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6:4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居住区环境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继续,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建设任务。作为工程设计这个行业来说,居住区的规划、建筑及其环境设计也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值得从业人员好好研究。居住区环境艺术的存在,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环境设计要因地置宜,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生活空间。因此,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可以说是城市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对居住区环境作一分析。
【关键词】环境设计;交通环境;居住区;环境绿化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从大的范围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包括多个部分,如建筑群体、交通道路、绿化设施、建筑小品等,都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交通环境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道路是居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交通空间,也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道路设施的完备,既可使居民行车、走路安全方便,又可增强居住区的整体规划效果。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主干道道路系统不同,它主要是为本居住区提供服务的。为了保证居住区居民的安全,居住区道路根据需要,在设置时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按照内部的交通组织,主要分为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通常在一些私人车辆较少的城市居住区出现,对居住区整体规划来说,这种道路设计似乎显得很凌乱,但这种做法对人们的安全问题影响并不太大,而且还可以节约用地,因此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指将道路按功能分为两套独立的系统,使车行与步行的道路分隔开来,使交通更加有次序。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与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在设计思想上可以说是完全对立。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将人与车所行的道路分开,为的是解决小汽车和入行之间的矛盾,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则是以“人车不应是对立的”思想观念,将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休闲场所、玩耍场所等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主要强调以人的自身素质来达到安全问题。在设计道路时,通过将街道设置成多弯式,来减低车行的速度,同时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居住区的道路除了选择好某种交通规划形式外,这些道路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如交通活动、各种公用车辆的通行、工程管线的需要等,按照这些功能需求,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道路的设置都有所不同。居住区内的一些主要道路,用来连接居住区与居住区之外的交通所用,通常称为“第一级”,道路的总宽度约为 20—30m。第二级道路是指居住区内部的交通道路,一般比一级道路的宽度窄 l0~16m。二级道路以内,还有连接住宅组群的三级道路,由于人行量较少,比起二级道路又要狭窄许多。此外,居住区内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也可归为道路等级之中,宽度一般在2.6m 以上。当然,这些数字并非是所有的城市居住区都必须要遵循的规则,这只是众多居住区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一般的城市居住区道路的宽度都是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居住区的交通道路,是人们行车或步行出入小区的通道,为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多数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并且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在居住区的设计中,这些交通工具的存放也成为非常重视的问题。每个居住区内,均设有自行车车库和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车库的位置,在根据居民需要合理安排外,还要保证不影响居住区的交通。机动车停车场是居住区设计的重要一项,它的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的道路相配合,以达到居民停车与用车的方便。从居民的用车问题上讲,在居住区内留出停放小汽车的位置,显然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居住区交通道路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区的环境问题。车辆交通会造成居住区空气污染和噪声生成,通过对交通道路与居住区住宅之间的距离安排及道路的形式选择等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
二、居住区环境绿化问题分析
绿化是居住区表现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它是改善居住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可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绿色植物在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时,居住区中的绿色植物,可吸收约 80%的太阳能及热辐射,一些树冠较大的绿色植物,如大叶黄杨、梧桐树等,可为居住区提供一部分的荫凉区域,与其他温度较高的区域形成空气对流,促进空气流通。绿色植物通过根系传到叶片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可增强空气湿度。其次,绿色植物还可以防尘、杀菌、隔声的作用。大面积的绿化,可适当阻止风沙,并通过枝叶吸附空气中的沙尘,降低空气污染。一些特殊的绿色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杀死空气中有害菌,降低细菌对人体的侵害,防止疾病的发生。有些居住区根据需要设置了大片的绿化带,特别是一些乔木、灌木混合种植的林带,可减低居住区车辆、施工等方面引起的噪声,使居民生活更加安静。此外,居住区绿化更可美化环境,使空间充实,不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不同的绿化方式,均可丰富城市的景观,植物的品种、色彩等的合理搭配,可缓解人们压抑的心情,消除人们的心理疲劳。不同的植物品种,植于居住区内的建筑之间,使静止的建筑多了几分精彩,形成人工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效果。居住区的多个地方可设置绿化,如道路旁边、住宅区内、住宅周围、居住区公园、室外游乐场所等,均可为居住区增添绿色。但这些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均有一定的规划标准。根据居住区规模的大小,适量设置绿化范围是首要考虑的一方面。在对居住区进行绿化时,要选择一些坡地、洼地等地势不佳的区域,可以节约居住区用地。在选择花木时,要考虑到四季所需,尽量使居住区内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景观可赏。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常见的一种绿化方法,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减少交通噪声及美化街景,同时还可以调节整个居住区的气温。在居住区内,一般在居民上下班必经的主要道路旁的绿化设施最多,大多都为道路两旁均栽植树木。一些次要的道路,要根据道路的宽窄灵活设置,或只在一侧栽植,或者两侧交替栽植。一些距住宅建筑较近的道路,在路旁设置树木时,要考虑到树木对住宅的日照、通风及采光的影响。居住区的公共绿化,包括供本区居民使用的公园、游园等地的绿化设置,绿化面积根据需要而设。除了设置绿化外,居住区公园还要设置一些居民休息的设施,还要设置一些供居民活动的场所;而居住区游园,则要设置一些游玩设施,也要适当安排一些文体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增添精彩。同时,有的绿化植物的设置,还要满足建筑的一些需求,如为了使住宅不受噪声污染,可在噪声较大的一侧设置树丛,用来阻隔噪声。有的绿化空间,还可作为各住宅组群间的空间分隔之用。
三、结语
居住区环境绿化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很大的帮助,绿化区域的合理设置,可美化居住区环境,但绿化植物树种的选择,也是环境绿化值得考虑的一方面,因为它对绿化的功能、经济、美观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以期对设计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空间整体性设计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是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专门设置的。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活动氛围。这些空间环境在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场所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也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这就是说,居住区空间环境在平面上看来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融会贯通的关联,它们通过不同角度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整个居住区融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让空间环境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性。这是因为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情况。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社会以及人为因素,精心布局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与交往空间。
(2)领域归属感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会给居民一种空间方面的领域性心理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这个空间就是他们的领地,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事实上,这是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给出的积极反应。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归属感越强,他们针对这个居住区的关心程度就越高,参与到这个居住区空间中去进行活动与交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们在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会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反之,如果居住区空间环境经常被闲置在那里,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无法为人们的交往与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设计师的设计应该让空间界限清晰,比如说可以分为实体边界和象征性边界。其中,实体边界可以让居民直接获得一个较为明确的空间范围,象征性边界则可以让居民获得某种心理上的空间感。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意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明确,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让人们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为居民营造一个多方位和多类型的交往空间。相反,如果居住区空间功能定位模糊不清,就会让身处其中的居民无法领略到领域性和娱乐性。
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构成要素
(1)植物方面的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植物来与周围空间环境进行科学配置,让居民的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与形体等进行布局来让植物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让居住区空间环境能够在植物的衬托下变得丰富多彩。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这就是说,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不仅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更要在外部通过植物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让居民可以在舒适的空间环境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植物设计不仅要具有绿化的装饰性作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达性。这就是说,居住区中的绿地应该设置在居民可以到达的地方,让居民散步和休息,还可以供儿童进行玩乐。当然,这里的植物布置应以不遮挡人们的视线与道路为基本标准,这样,才可以让居民与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师应该对空间领域进行合理划分。比如说,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和种类来区分空间的界限,这种植物构成的平面和空间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居民可以在这些植物的合围中体会到空间存在感与归属感,并进一步促进他们交往活动的开展。此外,植物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化功能,让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特征,居民可以在宜人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与交往。
(2)水体方面的设计。任何一个居住空间中都不应该离开水。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水这个永恒的设计主题。水具有灵气,它可以让居住区空间变得活泼跳跃,减少建筑物的生硬呆板,让毫无生气的建筑物在水的映衬下开始变得有亲切感。事实上,人们生来就具有亲水性,小区中被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所就是有水的景观。人们乐意在水边开展户外活动。在此,水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意义。这些水体的设计如果合理的话,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居住外部环境,让居民得到生态化的居住环境。水体旁边的植物种植、堤岸设计以及小品配置等,都会对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首先,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让水体具有一定的可亲近性。设计师可以在水上木道上、小桥上建设一些亲水平台或漫步道,这样,居民就可以在这样的水体设计中亲近大自然。当然,设计师还应该根据水体的功能来进行深度方面的设计,如果是供儿童玩耍嬉戏的,就应该让水体的深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让整个水体对儿童来说更具吸引力。其次,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中还应该让水体促进交往空间的形成,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小喷泉,居民就可以在欣赏小喷泉的同时自觉形成一个交往圈子,设计师还可以在周围提供一些座椅等适合休闲娱乐的工具。
(3)小品设施方面的设计。在居住区空间环境中,设施小品是整个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说,它没有那些居住区中的主体建筑物来的重要,但是,它依然有着重要的点缀作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巧妙运用一些小巧精美的设施小品,让它们为小区空间环境装饰起到点睛的作用。设计师可以在对整个小区居住环境进行布局的时候,把一些实体桌椅或者雕塑等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物,或者把小区地面就设计成颇具特色的图形等,也可以把小区里的标牌、垃圾箱等设施设计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让它们融入环境中,从而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氛围。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时的设施小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是,设计师又不可以让这些设施小品只是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更应该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让其在小区空间环境里成为一件艺术品,让居民在使用它们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心灵层面的愉悦感。同时,小区的设施小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不仅可以增强居民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让居民获得一种交往的趣味性。事实上,这些居住区里的设施小品可以通过造型、色彩以及功能来体现出不同的乐趣,不仅可以深深吸引居民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为良好的邻里交往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设施小品在小区里的放置位置也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比如说座椅尽可能地放置在游乐场旁边,雕塑则应该放置在居民活动时较为显眼的地方等。这些设施小品在小区内的位置还应该不要影响到居住区的居民出行。
作者:张灿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化;景观;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34-04
1引言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当今社会,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上说,优质的居住区环境应该是具有较强稳定性、低维护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景观生态环境。
本文结合苏州白塘壹号地块环境设计,对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深刻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必须合理规划硬质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2 项目概况
苏州白塘壹号地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31万m2,毗邻苏州白塘生态植物园。白塘植物园内的植物搭配和植物造景主要突出生态景观,植物设计、地型塑造、水体设计等均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为原则。植物园倡导人与自然的亲密与和谐,共有植物510多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小区在选址和定位上都依托白塘植物园的有利资源,承载了对生态环境的传承和延续。设计初始,新加坡开发商就考虑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同步进行,将其打造成园区内第一个生态型居住区。
本小区的环境设计中,植物、地形和水体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其中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4%,人工水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5%。小区地形丰富,几乎全部在车库顶上造景,为满足规划要求,其中2m以上的覆土面积就达到28000m2,竖向上的高差变化,展现了丰富的立体景观。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树荫环抱、鸟语花香、临水而居的社区环境中,犹如生活在自然深处的森林中一般。
3 生态设计的含义
虽然生态设计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1]”而有的学者认为,“‘生态设计’这一概念,无论从‘生态学’角度,还是从‘人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或者从常规设计原则讲,都是不科学,也就是不全面的。正确的称为‘生态补偿设计’”;“减少负干扰的设计就是具有生态学意义的设计,而减少负干扰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补偿过程,比之常规设计。能减少负干扰的设计我们称之为‘生态补偿设计’[2]”。
笔者认为,所谓景观生态设计,是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设计的理念
4.1贯彻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让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多方面相得益彰。
4.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多方面来规划住宅区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5 生态环境设计的体现
居住区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4m2;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
苏州白塘壹号环境设计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景观小品、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居住区生态化的环境设计理念,向人们尽情展现一个近自然的人居生活环境。
5.1保留原生态土质
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基地原土壤,并通过生物措施进行局部土壤改良,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5.2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
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区别于一般的场地造景,白塘壹号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是在地下车库的顶板上形成,车库顶板结构的荷载和场地的渗水、保水和排水成了我们优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一限制条件对我们景观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们采用蛭石、泡沫和轻质土减轻车库顶板荷载,同时满足种植大树的覆土要求。对车库顶板的渗水、保水和排水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其不渗水,于是我们在选择防水材料上严格把关。本小区绿地率高、绿化集中而且层次丰富,成为土壤保水的有利条件。车库顶板的排水,我们考虑结合地形设计,将多余的雨水就近排向道路和自然水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雨水井收集统一排向市政的雨水管网。
5.3 营造生态水系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本小区在车库顶板上设计了大量的水体景观,小区水体与白塘植物园水系融汇贯通,形成内外相通的活水源,水景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瀑布、涌泉、溪流、旱溪等。水池岸边植物种类丰富,种植了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群落景观。水景驳岸也充分考虑了其生态性,我们通过自然岸线的处理、天然湖石驳岸结合自然草坡驳岸,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的、多样性的生境。为保证小区水体的洁净,在水循环系统生态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A、在水景源头采用水净化处理措施,保证流入小区水的洁净。B、水景中设置喷泉,兼具观赏和水净化的双重功能。C、水池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水岸景观。D、小区水景设置有一定的高差,形成动态水景观。
5.4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物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在白塘小区的景观植物配置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4.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置功能性。
5.4.2选择具有乡土性、针对性的大乔树种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置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4.3植物配置应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树木形态特征种植观花树、观景树、观叶树及鸟嗜性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出该地区一年之中季相变化。
5.4.4自然活泼的表现形式
居住区绿化配置应该以人为本,利用自然活泼的手法,追求温馨、轻柔、优美的浪漫情调。景观要求在一年四季保持绿色基调前提下,产生有季节性的色彩以及空间上层次变化,植物群落应追求自然形态,不能用过多的人工剪造型,一些开花植物,如果经常修剪,往往会把花芽剪掉,既费工又减少了绿色枝叶量,对生态不利。自然生长的各种花灌木,三五成群地布置在宅前屋后,随季节花开花落,给人们带来好的心情。
5.5把地上车库占地还给绿地
现代社会是人口密集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白塘壹号在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全部设在小区的车行道路上,在功能上实现了人车分流。从而杜绝了小区内部汽车的尾气和喇叭声,更重要的是将车库转入地下,把几万m2土地还于绿化。通过生态景观营造,在在车库顶上的绿仍可实现山地起伏,林木茂盛,绿草如茵的景观生态家园。
5.6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
在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诸如会所的屋顶,大楼的顶层,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绿化得到延伸,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河滨豪园绿化就是一例。其屋顶绿化加上垂直绿化及地面的高大乔木形成用宿根花卉,例如紫露草、醉鱼草、鸢尾等招蜂引蝶;充分利用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等;充分利用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构树、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植物层次、明显的季相变化,从视觉上是美丽的,从植物生态学方面考虑也是合理的,但有时南窗前的高大常绿植物往往阻挡了室内的光线,使居者有压抑感,而充足的采光对于居民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植和物配置时也要兼顾视觉、生态、大众行为,适当移动植物种植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白塘壹号充分利用建筑前面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架空层绿化,将其作为室外绿地景观的拓展和延续,充分体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绿地景观。
5.7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 、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
在本小区的景观道路的设计中,我们在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把道路的硬地铺装缩减为2.5m,其余的路宽用植草格来处理,形成隐形消防通道。消防车可压植草格直接通行,这样做既满足了消防的要求,又增加了绿地面积。在游园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采用生态透水砖,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
6 生态设计的意义和启示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且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在生态设计中将自己要做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也同样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生态的景观设计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7 结语
在苏州白塘壹号地块环境设计中,我们结合现有地理环境条件,运用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景观小品、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这一案例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生态化设计已成为当今居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今后继续探讨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设计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住宅环境质量优劣与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不合理的居住环境设计已经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现在国内对于居住区生态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环境和建筑本身,而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涉及较少,以及在生态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设计进行室外环境改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态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和居住区设计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参阅国内外关于生态设计理念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有研究者已经对这些理念的结合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究。
国内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升温,这些理论虽然对居住区室外生态设计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对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方向、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于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环境导则》《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住区环境建设标准。这些原则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显示出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环境意识向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也使我国城市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开始有章可循。对城市住区外环境进行专门设计的方法研究始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认为居住与环境的设计必须达到4项要求: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①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居住环境设计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前苏联自50年代起开始研究居住与环境问题,,并设立住宅生态学来专门研究居住环境设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居民健康,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②70年代后期以来,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也为居住区创造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居住区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心理上的作用。
2.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设计原则
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缺少人文关怀;缺乏环境个性和特色;③盲目追求大型化、豪华化,为了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不少居住区内硬质铺地、广场泛滥,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难以保证居住区开放空间应当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疏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首先,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时应该适宜这种特定的场所,应该挖掘其中反映了当地人精神需求与向往的深刻内涵,同时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其次,人性化的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小品等细部设计直到建设实施,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环境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改变现代城市中琳琅满目的沥青、混凝土、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3.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
3.1 南京咏梅山庄绿色生态小区
咏梅山庄建于2001年,是建设部认可的绿色生态住区,该住区以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采用最新的生态环境技术,建立太阳能利用、管道直饮水、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生态绿化、绿色建材、土建装修一体化等六大系统,营建住区良好生态环境。另外小区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从各层面上由里而表的构筑社区景观环境,按照景观均好性强,使用度高,生态化优良,文脉承传与发展的延续性适度,居住业主的归属感强,并满足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的经济型等设计原则,并引入区外环境,对于区外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设计有通往仙鹤山的视觉走廊,并令大多单元向山体展开,形成现代都市山景住宅。④
3.2 英国伦敦拜得(Bed)零耗能小区
曾获得2000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择作为2000年伦敦“可居的城市”展览中心可持续开发的范例的拜得零耗能小区,位于英国伦敦西南的萨顿市,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拜得零耗能小区采用一种零耗能开发(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统,即小区任何方面的设计都以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和最小限度地影响环境为目的,其环境保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⑤(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谓棕地,就是城市地区中已经进行过开发,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在英国,有大约20%的城市土地属于这种类型。(2)绿色交通: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社区内提供一定的就业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减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两个铁路站点、两个公共汽车和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替代小汽车的选择,如小汽车共享。
4.国外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对以上国外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目前开始进行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提供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研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多种方式促进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示范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加强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郭峥.从“健康住宅”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6
[2]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3] 张秀.后中小尺度下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 刘家贤.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M].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
[5] 何昕家 张子超.初论台湾地区生态设计迷思[M].新建筑,2011.2
[6] 余世金 朱坦何.有关生态住区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5
[7]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8]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9] 何静.关于生态型社区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研究[J].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
注解:
①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②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③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关键字】中心区规划,环境设计,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不再仅仅是构建的施工和进展,同样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施工的条件,这样也就对城市的规划施工有了更深层次上的要求。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设计的同意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探讨。
二、我国城市中心居住区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特点
目前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而普遍的特点:在“建筑主导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居住区规划设计依然以建筑专业为主导,以规划———建筑———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这种设计步骤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会很多。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展开分析、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考虑问题并全面的解决问题。
2.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理念的角度。目前居住区环境进行“改革”过程中,在设计层面上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也在某些个案取得了实际的改良效果,但对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从整体的设计来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人”的参与性。目前的居住区设计当中,实际最多的是人性中“个人”的环境需求,而较少考虑适宜人们之间展开活动的环境特点。说到底它还是种“人一物”关系,而真正能体现生活价值和意义的还是需要强调的“人人”关系。
(二)设计方法角度。长期以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般先有规划设计师来完成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再由景观设计师来完成室外环境设计。建筑和景观作为两个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其研究方向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如果在两者不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缺乏统一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构架,在设计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中会产生片面性,项目从策划到建设的过程会不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建筑规划结构单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形式单调、乏味,使用功能不合理,交通规划不便捷,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不协调等现象,造成环境空间的缺失和不连贯。
三、滇南中心城市群总体规划方案
滇南中心城市包含个开蒙城市规划区,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个旧城区、开远城区、蒙自城区、以及三城区中部连片的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控制的区域。规划土地总面积为12km2,城市群规划包括功能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9项内容。如图为滇南规划方案和零方案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
1.“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
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开敞滨水景观,以其作为设计的要素,遵循基地原规划结构概念分析道路系统概念分析有肌理,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形成“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南北向面对的5条纵轴线,引入景观,营造共享空间;东西向2条横轴线将3块用地贯联起来,使城市空间环境像流水一般自然地流向新建建筑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高低搭配的规划布局,使塔楼上享受无边湖景,塔楼下形成院落空间。毫无保留的开放态势,将自然分隔成的庭园尽情展示出来,同时也引入了南向的景观,这种规划布局对于降低来自北侧武青四干道的噪音干扰,营造恬逸安静的小区环境以及对湖景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2.“鱼骨式”绿化景观设计
从湖岸角度看的空间形态,应加强滨水空间对城市空间的渗透,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到城市中心区景观的过渡。景观规划上强调住区的人文环境,体现将滨水社区引入现代生活、将闲适氛围融入日常起居的规划特征。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独特、优越的外部生态环境,有效组织小区内部绿化环境系统。采取五纵两横的鱼骨式绿化布局,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使“绿色网络”拓展形成内外大环境的“绿色通道”。同时沿主要环路也有10m宽的绿化带,绿化系统与南面沿湖20m的绿化带形成呼应,以达到“借景”、“透绿”的效果。
3.在炎热季节里良好的通风,往往同寒冷季节里的日照一样重要,然而居室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有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条件,本设计通风采用过流法与导流法相结合,既为点式住宅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又利用居住区主路形成的主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组团,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流向住宅。城市噪声是影响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量噪声来源于居住区周围的城市道路。城市花园位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一点一滴善加利用,而最现实的利用,就是开辟屋顶花园。
4.城市花园的屋顶绿化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绿地环境,等于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绿化屋面对留存雨水、净化空气、减少噪声也起到一定作用。绿化的屋面,因改善了隔热,有利于节能,并减少城市热岛现场。城市花园以一条贯穿于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为景观主轴,此景观带起点为城市休闲广场,也是整个居住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过度空间场所,大片绿地置于小区中央,成为小区规划序列的。小区内按功能要求,妥善设置坐椅、庭院灯、垃圾箱、休息厅等小品,使整个小区绿化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功能性和亲和性。
5.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构成居住区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辅设社区活动的生动场景。此外,考虑到消防要求,小区内的主要步行路宽设为3.5m,部分人行道边设有种植乔木、灌木,预留出3.5m的消防车道位置。消防车道可作小区内住户搬家时临时用车道。
四、城市中心居住区规划环评的响应措施
1.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规划区是红河州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规划区原生植被已基本被破坏。
如表为滇南环境状态指标评价结果
2.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上说面积不大,占区域,多为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土壤流失潜在危险程度高,容易造成光山裸岩和石漠化,非常难以恢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3.加快生态村、生态乡镇的建设。规划区有大量的村庄,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治理难度较大,并且规划区及周边水源保护区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保护地均被农村包围。农村面源是影响水源地水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的推广示范作用,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削减农村面源。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个开蒙城市群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旧、开远、蒙自须进一步详细规划。
5.大力促进清洁生产,确实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划区内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并逐步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农业、建筑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服务行业等社会各领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施工建设开始向着至真至善的方向努力前进着,科学家也在不断的探索更好地设计方案,以达到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周遭环境的保护维持。相信我国的科学家会在潜心的研究下,有更加惊人地发现,对城市的施工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
参考文献:
[1]吴, 田贵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上海环境科学,2012
关键词:城市 居住区 环境设计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一个居住区的成功的景观设计,可以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因此,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发住户的“审美”。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
城市居住区景观的构成元素主要有两种:
1、精神元素
所谓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就是指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一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精神元素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也不同。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都属于精神元素的范畴,但是遮羞都需要通过景观构成的物质元素来体现,
2、物质元素
物质元素是真实的,可见的、可触摸的存在,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两个部分:
(1)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
(2)人工元素,使指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这其中植物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占地面积通常在70%以上,而且其对居住区环境保护也是最有效果的: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一个居住区的绿色植物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另外,人工元素还包括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比如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因此一个成功的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1、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与整个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
居住区的设计风格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要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景思路和手法,只有二者相协调,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另外,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 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以至于其设计风格可以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
2、注重艺术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其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也可以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通过设计者的尽心设计,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意点线面三者的完美结合
点线面结合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手段: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在现代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还应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由此构建出新的空间网络,将点线面完美结合,达到用一样基础物质元素传递出不一样的精神风格的效果。
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建筑、景观设计师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富有当地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国家的各大城市也在不断进行改造,一时间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房屋建设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想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纵观我国当前住宅小区的发展环境,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少有设计师能全方位的考虑到居民在精神方面儿的追求,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区空间构成与大环境适应的层面上。这样的设计方案,致使很多居民产生不满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方式,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在进行小区空间设计的时候不断彰显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在促进小区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
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城市设计设计理论导入其中,同时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楼盘附加值,而且根据楼盘的整体情况来看,其景观与多方面因素都有紧密联系,比如说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对小区进行绿化面积、绿化植物种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对路面进行科学的布置与铺砌,保证居民的休闲活动所用场地。
1.2生长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环境,尽可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既能够保证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这要求设计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的改变做出应对的措施,从而完成生长原则。
1.3共生原则
共生原则,从客观角度出发,其是指将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二者统一在一个网络体系之中,使二者可以达到共生状态,无论是在多样化的秩序方面,还是在现象上都具备共融互生的特点。1.4地方性原则在设计居住区景观过程中,要根据地域进行设计,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众多,而自然区与文化地域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整合,由此才能够全方位优化利用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借助各方面优势(地形、地貌等),从而确保所设计的景观能够更好地突出所在地自身带有的特色内容,构建出独特的景观空间。另外,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在设计时将时代元素与历史内容相结合,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2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2.1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创新设计
(1)前导空间就我们目前的居住小区来说,有层次的划分室外空间,有助于为促进整个空间顺序更加流畅,在进行实际设计的环节中,可以把居住区的入口看作前导空间,同时,在小区每一个入口位置都设置相应的标志,合理规划地面空间,可以用于小区内部停车,也可作为活动广场,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进行前导空间结构布局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入口处景观设置,不但可以以中心绿地当作参照物,还可以利用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合理运用虚拟现实对比法,把居住小区的前导设计的更加完美,景观优美,让人们走到小区入口就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适。(2)公共空间当居住区的前导空间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内部环境空间做好完善的设计工作。一个小区的公共空间是整个小区最重要的位置,进行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公共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像是设置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项目,像是托儿所、健身广场、中老年活动中心等。在色彩运用的方面,需要以鲜活的色彩为主色调,要与整个小区的环境特点相一致,力求把小区的公共空间变成居民交往、活动、健身、观赏风景的中心位置。
2.2水体方面的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空间或是角落离开水,都会缺少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小区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一定不要忽略水的重要性。水本身带有灵动的气息,可以使整个环境空间变的生动活泼,可以弱化高大建筑的呆板性,把小区整体衬托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人们更愿意亲近水,常在水边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对水体景观进行合理布置,能够有效装饰室外环境,使人们享受绿色化的生活,在水体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岸旁配置小品,都可以对居住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要点:第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居民亲水性。可以在水面上设置小桥或者木道,以便观赏水景,欣赏水中的莲花。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切身需要做一些深度设计,可以在水面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儿童可以在水中嬉戏,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大家前来观赏;第二,对于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中,还应该具备一些有助于聚集大家进行交往的形式,像是在水中央设置喷泉,居民在欣赏的时候,会主动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小区的和谐发展。
2.3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在上文中已经简单的提及过,公共设施的建造设计是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灵魂,在这个区域内部融入了包括医疗、教育、商业、市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了解居住小区的具体人数,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的整体布局,交相辉映,做到与小区住宅和绿地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方式。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要增加一些专用区域,不断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结束语综上所述,居住小区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居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不容马虎,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不但要全方位考虑一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要素,更应该以人们需要为主题,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9-61.
[2]林耕,张天宇.老龄化社会中的居住区步行空间环境设计[J].工业建筑,2013(6):85-87.
[3]李伟星,冯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3-94.
[4]张灿.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49-50.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做为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现在有很多带有文化主题的小区,还有的社区以运动为主题,提出了“运动就在家门口”,在运动中享受健康的理念。像塞罕家园小区,它们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
3、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4、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5、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者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承德市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6、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1、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 不仅尺度不合适, 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此外, 小区广场的形式, 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 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但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2、小区道路设计
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 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 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 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 失去了活力。
运用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 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 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 在空间形态特征上, 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道和尽端回车场做拓扑变形, 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 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 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 诸如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 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 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 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3、廊道
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 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 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 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 又是交通空间, 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 人们在此的活动可以是多样的, 攀谈、晒太阳、游戏等等, 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含混复杂的机理。由此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 而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师大野秀敏设计的茨城县松代公寓在住宅楼的三层楼顶上增加了一条绿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楼层, 并与许多大尺度楼梯、踏步和平台连成一体, 由此作为楼上居民自由活动与通行的场地, 被称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达花园在小区内做了长长的风雨廊, 使空间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昆明西华小区规划提出“综合邻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层平台或廊道将几个住宅单元入口联系起来, 廊道形成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下部则可以用作储藏、自行车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务用房或商店。
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 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 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 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着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 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4、架空设计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 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遵循设计的理念,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 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 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 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 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综上所述,城市住宅区景观构成的环境,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景观构成不是各自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在考虑住宅区景观设计时应该将小区环境作为城市大环境的部分来考虑, 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安全、健康、和谐的现代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 李嘉菲,李雪铭. 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04)
[2] 罗玉明. 关于人居生态环境中的精神因素[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06)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关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为了突破居住空间的狭小范围,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和安静的环境空间,居住小区的设计师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个设计问题。
1.设计原则
1.1以建筑为主体
任何一个小区的环境空间的设计主体应该是建筑。传统上来讲,在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中的设计中,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室外任何一个建筑物的设计都应该将居住小区的主体建筑考虑在内。在设计时应该力争保持环境整体的一种和谐性,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使主体建筑物与室外构筑物的比例、质感、形体、色彩、风格和尺度能够有机的统一起来。
1.2以使用功能为本
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的设计应该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概念,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使室外空间设计后的舒适度和实用性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居住小区室外设计的一些构筑物,应该具有比较全面的使用功能,并且在设计时一定要将人的安全性和方便视为第一要务。
1.3以艺术设计为课题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美化居住的环境,在给人们提高方便和舒适环境的同时,力争能够创造一个又文化内涵和旋律美的室外空间。
1.4利用绿化优化室外空间
增添居住小区室外空间情趣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通过在小区的室外空间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和树木,可以使小区的室外绿化率有一定的提高。对于住宅小区的绿地在构建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同时,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另外,绿化可以借助一些景观小品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室外的辅助设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使用功能。
1.5点缀景观小品
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设计中,景观小品的点缀功能是不能忽视的。景观小品的设计应用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情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像水景,可以让我们更加赏心悦目;像灯具,可以为晚上带来光明;像桌椅,可以给我带来休憩的方便。
1.6注意生态保护
在小区的室外空间设计中,一定要做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生态概念的引入,可以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毒材料的使用。在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中,合理的利用植物配置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美化了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空间。
1.7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
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1.7.1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1.7.2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1.7.3艺术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必须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1.7.4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1.7.5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1.7.6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2.存在的问题
传统上的小区设计,往往只是关注一块地儿能住多少人,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小区的设计出发点儿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简单的需求,严重忽略了小区室外空间的环境效益的重要性。
2.1突破单一的规划模式
目前来看,在我国居民小区的设计规划中,比较流行的还是行列式和长条形的住宅排列形式,这样给小区的室外的空间环境没有太大的设计余地儿。总体上,使室外的空间环境设计不能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年的宗旨,仅是满足于人们的经济和适用的要求,将人们的一些情感和精神追求忽略。
产生上述情况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小区的规划设计不只是涉及房地产,而且通常情况下政府也要介入的,但是一旦,政府为主导的话,他们往往推行一种单一的居住模式,严重扼杀了小区居住设计师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其实政府的决策也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一些居住小区的设计师们主观创新能力不强,思想过于死板。设计师们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往往不能全部考虑在内,使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多数小区的住宅设计的建筑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设计者们对于整体的住宅环境效果不是十分重视,对于外部的空间设计也是过于忽视,大多采用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模式。
2.2促进规划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居住小区的类型也变得十分的丰富多彩,进而,小区的发展目标和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变得多样化。随之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逐渐以一种服务和商品的形式进入建筑市场,目前建筑市场的整体行情是十分严峻的,这要求原有的小区设计模式急需改变。在施行小区的规划设计时,尽量的将小区的设计多元化考虑在内,力争使每个小区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2.2.1在一些人口谜底比较低的城市,在小区的环境设计规划中,应该采用一种比较合适的形式,比方说邻里单元的设计形式,这种形式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而建筑活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世界都遭受污染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环保,但是针对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想要获得良好的生活空间要难上加难,汽车尾气、垃圾污染、噪声等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找到一种更好、更舒适的生存空间。而绿色建筑以其自身的特点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良好、健康的生活空间,让城市居民可以不再只生存在水泥盒子中。其次绿色建筑除了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健康的生存空间以外还可以给自然环境带来正面的影响。传统的建筑物都存在能耗较大的特点,因其在设计时并没有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予考虑,消耗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而污染对于环境的损害影响就非常大。而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是将建筑物融入到周边环境中而不是去破坏它,会给城市的自然环境带来良好的影响。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 可持续的绿色居住区设计
人是居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3.1.1 可持续特征。绿色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居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居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居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居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居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3.1.2 循环特征。这是指在绿色居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居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居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3.1.3 时代特征。从绿色居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居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居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居住区环境建设之中,居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3.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3.2.1 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所以在单体设计中应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3.2.2 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主要功能房间设计外窗并无视线干扰,外立面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设计,减少光污染。
3.2.3 建筑视野与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对于建筑室内照明,考虑采用内遮阳帘等措施,防止室内灯光外溢。
3.2.4 建筑声环境设计,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对噪声和振动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施工过程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减小夜间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干扰。
3.2.5 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3.3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3.4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首先因地制宜选用建筑材料,首选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应优先采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荐的绿色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明令禁止和淘汰的材料、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其次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
4 结语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对居住区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对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促使设计师们思考怎样的居住区环境才是最宜居的。以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尝试引入生态文化的理念,探索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途径,以生态文化观指导居住区设计的具体要素。
关键词:
居住区;环境设计;生态文化;种植设计
现阶段,我国一些城市景观缺乏生态思想的指导,流于表面上富丽堂皇的形式,跟风使用贵重材料、热带树种,追求某种风格的造景形式,却忽略了基本的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这些现象背离了景观设计的本义,也有损城市的景观质量。对于居住区环境的景观建设,上述问题也同样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来探索人居环境设计的途径。
1相关概念
1.1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从狭义上理解,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政治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从广义上理解,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1]。
1.2居住区环境
居住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居住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在我国,居住区还特指居住区规划结构中的一个层次,被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围合,并由若干个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组成,其规模在大城市中约为3万~5万居民[2]。居住区环境一方面指物质环境,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建筑布局、设施安防、绿化种植和活动场所等,要力求达到舒适、便利、卫生、安全和美观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指小区内的人文环境,如小区文化、物业管理等,本文主要探讨前面一种,引入生态文化的理念,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在居住区这个人与环境频繁发生接触的区域内,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既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良好,又方便居民使用,舒适美观。
2居住区环境中生态文化的综合运用
2.1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总纲的中国园林艺术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把自身情感寄情于山水间,又从自然山水间取得灵感,滋养性情,生发出无限意境的诗与画。明代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特点与境界:无论何时,不站到自然的对立面,即使是人工之作,也要使其看起来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这里的“宛自天开”不但是外形上与自然融为一体,更是在本质上,从设计者心底里生出的对自然的崇敬,对一个地块,包括居住区,首先要想的是顺应它,设计的目标应达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李泽厚),这些实质上都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综合性宇宙观。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要实现在外面的喧闹中回家的宁静感,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与家人,能够感觉到安全、隐私被保护的个人场所,而这些要求本质上需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心灵到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摒弃凌驾于自然之上,或对自然冷眼旁观的态度。如利用地形、植物等自然要素创造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创造出人与自然互动的显、隐关系。积极营造立体绿化与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充分利用坡地、车库周边、台地、宅前屋后等进行合理绿化等,不但以生态的手段为建筑节能,而且使人更亲近自然;创造亲水空间,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使人们可以静观、沉思,也可以听水、戏水;尽量利用自然材料作为儿童游乐场地的设施材料,并合理安排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活动空间,既有助于培养邻里间和睦的气氛,还可以客观上增加人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这些设计手法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出发,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首要原则。
2.2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述
人文精神与生态文化并不冲突,相反,是生态文化更深层次内涵的挖掘,注重文化,注重人的精神内涵,本质上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使用资源不浪费大自然的馈赠,精心布局规划使自然更加美化,寄情山水感受自然的脉搏,时刻倾听自然的声音,人来自于自然界,人类所产生的文化也与自然一脉相承,注重生态文化,注重人类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并行不悖且水融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设计师应认真考量当地的文化、习俗、历史,以及居住者的行为心理,把这些作为重要的因素投射到设计方案中,要反复思量在这样的环境中居民是否感觉到身份的认同感、是否感觉到被尊重、是否能找到家的归属感、是否能很快的放松下来、是否能比较方便地使用场所和设施、是否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感染。
3居住区中的种植设计
植物是与生态最易联系起来的景观要素,合理的住区绿化设计,是人类把生态文化应用于人居环境具体而微观的表现。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首先依赖于科学而美观的种植设计,因此此处将种植设计单列出来进行讨论。
3.1种植设计的总体原则
第一,尊重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必须做到适地适树,一方面要栽种适应本地方气候的植物,另一方面要注意植物生长的微环境,如湿生、水生、陆生,耐阴、喜阳,喜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等,只有熟悉每种造景植物的生态习性,才有可能使栽种的各类植物以最良好的状态示人。第二,模仿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境,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供多种植物生长,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所以,在为人类创造活动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活空间,如可以通过地形塑造植物生长的向阳背阴环境,通过营建不同地表面(湿地、铺装、水体等)“邀请”不同植物在此生长。第三,尽量营建低消耗、高产出的种植形式,如绿化应以乔木为骨架,尽量控制草坪面积,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甚至是当地野花,既便于养护,也可以形成持久而独特的景观效果。第四,植物与地形、建筑等其他景观要素综合地进行设计。在中国文化中很多植物都有特定的含义,常常表达设计者的情操和志向,这些需和其他要素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居住区的文化特色。
3.2合理种植乔木
居住区种植设计的重要原则是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乔木充沛的叶量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减少尘埃,大大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并且树下可以种植耐阴的底层植物,有利于创造层次感强烈的植物景观。乔木在夏天可以遮阴,提高绿化率,树下又可以作为活动场所,增加了场地的利用效率。乔木高大的身躯往往可以形成一个区域的景观骨架,其年年生长的特性也可以见证一个居住区的演变,形成标志性与记忆性的景观。
3.3乡土树种优先
一些小区片面追求欧式风格或热带风情,不顾地域条件栽种一些棕榈科植物,或全部修剪成整形植物,用大量花卉做图案拼接,或是空荡的草坪占据大量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无法营造出合理的活动空间,更无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合理地利用当地树种,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是生态文化在种植设计上的直接体现。
3.4激发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
多种植香花植物,如薄荷、迷迭香、荷花、牡丹等。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有些具有抗氧化性及抗菌性,是清新气味和净化空气的绿色产品。有香味的植物一方面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味觉等)与自然对话,另一方面可以招蜂引蝶,在静态的花丛中增添活动的景物,进一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4结语
居住区作为城市人类聚居的空间,承载着人类的很多生活功能和文化内涵,也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对于处理好人类自身的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要解决当前居住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入生态文化的理念很有必要。生态文化倡导的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就是要注重地域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山水、建筑、人文和历史等,挖掘、提炼当地的各种素材并在设计中予以体现。要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和居住环境,需要仔细研究地块的特点和自然的属性,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借景,达到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力求建成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有效措施
Abstract: people want their living space can very good release the pressure, but the green design and people's life is closely linke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the disadvantages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good or bad, and bear the people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people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ear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is being watch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cept, princi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summarizes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 of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室内空间的设计,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今, 人们生活压力大, 希望自己的居住空间能够很好的释放压力,然而小区的绿化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并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引进绿化概念的。80 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 90 年代,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 目前房地产业正日益成熟, 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提高商品房档次, 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设计师们都开始注重设计的丰富性与和谐性,突出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而且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
所谓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对住宅区的外部环境进行设计, 相对室内环境而言的。居住者也越来越关注自身与其居住、 生活的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 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 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 广场、 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 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 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只有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二、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要求
1、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为根本出发点
小区住宅环境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要考虑能否满足人们在物质层面对景观的要求。 附属于建筑的辅助设施,必须具有切实的使用功能,景观的布局最重要的是考虑人们生活的方便和安全。
2、 立足生态循环 崇尚自然
根据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特点,住宅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特色、文化品味,可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交融,营造一种多元文化的共存氛围。 全面了解居民的运动休闲、 交流需求,满足不同文化层次、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要求,立足于生态,体现自然,从而使居民接触到更多的绿色,观赏到更丰富的景观。
3、 渗透文化艺术
在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和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又应渗透文化艺术的构图原理,从而体现个体景观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之美,深层次地发掘文化艺术内涵。巧妙地对形体、线条 质地、色进行运用,通过各种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艺术构图。
4、通过小品进行点缀
住宅景观中,景观小品的点缀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比如雕塑、灯具、水景、凳、花架 阶梯扶手等,它们给住宅景观增添了生动、 丰富的情趣。
5、 环境绿化
住宅区的环境绿化,是在住宅区的用地上种植花、草 、树木等而形成绿地。 小区住宅的绿地功能有:构建户外的生活空间,为各种休闲环境创造条件;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通过小品景观等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小区住宅环境。
6、生态保护
实施生态保护,不仅可以遏止有毒、 有害物质,而且其本身属于一种自然资源,住宅区绿地的种植,使自然资源的范围大大增加了。
三、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房地产业日益成熟, 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 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惟一可以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绿化。 由于商业竞争的需要, 开发商普遍存在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 这样的心态形成了小区园林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盲目引进,结果栽培的植物因环境不适,成活率不高,从而增加维护费用;小区中使用的树种未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盲目移植大树,结果使用过多,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
2、园林建筑可视性与植物景观协调性差
对于居住区而言, 园林建筑的形式主要是以休憩为主的亭、廊、花架等。目前有些居住区,在这些园林建筑的设计上一味追求耐久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兴建了大量的设计个性不强,形体简陋的混凝土花架。虽然满足了功能性,但景观建筑的可视性与植物景观的协调性较差。
3、建筑缺乏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
环境设计跟风照搬,缺乏特色和个性。把国外成熟的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些经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搬到国内来应用,建出一些明显缺乏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