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图书馆

世界图书馆

时间:2023-05-30 10:56:16

世界图书馆

第1篇

魏涛,2005年8月至今,用业余时间担任图书共享计划的总负责人,也是发起人。2004年7月至今,就职于多个国内外非营利NGO组织,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2005年11月,魏涛和好友张立业开始筹办“图书共享”网站,得到很多朋友的大力支持。

张立业,大学教师。2005年11月至今,用业余时间担任图书共享计划网站技术负责人。目前专注于opentrans开源交通软件的开发。曾任职于多家软件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切身体会到,让更多的人阅读一本好书,是最大的快乐。

你的书架里是否放着许多读过一次后就不再翻阅、甚至一次也没有读完的图书?你是否丢弃过许多陈旧的沾满灰尘的书籍?你是否将大捆的图书当作废纸卖给了回收站?

相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你知道吗?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有人十分需要这些书。与千里之外的某个朋友或近在咫尺的某个陌生人共享一本书,陌生人成为朋友,朋友成为知己。一本书,生命的旅程可以很精彩。两个人,与一本书的故事可以很美丽。这些,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缘分。

我们期待你的参与,注册你阅读过的一本好书,获取图书共享号码,制作共享标签,按照你自己定义的方式与人共享。用你我的书,让世界成为一个图书馆,就这么简单!

战略:以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提供互联网与阅读社区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读者有兴趣阅读更多的共享图书;我们用心记录每一本书的每次共享阅读旅程。

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组建书友社区和组织各种共享阅读活动,让读者注册自己的共享图书,搜寻想读的共享图书,并记录每本书的共享阅读旅程,体验共享阅读的乐趣。

如何参与:免费注册登记自己的共享图书与需要的读者分享;获得共享图书,在网站上撰写关于共享阅读的感受;参与创建网络共享图书馆和共享社区,组织共享阅读活动;加入图书共享的工作团队,成为图书共享计划的建设者;向您的朋友推荐和宣传图书共享。

图书共享的三个步骤:(1)注册共享一本书(获取图书共享号码,制作共享标签,撰写共享笔记);(2)共享你注册的书(送人、放在公众场合、“忘”在某处……或者等着读者搜索后与你联系);(3)收获共享图书(登录网站,输入共享号码,撰写共享笔记,继续共享之旅)。

在民众阅读率逐年下降的今天,通过“图书共享”游戏,组织共享阅读和共享图书室的活动,唤起更多的人对于阅读图书的乐趣。当然,通过共享,也可以实现图书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图书共享”旨在推动阅读纸质图书,并不鼓励共享电子图书。类似的图书漂流活动很容易造成图书的流失,通过提供新的共享图书服务,让读者可以在网络上先找到喜欢的图书,再进行联系共享,并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方式,为每本共享书赋予一个唯一的ID号码,记录所有共享阅读者对每本共享图书阅读的感受,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共享的图书的状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共享图书馆”收藏了人们想读的各种图书,而且每本书都在需要他的读者之间“传”流不息。

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共享阅读活动中来!

第2篇

关键词:世界图书馆 世界百科全书 世界大脑

“世界图书馆”(Universal Library,或译为“寰宇图书馆”、“普世图书馆”)是指具有广泛收藏的图书馆,即包含一切存在的信息、有用的信息、所有图书、所有作品(不论格式)乃至所有潜在作品的图书馆。作为一个术语,“世界图书馆”可以追朔到近代动物学和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物学教授格斯纳(1516—1565)于1545年出版的《世界总书目: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全部书籍目录》。而世界图书馆实践的最早范例,则一般认为是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亚历山大图书馆。据说,当初建造这个图书馆的唯一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之梦想。确实,经过托勒密王朝几代国王的努力,这座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其鼎盛时期曾收藏了成千上万种手稿,拥有最多的藏书、最多的文种、最全的书目记录。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这种无所不包的性质,被后世看作一种图书馆现象,不仅激励一代又一代图书馆员为实现世界图书馆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而且还进入文学作品中,甚至被视为政治乌托邦,成为谋求世界和平的一种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图书馆成为跨越时空的梦想,催生出一些数字化的实践案例。

1、近代图书馆员的世界图书馆理念与实践

1.1 世界图书馆近代化的开端

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图书馆成为一些信奉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学者之梦想,其中最具代表者即是意大利的尼古拉五世(1397—1455)。被誉为文艺复兴教皇的尼古拉五世是一位热情洋溢的人文主义者和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图书馆行家。在当选为教皇之前,他曾受意大利大商人、佛罗伦萨僭主美第奇(1389—1464)所托,为其创建的美第奇家族图书馆编制了一份图书采购目录Canone。这份目录,考虑了异教徒的经典图书,涵盖所有学科,被认为是第一份现代的、完备的图书馆标准采购目录。后来尼古拉五世在创建他的教皇图书馆时,为同时方便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和图书馆的管理,该馆馆藏建设自然采用他的Canone。尼古拉五世的馆藏理念在当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其中最具代表者是他的目录学家韦斯帕西安(1421—1498)。韦斯帕西安在谈及尼古拉五世在罗马创建梵蒂冈教皇图书馆时,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世界图书馆图画:收藏希腊、拉丁文抄本和一切学科的书籍。另外,梵蒂冈图书馆的“世界性”也从韦斯帕西安和意大利的另一位人文主义者、尼古拉五世智囊团的主要成员曼内蒂(1396—1459)对梵蒂冈图书馆与托勒密二世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文献比较中得到彰显。

显然,尼古拉五世的世界图书馆梦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的语言只是拉丁语和希腊语,除但丁的《神曲》外,本国语言的文献均被排除在外;文献涉及的学科也并不反映人类的所有知识,即仅指理论知识,不包括实践知识。不过,尼古拉五世所倡导的馆藏标准,显示了世界图书馆近代化努力的开端,他所奠基的梵蒂冈图书馆,是文艺复兴运动初期人文主义者世界图书馆实践的杰作。

1.2 作为机构的世界图书馆

文艺复兴运动于16世纪波及法国,促进了17世纪法国文化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图书馆无所不包的观念继续拥有无穷的魅力。在1584年法国的图书馆学和目录学家狄曼恩(1552—1592)出版《在此以前的法语出版物总目录》(以下简称《总目录》)至17世纪60年代法国科尔贝时代的皇家图书馆合并期间,世界图书馆思想真真切切地已从复兴古典学术的观念发展到组成机构的实践。当然,与当时图书馆的发展差不多,这是世界图书馆观念本身进化的结果。在这一时期,世界图书馆观念从虚无的教规变为现实中存储信息的场所,从而使图书馆取得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和机构身份。

1627年,大约在《总目录》出版后半个世纪,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首臣、红衣主教马萨林(1602~1661)的私人图书馆馆长诺代(1600~1653)发表了第一部组织和建设图书馆的指南手册——《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对那种图书馆的静态模式直接提出了挑战。在这部书中,诺代设想了一个完美的图书馆雏形,陈述了他选择图书的原则,强调图书馆的现代图书与古籍珍本同等重要,异教作品与支持宗教的书籍同等重要,坚持用简明易懂的主题方法编排图书的分类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一直坚持:“图书馆为此目的收藏所有类型的图书,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图书馆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建立的,它就必须是世界性的;如果图书馆不收藏所有各类学科——尤其是文科和理科——的著作,其世界性的理念将不会变为现实;……这样,读者来到图书馆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时,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在这里,诺代将巴黎教会图书馆所信奉的图书馆模式与培根的科学研究模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图书馆变成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活跃场所。诺代将图书馆设想为存储信息的场所、百科全书的起点和试金石。尽管曾经在巴黎人的智力生活中起很大作用,奠定诺代图书馆模式基础的教会图书馆在巴黎很快变得不合时宜,但图书馆“世界性”的特点在巴黎并没有消亡,那些伟大的教会图书馆和皇家图书馆均以各自的方式践行了诺代的世界图书馆理念。

第3篇

世界十大最著名的图书馆

1.美国国会图书馆

这处建成于1800年华盛顿国会山上的国会图书馆,是藏有7500多万件作品、各类收藏近1亿2100多万项的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其中三分之二的书籍都是以多媒体形式进行存放,除了图书外,还拥有特色收藏、电影胶片、世界最大的地图等藏品类别。

2.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这个共计藏有4280万件藏书,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第一大图书馆,是坐落在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馆藏文献涉及247个鱼种,有着“俄罗斯的记忆”美誉,经历了超百年历史的世界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之一。

3.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与白石桥高梁河、紫竹院公园相邻,筹建于1909年的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馆藏文献达3768.62万册,数字资源超1000TB的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并曾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4.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这处建成于1795年的俄罗斯两个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保存有俄罗斯日益丰富的印刷品、手稿、科学会议记录及其它文献的图书馆,并会从国外购买各式各样资料的俄罗斯图书馆学、目录学及图书学研究领域的中心。

5.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这个拥有图书、期刊、报纸等藏品,于1973年建成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是由国立中央图书馆、前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国立外界科技图书馆等单位共同组成,藏有1.5亿藏品,并拥有古老至公元前二千年古籍手抄本的全球信息储藏库之一。

6.哈佛大学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这处共计藏有1500万卷藏品,共计有8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在此进行学习的世界藏书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90多个不同专业的学术分馆,为全球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这处为查理五世收藏的历代王室藏书而建立的世界大星图书馆之一,在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又经过重建,经过皇家图书馆发展而来的国王图书馆,这个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图书馆从1786年馆藏就达到了15万册。

8.丹麦皇家图书馆

丹麦皇家图书馆这个创建于1648年,并于1673年开馆的图书馆,是隶属于丹麦文化部,实体馆藏共计有3.4千万册,并由52万GB电子馆藏的国家图书馆和图书博物馆,其中的综合性学术文献在全丹麦的人文学、神学、社会科学和法律界中有着广泛应用。

9.日本国会图书馆

这个先后于1872年和1890年设立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是经历过数度变迁,为国会提供服务、承担着国家图书馆职能、拥有丰富的贵重文物、近代图书等图片数据资料的国家图书馆。

10.法兰克福图书馆

德国国家图书馆又被称为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是于1914年正式开放隶属于联邦政府,承担着所有德语出版书籍保藏工作,负责定制国家书目的非借阅图书馆,截止目前在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中共计藏有约785万件藏品的世界上首个用计算机编制国家书目的图书馆。

第4篇

沿着北戴河的海边走上几百米远,有一栋灰色的建筑,它孤零零地矗立在海边,与大海为伴,这是一座公益图书馆,也是传说中的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最纯粹的阅读时光,也可以透过窗户看窗外没有边际的大海。

从北边的门进去,正好可以看到两层的一个看书的空间,一层和二层的书架上摆满了图书,看书的人或坐或立,寂静无声。坐在这里的人,透过玻璃窗户,潮起潮落尽在眼前。

这座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叫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建筑师叫董功。据说第一次来到这里,建筑师便被一种深深的孤寂感震住,他说:“我第一次到阿那亚海边,特别突出的感受就是诗意的孤寂感。在阿那亚这片海滩上,诗意是最自然的,没有任何虚张声势扭捏作态,去到那里就有很强的这样的气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海,就像是一块天然的背景一样,而这背景之下的每一样物体都会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存在感。董功希望,这个图书馆的外形能够单纯的像一块石头一样,是周围的因素自然生长出来的一个物体,这物体又天然蕴含着人的某种体验,可以坚硬地存在于这片海滩上。

对于董功来说这个图书馆要能体现出大地艺术和这片海域和沙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栋漂亮的房子。在这个单纯的外形里面,一定要孕育着某种神秘感,人们看到它们的外形会揣测里面的事情,给人一种暗示。在这间图书馆里面,会有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无论这个事情是由于光,旷景、海、气象还是里面空气的流动,你都会感受到它们的气场。

不比在城市,光线被高楼大厦切割得支离破碎。阳光在海上,呈现的是毫无遮拦的最原始最直白的样子。在这个建筑不设置空调,甚至灯光,董功说:“到了这个空间,这种原始的状态会对人有一种提示:什么才是真实。人在城市中已经处于一种拟真的状态,可怕的是人们已经意识不到,以为这就是真实。”图书馆中,阅览室、冥想室、活动室的窗洞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试图探索光照和空间关系的可能性。图书馆采用的材料,也都是简单直接不加修饰。混凝土和木头是整间图书馆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就有自然的特征,它是一种很真实的状态,像石头一样。而木头和自然就更有关系了。在这两个建筑中,这两种材料是既具象又抽象的一N表达。而那些建筑过程中混凝土和木材表面留下的痕迹也都被一一保留了下来。“这些所谓表面粗糙的纹理,是建造的痕迹,我喜欢这种真实的状态。有的时候你看到一件东西,第一眼的那种表面的精致,也许是装饰和遮掩的结果。”董功说。

现在这座最孤独的图书馆开馆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随着宣传这间孤独的图书馆变得不再那么孤独,游客的纷至沓来似乎让它变得热闹非常,有人说这间最孤独的图书馆,变成了最热闹的图书馆。可是孤独和热闹本来就是人们自行定义出来的,在繁华的街道上你可以远离世俗的独处,在清冷的海边你也可以一个人活得热闹。

而这间孤独的图书馆究竟孤不孤独你的内心似乎才能讲述出一个故事。

Tips:在最孤独的图书馆读关于孤独的书

《十一种孤独》

[美]理查德・耶茨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过于喧嚣的孤独》

[捷] 赫拉巴尔

他自己对这部作品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之所以活着,就为了写这本书”,“我为《过于喧嚣的孤独》而活着,并为它而推迟了死亡。”诚然,赫拉巴尔在这部作品里倾注了他一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深刻思考,无限的爱和忧虑。

小说透过废纸收购站一个老打包工讲述他三十五年工作的通篇独白,表达出对那些摧残、践踏甚至毁灭人类文化的愚蠢暴行的无比痛惜、愤恨与控诉。主角并非捶胸顿足大喊大叫,而是把这经历当作“Love story”平静地讲述出来。苍蝇成堆、老鼠成群、潮湿恶臭的地下室,却被废纸打包工汉嘉叙述为“天堂”。这部小说在赫拉巴尔脑海里酝酿了二十年之久,他不断对之加以补充,进行反复的深刻思考,直到主人公汉嘉与他自己融为一体!重写至第三稿才成书。

这一稿读来犹如一部忧伤的诗篇,他满意地说:“直到现在这个故事才是动人的。”他自己被感动得几乎落泪。小说完稿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但当时无法问世,直到一九底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孤独六讲》

[中]蒋勋

《孤独六v》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但《孤独六讲》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作者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孤独美食家》

[日] 村上龙

在《孤独美食家》里,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插于甲鱼、牛排、毛蟹、咖喱羊脑、鱼子酱、山椒味噌之间的,是巴塞罗那、维也纳、东京等时尚之都、大小饭馆与酒店,以及各色男女的场景。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你的感官神经,引发你对人生的各种况味的体验:欲望、罪恶、感伤、孤独和幸福。酸甜苦辣,百味横陈。

《孤独小说家》

[日] 石田衣良

《孤独小说家》主要讲述了小说家青田耕平和儿子小驰生活在一起。耕平出道十年,寂寂无名,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加印。另一方面,三年前,耕平的妻子因为不可思议的交通事故而去世。“那真的是事故吗”,深深困扰着他。尽管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坚守梦想。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正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你只需要再站起来一次。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5篇

此番,我们作为作者,为这座世界著名图书馆赠送了一套三册在中国出版的“红墙系列”图书,并荣幸地为图书馆亚洲馆所收藏。亚洲馆第一任来自中国大陆的馆长邵东方先生参加了赠书仪式,并与我们合影留念。他衷心感谢我们的赠书,并说正由于许多学者作家的慷慨奉献,才使得国会图书馆的馆藏日益丰厚,让世人共同分享知识与智慧的硕果。我们也借这次文化交流和赠书活动,荣幸分享了国会图书馆──这座世界闻名的智慧圣殿的辉煌与荣耀。

“国宝”收藏圣殿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United States)是最古老的联邦文化建筑,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它拥有2.1亿件藏品:连绵860公里长的书架,构成了这浩瀚书海。其中有460种语言的印刷品1亿多件,包括书籍1900万册,古版、特殊图书980多万册,图片1200万张,永久收藏的期刊达75000种,报纸1200种;8850件特殊收藏品,包括录音可视资料1600万件,手稿5600万件,电影胶片80万盘,绘画藏品40万件,地图和地理文献460万份,还有从华盛顿到柯立芝23位总统的文件……堪称国宝收藏圣殿。

在图书馆音乐分区里收藏了许多历史珍宝,如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的原始手稿。这里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笛子藏品,超过1700支,材质有水晶、木头还有金子的,其中包括詹姆斯・麦迪逊和腓特烈大帝使用过的笛子。音乐区的镇馆之宝是史特拉底瓦里制造的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两把中提琴,它们每年仅在顶级音乐会上露一面,让音乐爱好者一饱眼福。

在图书馆地图地理分部藏有500多万张地图,其中不少地图珍品:一份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派出探险队对美国西部进行第一次探索后,绘制完成的第一份美国西部地图;另一份是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花费37年时间绘制的地图,记录了他在芒特弗农场的所有财产。还有一张1507年版的Waldseemuller世界地图,这是第一张明确写有“美洲”字样的世界地图,被誉为美洲的出生证。国会图书馆为收藏这份珍贵地图,在2001年花费1000万美元从一位德国王子手中购买。

杰斐逊大楼的稀有藏书馆,是整个图书馆的最精华所在。不仅藏有显露本杰明・富兰克林杰出才华的《穷理查年鉴》,还有1610年出版的伽利略所著《星际使者》;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收藏的《古兰经》则被藏在有摄像监控、铁门保护的专门储藏室内。

善本部的收藏达70多万件,内含西半球印刷的首批图书;还有最早的儿童圣经(1763年版);最小的书只能用针尖方能打开,而最大的书《美洲的鸟类》有1米高;最老的楔形文字书板是公元前2040年的产物,最早的印刷残片是公元770年的佛经;还有1930年购藏的古登堡圣经,是世界上仅存的3部犊皮纸圣经之一,这些均系国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杰斐逊的私人藏书成了图书馆的种子

国会图书馆建立于1800年,最初是为国会议员立法服务的法律图书馆。1814年,入侵的英国军队火烧国会山,将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付之一炬。

此后,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提议用自己收藏的6000多册图书填充国会图书馆空空的书架。这些书是杰斐逊50年藏书的结晶,包括多种语言和多个领域。然而它却引发了美国国会的一场辩论:新图书馆是否应只扩充法律方面的书籍?对此,杰斐逊回应说:“事实上,国会成员可能会有机会查阅任何一个领域的图书。”

美国国会最终采纳了杰斐逊的意见,在1815年花2.395万美元买下了杰斐逊收藏的6487册书,作为新图书馆的第一批珍贵图书。杰斐逊的信条也为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理念找到了根基。

杰斐逊的私人藏书成了国会图书馆的“种子”,其广泛的收藏范围为图书馆的多元化藏书奠定了基调。更重要的是,国会图书馆一直秉承杰斐逊的精神,作为民主与知识结合的象征,以提高国会立法的知识化程度为己任。

1870年,国会图书馆时任馆长史邦福继续将杰斐逊的理念推而广之,并有所创新。他负责起草了新《版权法》,同时四处游说,使美国版权局归属于国会图书馆,为该馆庞大多样化的馆藏建设铺平了道路。因为根据《版权法》,在美国出版的任何一本书、小册子、地图、照片、版画、乐谱都必须向国会图书馆免费提供样品,隶属于国会图书馆的美国版权办公室负责此事。自1870年起,根据《新版权法》,凡在美国出版的书籍都必须向国会图书馆缴送2册。

1897年,国会图书馆的杰斐逊大楼建成,这座大楼建筑上尤为值得称道。它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将图书馆理念与建筑风格、知识传统与建设艺术融为一体,厅内高耸的大理石柱、壁画和镶嵌图画、雕像和五彩玻璃,生动描绘了文化的渊源和智慧的神圣,成为世界图书馆建筑之瑰宝。杰斐逊大楼开放时,被誉为世界上“最华丽、最昂贵和最安全的图书馆”。

随着图书馆馆藏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建筑也扩建为三幢大楼,它们分别以美国三任总统的名字命名:主楼为托马斯・杰斐逊大楼,第二幢为约翰・亚当大楼,第三幢为詹姆斯・麦迪逊大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会图书馆的藏书范围日益扩大,它秉承“任何形式、任何领域和任何语言的知识都有用”的理念,热衷于收集“全球馆藏”。对全世界的关注使国会图书馆开始系统地通过海外办公室、商、商人和国会图书馆专门采购团在世界范围采选图书。1958年,图书馆获准可使用美国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外汇采购国外出版物,1962年起又陆续在东京、奥斯陆、新德里、里约热内卢、雅加达、伊斯兰堡、内罗毕及开罗等地开设办事处,方便采购图书;到1963年时,国会图书馆已成美国重要的文化与研究机构,预算一再得以增加,以便更多采集世界范围新版有学术价值的图书。时至今日,国会图书馆每日约可收到22,000件/册文献,主要来源是版权缴书获得,另外还有大量书籍来自馈赠、购买和国际交换等。

亚洲馆的中国特藏珍品

亚洲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20多个开放阅览馆之一,全馆有280万余册藏书,其中中文书约95万册。亚洲馆的中文资料收藏过程,亦是一部中美文化交流史。

这里的第一本中国图书是1869年同治皇帝回赠的图书,除此还有许多特藏珍品。1923年春,美国国会图书馆购藏了29册中国古代重要典籍《永乐大典》,连同先前拥有的4册,后陆续得到的8册,共收藏41册《永乐大典》,成为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收藏《永乐大典》最齐全的国家图书馆。2004年北京召开“《永乐大典》编辑600周年国际研讨会”时,据统计散藏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永乐大典》零本共有400余册。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约占全世界现存《永乐大典》的十分之一。

国会馆还藏有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古今图书集成》,这套10000卷5044册的大书,于清康熙年间编成印制。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古今图书集成》,是1908年清政府为答谢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政府特遣派唐绍仪(1874年清廷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将图书带来华盛顿。国会馆还藏有极为珍贵的中国善本,其中善本《一切如来》为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经印刷品,是1924年杭州西湖雷峰塔倒塌后在塔基砖洞内发现的。

中国古地图在亚洲馆藏有300多幅,这些地图或是绘画,或是木刻印刷,还包括长卷、扇面、石刻本地图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各省地图,其中年代最早的是1136年石刻《禹迹图》托本,还有几幅明代地图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彩色绘本图;最珍贵的要数《郑和航海图》,它被收在明朝末年茅元仪所编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的最后一卷,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亚洲馆收藏了四部三个版本的《武备志》,每部都有完整的《郑和航海图》。

清末科举考卷也是亚洲馆收藏的一批特色馆藏,为江亢虎博士1920年捐赠。江氏是科举考试世家,一连几代人科名不绝,中进士、举人多人。这批捐赠是所收藏的清季试卷,分刊印考生试卷和零散试卷。

国会馆亚洲馆特藏中还有4000余种6万多册珍贵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其中100多种已成为海内外孤本。这方面的大规模入藏要归功于施永高博士(Dr.Walter T.Swingle)。作为农林学专家,他发现中国地方志有关于土壤和植物的记载,于是向美国政府建议扩大对中国方志的收集。所以国会馆很早就开始着力收集中国方志,甚至曾在中国刊登广告,公开征集。1918年,施永高博士作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亲自到中国各省采集方志,收获颇丰,其中收有一批山东省各县的方志,原主人是山东一位县长高鸿裁(1851-1918),他用20多年心血收集本省志书,内中有不少极不易见的版本,而当时德国驻青岛领事也正派人购买这批地方志,在施博士努力下,这批颇具价值的方志最终落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施博士回到美国后,继续为国会馆采购直至1928年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收藏的中国古方志,现仍占有国会馆亚洲馆收藏方志的近一半。

国会馆亚洲馆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古籍馆藏以藏文为最丰富,有4000多种,还有满、蒙等语言文献。其中的纳西文文献甚为珍贵,因纳西文字是世界上仅有的、现仍存活使用的象形文字。

美国国会馆亚洲馆的中文典籍收藏可上溯到1840年,170余年持续不断。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尤其中国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和图书馆开展了更为广泛的交流,特别是中文图书的数量持续增长,已达95万册之多,成为中国以外收藏中文图书最多的图书馆。还有多种价值连城的中国珍品特藏,成为亚洲馆的“馆宝”和荣耀。

与时俱进的藏品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时俱进。现在,图书馆可通过互联网向国会提供各种报告、简报。国会议员全天24小时可随时通过万维网上“国会研究服务部”主页,直接获取国会研究服务部资料。而普通读者则可通过网络浏览近4万件文物典籍,这些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电子藏品,内容包括了美国历史、传奇人物、美国各州介绍、民生娱乐、音像以及书目索引等。这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性“数字保存计划”的成果,该计划旨在着力保护以数码形式产生或存在的珍贵文件。

现任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毕灵顿博士始终支持藏品数字化处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图书馆就建立了“美国记忆”网站。图书馆还设立了直接保存数字材料的部门。

2010年起,国会图书馆实施了一项庞大计划,即将互联网社交网站“推特”上的公开信息存档,作为当代历史记录的一部分。“推特”公司对这项计划给予支持,“推特”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献了信息存档,图书馆则由专人负责数字存储和监督整个项目的进程。

第6篇

关键词:文献编目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1. 从编目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看

图书馆编目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从美国图书馆编目史就可窥视世界编目史之一般。17世纪中叶以前的美国编目工作是以个体图书馆为单位进行的,目录也仅反应本馆馆藏。到了17世纪中叶,图书馆人员非常渴望了解新出版的东西。于是他们想到了合作编目,但那是手工操作。到19世纪中期,C.C.Jewett提出书目公共化思想,为了解本馆以外其他馆藏指明了方向。他还计划让Simthsonian Insitution扮演国家馆角色,鼓励其它馆送交各自的书目。60年代由于馆互借和藏书建设的广泛开展,需要大量的书目控制来掌握文献内容和空间定位,而用传统的著录形式进行书目控制费用太高,为降低成本,减少重复劳动,提出了集中与合作编目。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图书馆开始了MARC格式的研究项目,为全面揭示各协作馆的馆藏提供了机会,使图书馆的编目工作由协作模式转向联合模式。MARC格式的研究,国会馆始于19世纪60年代,1971年被订为正式国家标准投入使用。1970年CLR在第14次年度报告中设计了未来前景。指出,美国将形成单一的图书馆体系,最优集约化将保证资源的最优利用,向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种国家式体系的任务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协作交流网络向所有图书馆和读者自由开放的。随着编目工作现代化的发展,又出现了象OCLC、RLIN、WIN、UTLAS等几个大的网络体系,它们不仅都为其成员馆提供书目服务,还与国会馆相辅相成,共同为美国人民提供大量最新最全的书目信息。这便是网络环境下的联机联合编目。还有人提出:尽管国会馆等提供了大型的书目数据库,但仍有一些特殊的文献记录需要通过合作编目来完成。实践证明联机联合编目是能达到此目的最佳模式。世界各国图书馆编目也都在走这样的道路。

在我国到1958年中国人大馆、北京图书馆、中科院馆联合编制“中文图书提要铅印卡”向全国文献机构发行,当时许多大中型馆都订了这种卡片。这才标志着我国集中编目的开始,但这都是处于手工操作时代。直到90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才加快了与国际编目工作接轨的步伐。引进了MARC格式,并研制出CNMARC,开始了联合编目的步伐,编目资源共享在中国也成为现实,并把编目工作引向社会化。我国80年代开始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参照国际标准分别制定了我国的国标。使我国图书馆编目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规范工作近年来也被提到议事日程。我国编目工作不断与国际编目工作接轨。

综观中外编目的历史与现状。编目工作都经历了从分散编目—合作编目—集中编目—联合联机编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合作编目中,人们总结出应该标化的经验,于是生产了一系列著录条例,这些条例在时间与经验的磨砺下变成了国家或国标标准。现代技术在编目工作上的利用,编目专家进一步认识到规范化的重要性,将规范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同时利用网络将书目信息传递世界,以此达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正是现在编目工作者所要走的路,要完成的任务。

2. 从现代技术的发展到它的图书馆的应用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很识时务地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它的服务上。为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现代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电子服务环境,使读者由过去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连接”电子网络之后间接“走入”电子化的图书馆。那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如何服务于图书馆呢?Internet网为例说明之。Internet虽然不是一个专门为图书馆服务的计算机互联网,但它却可为图书馆提供多种服务。(1)远程登录可查寻Uncover数据库;(2)文件传输可进行联机查寻和传输;(3)Gopher通过联机信息系统访问,可将查询到的文献信息资源传输到用户的电子信箱而无须逐页打印;(4)WAIS通过将网络上的文献数据信息加以自动控制,用户按一定方式输入关键词,系统可自动远程查寻;(5)WWW可以为图书馆搜集到世界范围的超文本,创造一个图书馆员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和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超文本图书馆。此外,许多国家还有一些大的图书馆网络通过Internet可去查寻,如美国图书馆界的四大网络。我国的一些地区性网络均可提供书目查寻服务,网络技术的多种方式更方便地使书目资源共享。

多媒体使我们进入电子图书馆时代,其特点是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提供的网络化和信息存贮缩微化。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功能。通过计算机联网,他可以离开图书馆,在家、办公室实行借阅。且随时能够拷贝、打印。电子出版物利用机器控制,可以全天侯随到随借,可以解决一书多用户使用,从而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共享。总之无论是先进的网络技术,还是电子图书馆,其服务宗旨都是以最全而快捷的方式使世界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实现其服务宗旨。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只有实行联机联合编目,才可能将世界范围内的文献信息合理整序,有效报导提供;也只有网络技术的发展才能为图书馆提供一个最先进,手段最多的服务创造机会,使图书馆有机会在新技术的协助下强化自我;要想达到资源共享,全世界文献信息皆可上网服务,形势迫使编目工作要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同时要打破馆界,国界去传输信息资源,全世界必须有统一的编目格式—MARC格式,有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IS02709,才能使全球图书馆书目数据走向国际化。

3. 从读者对文献信息书目的需求看

当前,读者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多种多样,需求程序也相当高。在内容上,除要求本学科文献信息外,还要求查清全相关领域的信息;在范围上,除查本馆馆藏外,还要跨省,跨国及至希望查世界上所有需要信息的书目,文摘或全文;在介质上,除查寻印刷品外,还需要查非图书资料,声像、影像、多媒体和电子出版物;从查阅形式上,他并不满足于查阅本馆书目,它希望利用网络来遨游世界;在查寻地点上,用户不仅去图书馆查,更希望通过自己办公室或家里的电脑就可查到;在提供程度上,他不以你馆藏的丰富来评价你,他是以你能提供给他有关书目上信息的多少来评价你。面对读者的这些要求,编目工作只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联机联合化和国际化才能满足。读者的这些需求也正是图书馆编目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碧环 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9期

第7篇

【关键词】中国梦;图书馆学研究发展历程

一、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百年寻梦历程

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历史,就是研究中国历史在社会科学文化方面的缩影。研究图书馆人曲折的中国梦经历,也就是研究中国人百年圆梦历史。1、新文化运动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启蒙。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前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的崛起和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西方文化开始侵入和渗透古老而陈旧的中国社会,这是中国苦难历程的开始,也是中国强国富民之梦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图书馆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追求中国梦的开始。从中国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人与中国所有志士仁人一样,经历百年,曲折沧桑,艰苦卓绝,追求中华复兴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就是追求图书馆事业的中国梦。中国图书馆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孙毓修,其著作《图书馆》一书1909至1910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该书虽未结集出版,这一理论却伴随着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而发展,影响着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事业的发展。2、抗战时期,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动乱中的艰难发展。1920年至1936年的抗日战争前夕,出现了一批职业图书馆学家,沈祖荣是这一运动的旗帜,其后有杨昭悊、洪有丰、杜定邦、刘国钧、马宗荣等。他们的主要理论特点,是由“取法日本”转而“追逐美国”,这一运动,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和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有的图书馆被毁,刊物停刊,图书馆专业院校停办,图书馆的专家学者都加入到逃难的行列中或加入到抗战行列。直到1945年,抗战虽然胜利,随之而来的内战,和平的环境还只是梦想,这一时期文化科学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书馆学研究工作当然无法进展,即使在重庆召开的三次图书馆协会年会,也是理论研究的最萧条年代。新中国建立前,图书馆人与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战争就是破坏,没有和平环境和建设条件,图书馆事业只能处于停滞状态,图书馆学研究工作只能是图书馆人的奢望。3、新中国成立,和平环境下图书馆学有了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又开始了新的研究阶段。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是协调图书馆为科学服务的第一个文件。同年,刘国钧发表《什么是图书馆学》,其中提出的“要素说”,引起图书馆学界的大讨论,图书馆学研究进入新阶段。1963年黄宗忠的《对图书馆学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则认为:“图书馆搜集、整理、保藏图书与读者共同使用图书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即“矛盾说”,在图书馆学界引起较大轰动。1966至1975年间,图书馆学研究由于动乱又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刘国钧发表《马尔克计划简介》,中科院成立计算机组,才结束了动乱的年代。可以认为,直到此时,中国图书馆人同国人才真正地走出迷茫,开始走向中国梦的。

二、图书馆学研究议题与中国梦的契合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做出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历史承载和现实涵义,是历史与时代性的贯联。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世纪末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例。百年来,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图书馆学研究者一直把图书馆学研究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联系在一起。1909年,清末宣统年间建立京师图书馆时,张之洞在《筹建京师图书馆折》中就认为,“图书馆为学术之渊薮,京师尤系天下所观听,规模必求宏远,搜罗必及精洋,庶足供多士之研求,昭同文之盛治。”认为图书馆就是学术的发源地,建立公共图书馆,既保国粹又能促进学术研究,能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这种思维,接近现代图书馆学研究者们的思维,有成就的图书馆学研究者,鲜有人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与中华民族复兴没有关系。此前,人们把这一问题几乎都归结到学术研究和讨论中,而上升到国家命运和决策层面是关于中国梦诠释之后的事。近年来,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中国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中国各地方、各领域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图书馆学界与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图书馆人,都在积极研讨中国梦与图书馆学的诸多议题,说明这一议题在图书馆学界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并正在开展系统而详尽的研究和讨论。最近,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图书馆学界关于中国梦与图书馆学研究,不断有研讨会和研究成果出现。如2013年5月10日,陕西省图书情报界在陕西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以《我们的图情中国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陕西省社科院纪检组长、省社科信息学会会长刘卫民出席并讲话。省社科信息学会、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省科技情报学会、西安图书馆学会,以及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单位领导与专家学者20余人参会。河南理工大学举办了《“中国梦”和图书馆发展》的研讨会,副馆长何定东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二是中国梦与梦想成真;三是梦想与发展愿景;四是图书馆人的梦与美梦成真。此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君礼发表了题为《当代图书馆学的“中国梦”》,对青年学者熊伟《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研究》进行评价,认为这部专著所呈现的正是当代图书馆学的“中国梦”。北京、重庆图书馆界也都在近期开展了关于《文化名人的中国梦》、《读书与中国梦》等活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徐国良,发表题为《基于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的中国梦》,对图书馆人中国梦的内涵,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以及图书馆人的中国梦进行了论述。

作者:李可欣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中国梦”凝聚奋进力量—学习贯彻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述评,新华社,2012.12.7.

[2]“我们的图情中国梦”研讨会在陕西社科院举行,中国社科网,2013.05.16.

[3]图书馆新闻.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2012.4.2.

[4]熊伟.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5]徐国良.基于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的中国梦[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2.247.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11-01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迁即反映出了图书馆宏观发展模式的衍变。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可划分为强制实体管理和自愿虚拟管理两个阶段。

一、强制实体管理阶段

其特征是图书馆组织设有各个级别的实体管理机构,该机构根据组织整体发展需要而制订出一定的发展规划,并强制组织成员贯彻执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便于加强集中管理,形成整体规模,但这一模式的弊端――僵化保守,疲于应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交流的广泛扩大而日益显著。美国的“法明顿计划”和“全国采购和编目计划”的终结便是该模式弊端的最好佐证。法明顿计划(Famington Plan)始于1948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等50多家图书馆联合发起。

主要内容是:每个图书馆需要购置不少于两份的外国政府的出版物,并且需要加入《全国联合目录》,图书馆用户以图书馆间互相借阅及馆际互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当时从理论上本想建立全国性复制率低、保障性高的文献资源及专业性的收藏中心,用户通过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但在实践中,美国感受到通过这种方式并没有降低成本,反倒是在人员及资金方面给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1996年开始的美国用NPAC计划取代法明顿计划。

NPAC计划的基本做法为,由LC在美国以外的24个主要国家及地区建立编目中心和海外采购,在当地进行采购,充分利用该国现有的资源进行编辑,后通过空运将这些图书及记录运送至LC,再统经加工后,编制至《全国联合目录》,实现国内的资源共享。这样的方式降低了成本,也缩短了时间,同时缓解美国国内对外国文献的需求。但无论是哪种计划,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自身经济政策的变化,政府对图书馆财政经费的缩减,NPAC计划也因此倒闭,并宣告结束。

二、自愿虚拟管理阶段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 职业价值观 培养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知和基本态度。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是其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和态度。各类各级图书馆伴随着国家政府重视和社会发展,在建馆规模、藏书量和网络化等硬件设施上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财政投入,同时建立了一批与之相适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图书馆的服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职业倦怠尤为突出,工作浮躁、责任心不足和急功近利,是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在图书馆服务上的具体表现。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作为向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和正能量的图书馆,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在服务方面的问题,达到在思想和认识上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一、图书馆员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着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也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通过对图书馆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改造,才能够使其掌握客观规律,看清时展的趋势,认识到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

图书馆职业的价值观是图书馆职业对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进行判断的原则、标准和信念。服从职业价值观是图书馆职业对个体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布罗德菲尔德关于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观是:“建立检索点来连接知识与其需求者,为需求者服务。”由此看来,重视服务、着眼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衡量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基准点。社会越进步,技术越发达,人们越是需要图书馆服务。长期以来,在图书馆业界谈及其价值观的时候总是过分地夸大强调客观对其影响,推卸责任,不能从主观上去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造成对读者的服务滞后,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未能落到实处,服务的低水平、无的放矢在所难免。

二、树立科学的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

如果认为图书馆职业倦怠的产生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逆转的,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职业倦怠的产生和发生其本质是职业价值观的缺失。图书馆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什么权利部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重视服务、着眼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全部,是衡量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基准点。搞好服务,让读者满意,方能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以及图书馆管理服务者的自身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追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消除馆员职业倦怠的思想认识的根基。

1.馆员开展正面的社会舆论宣传,积极向社会推介和宣传。

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一方面要积极创建正面的社会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挖掘积极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馆员思想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图书馆界应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向公众宣传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大力宣传本行业的先进典型,健全图书馆法制,保障图书馆员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馆员职业价值。

2.营造健康向上的图书馆和谐文化氛围。

引入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促进图书馆员职业价值的全面提升,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首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满足馆员的精神需要。要大力拓展图书馆文化内涵,使馆员融入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要引入和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馆员队伍素质,增强馆员的职业危机感,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保证馆员的职业素质和社会地位,促进馆员职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3.强化职业认同感。

馆员自觉积极的职业行为既是促进图书馆职业发展又是提升职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员要明确新时期自身的职业价值内涵,找准发展方向,塑造和完善成功的馆员角色,凸显自己的职业价值。要在强化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理顺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的关系,将个人价值置于社会选择之中,把自身发展与职业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管理者要把握舆论导向,让馆员更加明确自己所处的角色位置,逐渐做到敬业、爱业、专业、勤业、精业,给馆员强烈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维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用职业价值观完善馆员精神世界。

4.正确认识馆员职业的外在价值,开发馆员职业的内在价值。

馆员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图书馆要建立并运用正确的激励机制,通过满足馆员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来调节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促使他们感受到外在的职业价值和职业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职业兴趣和业务素质。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馆员,分析馆员职业需求心理、职业发展需求,分析馆员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掘馆员的内在潜力和特长,积极开发馆员内在价值,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馆员职业热情;要尊重馆员个性,引导馆员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馆员从“他律”价值取向向“自律”价值取向转变。

第10篇

关键词: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9.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3-0073-02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就在发达国家引起重视,并实施了该类图书馆的相关工程和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9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NASA)联合发起了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图书馆、学校、机关、商业机构、家庭乃至个人连接起来,并对所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查询,实现了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由此产生了数字图书馆的雏形。“数字图书馆"一词迅速被全球计算机界、图书馆界及其他相关领域所使用[1]。

随着人们对网络带宽需求的增加和宽带网络自身的发展,网络应用的类型不断扩大,互联网上信息的类型也更加丰富。传统的信息服务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得从电子图书馆到虚拟图书馆再到数字图书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数字化、信息传输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服务终端化、信息利用社会化等。数字图书馆的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网络环境下跨仓储的、统一的、高效的访问和利用工具,以及高质量信息的生成、组织和检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法。

上个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受政治变革冲击最大的是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建设中最难的是经济问题。俄罗斯的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在从事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努力开展其他创收活动,如租借录像带、收费复印、房屋出租等,以弥补办馆经费的不足。当时的列宁图书馆(现在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为克服经济困难,需要多赚钱,至少要赚所需经费的30%。虽然俄罗斯的图书馆很多,但其现代化水平却不高,除少数大学和大型公共馆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操作和服务方式。著名的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100多万册,从1991年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设有计算机中心,有12万条书目的数据,一台主机也只带有25个终端,这在当时显然与其学校的地位不相称[2]。

1995年,法、日、美、英、加、德、意、俄等八国的图书馆联合推出了G8全球信息社会数字图书馆项目。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信息系统,所有信息库由负责数字化和内容标引的当地实体和国家权威单位管理,G8国家和全球公民只要通过现有的可互操作的一些网络和终端就能对这些信息库加以利用[3]。作为G8全球电子图书馆一员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成为法定缴送本保存馆。该馆馆藏超过4 200万件(册),包括地图、乐谱和唱片及珍贵的图书、艺术出版物和论文等,资料语种达247种。该馆可容纳2 003位读者,日均接待读者5 000人次,并有3.8万册馆藏流通,每天约有200位新增注册读者。目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成为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该馆正在建设电子馆藏,其中著名的“俄罗斯记忆”就是将最早的印刷型斯拉夫语书籍数字化[4]。

1998年,俄罗斯启动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俄罗斯科学院、教育部、国家通信委员会、国家档案馆等十个部门出台了《俄联邦电子图书馆》部际规划草案。该草案旨在增强俄罗斯在世界信息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扩大世界范围内俄语的应用范围;对国家珍贵文献通过制作电子版来进行保护并提供利用;确立建设电子图书馆的步骤和顺序;建立部门内部和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的体系,以及发展电子图书馆的区域性的计划和方案[5]。俄科技部经过三年的调研,认为建立分布式电子图书馆网十分重要,它需要联邦、区域和地方的组织及科学、文化、教育领域和商业机构的大量资源和广泛合作,尤其重视标准和工程方案、以及电子图书馆职能的法制观点(包括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6]。目前,《俄联邦电子图书馆》规划已初见成效。俄罗斯针对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制定了统一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定总体方案,确定参加者的组成和分工,解决法律和经济上的问题,以及确定电子图书馆的种类及构成;建立通信、软件、技术和语言上的保证;组织电子信息资源及建立区域性的电子图书馆等。

俄罗斯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强调以民族性的特色馆藏为重点,体现了鲜明的国家特色,如“俄罗斯记忆”就是以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体现它的国际性。目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将孤本的斯拉夫语书籍数字化,下一步计划将16世纪初的西里尔文字(俄语字母的前身)的书籍数字化。此外,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共同参与建立了电子文库《普希金和俄罗斯古典文献》,现在这个电子文库已拥有相当数量的电子文献,包括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等作家的作品及生平资料。如今,电子出版物《普希金》已经问世,它收集了普希金所有的文集及生平介绍,另外还有二百多幅图片。

Н.索科洛夫和В.里亚别夫1999年在《我们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与实现》一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形式的大学教育将逐渐发生变化,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建立在学生自觉的活动及利用因特网基础之上,具有公开的标准和分布式系统。大学图书馆应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参与此过程,对于获取信息资源而言,利用现代化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案之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现阶段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俄罗斯大学毕业设计及学位论文数字图书馆。这个计划必须有技术、经济及人才保障。在俄罗斯一些著名大学已具备了这些条件,它们可以成为中心枢纽,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方法及技术手段。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计划建立大学出版物数字图书馆。其中数字馆藏的作者包括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这不仅能够减少财政和时间上的花费,而且有助于学生应用因特网,掌握建立电子文献的现代化手段[7]。

谈俄罗斯的数字图书馆,不能不提Z39.50协议。Z39.50是一种开放网络平台上的应用层协议,它支持计算机使用一种标准的、相互可理解的方式进行通讯,并支持不同数据结构、内容、格式的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异构平台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与查询。同时它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标准,它允许用户检索远程数据库,但不局限于检索书目数据,在理论上可用于检索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Z39.50产生于图书馆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联机公共书目数据检索。至今,图书馆界仍然是Z39.50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在Internet上,存在着大量的Z39.50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连接着世界上许多大型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用户只要采用一种基于Z39.50的检索软件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对世界上多种异构平台数据库进行检索,共享信息资源。目前,Z39.50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可分为四种: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上的应用、在公共检索中的应用、在合作编目中的应用、在馆际互借中的应用[8]。

尽管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有些停滞,但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俄罗斯图书馆界应用Z39.50 协议的状况,对于我国的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将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目前,俄罗斯有四个Z39.50服务器、两个www/Z39.50网关和三个Z39.50客户端。圣彼得堡国立科技大学的开放图书馆系统中心,新西伯利亚俄罗斯科学学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矿物学研究所的信息技术系,托木斯克综合技术大学的西伯利亚科技中心,莫斯科的国家计算机网络公司等均已使用了Z39.50服务器[9]。

参考文献:

[1]方东权.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特点综述[EB/OL].(2003-

12-09)[2006-12-11].lib.nwnu.省略/libwindows/.

[2]王均林,赵长海,杨淑萍.国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状况[J].图书馆论坛,2000,(3).

[3]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EB/OL].[2006-12-10].lib.ruc.省略/zy/tx-brow.php?id=46.

[4]张艳霞,齐东峰,段洁滨.国外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与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4).

[5]马艳霞,高新亮.欧洲数字图书馆建设特色项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4,(12).

[6]数字图书馆 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EB/OL].(2003-08-28)[2006-11-10].省略.

[7]肖秋惠,苏晓晔.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研究概述[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2).

第11篇

本文延续中国文学中文作品世界影响的研究思路,依然将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本在全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收藏数据,作为衡量其传播范围的一个客观指标,以此尝试勾画出2000年至2012年近13年间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中国文学的影响地图,从中梳理出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影响的因素,为未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体系与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英文译作传播范围最广

本文设定外译作品影响力排名的理论依据:

1.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某种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本的数量,代表了这种图书在这个国家的知名度的大小,这种知名度包含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创作水平以及出版机构品牌影响、语种使用范围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对于出版机构的评估,世界图书馆系统往往在某一些学科、领域划定几个核心出版社作为图书采购收藏的依据。因此本文依然依据WORLDCAT书目数据库,把收藏图书馆数量作为2000年至2012年13年间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从覆盖国家、地区数量上看,WORLDCAT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广泛的一个书目系统(OCLC:Online ComputerLibraryCenter,In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2.由于是对中国文学外译本的研究,因此可以排除中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较为边缘的语言因素,将中国文学放在整个世界文学的格局里来考察,所以把收藏中国文学各种外译本的图书馆数量设定为200家,即按照2011年年底WORLDCAT的书目数据来源为全世界23815家图书馆的标准,采取百分之十稍弱的比例,设定全球图书馆 200家为中国文学外文版图书的排名依据。即凡是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外文版,收藏图书馆数量超过了200家(含200家)以上的,即进入排名,品种不足200家的则不在此列。这样的比例能够看得出中国文学体裁在世界上的真正影响力。

3.本文的检索时间为2012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检索排名如下表:

列入上表中的是出版时间在2000年至2012年之间,达到200家以上收藏图书馆数量的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排名,总共有44种。即这44种是新世纪13年间传播范围最广的中国文学译作。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排名肯定还有遗漏,但大体可以看得出新世纪10年间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几个因素:

第一是中国文学在世界图书市场上竞争力开始崭露头角。与中国文学中文版的排名一样,排在榜单第一位的依然是《狼图腾》。中文版全球收藏图书馆数量是150家,而英文版则达到940家,是中文的6倍多,这个数字体现了中文与英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差距。但不管怎样,《狼图腾》这本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作品。英文版的收藏数字,超过了所有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本。以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外译本为例,有杨宪益和戴乃选的翻译本,在1980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459家;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译本,由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在1973年至1986年用14年的时间出版完四卷本,其收藏图书馆数量为616家,都没有超过《狼图腾》的数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政界、学界以及舆论界,解读“中国崛起”的图书、电视、网络专栏铺天盖地,凡是和中国相关的图书就能够畅销,与中国相关的电视专栏就有收视率,关于中国崛起的解读已经成为一场“文化盛宴”,从大众文学较为容易接受的文学角度理解中国社会,早已经成为世界文坛上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文学主题。这里有一个数字可以对比。企鹅集团在《狼图腾》之后,2011年又推出了美籍华裔学者蔡美儿撰写的《虎妈战歌》,在全世界图书馆收藏数字为2080家,是《狼图腾》的2.2倍多,当然两者不能简单相比。因为一个是纯文学的作品,一个是涉及更为广泛的家庭教育题材,但都是中国题材,都是企鹅出版集团一家来操盘,都是面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两本书的图书馆收藏数字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只能说明中国主题的图书在世界市场上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仅仅是冰山一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虎妈战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世界性大辩论,在东西方网络留言、视频点击留言的人群数量数以亿计,这些都是中国题材巨大市场潜力的证明。

从出版社层面上看,44种中国文学的外译作品,共有24家出版社,其中出版最多的是位于纽约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有5种,其次美国拱廊出版社(NewYork:ArcadePub)为4种,位于纽约的万神殿图书(New York:PantheonBooks)、波士顿的霍顿米夫林·哈科特(Boston:Houghton MifflinHarcourt)、纽约的锚点图书公司(NewYork:AnchorBooks)、纽约的格罗夫出版社(NewYork:GrovePress)、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公司(London:Chatto&Windus)分别是3种。这24家出版社中,除企鹅集团的两家出版社之外,还有万神殿图书属于美国兰登集团旗下的出版机构,其余大部分属于大学出版社和独立出版社。著名出版集团的营销渠道、市场推广网络、媒体宣传是中小出版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为例,按照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的话说,每年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在全美国销售的册数,基本保持在300种左右,但贵在坚持,保持学术品位,不断翻译出版,而企鹅集团的销售量却可以达到每年2万册以上(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11月25日)。从出版机构上看,中国文学的翻译与传播基本还是以保持学术性、研究性的大学出版社和独立的中小出版机构为主,由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操盘的中国文学作品还不多。而且44种中国文学图书的翻译出版机构中没有一家中国出版机构,这种局面亟须彻底改变。

第二是影视因素依然是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一个主要途径。从上榜的作家来看,共有24位中国作家上榜。作品最多的是郭小橹,有6部,其次是莫言、余华,分别有5部,再次是阎连科和苏童,分别有3部。这个数字比较耐人寻味。郭小橹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70后,国内知名度远不能与榜单上的其他中国作家相比。但这位1973年生于温岭石塘的北京电影学院硕士,2002年赴英国,号称“左手影像右手小说”,兼具小说家、评论家、编剧、导演数种身份,曾出版许多长篇小说,如《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等。2007年用英文创作出版的小说《恋人版中英词典》(犃犆狅狀犮犻狊犲犆犺犻狀犲狊犲犈狀犵犾犻狊犺犇犻犮狋犻狅狀犪狉狔犉狅狉犔狅狏犲狉狊),讲恋爱故事,阐述语言隔阂和文化冲突,凭借这部小说进入英国著名文学奖橙子文学奖最终入围名单,由此获得英语世界的文学声誉。这部浅显易懂的作品居然有美国南A塔利斯图书公司版、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版和美国底特律惠勒出版公司的三个版本上榜,分别位列第9、第35、第40位;另外一本《贪婪青春的20个片断》(犜狑犲狀狋狔犳狉犪犵犿犲狀狋狊狅犳犪狉犪狏犲狀狅狌狊狔狅狌狋犺)也有美国纽约的南A塔利斯图书公司版、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公司两个版本上榜,分别位列第11位、第37位。郭小橹一个人竟然占到整个中国当代作家外译作品上榜总量的14%,而如果按照国内中国当代文学家的影响力排名,郭小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占据第一位的。可见,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地图与国内学界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

郭小橹在英语世界里的知名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来自于她的电影与纪录片的创作。由郭小橹任编剧、导演、主演及制片的第一部长片《你的鱼今天怎么样》(犎狅狑犐狊犢狅狌狉犉犻狊犺犜狅犱犪狔?)夺得2006年鹿特丹影展亚洲影评人奖,2007年又获得巴黎克雷泰伊国际妇女电影节大陪审团奖。2009年郭小橹执导、黄璐主演的电影《中国姑娘》(犛犺犲,犪犆犺犻狀犲狊犲)获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豹奖。由影视作品带来的聚光灯效应,再次从郭小橹身上得到体现,与莫言、余华、苏童等中国当代作家第一次获得世界文坛的关注十分相似。通过影像带动使图书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和关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手段。

第三是上榜所有语种都是英文版,凸显了英语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强势地位。根据中国作协理论部李朝全主任的统计,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语种多达25种,但仅有英语上榜,中国文学进入全世界200家以上图书馆的上榜名单,无一例外全部是英译本,再次证明了英语的强势地位。

其别值得研究的是,在上榜的中国作家名单中,有许多作家的第一个外译本并非是英语,而往往是由法译本开始。根据刘江凯博士的研究(刘江凯:《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写作———莫言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4期),莫言最早的外文译本是1990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法译版,三年后才由企鹅集团所属的维京出版社出版英译本。苏童获得海外知名度的第一个译本也是法译本,他的《妻妾成群》最早译本是1992年由法国Flammarion出版,此后多次再版,直到1993年才由美国纽约的William Morrow出版英译本。铁凝、毕飞宇获得海外的知名度路径也是如此。法译本甚至充当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坛的第一个台阶。

从历史上看,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自明末清初就开始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与发现成为400多年间延续至今的一个欧洲传统,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依然在延续这样一个历史惯性。因此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外译语种之间互动关联研究,尤其是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中国主动传播自己并建构世界传播体系具有巨大帮助。

第四是中国当代文学译者队伍的专业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上榜的译者名单中,共有18位,其中葛浩文夫妇翻译了16部作品,堪称中国文学英译的“劳模”,白睿文翻译了3部作品,蓝诗玲翻译了2部,AllanHepburn、罗鹏(Rojas,Carlos)、凯伦·格南特(KarenGernanat)和陈泽平(Chen Zeping)分别翻译了2部。除去郭小橹的6部作品无需翻译之外,其他11个译者各有1部作品上榜。葛浩文是英语世界里中国当代文学译介首屈一指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20多位名家的40多部作品,因此有16部作品进入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排名原本在情理之中。而白亚仁(AllanH.Barr)等译者,有些是著名研究机构的学者,有些是大学教师,有些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和留学生。可以说,这18名译者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门槛,他们决定了中国文学以何种面貌、什么时间来到英语世界的读者面前。从上述译者的翻译属性来讲,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绝大部分属于偶然为之,像葛浩文这样专业从事中译外的翻译家屈指可数。从对中国文学译介选择的倾向性来看,基本处于凭借译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兴趣出发,而且最终是否能够与英语世界的读者见面,决定权完全来自于西方出版机构的选择,其中市场驱动性差不多是第一选择。

众所周知,翻译家队伍不仅是越多越好,而且还是越专业越好,而且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如果缺少中国人自己的议程设置,那么中国文学最终会沦落为世界文坛的一个边缘化补充角色。44部上榜作品已经呈现出这种端倪,以介绍中国人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是译者直接受制于西方读者阅读趣味选择的结果,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量背离原著去迎合读者,对原著不够尊重,删节和删改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如虹影的《上海王》,其英文书名直译为“上海姘妇”(犜犺犲犮狅狀犮狌犫犻狀犲狅犳犛犺犪狀犵犺犪犻),备受中国学者批评的周卫慧的《上海宝贝》也赫然上榜,并位列18位,收藏图书馆数量达到450家,这些都是需要充分警惕的现象。

中国文学的阅读人群

除了海外图书馆收藏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作品的阅读人群。本文依然遵照中国文学中文作品的影响研究思路,依据WORLDCAT的书目数据给出的图书馆国家分布以及图书馆服务人群情况,衡量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而收藏图书馆数量最多的《狼图腾》英文版的数据,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里的阅读人群状况的变化。

根据WORLDCAT显示的数据,《狼图腾》英文版的世界图书馆收藏数量为941家,其中有一家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样有效数字为940家。这940家的排名分别是美国869家,加拿大28家,新西兰17家,澳大利亚12家,新加坡5家,中国香港4家,中国台湾和南非各2家,德国、以色列、斯洛文尼亚各1家。《狼图腾》的外译语种多达30多种,如法语译本、意大利语译本、西班牙语译本、瑞典语译本、芬兰语译本、匈牙利语译本、日本语译本等,但这些语言的译本都没有上榜,这显然是因为WORLDCAT数据库覆盖范围的局限。这个数据的意义在于,《狼图腾》其实际上的传播范围要比WORLDCAT数据库显示的要大。

而最为翔实的数据是《狼图腾》英文版在美国的图书馆名单,具体如下图:

上图显示了美国51个州收藏《狼图腾》英文版的图书馆数量,以加利福尼亚州最多,达到88家,其次伊利诺伊州83家,佛罗里达州50家,德克萨斯州49家,纽约州40家,宾夕法尼亚州36家,印第安纳州33家,俄亥俄州30家。众所周知,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为3720万,收藏该书的图书馆数量也应该最多;而美国怀俄明州的人口最少,只有56.4万,但收藏图书馆数量也达到10家,按照绝对的人口比例估算,差不多每5.6万人就有1本英文版《狼图腾》。这个数字显然还不太乐观,但与中国文学在20世纪之前的影响力相比,已经是一个跨越式的巨大进步。

第12篇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都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从其他行业资格认证中移植而来的,就是在图书馆行业内对从业者实行的准入控制,这将成为广大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标准、依据和凭证。通过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将日益成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图书馆招聘、录用馆员的依据。

建立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都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水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情报事业为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不断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但由于缺少职业准入制度,长期以来, 图书馆的从业门槛非常低,各种不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大量占

据图书馆的工作岗位,导致图书馆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同时给社会造成了图书馆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社会评价,也影响到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我国目前进入图书馆的从业人员较为普遍地存在图书馆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加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较少受到系统的在职教育和终生教育,也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难以适应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图书馆在社会各业中的实际地位远远低于其理论地位。实行图书馆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大幅度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图书馆工作,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问题,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

自1994 年国家劳动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文件以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许多行业得到广泛推行, 并取得了成功经验。我国众多行业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如律师、医师、会计师、教师等行业。截止到2006年第二季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六批526个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已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职业。其中涉及图书资料业务人员的职业标准有三个:图书资料馆员、文献修复师、古籍馆员。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进,图书馆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领域如学科馆员和信息咨询员等会纳入国家职业标准。由此看来,建立并实施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势在必行。

4.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必然要与世界的图书馆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参加世界图书馆界相应的组织机构,参照世界先进国家图书馆已推行了一百多年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图书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起源于英国, 1885 年,英国图书馆协会受国家委托,举行了第一次专业考试。20 世纪30 年代至50 年代,美国、日本、韩国、前苏联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相继建立并实施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中美国1925 年颁布了《图书馆学院最低标准》,1951 年又重新进行了修订,规定图书馆学教育限于研究生水平,同时规定图书馆的专业工作必须由专业馆员才能担任。 而日本国会则在1950 年4 月30 日通过第118 号法律(即图书馆法,2001年修订) ,规定司书(图书馆员) 资格考试是日本图书馆员的第一道门槛。考试分为两部分,即公务员考试和专业测试。国会图书馆和国立大学图书馆司书资格考试,要求必须参加二级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综合考试成绩,资格考试极为严格, 最后的录取率为3 %~4 %。

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世界各国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做法和要求尽管各不相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和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而确保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建立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推动我国图书馆界在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

我国实行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几点建议

参照世界先进国家已推行了一百多年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的实际状况,结合我国实行律师、医生、会计师、审计师、教师等各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做法和经验,我国建立图书馆馆员资格准入制度应注意以下问题:

1.建立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需要法律保障

实施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法律保障。综观国外的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其所以能够有效实施,与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作为资格制度的法律保证是分不开的。从国外图书馆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过程来看,都是先通过法律法规制订资格制度的基本纲要,然后再制订具体的实施内容和方法。如果资格制度没有法律依据或者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那么即使建立起资格制度,也是难以实施、发展的。因此,要把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到正在审议阶段的中国图书馆法之中去,以法的形式确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该法应在确定图书馆员的权利、职责的同时,明确规定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争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可,将更多深层次的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

2.建立全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机构

要使认证工作得以开展,首要工作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行业协会,以领导和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图书情报职业认证工作。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基本条件、考核标准、形式以及最终审核和批准等,进行统一制定和统一管理。在世界各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均由图书馆协会来承担。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系统,长期以来因各种因素而无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文献信息协调组织。目前全国比较权威的图书馆组织机构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因此,笔者建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以及国内著名的图书馆教育机构承担起行业协会的专业职能和职责,负责文献信息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3.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应结合工作性质制定不同认证标准

按照我国国情,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考虑学历的情况下,结合考试认证比较符合实际。参考国际惯

例,我国的图书馆员也应分为专业馆员与非专业馆员两大类,非专业馆员承担事务性和一般流通阅览性工作,学历要求专科以上,可不作资格认证,或只进行最基本的入门认证。专业馆员可分为技术性和专业性两大类:技术性馆员主要承担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硬件的安装、维护、维修与日常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及维护,网络的管理等工作;专业馆员主要承担文献的采访加工,参考咨询,用户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等工作。而专业馆员则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认证。除已实际取得图书馆学或情报学等有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并基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可以直接录用为专业馆员外,其他人员要想成为专业馆员一律以通过全国统一的图书馆员资格考试为前提条件。

4.图书馆资格认证制度中应包含继续教育内容

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加快知识的更新。资格认证制度中应包括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在继续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上作进一步研究,以确保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课程安排、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辅导等方面有章可循,进而使资格证书拥有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5. 实施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目前在整个图书馆工作系统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存在一定困难。因此, 制定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从重点领域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开始试行。我们可以先在那些图书馆工作中技术含量、服务水平要求高的领域, 如参考咨询、学科馆员等工作中开始试行,建立“参考馆员”、“学科馆员”等的认证标准,之后,再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系统中逐步推广实施。此外,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与各类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聘任制相衔接,在招收新职工或聘用临时工时,优先录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提供一个相对时限的过渡期,以保证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在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管理上,采取非终身认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