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时间:2023-05-31 08: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职业道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职业道德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09-02

一、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职”

我们一直崇尚“师道尊严”,但这都主要是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没有从管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以及消费经济学等对人类的影响、作用以及经济、管理与人类的相互适应性、适合性和适度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因而会计教师的执业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受到一些视利性或趋利性、自利性或自由性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更可能在政治与经济、社会与个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纠缠中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会计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教育工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其是否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理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因此,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就是在其职上要有正确认识:一方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要正确认识,到底以谁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到底为谁执业服务和作贡献――是以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还是以本单位局部利益、少数人私利得失或个人欲望追求为出发点,服务自我、满足小我?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角色作用和工作职责要充分认识:有没有师道、有好高的师道,师道是不是严、有多严,是否真正在传师道、所传师道是否“真和正”,所有师道究竟传到给受教者没有、传到了多少。

2.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业”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类职业道德一样,并不是纯理性的意识形态,它与会计教师的执业活动密切相关,其情况如何,在会计教师执业活动中会立即表现出来,或最终在教育实践或其受教者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或验证。并且,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既与强制性的法律不同、又与命令性的行规有异,它是根据会计和教师各自的执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原则、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约定俗成或良法良治而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心理意识导向;会计教师违犯职业道德,将会影响其执业声誉,必定会遭到其所在会计行业和教育行业以至整个社会的严厉谴责和处罚,甚至被逐出行业外。

3.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道”

作为教师重要构成部分的会计教师,其天职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而这种“道”应是广范围的,是包括为人处事之道德、言行举止之道理、忠孝国家之道义在内的一系列教人成人、成材、成仁、成功和全面成长之道。同时,会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也要求会计教师必须坚守这种“为师之道”和“会计之道”。

4.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是会计教师的“执业之德”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之“德性”主要在于会计教师的执业品质,即会计教师从事执业活动时应具有的品行、作风、态度、良心、观念、责任、义务和荣誉等。会计教师良好的执业“德性”,可以调节好会计教师所处的教师职业和会计职业内部、会计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之间、会计教师职业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关系,可以在教育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规范上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可以促使人类文明素质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如果会计教师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方面或多或少有所短缺,那么他还可以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弥补;他虽不能再做教师,但至少也还可以算个好人。如果他在职业道德上有所缺陷,那么他连人可能都没的做了。由此可知,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成为会计教师从业、立业和创业的生命线。

二、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目标

1.以会计教师职业判断能力增强来带动所有会计执业者进行科学判断和估计

现代会计的特点就是需要会计执业者经常作出一些专业估计和判断,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来看,会计职业估计判断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会计执业者进行职业和专业判断与估计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职业估计和判断在理论或政策上又基本无法加以准确、具体的规定,它更多的是需要会计人员在理论和政策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较为切合实际的、较大科学主观的识别、推理甚至估计等估计判断行为。

2.以会计教师职业纪律习惯培养来触动所有会计执业者养成良好纪律和习惯

没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就会导致作风散漫、作为出偏;没有良好的职业纪律,就可能产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知“法”犯“法”的不正之风;没有良好的职业纪律习惯,就易陷入有令难行、屡教难改、明知故犯的“囚徒”困境。因此,通过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规范建设,就有利于培养会计教师的职业纪律习惯,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以会计教师执业能力作为提高来促动所有会计执业者增强执业的能力和作为

将会计职业道德和教师行为规范等融入对会计教师的评聘用、监管考、升降退等,增加和强化对其道德方面的硬性规定和约束,有利于促使会计教师学习、运用新知识,提高其执业能力和实力,从而使其所传之道能为受教者领会接受、所授之业助成受教者就业立业、所解之惑利于受教者明理求真。同时,会计教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正确与否、合法与否、有效与否,将会在根本上决定着会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三、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从学校看,应建立一个配套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和机制,不仅要对潜在和现实的会计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和执业期间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之中;而且要对会计教师的受教者的整个受教过程强化职业道德的培育、修炼和考评。这方面的具体措施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正规统一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和课程运用于会计教育实践和会计工作实践;定期开展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培训、竞赛、检查、评比等活动,帮助会计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会计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使其在从业之前就树立崇高而合理的职业理想、在执业之中就具有扎实而高尚的职业品质;严格会计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资格,规范会计教师的执业管理和执业考评,使其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习惯、奠定坚实的道德品质基础,具有良好的“博学、德高、身正、敬业”精神和形象。

从社会看,应严格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管,通过专门培训、典型案例宣传广播,专门活动的组织参与、资格认证等形式,灵活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建立健全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事务档案,加强会计教师的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应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的教育以及会计教师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修炼结合起来,形成以在校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为特征的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构;应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培训中心、刊物、电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把会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应教育会计教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利观,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四、充分认识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环境

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教育界、会计界的事,它需要企业、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面对日益复杂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必须适应教育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积极改善教育和会计环境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影响;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环境,以优良的社会环境来促使会计教师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升华;必须高度重视会计教师的直接上级和主管部门领导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问题,以使其正确对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的良性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必须建立包括会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追踪记录制度、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委员会、会计教师信用档案制度在内的会计教师职业道德监管组织和机制,促使会计教师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必须健全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利于保障会计教师合法的社会地位;必须建立健全社会职业道德评估与监测机制和会计教师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会计教师依法执业、自律执业,职业有道、职业有德;必须多角度正确宣传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规范会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操作程序,形成浓厚的职业道德社会氛围,构筑牢固的职业道德防线。

我们必须时刻抓好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使会计教师及其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仅仅是技艺精湛的数豆者,更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耕专业而超越专业、有着较高综合素养和理想人格的君子。”

参考文献:

[1]谭月娥.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53-154.

[2]蒋姝蕾.略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37-138.

[3]陈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120-122.

[4]于文清,董保忠,王莉.会计人员如何提升职业判断能力[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96.

[5]杨仕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论[G]//虞翔.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第4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85-187.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社会功能 建议

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来说,就更需要有崇高的、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劳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都曾存在过轻视教师、看不起教师的种种偏见。韩愈是中唐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任地方官二十多年,对于地方学校教育大力提倡和支持。公元819年,因谏阻迎佛骨事,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内曾捐资创办乡学。当时凡经他传授学业的人,都自称“韩门弟子”。他的弟子中有个后生叫李蟠,年纪只有十七岁,却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过。当时社会风气很不好,一般认为向老师学习是可耻的事情。士大夫阶层中如果有人向年纪差不多的人学习,就会受到嘲笑。而李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的约束,前去拜师学习,并且尊师重道,勤奋治学。韩愈著名的《师说》,就是来赞赏李蟠实行古人求师的正道的。《师说》中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教师的劳动是伟大的,却又是平凡的、寂寞的。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而言。”教师劳动饱含着辛苦和操劳: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关注学生,因材施教;不仅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劳动周期长,见效慢。这就向每一位教师或者即将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挑战:如果名利心太重,缺乏奉献精神,就不适合做教师,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相对其他职业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示范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依赖于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同时,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道德又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反作用于一切社会生活活动。教师道德有何用处?就在于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那么怎样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和各类矛盾呢?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可以通过调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来实现对教育过程的调节。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节形式,鼓励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有利于教育过程,反对和阻止不利于教育过程的教师教育行为,有助于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

首先,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问题。一般最先考虑到的解决方式是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作为调节手段毕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为法律所规定的通常是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最低规范,重点干预那些违反法律规定、损害社会秩序及教育秩序的行为。而职业道德相比法律规范来说,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对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情感和态度,对教育的成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不热爱,工作时心猿意马,总想为自己捞到好处,那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育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其次,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但影响着教学气氛和师生情绪,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一名教师对学生缺乏热爱和尊重,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学生必然对教师产生疏远、惧怕的心理,使得师生关系日趋恶化,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师生关系对学校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学活动乃至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再次,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关系。比如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好的同事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进步。还有教师与学校领导、所在部门领导、其他部门领导等方面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教师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讲究分寸。此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紧密配合。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尊重家长,不能害家长的感情,要客观全面地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虚心听取家长提出的意见。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生教育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受关注的人物,也是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品行道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所以,若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可帮助学生分辨善恶与美丑,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作为高校教师,他们所教授的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看问题敏锐,辨别是非能力较强。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会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学生最敬佩博学多才、品德良好、有责任心、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教师,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生活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教育过程有着调节作用,同时对社会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不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也是全民道德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想和“三观”的形成。而学生又会带着他们所形成的思想作风、理想境界、道德观念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社会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教师属于社会基层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同社会各方面展开接触和协作。因此,他们在做好校内教育工作之外,还会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使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教育的影响趋于一致,为改造教育和社会环境而尽心尽力。

再次,教师通过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邻里。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教师从教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不仅代表着自身的道德水平与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本水平和精神。因此,一名教师如果在从教过程中热爱学生,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那么在家庭生活中必定会尊老爱幼,形成良好的家风,而后这种家风也必然会对亲友、邻里产生良好的影响,那么良好的社会风气便会油然而生。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苏格拉底曾说过:“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每一位教师对于道德都有一定的认知,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有关道德的问题也日益庞杂。教师应不断加强道德知识的学习,要经常反省自己。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去感化和教育学生,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境界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在对职业道德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会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产生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长期磨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通过经常、反复的自我反省、自我督促、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在社会生活中,要能够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觉运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不断增强道德情感。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这种情感一旦形成后,又可以反作用于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让这种职业道德认识更加稳固,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可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第三,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道德意志常表现为一种坚持精神,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是职业道德信念的体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利益体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渐增多,越发明显,教师职业行为因此常常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社会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背景下去思考,用理智制止错误行为的发生,拥有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障碍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锻炼良好的道德意志。

第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常言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做人的态度,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师要真正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个性;要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好风气和师生关系。总之,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第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光荣的职业。”可见在人们心中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教育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的富强振兴。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教师只有对未来的职业目标充满向往和追求,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力量支撑。教师要树立把教育工作做成神圣的事业的职业理想,以强化职业责任,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提高职业技能,在教育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重要性

近年来,当新闻报纸上屡屡出现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时,都会让人觉得心痛。心痛的背后我们不禁会想,教师的职业道德都到哪去了?从古到今几千年的教师荣誉、人们对教师的尊重和期望就要在这些道德失范的行为中消失了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即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道德的传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面临现代社会价值观模糊的现状,教师就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职业道德来抵制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无法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来为祖国的下一代起到示范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指的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无法引领学生,也无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能力全面的教师。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我们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以“育人”为职业理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漠不关心,不愿意花精力来了解学生。只有动真情,做真事,具有真知灼见才能从正面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教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兼具高尚的品德、高智商和高能力的完美人格。这种崇高的人格形象通过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当代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典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生群体因为思想单纯,对社会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当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时很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掌握最新的信息,不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就不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很难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旦形成很难纠正,教育就失去了时效性。因此在职业道德领域,教师应该形成与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接受和实施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这样才能为广大的学生所认可,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的新一代人才。

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令人堪忧的现状

1、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

很多学校只进行职前培训,随后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很少能跟上。地方教育部门或继续教育院校也很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仅限于教学法研究,学科课程和教材教法的研究,偶尔安排一些心理学讲座等等,并不能达到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很多教师本身也不重视对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忽视了在学生德育上的影响。

2、教师培训没有形成有效模式

目前任教的教师并非都出自师范院校,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而师范院校关于职业道德的课程不是必修课。所以现在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容易受到质疑,也对培训有了迫切的需要。有的已经开设的课程只停留在讲授的层面,并没有在实践中运用,导致工作以后道德的缺失和教师失范现象逐渐暴露出来。

三、 职业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既然职业道德培养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

1、师范院校传授师德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更要让教师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依靠实际锻炼,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教授新的教育方法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用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教育工作。

2、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培养不仅局限在学校组织的课堂上,单纯让教师被动完成,教师也要主动地完善自我,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这也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特点对教师的要求。在自我教育中,教师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效果也是集体教育无法达到的。通过自教互教提高水平。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具体化、人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要经常检查、监督教师的道德行为,使工作落到实处。但也要注意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爱护、关心教师,不能破坏教师的自尊心,这样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4、培训要结合多种活动进行

除了开展培训班等理论灌输形式的培养外,还应该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活动,比如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研讨会,进行访问学习或者开展竞赛和检查评比等活动。这些直观和有特色的活动更易于让教师接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

5、道德培养除了道德教育,还应与其他的教育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业务上,还体现在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师德教育贯穿于其他教育之中。在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整体职业道德的提高。各方面不断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教师们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 结语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新一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有力保障,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开创者,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者。

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达到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高期望,新一代的教师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师德修养,教育部门和院校就应该重视师德的培养。也正因为那些优秀的道德传递着,人们才会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呼唤教育部门为师德建设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完善的体系。

【参考文献】

第4篇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一首先要我们要热爱幼儿,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

一部分幼儿。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

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

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

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第二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

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

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幼儿也打不起精神,

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要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一名教师应该对幼儿无私

奉献,热爱幼儿,尊重、理解幼儿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幼儿。

第三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

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

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

敬业精神的结合点。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二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文化和心理素质,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2、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思想,努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热爱、尊重、了解和教育幼儿,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幼儿差异,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和提高。

4、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做到举止文明、礼貌、语言规范、态度和蔼、仪表整洁大方。

5、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公私分明、爱园如家,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6、对家长、同事热情虚心,能听取意见,并不断改进工作。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三一、热爱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建成保教并重,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二、热爱幼儿、尊重了解幼儿面向全体幼儿,支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对幼儿一视同仁。

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规程纲要为指南,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四、严于律己、尊重家长,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身心状况。

五、在幼儿面前行为规范,语不俗,话不高,有正确坐立行姿态,处处为幼儿做表率。

六、仪表端庄,着装整齐,梳妆打扮符合职业要求,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热情和蔼,为人师表七、严格遵守园内各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家庭和谐,关心集体,维护团结,尊老爱幼,不损害集体利益。

八、廉洁奉公,不吃喝、不收礼,不将公物归为己有,不私占有他人财物,不求家长为个人办事。

九、刻苦专研业务,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勇于创新,勤于总结,努力探索工作规律,为发展幼儿教育作出贡献。

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先进性、示范性、继承性、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它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之下,教师则更需要有以无私奉献精神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加强自我思想、品德、素质的磨练。

其次,是要自觉地、严格地贯彻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份法律、法规文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懂得自己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和义务,这是增强师德建设中的刚性因素,这部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属于强制性的。

第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要时时刻刻以教师的师德为准绳,检查、督促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学校一级行政主管,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其中应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象我们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各年级相应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这就是很好的社会监督方式,是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师德修养还重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修炼。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是人格魅力的光辉闪现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在我市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深入地领会、贯彻市教育局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各项要求。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忠诚,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将以毕生之精力为之不懈努力追求、奋斗的目标。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原则、竞争机制也逐渐引入教育活动,带来了教育活动中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必然带来教育活动重要主体----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愈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倦怠 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安贫乐教。但也确有部分教师,他们对选择教书匠的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轻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满足出勤,学习敷衍了事。 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要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真正发挥作用,在目前来看,必须将其制度化,也就是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性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第5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职业思想、职业品格和职业感情。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职业思想是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职业认识和总体看法。如果一位教师职业思想不明确,那就意味着他对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不清楚,稀里糊涂,因而也就干不好、干不了教师这一行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家之一――韩愈在他的教师职责专著《师说》中,详细地阐述了教师的基本职责。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有三点:

第一、 传授以孔孟之道为主的政治伦理道德;

第二、 讲授以《诗》、《书》、《礼》、《易》、《乐》、等为主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使学生掌握礼、乐、射、御、术、教等各项技能;

第三、 解答学生在学"道"习"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

即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思。由此可见,他认为老师要以传道为主旨,以授业为效果,以解惑为手段,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当然,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将其道、业的内涵改变一下,使之符合现代生活规范与要求,我想韩愈提出的这三点也就是当今要讲的社会主义道德,授之学生有利于社会、人类发展的知识,回答学生在做人与做学问时提出的各种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思想上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的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表现在教师的言行中。

美国A・C・奥恩斯坦在《美国教育学基础》一书中曾提出: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因而说要教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身正为范、道高为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千古不变的一条真理。

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不可能在人格上没有缺陷,然而为人师表,在言行上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一身正气。只有有一身正气,才能走的正,行的端,才能具有正义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身正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具有正义感的人,才能富于责任心,富于爱心和同情心,这样的教师才能对他的学生负责,才能爱他的学生,而且学生大都比较激进,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没有正义感的人。

二、 谦逊豁达。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听去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将自己永远凌驾于学生之上。否则,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日渐日远,甚至矛盾对立,这样在感情上也就无法沟通,教学脱节,而且只要谦虚大度的教师才能有着教学相长的原则,允许学生提意见,使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人格更为完善。

第6篇

从整体上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构成具有复杂性特点,不仅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还要能够正确处理学科、学院与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学术信仰以及价值追求,并要善于与学术职业群体其他成员互相交流与探讨。对于后一点的认识,对于当前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高校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科学认识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内容,对于承担主要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群体来说,意义殊重,丰富了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念的认识,拥有了正确、完整的道德修养达成目标,为更好地养成上述道德因素、科学确立教师职业个人规划以及职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基础。

一、知识产权之于科研道德的意义

科研道德正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有着些许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科研道德的养成,还是科研技能的提升均有裨益。一般认为科研道德包括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两个方面,社会层面的道德约束有以增进人类全体利益为总体宗旨、符合人道主义、引导人们获取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以主维护社会公正;个体层面的道德约束主要是指诚信、尊重以公正等内容。而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商号、地理标记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统称,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从二者的内涵上来看,知识产权与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有着较强的关联,都是关注个人成果运用的一种规范。从知识产权法的视角来看,其所涵盖的权利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对本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二是主体对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从这一点来看,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应该也包含两个范畴: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与他人尊重教师个体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本文认为,这一对科研道德“二元论”的划分认识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特别重要。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是青年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知识产权法规范的重要方面。青年教师在科研初期必将广泛借鉴前人和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一期间“诚信”和“尊重”的道德因素尤为重要,进行学术研究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有关研究成果,在或以其它形式表现学术科研成果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实标出,这是青年教师成长不能回避和跨越的道德门槛。另外,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及他人对其科研成果的尊重也不应忽视,这更多是“公正”道德因素的体现。在社会实例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学术前辈、学霸强行“借鉴”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现象,一方面,这为知识产权法律所不容;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公正对待他人工作、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的科研道德要求。因此,只有青年教师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学术职业团体也公正地对待青年教师的科研努力,才能形成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合作机制,形成相互激荡的思想氛围,才真正具备了科研道德的真正意义。从本体和他体的二元角度进一步理解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中的“诚信”“尊重”和“公正”三要素,充分重视科研道德中对于学术团体对青年教师学术努力的承认与尊重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法对于科研道德的特殊意义。

二、科研道德中的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来说,科研道德的养成并不是孤立的,其科研道德的养成不仅有个体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这是因为科研与教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培养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而学生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接班人,学生对其老师的学习与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科研水平与科研习惯。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充分培育起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尊重他人和学术的智力成果,形成遵守知识产权法的表范作用和具备良好科研道德的正面形象,才能带动并促进学生尊重他人和自身智力劳动的意识与习惯,在养成自身个体科研道德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团体科研道德的萌生与提高,对于学术进步、社会以及国家知识利益的维护,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郭威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第7篇

关键词:师德;热爱;学生;理解;责任;敬业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40-01

1.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青少年;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

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被老师理解,渴望有人能够以朋友兼师长的关系探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就能解决。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尽管理解每一位学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也必须尽力去做。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要理解学生,那就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交谈,以坦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使学生愿接近你,向你敞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不变的主题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十分具体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 和“可塑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仿效的榜样,正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身共做;要学生学得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先生的话在今天的提高师德修养方面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被一些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名言。

教师要以自己的完美人格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从而感化和引导学生。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第8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现状

张丽莉,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家喻户晓。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客车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她向前扑去,将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车轮从她的大腿辗压过去。经过抢救,她被迫高位截肢。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她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面对张丽莉,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说: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在这直觉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截肢以后,她很快接受了现实,甚至反过来安慰父亲说:“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张丽莉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表明了她作为教师的幸福观。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它是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教师与社会、学校、他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自人类社会产生阶级分化,教师成为一种职业独立出来,教师职业道德便随之产生。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一批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后,教师职业道德不断丰富和发展。

伦理学把道德看作一种实践精神,指出“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并且认为“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不仅是价值,而且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对教育意义的深刻领悟,对教育活动的倾心付出,对教育对象的无私奉献。

教师职业道德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它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崇高的师德可以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认清自己的职责;崇高的师德可以督促教师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做到学高为师,上好每一堂课;崇高的师德可以告诫教师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做到身正为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崇高的师德可以调节教师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是教师的立身之基、立教之本,加强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性。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当他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为之不计回报、无私付出的时候,他便是快乐的,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二、教师幸福的含义及现状

高位截肢的张丽莉老师,在将来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很多人认为她是不幸的,但是她说:“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崇高的师德,也守望着自己的幸福。虽然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感受,是自我需要得到实现以后的满足感。

所谓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教师幸福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的必然追求。综观互联网上多个有关教师幸福的调查显示:教师整体幸福感不强,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影响教师幸福、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来自家长的压力,有来自专业发展的瓶颈,面对琐碎的工作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自我提升的时间有限,专业发展受限。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培养。一旦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自然无法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深究以上种种原因,可以发现:之所以很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实质在于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无法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无法化压力为动力。

良好的师德能够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良好的师德能够促使教师秉持正确的学生观;良好的师德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观,要想成就教师幸福必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三、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懈追求

洛克指出人生来就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它来源于客观实践,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收获幸福。教师职业道德是追求教师幸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和应有之义。认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才能在教育劳动中收获幸福。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依法执教;高校教师

1引言

依法执教,就是鼓励教师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上,大胆地施展自己的专业才华。但是归根究底地讲,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想在工作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从教热情,不仅需要坚实的法律基础,更需要敦实的道德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

2“职业道德”是安身之本

在我国,“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每一名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中,都包括“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和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就是每一名公民遵守公民道德的客观体现。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每一名高校教师安身立业之本。

2.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职责是学习人生之道。”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职责早就已经不仅仅是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认字识数,而是变成了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对学生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2011年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明确定义和严谨规范。结合《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道德准则、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具体说,就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二十四个字。

2.2“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道德”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积极的指导作用。具体说,高校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自主学习的原则下,学生们更多地承担起组织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责任,教师变成了学生履行自我管理意愿效果的“监督者”。我国政府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因为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有效提升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激发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工作热情。这就是“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3“依法执教”是立业之根

“依法执教”是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具体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领域当中的客观体现,是在根本上明确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明确“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当中的合法地位的思想基础。“依法执教”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文化。

3.1“依法执教”的法理依据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应当遵照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来组织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现阶段,可以被高校教师用来当作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依据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定主要有《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其中,《教育法》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教师法》在其第八条第一款当中明确了遵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要履行的基本义务;《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位置。

3.2“依法执教”的根本目的

从根本上讲,“依法执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将法制化的观念植根在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心中,让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以法制化的观念和视角去正视自己的工作,并在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的同时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

4高校教师执教工作遇到的现实困境

甘肃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6所,普通高等学校31所,成人高等学校12所,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25所。其中,既有兰州大学这样的985工程高校,也有普通高校。从高校教师的执教工作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在执教工作中遇到了非常多现实存在的困境,这些困境给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也让“依法执教”成为一种必然。

4.1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化

甘肃省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加之甘肃省内高水平的高校数量不多,省内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和简单。从甘肃省各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登陆互联网成为在校大学生度过业余生活的一种基本方式。在长期接触互联网的情况下,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崇尚个性化、时尚化、多元化的网络文化的影响,正在呈现出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思想状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课上的思想状态常常过于活跃,导致课堂秩序失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掌控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化自己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求之外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却不是“岗位责任”的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能力强弱。

4.2工作要求水涨船高

杜媛(2008)等人很早就关注起甘肃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已经对教师的日常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梁江岳(2013)展开的调查中发现,甘肃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学者们的研究中普遍发现,教师在课程设置上的规划自较小、教师在无法得到更多进修机会的情况下反而还要承受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的客观压力是触发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触点”。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尽管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客观存在,尽管我国学者已经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解决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也就意味着触动职业倦怠情绪的“触点”始终存在。换句话说,甘肃省高校教师始终无法摆脱必须长期面对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下工作要求不断水涨船高的工作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作要求的水涨船高是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当然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但这又是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之外的要求。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究竟能不能抓住解决职业倦怠这把锁的钥匙,关键还是看教师自己。

4.3师生矛盾日益尖锐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项基本的权利。高校教师不会武断地侵犯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但是,高校教师也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他们也需要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工作。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有些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的“作业”不够重视,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为了解决自己不愿意上课却不得不因为教师的“点名”活动而亲自到学校上课的问题,花钱雇佣其他没有课程安排的学生到自己的班里做自己的“替身”,以20元的价格让别人代替自己上课。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所有涉事的学生受到校方严惩。可严惩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无疑将会受到这种事件的影响越发尖锐。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解决学生远离课堂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在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上对于这一些内容并没有强制的规定和要求。换句话说,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仍然是由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的。

5“职业道德”对“依法执教”的促进作用

从甘肃上高校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来看,造成相关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无疑在提升教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出发,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他在“依法执教”的前提下处理自己遭遇的各种问题的办法就越多,处理问题的结果就越好。结合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依法执教”的促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说,这种客观存在的促进作用可以被描述为以下三点:

5.1有道德才能尊重法制

法律制度对于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充分尊重的。但是法律制度绝不会姑息一个教师犯下的错误。违反制度就是一种错误,而在冰冷的制度面前,任何人情都不存在。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只有充分尊重所有的法律和制度,承担起自己的应尽义务,才能相应地享受到制度赋予的权利。而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职业,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最基本内容。

5.2有道德才可按图索骥

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了。不仅是学生,包括很多教师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在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职业道德能够唤醒教师的记忆,让他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找回自己,找到正确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5.3有道德才有自律他律

从甘肃省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遭遇的问题来看,“点名”成了有的教师和学生一天中唯一的直接对话的机会,考试成了有的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这才使得学校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教师的行为。可事实上,思想才是引导行动的核心,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自律和他律,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师德师风。

6结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都承担着传承文明香火,弘扬民族文化的艰巨责任。然而教师这个职业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任何一个职业都有所不同,在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中,尤其是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工作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易言之,因为每一名高校教师都拥有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每一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展开的思考都与别人不同。在“依法执教”的框架下,用职业道德去引导教师的工作,让同样的教案绽放出不同的色彩,这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杜媛.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8.

[2]梁江岳.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第10篇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教发〔20*〕10号)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塑造教育新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全县各中小学要切实做好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中小学教师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情况(具体内容见附件1)。

二、考核原则

考核坚持教育为主,重在规范,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

三、考核要求和办法

(一)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领导,成立由学校领导、中层领导和教职工代表参与的师德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师德考核工作。

(二)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日常师德表现的监督和检查,如实记录教师在师德方面的日常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情况。

(三)每学年末,各学校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学年考核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情况。

(四)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总分为100分,考核项目分自评、学生评议、家长评议、教师评议和考核小组评议,其中自评占20%、学生评议占15%、家长评议占15%、教师评议占20%、考核小组评议占30%。各学校要根据考核内容、项目和要求,认真组织做好考评工作,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记分表格,如实汇总统计考核成绩。

(五)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共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五个等级,根据考核最终得分确定等级。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者定为“优秀”,80~89分者定为“良好”,70~79分者定为“合格”,60~69分者定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者定为“不合格”。“优秀”人数原则上控制在考核总人数的10%以内,“不合格”人数原则上控制在考核总人数的3%以内。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师德考核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1.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严重,在社*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2.乱收费,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等,严重损害学校声誉的;

3.参与赌博、盗窃、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活动,严重损害教师形象的;

4.工作态度差,劳动纪律涣散,不服从学校管理,无理取闹,诬告陷害他人,恐吓威胁学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工,情节严重的;

5.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

6.受党纪政纪或刑事处分的;

7.,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8.其它严重违反师德规范或违法乱纪的。

(七)考核小组对评定为“优秀”和“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重点审核,涉及考核小组成员本人时,要实行回避;要将优秀者名单在学校公示7天;对考核不合格者要加强教育,由学校领导负责进行诫勉谈话。

(八)各校要如实填写《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档案,并将考核成绩及教师日常师德行为表现记入个人职业道德档案之中;考核小组成员名单、考核评分表、考核结果等相关资料按年度收集、整理、归档,由学校妥善保管。

(九)每年7月10日前,各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县直各学校将师德考核结果为“优秀”、“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人员名单(加盖学校公章)报县教育文化局人事股备案。

四、考核结果的应用

(一)县教育文化局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由学校申报,师德先进个人由学校在每学期师德考核为优秀的人员中推荐,由县教文局评审。

第11篇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道德观的嬗变,一件件教师虐童、体罚学生事件的曝光,让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这一名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并不陌生了。所谓的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即教师这一群体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出的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是有着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师德则是教师的人格素养的直接表现。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榜样,同时还是学习道德的楷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厌岗怠业、为师不表的现象,甚至有部分教师采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对待学生,以发泄自身的压力与不良情绪。这种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不利于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对策,以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也存在很多种,这其中包括学校管理不当,教师素质不高等等。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每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存在发展的社会根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属于社会特殊现象的一种,其原因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社会转型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和观念也发生着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了社会行为失范。目前,我国正处于这种转型期,一些腐朽的思想也在社会中到处可见,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市场经济竞争中,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的现象到处可见;政治生活中,官员、以权谋利;种种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是这种不道德的社会才产生了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教师在这种社会状况下,难免不会随波逐流,丧俗自身的职业道德准则。

2.行业竞争压力增大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普遍实施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与聘任制,学校也会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师生比例,这就间接地加大了教师的压力。有调查结果显示:93.1% 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50.8% 的教师表示有机会将调换工作。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大,导致教师心理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压力过重会使人情绪紧张焦虑,教师也往往不可避免地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例如缺乏工作热情,缺少耐心、缺乏信心、易暴躁等等。

二、解决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道德和行为对应统一的过程。所以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锻炼,从加强教师管理的角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是一种任务复杂繁重的职业,而且教学成果见效较慢。市场经济的发展淡化了人们对师德的观念,这导致有些教师丧失道德底线。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自觉主动性,最终才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发放手册、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积极组织学习职业道德理论。首先要学好理论知识,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学习。学习的内容要规范、针对性要强。比如从学习职业道德的目的意义内容、失范根本原因等等角度入手,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活动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

2.良好环境,增强约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良好的环境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约束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容校貌在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使教师更加热爱工作岗位,增加工作热情。这种积极的心态又可以转变为物质动力,激励教职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可以按阶段进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在这一过程中要有计划性、目标性,要有最终的评价分析与结果反馈。通过日常的检查评比,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道德约束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3.树立榜样,激励学习

通过自我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外部的教育才能健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体系。通过树立教育典型,可以把外部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内在动力。一个榜样,可以促使人自主学习,并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在自我努力的基础上,经过榜样的引导提高来树立典型。在宣传典型的思想过程中,要能够做到实事求是,重点宣传思想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强自我道德教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加强实践,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