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5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妻子很敬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效教学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日益突出,话语权也越来越掌握在学生手中。但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要收放自如,既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又要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活动,不能放任自流。
本人曾在区里上了一节八年级语文教研基地活动公开课,题目是《散步》,受到教研员和各校同行的好评。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2、感悟《散步》所表现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美德。
为达成第一个目标,在教学中要“放”。首先请班级学生全体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领会了作者莫怀戚的浓浓亲情。文中的语言美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散步》情节拨人心弦,文笔清新自然,课文中用很多美的语句来表现浓浓亲情,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课文的美点吧!请同学们自由品读,找出其中的妙词佳句,表达有情趣、有深意的段落,先自己品读,再一起分享。(可以从关键词、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找出文中很多优美的语句。如“今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里“太迟,太迟了”用了反复修辞,与“总算”照应,表达了我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说明我很担心母亲的健康。再如对称的句子有:“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些句子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内容:生生不息。学生从文中自主找出很多语句来赏析。教师也要适当“收一收”,如读课文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有男生读、女生读;有整体读;有上句读完,其他人接着读;有小组读……学生边读边体会,课堂完全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第二个目标感悟《散文》所表现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美德。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画面,放一放让学生谈亲情。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百善孝为先,请看“孝”字的演变。看投影,让学生谈感受,原来背母亲的“背”里就含有孝。然后安排趣味说话环节,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一位模仿奶奶,一位模仿老朋友。学生的激情一下点燃,学生纷纷要求模仿。“收一收”,我实时举了生活的小例子,有一天女儿回家看到天冷,给我拿垫子。学生的情绪一下被感动,感情上有了共鸣。再“放一放”。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人的责任也不同,大多数家庭重担是压在中年人的肩上,他们确实很辛劳,作为年幼的一代,你们又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说爸爸回家,自己倒一杯热茶;有说给妈妈洗脚;又说赠给家人一幅绘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人类正因为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美好。现实生活中有很感人的事例。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必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身体还好之时孝敬老人,不要留下终生的遗憾。
本堂课围绕两个学习目标,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穿针引线,既注意目标的达成,又注意课堂的生成,相辅相成。让学生愉快学习,在学习中体悟亲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加以整合,取长补短,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益,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玛丽是谁?为什么美国人怀特会那么在意她?玛丽是他的亲人?
其实,玛丽只是个极其普通的中国妇女,美国人怀特实际上与她本来素不相识。事实上,玛丽是广东韶关的一个弱智妇女。在遇到怀特夫妇前,玛丽不叫玛丽,她只是个没人照顾,像野狗般四处流浪,遭人戏耍、没人在意她死活的傻子。
玛丽是不幸的,但玛丽又是很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怀特夫妇。
遭遇奇怪妇女
2000年底,一对年轻美国人――怀特夫妇来到广东,成为韶关学院外语系的口语教师。
来到韶关也有些时日。年轻的怀特夫妇经常会在韶关学院附近散散步。所以他们对学校周围的状况也比较熟悉了。这天他们因为有事要办,俩人一起外出。然而在学校附近,他们正走着,就发现前方路上有一群人簇拥在一起围观着什么,拦住了行人的去路,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怀特夫妇走上前去,发现人群中一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中年妇女一会哭又一会笑,而几个民工模样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戏弄着这个身高顶多只有1米2的女子。这个身材矮小的妇女赤着双脚,浑身衣衫褴褛,时哭时笑的她还时不时地口中念念有词。
怀特见状,拨开围拢的人群,想了解事情的状况,但他不怎么会说中国话,只好用英语问旁边的人是怎么回事,没有什么人能听懂他说的话,所以也没有人回答他。于是怀特又打起手势来,想要周围的人告诉他,这个被围观的妇女需要什么帮助,然而,怀特得到的回答只是一阵哄笑声。
因为怀特夫妇还有急事要办,没有时间再追问下去,未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不得已匆匆离开了。人虽离开了,但心头却仍有些牵记着那个有些奇怪的妇女。
“玛丽”新生
人生有时就是一种缘。不久后的一个傍晚,突然来临的冷空气使天气突变,韶关下起了霏霏细雨。吃罢晚饭的怀特夫妇,散着步回学校,聊着聊着就又聊到前些日子遇到的那个可怜的妇人。
两人正说着,怎么也没想到正经过学校附近时,竟然又发现了上次遇到的那个矮小的妇女。此刻她人缩成了一团,一边哭喊,那哭喊声十分的凄切。怀特夫妇赶忙快步走上前去,扶起她,然后将这个奇怪的妇女带回学校他们住的宿舍里。
在美国的时候,怀特太太学的就是特殊护理专业,通过她的仔细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个妇女年龄大约在五十多岁,并且患有严重的痴呆症,生活上已基本不能自理。因为是痴呆病人,她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从哪里来,更无法将自己的身世讲清楚。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病人”,为了方便称呼,怀特决定给她取个漂亮的名字――玛丽。
于是,这世上少了一个被人遗弃的病人,多了个有人关爱的“玛丽”。
当下,怀特太太找来了一件旧棉袄,然后披在了玛丽身上。头一回有人这样关心自己,即便傻子也懂别人的善意。玛丽显得十分高兴,欢蹦乱跳了几下,然后又向自己的肚子指指,脸上露出饥饿的表情。怀特夫妇明白玛丽肚子饿了,想要吃东西。于是赶忙到饭店买来饭菜,让她饱餐一顿。
给了她衣服穿,又让玛丽饱餐了一顿,接下去怎么办?怀特夫妇考虑到一个痴呆病人没有住处,孤苦伶仃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难道让她再次浪迹街头,在寒夜中游荡?想到这些,怀特夫妇就于心不忍。怀特与太太经过商量,决定收留照顾这个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异国痴呆老妇人。
然而,这个决定的背后将是无尽的麻烦,怀特夫妇当时没有多想,但真正收留玛丽后,他们就开始过起了天天与麻烦为伍的日子。
之后的那些日子,怀特夫妇四处奔走,为玛丽在附近的农村租了一间房子。有了房子,怀特夫妇还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照顾玛丽的每日三餐。怀特夫妇每天都要为她送饭,怀特太太还常帮玛丽洗澡。
照顾玛丽的日常生活已经很忙了,可患痴呆症的玛丽还要给他们另添麻烦。因为有病,玛丽情绪很不稳定,喜怒无常,常哭闹不止。但怀特夫妇毫无怨言,耐心地引导她,千方百计教给她生活自理能力。
教给玛丽生活自理的能力,怀特夫妇始终认为这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
爱不需要目的
转眼就到了2002年。怀特夫妇收留照顾帮助玛丽,这一帮也就帮了一年多。
和许多人一样,对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心甘情愿不辞辛苦去帮助一个异国痴呆老妇人,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也见识过太多的年轻人,但像怀特夫妇这样的事,我想是绝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而相反,如果你在真正了解了怀特之后,就会觉得这是桩很自然而然的事了。
和怀特相处过一些日子后,知道这个年轻人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学生时期,十分喜欢旅游的怀特就曾经利用寒暑假走遍了美洲、欧洲和非洲。怀特有颗很善良仁慈的心。为此,在非洲旅游时,见到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非洲饥民,怀特就很难受。他就自己掏钱,给饥民买食品送去,见他们有病,就买来药为他们送药,缺乏日常的生活用品怀特也会买来给他们送去。
真正令怀特和中国结缘是在他大学毕业的第一年。那是2000年6月,大学毕业不满一年的怀特与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一个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头一次踏上了亚洲大陆。一路上,他们通过了解得知,在中国内地有许多贫困者需要关心帮助。因此他很想来内地,为需要关心的人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虽然出生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在中国教书的怀特其实和一个普通工薪族没什么两样。他并不是个富有的人,他也要靠劳动养活自己。然而尽管如此,不富裕的怀特仍然每个月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0元左右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其实,我还知道,除了照顾玛丽,怀特还和学校的其他几位同学经常去麻风病院或是敬老院,探望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病人和老人,送去他们自己掏钱买的生活用品。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还在精神上给予关心,陪他们做游戏,唱歌给他们听,希望让他们感受到真情温暖。
也有人问过怀特夫妇,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料理一个患痴呆症的中国妇女?怀特的回答:爱心不需要任何目的。
那天,是三月中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和怀特夫妇一起去了玛丽的住处。玛丽不知在哪儿弄伤了自己,怀特太太开始为玛丽包扎伤口。我和怀特在一旁一边相帮着,一边饶有兴味看着安静地让怀特太太为自己包扎的玛丽。
过了一会儿,怀特的神情就忧郁起来,他用忧虑的目光注视着安静的玛丽说:“我的妻子现在怀孕了,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陪她回美国了。玛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