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5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与利益同在”,这既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则,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合同管理时,对未来企业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偏离的综合风险。企业要壮大发展,取得高额的利润,就要对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对策,有效防范、控制所遇到的风险。所谓合同管理,可以阶段性划分:订立阶段;履行阶段和纠纷处理阶段。纠纷处理阶段主要为合同的纠纷处理。
一、合同订立
1.资信调查风险分析:(1)主体不满足特定资质要求;(2)不符合国家级行业要求;(3)无权或越权。应对措施:(1)将维权委托人与合同相对人的相关证件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其造假。被审查对象必须出具如下证件的原价:授权委托书;资质证书;身份证;经营许可证;其他必备材料。(2)被授权人负责在合同上签字。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授权委托书的合法性,必须保证被授权人其行为是否符合授权要求。此外,公司印章还有法人签名也要盖压于授权委托书上。(3)对首次合同签约的对方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则尽量进行现场的实地调查,以便全面了解评估对方在生产、研发方面的技术能力以及资金实力等经济状况,以此保证其具有合同履约能力。2.合同谈判风险分析:(1)谈判人法律、财务以及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谈判经验不足,盲目做出让步;(2)合同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被忽略;(3)遇到重大问题时做出了不恰当的让步。应对措施:(1)进行谈判之前,必须要将对方的资料进行最全面的收集,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实现百战百胜的目标。(2)对于合同的核心内容、详细条款以及所有细节都要密切关注。如合同中标注的技术标准、材料的数量与质量,还有合同标注的价格及支付方式,以及合同履约期限、履约方式、责任划分、纠纷解决方式,甚至合同变更和解除需要满足的条件,条条皆有其框架。字字句句都要仔细斟酌,重点条款重点斟酌,锁定风险。(3)重要合同与重大合同的签订,必须安排法律顾问、技术人员以及财会专业人员参与到谈判之中。3.拟定合同文本风险分析:(1)合同形式不合适;(2)合同的内容或形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3)合同内容不全面、表达有误,存在重大疏漏等。应对措施:(1)规范合同文本。对各类通用或普遍性的合同制定合同范本,在企业范围内强制推行,并要求以书面形式打印合同,以免合同对方随意篡改合同文本。(2)合同用词要严谨。合同条款不得前后相互矛盾,约定都应具体、准确。这样既能明确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与可以享受的权利,还能降低纠纷率。(3)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得签订“黑白”合同这种披着“合法”外皮却行“违法”之实的合同。这类合同在发生纠纷后,法院将会给予其“无效合同”的判决结果。(4)针对特殊条款,要特别于合同中标明。以“发生纠纷后,在合同签约地予以诉讼”的合同规定为例,需要在合同中将签约地标注清楚。(5)纠纷如何处理要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如:诉讼与仲裁必须二选一,若标注“诉讼或仲裁”则视为约定无效。甚至在指定诉讼管辖法院时,都要明确指出,必须具有唯一性与合法性。4.审核合同的内容及条款风险分析:(1)合同文本中可能存在着不恰当的内容与条例未被发现,或是发现了却没有提出修改意见;(2)修改了合同却不是按照审核人员给予的建议进行的修改。应对措施:(1)合同文本必须具有经济性,条理严密、内容合法。合同内容必须与企业经济利益相一致,主体必须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划分均要明确,对于争议的解决条款必不可少。(2)形成合同会审制度。在签订重大合同与重要合同之前,可以将合同文本交由企业内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严格地审核,按工作职责明确会审职责。会审意见由主办单位收集并修改。(3)对各部门给予的审核意见,必须慎重对待并行以认真研究,确定无误后进行记录。(4)合同管理制度必须予以严格执行,避免以化整为零的形式有目的的规避合同管理。对于越权行为必须要杜绝其发生。5.签署合同风险分析:(1)合同的签署方式必须遵守相关标准,若违法签署合同,合同则无效;(2)合同的签订人各有其权限,授权委托人若越权签订,则会带来风险;(3)合同印证若管理不当,将有可能导致合同在签署后仍然被篡改,同样会带来风险。应对措施:(1)在合同签订时,企业法人(或授权委托人)必须签署姓名并加盖企业公章;若安排授权委托人签署合同,则需要委托人出具授权委托书,并将委托书与授权委人的身份证全部附录到合同中,作为附件。(2)相关印章必须进行严格管理。针对合同的用印权限,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审批制度。合同签订按编号、审批、签署、加盖印章的步骤进行。保管印章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将印章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与备份,以便后续查阅。(3)合同签署必备签名与盖章,二者都不可缺少。应该先签名后盖章,待盖章完毕后合同才能正式生效。
二、合同履行
1.合同履行和结算风险分析:(1)对方违约,造成我方的损失;(2)我方违约,遭到对方的索赔;(3)索赔证据被未保留或无效;(4)合同条款未严格遵守;(5)超过合同标明的付款期限;(6)付款金额或付款方式不同于合同规定。应对措施:(1)对合同内容要了解全面,根据合同内容建立分类台账,详细制定相关计划,按合同规定进行严格地组织实施,催到到期欠款或按期付款。(2)专人负责收集往来信函、文书、电报等合同执行中的资料,一旦合同违约,能够搜集出有利于我方的证据。(3)合同履行期间,若合同中存在对本企业不利的条款、规定不够明确的条款以及具有风险的合同条款,要及时予以补救,如补签协议等。(4)对合同履行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一旦存在合同履行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损失。(5)若合同不得不暂时中止甚至终止,则要办理相关手续,并签订书面形式的中止/终止协议,将双方的责任与权利进一步明确。一旦给企业带来损失,应及时追究对方的责任。(6)合同收付款应按合同约定执行,禁止提前或超额支付。2.合同补充、变更和解除风险分析:(1)签订合同时未标明或未详细标明,合同将无法正常履行;(2)若条款不公平、存在错误或者合同对方有意欺诈,必须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否则将会出现风险。应对措施:(1)合同变更后即可视为新合同,按照合同管理的标准内流程履行,合同条款再次进行严格审核。(2)合同若存在不公平条款、欺诈条款或错误内容,或者政策与市场形势发生客观变化,使得企业利益受损,则需要按照标准流程向对方通报,并在法规的监管下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相关索赔事宜的处理以及合同的变更与解除。(3)合同变更和解决应采取书面形式,在原合同文本上随意涂改或添加这样的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4)若合同解除时,对本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对方又存在过错,可依合同规定向对方索取经济赔偿。3.合同的登记风险分析:建立合同档案并行以保密是必须的,若档案不全或合同内容泄漏,将会带来风险。应对措施:(1)发展合同信息化管理技术,相关部门加强登记管理,定期进行合同档案的统计和归类。(2)为合同本文进行统一分类并连续编号,如此在合同文本遗失后可以尽早发现。(3)合同管理人员所具有的职责必须规范明确,合同的流转、借阅以及归还必须具有审批手续。
三、合同纠纷处理风险分析
(1)对方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贪图我方利益,签订合同后出现纠纷;(2)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对履行是否符合约定、是否构成违约等行为发生争议;(3)为签订、履行合同实现利润而虚设担保。应对措施:(1)若对方违反合同,或者资金不足,可酌情令对方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措施包括:第三方担保、抵押以及增加履约保证金等。(2)若对方频繁进行申诉,来函数量多或诉讼群发,这样要针对合同项目安排相应的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对方,全面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化解矛盾和危机。(3)合同双方发生纠纷之后,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失效期内的协商。如达成一致意见,应签署书面协议;一旦协商失败,则可以按照合同规定,任选仲裁和诉讼其一进行解决。纠纷未处理完毕之前,相关办事人不得向对方做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四、结束语
科学有效地进行合同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落于合同之中的陷阱,企业受到的损失就能大大降低。可以说,科学管理合同,可以使企业成本实现最佳优化,使企业运营环境更加稳健,更能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有力、更加有保障。
作者:秦亚秋 李洁 单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1医院经济合同概况
随着医院市场的放开及医疗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面临各种挑战,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是很多公立医院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医院在参与竞争时,面临很多的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规避经济风险,最直接的方式是规避经济合同风险。医院每年与合作单位签订很多的经济合同,与对方单位的经济往来都反映在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都依赖合同约束。由于合作单位多,医院没有统一的版本,签订的合同版本各式各样,造成经济风险难以把控。如何规避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值得探讨。医院的经济合同按合同性质可大致分为三类:购买类合同、技术类合同、工程维修类合同。购买类合同主要是医院的物资采购,这类合同由于经济关系简单,且大部分参与政府集中采购,有规范的版本作为参考,所以这类合同风险较低,但这类合同要关注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技术类合同最难管理,因为医院的技术合同涉及很多的临床科研合作,科研合作涉及的内容相对专业,非专业人士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就造成该类合同风险难以控制;工程维修类合同需关注合同的细节,因为工程维修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在合同中对事项不作明确的规定,医院很可能需要被动的签订补充协议,不利医院利益。
2经济合同中存在风险因素
购买类合同的主要风险是价格和质量。医院的物资采购规模大又杂,政府对医院采购有严格的要求。医院的采购(除政府集中采购)严格意义上都要公开招标,整个程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尽管医院每年投入很多精力以期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但是结果并不太理想。在价格方面,医院通过竞争性谈判来降低价格,但是因为缺少参考价,在谈判中总处于弱势。在合同中关于物资质量一般都有相关规定,但大多是“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质量协议,所以往往被钻了大框架标准的空子。医院的技术类合同主要是科研合作和委托类技术合同。科研合作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推动疾病的治疗,开展科研合作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但是科研类合作的专业性使得非专业人士不能完全理解合作的必要性,所以需关注科研技术类合同的必要性和社会效益。再者科研类合同因其特殊性,很难确定统一的合同版本,所以合同版本众多,对经济合同的审核增加了难度。处于发展初期的医院工程建设合同相对多,而处于稳定期的医院零星工程合同多。不管哪类合同,工程维修合同中两个元素很重要,一是支付进度,二是工程质量保障。工程维修合同中都会对支付进度作规定,但因工程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常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最大的问题是工程质量,而工程合同中很少对工程质量有具体规定,主要依靠外部的监理和决算审计来把关,故依赖性比较大。
3对经济合同的风险控制
购买此类合同不需要花很多功夫在条款上,因为政府采购有规范的样本,医院可以参考政府采购文本,该类合同重点在价格谈判和质量维保。价格贵不贵,供应商暴利,这些只有相关人员才了解,所以谈判小组应包括相关专业人员。医院的采购小组应根据物资价格和性质分院级和科级,院级应由职能科室负责人、使用科室负责人、评标专家、监察室人员、财务人员组成,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谈判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科级采购工作小组由职能科室负责人、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监察室人员、财务人员参与监督。产品性能如何,需要怎么样的质量保障和后续服务,相当的专家库是谈判强大的后盾,所以医院应建立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库,可以为谈判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技术类合同需要陈述合作的必要性,很多申请科室填写申请单时随意填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办科室因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判断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技术开销,如何为医院争取最大的利益。笔者认为医院成立专门的科研合作评审团,医院的任何科研合作都需要先向科研合作评审团递交申请。科研合作评审团成员陈述科研合作的必要性和效益性,再由经办科室进行会签流转。必要时科研项目可以进行招标,专家根据投标人的价格、质量保障等方面打分,再综合专家评分,选择得分最高者合作。工程维修类合同最重要的是要在合同中明确支付进度、工程质量。工程质量问题不可完全寄望于监理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理作为第三方,难免不存在利益关系,而事务所在工程决算时审计,已经是事后审计,并不能起到保障质量的作用。所以建议工程管理科室为每个项目设置专业的质量监测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而工程支付方面,笔者以为应根据对方单位的规模、财务状况等为合作单位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信用档案登记的不同实行不同的付款方式。建立信用档案可以获得长期的优质的合作单位,为医院减少成本的同时也保障工程质量。
作者:陈立群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关键词:合同管理流程;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一、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
1.主观性风险
主观性风险主要包含有四个方面,一是投标风险,二是合同条款风险,三是合同变更风险,四是合同管理风险。首先是投标风险,在我国目前的施工企业施工现状来看,承包工程大多是通过投标的方式而进行的,这种方式被广大施工企业所应用,然而,其风险是比较大的,这种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类是不中标风险,如果企业没有中标的话,那么很多工人就没有工程可以进行施工,因而出现窝工现象,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让工人的工资变低。第二类就是中标风险,当企业中标之后,就必须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里面包含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秩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有很多资质不合格的业主,如果这些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业主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盲目签订合同,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工程款不能够及时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合同条款风险,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条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如果不能仔细检查条款的话,就会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派遣出工作者详细阅读合同的内容,针对那些不完整和语义不明确的地方进行商榷,提前与业主做好沟通,防止后期的争论以及矛盾。第三是合同变更风险,大体上而言,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之中都有关于合同变更这说明,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合同变更现象,那么一切过程和工作都应当按照合同中的说明来严格执行,如果有一些合同变更条款之外的变更项目,那么施工企业就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工程量增加工期延长的问题,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第四就是合同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因素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是指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例如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不达标的问题等等。最后就是索赔风险,在实际的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索赔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大体上而言,在前期的施工合同中,里面有相关的内容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说明,当某一方违规的时候,另一方就可以按照合同的要求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做好工程竣工的质量工作,同时要保障按时完成,否则会出现被索赔的现象。
2.客观性风险
首先是自然环境风险,由于建筑施工的地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也是不同的,有的时候,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就会导致施工不能够按合同要求进行,因此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其次是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会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导致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又比如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会造成施工进度的延误,另外利率税率的变化也会造成经济风险。
二、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1.风险的降低
当风险发生之后,降低风险是最为主要的一种事后控制方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制度,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合同管理风险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项工作,我们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第二,我们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策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前预测到各种类型的风险,并根据风险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就应当按照策略来开展工作。第三,必须要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最大化的减轻损失。
2.风险的规避
所谓企业风险的规避,主要是针对没有能力承受风险的企业所采取的一种控制策略,这种策略是一种事前控制的方法,大体上而言,风险规避的措施是比较多的,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大致划分的话,可以有以下两种。第一是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策略。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在建筑工程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得到了广大工作人员的青睐。这种策略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开展工作,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大体上而言,这种策略适合两种情况,首先是经过评估之后,尽管发现合同的一方的情况不太好,不能够完全符合要求,但是签订合同的话也不会给本企业造成过大的危害,只是工作的量稍微大了一些,而且利润稍微少了一点点而已,因此,如果承担此风险的话,对于企业是有利无害的。其次,当通过评估风险之后,发现合同签订风险巨大,但是,对方企业能够满足本企业在产品设备等方面的一些特殊需求,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利益,此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逐步试探的风险规避策略。第二是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这种风险大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我们对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如果发现巨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无法被规避,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那么我们就应当完全拒绝签订合同。通常情况下,如果要采用完全拒绝承担风险考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详尽的分析,并且科学合理的考虑各项因素,当十分确认风险之后才能够采用,否则会让企业错失应有的利润。除此之外,如果施工企业在全面分析之后,发现对方企业的信誉比较差,而且资金状况不佳,甚至存在着内部资金链断裂等现象,那么就应当严格取缔合同,避免后续各项工作的麻烦。总而言之,合同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合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加以分析,找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让企业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锦余.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5:4-7.
[2]贾静.合同管理流程的风险与控制[J].天津经济,2010,7:63-64.
关键词:合同 风险管理 控制
一、 合同管理的一般流程
合同管理是企业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优化合同管理流程、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合同管理一般经过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终结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流程方面,除了遵循一般合同管理的模式外,还融入了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原则,如进一步细化合同审批管理权限,严格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等。
二、 油田合同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先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被逐步取代,胜利油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企业市场经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胜利油田自1984年成立合同管理处以来,通过相关法律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了整套的合同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目前,油田每年签订的合同已超过六万多份,总标的额超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正是在严格的合同管控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的约束与管理下才如此井井有序, 2013年油田正式启用中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合同的准备、订立、履行、终结网上运行管理,加大了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近期,油田又在大力推行、规范项目招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合同全过程管理,确保合同管理的公开、公正、合法、合规。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凸显了油田在某些方面的管理冲突,可能对合同管理形成一定的风险。
三、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识别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显现在履行阶段,但也隐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中,尤其以合同准备阶段为甚,且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分析合同管理风险,可以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也可以从导致合同风险的各种因素切入。
目前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方面已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审批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因此个人认为合同签订流程方面的风险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防控,而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外部环境影响。此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外部施工区域,受地方政策、法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区域,相关业务(如钻前土方施工、运输服务等)无法按照油田合同管理制度选择拥有施工资质的队伍,造成合同签订不规范或合同签订滞后等,导致合同履行存在较大的风险。
2、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尤其是预算管理体系与内部审批机制影响。一是预算下达时间较晚,部分油田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已开始施工,而无预算就无法签订合同,导致先施工后补签合同;二是部分业务内部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导致相关业务在应该开始施工前,审批还未下达,无法签订合同,使得合同履行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三、 认识与建议
1、在油田合同管理体系下,针对特殊情况划定范围,并制订相关特殊政策,合理解决准入及合同签订问题。例如,针对地方保护严重的项目可成立调研评估小组,客观评估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出具调研评估报告,如果确实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可凭此办理合同相关手续。
2、针对生产急需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应适当放宽签约依据的审核,可由具体施工单位出具证明作为签约依据文件,确保施工合同的及时签订。如果项目涉及油田内部审批,是否考虑审批时间前移或成立联合办公小组,加快审批进度。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为每个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业主和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所确定的方案计划与实际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会发生工程变更。变更即意味着改变,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就有风险。由于工程变更的发生具有必然性的特点,因此承包商也必然要面对由工程变更而带来的风险,站在承包商的角度分析工程变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变更风险。设计变更的发生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期间,由不同参与方提出,并且最终由设计单位以设计变更或者设计补充文件的形式发出工程变更指令。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较多,若业主在设计之前的考虑不周全,那么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会对设计提出修改或补充。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疏忽或不细致,同样也会对原设计提出补充或修改。这些变更会引起工程量、施工进度以及工作流程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承包商实现目标利益带来风险。
1.2外界环境变更引起的风险。这种变更风险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变更。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十分稳定,政策变化、材料供应紧缺、通货膨胀等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自然灾害较以前发生的概率也有所增加。这些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可预知的变更风险。
1.3施工措施变更风险。这种变更的发生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因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施工环境或施工条件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向监理工程师以及业主提出对原施工措施方案作出改变。这种变更的发生会导致施工计划的变更,对原施工顺序与时间作出调整从而使施工生产效率下降,阻碍工程的顺利实施,给承包商带来工期延长的风险。
1.4各参与方干预带来的变更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各参与方之间既是合作者也是利益的对立方。如业主、分包商、供货商等在施工过程中都可以提出对己方有利的工程变更,那么对于承包商来说就要承担变更所带来的风险。1.5管理风险。人员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对人员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变更风险发生时,企业员工管理有序,人员素质高,那么就会以团队的力量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的应对风险,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的损失,否则就会使损失扩大化。
2工程变更风险应对措施
2.1承包商应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对工程变更风险通过识别、分析、评价后将各种风险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那些影响较大的风险,应该引起承包商的高度重视,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此外还应该对成功的变更风险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2.2设计变更风险应对措施。提出设计变更的参与方可以是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也可以是承包商本身。一般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往往为了实现工程造价、工期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目标,会对施工图纸设计提出优化与变更,可是这些变更对于承包商来说在很多时候都是无条件服从。无论哪一种变更的发生,都会间接导致合同签订内容的改变,这就需要承包商在依据变更指令组织施工的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并且及时得到驻地监理的签认资料,以此做为变更单价确定的依据。
2.3外界环境变更风险应对措施。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不够稳定,承包商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等情况,对此承包商应时刻掌握市场的动态,如果承包商对于市场无法准确地判断,也可以效仿大企业囤积材料这种措施以避免风险。除此以外天气和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更影响也不容忽视,在面对这种工程变更风险时应采取将高风险的工程进行分包或工程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
2.4独立设置合同管理部门。许多承包商对于合同管理环节不够重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因为一旦合同管理中出现了失误,工程的变更风险必然发生,也有可能承担由此带来的相关变更风险,所以承包商要提高对合同管理的意识并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增强合同变更风险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 合同; 现场;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62-01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总任务是“五控”、“两管”,即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环境控制、合同管理和现场管理。其中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总纲。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都要体现在合同上。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要达到不断提高社会信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自身的施工合同管理、特别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只有加强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才能在合同双方发生严重分歧时,有效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施工现场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合同意识淡薄。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量和合同价格上,对合同条件不做细致分析。项目部成立后,有的项目经理拿到合同后便束之高阁,不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学习、研究合同,寻找甲乙双方的敏感点。当纠纷发生时,无法掌握各种手段、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使得在经济上蒙受较大的损失。
1.2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认识不足。没有根据现场实际分析风险的存在因素,事先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出现风险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转移风险,减少损失。
1.3有些项目部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协调甲、乙方的关系、处理好双方个人间的关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即所谓重关系、轻合同。因此,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是实现合同目的,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2 施工现场合同风险分析及处理办法
2.1风险的认识。工程的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其存在取决于工程本身的特点。无论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多大,均受施工方法、技术装备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在经济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可确定的风险。
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招标文件提供的地质柱状图与实际出人很大;设计变更频繁,或图纸供应不及时;项目部管理不善,施工组织不合理或存在漏洞;项目部提出的由甲方解决的技术问题迟迟得不到答复。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素市场价格的浮动;由业主供应的设备或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国家政策性调整(如人工单价调整)。合同签定不足和履行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严密;业主履约能力差;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
2.2风险处理的主要方法。处理风险的方法途径有两方面:一是事先控制,二是事后控制。事先控制是在风险因素发生前,预见到并采取一系列包括完善合同在内的预防措施。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要求项目部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丰富的处理风险问题的经验。事后控制是在风险发生后,针对风险情况结合现场实际采取的风险转移措施。一般都通过向业主索赔的办法在经济上或工期上寻求补偿。索赔是处理事后风险的有效办法。但由于索赔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推行,双方对索赔的认识不足,业主还适应不了“索赔”这样的字眼。尽管我们在施工中进行了大量的类似索赔的工作,如停工影响补偿、设计变更价格调整等,但正确有效的索赔方法还没有完全学会,顾虑双方关系,不去索赔的情况也时有存在。因此项目部管理者要不断了解通过索赔转移风险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实际,学会巧妙的索赔方法,让我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3 加强现场合同管理,积极地开展索赔工作
施工索赔和施工合同两者有着直接联系,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就是针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造成损失要求赔偿的行为。是否应该索赔,最终以合同条款做为评判的标准。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延续,是解决双方合同纠纷的特殊方法,是施工单位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有效手段。因而,人们也将工程索赔称之为合同索赔。要取得索赔成功,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3.1证据是索赔的关健。《示范文本》专门制定了“索赔”条款,这个条款对索赔时限、索赔程序和索赔依据都做了严格的约定。在履行合同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证据不足或没有证据,索赔是不能成立的。证据是在施工过程中,也就是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因而,项目部管理人员依据合同条款,在施工过程中时时注意收集各种证据,是进行索赔的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施工合同文本对常见的索赔证据做了明确规定,项目部管理人员应经常学习、认真掌握。
3.2研究合同是寻找索赔机会的重要方法。研究合同是对施工合同进行完整、全面、详细的分析。通过研究,切实了解合同约定的自己和对方的权利与义务,预测合同风险,分析进行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以便采取有效的索赔策略。作为项目部管理者和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代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要随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合理履行合同,同时不漏掉自己一方应得的任何利益,及时、合理地进行索赔。合同既是法律约束,也是保证自己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3加强合同管理是捕捉索赔机会的主要环节。前面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做了分析,由于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都会造成施工单位的损失,影响施工单位的利益,这是任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所以索赔也不可避免。为了取得工程施工经济效益,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捕捉一切索赔机会,及时提出索赔意向和要求。
3.4科学的方法是取得索赔成功的关键。要取得索赔的成功,除了要增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管理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外,作为项目履行代表,还要学会正确的索赔方法,所以索赔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保证索赔事实清楚、真实,证据充足、有效。
②责任必须分析清楚、准确。
③强调事件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
④文字要简洁,用词要委婉,避免用伤害对方感情的语言。
⑤计算精确,索赔值不能离谱,以诚实取得对方信任。
⑥索赔方式要得当,要据理力争,不可无理取闹,要有耐心,反复向对方摆事实、讲道理。
⑦索赔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办理有关签证,要趁热打铁,以单项索赔为主导,避免多项积累到一块集中办理,那样会因索赔数额巨大使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怕担责任而不敢签证。
⑧一些涉及合同条款或政策性的索赔事件,必须请求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协调解决。没有成功把握,项目部不要私自处理。
4 结语
合同索赔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性工作,它虽然体现在工程建设的投资事后控制中,但却源于工程建设的事前控制,源于工程建设项目参建各方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以及风险对策组合的决策。这项工作的开展始终贯穿着“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文件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以有度为界线”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林徐迎.浅谈施工企业在工程活动中的合同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03(2).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防范措施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建筑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建筑合同,就无法实施和监管后续的生产活动,而一旦签订合同,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将纳入承包合同的范围当中。建筑企业实施的内部承包、总包、分包等,也正是根据其和建设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承担的权利义务与经济责任来明确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高度也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所有的内部承包的具体内容,即企业对外承包合同所含各项指标的分解和落实。这就让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从内容、形式与管理范围都与其他企业不同,而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格局完整的管理方式。就实际操作结果而言,部分建筑安装公司与工程公司正是缺少对建筑合同管理的深刻认识,忽视了建筑合同管理的监督与落实,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而陷入经营困境,步履艰难,因此,建筑企业进行合同管控以及做好防范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二、合同风险分析
2.1客观风险
合同客观风险是由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的,这种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客观存在的。例如FIDIC条款规定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由承包商承担,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d内,承包方须向发包方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建筑市场价格的波动、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客观风险总的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风险、时效风险、政策风险。
2.2主观人为风险
虽然在合同示范文本中规定了发包方承担风险较多,但发包方始终处在主动地位,往往利用招标文件、答疑文件、起草合同等有利条件,将大部分合同风险有意识地转嫁给承包方,从工程招标文件开始就加入许多免责条款,并要求承包人无条件做出承诺,否则视为不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放弃投标资格,承包方由于急于竞标,只有吞下苦水,明知故犯。一旦承诺后这些条件将纳入合同条款中,造成合同风险。另外在合同文本草签阶段发包人同样将自身的责任、义务条款淡化,加强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出现许多单方面约束、不平等条款。合同中的人为风险还体现在承包方合同签订人员的素质不高,不具备综合能力,没能深刻的剖析合同中各种风险,出现严重的失误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人为风险。
三、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增强法律观念,注重履约过程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备,尤其是《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行各业也根据国家法律制定了有关条例。因此,建设工程的承发包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3.2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由于合同管理是高智力型的,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型强的管理工作,其涉及经营、预算、法律、工程管理及公关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真正的防范合同风险,施工企业还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重视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立严格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制度,使其全程负责施工合同的订阅、实施、管理及控制等环节,从而使工程合同管理专业化,最终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如合同在签订前,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发包人的资信和签订合同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需要了解施工图纸是否经过主管规划部门审批;了解是否具备计划部门的立项文件及其建设手续,需要拆迁的是否已经到位等等,同时还得了解发包人的资金是否到位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实施并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同管理专业化,并以最大可能性来规避合同风险。
3.3在合同签订和谈判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在合同谈判或投标前期,施工企业在对发包人详细了解后,认为可以承担这项工程时,才能进行合同实质性谈判。在谈判时,应对合同条款认真研究,尽可能在投标书中作出响应招标文件实质性条款的情况下,依据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用条款,结合协议书和专用条款,逐条与发包人谈判。同时,在谈判策略上,施工企业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于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要合同款项上应将免责条款具体明确,从而最大限度地限制风险。
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懂得法律、经营、管理、造价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一规避可能出现的漏洞。如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研究合同文本的款项,如:严格审查发包方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关于工期、质量造价的约定;对工程进度拨款和竣工结算程序的规定;对材料设备采购、检验和使用的具体规定;总包合同中发包方、总包方和分包方各自的责任和相互关系的规定;监理工程师及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不可抗力范围的规定(如大风、地震级别、大雨降雨量等);违约责任等条款的规定;工程合同担保的方式(保函、保证金、定金、保证等),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签订合同时减少风险发生的漏洞,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3.4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转移风险
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律保证。在建设工程中要防范合同风险,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利于规范业主行为,也有利于保证合同履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因此,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应引入工程担保制度,以适当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单位管理的核心之一,是一项具有相当繁重、复杂的工作,从始到终一直贯穿着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风险规避与防范,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从而使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进一步的提升,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建生.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1,(22).
关键词:设计阶段;住宅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栖身之地、休闲娱乐之所。随着家庭人口的增长、经济条件的改善、工作地点的变动等,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住房,住宅项目的设计就越发显得重要。对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识别,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然后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能促进设计人员更自觉、更系统地管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增强设计阶段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设计阶段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
1、住宅项目设计阶段的划分。住宅项目属民用建筑项目,根据建设部建质[2003]84号文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民用建筑工程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2、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通过对住宅项目设计阶段的各个划分阶段可知,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有:
B1开发商引起的风险:C1开发商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不规范或不能及时提供引起的风险;C2开发商不遵循设计的客观规律风险;C3开发商对设计的干预风险;C4开发商的不规范行为风险。
B2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C5设计人员职业责任;C6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C7技术风险;C8图纸的审核把关风险。
B3其他风险:C9政策变更风险;C10开发商与设计单位之间的交底风险;C11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交底风险。
二、设计阶段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和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具有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的条件下,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找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分析预测的重要依据。
1、本文在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
(1)层次化的划分:根据上述分析,将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化的划分(A为设计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
(2)建立反映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矩阵(数据来自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计算过程如下:
(3)按近似算法算出W值填入上述矩阵表中。最后计算风险C1, C2, C3,…, C10,C11对于A的重要性,见表1。(表1)
(4)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查表2有R.I为1.12,由A-B矩阵得出U1=(0.5710.2860.143)T,从而求出: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其他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说明矩阵中各参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用层次分析法求解的结果才是有效的。
2、计算结果分析。设计阶段中主要的风险因素依次为:开发商不遵循设计的客观规律,开发商的不规范行为,图纸的审核把关,开发商对设计的干预,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交底风险,技术风险。我们应该对这些风险因素重点考虑。
三、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上面计算结果可知,住宅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开发商和设计单位,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设计合同、设计单位自身的审查等方法来降低其产生的可能。
1、改进和完善设计合同。合同中没明确设计雇佣双方的责任,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开发商干预或是不遵循设计的客观规律等,导致设计人员不能很好地控制设计进度和质量等方面,从而拖延了整个住宅项目的顺利进行。
(1)明确工作界面。建立一个合理的设计合同构架,明确说明哪些项目由设计总包,哪些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分包。
(2)明确合同调整价格范围。一个设计管理到位的工程项目和合同管理到位的工程项目,其成本基本上是一个定数,可以预防合同价格调整方面引起的风险。
(3)明确进度控制要求。对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什么时候设计到哪个阶段及每个阶段具体需要多少时间应有严格的明确,使设计阶段严格控制进度。
(4)明确付款办法。如果把设计进程的控制点列入合同管理中,那么付款的方式也就变成按照控制点来支付所有设计费的某个百分比。这样,当设计发生问题时,设计方就不会承受一部分本不该由自己承受的风险。
(5)对于违约情况的处理。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详细说明有关违约情况的处理,对双方都严加规范,使设计过程不出现违约情况。
2、设计单位自身的审查。主要审查内容如下:(1)严格审查设计单位及其设计人员的资质资格: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设计单位及人员、技术管理能力、注册资金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2)规范设计阶段的招投标:设计招投标保证的是面对特定工程环境、在具备资质资格的单位和人员中选择出最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活动;(3)严格审核把关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包括初步设计的审核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核。审核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条文进行,不能有一丝的放松;(4)对设计成果进行设计评审:所有项目设计均应进行设计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所有的评审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职业操守,评审完后应形成文件。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与评估,找出了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风险应对策略,能够帮助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防范与控制,使设计阶段能够顺利地完成,并不影响整个住宅项目的建造实施。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文春.项目设计管理的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丁香乾,石硕.层次分析法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1.
[3]刘冬梅,陈志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福建建筑,2003.3.
[4]卢有杰,卢家义著.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企业在合同签订与履行的过程中,都会潜伏着各类风险因素。总体来讲导致合同风险的既有外部因素,又有企业内部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将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通常企业的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营运风险
这类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如果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的管理失误或缺失,所引起的预期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重要经济损失。通常营运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业务评价不完整、不正确,导致决策失误,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合同需求与业务目标不一致,合同审核不当以及定价策略失误等方面;在合同制定时,如果存在合同条款不严谨、不合理,合同双方权利及义务表述不清,违约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及纠纷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双方沟通不及时或相关信息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营运风险;另外,如果合同一方无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或者自身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等违约风险也随时存在。
1.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签订与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如果由于合同条款或合同方信用等原因而产生收益偏差、经济损失风险。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为:没能合理的对预算进行制定,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合同的支付条件、付款进度、结算审核等不合理、不准确,导致资金占用增加或产生资金损失;合同双方在约定各方的权利及义务时,如果约定不清,有可能产生额外的费用,进而导致成本控制失利;另外,在税收方面对可能产生的税费没有考虑全面,对哪一方该承担哪部分的税款没有约定清楚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1.3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订阅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等,所受到的法律制裁或处罚,甚至引发重大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在合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合规风险有:在订立合同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合同有可能被确认为无效,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对合同主体进行选择时,并不具备合同所需要的资质,因此项目质量或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合同审核期间不能认真审核,审核流程或审核工作不能严格执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另外,一些人员违反制度、,甚至侵吞公款、接受贿赂等现象也会造成合规风险的产生。
2合同的内部控制对策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流程应该覆盖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尤其要对可能产生较大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笔者结合多年合同管理经验,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控制措施提出相应看法:
2.1准备阶段的合同管理及控制措施
在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建立起系统的合同需求申请制度,对未经批准的需求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合同需求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对市场行情、行业信息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履约能力及资质等情况进行核实,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选,对合同的谈判策略进行拟订。并建立起信用资料库以及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与管理制度;将合同资金纳入到全面的预算管理之内,在进行合同谈判定价时,合同预算是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另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同文本示范文库,针对合同类型的不同,编写出标准化的合同文本格式,合同文本的建立必须在合法、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合同谈判前,主动向对方提供本单位的合同文本,并争取让对方接受,对于存在分歧或事项不明确的条款,应该留待谈判阶段进行协商。
2.2签订阶段的合同管理及控制措施
对于重要、重大的项目合同,应该由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法律部门等组成谈判小组,对合同价格、付款方式、技术要求、违约责任、变更处理等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解决;谈判小组应该对权限范围内的各类事项作出合理决策;对谈判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由谈判各方统一签字;在合同文本形成之后,应该由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审核的内部不仅要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及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合同的经济性;建立健全合同的分级授权等管理制度,在限额范围内批准签订合同,但限额范围外的合同,需要经过有管理权限的上级部门进行审核。当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以后,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相关条例对合同审批文件、合同编号等进行核对与确认;另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体系,对合同档案进行妥善保管。在合同签订之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合同正本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其中如果有涉及财务收支的合同,必须保存一份原件,作为财务记账依据。
2.3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及控制措施
在合同履行期间,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同管理台账,对合同内容、金额、付款方式以及执行重点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合同双方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近年来,随着合同管理工作越来越庞大化、复杂化,很多企业都会请一些有资质的软件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定制开发一套有效的合同财务管理软件,以便提高合同管理、审查及协调等工作的效率;在合同签订之后,合同主管部门还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及时对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进行预测及防范;如果出现重大环境变化,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应该及时与合同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与协商,同时,根据变更条款,签订变更补充合同或解除合同;另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在协商无法进行时,由法律部门根据合同纠纷进行依法处理,并在处理完后,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结论
(一)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中往往需要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对外签订各类合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是指公积金中心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各地公积金中心合同管理部门设置不统一
法治意识较强的管理中心设置了专门的法规部门,有专门的法规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相关工作;有的虽然不设置法规部门但设立了法规岗位,岗位职责中包括合同管理,但同时还疲于应付大量行政工作,无法集中、专注地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有的甚至不设法规岗位,仅由一般工作人员负责合同的具体签订工作。
2.住房公积金行业尚未形成法律人才库
目前全国各地公积金中心几乎都有法律专业人员,但目前尚未对这股法律力量进行整合,也并未搭建一个培训交流的平台。一些公积金中心疏于对这些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这些人员由于平时的工作、生活与法律专业知识交集不多,导致原有法律知识的生疏,或出现知识老化、滞后的情况,从而实战能力匮乏,难以适应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法律问题。
3.法规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的状况是,法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比不上法律顾问,但法律顾问又不熟悉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所以一个操作性强、工作效能高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该由住房公积金内部法规管理人员与外聘法律顾问共同组成。
4.合同管理缺乏系统性
合同管理较规范的公积金中心制定了专门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规程来对合同进行管理,但很多的公积金中心缺少真正的合同管理,其管理仅停留在合同的起草和签订方面,一旦合同签署后就疏于后续的管理评价,为以后产生严重的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真正完整、系统的合同管理,应该是涵盖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后续管理阶段,自始至终地关注并及时处理所有的相关法律问题,使法律风险损失降低至最小化的全过程、系统性的管理。
二、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形成合同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设置法规部门专门负责处理公积金管理中法律法规相关工作,不从事其他行政事务工作,保证工作的专一性。明确法规岗位的具体职责为依法行政、合同管理以及其他法律事务工作等。相关人员上岗条件需要有法律相关背景。
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培训长效机制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水平,降低或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是形成法规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的良性互动。公积金中心要在选定律师时重在针对性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律师是否大牌。法律顾问需要通过与法规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公积金业务发展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中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分类
根据公积金中心管理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对外签订的合同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合同进行管理。
2.分设部门
同时本着规范管理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明确合同管理的部门及相应职责。可将合同管理部门分为承办部门、审核部门、用印及归档部门、资金收支部门及监督部门。
(1)承办部门是经济合同的主要责任部门,对合同中涉及本部门的专业内容负责,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论证;调查相对方主体资格、资信、履约能力和标的物信息;在授权范围内参加合同谈判;拟订及修改合同,办理合同签署的相关手续;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标准履行合同;保管合同及相关资料、建立相关台账和移交合同档案。
(2)审核部门是法规处,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合同相对方的调查、合同谈判;书面审查拟签合同条款的合法合规性;合同的履行中涉及法律纠纷的,及时与法律顾问取得联系并妥善处理;组织合同评价管理。
(3)用印及归档部门是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对完成审核、审批流程的合同按相关规定用印;负责对盖章后的合同设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归档。
(4)资金收支部门是财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中的资金收支条款进行审核并按合同约定和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相应操作。
(5)监督部门是监察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对合同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处理建议。
3.明确合同管理流程
可以将合同管理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前期调查、谈判、起草、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合同签订、归档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包括合同监督、合同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
4.制定合同管理操作规程
根据合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操作规程,明确各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风险点,同时创新合同管理模式,将合同管理分阶段、全程采用电子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合同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规范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三)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除了形成合同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还要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具体到实践操作中就是要注意合同管理各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生效前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策划风险
指在合同策划阶段存在的不能满足住房公积金管理目标的可行性风险。对于合同策划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一是对合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论证;二是合同审核人员及时掌握本市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以便在进行合同审核时进行比对检查;三是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为了回避政府采购,将金额较大的合同拆分为金额较小合同的责任追究。
(2)合同调查风险
指在合同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做出不当评价的风险。要控制这类风险,一是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二是充分调查合同对象的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
(3)合同谈判风险
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忽略了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不当让步的风险以及谈判策略泄密的风险。控制合同谈判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谈判团队,谈判团队中除了有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外,必要时还应当有相应的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谈判;二是尽可能地争取后履行义务,从而为交易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三是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并做好保密工作。
(4)合同审核风险
指在合同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或纠正合同不当内容和条款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此类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制定合同审核操作规程;三是实施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划分合同承办部门和审核部门的责任。
(5)合同签署风险
指正式签署合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每年进行法人授权,严格划分合同的签署权限,严禁超越权限签署合同;二是加强对相对方人权限的审查,比如查看对方有无委托授权书,确定人的权限是否合法有效;三是明确合同印章管理部门和责任,确保只为符合合同审批流程的合同文本加盖合同印章;四是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等。
2.合同生效后的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违约风险,即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控制违约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在合同中明确并细化违约责任;二是合理使用抗辩权分散风险、降低损害程度;三是通过对合同所涉及的各类法律规范依据的运用以及保留足够证据控制违约风险;四是通过合理运用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的替代责任,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
(2)合同变更或转让风险
指在合同变更或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变更或转让的审批流程;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的内容和条款必须与当事人协商一致且进行书面变更;三是注重对合同变更或转让过程中相关证据的保存。
(3)合同终止风险
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在合同中明确提前解除或终止权;二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终止的相应审批流程。
(4)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
指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和相应审批流程明确各类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纠纷处理中的责任;二是充分收集对方违约的证据,尤其在主动解除合同的情形下,要避免因处理不当,反而被证据显示成为自己一方违约;三是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下,合理地选择诉权予以适用,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5)合同后续管理中的风险
指在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归档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丢失;合同被泄漏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同归档管理人员及相应责任;二是对合同保管情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合同执行情况评价风险是指在合同执行情况评价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签署后疏于后续的管理评价;合同评价范围和标准不科学,导致评价过程未能突出重点,评价流于形式等。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一是制定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制度;二是建立合同执行情况评价的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受到了更为规范化的管理与调控,利用合同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对建筑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加以进一步地约束,是保证建筑行业整体有效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各项要求的关键措施,也是我国建筑行业走向更宽广的国际舞台的必要支撑。因此,针对建筑行业,加强合同管理势在必行。但是,建筑工程合同面临着诸多固有的风险,各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一、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用合同来引导和管理建筑市场,顺应了政府转变职能,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各建筑市场主体必须依据市场规律的要求来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合同管理。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其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勿论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
(1)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成交的交易方式,该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
(2)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大、产品固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这决定了施工合同具有独立的特殊性、履行期限的长期性、合同内容多样性和复杂性。
(3)虽然目前建筑市场倾向于买方,但竞争激烈,而施工企业又参差不齐,为了取得施工工程,施工企业盲目降价,不公平的竞争,使得实力较差的施工单位成为最终的施工方,将导致施工企业承担过多的风险转移到业主。因此,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业主必须重视合同风险管理,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4、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至今,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 面对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而国际纠纷也是极其复杂的,只有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才能更好地避免国外施工企业进入后给自己企业造成损失。
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因素分析
合同风险是合同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是工程风险、业主资信风险、外界环境风险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划分,它包括主观性合同风险因素和客观性合同风险因素两方面。
1、主观性合同风险因素
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即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在很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虽然业主可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便利条件,在合同协议中把风险隐含在合同条款中,但承包商一旦签订合同后,就会将对自身权利不利的因素提出来,据理力争,否则就以不履行合同为要挟。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有他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停工,打官司,重新找施工单位难免会给业主带来一系列问题势必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尤其是对于经营性项目,时间就意味着收益,早竣工就早收益。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工程的竣工,不如在签订合同就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从而自然降低了履行合同的风险性。
2、客观性合同风险因素
合同的客观性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都无法回避的,合同一旦形成,往往无法改变。如在工程量清单清单计价中,业主不可避免地面临超范围人工、材料、设备设施等涨价,及地下条件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工程量增加等问题,为此,只能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承担相应的风险。
三、加强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1、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具体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对外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使用建设部示范文本,详尽填写。并根据相关法律取其精华,制定本公司示范文本的推荐填写文本,也就是说,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一种业主既易接受又能实现承包方目的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应当尽量使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合同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 建筑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合同审查制度、责任分解制度应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即合同签订前,合同承办人员应该及时将草拟的合同内容送各专业人员(如技术、商务)进行审查,对专业人员提出的异议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及补充,也可以将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同时对合同内容进行逐一审查。责任分解制度则伴随着合同审查制度而产生,指通过“谁审查谁负责”的形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审查人员身上,以便合同审查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各自工作范围和责任。通过合同任务的层层分解将任务落实到人,协调各方面积极配合使得合同能共同签订共同实施。
3、强化管理与控制合同文本拟定。首先,合同管理人员在开展合同拟定工作之前,必须对该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资料分析与现场调研,并结合其他类似工程的优秀合同案例,对合同的各项条目进行初步拟定。其次,在合同条目拟定出来之后,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合同条目进行研讨,修改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位,并严格控制条文的多义性及撰写的模糊性,同时,保证各项合同条文的合法性。
4、签定完善的施工合同。合同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履行的法律文件依据,减少或避免风险是施工合同洽商的重点,通过合同洽商,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整,防止不必要的风险,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任利益关系的基本平衡和公平。合同洽商时,业主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每一个条款,善于在合同中限制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和尽可能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切忌盲目答应承包人提出的优惠条款,以免实际加重自身的风险。
5、加强履约过程的动态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完毕并非意味着合同就顺利实施了,还必须要专人负责合同的履约情况管理,对合同进行跟踪管理,这体现了合同全过程动态管理,对承包方出现与合同条款相违背的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从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制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尽可能避免损失发生,或避免损失扩大。
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建设项目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而风险又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只有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源头抓起,在实施全过程中做好风险辨识、分析和控制,才能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滨.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基础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1.(09)
[2].李昕.浅析业主建设工程管理[J].建材世界.2011.(02)
关键词: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 现代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46-02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在石油勘探行业,有许多企业属于典型的项目型企业,即企业通过完成项目的交付方式,为客户提品或服务。此类企业选择和执行何种类型的项目,会充分反映出企业的市场战略,因此做好企业项目管理在此类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的重点,不是讨论项目经理如何对单个项目进行管理,而是讨论如何建立企业的项目管理环境,支持、帮助和监督企业所有的项目经理,这其中能否有效地做好合同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文中笔者拟对项目型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油田项目型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比较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合同主体不当。合同主体必须是有相应的民事权利或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但是在一些合同中,却不具备上述两种能力或者具备这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二是合同文字不严谨、不准确,条款思路不清,漏洞百出,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趁之机。由于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挂一漏万,而造成的合同风险加大是在合同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到合同风险,它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和合同履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工程的特点决定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
在实际合同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是合同中文字和语句模棱两可,比如合同条款中“应当”用“可以”;对双方的工程责任界限不明确,语言含糊不清等等都会埋下合同纠纷的隐患。
至于合同内容不齐全、条款不完整、出现漏项的例子更多。比如对合同规定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情况预测不当,说明不完整;有些合同签订中漏掉违约责任或者违约责任规定不全,只简单规定出违约责任后,违约方要承担赔偿责任,但对具体“赔多少,怎么赔”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前业主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困扰项目型企业的严重问题,如果工程合同对拖欠工程款的规定不明确责任,必将给日后追缴欠款留下隐患,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关于工程风险转嫁问题。由于现在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作为项目型企业,经常遇到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造成风险承担上的不平衡。主要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平衡的责权利条款,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
另一种常遇到的形式是由于业主往往要以固定价格合同的方式签定合同,对项目型企业来说这种合同方式风险很大。而且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无论市场(包括价格风险、工作量风险等)发生了多大的变动,项目型企业都无法索赔。实践中业主给的招标时间很紧,为了抢占市场项目型企业承包人往往没有时间进行认真的核算,一般都是粗略地对工作量、成本等大概估计一下。一但遇到不可抗拒的涨价因素或其他风险,结果可想而知。
3.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海外项目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在合同签订时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体。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体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中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比如应变更的合同没有及时变更,应发出的会议纪要(书函)没有及时发出,应确认的签证没有及时签证,应追究的责任没有及时追究导致过了诉讼时效,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除了项目工程存在很多现场不确定因素和实际复杂性,因此项目型企业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项目经理为了赶进度,图方便,常在遇到问题时仅有业主口头同意,而没有书面签证的情况下,便对所遇问题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予以解决。这就造成了当问题发生时,才想起当初的不规范,不坚持按合同办事,造成了今日的被动,常常因此而败诉,应当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在实际工作中,这正是一些项目型企业发生问题的焦点所在。
二、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时解决解决项目型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要选拔在企业中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秉公办事的优秀的人才作为合同管理人员,并在使用过程中坚持阶段考核、优胜劣汰的原则,始终保持合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二是要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能够有权制止,领导也要给予合同管理人员大力支持,使他们能够坚持原则,大胆地开展工作。
2.经常组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学习方式,比如,聘请高校的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讲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有效地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相关院校联手,将工作表现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选送到高校进行深造,让他们更多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出类拔萃的人才,企业要舍得投入,只有高投入,才能得到高回报。
4.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要进一步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只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才能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也才能将每一项具体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项目型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项目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是工程项目结束,工程型企业的生命就基本结束。有的是1~2年,有的是3~5年,时间不等,但是相对正常的企业来说,生命周期都比较短。因此,就造成了一些项目型企业负责人不注意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仅仅是需要时,才想起来要用,临时抱佛脚。所以,笔者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
1.自上而下地建立项目型企业合同管理的网络体系。要对合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即:合同的谈判、拟稿、修改、确定、评审、签订、打印、学习、分解责任、跟踪履约、中途变更、合同终止、解除合同、终止合同,存档等等方面,都要做到一目了然,随时可以查阅。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切以合同为中心、为主线,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不论是工程合同签订前还是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抑或是项目执行的结尾阶段;不论是合同执行过程中有多大的分歧和矛盾,一切都要以合同为范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与合同条款相违背的行为发生。
3.合同签订前要深入调研,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减少合同执行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业主要将合同价格定死,但是经过项目型企业调查了解,在今后的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成本上涨的风险,就要提出在合同中起用专用条款,明确在某些情况下造成承包人工程成本价格上涨由业主进行补偿。这也是项目型企业避免因为增加成本而造成损失的一种方法。
4.为了使工程垫付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工程项目负责人要主动与业主取得联系,积极要求对方按法律程序办事,提供书面形式的担保,同时要在合同中将担保范围、期限等尽可能写清,明确规定保证条款与抵押条款,设立抵押的还要办理抵押登记,从而防止欠款现象的发生。
5.索赔管理是合同的重点,一定要特别关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工程承包市场更是风险莫测,变幻无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马失前蹄,追悔莫及。索赔是项目型企业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或少受侵犯的方法,不仅仅是要求相关利益者对自己进行赔偿,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以合同与法律为依据的、合理合法的企业行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武器,尽可能地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因此,在每一位合同管理人员心中必须要确立明确的索赔理念,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在索赔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注意:(1)及时性。承包人进行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之时而不是之后出具正式函件通知业主或其代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承包合同中对许多索赔时间都有时效限制。所以一旦出现索赔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2)完整性。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才能向对方索赔。经济损失指因对方因素造成合同外的额外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额外开支;权利损害是指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损失,但造成了一方权利上的损害,如由于恶劣气候条件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承包人有权要求工期延长等。因此发生了实际的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应是一方提出索赔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所以,承包人提出的索赔申请应有确凿的索赔证据。在合同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注意所有原始资料的保管、分类、汇总,以便在索赔事件发生时能提供齐备的资料证明。(3)技巧性。在工程承包活动中,承包人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这是由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在解决赔偿问题中,由于双方利益和期望的差异性,在谈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的争执。如果承包人态度强硬地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失去长期合作的机会。因此在索赔谈判中,承包人应避免和业主发生冲突,要善于整合双方的差异,寻找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给业主带来很大利益的条款。此外,让步是解决争议的常用技巧。在具体操作中,承包人应提出较高的索赔期望,经双方谈判,在业主感兴趣或利益所在之处做出让步,如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等;同时争取业主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实现索赔目标。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同管理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要约、签约和承诺等工作内容,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科学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与被动。随着市场开拓力度的不断加大,项目型企业在合同管理上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合同管理问题,企业只有做好合同实施的有效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余光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预防.中外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
[2] 李刚.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施工企业管理,2005(6)
[3] 谢能榕(导师:姚刚林).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研究与实践.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10
[4] 赵艳华.施工企业合同中的风险分析与方法.建筑,2003(5)
[5] 李江涛,高峰.EPC工程承包的风险和救济.中国市场,2010(1)
[6] 姜曦.浅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承包商的素质管理.中国西部科技,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