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醉瓮亭记

醉瓮亭记

时间:2023-05-30 10:56:40

第1篇

溪上收残雨。倚画栏、薄绵乍脱,日阴亭午。闹市不知春*处,散在荒园废墅。渐小白、长红无数。客子虽非河阳令,也随缘、暂作莺花主。那可负,瓮中醑。碧云四合千岩暮。恨匆匆、余方有事,子姑归去。趁取群芳未摇落,暇日提鱼就煮。叹激电、光阴如许。回首明年何处在,问桃花、尚记刘郎否。公莫笑,醉中语。

第2篇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衬。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然而,正是这千古名句,引起了数百年来的一场公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粗略数来,现今全国共有大大小小“杏花村”20多处,遍布大江南北杜牧诗中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酒香四溢花开满村

如今提到“杏花村”,除了杜牧的那首七言绝句,山西酒都汾阳杏花村酒厂的杏花村酒也为世人所熟知。不仅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在2007年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杏花村”这个品牌的价值已经达到了近50亿元。

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始于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关于杏花村酿酒,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在杏花村的“醉仙居”酒店饮酒,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这里的井水确是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到了盛唐,“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这里成为酒文化的古都,一直延续至今。

更为巧合的是,这里的杏花恰在清明时节绽放。据记载,这里的杏花平均开放日期为4月6日。众所周知,杏花开放的时间与气温、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在公元11世纪左右,中国的气候经历了一次快速变冷的过程,但数据显示,晚唐的平均气温高于现在的平均气温。由此推断,晚唐时杏花开放的时间应比现在提前几日。而在南方,“二月杏花八月桂”,杏花开放时间与清明时节相距较远。

有酒有花,这里似乎和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完全吻合。不仅如此,虽然现在的杏花村地处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但在唐宋时期,这里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降水丰沛。“清明时节”大有“雨纷纷”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人的心中,山西的杏花村就是“牧童遥指”的那个。

迹以名传饮誉天下

“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记载在清朝《杏花村志》中的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古称贵池)秀山门外。

“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贵池的杏花村原本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据传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剌史,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而正是杜牧的千古绝唱才让池州名播青史,饮誉天下。之后,“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池州杏花村经过不断修建,村内茅屋酒帘,亭台楼榭,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成为历代仕宦文人赏花沽酒之地。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的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很多人都认为此杏花村即彼杏花村,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有大量史书的记载。据《广舆记》载:“池州古迹日‘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志》载:“杏花村在(池州)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不仅如此,在我国,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杏花村志》却被收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可见其文学和历史价值。

踏访池州杏花村之风光,只见竹篱不假,桥也仍在,河上帆船缓缓行驶,向北航行,即可进入长江。黄公古井,刻有“黄公广润玉泉”六字,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似烟非烟的纷纷细雨,红杏枝头挑出迎风招展的酒旗,花香混合着酒香,真是景不醉人酒醉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往事千年如烟如梦

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此后,他曾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受到文豪和皇帝眷顾的地方便是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的歧亭。

其实,让这里远近闻名的另有其人。“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杜牧的《题木兰庙》为他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为木兰庙所题。而从黄州到木兰山,必经过歧亭的杏花村。赶路遇雨,又值清明,心生郁闷,欲借酒消愁,从而作诗一首……这一切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那么,歧亭的杏花村有“酒”吗?这里流传着这样的话“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这里的酒被称为“黄酒”,因其颜色发黄而得名。有记载曰:“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

“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朝诗人谢无逸路过此地杏花村之时写下的诗句与杜牧的《清明》是何等的相似!往事越千年,曾经的陈髓杏林隐逸,苏子四访五咏……如烟如梦。那些风干了的翰墨,依旧幽香缕缕。牧童骑黄牛杜牧诗汾阳

除了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歧亭外,较著名的杏花村还有南京的“金陵杏花村”、《水浒传》中梁山脚下的杏花村,徐州丰县曾有99家酒罏的杏花村等等,但大多没有前三者有名气。

三个杏花村,与诗中相似之处甚多,也都有其他诗词、文献佐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牧童所指?其难度堪比《西游记》中的“真假猴王”。但我们仔细分析《清明》一诗,不难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诗的前两句大多没有异议,诗的后两句才是通往杏花村的“钥匙”。

第3篇

“矮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这是位于绍兴市中心的百年老店荣禄春酒楼的一副酒联。“短墙披藤”,有别于高大的现代建筑,让你感到绍兴这座城市一种古朴的意趣和幽雅,也让你想到这里有名的古代文人徐渭的青藤书屋:“小桥流水”,又让你走入一种浓浓的江南风情之中。这样文风朴实又文采飞扬、充满诗意和情趣的酒联在绍兴城乡比比皆是,酒联之多、之雅全国少见。这里的酒店、酒厂不论大小,几乎都有一两副诗意盎然的酒联,恰到好处地渲染着一种绍兴酒的古朴悠远的历史浓香和一种浓浓的文化韵味。

在绍兴,有不少酒店因酒联而闻名,一副韵味隽永的酒联往往被广为传颂,使酒店名气大增,效应比在电视台投放广告还好。衡量一个酒店的好差,甚至有三分酒菜、七分酒联之说。因此,在这里,任何酒店开张,撰写一副好的酒联成了第一要务,成为一种传统。稍有点规模的酒店都不惜重金,请有名气的文人、书家撰写酒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店也要请民间的“秀才”、“老夫子”拟一副联挂在门口。有些酒联,撰写后就用硬木或红木等雕刻挂于店门店堂,长期固定不变,延续着酒店的历史传统和风格;有的酒联是随节令、情景经常更新的,反映出酒乡的发展变化和酿酒人及酒家的欢欣和希冀;有的酒联讲究文采,妙趣横生,雅俗共赏;有的酒联用典、即景,古今结合。总之,这里的酒联把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和绍兴的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把绍兴的历史和现代风情结合在一起;把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民俗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酒文化氛围。

在绍兴最知名的咸亨酒店,有这样两副酒联。一副是正门上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通俗易懂,有一种民间意味的亲和力。而店内的另一联则让很多来这里的天南地北的酒客充满好奇,往往多是捧着一碗黄酒研究品味。这联是“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上联好懂,鲁迅笔下的常常光顾咸亨酒店的孔乙己是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要弄懂下联就有点费神了,人们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三千”,是佛教用语,佛教中有“三千世界”(也叫“三千大千世界”)之说,是古印度传说的一个广大范围的世界的名称,也是释迦牟尼教化的范围。又有人有“三千烦恼丝(头发)”、胸中“三千块垒”之说,人有七情六欲,必然生出无数烦恼,有如头上的头发之多,胸中总也有一些疙疙瘩瘩的,即“块垒”。联中的一个“化”字,恰到好处地让你想到“一醉解千愁”。而“七十二”三字,有多种解释,一说为“七十二候”,即古代人们对气候的理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候,寓意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是吃酒的好日子。有人认为与“七十子”之说有关。“七十子”,指孔子门下“精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大概是指酒与六艺相通,又显示酒与文人的关联。也有一说为“七十二行”,任何人都可以在酒中找到自己的乐趣,玉壶生香。这与民间酒店广泛使用的“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对这副联还有不少不同的解释,见仁见智。在绍兴,有这样意境的酒联还有很多,如“一醉解千愁,三杯万事和”,“四座了无尘事在,八窗都为酒人开”,其中一家比较古老的酒店的一联,更是对咸亨酒联很好的注脚:“正逢柳梢青,应三迭(《阳关三迭》)歌来,劝君更尽一杯酒;恰逢李太白,使三篇和去,与尔同销万古愁。”

绍兴的酒联,不少与绍兴的古越文化和民俗风情、物产节气以及人文名胜联系在一起。如一家名为兰香馆的酒家的酒联:“兰亭共流觞,香肴集斯厨”,借用古代“曲水流觞”的典故。还有一些小酒店有联云:“鉴湖醇酒名扬四海,山阴烹调誉满万家”;“越酒娱醉客,清汤暖嘉宾”;“黄菊倚风春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香”;“芙蓉镜映花含笑,玳瑁筵开酒合欢”;“花开连理掬新样,酒饮交杯醉太平”。读着这些酒联,古越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历在目。

楹联,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当然要求对仗工整,富有文采。绍兴的酒联中相当一部分有着一种翰墨雅韵。如:“糟醯好劝灵均醉,曲蘖争传傅说才”,“竹叶盈樽,梨花入瓮;白衣相送,红友常邀”。“润诗润画犹润颜,醉笔醉情亦醉心”。“共对一樽酒,相看万里人”。“倚阁云霞满,清樽日月长”。“宝瓮初开,浇肠欲借莲花酿;丰穰足庆,拂面先迎酒旗风”。“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躬逢美景,不金钿换酒,尚待何时?”把酒品嚼这些酒联,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雅,也有“举杯邀明月”之趣。

酒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酒家的一种“广告”,宣传自己的酒香肴美,通俗易懂和富有妙趣当然是联中应有之义,绍兴的酒联中就不乏这样的代表作。如:“店好千家颂,坛开十里香”。“斟盏隔壁醉,开坛对门香”。“远客来沽,只因坛开十里香;近邻不饮,原为隔壁醉三家”。还有的更加直白,如“酒饭肉肴馄饨面条来料加工,和菜盘炒喜庆筵席上门服务”,“蔬菜本无奇,厨师巧制十样景;酒肉真有味,顾客能闻百里香”。品味这些酒联,让你在会心一笑之中佩服这些酒家的用心良苦。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的制酒业和酒家如沐春风,把盏庆盛世成为酒联的新内容。在稻粮丰收,酒厂“民增喜庆厂增产,酒有芳香庆有余”的同时,酒店也迎来大好春光。于是,歌颂太平盛世的酒联在酒厂、酒店,甚至城乡民家处处可见,如:“香醪殊旧制,佳酿熟新脂”。“盘中倾肉食,面上绽桃花”。“对酒歌盛世,举杯庆丰年”。“酣歌传世上,笑语满人间”。“对酒当歌,自是英雄本色;祝捷把盏,先为祖国干杯”。“先为祖国干杯”,绍兴人迎着改革开放的盛世,通过丰富的酒联,唱出了“中华振兴,尔洒多少汗;太白遗风,君有几首诗”的勤劳质朴的美德和无比喜悦的心情,也为中华酒文化增添了一朵朵奇葩。

第4篇

苏轼颇得青楼歌妓之欢心。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37岁的苏轼被委任为密州太守,途经苏州阊门,苏州“望云馆”有位歌妓,特意携酒前来送行。她对苏轼非常仰慕,如今意中人要远行,她心中难舍,忍不住泪眼婆娑。临行,苏轼赠她一首词《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苏轼的女人缘绝不限于青楼,深宫中的皇后、皇太后,也是苏轼的粉丝。大宋民间,更不知有多少良家女子都想嫁苏大学士。宋朝人写的八卦笔记《瓮牖闲评》,就记录了一桩轶事:元丰年间,坡谪黄州,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后其家议亲,女子云:“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竟无所谐而死。故东坡作《卜算子》以记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v八年(1093),苏轼被任命为定州太守,时56岁。在定州任上,苏轼聘请了一位叫李之仪的年轻人为幕僚。李之仪的夫人名叫胡文柔,是一位很有才情、见识的女子。丈夫每天到苏轼府上办公,胡文柔都要交代说:“子瞻名重一时,读其书,使人有杀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苏轼到李家做客,胡文柔每次都躲在屏风后听他与丈夫聊天。待苏轼告辞后,则叹曰:“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弊,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

胡文柔与苏轼的侍妾王朝云年纪相仿,两人又都喜欢诵读佛经,因此成了好朋友。苏轼还戏谑地给胡文柔起了一个法号,叫“法喜上人”。不久苏轼又遭贬迁,胡文柔连夜做了一件衣服,送给苏轼,说道:“我一女人,得如此等人知,我复何憾?!”如今想来,胡文柔对苏轼应该也是怀有仰慕之心,只是已为人妇,这种感情只能深深埋于心底,或者说,已经超越了男女之情,升华为对亲人的关爱。后来胡文柔不幸病逝,丈夫李之仪将妻子与苏轼的交往,都写进了他的文集《姑溪集》。

更有意思的是,那时候许多男子也很仰慕苏大学士。苏轼名动天下,其中最奇葩的一名“苏粉”,大约要算章元弼。据一本宋人笔记《师友谈记》的记载,章元弼慕苏轼之名,对苏轼的作品爱不释手,结果冷落了美丽的娇妻陈氏。本来章元弼就长得丑,已经让妻子陈氏很不满意,现在陈氏更受不了了,便提出了离婚。而章元弼说起这件事,还沾沾自喜,经常跟朋友吹嘘说:“因为我废寝忘食读苏先生的书,冷落了妻子,她才跟我离的婚。”

苏轼既不是帅哥,也没多少钱财,但他多才多艺,琴棋诗画皆精通;也有学问,开创蜀学;能谈星座,还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工程设计,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即出自他的设计;他生性幽默、乐天,即使在人生最失意落魄的时候,也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又有公共情怀,一手创办过孤儿基金、福利医院。

苏轼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妻子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在这首词的流传过程中,不知深深打动了多少闺中女子柔软的心。

(摘自2016年10月7日《文摘旬刊》)

第5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

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个,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第6篇

罨画池被烟雨笼罩着。坐在湖畔的亭榭中喝茶,聊天,看风景。湖上天色奇异,密布的云团,竟然没有将阳光全部阻隔,几缕阳光从云隙中射出,融化在迷蒙的烟雨中,湖面闪动着斑斓的光点。湖上有雾,雾气若有若无,在水面漂浮,远远近近的树,桥,亭台楼阁,都变得如同印象派油画中的景物,朦胧而神秘。湖畔的垂柳在雨雾中轻摇,那一缕缕飘扬的翠绿,给人亲切的感觉,如有人晃动丝绸的衣袖,试图拂去湖上的雾气,还天地以清明。

罨画池非等闲之地。在唐代,这里就是著名的园林,湖畔东亭,曾出现在裴迪和杜甫相互酬唱的诗篇中,诗中的梅花,在园林中年年盛开。到南宋,因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此地流连,朝夕相伴,迷恋上这里的湖波亭台和花草林木,诗长吟,情永留。罨画池,和这位诗人的名字,难分难解地连在了一起。这位诗人,是陆游。使我感兴趣的是,游遍天下名胜的陆游,为何会对罨画池如此钟情。我问陪我喝茶的崇州友人,友人笑而不答。

青花盖碗中,泡着当地产的绿茶竹叶青,茶盏中碧绿的茶叶,让人联想起身边湖波中菱莲清荷。湖水就在窗外,触手可及。我俯瞰湖波,忽见银光一闪,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湖上涟漪由小而大,一圈又一圈,久久荡漾。友人问我: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此景此情,使我想起陆游的诗《池上见鱼跃有怀姑熟旧游》:

雨过回塘涨碧漪,幽人闲照角巾欹。

银刀忽裂圆波出,宛似姑溪晚泊时。

这是陆游在罨画池写的一首七绝,他看到的景象,和我刚才所见完全一样,雨中游湖,鱼跃水面,触景生情,联想起人生旅途中一些难忘的瞬间。崇州友人聪慧,她这一问,其实也解答了我的问题。陆游迷恋罨画池,是因为这里的幽静平和的自然天籁,是无处不在的诗意。

公元1173年春天,陆游接任蜀州通判来到崇州。那一年,他49岁。陆游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战事纷乱,国土沦丧,爱国者忧心如焚。从年轻时代起,陆游就为国家的统一奔走呼号。他从过军,上过战场,出生入死,殚精竭虑,却发现以一介书生之力,难以挽救国家的危亡。到崇州后,陆游被这里宁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吸引,通判府西邻罨画池,走出后院东门,就能进入园林。罨画池不算大,但园内湖光潋滟,莲荷接天,古木苍翠,修竹成林,给人曲折幽深的感觉。湖上的堤桥,湖畔的亭台楼阁,都点缀得恰到好处。在湖光树影中,身心疲惫的诗人有了归家的感觉,诗的灵感如地下奔泉喷涌而出。刚到崇州,陆游就用诗抒写自己喜悦的心情,并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流落天涯鬓欲丝,年来用短始能奇。

无材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

万里不通京洛梦,一春最负牡丹时。

襞牋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

(《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

陆游没有想到,在蜀州,会找到这样一个和他心灵相契的栖所。罨画池虽小,却能容纳并安抚一个漂泊者的灵魂。刚住下时寄给朋友们的这首诗,其实还是有点节制。和罨画池相处久了,在湖畔散步、思考,在湖上泛舟、垂钓,一天四时,罨画池为诗人显示出不同的表情,这些表情,在陆游的眼里,都亲切如故乡的问候。夏日的一天,陆游在湖上泛舟,清风徐来,舟子从柳荫下滑过,湖面上白云蓝天和亭榭树影融为一体。眼前的景象,使陆游身心沉醉,他感觉这湖光水色,就是他结束漂泊的身心家园,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灵魂归宿。又一首感情深挚的诗,从他心中涌出:

乌帽筇枝散客愁,不妨胥史杂沙鸥。

迎风枕簟平欺暑,近水帘栊探借秋。

茶灶远从林下见,钓筒常向月中收。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夏日湖上》)

今日的崇州人,读到“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这样真挚激情的诗句,依然会感到骄傲,家乡的水土,能使一位来自远方的诗人产生如此亲近的感觉,那是何等深切的缘分。

历史常常会有相合之点,诗人的命运也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陆游在崇州的经历,让我想起杜甫,想起杜甫和草堂。杜甫49岁那年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住进成都草堂;陆游到崇州,也是49岁。两位诗人来到蜀地心情,也相似,都是历经磨难后,在这里发现了一片可以休养身心的宁静之地。陆游恋罨画池,颇似杜甫爱草堂;罨画池之于陆游,恰似草堂之于杜甫。一座简朴的草堂,一个幽静的园林,在不同的时代安抚了两位伟大诗人疲惫的身心。杜甫在草堂住了将近4年,陆游在崇州的时间要少得多,但罨画池却一样使他迷恋,并永久萦绕在他的记忆中。杜甫在草堂,写出很多不朽的诗篇,草堂生活,成为他的灵感之源。陆游到崇州后,也写了很多和罨画池有关的诗篇,诗风因环境的幽美而变得清丽委婉。在崇州,陆游每天去罨画池散步。春日的湖景,是万种生灵竞美的舞台,陆游在《暮春》一诗中有生动描绘:

忙里偷闲慰晚途,春来日日在东湖。

凭栏投饭看鱼队,挟弹惊鸦护雀雏。

俗态似看花烂漫,病身能斗竹清癯。

一樽是处成幽赏,风月随人不用呼。

罨画池其实不太大,和江南的很多名园相比,也不见得更精致奇特。然而它却有独特的好处,园虽小,却因湖波清朗而给人开阔之感,园中林木蓊郁,古气森然,让人怀想历史。最迷人处,是它的天然环绕,可一任生灵在园林中自由翔游鸣唱,一年四季,一天四时,会看到全然不同的新鲜景致。即便是黄昏或夜晚,陆游也会来园里踱步静坐,心情好,暮色也有诗意。他曾在一次黄昏的散步时写成《晚步湖上》:

云薄漏春晖,湖空弄夕霏。

沾泥花半落,掠水燕交飞。

小倦聊扶策,新晴旋减衣。

幽寻殊未已,画角唤人归。

陆游常常邀友同游,在罨画池边喝酒吟诗。一次酒过三巡,陆游在微醺时写《池上醉歌》:“我欲筑化人中天之台,下视四海皆飞埃;又欲造方士入海之舟,破浪万里求蓬莱……横笛三尺作龙吟,腰鼓百面声转雷。饮如长鲸海可竭,玉山不倒高崔嵬……”这时的陆游,有点太白醉酒的姿态了。

然而陆游决不是醉生梦死的酒徒,大多数时间,他是清醒的。他也没有迷醉在温婉的湖光里,忘记了内心深处的苦痛。和杜甫一样,在草堂悠闲安宁的生活中,仍然为国事民生伤怀,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诗篇。当秋风掠过罨画池,卷起满园枯叶,陆游也忧上心头,他的七律《秋声》,道出了心中的牵挂和焦虑:

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余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强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酷暑过去,凉风拂面,陆游觉得并不可喜,因为一年又匆匆过去。壮志未酬,理想遥远,大自然季节的交替,更令人哀叹人生的急迫。也是写在罨画池的另一首《秋思》中,陆游心中的家国忧思表达得更为强烈: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陆游在罨画池畔写了三首《秋思》,都是相似的心境。面对落叶秋风,感慨岁月流逝而壮志难酬。他在诗中一声声叹息:“白首有诗悲蜀道,清宵无梦到钧天”;“天涯又作经年客,莫对青铜恨鬓丝”;“无处逢秋不黯然,驿前斜日渡头烟”。这样的诗句,既凄楚,又无奈,是陆游当时心境的真实流露。

陆游在崇州,当然不会把自己关在罨画池足不出户。崇州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仅寻山问水,发现很多美妙的风景,还访问乡民,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作了考察。崇州的生活,使他诗兴大发,当时写的大量诗作,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这也和杜甫当年在草堂的生活颇为相似。陆游在崇州写的诗作,和杜甫的草堂诗篇,常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接触的一切物像,无论雅俗,都能入诗。川菜、薏米、巢菜、新鲜蔬果,都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在今日的崇州饭店里,还有不少据传是陆游喜欢或创造的佳肴。陆游诗中的美食,不是豪门官府宴席上的大餐,大多是民间的家常便饭。陆游的崇州诗篇中,有一首《野饭》,记一次山乡野餐,很可一读:

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

轮囷斸区芋,芳辛采山蔌。

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

往往八十翁,登山逐奔鹿。

可怜城南杜,零落依涧曲。

面余作诗瘦,趋拜尚不俗。

病夫益倦游,颇愿老穷谷。

是家吾所慕,食菜如食肉。

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

何必怀故乡,下箸厌雁鹜。

诗中的食物,都是山林草蔬野味,陆游视若珍宝,明珠白玉,芳辛味足。这样的野饭,是人和自然的交融,陆游甚至因此暂忘宠辱,生出“何必怀故乡”的念头。

陆游第一次在蜀州待的时间不长,年头初到,年尾就调任嘉州。但陆游把家眷都留在了蜀州。到嘉州后,陆游对蜀州心心挂念,如游子牵记故乡。嘉州在岷江下游,蜀州在岷江上游,陆游思念罨画池、牵挂家人的情思逆江而上,飞回蜀州:

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

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萤依湿草同为旅,雨滴空阶别是愁。

堪笑邦人不解事,区区犹借陆君留。

(《雨夜怀唐安》)

离开蜀州后,罨画池成了陆游梦魂牵绕的记忆。他写过两首《秋日怀东湖》,都是文情并茂的佳作:

《秋日怀东湖》之一:

小阁东头罨画池,秋来常是忆幽期。

身如巢燕临归日,心似堂僧欲动时。

病思羁怀惟付酒,西风落日更催诗。

故名岁暮常多感,不独当年宋玉悲。

《秋日怀东湖》之二: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苹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陆游的蜀州诗篇中,有不少怀人的篇章,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在他的诗中:张縯、张季长、张汉州、张少卿,其实都是一个人。张季长是蜀州人,陆游在郑南军队和他相识,两人性情相投,无话不谈,成为终身挚友。陆游到蜀州后,张季长曾从远方赶来看望他,两人在罨画池泛舟品梅,饮酒赏月。分手之后,互相牵挂,书信不断。陆游和张季长的友情,使我联想起杜甫在草堂和他的挚友严武的交往。陆游对友人深挚的情谊,和杜甫也是异曲同工。陆游写给张季长的诗,多达40余首,只要看一下陆游写给张季长的诗歌题目,就能想象他们之间的情谊:《别后寄季长》、《广都道中寄季长》、《东村散步有怀张汉州》、《后园独步有怀张季长正宇》、《久不得张汉州书》、《六月二十二日夜梦赴季长招饮》、《雨夜有怀张季长少卿》、《岁暮怀张季长》、《五更闻雨思季长》、《登山西望有怀季长》……从这些诗题看,陆游对张季长的思念,几乎是无时不刻地存在。这些诗中有很多篇章和佳句,成为怀人古诗中的经典。如《五更闻雨思季长》:“展转窗未明,更觉心独苦。天涯怀故人,安得插两羽。”《东村散步有怀张汉州》:“忧国丹心折,怀人雪鬓催。房湖八千里,那得尺书来。”书信,在陆游的诗中是一个和友情关联的重要意象,对张季长来信的盼望,读信时的激动,被陆游写得情真意挚,细致入微:“故人岷下无消息,尺素凭谁寄断鸿?”“岷山学士无消息,空想灯前语入微”;“故人已到梁州未?尺纸东来抵万金”;“平生故人阻携手,万里一书空断肠”、“今朝更有欣然处,万里知心一纸书”。在《箜篌谣二首寄季长少卿》中,陆游描绘了一个撼人心魄的细节,半夜,因为思念友人无法入睡,便起床读张季长的旧信:“中夜起太息,发箧觅旧书。尘昏蠹蚀损,行缺字欲无。一读色已变,再读涕泪濡……”古人间的情谊,深挚如此,现代人读来,也许应自叹浅薄。

陆游在四川生活了8年,把四川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果把这第二故乡凝缩在一点,这一点,便是蜀州,凝缩得更小,便是罨画池。陆游离开四川后,蜀州和罨画池是他下半世挥之不去的美妙梦乡。83岁的那年岁末,老态龙钟的陆游独自对酒沉吟,岁月的长河,在他眼前缩得很短,离他最近的地方,是蜀州,是罨画池的梅花,他在诗中发出这样的感叹:“蜀州白首犹痴绝,更为梅花赋断肠。”

崇州友人带我走出湖畔亭榭时,雨已停,湖上的雾气也已散尽。漫步在园林深处曲折的小道上,竹枝拽衣,风吹林动,绿荫中传出婉转的鸟鸣。这时,眼里所见,心中所思,全都是陆游诗词的意境。

第7篇

苏门四学士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宋词婉约派领袖人物秦观,《三言》中说他是坡的妹夫。特别有趣的是《苏小妹三难新郎》里的描述。古时不重视女性,苏小妹姓甚名谁不知道,但书上说她文才很高。只是相貌有点小缺憾,额头略微外突。坡调侃她说,小妹呀,你一天到晚咋咋呼呼,人在大门口,额已到堂前。苏小妹反唇相讥道,哥呀,你也不看看你这张马脸有多长,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犹未到腮边。苏小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一眼就看中了秦观。婚礼那天,却要考考新郎的才学,给他出了三道题。前面两道秦观很容易就过了。还有最后一道难题就可以进入洞房了,这道题是苏小妹出的上联,“双手推出窗前月”,才高八斗的秦少游竟然抓耳挠腮,一时摸不着头脑,在水塘畔反复踱步念念有词。一旁倒是急坏了未来的大舅子坡。他喜爱秦观才学人品,恨不得有这样一位入室弟子来做他的妹夫。于是有心帮他一把——将一粒石子往水塘里一扔。秦少游听得噗通一声水响,茅塞顿开:“一石击破水中天”,对上了!这故事是否属实,自然有待专家考证。不过秦观是一个才华绝世、风流倜傥的书生,倒是不假。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秦观生性豪爽洒脱,溢于文词。二十岁作《浮山堰赋》。二十四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其诗长于抒情,其词婉约清丽,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句,被后人评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敖陶孙《诗评》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成了秦观作为宋词婉约派领袖的充足理由。

北宋元祐年间,汴京出现大家云集文星荟萃的壮观景象。盖因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以苏轼为翰林院学士兼侍读,于是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文彦博等著名文人,集于都城,诗赋辉映,盛况空前。惜乎好景不长,高太后死,哲宗任用新党,旧党失势被逐。秦观亦被一贬再贬,最终编管横州。所谓编管,即为在编管制,类似今之监外执行。其胸中积愤,从《浮搓馆书事》中可知:“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秦观是元符一年(公元1098年)到达横州的,住在城西浮槎馆。心情郁闷的秦少游终日闭门读书,排遣离愁。好在横州四季常绿,风光可人。城西有海棠桥,海棠拥岸,清香十里。秦观与桥头祝秀才过从甚密,一次醉卧祝家,醒来大笔一挥,遂得一阕《醉乡春》:“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颠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在横州,秦观写下诗词颇不少,计有《浮搓馆书事》、《月江楼》、《醉乡春》、《冬蚊》、《反初》等,给横州带来一股清新文风。而那一阕在祝秀才家醉后而作的《醉乡春》,属秦观词作中的上品。其“醉乡广大人间小”,堪称千古名句。

横州的自然风光,友人的款款慰藉,也常常会影响秦观的心情。下面这首七绝,便可看出诗人心绪的微妙变化:“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婉如江南,自是迁臣多病,非关此地烟岚。”

秦观在横州传播中原文化,有两条值得一提,一是他于城西设馆讲学,广收生徒,教化当地民众,“经指受作文,皆有法度可观”。后来的淮海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教化当地百姓种桑养蚕,发展经济。其所撰《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大约也是历史的感应,至今,广西的桑蚕业已连续八年名列全国第一。

秦观五十一岁时,徽宗即位,大赦党人,秦少游遇赦北还,复宣德郎。半生惨淡的秦少游,此刻倒作了一个富于喜剧色彩的了结——途经藤州,与友人游光化亭,聚饮大醉,为友人吟诵梦中长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坡曾发“高山流水之悲”,黄庭坚也作诗悼曰:“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豪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味,西风吹泪古藤州。”其实,三位文学大家的生命都已走到了尽头。秦观逝去一年,坡、黄山谷也陆续驾鹤西去。

三位巨匠的一生实在让人感慨。同时催人思索的,还有一个现象,即当时那些以打击陷害贤良为能事的手握重权的人物,他们轮番罗织罪名,必欲置人死地而后快,比如元祐五年弹劾秦观“素号薄徒,恶行非一”而使秦观罢太学博士的右谏议大夫朱光庭;元祐六年诋其“行为不检”而罢其正字的贾易;攻击他任意增损《神宗实录》,形同篡改“最高指示”而几乎要了他的命的御史刘拯等等。另外陷害坡、黄庭坚的权臣随手一列也是一大串。三位屡被加害的文人倒是成就了他们的千古英名,百姓史册,口碑道载,而且年代愈久远,愈见出其万丈光辉,而那些因整人害人而得势于一时并得意于一时的“正人君子”们,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诠释着人间正道的一条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的时候,才特别能显出这两句杜诗的万钧分量啊。

秦观去世二十年后,宋高宗亲颁《追赠直龙图阁敕》,追谥秦观直龙图阁学士。

今日旅足横县,当年的祝秀才家已无觅处,青石砌就的海棠桥却依然横卧溪上。只是不见有清香十里的拥岸海棠。“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每每行吟桥畔的时候,我的心中涌起了某种期待的同时,蓦地记起淮海居士曾写过一首特别温婉的雨后小景:“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今天的横县,已是闻名遐迩的年产十万吨的茉莉花之都了。这是否是横县地方与诗人的一种心灵的契约,很值得人们作一番全新的解读的。

第8篇

关键字:张养浩;散曲;明丽;风格

 

明代朱有权在其《太和正音谱》评论张养浩散曲“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也称张养浩散曲“多明丽之作”。究其散曲集,清丽确是其重要风格之一。其清丽风格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就散曲内容和创作主体的心态而言,其曲心境澄明,风物清丽;其次,就其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而言,其曲新洁简约,境象玲珑;最后,就由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而言,音韵流转,声律调谐。

一、心境澄明 风物清丽

心境澄明,风物清丽,是指清丽山水在创作主体纯净心境中所映现出来的自然清逸,有清水芙蓉之美。这一特点的形成包含了作者心态和散曲题材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指主体澄明之心境;一是指主体所观照下的自然清丽之山水风物。清逸脱俗的情性,清新明丽的风物,是为清丽风格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澄明的心境是清丽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张养浩以清逸脱俗的情性状写明丽俊秀的自然风物,从而表现为明晰省净的语言风格和亮丽隽永的意境情韵。张养浩思想兼容儒释道,道家的人生态度对他影响颇大,他向往一种品质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的散淡隐士的人生范式:厌恶仕官禄进,向往逍遥、安静的世界;看破尘世,独守恬静心境,无忧无虑;乐处清静之境,不受外界打扰,在清寂中超尘脱俗;怀清真之心,与世无争,但求安享自己清闲安适的生活。创作主体以清高的隐逸之士的情怀和清逸、清静的清明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其观照的结果——散曲也多会呈现清丽的艺术境界。

在作为清高隐士的张养浩的眼睛里:

【双调】《庆宣和》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写河水清而透彻(清澈)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写美人之境秀丽而幽静(清幽),清新而爽快(清凉)。

【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写中秋之夜清澈而明亮(清莹)

【双调】《折桂令·凿池》

殷勤凿破苍苔,把湖泺风烟,中半分开。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看镜里红妆弄色,引沙头白鸟飞来。老子方才,陶写吟怀,忽见波光,摇动亭台。

【中吕】《朝天曲》

锦屏,翠屏,极目山无尽。白云忽向树杪生,似林影波光定。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写池中莲花更是香味清淡久远(清香)。甚至连风都是凉爽而让人清醒(清风)“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越调】《寨儿令·冬》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是清新纯净的纯清而无混杂的东西(澄清)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发现张养浩在其散曲集子里藉隐士之法眼创造出一个清丽澄明的艺术境界。

二、新洁简约 意境玲珑

新洁简约,兴象玲珑既包括文辞清新炼净,又指意境纯美空灵。“清”和“丽”本身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感觉,“清”的基本内涵是明晰省净。这是由“清”字的本义“水清”引申来的,《说文解字注》:“清,朖也,澄水之貌,朖者,明也,澄而后明。”就散曲而言可视为清浅,“丽”与骈丽、华靡相近。如《文心雕龙注译?明诗》:“俪采百字之偶。”《诗品》:“风华清靡”。张养浩实现了偶俪绮绘与明晰冲澹的统一,丰富了“清丽”的风格。首先,其散曲状物选词清新自然。例如,“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双调】《庆东原》)作者不仅选择了鹤、莺、鸥这些深具隐逸避世象征的意象,尤其以“动”、“啼”、“飞”富于动感的词构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鹤动开锦川,莺啼残翠烟,鸥飞上青天,一物一状,恰如自然。再者如“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双调】《殿前欢·玉香逦花》)以“夺”、“羞”赋予玉香逦花人的种种情状,或人或物,恍然一体,自然而不可迥别。还有,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双调】《水仙子·咏江南》)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秋光,沙鸥珠帘,画船酒旗,好一个清丽江南!在词语运用上,张养浩往往简择精切,琢句多佳。例如“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杏桃仿佛露胭脂。残照底,青出的草芽齐。”(【中吕】喜春来·探春)“已有”、“将”、“仿佛”这几个时间副词看似无心,却是非择炼而不能出,不仅赋物予人的情态,而且写出不同花开的次第时间,真实凝练。“青出”一“青”字直堪“卓绝千古”,以色写态,以色写时、以色写心境,用字极省而意蕴极丰富。正是由于张养浩善于运用新洁清新的词语,随物赋形,且著色清丽。因而,能曲尽物态,意象、物情皆有清丽之风致。

其次,张养浩散曲注重景与情的融合,境象玲珑,情兴景会,在新洁简约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含蕴深婉,情思缠绵。其【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双调】《水仙子》、【木兰花慢】《白莲隐括》诸曲用词清丽浅近,但往往因主体情感的投射,使得景语皆情语,情景与融,构筑起一个物我一体的和谐境界。

三、音韵流转 声律调谐

音韵流转,调谐金石是指由其散曲音律、声调谐协所体现的听觉效果。清丽之语言美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由辞藻、意象等构成诉诸视觉的形态色泽之美;二是由平仄、对偶等构成诉诸听觉的声调韵律之美。散曲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其语言讲究通俗性,忌晦涩。散曲脱口而出,听者需不待目见其行文脉络而明白歌辞的意义和情感。张养浩散曲以短篇小幅居多,清朗浅易,易诵易记,故语言清新明朗为张养浩清丽风格的表现之一。据《全元散曲》所收张养浩散曲观几乎都为小令制作。散曲声律平仄较之传统的诗词要求并不严格,但张养浩的散曲似乎更注重声律的谐美,讲求平声与仄声的相互配合,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在张养浩散曲中,多有词句相联,偶对适切,平仄调协的例子。“翠淡遥山眉,红惨春风面”,“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桂棹举摇开翠烟,竹弹斜界破平川。”等等不胜枚举。清词丽句是适合入乐歌唱的,故音律、语调的谐协亦是张养浩散曲清丽风格的表现之一。

明金润评论张养浩散曲:“犹波律沉水,藏诸珍笥,取而然之,清心涤虑,亦犹桐马蓝尾,贮之玉罂,怀而饮之,不觉自醉”,道出其清逸明丽的艺术风格和感人的魅力。别的诸如【中吕】《普天乐》、【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中吕】《朱履曲》、【双调】《落梅引》、【双调】《清江引》等等均属清丽之作。

元代散曲创作分为豪放派和清丽派,但张养浩的清丽与其他的清丽派作家例如乔吉的丽中带奇和张可久的丽中有雅又不尽相同。乔吉是“以俗为雅丽者”。其【水仙子】《咏雪》:“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清丽之景中却杂有俗语俚语。而张可久则骚雅蕴藉,注重对词句的锤炼,“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容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雨依微天淡云阴,有客徜徉,缓辔登临。老树危亭,平津短棹,远店疏砧。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霜后园林,万绿枝头,一点黄金。”以景代情,寓情于景。情景事混融,简直就是诗词佳句了。而张养浩,其清丽给人的是一种整体的感觉,没有雅化雕饰的痕迹,可以说,张养浩的清丽有着自己的特点,它立足于整个有元一代的文学环境,同时又丰富了这一风格,这一文学体式。

参考文献:

[1]隋树森选编.金元散曲简编[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4

[2]邓绍基主编.《元到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郭紹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第9篇

多情苏小小

西泠桥以其优美的景色备受人们赞赏,更因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而称誉天下。在历代诗人吟哦苏小小的名诗佳句中,都把苏小小的故事和西泠桥紧紧联系在一起。西泠桥又名西陵桥。传说为苏小小结同心处。白居易有诗吟道:“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张祜也写道:“夜月人何待,春风鸟为吟。不知谁共穴?徒愿结同心。”元人张舆有诗道:“红藕花深逸兴饶。一双鹦鹉游鸣桡。晓风凉入桃花扇,腊酒香分椰子瓢。狂客醉欹明月上,美人歌断绿云消。数声渔笛知何处?怀在西泠第一桥。”这些名家诗词更使人们对这座诗情画意的西泠桥,别有一种缱绻之情。

苏小小,相传为南齐人(公元479-502年),系钱塘(即杭州)名歌妓,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很有才气。但是身世不幸,幼年父母俱丧,从小就寄住在西泠桥畔的姨母家中。后来沦为歌妓。她貌绝青楼,多才多艺,倾倒了许多公子王孙和骚人墨客。可她并不随波逐流自甘堕落,而是很知自爱,对爱情亦颇忠贞。一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上碰到了骑马缓缓而来的青年阮郁,两人邂逅相遇,一见倾心。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情,苏小小随口吟了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后来,这对相互倾慕的年轻情侣终于如愿以偿成了眷属。然而好景不长,正当苏小小和阮郁过着幸福生活时,不料阮郁被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归。阮郁迫于父命,只得匆匆话别。谁知阮郁此去竟为其父所阻,从此再也不能返杭与苏小小团聚,一对恩爱夫妻被拆散了。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苏小小因此思念成疾,郁郁而亡。

苏小小死后,曾在落魄时受到苏小小资助而得中功名的鲍仁深感其德,把她葬在西泠桥畔,墓碑上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七个大字,并在墓上造了一座“慕才亭”。千载以来,以西泠桥及苏小小为题的诗文层见迭出:清康熙年间,墨浪子所辑的《西湖佳话》刊行于世,其中的《西泠韵迹》亦载有其事。文学手段不仅强化了苏小小这一形象,而且使西泠桥更加扑朔迷离。

沧桑秋瑾墓

在西泠桥畔如茵的草坪上,还有清末革命家秋瑾墓。

秋瑾(公元1875―1907年)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官绅家庭,幼承家业,工诗词,善骑射击剑。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灾难深重的黑暗年代。目睹清廷腐败。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羁绊,东渡日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04年她加入光复会,次年与孙中山、黄兴认识,参加了同盟会。1906年她返回上海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刊物《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宣传妇女解放,开拓女权运动。1907年春她回故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利用为清政府训导各县地方治安骨干的合法名义,秘密发展和训练武装力量准备起义。不料当时在安庆的徐锡麟举事不密被捕牺牲,秋瑾因此受到牵连。虽曾率少数师生武装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失败被捕。她正气凛然,威武不屈,临刑前横眉怒对,挥笔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死时年仅31岁。

根据秋瑾生前“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的遗愿,好友自绍兴将她移葬于西泠桥畔。当时清政府不让秋瑾墓放在西子湖畔,且扬言要平毁,不得已又迁柩还葬于绍兴,后又由秋瑾之子迁至湖南。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先生同意,又从湖南迁还西泠桥畔,并在临湖处筑了一座秋社(秋瑾祠)和风雨亭。孙中山先生还题写了一块“巾帼英雄”的匾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秋社和风雨亭均被废毁。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将秋瑾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整理一新。中,秋瑾墓再度被夷为平地,幸由一位老文物工作者和部分园林工人把烈士遗骸偷偷收入陶瓮才得以保存下来。1981年,浙江人民又在西泠桥畔重建了秋瑾烈士墓。并立下一尊汉白玉秋瑾雕像,烈士骨骸安置于基座之中。

如今的秋瑾墓地绿草如茵,花环复盖,苍松翠柏,四季常青。“隐娘侠气原仙客。良玉英风岂女儿”,秋瑾女侠的壮烈,为中华女儿写下了一曲悲歌。从此,西湖西泠桥畔,留名千古,与日月同辉。令人钦仰不已。

印社翰墨香

西泠印社在孤山西端的西泠桥畔,这里茂林修竹,亭台泉石,环境清幽,风景佳丽。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1904年创办,经10年发展,确定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西泠印社不仅以金石篆刻闻名于世,其园林布局和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风格。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印社结构精巧,淡雅恬静,其布局恰似泠印一样,疏密有致,排列有序。

孤山景中可以看到一个石坊,横额刻有“西泠印社”四字隶书,两旁石柱上刻着“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的楹联。名坊系1923年西泠印社成立20周年时所立。“石交亭”意为“结交金石”,为赖少其题写。旁有“仰贤亭”,亭内陈列着介绍郑板桥、赵之谦等28位著名印人的石刻、画像和题赞。印泉是1911年疏浚而成,壁上“印泉”两字由日本印人长尾甲题写,取意“籍印订交”。长尾甲和河井仙郎都是日本篆刻家,也是最早参加印社的国际社友,印泉和山上的文泉、开泉、山后的潜泉,并称为“西泠四泉”。

自印泉拾级而上便是“鸿雪径”,它出自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子由是坡的弟弟苏辙,“雪泥鸿爪”意为鸿雁在雪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此处取名“鸿雪径”,比喻往事遗留的印迹――“藏印”石刻里面就封存着李叔同的印章篆刻,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他在金石、书画、音乐、话剧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把全部印章篆刻都交给西泠印社保管。

华严经石塔仿佛一支如椽大笔矗立在景区中央,成为印社园林的中心标志。它建于1924年,由印社社员、招贤寺和尚弘伞募集筹建。塔为实心建筑。高11级,四周刻有佛像。第九、十两级刻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手书的《金刚经》,最下一级刻有《华严经》,塔座边缘刻着十八应真罗汉像。塔旁的石像是皖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他是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和皖派篆刻的代表人物。其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

第10篇

[关键词]陈三立;鄱阳湖;诗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1-0096-08

[作者简介]胡迎建(1953—),男,江西星子县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古近代文学及江西文献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Title: On Chen Sanli's Poems of Poyang Lake

Author: Hu Yingjian

Abstract: Chen Sanl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ongguang Style in modern times. Due to Chen's special experience and his village service, he writes more than 80 poems of Poyang Lake in his journey to and from the lake, which reveal the beauty of lakes and mountains, the danger of the stormy waves and the feature of the lake. Many poems convey his grief for his broken family and country, sorrow for the death of his friends. With his superb artistic expression, Chen writes out historical sites around the lake, rich humanity culture, and sceneries and customs of the towns and ports on the way.

Key words: Chen Sanli; the Poyang Lake; poem

鄱阳湖以其丰硕的体态、明媚的波光、滔天的风浪,与之相依的山、岛,多少诗人过往,为之惊讶、震撼而赋诗。此湖处于南北东西水路交通的枢纽,多处为江湖锁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丰富的史迹与人文内涵,在诗中也有着深沉的印痕。近代大诗家陈三立,与鄱阳湖结下了大半生的因缘,使他写就了八十首鄱阳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三,为鄱阳湖文学宝库增添了多彩的瑰宝。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义宁(今修水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吏部主事,未就职。后助其父陈宝箴在长沙推行新法。慈禧,父子同被革职,居南昌西山,后移居金陵。其父逝,葬于西山,从此他每年清明与冬至,自金陵溯江西上,渡鄱阳湖至南昌,前往西山扫墓。后来为江西士绅推举为南浔铁路协理、总理、名誉总理,又为铁路修筑事(其诗中谓为“乡役”),屡经鄱阳湖至南昌。其诗云:“岁时往还复经此”(《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半生孤棹去来处”(《阻风鸡笼山次答小鲁见寄韵》);“一年六度过樵舍”(《过樵舍》)。可见他往返鄱阳湖之频繁。

陈三立现存最早的鄱阳湖诗,作于1892年夏前往游湖口石钟山时。其时四十岁。所作《游湖口石钟山歌》中云:“石钟别我十八年,重寻胜迹惊还喜。”逆推则为陈三立二十二岁时也曾游此,但未留下作品。又《湖口阻暴风六七日,因却还九江,取陆赴南昌》组诗其一云:

日日埃风天地昏,孤篷塞默坐烦冤。

长竿未探蛟龙窟,目断千帆敷浅原。

阻风停泊湖口,风卷尘埃,坐困孤篷之内,怎不烦闷?未能到大湖中一探蛟龙窟,唯眺望敷浅原而已。敷浅原指庐山。《禹贡》云:“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次首前二句写其行踪:“风云挥手日衔杯,百里春波去却回。”日日衔杯饮酒,无法经鄱阳湖到南昌,只有返回九江,由陆路前往南昌。

1929年,陈三立在七十六岁高龄时居庐山牯岭,则只有远望鄱阳湖而已。在小天池处俯瞰:“开窗纳湖江,孤屿眼中见”(《过访梁璧元翁小天池精舍作》);在五老峰远眺:“波蹙湖江浮日气,石攒刀箭斫天风”(《登五老峰绝顶》)。远处鄱湖波蹙,日气浮漾;近处岩石如刀箭斫开天风。一远一近,层次分明。重游旧地栖贤谷,在含鄱岭纵眺:“巨浸界长流,洲渚献凹凸”(《七月十三日携隆恪……至栖贤寺过玉渊憩三峡桥,遂寻琴志楼废宅三首》)。“巨浸”言远处鄱阳湖。这是鄱阳湖在他诗中最后的露面。然于此亦见其鄱阳湖的情结之深。

下面略按其诗作内容论述:

一、写出鄱阳湖湖光山色的瑰丽以及风浪之险,以及船行之感受

鄱阳湖平静时波光万顷,起风时则波浪滔天。陈三立这一类诗,首先是极力表现了风平浪静时湖光山色的美丽,并援引一系列的神话故事,展示了鄱阳湖的神奇。同时也可见其身心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放松,诗风超逸旷放。如作于1905年的《渡湖晴望庐山》诗云:

夜来风恶怒涛旋,晓起晴湖落鬓边。

贪近鱼身浮镜面,任移鸥翅拍吟肩。

披霄彩翠灵山气,中酒光阴归客船。

莫更作痴乞如愿,大姑迎我髻鬟姸。

风止天晴,行舟于鄱阳湖之上,贪看鱼身浮出如镜般湖面,任白鸥拍我吟肩。远望庐山这座灵山,满是彩翠。饮酒入船舱,如髻鬟姸美的大姑山在迎接着我的到来。写得亲近如此。大姑山又名鞋山,在湖口石钟山南,独峙鄱湖中。

又《渡湖望庐山口号》云:

谁掷青天卧作湖?晴云袅袅镜中呼。

斥仙浪向匡君语,身是持杯项曼都。

不知是谁,将青天掷下化为湖。湖水清澄,有如明镜,晴云倒映水中,欲呼之而至。后二句更写他望庐山而神飞其间。斥仙:古代传说中的水仙。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有项宁都学道升仙,忽复还此,河乐号曰斥仙。”项宁都又作项曼都:《抱朴子·内篇》记项曼都入山学仙,十年乃还,自云曾见天帝,因谒拜失仪,见斥来还。陈三立以斥仙自比,与匡君对话。匡君即庐山山神。传说周朝匡俗隐庐山,人去庐存。又《于吴城下三十里曰朱溪,乘汽船渡湖》诗云:

尻轮灭景万灵呼,雁鹜山川挂眼无。

肯向神君乞如愿,浮杯只乞缩江湖。

朱溪一作褚溪,在鄱阳湖西,今蚌湖湾内。“尻轮灭景”,极言汽船速度之快,连影子也见不到,雁鹜、山川顷刻不见。尻,屁股。景同影。将汽船比作尻轮。语出《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谓以尻为车舆而神游。诗人更盼向神君乞如愿以偿,能将江湖缩小如浮杯。“缩江湖”用费长房故事,传说他从壶公入山学仙,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八十二》。

此类诗也写出了鄱阳湖风浪之险、行船之艰难。如:“骇飚务驱人,气与鱼龙上。举酒呼神君,如愿渠无恙”(《渡湖至吴城》)。狂飚大作,仿佛鱼龙腾起。故希望呼来神君,保佑平安无恙。“鱼龙”泛指鳞介水族。同在吴城所作如:“空飚刷层波,响梦趋轻舟。为客无根蒂,自恣冥冥游。撼床万铁骑,恐血长黄虬”(《湖尽维舟吴城望湖亭下》)。自恣己意,作冥冥之游,犹如无根之蒂飘荡于湖中。泊船于港,船被风浪撼摇,如万千铁骑冲撞而来。又:“烈风促夜舟,重湖托杯渡。骊龙睡正酣,已破公超雾”(《晨霁过吴城江上遣兴》)。骊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葛洪《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公超雾”:《后汉书·张楷传》,张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隐居弘农山中。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诗人过鄱阳湖,遇烈风而船行甚迅,有如杯浮而至吴城。

又如1904年所作《清明前二日阻风南康府城下》诗云:

鼓轮梦寐间,微觉风水怒。稍久益簸掀,恶浪聒无数。朦胧复睡去,两戒落何处。促与雷霆斗,奋挟蛟鼍仆。晨起怪安便,窥窗得港树。船人缩手语,滔天那可渡?隐隐南康城,旁有巍塔据。庐阜蹲穹霄,蔽亏满烟雾。冥想聚仙真,但辨投雁鹜。其下极泱漭,喧豗肆吞吐。浮生委行旅,对此泪独注。我为上冢儿,节候切奔赴。而又遮遏之,九原更百虑。提挈所哀苦,终向灵君诉。丛芮响犹劲,孤尊暮。辗转拊枕叹,魂绕西山路。

船如簸箕被掀起翻转,凶猛的浪头在不断地聒噪。船在风浪中,犹如与雷霆相斗,浪如蛟龙鼍鼋扑来。将风浪初起至大作的情景描绘得逼真如现。泊船于南康城(今星子县城)前的湖港紫阳堤内,然次日仍是“滔天那可渡”。因窥城岸与庐山风光,城东有高塔。西望庐山,如蹲在天空下,冥想其处有仙人相聚。风浪喧豗,阻其扫墓行程,“上冢儿”即言为父母扫墓的儿子。他焦急如焚,哀哀欲诉,乞天转晴而风止,早日到达父母墓地所在的西山。

又如航行于鄱阳湖时所作《泊虾子塘》诗云:

冥冥湖上舟,芥置一杯水。焉知止泊处,但有风掠耳。星辰悬灯烛,洲屿列鼎簋。鸥鹭避不前,鼍龙伏不起。客心贮然疑,窃比南溟徙。鼓音出港汊,聚艇缘迤逦。既觉豚入苙,反笑鸾栖枳。江湖贵相忘,谁乞如愿婢。倒醖懒作盏,聊用矜爪嘴。

“芥置一杯水”、“窃比南溟徙”、“江湖贵相忘”。连用《庄子·逍遥游》语甚多:“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此表现水势之壮阔有如南溟,舟如一芥之微,相忘于江湖。“鼓音出港汊,聚艇缘迤逦。”描写避风港汊之情景,击鼓出入,舟船相聚,沿岸迤逦。

然而陈三立的诗也写出波浪之壮美,能助人鼓涌郁勃之气。如《晓发吴城渡湖》次首云:

起望银涛万弩攒,贯虹精气不能寒。

骑鼋恍接唏嘘语,始信人间行路难。

航行在浩瀚的鄱阳湖上,白浪如箭弩急驶,仿佛骑在鼋背上神游,而近聆鼋的唏嘘之语。又如《夜渡宫亭湖》诗云:

满枕轰轰汩汩声,飞舟一夜指吴城。

栾公袖卷波涛去,看取珠宫明月生。

启程时机声轰鸣。渡湖至吴城,诗人内心欢喜可知。故以为栾公袖卷波涛而去,明月高照,湖面辉映,仿佛珠宫也。栾公即栾布,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军功封俞侯。

二、以如椽之笔,写出鄱阳湖的特有形势

鄱阳湖南阔北窄,固然曾有诗人写到过这一特征,但陈三立更能以形象的譬喻与拟人手法描摹其形势,历来罕有比肩者。如《泊湖口》一诗云:

宫亭迷首尾,但有瓠壶腹。

引吭循舌下,哆口又微束。

大江横啮之,倾注无不足。

馀涎纳若拒,澄浊界匹幅。

夜舟插崿罅,万象相照烛。

戍鼓挝参差,旄帜影岩屋。

苍紫下扑入,摩荡千里目。

云间缺月上,坐看石钟矗。

阻绝不得往,想象僧传粥。

蛟鼍几出窥,涛澜闻击触。

起句言宫亭湖即鄱阳湖至湖口一带水域,口窄肚大,如瓠壶腹。至湖口一带适如咽喉般窄小,而石钟山如口中舌头。张口而又略被紧束。将鄱阳湖当作动物来描绘,别开生面。长江横啮湖口,江水之馀澜如涎,若纳而又拒收之。极写江湖吞吐之状。湖水清澄而长江混浊,形成清与浊的界线奇观,即“澄浊界匹幅”之谓。至“夜舟插崿罅”,转写石钟山之峻而多洞窟。写戍鼓之响,旄帜之影,“苍紫”之山色扑入鄱阳湖中,涛澜之拍岸,无不生动如画。诗人的写实本领在其锐利的观察力再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又七绝《夜渡宫亭湖》次首诗云:

宫亭湖尽蛇首尾,五老峰留蛟角牙。

应笑古来无此客,昏昏搜句煮春茶。

鄱湖尽处,犹如蛇至其首。再看五老峰,犹如剩下一点蛟角牙。《宫亭湖伤夏舒堪》诗则写到造成鄱阳湖风浪之险的地势原因。起首云:

宫亭险在山,叠嶂与风抵。

拗怒轩大波,风旋波愈诡。

漂没岁相望,憧憧杂人鬼。

逢汽船通,劣胜篙橹耳……

宫亭湖风浪之险恶,乃是因为湖边叠嶂(当指庐山)与大风相遇,拗怒而掀起轩然大波,风旋转而波浪愈加奇诡难防,所以每年均有沉船事故发生。又如《晴晓渡宫亭湖》诗云:

钩络群峦绿已齐,飞光酿暖一湖迷。

柁楼淅米饥乌下,庙树攒旗叫雁西。

俨对澜漪呵镜面,可营垦牧到沙脐。

送迎五老输旁笑,食籍宁携百瓮齑?

此诗独出心裁,将群峦之绵延比作钩络,而飞光之“酿暖”而“一湖迷”人,亦自有韵致。颔联中的柁楼,谓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后舱室。因高起如楼,故称。淅米即淘米。《仪礼·士丧礼》:“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饥饿的乌鸦,见船上淘米而飞下欲啄。腹联流水对,上句言面对微澜,湖面如镜,下句言不知是否可以在湖畔沙山腰部垦殖放牧。其时,陈三立友人江苏南通人张謇邀他在东海滨围海垦荒,他未听从,却有在鄱阳湖边垦荒之想。

三、写鄱阳湖之风浪,寓其家国之恨、友逝之悲

1900年,陈三立第一次乘船自江宁经长江过鄱阳湖来西山扫墓。作《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诗云:

吾生有涯知无涯,自分愚浊长终尔。

昊天震愆逢百罹,岁时往还复经此。

十年记语庐山僧,登高眺远留茅亭。

今日扁舟入湖口,可怜湖水浓于酒。

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鸥丛雁纷相迎。

举钓长竿诺已宿,大波为山风为屋。

去去榆枋逐卑飞,白头逃世此中归。

胸置灵君铲城府,鼍驾龙吟遍处处。

青霄引我万斛舟,我百不如焉足羞!

独有千秋万岁恨,斟酌蓬蒿殉一邱。

第三句“昊天震愆逢百罹”,这是作者自言因戊戌后遭父丧之变故,此时恰逢八国联军攻入京城之国难。“震愆”即震惊遭罪,语出自《楚辞·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忆及十年前在武昌时来游庐山,当时有买地卜居庐山之念。故云“十年记语”。“可怜湖水浓于酒。”在愁苦人看来,鄱湖之水比酒还要浓也。“四迷洲渚浸渺冥。”极目远眺而迷惘,汀洲岸渚,如浸润于渺茫之水中。“群鸥丛雁纷相迎”,言其水鸟之众多而有情迎我也。“举钓长竿诺已宿”,言其终于夙愿得偿,能到鄱阳湖钓长鳌也。盖曾有诗云:“长竿未探蛟龙窟”(《湖口阻暴风六七日,因却还九江,取陆赴南昌》)。“大波为山风为屋”,言鄱阳湖风浪之高也。“去去榆枋逐卑飞”两句,言当年游石钟山而未能至此,而今老大白头,始能一过鄱阳湖。榆枋:榆树枋树。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喻狭小的天地。末言难以消弭千秋万岁恨,不知何时归卧乡国,老死蓬蒿之下,有飘泊之恨。写来极为沉著。同样是借风浪写家国之恸,《舟夜感赋》虽简省却更为惊警:

吼浪风犹满,移檠意有初。

将携十年泪,狼藉半船书。

众醉为何世,天亡欲到余。

飘魂乱呼雁,江色夜吹嘘。

呼吼的风浪声与其哀愤的心境相呼应。颔联言其携泪之悲,此时距光绪十七年来游石钟山恰近十年,其间历多少变故。此时不知为何世,“众醉”语见《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感慨家国之亡,殃及自身。沉著语也。他自觉如飘零之魂,呼雁为侣而雁未至。

又如《夜舟泊吴城》诗的后四句:“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写景与抒怀对仗,一写吴城港口之灯火,一写己之忧患。末联言己犹怀国家中兴之想,故听画角之声而振奋。又有《阻风鸡笼山次答小鲁见寄韵》诗云:

咫尺城闉隔醉吟,风飞沙暗万乌沉。

半生孤棹去来处,一夜荒江辗转心。

残世声名堪老丑,寤歌徒侣可追寻。

颓阳不管鱼虾市,卧听春天澎湃音。

鸡笼山在吴城附近。风阻船于此山下而不能前进,其时风沙弥天。他向友人诉说己怀与处境。半生来往水程中,辗转荒江。末世声名何用,故自贬为老丑。尚可追寻寤歌徒侣,此则指诗题中的友人黄嗣东,字小鲁,汉阳人,署陕安兵备道。末联写眼前所见,颓阳即坠山之日,不管鱼虾市场,不为之光照,却说得太阳有意识也。独我卧睡于此,听荒江之涛声也。

老友李有棻,号芗垣,萍乡人。初为江宁护理总督,后被罢官闲居在家。江西铁道公司成立时,被推举为总理。1906年夏,他与家人乘船往九江视察铁道工程,船行至宫亭湖域火焰山附近,被另一船撞沉而身亡。陈三立过鄱阳湖,当看到李有棻沉船处,痛定思痛,感怆万分。其《晨起望循江诸山,旋抵九江易舟渡湖泊姑塘》诗中云:“就跳犯湖舟,摇兀玄雾里。五峰吐石气,鸥情澹千里。余怀哽旧历,沉累恍移指。蛟鱼或骑出,冷向涛澜语。”自注云:“谓故友李芗垣、夏舒堪溺没处。”船在风波中摇晃,他的心弦也不由得抽搐起来,为旧迹而哽咽。此诗可与《宫亭湖伤夏舒堪》诗参看,后者云:

往者从湘纍,莫赎萍乡李。

至今鸦乱啼,冤魂欲出语。

骇听一孤儿,载柩姑塘尾。

春交腊将终,身又殉渺瀰。

七日获流尸,哀母目犹视。

舒堪秉孝悌,器干亦称美。

比岁歼我良,滔天指祸水。

金椎彼可遵,尺寸牵棘枳。

苦乏缩地方,疚恨陷其死。

综观利害途,多口义何取。

仰天饥鹰翔,有陨并作诔。

“往者”两句回忆当年曾随从李有棻,万死也难赎回李的生命。“湘纍”言投湘水而死的屈原。《汉书·扬雄传》:“钦吊楚之湘纍。”注引李奇曰:“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纍也。”此言李有棻蹈屈原沉江之举。夏舒堪来寻李有棻尸入棺,载运至姑塘,不幸又遇溺身亡。夏舒堪秉性孝悌,器材称美。歼我良人,祸水滔天,为棘枳所牵累。引为疚恨的是,无缩地之方以救,陷其于死地。

1913年7月,在石钟山宣告讨袁起义,袁军李纯部攻占湖口,起义失败。袁军遂在江南大肆烧杀掳掠,殃及平民。其时陈三立迁居上海,因战乱未能到西山扫墓,二年后始返南京,恢复每年二次的西山扫墓。其《渡湖抵湖口》诗中云:

烽燧气不散,丛雁绕哀鸣。

负嵎亦奚为?但博啼妇婴。

喋血百里间,井闾烧榛荆。

我过揽形便,笑成竖子名。

亘古积一閧,快殉蛮触争。

蛟鲸伏相啮,雪浪淘豪英。

五老蹲寥廓,阅世有馀情。

“烽燧”两句言发生在湖口的一场战事,见作者悲天悯人之情怀。“喋血”句咏袁世凯派兵镇压湖口起义事。“笑成竖子名”,语出自《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此讥袁世凯窃据国柄。湖山形胜不可恃,徒然博得妇婴哀啼、乡井烧为榛荆而已。自“我过揽形便”之后,发抒议论,以宇宙时空观来看,成败不过如蛮触之争。蛟鲸啮人,雪浪淘尽千古英豪。只有庐山五老峰在默默观照古往今来。樊增祥对此诗评价极高,他说:“高议从静辞出,是老僧杀人手段。”①

又如同一题材的《三月廿七日别南昌晚泊吴城望湖亭下》诗,相比而咏时事较为隐晦:

十月城中饮,低徊父老言。

买船逢雨断,苏病视江奔。

岸草销兵气,山云是梦痕。

前朝依桨燕,向我尚飞翻。

首联言南昌见父老相与饮宴,别后忆念不已,自有亲切之感。颔联至吴城镇港口,买船渡湖,适逢雨停。病初愈后,“视江奔”言观看赣江汇入鄱阳湖。腹联言兵气渐销,兵气言民国初年在此的战事氛围。以“山云”喻“梦痕”,寓世事沧桑之感慨。末联“前朝”指清朝,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

“独立苍茫自咏诗”,此类鄱阳诗寓其时事、家国之慨,融汇其辛酸的血泪,有很强的现实感,撼人魂魄。

四、咏鄱阳湖畔史迹和人文

鄱阳湖处南北水路交通的黄金通道,历史上,不少名人生活在湖畔,或过往于此湖,更有不少水上大战在此展开。丰富的史迹与人文,络绎奔凑陈三立笔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生活在庐山南麓,鄱阳湖滨。陈三立《渡湖望庐山口号》一诗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敬崇:

指点渊明家上京,墟烟犹带白鸥横。

颦眉别有醉眠处,万古孤篷浪打声。

诗人指点渊明故居与遗迹,有不胜依依向往之意。此诗句句有出处。陶渊明《饮酒》诗:“畴昔家上京。”清曹龙树《陶潜故居辨》云:“南康郡(治星子县城)西五里玉京山,又名上京,有陶渊明故居。宅东背山皋,望郡城在迩。西面田畴,一川屈曲,春夏可进小船。”墟烟”化自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白鸥横”化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水鸥乘和以翻飞。”“颦眉”用慧远邀陶渊明入白莲社,渊明至则“攒眉而去”典故。渊明故里有醉石,在庐山南麓,相传陶渊明醉卧其上,石上有枕痕,故名之。“孤篷浪打”化自《归去来辞》中的“舟摇摇以轻飏”意。

樵舍在南昌北面,赣江由此北流不远处即鄱阳湖。陈三立《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诗云:“樵舍风光聊可攀,沉沉津鼓吏临关。至今涸鲋容泥滓,只有轻鸥自往还。终古英灵笑乡井,片时安稳看江山。胸中作恶万端过,为借春云照鬓颜。”娄妃为宁王朱宸濠妃。宸濠觊觎皇帝宝座,不听娄妃劝,正德十四年在南昌举兵谋反,仅三个月就被王守仁领兵击败。娄妃在宸濠事败后,自沉于樵舍赣江中。此诗首联起句点题,“可攀”见诗人之感慨。将娄妃誉之为“英灵”,笑乡井小人见识陋浅。末联念及宸濠之乱而胸中作恶欲呕吐,寄慨深沉。

清咸丰间,太平军一度占领石钟山,封锁鄱阳湖出口,困湘军于湖内。湘军统帅曾国藩在南康城前湖上几欲投水自尽,被部下劝止。后来彭玉麟率水师攻下石钟山,扭转形势。太平军败后,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同治中兴的最有名勋臣。陈三立《湖尽维舟吴城望湖亭下》诗中云:“习战听鼓角,闲评毅勇侯。历世贱一匡,未改疮雁投。”听鼓角之声,闲话当年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在鄱阳湖之战。虽能一胜而匡扶大清帝国,却仍未改疮雁遍野的现状。诗中不无憾意。

又如《渡湖至吴城》一诗云:“饤眼望湖亭,烘以残阳柳。中兴数人物,都在啼鸦口。”小小的望湖亭堆列在眼前,在残照着的柳树烘托下,饶有画意。后两句揉入议论,联想当年与太平军作战的曾国藩、鲍超、彭玉麟等,都成为中兴清朝的赫赫大人物,然而如今不过是供乌鸦在口中啼鸣,历史居然如此嘲弄人。在这样一个小镜头中,却展示几十年、尺幅千里的时空,透露出大清王朝衰飒气象。

吴城其地有望湖亭,始建于东晋,历代屡废屡修。陈三立《过望湖亭》诗云:

去船丁丁斫寥廓,回船丹青笼杰阁。

会有鸾鹤下仙灵,冥引湖江纳橐钥。

四十年间父老尽,浊酒依稀听鼓角。

日斜孤客不敢登,恐见万乌眼中落。

“橐钥”出自《道德经》第五章,橐,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钥同籥,吹火的竹筒。指风箱里的风管。喻造化,大自然。诗人离开此地时,望湖亭尚在重建,斫木之声丁丁,响于寥廓。重来此地,此亭雕绘油漆一新。料应有鸾鹤飞翔,仙灵至此。“四十年间”句言平定太平军战事以来,当年建功立业者如曾国藩、彭玉麟一辈父老凋零殆尽,依稀鼓角之声,故怯于登亭远眺,只恐更为伤感。

湘军名将彭玉麟、杨岳斌,骁勇善战。陈三立《游湖口石钟山歌》诗中云:“衡阳壮士乘舸来,亲麾万人夺其垒。中兴风景故依然,百战英雄长已矣。我更苍茫弄鬓丝,东南锁钥属伊谁?”“衡阳壮士”言彭玉麟,湖南衡阳人,率水师攻克石达开部据守的石钟山要塞。写其英勇有勃勃之气。末更发问,此一锁钥之地而今由谁来主宰?

同一题材的有《湖口阻暴风六七日,因却还九江,取陆赴南昌》诗云:

柁尾楼台暂眼明,乱涛飞堕石钟声。

戈船如织吹笳出,传是彭杨百战兵。

诗人置身于船尾柁楼,眼为之明,恍惚石钟噌吰之声堕落于乱涛中。看到戈船如织,吹笳声鸣,又恍惚如彭、杨之军舰在此巡逻。

五、咏鄱阳湖沿途商镇港口风情

此类诗是鄱阳湖沿途商镇港口风情以及交通兴衰的见证。

姑塘在庐山东南,鄱阳湖西北,为一湖港,请雍正间在此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鸦片战争后九江辟为通商口岸,此地成为海关。陈三立《孤塘夜泊和酬公湛见赠》写到姑塘海关:“白发扁舟一相忆,关津卧听鼓填填”。又《姑塘雨夜》诗云:

灯火浮湖屿,风波接市廛。

愁兼一夜雨,梦落九江船。

鼓角闲津吏,歌吟答水仙。

欲呼寒月上,石影压孤眠。

市廛即言姑塘镇中店铺。颔联以地名“九江”与“一夜”借对。腹联上句“鼓角闲津吏”,写鼓角悠缓之声,关津吏卒闲散之态。下句化愁为歌吟,水仙即前所云斥仙。末联欲呼月高升,惜石影如有重量,居然能压我孤眠难动,亦想像出奇。

吴城在鄱阳湖西南端,赣江由此汇入湖,为江西名镇、重要港口,帆樯如林。陈三立《吴城二绝》第一首诗云:

湖尽帆樯已作堆,照波新燕去还回。

踏歌声里东风暖,柳色都扶百尺台。

起句极言湖之尽头,帆船之多。“踏歌声里”犹见其地歌舞之盛。次首云:

头纲为办开茶市,腹地犹能放米船。

我有成亏在胸臆,欲移牛背看山川。

“头纲”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泛指优质春茶。春日各路茶商纷纷在吴城镇开办店肆而成市场。“放米船”:贩运粮食的商船,畅行到江西腹地。此诗适为吴城镇商业繁盛、茶叶、大米集散地的写照。后两句议论,言胸中无论成与亏,欲骑于牛背而尽览此山川之间。“成亏”:《庄子·齐物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诗有汗漫之趣、郁勃之气。又《泊王家渡》诗云:

五日舟移三十里,放歌纵酒笑谁同?

江头恶浪犹能舞,篷背寒云自作丛。

恕我窥探鸡犬岸,关人寤寐马牛风。

喧喧千舸开网令,何处苔矶立钓翁。

阻风多日,忽能移舟前进,故有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之。诗人关心民生之疾苦,故请此地“恕我窥探鸡犬岸”。此风情本似与我不相干。第七句言开网令下、千船捕鱼的喧哗情景。此句作者自注:“每岁冬始大集渔舟,设网捕鱼,曰开网。县官征其税,著为令。”我们由此可知,冬天以网捕鱼,是渔业丰收之时,也是县署下令征税之时。

又如《吴城作》诗后四句云:“一隅都市沿衰耗,百战戈船送老成。曾写望湖亭上语,只今哀雁暮纵横。”一隅都市谓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繁盛数百年的商品集散地,但在清末,因粤汉铁路、南浔铁路先后兴起而渐趋“衰耗”。末联“曾写望湖亭上语”,即《夜舟泊吴城》中的“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句,而今惟见哀雁在亭上空纵横飞翔。又“鸦啼残市寂,鱼跃万山流”(《三月廿七日别南昌晚泊吴城望湖亭下》)。“残市寂”,亦言吴城萧飒破落气象也。

六、陈三立鄱阳湖诗的艺术特征

陈三立鄱阳湖诗的艺术风格也附带一说,可谓旷逸与沉著兼而有之。当时另一大诗人樊增祥对陈三立民国初年的鄱阳湖诗有评语,认为这些诗以学黄山谷、晁补之诗为主,上溯李白、杜甫。如评《三月廿七日别南昌晚泊吴城望湖亭下》一诗云:“语类黄、晁,神似太白。”①并作《伯严归自江西出诗十五首属为勘定书后四十韵》诗,中云:

何来九成丹?毋乃仙人授。

世以耳为目,诧君学涪叟。

涪叟学少陵,数典宁忘祖。

学杜亻危得黄,学黄安得杜?

君诗焉不学,宁止一家囿。……②

樊氏认为陈三立不仅是学黄庭坚,更学杜甫诗,不囿于一家,故成就其为大家。诗中还论其诗风,言满纸“坚瘦”,言“气魄转沉厚”,言“句挟风雨鸣,笔与雷霆斗”。认为陈诗还有旷逸之风调,云:“鞭心入坦夷,快若船放溜”;“归鹤游消摇,瘦骢闲步骤。”有如船之放溜,鹤之漫游、马之信步。

陈三立鄱阳湖诗有不少名作,选入数种近代诗选本中。其艺术手法值得拈出简说。

(一)写景点染如画。如《发吴城取江路指南昌凡百八十里》:

持余眇眇身,来御风如虎。

脱湖蛟吻舟,灯独围寒雨。

鸣索杀馀势,晨色遵江渚。

浅波黄未澄,平芜绿初补。

鸦出接篷翻,鱼卧看网举。

岗岭列葱蒨,炊屋错三五。

行歌骑牛儿,春气湿村坞。

桂石一片魂,又落城头鼓。

以微末之身,抵抗如虎之风。脱离了重湖蛟吻之舟的危险,风势渐小。清晨乘船遵赣江而行,但见江波色黄而未澄清,岸上平川开始补缀绿芜。乌鹊翻飞于船篷,鱼卧游于水,看人举网捕捞。远处的岗岭葱蒨,其下散落着三三五五的升起炊烟的村屋。骑牛的儿童唱着牧歌,春气如湿村坞。一派盎然气象。行程写来历历清楚。

(二)比喻、排比手法运用出奇而新。如《十一月夜发南昌月江舟行》诗云: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四句连用三个明喻。以微虫触人之感觉比喻露气,以卧牛皮肉之皱比喻波浪之起伏,月光照在椭圆形船上,犹如洁白茧丝包裹蚕一般,比喻新颖而生动。又《渡湖毕江行遣兴》云:

破睡晴江乌鹊哗,酒明十里短丛花。

轻舟恰似凌波袜,只向东风舞处斜。

第三句写轻舟扬帆,却似凌波之袜斜行而前。比喻新奇,后来其诗还用此喻:“乱馀事事非,空想凌波袜”(《莫愁湖》)。又前所举《泊虾子塘》诗中:“星辰悬灯烛,洲屿列鼎簋。”以灯烛喻星辰,以鼎簋喻洲屿。然后连用排比句:“鸥鹭避不前,鼍龙伏不起”。颇有气势。

第11篇

阖家欢乐派

圣园山庄 全家人的幸福地图

圣园山庄是坐落在怀柔虹鳟鱼一条沟的一个古朴山庄,它紧邻雁栖湖、红螺寺、生存岛、神堂峪。圣园山庄门脸儿不大,但园内大树成荫,满园绿色。泉水清沏的瀑布、依山而建的木屋别墅、圆木苇帘的凉亭、光滑溜园的石路,都能让京城人切身感到这一切是多么的自然亲切、简洁纯朴。

除了住得舒心以外,在圣园可以骑马,玩台球、乒乓球、羽毛球,溜旱冰,儿童乐园区能够让小朋友尽情嬉戏。而且圣园餐厅提供怀柔名吃虹鳟鱼,可垂钓也可捕捞,其中烤鱼最受欢迎。烤全羊,一羊四吃不在话下。还有小柴鸡炖蘑菇、香椿摊鸡蛋、炸花椒芽、香辣小河虾等,主食有贴饼子和菜团子。

地址:怀柔区雁栖环岛后山顺路北侧

电话:61627280/61627087

参考价格:木屋别墅,两室一厅980元/晚,三室一厅1380元/晚。

公交:东直门乘坐866路公交车,杨燕路中街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自驾:京承高速怀柔城区出口出,沿京密路行驶到开放环岛左转,向丰宁方向行驶至十字路口(原雁栖环岛)神谷峪方向,直行到不夜谷,走盘山道12公里到达圣园山庄(山道右侧有标示)。

其它推荐

圣果庄园

庄园的木屋全部使用俄罗斯樟子松木建造,屋内充满松木的清香,内部是典型的欧式田园风格,自然透露出高贵气质。每间屋子还有单独的小院儿,加上花园、亭台、石子路,宛如置身遥远的欧洲乡村。这里有侉炖水库鱼、一品香锅兔肉、红扒碟鱼头、香辣鸡中翅、生炒啤酒鸡、兄弟跳水鸭等特色菜。

地址:昌平区长陵镇献陵北侧300米

电话:13901245048

自驾:京藏高速32号出口出(西关环岛),过环岛往十三陵方向直行,到红绿灯走昌赤路往长陵方向,到长陵公交总站左转1公里右转,见黄泉村石牌(圣果庄园)标牌往里走见木屋别墅即到。

参考价格:380元/双人小木屋(周末480元)。

极致体验派

云峰山树屋 一夜温情难说再见

木屋的极致体验就是树屋。隐居山野,栖息树上,森林的清风在你耳边私语,松鼠、鸟儿、蜜蜂都是你的邻居,再怎么沉闷的心也会如小鸟般雀跃的。在云峰山景区,森林童话区就是树屋的天地,仙杜拉城堡、汤姆与哈克、爱丽丝、青蛙王子、巨人花园、梦幻岛、小王子……童话房间正等着你来筑梦。

地址:密云县不老屯镇燕落村

电话:81098688

公交:980路至燕落大队下

自驾:京承高速太师屯口出,松树峪北口左转前行100米,松树峪路口右转,辛庄西口左转即到达云峰山景区。

参考价格:400元/人,假日略高。

其它推荐

紫藤花开湖边小屋

金海湖边依山而建的小屋,依树而建,自有独特的韵味。最有型的要数“女王”屋,拾阶而上站在小屋的阳台,金海湖岸、大坝、别墅群尽收眼底,可以荡秋千、睡躺椅、沐日光、赏美景。

地址:平谷金海湖

电话:60980370

自驾:从机场高速的T3航站楼上京平高速,下京平高速左转前行1000多米右转上顺平路,前行7.5公里左右上平蓟路前行,右前方有一红色牌子写着“金海湖”前方红绿灯右转,上韩海路前行进入海子村,穿过海子村农家院一条街,丁字路口向左转前行,遇到丁字路口右转前行驶上金海湖副坝,到大坝尽头即是。

参考价格:418元/人。

闲云野鹤派

静观山房 仰望天上云卷云舒

静观山房是爱山人之家,也是平静内心的最佳居所。它建于海拔700余米的群山环抱之中,坐西朝东,斜对莲花山主峰。或幽会,或欢聚,作闲云野鹤,浸心灵于山水之间,正应了“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房子的主人把这里当作家一样呵护,客房不多,布置得简单舒适,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有一些小花在风中摇曳,给人随遇而安、恰到好处的感觉。静观山房无比安静,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大鱼大肉也难觅其踪,有的只是丝丝蝉鸣、啾啾鸟鸣和一片美丽苍穹。闲来坐在门厅的白色椅子上,或翻看书籍,或品壶清茶,或眺望远山。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地址:延庆县大庄科乡龙泉峪村(近水泉沟)

电话:13522838945

公交:昌平亢山广场乘925(9:00、11:00、13:00、16:00)龙泉峪站下车,进村道步行1.4公里到达。

自驾:八达岭高速昌平西关口出来向北500米,见路牌右拐(永宁方向)上昌赤路,长陵路口左转顺路一直向前,看到“龙泉峪”3个字进村。

参考价格:490元/人。

其它推荐

皇后镇休闲度假村

镇子的主人从新西兰归来,顺手将新西兰的皇后镇搬了回来,在怀柔雁栖镇落了脚。这里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置身其间,仿佛到了桃花仙境。独栋木屋别墅都配有一张标准床和一张儿童床,超大的玻璃窗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窗外的迷人夜色。

地址:怀柔区雁栖镇北湾村

电话:61613220

自驾:京承高速15号杨雁路出口出,沿路遇到第一个红绿灯(怀柔城区方向)左转,直行过第二个红绿灯有开往密云的牌子,过第四个红绿灯即到怀柔开放环岛3号丰宁出口出,第四个红绿灯(路口有个邮政局)左转,沿路一直开到皇后镇休闲度假社区。

参考价格:584元/人。

世界顶级树屋

(1)最通风的树屋。该树屋餐馆由新西兰的太平洋环境建筑师公司设计,看上去像是一个镶在40米高的红杉树上的巨大蚕蛹。主体为人工种植的白杨木条,栏杆用附近的红衫木做成,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自完工来,该树屋已经获得多个荣誉和奖项。

(2)最“真”的树屋。这是一家位于日本冲绳的饭馆,高耸的树枝其实是由水泥做成的,按照菩提树实际大小建造,高6米,通过绕背旋转楼梯或“树干”电梯可以进入餐厅。

(3)最“北京”的树屋。树上酒店位于瑞典北部小镇哈拉斯,在北极圈以南60公里。其中一间客房名为“鸟巢”,设计灵感来自北京鸟巢,木屋外覆盖着茅草和树枝,与真正鸟巢的区别可能多在于个头。

(4)最奇幻的树屋。由加拿大的园林疯狂爱好者汤姆・休得莱设计的,形态自由奔放,非常诡异。

第12篇

城市里的中秋是有独特气质的,杭州的西子湖畔有怡人茶香,在昆明有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品茗会,福州莲花阁的露台上有月色茶香,南京的中秋写满香茗与思念,成都的月圆之夜有诗一般的浪漫……

在每一处城市的角落里,寻一个心仪的地方,冲泡开那悠远古朴的茶香,品饮与那轮明月一般的清澈与明亮。当满圆的玉盘高悬云淡风轻的夜空,满地清光,夜色灯火,伴着花好月圆,茶的清芬淡韵慢慢地开始在城市上空升腾、弥漫,每一座城市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茶席,每一处茶馆、茶室都是一只酝酿茶香诗兴的壶,加上良辰美景的催化,斟出了一道道诗情画意,令人沉醉良久。城市今夜,注定无眠……

杭州・西子湖畔,月明助茶香

城市茶席:《西湖茶月夜》

布景:西子湖畔,清波映皎月

茶品:虎跑泉泡西湖龙井

茶具:青藤茶馆、心源茶楼、湖畔居茶楼

苏子瞻曾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一向以美丽的西湖闻名天下,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秀美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而湖畔林立的茶馆也为它平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里不论是风格独具的茶馆,还是休闲味十足的露天茶吧,每一处都有其别致的情调。尤其是在这人月两圆的中秋佳节里,闲坐湖畔,或泡一壶茶、听一声琴、赏一轮月,或是独自闭目养神,或高谈阔论,总有一番说不出的惬意。因而,即使看了西湖月夜美景,没有去茶馆品茗赏心,就不能算真正来过杭州。

青藤茶馆:茶味生活DIY

青藤茶馆不仅是杭州老字号的茶馆,也是杭州具有现代茶馆味道的代表,它在杭州茶界、文化界备受推崇。它坐落在杭州最具文化特色的一条街――南山路。如同西湖龙井一样,它是婉媚的西子湖畔一道别样风景。

这是一家生活气息很浓的自助茶馆。馆内格局精巧,有迷你版的西湖十景。“青染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无论在馆外还是馆内,都能随处可见几竿

翠竹掩映。走进馆内,鲜艳跳动的绿色更是兀自跃八眼帘。婆娑的竹影。屈曲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曲径通幽,游鱼嬉水,让人感觉温馨而雅致。在这里喝茶,你会忘记了时光,如同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明月夜,临窗而坐,伴着竹影月光,冲一壶嫩绿的龙井茶,抬头望月,不知今夕何夕。这里还有精美的糕点、时鲜水果等任由你选择,绝不失为赏月品茗的绝佳茶配。

当然,如果你家中有儿女。中秋夜还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这里“亲子”,一起学习捏泥人,一起体验童趣,亲情无限,顺便尝尝这里的菜肴,令人回味无穷。

心源茶楼:茶香山水景中人

不比青藤茶馆的热闹,心源茶楼显得更清静一些。它的外观完好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将古朴风雅的设计理念与超现代化风格结合得恰到好处,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显得深沉大气。顺便提一句,这里还是拍摄电影《非诚勿扰》的一个外景场地之一。

茶馆正对着一楼的楼梯口有一尊弥勒佛,微笑着看来来往往的人们,仿佛在说:“喝天下茶,论天下事,笑看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生活原本像喝茶一样简单。”茶馆里,古色古香的桌椅,柔和温馨的灯光,古朴素雅的石凳,别出心裁的各式茶具、餐具,一切都流淌着和洋溢着传统的文化韵味。

中秋佳节,来这里赏月听琴,沐浴着柔和的灯光,沉浸在悠扬的古筝乐曲声中,碧螺春,龙井茶,细品慢啜,尽隋享受茶香山水景中人的幽雅意境。

湖畔居茶楼:湖光山色共一楼

湖畔居茶楼,毗邻风景如画的西湖,必是中秋月下品茗的好去处。湖畔居主楼三面临湖,三面环山,坐楼品茗。一湖碧波美景尽收眼底,以“连岗三面,在水一方”堪称一绝,有“湖光山色共一楼”之美誉。

在此,可赏月下泛舟,可观绿柳飘摇,或望烟雨蒙蒙,无论何时,都可领略湖光山色共一楼的独特情趣。当皎洁的明月当空时,来这里喝茶,最大的享受除了品茗还是品茗。月移花影,月色如水,月光下的西子湖更添妩媚。湖心映月,细柳扶风,荷叶田田,香风阵阵,荡漾的微波定是撩人心怀,荡人心魄。掬一缕月光,和着虎跑泉,冲一壶龙井茶,相信月明泉甘茶香会令你诗兴大发,意兴遄飞。

更难得的是,这里还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优茶与美味可口杭式点心,每晚还可以观赏现场民乐演奏。美景、美食、香茶、仙籁,眼福、口福、耳福俱足,夫复何求?

昆明・月饼与茶,绝配

城市茶席:《Nordica Party》

布景:四季如春的昆明,月朗星稀

茶品:澜沧江水泡10年、15年陈茶,配月饼

茶具:中西合壁的Nordica

Nordica身份多元,虽然是一所与欧洲展开艺术交流的文化中心,但平常没有活动的日子里,它是西餐厅,是酒吧,更是一个有趣的、融合了中国和欧式风格的茶馆。时值仲秋,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如约而至,早就在云大校园中收到外国学生发的邀请函,说是要搞一个中西合璧的品茗会,我便一下子来了兴致……

作为东西方碰撞的交叉点,Nordica致力于促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交流。通过艺术展览、音乐演出、茶话会、诗歌会、品酒会等活动,在友谊、开放、尊敬和相互关心的精神里,为人提供更多学习自己和其它文化的机会。这夜,十多位来自北欧的艺术家与中国各地的客人们在这里交流,碰撞出最炫目的艺术火花。

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中秋夜的大party,老外的party最有趣的就是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主题,哪怕只是以一支红酒为主题……而这次的主题是“月饼与茶的绝配”,这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当月饼的甜腻遇上茶的甘洌,口感是否相得益彰?消食提神的茶,与重糖重油的月饼搭配,是否能让节日更加健康?而怎样的月饼遇上怎样的茶才算是完美?或许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月饼与茶的完美配搭

来自瑞典的Lisa告诉我,在她的祖国,人们十分推崇中国的茶,特别是雾里青和碧螺春。瑞典是一个很优雅的国度,可瑞典人其实热爱自然、热爱大自然孕育的茶,因为茶意味着自然、平凡、恬淡、简单,它使瑞典人能有回归乡野的心情。Lisa还说,自己喜欢中国的中秋节,非常温馨热闹,而看上去不起眼的月饼,那滋味也让她难以忘怀。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过中秋节了,也不是第一次吃月饼了,她有一套自己吃月饼的方式――边吃月饼边喝碧螺春。她说自己喜欢不是很甜的月饼,而碧螺春的味道刚好也是淡淡的,两者搭配互不侵犯,互不喧宾夺主,她喜欢这样的恬淡……

中秋节的客人多,Nordica特意将月饼都切成小份,供客人们取食。一位来自法国的高个男子,因为贪恋云南的火腿月饼,被腻到,不得不牛饮了几杯普洱熟茶,熟茶滋味醇和,汤色红浓明亮,浓稠水甜,耐冲泡,熟茶是养胃的,可以放心地长期喝,而且不会影响睡眠。除此之外,熟茶非凡的解腻功效和降脂效果,能打败火腿月饼重油重糖的营养过剩因素。

泡茶好冰

虽然茶会的主题是月饼和茶的配搭,但泡茶之水,也同样在茶会的探讨范围内。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这样写道:“欲治好茶,先藏好水。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妙玉从梅花间撷取晶莹的积雪,藏于青花瓷瓮中。埋在土中五年,泡出的茶味道清醇无比,还调侃说:“饮茶,一杯称品茗,两杯为解渴,三杯就是牛饮”。而这次,在Noraica,我们都有幸品尝到了澜沧江水分别泡的10年和15年的陈茶。据身边的一位老先生说,确是回味悠长。而我得道浅薄,只觉口中有一股子陈味,不多时,却涩尽甘来,口中幽香翻滚,心情顿时舒畅开来,果真是茗中上品。而第一次喝普洱茶是去拜访一位来昆明小住的广东友人,在那燥热的午后,他摆出了泡茶用的各种器具,煮了水,洗茶、泡茶、滤茶、再敬茶,每个步骤都那么细致入微,茶的味道却也不浓不淡刚刚好,喝后神清气爽,身心与外界隔绝,竟不觉得燥热了,那次品到的是10年普洱,茶汤呈若隐若现的红浓,非常诱人。但味道太淡,凭我的阅历是不能身临其境地去体味的。

花草茶争芳

除了常见的几种茶,为了让到场的女士能喝到脱咖啡因的饮品。茶会还备了用透明杯壶泡的花茶。只见玫瑰、茉莉、白菊、金莲、腊梅、百合、紫罗兰和薰衣草在滚水中怒放,风情毕露,看得心驰神往。架在玻璃架子上,用香薰用的小蜡烛温着,可以享受一整晚。有的人嫌味道略清淡,便加些脱脂奶进去,美其名曰“奶茶”;或切一片柠檬飘在茶碗中,送名“果茶”,比外卖店里用香精和色素勾兑而成的果味茶要正宗得多;还有人往花茶里掺蜂蜜、玫瑰糖、炼乳,甚至还有往红茶里滴了几滴红酒,却也活色生香,怪得有理,把这一杯中秋的茶,喝成了一种思绪和心情。

福州・莲花阁里的写意中秋

城市茶席:《月下莲花开》

布景:荷叶田田,皓月星空,青山隐隐,碧水含烟

茶品:月下品茶尝素,领略禅意

茶具:莲花阁

好一个世外桃源,只见弯弯曲曲的回廊领我们来到宛若莲花盛开的“桃源”。走近大门映八眼帘的是怪石嶙峋的假山,山非天成水却自然,哗然流水仿佛是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旁边的“天赐”大茶壶则用它浑然天成的姿态向我们展示茶的雄奇魅力。轻轻撩起珠帘,让我联想到的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它与我眼前的一切是如此应景。小船边鱼儿水中戏,莲叶荷田田,让人充满欢喜,我欣喜地奔向船头轻轻地坐在古筝旁,微微地拨动了几根筝弦,我忍不住遐想着自己何时能弹奏古弦清音……

旁边的赏乐亭轻纱遗面,桌上摆放着围棋和象棋,呵呵,只叹自己棋艺不精,不然真想找人对弈几局。再往前几步是一个花梨木的画案,茶艺师们告诉我是提供给书画人士挥毫泼墨留下珍贵墨宝的。旁边的一个柜台看似收银台,放着许多佛教书籍,赠送给来往的客人,突然发现这几个地方正好构成了莲花阁的琴棋书画,我猜想这店的老板应该是很喜欢文学艺术的人。

这时领班位打开一扇门,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之前见到的都小巧精致,而这扇门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大气的弧形舞台。一排排整齐的茶桌,一列列有序的靠椅,一朵朵美丽的莲花灯与纱窗错落有致罗列得精巧可人。在这样优雅的环境里或品茶或尝素。或观看茶艺师们精美的茶艺表演,在这哪怕随意透过窗户看到的都是一道道美丽风景。

值得推荐的是二楼的露台,迎风伫立于露台,仰观皓月星空,俯尝素食香茗,远看青山隐隐,碧水含烟,近听筝音清韵。在这可放下纷扰静静感受清风徐徐,修竹婆娑,亦能体会花好月圆人美。中秋将至,我想这应当是大家品茗赏月的绝好去处。走过一个露台,另一个露台再现,绿萝布满墙角,“萤火提灯照佳人,轻轻玉影穿云去”的写意画面就能在这找到灵感。

南京・金陵古都,香茗怀子瞻

城市茶席:《香茗怀古》

布景:金陵帝王都,秦淮河畔,涟漪圈圈,明月如霜,桂香袭人

茶品:品“金月桂”红茶,读东坡词

茶具:老崔茶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作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的南京人杰地灵,名人荟萃。秦淮河是南京历史的源头,千百年来,秦淮河默默地流淌,流走了六朝的繁华。流走了帝王的旧梦。无数的悲喜剧都在她的岸边上演过。掀开老南京这部长卷,从秦淮河的涟漪里打开历史的一页页,东坡有诗云“佳茗似佳人”,而在我眼里,佳茗也如英雄,今天且不说秦淮河的“六朝烟月、金粉荟萃”,而只闲坐于秦淮河畔的老崔茶馆里,一边品茗,一边怀古,怀想历史上让人沉醉、带来感动的一位真英雄。这些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独特的人格魅力,强大的感召力。当我们再次走近他,走进那些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细细品味,竟也如陈年老酒般隽永,回味悠长。

窗外的桂花开了,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密密地点缀在绿叶之间。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因了这清浓两兼的桂花,便想起了珍藏的梁骏德师傅所赠的全手工红茶“金月桂”来,琥珀般的晶莹光泽,小心地啜饮一口,顿时口舌生津。缕缕的蜜香中带有一丝甜意,由舌尖的味蕾传至全身。于奔忙劳碌、让人躁动不安的时代,能在休憩之时,沏香茗。伴桂香,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如在一个明月如霜的清夜,去听那从遥远的宋代传来的琴箫声和词曲声。那声音余音袅袅,悠悠不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一年中秋来到,想起当年,对月把盏,叩问青天,坡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分外浓烈,一曲《水调歌头》流传千古。

大文豪坡,不仅是艺坛的八面圣手,更以其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折服了世间人。在中国,没有一个文人像坡这样具有旺盛的人气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百姓的生活里。何故?坡太聪明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偏偏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染的民族的一种期盼。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中国只有一个坡。他抱负不凡,具有天纵之才,且被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他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新界开山人物,他才华横溢,他命运多舛却洒脱豪放、幽默达观,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虽历尽坎坷,却仍然胸襟坦白。热爱生命,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成都・青亭的月圆之夜

城市茶席:《青亭月满》

布景:大隐于市,古香古色,鸟语花香,雅致宁静

茶品:喝功夫茶,配中式小吃

茶具:青亭茶廊

成都是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城市,即使城市里的月光不见得明朗,却仍然会有诗一般的浪漫。

在中秋之夜,既有茶香又有山水意趣的地方,也不太容易寻找。

青亭茶廊是一个独特的地方,窗外是高楼大厦,一窗之隔,便万般幽静,尽可深思畅想,抒怀。正如唐诗言:“坐于山中不看山,临于池水不辨水。芒鞋踏破岭头云,春在枝头已十分。”

终日行走于钢筋水泥的“森林”,厌烦至极,便希冀青山绿水,实不知憧憬的意境不在远方,在这里――青亭茶廊,一壶清茶,优雅的环境便可物我两忘,四壁之内,一颗平常心就能得到坐山观山之真旨。

茶廊分室内、室外,室内有阳台、廊桥、幽静的小巷子。室外是小院子,院内清幽,绿树葱茏,室内古色古香,鸟语花香,雅致宁静与室外的大自然完美结合。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秉性,钟灵毓秀,造就茶廊茶德。

在中秋节的时候,如果你对茶很讲究,你可以选择用专业的茶具喝功夫茶,再配上茶廊特有的中式小吃,在品茶之中也细细品味了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