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秋天的图画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我来到果园里,看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挤我碰,像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中摇摆。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来到田野里,黄澄澄的稻谷像金色的波浪,有几位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作,收获好的稻谷堆成了一座座金山。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我来到小河边,走过小桥,河水轻轻人我的脚下流淌,许多小朋友在河边欢快的嬉戏,那一片片整齐的芦苇花就像一朵朵白云。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来到树林里,松柏像一名战士,穿着墨绿的军装在山坡上站岗放哨。哦,秋天是绿色的。
我抬起头,仰望瓦蓝瓦蓝的天空,它像一面镜子,又像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光洁而又明亮。哦,秋天是蓝色的。
我明白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小朋友快乐的季节。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爱秋天。
从“写作文”到“做作文”的转身
说到“作文”,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前面加一个“写”字――“写作文”。而作文的过程似乎就成了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叠加。正因为这样,传统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一种机械、死板的习作方法的指导,缺少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激发。为此,笔者尝试着从“写作文”到“做作文”的改变,通过基于生活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学会体验,从而让儿童在习作中能有感而发,有物可叙。
例如:《我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习作的教学,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对他人的“本领”和“绝活”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于是,我先提前两个星期的时间,在班级里开展了“我型我秀――人人都来露一手”的主题活动。利用晨会课和活动课时间,每天让两到四名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本领或绝活。选手可以由班级学生自主报名产生,也可以是本班学生邀请其他班的同学或朋友参加。学生们在活动中亲眼看到了“能人们”精彩的表演,亲身体会了“能人们”的“高超技艺”,从而为学生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就有了“胸中有物,不吐不快”的习作欲望。当学生习作完成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评选最强能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习作,来参与“最强能人”的评选,从而让习作评价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带着孩子跳出作文课堂,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掘取习作的素材与欲望;带着孩子回到作文课堂,帮助他们叙述见闻,表达情感,倾吐心声。笔者在“做作文”的教学尝试中深切地感受到:生活,才是儿童习作的生长点。只有让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习作才能真正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诉求。
从“做作文”到“画作文”的延展
观察充足了,体验充分了,作文就有了生成的“土壤”。但并不是所有好的生活素材和体验都能成为学生们的优秀习作。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往往会再一次走到“教作文”的老路上来。过多的习作方法指导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学生的习作思维依然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捕捉生活中的这些好素材,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一次大胆的尝试让我找到了课堂习作指导的新路子,也让我与“画作文”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习作《家乡的秋天》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自然、体验自然之后,准备进行习作前的指导。在进行课前设计时,“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家乡的特别之处,有重点地写出家乡秋天的美”成了本次习作指导的难点。经过思考,我从绘画的选择性和表现力出发,通过师生共“画秋天”的尝试,实现“写秋天”的习作指导。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都已经走进了家乡的秋天,感受了家乡秋天的美。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就是用最简单的图画,把我们印象中家乡的秋天画出来。
生(有些新奇):有意思,没想到作文课也要画画!
师:大家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那我得请教大家,画家乡的秋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我得把家乡秋天里最特别的景物画上去。
师:那你觉得家乡的秋天哪里最特别?
生1:我觉得是外面的稻田。
师:那你们觉得呢?
生2:村子里的果树,草地上的白鹭……
生3:我觉得画画时颜色要用好。
师:对,秋天有秋天的颜色.大家在画秋天时,可一定要用好颜色哦。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张纸,大家在上面画出家乡的秋天来。不过老师的这张纸不大,不够把你看到的景物都画上去。你能选择几处重要的景物画一画吗?
生:能!
(学生开始画画。画好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点评。)
……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所看到的秋天画下来,看似是一个指导学生“画秋天”的过程,却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了“选择重点景物来表现秋天之美”的写作要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作”,把心中对家乡秋天的真实印象、感受写一写。此时的习作早已成为学生的“胸中之物”,习作指导也就在这一“画”、一“写”中化解了难点,提升了效率。
“画”出作文来,不仅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而且在“画”中学习着“写”的技巧,在“写”中表达着“画”的情感。在与“画作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习作愉悦。
从“画作文”到“绘画作文”的羽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画作文”的习作指导不正是一种引导学生创意表达的过程吗?于是,笔者由“画作文”的尝试想开去,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绘画作文”的作文教学思考。
“绘画作文”是指以绘画为辅助手段,有机将绘画技巧与习作指导相结合,使习作教学变得多元化、延展化和活动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写作兴趣,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目标。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对习作素材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和再加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自由、充分地发挥。并通过习作的方式,将他们的这种想象与创造有效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习作更加充满了童真、童趣。
例如:在进行《校园瞬间》这一习作指导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绘画作文”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瞬间”]
1.出示教师绘画“作品”――“校园瞬间”。
2.猜一猜:说说老师的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
3.师生回忆、交谈;回忆当时的场景。
[回忆生活,学画“瞬间”]
1.在我们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校园瞬间值得我们细细地回味,你选好自己要表达的瞬间了吗?
2.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
(1)抓住当时的某一个重要事物,把它画下来;
(2)抓住当时你或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用图画表现出来;
(3)抓住当时你或他人的某一个最令你难忘的动作,试着画下来;
(4)……
3.师生互评画,发现学生“作品”中的创意。
[例文引路,学写“瞬间”]
1.出示例文:同学们的创意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家都紧紧抓住了要表现的重点,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品”来。看,老师还在这幅画的边上配上了一段文字。
2.出示教师下水文《校园瞬间》。
3.学生读例文,抓住一个方面来对老师的短文进行评价。
4.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完成《校园瞬间》片段练习。
感悟人生作文加评语一
年青人,气志非凡,如晨曦的朝阳未显露脸方以勃勃生机。
年青人,心胸宽阔,如浩瀚的星空融为一丝气体深藏于心。
不过,年青人即使有莫大的强悍与荣耀,即使有气宇轩昂的非凡气势,即使再有满腹经纶的学识,也敌不过时间的埋没。年华定能消磨他的青春与意志,让他的容光与锋芒在历史的翻折中,渐渐暗淡。
窗前的枫树,变红了。这是在秋天。一阵夹杂况味的凄风吹拂着枫树。枫叶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我似乎觉得枫树正在枯萎,从前一年的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今年,真让我吃惊。让我更加深了鲁迅说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本来是件不大的事情,偏偏我又是感性的人,落叶归根的道理我不是不知道的,可时间的消磨是可怕的,这正是我深思的。这点儿深思的精神我是感动的。因为牛顿也是对着砸了自己头的苹果树,才发现万有引力的。性质一样的。对象也一样,只不过时间他比我早几百年。
时间可以让东西变成古董,也可以让东西变成碎土。
青春10年,即使可以再长些,也不能不被历史的沙子刻下五字曰“我正在衰老”。衰老就衰老吧,就这样衰老下去。哎,我说真话,我每次似乎都用消沉的态度来看问题。这都归功于那些我看过的消沉性的散文罢了。真的,我还没有考虑到以后,如果就这样悠闲地过着每一天,那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大概是对于我的最好讽刺。卖弄着、挣扎在时间的边缘,青春可能走远了。
10年,如“弹指一挥间”而已,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昨日晚下的暴雨,今日早出温晴一般,安宁平静。10年拿来了我入学的见证。10年,我已没有这样的10年。
我抱怨着,我发怒着,我衰老着,我想告诉青春年华,我想告诉时间老人,我想唤回那熟悉而又陌生的10年。可是时间老人的沉默,青春年华的叹息巳打破了我昔日的怀念。
10年,我人生路上巳缺少了一个没有意义的10年。
感悟年华,如果你正在为缺少昨天的美好回忆而发愁时,不如迎接每一个有意义的明天吧!
点评:这篇散文立意深刻。富有丰富的意蕴,作者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好好的把握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富有哲理,更给人深深地启示。 文章情感真挚,不事雕琢。
感悟人生作文加评语二
成熟不完全取决于年龄。年龄主要是生理成熟的标志,而不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不是见风使舵,老奸巨滑。
成熟是面对诬陷而不丧失自信,面对恭维也不会飘然自傲,对诬陷和恭维都可以象对灰尘一样轻轻拂去。
成熟是面对无礼取闹也能从容不迫、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也能镇定自若。没临大事有静气。
成熟是同村夫交谈也保持谦恭之态;陪王侯散步也毫无谄媚之颜。
成熟是住在茅草棚也不觉的没脸见人;住在琼楼玉亭也不感到身价倍增。
成熟是他人的爱憎喜怒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自立。
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现而不是视生命的权力为实惠;对亲人、对同事、对工作和对社会更加牵挂,更加负责,更加珍爱。
成熟是爱、宽容、宁静的淡泊越来越多,而恨、狭隘、浮躁和张扬越来越少。
成熟是荣辱不惊,去留无意,惨遭失败也敢于从头再来,功成名就也能从头做起。
成熟是拥有包容一切、宽容任何的博怀。
成熟不是没有失误,不是完美无缺,是不刺眼的光辉,是恰到好处地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坚持不懈地提高修养,坚持不懈地向成功的人生挺进。
点评:语言太平淡,不会描写,详略不当
感悟人生作文加评语三
风如生命,生命如风。
这是一个亘古的比喻。
缠绵的风,怒号的风,残逝的风,正如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最终,如风般逝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然后消失在长街的尽头,不着一丝痕迹。
我们在这个亘古的的比喻中走马而过,是否应该停下来,看看风。
莎蒂文作为一个聋哑盲的孩子的老师,实在是太无奈了。面对像个小暴君的海伦,她该怎么办?莎蒂文老师和海伦坐在院子里时她在想。她真的想放弃了。忽然吹起了风。风轻轻柔柔,吹起海伦的头发,吹起无尽的花瓣。多么美的图画啊!可怜的海伦,永远无法看到了。莎蒂文哭泣了,她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带海伦走出痛苦的深渊。她感谢风带给她美丽的画卷,激起了爱的涟漪。
惟有风,才可如此多情。
海伦后来成了人类的骄傲,莎蒂文老师也默默的死去。只是那夜的花瓣,那夜的风,已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痛苦盘踞了他的心。为什么自己十几年来的心血、那些比自己生命还宝贵的画作,竟没有任何一个人欣赏?为什么自己心中的伟大艺术被世人视为垃圾?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被称为疯子?他在旷野上狂喊,回答他的只有黑色的杉树和死寂的荆棘,还有一阵狂风——
没错,就是风。幸而他看见了风。这阵风想穿越树林和荆棘,却被阻挡了。他被彻底地激怒了!全然不管杉树的针叶和带刺的荆棘把自己撕得支离破碎。只管向前!向前!向前!他们成功了。
他也成功了。在他死后,《杉树》一作价值连城。可那夜跳跃的杉树,张牙舞爪的荆棘和怒号的风,却无人见得了……
惟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当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丛丛荆棘或吹起片片樱花时,相信很多星星看到了他们,以及它们所昭示的……
感悟大自然
大自然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周围,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心灵的美丽。
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当我们驻足芳林,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翱翔的雄鹰。它们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当憩于静静的小池边,遥望远处那密密的竹林,实在是绿得可爱,一条幽幽的小径直通远方。低头倾听桥下的流水声,淅沥淅沥地欢快而平静地流淌,仿佛在与大自然愉快地私语,倾吐自己的心思与喜悦。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顺着秋风飘到了地上。从相伴了一生的指头上悄悄地落下来。它没有一丝埋怨因为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冬天,为了大树的休息生养,它依然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分,不给母亲添烦恼,断然从树上落下来,悄然离去,回到了哺育、抚养它的土壤中,化做养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献给了大地。
当我们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听着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气息,体会大海的那种种与世无争、平静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的情怀。它对待世界万物是最公平的。
点评:这篇文章语言精美含蓄,作者把生命比作风,举了莎蒂文和梵高的事例,证明风带给他们的帮助,因为风可以穿越荆棘。但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却另起话头,和前文毫无关系,使得文章看起来支离破碎。
感悟人生作文加评语相关文章:
1.满分作文大全加评语
2.优秀作文加评语集锦
3.希望的作文加评语
4.优秀作文加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