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人作文300字

写人作文300字

时间:2023-05-30 10:5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人作文300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人作文300字

第1篇

深圳市龙岗区南联学校六(3)班 黄晓淑

在一望无际的夜空,只有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及那寂静的月亮陪衬着。有一个传说,每每人间有一个人死了,就有一颗星星飞上天去。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望着亲人。这真的是一美丽而诡秘的神话。

生活中当然也有星星。生活就是那片夜空,每个人就是一颗星。当然也有另类的星星,这就是“追星族”。有的时候看着这些为自己的偶像笑与哭的人,心里真佩服他们。追着一个人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我向来只崇拜我自己,因为我就是我自己的偶像。读四年级的时候,曾崇拜过某个明星。但后来心里想,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进入我的生活?在这样遥远的距离,他根本不可能想到有我这样一个崇拜他的影迷。过后,我再也不去想谁是我的偶像了,我不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己永远是焦点。自己本身就是一颗会发亮的星。

第2篇

[关键词]人物刻画;语言描写;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6-03

[作者简介]倪云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教师。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可见一个人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对人物语言描写的漠视、错误、平庸等现象比比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既然记叙文中对人物语言描写薄弱的现状由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原因造成,那么理应从两方面来共同努力改进。

一、学生层面――日积月累,逐步提升

(一)开放五官,积累语言描写的材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就其分类而言可以分为以下4种: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学生需要积累的主要是“对话语言”。一个人从小通过和家庭成员(如父母、亲属)接触,自然学到并熟练运用于交际和思维过程中的语言。如何让学生将习得的语言,转变成书面的“语言描写”?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懂得开放五官,积累语言描写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听,主动地揣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语言的。

(二)勤读多记,丰盈语言描写的仓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些自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我们累积的力量。只有不断地阅读,增加并拓宽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才能从经典的片段、文章中汲取能量,提升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从而增强描写的意识。

1.熟记语文课本中的精彩句段

如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亲经常说这句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塑造了一位常常赞扬、鼓励儿子的慈母形象。久而久之,学生这方面的语句积累多了,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2.学习课外读物中的成功典范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没有阅读便没有写作。开展积极的课外阅读活动无疑是为写作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既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来源,也树立了描写的成功典范。写人叙事的文章无不把语言描写作为强有力的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如《从不穿高跟鞋的老师》有一段师生的对话描写,相当精彩:

“您穿高跟鞋挺好看的,简直就是一个高傲的公主!”“看你说的,没有那么夸张!”徐老师打断我说,“我不穿高跟鞋完全是为了同学们。我毕业回来时,带的是你们上一届。那时,我刚刚告别潇洒浪漫的大学生活,当了一名小学老师,热情很高,一心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爱心哺育祖国的花朵……女人天生爱美,又正值青春年华,每天高跟鞋、长筒袜、淑女裙。所到之处,必定引来一片赞叹的目光。同学们喜欢我,甚至家长都夸我漂亮!我当时还真沾沾自喜,飘飘然了……”

师生的一番对话,语言活泼,也不乏幽默和时代色彩,展示出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教师的动人风采。

3.写好自己阅读的心得点评

读是一个方面,写则又进了一步。时常摘录一些经典的人物语言描写片段,写上几句自己的品悟文字,那么对文字的理解就更趋深入了,印象也必然就更深了。有学生摘录了梁晓声《慈母情深》一文中的小片段:“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学生如此点评:通过母亲的语言,可以让人感知到她是一个十分勤俭节约的人,不希望儿子在她身上花钱;又可以从“我”的话中得知“我”是个懂得疼惜母亲的人,十分孝顺。尽管这样的文字显得有些稚嫩,但至少可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触,情感很真挚。

4.学习比较,辨别语言描写的异同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也是记叙文写作的具体要求,但两者的效果是不同的: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任务或事件及其相关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了描写,就会显得平淡苍白,形象不鲜明。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上课也好,习作交流也好,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两者加以区分,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描写意识。

例如有位同学写《大雾》一文,写的是环卫工人在大雾中帮助“我”的事。其中,写环卫工人陪“我”一起过马路这件事是这样写的:“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小朋友,我送你过马路。’我抬头一看,在茫茫的雾中,站着个环卫工人,大约五十岁上下。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用他粗糙的手拉着我,走下了人行道。我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就放开步子往前走……”这段记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如果能对环卫工人怎样拉“我”过马路的过程及两人之间的对话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文章就不会如此干巴巴,事例会更具体、生动,环卫工人的形象也就更清晰可感了。

5.修改润色,提高语言描写的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点人所共知。“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习惯,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这样告诉我们。所以要在写作的实践中,通过不断修改来提高学生刻画人物语言的能力。

例如一次片段训练,要求写一个场景,以“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一天,我放学回家”作为开头来续写。二十分钟后,作品纷纷上交。浏览后发现不乏类似于“父亲总是盯着我,直到我完成作业”的语句,内容空洞,人物的“严厉”并没有充分展现。紧接着有部分同学修改为“父亲一眼就盯住了我的书包:‘赶紧做作业’”。语言描写已经出现了,但仍然不够表达父亲的“严厉”。教师与学生进一步沟通,明确:既然“严厉”,势必言辞简短有力,因此确定使用短句。学生领悟后,修改为“父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睛直直地盯着我的书包,‘走,回屋去!’父亲的话掷地有声,回荡在屋子里,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应该说这样的语句抓住了父亲当时的心理,并且用恰当的语言传神地再现了父亲的“严厉”。

二、教师层面――有的放矢,加强指导

(一)文本解读中明确语言描写的作用

既然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以人物为主的课文时,尤其要注重突出对人物语言方面的分析、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体会到语言描写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语言是区别人物身份的关键

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看人物身份,不同身份说的话就不同,甚至连语气也不相同。《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描写了山神庙外三个人的对话。林冲从三个人说话的言辞中听出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谦,一个是富安。“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告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这是陆谦说的,特殊地位,不一般的身份,加上满口官腔,活现出人物特点。“林冲这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从话语的庆幸态度和带有夸功请赏的口气,可知这是高府地位低微的奴仆富安说的话。“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哪里去!”又极力表现自己遵命效劳,显出一副奴才嘴脸。

因此我们在教学人物语言描写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会说出怎么样不同的语言;甚至表达同一个意思,人物的语言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语言的背后既是对其内心想法的反映,也是其所处身份的绝妙体现。

2.语言是反映思想性格的明镜

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因蔺相如官位在自己之上而口出恶言,一句“我见相如,必辱之”便把武将廉颇鲁莽直率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

(二)指导讲评中树立语言描写的意识

1.语言描写要注意语言运用的环境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看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要合乎当时的语言环境,才能让读者相信。如在马克・吐温的《金钱的魔力》中,裁缝店老板对 “我”的百万英镑支票前后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老板看“我”的打扮,他很不耐烦地吩咐伙计说:“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一副鄙视甚至像赶牲口一样的语气,把老板势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当他看到“我”拿着的是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时,一口气说出了近300个字的奉承话:“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些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两处言辞,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裁缝店老板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2.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动作的特点

若能在描写人物语言时,结合动作神态描写,便会使人物语言更加生动逼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母亲的话加上“眼睛发亮”的神态都显示了母亲对儿子的赞赏之情。

(三)修改习作中传递语言描写的方法

1.语言描写贵在简洁精炼

作者“要非常仔细琢磨有性格的对话,不能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字”(富曼诺夫《论创作》),要以经济的笔墨设计人物的语言,从而以简洁的语言显示栩栩如生的性格。每个人物要说什么话,说多少话,都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精心安排,恰到好处。文贵简洁,其次指文风要朴素。鲁迅在《作文秘诀》中提倡“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

2.对话描写贵在变换形式

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后面、两边或者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省略提示语。

在我们平时的对话练习中,教师不仅要加强说在前、说在中、说在后这三种语言形式在标点符号方面的训练,更要重视不同的表现形式给说话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说在前,侧重的是说话者在说之前的动作、心情、语气语调的呈现;而说在中,更多的是表现说话者停顿的思想及补充;说在后往往用于人物心情的更好表现。

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关键,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途径,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可小学生对于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方法的运用,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在教师的精心指点下,不停地积累、学习、使用、修改中不断提高这种对语言描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人物形象要鲜活,就离不开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描写。如何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个性化呢?请从以下方面着手。

外貌描写抓特点

“千人一面”是初学写作者的通病,解决办法就是抓住每个人的突出的外貌特征来写外貌,一眼就知道是张三而绝不是李四。写人物的外貌一般采用从整体(体态、穿着、年龄等)到部分(器官、饰品等)的写法,但忌面面俱到,从头写到脚。有时也可把外貌描写灵活地穿插于整篇文章中。只要善于抓住突出的人物特点,再运用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了了几笔就能勾画出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来。如描写整体体现特点:那人仿佛一个大啤酒桶,又像一只球慢慢滚过来(矮胖子)。再如,局部描写体现特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打着卷披在肩上的金黄的长发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其次,穿着打扮,是外貌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穿着打扮能体现人物职业特点,就像医生与战士的服装是一目了然的。

对话描写有分寸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自己说的话或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语言要有个性化,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让人物说的话反映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点,年龄特点。面对一件事情,大人的评论和孩子的评论一定会不同,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大人说大人话,小孩说小孩话,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话是谁说的,符合谁的某个特点。

对话时的情态不可少,说话时总要有动作、表情和语气的,这些都是说话人的态度与感情地自然流露。你看这段对话就很有意思:求美心切的妈妈不停地在脸上揉涂大米,涂后就跑来问爸爸:“你看,斑点是不是淡了?”爸爸连看都没有看,说:“真的哟,效果果然神奇!”妈妈又高兴地跑回屋涂抹她的大米去了。

对话的形式要多样,仔细看我们学过的课文,对话时,“说”字的位置或在前或在后,或者在中间,这样灵活的变化顺序,有利于表情达意,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行为描写要恰切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完成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表现事件地推进过程,而且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动作描写运用恰当,非常重要。例如:一个小朋友写“浑水摸鱼”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使劲搅水,水底的黑色淤泥也搅起来了。“好了,注意观察水边!”哟,水边果然冒出一个个小鱼头,张着个小嘴巴忙着喘气呢。我迅速从小鱼下面用双手半拢起来往外一攉(huo),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就在沙滩上了。我们边搅边捉,收获也越来越多,浑水摸鱼真是痛快!

这段话中的动作描写就很恰切,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摸鱼,还写出了摸鱼时的愉快紧张的心情。

心理描写要到位

心理描写是一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人与人的内心活动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就是要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特有的心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深刻、完整和感人。例如: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表演现场。每一位小选手都漂漂亮亮的。看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们是经久考验的老手了。没有一点表演经验的我,心里似乎有十五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的!表演该开始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扑通、扑通”跳起来。我听不清前面的每位小选手表演的是什么曲目,只觉得有二胡声、古筝声,似乎还有小提琴声在我耳边滑过。这段文字写出来登台表演的复杂心理。

习作要求

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做的一件事,这件事情最好是自己也参与的。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把事写具体,把人物写鲜活。

范文点评

爱心草莓 韩冰

今天是母亲节,可妈妈不舒服。我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为妈妈做点事,让她高兴一下。①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到商店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买了两朵康乃馨,我知道这是妈妈最喜欢的花。回到家,妈妈还躺在床上。我把这两朵花插在妈妈床头的花瓶里,屋子里很快氤(yin)氲(yun)着淡淡的花香。妈妈深情地望着我,脸上荡漾着幸福甜美的笑容。②

我来到妈妈身边,问妈妈我能帮她做点什么。妈妈说:“我想吃草莓,你去买一斤吧。”我一路小跑来到卖水果的阿姨那儿,买了一斤,又飞快地跑回家,把草莓洗干净,把果盘放在妈妈床前。③谁知妈妈只吃了几个小的就不吃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多吃几个,妈妈微笑着说:“我的草莓丫丫,你不是最爱吃草莓吗?还是你吃吧。”④

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不是自己想吃草莓,而是想给我吃!看着这些鲜艳的宛如心形的草莓,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这一颗颗鲜红的草莓,不正是妈妈对女儿的爱心吗?⑤

①开篇交代原因,为下好了铺垫

②精心选择节日礼物,并且是用积攒的零用钱买的,难怪妈妈会那么幸福!“荡漾”一词用得非常恰切,写出了笑容的样子

③这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女儿对病中妈妈关切的迫切心情,是孝心的具体表现,

④妈妈的动作语言,体现出妈妈对懂事的女儿的关心!

⑤结尾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照应题目并揭示中心。

山东五莲县街头小学

点评:

母亲节、康乃馨、草莓、爱心这是本文的四个关键词,而这四个词却演绎了一个母女互爱的情深故事。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母女的亲情,从数处细节地描写中体会到的只有感动和温馨。

指导老师:秦绪梅 张传德

佳作引路

捉鱼 张小牛

第4篇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作品、锻炼赏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这个环节进行得好,直接推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培养阅读与提高阅读效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我们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还明确规定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而学生平日阅读速度多在每分钟300字左右,因此,此项研究与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2.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2.2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

我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规律的广阔领域。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点及有争议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我们将阅读能力做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成若干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我们提倡默读。

3.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突出探究呢?

3.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句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像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词语等关键句子是那些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含义隽永蕴含哲理的句子或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关键词句,提出质疑。

3.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五册文言文《童趣》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描述的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在作者眼里那么有童趣。

3.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探究活动的观键点。没有解惑,学生的探究活动就难有大的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起到“把舵、纠偏”的“导航”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主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3.4迁移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解、记忆运用知识方面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