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潜移默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点小情绪,却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多少次的假装不在乎和没看见。
WH。或许早该放弃。妹妹,今天,看到她的葫芦丝上就写着WH.
宝宝不多想,毕竟,WH不是谁的。毕竟,WH用妹妹的话来说,她比我还要了解WH,毕竟,用妹妹的话来说,他比我还要和WH有缘分。上次,我收校服的时候,惊讶他的衣服上有WH两个字母。不说我也该想到那WH.
今天突然感慨,其实我是那个不懂爱的人,因此,不要在我面前说爱了!因此,我已经不再有资格说喜欢着谁谁谁了,更何况是WH,这个陌生男孩。
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只能假装不在乎,只能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压根就谈不上什么喜欢和不喜欢,压根就不懂好感是怎样一种感觉的我,凭什么说喜欢。
我感慨说:好友的那个香港朋友说的是对的:我们所谓的喜欢,不过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孩子谈什么恋爱,说什么喜欢呢,什么都不懂,懵懂地连爱都不懂还整天说爱。
之所以误以为我们爱上,是刚好那一年,我在改变,你成为我要改变的借口。之所以误以为我们爱上,是因为那一年,你成了我的借口,你成了我躲避流言蜚语,回避他们的我喜欢谁的挡箭牌罢了!谈什么喜欢呢~!
2009年我接任了高一四班的班主任工作,班里后来了一名女生,这里就叫她“慧”吧!慧身高一米六二,体重约五十公斤,皮肤白皙,长得很漂亮,人也聪明伶俐,外表看上去很可爱,但两周过去了,科任教师没有一个喜欢她的,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照镜子、梳头、吃零食、唠嗑、接话、唱歌,有时溜号了,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突然发笑,毫无顾忌,我行我素,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令师生们很反感。每次批评他,她都立刻承认错误说:“老师我错了,不是故意的,下次一定改。”可还是依然继续违纪。多次说服教育,但是收效甚微。
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有人说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中抓住时机,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调整他们的行为习惯。真正触动学生,使之发自内心地想改变自己,那么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终于机会来了。一天上午,我们班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劳动,同学们都很累。中午正在午睡,当慧同学正值睡意朦胧之中,突然走廊里传来一阵高跟鞋声音:咔、咔、咔……很有节奏感,但此时此刻,在宁静的教室里听起来是那样的刺耳,并伴随着毫无顾忌的大声说笑,弄得慧同学睡意全无,气得她满脸通红,直踹桌子,全班同学抬起朦胧的睡眼瞧了瞧她,又看了看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又趴在桌子上睡去。“慧”一个中午没睡觉,我假装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趴在桌子上继续午睡。心里却认为这是教育她的最好时机。
在下午的第一节自习课我找到她,为了让教育能入脑入心,最有影响力、说服力。我隐藏了教育的意图,说:“慧同学能帮助老师算一算前一天考试的平均分吗?(其实我已经算过了)”。行啊!慧爽快地回答。
由于慧中午没休息好,连算了两次结果都不一样,我假装不明原因,问:你以前算数不是很准嘛!今天是怎么了?她说:“嗨!老师别提了,今天中午把我气坏了,一个中午也没睡着。我们正午睡呢!也不知道是谁穿着高跟鞋咔、咔、咔地在走廊里走,更可气的是还大声说笑,太没素质了。公共场合也不说注意点,也太自私了。”
了解她今天的感受,我说:“是啊!我们做什么事情时都不能太自私,太没素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在医院里大声说话,穿高跟鞋;比如课堂上照镜子、梳头、吃零食、接话、唱歌;比如上课时老师正在讲课,学生突然大声笑……”――我再现她平时犯此类错误的情境,听到这儿 ,她的脸唰地一下红了。沉默了半天说:“老师以前是我自私,您看我以后的表现吧!”
从那天起我上课会刻意的多提问她一两次,她每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会表扬她,或是送给她一个微笑以示鼓励,或是在作业本上交流。
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喜欢上我的地理课了,也主动和我交流,主动帮我拿教具,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科任老师表扬她的也多了,甚至她能在我不在的时候会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关心班级的荣誉。后来我让她做班级的卫生委员工作,她果然做得很出色。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对慧的教育我摒弃了简单的说教,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一句指责的语言,而是适时地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隐藏了教育意图,引导她自己发现其缺点和错误,这种认识深刻、入脑入心,改正的决心就发自肺腑。
今天回想起这件事,感动多过艰辛,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课堂,教的除了书本,还有生活;教学,教的除了成绩,还有学能;教育,教的除了知识,还有情智,先做人后成才。
关键词:潜移默化;美术;课堂教学
新学期刚开始,我有幸观摩了一堂美术示范课,这是一节美术手工课。教师从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直至布置作业,所有课堂环节设置的疑点均由欣赏课件解决,看得出在课件的制作上老师确实下了工夫。课件里有优美的风景,有精彩的图片,有悠扬、欢快的音乐,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积极活跃,师生对话妙语连珠,整堂课显得热闹、生动而有趣。
课后,我沉思良久,回想上课的整个流程,总感受缺失了什么。细细回顾,发现一节课从始至终都没有欣赏到一个环节:老师的板书设计。作为执教老师已经把这节美术课的重点放在了欣赏课件上,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学生全神贯注。可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仅仅靠吸引学生还远远不够。作为一节美术手工课其认知目标与操作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仅靠精美的课件展示、热闹的课堂氛围是达不到的。当下的美术课堂追求的是现代气息与深厚美术文化底蕴的相结合。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美术文化知识、美育教育水到渠成并得以传承。笔者认为美术课堂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一、潜移默化是美术课堂的特质
回想自己在师范里学习的情景,我的美术老师也会带领我们欣赏名作,给我们讲解画家的创作思路、技法等,但是带给我们的概念却往往是抽象的、模糊的,只有当老师示范创作时,同学们或蹲或站,围在老师的四周,瞩目观看,画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老师手中的画笔发出“沙沙……”的声音。慢慢地,老师画笔下的形象浮现出来了。我脑海中那原本模糊的美术概念也随着示范作品的完美而逐渐清晰了、定型了,原本令我不知所措的美术技法也一点点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因此知道了如何构图、如何造型、如何制作,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同时我也深深地沉浸在老师的作品中,享受着美,渴望着老师快一点把作品描绘得更感人。待示范作品完成后,老师讲过的知识点、难点、作品的意境我们都领会了,对接下来的创作迫不及待,大家回到各自的画板前,片刻功夫画室就恢复了安静,只听到画笔发出的“沙沙……”声。我想此时正是身教胜于言教,而老师的言传身教正体现了美术课堂潜移默化的特质。
二、潜移默化是美术课堂的魅力所在
曾经我也对现代化教法痴迷过,感到这些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我喜欢在课堂中运用它们,所以每次上公开课前也总是花费许多时间、精力设计制作课件。但是在许多次的执教之后,我发现简单的幻灯片欣赏解决不了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尤其是美术综合课上的美术技法传授,更不能单靠课件来解决,一是制作动画课件费时、费力;二是课件播放时,学生对有些技法部分一时看不明白,并且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情感方面的交流,课件的使用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教师的示范教学在此时此刻就显得比课件更加重要。例如:我执教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材上的《纸卷造型》时,制作了一顶钻天锥帽子,如果采用课件展示会很废时、很麻烦,远不如在课堂上用一把剪刀、一张白纸示范制作展示给学生简单、明了,我立即明白了删繁就简的道理。此后,我在设计教案时总是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每当示范教学时,学生总是兴致勃勃、全神贯注的观察,看到他们那专注的神态,我的示范创作会更有激情,我会更用心地去讲解。一件作品示范完成,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声,此时教师的行为表现已经激励了学生,师生的情感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共鸣,我对美术课程目标的理解、对学生的真情沟通无不在作品展示中流淌出来,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悦的气氛,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教师获得了经验,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双赢更让人感到幸福的吗?而学生在收获了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所有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潜移默化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课堂钟情于潜移默化。
三、潜移默化与现代化教法相结合能创建出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老师倍感轻松,网络资源的共享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不了教师的亲授。尤其是专职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现代化手段,它代替不了教师的基本功展示,代替不了传统教法的现场感染力。适当使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美术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下工夫,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辅助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让我们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潜移默化的传统教法紧密结合并运用到美术课堂上,那么它们就像亦动亦静的精灵一样,凝聚在一起放射出光彩,创造出和谐、愉快的美术课堂,使课堂气氛既充满趣味又欢快活泼,既充满时代气息又含蓄典雅。有了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无论是兴趣的引导还是知识的传授,无论是技能的培养还是美育的熏陶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关键词 知识的富有者 静待花开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而且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而班主任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班主任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使人敬服的声韵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1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所以学生会敬佩和敬重有知识的班主任,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
2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特别注重身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学生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最初的学习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和教师开始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才能为人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坚决不要求学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班主任要给学生留下健康向上的形象,不断进取,给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全班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理解学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制定可行的教育方针计划,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会碰到许多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体校的学生,首先他们是寄宿制,一个月回家一次,他们缺乏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间,许多问题都需要班主任在中间协调,其次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异家庭,最后有很多时候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不会及时出现帮忙解决,在家校共建上来说,家长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态,这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班主任想要管理好班级需要去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去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到理解学生。
4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风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集体心理倾向,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所以,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去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向上,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5潜移默化,静待花开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而且繁琐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思想工作,这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耐心和时间,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条件让“闪光点”发光发热,使其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2013年我带的高一班级,学生纪律涣散,集体意识淡薄,学习成绩较差,让我非常头疼,在经过一段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多项集体活动,重振良好班风和学风,再针对个别同学一对一聊天,多次交流后,很多同学有所改善。差不多几乎花费一年的时间,班级的基本建设才初具模型,而且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向上,所以班主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完成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不骄不躁,用恒心和信心,去相信你的学生,你只管付出,剩下的交给时光,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 周吉梅.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34).
[2] 颜东秀.追求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性[J].甘肃教育,2011(11).
[3] 孙夕奎.探讨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4] 窦春坤.小学班级管理心得[J].新课程(小学),2010(12).
[5] 匡思林.以人为本,抓好班级管理[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7).
【关键词】从众心理;植入广告;艺术;前景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广告是利用了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客户心理的研究越发深入,有一种叫做“植入广告”的新生事物,正在铺天盖地的深入到各种影视作品中。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显现了出来,那段时期,美国的产品,无论是香烟、威士忌还是汽车的广告,都会选择一名美女,摆出搔首弄姿的样子,全国诞生了数百个“反广告联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玛丽莲・梦露时代都没有逃离这个怪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广播、平面还是电视,广告已死的呼声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植入广告”的出现。
一、大力水手――植入广告的处女作
“植入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以达到“边娱乐边传播”的广告效果。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
1940年,美国一家菠菜罐头厂家快要破产了,就在老板为宣传菠菜绞尽脑汁的时候,一名下属对他建议说:“将菠菜拍入动画片怎么样?”这个在当时看似无厘头的决定被老板以“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同意了。于是,已经诞生一段时间的漫画角色“水手波比”,在动画中只要一吃菠菜就可以变身为力大无穷的“大力水手”。动画中,大力水手波比始终向小朋友传达这样一个思想:只要吃菠菜,你就能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维护正义!“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随着波比的口头禅的流行和这部卡通片的热播,美国青少年普遍养成了吃菠菜的习惯,而这家菠菜场也由于《大力水手》的热播而财源滚滚。即使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大力水手的知名度也超乎想象,几乎每个人都对大力水手中的几个主角烂熟于胸。但有多少人知道,《大力水手》是历史上最早的植入广告呢?而《大力水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广告的案例。
对于影视植入式广告,美国广告教父、前奥美公司董事长奥格威是这么定义的:植入式广告,是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这种营销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广告元素隐藏在影视内容之外悄悄地传达给观众,不仅不会引起反感,还会潜移默化的让观众留下该产品的印象。奥格威还给予了《大力水手》极高的评价,称之“不仅是一部卡通,更是拯救广告的伟大作品。”因为这部动画的出现,让广告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二、植入广告艺术化
植入广告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镜头特写、一句广告词、一瓶饮料或一辆豪车这样的初级阶段了,在一些优秀的电影中,广告元素和产品信息与剧情结合,通过场景、背景等周边信息和台词,串联成一个广告多元空间,而不是象通常的广告通过产品功能、产品中心信息或产品物理结构来起作用。可以说,这是一部电影,可以说没有广告、也可以说广告却无处不在、处处皆中心。
你相信吗?只用一部手机、一个打火机、一把小刀、和一个不太出名的演员,加一些木板和沙子就可以拍出一部杀入北美票房前十名保持数周,并且赢得全球影迷交口称赞的电影,并且这部电影还被誉为植入广告的教科书。这部电影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部名叫《活埋》的电影,由西班牙导演Rodrigo Cortes指导并拍摄。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商人,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被装进一个棺材,活埋在沙漠深处。他手边只有一部黑莓手机、一个ZIPPO打火机和一把小刀。影片全部都在狭小的空间内构成,观众从第一分钟到影片结束都只能看见一个喘着粗气想尽办法求救的中年大叔,以及他求救所需的几样道具。尽管场景匮乏、演员阵容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更没有波澜壮阔的3D特效,但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同时赢得了电影界和广告界的一致赞誉,而制作成本和票房比更是高得惊人。
如果植入式广告足够好、隐藏得足够深,那么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对某个品牌产生好感,植入式广告成功的标志是观众看不出广告的痕迹,但却接受了企业品牌的传达的信息。就像《活埋》一样,虽然电影中手机、打火机等物品频繁出现,但观众的心思和视线都集中在倒霉的男主角身上,琢磨他如何脱困。而当男主角重见天日那一刻,观众无形中就对黑莓手机和ZIPPO打火机产生了极佳的印象。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对《活埋》的影评为:这是史上最出色的悬疑电影,电影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植入广告!2008年,《活埋》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法国影星让雷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电影从业者和广告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电影!”
植入广告原则就是暂隐藏营销的主角――产品、服务或是观念及其有关信息的主体性。暂时让消费者忘记置入式广告背后隐藏的功利性,而沉醉于对被置入物的欣赏中。然后不知不觉地,把他们引向营销的主体。引导的方式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像病毒入侵一样,通过物质诱惑、娱乐吸引、美学设置语境等等,设法激活影迷的消费潜意识。
电影这种娱乐在全球的火热,让植入广告这种形式成为产品宣传全新方式。不同于平面广告,电影中的植入广告和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广告一样,有声音有图像,更容易被记住;《活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电影结束后,观众自然会记住黑莓手机电量足、ZIPPO打火机耐用等优点,尽管这些在电影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过。
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无差别植入已经成为风潮,而且商业味浓重。但植入广告并非只是中国的特例,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推行商业电影的一把好手。康诺利所著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传》中,他这样自述:“我不认为电影《E.T外星人》中那段关于巧克力的剧情有什么不妥。我承认那是段广告,但它让公司受益、降低了投资风险;它让儿童心动,糖果本就是属于孩子们的;它让我的客户满意,因为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让孩子们记住了Reese’ Pieces这个品牌。我们遵守了规律,应该给我们鼓掌。”就像斯皮尔伯格说的,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植入广告必将成为最棒的传播方式。
中国也不乏优秀的植入案例: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广告植入与剧情浑然天成,在满足广告到达率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取景将重庆标志性建筑收入画面,操一口重庆方言的角色,更是深深大打上了重庆烙印,无形中为重庆的宣传打出了一张王牌。这和新西兰有异曲同工之妙。《魔戒》和《霍比特人》的上映在全球影迷心中掀起一股新西兰旅游热,他们希望亲临拍片现场一探“中土”的真实面貌,皇后镇、霍比屯成为了新西兰新的地标。植入式广告成了旅游目的地推广的新方式。大多数影片中,满足广告特征的元素比比皆是,剧情背后,这些因素所指向的标签,都可以构成观众观影欲望的推动力。无论是片中使用广告道具,还是展示风景地,对电影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他们满足观众心理诉求的同时,一方面体现着电影的商品属性,可以成为电影融资手段之一,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中国的影视制作比起欧美来说时间还短,电影人和影迷需要共同进步,电影人的自律与影迷的包容,才能让植入广告与电影质量齐头并进,实现双赢。只要运用得当,少一些充满铜臭味的明显植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植入广告的本质,对待其的态度也由反感变为期待。
奥格威说,“在广告活动中,消费者是我们的上帝,而消费者的心理则是上帝中的上帝”。消费者是社会中的人,“我们的行为可能千差万别,但受同样的社会因素影响。”[美,戴维迈尔斯]。传播媒介的技术化,是为了传播更快、更准、更全方位,注重人类接收传播的器官的享受,大众传播是针对不特定的社会广大受众进行开放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播的过程。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把植入广告理解为一种电影符号,或者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文化。
参考文献
[1]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羊群心理[EB/OL].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2-10-19.
[3] 植入广告的“罪”与“罚”[EB/OL].中国广告网,引用日期2012-12-12.
摘 要: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所以德育教学中应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提供有力的标准,抓住有效的契机,扭紧多方力量,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进行“无痕迹”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一、潜移默化渗透,把握教育契机
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经过一个社会的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事实也证明,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形成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为之的过程,是一个与主体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只通过一节或两节班会课就让学生完全明确、知晓并执行各项规范,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通过三月春雨式的无声滋润,才能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感化学生。比如采用情景法,一天,我在班级里上课,正讲到兴头上,忽听隔壁教室门“哐”一声关上了,此时我和我班学生都吓了一跳,再不情愿也始终是导致我和同学们的上课、听课思绪被打断了,我索性停下。此时,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我隐约听到一位学生在说“吓死了”,于是我微笑着喊这位学生站起来,问他:“这样关门,您觉得如何?”只见那学生很有礼貌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很没礼貌。其实上周二,我妈妈来学校看我,您把我从数学老师的课堂上喊出去时,我也重重地关了门。现在想来,真的很不应该。”我很庆幸那天没有对他颐指气使地说教,也很欣慰他还能记得那天自己的举动,此时我也相信这么一个细微的举动足以震撼他的心灵,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懂得为别人着想,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儒雅君子”评选,营造良好氛围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与教给技巧,而是去唤醒、鼓励与启发。”在我班里,有很多才智突出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继续进优和争优。除了认真选好每期的星级学生之外,还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守则》的内容和本班男生占92%的特点制订了“0902班‘儒雅君子形象’标准”,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十项内容,分别下设贴近实际的一些内容,比如“爱国”要求表现在周一升旗仪式端庄,大声歌唱国歌,敬礼手势到位;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爱护公物;勤俭就表现在不摆阔气,不以穿名牌鞋子为傲,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等。我们每个月进行“班级之星”的评选活动,参加评选的学生之踊跃,对待自荐的态度之认真,真是出人意料,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民主评选,分别选出了“儒雅状元君子”“儒雅榜眼君子”“儒雅探花君子”,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在班级的“风采栏”上进行表彰和鼓励,他们自信的笑容是全班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的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和尊重。”激励和尊重能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内在前能,使之昂扬奋进。而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从众”心理效应,使全体学生时刻处在积极争取、争先创优的动力之中。
三、形成家校协作,促成共同发展
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也融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如果离开生活就丧失生命力,所以应该致力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互补与融合中,密切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增进了解,使家校协作形成合力。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家长,双管齐下。正因为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息息相关的基石,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班主任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信息传输的中间人,所以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应从“灌输教育之根”入手,有效的途径比如“家校路路通”,经常性地提醒、告知并联络感情;开学初的告家长书,根据以往带班经验将棘手的、难缠的问题一一在“告家长书”中列清;每月与家长进行信函交流,本着“多一点情感交流,少一点情况汇报”的原则,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心灵,跟家长进行观点、情感沟通;期末学生的成绩报告单里附上一份针对每个同学的一百字的“班主任寄语”,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让我更有信心收到下学期开学初家长的“家长寄语”。发的短信多了,写的信多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近了,家长教子育女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这些也许不会在眼前立即表现出效应,但我坚信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逐渐显现出质的变化。
道德是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立足教育主体性,还需要民主的、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等等。有力地渗透道德意识,让学生时时受教,处处获益,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实现德育实效的全面提升,为培养真正的、合格的人而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单位:吴江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母亲素质;儿童发展;潜移默化作用
近几十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也经常见诸报刊资料。然而,查找资料,发现人们往往习惯于把父母亲的素质作为一个整体因素来说明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实际上,父亲素质与母亲素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各有其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笼统的加以阐述。儿童发展上,母亲的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母亲素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家庭教育视角来探讨母亲素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母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作用
(一)母亲的仪表言行
母亲从自身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来影响自己的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和孩子相互反应,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也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母亲的仪表言行。母亲的喜怒哀乐,孩子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孩子的眼里,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正确的,不假思索地模仿它,学习它。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自己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母亲的品德思想
母亲自身的品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母亲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影响孩子的思想。要是母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尊老爱幼,孩子会体会,逐渐形成跟母亲同样的品德思想。
(三)母亲的修养
“修养”这个名词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优秀似乎又能成就他的事业。那么修养即使在成年之后如何“建设”,其实大多数的修养还是从母亲那里点点滴滴“浇灌”的。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
(四)母亲的文化知识
有文化的母亲绝对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如果是文化资深的母亲似乎就更能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大人手牵手的带领下慢慢学会走路一样。有文化的母亲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点点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杜绝粗俗;让他们远离简单;让他们知道深刻……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全方位的,母亲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孩子的心理、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二、提高母亲素质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加强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一)母亲自己提升自身素质需要
1.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母亲从传统观念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须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虽然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简单的与素质高低划等号,但不可不否认文化水平是一个人素质的基础。母亲接受现代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消除或减轻传统文化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消极思想给母亲精神上带来的压力,增强母亲自身解放的自主意识,加强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判断,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母亲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克服来自外来的各种干扰,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2. 具备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母亲对孩子的爱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上升为科学的教育活动。要教育孩子,母亲自己首先受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3. 更新观念,建立新的儿童发展观。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母亲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用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来衡量、束缚当今的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私有财产。孩子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才是最深刻的爱。因为尊重才能使孩子产生自尊,而自尊才能使孩子产生内部动力,得到主动的发展。
(二)社会为提升母亲素质需要
1.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母亲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对母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人民深深意识到在教育事业上母亲的被教育是第一要素。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下一代的各方面水平就大幅度的提升。因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龄前的孩子吸收的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母亲。相关部门发挥科学研究作用,加强对母亲素质研究力度,编写母亲培训教材和提高素质的辅助教材,组织她们定期学习,让母亲们大开眼界,了解外面的世界,为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环境。
2. 大力开展社会办学,创办有特色的母亲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大力提倡提高母亲素质是加强社会稳定发展、家庭教育水平有效提高的前提和必然要素。着力开展社会办学,创办各地方特色“母亲教育培训中心”。让广大母亲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为培养优秀人才,当一名合格的母亲而一起努力。
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母亲在孩子的意识形态里是一个榜样,一个里程碑。说孩子的未来在母亲的手里并不过分。母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品的思想、文化知识、自身修养方面给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大力提高母亲素质的深远意义,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因为付出努力而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晓宁.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 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1)课堂氛围缺乏活力,师生交流较少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应该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后进行死板的训练、考试。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
小学英语课堂的主体是充满个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沉闷无生气,并最终会导致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到索然无趣、昏昏欲睡。
(2)教学内容枯燥,缺乏个性培养
《小学英语课堂标准》提出,小学英语课程要达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课程目标。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小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即便是在这两项教学上,教学也仅是围绕考试大纲进行,一切教学都不脱离课本,也没有更多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导致课堂设置和进程枯燥无味。
当今的社会更看重的是人才,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而这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很难满足这类需求,导致学生在日后踏上社会时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3)课程改革缺乏有效的手段
很多小学应新的课程改革之势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之所以还没有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因地制宜。当今的各个学校讲究“贯通学习”,学校之间的很多教师也相互流动,去其他学校学习经验,看到有成功的案例便拿回来安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实际上这样套用式的借鉴方式不见得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在实践中仅仅学习了形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部分缺乏商榷,很难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英语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小学英语教学面对的是充满个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融洽的学习氛围可以最大限度激发起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小学生自然而然融入英语课堂中去,自发去学习英语知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合理设计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做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如何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课堂
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让学生成为活跃课堂的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践行小组合作模式,英语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需,设计DailyPractice活动,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动,例如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BUnite3Hobbies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DailyPractice活动,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活动要求和规则:
A:Ilike+v-ingverymuch.Whatdoyoulike?
B:Ilike…Whatdoyoulike?
教师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明确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职责,而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融入小组合作交流中,以便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真实表现自我,让小组成员在谈论中取长补短,在相互学习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2)利用多媒体营造兴趣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结合多媒体已然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特点,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方便教师教学,而且可以提供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之,小学生在心理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样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受教学方式的影响,英语教学结合多媒体可以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兴趣盎然的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游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授课中加入游戏可以让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育游戏中,游戏任务与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是教育与游戏融合的关键,游戏的设置要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推动教学进行为目标。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社版的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为例,教师根据课本知识设置如农场一般的游戏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主要是有关的动物单词:cow奶牛、pig猪、chicken鸡、egg鸡蛋、baby幼崽,并将奶牛分为little小的和big大的,将猪分为thin瘦的和fat胖的。这种在游戏中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知识。
(4)开阔视野,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作为师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当今教师的角色更多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感染者。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应用英语。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
关键词: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编创故事 交际 想象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02-01
口语交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引发其强烈的“言欲”。一、二年级学段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而且一、二年级正处于儿童言语发生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在这个点上,须有适合儿童言语生根发展的温润土壤,须有适合儿童言语表达的动感场域。所以,创设情境、编创故事便是为孩子们搭建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并让他们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特别晚,已是阳春二月,却不见花红柳绿,春色满园。天气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非但没有让我们迎来暖阳,却迎来了一场春雪。打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开篇而来的却是春的气息。看着那一个个富有生机的词语,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插图,再望望窗外那还覆盖着冰雪的柳树,不禁让我犯了难:该如何引导学生说春天呢?
一、把“春天”请到我们身边来。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再精彩如果不能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就不会产生共鸣,也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我想对于春的记忆,学生应该是有的,所以在教授《识字一》这由八个四字词语写成的春景图时,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老师朗读,边闭眼回忆和想象春天的景象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美好情境中去感受春天。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一经打开便频频举手,告诉我:“春天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睡醒了。”“春天,小草发芽了,好多花都开了。”“春天,小河里的水融化了,小鱼都出来吐泡泡了!”……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在他们自己的表述下,这八个词语的意思也迎刃而解了。随后在学习《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中,学生对于春天的事物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是什么呢?直到我教授完《村居》,才从那一张张怅然若失的小脸上明白过来:“我们的春天什么时候来呀?”“我也想去放风筝!”是呀,在这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回归自然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可是我们却不能够。没关系,既然还放不了风筝,那我们就来画放风筝。当我把《画春天》、画《找春天》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时,他们一脸欣喜,似乎都想告诉我他画的春天最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巧妙的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搭设想象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所思所想。
二、把口语交际藏在“故事”里。
为了弥补学生的“损失”,我在教授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提前准备了课件。我搜集了春景图、儿童画《美丽的春天》和音乐《找春天》,并告诉学生要将自己画的《找春天》、和《画春天》图带来。在歌曲《找春天》的引领下,学生随着熟悉的音乐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接着我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词语,并试着用“春天来了, ……”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在黑板上出示描写春天的好词,让学生读一读并挑选几个记下来。紧接着出示春景图,欣赏盛开的桃花、杏花,火红的杜鹃花,正在发芽的小草……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力图把学生带入到“春”的世界里。而后选取班里画的最漂亮的一幅图,指导学生观图,说出图上画了什么。
随后我则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美丽的春天》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分层次的讲述出来。如:①春天来了,我和哥哥一起去放风筝。引导学生观图,说清楚春天来了谁在做什么?②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了头,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和哥哥一起去放风筝。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还有谁也来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什么变化?③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春姑娘也迈着轻盈的舞步赶来了。她走到哪,哪就变绿了。她用嘴一吹,柳枝变软了。她用手一挥,小花就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和哥哥看到了,也赶紧走出家门去放风筝。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用上了哪些词来描写春天?除了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春天,还有谁也能为我们带来春天?学生在学习了《柳树醒了》之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还有春雷、春雨、春风等等,在这里注意引导学生试着用上学过的好词。
在听完第三层故事之后,我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图画也给同位的同学讲一讲你画的春天的故事。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春天来了,小花小草都发芽了,大雁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太阳公公把大地照的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出来做游戏了。”一个学生还说:“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冬眠的小动物们也被春姑娘叫醒了,还有许多的小鸟都出来了,叽叽喳喳的叫着多好听啊!”我播撒的是故事,收获的却不只是故事,还有学生闪光的心灵,当然最重要的是也让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徜徉在与同学们交流故事的情境中,也让想象插上翅膀在教室中飞翔。
我们知道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而试着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生动的故事中讲给学生听,是易于学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当然这样还可以转化教学中的难点。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一则美丽的故事,让学生在洗耳恭听中激起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为他们的表达埋下一个个伏笔。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实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充当一个挖掘者、开采者,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具有本质的联系,突出了数学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时候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而这些数学经验和数学思想往往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所以新教材在编写时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渠道。这些实践活动或者渗透在教材的正文中,或者放在习题中,以便形成实践活动多样化。这种做法无外乎是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没有具体实施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给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现浅谈我的实践探索如下: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学习材料――促进知识迁移
众所皆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信息,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促使他们自学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诱导学习欲望,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那么,我们不防在学习新知之前,组织学生收集与新知相关的生活信息,以丰富学生对新知的初步体验。例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元角分与小数》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到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并记录下价格。学生通过课前活动获得了有关小数的感性材料,减少了对小数的陌生感,初步认识了小数。又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地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了,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带着他们的存款单在教室各抒己见。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生活常识为原型,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为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经历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富有生活的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解释“2/3>1/3,1/2>1/4”时,有个学生说:“我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1个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块,我吃了1块,妈妈吃了1块,还有1块留给爸爸。可是爸爸加班不能回家,我又吃了1块。这样,我一共吃了2块,就是吃了这个蛋糕的2/3,而妈妈只吃了这蛋糕的1/3,我比妈妈吃得多,这说明2/3>1/3。”还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8个圆圈,解释说:“8个圆圈表示8块饼干,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块饼干的1/2,即4块饼干。如果把它平均分成4份,则每份是8块饼干的1/4,即2块饼干。4比2多,说明1/2>1/4。”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集显潜能――促进知识应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的沟通和心灵上的碰撞,是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训练和提升,并且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并从与他人的交流碰撞中获益。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的思维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得到不断的休正、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在逐渐地受到其他同学科学合理思维方式的影响而顺应、同化,有利于培养了学生敢于对话、敢于表述自己思维、敢于与不同思维进行辩论的胆量和兴趣。在促进学生思维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高效地构建了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诚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大力改革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把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实地感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言;素材;表现手法;作文教学
一、古典诗歌的语言优势
诗歌的语言凝练隽永,高度概括,富有韵味,是最佳的语言材料积累对象。
1. 词汇之美
诗歌可以用非常俭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古典诗歌中会有一些用词非常有特色,着字少而意味无穷,用在我们的作文表达上会有奇特的效果。
2. “炼”字之趣
古诗文用字精练、优美,含义深长,可谓字字珠玑。通过反复推敲与斟酌,所“炼”出的字常有难以言说的妙处。如果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培养古典诗词中推敲字句的精神,那何愁写不出妙语传神的佳作呢。
3. 音韵之妙
音乐是诗的灵魂。古典诗词的押韵、节奏、平仄等要求既体现出一种音乐之美,同时也可以感受作者情感的律动,读来朗朗上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有着很强的美育作用。
4. 哲思之味
中国的古代诗词大都意境深远,蕴涵哲理。古人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其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自然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并把对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古典诗词和文章的这些内在优势,如果合理运用,必会内化为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的素材优势
古典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现成的意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丰富诗词中已有的意象,创造性地再现生活情境,如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就是借助《枫桥夜泊》中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扩展开来,并结合作者的际遇,细致地描写出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枫桥夜泊》固然是名诗,而借此为契机,展开来写的《不朽的失眠》也便成了散文中的精品。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题材极其广泛,可以说囊括了生活常遇的各种境遇和情感,可以作为中学生作文现成的素材。
三、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优势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是写作中上乘的借鉴对象。而这些表现手法在我们的中学生作文的表达中它依然是实用的,可以借鉴的。
四、古典诗词在写作中的渗透与实施
1. 创设情境,拓展延伸,大量诵读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最终目标,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自主地体味其中的魅力。除了课内的文章,更要以此为中心点,点燃学生兴趣,多拓展延伸。
2. 在作文教学渗透古典诗词的内容与技巧
(1)巧用诗词,美化语言。
①引用化用古诗句。适当地引用或化用相同情境的古诗文的时候,会使作文语言变得诗意盎然,文章骤添华彩,平生理趣,读来让人怦然心动。如“问君哪得诗如许”“寂寞沙洲更逍遥”“试问心事都几许”等,都富有诗意且提纲挈领,效果不言而喻。
②交错运用整散句。学习古诗词中的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富于音乐美和节奏感。使用长短句能使文章参差错落,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来语式磅礴,朗朗上口,文采斐然,富有韵味。
(2)化用素材,大笔渲染。
①借助古诗词中的特有意象。如枫叶、柳影、菩提、雪莲、子归、雨丝、风色、青鸟、鸣蝉等特殊意象,营造诗境,创造诗意。借助古诗词中的特有意象,会使文章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其中。
②借助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抓住古诗中的“点”通过想象进行补白或细化。如《夜雨寄北》这首诗,“君问归期”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君在哪里,如何能问,怎样问,问后我的反应等。多扩写,多渲染,加修辞,细描写,定然能写出美文来。
③借助古诗词特有的人物。例如: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有些同学素材积累较少,观察不细致,就容易把心事写成琐事。如果以古人为素材,写苏轼直言上谏被谪他乡之心事,辛弃疾空有才能报国无门之心事,这样的素材就大大开阔了文章的境界,化小为大,体现出人的历史责任感。
(3)巧引诗词,扣题如钟。“任尔东西南北风”,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击楫戏中流”,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引用诗词句直接扣题,远比自己语言的议论更加醒目,更加深刻,更加精美。
(4)以诗结构,文序井然。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如学生在《聆听》的作文中写了词人蒋捷的听雨,段落分别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映昏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这样,不但写出了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人生境遇,而且其结构也因每一段的古诗词的引用而一目了然。
总之,古典诗词对我们的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我们将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下去,让古典诗词之花绽放在孩子们的笔间,让他们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语思维
经过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随着英语教材中单元话题内容的深入,学生掌握了不少英语词汇及表达,建立了简单的语法知识结构,但在日常教学中总是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时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出现了“中国式英语”、语义曲解、表达障碍、交流误会等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没有养成。
(2)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不够。
(3)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可以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性格特征、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正如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胡文仲先生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文化意识”作为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与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长期受汉语言文化熏陶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适当认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知识,更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
一、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教师依托教材,进一步拓展延伸
现行很多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编写中都体现出对西方文化内容的点滴渗透,如,新版PEP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有对中西方大型节日的涉及,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中对北京名胜古迹词汇的引入等,但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只是蜻蜓点水或一笔带过。作为英语教师,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对教材中跨文化内容进行开发整合,并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充。如,在教学PEP教材四年级上册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时,书上介绍了部分饮食词汇,但实际教学中这些词汇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其他饮食词汇的需求,如若此时教师能够结合当地特色小吃(类似beef noodles,Beijing duck,hot pot等)进行及时的词汇扩充,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学习的积极性会异常高涨,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2.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拓宽学习方式
对于喜爱过节的小学生来说,中国的节日文化早已喜闻乐见了,但对西方的节日却是神秘而好奇。英语教材中多处涉及中西方的节日文化(Christmas,Easter,Halloween,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但都不是直接而具体的呈现。光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名称、精美的配套插图,就足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借此机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选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以通过借助书籍、网络等方式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有节日文化手抄报的,有节日文化PPT的,有图文并茂的节日文化资料汇编的等,课堂上再由学生来介绍分享节日文化常识,如在Dragon Boat Festival,人们通常划龙船(Have dragon boat races),吃粽子(Eat rice dumplings);而在Easter,则制作巧克力蛋(Make Easter eggs)。如此,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文化和语言交流的场所,形成十分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树立跨文化意识观念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在语音、语法、结构、思维习惯、表达顺序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如,问候“早安”时,英语用“Good(好) morning(早上)!”,汉语表达顺序则恰好相反,先说“早上”,再说“好”;又如,表达非常喜欢时,汉语先说副词“非常”,再说动词“喜欢”。英语却先说动词“like(喜欢)”,再说副词“very much(非常)”。
再如,汉语重功能,英语重形态。英语的语法构成具有明确的形态标志,每一种语法意义都由一个明确的形式表示。如:名词复数加s或es,一般将来时shall/will加动词原形等。而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没有形式上的变化标志,其组合主要靠整体关系来确定。例如,我明天出差。“我”是“主Z”,“明天出差”是“谓语”。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说“明天出差”,“我”这个主语可以隐去,这体现出汉语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思维。
三、加强英语词汇、句型、语法学习,培养英语思维表达习惯
1.词汇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承载文化量最大的部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典故、传说、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介绍该词汇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例如,dog一词在中国多具贬义,从中国的成语中可见一斑:“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都明显带有贬义色彩。但是,在英语国家,dog 是一种受宠爱的动物。所以,当外国友人赞叹说:“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时,就会很容易造成误会。
2.句型教学强调结构,关注思维表达方式
句子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逻辑顺序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语言句式结构的区别。比如,英语在提问具体信息时会将句子核心疑问词放于句首(What,Where,Who,Why,When,How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这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序相反的句型进行重点讲解、强化练习,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在教学某些语法结构时,教师需要介绍其功能和意义。如,表达“有”这一概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词句,生物“有”用“have/has”,某地有某物要用There be结构;“How do you do?”实际上不是疑问句,只是英美人在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罢了,回答同样是“How do you do?”。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法规则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否则达不到英语的教学目的。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英美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习惯,以免在交流中造成误会、闹出笑话。
四、创设丰富的交际环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角色表演、体验生活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用英语交际(购物、问路、祝贺、介绍和就业等)、体验生活。比如,在教学PEP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3 My birthday时,我组织学生编了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谢意的习惯。在表演中,学生表演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Oh,how nice!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2.丰富教学形式,烘托文化活动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各种活动,利用多种机会,适时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知识,可以是对话、游戏、剧目演出、歌曲欣赏,也可以是互访活动。如,玩Bingo游戏;学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If you are happy等歌曲,虽与课文的知识基本无关,但可以借助语言学习,渲染文化气氛,同时,增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3.组织课堂教学,凸显口语文化的时效性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常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地道活泼的英语口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如,评价鼓励用语Come on!/Have a try,please!/Good job!/Please tell us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加深τ镅员旧淼睦斫庥胝莆眨提高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颖.浅谈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