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伤感爱情诗词

伤感爱情诗词

时间:2023-05-30 10:5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伤感爱情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伤感爱情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宋词 爱情 含蓄 愁苦

一、前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爱情就是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我国的诗词作品也不例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0余篇。《诗经》的首篇《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诗文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描述的是小伙子爱上了美丽善良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翻来覆去难成眠,弹琴鼓瑟表宠爱,钟声换来她笑颜。该诗朴实无华,自然地描绘了美好的爱情。在宋词中,李之仪的《卜算子》同样的质朴清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借水传情,主人公是一女子,如同《关雎》的男主人公,心怀对爱人的相思和对爱情的期许。“诗言志,词言情”,本文选取了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窥其特点,解其成因。

二、宋词中爱情表达的方式与特点

宋词中爱情表达的一个常用方式是以景衬情,虽由寥寥数语勾勒出场景,但读者凭借想象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词句中所描绘的景象,如同看到了一幅画,其中包含了“人、景、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在离别意象中常见的“柳、草、亭”等(崔柳青,2009)。通过将看似与情无关的景和主人公的情编织在一起,情在景中得到了传递和升华。林逋的《长相思》描述了一对有情男女在婚姻受阻后不得不在江边诀别的情景,“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在两人分别之际,两岸青山静立,见证了这对爱人苦涩的别离,两人心心相印却难成眷属,船即将起航,茫茫无际的江水将把爱人送到远方,情景交融之中,高山远水反衬出人的渺小无力,使这对情人的离别更添哀愁之意。

为了抒发爱情中难以言表的感受,比喻得到了广泛和巧妙运用,如“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吕本中的《采桑子》借月抒情:“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此词表现了女子对情郎的刻骨相思,她独自看着临江明月,词人先以普照人间的明月设喻,女子叹息恋人不能像月光那样始终陪伴她,接着词人以暂满还亏的月形设喻,女子又伤感于恋人和她的相聚像月形的变化一样,不能始终圆满,相聚之后还要别离,使她饱受相思之苦。词人通过“不似”、“却似”的比喻变化,借月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通俗自然,别具一格。

不同于西方爱情诗歌的奔放澎湃,中国的词人们表达爱情时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往往采用间接方式,借用与爱情有关的象征物“双燕”、“鸳鸯”等,暗中寄托内心的相思或孤独。如晏殊《踏莎行》中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女子形单影只地身处深院,静悄悄地没有别人,却不时见到成双成对的飞燕,所见所感使得思念远方情郎的女子更感孤独惆怅。再如廖世美《好事近・夕景》中的“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女主人公看着水中恩爱的鸳鸯,鸳鸯被笛声惊动后双双飞起,翅膀击水发出“啪啪”的响声,虽然一字未写情,但这样的景象显然透露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思。

在爱情诗词中,有很大比例的诗诉说着愁苦之情,具体可以分为思念之苦、怨情之苦、丧偶之苦、离别之苦等。晏几道的《长相思》诉说了相思之苦,“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此词语言如话,直抒胸臆,情深意切,表达了强烈的相思之情。李清照的《一剪梅》也是表达相思愁情的佳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丈夫因事出门在外,对彼此的思念成为两人分隔两地的烦恼,对爱人的牵挂刚从紧蹙的眉头上消除,反又袭上心头,难以释怀。当遭遇爱情的失意时,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痛,欧阳修的《蝶恋花》点出了怨情之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主人公身处幽深的庭院,猜想薄情郎此时又寻欢作乐去了,在狂风暴雨的黄昏,她独守空房,见花落泪,伤心无比,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之情。当恩爱夫妻因死亡而分离,天人永隔的哀痛让人难以释怀。贺铸的《半死桐》是一首悼亡词佳作,表达了作者了对亡妻的深挚追怀:“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妻子离世后,词人觉得自己好比一株半死梧桐,一只单飞的鸳鸯,再也无法看到贤妻为他缝补衣裳,往日的温馨回忆更是反衬了作者内心的孤苦。在别离之际,相爱的人总是因为不愿分离而感到痛苦,如石孝友的《卜算子》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全词以男女主人公的口吻直接表达,上片写女主人公的叹惋:我们相见为何这么晚?相别又为何这样仓促?下片写男主人公的踌躇:要走,又怎么舍得?要留,又怎么能够?这对恋人在离别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跃然纸上。

三、形成以上特点的影响因素

借助情境和比喻来传情达意,宋词中对爱情的表达大多是含蓄的,滋味常常是愁苦的,这样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有着密切联系。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不自由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心里爱慕对方,也羞于开口、遮遮掩掩,这样的传统心态使得爱情诗词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托景寄情,比兴喻情。同时,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低下,在婚前要遵从父母之命,接受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婚后要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在这样的家庭模式当中,女人仅是丈夫的附属品,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而男人要获得成功则不能在家中坐井观天,他们离开了家中的妻子或家乡的恋人,文人离家赶考追求功名,武人保家卫国血战沙场,商人四处奔波汲汲经营。分居两地的生活中,女性深深思念远方的丈夫或情郎,投射到爱情诗词中,常常出现“泪,愁,醉,恨,断肠”等具有代表性的字眼。陆游的《钗头凤》写了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的原配夫人唐琬是一个大家闺秀,虽然两人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但是陆母却不喜欢儿媳,最终逼迫陆游休弃了妻子。在这首词中,陆游难忘过去的美好――“回想当年,满城春色杨柳依依,我们同来赏春,你那双白嫩红润的手端起黄封酒与我同饮,多么欢快。可是东风冷酷无情,我们美满姻缘被拆散,只留满怀愁怨,几年离散,令人沉痛之极。这次重逢,春色依旧,可是你比以前憔悴,你伤心得眼泪湿透了手帕。眼前的沈园,桃花零落,池塘亭阁冷落。当初的山盟海誓虽然仍在心中,而今却连书信都无法相通。事已到此,算了,算了,算了!”。这是作者心中的悔恨,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在封建伦理的桎梏之下,有情人往往逆来顺受无力反抗,成为了所谓“孝道”的牺牲品。在绝望中,人们往往托愿于来世,“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四、结语

“诗言志,词言情”,宋词中有大量以爱情为主题的佳作,词人巧妙运用比兴等手法,借各种景和物,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情愁,寓情于景,耐人寻味(胡朝慧,2008)。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青年男女缺乏自主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由,表达爱意时往往含羞带怯,受阻分离时大多默默含恨,因而在这些抒发人们心中感情的作品中缺少热情奔放之色,多有委婉哀愁之意。

参考文献

[1] 崔柳青.浅析宋词中表示“离别”的主要意象[J].安徽文学,2009(7).

[2] 高惠娟.宋词中的爱情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 胡朝慧.论唐宋词中的愁[J].安徽文学,2008(11).

第2篇

关键词:托斯蒂;艺术歌曲;演唱;作品处理

一、节奏性律动性较强的作品处理

托斯蒂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律动性。这些较强的律动表现在托斯蒂善用的切分音、附点等节奏型,伴奏的重拍与演唱部分重拍相互交错等方面。且这些律动性较强的作品中多会出现转调的情况。如作品《玛莱卡莱》、《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等。由于律动性节奏性较强这些作品在学习和演唱起来显得略有难度,下面我们列举作品《玛莱卡莱》进行分析。

《玛莱卡莱》使用托斯蒂惯用的单二曲式,第一部分为d小调,旋律优美自然,生动拥有活力,表达主人公对玛莱卡莱海岸景色的迷恋。这个部分的节奏虽然是轻快的,可是基于小调的旋律部分,所以歌者要带有抒情优雅的气质来进行演唱。正是@种抒情和优雅恰巧呼应诗词的主题,真切的演唱出主人公对景色的迷恋。进入作品的第二部分,转入同主音D大调,旋律的色彩变得明亮,充满生机。此时的歌词也从对景色的描写转入对美丽姑娘卡露里的热情赞美。这个部分的演唱需要充满热情充满生机,要唱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和赞美。一小段明朗的情感倾诉之后,随之音乐又转回略带忧伤的d小调。在其后出现歌曲速度的放慢,略带拖腔的旋律显得缠绵,有种哭泣的伤感。采用了拿波里歌曲的特性音――增二度音,作品在更具有拿波里音乐特征的同时,使得音乐情绪变得复杂,演唱者要以失落的悲伤感来进行演唱。

二、抒情性歌唱性较强的作品处理

托斯蒂的很多作品选用的诗词,都是以爱情作为吟咏的主题,抒发主人公或忧郁,或失落和伤感。这些作品既带有意大利传统民歌的风格,又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下面我们就列举分析这些抒情作品的演唱处理。

《理想佳人》是托斯蒂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之一,是声乐学习中的经典曲目。作品旋律优美,诗歌本身的流畅与旋律的流动性浑然一体。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托斯蒂采用了通篇的三连音,为歌曲营造了一个流畅舒缓的音乐效果,对心爱的姑娘缓缓道来。

作品为A大调,4/4拍。前奏是三连音的深沉吟唱,歌唱部分从第五小节以弱起的形式进入。歌唱部分的中低声区经常用到保持音记号,用以使歌者强调语气,演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实值,可是强调但不可夸张。作品第一乐段,先是将心中的理想佳人比作光芒,比作彩虹;一再的强调“我追随你”,表示对佳人的痴迷。例如第一句“我追随你,宛如宁静的彩虹,在天空画出轨迹。”,美丽抒情的诗句。演唱者必须以舒缓,柔和,连贯的声音才可以演绎出作品流畅抒情的意境。第一句出现了两个三连音,虽然作品的节奏较抒情自由,可是歌唱速度的二度演绎,不可以改变作品的原本节奏。不可将歌曲的三连音演唱成为前十六或后十六的节奏型。第二段作品从第一段的内心倾诉发展到了呼唤,呼唤爱人早日归来。在第二段的开头部分中低声区使用了很多的表情几号,例如pp、atempo,此处演唱者要较比第一段更加柔和深沉,柔情绵绵的表现出忧伤、疑惑、思恋希望等等交织的情绪。作品第34―36小节含蓄的情绪在此爆发,将作品推向,“你用灿烂的微笑把我心照耀,宛如绚丽的朝霞”仿佛是得到了爱人的回应。此处要以扎实的气息控制来表现出主人公含蓄而渴望的情感宣泄。“Unanovel’laurora宛如绚丽的朝霞”唱出了全曲的最高音,托斯蒂将此处设置了两种演唱方式,一个是唱高音升F,一个可以唱高音A,可是无论选择如何演唱都不会损失歌者对作品的演绎。这样的设置为高音不方面的声乐初学者开了一扇窗。

《理想佳人》这首作品没有戏剧的冲突,没有很多的人物矛盾所要表达。它要求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抒情和流畅,演唱者一定要力求声音的平稳、连贯、朴实、自然,音色要力求柔和清晰。演唱的语气感要力求平和真实,沉闷的音色或者换气的过于自由都会影响和破坏作品的流畅性。

三、戏剧性风格较强作品的处理

托斯蒂的艺术歌曲以抒情性见长,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浪漫曲,也有一些戏剧性较强的作品,这种戏剧性主要体现在对矛盾冲突的营造上,矛盾营造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情绪刻画与对比,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黎明破晓》是托斯蒂为数不多的具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之一,作品创作于1907年,由噶勃里埃莱旦农巧作词。

第3篇

一、引导学生认识并体悟古典诗歌中的各种“美”

古典诗歌是一首精妙的音乐,优雅温和却不张扬;古典诗歌是一弯清浅的溪流,纯净透明却意境幽远;古典诗歌是一幅美妙的画卷,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情景交融,情韵深厚。以上种种则是诗歌“美”的总结,同时这也是诗歌美育渗透的基础与前提。诚然,要想积极有效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体悟古典诗歌中的各种“美”显得尤为重要。

古典诗歌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语言美。古典诗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明朗,抑扬顿挫,读来别有一番风味。严谨、凝练、工整与优美的语言是古典诗歌独有的“美”,也在正是由于这种美,古典诗歌经久不衰。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语言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来十分悦耳,让人久久回味。二是色彩美。每一首诗歌均是一幅魅力十足的画卷,画卷色彩斑斓,形象生动,意境感人。三是意境美与情感美。古典诗歌融入了诗人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渗透着诗人的独特的情思,体现出超乎寻常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例如,杜甫在《望岳》中塑造了泰山雄伟壮观的美景意境,抒发了青年时的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自信情感。

二、巧妙创设诗歌美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信心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中美育渗透需要有与之相协调的趣味美育情境,故教师应多途径创设诗歌美育情境,让学生受情境感染和熏陶,继而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古典诗歌蕴含着语言美、色彩美、音乐美、建筑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种类型的美,要想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形式,必须借助于美育情境的构建,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与信心。

具体来说,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美育情境的构建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趣味故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启发诱导教学法等。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是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精品,这首诗是诗人登楼抒怀之作,格调优美,意境深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美育情境。如何激发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呢?教师可首先为学生播放“黄鹤楼美景视频片段”让学生于美轮美奂、声色兼具的视频资料中领略黄鹤楼的非凡之美。继而,教师可播放《黄鹤楼》经典朗诵音频,让学生从播音员甜美、优雅、清韵但有气势磅礴的语调中感受《黄鹤楼》景之美、情之美。

三、重视朗读与品鉴,感受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情趣

朗读与品鉴是是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与点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反复细致朗诵、字字斟酌、句句品味中提升审美能力,所谓“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载体,而这种喷涌而出的情感只有通过细致朗读品鉴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故教师要重视朗读与品鉴。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感情地、虔诚地朗读。诗歌的朗读绝非是一般的朗读,它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并依据诗歌韵律、基调、音韵、情感等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去朗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诗歌之美。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的凄美爱情诗,诗歌洋溢着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读来虽哀婉凄切,但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时应尽可能读出诗歌意境之哀怨,情感之凄切。其次,重视在阅读中品鉴。这里的品鉴指的是作者通过阅读增强对诗歌美的认识与理解,继而提升审美情趣。

四、教会学生古典诗歌正确的审美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需要学生要有感情地去朗读,同时也需要学生能从诗歌字里行间读懂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学会鉴赏诗歌。诗歌鉴赏是学生挖掘诗歌审美元素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进行诗歌美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多层次鉴赏之外,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积极鉴赏,自主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