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的意义

时间:2023-05-30 10:5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培训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培训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教师培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10-03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全国性的教师培训工作,培训模式、培训机制、有效培训等议题不断涌现。随着教师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训内容的不断深入、培训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活动和教师教育话语,已然成为教育研究场域下的热门话题。“教师培训宣传工作”作为推动教师培训项目实施、贯穿项目始终的重要环节往往并不受专家学者的青睐,于是相关研究甚少。面对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如何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放大培训效果、凸显培训文化特色,彰显培训意义、拓展培训范围、提升培训的社会影响力是摆在教师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是: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有哪些?教师培训宣传什么?如何通过宣传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文化建设?文章在总结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培训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触角。

一、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有哪些

在讨论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宣传”进行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逻辑学大辞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一个团体(通常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机构)为了达到影响大众的目的而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的持续的、有组织的游说活动;广播电视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传播一定的观念和论据以同化特定对象的认知与态度,进而影响、控制其行为的一种努力,宣传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在观点和态度上的距离;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对“宣传”的解释是:宣传是人们之间主动传递和感受信息的行为;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以及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从上述对“宣传”的解释不难看出,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同化宣传对象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其本质是一种行为活动,具有社会性、群体性、公开性等特征。

由此,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宣传对象(主要包括广大教师、教师培训同仁)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上,其重要目的是为了传播教师培训项目的相关信息,传递一种思想和理念,树立一种品牌和形象。首先,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有助于参训教师了解教师培训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培训内容和设计思路等,从而建立相关的认知,并在与同行交流时能够传递、传播合理的信息,从而让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能间接地了解培训意义和内容、共享培训资源,开阔工作思路。其次,有效的宣传可以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目标,及时端正培训态度和学习态度,从而促进高效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形成广大教师支持教师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由于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特色宣传不仅可以扩大培训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培训机构的社会效益,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培训文化,深化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师培训宣传工作贯穿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始终,具有“导培、助培、诊培、促培”的作用,明确宣传工作的意义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实施效益,凸显培训项目的文化内涵。“导培”即项目办结合各类培训项目的特点和学科特色,通过组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动、引导培训项目特色化实施,并形成相关宣传性成果,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国培计划”项目中开展了“国培计划”课题研究、“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等,从而为“国培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活动导向和研究导向。“助培”指项目办对部分学科的特色活动和突出做法予以一定的平台、资源性支持和帮助,并进行重点宣传,力求整合资源,衍生培训效益。“诊培”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即项目办在统筹管理过程中对各学科班级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反馈,做好日常通报,及时宣传有益经验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促培”主要指通过训后跟踪指导环节挖掘典型案例,加强对“学员返岗后成长和变化”的宣传和报道。

二、教师培训宣传什么

教师培训的十大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对象变量、需求评价、主题设计、理论建构、内容生成、过程互动参与、任务驱动、团队建设、效果评价、项目管理 [1]。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则是宣传这些核心要素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全面性、丰富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专家团队的构成、培训的硬件条件优势、培训形式、培训成果等;隐性内容包括专家的专业精神和个人魅力、培训文化建设、学习共同体作用的发挥、项目管理团队的服务态度和管理水平等。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培训项目本身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树立教师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形象,凸显培训的内涵建设,传递先进的培训文化理念,实现培训的最大化效益。

工作处处皆学问,一言一行皆课程。新疆师范大学近几年来以满意度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收集了参训教师的培训反馈建议和意见,通过梳理反馈信息发现,往往给参训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启发最深、感染力最强的并不是教师培训课程本身,而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敬业精神和个人魅力、培训机构的培训文化、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等,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参训教师在“隐性课程”中所收获的都是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步认识到静态知识观在教育上的一系列局限性,开始用辩证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生成性思维的观点方法,超越静态的知识观,看待教育中的知识本质和性质,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基本性质,还具有文化性、不确定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 [2]。教师培训宣传工作者应以动态的知识观看待教师培训工作,既要关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显性宣传内容,也要关注隐性宣传内容,只有显形两手抓,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才更有生命力。

三、如何通过宣传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文化建设

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旨在“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国培计划”从2015年起将聚焦于“乡村教师”,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的发展,突出“雪中送炭、重心下移”,综合运用置换脱产、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混合式培训模式,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面对新变化,教师培训工作也迎来了改革的新挑战,如何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重塑和优化教师培训工作的文化形象,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文化建设,将是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教师培训文化是考查培训组织中培训发展现状和表现形式的重要标志,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则是助推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先行,聚点跟进”“聚焦主题,以赛促训”“拓展渠道,加强力度”“夯实团队,开拓创新”等宣传工作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助推教师培训文化的建设。

(一)设计先行,聚点跟进

教师培训项目有长期和短期项目之分,但无论是长期培训还是短期培训,都应在项目实施之前设制定宣传工作方案,设计宣传思路,以确保“聚点跟进”。设计是指在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或者解决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式的系统计划过程[3],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也是一个系统的计划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应包括宣传主题、宣传内容、宣传媒介、宣传活动、宣传成果、宣传团队、管理制度等几大要素,并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相关、互为依托的关系。宣传主题往往是根据培训主题确立的,其主题内容是为了凸显培训项目的目标和特色;宣传内容即宣传的材料和信息,它是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培训背景及意义、培训理念、培训经验及特色等;宣传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杂志等;宣传活动即培训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研讨、主题沙龙、比赛、文艺会演等;常见的宣传成果主要包括简报、新闻报道、培训纪实照片、微视频、获奖作品、画册、宣传片等;宣传团队指的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团队成员,即宣传工作者;管理制度指宣传工作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如人员分配、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项目负责人在培训项目启动前可以召集项目管理团队对培训的主要创新做法和特色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预先归纳实施亮点,旨在为宣传工作提供宣传导向,以便在项目实施中聚点跟进,即聚焦创新点和特色之处,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宣传工作彰显培训文化特色,放大培训的亮点。

(二)聚焦主题,以赛促训

主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某一概念的广义属性,而且也包括了某一概念或事物的关系、原则、理论和规范以及此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宽广的。教师培训项目的主题往往是基于培训目标而设定的,即培训主题,如“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培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等。然而,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主题往往是基于一种理念而设定的,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培训文化理念。教师培训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之旅,我们力求组织的每项活动都应有文化意蕴[4]。自2011年至今,新疆师范大学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学科特色,在“国培计划”项目中,开展了“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微课程作品比赛、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美术作品比赛、儿童舞蹈创编大赛、儿童故事创编大赛,讲课大赛等,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为参训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和自我风采的平台,丰富实践性课程的内涵,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的目的。“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每一年活动的宣传主题都不同,以“我与国培(2011年)”“祖国在我心中,国培助我(2012年)” “中国梦(2013年)”“幸福教育・幸福生活(2014年)”“在希望的田野上(2015)”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国培计划”项目中传递、表达着时代意识,充实、丰富着教师培训文化,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参训动力,让每一年的“国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拓展渠道,加强力度

教师培训宣传的渠道主要分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指的是承训机构内部的信息传递渠道,受众面往往较小,如一些高校教师培训项目的承训学院通过新闻报道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外部宣传渠道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杂志、电影等媒体进行宣传。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内容开启了网络的微时代,越来越多的碎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不仅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消费模式,也产生了微时代的新的阅读价值取向[5]。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形式丰富、管理灵活、多维互动,受众面广等特征,因此,做好新时期下教师培训宣传工作需要注重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其次,教师培训宣传渠道应是立体的,即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渠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化特色和突出做法进行宣传,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要开拓工作思路,不仅要宣传承训机构的经验特色,还要关注参训教师的培训心声和成长动态,力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重点宣传进一步凸显培训实效。此外,宣传内容的质量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高度重视宣传材料和信息的质量,并积极与媒体记者进行有效、反复的沟通,确保报道内容与培训的宣传主旨相统一,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凸显教师培训文化内涵。

(四)夯实团队,开拓创新

宣无定法、宣必有规,贵在得法。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往往是线性与非线性的完美结合,所谓“线性”指的是宣传工作有规可循,应遵循一定的工作规范;“非线性”则是指宣传工作是宣传工作者思想产物,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师学习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索过程[6],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同样如此,宣传工作的水平有赖于宣传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培训项目承训机构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宣传素养,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对整体的宣传工作安排有清晰的认识、对任务分工有明确的定位,对所需的知识有一定的储备,进一步促进“非线性”培训成果的生成。宣传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的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主题研讨、头脑风暴、经验交流、成果汇报等;培训内容可以涉及宣传方案的拟定、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宣传素材的整理方式、新闻通稿的写作技巧、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其次,科学选派、搭配宣传工作团队尤为重要;培训经验丰富的年长同志和精力旺盛的年轻同志都应涉及,有利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文化感,因此开拓创新应成为每一个宣传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品质;开拓创新是一种扬弃的创新,并不是对先前宣传做法的全盘否定,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宣传内容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宣传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上。

参考文献:

[1]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3):1-8.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

[4]潘健.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逻辑起点、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策略[J].教师发展研究,2014(18):45-49.

第2篇

一、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

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跟其他项目相比,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因其培训时间长、涉及面广、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最大。在该项目的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学科设置问题。国培文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属学科理应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对应的,参与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员应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应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但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是,承训院校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往往是少数的几门主干学科,项目县所选派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也就只能是相对应学科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就无法派出去培训学习。参训学员集中在几门学科,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目县无法派出这么多同学科的培训团队成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一些地方在参训学员指标分配上采用的是承训院校与项目县对接的制度。这种制度的规划设计是根据项目县总教师的数量确定该项目参训学员的数量,再委派承训院校对接一定数量的项目县,一般5-6个。对一所承训院校而言,这个项目分配到的培训总计划不过二三百人,这其中可能还分小学和初中,考虑到成本及成班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也就只能开设2-3个学科,也就难免出现上述问题。(二)学员遴选问题。根据国培文件精神和要求,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旨在“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其对象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重点要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但很多项目县并没有按要求选派。一些学校只派普通教师、不派优秀教师参训,甚至选派的一些教师与专业不符、与学段不符,还有些教师多次被选派来参训,再就是一些项目县选派计划落实不到位。以去年我省某校承担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例,在参训的216位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只占15%,中级职称的占45%,初级职称的占40%;参训教师没有一位是教研员且绝大多数非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甚至还有20%的参训学员在学校所教学科并非参训学科。在学员选派上,虽然项目县做了很多工作,但选派的学员还是很多不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文件精神了解不到位;二是对学员遴选不重视;三是对此项目实施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四是不愿意把优秀教师派出来怕影响教学;五是项目学科规划不够合理。(三)跟岗实践问题。跟岗实践是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施中,按文件精神该环节的组织实施由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回到本县优质学校去跟岗实践。但问题是按要求选派出来的学员应是当地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是当地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他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来自这些最好的学校。因此,再在本地学校跟岗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况且,有些项目县的教师发展中心无论是在培训的硬件(设施、场所等)条件,还是在培训的软件(师资、资源等)条件方面都有所欠缺,要他们承担跟岗实践的任务难度不小,效果也难得到保障。在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下发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中指出,项目实施建立协同实施机制:高等学校牵头实施培训,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影子教师”跟岗实践培训。鉴于跟岗实践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对“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作一准确、全面的理解。(四)实习生顶岗问题。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一般是按1∶1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实习生顶岗,以保证参训学员能顺利出来培训。但无论如何,顶岗生还是无法完全能承担原来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况且参加该项目的学员是当地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员,他们大多数是各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在当地应该是最好的。因此,就这些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生,家长不欢迎,怕影响孩子学习,教师不放心,怕影响学科排名。此外,顶岗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培训各方最为担心的,容不得有任何差错。这些都给接受顶岗生的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顶岗生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不足为奇,毕竟他们还是实习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顶岗时间一般在9—12月份,这跟大学一般最后一个学期为实习期的教学计划有冲突。对顶岗生来说,他们是提早了一个学期进入实习期,但他们并没有接受完有关教学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各承训院校为了应对顶岗的需要,只能为他们临时补一补教学实习的内容。顶岗生毕竟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学法学习,在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国培宣传力度。国培计划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其还是了解甚少,有的可能都还未听说过国培计划,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关于国培计划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对项目实施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在2015年国家对国培计划做了重大的改革调整,作为国培计划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学习了解文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培、认识国培、重视国培。特别是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实施时间长、牵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意义重大,更需要我们加大宣传的力度。(二)做好项目学科规划。针对项目学科设置不全的问题,应改变过去笼统的将指标分配给承训院校、各项目县,再由承训院校与对接的项目县来确定培训学科的做法。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关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培训能力,为县级打造教师培训团队。因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设置的学科应该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这也是项目县所希望的,哪怕一个学科可以分配到1-2个培训名额。鉴于此,应在省级层面细化该项目各学科在各项目县的指标。在保证每个项目县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参训名额的前提下,根据该项目培训总人数及项目县教师总数量确定各项目县各学科选派的参训人数。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承训院校申报学科评审的结果,委派承训院校具体承担的学科。(三)严格选拔参训学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学员,是培训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对于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如果参训的学员不符合要求,大量的培训课程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项目县打造教师培训团队的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作为负责教师选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具体落实选派工作的校长应了解国培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学员遴选工作:一是严格选拔,按要求选派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参训;二是杜绝派出与培训学科不相符的教师参训;三是曾参加过国培项目学习的教师不再选派;四是按计划数选派教师并督促其参训;五是对遇特殊情况不能来参训的教师进行更换调整。其次建立和运用“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师培训落地生根。(四)合理组织跟岗实践。跟岗实践是参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到优质的基地学校,以体验校园文化,观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课,进行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跟岗实践组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培训效果。鉴于跟岗实践环节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建议该环节改由承训院校来组织实施,基地学校负责具体培训,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可以作为返岗实践环节实施的主体。二是承担培训的基地学校(包括优质中小学、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由承训院校来遴选。三是到优质中小学的跟岗实践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到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四是学员在跟岗实践学校选择上以一校为主,同时鼓励到多所学校去观摩。五是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用跟岗实践与集中学习交叉的方式进行。(五)科学置换参训学员。在过去几年中,为保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效实施,选派优秀的实习生去顶岗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特别在一些教师缺编比较严重的项目县,如果没有顶岗生,参训教师就无法出来培训。但在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后,顶岗学校对顶岗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顶岗生无法达到学校所期望的教学水平。况且有的项目县教师不缺,再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项目县不需要顶岗学生。所以在今年的国培文件中将原来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各地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派顶岗实习生,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承训院校要适当调整实习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顶岗生以满足其需求。对不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科学置换参训学员,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者:任春亮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如彪,李金融.对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8):67-70.

[2]赵红亚.“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效性的提升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33-136.

[3]刘英.“影子教师”培训的瓶颈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6(12):70-72.

第3篇

一、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一批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在参加培训期间和之后的变化进行的两年的跟踪研究(刘学惠,2005),发现教师培训项目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绝大部分教师并未把他们在培训项目中接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就是说,他们的教学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他们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1.培训项目是自上而下推进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

培训教师被看作培训内容的接受者和培训知识的灌输对象,忽略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培训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向外语教师介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他们俨然是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角与权威。这些高高在上的理论学说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一致,培训教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正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一大症结所在。

2.培训项目对教师的态度和意识等主观层面重视不够

教师培训者往往高高在上,他们处于理论的高处,与培训教师有很大距离,他们的讲座与报告并未真正改变培训教师的意识与态度。教师的态度和意识,即教师的认知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若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干预手段不能在改变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及环境的观念方面产生影响,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教师培训。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所面临的又一难题。

3.培训项目缺少对教师真实状态的了解

培训项目的培训者并不真正了解培训教师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而真正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的一线教师的声音被忽略了。大部分的教师培训项目以教师培训者为中心,缺乏教师培训者与培训教师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培训者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培训项目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点。教师的教学环境、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等真实状态并不被所知,不了解教师的教师培训也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我国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有效开展的对策

1.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项目

教师培训项目中教师是学习者,是构建知识的认知主体。教师培训项目不能是教师培训者的独角戏和一言堂,不能把教师培训项目看作是教师培训者展示其专业研究成果的舞台。教师培训者和教师之间应该展开互动与对话,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培训者应该事先对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专题讲座中与外语教师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共同提出改进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培训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为他们真正了解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尽管很多时候这些想法感性成分居多。因此,作为教师培训者的外语教学研究专家应该发挥他们的学术理论研究优势,对于正确的加以肯定和赞扬,对于不合时宜的加以解释和引导,给教师以深刻的启示,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从心灵深处触及并影响培训教师的外语教育教学观念、意识与态度,教师培训项目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果教师培训者闭门造车,不了解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只是把自己高深的学术研究拿出来在中小学教师面前高谈阔论一番,除了让培训教师仰慕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产生实际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培训者应该走到教师中间来,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与培训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努力成就以培训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项目。

2.努力实现以“授人以渔”为最终目的的教师培训项目

教师培训项目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要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教师培训者不仅要向培训教师传授有关外语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教给外语教师如何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中发现问题,如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叙事探究等是帮助外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1]。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观察。自我观察是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评价、反省、分析、解释的课堂观察形式。同事互助听课是一种听课人和讲课人双方互为主体的、平等的、合作的课堂观察形式。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观察,从教学对象的视角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教师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事的教学,可以增进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增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责任心,从而促使自己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实现专业化发展。

(2)行动研究

尽管教师培训项目可以把一些有效或高效教学行为作为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掌握,但教师培训并不仅仅是技能培训,它要超越“培训”,培养教师的教学原则意识和控制的素质,这是教师进行有效规划、组织、管理和教学的根本基础[2]。教师培训项目应帮助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使教师学会对自己的常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思,鼓励他们在各自真实、特定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论。外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本质是教师是研究者而非日复一日重复劳动的教书匠,其核心是教师进行自发的教学研究以验证和增长自身的知识,其特征是情境性、语境性、合作性、参与性及自评性[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结合实践对个人理论或其他教学理论进行验证的科学研究。

(3)叙事探究

叙事探究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4]。外语教师向他人讲述个人的教学经历,意味着对自身教学的追问、反思、感受、理解、筹划与更新,意味着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生活的意义理解与建构。其中,语言对认识的塑造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在心中默默反思是一件事情,用语言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是另一件事情。语言表达能够升华我们头脑中的思想认识,在讲述或写作过程中时常会有灵感闪现,会有我们对自己教学生活的顿悟。对于听者或读者来说,叙述者的故事会激起他们对自己作为人、作为外语教师的思考,透过别人的故事看自己,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通过叙事探究,外语教师得以重新审视并发现自己教育生活中常见的细节所蕴涵的意义,使自己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权威理论并形成个人的知识和理论,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3.努力构建形成长效机制的教师培训项目

教师培训项目要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外语教师培养成为能够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专家型教师,调动各方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教师培训事业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并为教师培训取得长期效果提供保障。

(1)搭建外语教师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师自主发展其职业专长,做一名善于观察和研究的实践者。外语教师对日常教学不断进行假设、实践、验证、反思、评价,总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心得以及独到的思想认识,久而久之,便会生成宝贵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个人理论。这些来自外语教师个人亲历的教学生活的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学理论弥足珍贵,对其他外语教师以及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但是,正如Wid dowson指出的那样,语言教师作为实践者而非理论家,其独特的教学经验常常由于缺乏理论权威性而无法正名,这是不正常的现象[3]。因此,教师培训项目应该为一线外语教师搭建发表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改变外语教学研究专家的理论大一统的局面,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应该有来自教师的声音。需要指出的是,外语教师的研究成果允许一定程度的“去学术化”,因为通俗易懂的道理更简单易行,并非越难懂的东西越有价值。

(2)加大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资金投入

国培计划外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费用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但这些资金只能满足外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费用,不能保证教师培训长远目标的实现。短期集中培训结束之后,外语教师重新回到教学岗位,培训项目的学习是否真正起作用,他们的教学观念、态度和意识是否发生了些许变化,他们的教学效果如何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外语教师培训项目开展一系列后续工作。比如开展远程跟踪指导、专家热线答疑解惑、选派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培养典型进行试点、推广成功经验等。这些后续工作的开展需要资金投入,因此财政支持需要加大。教师培训项目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仅仅是短期集中培训的十几天,所以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为外语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3)构建科学的外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检验外语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培训项目长远目标的重要一环。外语教师培训项目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我们要观察教师的教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但是,如果评价体系只依赖学校管理者或培训专家的一两次听课,那么这样的评价体系注定是不科学的、片面的。所以,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评价体系应该关注他们日常的教育生活,努力成就愉快教学、善于反思、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外语教师。科学的评价体系重在过程性评价,以人为本,倾听教师的教育故事,尊重教师的个人知识和实践经验,肯定教师的教学成绩,最终促进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综上所述,国培计划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因为外语教师在培训项目中不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消极接受者,他们是学习者,是积极构建知识的主体。教师培训应该超越培训,不再囿于外界给予外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应该重视教师自我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因此,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要确立主体地位,建立培训者和外语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培训者应该努力做到“授之以渔”,使外语教师自主发展其职业专长,成长为善于观察和研究的实践者。同时,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教师培训的长期目标,把教师培训落到实处,优化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师资,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2.

[2] 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外语界,2005(1).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实验室建设 培训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26

1 引言

对于承担“双语”教师培训任务的学校而言,如何提高“双语”教师培训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培养和提高理科类“双语”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使得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就能马上进入“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之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院从2004年开始就承担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任务。为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我院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快速提升教师“双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多种新方法。其中,在中学物理学科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中,把实验教学的内容也纳入到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计划内,把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在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为了“双语”教师培训而建设和服务的实验室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结合我院建设的“双语”教师培训物理实验室为例,论述与“双语”教师培训相适应的理科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功能和建设方案。

2 建设“双语”师资培训实验室的目的与意义

2.1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双语”教师的需要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技术知识探索的新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对于“双语”师资培训院校而言,实验室建设和改革将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师培训,也能够丰富“双语”教师培训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双语”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双语”培训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教学质量是“双语”教师培训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一是要提高受训教师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二是要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与技能。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下,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已成为中小学的理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培训和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可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双语”教学能力与技能的目的。而培养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需要一个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另外在实验室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环境条件上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然,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实验室的建设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因此实验室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

3 “双语”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实验室建设规划是“双语”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的目标、重点和可行性。“双语”实验室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验室的规划应根据我院的培养层次和培训任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育发展规划与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出发,结合学院的“双语”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工作来制定。所建的物理实验室要满足物理学科“双语”教师培训,《物理教育》专、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以及自治区骨干教师和继续教育培训对实验教学、实训的要求。同时要兼顾学院重点建设的《小学科学》专业物理相关的实验和演示教学要求,也要满足教师队伍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需求。

4 “双语”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内容

4.1 总体目标

对“双语”实验室进行科学的建设和先进的管理,实施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深化“双语”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革新,加强“双语”实验室的自主管理。根据“双语”教师培训和专业教学的要求,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淘汰过时和老化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数量充足、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双语”教师培训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4.2 具体内容

4.2.1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室的基本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第三期“双语”师资培训周期,力争学校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多渠道融资以达到一个新的实验室建设水平。可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设备,逐步淘汰过时和老化的设备,及时更新“双语”教师培训创新性实验项目所需的先进设备,提高设备的更新率,加速“双语”物理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

4.2.2 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科学的创新思维,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构建新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已势在必行。因此在“双语”实验室建设中,要注意实验室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实验室规模的逐渐标准化,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价值。通过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可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对最新实验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双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4.2.3 加强“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根据“双语”教师培训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二十一世纪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培养每位“双语”任课老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作用,力争在“双语”教师培训的“专业汉语”、“教材教法”、“课堂模拟训练”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实验、实践教学的量逐渐占课堂教总量的80%以上。

5 “双语”师资培训实验室的功能要求

从目前学院所承担的各项教学和培训任务的性质来说,新建的“双语”实验室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和功能要求。

5.1 “双语”师资培训

2008年1月,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在我院挂牌落成。基地的落成,为我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新问题。作为基地,我院应在教学模式和方法,培训形式、内容和质量等多个方面要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全面提高“双语”培训教育教学质量上要有所创新。

而众所周知,中小学理科类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环节的,是提高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和提高理科类“双语”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就得必须加强对实验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进一步规划和建设理科类“双语”师资培训实验室对于提高“双语”师资培训的教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与“双语”师资培训相适应的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实验室。

5.2 各类短期教师培训

我院是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基地。每年都承担着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和不同学段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任务。在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要给中小学教师传达他们所教学段的新知识和新理念,还要通过给他们传达更高层次的学科前沿知识来拓展他们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实验室时,不仅要购置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仪器设备,还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购置一些既能代表学科前沿水平,又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专业实验设备。

5.3 普通专、本科专业培养

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普通专、本科专业教学是我院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合理的实验环节。而实验环节的开展又离不开高效的专业实验环境。因此,紧紧把握我院“双语”基地建设的大好机会,通过科学地探索与规划,建设能高效运行的专业实验室也是极其必要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是要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综合考虑“双语”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制订的。

5.4 教师教学研究与科研

科研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动力。因此,根据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各学科的建设目标,建设一座仪器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教师科研实验室也是我院实验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物理“双语”师资培训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划分和框架方案,对于“双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与“双语”教师培训相适应的物理实验室框架应分两个模块,一是专、本科实验室模块,二是基础教育实验室模块。

6.1 专、本科实验室模块

本模块根据我院的实际,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与质量评价国家标准》进行规划与建设。主要为我院的专、本科教育提供实验与实践教学环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探究与试验场地。本模块下设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电工与电子线路等专业实验室。

6.2 基础教育实验室模块

本模块要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基础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双语”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工作来制定。本模块要包括两个实验室,初中物理实验室和小学科学(物理)实验室。

6.2.1 初中物理实验室

建设初中物理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和农村“双语”教师特培项目提供实验和实训平台。实验室建成后为“专业汉语”、“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课堂模拟训练”等课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演示环境,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和“特培”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为自治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6.2.2 小学科学(物理)实验室

建设小学科学(物理)实验室的主要目的,一是为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和农村“双语”教师特培项目提供实验和实训平台,二是积极响应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紧跟改革步伐,积极配合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为把小学科学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特色专业搭建支撑实验环境。实验室建成后为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自然科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能为自治区的 “双语”教师培训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7 结语

“双语”教师培训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在“双语”培训结束时,能否立即进入“双语”教师队伍的名单并能够胜任“双语”教学任务,不仅要看汉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看专业知识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双语”实验室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的有力保障,是确保培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科学地规划与建设与“双语”教师培训相适应的理科实验室建对 “双语”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寿千里.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物理通报,2010,(11).

[2]江茶芳.浅谈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戴红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制化的进程和特点[J].语言与翻译,2006.

[4]马丽雅等编.中国民族语文政策与法律述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45-03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科学从前沿高端到基础普及的转型,改变了关于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的观点。[2] 2010年11月,陈国良院士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3]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主要的两个培养目标。[4] 计算思维从依托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一个问题有解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使用相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者,对中小学生未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因此,要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具有计算思维,必需先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如何建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1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以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主,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开展与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教学情景,即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景中;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些都有利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思维理论,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以抽象化与自动化为特征。[1] 人类的活动总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对人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思维类型?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设计构造为指导,思维可分为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三类。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以及主要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运用的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同时具有抽象化与自动化的思维特征(即程序设计式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分类与计算思维的含义,这种思维属于计算思维。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乃至知识技能,带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将最新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下一代。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更接近实际情境的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建构

2.1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要素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关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和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专题,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提供保障。

以专题为中心组织研究与学习,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5]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训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这些基本因素,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协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能支持,具备创建教学情境的先决条件。

协作。协作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计算思维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反复思考、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商榷、讨论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与思维的升华。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对学习专题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时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即计算思维。

2.2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以专题为切入点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真实的情景。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知识、技能、经验的再重组,运用约简、归纳、抽象等思维方式,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习意义的建构,即计算思维的建构。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着重关注以下6方面的问题:①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学习意义建构的核心。②教学关系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学习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④学习方式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⑤学习过程以协作、会话、共同建构为主。⑥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主体-思维”课堂教学模型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主题任务、确定学习活动的时间与进度,随时监督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则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模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则通过“专题学习选择主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检测修改成果创新提升”的主线展开学习;重视评价反馈。该教学模型,建议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①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全面讲解,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全局,阐述研究主题的全貌、最新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等,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小组提供可选择研究、讨论主题,供学习小组选择;鼓励学习小组自定研究主题。

②选题。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自主意愿,选择1个研究专题。

③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依据讨论主题,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部研讨、合作学习,并形成统一的小组研讨成果(观点、结论、方法、方案)。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探究学科知识与提高计算思维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交流各自的收获与心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归纳、约简,阐述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设计。使学习者能共享相互之间的研讨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⑤评价纠错。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学习者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共同研讨,肯定正确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得到检验与提高。

⑥创新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升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形成此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思维解决新问题。

该课堂教学模型中,强调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重视学习者分离、归纳、递归、约简、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运用与提炼。通过具体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模型(算法),提倡思维模型的建构与拓展。其中步骤①、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步骤③、④、⑤为学习者协作、会话提供有利条件;步骤⑥实现最终意义建构。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型的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了解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提高职业素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智盟资源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优化了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使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了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是一种符合学习者(信息技术在职教师)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型。

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型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计算思维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使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316-3318.

[3] 冯博琴. 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地”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6-9.

第6篇

1.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旨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素养及专业化技能。但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培训针对性不强。首先,农村课堂几乎很少存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环境与城市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应与城市教师的培训有所区别。目前,各级教育机构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出了很多培训课程,但并不都适用于农村教师。由于农村教师所在教育环境不同,他们需要一套针对性强的、符合其教育实际状况的培训课程来进行学习。培训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2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场所通常是县级的进修学校,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县级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管理十分松散,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师在培训期间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培训教师的奖惩力度都偏弱,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就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教师所在的学校对培训同样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1.3教师自身原因

首先,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很多偏远山村,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多项事务,根本无暇进行教师培训。其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差,教师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关系,乃至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都存有倦怠及侥幸过关的心理,这些都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理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2.1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以往进行的农村教师培训,大多的培训课程都没有针对农村教师的特殊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角色来设置,应从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加以研究,设置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课程。其次,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培训的内容、课程进行选择和安排,使培训更具实际意义,提升培训效果。

2.2设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都应制定实施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培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所在的学校也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对教师培训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考核。将教师培训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2.3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整个培训应当以教师为本。由于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立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实践性、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前的教师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教师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确保教师培训的效果。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师资培训 高校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92-02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培训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社会实践、单科进修、短期或高级研讨班、岗前培训,另外还有国内外学者访问、网络培训以及出国进修等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校教师师资培训在指导理念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等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师资培训水平、完善教师培训配备,将是高校师资培训管理者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阶段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一)培训意义认识不深刻

对培训目标与意义是否能有正确的认识是能否有效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但目前一些教师中,由于存在着功利性和片面性的思想,对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部分教师仅仅是迫于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参加培训,不是抱着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目的去参加培训;或者认为只要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接受培训则无关紧要,轻视了对自己能力的培训,而仅仅重视学历培训。

(二)培训内容单一与模式老化

我国师资培训长期以来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培训,即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而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以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这就出现了很多教师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而讲课缺乏吸引力,教学能力较差的现象。由于教学效果不好,这对学生科研意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利。这与师资培训仅仅按照上级文件和政策的要求敷衍了事,而不切实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以解决有关。

(三)培训管理理论薄弱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这是由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无论是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还是师资管理工作者,针对有关高校师资培训理论的探讨都比较少。造成师资培训管理理论薄弱的原因很多,首先,高校教师由于具有专业特殊、个别化程度高的特点,因而一些共性的问题不好把握,自由度大。其次,对教育管理研究人员来说,培训工作往往具有任务紧张、事务性较强、工作量大的特点,教育管理研究者似乎难于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探讨与学习,而主要忙于处理大量的具体性的工作。因此,为了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合理可行,教育管理研究者大都靠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基础。一些经验的师资培训理论尽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方案的实施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研究。

(四)缺乏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后续跟踪制度

需要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评价体系及长期的后续跟踪机制,避免师资培训出现较大的盲目性。具体措施是在培训结束之后,可以以教师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培训目标的明确性、培训方式的科学性以及是否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五)教师培训经费短缺

虽然和过去相比,现阶段各高校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的经费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师资培训经费增长速度较慢,而培训中所耗费的各种费用上涨速度较快,因而有的高校师资培训经费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同时,各高校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人参差不齐,有些地方高校甚至出现培训经费受到挤占和挪用的问题,因而许多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减慢了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一流化、国际化的步伐。

二、新时期提高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措施

(一)深刻认识培训意义,明确培训目标,合理规划师资培训内容

高校应当在明确师资培训的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基础上,对师资培训制订出合理的规划。并根据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及建设情况等,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既满足学校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尽量顾及教师本人的发展需求,使教师培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前瞻性。

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明确教师培训的真正需求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应在培训之前深入高校与教师之中进行广泛与深入的调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岗位、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职责类别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根据这些调查的内容制订教师培训的计划、安排教师培训的内容,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

教师应当消除功利性心理和个人主义色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长远角度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具体培训目标,努力通过教师培训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实践水平的目标。

(二)加强高校师资培训理论和宣传力度,提高师资培训管理质量

一个国家的师资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培训还没有一个实践证明的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仍是一种呆板的培训,非但不能调动教师进修的积极能动性,还会导致培训师资单纯成为满足晋升职称和设课的需要。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期望的培训目标,而且还会给高校师资培训带来更负面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筹划、安排师资培训,必须有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期高校师资培训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益。

(三)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益

一方面,政策上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鼓励。不仅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经费上的大力支持,而且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另一方面,要使培训考核机制规范化,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以奖优罚劣。此外,使师资培训与教师评估、晋职等相联系,制订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监督办法,着力提升教师培训的成效。

(四)对培训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1.划分培训内容层次。师资培训要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能力与其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设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如为新近的没有经验的教师以及需重点培养的教师等设定不同的培训项目,以保证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2.扩大培训范围。当前,高校的师资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专任教师,也可以把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培训纳入到师资培训体系中来,以扩大师资培训的范围。不仅可以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辅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实验水平和管理、服务和教学水平协调,以提升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质量。

3.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化。在培训形式上,在完善原有的教师学位进修班、国内外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社会实践、出国进修和短期研讨班等各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更多样的形式,如让不脱产与脱产、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和国内与国外培养结合起来。此外,还可通过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报告会、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成果介绍等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师资培训的实践性。

三、结束语

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师资培训是一项关系到学校教师质量和学校长远发展的系统性工程,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培训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使教师质量水平继续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不仅要着重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要加强培养教师的科研水平、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长旭.对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5):26-29.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改进

G35.1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

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内涵窄化,难于落实。

长期以来,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被窄化,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只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了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才是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训时缺少这种动力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难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此外,新教师初入职场,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甚清晰,难以做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目标规划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必然会减弱它的可执行性。

2.内容:轻视实践,漠视差异。

一方面,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指导。新教师培训内容多是依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总结,聘请的有些教育专家、学者缺乏与教育教学实际运作的接触,难以将艰深晦涩的教育W理论嫁接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新教师提供最切实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漠视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对新教师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选择适切的内容来“因材施教”,一味追求效率却减弱了效果。同质化的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异质化的教师多方位、多层次需求,不能调动起新教师的培训热情与主动性。

3.评价:偏重形式,偏离本质。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的考核,而较少去关注新教师真正的内在改变,偏重形式材料,偏离培训本质。入职新教师适应单纯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强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材料,会让他们因疲于应付考核而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培训之后的新教师部分技能与知识可能是内隐的,效果难以在纸上呈现,因为培训需要留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最终内化为自身具备的素质。缺少导师、教研组对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最终给出的评价难免偏颇。

二、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改进

1.青蓝结对师徒化

开展师徒结对制的培训模式是现代新教师培训的大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新教师师徒化培训的理想期许。首先,拓展师徒帮带的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因此,师徒结对也应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校内师徒帮带,让新教师与本校骨干教师共同组织业务结对,使新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其二是校外安排学科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优质的资源,实现长远发展。其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新教师成长规

划。新教师对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需要优秀资深教师与其共同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最后,给予新教师切实的反馈。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唯此才能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教学经验,倘若长久搁置必然造成其发展的隐患。此外,培训专家与学科导师应定期下校调研,通过听课观课、座谈研讨了解新教师的计划执行、教学困惑、目标达成、其他需求等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

2.培训模式师本化

在课堂教学生本化的教育大潮之下,新教师培训需要一种“师本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一个核心位置。深入调研,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并依照提出的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如加强学科培训、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等,使新教师培训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能体现培训活动的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培训活动课程化。将贴近新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主题固定下来,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尤其要设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的课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的水平。编著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就为他们发放培训课程表,提高其规划的执行效果。并且下发培训反馈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为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依据。

3.组织形式丰富化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要求。按培训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的集约化程度可将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任何培训形式都适宜于相应的培训内容,我们排斥的只是单一的形式。集中培训主要是主题讲座,面向的是各个学科的所有新教师,多是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如

何上好一堂课”等通识性的主题。这种形式尽管不能迅速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极易操作,效率较高,可以为每个新教师提供对教师共性要求的指导,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4.效果评价科学化

培训评估工作对新教师的学习、工作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务必保证科学化。首先是评价者的科学配置,“研训一体”。评价工作需要培训科与教研室的精诚合作。培训组织者与教研员、学科导师一同下校监督考核,将培训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执行有理有据。因为前者并不具备新教师成长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掌握着整个培训的过程性材料,教研员与学科导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有效指导却不了解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参与度等,两者相互合作能对新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其次是考察内容的科学选择,“质量结合”。重视新教师培训的量化考核固然重要,但新教师培训之后许多的内在改变不能外显为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打造网络平台,加强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各学校新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教师自我参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完善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免费激励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前提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第19条明确指出:“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要切实保证县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经费来源,并积极探索经济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第四条“条件保障”第13条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用费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挪用。”湘政办发〔2003〕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意见的通知》对湖南省教师培训经费标准及来源作了规定:“由县级财政按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继续教育经费,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以上文件都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是免费培训。但由于县级财政的紧张和部分领导的观念滞后,可以说,很多地区都没能够得到落实。我们利用校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优势,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议案和提案,这一问题终于在2014年得到了解决。现在邵东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全部实行免费,由县财政买单。减轻了每位教师一个周期4次培训大约1500元的经济负担,而今教师培训的热情高涨。

二、政策激励是教师培训持续开展的巨大推力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各行各业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新的观念、新的知识都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都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自己,那么,终身学习就是唯一的途径。要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政策激励是一种巨大的推力。在邵东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一是将教师的培训纳入对各中心学校的年度考核之中,由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各中心学校教师的参培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二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申报必要条件,每年完成了72学分的教师方能申报晋升职称。三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进城调动的条件之一,教师进城调动必须具有普通话、计算机和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四是年度考核评优在同等情况下,学分高的优先。这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使教师们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实惠,有利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奖惩激励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力抓手

教师培训的奖惩制度是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一定行为给予奖励和惩罚的规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奖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正刺激和副刺激的作用,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朝着符合教育和教师的方向发展。对希望出现的行为,用奖励进行强化,也就是正刺激;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也就是副刺激。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有效促进教师提高和教育发展的实现。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评选优秀学员。培训机构制定优秀学员评选方案,确定优秀学员评选的条件和比例,每项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考核评比,按学员学习的成绩和表现,公正客观地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适当加学分。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成人学习,存在着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还有路途远等困难。如果不严格考勤,出勤率就不高,学习效果就不佳。我们的做法是:每项面授学习,学员原则上都必须出满勤。如因公事或紧要事情,出具有中心学校签具证明意见的书面请假条方可请假,且每项学习请假不得超过一天。超过一天的不予继续学习而推至下一期学习。凡迟到、早退两次者视为请假一天。凡旷课者均取消本次学习资格,将出满勤作为评选优秀学员评选的重要条件。三是惩罚。凡学习考核不及格者,不发结业证书;凡拿不到结业证书者,由本人负担本次学习的经费。

四、关爱激励是对教师培训的心理安慰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关爱激励。关爱激励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怀。关怀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密切培训机构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统筹规划。年初,召开师训工作会议,将本年度培训计划抛出,并在学校网站上,让广大教师明白各项培训内容,以便根据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选择报名学习,避免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二是优质服务。面授学习,做好饮水提供、防寒防暑工作,愿意在学校就餐的,提供中餐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三是协调矛盾。积极配合学员单位,解决好工学矛盾,克服困难顺利参加学习。四是搞好技术服务。网络远程培训,对于部分年龄偏大、条件较差的学员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除了在开班前对他们进行集中操作培训外,每个班都配备了技术员,公布咨询电话,随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五、成就激励是实现培训价值的体现

第10篇

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我国;借鉴意义

一、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

美国成人教育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自身的发展特色,这成为美国重要的教育标志。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共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其实验探索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民众文化运动时期,没有形成正式的机构;第二个时期是其制度化发展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成人教育制度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成人教育开始进行立法,而且各种正规的教育机构相继建立;第三个时期是其重大突破的阶段,成人教育处于终身教育时期,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并为大众所认可,它成为美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1]。

(二)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特点

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它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整性的制度体系,并呈现自身的发展特色,这对世界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以下是具体的发展特色内容。1.人本化特点。美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及实用主义,它作为美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由于其发展目标是创造性技能的发展,对成人教育不再只是提高公民的综合性素质,而是对其个体的全面性发展。对于人本化,它作为美国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特点,从个人而言,美国成人教育不是让人们通过学习来获取较高的学历,而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美国成人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方案。此外,美国政府还针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每一个人的成人教育权力。2.自主化特点。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化及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政府较少干涉其发展,同样成人教育的发展受国家的干涉相对就比较小,加上成人教育受市场的干扰,从而导致美国成人教育自主化的管理。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全国成人管理教育协会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进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其决策内容不受政府的干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成人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是否合格,从而保证各个单位自主发展。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成人教育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成人教育的发展在增强民众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有利于公民幸福感的提升。3.多元化特点。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由于它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色,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及教育机构上。其中,政府可以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要求相关机构进行成人教育活动。在办学层次上,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普通及高等。普通成人教育培训具体分为高校培训及现场培训;高等成人教育包括本科、研究生等方面;从教育机构方面来说,最突出的方面是相关的企业、政府等也可以参与成人教育活动,加上成人教育在时间上分为日校、夜校,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及阶段成人教育培训人员的需要[2]。4.现代化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培训活动的开展。现代科技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让成人教育拥有标准化的系统,这可以有效地对成人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方便了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人员。因此,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为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培训契机及空间。5.法制化特点。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政府非常重视其立法活动,在整个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法律的运用非常明显,对于成人教育的政策制定及执行都是凭借它来进行。由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遵循法律的规定,这就需要对成人教育法律进行完善,政府提出其相应的发展目标及原则,让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有益于促进美国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美国成人教育的法制化具有完善的意义。6.终身化特点。美国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制的核心,它让教育活动达到一个顶点。由于美国成人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当终身教育作为美国教育一个新思潮的时候,它已成为美国教育的主流方针。对它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其相关的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现阶段,美国成人教育作为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源头,它的专业化发展有益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二、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政策及特色

(一)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政策

1.获得政府的重视。根据《成人教育法》的规定,美国政府教育部门需要承担全国性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的工作,各个地方、社会团体及企业单位要负责自己举办的师资短期培训。每一个州都应该设立一个高校,负责成人教育师资高等教育的培训工作。而政府为了保证成人教育教师的进修,就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教师进修的期限问题。2.多样化的培训机构。对于美国成人教育的培训机构,一是大学,它作为主要的阵地,开设了不同程度且内容广泛的成人教育教师进修课程,还对其提供高层次的培训;二是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拥有专门的负责教师;三是成人教育专业团体,他们每年都会为成人教育教师开设多项选择的课程内容。3.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及方法。美国成人教育的学者意识到成人学习者比较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应用比较关注,重视技能而不关注知识及信息。因此,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就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让成人教育的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在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机构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其中,“微格教学法”让培训学员以旁观者的角色进行学习,通过情景再现,观察其自身的学习效果,这有利于学员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可以及时改正。4.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并鼓励其积极进修。对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视,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美国的许多学区规定教师在连教7年之后,有一年的学术进修时间,从而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世界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中心,美国对教师的进修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地进修[3]。

(二)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呈现的特色

1.法律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以立法的形式,根据《成人教育法》的规定明确保障教师进行培训的权利。而美国政府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立法工作很重视,它是美国成人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立法的形式调动广大的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利于保证成人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这为成人教育的学生提供了高效性的知识源。2.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培训及科研的积极性。为激发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采用激励的机制。首先,实行带薪教育休假的机制,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间给出相应的补偿,除了薪资照发之外,还对其进行相关的生活补助。其次,采用进修与晋级加薪的方式,这对教师的培训具有促进的作用,保障了教师的科研进修,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这成为成人高校教师被聘请的前提,而美国成人教育科研能力逐步发展,将会成为世界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中心。此外,对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更新,废除成人教育教师资格终身制,并对其进行明确的任职期限的规定,通过必要的进修,再经过考试之后,重新更新自己的教师证书。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师培训。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领域呈现多样化,并且其构成表现得非常复杂,相应的,成人教育教师的构成也会显得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以满足不同种类及层次的成人教育教师的需要。美国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利用国家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从而达到相应的培训效果。美国成人教育培训实施区域性的合作培训机构,有利于成人教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培训。4.遵守成人教育的原则。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坚持成人教育的原则,以成人教育的思想为主要体现方面,在对教师进行成人教育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法的合理使用。而美国成人教育培训多采用适宜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原则,主要强调受训人员的主导性,提倡对教学方法及活动的参与式,鼓励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经验分享。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展开,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性的培训,应该以讨论为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性的实践培训。5.强化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对新任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高校对教师进行聘请之后,规定相应的试用期,而在试用期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针对学校的指导进行进修,在实习期满之后方可成为正式的教师。此外,教师在校期间可以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反思,丰富新任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消化,通过强化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让教师更能胜任学校的工作,这对教师实践性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4]。

三、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经验的借鉴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1.赋予一定的自。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相关部门赋予一定的自,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从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相关教育部门还要改变教师培训的观念,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2.建立教师队伍培训管理的体制。高校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政策上的引导。通过及时跟踪和有效的反馈,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可以对教师培训进行质量上的有效评价,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教师的培养,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教师队伍培训发展方向,要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师队伍的培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多元化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的建立

教师队伍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元化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师的学历发展。在对教师学历的发展关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非学历教育活动。对于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建立,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一定的提升。通过优化教师的知识储备,除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发展需求之外,还要对教师学历及专业展开成人教育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在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手段建立的同时,还有利于突破教师队伍培训的局限性。

(三)有利于教师队伍培训的法制化建设

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地进行,这样成人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不仅让学习者拥有了法律上的保障,还可以让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序地开展,有利于成人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针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应该依据法制这条道路,让教师的培训以立法方式来进行,对培训的各个方面进行法制保障的维护,让教师队伍的培养在法律这条准绳上进行。因此,高校及教育部门要遵守相关的成人教育的法律内容,明确自己的职责内容,这可以让教师的成人教育培训有序地开展。

(四)有利于建设专业性的培训机构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1.对高校教师队伍培养机构的有效建设。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机构的建设,有益于提升培训机构教师的能力。我们通过他们不同的学历、专业及优势,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优化教师培养的内容,合理布局教师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基础性知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环境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2.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对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利用创新性的元素对教师进行学术及技术上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使企业与教师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有益于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这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有效地进行实践能力上的培养。3.构建教师培训课程发展的体系。我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对于它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针对那些特殊性的问题,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效解决。这不仅满足了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4.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的优势资源,提升师资整体性的水平。对于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经验,我国可以对其进行相关的借鉴,并转化为我国教育的宝贵经验,我们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对教育培训进行改革,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适应我国教师队伍培养的科学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高校及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在强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提出有效的建议及指导。

参考文献:

[1]曹玉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基于个案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张晓艳.美国成人教育理论发展对完善我国教师队伍培训的重要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112-115.

[3]柳欠欠,鲁艺.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30-131.

第11篇

今天我们举行“20*年暑期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启动仪式,这是教育部支持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性项目,是加强和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训教师的新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向西部地区广大教师表示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此次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感谢为这项计划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预祝此次培训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一、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育工作,进一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队伍,聚精会神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必须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教师队伍之中,大兴学习之风,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特别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教师资格、聘任、考核和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培训的学分管理,强化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今年暑期,教育部启动实施“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教育部援助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和“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三项教师培训计划。希望各地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抓紧研究制订教师培训规划,为教师的在职提高、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给予支持。

二、进一步明确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育人的人,我们的人民教师们具有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德乃师之灵魂。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只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有爱心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感,也办不好教育。因此,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

第二,努力增强教师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知识渊博,才能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使教师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和社会实践的锻炼,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第三,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育人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紧紧围绕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按需施训、学以致用的原则,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实际能力,着力提高全体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当今时代,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三、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各地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领导,把教师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要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和质量评估制度,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

教师培训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紧扣中小学课堂教学,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贴近岗位需求,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不断增强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12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 培训师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53-01

21世纪初期的新课程改革,留下许多关于教师培训的经验教训。尽管在课改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但是,这种培训内容是否切合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培训方式是否关注教师作为成人的学习心理规律?培训是否真正有助于广大教师科学理解新课标理念、及时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如果用“命令”、“制度”或“条件”等外在压力驱使教师们走进培训课堂,如果培训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问题,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本身与新课改精神相悖,那么,这种培训很难为这场新课程改革运动发挥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培训师作为教师的教师,不仅要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要使培训课堂更精彩,使学员易于接受。

一 好的教师培训,一定要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当前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认真研究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1.参训对象是谁

对于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项目来说,“培训谁”问题背后蕴涵着需要对“谁”的意义再认识。为此,培训师需要在培训前对学员情况展开调研与分析:第一,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特征进行角色划分,了解其身份特征;第二,根据学员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角色划分,分析其岗位胜任力与职责特征;第三,根据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学习者类型划分,分析其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如有一个培训项目是初中生物教师能力提升,在进入课堂前先了解这些教师的年龄、专业水平、任教年限等,针对他们设计完整的课堂内容。

2.他们需要什么

为保证教师培训的时效性,培训应体现供求双方一致,培训方所提供的培训服务适合需求方的需要;需求方的需要从培训方那里能够获得。如培训对象不同,需求就不同,班主任的培训需求是班级管理和处理学生事件方面的内容,专业教师的培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

3.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需求指当个人或组织意识到其工作表现与能力要求间存在差距时,培训需求就出现了。这表明,培训需求可以用一套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来描述。而这些技能、知识和态度正是特定组织中的个人更有效地完成某项特殊工作或任务所必需的。培训需求分为两类: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内在需求是个人或组织所表达的需求。另一种需求是外在需求或未意识到的需求,当个人或组织无法意识到这种需求时,需要一位专家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培训设置不同的课程。

二 好的教师培训,课堂授课方式非常重要

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成人培训,课堂技巧显得尤其重要,过去用得最多的是讲解式,因为其简单易用,经济高效,培训师可以控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对学员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思维启迪和方法示范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这种培训,只要是个讲师,都能完成。因为是纯讲解式的照本宣科,难免会枯燥,时间久了受训学员容易犯困和走神,培训效果较差。随着培训的进行,这种最为传统的培训方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生动的故事,或案例,或演练结合的综合授课方式。

案例式,是现在所有课堂培训主要用的方式,要做好它,培训师们需要精心备课,提前收集和准备案例,操作时注意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要尽量寻找贴切匹配且生动新颖的案例来辅助讲解,否则,会适得其反。

研讨式,研讨法是组织学员在相互平等的立场上发言,彼此倾听他人讲话,同时把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讲给他人听,通过集体交流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的培训方式。研讨法往往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学习气氛,作为讲授课的辅助方法。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讨论的形式优先,讨论的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讨论不易深入,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发言容易充斥于课堂;与讲授法比较,讨论花费时间较长;少数人的意见容易占上风,有时容易误导学习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培训形式将会更丰富、更先进,选择性更多,但并不是越先进越好,在选择培训时,一要看课程本身的内容属性,二要看培训学员特性(接受水平和群体偏好等),三要看实施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看过去各培训形式的实施经验和教训,结合它们的优劣势来综合考虑选择。培训形式的采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般规律可循,也可根据经验来判断,从多方面考虑,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