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十二生肖成语

十二生肖成语

时间:2023-05-30 10:5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二生肖成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二生肖成语

第1篇

每个人看待事情都是从不同的角的上看的,做事情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都很好,可是有人认为需要添加其他东西这个才好。可是,加进了其他东西就会破坏原有的美丽。不要让你加进去的东西成了破环眼前美丽事物的元凶。

成语典故解释: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成语拼音:shǔ shǐ wū gēng

英语翻译:Mouse excrement dirty thick soup

日语翻译:ネズミの大便はとろみのあるスープを汚しま

成语来源: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成语造句举例:你这样弄,就象是鼠屎污羹一样。

成语故事:暂无

用法:暂无

近义词:暂无

第2篇

摘要: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可以向留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而2017年正值中国农历的丁酉鸡年,汉语中关于鸡的词语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词语中包含着明显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生肖鸡年研究与鸡相关的词汇教学,更贴近现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以汉语成语中与“鸡”相关的词语为研究的载体,探究这些成语中“鸡”所代表的情感倾向以及文化内涵。同时,笔者会对十二生肖中“鸡”的文化内涵进行汉外对比,并且通过对比,找出留学生习得十二生肖相关成语的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本文最后归纳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鸡;文化内涵;偏误;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5-02

一、十二生肖中“鸡”的文化内涵

1.汉语十二生肖中“鸡”的文化内涵

鸡,位于十二生肖的第十位。《中华成语辞海》和《古今成语大词典》中含有“鸡”字的成语共计184个,其中“鸡”字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共计172个。“鸡”的文化内涵有褒有贬,但贬多褒少。下文在分析这172个成语的基础上,综合探讨、研究“鸡”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1)古人普遍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中说道:“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于是,古人称鸡为德禽。同时,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因此也具有了吉祥如意的感彩。

(2)“鸡”是人们最早喂养的六畜之一。由于鸡的鸣声长期作为报时的工具,因此“鸡”可以用来象征战争、上路等不吉的征兆,例如:“雄鸡夜鸣”、“鸡声断爱”等;“鸡”也作为被饲养、供玩乐的对象,例如:“斗鸡走犬”、“抱鸡养竹”等。同时,在中国的一些民族和地区依然存在着“斗鸡”这种古老的游戏,从中也不难看出“鸡”长期以来被视为供人们休闲、娱乐的。

(3)“鸡”体型微小,身体无力,胆小易惊,因此常用来象征小人、无所作为的人,或者能力平庸的人。例如:“鸡零狗碎”、“手无缚鸡之力”等。

“鸡”常被赋予负面的含义,因此与“鸡”相关的其他事物也会被赋予负面的内涵,例如“鸡毛蒜皮”中的“鸡毛”象征渺小、微不足道。

(4)鸡长期作为报时的工具,司晨报晓,唤旭日东升。因此,“鸡”象征着勤恳等正面的意象。例如:“闻鸡起舞”:比喻发愤图强。

与此同时,由于“鸡”被看做是司晨报晓的工具,自然在一些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中,“鸡”则用来象征失职的人或者是犯错误的人。例如:“失晨之鸡”指的就是忘记报晓的鸡,用来比喻应该做某事而却失职没做的人。

2.西方文化中“鸡”的文化内涵

“鸡”在西方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雄鸡在西方文化中是英勇善战的象征,它的鸣叫预示着光明的到来,它可以战胜黑暗,可以吓退蛇怪。在基督教文化中,雄鸡就是基督的象征,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直到今天西方的很多教堂尖都树立着鸡的雕塑,以此来象征光明和复活。同时,在西方文化中,公鸡常常作为预知命运的工具,人们常常以鸡的进食状态来预测战争的胜败。而体态丰盈的母鸡则被视为具有良好的繁衍能力,子孙满堂。

同样,在英语语言文化中,鸡也带有一定的负面感彩。如“鸡”意味着胆小、懦弱,用来象征那些杞人忧天的人。“鸡”在英语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如“chicken”、“cock”、“hen”、“rooster”,每一种表达方式都带有一定感彩。

二、留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常见偏误及文化原因

1.常见偏误

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中与“鸡”相关的成语时,常出现偏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解上的偏误。学习者在习得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汉语成语的故事及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含有“鸡”的成语的意思。如“抱鸡养竹”就很容易被学习者按照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悠闲的农家生活。另一类则是应用上的偏误。学习者可能理解了成语的意思,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句子中应用。如“鹤立鸡群”在应用时容易产生“*他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人。”类似的偏误。

2.文化原因

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中与“鸡”相关的成语时,常常会出现偏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行为主张等许多方面多存在着差异,这对于十二生肖中的“鸡”也不例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留学生在理解与“鸡”相关的成语时出现各种偏误,如:“闻鸡起舞”很容易被学习者理解为听见鸡的叫声就害怕等错误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英语中鸡的表达方式有多中,表示的感彩也不一样,学习者可以根据外在形式判断褒贬色彩。虽然汉语中对鸡的感彩有褒有贬,但是表现形式都是一致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偏误,易将所有含“鸡”的成语都归结成同一个感彩,导致习得的失败。

三、十二生肖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二生肖的教学隶属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范畴,具体教学原则如下:

1.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原则

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切莫无限度地拓展文化教学的内容,而忽略语言教学。如:在讲解成语“偷鸡摸狗”时,不要对成语中“鸡”和“狗”的文化内涵无限的展开讲解,而是要根据学习者当时的汉语水平,适当的略讲即可,讲解的重点应放在“偷鸡摸狗”的语言意义以及如何应用上。

2.针对性原则

在教学中不需要对出现的十二生肖的所有象征意象作详尽解释,而是要有针对性、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知识点。如,“鸡”的文化内涵在中外文化中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是胆小、懦弱的象征,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对于相似之处可以一言代之,应该着重讲解容易出现语言偏误和交际错误的不同之处,如,鸡在汉语中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的意味。

3.发展性原则

十二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二生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讲解传统文化意象,也要注意对时代内涵的讲解。例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将古人所谓的“鸡的五德”,与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至、信”相结合,并且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意义。

4.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文化教学更应该使学习者避免在交际中因文化分歧而产生交际障碍。讲解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不仅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对外汉语语言本体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不仅是掌握其文化内涵,也要学会如何将其恰当的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四、结语

2017年正值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的鸡年,研究和探讨与鸡相关的成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外国学习者对中国十二生肖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内在动力。同时,以汉语成语作为研究载体,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笔者通过分析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以及文化层面的原因,更深层次地探讨十二生肖教学乃至整个文化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晨斯.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D].河南:河南大学,2014.

[2]张月明.生肖动物相关词汇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及教学资源――以典型的生肖动物马、狗、龙为研究对象[D].江苏:苏州大学,2013.

[3]蒋争艳.生肖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河南大学,2013.

[4]马丹.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词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D].四川:四川大学,2006.

[5]董晓荣.汉语动物成语的语言文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6]龙玉莲、李延林.英汉语中“鸡”相关惯用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现代语文,2013(3):145-148.

第3篇

龙。五湖四海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五湖说法不一,四海中国传统世界观中围绕在世界周围的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十二生肖中只有龙生活在海中,故五湖四海代指的生肖是龙。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喜闹元宵——元宵庙会、喜游园(主持者:子鼠、丑牛、寅虎)

元宵节,到处是喜闹元宵的小庙会和有着传统意义的灯展。“哇,那边的踩高跷好精彩啊!”鼠鼠高叫着钻进人群,想一睹踩高跷艺人的风采,可是牛牛和虎虎却不想再逛庙会啦,嚷着要准备晚上放河灯,还要去赏花灯呢。小朋友,今天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啊,你们喜欢啥呢?赶紧挑自己喜欢的去玩吧!

醒狮助阵——神气舞狮显身姿(主持者:卯兔、辰龙、巳蛇)

醒狮大驾光临《小天使报》,与大家一起分享新春的喜悦。传统舞狮喜庆表演,既为节日助兴,更为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祈福,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新春闯关——十二生肖大团圆(主持者:午马、未羊、申猴、酉鸡)

小朋友们,看过精彩的表演之后,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气氛了吧?现在让我们与爸爸妈妈携手,通过四大生肖设置的神秘关卡,精美礼品等你拿哦!

第一关 谜语猜猜猜

一心向往光明,

高大从不自夸,

越是充实丰满,

越是把头低下。

(猜一植物)

第二关 写意成语

真蹊跷,汉字怎么摆成这副模样?噢,原来也是让我们来猜谜。每幅图各猜一个成语。小朋友,你猜到了吗?

第三关 巧走迷宫

你一定喜欢走迷宫吧,不过,下面的迷宫可不是一般的迷宫,愿意来走走吗?请你在下图的各个方格中分别填上一个字,使每一横排都能成为一个成语。

第四关 重组语句

请把下列几个字打乱后重新组成几个意思不相同的句子:

书书书读读读好好好

浓情元宵——满满祝福串起来(主持者:戌狗、亥猪)

第5篇

【关键词】成语 六畜 中国文化 民俗

在我们国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当属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它的起源与我国先民的动物崇拜有关,将十二地支分别配以一种动物,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使十二地支形象化。而传统的“六畜”,即“马、牛、羊、猪、鸡、狗”,占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一半;“六畜”在成语中也有丰富的表现,为我们研究成语的来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六畜”最早出现在《三字经》中:“马牛羊,鸡猪狗;此六畜,人所饲。”而在《三字经・训诂中》更是对“此六畜”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飨宴速客”。

古人把“马”作为十二属相与“六畜”之一,应该与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在古代社会,马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两军交战的主要工具,因此欢快忙碌的田野、血雨腥风的战场,都会看到它矫健的身影,就连春风得意的游园、歌舞升平的节日也总会有它们轻捷的踪迹。

作为“六畜”之首的马,可以说是人类忠诚的战士:战场上纵横驰骋,冲锋在前,为帝王夺取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有“马革裹尸”、“厉兵秣马”、“金戈铁马”、“马首是瞻”、“汗马功劳”、“一马当先”、“招兵买马”、“老骥伏枥”、“鞍马之劳”、“鞍前马后”、“鞍马劳顿”、“千军万马”等成语。这些成语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马与战争的关系。

此外,马又是人类得力的助手,由人驱使,任劳任怨。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良马能够日行千里,不仅速度快,而且力气大。成语“一日千里”、“老马识途”、“马不停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马不解鞍”、“路遥知马力”、“快马加鞭”等就是马的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

“六畜”中的第二位是牛,这或许与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传统的小农经济讲求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过去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除了利用一些用石器打磨成的工具以及后来发明的青铜器、铁器来辅助耕作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体健力大的牛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当时的生产力,因此在古代生产劳动中出现了铁器和牛耕相结合的动人场面。反映到成语中,就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牛高马大”、“汗牛充栋”等成语。

另一方面,对于渺小的人来说,牛可以算是庞然大物了,因此人们对于牛有了充分的联想,如“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用来泛指各种各样凶恶的人和妖魔鬼怪;“气壮如牛”、“土牛木马”比喻虽有其名但却让人觉得笨拙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宁为鸡口,不为牛后”、马牛襟裾”等成语。

“羊”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八位,是一种本性温顺的动物。《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其中“善”字从羊,体现了古人对羊的性格的充分理解与认识,而在成语中羊也多表现为一种被欺负的形象。如“如狼牧羊”、“虎入羊群”、“顺手牵羊”、“替罪羊”、“十羊九牧”等。

而除此之外,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到:“羊,祥也。”古代和许多的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成语中则表现为“三羊(阳)开泰”、“爱礼存羊”等。

对于“鸡”,古人通常将其视为凤凰的前身,《尔雅》郭璞注说凤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因此在成语中,涉及鸡的成语也大多数为好的形象。例如,“闻鸡起舞”、“三更灯火五更鸡”等成语,用来劝诫世人应该勤学苦读,意志坚定,不懈怠,成就一番大作为。而成语“金马碧鸡”则是汉朝时用来祭祀金马神和碧鸡神,看来,在汉代时,“鸡”甚至上升到了神的地步。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鸡尸牛从”、“金鸡独立”、“鸡犬升天”等。除此之外,“鸡”由于身体弱小,因此不少成语体现了其被宰杀的命运,如“牛鼎烹鸡”、“杀鸡为黍”、“杀鸡吓猴”、“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等。

有关“鸡”的成语在民间还体现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含义。如成语“石上大吉”、“冠上加冠”、“雄鸡一唱天下白”等。

“猪”在成语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少,而在我国古代,猪多写做“彘”、“豕”、“豚”等。如,“行同狗彘”,指人,行为和猪狗一样;“豕突狼奔”,像猪那样冲撞,像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豕交兽禽”,像对待猪那样打交道,像对待禽兽那样不尊敬,比喻对人不礼貌,不尊敬;“狗彘不若”,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信及豚鱼”,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可见猪在成语中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大多是包含消极或贬义的色彩。现代汉语中,“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死猪不怕开水烫”、“怕得老虎喂不得猪”等俗语,依然表现出人们对猪的不好的印象。

“狗”在现代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但它虽有忠诚的美名,在古代成语中它的地位却并不高。如常见的有“鸡鸣狗盗”,指偷偷摸摸的行为;“狗仗人势”比喻坏人依靠某些势力欺负别人;“狼心狗肺”比喻心肠像狼和狗一样残忍歹毒;“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的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痛打落水狗”比喻继续打败已经失败的坏人;“狗血喷头”指大肆辱骂,言辞刻毒,形容骂得痛快淋漓;“狐朋狗友”比喻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狗尾续貂”用狗尾顶替貂尾,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二者不相称;“声色犬马”指那些公子哥的生活方式;“鼠窃狗盗”比喻小偷小摸或小规模的抢劫。

综合以上得知,“六畜”与成语的结合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选择了马、牛、羊、鸡、猪、狗等动物进行饲养和驯化,经过漫长的时间的积淀,这些动物逐渐成为家畜,进而成为人类的朋友。六畜的各有所长,为闭塞的农业社会里的人们提供了基本生产动力和生活保障,他们的存在也充实了我国的成语,为成语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更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第6篇

天下一家生肖是龙。龙在古代代表着天子,天子则是将天下统一的领导者,使天下成为一家,也是皇帝,于天下一家产生联系的十二生肖就为龙。天下一家,汉语成语,意为将天下人都看作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相处,也可用来代指天下统一。

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经典着作、着名历史故事或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它的结构严整,形式简洁,含义深刻,表现力强,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写作,准确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会使话语或文章更加风趣生动,活泼有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一、在专门性的教育活动中开展游戏化成语故事教学

为了让幼儿更亲密地接触成语故事,我园在每周二、四下午开设了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以完整的形态将成语故事呈现给幼儿,但同时为了避免专门性成语故事教育活动的枯燥性,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游戏化的成语教学方式。

1.情境体验法

将成语故事教学内容寓于一定的游戏情境中,让幼儿通过多元的自主体验、直观感受,更能有效地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成语“百花齐放”时,首先向幼儿介绍一些场景,如,草地、花园、公园等,让幼儿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环境概念,介绍完场景“美丽的花园”后,分配角色,分别让幼儿来扮演“花”和“蝴蝶”,由一只“蝴蝶”围绕着“花”在飞舞,循序渐进到许多“花”开放引来更多“蝴蝶”飞舞,然后引出成语“百花齐放”,让幼儿共同来体验开花的情境。这样在情境游戏中,幼儿就能具体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了。

2.画面联想法

中国语言文化一直追求“诗、音、画”一体的艺术境界,很多成语就是这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文字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画面联想法”来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和幼儿一起学习成语故事“火中取栗”时,我先出示小猫与小猴看到盛有栗子火盆的画面,引导幼儿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在验证猜测中出示小猫用爪子在火盆中抓栗子的画面,然后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表述,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又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成语时,我们设计了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边欣赏画面边在比较中用成语匹配。在妙趣横生的画面前,幼儿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联想比较中学会了成语。

3.动作表演法

为了打破成语故事教学的静态模式,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让成语故事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们尝试在成语故事教学中采用动作表演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百发百中”“惊弓之鸟”“相亲相爱”中,我们一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一边配以形象的肢体动作来表演。尽管幼儿的表演幼稚简单,但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了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二、让区角游戏追随成语故事教学

区角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同时区角游戏呈现给幼儿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自由。在宽松的区角游戏氛围中,给幼儿营造自主学习成语故事的环境是十分有效的。

1.创设区域游戏中的成语故事乐园

在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将一些关于成语故事的道具、教具、玩具投放到各个区域中,供幼儿在游戏时间自由地探索、操作。如,在语言区,我们为幼儿开设了“成语故事表演会”:小小故事表演会是幼儿学习、交流成语故事的乐园。有时幼儿是三五成群席地毯而坐,有时则是大半幼儿围成圆圈,“故事大王”们惟妙惟肖的讲述打动了所有的听众,一个个成语伴随着美丽动听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幼儿的脑海之中;在益智区,我们布置了一个“动物王国”,每个动物的家里都贴有动物成语填空,幼儿一到区域游戏时间,就会来到“动物王国”玩“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如,如“鱼”得水、指“鹿”为马、“狗”急跳墙、画“龙”点睛等。又如,大家都熟悉的十二生肖,我们整理了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通过说成语比大小,玩十二生肖的成语游戏;在音乐区,我们根据成语故事的性质,投放了不同的背景音乐,各种自制乐器,让幼儿根据成语故事情节来进行配乐、配器表演讲述。

幼儿在区域游戏成语乐园中,自由轻松地体会着玩游戏学成语的快乐。

2.挖掘角色游戏中的成语故事寓意

角色游戏给幼儿创造了社会小团体的交往环境。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一些角色行为蕴涵着成语故事教育契机。如,在角色游戏中,有的幼儿一会儿当水果超市营业员,一会儿当顾客到处跑,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不学故事中的小猫那样“三心二意”;在娃娃家,“爸爸”“妈妈”有时会因为一些游戏行为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也可以借机教育幼儿懂得“相亲相爱”的道理……

总之,角色游戏中,成语故事教育的契机无时无刻不存在,教师只要时常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有效挖掘角色游戏中的成语故事寓意,从而让成语故事来美化幼儿的游戏行为习惯,同时又能让幼儿深入理解成语故事寓意,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渗透成语故事课程

成语故事教育的契机随处存在,关键看我们教师能否做一个“有心人”。为了让成语故事课程能够延续、提升,我们尝试寓成语教育于一日的生活游戏中。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游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有许多过渡时间段,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过渡时间段,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我们设置了许多随机性的成语故事小游戏。比如,在午餐活动前,引导幼儿玩比较安静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心一意学本领……)复习成语故事;在午睡前,给幼儿提供些视听游戏:播放成语故事动画、CD等,让幼儿带着美好安定的情绪入睡,同时又有效地帮助幼儿复习了成语故事;在离园前,举行同伴赞美会,引导幼儿用学过的夸赞性成语来夸夸身边的小伙伴,互相学习优点,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用好大自然这本无字游戏书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是的,奇异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感知、体验、学习成语的无字游戏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泥土、石块都渗透着淳朴的灵气,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大自然这天然的教学乐园。

春天,当万物苏醒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弥漫的花香、婀娜的柳枝、飞舞的蝴蝶,从而告诉他们这样的天气就是“春光明媚”;夏天,我们可以带幼儿在户外感受什么是“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秋天,当树叶飘落时,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观察果园里成熟的果子,从而体验“秋高气爽”“叶落知秋”的成语意思;冬天,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去亲临感受“寒冬腊月”“寒风刺骨”“银装素裹”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不畏严寒的勇敢精神。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幼儿身临其境学习有关“春”“夏”“秋”“冬”的成语,真是事半功倍、情景交融。

总之,在组织幼儿学习成语、成语故事时,我们始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游戏追随于成语故事教学。在多样化的成语教学游戏中,成语故事中蕴涵的意义无声地滋润了幼儿的心田,给幼儿增添了健康成长的营养。

参考文献:

[1]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03.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6.

第8篇

1、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2、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4、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5、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6、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9、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0、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11、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2、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13、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14、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15、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16、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17、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18、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19、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20、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1、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22、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23、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24、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5、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26、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27、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28、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9、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30、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31、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第9篇

纪念币 浙江省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 沈臻杰 纪念币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钱币,因此,我十分喜欢。

今年春节上午,我跟着妈妈去银行储蓄时,一位叔叔给了我一个信封。我立刻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是一张贺卡,贺卡上面正中有一只小鸡的图案,左侧角上有一枚纪念币。

纪念币是金色的,其实是用铜浇涛而成的。如果不是妈妈跟我说明,我还以为是纯金做的呢!我拿起纪念币仔细观看。那枚纪念币的下面图案是一只母鸡在吃米,旁边有一只小鸡跟着鸡妈妈在找食吃。纪念币上的两只鸡刻画得栩栩如生。反面是十二生肖,中间有一个“鸡”字,可好看了!

这一枚纪念币不仅好看,而且纪念的意义是非常大。

鸡年是我的本命年,它象征着吉(鸡)祥如意。因此,我相信自己今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事事如意。有一个成语叫做“金鸡报晓”。那是说金鸡很早起来,对天长啼,告诉人们天要亮了,应该起来开始劳动了。我也像金鸡那样喜欢早起,起床后就开始学习锻炼。

这一枚纪念币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我一定要好好收藏它。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收藏其他的十一个生肖的纪念币,集成一套。

指导教师:冯永康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第10篇

老词新编之——斩草除根

德惠市鸿雁外语学校六年级 韩长春

说起“斩草除根”这个成语,还与十二生肖中的牛有关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岛,那里生长着很多很多的长生草,牛魔王和他的手下都居住在这里。

有一天,牛魔王接到玉帝的圣旨,叫他把岛上的长生草每年上交到天庭一部分,喂天上的马。如果把天上的马喂好了,每年重赏黄金十万两。牛魔王一听,这个高兴啊,心想,我可以得到好多财富,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真合算!

于是,他便每年按时上交一些长生草。很快,他的小岛上已经全是黄金了。虽说这草叫长生草,可天上的黄金带有灵气,所以压死了很多草,能按时上交的草就越来越少了。牛魔王就觉得玉帝是在戏弄他,守着满岛的黄金有什么意思啊!因为没有了草,岛上的景色也不美了,使得铁扇公主都不愿意来看他了。他一生气,便把所有的金子都推到了海里,后来海底的金矿就是这样形成的。

几年后,岛上的草又多了起来,牛魔王也没有上交草,玉帝很生气,便派他的武将孙悟空去把岛上的草全都除去。孙悟空很快就完成任务回来了,原来他是个急性子,没有把草除去根。没过几天,草又长起来了,玉帝便叫来他的手下蝗虫大仙,叫他们把草根咬烂。从此,长生草绝了种,那个岛上就没有了生物。牛魔王也因为没有了长生草,带领自己的部下隐居到了山洞,以肉食为生。

后来便有了“斩草除根”这个成语。

指导教师:于晶

第11篇

小朋友们养过兔子吗?雪白的毛,红红的眼睛,粉色的三瓣嘴总是忙叨叨的,它就是rabbit,是对兔子的统称;你知道兔子的另外两种说法吗?灰色的短短的毛,有力的后腿――它是野兔hare;什么时候称兔子为bunny呢?当你叫它“兔兔”或者“兔乖乖”的时候!

rabbit ball (棒球)弹性极好的球――想象一下像兔子一样蹦跳的球吧。

rabbit job 成批的作业――这个你一定深有体会。

rabbit warren 养兔场;兔窝式居民区(有许多狭小通道的建筑、街道狭窄而密集的城区)――你见过养兔场吗?一个个小笼子排在一起一直摞得很高。

rabbit foot 兔子的后足;幸运的护身符――西方人相信提起兔子后脚可带来好运。

dust(灰尘) bunny 积尘――头发、蜘蛛网、棉花碎屑、灰尘等等,它们通常聚集在家具下面和拐角处,为什么用bunny?也许因为它们像小兔子一样躲在很难清洁的角落吧。

(as) mad as a March hare 像三月的野兔一样发狂;非常愚蠢的――人们认为兔子并不聪明。

First catch your hare勿谋之过早;不要过于乐观――西方人有狩猎的传统,兔子也是猎物之一。

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猎取) with hound(猎犬)。你不能既与野兔一同奔跑又让猎狗去追它――不能两面讨好,不要耍两面派。

A rabbit is never caught twice in the same place. 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捉住同一只兔子――同一个错误不会犯两次。

The tail(尾巴) of a rabbit-cannot be long。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Even a rabbit will bite(咬) when it is cornered(被逼到绝路的).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呢!

A sly(狡猾的) rabbit will have three openings(洞) to its den(窝).狡兔三窟。

第12篇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这个阅读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已成为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也是多年来本人在语文教学方面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现进行整理,供同行们商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前,我们祖先对阅读的巨大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告诉我们“多读书”益处无限这一宝贵经验。可以说“多读”是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精髓之一,但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怕走弯路,盲目追求“多”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产生“逆读”心理,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孩子“逆读”会影响自身知识量的增加,更会对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把这种“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最终达到量的积累“多”呢?

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可概括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1~2年级):近年来,适龄学生为6~7周岁,这年龄段的孩子缺少独立阅读的能力,即使是文字较少的故事,也不会甚至不能达到独立阅读。

课外,这就需要教者提示家长在选择书目时,要选择绘图版,文字少,并且是注音版的课外读物,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拼读能力,图文并茂的阅读会在感官上为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怎能会不喜欢呢?当然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可读性和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优秀书目。

课内,教者要时刻做关注阅读的有心人,见缝插针,别放过任何一个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时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这一课时,最后设置激发课外阅读的悬念:“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马上就会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教师讲,于是教师就可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留阅读作业,读拼音版的《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并要求孩子们第二天把故事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课前可通过校讯通安排家长把书悄悄准备好,以此调动阅读兴趣)。这样,孩子们回家后就会津津有味地阅读了,甚至会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年级时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一些短小的拼音版《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长阅读的篇幅,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阅读兴趣,低年段学生的写话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有“质”飞跃,以达到培养阅读兴趣,润物无声的效果。

中年级阅读(3~4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阅读的选择上已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其树立正确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兴趣培养走向成功的关键。这阶段的阅读,首先根据班级学情,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读物,接着让学生们把自己最爱读的书籍带进教室放在图书角与伙伴们分享,并责成专人管理,供学生传阅。一直以来,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在班内举行一次新学期图书角阅读启动仪式,仪式上同学们会把假期里最喜欢读的书目内容简单、扼要地与大家分享,推荐书目时不乏要说上一些吸引同学读这本书的“煽动性”语言,因为每学期期末我们班都要评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图书若干本,并对荐书者予以表彰,与此同时根据图书管理员手中的图书卡,评出最佳读者(读书卡的“质”+读书量)。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加上教者创设的这种比读,赛读的氛围,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也曾有孩子喜欢读‘阿衰!’‘圣斗士’”之类的书,事实上这类孩子,也对阅读有着强烈的欲望,只是他们在阅读兴趣的路上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可以与他们一起分析书目内容,还可以利用班会进行一次“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的辩论会,教给孩子择书的方向,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段(5~6年级):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学生对阅读书目的内容和篇幅根据自身能力都会量体裁衣,基本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每学期书目的层次也会有飞跃性的提升,而开(下转 97页)(上接 110页)学初的图书角启动仪式上,荐书者的发言更会吸引同学读书的欲望。到了六年级,《快乐王子》《昆虫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书目内容早已成为孩子们课间乐于分享的读书话题。而课堂教学中更是不放过任何时机引领孩子读书,讲《苏武牧羊》一课,让孩子们回家通过网络读“苏武的故事”,讲《和时间赛跑》一课,推荐孩子阅读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莲花开落》《白雪少年》,讲完课文《凡卡》的第二天,竟有孩子的书桌上出现了契诃夫的原著,所以说教者潜移默化的引领,会使孩子对于阅读兴趣生成于无形。这样要比生硬的规定孩子们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的“任务性”阅读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再一次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热爱读书,酷爱读书的兴趣,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