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

时间:2023-05-30 10:5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区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区规划

第1篇

小区规划选址很重要,尽量选择地下和周围环境良好的区位,避免因地形等特点造成的空气流动不畅或风速过大等问题。小区用地应结合地形特点,不应使建筑物正对迎风的湖岸或容易形成风道的山谷等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坡地。

二、规划布局

在小区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小区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朝向、间距、周边环境等因素,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合理安排住宅、公共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的相对位置,使它们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三、景观的营造

在景观的营造上,要进行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用地,考虑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较好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应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

注重节能设计

我国的住宅需求量逐年增加,住宅建设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此,现代化的小区建设应充分节能,通过对小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

一、小区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道路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应有利于小区的通风,并结合小区绿地空间,尽可能地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引入小区,以提高小区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环境。

二、小区绿化及景观规划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树冠能够将35%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掉,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其根部的保水作用有利于小区降温。小区绿化可以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气温、改善通风质量,从而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小区的影响。

三、住宅单体的节能设计

首先,提倡建设节约型住宅,合理使用面积。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再其次,控制住宅层高,一般住宅层高以2.8米为宜,不宜超过3米。层高过高,会增加建造成本;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

打造特色小区

现代化的小区,还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要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对小区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多元化的组织手法和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结合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建设特色小区。

可以运用灵活的组织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可以充分借用周围的景观,并巧妙应用过渡、渗透、对比等丰富的组景手法,打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的建筑结构空间,提高整个小区的文化品位。

还应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要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小区能够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文化传统的积淀。

第2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定位;目标;原则;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from market orientation, planning objectives, planning concept,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lanning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ositioning; Target; Principle;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如今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良好、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区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本文就某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的各关键节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 513 m2,总建筑面积162 198.1 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栋25层住宅、1栋1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规划构思

总平面布局上,在充分研究分析该区域地段特征的前提下,寻求本地段内商业、居住业态与当地经济的互补与共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本地段的核心价值,并通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2.1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定位---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业,具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

环境塑造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特点,强调自然化生活氛围,实现天然景观要素、生态资源与人工优化处理的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外部商业定位---本项目中的商业定位为服务性质为主的配套商业。本项目的商业及服务设施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米,以补充区域内配套商业设施的缺乏。

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 m2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 m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2.2规划目标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最终达到“为公众美化环境、为城市塑造形象、为开发者打造品牌,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目标。

2.3规划理念

2.3.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3.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力图实现人际交往、居住社区认同感。

本住宅小区作为面向社会的房产开发项目,必须以“社区”概念作为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立足点,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在居住小区内部形成易于居民相互交往的空间环境,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2.3.3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

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

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4规划设计原则

2.4.1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结构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景观与住宅设计层面上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4.2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

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

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2.4.3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

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

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2.4.4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2.4.5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1)住宅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形成相对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2)公建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沿西环大道布置商业,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布置配电房,在临近商业的住宅楼底层布置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此外,结合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化设置一定数量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健身活动设施。

2.4.6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 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5规划手法

2.5.1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1)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2)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3)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

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2.5.2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

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结语

小区规划反映当地的城市文化和地区风貌,要打造高品位小区就必须注重整体规划的每个环节,才能做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作品。根据不同项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去追求各自的需求,即美与丑、动与静、舒畅与局促、休闲与烦躁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健全住宅功能和区域配套设施,达到提高城市品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住宅;功能;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up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feature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contented people to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trict plann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s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basic requirements.

[keywords] modern residential; Fun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应具备超前性、先导性、示范性,规划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准的文明住宅小区创造基础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规划应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保持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性进行规划创意。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华南是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清风送爽,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民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防护和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小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1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民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种,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公共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或城市公园、河流水溪等结合在一起考虑使用,营造出一种舒服、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意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所,在设计上应注意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在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1.2 加强设置小区安全防卫系统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1.3健全小区服务体系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活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辅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该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2.1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进行小区的规划

从小区所处的城市规模,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道路、绿化、风景等环境,小区周围环境及其小区的相互作用等整体角度来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必须从整个城市环境的要求入手,从空间、绿化、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将居住小区有机的纳入城市环境中,规划中要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与环境、地形、方位、地势、自然条件等密切联系,尊重历史文化、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在小区创意上与之协调。

2.2以人为本的角度了解小区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虑未来居住小区的综合功能需要,考虑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居住小区的影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及双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区规划要为他们留出室外活动的空间场地以及室内活动场所,相应的要考虑到幼儿、小学校等的变化。考虑到小汽车要进入家庭,要为小汽车规划出车库或停车泊位,解决车辆的交通分流和人车分流等问题。

2.3兼顾功能要求和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根据城市用地情况,适度考虑建筑密度,在规划中掌握小区指标适度,是规划中一个重要内容,要彻底屏弃住宅小区开发中,片面追求开发量,而忽视环境设计的做法。从商业角度讲,影响小区用地与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环境、住宅层数、住宅与服务设施的有机安排都能够使其相对增值。

第4篇

2021年至2025年。

二、规划对象

老旧小区改造是指对老旧小区及相关区域的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不含住宅拆除新建)。改造范围重点为县城区2000年(不含)以前建成交付使用、安全隐患突出、居住功能不完善、环境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群众反映强烈且有合法权属证明、未纳入棚改范围的住宅小区;2000年以后建成,但小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明显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也可纳入改造范围。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属于改造范畴。

本规划所指的规划对象指沐溪镇建成区(不含幸福场镇、建和场镇)。

三、规划目标

摸清城镇老旧小区现状,建立老旧小区现状信息库。制定改造标准,明确改造计划,合理确定各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完善改造细则、指导下一层面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改造时序安排: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区分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符合条件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各社区进一步做好辖区范围内2000以前建成、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住宅小区的调查摸底工作,提前制定改造方案,并报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备案。

四、老旧小区改造目标计划

到“十四五”末,在确保完成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设宜居整洁、安全绿色、设施完善、服务便民、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改造计划见附件1)。

1.改造硬件设施。小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绿化、照明、围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小区内配套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小区内房屋公共区域修缮、建筑节能改造等;与小区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2.提升风貌品质。对临交通干道、临街等地的房屋外立面进行整治改造,提升小区形象;保护老旧小区历史形态,打造小区文化墙面,提升小区文化底蕴和品位。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确定硬件改造方案的同时,同步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机制、社区综合改造机制、群众共建共享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使老旧小区的改造、使用、维护形成有机整体。

第5篇

关键词:规划布置;形象;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居住小区环境建设己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住宅的规划布置又是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在体现小城镇总体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住宅的规划布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要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构建适合小城镇居民生活特点和使用要求的住宅形式。

1主要功能

(1)日照:保证住宅每户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同时保证居住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公共绿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2)通风: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对群体组合的影响。

(3)安静:对外部噪声的防治,避免小区内有过境人流、车流的穿越,使居住内外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允许标准。

(4)方便:根据居民的活动规律,合理组织交通,达到出行便捷,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使用方便。

(5)安全:指防盗、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地震灾害等要求,特别是安全防盗尤为重要。

2经济要求与美观要求

降低建设费用和节约用地是住宅建筑群体规划布置的一项重要原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住宅建筑的相关标准、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规划布局的手法和技巧,对各种地形、地貌进行合理改造,充分利用,以节约经济投入。

在规划布置中应将住宅建筑结合道路、绿化等各种物质要素,运用规划、建筑以及园林等手法,组织完整的、丰富的建筑空间,为居民创造明朗、大方、优美、生动的居住环境,显示美丽的城镇面貌。

顺应时展要求,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源泉,理念是规划设计的灵魂。近年来在小区规划设计创新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它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对于指导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定位,通过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和多元化的组织手法表现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根据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其主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而不是简单地去“克隆”他人之作,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

美国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环境中――就像将椅子置于一个房间中;将房间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然要考虑该建筑的环境、地段和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以及开发地盘红线内的交通问题。一个楼盘、一幢住宅,单体设计很精彩,如果选址、交通、停车等问题没解决好,往往会影响销售和售价。最终吃亏的是用户,开发商也占不到便宜。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居住组团的分界线

在空间布局上,着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如在小区的中央部位布置高层住宅,周边布置低层住宅,既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使小区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又可丰富小区的外部轮廊线。巧妙应用行列式和围合式的不同组合,精心布置小区中心公共开放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围合的其他邻里空间,创造多个景观亮点,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使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在景观的营造上,体现人性化设计,注重实用性,参与性,确保安全性。小区环境的营造要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多方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体现出对居住者实际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的人文关怀,要摈弃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表面作秀。如中心花园和广场要进行“宜人尺度”的量化设计,注意居民的“可达性”;区内道路及场地设计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考虑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对区域环境的划分要有明显标识,以加强人们的领域感、归宿感;小区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符号化等。

在组织手法上,综合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的生成要造景与借景并重,通过“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技巧,并巧妙应用封闭或隔离、过渡或渗透、比较或对比等组景手法创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多元适应的富于美感和艺术性的情景交融、健康舒适、并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内涵的人居环境艺术生活空间。如以水为中心创造变化多端的动态和静态景观;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达到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的效果;强调地面铺装与植物配置的精心设计,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创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等。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演变的人居需求,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顺应时展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力求体现符合潮流的前瞻性理念,本着“科技先导、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适度超前规划,预留后续发展空间。我们的规划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市场的脉搏,能够在专业知识、经济利益及大众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创造出真正满足置业者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住区。

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一个小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从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到户型空间以及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模式,因地制宜使整个小区有机融入到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中,使小区既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住区功能的要求。注意小区规划空间形态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关联性,保持小区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相一致。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先对拟开发地区制定好的城市设计指引,避免由开发者先做规划方案,然后再由规划部门出规划设计条件的被动。

第6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原则;规划理念;Abstract: City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basic area of people's life. Its construction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residential areas must have the proper function and reasonable economy, but also must make people feel happy,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comfortable.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desig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鉴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进,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其新特点和新需求,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区能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以适应居民的远期发展需要。

1.3生态环保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生态、环保和节能思想贯穿到建筑环境中。

1.4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小区内的物质因素,注重小区内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绿化、道路、小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满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2小区风格的塑造

2.1因地制宜的布局

小区的建筑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堵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遭到破坏的行为。应善于把握历史、地形、地貌和地物作为创作的依据,反映出小区的特色。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要特别慎重对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不宜随便将其移栽,要将其保护并与规划的空间有机地组织,就能反映空间环境的文化历史底蕴。

2.2传统文脉的延续

小区是构成城市的细胞,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要素。充实小区的文化内涵,营造多种主题的小区,诸如绿色环保型、健身康乐型、山水园林型等,同时要求规划从整体到局部以至细节都贯穿同一个主题。如江南城市可采用低层建筑布置,粉墙黛瓦以及传统造园手法,体现出江南水乡的古朴、清新、淡雅的特色。

2.3建筑形象的创作

小区风格主要由大量性的住宅风格形成,而住宅风格是由其形象决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它首先反映建筑物的性格,反映小区的风格,它是建筑形式与内容两者密切联系的结果。其次是反映内部空间之间,内部与外部空间组合的情况,以及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第三是反映不同技术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民族特点等;第四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道路及绿化等。

2.4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树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造福于后代。

2.5小区风格是由社会生活形态发展变化的环境决定

小区的步行、休憩、社交等公共活动空间,如景观步道、健康步道、商业休闲步行街等特色步行系统,将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如老年人休息场所、儿童游乐场所、公共活动场所等,应便于邻里居民相互来往、交流,培养互爱、互助、互让、互勉的精神。

3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空间环境

3.1协调中创造特色

将人工环境融于自然,融于周边环境,融于地域文化,并在融溶的协调中,利用地理自然环境和地方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创造小区的特色,使小区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给人以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3.2整体中突出中心

从空间的领域关系来看,由私有空间到共享空间,中间的过渡空间可有不同层次设置,有半私有空间或半公有空间,也有两者兼具者,各层次特有的功能、内容、尺度无声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给予人们领域感和安全感。

3.3连续中沟通交往

连续的空间使人的活动连续,使社区具有一种扩大了的家庭形象,先进的物业管理增强了社区相对的独立性和社会维护能力,整个小区则可减少封闭的围合与分隔,以利于外部活动场地和空间的拓展与连续,使各类公共活动场地与设施的主动式交往空间和路径、回廊、过道等被动式交往空间连接一气,以使主动和被动交往行为交织起来,利于扩大居民的接触和交往。

3.4配套完善的设施

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喷泉、雕塑、游泳池、小品、体育运动场所、娱乐场所、休闲场所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的小区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了误区:一是缺少人与环境交流的空间;二是人文意识缺少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过份崇拜欧化洋风,设计理念缺少人文和谐意识。

3.5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足有关日照、通风、朝向、防火、防灾等要求,保证居住环境基本卫生健康。对地区的风向、水文地质、地形等环境条件应作充分了解,对不利的环境因素要作防护隔离,对有利因素可作疏导利用。

4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园林绿化

4.1环境是小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主旋律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是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许多开发商在住宅建筑尚未完工,甚至是刚开工时,就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为客户展示真实的环境景观,以达到促进销售之目的。

4.2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绿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其次是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合理搭配和运用园林建筑小品、水景、园林植物、园路和铺装等诸要素,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等的连接,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生态型居住环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观。再次是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4.3景观设计师参与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因素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住宅区销售的强有力支持。各房地产开发商都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参与小区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在布局、结构完成之后,再进行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景观规划的早期介人,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资源,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体现社区文化的氛围。

4.4水景设计得到广泛应用

水是流动的生命,是小区园林景观的灵气所在,容易成为视觉的中心。住宅小区应合理地利用飞瀑、绿池、流泉、水梯、叠水、喷泉、水池、水雾、水幕墙等形式,为静谧的家居生活带来清纯的水的活力。小区中设置浅水游泳池,不仅可以健身消闲,更使环境增色许多。

4.5大城市中的小区应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大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密集,由于没有分布在居住小区的广场绿地,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很大。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很短,人口密集,用地高度紧张,人均资源较少;二是在过去的小区建设中,比较忽略小区的绿化与环境问题,尤其是属于工业性质的城市,伴随着工业与污染的扩大,绿化却在减少,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避免或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小区应按相关规定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5结语

城市住宅小区只有不断地更新思路、推陈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为人们创作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区。在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突出与自然融合的总体布局、确立合理的规划结构、合理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规划、优先确立与居住容量相匹配人停车场所,以及明确景观和绿化系统规划,才能最终为业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回归成为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要求。本文就生态小区的概念、特点与发展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小区的设计理念及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小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小区成为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根本。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小区生态文化,使小区成为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物质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理想住宅小区,成为今后居住小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进而实现21世纪生态居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小区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形成的高效、和谐、舒适、文脉延续的理想居住模式和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小区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小区的特点:生态小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生态要素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是平等、和谐的[1]。生态小区不仅追求自身环境优美和繁荣,而且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因而能够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生态小区建设要求

(一)整体性要求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2]。

(二)环保产品材料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亦尽可能将其回收利用。许多新型材料具备净化、节能、渗透及保健作用,使人们在居家生活中得到沐浴自然的健康享受,应大力开发并加以利用。

(三)防止污染的要求

作为生态小区,应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等多种污染。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并加以创新开发,如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取消以煤为原料的供暖设备,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

生态小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一个社区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主要是看能否达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能否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缺,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的建筑95%左右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此外,我国是仅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其生产消费量占世界的1/3以上[3]。高能耗的建筑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用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土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二)认识不到位,曲解生态小区概念

在部分开发商的心目中,小区的绿化、美化就等同于绿色生态,而没有充分考虑小区的自然、环保、健康、舒适和效率的实质内涵。显然这是一种误导,环境生态小区不仅仅是美化、绿化环境问题,它涉及到大环境、能源、生态的概念,其涵盖面是较为广泛的。所以,要尽快制定环境生态小区的技术指导原则,这对于指导开发企业的活动、明确环境生态小区的概念和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三)没有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很多小区建设还普遍存在景观生态系统内外的不一致,即小区外部是原真、本地化自然景观,而小区内部则是统一的洋式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也多崇尚异域风情,忽略了本土文化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没能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四、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建筑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利用融合设计,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只有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本,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二)做好规划设计,避免盲目开发

在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各项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全面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该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做出有利当地生态平衡的规划,绝不能照搬,否则生态小区建设的良好初衷反会带来破坏该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后果。

(三)提高生态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科学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对生态小区建设的认识,让老百姓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以及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5]。其次,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营造健康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中来,稳步推进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四)引入新思想,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沿环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活动,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追求立体空间绿化。小区入口处放置大片高差4m多的斜坡绿地,兼顾人车分流的上下两个空间;中水站、垃圾站、消防站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上以硬塑绿地格子板植草皮,构成几片小景点;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结语

生态小区作为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我国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居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家居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对居住生活的一种追求。如何体现绿色、生态和健康发展要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功能转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把建设绿色健康的生态小区作为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工作,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

参考文献

【1】谢天,许纪存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2003年第22卷第4期.

【2】何荣新,韦志红等.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以柳州市华林君邸小区为例[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2).

【3】 彭怡.我国城市生态小区建设研究[J].山西建筑,2008(4).

第8篇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了。笔者认为,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1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1.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特点表现在: 1)提高绿化率。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决非简单的栽种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 2)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3)节约水资源。这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不要等到水资源专家所预测的,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时方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那时为时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 5)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此项工作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是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1.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并减少污染物总量的功效,主要体现在: 1)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系指诸多生物与环境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及其相应的生态过程。内容包括生物物种、遗传及其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外,生态住宅小区可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流动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环境,同时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2)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可达到吸碳制氧,净化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亦可减少城市噪音,可吸尘,可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换言之,在相对投资环境下,住宅区绿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提供氧气,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气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区的美感。

2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构思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保和生态意识概念。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2.1具体规划思路 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笔者设计思路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2.1.1对人与环境的思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环境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环境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免其遭受破坏。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环境之外,当然也因此会对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一定要从生态角度考虑,保护环境。 2.1.2自然再造环境 仅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个临时性的自然环境并不能实质性体现生态社区的概念,能够让整个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来,让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是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着眼点。因此设计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水引入园区内营造自然再造区。 3项目规划实例

3.1工程概况

总平面图

肇庆四会某项目位于四会新城区西江南岸临西江支流三江汇聚点,南接山脉,东北面临江。项目用地面积约800亩,规划容积率不大于1.5。计划开发的地上总建筑面积约87万,其中商业约占11%,其余为住宅及相关配套。

3.2 项目现状分析

背景研究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4万,下辖有端州区、鼎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另设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市定位为广东省地方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预计2015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7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95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项目所在的四会市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处于的西北面,绥江、北江和西江交汇处,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与粤西北山区的中间,是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转承点。市域总面积为125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山西北向东南倾斜,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丰富。

用地情况分析

a) 基地地形分析:

本项目用地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均为丘陵地带,覆盖着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植被相当稠密,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自然环境资源极优。项目东北面为北江支流――绥江,江面宽度200~250米左右,江水清澈,河鲜产量丰富。地形起伏变化大,基地内有多处天然湖面及田地、山地、山谷、水渠等,如何合理保留现状地形及利用现状资源,使开发的成本最小化,是我们本次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b) 用地价值分析

作为居住用地,我们主要从景观资源、噪音干扰及用地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块东北侧的绥江和江滩公园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资源,也是小区的主要景观资源,地块的部分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对其景观价值的利用要最大化。西南面的山丘是次要景观资源,可作为居住区的景观背景。但由于小区规模庞大,我们还须利用用地内部资源进行”造景”,形成小区内部的核心景观。另外用地承盆地形态,中间平坦还伴有小丘和水体,周边随山势起伏较大。在对周边资源及用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如何根据现状资源合理布局本案的各类功能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需要我们把握的重要原则。

3.3规划理念

新城之心

围绕原有山丘,创造岛居低密度区核心,伴以水湾、山谷,形成高档社区之“心”,也是新城区的生态之“心”。

四水会流

大生态理念--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保留原有地貌,利用部分水面,引山谷中四条天然山泉汇 聚于绿岛核心周围,暗合四会之“四方之水会流”之意,形成以天然活水为主题的水景观道,构成社区的景观构架。

气由心生,心转气动

围绕绿岛核心放射性展开的绿色通廊如同社区的“气脉”,串联起江--岛--水--山一系列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景观视线脉络。

3.4 总体规划设计

3.4.1 规划结构

生态轴既为整个小区的结构控制轴,也是景观环境的连接链,将各节点的主题空间串起来,增加了小区的向心力,将各地段通过此轴有机联系,使每个组团均能便捷的到达生态轴、核心景观区。

3.4.2 整体布局

以用地等级为依据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结合南面山谷和“核心绿岛”及其周边的地势平坦区域塑造最高端产品区,设置低层住宅区. 低层住宅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形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有效减少土方量,另一方面使建筑和山体有机结合。

低层住宅在公共区域外都设计了私家花园,扩大了私人的室外活动空间,更贴近“田园生活”。建筑设计也采用了退台的方式,形成室内外空间很好的过渡,同时令建筑和山体水体相互交融,犹如一体。山体建筑利用标高关系,使得户户有景,视线开阔。

酒店、商业街、幼儿园、学校及会所共同形成“公建区”,设于靠近道路桥梁的位置,交通便利又利于独立开发经营。于社区主入口设会所,并于各区内设泛会所,结合周边大量的公共活动场地,满足、居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公建区探入社区主景观中,起景观共享及展示作用,结合休闲绿化带、市民广场等,成为颇具规模的城市新亮点。

沿江透视

3.4.3 交通设计

本项目通过两个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和飞鹅岭大桥相连,符合大社区的要求。其中与大桥相连的入口将为社区的主入口,也是社区形象展示和会所商业所在位置。

小区设主环道连接两个主要出入口,各组团由主环道进入组团内部环路或地下停车场。

理性有序的交通组织--人车平面局部分离。由于原始地貌与规划道桥标高存在颇大高差,形成了依山就势的生态车库条件。道路分级明确,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宁和景观区的不扰。

商业有独立的车库和地面停车区,方便管理。

3.4.4 户型设计

本案所有户型电梯厅和厨房、卫生间均可自然采光通风,所有主要起居室、卧室朝南,具有极好的景观及日照、通风采光效果。户型平面动静分区明确,平面布局方正实用。高层户型入户花园和空中庭院的设计让高层住户可以享受到田园乐趣。

3.4.5 绿化景观设计

在设计中出于交通和景观上的考虑,引入“景观链”的概念,把诗意的、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的景观元素江景--城市景观轴--绿岛核心--景观带--组团景观节点--山景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景观系统。除有美景之外,中心景观区周边还设有多处可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为居民的步行之旅提供多种活动的可能性,使景观链真正成为一个可观、可游、可用的景观系统,也使整个住宅区完全融入到生态、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大环境中。

4结论 生态小区作为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我国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居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家居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对居住生活的一种追求。如何体现绿色、生态和健康发展要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功能转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把建设绿色健康的生态小区作为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工作,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

参考文献:

[1] 周滔,李启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1).

[2] 刘威,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2,2

[3]谢天,许纪存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2003年第22卷第4期.

[4]彭怡.我国城市生态小区建设研究[J].山西建筑,2008(4).

第9篇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了。笔者认为,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1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平衡,规划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可改善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生态住宅小区是多维、立体、环保的工程,具备实用功能、环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并将该居住建筑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生态住宅小区需要既适应生态环境,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有着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表达人性化设计,通风和采光良好,是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居住环境,使建筑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特点表现在:

1)提高绿化率。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决非简单的栽种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

2)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3)节约水资源。这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不要等到水资源专家所预测的,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时方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那时为时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

5)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此项工作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是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2.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并减少污染物总量的功效,主要体现在:

1)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系指诸多生物与环境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及其相应的生态过程。内容包括生物物种、遗传及其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外,生态住宅小区可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流动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环境,同时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2)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可达到吸碳制氧,净化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亦可减少城市噪音,可吸尘,可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换言之,在相对投资环境下,住宅区绿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提供氧气,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气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区的美感。

3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构思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保和生态意识概念。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3.1具体规划思路

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笔者设计思路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3.1.1对人与环境的思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环境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环境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免其遭受破坏。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环境之外,当然也因此会对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一定要从生态角度考虑,保护环境。

3.1.2从生态角度看可持续性发展

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永久的将来都能继续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功能作用,而不会受到那些关键性资源的耗尽或过荷的强迫而衰退。从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上看,小区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都以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同时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等。房屋的建造则考虑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3.1.3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

从住宅的内部空间到外部交流空间以至公共复合行为空间的扩展,并与城市社会的交汇,这样的层层推出将空间系统化。从园林、回廊、喷泉、休闲广场、宅间绿地到游泳池、健身会所等,通过多个交流场所,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将为人际交往传统的延续和自我娱乐的健康发展提供设施保证。

3.1.4自然再造环境

仅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个临时性的自然环境并不能实质性体现生态社区的概念,能够让整个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来,让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是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着眼点。因此设计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水引入园区内营造自然再造区。

4项目规划实例

4.1工程概况

地势山西北向东南倾斜,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丰富。

规划片区原为靠近四会新城中心的自然山地,环境优美。当地有少量村民居住,依山傍水过着乡村田园式的生活。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如何保留和利用原生态地形,使原有田园、自然的生活特质得以维系,又要实现开发单位土地集约和创造高标准、现代化居住区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用地情况分析

a) 基地地形分析:

本项目用地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均为丘陵地带,覆盖着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植被相当稠密,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自然环境资源极优。项目东北面为北江支流――绥江,江面宽度200~250米左右,江水清澈,河鲜产量丰富。地形起伏变化大,基地内有多处天然湖面及田地、山地、山谷、水渠等,如何合理保留现状地形及利用现状资源,使开发的成本最小化,是我们本次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b) 用地价值分析

我们主要从景观资源及用地现状方面进行分析。地块东北侧的绥江和江滩公园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资源,也是小区的主要景观资源,地块的部分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对其景观价值的利用要最大化。西南面的山丘是次要景观资源,可作为居住区的景观背景。但由于小区规模庞大,我们还须利用用地内部资源进行”造景”,形成小区内部的核心景观。另外用地承盆地形态,中间平坦还伴有小丘和水体,周边随山势起伏较大。在对周边资源及用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如何根据现状资源合理布局本案的各类功能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需要我们把握的重要原则。

围绕原有山丘,创造岛居低密度区核心,伴以水湾、山谷,形成高档社区之“心”,也是新城区的生态之“心”。

四水会流

大生态理念--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保留原有地貌,利用部分水面,引山谷中四条天然山泉汇 聚于绿岛核心周围,暗合四会之“四方之水会流”之意,形成以天然活水为主题的水景观道,构成社区的景观构架。

气由心生,心转气动

围绕绿岛核心放射性展开的绿色通廊如同社区的“气脉”,串联起江--岛--水--山一系列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景观视线脉络。

4.4 总体规划设计

整体布局

以用地等级为依据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结合南面山谷和“核心绿岛”及其周边的地势平坦区域塑造最高端产品区,设置低层住宅区. 低层住宅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形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有效减少土方量,另一方面使建筑和山体有机结合。

低层住宅在公共区域外都设计了私家花园,扩大了私人的室外活动空间,更贴近“田园生活”。建筑设计也采用了退台的方式,形成室内外空间很好的过渡,同时令建筑和山体水体相互交融,犹如一体。山体建筑利用标高关系,使得户户有景,视线开阔。

景观高层分为三组设置于沿江及山脚位置,使小区呈现中间低周边高的空间形态,并能获得最佳小区园景和江景。景观高层自成区域,组团庭院为大尺度空间。高层采用点式结合板式布置,尽量拉开间距,避免互相遮挡,使最多的户数享受到江景. 同时照顾到城市观感,用有韵律的形态降低总体体量的压迫感。

考虑到与绥江景观和西南侧的山地公园的呼应和景观渗透,在用地临江一线采用了点式高层的布局,并使户型尽量偏向正南北朝向,在最大限度的引入东、北面江景同时也利于节能和环保,充分体现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的特点。所有住宅套型的布置以均好性的前提为出发点,每套户型均有匀质的日照、景观和通风条件。

酒店、商业街、幼儿园、学校及会所共同形成“公建区”,设于靠近道路桥梁的位置,交通便利又利于独立开发经营。于社区主入口设会所,并于各区内设泛会所,结合周边大量的公共活动场地,满足、居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公建区探入社区主景观中,起景观共享及展示作用,结合休闲绿化带、市民广场等,成为颇具规模的城市新亮点。

交通设计

本项目通过两个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和飞鹅岭大桥相连,符合大社区的要求。其中与大桥相连的入口将为社区的主入口,也是社区形象展示和会所商业所在位置。

小区设主环道连接两个主要出入口,各组团由主环道进入组团内部环路或地下停车场。

理性有序的交通组织--人车平面局部分离。由于原始地貌与规划道桥标高存在颇大高差,形成了依山就势的生态车库条件。道路分级明确,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宁和景观区的不扰。

商业有独立的车库和地面停车区,方便管理。

户型设计

本案所有户型电梯厅和厨房、卫生间均可自然采光通风,所有主要起居室、卧室朝南,具有极好的景观及日照、通风采光效果。户型平面动静分区明确,平面布局方正实用。高层户型入户花园和空中庭院的设计让高层住户可以享受到田园乐趣。

绿化景观设计

在设计中出于交通和景观上的考虑,引入“景观链”的概念,把诗意的、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的景观元素江景--城市景观轴--绿岛核心--景观带--组团景观节点--山景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景观系统。除有美景之外,中心景观区周边还设有多处可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为居民的步行之旅提供多种活动的可能性,使景观链真正成为一个可观、可游、可用的景观系统,也使整个住宅区完全融入到生态、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大环境中。

5 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住宅停车泊位 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平常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相当的水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据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现实情况是以前老小区对停车位指标的要求较低,甚至没有考虑停车,导致停车位严重不足,爱车晚上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本就不宽的城市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摆满汽车,影响城市环境,甚至阻碍消防车道的畅通,以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无法正常扑救,住宅区停车位的不足与日益增加的汽车数量的矛盾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矛盾之一。

针对城市用地紧,地价昂贵,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高和居住人口密度及车位需求量大的特点,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车库已不是最佳方案。为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不占地上建筑容积率指标、不减少绿地面积,向地下空间要车位已成为普遍趋势。地下车库不仅是解决停车的主要途径,同时可减少小车对地面环境的干扰,扩大地面绿化率,改善居住环境。为此,各地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条件中规定了停车泊位数量要求和限制地面停车泊位比例,并作为一项强制性控制指标,有的地区还规定地面车位不计入停车统计指标中。但是,近几年建成的不少居住区中停车位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初浅分析和对策探讨。

1、存在问题分析

1.1规范要求相对滞后,与时俱进欠节奏

现行的对居住区停车位作出规定的规范为2002年修订出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至今十余年没更新。规范要求:①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这十年中,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对车库消费能力大大提高,规范的要求也应与时俱进,提高配套停车位要求。

1.2没有前瞻性、顾此失彼,效益差

不少居住小区沿街满设商业用房,设计时偏重于商铺经济价值,而不多退道路红线设足商业车位。其投入使用结果证明,不仅存在占道停车影响交通及安全隐患,而且无停车位的商业用房的增值和经营效益远不及有车位的商业用房。

通过参观考察地下车库,发现一些早几年建成的地下车库长年空置,多数车辆仍在地面占道或损坏绿地停放。其原因有:除物业管理不力之外,主要是有的仅有消防电梯直达车库;有的车位距住宅单元出入口偏远,通行不便;不少组团内地面道路宽5米多,有路边停车余地且出入很方便。以上因素给限制地面停车带来困难,并造成了管理和环境质量隐患。从经济上分析,少设一层地下室的电梯井道和门或不设便捷通道,其投资节约甚微。其车位销售价与同类地段全部电梯直通地下室、交通方便的车位售价却相差甚远,且不受有车族的欢迎,不仅低价又滞销,还不能发挥地下车库投资效益。

1.3组合牵强,实用性低,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走访早几年已建成的几个高层居住小区,发现均把多幢住宅的地下室连为一个大型车库,结果住宅较密的轴网使车位布置零乱、消极不能利用空间多、停车适用性差、单车位面积指标达到50平方米/车位,导致经济效益低、交通组织难以简洁通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地下车库与人防工程结合,是把使用率很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经使用证明其不足之处有:一是防护单元之间开洞的限制,导致行车视线受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因为地下各防护单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向自然室外开口受到限制,不能引进直接对外自然通风、采光,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造成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的心理感受。

2、对策的试探讨

2.1及时更新车位指标要求

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达程度,制定出符合自身停车位指标。重庆市规划局根据各种档次住宅品质不同,规定居住小区的车位指标为:中高档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1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普通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0.8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公共租赁房、安置房为0.34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廉租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组织工作用房等住宅配套用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规划阶段就控制住停车位指标,不达标不让规划通过,从源头上控制住住宅小区的车位配套数量,并在施工图报批阶段发放规划许可证前进行车位数的复核严格执行,致使住宅开发商敦促设计院提高车库利用率,减少单车位建筑面积。

2.2改善停车空间环境,提高品位,消除隐患

充分设置居住小区商业和配套公建的停车位,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做出生态地面停车位设计模式:即以大冠幅乔木为遮阳层;以灌木为隔离层;以花草为车底地面层;以硬质铺装为轮压地面层。其车位绿化覆盖率可达70%。改善全硬质地面高温和植草砖绿化形同虚设的传统做法缺陷。

住宅组团内地面交通人车分流,宅间路边绿地不设车位。限制组团内道路宽度(以4m为宜),以满足消防通车要求即可,便于控制路边停车。将地下车库与地面景观同步设计,同时考虑地下室的空间环境景观。如:①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地形高差或尽可能在地下室外壁有条件处开窗;重庆市渝中区临江门附近的魁星楼车库,合理利用两边道路的30多米高差,在高差段设置8层吊层车库,较高道路临街层及以上为商业,很好的利用了地形;②将地下车库某交通节点设计为景观天井;③适当加宽主车道,将顶盖局部敞开,形成垂直绿化景观通道;④将车位死角处顶部打开点缀绿化或把某处地面设计为下沉式景观节点。让地下车库共享外部景观,尽量把室外阳光、空气和绿化引入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出入口处采取适当的建筑处理,如扩大出入口尺度,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引伸,消除地下空间的封闭感和压抑感,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如此,既减少了通风、照明设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又可提高车库品质。

2.3 独立设置地下车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

在设计构思时,应尽量考虑地下车库空间的完整性。总平面布局设计尽可能把上部住宅沿周边布置,形成组团或小区中心花园地下车库,形成绿地下较为完整的地下车库。

尽可能将住宅底部地下室与绿地下车库分开,使地下空间各自相对完整独立又有便捷的通道联系。将轴网复杂的住宅地下室设计为非机动库、设备用房、贮藏及其它辅助用房。将这一部份地下室与人防工程有机地结合,把住宅地下室的不规整空间作为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同时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就近停放以及杂物贮藏的使用方便要求。地下车库完整独立地设置,能使结构柱网尺寸合理整齐、交通组织流畅、停车率高,能有效提高车库的经济性。

3、结束语

居住区停车泊位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分项,特别是地下车库,涉及内容繁多复杂。在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值得重视,就需要富有前瞻性的对停车位数量及车库使用率等问题思考,同时结合景观、结构、交通、人防、消防、通风、水电等相关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往往是一旦建筑设计成果经施工完毕,再优化修改就难上加难。本文对车位设计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做了一点初浅分析和探讨,但更多的认识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更多的知识还需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通过与更多设计师交流学习,进一步总结先进经验,设计出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环境舒适、住户满意的居住区停车泊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创新观念;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住宅建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人人享有舒适的住房”,在全国特别是在内陆城市,是每个规划师和建筑师迫切关注的课题。建筑不仅限于居住,而且要与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向多元素方面不断地发展。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呈现动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Housing construction proves to be a permanent issue for mankind, in which, nowadays, the plans and designs of residential areas have been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by many urban planers and architect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e plans and designs play and some ideas related to it in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instead of a process operated only by one single department or one single specialty, have developed to a interactive one. As to the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style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housing district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developing trend, the movable and quiet traffic organization, the whol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he perfect public architecture. A design principle of Giving first Consideration for the People and putting emphasis on the biology is advocated. When it comes to the designing, the author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improvement in the building design, the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interior design of houses, and the technology of the dwelling. Meanwhile, it deserves recommendation that much 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mpleting of the finished building only once with its final function.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ages. As a result, the plans and designs of residential areas will be bound to develop in a bynamic and sustainable mode.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住宅和廉租住宅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住宅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住宅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合理,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宅区应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合理的绿化设计,方便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2.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居住功能多元化,超前性和弹性,设计多样化,科技应用集成化,信息化,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要了解现代市场的需求,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第12篇

果:以最小日照间距形成的住宅楼间距易创造宜人的尺度空间。

因:为了尽可能满足较高的容积率要求,并使每户均具备南北通透的好朝向。

果:住宅板楼采取行列式布局。

因:为了打破行列式布局的单调感。

果:板楼在群组的南北纵深方向从外向内依次缩减面宽,取得长短变化的同时在中部形成“十”字形核心空间.在“十”字形的东。西两端设置两处小区主入口。

因:意指老北京城的紫禁城居中而围以民宅的形态。

果:在核心空间设置会所。

因:墙是老北京城的传统形态特征.也为了使行列式布局的宅前后空间在东西向取得一定的围合感。

果:在核心空间交错布置片墙。

因:建筑色彩意指老北京城的等级特征。

果:住宅主体采用灰色,立面构成元素以白色横线条为主,穿插以黑色竖线条;会所、片墙采用红色。

因:为了进一步强调“十”字形核心空间。

果:核心空间为点缀以几棵大树的草坪,视野开阔,体现公共性;宅前后空间密植树丛,视线封闭,体现私密性。

因:会所设置于小区中部。

果:使会所向小区外扩大经营受到局限,本方案更侧重于一种形态研究。

建筑面积:16万m2

方案设计:刘文鼎

设计单位: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刘文鼎)

嘉铭F区办公楼

因:F区地处嘉铭桐城之门户位置,办公楼位于F区西南角,堪称门户之门户。

果:F区办公楼对提升嘉铭桐城整体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应具有一定标志性。

因:20层办公楼的体量较为庞大。F区用地内与办公楼相邻的三栋28层公寓塔楼.均为南、北立面居中开有竖向凹槽的方正体量,凹槽两侧的体量分别采用灰、白两色.从而使楼身更加挺拔。

果:与公寓塔楼的竖向凹槽相呼应,在办公楼的东立面、北立面各设一处通高的竖向凹槽.将楼体分割为西南与东北两部分,两部分的表皮施以不同的肌理:西南部分为以横线条为主的隐框玻璃幕;东北部分为横、竖线条的石材编织成格网再嵌以点窗。

因:为了使办公楼形象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为了突出办公楼的主入口。

果:在办公楼西南、东北两部分横向对应位置的上部及底部均做凹口处理。西南部分凹口的“曲”,“柔”与东北部分凹口的“直”、“刚”形成强烈对比。

建筑面积:320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