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改进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分类;征收;税前扣除
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上升,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群体越来越庞大。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税负与个人收入相匹配,对于保障政府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特点
1.征收模式――分类征收
目前,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大致有三种:综合征收、分类征收和混合征收模式。我国从个人所得税征收至今采用的都是分类征收模式。现行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等11项个人所得。分类征收的征税对象由税法确定,税率则与收入的种类实行严格的对应,列举的项目按照适用税率征税,不在列举范围内的不予征税。
2.税率结构――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
根据区别对待、分类调节的原则,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行的政策。其中,考虑到纳税能力的差异,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调节;对于其余8类所得,有的是由于成本费用与净所得的比例较为均衡,有的是为了简化计税方法,都采取了20%的比例税率。
3.税前扣除――定额扣除、定率扣除、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及标准
根据所得的不同情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办法包括定额、定率、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及标准三种。工资、薪金所得采用定额扣除办法,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每月再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作为社会各方博弈的结果,该标准有限的考虑了家庭负担和人均消费水平因素,没有广泛的考虑家庭成员数量、婚姻、健康、年龄等因素,也没有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而进行指数化处理。对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租承包所得以及财产转让所得,目前按照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及标准扣除涉及的成本、费用和规定的必要费用。为了兼顾比例合理和范围适中两个目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4类所得采用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办法,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定额扣除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定率扣除20%的费用。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由于不涉及费用支付,故规定不允许扣除费用。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征收模式不合理
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要求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模式,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采用了不同的税率,等额的税前收入由于来源或者取得次数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税收,由此导致实际税负的不相等,进而违背了税收横向公平原则。这在同等的工薪收入、劳务报酬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之间差距尤为明显。
案例1 假设居民纳税人A仅有工资薪金收入(为简化计算,暂不考虑社保、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目,下同),每月10000元,没有年终奖,其个人所得税算法:10000元减去3500元后剩余65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计算出税额1300元,减去速算扣除数555元,当月应纳税合计745元,全年应纳税总额为8940元。
案例2 假设居民纳税人B仅有劳务报酬收入,全年取得12次收入,每次10000元,其个人所得税算法:每次10000元扣减20%的余额80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纳税1600元,全年应纳税总额为19200元。
案例3 假设居民纳税人C仅有非上市公司的红利收入,全年收入120000元,其个人所得税算法:全年120000元按20%税率计税24000元,全年应纳税总额为24000元。
上述三个案例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收入来源的不同会导致收入相同的人个人所得税负担相差悬殊,这明显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而且为通过转移收入来源逃税提供了可趁之机。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多元化的收入渠道使得他们拥有了较强的收入调配能力,由此导致目前的分类征收税制无法对其全部或者主要收入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等高税负的途径进行课税。不平等的税负水平使得个人所得税制度难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甚至可能出现逆向调节作用。
2.费用税前扣除数不合理
以涉及人群最广的工资薪金所得为例,2011年立法机关将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费用扣除标准从2000元调整至3500元。调整依据主要是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居民年度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及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的人数,并且适当考虑了以后年度的增长水平。尽管该标准考虑了较多的因素,可是依然存在不足。最主要的是作为调整依据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存在局限性。按照支出的用途,在统计实践中一般把个人总支出分为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社会保障性支出和购房建房支出五类。消费性支出是指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转移性支出是指交纳的税款、捐赠和赡养支出;财产性支出是指家庭购买或维护财产所支付的利息等有关费用;社会保障支出是指由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购房建房支出包括购买住房、建房时的全部支出。在人均赡养人数日益增加的现实下,购房建房支出、财产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仅仅考虑消费性支出对于承担房贷压力和赡养压力的人群来说是不合理的。
当前的税前扣除制度没有广泛的考虑家庭成员数量、婚姻、健康、年龄和房产因素,也没有考虑地区经济差异,而是采用了“一刀切”的费用扣除标准,难以真正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体现税收公平原则。按照现行费用扣除标准,在收入数量和性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四口之家唯一劳动力、有供养压力的人的扣除金额与单身一人没有差别,通过努力取得收入的残疾人的扣除金额与健康人没有差别,支付高额首套房贷款的人的扣除金额和已拥有若干套房产的人没有差别,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无法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1.征收模式
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以下简称“混合征收模式”)可以解决前述的税负不平等、无法调节收入等缺陷,相比较之下,更具备合理性,可以作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进的方向。在该模式下,真正实现了相同经济能力的人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横向公平的原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混合征收模式中的综合征收是指按年汇总个人的全部所得(含各种收入类型),扣除法定减免额以及特定项目后计算出收入余额,然后按照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税收。上述所谓的特定项目包含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等,这些项目所得可以单独列出,继续实行分类征收。混合征收模式能有效规避纳税人恶意调节收入来源和性质的情况,既保证了税收收入又照顾了低收入群体,又强化了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调控功能。经统计,列入拟综合征收项目的应纳税额占目前征税收入总体的70%,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税源。因此,混合征收模式不但符合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指导思想,还兼顾了征管的实际情况。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混合征收模式的推行尚需要一定软硬件制度建设的配合。一是建设社会诚信环境,健全征管监督系统。通过完善储蓄实名制度、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使得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海关、房产等部门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以便个人的收入信息和财产变动情况及时为税务部门掌握。二是要改变征税对象的表述方式,改用反举例法,由此拓宽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在以上两点的配合下,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配功能和财政收入功能都将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2.税前扣除
(1)规范费用扣除项目。一是将个人收入和个人综合生计费用紧密联系,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婚姻、年龄、健康状况以及赡养、抚养人数的多寡,由此确定相应的扣除标准,在政策的制订上向社会低收入群体倾斜,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中高收入阶层,以此更好的发挥收入调节作用。二是适时采用家庭申报制度,以整个家庭为纳税申报单位,根据不同家庭的收支情况确定税收负担,这样既能够从税收群体的角度较好的解决税负不对等的问题,更大范围内满足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又能解决以家庭为归属的财产租赁、转让所得难以确定纳税人的问题,切断个人通过调剂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和收入的分配而逃避税收的路径。
(2)实行弹性的个人所得税扣除额。一方面,考虑相关经济指标,特别是通货膨胀水平,应该根据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增幅调整扣除额,并加以指数化处理,以此保障纳税人基本生计支出;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所得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在保证中央收入的前提下,可以综合考虑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和普遍收入水平,规定有弹性的可浮动区域,由各省份自行选择扣除额。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地区间差异变小以后,中央可以再统一扣除额。
参考文献:
[1]吕德娟,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探讨。审计广角,2014;02.
[2]刘三强,浅析韩国个人所得税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中国外资,2014;02.
[3]黄春元,张战平,金玉珊,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税务与经济,2014;02
[4]谢清,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现代商贸工业,2014;03
[5]黄凤羽,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路径选择:从分类到综合。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7
[6]周全林,从税收公平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全面性改革。当代财经,2010;11
关键词:建议;工作机制;企业发展;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2902
当今社会,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问题通常能够解决,但没有人愿意主动解决。由于缺少相应的沟通、反馈、激励机制,基层员工往往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负责顶层设计的管理者有时虽然显现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热情,但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等方式才能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且其提出的解决方案还不一定符合实际。基层员工与管理者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相互牵绊、团结一致的共同点,员工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管理中不够高效直接的效率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效果,制约着企业的深远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提出有益的建议,并通过形成建议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常态化的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让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致力于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合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对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 建议与建议工作机制的界定
(1)建议的定义。建议是指企业员工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提出的、有利于企业改进问题的意见。
(2)建议的范围。它可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从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和更符合管理者关注的角度考虑,建议内容应该更着眼于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员工对改进流程、方式方法提出的措施和意见。
(3)建议的特点。建议的目的除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因此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的特点。
(4)建议的工作机制。围绕员工建议,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使建议从提出到采纳落实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员工建议是企业实现优化调整的一种方式。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既没有充分发挥出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作用,也没有发挥出员工贴近一线和问题本质的优势。同时员工也有帮助企业改善的愿望。经常能看到一些员工借助于企业内部刊物,以读者来信等形式向管理者反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说明很多企业的员工关心着企业的发展,愿意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奉献智慧。而且通过员工建议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可有效促进企业实现“自下而上”优化调整。因此,这种现状为企业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孕育的温床。
(2)员工建议对解决企业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正如前面所提,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有些甚至就是员工身边的事、手边活,因此很多基层员工就是遇到问题的当事人或看到问题的见证者,他们比上级管理者更清楚的来龙去脉,也更熟悉问题的发生的缘由,应该说对如何解决问题更有发言权。而管理者缺少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能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一来增加了管理成本,二来所提意见未必能切中问题要害。因此,倡导员工积极立足岗位和现场发现问题,并以建议的方式结合问题核心提出解决措施,再由管理者实施员工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可使问题解决起来更直接、更有效。
(3)建议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曾开展过一些“金点子”、“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等建议征集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也益处多多,但活动往往属于临时性或短期工作安排,受活动时间限制,改进效果属于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久。且活动更关注建议内容和反映的问题,对建议实施重视不够,缺少对问题解决的有效引导和措施推动。而建立建议工作机制的目的在于,将建议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其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持续的推动力,促进建议工作在企业持续、深入开展,同时通过将提建议与实施建议同等重视起来,有效推动企业各类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巩固和提升各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
(4)建议工作机制有利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员工作为企业一员的主人翁意识的最好体现。且员工将建议提出的过程,也是向企业管理者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而管理者通过采纳员工建议,及时实施建议并对员工进行奖励,则直接搭建了上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意见的尊重和重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焕发出关心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措施与方法
(1)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要让员工的建议变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最终落到实处,应该为建议设计从提出到采纳的清晰工作流程,重点应该包括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建议提交。员工可以以个人名义或联名的方式,按照企业规定格式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建议。二是建议受理。归口管理部门收到建议后对建议进行登记编号,并对建议内容是否符合建议要求进行审核,对拟采纳建议纳入评审范围,对不属于建议范围或不能采纳建议予以退回。三是建议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由企业专业部门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评审小组,对受理的建议依据应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性等要素进行评分,确定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奖励。四是建议实施。归口管理部门对受理建议,尤其是拟奖励建议,进行实施立项,转交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催办。五是建议实施后效益认定。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和财务部门对建议实施后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产生的效果,依据作用范围、作用时效、改善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估,确定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奖励。六是建议奖励。指企业依据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和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的认定,由相关部门将奖金兑现给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员工提出的建议交给谁、谁先看、谁来评价、谁来奖励,关系到流程的顺畅流转,应在企业内部明确相应管理机构与职能职责,为建议工作机制的形成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具体负责制定建议工作机制相关规则、受理员工建议、组织建议评审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协调推动建议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如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对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相关部门负责建议奖金的拨付兑现。三是组建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的职能职责。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对受理建议的评审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
(3)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建议内容的优劣?如何认定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和效果的大小?对建议人和建议实施者而言,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直接关乎员工继续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清晰的、公开透明的建议评审标准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的评估标准,保证建议的价值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体现,避免评价建议质量优劣、评估建议项目效益大小靠“拍脑袋”,导致有价值的建议被埋没,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重点来讲,对建议内容本身的评审主要可从适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意识、可行性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价。对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的认定,则主要可从作用范围、作用实效、改善程度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估。
建立公司合理化建议提出、采纳和奖励程序,以确保公司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任何员工或集体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
3相关部门职责
质量部负责合理化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和采纳。同时质量部提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以保障员工对参与公司管理的热情。
其余部门负责参与合理化建议评审和实施。
4工作程序
4.1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任何员工个人或集体对公司生产、经营或管理的任何环节所提出的、超出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4.2提出
4.2.1合理化空白建议单放置于各办公室,员工可随时领取。质量部负责确保任何员工都能随时得到合理化空白建议单。
4.2.2需要时员工可随时从各办公室领取空白建议单加以填写,以提出对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建议,填写需注意:
a)必须填写建议姓名和日期;
b)在“现状分析”一栏中应对现状加以说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将导致的隐患加以分析;
c)在“期望或目标”一栏中应清楚说明建议者希望通过采取一定改进措施后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d)在“实施办法”一栏中,建议者应清楚说明为达到其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该措施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2.3填写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单,由建议者交给质量部。
4.3评审
4.3.1质量部负责组织对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工作。评审可采取有关部门人员签署意见或召开合理化建议评审会进行讨论的方式进行,由质量部负责确定具体方法。
4.3.2评审人员应对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采纳与否的结论,结论应填写于合理化建议单中并由评审人员签字认可。
4.3.3办公室应根据评审过程和结论填写评审意见。当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时,评审意见应有具体实施计划,以便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当合理化建议不予采纳时,评审意见应有不被采纳的具体原因解释,以便于建议者接受。
4.4采纳
4.4.1对于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检查效果明显的建议,由质量部制定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进度、方法和责任人后转交责任人进行实施。
4.4.2对于不可明确预测实施效果的建议,质量部负责制定相应的试验或试行方案,在小范围内对实施效果加以验证后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4.4.3质量部负责对合理化建议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效果跟踪。
4.4.4不论合理化建议采纳与否,质量部负责在评审工作完成后,将填写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单复印一份交还建议者,并当面向其解释不采纳原因或详细实施计划,以便建议者了解其建议的落实情况。
4.5奖励
4.5.1提出奖
一经确认建议符合合理化建议定义,由质量部负责对每项建议提出颁发奖励金额,报有关领导批准。该奖金由质量部每月统计,从财务部领取现金发放。
4.5.2采纳奖
a)对于有明确计算经济效益的建议一经采纳实施,由质量部负责一次性颁发奖励20-50元,重大改进可奖励100-200元。
b)对于经济效益可预测的合理化建议,其奖励金额为经济效益的5%,但最低不少于20元,最高不大于20,000元;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要使公开课起到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公开课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实践,教研员更需要通过公开课为教师搭建平台,在开课前后为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教研员的支持也很有必要。[1]
二、 利用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开课前的磨课
教研活动中,开课教师通常在意开课后听课教师的评议。其实开课之前的磨课过程是开课教师大有收益的环节。公开课前的磨课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反复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设计,切实关注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优势,有助于教师汲取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还能促使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选择,学会尝试与突破。公开课前的打磨过程就是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但是,过分打磨往往使公开课显得形式化,缺乏个性,对个人教学改进的帮助不大。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1. 明确开课的主题及导向
根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公开课的课题,在布置开课任务的同时让开课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及导向,从而使他们在磨课时能基于此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磨课过程中无论如何修改调整教学设计,主题是不太会偏离的。
2. 明确磨课的主体
磨课过程中,应明确开课教师为主备课人,教研员或其他教学同伴只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以保证开课教师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3. 控制磨课的时间长度
一般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磨课时间以不超过一周为宜。太长容易使公开课过于精细化,无研究价值,太短则常常不够成熟,起不到导向作用,且教师也不能经历反复修改研究的过程。只有适时适度的磨课才能使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2]。
(二) 开课后的评议
公开课后的评议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1]然而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一些不当的方式往往导致评议效果低下,如只听不议、报喜不报忧、吹毛求疵或面面俱到等。笔者认为,公开课的评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围绕主题评课
与教师磨课需抓住主题一样,课后评议同样要聚焦中心。面面俱到的评议(即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使用、教师素质、课堂表现等全方位涉猎)往往会使开课教师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去改进。评议的面越广,评议的内容越容易浅表化,抓不住核心,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研讨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其他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或淡化。[1]以笔者组织的一次主题为“有效阅读教学研讨”的教研活动为例。活动中两位教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NSEFC Book 1 Unit 5的阅读课,一位教师的课堂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为主(即教师干预较多),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以“学生阅读”为主(即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的时间)。课后就两节课中教师的任务(问题)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生成性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度,围绕“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更为有效”这一主题展开评议。这样的评议更有针对性,也就更能够深入。围绕主题的评议可以变浅尝辄止为深度反思,实现了经验的提升,也可变评课活动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实现了教学理论的软着陆。[1]
2. 让听课教师参与评课
有些教研活动总是安排个别专家或优秀教师评课,课后的评议活动成为个人一言堂或少数人的言论场,开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公开课具体深入的研讨过程。笔者认为,如果时间许可,先分组评议再汇总交流是较为理想的评课方式。其一,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所有听课者认真反思,积极参与,使评议活动成为广而精的众言堂;其二,交流汇集每一组的评议精华,更有利于开课教师的教学改进。专家和优秀教师容易自上而下地看课,提出的建议往往较理想化,而其他听课教师大都是一线的实践者,评议会更切合开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提议也会更实在且易采用。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集体的研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问题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向性。[3]
3. 评课注重可行性改进建议
评课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使之能更好地顺应学生学的需要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4]但在有些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对课的优缺点评得头头是道,却是套话较多,也较为笼统,未能说清楚可借鉴之处和问题所在;也有的评课者能够较明确指出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具体的改进建议;还有的评课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不符合开课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教研方式难以真正发现教学问题,也难以帮助教师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当然也不可能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课不仅是一个研究过程,且还是一个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行动研究过程,每一次评课需要对如何做进一步改进给予中肯而明确的答案。[3]对公开课的评议需要从表面现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开课者的实际情况(如开课主题、教师自身特点、学生实际水平等)探讨更有效且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对于开课者而言,则需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地吸纳别人的建议。[2]将可行性建议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尝试不断改进。
(三) 对教学公开课的后续跟进
公开课后及时进行小结,或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做到厚积薄发,能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水平乃至整个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笔者在教研实践中发现,公开课后督促教师进行课例(案例)撰写是较为有效、较易操作,也是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 课例研究的可行性
课例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主题或问题)、教学设计、磨课过程、课堂实录、反思启示、教学再设计等环节。撰写课例能促使教师回头审视和思考整个开课过程,根据评课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再设想,还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课例研究扎根课堂并服务课堂,其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学不是分离的,而是浑然一体的。[3]教师对教学公开课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比常态课大得多,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也会更为深入,所以更易写成课例,进行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公开课结束后应及时布置撰写课例的任务。教师在刚开完课后是最有想法的,这时提笔撰写课例,效果最佳,他们一般也会乐于接受这一任务。
2. 将课例研究进行推广
开公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开课教师个人的水平,更应该是以点带面,将优秀的公开课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促进该范围内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将优秀的公开课课例及时汇集成册,做成精品课例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再研究;也可以请优秀公开课的开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作讲座,介绍先进的经验。对开课教师还可以建立档案继续跟进,适当时再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 结束语
在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开课可以成为促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催化剂。它能成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良好起点,也是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是,专业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其渠道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它需要教师沿袭“教师成长=经验+反思”[4]的理念,善于观察、思考和提炼,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 王俊. 基于问题解决的听课后教研支持方式探索――一位英语教研员的实践与反思[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1).
[2] 葛文山.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6).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2.1要求... 2
2.2目标... 2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3
2.5评价尺度... 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3.2工作负荷... 4
3.3费用开支... 4
3.4人员... 4
3.5设备... 4
3.6局限性... 4
4所建议的系统... 4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5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5
4.3改进之处... 5
4.4影响... 5
4.4.1对设备的影响... 5
4.4.2对软件的影响... 5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5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6
4.4.5对开发的影响... 6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6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6
4.5局限性... 6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7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7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7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7
6投资及效益分析... 7
6.1支出... 7
6.1.1基本建设投资... 8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8
6.1.3非一次性支出... 8
6.2收益... 9
6.2.1一次性收益... 9
6.2.2非一次性收益... 9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9
6.3收益/投资比... 10
6.4投资回收周期... 10
6.5敏感性分析... 10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0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0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0
8结论... 11
gb8567——88
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
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
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1.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2.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3.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所建议的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等。
2.1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
性能;
c.
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辅之以叙述;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
完成期限。
2.2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
处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d.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e.
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f.
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说明对这项开发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
a. 所建议系统的运行寿命的最小值;
b.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
c. 经费、投资方面的来源和限制;
d.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e.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制;
f.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g. 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说明这项可行性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所建议的系统将是如何评价的。摘要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 和策略,如调查、加权、确定模型、建立基准点或仿真等。
2.5评价尺度 说明对系统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尺度,如费用的多少、各项功能的优先次序、开发时间的长短 及使用中的难易程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 至是一个人工系统。
分析现有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建议中的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说明现有系统的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此流程可用图表即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并加以叙述。
3.2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3.3费用开支 列出由于运行现有系统所引起的费用开支,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材料等项开支以及开 支总额。
3.4人员 列出为了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设备 列出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3.6局限性 列出本系统的主要的局限性,例如处理时间赶不上需要,响应不及时,数据存储能力不足,处理功能 不够等。并且要说明,为什么对现有系统的改进性维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4所建议的系统 本章将用来说明所建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将如何被满足。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概括地说明所建议系统,并说明在第2章中列出的那些要求将如何得到满足,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理论根据。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给出所建议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 按2.2条中列出的目标,逐项说明所建议系统相对于现存系统具有的改进。
4.4影响 说明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将带来的影响,包括:
4.4.1对设备的影响 说明新提出的设备要求及对现存系统中尚可使用的设备须作出的修改。
4.4.2对软件的影响 说明为了使现存的应用软件和支持软件能够同所建议系统相适应。而需要对这些软件所进行的修改和补充。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说明为了建立和运行所建议系统,对用户单位机构、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说明所建议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影响,如:
a. 用户的操作规程;
b.运行中心的操作规程;
c. 运行中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d.源数据的处理;
e. 数据进入系统的过程;
f. 对数据保存的要求,对数据存储、恢复的处理;
g. 输出报告的处理过程、存储媒体和调度方法;
h. 系统失效的后果及恢复的处理办法。
4.4.5对开发的影响 说明对开发的影响,如:
a.
为了支持所建议系统的开发,用户需进行的工作;
b.
为了建立一个数据库所要求的数据资源;
c.
为了开发和测验所建议系统而需要的计算机资源;
d.
所涉及的保密与安全问题。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说明对建筑物改造的要求及对环境设施的要求。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扼要说明为了所建议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持运行而需要的各项经费开支。
4.5局限性 说明所建议系统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问题未能消除的原因。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节应说明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如:
a. 在当前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的功能目标能否达到;
b.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功能能否实现;
c. 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能否满足;
d.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否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扼要说明曾考虑过的每一种可选择的系统方案,包括需开发的和可从国内国外直接购买的,如果没有供选择的系统方案可考虑,则说明这一点。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参照第4章的提纲,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并说明它未被选中的理由。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按类似5.1条的方式说明第2个乃至第n个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
6投资及效益分析 6.1支出 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所需的费用。如果已有一个现存系统,则包括该系统继续运行期间所需的费用。
6.1.1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采购、开发和安装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房屋和设施; adp设备; 数据通讯设备; 环境保护设备; 安全与保密设备; adp操作系统的和应用的软件; 数据库管理软件。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包括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a. 研究(需求的研究和设计的研究);
b.开发计划与测量基准的研究;
c. 数据库的建立;
d.adp软件的转换;
e. 检查费用和技术管理性费用;
f. 培训费、旅差费以及开发安装人员所需要的一次性支出;
g. 人员的退休及调动费用等。
6.1.3非一次性支出 列出在该系统生命期内按月或按季或按年支出的用于运行和维护的费用,包括:
a. 设备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b.软件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c. 数据通讯方面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d.人员的工资、奖金;
e. 房屋、空间的使用开支;
f. 公用设施方面的开支;
g. 保密安全方面的开支;
h. 其他经常性的支出等。
6.2收益 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能够带来的收益,这里所说的收益,表现为开支费用的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减少、灵活性的增加、动作速度的提高和管理计划方面的改进等,包括;
6.2.1一次性收益 说明能够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一次性收益,可按数据处理、用户、管理和支持等项分类叙述,如:
a. 开支的缩减包括改进了的系统的运行所引起的开支缩减,如资源要求的减少,运行效率的改进,数据进入、存贮和恢复技术的改进,系统性能的可监控,软件的转换和优化,数据压缩技术的采用,处理的集中化/分布化等;
b.价值的增升包括由于一个应用系统的使用价值的增升所引起的收益,如资源利用的改进,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改进以及出错率的减少等;
c. 其他如从多余设备出售回收的收入等。
6.2.2非一次性收益 说明在整个系统生命期内由于运行所建议系统而导致的按月的、按年的能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收益,包括开支的减少和避免。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逐项列出无法直接用人民币表示的收益,如服务的改进,由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的减少,信息掌握情况的改进,组织机构给外界形象的改善等。有些不可捉摸的收益只能大概估计或进行极值估计(按最好和最差情况估计)。
6.3收益/投资比 求出整个系统生命期的收益/投资比值。
6.4投资回收周期 求出收益的累计数开始超过支出的累计数的时间。
6.5敏感性分析 所谓敏感性分析是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系统生命期长度、系统的工作负荷量、工作负荷的类型与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合理搭配、处理速度要求、设备和软件的配置等变化时,对开支和收益的影响最灵敏的范围的估计。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当然会比单一选择的结果要好一些。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本章用来说明对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包括: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很多,如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方面的陷井,软件人员通常是不熟悉的,有可能陷入,务必要注意研究。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例如从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来看,是否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从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看,是否能满足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要求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8结论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必须有一个研究的结论。结论可以是:
a. 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b.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关键词】检察建议;实施;制度
一、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现实意义
检察建议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检察建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引起相关单位和人员重视,建立犯罪预防思想防线。提出检察建议,有助于相关单位、行业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治和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参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消除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二是促进社会管理改进和创新,建立犯罪预防社会化防线。加强检察建议工作,是检察机关转变执法理念,围绕办案延伸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直接手段,抓好该工作,有利于监督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形成行为人“不必犯”的社会环境。三是启动责任追究,严明工作纪律,建立内部预警防线。检察机关通过建议督办,惩治乱作为和不作为,发挥纪律惩戒和警示功能,营造行为人“不敢犯”的内部环境;四是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建立犯罪预防制度防线。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为纽带和桥梁,监督和协助发案单位采取预防措施,规范内部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起到治理腐败和预防违法犯罪功效,搭建行为人“不能犯”的监控平台。
二、检察建议在使用中面临的法律困境
(1)法律依据不完备,影响其法律效力。当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仅《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及《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规定明确了检察建议权及适用情形,其他法律均未作明确规定。法律依据的匮乏直接导致检察建议刚性不足,形成先天缺陷。(2)管理不规范,少数检察建议质量不高。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常用的法律文书。受认识偏差、个人素质、流程管理等因素影响,少数检察建议出现了质量问题,有的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有的内容不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行文不流畅,逻辑不严谨。(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少数检察建议不能落实。有的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后,未落实备案、抄送、回访制度,使检察建议流于形式;对受建议单位不理睬或敷衍应付时,消极对待,导致检察建议有去无回,收效甚微。(4)适用范围把握不准,存在误用现象。检察建议是一项综合性法律文书,其内容包括对相关单位、行业管理等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的建议和对有关人员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建议两方面。有的检察机关和人员囿于认识缺陷,在不应当使用的情形下误用检察建议,造成执法偏差。
三、改进和完善检察建议工作的对策
(1)树立“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执法理念。坚决摒弃“重打击,轻预防”的观念,充分认识检察建议在个案预防、系统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协助相关单位、行业从教育、制度、监督上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巩固深化执法办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彰显检察机关在综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指导、协调、监督作用。(2)增强检察建议规范性、针对性、权威性。检察建议要做到规范统一,尤其要强化说理部分,分析要透彻,内容要翔实。提出建议可操作性要强,切忌空话、套话。制作程序要规范,审批要严格,一般采取立项、主办人员起草、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检察长签发、办公室缮印的处理程序。(3)健全检察建议制度,保障检察建议落实到位。把检察建议纳入绩效管理和综治考核体系,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兑现奖惩;对不落实或不认真落实检察建议的有关单位,由综治部门一票否决。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要跟踪监督,适时回访。(4)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制度设计。建议将检察建议权写入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具体情形、保障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规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问题。可以规定,受建议方应当在收到检察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落实检察建议内容并向人民检察院回告;若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逾期不执行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层报通知其上级主管部门督促执行;若对检察建议书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检察建议书之日起七日内向上级人民检察院书面报告,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处理意见。
参 考 文 献
[1]刘利宁,张俊锋.再审检察建议若干问题的探索[J].检察实践.
2005(6)
[2]夏黎阳.民事行政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之适用与完善[J].法学杂志.2006(5)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区粮食工作重点,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意见,以干部职工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整治“吃喝风”、“慵懒散”、“卡拿要”问题为重点,以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为标准,通过开展“三查三评”活动,实现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圆满完成全年粮食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二、活动内容
一是查作风。主要检查中央、省、市、区和局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是否贯彻执行到位。重点检查有无公款同城吃请、公车私用私驾、公款高消费娱乐,以及在落实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中有无疲沓拖拉、敷衍了事等问题。
二是查效能。主要检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等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贯彻执行是否到位。重点检查工作状态上有无精神萎靡不振、责任意识淡薄,上班纪律上有无擅自离岗、上网从事与工作学习无关活动,办事效率上有无推诿扯皮,服务态度上有无冷漠生硬,履行职责上有无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三是查廉洁。主要检查《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是否到位。重点检查在服务群众和企业中是否做到清正廉洁,有无利用手中职权刁难企业、向管理或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以及向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
四是“三评”。一是群众评议服务。认真接受群众对粮食收购、粮食销售、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等职能工作的评议评价,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社会评选先进。积极参与网上投票推荐评选、争取自身当选区直机关单位作风效能建设先进个人。三是机关评定位次。切实抓好机关作风、效能和廉洁从政,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立足自身争先进位。
三、方法步骤
“三查三评”活动从6月份开始,至年底前结束。按准备、查评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参加对象为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一)准备阶段(6月上中旬)
1、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组织干部职工对照“三查”内容,认真查找自身在作风、效能及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自觉进行纠正,个人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交局监察室。
(二)查评阶段(6月下旬-12月中旬)
1.坚持开展“三查”。
局机关各科室及各直属单位对干部职工遵守作风、效能及廉政相关规定情况,每月开展1次自查,同时,对群众评议服务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开展针对性检查,完善和改进服务举措,严格内部管理,严明纪律约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高度重视纪委明查暗访,对违反作风、效能及廉政相关规定的个人进行处理,对其单位责任人将按纪委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局机关内部检查由监察室具体负责,并每月底将检查情况及相关工作举措向区作风办书面报告。
2.积极参与“三评”。
6月下旬至11月底,区作风办将在《纠风网》开设网上评议专栏,评议参评窗口(科室),群众进行满意度投票,提出意见建议。局监察室将密切跟踪网上评议专栏,对群众提出涉及粮食工作和本系统、本单位的意见建议随时收集、报告和反馈。区纪委、监察局将对群众反映问题多、整改迟缓的服务窗口和所在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责成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在开展网上评议的同时,区作风办将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居民及其他管理服务对象,开展座谈、走访并发放问卷评议表,了解群众对参评窗口的满意度,听取意见和建议。
机关各科室要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网上评议活动,认真收集网民和群众意见,积极争取当选“区作风效能建设先进个人”。
(三)总结阶段(12月下旬)
干部职工个人对参与“三查三评”活动情况,重点就自身在作风、效能、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不足及努力方向等,进行认真总结。个人总结书面材料按干部管理权限报送。
各科室重点对开展“三查三评”活动中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的有效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和纠错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常态化。
四、有关要求
一、民主生活会时间
拟定于年5月,具体时间根据工作情况确定。
二、民主生活会参加人员
场班子全体成员,并邀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县委指导组派人参加,场党员群众代表和党外人士列席
三、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基本内容和目标
主题:“科学发展,奋起赶超”
基本内容: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目标:通过专题民主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并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
1、广泛征求意见(4月30日至5月5日)。通过和基层党员群众座谈,印发征求意见表,设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的意见认真进行汇总梳理,原原本本地提交给场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
2、开展谈心活动(5月6日至5月9日)。场主要负责同志要与每一位班子成员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并与各自联系的党支部党员谈。谈心时要敞开思想,触及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3、认真准备发言材料(5月9日至5月11日)。场领导班子成员要在自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前一阶段学习教育、深入调研和“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活力德安”大讨论的成果,撰写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发言提纲要主题鲜明、认识深刻、剖析准确、改进措施明确,重点围绕班子和个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思路等内容展开。
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1、研究讨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集体发言材料。客观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在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等方面形成共识。
2、班子成员进行个人发言。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要紧扣民主生活会主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查找和正视问题,注意防止和避免空泛议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集体不讲个人等现象。要防止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总结汇报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般应先班子、后个人,先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后其他班子成员,逐个进行。
4、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成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对正确的意见,要诚恳接受,并认真剖析根源;对意见较集中或重大的问题,要做出负责任的说明;对不符合事实或不完全符合事实的意见,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解释。
5、形成会议纪要。
六、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
1、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根据班子、个人发言材料,完善、修订分析检查报告,并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阶层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2、对民主生活会中班子、个人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进一步明确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3、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研究、完善整改措施,使整改措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4、结合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要求,逐项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七、相关材料存档、上报
一、 概述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二、 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
2、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3、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中的优势。
三、 项目成熟程度
1、成果的技术鉴定文件或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产品鉴定证书。
2、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户认可的情况等。
3、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四、 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1、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2、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3、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五、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案
3、投资使用计划
六、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未来五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
2、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
3、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
4、财务分析结论
5、社会效益分析
七、 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
1、企业员工构成(包括分工构成和学历构成)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科技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资金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情况。
4、企业从事该产品生产的条件、产业基础(包括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原材料的来源、供应渠道等)。
八、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九、 其它
1、环境保护措施
2、劳动保护和安全
3、必要的证明材料
(1) 特殊行业许可证(如食品、农药、医药、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批文);通信产品入网许可证;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
(2) 可提供项目立项证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产品质量认证、环保证明;产品订货意向、合同等补充材料。
十、 结论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 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选择的各种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的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
7.1引言
7.1.1编写目的
7.1.2背景
7.1.3定义
7.1.4参考资料 7
7.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7.2.1要求
7.2.2目标
7·2.3条件、假定和限制
7.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7.2.5评价尺度
7·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7.3.1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7.3.2工作负荷
7.3.3费用开支
7.3.4人员
7.3.5设备
7.3.6局限性
7.4所建议的系统
7.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7.4.2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7.4.3改进之处
7.4.4影响
7.4.4.1对设备的影响
7.4.4.2对软件的影响
7.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7.4.4.4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7.4.4.5对开发的影响
7.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7.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7.4.5局限性
7.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7.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7.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7.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
7.6投资及收益分析
7.6.1支出
7.6.1.1基本建设投资
7.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7.6.1,3非一次性支出
7.6.2收益
7.6,2.1一次性收益
7.6.2.2非一次性收益
7.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7.6.3收益/投资比
7.6.4投资回收周期
7.6.5敏感性分析
7.7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7.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7.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7.8结论
附录a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示
(参考件)
a.1引言
a.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a.1.2背景
说明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a.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a.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a.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所建议的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等。
a.2.1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基本要求,如a.功能;
b.性能;
c·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辅之以叙述;
f.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完成期限。
a.2.2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a.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处理速度的提高;
c.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d.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e.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f.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a.2.3条件、假定和限制
说明对这项开发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a.所建议系统的运行寿命的最小值;
b.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
c.经费、投资方面的来源和限制;
d.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e.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制;
f.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g.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
a.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说明这项可行性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所建议的系统将是如何评价的。摘要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 和策略,如调查、加权、确定模型、建立基准点或仿真等。
a.2.5评价尺度
说明对系统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尺度,如费用的多少、各项功能的优先次序、开发时间的长短 及使用中的难易程度。
a.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 至是一个人工系统。
分析现有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建议中的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a.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说明现有系统的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此流程可用图表即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并加以叙述。
a.3.2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a.3.3费用开支
列出由于运行现有系统所引起的费用开支,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材料等项开支以及开 支总额。
a.3.4人员
列出为了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a.3.5设备
列出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a.3.6局限性
列出本系统的主要的局限性,例如处理时间赶不上需要,响应不及时,数据存储能力不足,处理功能 不够等。并且要说明,为什么对现有系统的改进性维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a.4 所建议的系统
本章将用来说明所建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将如何被满足。
a.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概括地说明所建议系统,并说明在第a.2章中列出的那些要求将如何得到满足,说明所使用的基本 方法及理论根据。
a.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给出所建议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a.4.3改进之处
按a.2.2条中列出的目标,逐项说明所建议系统相对于现存系统具有的改进。
a.4.4影响
说明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将带来的影响,包括a.4.4.1对设备的影响
说明新提出的设备要求及对现存系统中尚可使用的设备须作出的修改。
a.4.4.2对软件的影响
说明为了使现存的应用软件和支持软件能够同所建议系统相适应。而需要对这些软件所进行的修 改和补充。
a.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说明为了建立和运行所建议系统,对用户单位机构、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a. 4. 4. 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说明所建议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影响,如a.用户的操作规程;
b.运行中心的操作规程;
c.运行中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d.源数据的处理;
e.数据进入系统的过程;
f.对数据保存的要求,对数据存储、恢复的处理;
g.输出报告的处理过程、存储媒体和调度方法;
h.系统失效的后果及恢复的处理办法。
a.4.4.5对开发的影响
说明对开发的影响,如a.为了支持所建议系统的开发,用户需进行的工作;
b.为了建立一个数据库所要求的数据资源;
c·为了开发和测验所建议系统而需要的计算机资源;
d.所涉及的保密与安全问题。
a.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说明对建筑物改造的要求及对环境设施的要求。
a.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扼要说明为了所建议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持运行而需要的各项经费开支。
a.4.5局限性
说明所建议系统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问题未能消除的原因。
a.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节应说明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如a.在当前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的功能目标能否达到;
b.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功能能否实现;
c.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能否满足;
d.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否完成。
a.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扼要说明曾考虑过的每一种可选择的系统方案,包括需开发的和可从国内国外直接购买的,如果没 有供选择的系统方案可考虑,则说明这一点。
a.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参照第a.4章的提纲,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并说明它未被选中的理由。
a.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按类似a. 5. 1条的方式说明第2个乃至第。个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
a.6投资及效益分析
a.6.1支出
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所需的费用。如果已有一个现存系统,则包括该系统继续运行期间所需的费用。
a.6.1.1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采购、开发和安装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a.房屋和设施;
b. a dp设备;
c.数据通讯设备;
d.环境保护设备;
e.安全与保密设备;
f.adp操作系统的和应用的软件;
g.数据库管理软件。
a.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包括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a.研究(需求的研究和设计的研究);
b.开发计划与测量基准的研究;
c.数据库的建立;
d.adp软件的转换;
e.检查费用和技术管理性费用;
f.培训费、旅差费以及开发安装人员所需要的一次性支出;
g.人员的退休及调动费用等。
a.6.1.3非一次性支出
列出在该系统生命期内按月或按季或按年支出的用于运行和维护的费用,包括a.设备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b软件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c.数据通讯方面的租金和维护费用;
d.人员的工资、奖金;
e.房屋、空间的使用开支;
f.公用设施方面的开支;
g.保密安全方面的开支;
h.其他经常性的支出等。
a.6.2收益
对于所选择的方案,说明能够带来的收益,这里所说的收益,表现为开支费用的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减少、灵活性的增加、动作速度的提高和管理计划方面的改进等,包括;
a.6.2.1一次性收益
说明能够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一次性收益,可按数据处理、用户、管理和支持等项分类叙述,如:
a.开支的缩减包括改进了的系统的运行所引起的开支缩减,如资源要求的减少,运行效率的改进,数据进入、存贮和恢复技术的改进,系统性能的可监控,软件的转换和优化,数据压缩技术的采用,处理的集中化/分布化等;
b.价值的增升包括由于一个应用系统的使用价值的增升所引起的收益,如资源利用的改进,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改进以及出错率的减少等;
c.其他如从多余设备出售回收的收入等。
a.6.2.2非一次性收益
说明在整个系统生命期内由于运行所建议系统而导致的按月的、按年的能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收益,包括开支的减少和避免。
a.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逐项列出无法直接用人民币表示的收益,如服务的改进,由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的减少,信息掌握情况的改进,组织机构给外界形象的改善等。有些不可捉摸的收益只能大概估计或进行极值估计(按最好和最差情况估计)。
a.6.3收益/投资比
求出整个系统生命期的收益/投资比值。
a.6.4投资回收周期
求出收益的累计数开始超过支出的累计数的时间。
a.6.5敏感性分析
所谓敏感性分析是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系统生命期长度、系统的工作负荷量、工作负荷的类型与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合理搭配、处理速度要求、设备和软件的配置等变化时,对开支和收益的影响最灵敏的范围的估计。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当然会比单一选择的结果要好一些。
a.7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本章用来说明对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包括a.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很多,如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方面的陷井,软件人员通常是不熟悉的,有可能陷入,务必要注意研究。
a.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例如从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来看,是否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从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看,是否能满足使用该软件系统的要求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a.8 结论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必须有一个研究的结论。结论可以是a.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b.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参加兰考县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参照红安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模式,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选人用人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的问题,使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受到洗涤,观念上得到更新,从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标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江生态新城区建设。
二、会前准备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要求,特别是认真学习兰考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坚定履行受教育和抓活动两个主体责任,按照“认真、严格、深刻、实效”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亮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落实主体责任。将带头作用和责任具体化,做到认识上高一筹、学习上深一层、实践上先一步,做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带头人。党组书记带头把责任扛在肩上、活动放在心上、关键环节抓在手上,党组其他成员落实责任,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带头完善规章制度,带头进行专项整治,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
(二)认真组织学习。采取个人自学、专家导学、讨论互学、集中夜学、双休补学等形式,重点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6本必读书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成2万字读书笔记和5篇心得体会,集中学习时间达到7天,开办1期学习专栏,集中观看电影《焦裕禄》。区委抽调了3名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任区委督导组组长,活动中注重处理好自身学习、本职工作与督导工作的关系,注重督学并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集中听取意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接地气、听呼声、转作风、改方法、促工作”活动,积极参加“三进五访”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走访基层人大代表70多名,普通群众265人,征求各方面对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收集到意见建议178条,经梳理归纳后,共计82条,其中,对单位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17条(其中形式主义3条,4条,享乐主义6条,奢靡之风4条),对单位领导个人的意见建议42条,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6条,对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17条。
(四)坚持立查立改。区人大党组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立行立改,边学边改。一是强力改进会风。制定了区人大常委会改进会风线路图,21名委员全部签订了改进会风承诺书。二是切实厉行节约。区人大机关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腾出超标办公室、严格公务接待,杜绝公款吃喝,确因工作需要的,按标准安排工作餐,并严格遵守进餐不饮酒、不拿烟等规定,2014年上半年“三公经费”下降10%。三是进一步精文减会。与去年相比,今年同期发文数量下降28%;除法定会议外,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格和参会人数。四是改进调研方式,创新调研机制,提升调研实效。
(五)扎实开展“回头看”。区人大党组对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情况进行仔细自查,对规定动作没到位的自觉进行补火、补课。5月22日,区人大党组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开展“学习焦裕禄,争做好党员好干部”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专题讨论,讨论做到了会前认真准备,会上人人发言,进行了交流。区人大党组书记以“肃党纪、正作风、提升人大服务群众的正能量”为题,给全体机关党员上了一节生动深刻的党课,会后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市警示教育基地。
(六)深刻查摆问题。党组成员深入查摆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四条意见等方面的差距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查找选人用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问题,党组书记对征求到的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和党组成员个人的意见建议情况进行反馈,对班子集体的问题,召开专题党组成员会议进行通报,党组成员结合岗位职责和分管工作,主动认领问题,做到了条条有人认领,件件落到实处。通过对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集体议和区委督导组通报提醒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列出党组班子和党组成员“”等方面问题的清单,经党组书记审阅后报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七)开展交心谈心。5月27日至30日,人大党组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支部书记与每名党员,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谈作风、讲问题、提建议,谈话覆盖率达到100%。大家深刻反省自身在“”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了刺刀见红、辣味十足的意见建议。做到班子问题、本人问题、对方问题、拟在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等“六个谈透”,通过谈心谈话,达到了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帮助、增进共识的目的。
(八)严肃对照检查。党组书记主持起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召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修改,研究提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思路和措施。党组成员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党组书记对党组成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严格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督促认真修改,直到符合要求。
从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和前段准备情况来看,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认为,区人大常委会学习教育活动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征求意见具体深入,立行立改推进有力,“回头看”工作扎实到位,交心谈心全面透彻,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实在,会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具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条件。
三、会议方案
(一)时间:在区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5天左右召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会期1天,初步定在7月上旬。
(二)地点: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市委、区委督导组负责同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邀请党外的主任会议成员列席会议。
(四)主持人:
(五)议程:
1、学习兰考讲话;
2、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进行班子对照检查。
3、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开展自我批评,其他同志进行批评帮助。
4、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其他成员进行个人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其他同志进行批评帮助。
5、参加会议的市委、区委督导组负责同志点评,提出要求。
6、作小结和表态发言。
(六)会务工作:办公室统一负责相关会务工作,包括会议通知、领导邀请、材料印发、会议记录、新闻宣传等。
四、会后工作
(一)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
会后,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民主生活会情况,形成《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通报》,报市委、区委督导组审阅后,根据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会前准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
(二)上报专项材料
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会后15天内,将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送市委、区委督导组审阅后报市委、区委教育活动办。
关键词:资产组合;马克维茨模型;预期损失率;非预期损失率
一、马克维茨方法概述
马克维茨模型的原理在于在预期收益波动性不超过既定水平、预期收益尽可能大的前提下, 使得预期损失最小,即投资者在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后,利用最少的资本,来创造更多的投资 回报。设有n种资产, 其收益分别为X1,X2,……Xn,n个随机变量, 则Ei=EXi表示第i种资产的 收益期望, 而收益方差也就是波动性σi=D(Xi)表示第i种资产的风险度。通过对收益和风 险进行规划求解,进而得到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
根据上述要求列出线性规划公式为:
二、模型改进后的实证分析
马克维茨方法在中国推广的局限性在于:一个授信客户在银行的收益往往是综合性的, 包括利差收入、国际结算业务、资金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收入,还有沉淀资金带来的 成本利得等,但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核算方法的限制,很难将各方面的经营收益严密、合理 的匹配到每一个客户身上,而仅以利差收入来考核一个客户显然有失偏颇,特别是对一些特 定行业,如商贸行业的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不小于利差收入,因此也就难以满 足马克维茨模型推理的基本要求。因此考虑对该模型进行更适合本土化要求的改进,用股东 价值增加值替代预期收益,用预期损失率替代收益波动性。
根据上述方法,对某商业银行2005年年末的授信资产进行组合测试,并按照测试方案进 行组合管理。其2005年年末数据如下:
根据当期数据显示,该银行授信总资产为342亿元,预期损失约为1.37%,股东价值增加值 为4.1亿元,并进一步测算得出该资产组合的预期损失标准差为4341万元,非预期损失约为1 .3亿元。
按照设定方法规划求解:
其中硬约束条件为:根据调整经验,对于样本容量较大的行业,变化幅度不可能过大, 如,即使银行认为交通运输行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EVA收入更高,而预期损失率更低,但 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将全部制造类行业的客户全部结清,全部转向交通运输类客户。因此需 要对部分行业份额进行变动范围控制,如,制造业份额不低于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份额 不低于12%等,从而避免规划求解的结果为交通运输行业份额为100%,其它行业为0的极端 情况。完成设定后,求解情况如下:
在该行预计2006年末对公授信资产达到400亿元规模的情况下,各项指标数据预测如下:
在新一年度授信管理工作中,该银行经过必要的结构调整,适当压缩制造类、商贸类 行业,将信贷资金更多的投放于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等收益风险匹配效果 更佳的行业,则该行报告期股东价值增加值将提高到5.3亿元,增加29.3%,高于其信贷规 模的提升速度(17%)12个百分点;而预期损失标准差变为4012万元,非预期损失约为1.2 亿元,在授信规模提升的前提下,反而减少了意外损失对经济资本的占用。
四、结论及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是当前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信贷资产管理 的需要,建议考虑与国际接轨,采用划分更详细的分类方法,这样在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时才 能用数学方法更准确地描述出各样本的特征。
二是与第一条相辅相成的,由于当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完全采用内部评级法衡量违约率及 贷款违约损失率,因此对贷款的损失准备按照贷款分类等级计提,即:正常、关注、次级、 可疑和损失分别计提0、2%、25%、50%和100%,虽然这样的计提准备金当量在统计上符 合贝努利定律(
),即事件A发生的频率依照A的概率p收敛,当事件发生的次数n 越大,P越 接近1,表明常规事件发生的频率非常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贷款笔数足够多,贷款的损失 率越符合计提率。但在常规的银行经营的贷款组合中,除去制造业、批发与零售等大行业的 样本较为充足外,很多小行业如:建筑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等资产分布量较少, 计算该类行业的预期损失偏差较大,建议采用DCF法(贴现现金流法)对行业内不良贷款的 预期损失进行调整,使得该行业的预期损失估计值更加逼近真实。
华瑞公司在2009年7月下发通知,从8月―12月开展“我为华瑞进一言”活动,进行合理化建议征集;截至活动结束共收集建议79条,采纳建议17条,采纳率约22%。华瑞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的模式,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多种渠道改进管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过程中,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员积极踊跃参与,甚至给每个人都规定了最低任务,收集到不少好的合理化建议,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到位,职工从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性。三是奖励机制不健全,偏重于精神鼓励,没有适当有效的物质奖励。
合理化建议,这个几十年前经常采用的管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了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合理化建议成本低而收效大的特点,愈发显示了优势。如何能让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呢,以下从三个层面分析。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模式,明确合理化建议工作流程。首先是建章立制,建立透明的评审和奖励制度,是促进合理化建议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对组织、征集、反馈、实施、奖励等都有制度保证,并贯彻在日常工作之中,实实在在地作为一项长效性的工作来抓,这是促进合理化建议活动得以持久开展的重要保证。
调动职工积极性,把提合理化建议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用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保障合理化建议的生机活力,长期调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一是根据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二是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的评比,对建议得到采纳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职工进行表彰,用精神奖励强化个人价值感,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把评选“最佳岗位能手”、“巾帼建功”等活动与合理化建议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合理化建议活动成为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吸引力,例如海尔的“即时激励”“创新推进平台”,西门子的“3i”管理等,许多中外企业成功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按照效益价值给予奖励,并对能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也给予适当的奖励,是促进职工自觉参与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和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及时反馈,正确评估。合理化建议凝聚着员工的大量心血和劳动,也是他们多年来立足本职岗位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应该保护职工的创新热情,尊重职工的创新成果,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做到“善始”“善待”“善终”,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只有这样,职工提建议的热情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创造多种形式,搭建多种平台,为职工合理化建议广开渠道。一是可以开通多种提建议的渠道,不仅可以提交建议表、建议报告,还可以考虑利用电子信息渠道,让职工通过局域网或OA系统直接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是提合理化建议的时间随时化,随时接收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办理落实,使职工好的建议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改革发展始终是企业工作的中心,融入中心是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合理化建议体现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是最佳的“民主通道”。职工通过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增强了对本职工作的关心,增强了对工作以外事物的关心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由此而凝聚的向心力是相当宝贵的。实践证明,凡是重视职工合理化建议的企业,他们的经营状况、业务发展、干群关系都是比较和谐而超前的,只有尊重每一位职工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华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