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竞争与合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n eternal topic, tha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ne can't live independently in the society,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eople i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ree length, water QingZhuo, sentient beings busy Yu Daqian world, the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So-called competition is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or groups, in an activity naturally each other's behavior, also is the two sides compete for a goal, and only one party can win, and the cooperation is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achieve common goals in an activity the behavior of the joint cooperation, both sides have a consistent purpose, and the two sides Shared the results.
For competition, you must present won't feel strange, without the competition of examination, we would not be standing here, to make a quarrel, however,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north-south dialogue" "south-south cooperation" will become empty talk;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will be nothing;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we will today still live in the shadow of the "SARS", in the midst of bird flu.
But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s not the opposite, some students are too opened, and they share some talk about competition not only talk about cooperation. When someone asked him a question, also don't go back to jilt a "don't know," think of other people's problems solved is to develop a rival, against their competition, so the person is selfish, will eventually be eliminated by the society, others think that the competition is not necessary, only pay attention to cooper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status quo, no enterprise miserable state, when he was a comfort in doing a dream, the world has forgotten them. So, the above two practices are not correct. We should put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position, let them make, for me to use, to reach a higher level.
If compare life to a scene, the competition is the audience pairs of discerning eyes, and cooperation is a friend with you. The classmates, let us trea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correctly, produce the most gorgeous flowers.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又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树有长短,水有清浊,芸芸众生忙碌于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
所谓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胜,而合作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的,且双方共享结果。
对于竞争,在场的各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没有中考的竞争,我们也就不会站在这儿,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缺少了合作,“南北对话”“南南合作”都将成为空谈;缺少了合作,建立国际空间站将成为泡影;缺少了合作,我们今天将仍活在“非典”的阴影下,处于禽流感的困扰之中。
但竞争与合作并不是对立的,有的同学却把它们分得太开了,有的只谈竞争不谈合作。当别人问他问题时,头也不回甩去一句“不知道”,认为把别人的疑难解决了就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对手,对自己的竞争不利,这样的人是自私的,最终将被社会淘汰,有的则认为竞争是没有必要的,片面讲究合作,从而导致了安于现状,无进取心的悲惨状态,当他还在安乐窝里做着美梦的时候,这个世界已将其遗忘。所以,以上的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把竞争与合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他们物尽其用,物为我用,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戏,那么竞争就是台下一双双挑剔的眼睛,而合作就是与你一同演出的朋友。同学们,让我们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开出最艳丽的花。
随着高校生源战提前打响,自主招生的推荐表也在各中学陆续发放,不少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确定是否举荐以及举荐学生报考何种档次的学校。这让不少同学动起了歪脑筋,为了加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相互探底的同时,不少同学歪招频出。《楚天金报》等多家媒体以“高考重压下,高三学子演暗战”为题进行报道,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引发了热议。
从统计情况看,多数学生对这类现象持否定态度,建议学校、家长为竞争减压。然而,不少家长和老师则对这一现象表示理解,持赞同的态度,认为高考让学生懂得了竞争,使孩子走向成熟。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对此是什么看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邓 进(武汉十九中高三学生):我班就有同学四处打听彼此想报考的大学,一听说对方报考的学校和自己的相同,就假扮说客,以各种理由极力劝说同学放弃,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竞争优势变大。在班级里,同学之间现在勾心斗角的多,互相帮助、真心相待的少。
张 涛(武汉六十八中高三学生):到了高三,我总觉得周围的同学怪怪的,关系比以前冷漠了。就算遇到会做的题目,有的人也总是假惺惺地说不会,实在让人受不了。我的同桌是一个“数学天才”,平时有同学向他请教时,他总喜欢“捂着”,他用的复习资料也不愿意借给同学看。常听到有人说:“好的解题技巧和复习资料,我凭什么要无偿给同学分享?物竞天择,社会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我也没必要把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展示给同学。”
徐 芳(武汉一中高三老师):填报高考志愿是校园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其中有不少是恶性竞争。这个时候,同学之间打听志愿填报情况,不少的学生和家长都是三缄其口。这是因为,通常人们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明智的,生怕让别人领悟到了自己的选择思路,也作出同样的选择。有的人甚至还会放出一些虚假的消息以乱视听。有的同学每晚复习熬夜到次日凌晨,却在同学们面前标榜自己“学得轻松”。
未 妍(育英学校教师):明白了竞争,走向了成熟;得到了成绩,失去了友谊。进入高三,我们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生疏,让人难以理解。当然,对学生而言,这种变化有利有弊。其实,高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让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激烈甚至有些残酷的竞争中得到了成长。高三学生竞争的是成绩,与体育比赛中的竞争一样,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懂得在竞争中与人相处。
邱裕华(江西省万安县文联):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往更远处看,就业的竞争也是如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同学之间出现这种竞争的现象是正常的。但我还是主张正当竞争、文明竞争、风度竞争,犹如寒冬之于腊梅,疾风之于劲草,对手能让我们的意气更加昂扬;犹如黑暗之于光明,苦难之于成功,对手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把对手当作竞争伙伴的人,就能在“抗衡”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自我。
涂 键(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校长):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在惰性中庸碌无为。有经验的渔民在外运沙丁鱼时,为了使它们保持活力,不致中途死去,都要在仓内放入几条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沙丁鱼面对强劲的对手,便不由自主提高了警惕并浑身充满战斗力,这样,沙丁鱼就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促使我们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的,往往不是顺境和优裕的生活,而是那些令我们寝食难安的对手,是他们让我们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激发我们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聂水兰(特级教师):当友谊遭遇竞争,就不应该止于竞争,而更需要合作。我们的同学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以牺牲友谊的代价来换取竞争的胜利。真正的友谊是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中诞生的,也只有经受得考验的友谊才更值得期待和珍惜。
高二年级分文理班的时候,我班上学生的语文平均分在70分上下,引进竞争合作机制之后,到了高三,每次测试的平均分基本上在80分左右。也就是说,竞争后的弱者往往强过竞争前的强者,整个班集体也呈现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竞争与合作是友谊的双翼,有了它们,你会飞得更高、更远。
每个人都是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起来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引用了林则徐的名言:“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他人,克己欲,在这样的天地跑得才欢畅。《士兵突击》宣扬的精神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在合作中,对别人不抛弃;在竞争中,自己不放弃。这种精神,是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所最需要的。正是因为始终坚守这种信念,才让这个憨傻执著的许三多,由一位怕死的孬兵成长为一名无畏的兵王。
当代企业竞争正在进入合作竞争、利益共享的时代。构筑战略竞争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判断企业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合作还竞争。
现在的通识认为,企业战略的重点是企业与相关的社会集团、利益群体、竞争者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企业生存的原则是将以往竞争的“排他性原则”过渡到当今包容的“合作性原则”。企业竞争正在进入合作竞争、利益共享的时代。对上述通识,模糊思考,似乎有道理。仔细分析,还不能一概而论。问题就在于合作与竞争的基点在哪里。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链。从原始的投入到结果的产出,再循环回来,其中经历的每个环节都是这条价值链上的价值点。如市场研究、需求概念、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原材料采购、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广告等,都会成为一个个环节和一个个价值点。其中一个环节的稳定与发展,依赖其他环节的支持和保证。几个相关环节形成一个企业、甚至一个环节就是一个企业。这样就形成同一价值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些企业串联起来构成价值链纵向性企业。由于关联性的存在,价值链纵向性企业的基点主要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当然,价值链纵向性企业也存在个别竞争,这些竞争主要在于企业和供应商、经销商等上下游环节企业之间的相互选择而出现的优胜劣汰。
除了价值链纵向性企业以外,还有价值链横向性企业。这类企业各为一条价值链,相互之间并不同属一条价值链,而是同类价值链之间横向同时存在的关系。例如,在世界汽车行业,日本丰田、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和韩国现代等企业,各自形成自己的汽车价值链,相互之间是同类横向关系。所以,价值链横向性企业的基点主要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波音与空客、柯达与富士、摩托罗拉与诺基亚、DELL与联想等相互间的基点主要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至于竞争中是否有合作,是否有价格、销售区域等方面的协议或默契,这将依据竞争结果对双方的威胁程度来确定。现在价值链横向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逐步扩大到企业集团、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甚至采取虚拟组织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关系、思想等连接起来,成为一种企业网络组织,灵活地把企业自己的优势资源与其它企业或市场主体的优势资源合理地组合起来,以较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出更好的效益。这种更大范围的、变奏的竞争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就竞争的广度深度烈度来看,今非昔比。所以,企业间合作与竞争问题的关键不是哪个作为时代的趋势,而首先要区分不同类的企业所具有的不同的基点。把握这个基点,对企业发展很重要。
价值链横向性企业有可能从竞争向合作转化,其条件在于两强相持不下而有可能两败俱伤,同时有可能进行资源共享或能力共享,有可能出现利益共享的结果。这种条件下会出现合作的机会。合作的途径可以是并购,也可以是联盟等。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为联合研发、品种互利和相互利用对方的市场,从竞争走向了并购。IBM和中国联想为各自的战略也在个人电脑方面从竞争走向了并购。并购是稳定合作的基本形式。并购的结果使价值链横向性企业变成了价值链纵向性企业。飞机制造领域、机电产品制造领域、物流领域、金融领域等许多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研发联盟、作业联盟、市场联盟、服务联盟等。联盟结成的稳定性尽管不高,但确实使价值链横向性企业关系转向价值链纵向性企业关系。当然,也存在价值链纵向性企业由合作走向竞争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出于企业出售,将企业从原价值链中剥离出来,成为另一个价值链的组成部分,变成竞争对手。二是结束联盟,价值链纵向性企业关系变成价值链横向性企业关系,由合作转向了竞争。
构筑战略竞争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判断企业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企业是集团式的企业集合体,就要判断集团下属公司或分支机构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合作还是竞争,是建立和发展价值链纵向性企业还是建立和发展价值链横向性企业。当基点清楚之后,在组合企业竞争方面构筑战略竞争力的途径就比较清楚了,在战略上就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
在这三大阵营中,互联网阵营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场,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开发者提供公有云服务。IT阵营主要面向大客户提供私有云产品和方案。电信运营商则同时进入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提供IaaS公有云服务、政府和行业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互联网阵营:
亚马逊一枝独秀 BAT“跑马圈地”
互联网企业之间争夺的云计算市场,主要聚焦在小型企业及初级用户市场,后续可能会通过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进入虚拟专有云、政务云市场。
在IaaS领域,互联网企业采取与软件厂商合作,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在PaaS领域,主要提供服务于第三方开发的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应用中间接口;在SaaS领域,则通过与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联合,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从全球云产业来看,亚马逊可谓独占鳌头的大佬级企业。IDC预计,到2014年,亚马逊所有云计算服务的营收将为56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亚马逊大力拓展云计算业务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后来者的竞争,如IBM、微软等都试图分食亚马逊占据的市场份额。
比较来看,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早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但即便如此,亚马逊过半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仍然令谷歌望尘莫及。目前,谷歌一直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总体上说,谷歌的服务并没有亚马逊的服务成熟。
作为国内互联网云计算的先锋,早在2011年,阿里云和盛大云就推出了IaaS服务,并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之后,百度云、腾讯云、京东云、新浪SAE等互联网企业接踵而至。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云产业中的角力,主要聚焦在“跑马圈地”上。作为主力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所提供的云服务,表面上圈的是用户和业务,其最终实质,圈的是云生态链条的产业价值。以BAT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云计算业务的机会在于,它们能够集合以将以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为主的基础云、以数据、用户和能力服务为主的综合云,以及设备商、安全商、运营商之类公司的售卖模式进行融合,在云产业中承担起整合的角色。
IT阵营:
大举收购 广泛合作
当前,IT阵营中较大的云计算企业,主要以主流的IT、软件、网络设备和系统服务商为主,包括微软、IBM、HP、Oracle、思科、华为等。
在云产业的IT阵营中,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企业客户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使用者(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用户)。仅有部分IT厂商,转型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展开竞合。
由于云计算的市场大部分被互联网阵营中的亚马逊占据着,为了从其手中抢夺份额,作为IT服务商的IBM,携手谷歌开展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业务合作。同时,IBM和谷歌还计划共同开拓全球的共同技术观察以及大量的人才,以构架一个全球性网络。
至于HP、Oracle和思科,则通过大举收购云计算方面的中小厂商,与大型云计算专业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来对以往的业务架构进行改造,增强自身的云计算实力,以适应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既包括思科与EMC之间、甲骨文与英特尔之间达成的战略合作,也包括甲骨文对云计算客户服务商RightNow及云营销软件商Eloqua的收购。
另外,在云计算市场争夺战中,微软也不甘示弱。在与业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微软主要集中于Hadoop的布局。Hadoop作为Google核心技术的开源版本,处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地带。微软希望通过全面拥抱Hadoop,并模糊Windows Azure中IaaS和PaaS界线,来探索其云计算业务的优势方向。
视角转向国内的IT厂商,以华为的云计算最为突出。华为的云计算布局,主要聚焦其深耕多年的运营商领域,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华为推出了“云-管-端-控”战略,希望在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的同时,牢牢把握这一专业性市场。在竞合策略方面,华为并不设限。例如,在华为官网云计算模块上,列出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可以看到如IBM、惠普、戴尔、微软等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传统IT厂商。
运营商阵营:
改造传统与建构生态并行
在云计算服务中,运营商的优势主要在网络、数据中心、大规模可靠性、运营能力、企业信誉、企业客户资源与关系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优化和云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传统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基础网络和语音业务,借助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拓展,但是由于体量庞大、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也主要局限于网络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
在面向云计算转型中,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战略视角,不仅考虑云计算本身的灵活性,而且关注云计算在适应业务需求及其与企业共成长方面的能力。针对传统的托管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公有云在多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级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AT&T提出基于运营商现状和企业现实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混合云被定义为共享服务器资产与私有服务器资产的结合使用。这种云计算模式不但发挥了企业网络的强大功能,提高了现有技术投资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云的快速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同于AT&T在云产业中的确切定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不论中国电信的“星云计划”,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普遍采用“高大上”的产业战略,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覆盖广泛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全国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布局提供IaaS、PaaS及SaaS多层级服务的云计算服务。
之前,中国联通了系列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集成、云孵化等五大服务方向,聚焦十类重点应用领域,成为国内首家提供企业云服务的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相关服务,并携手SAP构建中国云服务生态体系。
不过,由于运营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先天缺陷,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这一短板,将导致运营商在IaaS及PaaS领域,很长时期内将很难与业界主流提供商进行竞争。唯一能够弥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的合作,重点布局政务云与行业云方面的业务,以弥补和规避运营商云产业方面的劣势。
总结
一、音乐教学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音乐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善于配合,增强合作能力。如课堂教学中,教完某首歌曲、欣赏完某个音乐作品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拓展教学。各小组尝试用舞蹈表演、乐器演奏、诗歌朗诵、现场绘画等艺术形式,再现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进行艺术创新实践活动。教师对此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音乐教学中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包含,都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二、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音乐活动是以自身为对象进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男女比赛”“小组赛”等教学方式,在比赛前做好动员、鼓动工作,使学生有信心,赛后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适时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抗衡中,可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实际估价,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黑格尔说:“在音乐中,人可以把内心世界的自由推向最高峰。”在音乐知识以及技能训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例如合唱团中的领唱。这样的人担负着引导活动方向的重任,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其余的个人,主要因衬托和配合而存在,是工作中的“配角”。一个领唱,必须在全团中将自己的声音凸显出来,制造出强弱的效果,从而形成合唱的层次感。作为配角的伴唱,应该充分给予领唱以配合,领唱与伴唱各司其职,紧密合作,才会有成功的表演。与此同时,伴唱者作为多数,可以在主唱出错的时候予以改正,形成一种相互引导、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反,领唱应该注重与同团之间的竞争来提高自己。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比培养竞争意识更重要,合作性的音乐活动有利于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这涉及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参与合作、多维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在合作中得以发展,兴趣得以诱发,灵感得以唤起。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从学生出发,把教材、教师、学生都视为不同的教学资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只有在音乐教室才能听到音乐的现象再也不存在,教师凭着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充分地吸引学生,在学生面前的音乐权威感也已面临挑战。音乐教学的使命正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合作学习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气氛,尤其是为建立合作学习中师生的朋友关系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独特个性。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愿人们更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精神。
四、提高合作中的竞争,避免竞争中的消极影响
1.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
为了提高合作中的竞争,避免竞争中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要引导学生从广义上理解竞争,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展开组与组该如何合作又如何竞争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胸怀大度的良好性格。
2.音乐教学中要增进合作,加强交流
在音乐课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还应注重促进团体之间、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应强调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取其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的一面,使每个学生都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每当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地方为争名人、名事、故地等的“正宗”吵得不亦乐乎时,总是忆起20年前的一段往事。1984年,我作为一家地方报纸的代表去南阳参加全省地市报纸协作会。热情的东道主不仅在会议间隙组织我们游览了卧龙岗×××祠,而且在会后用车把我们拉到了百多公里外的襄阳去看古隆中。这在今天一些人看来未免有点犯“傻”:怎么可以把游客主动介绍给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而在我看来,南阳的同志此举显示了大度、大气。
不少人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其实,换一种思路看,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拿有争议的名人名事故地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双方何不来个“不同而和”、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共同发展呢?如果双方联手,你把游客送到我这里,我把游客送到你那里,岂不是双赢?而且,游客也学会了比较、增长了见识。当时,我在南阳、襄阳之行前,是通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文献,把诸葛亮、卧龙岗和隆中连成一条直线的。及至亲临其境,方知卧龙岗在南阳,而隆中则在襄阳。如果不是南阳同志的盛情与大度,我也不会增加这方面知识。
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建设和发展也不能没有合作。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
如今,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组建联盟参与全球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仅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认为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及浪费。而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愿人们更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壮大,越办越好。
[关键词] 区域旅游 空间竞争 空间合作 空间竞合 研究进展
一、引言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促进区域旅游系统形成的地理基础工程之一。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旅游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学者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地缘结构的案例分析、旅游地域分割、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区域旅游空间合作和旅游发展对地缘结构的改变等方面。其中,对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在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1.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1)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基础之一,只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加深入地从各个角度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目前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相关模型、公式引入旅游地空间竞争分析,张凌云(1989)对旅游地空间竞争进行了交叉弹性分析;②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影响分析,申葆嘉(1998)对市场竞争机制对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进行分析,马晓龙等(2003)分析了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基础;③将其他学科理论引入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分析,章锦河(2005)通过探讨区域内旅游场核、旅游场位势、旅游场等级结构、旅游流等级扩散和旅游流空间行为的一般特点,揭示了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基本规律。
(2)旅游资源竞争研究。旅游开发中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的可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旅游者对旅游地选择的结果表现为到各旅游地的游客量(旅游流)的大小,这实质上就是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结果,因此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保继刚先后对茂名市的虎头山与龙头山海滩旅游资源(1991),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林三处喀斯特石林(1994),皖南三大名山即黄山、九华山、齐云山(1994)的空间竞争进行分析。苗红(2003)对甘南州各县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竞争进行分析。
(3)旅游市场竞争研究。旅游市场竞争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从事旅游产品生产的各生产主体或各经营主体之间,为获得有得的产销条件(或经营条件),以争夺客源为中心而展开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抗衡和较量,是旅游业主体为取得生存条件而进行的一种抗争。郭英之(2002)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市场竞争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其下一步的营销策略;章锦河(2002)认为距离是决定旅游地之间空间竞争的性质与程度的关键因子。
2.区域旅游空间合作研究
(1)基础理论研究。对基础理论的探讨是对区域旅游空间合作进行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区域旅游空间合作的研究主要是在分析以往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进行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庞效民(1999)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论证了我国推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薛莹(2001)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产生背景、现状等问题的分析,为今后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还有一些学者引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空间合作问题,如梁艺桦(2004)应用系统学自组织理论,对区域旅游合作深化与动因进行探讨。
(2)空间组织模式研究。统筹区域旅游发展需要对旅游空间进行合理组织。旅游空间是旅游流联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对旅游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目前,就区域旅游发展演化过程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①网络型:该类型的区域旅游产业受到城市(群)经济的强力支撑,区域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发育程度高,区域与城市之间往往是互为市场、互为资源,并且度假、商务、节事等高级旅游层次所占比重较大,如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的旅游空间合作。②辐射型:该类型以城市区域或资源市场空间关系为特征,以旅游承载力强的特大城市或具有大尺度吸引性的旅游景区为核心,以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并呈圈层结构,如武汉大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圈等。③点轴型:该类型旅游业发展缺乏发达的区域经济支撑,区域旅游合作以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以旅游线路的组织为纽带,以赢得更多的输入性旅游客流为目的,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如“大湘西”旅游区的构建。
(3)旅游圈研究。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协作区域,是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旅游圈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具有辐射、扩散的动态特点。它既可以是区内的,也可以是跨区域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如马勇等对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黄震方等对环太湖旅游圈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的研究等。
3.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研究
竞合模式是针对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提出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the co-operation- competing model,简称C-C模式)。在这里,竞合是指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目前关于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的研究成果并不太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论研究:尹贻梅(2004)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提出的背景、基础、动力机制及战略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此外,尹贻梅(2003)还对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②案例研究:研究者多是对案例地的竞争与合作发展战略进行了探究,郑耀星(2000)分析了福建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战略,陶伟(2002)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并提出了苏南三镇实施竞合模式的三大战略,王兴水(2003)提出把竞合模式作为粤西与海南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崔凤军(2004)通过探讨相邻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与合作,提出了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策略。
三、结论与启示
1.基础理论建设较为薄弱,其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少被用来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问题,导致许多学者做出的结论过于浅显。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的研究还主要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对问题的定量分析基本上没有,此外目前的研究还主要是就旅游论旅游,没有结合相关领域,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2.目前从理论上分析区域旅游空间竞合的文章很少,而且只是对竞合模式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释,研究的深度不够,其他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某一案例地提出的竞合战略,并且战略构想的提出有一定的雷同性,真正有创见的想法并不多,另外,学者们也没有针对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深入地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建设性构想奠定基础。
3.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竞争,需要加强对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综合借鉴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分析寻找理论支撑。此外,加强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的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多借鉴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定量分析方法。而对区域旅游空间合作的研究,则要在理论上要注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加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同时还应该多考虑对区域之间旅游合作的研究,并且多从合作的内在机制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此外,要将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有机结合,两者是并存的,因此要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协调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45, 348~353
[2]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摘要]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二者同台竞争会劣化资源配置。正确的做法是国有资本专注于非竞争性行业和领域,民营资本专注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建立合作非竞争关系,更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个质的区别:产权从单一化(公有制)实现了多元化,私有产权、民营资本获得了合法性,政府从经济活动的唯一组织者变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兼裁判者,这种情况下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应当如何分工才能促进资源的更优配置,成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小平同志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定义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很简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国民致富是政府的天职。富裕是个主观标准,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一是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二是与他国的现状比较。在开放的世界里,与他国的比较更具有合理性。所以党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中心,开放国内市场、承认外国资本、民营资本、承认商品交换不过是这种战略转变的政策反应。在这种制度安排中,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把民营资本、外国资本看作手段,目的是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充分动员一切资源,促进财富的充分涌流。
一个问题产生了:外国资本、民营资本是手段,那国有资本是什么?是目的,还是手段?如果是目的,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承认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因为他们的存在会危及国有资本,由国有资本控制一切经济活动,提供社会所需的全部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现在我们承认了民营资本、外国资本的合法性,显然这个推论不能成立;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各种生产要素都是平等的。如果国有资本是目的,民营资本是手段,那就意味着国有资本比民营资本高贵,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应当比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高贵,显然这是荒唐的结论。所以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存在贵贱高低。既然同为手段,则谁更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利用谁,不存在谁为主体,谁为补充;应当在法律上和观念上对二者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但是,国有资本的存在产生一个问题,政府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裁判者,另一方面又是市场利益的争夺者,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产生矛盾时政府怎么办?政府能否公正裁判?
最好的办法是政府不投资,禁绝国有资本。但现代社会种种原因决定了政府资本的存在。首先,法律没有禁止政府投资。法不禁止即可行,政府有投资的权利,而且有向任何行业和领域投资的权利。其次,社会进步需要。一些关系国家、社会长远利益,但风险巨大的项目,只有政府有能力投资并承担风险。再次,市场本身需求。一些微利、薄利的行业和领域,民营资本不愿投资,但市场本身上有一定需要,这种产品具有公益性质,政府是责无旁贷的投资者。第四,公共利益的需要。一些重要公共产品政府投资能够发挥最好的资源配置效果。第五,国家利益需要。一些重要公共产品,如国防,国家投资是最好的方法。最后,历史传统的延续。建国后我国建立了无所不包的国有经济体系,养成了政府投资的制度惯性。
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如果制度设计能够充分尊重和保护“经济人”的自利之心,有利于财富的创造。既然政府投资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协调民营资本与政府资本的关系,使二者发挥最好的资源配置效果呢?理论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由二者在市场中展开全面竞争,优胜劣汰。二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二者的投资领域进行分工,避免竞争。
根据目前流行的市场划分方法,可以把市场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非竞争行业大多数属于民营资本不愿做、不能做、做不了的行业和领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国有资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所以非竞争行业和领域适合国有资本进入;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市场空间大,准入门槛低,利润空间大,民营资本欲望强烈,适合民营资本进入。“与民争利”是政府行政的大忌,政府应当把非竞争性领域作为国有资本的专属领地,把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全面让给民营资本。该方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资源的优势,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建立一种合作非竞争关系。
笔者之所以如此主张,是因为笔者认为二者同台竞争可能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而分工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理由如下:
第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同领域竞争,因其出资人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会使政府难以公正裁判。市场经济的政府理论源于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政府是市场的裁判,如果政府办企业会使政府的职能发生混淆,政府的裁判难保公正,不公正的裁判会劣化资源配置。
第二,历史经验证明,国有企业的效率不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低于民营企业,交易成本高于民营企业,所以国有资本最好避免与民营资本的竞争,民营企业愿意做和能做好的领域,国有资本没有必要介入,同台竞争只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三,政府鼓励设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供给,增加财富总量,最终实现国富民强;而不是为了与“民”(营企业)争利,所以从理论上讲凡是民营企业愿意介入的领域,国有资本都应当应当退出,因为介入等于与民争利,有违政府的社会角色和设立企业的初衷。
第四,国有资本投资建立的国有企业因其出资人的一致性必然形成一个隐形的“计划经济”。政府站在社会利益的角度调控市场,会动用所掌握的一切资源达成政府的目标,国有企业注定会受到政府干预,从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隐形的“计划经济体系”,导致国有企业的运行规则有别于民营企业,形成“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这对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不公平,会劣化资源配置。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不应当竞争,或者说应当避免竞争,因为二者各有其适合的活动领域。
《决策》:洪教授,您好!我们在执行本期策划的过程中,深入沿江多个城市进行采访,强烈地感受到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尤其是在产业方面,同构化现象较为严重。对此,学者之间、政府层面,各执一词,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洪银兴:区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涉及到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所谓的产业结构同构化和重复建设问题。以长三角为例,可以说,从长三角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到现在,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对这一地区的重复建设问题可以说是骂声不断,这一地区的所谓错位竞争的呼声也很强烈。可是现实呢?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依然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长三角15个城市排在前4位的支柱产业均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高达70%。对这种现象可以用“存在即合理”的思维给予说明。当然,这其中有些规律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同构有一定客观性。 一方面,这一地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特别是人力资源条件大体一致,发展制造业的平台大体相同,其产业选择趋同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这一地区趋同的制造业产品市场并不在区域内,或者说绝大部分不在区域内,因此尽管产业趋同,但并不产生明显的本区域市场内的过度竞争问题。
其次从经济学理论上说,有重复才有竞争。根据垄断竞争理论,所谓垄断竞争就是许多人生产有差别的同类产品。这里的竞争就是许多人生产同类产品,即产业结构同构,垄断体现在产品的差别性。这就是说,不同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就有竞争,竞争会导致产品质量、档次和服务等方面的差别性。长三角竞争力的秘诀就在于其产业同构中的产品差别。区域内同类产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结果是提高产业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再次是根据集群理论,就是说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聚集在同一区域。企业聚集必然带来信息的聚集、市场的聚集、交易成本的降低,企业聚集引起的激烈竞争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是强有力的推动。现在看来,这一区域相关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大就得益于这些同类产业的集群。
因此,一个经济区域内不同地区的重复生产,只要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只要不是低水平重复,就不能视为市场分割,恰恰是由此产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能够推动统一市场的形成。试想,如果没有区域内同类产业的竞争能够有今天长三角的制造业水平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产业同构不等于产品同构。
科学认识重复建设
《决策》:除了产业结构同构外,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在一些沿江城市也较为突出,比如在长三角地区的桥梁、港口、高速公路和机场的重复建设。
洪银兴:这里也有科学认识的问题。所有这些设施是否重复不能仅仅用一定单位面积范围内有多少相同的设施来评价,更要从这个区域的经济总量、经济流量和经济活力来衡量,例如机场,为什么南京和上海有了机场就不能在苏南再建一个呢?只要有流量、有需求,就可以重复。评价指标不应该是多少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一个机场,应该是多少人均GDP范围内应该有一个机场。港口也是这样。实际上问题不在于设施的增加,而在于制度和体制。
当然,我们会注意到港口、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突出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拥有基础设施的地方设置障碍增加外地企业共享基础设施的困难,另一方面本地重复建设了基础设施,以致于两地的基础设施的使用都达不到规模经济。邻近的属于不同行政区的港口各自为政,相互争夺市场,进行市场分割和保护,造成浪费和过度竞争的例子,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克服这种现象的重要对策有两个:一是地方政府退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如果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是企业行为,而不是地方政府行为,必然会提出基础设施共享问题。二是从制度上克服对基础设施的市场分割。例如,不一定需要反对沿江新建港口,但对沿江的港口在体制上与上海组合则是一种提高港口效率的制度安排。反过来各自为政,相互争夺市场则是要反对的。
克服地区间政策和体制落差
《决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央在区域间的不平等政策已经趋向取消。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政策差异仍非常明显。在实施长江沿岸城市的联动发展中,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洪银兴:现在,为了吸引外地企业,争夺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各个地方政府会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待遇等方面竞相开出优惠政策。看起来这会给企业降低商务成本,实际情况是政府成本加大,大到高于给企业所节省的商务成本。
不仅如此,政府依靠竞争优惠政策干预市场的后果是,资本流动、人才流动不是受市场调节和市场选择,而是政府选择和政府调节。所形成的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因此,打破市场封锁,统一市场的前提是统一政策,不仅仅是统一中央对各个地方的政策,还应该统一各个地区干预市场的政策。例如上海在财政返还、规费收取、土地批租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的政策一向优于江苏,沪苏两地有明显的政策落差。克服这种政策落差是建立打造区域共同市场的重要内容。
实现企业联动发展
《决策》: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培育中,政府推动必不可少,但主体将是企业。那么,从企业层面,如何实现联动发展?
洪银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由企业所推动的一体化主要依靠两条链条进行。一是产权链,二是供应链。
产权链即以产权为纽带,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系。在长三角区域,推动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企业跨地区分布和企业跨地区并购。企业跨地区并购,即浙江的企业并购江苏的企业,上海的企业并购江苏和浙江的企业,由此形成跨地区的产权联系。企业跨地区分布即总部与生产基地或营销体系跨地区分布。例如春兰空调的总部由泰州迁到上海,浙江企业的总部进入上海,进入苏南的外资企业将总部放在上海。浙江的民营企业进入江苏和上海。这样,在长三角区域的不同行政区,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结果是企业的生产要素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特别是不同的区域之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和组合,促进了区域之间相互渗透、逐步融合,形成了以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
关键词: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竞争;合作
互联网金融指单纯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相应融资的金融模式,其资金不需通过银行或证坏却统资本市场,而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融资的金融方式。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起步于2003年,在2013年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成熟的优势,余额宝、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便捷、低门槛的特色引发市场热潮,通过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和网络理财等业务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1.削弱银行支付功能
支付是传统商业银行的固有功用,它是银行金融中介的最大保障,确保其流动资金的充足。而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出现可以使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网上快捷支付,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更方便更高效。同时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范围也愈加广泛,在2015年购买车票、缴纳水电气费、转账汇款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互联网支付规模的迅速扩大冲击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用,大量资金从银行涌向第三方平台,消减银行的营业所得与流动资金额度。同时网络支付的盛行不断弱化着银行传统柜台业务的地位,使其在市场金融流通中被边缘化。
2.抢占银行市场份额
互联网金融自身蓬勃发展全面挑战着银行各领域的业务份额。在支付方面如前文所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快捷、简便的特点挤占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在融资借贷领域,P2P网贷、电商小贷、众筹等线上融资手段也蚕食着银行的贷款业务。限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大量被银行拒绝的中小企业与个人纷纷选择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金融规模的扩大也随时诱导银行大企业客户的转投。而在投资理财业务上,余额宝、财付通等产品利用传统银行办理门槛高、收益固定的缺陷及自身便捷、操作无时间差的优势大量抢夺银行的客户与市场份额。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优势与机遇
1.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
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本与较高的社会信任。虽然互联网金融规模日趋扩大,但在总资产与交易额度上跟传统银行仍相去甚远,线上融资可以提供的贷款资金也远不如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其次,互联网金融由于自身监管力度不严与没有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客户在网络平台上的投资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被诈骗,相对于拥有雄厚资金支持、部门监管的传统银行来说,其交易安全的信任度就是劣势所在。
2.商业银行的机遇
虽然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的业务与经营方式,但也给其提供了发展的战略契机。危机刺激银行转型,改进自身劣势。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客户的流失,不少银行也开始审视自身缺陷,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交易与贷款限制,重视客户需要与应对市场需求。而网络平台的兴盛也使银行开始着力发展自身互联网金融业务与技术,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等方式,推出各项交易融资的线上平台与手段,将金融服务网络化,吸引使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客户重新选择银行交易。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合方式
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制造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因此二者之间不应试图替代对方,恶性竞争只会使市场混乱客户利益受损,只有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才能使两方获益,打造和谐稳定的金融市场。
1.业务上的有序竞争,互利合作
在支付领域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更大的存款储存度,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则有更高的存款吸引力与资金利用率,因此二者可以优劣互补。第三方支付平台吸引个人存款,然后交由银行进行托管、投资与划转,双方通力合作增加潜在客户群、提高交易规模、丰富营收范围,在竞合中互利互惠。而在融资业务上,互联网金融有快捷简便办理的吸引点,商业银行具备大量客户群与高风险管控度的优势。二者相互借鉴对方长处,打造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融资平台,拓展各自效益实现共同发展。
2.技术上的合作互助,竞争共赢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银行而言有网络技术上的优势,而商业银行本身对客户与交易信息的需求也非常大,因此二者可以在互联网技术上相互合作,建立共通的网络信息数据库,为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网络化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渠道拓展,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例如,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其蓬勃发展一大原因是金融平台海量的客户交易信息,传统银行通过与电商企业共享信息数据,可以依据客户资产与信誉数据做出交易上的风险管理,互联网企业也能依托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发展其线上金融服务。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虽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不足以替代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与地位。二者只有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金融热潮,相互强强协作,良性竞争,才能实现双方在金融市场的发展共赢,携手同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同质化;差异化;电子商务生态共生体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2008年9月,淘宝封闭百度爬虫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战。9月28日,百度宣布网络交易平台推出搬家服务,直接并且明确地以淘宝为例,指导用户如何把淘宝店铺里面的商品转移到百度平台上,此举意味着双方竞争升级。目前,百度已经启动了“10,000名商户内测”活动,并以50万元收购省略域名。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竞合理论分析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现状
1、B2B电子商务企业现状。中国B2B电子商务企业(如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等)的客户集中在中小制造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是帮助他们做外贸出口,但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这些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前景都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2008年1~7月份,深圳口岸私营企业出口212.5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9.8%,占同期口岸出口总额的16.8%,减少了4个百分点。2月份深圳口岸私营企业单月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6%;6月份出口同比降幅达到2001年以来单月最大,快速下降51.3%;7月份当月仍持续下滑,下降7.5%。
美国资本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也残酷考验着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美国通过8,500亿元救市方案来拯救它的经济和资本市场,“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是美国人手里有钱往外投,而这一次不是互联网出了问题,而是金融资本市场出了问题,使他已经没有那么多钱向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投了。”这次经济危机后,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可能拿不到预计的投资。
2、B2C电子商务企业现状。虽然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2008年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当涉足数码产品;卓越亚马逊的化妆品也卖得很好,王汉华的口号是“像买书一样买生猛海鲜”;京东商城开始大力发展3C家电业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原来主打一个领域的网站经营纷纷开始了产品线的多元化,并且开始关注非一线城市的市场,增加投入,培育市场。在中国B2C领域,这块蛋糕如何分配?
3、C2C电子商务企业现状。以淘宝网为例,2007年淘宝交易额为433.1亿元,同比增长156.3%,仅次于百联集团(771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综合卖场。2008年上半年总成交额突破413亿人民币,注册用户数已达到7,100万,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0%左右。随着淘宝商城的上线和良好发展,在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上我们一定能看到淘宝更大的进步。
个人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必然会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C2C平台购物的消费者喜欢平台提供的“方便和便宜”,但是普遍会抱怨“产品与图片不符,质量和售后太差,不能一站式购物等”,这是C2C平台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C2C平台在我国一直都是免费的,易于接受但是没有忠诚度。这一点与国外不同,使平台损失了一部分的收入。
二、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现状
百度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目标是希望把品牌彻底融入到用户的生活中。利用其优势――强大的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社区、门户和新开发的IM,百度做电子商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百度最终进入C2C领域对于淘宝的威胁巨大,所以淘宝封锁百度爬虫也就理所当然。
目前,只有很少的电子商务企业与高校联手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阿里巴巴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福建也有电子商务企业与福州大学建立研究院。但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处于一片荒凉,基本上都是各企业在单打独斗,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如果能在企业之间引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开展经济活动,对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无疑将又是一个春天。
三、竞合理论的理论基础
Joel Bleeke&David Ernst(1993)最早提出合作竞争,在其《协作型竞争》一书他提出,“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驱动一家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竞争、驱动供应商之间和经销商之间在业务方面不断竞争的传统力量,已不可能再确保赢家在这场达尔文式游戏中拥有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或服务,以及最高利润。”
博弈论的发展,为企业参与合作竞争实现双赢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体理性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囚徒困境”难题。而竞争双方的合作博弈要优于非合作博弈,博弈双方从合作中能获取比竞争单干更多的收益。合作博弈突破了传统竞争的“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的零和博弈,实现博弈各方的正和博弈,即实现双赢。在重复多次博弈过程中,惩罚约束机制的引入以及理性预期,使合作成为博弈的均衡结果。
Nalebuff&Brandenburger(1996)将博弈论应用于企业管理,明确提出了合作竞争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即当某一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后,没有能力设置有效的阻止他人进入的壁垒,以便实现自身从初级竞争到垄断竞争的迅速过渡,于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共同开发市场,通过合作竞争实现共同致富。对合作竞争他们表述为,一种超越了过去的合作以及竞争的规则,是结合了两者优势的一种方法。合作竞争意味着在创造更大的商业市场时合作,在瓜分市场时竞争,以此实现双赢。
Moore(1996)在反思企业间过度竞争的基础上,从生物学生态系统这一独特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提出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共同演化竞争的战略理论。他认为,当今企业的合作与原先旧式的、胜者为王的、面对面的争斗是一样重要的。在当今产业界限日益融合的情况下,企业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员,生态系统内的企业通过竞争可以将毫不相关的贡献者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崭新的共生系统商业模式。
在对抗性竞争中,企业与竞争对手处于对立的竞争状态,对手利益的增加就意味着自身利益的减少。战胜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将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成为企业界长期的思维定式。很明显,对抗性竞争忽略了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的共同利益,错失了通过彼此合作做大市场“蛋糕”的机会。在信息不完备、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客观存在的约束条件下,我们发现与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交易成本昂贵,而以合作竞争来替代对抗竞争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充分享受专业化分工的益处和合作的收益。
四、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策略: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时期的战略联合体。其产生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企业之间在资源上存在相互依赖性,在经济活动上存在互补性,为了让这些资源和经济活动在联盟中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二是企业在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联盟的风险比收购兼并要小的很多,如果操作得当,标杆效应却差不多。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经济一体化,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在哪怕很小的一个市场获得垄断地位,这样企业之间必然地走向合作竞争,建立战略联盟。合作竞争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不仅是理念,而且是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锦囊。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摆脱此消彼长的竞争,通过合作使得市场蛋糕更大,保证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同步增长。
电子商务企业战略联盟的前提是差异化。企业应当对市场做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选定细分市场,定制服务和产品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避免同质化;另一方面根据战略和运营,选定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利益共同体,求得效益最大化。电子商务企业战略联盟的策略选择,按照战略联盟的分类可以有两种:
1、横向联盟:同一产业或行业部门,生产、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联盟,或者在同一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相互竞争的企业间的联盟。对于当当网和卓越网,在开辟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物流机构无疑需要企业自己投入一部分资金去建设,如果两家企业能在物流上实现联盟,将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再如,B2B与B2C电子商务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适度竞争存在的情况下,共同推进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
2、混合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或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联盟,或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与市场都没有任何关系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它的优势是能够扩大企业自身结构,增强经营能力,扩大经营能力,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实现多元化经营,利用产品组合的经济性和高市场占有率来谋求企业的发展。
五、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构建和谐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电子商务从1998年到2008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这令所有做电子商务的人感到欣慰。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寻求个别企业的发展到寻求整个行业的良性生态循环。“只有把电子商务的生态环境营造好,包括电子商务的整个环境,从信息一直到交易支付,甚至交易完之后的一些服务,从个别企业的行为发展到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从低端到高端的交易和整个生态环境的诚信环境的建设。”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凡生.中国B2B企业将遭到全世界的质疑,200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演讲.
[2]JoelBleeke,David Ernstn.Collaborating to Compete:Using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GlobalMarketplace.JohnW ilry,McKinsey Company,1993.
[3]陈阳.生产博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Barry J.Nalebuff& Adam N.Brandenburger.Co-opetition.Currency,Doubleday,1996.
[5]James F.Moore.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6]黄飞鸣.差异化战略与银行业合作竞争,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5.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 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 中,政府应 当发挥积极作用 ,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 执行 规则从宏观 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 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 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 间存在 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 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 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 ,从此我 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 由垄断逐步走 向竞争1999年 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 了多家企业 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 国电信 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 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 1.86亿户,宽带用户为 1384万户 。中国移动 2004年营业收入为 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 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 2004年用户总数达 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 2004年 营业收入达到 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 移 动 电话 用户 总数 达 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 35.6%。中国网通 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 649亿元,纯利润 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 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 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 公司在业务层面 已经 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 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的态势 ,从 2000年至 2003年,我 国移动电话用 户分别 新增 4197万 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 6269万户。特别是 2004年 ,我 国新增移动用 户达 到6400万户,成 为近 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 ,中 国电信 的 “小灵通 ”和 中国网通 “大灵通 ”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 各类主要通信 服务都 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 “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 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 ,对 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 ”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 互通的博弈上可 以建立起稳定 的均 衡,从而在互联互通 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见图 1)。
图 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 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但是从支付矩阵可 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 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 的企 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 ”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 想的无 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 A与 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 6=1,(1+ ), 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 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 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 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 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 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 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 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 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 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 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 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 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
第二 ,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 B的最优策略。这 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 会选择(合作,合作)。
通过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见图 3)。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 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 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 A选“通”,即为企业 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 B选“不通 ”,不给企业 A提供接 入便利 ,则 两运 营 商收 入 为(5,2);相反,企业 A选 “不通”,企业B选 “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 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l]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2]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 -4l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