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梵天寺木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课堂;核心
笔者曾经有幸现场聆听了王荣生教授的讲座,教授的一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影响不大呢?”如今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头昏脑涨,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教师讲授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觉得自己已经是尽心尽职了,但学生真正有多少收获?
通过对本地语文课堂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借鉴当代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列举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
一、切实关注学生的“内”需,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黄厚江老师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阅读的原始体验,而是把学生的阅读体验弃置一边,仍然是从教师自己的需要出发,仍然从教参和一些资料的现成结论出发,那么本质上还是没有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知。”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都市精灵》,教师在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惑。当时很佩服这位教师的勇气,以为他的这节课会从学生自动生成的疑问中入手展开教学。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只是一个摆设,接下来的教学依然按照教师自己的预设按部就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得以体现。
这也对我们的教学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这“三备”中,“备学生”是最关键的。所以,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年段要求,认真、深入地研究学生的真正所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二、努力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由此看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生疑、质疑、辨疑有热情,身心解放,无心理负担,沉浸在求知的浓烈氛围中。
如,笔者在教学《梵天寺木塔》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明确文中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思,学生对“患其塔动”中“患”字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解释为“担心”,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是“嫌”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马上就告知学生正确的解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自己明确哪一个解释更合适。最终,在自主探究之后,一个学生说出了大家都认可的解释:“我认为解释为‘嫌’更为恰当,因为当时钱帅已经登上了塔,感觉塔在晃动。如果解释为‘担心’,就应该理解成他还没有登上塔,只是担忧塔会晃动。”通过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学生不仅明确了“患”字在这里的意思,更掌握了一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如能长期营造这样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充分、有效调动,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三、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是有效课堂的核心
黄厚江老师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其中一个是“以问题探讨为引导”。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有效的提问,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问题的设计上多花心思。问题过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可望而不可即,这样,学生容易对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课堂上就不会主动参与,也就会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的成就感就不强,同样会影响课堂的效率。
笔者有幸在2012年沿江七市区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上了一节《苏州园林》的研讨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导入课文之后,我以关键词语“标本”作为教学切入口进入对文章的理解。
“什么是‘标本’?”
――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例,也就是说,苏州园林是园林中的典范。
“既然是典范,它一定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
“设计师与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画的?请结合相关语段回答。”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完美的图画。
“完美是什么?是无可挑剔的没有缺憾,仅有这四个讲究还不够,还要注意些什么?”
――角落、门窗的设计和色彩。
“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完美的图画。这就是标本,它代表了园林的特征。”
通过以上几个概括的问题,学生基本理清了文章脉络。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本文的美,更离不开文中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深深体会到了它“完美的语言”。
是的,语文教师通过设计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好的提问更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理性的教学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
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思”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反思课堂教学的得意之笔
笔者执教的《梵天寺木塔》曾获得市教研员的高度肯定,课后,我及时反思,在设计本课时,我旨在夯实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字词音和义的正确读认和翻译,从而为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创造条件。而本课能获得高度肯定,其最大的亮点是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反思结论,将进一步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实践。
2.反思课堂教学的败笔
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会留下几处败笔和遗憾。还是以《梵天寺木塔》为例,虽然这堂课很成功,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意识到在学生明确了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上,可以布置一个相关的写作小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反思,使我吸取教训,在日积月累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中,逐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目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其关键在于教师由“内”而“外”地努力,从关注学生的求学“内”需开始,结合教师的“外”力,努力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并在课后及时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如能做到这些,相信“有效”语文课堂甚至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2.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观念;内容;方法
初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并由课内走向课外,开拓视野,逐步培养勇于创新的学习品德,锐意进取的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更新观念
就教师自身而言,教师应从过去的“传道授业”中走出来,认识到自己不只要“传道授业”,更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长明灯,既照亮别人,也要永久地辉煌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要博览群书,多方吸取,不断丰富知识和扩大自己的视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特别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技能魅力去感染学生,做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有不同的爱好、兴趣、需要、气质和特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单向的知识接受器,更不能用统一的模子去塑造他们。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是师生、生生之间多重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此活动中,参与者(特别是学生)都是主动者、探究者,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争论并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例如,在教学《梵天寺木塔》一文中,学生对最后一句“人皆伏其精练”中的“其”,就引发一场争论。一部分同学认为“其”指喻皓,因为文意要赞美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精湛的技术(同教参中的看法一致);另一部分同学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其”指那个匠师。理由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向塔动之因”。既然行动是秘密的,外人根本不知道,因而这样解释也是有道理的。且不说他们的观点正确与否,就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探究争论的过程,应大加肯定和表扬。
二、拓宽教学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与社会、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仅靠“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大事小事有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如字典、课外读物、其他学科的教材、报纸杂志、网络等,即进行课外阅读,主动获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狼》专题时,我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许多有关狼的资料:图片、文章、歌曲、成语典故等,古今中外都有,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惊讶地发现:狼并不像《大灰狼与小山羊》等童话中说的那样坏,一无是处,它也有其存在的优点和价值,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内容的开放,导致了观点的多元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辩
证性。
再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除了用课文中的言语、动作、神态去分析人物性格外,还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从时代背景,多个故事中了解到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教学中,我又把电视剧《水浒传》中有关情节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鲁提辖,并指导学生对鲁提辖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可以说教学这篇课文,既开放了教学内容,又开放了教学形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多样新颖
教学方法的多样新颖是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的途径。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扼制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阅读教学就是在宽松、愉悦、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外,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演,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进行缩写,如故事类文章内容较长,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主要内容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教学一些精美的古诗文可采用;像学到一些结尾留有思考空间的文章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有时还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把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有时还可带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景物的变化,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获得作家大师的写作真谛,捕捉写好文章的灵感,进行课外随笔训练,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创新能力。一句话,开放式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