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

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

时间:2023-05-30 10:5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 新型考试模式 中职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48-02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广西从2010年起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新型考试模式,并于2011年起每年考试两次,2011年上半年全区报考人数52580人,出考人数45926人,出考率87.34%,合格人数7497人,合格率16.32%;2011年下半年全区报考人数60193人,出考人数55420人,出考率92.07%,合格人数16198人,合格率29.23%。新的考试模式给中职财会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应加强研究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无纸化考试具有如下特点:

(一)全面性。考试内容完全覆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卷的组织涵盖考试科目的各个章节,《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题库,约2500道题目,实现对考生的全面考察。

(二)科学性。题库科学分析当前会计实务工作和操作中的具体要求,科学安排试题的题型和内容,避免文字游戏和歧义,试题题干严密,答案正确唯一,科学评价考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并突出对考生会计及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分析能力的考察。

(三)公正性。试题中相同知识点的考察内容是唯一的,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

(四)灵活性。《会计基础》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组成,主要考察考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运用能力。试题按照难易两种难度系数进行命题,难度系数为难的题目占试题总数的40%,难度系数为易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60%。考试周期多时间短,全国有的省市常年开考;有的一年考多次,一般三科安排在3小时内完成。广西2010年安排考试一次,三科在150分钟内完成,2011年起每年开考两次。

二、新型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新型考试模式下,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以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相关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如下:

(一)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整合课程内容。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簿、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中职会计教学中应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根据教学与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应以实现教学与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目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模式: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到外面接受专业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及时学习,还应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及经济业务变化,以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结账,报表的编制等,提高自身的实操技能。会计专业教师要加强与业界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会计信息的更新,同时这也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渠道,因为有业界的朋友,教师能够随时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便于以他们作为实例,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梦想。引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把教学与生产一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校内仿真教学,校外全真实训,建立“产教结合,双真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2篇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自民国初至今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教育的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或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衔接的视角来看,普通教育的衔接是最密切的,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良好衔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试选拔、知识的培养等方面,而职业教育的中等和高等衔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大,长久以来仍旧存在这严重的脱离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教学培养目标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区别不明显、对资格证书考试的对待无差别等。

(一)中高职教学内容的区分度小

总结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相同的科目,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等,这足以说明了中高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区分度小的问题,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校和高等职业技校都在开设,在名称上没有任何差别表明了其界限不明。此外,会计学最重要的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科目中,教材中主要内容的阐述基本没有差别,前者都是围绕会计的概念、特征、原则展开,然后选取极少量的篇章对企业经营中的会计实务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十几的严重不协调;后者则是主要讲授成本的各种核算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加大了学生的难度,使她们渐渐地对会计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错位较大,反映到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出现许多相同的专业,据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有关统计显示,中高等职业教育同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复率达30%以上的专业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率更是高达60%,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8门课程相同,尽管可能在教学理念上有少量的偏差,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方式都极其相似。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学生在中职教育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会计知识,升入高职学校后仍旧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性的学习,这既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又导致学生既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中高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知识欠缺的特点,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行业的入门凭证并不对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任何宽广或优惠的政策,再加上中高职学校的衔接不当、教学和师资等的落后造成中高职院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这也对学生的就业率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广东省不同学历学生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做了调查,分别对广东省某财经大学和某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进行跟踪统计,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对广东省大学生毕业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从2013年至2015年3月份截至,无论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生还是高职学历、中职学历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在逐年递减,这说明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对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普通大学、高职学历、中专学历各200名学生抽样调查中,从2013年至今,600名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平均通过率均在35%左右,普通大学会计毕业省的通过率稍高为5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及意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产生而随之产生了会计,其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会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资格审查的有力依据,会计资格考试则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手段。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会计专业教育和培训目的就是青年人在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下,使自己获得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制度的重要一个环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几乎是世界各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我国《会计法》也对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明确的规定:务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然而,国家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并没有止步于此,财政部在2012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新《办法》的颁布不仅是为了加强会计资格的管理,更进一步规范会计专业人员的行为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改革对于会计资格管理的规范、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会计队伍群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是国家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考察,是从事会计或者财务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敲门砖”,对中高职学校来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衡量学校会计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衡量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扎实稳步的推进,职业教育中对会计从业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改革,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以来,由国家财政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的无纸化会计考试,既规范了考试的行为,也统一全国各地的会计考试标准,真正做到了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后又一次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有助于国家通过考试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业人员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不仅更提高持证群体的专业能力,对其整体素质的提成也有着积极意义,总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减小考试作弊的概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加就竞争力,对促进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中,为了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为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发展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缓慢且稳步地推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会计行业、广大考生以及对会计课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行业是直接和经济接触的行业,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是从事经济预算、核算、计算等,因此,会计行业实施的是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从获取资格证的难易度角度来看,因为改革后的考试题型几乎都采用国家财政部的统一命题,从全国题库统一调取,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范围、扩大了试题量、更加重视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严重的颠覆了以本地区为范围的试题特征,极大的加大了资格证获取的难度。但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这一改革则是提升了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国家此次改革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个人素质层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完善,这对改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提升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广大考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也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实践中得以解脱,对于广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手段,考试改革为考试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因此,想要在严格的规定和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专业学习中取得教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一方面对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准确而完善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进行各科目试题的模拟训练。对体系和大纲的把握,首先需要考生吃透教材,对每一科目的教材做到精读细读,然后对考试大纲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难度较大的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面前以扎实的基本功迎战;对试题的训练不能是盲目的大量练习或实施“题海战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板块化”的模拟训练,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后再进行下一个板块,另外,对考试资源的选取也需要慎重和择优,考生可以在网上的会计练习试题库中选取整套题来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这样在共享考试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信息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方便。

(三)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会计从资格从业考试就是学生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服务。而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实用性、公平性、专业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资格考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也对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和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1.对课程目标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会计教学是教师运用资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传授各种笔算、验算的技巧,侧重于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如,账簿登记、编制报表、做凭证等实际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始少之又少。但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不少中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于是在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主要科目,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实习和活动实践中则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的双重影响下,中高职院校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才能既满足国家队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又能帮助学生获取会计资从业格证书。

2.对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计从业资格在内容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首先,对以往会计从业考试的免试制度进行了取消和废除,这种过于呆板的规定使很多专业基础薄弱的会计专业学生拿到资格证书却无法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名不副实。其次,改革后要求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会计基础、财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这对以往两次考试机会的规定彻底转变。再次,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无纸化考试,考试题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命题并在考试库抽取来组织考试,这对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时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是对领证程序和持证人的规定,领证程序的简化,是国家对腐败、形式主义有力打击;完善持证人员的管理是对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考试的专业性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考试题型的变化也是此次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基础》的题型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的分值却变化很大,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的比例实施了很大的调整,严重削弱主观题;针对当前时事政治,为了达到测试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此次改革特意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中加入了20分的案例分析题型,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而《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则是进行了翻转性的变化,变传统的“先操作,后理论”为“先理论,后操作”,而且是在同一张试卷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应对这些改革内容,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程程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资格考试所需的三门科目,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案例分析题性的指导,新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中高职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输的获得。

3.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课程开发是指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某种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计划的实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为了保证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了迎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顺利通过,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极强的专业指向性,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更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全力配合。首先,要对当前社会重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特征,只有以中国社会当前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通过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分析来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最终才能培养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其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一切硬件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中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考虑因素,了解中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以至于他们更好的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为了适应新形势,针对中高职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的特点,现提出会计专业程程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方面,实行教、学、考一体化教学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内容和资格考试相一致,把资格考试中的考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中,以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日常跨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材的渗透要紧密的结合资格考试试题,做到日常讲解和考试要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次,在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取和资格考试题型相似的教学方法,如: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情景分析的教学法,对考试是题目中的案例分析进行日常演练,使学生在资格考试中能够轻而易举那高分。总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同资格考试相辅相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和积极性,而且使得更多的学生通过资格考试。

第3篇

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的变化。《初级会计实务》一共七章,包括以下四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这部分内容中要求考生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企业会计要素及其主要特征,企业资产、负债要素的分类,企业会计等式,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设置原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不同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电算化;了解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账户与会计科目、账户和账簿的联系与区别,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比较多,其中“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考生应特别注意理解这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该部分是全书的重难点。

第二章资产,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现金核算、清查,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核算与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清查,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及确认条件,其他资产的核算;了解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负债,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其核算,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的核算;熟悉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的核算,应交税费的内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来源及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熟悉利润分配的内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概念及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掌握收入的特点和分类,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费用的账务处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掌握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熟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劳务开始并完成于同一会计期间、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式,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也是重要的考核点之一,该部分内容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关系密切。考生应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其编制;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去年教材新增的一章,也是新增的考核点。考生应掌握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生产成本分析;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二、教材各章考题类型、分值及历年考情分析总结

(一)考题类型及其分值 初级会计实务考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目和主观性题目两大类,其中客观性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注意判断错误倒扣分);主观试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综合题(2小题,共20分)。

(二)历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情分析总结 第一章总论,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帐户记录的试算,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的内容、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帐查找与更正的方法、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核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性题目,但也出现过主观性题目(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5-20分左右(2007年本章考试分值为5分)。

第二章资产,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现金清查的方法及其短缺和溢余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及对未达账项的调整方法,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息、期末计量及其处置的会计处理;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及其相关账务处理;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周转材料――包装物的生产领用和出售的实际成本的确定和会计处理及其摊销方法,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确定、账户设置及其账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外购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具体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和减值的核算等。此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是重点的一章,历来都是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大的综合题的地方。其分值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

第三章负债,历年的考核点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短期借款利息的会计处理,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转销的会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会计处理,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其他应付款”科目

核算的内容;长期借款利息和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试题类型全面,本章考试分数为8-15分左右(2007年为15分,出了应付职工薪酬综合题8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历年的考核点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实收资本或股本入账价值的确定,资本公积的内容、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确定,留存收益的构成及计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及其会计处理,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未分配利润的计算等。从近历年试题看,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分,2007年本章考试分数为5分。本章主观题目考察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历年的考核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先征后返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和影响利润总额的因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本章也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2007年为22分。

第六章财务报表,历年的考核点是: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2007年本章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考察了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内容、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内容。本章综合和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历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15分左右。在综合性题目考察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2007年本章综合题考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分值为12分。

第七章成本核算,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一章,2007年以前有关成本、费用是在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历年试题的考核点是: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07年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和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考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分配方法(多选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单选题)和约当产量比例法的应用(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试题所占分数为8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2007年第三章负债由历年的10分增加到15分,第七章成本核算的试题出了8分。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三、教材各章命题规律总结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

通过对历年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试题中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都是60分,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由于客观题所占分数较高,考生应认真分析近几年的试题,掌握教材中客观题的考点。

从历年考题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来看,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近几年综合题部分都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是近几年考题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和利润”及会计报表,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试题分值也较高,考生应重点掌握。

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2008年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关注。以近几年考题为基础,预计2008年出题点: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考生应从以下方面人手:(1)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2)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掌握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3)会计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要求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及其登记要求。(7)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8)错账区找的方法(包括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和除9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0)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构成全书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考生应关注:(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的使用范围、限额和收支的具体规定);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作用);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这是2007年教材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3)应收款项的内容、核算及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注意计提坏帐准备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4)企业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及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包装物的核算内容及其会计处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会计处理。(5)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在教材中已作较

大调整,并且2007年试卷中考了一道5分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计算分析题。(6)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提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2007年教材有变化);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清查和减值的核算。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的核算。2007年无形资产的核算变化较大,2007年考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三章负债,在2007年试卷中增加了考题分值,考生应关注:(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2007年教材对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付职工薪酬是2007年教材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2007年综合题考核了这部分内容,分值为8分。(5)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的处理。(6)其他应付款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7)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其发行、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2007年教材在实收资本中增加了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在资本公积的构成内容中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其他资本公积)。需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考生应关注:(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考生应关注:(1)收入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会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计量原则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核算,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这部分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内容。(4)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和会计处理;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考生应关注:(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项目及其编制方法;(2)利润表的概念及其编制,考生应将其与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结合起来;(3)现金流量表。这是2007年教材增加的报表,考生应明确现金、现金流量和现金等价物的概念,明确现金流量表内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内容,掌握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直接法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