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5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志愿服务条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年的3月5日是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纪念日,是我省的第一个志愿者日,也是《**省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个颁布施行日。今天,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团省委在这里共同召开《条例》贯彻实施新闻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条例》。首先,我代表团省委向出席今天新闻会的各新闻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我省志愿服务发展历程、《条例》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共青团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有关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我省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志愿服务工作在我省已经经历了15年的发展历程,并已逐步成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公益性品牌活动。回顾这15年来,我省志愿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探索起步阶段(1993年至1998年)。1993年,我省共青团组织开风气之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率先打出了志愿服务的旗帜,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在这一阶段,志愿服务内容以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一助一”服务为主,形式以不定期、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动员方式以号召式的组织动员为主,省、市、县以及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志愿者协会或服务站,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第二,整体推进阶段(1999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志愿服务内容向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赛会、抢险救灾等各个方面延伸,形式以项目化操作为主,动员方式采取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相结合,政府给予了有力支持。如在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每年举办的杭州“西博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等大型赛会中,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2003年抗击非典以及近年来抗台救灾中,志愿者成为生力军和突击队;特别是我们响应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的号召,自200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志愿服务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累计选拔派遣西部志愿者914名,选派省内欠发达地区志愿者469名。
第三,规范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这一阶段志愿服务工作以推进立法进程、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组织机构为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明确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协调、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责、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切实用法规来调整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2006年9月,团省委正式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立法建议,同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2007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工作。2007年9月,**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正式成立,11月23日,《条例》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标志着我省志愿服务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条例》的出台,承载着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信任,承载着全省广大团干部和志愿者的责任和奉献,是我省共青团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团省委向一贯重视、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厅局部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条例》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省的立法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倡导,而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立法,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条例》规定省、市、县(市、区)设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共青团组织。条例规定省、市、县(市、区)成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是经依法登记成立的区域性志愿服务组织,并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其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申请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其分支机构或者团体会员,形成以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志愿者协会为主干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从法律层面规范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行为。《条例》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责和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依法履行职责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也有利于依法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志愿者责权利相统一。《条例》对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明确了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服务对象以及申请获得志愿服务的程序,强调了志愿服务各方平等、自愿的关系,并以“签订志愿服务协议”的契约形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条例》还规定了志愿服务法律责任的解决途径,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具体详细、措施有力、科学可行的规定,必将有力规范和促进我省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从法律层面强化了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条例》规定每年3月5日为我省志愿者日,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也必将促进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志愿者。《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条例》专门制定了保障和激励一章,其中有很多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如,政府应当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和志工委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等保障;鼓励组织、个人对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进行捐赠、资助,捐赠者和资助者依法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招考公务员或者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教育部门、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将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志愿服务能力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并将青少年和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鼓励本单位、本系统的人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志愿服务;政府对表现突出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等等。这些都将极大地优化志愿服务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志愿者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志愿服务行动,依法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团省委将在全省统一部署开展《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
首先,要把学习《条例》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深入学习,把握精神实质。做好《条例》的学习,是贯彻《条例》精神、深入实施《条例》的基础。全省各级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法治**”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把《条例》的学习作为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广泛组织动员广大团干部和志愿者骨干要带头认真深入学习《条例》,吃准、吃深、吃透《条例》,准确理解和把握《条例》精神和主要内容。要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举办辅导讲座、召开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把团员青年、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学习《条例》的活动引向深入。
其次,要把宣传《条例》作为重点环节,着力营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要紧紧抓住“三五”契机,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掀起《条例》宣传的,并将《条例》宣传活动贯穿2008年全年。团省委将于3月份举行《条例》宣传的系列活动:一是拟定3月5日当天为全省首个志愿者日统一行动日,开展“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省首个志愿者日统一行动;二是向社会征集“最需要志愿服务者”,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对象和志愿者各方信息的有效对接;三是对我省志愿者行动15年的发展历程作全面回顾;四是挖掘近年来我省志愿者行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向全社会作进一步的宣传;五是编印万册《条例》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基层;六是制作志愿服务宣传海报免费发放到基层;七是制作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片在各地电视台展播。各地要根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帮老助弱、帮孤助残、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科普宣传、法律咨询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条例》。
对志愿行动的法制思考
从2007年12月5日起《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那么大规模的、那么大影响的社会群体行动,确实太需要法律规范了,志愿者也确实需要法律援助了。只有法制法规的规范和支持,志愿行动才有可能避免组织混乱和方向偏差。
全国第一部全方位规范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是于2005年7月1日实施的。随后,吉林、广东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志愿服务条例。但是,全国大部分城市依然存在着相关法规和制度空白。
对于已经颁布的有关志愿服务(义工)的条例,有些规定也很难落实。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志愿者组织要为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志愿者进行人身保险”,由于许多志愿者组织资金紧张,这一规定很难落实。再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问题。很多志愿者接受相关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工作中获得的相应保障较少,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障碍。
就拿新出台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来说,比如志愿者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是不是还可以规定得更具体一点呢?一旦遭遇纠纷和困难,甚至是意外的时候,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志愿者在特定志愿行动中的权益;另外,怎么避免招募者、接受志愿行动的申请者同自身利益和利益集团关系上的谋私嫌疑,也需要具体规定。这个道理很简单,志愿者有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在替某个官员或某个老板“志愿”“打工”。
此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很好,但是,有没有必要规定和规范一下对于志愿行动的资助者和资助行为呢?否则,今天某老板为了一时热情或其他原因提出捐助一年,不到半年捐助自行停止而影响志愿行动,甚至使人家陷于困境怎么办?一个企业或企业家在电视上宣布赞助,但实际上只是“作秀”甚至只是变相广告行为,赞助根本没有到位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曾经屡屡发生。因为是无偿劳动,所以很难把这样的劳动关系等同于劳动合同法上的劳动关系。因此,保护这样的劳动关系和劳动者,实际上难度特别大。但是,恰恰因为难度大,反而更有必要将相关条文和措施严格化、具体化和细则化。同时,许多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呼吁,应制定规范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律。
亟需具体、可操作的工作制度和细则
其实除了法律层面,还有工作层面上的。志愿者总不能是一人抓一把扫帚就奔向大街的乌合之众吧?所以要制定和比起现在已有的工作文本更加全面的、通行的和权威的工作规则和制度文件。比如志愿组织方式和纪律、招募志愿者的条件、对志愿者的培训、服务效果的评定以及鼓励和奖惩措施等等。有的事情看起来十分简单,在志愿组织内实施起来就是问题。比如具体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都具有时效性或一次性,怎么管理和组织行动,甚至包括组织机构注销和人员遣散的安全圆满完成,其实都可能是不小的问题;再有,有的志愿者所在单位已经有了很好的鼓励措施,有的就没有,而志愿组织在这个时候怎么奖励可能就有操作上的顾虑。还有,我们鼓励志愿者在组织中参加志愿行动,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可阻挡地自发志愿来了,既无单位也无组织怎么办?也应该有相应规定和安排。所以,与有关法律文件相匹配的、既全面系统而又具体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志愿行动工作细则和指导文件,建议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志愿者放开手脚、放心大胆地开展志愿行动;只有切实保护他们的热情和权益,才有可能提升志愿行动事业和志愿行动质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这个社会更加合理健康,更加公平正义,更加积极向上,更加富有理想。这才是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和谐社会。
志愿者在华语社会常常被命名为“义工”。我们一群参观者一次在台北一处景观就接受过一所台湾最著名大学的历史系老教授的志愿讲解服务。他十分自豪地说自己是义工,工作完全是义务的,有一定数量的服务日规定,其日期、地点和活动内容自己记载在专用簿册上,还有人进行统计和考核。在首尔和新德里,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一些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志愿服务 立法保障 政策建议
一、问题提出
志愿服务是一项全球性的、高尚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志愿服务活动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志愿服务有一个最基本的中心思想,即个人或团体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以促进社会和公共福利。它表现为个人或团体,为追求社会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通过志愿服务为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就我国志愿服务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产生了全国性志愿者组织。1998年底,经中央编委同意,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启动。截止到2008年4月,我国已有12个(自治区、直辖市)、8个城市制定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以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和谐社会的构建亟需通过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来融合与发展。
二、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在我国已逐步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公众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志愿服务的各种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尚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
(一)志愿服务行为主体立法残缺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直接实施者,由于我国缺少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立法,对志愿者没有标准的定义。目前出台的相关条例在志愿服务行为主体方面的规定都各不相同。而对于志愿者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条例都没有相关规定。如果志愿者没有通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很多情况下就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这不但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质量,而且可能危及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从事技术性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志愿服务,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而在志愿者的保护规定上,由于缺少专门的、权威的、统一的法律规范,现实中才出现了许多让志愿者寒心、让服务对象不安心的情况出现。目前看来,虽然个别地方有相关的规定“青年志愿者组织要为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志愿者进行人身保险”,但由于经费问题也没有落到实处。
(二)志愿服务行为主体与客体的法律关系模糊
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中时,其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往往把志愿者作为无偿劳动力而随意使用。第二,部分志愿者把志愿服务作为是对受助者的一种怜悯,服务态度不端正。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不能被作为无偿劳动力乱用,志愿者服务过程应该受到尊重。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就总体而言,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还不十分明确,志愿服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纠纷的处理、救济的实现等,都需要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的法律界定。
(三)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志愿服务的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体系,造成了各地方性条例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情况。党政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争相设立志愿者组织,使得政出多门、管理紊乱的弊端,不利于志愿服务的科学管理与规范发展。政社不分的管理体制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志愿组织内在活力的发挥。其次,志愿服务被行政干预严重。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新事物,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现有的志愿者组织大多数是借助政府和党团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些组织在管理体制方面,很自然地沿袭了许多党政的做法。所以,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并未摆脱行政干预,在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上也未获得足够宽松的制度空间,因此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
以上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要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要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志愿服务走上有序的发展道路,立法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政策建议
(一)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志愿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理论根源和社会功能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首先,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为主题,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而社会困难群体主要是社会弱者。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社会弱者,志愿服务在社会功能和服务对象方面与社会保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作为社会减压的一支重要力量提供理论前提。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资金不足、内容有限、覆盖面狭窄和服务保障薄弱等问题,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生活苦难的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无疑给社会保障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三,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单向的,主要由国家和社会来负担,将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由国家财政的支持,必将会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明确志愿服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首先,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的关系。志愿者组织是社会团体,依《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成立,它与志愿者不具有行政上的管理关系。志愿者是纯粹的无偿劳动,他不从志愿者组织领取工资和报酬,他与志愿者组织既不是雇佣关系,也不是劳动关系。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其次,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无偿劳动的志愿者与接受服务的一方是一种自愿、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善意关系,他不从服务对象收取报酬,不适用于劳动法规。如果出现有关问题,可以比照民法来处理。第三,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当服务对象申请服务时,服务对象与志愿者组织之间是一种民事委托关系。
我与新区共发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广大志愿者良好精神风貌、在全区营造隆重、喜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好国庆城市志愿服务的前期筹备工作
(一)完善机制,制定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一是××团区委制定了《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新区共发展——迎国庆
讲文明
树新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各单位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倒排期时间表,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职责。
二是团区委于9月初组织召开了国庆志愿者工作协调会,做好了各站点负责保障单位以及志愿者提供单位的工作对接。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国庆城市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
首先团区委依托社会动员招募、属地与高校对接招募、教委中学生志愿者招募三种渠道,按照城北街道与吉利大学对接、城南街道与安利志愿服务队对接、团区委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区教委三中的中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对接模式,同时要求志愿者来源单位严格按照志愿者招募流程选拨了600名志愿者作为国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以此做好人员准备工作。
二是团区委于9月初召开了站点负责人工作会,统一制作并下发了××区国庆城市志愿者工作手册,同时组织各站点负责人召开骨干志愿者培训会,培训内容涉及职责分工、志愿站点运行流程等各项内容。
三是团区委组织各站点负责人召开班次负责人与上岗志愿者见面培训会,进一步强调岗位职责和工作时间,并将团区委制作的志愿者工作手册下发到每个志愿者手中,明确国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流程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步骤,确保志愿者安全上岗。
四是团区委实施岗位无缝对接指导。为确保十一期间的城市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团区委除安排机关的日常值班外,还特地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工作负责人每日到各站点进行值班巡查,并指导各站点班次负责人在上岗当日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注意事项、文明礼仪、岗位职责等内容。
(三)保障有力,确保城市志愿者顺利开展工作。
一是装备提前配发。团区委在召开各站点及相关保障部门的工作协调会时将600名志愿者的服装和装备统一进行了发放。
二是后勤保障有力。团区委在国庆期间重点开放了位于××核心区域的亢山广场、中心公园、永安广场三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并于9月初对以上站点进行了重新检修和装饰,为志愿者提前做好餐饮、保险等相关保障工作,确保“国庆”期间上岗服务的志愿者“无忧”志愿。
二、增强服务,彰显特色,拓展国庆城市志愿服务的内涵外延。
(一)凝聚智慧,倾力打造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
为使志愿者能够充分的发挥志愿服务职能,打造城市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团区委组织部分志愿者骨干制作了凝聚志愿者智慧和力量的《志愿××指南》,为出行、旅游在××的群众提供了便利,同时,团区委结合站点所在的区位,着重从区域文化特点、周边服务需求等方面,开展了广覆盖、多层次的站点文化塑造活动,形成了以点带面,丰富多彩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文化,这些站点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站点的服务职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凝聚志愿者力量和智慧,挖掘志愿服务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增强服务,着力拓展城市志愿服务的外延。
团区委依托国庆契机,除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原有的语言翻译、便民服务三项服务功能外,结合招募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联系了××区的相关职能单位,联合在站点开展了安全宣讲、预防h1ni知识宣传、法律咨询、健康小常识、××区旅游服务资源的宣传、环保宣传、节水护水、青春建功新农村的传统文化艺术品展示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彰显特色,营造城市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为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打造为“国庆”期间××城区的亮点,团区委依托“国庆”期间开放的城市志愿服务岗亭特地制作了《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宣传展板放置在岗亭内,以此加强广大志愿者对《条例》内容的学习理解,为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规范意识和法律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良好氛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加强建设,推选骨干,做好城市志愿服务的总结表彰工作
(一)加强建设,做好志愿者的激励表彰工作。
此次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集中展示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工作水平的契机,而以站点为核心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与志愿者岗位培训、站点文化开发融为一体,是××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次尝试,团区委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机制和队伍建设。同时,按照志愿者注册和上岗时间以及服务标准等方面,为志愿者制作认证证书、对参与本次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做出合理志愿服务评鉴,确保做好志愿者激励表彰工作。
(二)推选骨干,进一步储备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力量。
通过本次活动,团区委吸纳了一批出色的骨干志愿者,发展和吸收了一支拥有外语专业特长的新的团体会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志愿者信息资源库,为××特色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建立以及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储备了骨干和人才。
【关键词】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管理
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宗旨和任务是遵循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奉行“人道、奉献、博爱、平等、互助”精神,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及其志愿服务工作,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始建于2006年6月10日,7年来为镇江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工作者。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多次获得市级相关部门表彰和领导肯定与称赞。2009~2012年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连续四年被市红十字会评为十佳志愿者集体。2010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镇江市年度“大爱之星”先进集体,两名志愿者分别荣获第三届和第五届镇江市“大爱之星”的称号,三名志愿者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五星级无偿献血服务奖。
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的成分结构组成模式到大学生、普通市民综合成分结构组成模式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使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实施有效的管理发表一些浅见。
1 建章立制,确保服务队健康、有效的发展
服务队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群众组织,要想健康发展并发挥组织的积极作用,除了有共同理想和志趣之外,必须建立适应其发展的管理制度、规范和健全的组织建设[1]。由于服务队成员是由来自社会各领域和各阶层的爱心人士所组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不获取任何报酬,热心公益事业,故服务队组织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组织的管理(有薪酬、行政力量);其组织的管理原则是5个“依靠”, 即依靠共同认可的理想和准则(法律法规等);依靠个人的奉献精神和踏实的行动;依靠组织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约束;依靠优秀志愿者的榜样和人格魅力;依靠每个志愿者的自觉和自律。其中组织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的约束是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切身体会的。
2006~2008年是服务队初建阶段,由于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组织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的管理制度,同时服务队主要成员还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管理上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况,尽管服务队在这两年中也组织开展了不少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走上街头,佩带统一服务胸牌、戴着印有中心血站站徽和“镇江市中心血站”字样的帽子,肩挂印有“无偿献血,拯救生命”和“感谢您,献给生命的礼物”字样的大红授带,为宣传无偿献血提供无偿服务,曾使街头无偿献血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那段时间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确实在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那个阶段管理上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在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依赖性较强。
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市民志愿者的不断加入,就对服务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志愿者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要求。为此经过认真分析,我们果断地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为了使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这样一个志愿组织符合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扩大无偿献血在市民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不同群体的和富有爱心的人加入这样的志愿组织,2008年3月,经向镇江市志愿者协会申请,“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为其团体会员。二经过一个阶段的酝酿和操作,并在充分的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经过相关会议,我们建全了服务队的组织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办公室、招募分队、服务分队、网络宣传分队、大学生分队及献血分队共六个职能分队,并推荐志愿者中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担任队长、副队长,使他们有了为社会服务、展示才华和锻炼提高的机会。通过各职能分队的设立,使服务队的整个工作全面细化,各施其责,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大大提高服务队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先后形成《镇江市无偿献志愿者服务队管理章程》、《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职责和规范》、《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行为守则》、《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时间管理办法》、《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奖励处罚规定》、《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培训考核制度》、《镇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会议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建立健全为我们的管理和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对我们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保障作用。四实施了工作重心的两个转变,即管理工作从完全依赖型逐步向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型转变;队伍从单一的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单线作战方式向以市民志愿者为骨干、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生力军实现综合作战方式的转变。通过二个转变的实现,服务队的各项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对镇江市的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和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培训,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
献血志愿服务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社会性工作,需要拥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及切身感受等的支持,而由多次献血者发展成的献血志愿者,是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爱心人士,他们中的大部分对献血志愿服务所需的知识了解不多不全面,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也需补充、整合和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志愿者的价值观有所差异,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的动机多种多样。价值观指引着志愿者的言行,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影响着群体的发展方向。因此,志愿服务组织要及时有效地向志愿者灌输组织理念和宗旨,培养志愿者的公民责任和勤劳奉献意识,以阳光的心态从志愿服务中收获成就和快乐,视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树立良好的理念,善于补充和更新相关知识。所以,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编制和更新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培训手册,不断完善志愿者培训及继续教育体系,是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它关系到团队稳固发展和存在的意义[2]。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育人功能;法律援助;有效性
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省为例,目前该省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协会和服务总队、服务队、服务中心组成的志愿服务网络。《广东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136个,志愿服务队28771个,服务中心7000多个,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者活动中。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性问题,对于大学生研究服务地方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
(一)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活动情况
1.传统的线下志愿活动蓬勃发展:传统的志愿者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有:社区服务、支教活动、法律援助、环境保护、为大型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等。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团委有关志愿者工作的部门领导下开展的。此外,设有法律援助平台的高校还定期招募法律志愿者,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活动。
2.线上志愿活动发展态势迅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强化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性。2015年2月13日,团中央《关于广泛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的通知》。网络文明志愿者主要活动是配合省内高校,借助新媒体力量维护网络文明。以肇庆学院为例,我校的队伍已有6000余人。广东省141所高校完成约30万名网络文明志愿者的注册。
3.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国知网收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期刊文章46920篇,其中2015年发表的有4620篇,博硕论文23612篇,其中2015年发表的有442篇。相关论文主要是针对研究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比较、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等。以肇庆学院为例,我校政法学院在2015年广东省攀登计划成功立项《“地校合作”之法律援助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重点研究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支持与管理。
(二)发挥大学生志愿工作育人功能的成效
1.大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始终紧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于无形中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志愿服务提倡“奉献、互助”精神,这是一种高尚价值观。开展和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接触到社会弱势群体,利用所学知识,奉献自身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和谐文明、公平正义,诠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化实现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从思想道德的构成看,道德的认识、情感、信念反映在前形于内,道德行为体现在后显示于外的。大学生道德修养发展程度是检验高校实践育人质量的标准。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应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要求,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当前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遇到的困境
(一)志愿服务组织架构模糊
各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有的由高校团委指导,有的由各院系指导,组织架构较为模糊,组织运行效率较低。以高校法律援助平台为例,大部分是作为院系的教学机构,而不是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院系的教学机构更注重的是实践教学,而不是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团属志愿者工作部门与法律援助平系并不密切。两者既不是同级协作关系,又不是垂直管理关系。在此状态下,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可能会脱离志愿服务的精神,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二)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短缺
大学生志愿组织作为一个公益组织,没有有偿服务带来的收入支撑其日常运作,只能依靠学校的专项经费支持。相当多的高校法律援助平台作为院系教学机构,其经费只能从实践教学经费里调用,实践教学不只是法律援助平台的开展,因此其经费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是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这些活动能有培养计划的专项经费支持,但也只是阶段性,而且针对特定活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会在一定程度削弱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失去对象,甚至失效。
(三)志愿者培训体系薄弱
大学生志愿者虽然有一腔的服务热情,但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培训却往往不受重视,导致志愿者形象受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在对留守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等弱势群体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就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又比如,在进行法律援助过程中,接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就无法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加关键的信息,甚至有可能使当事人情绪波动。
(四)志愿业务指导欠缺
当前,各个行业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指导都较为欠缺。以高校法律援助工作为例,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第四章第二十条“对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其他社会组织安排其所属人员承办,或者安排本机构的工作人员承办。”中提到了“其他社会组织”包括高校法律援助平台,换言之,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案件来源之一就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还有另外一个渠道是当事人直接联系高校法律援助平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后者几乎是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唯一案源。获取案件的渠道单一,案件的数量不稳定,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基础无法得到保障。
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育人功能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
高校法律援助志愿者组织知名度不高会制约其案源的数量,影响其发展,应当借助重要契机提高法律援助志愿者组织知名度。如在12.4宪法宣传日在社区街道派发宣传单、发起签名活动等。在暑期三下乡期间,开展法律宣传下乡、法律咨询下乡、法律小品下乡等活动,同时进行法律意识等主题社会调研。
(二)保障法律援助志愿者组织的活动经费
活动经费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支撑,专业性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应当受到院系的支持。相关院系应该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支持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同时,高校团组织作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在经费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经费除了上述渠道,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经费。《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法律援助志愿组织可以向政府寻求帮助,通过政府支持政策寻求有实力的企业的资助。
(三)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组织的合作
高校志愿者的组织应当主动寻求与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的合作,这是顺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必要途径。除了和地方政府合作之外,还可以和社会团体或人民团体合作。比如,消费者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都可以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工作搭建平台,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并使大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四)加强志愿者的系统培训
志愿者的培训必须是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就要接受专业培训,比如法律援助志愿者就必须要接受专业的老师或者专职律师的指导。在培训之后,对志愿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不过关的再次进行相关培训。大学生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成为了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组织和服务活动有着异于其他组织的特色,但是也存在问题,地方组织和高校应当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表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小步,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刘梦文.广东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国务院令(第385号).2003-07-21.
[3]刘冰.广东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培训现状调查.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7).
[4]孙蕾.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及行动的特征、问题与对策.学会.2010(2).
由中国国际商会、南盟工商会、中国―东盟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南博会暨昆交会秘书处共同主办的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商洽会”)定于2017年6月12日-18日在昆明举行。为确保商洽会志愿者招募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3月17日下午,2017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志愿者招募启动新闻通气会在昆明举行。商洽会涛会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商洽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赵国良,省委高校工委大学生工作部部长侯炳霞,昆明团市委和相关高校团委志愿者工作站及负责人、新闻媒体等70余人参加。通气会由商洽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志愿服务和社会联络部筹建办公室主任杨洲主持。
侯炳霞首先宣读了《商洽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关于在云南大学、五华团区委等15家单位设立2017南亚东南亚商洽会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决定》。接着,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刘莹、官渡团区委书记施飞分别代表高校志愿者工作站和商洽会城市志愿者工作站作表态发言。之后由赵国良代表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与各高校工作站代表共同签署2017商洽会《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责任书》并讲话。陶晴宣布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最后,与会领导为商洽会志愿者工作站代表授旗。
通气会上,受商洽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共青团云南省委唐源书记委托,赵国良讲话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商洽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按照安排部署由共青团云南省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共同组建,负责商洽会志愿者服务工作,下设招募运营、宣传发动、后勤保障和城市志愿服务四个工作组。同时,为保证展会各项工作圆满举办,展示云岭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风采,为商洽会提供人性化、专业化、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将从相关高校选拔2500名(含108名来自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志愿者)有热情、有能力、有水平的志愿者开展展区志愿服务工作,在昆明市五个主城招募一万民城市志愿者队伍,组建一支“百名骨干志愿者、千名展区志愿者、万名城市志愿者”队伍。展会期间,展区志愿者们将主要提供“问询服务、秩序引导、接待协助、语言翻译、参观协助、媒体服务、活动/论坛组织协助、组织方组织协助、安全保障、清洁卫生”等10类服务,城市志愿者将围绕“八项活动”开展城市文明志愿服务。今年,我们将采取全面的信息化网络管理,确保商洽会期间志愿服务工作万无一失。
他对志愿者工作提出五点要求:着力构建“志愿者工作部-驻片区志愿服务组-志愿者小组长-志愿者”四级纵向管理机制,和志工部、用人单位与高校志愿者工作站的三级横向联动机制,实现展区志愿者“网格化”管理。抓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科学工作体系;在展会期间做好每岗“一责”、每晚“一会”和每天“一报”工作,努力保障展会安全、有序、顺利召开。抓精细管理,科学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积极争取执委会各部门、各从参展单位,各公共服务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成立公共交通引导服务专业志愿者队伍,负责开展场馆与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搭乘引导服务工作。抓市场运作,多方凝聚社会服务合力;充分运用新媒体,及时挖掘、报道商洽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活动亮点,进一步宣传弘扬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抓社会动员,大力弘扬优秀志愿文化;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细化商洽会志愿者保障管理条例,在保障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保障商洽会有序开展。抓服务保障,确保志愿服务安全有序。
当前,志愿服务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他希望各工作站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抓好志愿服务工作落实,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重细节强纪律做好志愿者管理工作,塑形象展风采做好商洽会服务工作;勉励志愿者们把商洽会志愿服务作为增长才干、发掘潜能的平台,潜心学习、主动工作、热情服务,努力做到“服务无死角,嘉宾问不到”,以阳光的形象、优质的服务、卓越的才能、青春的风采为商洽会增添色彩,让志愿服务在云岭高原聚爱成海,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次会后,商洽会志愿服务志愿者招募工作全面启动。
构筑青岛与世界交流的虹桥
在岁月的淘漉中,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经历了奥运的洗礼,全运的熏陶……青岛的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他们以良好的素质、顽强的作风、真诚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让世界各国嘉宾对青岛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们用辛勤的工作、友好的微笑、良好的精神风貌,构筑青岛与世界交流的虹桥,传播青岛全体市民的盛情与友好。
2008年青岛市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帆船比赛,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比赛的成功离不开志愿者们辛勤忙碌的付出,五环点缀着的彩色着装成为赛场内外一道美丽的风景。“青岛的志愿者总是以灿烂的微笑迎接我们的到来,随时做好帮助我们的准备,工作十分出色,凸显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这是真正的成功。” 国际奥委主席雅克•罗格观看奥帆赛时对青岛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赞誉。自从北京奥运申办成功以来,青岛市作为奥帆赛举办城市,精心组织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奥运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对北京奥组委和国际社的庄严承诺。广大志愿者以“奥帆志愿者一一微笑的城市名片”作为服务理念,以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有力保障了赛事成功举办。以奥帆赛为契机,青岛市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志愿者协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组织志愿者参与政协议、在中国青岛国际新能源论坛、海洋节、帆船周、服装周、东亚经济交流议、中美中老年排球赛等高端论坛以及第十一届广州亚运、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大型赛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展现城市文明形象,实现志愿服务特色化。
在为国内外重大事件服务的同时,青岛志愿者更多地也在尽心尽力地为普通市民服务,今年是青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关键的决战之年,广大志愿者齐心协力,携手奋战在创城工作第一线,专业的指导,温罂的服务,感人的帮扶……春风般的温暖洒遍青岛的大街小巷。
一座爱心洋溢的城市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以“我和我的城市”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年”系列宣传教育促进活动拉开序幕,伴随城市的春暖花开,文明之花也绚烂绽放。步入3月份,以温情的志愿活动为开端,志愿参与社服务,关爱老人、外来务工子女……再现这座爱心城市的温暖胸怀。
3月1日,由青岛银监局、共青团青岛市委主办的“心手相牵快乐成长”青岛市银行业青年“关爱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在四方区开平路小学启动。此项活动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新市民子女为服务对象,重点围绕感受城市、励志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亲情陪护、学业辅导等五个方面,打造青岛市银行系统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特色活动。今后,全市各级共青团和志愿服务组织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各类社资源,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大学生、爱心单位等社各界力量,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扶等形式,按照“志愿者小组+新市民子女+接力”的工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长期为新市民子女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接力式志愿服务,切实为新市民子女送去社各界的关爱和温暖。
青岛,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每个季节都有她不同的美,志愿服务在全年的每个季度也各具特色。3月伊始,2011年“志愿青岛缤纷四季”公休日志愿服务计划书,今年团市委、市志愿者协推出了“志愿青岛缤纷四季”公休日志愿服务计划284项,项目涵盖了文明城市创建、弱势群体关爱、低碳环保宣传等十余个领域,预计全年的参与人数将突破5万人次。在春意盎然的3月,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弘扬雷锋精神”和“植绿护绿”的主题,将爱心播撒在市民心田,将绿色和环保理念进一步传扬。志愿服务的标志物一一志愿“四季彩”,是骨干志愿者参与“志愿青岛缤纷四季”活动佩戴的四色多用巾(“彩巾”),分别代表四季的色彩,是志愿者服务和承诺的标志。
有了2011年“志愿青岛缤纷四季”公休日志愿服务计划书的规划和引导,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青岛市“志愿青岛缤纷四季”2011年公休日志愿服务活动在崂山区金家岭社区启动。当天,全市3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医疗卫生、法律维权、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创建文明城市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下一步,青岛市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将重点围绕文明交通出行,文明礼仪宣讲,城市环境美化,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开展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每周末都有公休日志愿活动,使青岛的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
创城因他们而精彩
在后奥运时代,青岛志愿者坚持公益项目传承奥运精神,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为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而不断努力。目前, “三心敬老”、“健康彩虹”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我为创城出份力”、“我做文明行路人”、“爱心护航”、“关爱新市民子女”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成为展现青岛文明、和谐形象的新窗口。志愿服务公益联盟整合了全市40多家志愿服务团队。公益联盟不仅积极扶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也为各类民间志愿团队参与社公益活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地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1、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分析
目前,我街道9个社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400余家,户籍人口5万多人。签定“综合包户”协议近百份,其形式有个人、党团组织、重点企业、非公企业包户等,服务范围涵盖了助老、助残、助学、助困、便民、互助、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等领域。其中,助老项目占志愿服务项目总数的45%;助残项目占25%;助学项目占12%;其他便民互助项目占18%。志愿服务队伍以地区中小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老字号企业、非公企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近300余人。
2、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广大青年团员的积极参与和巨大的社会需求,青年团员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通过“综合包户”他们走进了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但总体来讲,共青团的志愿服务融于于社区和谐建设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地区多年的志愿工作实践情况显示,青年团员“综合包户”工作尚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服务成本比较高影响服务质量
青年团员正处于人生的“爬坡”阶段,承载着较重的学习、创业和家庭的压力。相对于老年志愿者来讲,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成本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综合包户”这样“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协议关系,使志愿服务不可避免地要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矛盾,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不同程度挫伤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造成不少青年团员半途而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2)志愿态度的不稳定影响服务质量
青年团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他们的热情容易被激发,也容易很快消退;乐于从事富有挑战性的新事业,也容易很快地发生兴趣转移;他们具有奉献社会的高度热情,也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综合包户”还是以助学、助残、助就业等“帮困”内容为主,青年团员们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往往准备不足,当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他们便容易表现出虎头蛇尾的现象,易造成服务不连续性、不稳定,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3)社会认同度不高制约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与日益提高的新闻舆论知名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在各行业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度。暑假期间,我课题组组织了地区青少年及其家长与大学生志愿者小组交流会,活动中随机进行了青年志愿服务认知座谈。从认知情况看,有70%以上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表示曾经听说过青年志愿服务和“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品牌,有60%左右表示对于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团员没有特别的关注或奖励。这说明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并没有深入人心的认同机制。从参与情况看,据大学生志愿者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青年志愿者的人数占社会青年(14-35岁)总数的4%左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例有相当的距离。这也说明社会认同度不高造成了志愿服务参与程度低制约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二、地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1、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系
“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弘扬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相一致。“综合包户”社区志愿服务为人们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而且通过多年的活动我们看到,志愿者和综包户双方都从中得到了满足,从而有助于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
回顾北京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大青年深入开展以“综合包户”为主要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社区居民广泛开展邻里之间的互助活动,逐渐将志愿服务概念引入北京居民的生活之中。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综合包户”在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还处于初期阶段,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课题组组员们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及亲身参与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看到了奥运会为推动青年团员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感受到了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加速期。我街道课题组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及经验总结等方法,重点把握新时代环境下和谐社区建设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要求,旨在提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自觉化的发展思路,以此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
2、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在奥运机遇中的新发展
我课题组认为共青团“综合包户”活动要借助筹办奥运之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在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的较大突破。因此,在筹办奥运城市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课题组认为要把推动奥运志愿服务与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以充足的理论准备、思想准备和人才准备,转化为共青团“综合包户”和谐社区志愿服务的宝贵资源。经过与导师共同探讨,提出了四点措施供借鉴。
一是借助奥运志愿服务营造强大声势,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志愿精神认同度。志愿理念的产生基于个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爱心与责任感,是可引导、培育的。北京在近年积极推广公民教育,特别是奥运会大众传媒广泛宣传的影响下,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已开始认识及接受。但要把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还需要进一步要通过报纸、杂志、书刊、电台、影视等各种载体,加大对志愿理念的宣传,积极宣传典型事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地区将通过组建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宣传团,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的专题宣讲活动。结合街道奥运城市志愿者培训工作,尝试着将“综合包户”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志愿者专业训练的课程中,提高社会认同度。
二是借鉴奥运志愿服务的先进组织经验,强化志愿服务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我们国内志愿服务主要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民间承办,社会化运作”的方式。这决定了社区志愿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与政府的密切联系是必然的。共青团“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主要管理者依旧落实于街道团工委,与奥运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基层主责落实部门一致。因此,对于积累市、区奥运志愿者组织管理经验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具有较好的延续性。20*年12月5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志愿活动的法律法规。在此前提下,建议市、区团委加强对基层青年公务员志愿服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指导街道团工委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登记、管理、认证机制,提升对志愿者的社会性承认力度,增强青年团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大学生志愿组织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91-02
一、高校志愿组织活动领域及发展模式
纵观高校志愿者组织全局构架,各志愿组织自主选择服务领域,按照既定组织目标进行活动,形成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志愿服务道路,呈现出多核化发展的趋势。高校志愿组织主要区分为专业化传统型志愿组织以及特色化创新型志愿组织。传统型志愿组织包含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社团、定期定点到敬老院服务的爱心社团、赴边远地区进行支教的志愿社团等多类别。特色化创新型志愿组织则不断向新兴的公益领域迈进,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与发扬;科技支农、文化援乡、农林科技类的三下乡技术服务,农林产品网络营销的长期帮扶;个人安全急救知识的传播以及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生态文明保护及环境友好的志愿行动,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的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水流河道的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多种方面。
这两种志愿者社团的发展各自有其发展的动源,传统型中凭借着其志愿时间长、经验丰富,形成固定的志愿服务对象,在相关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与规模效应。创新型则凭借填补社会志愿服务的缺口,创新利用手中资源,探索新的志愿服务领域,抓住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契机,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总之,现今高校志愿组织服务领域广,呈现出以传统优势志愿服务为主要核心,并向多方位多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态势,多领域探索,全覆盖普及,为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全面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广阔前景
自从十召开以来,我国公共事业领域空前发展,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后,我国公益事业有了更为精准的定位与规范,志愿服务、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高校志愿者组织结合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优势资源,加之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探索,及时发现并填补志愿服务领域的空白,提供高水平的优质志愿服务,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志愿服务是行为主体与客体相互受益的过程,在这种双重受益的驱动下,扩充了志愿服务市场,为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社会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于个人而言,志愿服务给大学生的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提升,给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带来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行为嵌入理论的视角下,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嵌入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网络结构中。这一参与行为联结了校内校外、纵横交叉于多组织场域之中,为大学生在高校、市场、社会、国家等情境圈子中的合作互动、资源的交换、关系的持续、共享性知识的开发提供了发展机会。[1]并且在校生参与志愿服务还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做到知行合一,切实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这也就促使了大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为组织成员的吸纳提供根本动源。
于社会需求而言,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社会阶层分化、成员关系疏远、社会凝聚力下降等现象。而志愿服务可以在平等互助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团体乃至群体的需求满足和意愿表达,是社会的一种减压阀、剂,有利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干预、化解社会问题和应对公共危机。[2] 实现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需要更多的志愿组织参与到其中来,调和社会的矛盾,平衡社会关系。而这正是高校志愿组织发展的契机。再者,与原有社会志愿组织人员差异大、统一性弱、专业技能不强的特点相比,高校志愿者组织因其成员为在校大学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为接近,时间安排也更易统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文化素质,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需求。
三、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志愿者组织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但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度与运行模式仍不健全,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首先,高校志愿者组织内部成员流动性过强,志愿服务组织的制度不够健全。当前高校中的志愿者组织通常以学生社团的方式存在,以自愿加入为基本原则,在人员的选定与控制上缺少一系列标准,使得组织成员自由进出,不能形成稳定的人员构成。这也给后续的人员培训、志愿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使得一些组织发展初期人声鼎沸,中期少有问津,最终不了了之。究其根本,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内部缺少激励机制,统一的注册登记制度以及有效的评价指标。仅仅依靠大学生的自律和自觉性,不能真正调动志愿者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发展。
其次,高校志愿组织独立性较强,缺乏统一的指导与管理。高校中各志愿者组织独立运营,在组织建设上处于封闭状态。但是高校各志愿组织在志愿工作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有极大的空间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然而,实际情况是学校之间的以及各个高校之间的志愿组织就有关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发展方法与道路的交流与探讨的通道不畅,各高校间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也有待加强。积极的开展各个高校青年志愿机构的区域性合作与交流是未来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再次,当代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最终目标认识浅薄,缺少目标管理机制。很多高校志愿活动的目标订立模糊,缺少清晰的规划,或者仅局限于体验式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而忽视了志愿服务本身所应带来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效应。如今,高校大学生能大都能够看到志愿服务对于个人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志愿服务对于社会集体人格塑造的重要性。这种认识的不足,当然带来志愿活动的参与度的不足。而不能实施合理的目标管理手段,也使得这种维持在低影响力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难有改进。所以,从目标的正确树立到如何形成有效的反馈路径以达成良性循环是较为紧迫的。
最后,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没有形成社会化。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必然需要志愿信息的广泛。原来传统的由高校志愿服务主动寻求社会服务信息的机制过于僵硬,难以盘活高校潜在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力量。而信息的双向供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社会上各个社区街道,福利院,敬老院等等都没有为高校提供的志愿服务需求的信息,而高校志愿服务机构也没有统一的供给信息机制。社会与高校志愿组织之间的信息不畅通,不利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和青年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发挥。
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社会化发展方式的探索
(一)坚持共青团的指导,支持青年志愿者组织
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团中央的坚定指导。组织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当代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有别与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也是青年志愿服活动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再者,品牌价值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命线。良好的社会效应需要品牌价值去保障。在共青团的正确引领下,扶持帮助的青年志愿组织,开展的社会化志愿服务就多了组织保障与品牌信誉。团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化。帮扶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加强青年人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打造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高效地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就是要求提高青年志愿活动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共青团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与推广长期性专业性的,群社会反映良好的社会化青年志愿活动。坚持共青团对志愿服务的方向引领,处理好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化与品牌化的关系,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组织的高速发展。
(二)完善保障体系,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首先,应建立一套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社会化的志愿服务要求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保障,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这也是我国国家志愿服务法订立的当务之急。建议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志愿者服务的法律规范,出台全国性的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志愿服务的法律条文或是管理条例,健全地方的法律制度体系,多层次地保障青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后顾之忧。其次,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志愿服活动是非盈利性的,因此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这也就要求了响应部门要为这些组织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社会化发展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就要破除资金匮缺的限制。学校、社区、政府都应当加大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可以引用政府购买机制或绩效奖励机制,向优秀的志愿组织提供资金的奖励。
(三)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弘扬志愿者精神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当代大学生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所以利用好网络平台是弘扬志愿者精神的有效手段。时下自媒体盛行,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形形的手机直播软件发达,信息的扩散效应十分明显,我们应利用好这一传播平台展示志愿者风采,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的繁杂度与受众的关注度呈反比关系,如果各组织各自为营,各立宣传门户,那么繁杂无序的志愿服务宣传就会被忽略,事与愿违。我们合理的运用网络传播平台是指,以各高校为单位,成立统一的宣传平台,统筹考虑活动的搭配与宣传,制作精品图文吸引更多人来关注,以此来感召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者组织。
参考文献:
XX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XX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文明委工作重点,以“学雷锋、三关爱”(即“学习雷锋精神、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2支,志愿者人员达到1.2万人,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打造“尚德XX,志愿之城”。
一、坚持引领带动,建设一支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XX区委、区政府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志愿服务工作。在2012年就成立了全区志愿者协会,明确各类志愿者协会的职责任务和发展目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参加各类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做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和先锋。我们采取“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相结合,社会宣传与活动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切实把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热心服务群众、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既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业职工、个体商户,还有老年朋友、中小学生,其中业务骨干,从而在全区形成了立体、多层面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扶持社会性志愿者队伍,XX义工联盟、学雷锋志愿者联盟、百元公益、XX传统文化研究会等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吸引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活跃了社会各层面的公益活动。在各项公益志愿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加,无论是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帮扶贫困学生,还是参加社区卫生清扫,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都影响和带动者志愿者踊跃参加。全区党团组织、社会民间爱心人士纷纷积极行动起来献爱心、解难事、帮贫弱,助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突出主题活动,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效应上动脑筋想思路,确立了“尚德XX,友善志愿”文化品牌,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线,始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爱心帮扶等方面,整合优化服务资源,精心设计服务内容,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针对我区是劳务输出大区、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建设了12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76处关爱工作站,实行“专职+兼职”辅导员制度,各镇街均精心选出8—10名老师,轮流来中心做志愿服务。按照“结对+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组织350名志愿者与350名留守儿童结对,重点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心愿达成、感受城市、心理疏导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微爱接力,青伴童心”牵手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70余名贫困儿童赠送了包含学习用具、课外读物、益智玩具等的开学福袋;为100名留守儿童送去将包含学习文具、书包、足球、图书等微心愿礼包。二是开展扶弱助困活动。实施“金晖助老”志愿服务行动,结对176名老年人,开展“拉一次家常、整理一次家务、清理一次个人卫生、维修一次家电、送一件过冬用品”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助老志愿服务。深化“青心有爱·益暖XX”暖冬行动,为155户贫困家庭送去幸福包、快乐包和温暖包。三是深化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全区社区志愿活动总动员启动仪式,组建了9支社区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环境卫生、法治宣传、邻里关爱等问题,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各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开展周六志愿者服务一条街、爱心互助小组等行动,为社区居民进行电脑培训、衣服裁剪、电器修理、自行车修理、理发等义务服务,为社区全体居民特别是孤老病残和下岗失业等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两年来,全区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已发展到20余支,共组织志愿者集中服务140多次,累计为居民提供服务3000余人(件)次。四是实施“城市整洁志愿行动”。我们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各类志愿队伍开展了“志愿者创建行动”、“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绿色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两年来,先后组织400多名志愿者20余次到主干道两侧、各社区、公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共清除垃圾800多立方米,清除杂草2500多平方米,擦除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共600多处。
三、实施品牌志愿项目,影响带动志愿活动持续发展
XX区积极扶持和发展优秀志愿项目,以特色公益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加、奉献爱心、扬善明德,起到了“一个组织带动一个公益项目,一个项目凝聚一片爱心人士”的社会效应。
一是“小青枣”爱心益站。成立于2017年3月,主要以“汇聚社会爱心,助力精准扶贫”为宗旨,引导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及爱心人士进行捐赠,捐赠物品用于帮扶XX区贫苦青少年与老人,捐赠物品分为日常生活中闲置物品及全新商品。由XX义工协会进行物品分类、整理上架。二手物品向全区扶贫数据库中的贫困青少年与贫困家庭免费提供,全新物品将进行爱心义卖。 目前,已有威海经济开发区、XX政务中心等20余家单位、商户,200余人到小青枣爱心益站奉献爱心,累计捐赠钱款和物品14万余元。共组织爱心个人和义工开展走访慰问270余人次。发放新旧衣物2200余件,学习用品700多套,助学金23000余元。2017年12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表彰为2017年度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二是百元公益。是志愿者自发组织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主要致力于XX区孤儿及特别贫困的在校儿童。活动形式为每月1期,至今已举办36期。每个志愿者捐献100元助学款,除购买少量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外,余款全部交给监护人或者学校,用于学生完成学业。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活动费用,完全公开透明。组织者全部自愿付出,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从中抽取任何活动费用,不收纳任何会员费。活动自2015年9月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共同认可,从第1月的7人增长到现在的140人左右,每月捐赠金额从700元增长到现在的14000多元,目前,共帮助30多个家庭,50多个孤困儿童。资助贫困大学新生8人共计3万元。百元公益“雨露计划”项目获得枣庄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并入选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三是“小青枣一元爱心”项目。该项目是“小青枣爱心益站”新实施的一项青春扶贫项目,它以爱心商家或者爱心人士每天奉献1元钱,每月参与1次公益活动的形式众筹资金,用于支付农村贫困儿童的在校生活费和为贫困老人提供生活必需品。目前已经开展了六期,共资助贫困青少年13人,发放助学金15000元。
四、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志愿服务组织基础
一是健全队伍体系。积极发挥区志愿服务协会牵头抓总的作用,统筹协调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建立完善各类志愿组织。大力培育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引导市民群众通过社区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二是强化培训指导。针对志愿服务部门负责人、队伍骨干、普通志愿者,采取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两年来分层分类开展培训1.2余人次。三是激励规范。广泛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站”宣传推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者。大力宣传推荐优秀典型。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利用微信公众号展示志愿服务典型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好声音”“正能量”,引导群众更加主动自觉地践行志愿精神、投身志愿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近期,计划组织团委、妇联、工会、公安等区直部门负责人、各镇街宣传委员以及各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到荣成市考察学习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重点在各行业、各系统、各新型组织协会发展志愿者,增加网上注册志愿者。
二是规范、引导各类志愿组织健康发展。志愿者队伍发展靠哪里,工作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文明办等单位将积极发挥好组织协调的总牵头作用,积极帮助、扶持各类志愿组织解决各种困难,发展队伍,扩大影响,弘扬正气。规范各类志愿组织的章程、管理制度、活动保障等,促进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三是培育和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坚持党和政府的要求在哪里、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热点就落在哪里的方针,根据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分阶段策划、实施好志愿服务项目,精心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以贴心、便民的公益活动吸引人、教育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
一、建立与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在全社会倡导志愿者精神的需要。
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活动的主力军,志愿者行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而建立针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志愿精神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里得以提倡。
(二)是青年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需要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我国尚未十分成熟,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是探索志愿活动组织形式的重要内容。建立激励机制能保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期深入的开展下去。
(三)是对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认可和赞许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强调自我,主张个人奋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角度来看,对青年志愿者行为和思想的认可与赞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激励,能够激发志愿者更积极的行动。
(四)是体现志愿者创造的劳动价值的需要
高校青年志愿者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劳动价值。激励机制的建立能起到精神激励的巨大作用,在客观上也体现着对志愿者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尊重。
二、目前高校主要的几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
(一)荣誉式激动
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学校选出一定比例的志愿者作为“优秀志愿者”等进行表彰。这种激励主要是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内在需求。
(二)有偿式激励
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学校将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评定优秀学生及各种奖学金等的加分指标。另外,还有参与政府政策补贴和扶持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大学生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专业实践极炼激励
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大学生志愿者以自身的专业背景为基础,选择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服务,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履历。
上述激励方式归纳了部分高校的做法,但目前高校尚没有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志愿者实施意见或条例,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荣誉式激励下服务意识受挑战
现今有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了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早已背离志愿活动本身。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利益所替代,违背了志愿者的初衷和真正的志愿者的内在需求。
(二)有偿式服务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冷热不均
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项目中有一部分是国家扶持或单位补贴的金额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不尽相同。
(三)校方强行挂钩引发违心志愿”
志愿者服务强调的是个人自愿服务社会。但有些学校简单机械地将其作为评定奖学金等的必备条件,导致部分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没有真正被激发出来,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这些问题的发生,其根源在于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和完善合理优化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
四、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
对志愿者活动进行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定期检查志愿者服务的效果,要充分考虑到服务的内容、方式等因素,尤其要注重志愿服务的时间和质量方面,既达到对志愿活动管理的规范化,又达到志愿活动的科学化。
(二)在评估体系基础上将志愿者服务数据化
各高校建立志愿者服务数据库,将在校生进行的志愿服务数字化(用志愿额度表示),并将此数据库公开化,作为毕业生志愿活动评定的数据化标准,以此激励在校大学生投入志愿活动的热情。
(三)要不断加大内、外激励的力度
内激励源于志愿者对参与活动产生的内在满足感,而外激励则是志愿者因志愿服务的成绩而受到表扬、嘉奖、宣传。内、外激励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志愿活动不断向规模化推进。高校要在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中加强与地方政府、团组织的联动,共同致力于推动这项活动的深化。(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蓉.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探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陈瑛.对大学生志愿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