒球投手参加了此次比赛的开球仪式,自此日美棒球大赛演变成一个具有国家和民族仪式的超级赛事。《读卖新闻》牢牢把握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比赛,大大提升了知名度。这一比赛给读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采取棒球比赛观看优先预约的方式吸引读者,为该报带来6万订单;以主办大赛时机,发行晚报,转向了独立销售渠道;强化体育报道,摆脱劣势,在读者中逐渐形成“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只有读卖新闻才能办的起”的良好口碑,为争取更多的体育读者奠定了基础。

大赛之后,在正力社长的推动下,《读卖新闻》创办了由当时日本最优秀的毕业大学生棒球选手组成的选拔队,即是巨人俱乐部的初期。1946年《读卖新闻》全面接手俱乐部的经营,并且更名为“读卖巨人军”,使得《读卖新闻》与巨人合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共享对方的品牌价值。

《读卖新闻》组建巨人俱乐部后,就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有关巨人的体育报道,经统计在1936年到1941年6年间每年6月份的棒球报道中,巨人俱乐部就占有35%,大大超过了平均值的8%,由此可见读卖对巨人军的宣传力度和该报对这一战略的重视程度。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读卖新闻》逐渐地将经营战略转移到利用巨人俱乐部带来的巨大收益进行报纸的地方扩张,来打垮竞争对手,建立起庞大的新闻媒体集团。通过之前《读卖新闻》对巨人的连续报道,大批青少年成为巨人球迷。巨人的比赛在哪里举行,《读卖新闻》的促销活动就在哪里疯狂举办。巨人成了读卖集团发行量不断扩张的一支先锋队。紧俏的巨人比赛门票经常被读卖新闻会的专卖店当做“礼品”服务于报纸开拓的新读者。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巨人在日本各地乐此不疲举行的系列赛高达57场,这都是出于《读卖新闻》营销战略的需要,在1950年后的40年间,巨人比赛门票成为可以换取订阅读卖新闻的商品。从读卖的发行量来看,它是伴随着1965年巨人俱乐部取得棒球职业赛九连冠开始,以每年24.5万份的增长速度攀升,迅速达到了1973年的628份的超大发行量。巨人俱乐部就通过其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来填补读卖发行地方报纸,开拓新读者带来的亏损。从这一点上说,《读卖新闻》日前超过千万的发行量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在巨人俱乐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五、“宅配送”、“扩张员”和“零售价格不变”构筑报业经营的“读卖模式”

1、以“宅配送”为基础,按地分时印刷,设立强大的投递网络

《读卖新闻》在报纸的发行体系上有其独特之处――“宅配送”,也就是送报上门。《读卖新闻》抓住当时竞争对手《朝日新闻》在销售体系专营批发的体制缺陷,承认店主的独立经营实行和多卖多得的“鼓励销售”策略,挖走了大批《朝日新闻》的中小店主,在东京及周边构建了密集而坚固的销售网络。《读卖新闻》目前在日本各地设有各类销售发行点近8500个,其中专卖店多达6000家。

2、以文化、体育、社会公益为载体,促销和扩张报纸发行

读卖新闻社每年要举办500多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巨人俱乐部职业棒球赛、“伦勃朗美术馆展”“日本国宝展”等。新闻社还拥有读卖日本交响乐团。日本的报社一直以来就设有“扩张员”,他们会挨家挨户对报纸购买的用户调查和回访,对于订阅报纸的用户,还要赠送展会票,巨人棒球票等礼物,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3、“零售价格维持制度”保证了科学的定价和有序的市场

日本报业市场长期遵守对文化产品的“零售价格维持制度”。具体到报纸的定价上,遵守“再贩制度”,通俗来讲报纸的价格是由报社说了算,不能由市场决定。2002年,经多方协商日本公平交易委员决定继续实行这项制度。根据调查,日本90%的读者支持这种制度,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求。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是人类的文化财产,必须保护国民的知晓权和保证充足而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和媒介产品,保证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低价格在全国进行普及,而只有采用“零售价格维持制度”才能保证上述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崔保国:《走进日本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②尹良富:《日本报业集团研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③任杰、刘胜利,《的世界第一是这样成就的》,《传媒观察》,2002(8)

④郑悦,《细致贴心生动活泼――日本生活服务类报道特色》,《中国记者》,2004(11)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新闻;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新闻因人而精彩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14 — 02

体育运动是一座新闻富矿,它“为记者提供了写好稿的一切因素:成功、沮丧、鼓舞、诈骗、戏谑、技艺,乃至爱和恨。”①检视时下的体育新闻报道,尤其是地方平面媒体如城市党报、都市报的相关消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题材同质化、表达模式化等问题。深入开掘信息资源,努力把握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赛事与人”(即关注赛事与关注人)、“台前与幕后”、“ 专业性与通俗性”等方面的关系,是不断提高报道质量,实现有效传播的可靠保证。

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挑战人类极限,是体育运动中的华彩乐章,它自然是体育新闻报道的重点。事实上,媒体上的体育新闻,大多数属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唱主角。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群众体育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报道内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瑜的《强国梦》就深刻揭示了中国体育界热烈表象背后潜在的种种隐患和危机,其中便包括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失调。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开始实施《全民健身条例》,这是体育战略转移的一个具体表现,也可看作是对“金牌战略”的纠偏。几年来,群众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笔者所工作、生活的无锡市为例,体育人口53%,远超30%这一全国平均数值。无锡市有“十大体育亮点”,内容涉及“工作格局”、“组织网络”、“健身活动”、“体育社团”、“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等②,几乎所有“亮点”都是群众体育。仅以“健身活动”为例,“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500多场次”,可谓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但在媒介景观里,这些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并未得到足够的再现,具体表现为数量少、篇幅短、写法老套,满足于单一性的、浮表化的工作总结式报道,缺少对新闻资源的挖掘、整合和优化配置,蜻蜓点水、零敲碎打。也就是说,在生活舞台上,群众体育渐成“当家花旦”,而在新闻图景里,群众体育却被边缘化了,仍然是“跑龙套”的角色。

与竞技体育的“显著性”、“对抗性”相比,群众体育的优势主要在于“接近性”和“参与性”,同样拥有广大的受众群。问题的关键是,群众体育报道要善于沙里淘金,善于感性化包装、故事化表达。体育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文明和价值观的一个生动载体,其传播价值不该局限于彰显工作措施、工作实绩的“健身活动”声势,而应着眼于参与者的主体精神、个性和特殊的运动技能,突出群众体育与受众的空间和心理情感上的接近性。

二、赛事与人(关注赛事与关注人)

赛事尤其是高水平的赛事,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因为赛事具有高对抗的特点,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我们说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闻是有别于常态的异态”。赛场上的跌宕起伏,瞬息万变,尤其是阴沟翻船、黑马爆冷,与上述新闻的先天属性高度契合。这也正是体育与新闻具有不解之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赛场上,人既是表现内容,又是表现形式。抽离了人,所谓的赛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因人而精彩”,人既是主体,也是对象。目中无“人”,报道就失去了鲜活性和人情味。现代体育新闻,已经开始实现由关注赛事到关注人的转变,各式各样的人物,越来越成为赛事舞台上的焦点。新闻报道(当然也包括体育新闻),最忌讳的是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生动可感的报道要见事见人、见人见心。

概括说来,赛场上的叙事焦点首先是运动员、体育明星。有经验的记者,不忘采访失利者和“板凳队员”, 失利者和“板凳队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换个视角看比赛,常常会收到别有洞天的效果。其次教练员、裁判,赛会的工作人员等等;再次是观众。高水平的赛事直播,转播的机位常常几十个,镜头所再现的场景就像“画框”一样,它决定了我们的视角、视线和视界。如果镜头始终锁定在赛场上的激烈争夺,其画面必然会因为单一片面而令看转播的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镜头闪回、切换,巧妙穿插,如捕捉教练员夸张怪异的举止或看台上观众掀起的“墨西哥人浪”,常常能令报道活色生香。电视新闻如此,文字报道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着眼于日常的群众体育报道,笔者以为,基层体育工作的先进、模范和草根阶层的体育达人,应该是报道的重点。

“先进=自我牺牲+亏待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最后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①,这种人物报道上的雷同僵化的叙事模式,弱化了先进人物报道的引领示范效应。人物报道贵在写出真人和活人,显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防止写出“死人”和“纸人”,防止神圣化和妖魔化。神圣化和妖魔化是两个极端,都不是把人当人去写,或者是太美化,或者是太丑化,总之是偏离了人本身,人成了一个道具,木偶、傀儡。有人浏览报纸,同一天,5家报纸,5篇人物新闻,结尾如出一辙,“群众一致称赞:‘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这是我应该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叙事套路,抹煞了人物之间的差异性,不可信、不可亲、不可学。

有关草根阶层、体育达人的报道属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着力反映湮没在民间乡野中的一些“小人物”。人物新闻的主角除了先进、模范,还可以是“小鬼当家”。与“名人显要出新闻”相比,“小人物”的报道,更需要发现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人物”是“冰点”人物,是容易被忽视的的人物,要求眼光向下,不光要“身”入生活,而且要“心”入生活,也就是要写出“三贴近”的作品,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实现三贴近,在调查研究上实现三贴近。另外,体育达人的报道不同于人物通讯的“整出戏”,它只能唱“折子戏”,是片断的截取、侧面的聚焦,是“瞬间的艺术”,不可以贪大求全。尽管是“瞬间的艺术”,但如果善加取舍,片断和侧面也能展现丰富的意蕴,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三、台前与幕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台下密切相关。关注台前与幕后,为的是体现报道的深度、厚度。以西班牙夺取欧洲杯为例,台前是西班牙斗牛士4比0完胜意大利,问鼎冠军。其幕后主要包括:4比0的比分是大赛决赛史上最悬殊的比分;第一支卫冕成功的球队;第一支在欧锦赛和世界杯两大赛事中连续三次夺冠的球队;此外,还有多少年淘汰赛不失球的记录,甚至帮助球王贝利打碎了每次预测都错的记录等等。体育场也是一个“信息场”,各种各样的信息纷然杂陈。其前是显信息,幕后是隐信息,台前幕后的有机结合,仿佛是形神兼备,赋予报道对象以生命和灵气。

台前幕后相结合,显信息与隐信息相结合,实际上是新闻的时效性和报道深度、厚度相结合。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难觅踪影,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策略。为了追求深度和厚度,体育新闻报道要能够超越赛场写赛场,甚至是突破体育写体育。比如具体的统计数据的积累和运用,赛事历史的揭秘和解密、举办地的人文资源、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以及花絮、趣闻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有别于前景的宏大背景,是一个更高、更广的认知平台。以上文提到的欧洲杯西班牙捧杯为例,如果仅仅局限于90分钟内的激烈拼杀,忽略其创造的辉煌历史,所作的报道必然是静态的、平面的、单薄的,难以满足受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阅读需要。

新闻的时效性和报道深度、厚度相结合,表面上看,相互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加强材料积累、进行创造性思考。体育报道因其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需像作家体验生活一样,要深挖一口井,甚至能够竭泽而渔。同时还要善于创造性思考,善于精选角度,如《公路自行车穿越北京三千载》,由空间“穿越”到时间,时空巧妙“粘连”,反常中见机趣。

四、专业性与通俗性

体育新闻报道要精彩,要吸引人,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写的专业,说的是行话,能说到点子上。这需要对所报道的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技战术运用了然于心。美国一位体育记者,曾经采访一位赛马选手:“你每次比赛时,通常习惯于把左马镫的皮带多放出几个扣眼?”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太具有技术含量了。赛马时,是顺着逆时针方向绕圈奔跑的,选手们通常会让左边的马镫长一些,以控制姿态,人马一体。因为问题精到,仿佛挠到了被访者最痒痒的地方,被访者也乐意和记者沟通。

“许多体育迷是他们喜欢的体育运动的专家,体育记者必须掌握与他或她的读者或观众一样多的知识,甚至可能是更多的知识。”②孤陋寡闻或者对所报道的领域一无所知,是没有办法写出醒人耳目的专业性报道的。据说百年前,英国两支球队远涉重洋,迢迢万里来到印度,为尚不知足球为何物的印度人表演一场使他们莫名其妙、目瞪口呆的足球赛。一位记者的报道是这样的:“一个酷似人头、用猪皮缝制的怪物在地上来回滚动。两队英国人都发了疯似的争着以踢它一脚为乐。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只有看门的两个家伙方能用手抓那怪物,其他的人,手一碰它就挨罚。那个穿黑衣的老东西更是地道的疯子,一边发狂地跟着怪物转,一边手舞足蹈地大声吆喝着什么。总之,这些英国佬好似一个个中了邪、着了魔了!”③例子虽然夸张,却道出了记者加强知识修养的必要性。

第12篇

摘 要:借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上的发展经验,从我国振兴竞技体育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

>>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分析 中国体育营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体育电视品牌发展 中国体育品牌创建策略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广播专业频率发展战略SWOT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IP视角下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分析 后奥运时代制约中国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状况与风险分析 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体育的中国式发展思维 论我国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从美国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 分析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谈我国体育市场 对中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思考 试论入世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吕树庭,李留东. 中国竞技体育要为衰落作准备[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5-11.

[3] 吕树庭. 从美、日、南朝鲜承办奥运会引出的思考[J]. 体育科学,1992,12(4):6-10.

[4]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EB/OL]. #2.

[13] R元镇. 从北京到伦敦:举国体制如何向前走[J].体育学刊,2012,19(6):1-4.

[14] 体育总局大尺度放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市场[EB/OL]. http://.cn/chanye/201512/uugxr10090140.shtml.

[15] 胡鞍钢,方旭东.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 体育科学,2016,36(3):3-9.

[16] 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