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李白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江油作为李白出生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留下了众多遗迹和脍炙人口的诗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白民俗文化,它也成为了本地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调研本地幼儿园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有借鉴价值的建设园本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
李白民俗文化;幼儿园课程;四川江油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其中规定了所有幼儿园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领域和实施原则,各地幼儿园在总要求的指导下,可以依据《纲要》和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意见,自主选择本园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龙门山脉东南,是四川省直辖、绵阳市代管的县级市。四川江油是李白故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唐朝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01年在江油出生,并在蜀生活学习了25年,后成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江油作为李白出生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留下了众多遗迹和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文化成为江油的人文地标,在世界上具有惟一性和垄断地位。
1李白民俗文化的内容
《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民俗文化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李白作为我国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受到当时和后世人民的崇敬和怀念,在巴蜀民俗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了李白民俗文化。蒋志先生认为李白民俗文化的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1.1物质方面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他遗迹。李白在蜀生活了25年,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游踪,后人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在这些地方建祠立庙,供李白塑像,撰写怀念诗文。仅江油市就有20余处,主要有李白故居陇西院、太白祠、小匡山读书台、大匡山书院、太白碑林、李白衣冠墓、洗墨池、石牛沟、戴天山、磨针溪、粉竹楼、月园墓、太白洞、窦圌山、长庚寺、月爱寺、普照寺等。
1.2行为方面后人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和庙会。主要有:①李白长寿会,即青莲长寿会。相传李白是正月十六诞生。于是,在李白故里青莲场,每年正月十六,人们要隆重举行“长寿会”纪念李白,祈愿李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祝福青莲文人倍出,文风蔚然。②青莲罗汉洞庙会。相传李白和李月圆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到青莲的太华山罗汉洞踏青,为纪念李白,以后每年的三月初三就有不少人去太华山踏青,这就形成了庙会,届时周围民众会相邀在此买卖百货、农具等。③青莲桃花节。为弘扬李白文化、提升青莲形象、促进江油经济发展,青莲镇从1999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中旬举办桃花节,迄今已有10余年历史。在人们踏青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到距离桃花山3公里的青莲镇去游览太白祠、粉竹楼、陇西院、洗墨池、磨针溪等景点。
1.3语言方面在李白的故乡江油,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传说故事,比如:“太白出世”、“牛踩石”、“铁杵磨针”、“诗镇石牛”、“陨星回故乡”等,这些故事几乎涵盖了李白的一生,其中有些故事是民众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李白进行了重塑,以此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1.4精神方面李白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崇尚自然的精神是中国士人所推崇的,他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正好符合当时文人的心声。因此,民众对李白的崇敬就上升为了一种,把李白从人变为了神,在故乡江油很多的庙宇中都供奉着李白,把他称为“太白菩萨”,认为“太白菩萨”能保平安,能保儿孙成才。
2李白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
2.1什么是园本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指导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文件,包括园本课程的建设。《纲要》中强调“: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山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①。”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在他的文章《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中也指出: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之“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程,“本”是指幼儿园的基础、现状,涉及园风、教师、园长的状况、社区的状况以及家长的状况,其核心是本园儿童发展的现状、现实的需要、生长的环境、发展的特点②。可见,真正的园本课程应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适合幼儿的、有特色的课程。
2.2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质
2.2.1园本课程不等同于特色课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常常打出“特色”的旗号来宣传自己。而“特色”并不是为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加贴的外在标签,而是幼儿园在规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力量或特点,是由他人感悟到的。因此,在幼儿园之“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园本课程并不是一个课程的简单增减,而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等为指导,从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出发,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及幼儿一起参与构建的课程。这种课程在逐步完善和逐步建设中,就不断彰显出了自身的特色。
2.2.2园本课程不等同于自作主张园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其有关文件为指导,绝对不能随心所欲,自作主张。有的幼儿园在建设园本课程时,认为获得了课程建设的自,因此无视《纲要》和《指南》中的总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体现自己幼儿园课程的特色,随意调整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造成内容出现过度的重复和扩张,使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遇到障碍。比如,为体现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特色,每天都安排此类课程。这种做法不是国家倡导的园本课程,它既违背了国家的政策,同时又剥夺了幼儿接受教育的适宜权。因此,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是理论得以发挥的过程,是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的过程。
2.2.3园本课程不等同于盲目跟风有的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常常秉承“外面的东西都是好东西”的观念,去寻找一些其他发达地区幼儿园、甚至是国外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作为自己的园本课程,认为“一切向外看”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获得发展。比如,有的幼儿园把幼儿礼仪教育、幼儿英语教育等作为自己的园本课程大肆宣传。若是一味地崇外,不考虑幼儿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再先进的经验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2.3园本课程建设的策略园本课程是以国家的法规为指导,以幼儿的需要为基础,以幼儿教师为主体,以幼儿园及当地文化为背景的课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提出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本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帮助教师形成园本课程意识教师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为此,教师的课程意识直接关系到园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我们调研的江油幼儿园利用每周三的教研会,组织老师学习讨论有关专题,或请高校专家开展讲座,并用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每周交一份学习心得。通过类似的理论学习,帮助教师理解概念,形成完整、敏锐的课程意识。
2.3.2构建李白民俗文化的园本课程环境《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③。为此,我们调研的江油幼儿园充分利用走廊、外墙、楼梯、地面、区角等空间,创设出了富有李白文化特点的环境,让孩子随处可见李白的诗词,随处可见与李白有关的遗迹图片。同时,该幼儿园的早操、午休后的音乐等都是老师们刻意选择的、与李白有关的、又适合幼儿特点的作品。老师们也会利用散步和餐前活动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去读一读、认一认幼儿园环境中的李白诗词,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畅游在李白文化环境中,为整个幼儿园营造了浓厚的李白文化氛围。
2.3.3分层次设计教育活动该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班特点来分层次设计教育活动,比如,在语言领域的园本课程中:小班开展以实地参观为基础的谈话活动,认识李白、了解李白,知晓江油是李白的故乡,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中班开展以“铁杵磨成针”,李白游窦圌山、读书台等故事为主的故事讲述活动,进一步熟悉李白、热爱李白;大班开展李白作品中具有童趣的、浅显易懂的诗歌为主体的诗歌欣赏活动和诵读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李白的认识,并感受李白诗词的语言艺术的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挖掘这些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形成彰显自身特色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也让幼儿园课程走进当地文化,贴近社会现实,有利于拓宽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增强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
[2]虞永平.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2,(8):6.
[3]蒋志.李白与地域文化[M].四川出版集团,2011.
[4]邹洪伟,谭颖.灾后江油李白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一、引发问题的问题――典故: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独特魅力
在文学范畴内,典故最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解释与此相类:“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用典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通过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浮想联翩等作用,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创造出相应的优美意境,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但是,典故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地读懂诗词,更谈不上鉴赏,甚至会对作品作出简单化肤浅甚至错误理解。
二、问题缘起
小时候在诗配画卷轴中见到过李白的诗《东鲁门泛舟》,至于诗中提到的东鲁门究竟在哪里,李白如何到的东鲁门,这泛舟又是怎么回事等问题皆不放在心上了。现在因为要与学生探究又名《别东鲁诸公》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于是便欲借此机会把潜藏多年的困惑一探究竟,这一探不打紧,众多解释中的一种独到见解竟引发了新的更深层的困惑。
三、问题再现
(一)先看原诗:
【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二)再看背景:
《东鲁门泛舟》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二首。作品记录了诗人寓居东鲁时,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的一段生活,描绘了兖州城东郊(现在一般都认为是泗河金口坝一带)月夜的优美景色,抒写了诗人在月下泛舟的豪情逸兴。
(三)关注理解:
问题在于第一首的白话译诗,直观起见,照搬过来:
太阳下落,沙滩明亮,好像是天空倒着敞开了。波浪激荡,流水环绕岩石,仿佛是岩石摇动。小船在月下飘行,顺著小溪流转。月光照耀山的北面,一片银白,真以为是雪后的景象呢!
问题就在译者把诗中的“山阴”理解为“山的北面”。这种解释貌似很有依据,因为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山北水南谓之阴,比如淮阴就在淮水的南岸,类似的还有1949年人民攻克的要塞江阴就在长江的北岸。
假如真做此种解释,李白的诗便是写实了,而且是一种非常庸俗的、缺乏诗人在月下泛舟的豪情逸兴的特殊意境的写实,诗的味道荡然无存,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又体现在哪里呢?
那么,诗中的“山阴”究竟该作何解呢?
四、问题探究
愚见以为诗中的“山阴”应该作为一个地名来理解,即今浙江绍兴。理由如下:
(一)套用古人“以经解经”的思路,先看《东鲁门泛舟》的第二首: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流向桃花夹岸的东鲁门西边。如果你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乘舟游览月景,那和游览浙江剡溪一样风流倜傥。其中的“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两句充分表现出月下泛舟的爽意,最后一个反问句使语势更加强烈,不仅写出了东鲁城东郊月下的优美景色,更体现了作者的满怀豪情。不过,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的典故予以形容,该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从这个故事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雪夜访戴”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李白所用典故更为明确地说明了王子猷住在山阴,因此,可以非常清楚地做出判断:山阴是地名而非“山的北面”。
再回头赏析第一首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轻舟泛月寻溪转”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王子猷的“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心情的真实再现。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然而,他那忘乎其形的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且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糊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李白游兴高涨、情致盎然的人生体验。之所以能呈现出如此境界,端赖不失时机的运用典故。
(二)依此再看再看李白的另一首诗《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里的贺宾客就是贺知章。因为贺知章是山阴人,诗的后两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又恰到好处地用了王羲之的典故。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王羲之写《黄庭经》换山阴道士所养的白鹅的故事,又是在山阴发生。
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发挥出无尽的诗意。
(三)其他佐证:
1.山阴地名的由来及更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9年),山阴隶属会稽郡,即今浙江省绍兴市。
2.山阴地名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代表当属王羲之《兰亭集序》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由上述可见,“山阴”确实应该作为一个地名来理解,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五、再说典故
稍有不慎放过了一个典故,李白诗歌的意境顿时索然无味了,由此可见典故在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性,当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典故所产生的严重问题。
前文已经说过,李白是运用典故的高手,不妨再看一个《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用到的典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两句诗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中记载的故事。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引用此典,意在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和愉快心情。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探究,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赏析、探究后,尝试运用演唱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资源开发的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及朗诵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李白的故事——高力士脱靴、国舅研墨。
2.我了解的李白(生发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充实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诩,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后由友人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了一名文学侍臣。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加入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其诗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揭题、新授——分层推进式诵读品味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地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播放朗诵视频):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译读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教师解疑。生再用现代白话文将诗歌大意串述出来。如: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
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
想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了山路。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
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
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3.品读:生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阅读回答问题。(展示课件)
问题一:透过诗歌我读到了……
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问题二: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
示例:《行路难》是一曲交织(彷徨苦闷)与(激情豁达)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我们应学习诗人追求理想、乐观自信、笑对挫折、乘风破浪的勇气与精神!
最后,讨论问题三: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生分组讨论后小结得出:
(1)巧用历史故事。(姜太公知遇周文王、伊尹梦游)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4.师点评(课件展示)——【诗歌特点】
(1)叙事开篇,化用刘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的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他们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抱有“辅弼天下”的愿望,却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故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5.竞读:男女生比赛,学生自己说说朗读效果、自己评价竞读学生情感的处理如何。
6.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7.背诵。(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延伸
古诗新唱,快乐记忆。(播放视频——桂坤领唱的李白《行路难》)
(四)作业
1.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感悟他的诗风和思想特点。
2.试为喜欢的古诗词配曲或搜集名诗现成的配乐,演唱记忆。
附:板书(可用课件展示)
行路难
李白
追求理想 乐观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 唐诗 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60
唐诗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更是一种背景,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也是一种审美意趣。如何引领孩子解读月亮意象,品味月光里诗人的心灵律动,解读诗人高尚而透明的情感呢?
一、走进唐诗,背诵经典
大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带给了他们许多启发。因此,我在班上开了个小小诗坛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唐诗。展示分四组:第一组要背得既快又对;第二组要背得既有节奏感,又有感情;第三组整体演读一首古诗;最后,全班展示根据古诗排练的课本剧。
在展示中,孩子们表演得声情并茂,精彩纷呈。
二、诗中瑰宝,咏月撷趣
在古人眼中,月亮是怎样的?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品读古人眼里不同的月亮。
(一)感悟不同地点的月
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床前的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写的是海上的月,王维的《山居秋暝》写的是松林间的月。唐朝的月亮,出入山川溪谷,游走湖畔江岸,皎洁白皙。
2.感悟不同季节的月
找出一组诗,分别让学生感悟春夏秋冬的月。这些月亮,有的像打仗的铁钩,有的空明、澄澈、高洁。
三、不同形式,演读悟情
唐诗不仅魅力无穷,而且它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悬疑、诱惑与神秘!于是,我让学生演读,了解唐诗背后的逸闻趣事。
(一)演读《古朗月行》
演读李白的《古朗月行》,首先让孩子们读出月亮的可爱,读出诗的韵味;再读品悟,想象怎样通过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月亮的可爱。我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一演李白的童年生活。
生1:李白李白,快看天上那个圆圆的是什么呀?
生2:恩,又圆又大又发亮,好像是用白玉做的盘子吧!
生3:我看像是王母娘娘瑶台上的镜子,飞到青云端上去了。要不,怎么会照出人的影子呢?
这是孩子眼里的月,它是可爱的!表演中有一些即兴生成的内容,灵动而有活力。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美好意境。
(二)演读《月下独酌》
小时候,李白眼里的月亮是可爱的。那长大后,李白眼里的月亮又如何呢?
课件出示《月下独酌》。两个学生一起读,要求做到了一字不差,有节奏感。
师:“酌”什么意思啊?(喝)
师:“酌”就是斟酒,倒酒喝。你们看,李白是跟谁喝酒?(自己,月亮)
师:对啊,跟月亮喝酒。还有谁陪他啊?对影成三人?(影子)
师:诗人、明月、影子――说是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师:怎么样?(孤独,寂寞)
教师补充拓展:李白原想在四十岁以前成名立业,但他得罪了朝廷权贵,空有才华,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便是李白的悲哀:悲而雄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四、时空永恒,寄情于月
同是月亮,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何如此不同呢?在李白小的时候月亮是可爱的,而长大的李白在月下品味的则是孤独寂寞;诗人李贺借月亮表达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借月亮表达对边关战事不断的无奈,对国无良将的感慨。
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诗人笔下的月亮如此不同?难道真的是月亮在变吗?
月亮并没有变化,不同的是诗人的心情:在作者高兴、难过、悲伤、痛苦、孤独时,笔下的月就带上了不同的感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是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
一、营造诗意氛围,入境悟情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诉衷肠。”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积淀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不了解背景,不知诗人坎坷的经历,也就不能正确领会诗人的情感。而此时,我个人以为,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诗化氛围,让学生走入古诗的艺术境界中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他们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也必将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在课前讲述了李白当时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有一名叫汪伦的人,很有才学,但他厌倦官道,只愿隐居。他对李白的才学仰慕不已,日夜吟诵李白的诗作。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窑在地下。有一回,听说李白到了安徽,他很想邀请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修书一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先生好游吗?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吗?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对人十分豪爽,便欣然答应。可见面后,汪伦却大笑:“‘桃花’是此潭的名字,并无桃花十里;‘万家’是此店姓万,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才知上当,但却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亦人生一大快事。”此后,汪伦以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两人也成为了知己。在即将分别的时刻,面对桃花潭边前来送行的汪伦,李白即兴写下此诗。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仿佛已经来到了桃花潭畔,都情趣盎然地吟诵起诗来。孩子们在咿呀吟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自然之中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诗化氛围中,学生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知识得到增长,情智得到提升。
二、架构情感桥梁,触类旁通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借文本所说之“言”、所发之“声”、所绘之“形”及所创之“境”来构架一座教与学的情感桥梁,师生置身其间会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这时,师生便可无拘无束地交流体验,因而也就强化了双边活动的参与效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同样是面对分别,王勃是那样的乐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更是豪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更多的却是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种借文本构架情感的桥梁,围绕同一主题而抒写的诗作,在诗歌的宝库里比比皆是,只要加以恰当的运用,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作用巨大,意义明显。为了使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持久不衰,有增无减,我还根据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旺盛的求知欲的心理特点,拓展阅读。学习了古诗《悯农》增读《无题》;学习了《咏柳》,读《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学习了《示儿》,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等。
凭借文本,又不拘泥于教材,构架情感桥梁,适度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又提升了他们鉴赏古诗的能力,让学生在提升文学内涵的基础上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触类旁通,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三、启迪情感灵运,深化体验
“情”是“诗”之灵魂,抓住了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也就有了动人心弦的感悟。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情感灵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进入教材,进入意境,去体会,去领悟,沉醉在诗人笔下,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关键字】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接触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二、让信息技术融入我的习作教学中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最熟悉的人,如实地描写他(或她)的外貌。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却让我大吃一惊。
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可巧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的妈妈的外貌是一样的,于是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学生们的外貌描写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学生们大声读起来,读完之后一个个都笑了,一个学生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看他们的妈妈是不是长得一个模样啊!这些同学会不会是多胞胎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经久不息。这样一堂习作评改课的确是生动有趣啊!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抄袭作文的现象了。到这时,还有谁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呀!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开阔了语文视野
虽然学生们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些李白的诗,已经对李白有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李白的处世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了解。我先给我的学生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李白的故事,还有中外人士对李白的评价。将这些打印成册,在学生间传阅,填补了学生的大脑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秦洛第一次撞见李白的时候,她和程成又一次吵得天翻地覆,她终于厌烦了每周去程成学校为他的租房打扫,做饭……程成马上研究生毕业,事情多得足足占据他每条神经,完全没空去替秦洛想。况且他比秦洛小,从来不懂什么叫做退让。俩人吵架,他总是针锋相对。
当他说出“你觉得我不够好,赶紧去找个好的!”空气沉滞两秒,秦洛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好!精彩!”咬着汉堡的李白拍着手,一脸无辜地看着怒目相对的俩人。最后,秦洛一咬牙推开程成跑了,可惜,没跑几步,细细的高跟鞋不堪重负,寿终就寝。跌倒的瞬间,秦洛眼泪也跟着掉下来了。程成像是战胜了的公鸡,趾高气昂从她身边经过,甚至还很骄傲地瞥了她一眼。
这时,李白跟了过来,低头看秦洛,很同情地说:“抱歉,我不知道你们是真吵架,我以为你们在拍情景喜剧。”
秦洛差点没背过气去,截至此时,纵使程成带给她如此大的羞辱,她都未曾想过要分手。在她心里,还不知道名字的李白就是一二货。
伟大的缘分定律
根据缘分定律,李白和秦洛是一定会再次相遇。可是秦洛没想到,他们的相遇,居然来得这么突兀。
李白穿着一身阿曼尼,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伸手:“你好,我是李白。”秦洛只觉得有些眼熟,可把记忆扒拉了一圈,也没找到关于这个名字的蛛丝马迹。于是,她以一副女精英的样子自我介绍:“你好,我是秦洛。”然而,她终于想起来了,这人就是三个月前亲眼目睹了她狼狈的分手之战的人。一瞬间,秦洛眼前发黑,几乎晕过去。
李白是甲方市场总监,秦洛被折磨得苦不堪言,一个策划被毙了八次,自从与李白再次相遇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脱离过加班生涯。被毙掉第九次的时候,秦洛给李白打电话:“李大总监,李老爷,你放了我吧,我请你吃麦当劳。”
李白立马拍板同意。秦洛毫不食言,却请李白吃了一顿火锅。俩人辣得眼泪汪汪,还点了啤酒。秦洛喝酒跟灌白水似的,几杯下去越发酣畅,拉着李白奸笑:“李大总监,吃人嘴短,我的策划这次该通过了吧?”李白其实也有点晕,看着秦洛一张红唇在自己面前晃悠,当时脑子就不太清楚了。
晚上俩人把车撂了,打车回去。李白勉勉强强从秦洛身上翻到钥匙,一进门,双双瘫倒在地。一转身,李白的嘴按在了秦洛的红唇上,不过,那一晚,他们什么都没发生。
同是天涯不幸人
秦洛贿赂李白,显然没有成功。她的策划没过,李白的回复只有几个字:太文艺了,这是卖卫生巾,又不是卖单反。这件事令秦洛耿耿于怀,她开始觉得,自己请李白吃一顿饭还被骗了一个吻,显然是亏大了。她在微博发了条状态:男友飞了,工作瓶颈,求包养求安慰。很快得到一个回复,一个叫做李白不白,一本正经回复她:秦洛你好,我是李白。
大约是隔着长长的网线,话题一下延伸开来。秦洛这才知道,原来李白和她一样,都是近期失恋。同是失意人,撇除甲方乙方的关系,他们约好周末一起去看电影,这场电影看得十分纠结,进场一会儿,李白就睡得昏昏沉沉。秦洛无奈之下,只得弄醒他,离开电影院。俩人都不太在意,找了家路边摊坐下。
李白一下精神了,拉着秦洛讲故事。据说,突然有一天他相恋多年的女友就用一种谈苍蝇的语气谈起他的所有习惯。例如喜欢吃汉堡,大排档,甚至是他喜欢自己做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秦洛一脸同情地看着他,帮他解惑:“女孩子都喜欢浪漫,喜欢法国大餐,喜欢迪奥,香奈儿。”李白的神经大约全部长在脚底,他看起来越发困惑了:“我工资折子在她手里啊。她要,可以直接说啊。”秦洛仰头望天,想起来当初约会定要去星巴克的程成,顿时无语凝噎。
有位爱情大师曾说过,年轻时总希望爱情不要沾染上烟火气,而此去经年,又总恨沾染烟火气太少。他们两个不幸是如此相似,那就是都遇上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主。
前男友是每段新感情开始的绊脚石
秦洛的第十五次策划终于通过。此时,李白已然习惯每天下班接秦洛吃火锅,他就喜欢吃俗人的东西。秦洛也习惯了半夜打电话骚扰李白问策划创意,听李白朦朦胧胧的声音,用直白的语言和她说哪里不合适。
说来奇怪,和程成在一起,秦洛很小心,明明一副雷厉风行的大女人形象,还常常作小女儿状替程成打扫屋子。可是和李白认识的每一天,她所有的话都是以“我要怎样”开头。再不用穿着一身职业装,别扭得要死坐在星巴克喝咖啡;更不用装腔作势,捏着嗓子说:“啊呀,人家不喜欢吃辣。”秦洛迷恋这种简单粗暴的感觉,可是伤痕没有好,她不想贸然爱上这个一开始就目睹了她狼狈经历的男人。
所以程成又一次给她打电话,她语气开始缓和。但这段从校园到社会,七年的感情,没有毁于程成当街侮辱她,却毁于她一次意外的到访。和任何一个狗血剧一样,她跑去找程成准备妥协和好,可惜,推开门,看到的是他和小师妹缠绵悱恻的场景。秦洛终于说了拜拜离开。
程成第二天跑去公司堵她。车水马如龙,他当街下跪,深情款款:“秦洛,你回来吧,我对不起你。”这个骄傲的男人,第一次如此卑微地道歉。可惜秦洛心不在焉,着急地看着越开越远的小宝马,恨不得把眼前的男人一脚踹飞。
对不起,爱情过期不候。秦洛坐在台阶上给李白打电话。那边一直有个机械的女声回复: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药物依赖症
秦洛公司终于做完了这次设计,李白也跟着人间蒸发。失恋之于秦洛,就像是一场感冒,本以为就要好了。谁知道她居然一不小心因为这场感冒而患上药物依赖症。这种药物的名字叫做:李白缺乏症。
过去的秦洛,从未觉得跟在一群一定要用咖啡豆煮咖啡,从来不吃大排档的人身后有什么可别扭的。可现在,她却在午夜一遍遍想念米线的汤汁,还有麻辣烫的香味。李白消失第十四天,秦洛精神颓靡,眼睛一直想流汗。
寂寞到了极点,她一个人跑去吃火锅,还要了好多啤酒。她懊恼李白那么俗的一个人,偏偏对她的胃口。秦洛本来以为,依照李白找她的频率,他怎么也该对她有点超友谊的感情。可原来,一切都是她喝醉了的臆想。
就在这时,电话响起。秦洛喝得眼睛都不对焦了,却还是看见来电显示上“李白”二字。不等对方开口她就翻旧账:“李白你这个混蛋,亲了我就跑,太没出息了!”那边李白的声音依然无辜:“秦洛,对不起,我临时出国了,手机停机,就没联系你。”酒精彻底在秦洛血液中泛滥,她拖着哭腔吼道:“没中国移动了,你就得自杀是吧?”
李白沉默一会儿,说:“不会,如果没有你,可能会。”秦洛愣在火锅前。
你愿不愿意陪我吃火锅一辈子
从第二天开始,李白每日固定一捧玫瑰送到秦洛公司,还附带一句蹩脚的甜言蜜语。秦洛坚持一周,缴械投降。李白来接秦洛,脸上带着些微妙的羞赧,他说:秦洛,我订了法国餐馆。
秦洛睁大眼睛,而后别过头不看他,冷言冷语。什么意思?你不喜欢吃法国菜?李白惊愕。你干吗请我吃饭送我花?我们两个非亲非故,甚至是个出了国就失去联系的陌生人。秦洛把“陌生人”三字咬得掷地有声。李白摸了摸头,表情认真地说:我这不是顺便出国想想么,秦洛,我想和你过日子,你看怎么样?我出国这两周,想着要是想你超过一百次,我回来就和你表白。
秦洛终于正眼看李白,抿嘴问:“那你想我多少次?”李白嘿嘿一傻笑:“每分每秒都在想你。秦洛,我想和你一起吃火锅,一辈子。”秦洛低头,脸上绯红蔓延,映着天边斜阳,第一次不娇柔不做作得像个小女生。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精神自由
一、诗词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和酒相伴相生,好像天生就结缘。我国大多数诗人都喜欢喝酒,因此酒也成就了颇多著名诗作,留香千古。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关于李白的非常生动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是“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初读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
我们高一学过这个读音吗?――《诗经・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将”就是读这个音。《将进酒》为劝酒歌,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就是借用乐府旧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首先由我来朗诵课文,抛砖引玉,大家注意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把握
1.诗言志,那么这首诗抒发了李白的哪些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
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很大,效果一定很好。哪个同学愿意说说你的答案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赏析得出:悲―欢乐―愤激―狂妄
2.这些感情又是从诗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呢?
(1)悲伤之情:如“君不见……悲白发。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3.我们找出了这些感情,那我们就试着带上这些情感来读读这首诗吧!
第一大组的同学读诗的前面四句,第二大组的同学读接下来的六句。老师读第二节的前面六句,第三大组的同学读体现李白愤激之情的句子,体现李白狂放之情的句子我们齐读。
四、分析探究
1.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感情呢?
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李白的经历来讨论。第一大组的同学讨论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悲伤之情呢?
先请第一大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为什么会有悲伤之情呢?
生:时间的流逝、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师:李白除了因时间的流逝、青春不再而悲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联系李白的经历。)
生:……
师:点评,明确,补充。
李白年轻的时候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他三十岁的时候,第一次进长安。可是他到处碰壁,没能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第一次离开长安时,他写下了一首《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四十二岁时,第二次入长安,此次是“奉诏入朝”。因为是皇帝召他入京,李白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可他入京后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李白又一次失望了。最后,他受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想再次破灭,抱负不能施展。而这首《将进酒》是李白在第二次离开长安八年后所写的,那时的李白大约是五十岁。
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
这悲就是――壮志难酬。
李白悲的是青春不再,美好的时光已经流逝,头上已是银发,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同学们就带着这种悲伤之情齐读该诗的前面四句,教师最后点评。
2.作者在慨叹人生苦短,为什么他还会欢乐呢?提示同学们注意两个虚词:须尽欢的“须”和且为乐的“且”。
请第二大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老师可以把你的答案概括为乐观自信、朋友聚会吗?
师:点评,补充。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世每当得意时,就应该尽情地去享受欢乐的美好时光。他的人生,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李白的人生并不得意。可是诗人坚信什么呢?――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觉得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认为自己总有得到重用的那一天。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在李白看来,和朋友聚会是人生乐事。虽然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也应及时行乐,暂且烹羊宰牛,尽情和朋友享受快乐。这是环境使然。可见,李白此时是一种借酒消愁的乐。(生读)
点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诗是李白举杯“劝酒”的场景,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劝酒时的亲切,节奏也要渐渐加快。“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就说明此后的内容是李白劝酒的主要内容了。
3.师:在劝酒词部分,哪一句能形象地揭示李白的性格特点呢?(生答)
师:钟鼓馔玉代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生答)
师:哪些人才能过上这种生活呢?(生答)
师:一个“不足贵”,一个“不愿醒”,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蔑视权贵。
师:古代的一些有才能的“圣贤”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被世人冷落,有才干却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
师: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而作者50岁了还未得到重用,李白这么不愤呢?(生答)
师:怀才不遇的圣人贤才数不胜数,作者为什么就独独提到“陈王”呢?“陈王”又是谁?(生答)
师:点评,明确,补充。
“陈王”就是三国时的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典故。谢灵运曾这样评价:天下才气共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不但有如此才华,而且怀有青云之志,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另有兄长曹丕排挤,他始终都没能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李白和曹植一样,也有一段不忍回首的过去。李白列举曹植,是由于两人有颇多的相似之处:有才华,好饮酒,怀才不遇。李白是要借曹植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师:那么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归纳一下,李白为什么会有愤激之情呢?
生:权贵排挤,怀才不遇。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愤懑之情一起来读这六句。
生读,师评。
师:最后六句。酒过三巡,李白有哪些举动?(生答)
师:点评,小结。
在这次朋友聚会中,李白本是客人,但从这几句可以看出,他喧宾夺主,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他作为客人的身份。酒过三巡,他居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就把李白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都是诗人所不屑的。这所有的东西都抵不过一碗美酒。最后诗人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
师:李白为什么会这么狂放呢?这是不是纯属偶然?
生:个性使然。
师: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同学们应该非常清楚李白的傲岸不羁,许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间,都能体现他蔑视权贵。比如……(生答)
师: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们来齐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五、小结
《将进酒》的内容就紧扣一个“酒”字,以愤激为感情基调,把作者内心那种悲―乐―愤激―狂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跌宕起伏,不落俗套。
六、美读
我们在体会了李白的感情变化后,还要在轻重缓急的语调中融入我们内心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充分体现诗歌的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吟咏诗韵,在吟诵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节奏、语速、语调和情感。
1.齐读
2.生1……
3.生2……
4.合起书本,闭上眼睛一起吟诵这首诗。
教师点评。
七、拓展
我们在《将进酒》中感受到了李白多变的情感,接下来我们来看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在这首诗中李白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八、总结
李白一生虽然经历了颇多曲折,可他却是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从小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追求功名利禄,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又视王侯将相如粪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融入了道家的思想。所以,李白这般矛盾的思想,成就了他伟大的诗歌,也造就了他多苦多难的一生。
九、作业
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
十、评析
这节课我是依照“诵读鉴赏结合”的原则设计的。通过初读、赏析、美读,层层深入,这堂课不仅注重“诗词鉴赏”“诗歌诵读”“课堂拓展”,而且结合了“文言基础知识”“情感教学”等古诗词的教学理念。“诗歌诵读”贯穿了整堂课,从老师范读,学生初读,理清文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再到通过文本探讨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把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再到赏析李白其他的诗歌,对多维的李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就是美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始的教师范读把这堂课带入了一个小小的,最后的美读学生感受更是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模式,采用“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 联系实际引入法
1、经验引入
经验引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成长经验引入新课,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 同学们,你们互相看看,每人脸上有什么表情?
生:笑嘻嘻、绷着脸、做怪相……
师: 你们想想,平时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表情?
生:哭、羞答答、凶……
师: 你们是否观察过人睡着后的脸部表情是怎样的?
生:哭、笑……
师: 一个人醒的时候,睡着的时候,脸上都会有喜哀怒乐的表情。甚至人死了以后,脸上还会有这种表情。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找一找小女孩活着和死了以后脸上的表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此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
2、 实验引入:
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指出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总结。
[案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师:同学们,这是一支什么颜色的花?
生:一支紫色的鲜花
师:我来表演一个魔术,将这朵紫花变成红花。
(激起学生兴趣)
师:这是魔水,我将这倒入装有紫花的烧杯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渴望知道)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你们想知道紫花变成红花的原因吗?
生: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而解开其中的奥妙。
此法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二)知识互联引入法
1.温故悟新法: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思考和领悟。
[案例]:《茶花赋》
师:同学们,当代散文作家杨朔已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不但奉献给我们北京香山的红叶;而且请我们品尝过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又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大家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师:在《香山红叶》中,作者借红叶喻老向导,越到深秋越红得可爱;在《荔枝蜜》中,作者借蜜蜂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那么,今天要学的茶花又象征什么呢?
此时,同学们已个个情绪兴奋,跃跃欲试。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2.类比联想法:
通过对一种事物与另一种(类)事物对比,而进行创新的方法。其特点是以大量联想为基础,以不同事物间的相同、类比为纽带。
[案例]:《人生》
我们从“O”横竖摆放的不同,加以类比联想,并赋予它象征意义。
师:放平“0”
生: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
师:斜靠的“0”
生:它像方向盘
师:竖起的“0”
生: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
师:如果我们把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感受多么丰富,倘若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形象。没有想象,文章将缺乏生气、灵气、才气。没有想象,艺术将失去光彩、魅力、魂魄。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生》这篇课文,看看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
此法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发现规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
(三) 创设情境引入法
1、故事引入
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用它蕴含的哲理和趣味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启迪学生思维。
[案例]:《斑羚飞渡》
师: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森林里发生大火,火焰把一个蚂蚁家族围困在中央,迫使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蚂蚁家族是怎么逃出火海的呢?有同学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想知道它们是怎样逃出火海的吗?
生:想。
师:它们迅速抱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向火海滚去,伴着一阵噼哩啪啦的声响,外层的蚂蚁烧焦了,但是它们还是继续向前滚去,噼哩啪啦的声音一直响着,直到它们滚出火海,最后只剩下生还的一小团…… 听完这个故事,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蚂蚁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为了逃生。
生:为了能让种族延续下去。
师:讲得很好,为了种族的生还和延续,它们甘愿牺牲大部分。
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刻在心中。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看看动物界另外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种方法,能很快地把课堂引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悬念引入
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赠汪伦》
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也上过当,受过骗。
(悬念已成)
生:“他怎么聪明,还会上当受骗?”
师:“这个骗他上当的人,就是汪伦。”
(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更悬)
生:汪伦让李白上当受骗,李白还赠诗给汪伦?
师: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位隐者,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他知道李白爱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所以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教师将“桃花”和“万”字写在黑板上。)
师:李白和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千里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
(教师在黑板上“桃花”后加一“潭”字,在“万”前加一“姓”字。)
师:后来,李白与汪伦谈论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送了马和布,还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诗末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要是不上当受骗,就没有这首好诗了。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诗也记住了。
一、身教感染,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让学生对经典古诗文感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丰厚的诗文底蕴,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浓厚诗文气息的课堂,时时刻刻地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如,我把诵读古诗文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所学的生字在学生背诵过的古诗文中出现过,我都会不失时机地问上一句:“看到这个字你想起了哪句古诗?”学生很自然地张口就背,当然学生也有想不起来的时候,此时,我会给他们提个醒,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声情并茂地吟诵出来。记得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我问学生:“看到‘鸭’字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孩子们记不起来了,我就把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有感情地背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背起来,课下吴怡和刘桐畅来到我身边天真的问我:“老师,你的记性怎么那么好呢?背过的古诗你都能记住。”我一听就笑了,悄悄地对她们说;“不是老师的记性好,而是老师做到了曲不离口――每天都看一遍自己背过的古诗。”两个小精灵好像一下子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异口同声地说:“原来是这样呀!”说完她们笑着跳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迫不急待地打开古诗书。看到她们可爱的样子,我暗暗地为自己加油:好样的!多读多背,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路人。
二、利用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许多经典古诗文,在其创作或流传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有趣的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适时地把这些故事或诗人轶事讲给他们听,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引用了隐藏在这首诗背后的一个故事: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在引导学生诵读曹植的《七步诗》前,我给学生讲了曹操的二儿子曹丕因嫉妒其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和自己争夺王位,曾命令他的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用严酷的刑罚来处治他,这首诗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三、结合传统节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
我们中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每个节日到来之际,我都为学生讲一讲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及节日习俗,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诵读关于这个节日的古诗。如,清明节,我向学生推荐了杜牧的《清明》和韩的《寒食》;端午节,我向学生推荐了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这样在不同的节日诵读不同的古诗文,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记得扎实。
四、丰富诵读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古诗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诵读经典诗文方法单一,很难保持学生诵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创新诵读形式,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如,我在学校公开课上一名学生展示了古诗接龙韵律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我每天给学生积累一首古诗并和学生一起编排动作,结果古诗韵律操就这样在我和学生的合作中诞生了。
诗,是人类对自然世界与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特殊认知。它们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从那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灵秀神奇,体悟人与物的和谐美妙,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与圣洁。古诗词它是古代诗人词人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结晶。可因年代的久远,生活背景的迥异,小学生常常很难真正的体会和领悟。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至于默写。学生在如此要求的压制下,不仅觉得古诗词学习枯燥乏味,而且还会产生抵制情绪。而古诗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们不得不对此重视。可有些教不得法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笔者以为激趣、增趣、补趣的“三趣”之策可开辟古诗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1 激趣之策
激趣就是尽量寻找与诗文有结合点的材料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提问题、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声夺人的向学生介绍,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古代诗人中头发白的最快(朝如青丝暮成雪)、头发最长的(白发三千丈)最会独自饮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一位诗人。诗中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诗作者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篇。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他留给人们最美好的祝愿是那句话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激疑设趣,便可引导学生欣然诵诗。此激趣之策,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情感激荡,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出人意料。
2 增趣之策
增趣就是尽量使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使学生增加、浓厚学习兴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会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也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教师可引导说: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题西林壁》的内容拍摄庐山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呢?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庐山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增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3 补趣之策
补趣就是尽量在课尾复习练习中采取演小品、编故事等教学手段丰富拓展诗词内容,加深印象。使古诗的课堂教学更趋完美。“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与学生商讨,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男生和数位男女学生,分别扮演作者与老乡。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便会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等。
总之,恰当的巧用“三趣”之策便可大大的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果;也可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也能像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呈现出“万紫千红”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