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立体影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3D立体影像技术;动画电影;滥用;舒适度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影响
随着《阿凡达》动画电影1受到人们的肯定,随着电影3D—IMAX立体放映厅技术的成熟,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3D立体影像技术2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电影和动画片制作,如《飞屋环游记》《冰川时代》《小黄人》系列等。进入21世纪,此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显示技术。这些影片或者动画片取得的成功,让许多人误以为3D立体影像技术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保证、拯救电影的良药,是缩短国内与国外动画片制作差距的关键。这种种对3D立体影像技术的偏爱,导致了3D立体技术的滥用,造成动画片制作上资源的浪费,正如动画电影方面的专家艾伦-本森(EllenBensen)就觉得电影公司在技术上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电影情节本身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题材、所有的动画片、所有的镜头,只要运用此技术就可受到观众的青睐。
二、正确认识3D立体影像技术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本质
3D立体影像技术实际上就是两个并列的画面组成的总画面,或者说是互相并列的两个画面。利用两眼看同一物体,不同成像在大脑中的差别,让观众看到的影像在屏幕水平面上产生视差[3],增加维度带来更好地感受屏幕效果,开创了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屏幕不再是单纯的画布,它就像窗户一样清晰,3D效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新技术、不是万能药
其原理早在1838年,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现:人的两眼间距约为5cm(欧洲人平均值),看任何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重合,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视角差异经由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能区别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便是人眼会产生3D视觉的秘密—偏光原理,至今为止几乎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早在1838年出现影院时就出现,但发展趋势经历了升降升的一段历程,有明显的三段历程。最初在1838年,这时期为实验阶段。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明了一种名为“反光式立体镜”的装置,用来观看他的3D立体画,把此技术引进绘画中。因技术未成熟未能在电影中实际运用,渐渐消退。20世纪50年代迎来黄金时代,源于与电视的出现与流行,为了把观众从电视夺回来,3D立体影像技术作为电影份特效,取得一定的成绩。此时,立体眼镜就起源于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因不真实技术不完善,而又慢慢被大众冷落。然后在2000年又迎来新的复苏如《阿凡达》等优秀作品,掀起了全球3D热潮。因此时正确认识到此技术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而是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从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万能药,不能盲目滥用。所以,不是什么题材的影片或者动画片使用了3D立体影像技术就会吸引观众,用得不好只能哗众取宠,甚者弄巧成拙。那把3D立体影像技术放在哪里?如何应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
三、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必然性
(一)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优势
3D立体影像技术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其制作步骤的繁复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真人拍摄的电影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比较少,然而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则多而成功倍受青睐。因为动画片制作技术已逐渐成熟,尤其CG动画片制作相对于电影与真人拍摄电影优势,只需要设置多一个角度的摄影机渲染就能很好制作出立体技术需要的画面。恰巧动画片的虚拟性需要,其动画角色动作的夸张,对于未来或童话虚拟场景的建构也适合立体特效的优势发挥,而且动画尤其三维动画大部分都是用软件建模,动作绑定制作出来的。只要设置两个视角的摄像机模拟左眼和右眼,就可以达到3D立体影像技术制作的要求,其可控性强可以从不同视角制作镜头,达到理想效果,易于调整修正、调整。
(二)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局限性
但是,不是所有动画片段题材都使用3D立体技术的运用。动画片大量的后期合成也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的批量生成,要十分精准,适当增减。在某个程度上讲,动画片的完善、制作人对艺术追求不能完全用立体技术来体现。
(三)需适配动画片情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因为动画片要充分利用立体影像技术讲故事,立体影像技术不会超出故事题材和既定的范围。一部好的动画片会通过立体影像技术而获益,好的技术不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应。通过介入感来提升紧张感,可以适当运用在恐怖探险题材的动画片上,但不会在提升喜剧因素或者浪漫因素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当观众而不是参与镜头角色人物中去。另一方面,动画片往往是夸大,要用到特效。尤其探险类动画片,动画角色到了未来世界中,这时身临其境的剧情需要与立体特效的长处就可互利互助,通过介入感吸引观众。所以,不能盲目运用立体影像技术在动画电影中。
四、运用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分侵入观众的视觉空间
过分侵入观众空间,一方面产生不适感,另方面产生视觉疲劳不再有冲击力,阻碍立体技术表现的镜头。可通过调节视差来降低立体影像技术的滥用,不是每个镜头都要用强烈的视差来突出其立体感和观众的介入感。
(二)避免特殊角度、切换方式
在二维的镜头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蒙太奇镜头切换方法,如镜头、叠化、模糊等等用立体特效表现会产生混乱,产生镜头躁点。一些角度的拍摄90度的仰视、俯视或者极端角度的透视,不能运用立体技术,超过两眼视差的极限。因为在两个角度制作时就会难于合成光学统一生成立体画面镜头,即使在三维动画制作中也是如此。
五、动画电影发展的未来趋势
但上述立体效果,还受到观看角度和距离的限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3D立体影像技术能突破技术瓶颈,进入裸眼3D立体影像技术,服务于动画电影制作,让3D立体影像成为新的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们的想象力清晰可见,让国产动画电影再次腾飞。希望上述观点和建议能让此技术更好的服务动画片制作。
参考文献:
[1]戴闽鲁.最新立体影像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关键词:动画 3D立体 图像
中图分类号:TB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97-01
人类也一直追求能突破平面影像,尤其在虚拟现实中,为了能达到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受,立体视觉绝对是必需的。所以,在立体影像工程方面,包括输入及输出,有很多技术需要去研究开发。目前应用在计算机上“3D”一词,主要是以“2D”影像加上渐层阴影、光线追踪等效果将真实的“3D”立体影像仿真计算投射于“2D”平面上。以下介绍之“3D”系利用模拟人眼左、右视角的平面影像经由计算机屏幕输出、再透过立体眼镜合成有深度的真实立体影像,称之为“Stereoscopic 3D”技术。
什么是3D电影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
1、片源的获得方法及创作视觉原理
(1)片源的获得方法:1)电脑制作;2)立体拍摄;3)用转换软件转换。
首先,我们必须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左右图像之间不能存在垂直的偏差,也就是说同一个目标像素在左右图像中只能是存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因为我们的眼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瞄准单一目标,左右图像才能被大脑识别处理成像。
(2)创作视觉原理:立体事发或立体图像利用人类双眼视觉的特点来创造深度感,使物体出现在电影屏幕的前面或后面。该技术为左右眼呈现两个略有不同的图像,然后由人脑自动把它们如何到一个视图中。图像中细微的左右差异创造了深度感,通过控制这种深度感,通过控制这种深度感从而发挥创意优势。这就是立体电影制作艺术的意义所在。观看3SD图像打破了这种后天的习惯性响应,是许多3SD引起的不适的根源。虽然大多数人可以适应聚焦与融合之间的突然差异,从而看到深度感,但有些人对它更为敏感,会迷失方向。不过,如果3SD材质的剪辑很差,就会在深度感方面给观众造成与我们的显示世界体验不一致的、意想不到的突然性屏幕变化,而且这种差异对所有人都非常明显。
2、再现立体影像的主要技术
以下是不同立体影像技术的比较,如表2-1:
3、实践以及体会
(1)立体效果制作实践过程:分镜--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合成。
最终制作效果如下图3-1:
(2)制作体会或制作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1)困难与常犯的错误:
立体策划:过大的立体感不仅会影像观看,而且不适合大屏幕,不应为了突出立体感特意设计冲屏动作。
3D立体制作:摄影机的间距和夹角,某些材质渲染不稳定,双眼无法匹配。
立体合成:双眼匹配不准,镜头光晕的问题,运动模糊、景深模糊处理不当。
2)目前3D显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要做的研究有:①3D显示可能会使观看者身体不适,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需要解决的是找到影响舒适度的物理原因。②用户看同样一个3D显示器时,他所处的位置不同、屏幕大小会影响观看效果和双眼视差。原因是立体影院显示系统和观看场所的设计没有统一标准。③立体影像存在畸变,缺乏真实深度感。原因是目前3D制作还缺乏必要的指导(包括实景拍摄或电脑制作)。
3)立体影像制作注意事项:①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一:使用尽量大的屏幕尺寸屏幕尺寸越大,立体感越强,大尺寸的屏幕也有利于布置更丰富的场景。②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二:为得到逼真的效果,所有的反射折射都应该使用光线跟踪算法计算;③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三:避免画面中观众的主要关注对象被屏幕的边框裁切,这样会直接破坏立体感,同样会引起不适。④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四:尽量使用真实的材质纹理,避免使用贴图。⑤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五:由于没有真正完美的视差值,所有依靠主动的或被动的立体眼镜泄露的立体显示,都允许一个眼睛能看到另一个眼睛应该看的图像的部分画面,使用能接近你想要的立体感的尽量小的视差值;尽量避免使用高对比度图像。⑥立体影片制作时应注意事项六:同一镜头和前后两个镜头之间应该尽量使用同样的焦距。否则,将迫使观众不断调整眼球运动,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不适。
没有最好的立体影片,但有更好立体影片。立体影片制作一般需要在反复调整才能得到比较令人信服的效果。
4、结语
制作3D立体动画的是繁琐的工作,但是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数字投影技术的进步以及由于其他娱乐技术的冲击造成今天我们对三维动画的研究。在将来对动画的研究中,我也会继续潜心研究动画前沿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将它们融合到一起去,创造出更出色的作品。
关键词:3D立体摄影
1立体摄影的历史兴衰
人类对立体影像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年左右。当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观察发现,人类能够洞察立体世界的原因是因为左右眼所看到的景物不同。
到了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透视画法。伴随着数学与物理等学科的发展,这种表现立体效果的技法得以延续完善。直到1833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哲学教授查尔斯・惠斯通提交了一份有关“双目并用视觉”理论研究的论文,开创了3D视觉影像理论研究的先河。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名为“反光式立体镜”的装置,用来观看他的3D立体画。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银盐照相技术,到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塔尔伯特利用两台单镜头相机合并设计的立体相机问世。
但是立体摄影的广为人知,还是在十多年后,英国一位叫大卫・布鲁斯特的数学教授发明了第一台可用于摄影领域的立体观片装置,名为“透镜式立体镜”。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上,布鲁斯特将他的一台立体镜赠送给了维多利亚女王,此举为立体摄影起到了很好的推广效应,从此立体摄影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开始了。
很多摄影公司开始涉足立体镜器材市场和立体图片市场,摄影师被派往世界各地去拍摄记录名胜古迹和重大事件的立体照片,以满足维多利亚时代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望。“透过客厅看世界”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广告语之一,立体镜也成为当时英国家庭必备的用品。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普通照相机和摄影越来越简单、廉价,立体照片和立体摄影开始被冷落了。此后为重振立体摄影,世界各路照相器材厂家投入资金技术力量开展研发,也取得过一些成就。比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有了先进的照片冲印技术,两个美国人杰里・尼姆斯和阿伦・洛发明了一套全新的立体摄影系统。其中名为“NIMSLO”的四镜头立体照相机,能在胶片上同时记录四幅画面,通过立体彩扩机,可以得到直接裸眼观看的柱镜光栅立体照片。这款照相机,1982年被美国《现代摄影》杂志评为优秀名牌照相机。但是由于立体摄影昂贵的设备投入,复杂的技术操作,使其令人望而却步,始终无法在摄影市场上发挥应有的潜能。直到21世纪初期,伴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立体摄影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立体摄影的原理与技术
立体摄影成像原理是模仿人眼,拍摄两幅据有细微差异的图像,然后再利用相应的技术使人的左右眼分别看到这两幅据有细微差异的图像,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景象。
立体摄影的拍摄方式一般有三种:专业立体相机拍摄;立体摄影导轨双机拍摄;单机位移拍摄。首先是专业立体相机拍摄。这种方式是借助于具有两个或多个镜头的专业立体相机进行拍摄。使用这类立体相机进行拍摄最大的好处在于使用操作简易方便,适于拍摄运动物体,每次拍摄即可获取左右画面,但由于镜头间距是固定的,往往只适合于拍摄较近的景物。
立体摄影导轨双机拍摄是将两台同一型号的相机按合适的间隔固定在一个台面上,通常这样台面是设计成可以滑动的,这样至少其中的一台相机可以快速便捷地横向移动,从而实现调整立体间隔的目的(这样的台面我们现在称之为立体摄影导轨)。在进行同步快门释放(拍摄)之前,我们要确保这两台相机使用的是同一型号的镜头,并且它们的光圈、快门、镜头焦距等拍摄参数都是相同。这种方式拍摄可以随时根据景物远近,调节左右相机的间隔长度,从而取得满意的立体效果。
单机位移拍摄是直接利用身体移动相机进行拍摄。如果我们手持着相机,然后将身体的重心从左脚移到右脚(或者右脚移到左脚)就可以获得一个接近双眼间距(60mm)的立体间隔。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连脚架一起移动。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我们都要确保相机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对准同一目标进行拍摄。由于拍完一张后需要移动位置再拍另一张,这种方法不适于拍摄运动物体。
拍摄完的立体影像需要后期制作合成,有的使用自带的系统合成,比如富士开发的立体照相机系列。有的使用普通相机拍摄立体照片,则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进行制作合成。
3立体摄影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立体摄影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平面二维照片的束缚,画面有很强的纵深感和逼真感,更好地展示了真实的世界,在科技、教育、商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由于立体摄影的再次崛起与上次的热潮间隔较久,因此在此领域,人们对立体摄影的概念、理论及其应用等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如今,发现商机的生产厂商,蜂拥涌入的主要是立体的终端产品,比如立体电视机、立体显示屏、立体投影仪、立体游戏机、立体播放器以及立体影像后期处理和播放的相关软件等等。不过,目前立体影像技术和产品还没有完全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立体影像资源的匮乏。要补充这些资源就要依靠3D立体摄影拍摄技术。
最新裸眼3D显示技术,让观众无需戴上专用眼镜等附加设备,就可以看到真正的立体图像。依靠于技术的进步,3D立体摄影已开始越来越被普通家庭所欣赏和接受。
职业教育要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市场需求巨大而人才相对匮乏的3D立体摄影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主动出击,迎接挑战。一方面,我们可以调整专业设置,通过进修与培训加强自身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与3D立体摄影领域的企业合作,携手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跟随着3D立体摄影崛起的步伐,越来越多的该领域人才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注入新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会如虎添翼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翔,何丹宁.立体摄影全解[J].中国摄影,2011(10).
[2] 彭滨.3D立体摄影[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3] 凤凰网.对话3D摄影师――MATJAZZ.201268.
关键词:立体配对片、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为建立三维可视化设计平台提供了可能,其工作原理为以正射影像和立体配对片为基础,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立体配对片的生成原理是将DEM转化为视差值,引进正射影像,从而产生立体效果。这样生成的三维立体模型不仅具有正射的特点,还具有立体显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区域拼接,建立整个区域的立体模型。
二、输电线路勘测设计的三维系统
适普公司在基于以上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作为三维立体设计和测量的新方法和新平台3Dmp,它突破了单个立体模型的限制,以正射影像和立体配对片为基础,拼接整个区域的模型形成连续立体影像,所得影像的投影方式由中心投影转变为平行投影,使得物方和像方的投影变化得以消除,实现了真正的“所见即所得”,这对于大型工程的选址和方案优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设计单位而言,在选取和优化架空送电线路时,特别是山区线路,需要从整体上进行选择和优化。因为航摄得到的是中心投影的影像,山区地形起伏大,存在较大的投影差,所得影像变形大,利用原始影像制作的镶嵌图上选取的路径与真实的路径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选取的路径从镶嵌图上看已经避开房屋和植被,实际并非如此,结果常常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砍伐和房屋的拆迁,路径优化的目的无法全部实现,所以在架空送电线路的选线和优化中3Dmp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考虑到电力设计单位在设计架空送电线路时的特殊作业方式和专业要求,对测量专业的测图方式和出图成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般而言,选线时,线路设计人员先在地形图上粗选线,获得航摄资料后在制作的镶嵌图上进一步优化,然而由于以上所提到的原因,在镶嵌图上画出的路径并非真实路径,而且,在外控做完后,设计人员希望能尽快得到线路平断面资料和沿线交叉跨越成果、房屋面积统计量等资料,传统航测作业是无法及时提供的。为此在其原有的三维设计量测平台3Dmp的基础上,根据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结合电力线路设计的实际作业流程,开发了一套电力线路设计软件(Pld)和电力线路测量软件(Plm)。实现了线路测量的主要功能,诸如路径的选取、优化、自动采集断面和手工量测平断面、房屋面积、交叉跨越等的统计。
三、系统主要功能
1、3Dmp主要功能
建立量测区,使用正射影像和DEM生成测区的三维立体模型。
2、Pld主要功能
打开测区的三维立体模型,选取和优化路径,并将转角保存在文本文件中;自动采集中心断面和边线断面数据。
3、Plm主要功能
与SLCAD(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测量系统)联机测图;或者在本系统内直接测量平断面图,目前实现的功能有中心断面和边线断面的采集,房屋、交叉跨越电力线、通信线以及危险点的量测、平面数据的量测,并可对量测结果进行编辑修改、房屋面积和交叉跨越的统计。另外Plm的一大特点是在测量断面,摇动X手轮时,测标将自动沿该耐张段的直线方向移动,这样就避免了Y方向的移动,提高了测图效率。
四、作业流程
整个工程具体作业过程详见下图图1。
作业流程图1
五、工程应用
为了分析3Dmp、Pld、Plm的作业精度和效率,我们选取了三峡―广东500kV送电线路中第25航带与传统的作业模式进行比较。本次航飞摄影比例尺为1:10000,摄影焦距为152mm。
在形成该测区的三维立体模型前进行以下工作:
(1)按25um的分辨率扫描影像;(2)在该航线内布设8个控制点,(3)使用GPS进行静态控制测量;(4)采用PatB算法进行加密计算,控制点中误差如表1:
表1控制点中误差
然后创建测区内各个像对的模型,生成该线影像并进行影像匹配;对匹配结果进行编辑,因为该线路位于山区,植被覆盖较高,又加上有村镇和河塘,这些因素导致了匹配的效果差,因此直接影响到生成DEM的精度;生成率DEM和正射影像;使用3Dmp生成整个区域的正射影像和立体配对片。
打开Pld软件,将定线时设计的转角坐标保存为路径文件,然后打开整个区域的正射影像和立体配对片,这时路径将显示在立体影像中,可将路径进行调整(包括增减转角和移动转角位置)直至最佳为止,保存该路径并自动采集断面,测量交叉跨越和房屋等平面地物,并生成房屋面积、交叉跨越等统计值。其中,自动采集断面的时间与采集间隔大小有关,在该区域按3m间隔采集5km断面不超过10秒钟,该方法可尽快为设计部门提供资料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自动采集精度方面,由于采集点的高程直接从DEM获取,所以整个测区的加密精度和影像匹配结果的好坏就成了采集断面精度的关键。以下是采集高程结果与外业测量的塔位高程比较见表2。
注:H1表示定位桩高程;H2表示Pld软件自动采集相应累距的高程;
H=H1-H2;O表示河堤;表示山; :陡坎
表2共比较50个塔位,其中小于015m的有30个,占60%,015~110m的有14个,占28%,110m以上的有6个,占12%。这6个110m以上的点为山区、陡坎和河堤,这些地方的匹配编辑复杂,且山区多为植被覆盖,精度难以达到最佳。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作业模式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使用3Dmp生成整个区域的正射影像和立体配对片,然后在立体影像中使用Pld选择路径并进行优化比传统的方式更直观、方便,自动采集断面的精度也完全满足线路设计要求,而且使用自动采集断面功能和手工采集平面数据能及时提供线路平断面资料和沿线交叉跨越成果、房屋面积统计值等资料,线路设计人员可以尽快确定路径,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电力勘测设计专业性较强,在数据采集、数据格式、以及图纸格式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都应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汤坚.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二三维交互优化选线技术的研究与系统设计[J].电力勘测设 计.2011,(02)
[2] 李淄博 习鹏.浅析电力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
“作为世界首创的3D卡片数码相机,富士FinePixREAL 3D W1可谓来势凶猛。这款相机在实际使用中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今天,我们就将W1交到用户Shelley手中,由她带给你最直观的3D拍摄体验。
概念普及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富士的FinePix REAL 3D W1作为世界首创的3D卡片数码相机,除了可拍摄3D影像外,还可以通过机身上的LCD以裸眼观看3D影像,而不必佩戴偏光眼镜。
W1的“双镜头一CCD系统”采用了两枚3倍光学变焦富士龙独立镜头设计,拍摄出的影像数据由RP(自然影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将左右影像合并成一个3D图像,借助LED屏幕显示出来。这种处理器还能独立控制两个拍摄系统,在不同的设置下拍摄同一物体的两幅不同图像。
Shelley的体验报告
初拿到FinePix REAL 3D W1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沉,123.6×68×25.6mm的机身尺寸,重量达到了303克,这是因为机器内部有一个非常牢固的铝制结构来固定两块镜头,让它们能像我们的左右眼睛一样高度协调的工作。而RP(自然影像)处理器就是我们的大脑,把两张不同角度的照片重叠在一起,产生立体感,最后通过LED屏幕把立体影像显示出来。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复杂无比,沉重的机身让我感觉有很多高精尖零部件在内部高速运转着,让我对这全球第一款3D相机有了期待。
推下正面的滑盖,自动开机,露出对称的两组镜头以及麦克风,镜头间距和我两眼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背面中央为一块23万像素2.8英寸的3D液晶屏,借助“光线方向控制系统”我们的双眼看到的是不同的虚实影像,在骗过了大脑的成像习惯之后,我们不用带偏光眼镜也能欣赏到3D图像了。
屏幕两边是功能键,有趣的是,也许富士为了强调这款相机的立体功能,所有功能键都是磨砂质感的立体按键,形式与主旨高度统一之外,握起来也很舒服。左下角就是2D与3D的切换键,先来试试3D功能:拍摄立体照片之前,先要用左手中间的屈光调整键对齐焦点,把两个虚化的影像重合成实影,我理解就是处理器知道了我的近视程度,呆会在LED上显示的时候就能照顾我的视力,让我看到最逼真的三维效果。
拍摄的过程和拍平面照片没什么不同,只不过长时间拍摄会觉得眼睛很疲惫,可能是因为总在实像和虚像之间切换吧。说到这里,似乎用普通的电脑和PM4的屏幕也是不能看到这种立体效果的,所以想跟朋友分享立体照片的话,还是得随身带着相机啊。(编者:FinePix REAL 3D V1数码相框同样可以显示3D画面)
在MODE设置里,拍摄3D照片还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相对位移3D拍摄,自己控制按两次快门,之间可以随便移动相机,不过如果两次拍摄角度差得太多,出来的照片就是两个字:“虚幻”:还有一种是间隔3D拍摄,选择好时间,机器会在短时间内两次曝光,这个模式在坐飞机或火车时照窗外的景色应该不错。总之拍过之后才觉得所谓地球上第一款3D相机也不过如此,LED的表现远不如电影院里带着立体眼镜看3D大片的真实感,到是有一些2D下的拍摄模式挺有意思。
3D实验频道,是否每家每户都能收看呢?用普通电视机能否看到呢?全国范围内都可以收看到吗?3D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的?
3D频道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是不是真的能给人带来震撼的效果?
一位体验者说:觉得特别神奇,尤其像满天繁星的情景,有人在星空里穿梭的感觉,能感觉到星星扑面而来,滑过耳际,仿佛置身在宇宙中航行。这种感觉绝对是平时2D电视体验不到的。(图1)
葛水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副主任):3D电视能加强人的心理体验感。以前看电影,很清楚地感觉到是在客观地看影片。而3D影片和3D电视让你觉得身临其境,主观上有可能参与剧情,它不仅有真实感,又加了一个体验感,这是它的魅力所在。
裸眼看3D电视,画面不太清楚而且带重影。在看3D影像时,人们必须带一个特殊的眼镜。听起来很神奇的频道,到底如何给观众带来神奇感觉的呢?奇特的眼镜到底有何用途呢?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发现“人类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人的两眼相隔6厘米左右,这意味着看一个物体,两只眼睛是从左右两个视点分别观看的。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右眼则看到它的右侧。当两眼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左右两面的影像合起来,大脑就会得到立体的感觉。而这种获得立体感的效应就是“视觉位移”。(图2)
做一个简单实验,把一侧眼睛挡住看眼前景物,然后再打开看,就会觉得不一样。双眼看世界,会有一定的深度感。单侧眼看,会感觉不知道物体的具置,用手抓东西,可能会抓空。
普通的电视就像单眼看世界。
葛水英:两只眼睛看到不同的位置,才能构成立体。
3D立体节目是如何实现让人找到立体感觉的呢?
葛水英:做立体影像是在技术上实现人生理上观看的过程。设置两个通道,一个代表左眼,一个代表右眼,然后建一套图像融合设备,用这套系统控制图像信号的传输方式、传输次序,模拟人的左右眼和大脑图像融合。
用科学手段,根据人眼生理特点将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分别传输入人的两只眼睛,就能够让人产生立体的感觉。
张书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人眼看到的本来就是三维立体世界。自文字、图像和影像出现后,人为地把它变成二维世界。立体技术的发展,还原了人类本来看到的三维世界。
电视的出现,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观看习惯,无论电视画面多么精彩,都是平面的,与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的立体感觉并不一样,因此在观看时不能身临其境。如今3D技术的发展,让用立体的方法纪录影像成为可能。
对3D电影、电视,人们也许觉得新鲜。但对于眼睛和大脑来说,一点都不新鲜。平时用肉眼看东西本来就是立体的。左右眼看同一个东西,其实每只眼睛看到的有所不同,组合起来在大脑里形成立体图像,这就是大脑和眼睛帮助我们完成的一个3D过程。3D电视也是如此。
3D技术能够给人立体的感觉,3D频道中那些立体影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中央电视台2012网络春晚的节目制作,便采用了3D节目制作方法。与录制普通电视节目不同的是,平时摆放摄像机的位置上,是两台并列的摄像机,这是为什么呢?
3D摄像机由两立的摄像机组成,分左眼视频、右眼视频,模拟人的双眼拍摄画面。两台摄像机拍摄的是物体两个不同角度的图像。就好像人的两只眼睛,左侧摄像机拍摄物体的左侧,右侧摄像机拍摄物体的右侧。这样就会得到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然后将这两套影像同时放映到屏幕上,收看时通过3D眼镜,让观众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图像。大脑再将两幅图像融合成一个三维立体影像。在2012年元旦开播的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中播出的节目,大部分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图3——1 图3——2)
刘保平(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频道是由广电总局领导,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合办。各台负责各自的时段,中央电视台统一播出。目前全天播出13个半小时,上午10点半开始,一直到24点。首播4个半小时,晚上7点半开始。另外重播两次。
3D频道节目类型丰富多彩,有纪录片、动画片,有体育比赛、综艺晚会。还有精彩的3D电影。
3D电视的观看通过3个步骤完成,首先要有高清机顶盒,能够接收到3D试验频道信号,其次要有3D电视机,最后要有3D眼镜。然后再通过相应的设置就能够收看了。
刘泽成(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技术制作中心):观众所看到的3D电视,是左右分屏,它的遥控器有3D模式键,按此键后,会有选项,选择“左右”,再戴上3D眼镜,就可以观看到3D效果。(图4)
为什么只有带着这种眼镜才能感受到立体效果呢?这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呢?有人说,我在家里收看到的3D频道,就是电视机分成了左右两个画面,根本没有立体效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们佩戴的特制3D眼镜可以帮助人们在观看3D频道图像时,左右眼看到的是两幅不同的画面。这两个画面是用两个摄像机模拟人的眼睛,在两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再通过眼镜将电视中左边的画面传递到人的左眼中,将电视中右边的画面传递到人的右眼中,两眼看到的物体分别在视网膜上成像,大脑再将这两幅图像融合成一个三维立体影像,得到立体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带眼镜才能看到立体效果的原因。不佩戴眼镜观看,看到的自然是左右两个画面。
有人说,家里的电视挺好,不想卖掉换成3D电视。再说3D电视价格高得离谱。如果有高清机顶盒,想体验一下3D频道,怎么办?
方法不难,自己动手做个3D眼镜。怎么做?钉一个小木盒,抠两个眼孔,找四块小镜子分别固定在四个轴上,且伴随轴转动,让它两两相对。两块等于右眼,外面光影通过一面镜子进来后,经另一面镜子折射,穿过后面小孔,眼睛就可看到了,左边也是这个原理。角度调整好后就可在简单装置上体验3D频道了。(图5)
张之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副主任):3D频道、三维效果,是信息表达的一次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IT技术、影像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戴眼镜这种方式是一个过渡,时间不会太长。未来将有裸眼3D技术,不戴眼镜就能看到3D效果,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裸眼3D技术产品,但都不够成熟。
日暮低垂,残阳如血。这样的黄昏,容易使人想到忧伤的往事,而有人却为一件物品愁眉不展,他就是杨戈。杨戈,31岁,博士学位,在历史和地理方面有着十分专业的知识。曾经参加过国防部的特种兵部队。可是就在现在,他却捧着今早收到的奇怪物品,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一块光滑的圆形石头,上面想了就快玛瑙,虽不知真假,却晶莹剔透。是谁寄给我的?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又一个问好升腾在杨戈的脑海中。望着夕阳,杨戈心中有一种隐约的,莫名的恐慌,他似乎意识到今晚会发生什么。他当时没有在意,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预测竟出奇的准确……
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路。“杨戈,想什么呢?快来看电视吧,今晚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所有行星连成一条直线的时刻呀”这是张扬的声音。张扬,与杨戈学历相同,也曾经参加过特种兵部队,在部队中被称为“超过一般神的神”,对物理颇有研究。听了张扬一句话,杨戈的一切思索顿时烟消云散,被快乐占满。
当晚,令杨戈恐惧的事情却真的发生了……
第二章
随着电视中,太阳系的行星逐渐趋于一条直线,那神秘的石头竟在逐渐发光。当行星变成一条直线的一瞬间,光芒变得叫人不敢直视,并照亮了整个房间。一时间,杨戈和张阳顿时感觉身体悬空,定睛一看,竟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他们随着黑暗中的漩涡急转直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随着一声巨响,两人终于落到了地上。不过没过一会,他们两个人就更加害怕了。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在他们脑海中浮现——这是哪里?倾盆大雨不断从天空降下,雨声夹杂着波涛声在张、杨二人耳边回旋。随着闪电带来的强烈光芒,他们看到身前有一片树林。这是哪里?
哗~~~ 哗~~~,杨戈被海浪声惊醒。原来是昨天又累又怕,睡着了。他赶快叫醒身边的张扬。“张杨,这是哪里呀?”杨戈着急的问。“你问我,我问谁呀?”张杨回答道。“坐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呀!咱们到处去看看吧,有可能可以找到什么线索呢!”杨戈说。“你说去就去啦!”张杨有些不耐烦的答道。显然,他已经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不知所措了。
第三章
说干就干,他们开始往里面走。经过勘察,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岛屿,属于热带海洋气候,火山岛,土壤肥沃,有小部分甘蔗林,海水中有鱼虾。杨戈在脑海中搜索,得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惊讶的答案:这里就是复活节岛。可是复活节岛的石像呢?,而且复活节岛上并没有什么甘蔗林呀,这是为什么。“呼~~”,一阵极大的噪音打断了杨戈的思考,他抬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上空出现了一架飞行器。
飞行器缓缓降落,并不是什么奇形怪状的外星人,而是长得和人类非常相近的生物。他们穿着奇怪的服饰,并且每一个人的手臂上都佩戴者一刻与杨戈的一模一样的石头。其中一个外星人开始有他们的语言说话,杨戈和张扬由于佩戴了22世纪的语言翻译器,也听到了这一段对话。
“这是一个奇怪的星球,上面的生物竟然具有比我们还要高等的智慧,可是还没有完全被开发,我们需要找一个带回我们的星球生活,拉帕努伊,你就留下来代替他吧!”其中一个说。“是”另一个站里出来,显然他就是拉帕努伊。他走下飞行器,将面容改变城北带走的地球人的样子,穿上了当地的服饰,留在了那里。临走前,外星人告诉他,他们一定会来接他走的,一定会的。于是,他噙着泪挥手向飞行器告别。飞行器起飞,眨眼间消失了。而拉帕努伊则留下来,以族长的身份,与那些人生活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那些外星人又是怎么回事,一串串问号再次出现了。
第四章
拉帕努伊留了下来,领导着自己的部落生活,并叫他们学会了耕作,使用工具,并且与其他的部落战斗。在这段时间内,杨戈张杨就靠吃海里的鱼虾和森林中的各睡过生活,并且还是没有找到回去的方法。就在这时,又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当两个部落战斗时,张杨正好从两军中间经过!一排排的利箭不间断的飞了过来,张杨毕竟是特种兵出身,先后躲过了几排,可是却因体力消耗太大,眼看就要被一排箭穿得“透心凉”了,可是却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奇怪的是,见穿了过去,却没有对着那个样造成丝毫伤害。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立体影像!“这里怎么会有立体影像呢?”张杨捂着剧烈跳跃的心问道。杨戈思索片刻,说:“我想这里的沙土与磁带有一样性质的,可是却缺少了一个关键,那就是磁带的记录是怎么播放出来的这个我站是不知道答案,不过这种“磁带”一定有放完的时候,不如我们就在这里等着看完吧。张杨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在这里继续生活了下去。
第五章
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这里已经呆了有四个月了,并且他们发现,这里的时间与“磁带”中的时间不一样,这里的一小时相当于“磁带”中的两天,也就是说,哪里实际过了许多许多年。
再说拉帕努伊的部落,他们的部落已经非常强大,占据了整个岛屿,并且,在拉帕努伊的指导下,人们抛弃了茹毛饮血的习惯,学会了吃熟食,并学会了吃水果和蔬菜。他们从山洞里走了出来,住上了简易的木屋。生活一片美好。可是现在的拉帕努伊,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经常思念故乡的星球,故乡的朋友亲人。偶然间,他萌发出了一个想法——建造明显的标志吸引外形的朋友来接他回去。于是,他命令全族的人民把岩石凿下来,运到海岛的最高处。可是,那么重的石头怎么运呢?于是,他们有奖大片的棕榈树林砍伐了下来,用来运送石头,看着运石头时他们吃力的样子,杨戈一时冲动,冲上去帮助他们,全然忘记了那是立体影像,最后摔了个狗啃泥。
后来,他们把石头运到山上,由拉帕努伊亲自雕刻,由于石块不够大,所以只能雕成半身像。石像轮廓刻好了,可是用什么来做眼睛呢?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些黑曜石,贝壳,嵌在了眼睛的位置。
拉帕努伊一生雕刻了500尊石像,可是还是没有等到外星朋友来就去世了。又是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拉帕努伊在一声“谁来接我回去”的哀号后气绝身亡,而留下的石像就被永远留在了那里。
在22世纪这个先进发达的世纪里,高科技是生活的主打,其中高科技成果最为新奇的可能就是建筑了,我设计的家居小窝就是如此,它美观奇特,可移动可折叠可随身携带,方便至极,我已经向国际少年诺贝尔建筑奖组委会申请了设计发明的专利。你想瞧一瞧我的个性之家吗?接下来就让我把它推荐给您吧!
我家的结构是我最喜欢的草莓结构(当然根据主人的喜好,可以任选一枚水果做结构),它是由高科技农业技术研产的巨型纯草莓做的。我在这个外形精致,充满自然色彩的草莓屋外面镶上了一层透明的蛋壳型的太阳能胶纸,然后,用超级“神州行”挖土机把草莓的果肉挖出来,再安装一扇小巧玲珑、具有冬暖夏凉效应的西瓜门,在草莓屋临近顶端的地方开一圈樱桃小窗。走进我的高科技草莓屋,丝毫没有摇摇欲坠之感,安全舒适,更重要的是扑鼻而来的草莓香味笼罩着整个房间,令人身心放松,简直是一种超然的享受。里面的摆设五花八门,吊顶是五彩祥云,电器家具应有尽有:可爱的迷你电视、企鹅外观的电冰箱、香蕉似的沙发、葡萄串似的灯盏、还有由草地做成的绿色的地板,啊,在家里我就可以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真是美极了!这是主人的自然之家!
家里的所有东西都由电脑芯片控制并且与房子的主人心灵相通、忧乐与共。最为神奇的是,主人生气,家里的东西就会摆出各种可爱的造型,逗主人开心或者变成出气筒让主人发泄;主人高兴,它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创造庆祝氛围;主人郁闷,它们就唱着鼓励歌、说着安慰的话,让主人宽心……这是主人的贴心小窝!
我最喜欢自己的卧室,这卧室可是我的宝贝!床就像是一朵洁白、柔软的云彩,睡上去的时候,床头会传来轻柔的催眠曲,把主人带到温暖甜蜜的梦境,第二天早上会根据你熟睡的程度和当天的工作安排,响起音乐,叫醒主人。对了,对了,还有书房,这个书房也是我的实验室,我可以在这里做各种实验,发明各种东西,我那获得少年诺贝尔奖的“飞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哦!我还忘了介绍书桌和书架了。书桌是超级可爱的粉果兔课桌,书架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的蓝幽灵书架,可便于整理各种图书。如果你晚上想看书,只要叫一声书名,书的立体影像就会出现在天花板上,天花板上的立体影像和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你看哪,书就把哪放大,你想翻页,它就翻页,你睡着了,它就合上了。这是主人的奇特之家!
这就是我个性十足、先进奇妙的小家,欢迎你来做客!我的个性之家,正在申报国际少年诺贝尔奖,申请专利,然后大规模地投入市场。希望大家都来挑选入住,享受高科技的安心舒适之家!千万别忘了,它的鼻祖是中国的谢智圣!
(指导老师:唐小敏)
(责任编校:贺年青)
(插画:余明涛)
裸眼3D显示技术的原理
谈起裸眼3D显示技术首先要说立体显示技术。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视觉,是因为我们的双眼是横向并排,之间大约有 3厘米的间隔,因此左眼所看到的影像与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会有些微的差异,这个差异被称为“视差”,大脑会解读双眼的视差并籍以判断物体远近与产生立体视觉。由于立体视觉是基于视差而来,因此立体显示技术就是以人工方式来重现视差,简单来说就是想办法让左右两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影像,以此模拟出立体视觉。
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分为眼镜式3D显示技术和无辅助立体显示技术(即裸眼3D显示技术),后者是从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裸眼3D显示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借助眼镜等辅助设备就能直接观看到立体画面。裸眼3D显示技术一般被称为“裸眼多视点”技术,该显示技术结合了目前已有的面板技术和引擎技术,同时利用人眼的视差原理,通过给观看者左右两眼分别送去不同的两幅画面,从而达到立体的视觉效果。
裸眼3D显示技术的分类
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讲,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光屏障技术、柱状透镜技术和指向光源技术3种。
光屏障技术
看过3D电影的朋友都知道,电影的3D效
果是通过眼镜来实现的。这种眼镜叫作被动式偏光眼镜。这种眼镜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要求显示设备具备240赫兹或者更高的刷新率。是不是有了这种眼镜就能实现3D效果呢?其实不然,播放3D电影时,电影院还要配置两部带偏振镜的放映机同步放映两路视差影像,观众再佩戴上被动式偏光眼镜后才能看到3D画面。如果你将眼镜摘掉看到的画面就是重影效果。
光屏障技术就是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光屏障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度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液晶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看者形成立体影像。
优点:与既有的液晶面板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
缺点: 3D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设备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成反比降低,导致清晰度下降。
柱状透镜技术
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作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这一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前加上一层柱状透镜,当液晶屏显示图像光线经过这层透镜时,图像中每个子像素以不同的方向投影,这样我们从不同角度看显示屏,就会看到不同的子像素。
优点:3D显示效果好,亮度不受影响。
缺点:该技术和目前液晶面板工艺不兼容,因此无法广泛使用。
指向光源技术
指向光源技术搭配两组发光二极管(LED),配合快速反应的液晶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画面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从而产生视差,让人眼感受到立体显示效果。在这种3D设备上,后面使用一个方向可以改变的引导光源。在第一个时间帧,光线被引导到左眼,因而左边的图像被显示;在第二个时间帧,光线被引导到右眼,因而右边的图像被显示,两幅画面都拥有全分辨率。对指向光源技术投入较大精力的主要是3M公司。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3D 光学膜,该产品的面世实现了无需佩戴 3D 眼镜就可以在手机、游戏机及其他手持设备中显示三维立体影像,极大地增强了基于移动设备的交流和互动。
优点:画面亮度和清晰度高,3D显示效果出色,不会影响既有的设计架构。
缺点: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裸眼3D显示技术相关产品
随着裸眼3D显示技术的日渐发展,各大厂商纷纷跻身裸眼3D产品开发,成功推出了液晶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裸眼3D产品,初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裸眼3D电视
为了让观众摆脱眼镜的负累,直接就可以看到3D炫动的画面体验,裸眼3D电视应运而生。
TCL在2009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裸眼3D电视,这款电视可以兼容播放2D/3D内容,在2D/3D画面之间可自由转换。它拥有全高清分辨率,采用了视点合成专利算法,用户可从8个角度获得不同的图像。
2011年,东芝公司也了全球首款56英寸裸眼3D电视,这款电视应用了东芝特有的完整成像技术,向不同位置和角度的观众同时放映出复数影像,使得观看者无需佩戴眼镜就可以在左右眼中分别看到不同的画面,并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影像。同时通过高性能图像处理引擎和柱面透镜屏,实现了高画质的裸眼3D显示效果,并可以让多人在不同角度都能欣赏到完美的3D画面。
此外,裸眼3D显示器市场也日渐火热。国内厂商欧亚宝龙旗下的裸眼3D显示器如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也全部实现高清显示,在
国内的3D显示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
裸眼3D笔记本电脑
东芝公司在2011年了全球首款裸眼3D笔记本电脑Qosmio F750,Qosmio F750配备15.6英寸全高清3D炫彩屏,采用全新的光学技术,在3D效果、清晰度、亮度等画质表现上趋于完美。Qosmio F750采用激活式光学防抖透镜,实现裸眼3D显示,并通过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追踪观赏者眼睛所处位置,动态调整透镜透光角度,使观赏者能够在改变观赏角度时也能观看到最佳的3D效果,同时Qosmio F750还可以支持3D /2D 同屏显示功能,将3D图像显示在屏幕任意位置的窗口中,并不影响其他区域的2D画面显示,极大丰富了3D视觉的应用领域。
裸眼3D游戏机
任天堂推出了全球首款裸眼3D掌上游戏机3DS。3DS采用双屏幕设计,上屏幕是3.53英寸800像素×240像素的高清宽屏显示屏,用户无需佩戴3D眼镜,即可享受震撼的3D游戏效果;下屏幕是3.02英寸320像素×240像素的触摸屏。这款游戏机还有3个摄像头,其中一个面对用户,另外两个朝外,可以让你拍摄3D照片,并立即显示在屏幕上。
裸眼3D MP5播放机
爱国者推出了首款裸眼3D MP5播放机——月光宝盒PM5950。PM5950采用4.3英寸800像素×480像素高清触摸屏。PM5950的出现满足了用户随时随身随地裸眼观看3D影片的需要,让用户摆脱佩戴3D眼镜才能观看3D影片的困扰,真正实现了便携式裸眼3D功能。
裸眼3D手机
2011年,LG推出首款双核、双摄像头裸眼3D智能手机Optimus 3D P920。P920配备4.3英寸800像素×480像素触摸屏,采用双核处理器,还内置两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涵盖3D录像/拍照、3D影像观赏与3D内容分享等功能,拍摄的影片可立即在屏幕上观赏。同时YouTube也成为LG合作伙伴,为P920提供上传与观赏3D影片的平台。
裸眼3D数码相机
在影像行业中,富士推出了配备裸眼3D显示技术的数码相机FinePix REAL 3D W3。这款数码相机不仅可以拍摄3D图像,还能够通过相机的屏幕直接显示3D画面,但是目前来看,也仅限于相机本身观看3D图像,无法与其他人或者其他途径分享。因此慢慢的,这些设备的关注度也快速下滑。虽然厂商会定期继续更新相关的系列产品,但是并不会针对这些产品进行大力的宣传。因此,裸眼3D数码相机市场也可以说是处于沉寂阶段。
裸眼3D发展所受制约
正如每个新兴产业都需要一个兴起、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一样,裸眼3D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会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视角度小,可视距离受限
裸眼3D显示技术只能在指定的位置才能观看到较好的3D画面,如果偏离此位置3D效果就不理想,因此给人们观看3D画面时带来很多局限性。此外,若离屏幕距离太近,人会有明显的头晕现象,因此该技术暂时还不适合在小尺寸显示器上使用。
亮度不够,影响效果
光屏障技术背光遭到视差障壁等设备的阻挡,3D画面的亮度上会有很大不足之处。此外分辨率也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成反比降低,导致清晰度的降低。这样用户长时间观看时,会造成严重的视觉疲劳,这也与目前裸眼3D技术解决方案有着直接的关系。
成本高,价格昂贵
镜圈:目的是固定镜片。镜圈要固定镜片,其次镜圈对镜框的整体外形美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连接左右两个镜圈的横梁:主要作用是能够是眼镜支撑在佩戴者的鼻子。
鼻托部位包括托叶梗、托叶箱和托叶:托叶与鼻子直接接触的,有着支撑并固定镜架的作用。鼻托支架用来连接鼻托与镜框。
桩头:位于镜圈与镜角的连接部位,一般呈弯形。
镜脚:用来挂耳朵的部位,可以折叠,需要与桩头相连,同时起着固定镜圈的作用。
铰链:是链接桩头和镜腿的关节。
眼镜是用镜片和架子组合起来戴在眼睛前方,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弱视等。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
(来源:文章屋网 )
真实地还原所见世界,一直是显示设备厂商和广大用户的目的与要求。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展,3D显示器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眼帘,并被认为是显示器新的发展趋势之一。不久前,飞利浦突然了一系列20英寸的3D显示器,并宣布将会在今年8月上市。据介绍,使用这种显示器,用户无需佩戴专门的3D眼镜,就能够享受到立体的视觉效果。
真实的世界,正在显示器上离我们越来越近。
摆脱3D眼镜束缚
在此之前,一些已有的立体影像显示器大多是利用光栅组件,使观看者产生多焦点影像,从而达到3D显示的目的。其实现的具体方式,是利用两台水平并列放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个不同的画面。而放映时,则将两个胶片分别装入左、右两台具备偏振镜的特殊放映机中,而且两个偏振镜互成90度的偏振轴,这样,投放到银幕上时,就形成了左右不同的放映效果。
不过,这种方式必需搭配特殊立体眼镜,才能获得立体影像。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红蓝滤光原理。在这种方式下,首先是将正常的画面分解为两部分,然后分别利用滤光原理去除掉其中的红色和蓝色,然后再把两者交错地组合起来。至于观众,则需要在观看时佩戴一边为红色镜片、一边为蓝色镜片的特制眼镜,这样就迫使左右眼晴只能看到各自的色光图像,从而“欺骗”大脑视神经,在视觉上得到立体的图像。
飞利浦3D显示器的不同则在于,通过它的3D内容转换软件等一系列使用了“WOWvx”技术的产品,在不需要任何特殊玻璃或者滤镜的情况下,营造出逼真的3D效果。很多业内人士均认为,这种3D显示器将能够帮助购物中心、饭店和博物馆等场所快速吸引住游客的目光。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飞利浦的3D显示器目前并没有采用流行的宽屏方式,而是使用了传统的4∶3显示比例。当然,我们并不排除飞利浦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商用产品时16∶9显示比例产品的可能。
一些市场分析机构认为,3D显示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产品陆续推出,行业用户已经开始应用,规模化生产即将来临。
技术发展由来已久
早在1993年,日本夏普公司就了3D显示的笔记本电脑。当时,夏普利用了安装在普通液晶屏幕内侧的“开关液晶”,逐点错开光线的前进方向,从而使得不同的光线分别到达人的左右眼,让人看到立体显示的效果。由于右眼和左眼观看液晶屏幕的角度略有不同,利用这一角度差,将影像分配给右眼或左眼,这样就不必佩戴专用的眼镜也可以看到立体图像。如果关闭开关液晶,还能像普通液晶显示器一样进行平面显示。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夏普最新的3D液晶SH251iS手机也利用了同样的原理。不同的是,相应的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特点便是在液晶中精确配置了用来干扰光线行进的“Barrier”。夏普SH251iS手机可以将手机拍摄到的图像,以及从网络下载的图像进行立体显示,无须佩戴专用眼镜便可以欣赏到3D图像。不过,如果观看液晶屏幕的角度有差异,加之人们的两眼间距不等,得到的3D显示效果会有所不同。有时观看的角度会导致效果减弱,甚至看不出立体效果。
专家认为,在手机这种小尺寸的显示画面中,由于观看液晶的角度大体可以确定,因此相对比较容易实现3D画面,真正的难度是在个人电脑及电视等大型显示设备上应用3D显示技术。
去年年底在柏林召开的IFA展会上,LG也曾推出过一款32英寸的3D显示器,其有效观看距离为13.1英尺(大概4米左右),任何远于或近于该距离的位置均无法看到3D影像。不过,如果保持与显示器的半径不变,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均不会影响3D观看效果。
三星电子公司的研发人员也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在平板显示屏上观看3D图像的高分辨率双功能显示器,此前多数厂商开发的3D显示器的分辨率都不尽如人意,或者由2D切换至3D时会自动降低屏幕的分辨率。据介绍,使用三星的3D显示器观看3D图像时,用户也不需要配戴任何专用眼镜。由此看来,摒弃传统的专用眼镜已经成为显示厂商的共识,这种做法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介绍这款产品时,三星的发言人表示,“与传统的3D显示效果不同,三星新开发的3D显示器,就算是在显示面板由2D模式切换至3D模式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任何分辨率降低的现象”。
另外,三洋电机也已经开发出了即使斜向观看也能欣赏立体图像的大型3D显示器。据悉,该公司于不久前,开始向中下游厂商提供可以从多个视点同时欣赏立体影视的50英寸等离子显示器工业样品。
市场前景广为看好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SuperD系列3D显示器。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北京超多维科技在3D显示领域目前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并且是目前全球惟一推出3D显示产品并应用于市场的企业,而很多国际大厂目前推出的均为展示品或样品。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制出包括世界最大的63英寸3D立体显示器在内的全系列SuperD立体显示设备及ASC系列产品。
3D显示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除了在医疗、科研、教学、军事等专业领域外,在奢侈品以及文物艺术品展示、会展、大企业形象展示、新媒体等各领域都正在发挥其独特的视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可以再现事物的原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3D显示技术目前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广为看好的一块“奶酪”。
ぃ酃丶词] 立体电影;动画电影;虚拟与真实;理想与矛盾
21世纪的今天立体动画电影终于登上了时代舞台与普通观众见面了,给电影业带来新的气息与冲击,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受到当代青年观众热宠。立体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立体的视觉特征和界于虚拟与真实的造型表演发展了当代电影美学特征与美学观,随着新一代年轻的电影观众的产生,他们对电影及电影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变化。立体动画电影的出现是适应当代电影观众的审美新需求,由这种美学特征的类型电影必然给电影美学和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一、立体动画电影概念释义
我们知道立体电影,其成像效果是观众通过佩戴3D眼镜可以观看到立体空间、立体人物和立体影像景物,让观众“身临其境”,而立体动画电影则通过计算机制作或模拟产生的动画电影影像,这种影像可以是二维也可以是三维制作生产的动画,本文所指立体动画电影主要偏重于后者。从电影美学研究角度看来,立体动画电影与传统电影虽同属一个电影艺术门类,但立体动画电影的美学特征相对于传统电影,在共同性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差异性,促进和发展了当代电影美学。[1]
二、立体动画电影新美学特征分析
(一)虚拟与真实之美
虚拟与真实之美是立体动画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美学表达方式,传统电影的美学表达通常以叙事方式或蒙太奇手法来表现电影的故事和情节内容,这种对现实影像美感表达往往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电影场景与演员的表演要受到客观条件的束缚,使得电影导演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难以得到完整的发挥,而立体动画电影已经突破了传统电影的表演方式,它可以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制造出虚拟的电影场景和电影人物,这是电影创作的一种突破,这种虚拟电影制作满足了电影创作自由度的发挥,基本可以做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立体动画电影所创造虚拟之美在于它可以让导演作品与观念思维尽情地想象、让现实与理想得到完美地释放。电影《阿凡达》就虚拟了一个美丽的外星球――潘多拉星球,这里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充满灵性动植物发着带有蓝光,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场景似乎到了人间天堂,星球上的纳美人可以通过他们的身体和动植物连接来传递信息达到与这个世界心灵相通,用心去与大自然交流,这种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理想化的、无障碍的。立体动画电影技术能创造出虚拟之美的境界让人大开眼界,观众沉浸的虚拟的世界去感受这种想象与憧憬。与其说虚拟现实或虚拟想象是该类型电影的一大美学特征,营造视觉真实也是该类型电影另一种最为突出的一种电影美感特征,立体动画电影的成像上不同于传统电影,传统电影力求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立体感,通常利用景深创造空间的纵深感,以避免空间过于平面,这种立体感是无法与立体电影相比,立体电影包括立体动画电影所成像产生的立体感突破了电影银幕四个边框的束缚,将银幕内的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特别是向前延伸到了电影院中观众席内部,令画面空间中呈现的人物和景物所处位置纵深关系出现了前后分层。对于接受主体而言,这种突破银幕向前的立体感创造出如此接近甚至置身场景中的体验,比起传统电影立体感更加鲜明生动和带有刺激性,[1]像电影中杰克骑上飞龙的滑翔如同人在真实立体空间飞行,野兽对杰克追逐与攻击让观众体验到真实感的惊险与刺激,这就是立体三维动画电影带给观众的奇特立体影像。
立体动画电影利用当今时代先进的电影技术解决影像再现的现实性,它可以从现在、想象未来、虚拟过去存在的物体,并给观众制造成惊人的真实立体视觉效果,它将技术美学的真实感与虚拟感做到了统一,弥补了传统电影的技术美感的不足,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从而体验到社会科技的巨大进步,这种电影奇观的制造挑战了传统电影中观众日益熟悉的见惯不惊的定式思维,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娱乐刺激性,是一种基于技术与文艺美学的高层次的统一。
(二)立体化造型与立体视听之美
传统电影往往以实拍取景,演员和场景都是现实世界的电影艺术的重现,一切造型要素基本上基于真实的人形化造型,这种人型化表演的电影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在观众头脑中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使得电影创作很难突破这种电影造型表演的奇观美学特性,而立体动画电影对电影造型艺术的发挥又提升到一个崭新新的高度,一方面它要追求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立体动画电影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夸张、变形、拟人等创作手法将对电影造型创作,通过这种创作的灵活性可以创作出各种需要的表演角色和场景造型,可以造就立体化未来有超力量的时代战士,也可以塑造古代三国时期的勇将张飞、赵云。在电影《阿凡达》中的纳美人长着长耳朵和可以跟动植物沟通的类似马尾辫的尾巴,晶莹透亮的大眼睛,体形修长,善于在丛林中奔跑和跳跃,这种模拟的人猿造型的一种似人非人的人物造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后来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的艺术表演活动中模仿的对象。他们使用的坐骑像马又带有长长的嘴巴,呼吸系统长在脖子旁边。设计的场景非常漂亮和富有想象力,如垂柳般发着荧光的树木,人踩在地上就像触发感应器发出晶莹的蓝光,飘浮在空中的山体与树枝古藤相连,所有制造的这立体造型给观众带来了巨大想象的空间和神奇美的视觉美感。同时在电影《阿凡达》中既有传统电影的立体电影真人表演,又融合3D造型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动画电影缺少人情味的呆板和乏味,使得影片的真实感得到补充。
在立体动画电影中声音也被制造成立体三维空间感。当人位于现实空间中,从正面、背面、前面纵深处等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传来的声音,在音量、音质等方面都不同。 随着环绕立体声(51声道)的出现,立体动画电影创造的立体感让置身影院的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了“身临其境”的错觉,用多声道立体声进行空间纵深感模拟,从听觉上加以强化,它的立体性与拟真性将无与伦比,使得立体电影可欣赏性美感大大加强,这种立体化视听享受是吸引观众想去看立体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塑造理想与矛盾之美
电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态,电影要反映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是人们心中理想家园的一盏明灯,给人希望与想象。传统电影对理想之美的表现手段常以实拍的影像加以的情节化的故事来表现,但立体动画电影却完全可以虚拟主角与生活场景,更强化了这种理想与矛盾审美。电影《阿凡达》是对一个理想的生活家园和自然生态环境理想化描述,大自然的原本是那么的美丽,乃如一种奇妙的人间仙境,纳美人与自然是心灵相通,它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家园。而人类的那些掠夺者是那么的无知和贪婪,在人类破坏之下,理想世界的精神圣树倒塌,人类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潘多拉这个所塑造的理想美丽世界变得岌岌可危,这种前后两个世界的对比强化了这种理想之美的矛盾变化,也是对现实世界人类环境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警告。电影的理想之美常常塑造人们生活中的共性遭遇和内心渴望得到理解、尊重、爱护来进化人类心灵和对未来的生活的一种追求。立体动画电影艺术形式所表现的理想之美的给观众带来的是另一种美的感受。
一部影片总是通过故事中的矛盾演绎故事的发展。立体动画电影《阿凡达》将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先是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贪婪欲望,意图驱赶纳美族人离开他们的精神家园由此产生矛盾和斗争,片中以人类掌握的强大科技装备与纳美人的原始防卫武器形成对比,最后那些貌似强大的人类掠夺者最终受到惩罚与失败。另一方面,男主角杰克闯入纳美族领地开始时遭到的排斥怀疑,逐渐得到纳美族的接受,最后在面临爱情、信任、破坏,人性尊严受到挑战等复杂矛盾中选择为正义而与纳美族人并肩而战,将故事不断推向,矛盾升华故事主题,体现高尚人格和衬托了入侵者低贱的行为,立体动画电影在矛盾演绎时应用夸张手法突出情节的惊险,利用虚拟与真实性来强化故事矛盾与传统电影矛盾文艺美感表达有很大的不同,所传达的美学感受自然是另一种感受。
三、立体动画电影顺应时代潮流
立体动画电影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立体性、虚拟真实性、参与性为美学特征并借助特定的放映与观看设备,吸引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体验立体电影的魅力,促使一大批不愿意看电影的观众怀着好奇之心重新回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享受立体电影之美,这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顺应时代需求。[1]
而立体动画电影《阿凡达》电影创作所描述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家园正符合当代电影观众的审美取向要求。一方面是高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环境破坏受到挑战、人们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的生活家园和对未来美好生存环境的渴望,这部电影正是抓住了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旋律的社会话题迎合了电影观众需求,通过利用立体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更是强化了电影美学特性,从而提高了它的审美效果,也是适应了时代潮流。
目前立体电影包括立体动画类电影已经在视觉、听觉这些影响人们审美特征元素上有了很大发展,未来立体电影可能发展到调动人的其他审美感觉器官,如人的味觉感、嗅觉感、知觉感等,立体电影正是由这些新的美学特性所引发电影之美将对电影和电影美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只有积极培育好的电影导向,顺应电影发展的新潮流,电影的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立体动画电影既包含了传统电影的美学元素,又突破和创造了新的美学特征。它以真实的立体化虚拟或真实再造了电影视觉的神话和传奇,以新的手段震撼了人类传统电影的视觉审美,推动了电影审美特征和审美取向的改变。随着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到来,立体电影将在未来的电影发展过程中正在迎来它发展的春天,推动着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的改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奕颢.3D电影美学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4).
[2] 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J].现代传播,2009(12).
[3] 李相.3D电影美学初探[J].当代电影,2009(12).
[4] 陈辉,高鹏.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09(17).
[5] [匈]巴拉兹•贝拉(BelaBalazs).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