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守望的幸福

守望的幸福

时间:2023-05-31 08:5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守望的幸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守望的幸福

第1篇

摘 要:教师和教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该成为教室的守望者,让我们的学生在这里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学习与成长,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情真义切的地方。

关键词:教室 守望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么一段话“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这块麦田里,没有恐惧,只有快乐;没有独权,只有平等。而我们的教室不也应该是这样的麦田吗,我们的学生在这里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学习与成长。

一、教室应该是一个情深深的地方,在这里爱意浓浓,而我愿是一棵开花的树――师爱之花希望之花朵朵盛开

我一直相信和这些学生的相遇是今生注定的缘分。我愿意做那一棵长在路旁的树,长在他们必经的路旁。尽管这里只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小小补养站,学生只是路过的行人,我们一起走过一段路,然后他们离开,但是会带着所有的感动和领悟,干净勇敢如同新生。我班有一名叫杨××的同学,刚入学时,每天来到学校就是睡觉,不愿意和同学交往,目光看起来也非常忧郁。入学不久,在校门口抽烟被雷校长抓住了;一次计算机公开课上,刚好朱校坐在他旁边,他根本不想听课,就在电脑里写一些不堪入目的脏话,后来听课的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我,当时找他根本不承认这件事,认错态度极差;还有一次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事出差,请当时担任政教主任的张老师带课,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这位同学不听讲、趴着睡觉,最后还和老师顶起嘴来;还有一次政教主任焦老师带学生查头发,他的头发有点长被记下来了,他就直接和焦老师说,你给我处分好了,当然在这件事上我们的焦老师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可以说这位同学已经在学校所有领导的面前把我的脸皮撕得粉碎,这样的学生如果按照学校的规定可能开除也不为过,因为他对老师的教育采取是敌对的情绪,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但我想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他心理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内心的问题,这样的事情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因此发生这些事情之后,我都没有急于去处理他,而是一次次找他谈心,真诚与他做朋友,其实学生做出这些行为,还有因为内心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对老师的恐惧,他所需要的是老师用爱与真诚去消除这些恐惧,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现在的他真的在一点点变好,看到老师的时候非常有礼貌,没有了以前那种敌对情绪,学习上也自觉多了,身边的朋友也多起来了,近来天气这么冷,他家离校还是比较远,都没迟到。还有一位陈××的同学,本来是体育特招进来的同学,不自信,去年运动会上没有获得好的成绩,一直背着个沉重的包袱。有次因为手机的问题和我顶起嘴来,后来他也知道自己的错误。我经常找他聊天,故意给他找一些表现机会,让他卸下身上的包袱。这学期家长会我特意安排所有的家长去观看他的技能训练,前不久他与我说,这次开家长会后他和爸爸的关系好多了,我听到之后非常高兴,他妈妈也打电话来感谢我;还有前不久的市技能比赛中,他代表学校参加喷涂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知道成绩他就来与我说,这次我没给班级丢脸,我听后非常感动。

二、教室还应该是义切切的地方,在这里大家讲公平、求正义,大家自由、平等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班级的管理上我一直遵循的原则是班级的事情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我们总是一起商量班级中的大小事宜,我们会展开讨论甚至是置辩。我常常会问他们:“我们班谁是主人呢?”同学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们自己!”。同学们现在已经很习惯对我发问,向我提意见,表达自己的主张。我觉得这样就很好。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是鲜活的完整的人格塑造。我希望他们能真实而不虚伪,善良而不贪婪;我希望他们能自主而不依赖……这学期我们班做准职业人实践,我班人少大家都做得非常辛苦,表现非常不错,最后我召集所有的班干部来评选实践周的先进。在评选的过程我奇迹地发现这些同学没有把好处揽给自己,而是把这些给了平时表现不怎么好,但这次进步非常大的同学。其实我非常清楚在这些班干部里,他们都是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他们比别人干得辛苦多了,他们只不过通过这件事情让那些同学感觉在这个班级谁都是有机会的,谁都是优秀的。这次让我感觉到他们真的长大的,能够以一个班干部的责任感去处理事情。在我班还有这样徐××同学,他自己在学校创办了自然社,我一直在后面鼓励他,他也经常来和我交流。去年禽流感期间开展了爱鸟社防甲型H7N9社团公益活动,在学校各个厕所贴出防甲型H7N9的宣传海报并且放置洗手液以便让同学参照海报正确的洗手预防H7N9的发生。上学期他听说梧田中学有位同学得了脑溢血,做了好几次手术都没有成功,家里又没钱进行下一次手术,他就来到班级发动同学上街募捐,最后他们募捐到了一千多元钱送到了病人手中,病人的父母还给班级送来锦旗。今年暑假期间他更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帮忙。这学期他经常把自然社的几个同学约起来利用周末时间走进茶山,开展一些体验活动。现在我们班还有好几位同学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这么年轻的孩子有这样的胸襟,我是自愧不如。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真的很欣赏他们的义举。

教室能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教师作为教室的守望者,就是不断丰富这些空白处流动的内容。守望不是放任,它是一种策略;守望不是消极,它能更多唤起学生的积极;守望不是没有办法,它更是一种智慧。国家教育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需要守望。”学会守望,才能唤醒孩子沉睡的潜能!学会守望,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学会守望,才能知晓学生的真实想法!学会守望,才能听到孩子美妙的声音!学会守望,才能收获学生的奇思妙想!学会守望,也才能更多感悟出幸福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雷夫.艾斯奎斯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2]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译林出版社,2011.

第2篇

常常站在讲台,目光掠过每一张稚气的脸。你是那样年轻,又是那样天真,或伏案奋笔疾书,或凝神沉思,抑或是思索后释然一笑,信心满满地拿起手中的笔。我明了大家都在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绚丽的人生……每每这时,我都会感觉自己好幸福!

与你们牵手的日子,每天都有感动:上课时专注的眼神,互动时高高举起的小手,作业上并不工整但认真仔细的字迹,测试时你对结果不满意悄悄走到后门;怯生生地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对不起您(刹那间,心儿早已被羞涩而自觉的你融化)……太多的感动,为我的生命多增添了很多亮丽的色彩。于是,我们一起忙碌着,并快乐地成长着。

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一直在告诉你们,优秀是一种习惯,学会坚持,你就塑造了优秀的自己。所以,导学案中的错又没订正,作业中的小练笔又没注重细节刻画,大作文又没重写……于是,教室里又不免回荡着我的批评,甚至是高声呵斥……因为我总觉得,你能读得懂我的不满与期望;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进步!我渴望着聪明的你,每天用自己进步的姿态告诉我,你在努力,即使不尽如人意,我都会欣慰,就像你们的父母一样,那是一颗守望你们成长的心啊!你,明白吗?牵手陪你们走过青葱岁月,凝望你们晶莹澄澈的眸子,看着你的笔画越来越工整,课本上用心预习留下的三色笔痕迹,作文中日显真情的生活体验……于是,我情不自禁地笑了,那种欣慰如冬日的暖阳,温暖了我,是一种温暖的幸福!走在你们中间,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用心聆听你们的心声,同时,更有自己崭新的感悟和惊喜的发现,我深味这就是一种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守望成长的过程,结果真的并不重要!

学校的生活总是忙碌而又紧张,在风风火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深知,教育是心与心的触摸和碰撞,是心灵深度的交流与共鸣,只有达到高度的默契,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这种心灵之间的高度默契不是瞬间爆发的,而应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潜移默化之中一点一滴地慢慢浸润,感化而成。所以,我决定弯下腰来,将说教回归到最初的起点,先实现心灵的共鸣,让孩子们接受自己,也许这需要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但我有信心让大家读懂我眼中的期待,就像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守望你们成长。如今,回头望去,这种虔诚的守望,不也是一种期待的幸福吗?

我就这样殷殷期待着,用爱浸润孩子的心灵,满怀信心地期待每一个“你”去更改错误,并真正宽容你们,然后让你们明白自律的可贵,并逐步学会自律;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并督促你们学会培养;让你们明白敢于承担责任,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和勇气,更须有光明磊落的胸襟!

我向往着,让自己的学生尽量展示真实的自我,不怕犯错误,勇于改正错误,以达成心灵的宁静;让每一个“你”在更宽松的环境下努力塑造个人优秀的形象,增长自己的智慧,将成长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其自然并努力奋斗。

守望你们成长的同时,我将坦然地收获这份温暖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第3篇

2009年4月,本刊记者就“四不做”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1-04

记者:俞教授您好。首先,想请教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问题。您认为,“无人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教师到校长、从各级教育研究机构到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应如何解决“无人做”的问题?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从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至今,仅有短短的十年时间,难免会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无人做”就是其中之一。

“无人做”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四点。第一,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尚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意见》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也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下,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俗话说得好,“学生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确实,“人”字两撇,身体一撇,心理一撇,缺了哪一撇都不行。在“德育为先”思想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很好的抓手,但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是德育工作不能替代的。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首先在政策方面,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比较宏观,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证,比如编制、职称、人员、课时、大纲等方面尚缺乏可操作的硬性规定。其次在学校方面,《纲要》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但到底由谁主要做,谁主要负责?如果责任不明,责任分散,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无人问责的情况。再次在教师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初期,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凭着一种良心和热情在做,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但不能以教师的良心和热情来替代保障机制。总的来说,目前的状况是,政策要求软性的多,硬性的少;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人多,负责的少;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多,专职的少。

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准备。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储备太少,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教师在大学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比较散乱,不成系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熟悉,教学中可能出现讲授心理学概念和学科知识的倾向。

第四,缺乏一支健全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我认为,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根源。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职责不够明确,教师通常既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在政教处任职,有的还兼任班主任,或者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面对着多重角色的心理教师,学生会降低对这些教师的信任和认同。同时,身兼多职的心理教师固有的角色冲突,不仅使他们难以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而且也不利于解决和疏导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分化、架空,徒有虚名。

当然,这些情况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会出现的问题。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解决“无人做”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学校领导要端正认识,要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感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有趣、有用、有效的。其次政府要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督导,甚至法律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再次要建立教师培养机制,逐步培养出一支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依靠高校进行专业培养,而不是培训,现在的培训机构很多,但短期培训治标不治本。我建议可以在高校教育硕士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现在已经有部分师范院校开始这样的尝试了。

记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愿做”的问题。您认为,教师“不愿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能使教师从“不愿做”到“主动做”?您预计这个转变过程将需要多长时间?

俞国良:我们知道“愿意”与“不愿意”牵涉到的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层面,教师之所以“不愿做”,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学校领导不力。学校领导没有从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支持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

第二,关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如编制、职称、评聘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存和职业发展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工作成果难以得到认定,学校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奖罚制度。这一系列的缺失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学习与成长中所占分量难以量化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学校、社会受应试教育的指挥,重视知识教育,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偏见,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或者至少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中考或高考所涉及的科目,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不愿做”转变为“主动做”,需要从教师的外部和内部来创造条件,其中尤以外部条件的创造最为重要。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首先,需出台政策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编制和评聘的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必须要有一套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和评估的合理制度及奖惩措施,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再次,需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城市学校要求师生比达到1:1000,有条件的可以1:800,农村学校可以1:1500。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领导要从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中。学校领导要在全体教师中加强宣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师德”的要求和体现,以此来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从教师层面来说,积极乐观的职业心态非常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和主宰自己的心态。如果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幸福的期待时,他就会把这种心态投射到工作和生活中,他的工作和生活就会轻松美好。所以,教师应该致力于使自己工作、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初期,各方面条件难免有不完善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自己充满信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自己的职业发展。

当然,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这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好几年的时间,如果外部条件创造得不好,这个过程还会延长。但过程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

记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会做”的问题。您认为教师“不会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机制能保障教师从“不会做”转变为“会做”?

俞国良:教师“不会做”的首要原因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方法技能有限,教师在“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教师“不会做”和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有关系。在高校,心理学课程多为公共课,教师仅靠这点知识储备显然不够,因此必须依托高校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方法、思维方式和服务实践的意识。此外,教师“不会做”也与国内一些决策者对心理学缺乏了解和重视有关。在美国,心理学非常受到重视和普及,美国的1200余所大学中,心理学系就有1600余个,学士学位点的数量在美国高校各专业中排名第一,博士点的数量排名第二。国内高校要广泛地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还需要决策者给予心理学足够的重视。

要保障教师从“不会做”转变为“会做”,需要培养一支能发挥专业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来从事该工作,或者对选拔出的一批非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从专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第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可在高校的教育硕士中设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从系统的培养开始。第二,对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解决现阶段师资缺乏的问题。第三,教育部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上岗资格认证做出规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持证上岗。

记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真做”的原因有哪些?您理解,什么叫做“真做”?“真做”需要哪些条件作保障?“真做”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专业能力?

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真做”源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错误认识。第一,错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以为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就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混淆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为开展了德育教育就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第三,错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测量,有些学校或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测量。第四,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目前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搞活动、装门面,应付检查的现象。

“真做”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使大多数学生学会心理调解方法,使全体学生的心理潜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匹配,个体和谐统一。“真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对该工作要认识到位、定位清楚、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兴趣,要愿意做,能从工作中感到快乐,收获阳光。“真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校领导有“以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和重要日程中,在学校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开展的条件,我归纳为五点,可称为“五子登科”。第一,“房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咨询室、活动室、家具、电脑等;第二,“票子”,即经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经费的投入,包括硬件、软件的配备、教师的报酬、活动的经费、培训的经费等等;第三,“位子”,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其职位编制,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全校开展心理活动时,需要一定的权利才能协调好各方的参与和配合,比如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安排为德育校长助理,要给其位;第四,“儿子”,此指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如解决职称、评聘、报酬等方面的问题;第五,“车子”,指教师要参加“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真做”,离不开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下去。

“真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自身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能力,具备诊断和判别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类别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方法的能力,有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危机事件进行干预的能力。道德素质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心理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师德。自身心理素质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亲和力、自我展示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记者:从您个人的角度看,在目前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谁在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校长、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在这项工作中承担着什么角色,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

俞国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开始是一批有良心的责任者在做,现在主要由少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大多数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做,主要包括心理学工作者、德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就实施效果而言,还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更加准确、顺利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校长、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及教育行政干部则更多是起辅助和监管作用。一般来说,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施的主渠道,各级教育科研机构专家、教育行政干部、家庭和社会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在这项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核心,班主任是主体,校长是领导者,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是指导者,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是评估者。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您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对“谁”来做?做的效果如何评估?

俞国良:毫无疑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未成年人、学生在做。具体地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其消极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仅针对个别学生;其积极的,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目前我国有部分省市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也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比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等。这些省市的评估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其评估标准也是很好的探索。我认为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看学生自身某些心理指标有无变化,如学生的人格特征、情绪、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是否有良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家长反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获得,也可参考思想品德课的一些考评方法;二是看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是否丰富、恰当,教师教育方法是否有用、有效、多样化,教师可对自己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三是看是否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是否实现教育目标。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可采用纵向跟踪式评估,比如每年年初为学校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每年再测一两次并存档,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直到学生毕业。此外,还可以采用成长记录、情景测验、观察法、道德评价等几种方式。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今天,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希望,在《意见》和《纲要》之后,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文件,以提供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您认为,这样的文件在《意见》和《纲要》的基础上应该补充哪些刚性内容?

俞国良:1999年的《意见》和2002年的《纲要》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其颁布在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内容比较宏观,不便于基层具体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为了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现在需要教育部制定一系列中观层面的、有明确内容规定的、责权清晰的、易于操作的文件。

为了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尚有很多内容需要加以明确规定,如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编制、评聘、资格认证问题,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但目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确立课程地位,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德育课程体系,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评估等做出统一规定。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这一抓手,来带动该工作其他方面的突破,实现良性发展。

记者:《纲要》指出要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和课程化的区别是什么?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一门课程,那么其教学大纲应包括哪些方面?您认为,目前流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是否包括了教学大纲应包含的内容?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主要是指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的概念和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地按照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规定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背书、做作业,有的甚至还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真正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指学校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课程与学科不同,比如数学在中小学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而中小学的社会实践课,是课程,却不是学科。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推向深入,关键是要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等同于一般学科教学,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需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环境相结合,其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一门课程,其教学大纲应包括五部分的内容:一是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二是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三是教学内容与要求,不同年级需做出不同的规定;四是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时计划与分配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五是教学评价与考核,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目前全国各省、市、区县、学校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品种五花八门。这些读本代表了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但缺乏对《纲要》的解读,而且有的读本受利益驱动,由非专业人员编写,没有通过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质量很难保证,还有的读本存在抄袭现象。当然,这些读本的出现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萌芽阶段是具有积极意义和探索作用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其进行规范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部应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推行规范教材,缓解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混乱的状况。

记者:最后,请俞教授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寄语。

俞国良: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撑起一片守望幸福的蓝天,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一项温暖人心的事业。

第4篇

今天,母亲巳度过了79个春秋。在她79岁生日的早晨,我很早便从睡梦中醒来。看看表,还是凌晨四点钟。我轻轻推开房门,只见母亲正安静而又踏实地睡在梦中。

望着母亲,我从内心深处说一声,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儿行千里母担忧,有多少个夜晚,您从来没有这样踏实而又幸福的睡觉。今天儿子回到你身边,你才会如此安静如此幸福如此放心地睡在梦中。您就美美地睡一觉吧,等你醒来,我会亲手给您煮一碗可口的长寿面,让您慢慢品尝儿子对您的爱。

母亲,你真的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幸福的生活。您这一生活得太苦太累,您用一生的守望换来儿女们的幸福生活,可您自己却无怨无悔。对儿女们,您是如此的宽容,又是如此地挚爱,可您自己,却背负着太多的疼痛,太多的守望。

母亲,您曾经是一个幸福而又娇贯的女孩。在外祖父外祖母的心目中,您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在他们看来,您这个富家小姐应该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可您却对贫寒的父亲一见钟情。当您从嫁给父亲那天起,您就开始了此生漫长的守望。

您曾经期待与父亲朝夕相守,白头偕老。可是从您嫁给父亲的第二天,父亲因工作关系便离开了那个刚刚建立的家。作为共和国第一批文职干部,他有多少时间能陪伴您呢。你在乡下,父亲在城里。于是,您总是站在家门口的山岗上,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您的眼帘。而父亲,在那样一个建设国家的年代,却一心扑在工作上。于是,朝朝暮暮,您的双眼满载着相思的守望。您这样守望了二十个春秋,然而令您痛断肝肠的是,在您刚刚四十岁的时候,您守望的那个身影永远消失了,父亲他带着永久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留给您的,是身边几个傲傲待哺的小孩,还有躺在床上病重的两个老人。您的心碎了,您做梦也没有想到,您日日守望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揪心,竟然是这样凄惨。然而,更让您摧心裂肝的是,在父亲逝世的同一年里,您朝夕服侍的祖母和外祖母,也永远地闭下了双眼。一年之中,你痛失丈夫又痛失双亲,不知您如何面对那没有希望的未来。

有多少个夜晚,您哭着从梦中醒来。又有多少个夜晚,您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抽泣到天明。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最害怕的,就是怕夜半听到您凄惨的哭声,怕早晨醒来看您那含泪的双眼。您总是在儿女面前掩饰着您的悲伤,但是您可知道,母子同心,当您在我们面前偷偷转身擦去泪花时,您可曾知道,您儿子心中的哭泣。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终于有一天,您从恶梦中醒来。看着身边三个末成年的儿女,您突然变得格外坚强。为了一份新的守望,您开始把心思全部放在儿女的身上。您仅仅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为了儿女您却再也终身未嫁。您就这样厮守在我们身边,默默承受着无声的寂寞和孤单。

您曾经满怀期待与儿女们朝夕相伴,厮守到老。可是当您把儿女们一个又一个成家立业后,儿女们又一个又一个地远离您的身边。为了儿女们的家庭幸福,您坚持留在乡下。你说父亲的坟在山上,他要有一个人陪伴。守得你们成家了,现在我也有希望了。就让我守一下你的父亲吧。您虽然这样说,但我知道,当我在遥远的江南飘泊时,我仍然能看到您站在家门前的山岗上那双守望的双眼。我也知道,您每天都在为儿子担忧,您每天都在盼着儿孙的归来。您在用您那无私的爱,默默承受着对儿女的期待。

孩儿不孝,不能与您朝夕相伴。今天儿子回来了,您就好好地吃一碗儿子为您做的长寿面吧。儿子虽然不能天天陪伴在您的身边,但是儿子知道,此生决不能辜负您的我们的守望。

第5篇

习惯了忙忙碌碌的生活,看惯了纷纷扰扰的世间百态,当儿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渐渐被生活打磨的圆滑,“幸福”两个字依然能唤起我们无限的向往之情。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心中。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富翁开车去上班,恰赶上上班高峰,路上堵车堵的厉害,百无聊赖之际发现路旁一个乞丐正满脸幸福的晒太阳,富翁觉得有意思,于是有了以下一番对话:

“老兄,你怎么这么悠闲地在此晒太阳呢?”

“不然,我该做什么呢?”

“努力工作啊”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呢?”

“因为可以挣很多钱”

“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

“那样就可以幸福地晒太阳了”

“那我现在在做什么啊”

我不知道富翁听后会有什么想法,但我真切的懂得了: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只是一种感受,一种潜藏在我们心里、等待被发觉的感受。

有这样两幅漫画:第一幅,两个鱼缸,一只缸里有很多鱼,另一只缸里只有一条鱼。它们互相张望着,都期盼跳到对面,享受对面的生活;第二幅,缸里的鱼都调换了位置,一切都变了,可一切又都没变,它们依旧向着对面张望着、张望着。我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守望幸福。其实幸福就在它们身边,只是对岸的假象迷惑了它们的双眼。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守望中困惑、在守望中孤独、在幸福中守望幸福。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某个地方,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我们触摸不到心中的幸福,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处处闪耀着幸福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荡到幸福的最高点,最终回到的,却是原来的位置。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打开尘封的心灵,擦除利诱的污渍,我们的生命必会绽放幸福之花。

大城一中高二:王博玉

第6篇

清抚素琴,夜耕南山,叹一首<<归园田居>>,那时一份守望时的淡薄;乐斗长风,喜弄浊浪,哼一首豁观沧海,那时一份守望时甜美的努力。

守望成功,需要一份淡泊!

南山耕种者陶渊明闲适清平,那时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清风月影,透明了一科轻盈的心,轻盈了一把飞舞的锄,飞舞了一袭漂动的袍。千古的智者屏弃了肮脏的世俗,选择了纯净的淡泊,纵然“草盛豆苗稀“,依然拥有成功的快乐。恒古的守望穿越时间时间的空洞,携着一份淡泊,方可奔向成功。

守望成功,需要一份自信!

浩浩荡荡,吞云吐月,无尽的江河撕裂着无边的天空。峭岩上伫立着曹操,青须漂动,战袍飞舞,手中的剑铮铮作响,眼中闪烁着一股豪气,一股霸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仿佛天下已归于自己,无尽的自信背后是一统江山的成功之感。刀光剑影中的这种守望,正是以自信为翅膀,方可翱翔万里,驰骋千年。

守望成功,需要一份努力!

白雪飞天,寒风扫地,挡不住宋濂求知的努力。一卷在手,一烛在桌,哪管什么衣破缺食?冰天雪地,凄风冷雨,听到的却是“不知日体之奉不如人也“。几十年单调的重复,几十载的痛苦的努力,终于化作成功一刻的幸福,终于化作“获有所闻“的欣喜。在苦难中守望成功,必定要以努力为船桨,方能驶出无边的苦海。

饮一壶痴情淡泊,为守望成功平添底气;喋一口无尽的自信,为守望成功鼓起希冀;喝一杯甜美努力,为守望成功提供动力。

心,依然守望着。

第7篇

守望,在每一个四季轮回,消瘦了岁月容颜,唯有那无言的期许,如水的念,丝丝缕缕,飞越万里长空,滑落在有你的记忆,延续,那无边的幸福……——【题记】

迈进清晨,新鲜的气息带着几分凉意迎面扑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想让时光就此驻足,不再飞逝。三月的阳光,多了和谐的暖,却依旧挡不住料峭的春寒,凉风瑟瑟,舞动着丝丝缕缕浅淡的离愁,飞旋在城市的上空。树影,飞速的后移,路,不断的延伸,拉长了彼此间的距离,模糊了我的视线,也淡远了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身影。

走了,亲,请你为未来照顾好自己。因为,在每个轮回的四季里,我都会一如往昔的守望,守望属于我们的幸福,都说,守望,是一首无言的歌,尽管,如花的容颜会在岁月里枯落,老去……

相聚匆匆,总是如昙花般短暂,温馨暖暖,却是永远的停留。当别离,在千万个不情愿的纠结中不期而至,浓缩的殇已经漫过心堤,肆虐的奔流。既然一切都不可抗拒,那就让我们在心痛中相视而笑,也正如你所说的,纠结中的不挽留,微笑,才是唯一的理由……

窗外,是阳光普照的世界,车流不息,人来人往,忙碌的喧嚣,丝毫干扰不了宁静的遐思。柔软的心灵,在静默中沉寂,清点着春暖花开的记忆,伴着流年行走。如果说,女人如烟,那你就已经用柔情把我点燃,轻启在你的唇间,燃烧着我的生命,就算化为烟雾也不忍离散;如果说,思念如水,那就已经化作决堤的海,把我深深地掩埋,惊涛骇浪是爱的律动,哪怕再无声息也没有一丝遗憾。而你,可曾听到这心的呢喃?

如丝如缕的春风,撩起记忆的裙摆,滑翔在无际的空间。曾经的路口,已经是空空荡荡,唯有那无言的期许,依旧在徜徉。其实,很多时候尽管无言,却是深深地懂,既然需要奋力一搏,给生命一个验证,那我们就重拳出击,为尊严而战。这条路上,或许会有更多的艰辛,会有更多的泪滴,可是只要同行,我们就无畏风雨,只要并肩,我们就拥有幸福。

万里长空云澹澹,千里路遥情萋萋。凝望,那天与地的交界,飞奔着爱的暖流,吟唱着生命的故事。突然间,我竟明了,原来放开心胸的信任与包容,才是爱唯一的主题和出路……

三月的风,微微凉,带着所有关于你的记忆划过脸庞,轻轻地告诉我,我看到的地方,就是幸福,因为爱,无处不在……而在这无边的幸福里,有你,有我,还有数不尽的明天!

第8篇

只有有缘的人才能合成最美的瞬间。

_题记

人生路上,亲情在左,友情在右;阳光道上,家在前,幸福在后。家,是一个同心圆。我们是圆上的一点,缘分是半径。

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一家人。我是一个恋家的女孩,见不到父母就好像失去了空气,每到夜幕降临,夜深人静时,思念的羽翼便张开了,有时哭着从梦中醒来,醒来之后,却又很幸福的傻笑,因为我知道父母也一定同样想念我。

数学老师说,同心圆的心虽然相同,但如果半径不同,圆的轨迹是永远不能重合的.而我要说,如果两个圆的半径相同,心却不同,它也是永远不能重合的,就像一个家庭谁都不为之付出,是不会温馨的。就像我的家在分离之中又处于幸福的地位。也许是一种庆幸,也许是一种悲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亲相爱,团结一心,它就会重合,成为我们生命中遗缺的完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一切情都会拖掉华丽的外袍,只剩下最本质的意义,转化为亲情。家是亲情的爸爸妈妈,家是亲情的守护者,在同心圆里,我们守望着幸福,守望着彼此,不需要言语。

同心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我们的家则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只有有缘的人才能合成最美的瞬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都应该为同心圆重合而加倍努力。

第9篇

如烟的水痕早已随风飘散

曾经的那个葱茏的身影

从身边渐渐走到暖暖的记忆里面

人生那一季的苦夏你握别我的双手

透过泪水的迷蒙看你淹没在人群中间

爱过你是曾经最幸福的往事

即使如今我们注定终生不再相见

你是我窗边清娑的那盆兰草

不曾开花却倾注了我的守望和眷恋

夜色柔和飘过的栀子花香

把我的幸福写成纯白的简单

不见也不会忘记

生根的苦楝树写满了浓密的想念

第10篇

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长年与树木、松鼠、啄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找欢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影子。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撂空虚,就决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士,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选自《朝圣的心路》

名篇品读:

守望,是感恩,是回报。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里总少不了默默付出的守望者,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的时候,希望也能成为一名甘于寂寞、默默付出的守望者。

第11篇

守望麦田,亦守望幸福。——题记

春日。清晨。

雨后的空气湿润湿润的。我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空气中裹挟着泥土的清香。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眺望远方,在那个一眼就望见的空地上,种着好多小麦,我喜欢小麦,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热衷于那本《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缘故吧。看着那些鲜活攒动的生命我便欢喜。

我渴望去看看它们,立刻!马上!那种近乎于疯狂的想法,迫使我课间就跑去了麦田。

在麦田中央,看着那些灵动的小家伙,在春风中摇晃着小脑袋,是向我打招呼么?它们扭动着腰肢,是在欢迎我么?它们发出沙沙的声响,是在say hello么?

在麦田中央,一星期以来的不快都消失不见了,这一刻有的只是见到麦田的欢喜。我明白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麦田中央,空气是那么沁人心脾,原来泥土真的是有香味的,是沉淀了浮躁的香味,是消逝了利益的香味,是融化了功名的香味……

我喜欢到田野中去,宁静,安详。

一年级:雨后空城

第12篇

心的彷徨,情的惆怅。

是伤情,亦情伤?

是伤悲,亦悲伤?

陌生的城市,我们的守望。

熟悉的笑容,一个人彷徨。

换来的不过是爱的悲伤。

等到的也就是情的惆怅。

或许命运的不公,

也许缘分的尽头,

让我们相望却不能守望。

让彼此支离破碎的散场。

悲伤

爱到尽头,情何以堪。

一时的冲动,却换来整夜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