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通话学习

普通话学习

时间:2023-05-31 08:5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普通话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普通话学习

第1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我6岁就开始学中文了,每星期去中文学校学习两小时。开始时,我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字和词语都不明白,也很难记。我的爸爸妈妈是从香港来美国的。我们在家里讲广东话或英语,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讲。但我听妈妈说,现在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学会普通话很有用,我就坚持学下来了。

 

记得我第一次在中文学校上课时,听不懂普通话,学写字就像学画画,但我写得很认真。坚持几年后,我渐渐听懂的内容多了,也一点点地理解了普通话。但有的时候,我还是会弄错俚语或成语的意思。中文老师建议我应该学会使用字典这个工具。起初我学查新华字典,可还是不太明白,老师又建议我查英汉字典。这样一来,我学的多了,查的多了,渐渐明白的也就多了。然后我再返回来认真读句子,并注意听别人讲普通话,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觉得学中文很有用,能帮助我了解中国的一些事情。如果我去中国的话,可以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会很方便。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利,所以我要坚持学中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教师的行业中则更重要。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上课用普通话,课下与学生交流也尽量使用普通话,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我们生活在中国,学习普通话是必经之路,如果学不好普通话,会闹出很多笑话。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我经历了太多的普通话的故事,我才明白普通话的性。

 

我一直前后鼻音不分,很是麻烦,比如说,有一次,爸爸过生日,我给他挑了一个礼物,然后写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乐!”,“乐”当时忘记怎么写了,就用拼音代替,结果我写成了“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ne”,我仔细看了一下卡片,满意的点点头,放在礼物旁边。爸爸回来了,他看到了礼物,然后看到了旁边的小卡片,我爸爸看着看着,好像发现了什么地方有错,很吃力的读了一遍: 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ne。爸爸叫来我,告诉我错误,我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就改好了,爸爸这时才露出开心的笑容。

 

我为了这件事,努力地练了很久,一开始,妈妈建议我多练拼音,纠正发音,我采取了***意见,后来我才发现,如果这样,我练多了就会累,如果很累,舌头就会不“听”话,反而越练越糟糕。正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爸爸告诉了我一个好主意,可以多听新闻,纠正发音,我半信半疑的采取了爸爸的意见,后来我发现,这个办法真不错,过了几个月,我的普通话可标准了!我深有体会,看来,普通话不是一般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呀!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样就带来了许多语言上的`障碍。于是就产生了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第2篇

原文:

放暑假前,学校统计参加普通话测试(补考)的名单,同事石老师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如果那时不和你共办公室,我一定也在补考的行列。”石老师的话勾起了我学习普通话的记忆。2000年以前,学校领导凡是听我的课,评课时都会说:“你讲课的语调太平了,没有抑扬顿挫,一定要加强普通话的训练。”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我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普通话不好之处在哪儿,自信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这个小村庄有个国际级的名字——金山村(和旧金山差不多吧,呵呵),那里碧山绿水,虽然只有四十户人家,却有着十一个姓氏,讲四种方言,客家话、宾阳话、壮话还有我家讲的土白话。读小学时,全村的一二三年级孩子全都聚集在一个教室里,由村里的一位代课老师(他讲宾阳话)教我们,幸好教我们的陆老师会拼音,我们都是以普通话进行教学。复式班其实挺好,老师教一年级时,二三年级写作业,教二年级时,一三年级写作业,如此反复,所以读小学三年,相当于可以从头学三年的a o e,我扎实的拼音基础就是在那时候打牢的。

读初中时,我敬佩的语文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教学水平很高,他是壮族人,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方音,而我偏偏崇拜他,本来我不会说壮话的,却在那时对壮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周围的壮族同学说的壮语有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于是我学会了又一种方言——壮话。说壮话的人说普通话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之分,比如说“这个螺蛳是空的”说成“这个螺蛳是公的”,经常闹笑话。

读师范时,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上海籍老师,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上海腔调。师范毕业时我写的自我评价有“精通五种方言土语”(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我们的官方语言——桂柳话),甚是自豪。

综观我的读书之路,我只能庆幸自己会拼音,所有任教的语文老师都无法教给我标准的普通话。直到2000年,我有幸参加21世纪园丁工程培训学习,幸运地得到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给我们培训10天,可别小看这10天,我们每个学员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一同学习的同事后来成了国测员,好朋友(博客里的好友小雨)成了省测员,她们可都是正宗的壮族人。虽然我最终与测试员失之交臂,但是进步还是巨大的,至少也有过与她们一起考测试员的经历。

原来我的普通话最大毛病是四声区别不明显。一声高平,一句话中最高音应该是一声,而我原来我读成低平;二声要扬起来,而我没有扬的感觉;三声最难了,在句式里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要求,在句末要先降后扬起,而我原来读的只有降没有扬;四声要发得和一声一样高接着往下降。发音的习惯也需要改正,如发wai(歪)应该先是声母w的口形渐变为韵母ai的口形。特别加强的是儿化音和翘舌音,用老师的话说,要经常练习把舌头卷起来,只是小心别把舌头吞了(玩笑话)。

对自己的毛病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看电视时听播音员的讲话也能听出来到底好在哪儿了,这真是质的飞跃呢。接下来就要进行一个重要的环节——苦练,没有这一个过程想学好普通话是万万不行的。我买了与普通话测试课本配套的磁带,在家时反复听反复跟读,记得那时候我把音响调成定时响,早上从梦中醒来,就能听到磁带的朗读。那几十篇朗读我几乎能背下来。我还让自己试着读绕口令,以提高自己口齿的灵活性。我不但在家里读,在办公室里也大声地读,而且我喜欢给办公室的同事指出不足,同办公室的老师对我佩服得很,虽然之前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不夹壮(带壮族方音),相对办公室里很多带方音的老师来说好多了。在我的带动下,2001年第一次参加测试时,我们办公室和一起练习朗读的7人最低也有80分,而我考了89.9分,对我来说很不容易了。

有一次和北京的一位网友通电话,他说:“你在哪儿,是在北京吗?”我说在广西,他说不可能,你的普通话和北京的差不多嘛。呵呵,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夸奖。现在,别人听我的课,常常能听到“你的普通话真好”的感叹。

昨天一位网上上认识的朋友问我“如何学好普通话?”,现在把我学习普通话的历程写下来,也许对想学好普通话的朋友有所帮助,也想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先找到努力的方向,然后坚持坚持再坚持,胜利一定会属于你!

第3篇

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坚持。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可能起初你下了很大功夫在练习,但感觉不到它的效果,不用着急,关键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方言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区方言和老师同学交谈。除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问题时,被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因此,这一切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在我们湖南,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湘方言是隔一座山坳坳,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这显然有点夸张,不过在我们那地区,两个镇之间的方言发音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正是这样,我们就更有练好普通话的必要了。

我的乡音很浓很重,普通话摸底测试成绩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没有报名。不是我没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缓冲练习。

为了提高普通话,我在基于事实的清楚认识后,下定了决心要学好它。我早早购买了普通话的练习书,下了音频文件有事没事进行跟读练习。记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边听边练习,每回睡觉前,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地用心倾听别人富于感情的阅读,我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听别人朗读就是一种欣赏。(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这学期要考普通话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拿着一本书,到树底下到草坪上进行边看边听边读练习,给自己纠音。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当我满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进步很大时,拿着文章要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给我测测,结果我还是犯了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兰花的“兰”字和南方的“南”字的发音,我往往就不能区分开来,这使我很受打击。我午睡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一个人细想想得烦躁了很久。“不,绝对不能够放弃,自己已是过河的小卒,只能进不能退”我告诉自己。以后,学习普通话就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刻苦了。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学习普通话一样,学习的收获远远不止奋斗的过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种精神演练和提升。我学习普通话,学到的就是这点精神,用许三多的话说,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第4篇

1、首先要多练习普通话,建议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时间进行普通话交流练习。

2、找一本普通话导读,把常用字、常用词、易错字词读熟。

3、每天看新闻,注意播音员的发音,帮助纠正自己的发音。

4、注意普通话里的儿化音、轻声等处理。

5、注意不要让方言影响发音。

6、需要将学会的普通话发音反复练习实践,养成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 规范 引导 普通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31-02

毋容讳言,今天是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如果离开网络简直不可以想象。有资料显示,不算QQ邮箱等其他传输工具,仅仅就重要的网站计算,全球每个月电子邮件的传送量就达到10亿封以上,网络的性重要可见一斑。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普通话学习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小学阶段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还是处在懵懂的阶段,那么中学阶段,他们就是清晰记忆和矫正阶段,会给以后的说话习惯留下深刻烙印的阶段,甚至终生都不能改变。所以,对于接受新事物最快最敏感的中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关注。

我们知道,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公布的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口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就隐含了普通话的三个特

点。这个定义对普通话的内涵分别从普通话的语音,普通话产生的基础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汇语法规范上做了说明。

1 现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首先就是简洁。在网络环境中,语言用字要非常节俭,大量突破了传统文字书写的局限、改变了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产生了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缩略词等,并依靠这些它们来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再见,说成88或886;呜呜的哭声,说成55……;笑的图案就是;白富美,说的是长得白净富有美丽的女性;高富帅说的是长得高大多金帅气的男性。

其次就是形象。网络语言符号使网络语言具有了鲜明的视觉可感的形象性。传神动人的网络语言,使交流中聊天网友可以“望文生义”从而产生近距离交际愉悦感觉,使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因此,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性是网络的语言的一大特点。例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成熟的人。与之相对的就是老鸟。

再次就是诙谐。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一般是有闲的年轻人,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喜欢引领潮流。他们的语言充满了年轻人青春的活力,对传统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冲击来自他们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不受现实语法规范的约束,同时又能被网络另一个终端陌生的对方完全理解,这里面就是依靠了汉语诙谐幽默的特点来实现的。比如:“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最后就是新颖。换句话说,就是网民在交流的时候约定俗成的语言创新。稳定的网络语言也需要网民的预定俗成,不能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那样没人理解也无法推广使用。例如:“波霸”Big-Breasted Sister的缩写。“斑竹”就是版主,因为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板斧”就是“版副”或“副版”。

这些具有一定生命力的网络词汇一旦创作出来,就很容易引起网民的共鸣,一旦被青春期正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青少年中学生接受,他们就会把这些网络语言用来作为工具反传统反正规,彰显他们独立的个性特征,并且形成一股网络语言势力,对普通话教学成果形成严峻的挑战。

2 如何使中学生养成规范的良好的普通话表达习惯

这是网络时代,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很显然,单纯的禁止堵压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因为,网络的神奇的推力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科技含量,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有着巨大的正能量,所以才为社会接受为学生接受。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来说,当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代的一个进步符号。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存在对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具体表现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网络语言的谐音替代现象,以及拼音、字母缩写的词汇,由于书写外形或发音跟汉语拼音相似,处在记忆敏感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大脑语言神经长期接受这种相似音节信息的刺激,会干扰语言学习接受养成的青少年的汉语拼音学习,尤其对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拼音音节的中学生。例如:“酱紫”,最后他们可能会以为“这”的声母就是“j”;而“GG”(哥哥)、“MM(妹妹)”、“JJ”(姐姐)这一类词,他们可能会误以为汉语拼音也可以缩写,就像汉语已经就受“OK”一样;粉丝,fans的译音,指的是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类人,简称“粉”或“迷”。如果长期使用会让中学生以为汉语的某些词汇的发音和英语单词的发音是一致的。

语汇方面。网络语汇丰富多彩,创造方式也不拘一格,而且随着网络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汇还会继续丰富。有些网络语汇严重干扰了中学生对正常普通话语汇的学习,很容易出现大量的错字别字。词汇语言是一个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普通话规范用语,需要反复不断地强化才能保持恒久。如果中学生频频接受和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相应减少普通话规范语汇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干就可能干扰中学生以后的言语习惯。

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中语法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普遍。语法不规范的短语,在句子表达方面也会出现为普通话不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超级愿意”这句网络语言,在普通话里面,“超级”是不能用来修饰“愿意”的。

网络语言还可能干扰着中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个把中学生自我表达的思想内容由思考到按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的规范要求在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组织编码,最后由人体发音器官按正确的发音方法发出来的声音。这里涉及到普通话教学的二点,一是中学生应该按照普通话教学要求的语言编码,二是人体发音器官应该按照普通话教学的要求正确发音。而网络语言发音是不存在的,因为学生在网上进(上接131页)

行语言交际时,一般只进行无声的思考,虽然此时也有言语活动,也就是大脑语言神经想象发出声音,但由于输入的滞后或聊友返回信息的滞后,造成句子的间歇、延长或停顿不当。而言语间夹杂的符号图形等网络语言,只是形象的符号,没有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没法说出来,想象的发音也不存在。这样就打断了学生对整个句子结构和发音的把握。而且网络语言多是简单句、缩略句,具有即时性,学生疏于考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另外,听觉反馈的缺失,也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普通话的阅读和作文能力体现在对语汇和短文的快速浏览和创作上。通常的阅读是用眼睛目视文字,用记忆中的语音语汇语法规则观照现实的文字,并用人体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来。而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灵活自由、幽默诙谐、口语化、通俗化,这种文化形态,符合在读图学习中长大的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和需要。因此习惯了阅读网络语言的中学生,见到了密密麻麻,抽象枯燥的文字就厌烦,因为传统的文章大都讲究文采和谋篇布局,表意含蓄委婉,不像网络语言那么平白易懂,学生就更加喜欢和容易接受网络语言。因此,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转移了学生对传统普通话语言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注意力,造成学生规范语言阅读和作文理解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处在网络时代和环境下的我们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改进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促进中学生使用普通话习惯的养成,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青少年学生学习记忆的特点因势利导的抓好普通话教学工作。正确的做法就是,按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对网络语言合理规范和积极引导。一方面对已经出现,并且被大众接受的网络语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的网络语言,我们要鼓励中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因为语言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2001年6月由于根元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国内语言学界第一部网络语言词典。它的问世向净化和规范网络语言迈出了一大步。另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历时6年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收录了网虫、伊妹儿、QQ、BBS、DIY等网络词汇。随着规范工作的进行,哪些网络语言是规范的,哪些网络语言是不规范的,将会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和划分。那些被官方话语机构认可的网络语言,就是普通话新词汇,否则就是不规范的,对在网民中有一定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但普通话还暂时没接受的,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这些没被官方认可的网络语言,可以了解,也可以在非正式话语里面出现,但是在正式行文里面一般不宜使用。尤其在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良性互动作用,在普通话教学中,正确对待和关注网络语言现象,在网络语言已经对中学生普通话学习和养成形成干扰的情况下,使青少年掌握和使用比较规范的普通话。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三联书店,1998.

[3]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M].社会科学战线,2002.

第6篇

本文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教师普通话学习心得体会样本推荐,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所启示和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查字典。

对于普通话,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如何才能说好普通话,却是需要专业的学习与练习来完成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对与学习普通话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首先,要对普通话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它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次,应该对自己的普通话的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评估,明确自己不足的地方,做有针对性的计划与练习。在课堂中的学习只是一个引导性的,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才是改正发音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学普通话也是这样的。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做为一个说吴方言的人,在平翘舌方面还是没有那么标准,说话的时候没有北方人的那种腔调与韵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听着老师提供的录音,边听边练,及时纠正自己发音有问题的地方,反复练习,然后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注重自己发音的准确性,也可以找一个讲话的对象,互相纠正。

除了 发音的准确性,朗读也是普通话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朗读主要讲究的是它的感情以及发音的准确性,既有感情又发音准确的朗读会使听者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不是磕磕绊绊或生硬的感觉。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气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注重把握气息的运用,即不能过于急促,也不能过于冗长。当然,情感是需要体验与培养的,需要理解,朗读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一种美享受。朗读是体现普通话魅力的一种特别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感受的。

作为一个教师行业的人,学好普通话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同时也能在交流过程中主动纠正学生的发音。当然,即使不是教师行业的人,也应该努力的学好普通话,俗话说的好,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普通话早已是中国通用的语言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学好普通话,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只有每个人都自觉的去学习普通话,注重发音的准确性,普通话才能向一个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7篇

 

学习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学好用好普通话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不仅和经济、文化有关,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还被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当代中等师范生更是义不容辞。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中等师范生首先要学好普通话,因为他们既是今天普通话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未来普通话的传授者。了解当今中等师范生的普通话现状,可以使推普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中等师范生普通话现状,我们于2013年4月对崇仁师范学校的师范类学生进行了一次推广普通话的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3份,回收率87.3%.调查对象是崇仁师范师范类一、二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不记名方式,以尽可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二、调查内容

 

(一)推广普通话

 

1.您知道每年 9 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回答“知道”的274人,占31.4%;回答“不知道”的599人,占68.6%.

 

2.您知道《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吗?回答“知道”的231人,占26.5%;回答“不知道”的642人,占73.5%.

 

3.您认为推广普通话困难吗? 回答“不难”的377人,占43.2%;回答“一般”的303人,占34.7%;回答“很难”的161人,占18.4%;回答“不清楚”的32人,占3.7%.

 

4.随着“推普”的进行,您认为普通话会代替方言吗?回答“不会”的827人,占94.7%;回答“也许会”的43人,占4.9% ;回答“绝对会”的3人,占0.3% .

 

5.谈谈您对“推普”的看法?回答“无所谓”的116人,占13.3%;回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576人,占66.0%;回答“迫切需要”的181人,占20.7% .

 

6.您觉得以下措施哪些方面有助于您说好普通话?回答“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的642人,占73.5%;回答“推行奖励措施”的155人,占17.8% ;回答“制定政策严格要求”的76人,占8.7% .

 

(二)使用普通话

 

1.您在学习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621人,占71.1%;回答“不是”的252人,占28.9%.

 

2.您在和同学闲聊时是否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是”的494人,占56.6%;回答“不是”的379人,占43.4%.

 

3.您认为同学普通话说得怎么样?回答“很好”的162人,占18.6%;回答“好”的193人,占22.1%;回答“一般”的420人,占48.1%;回答“有待提高”的98人,占11.2%.

 

4.在正常情况下您会用什么话与老乡交谈?回答“家乡话”的547人,占62.7%;回答“普通话”的53人,占6.0%;回答“家乡话为主”的132人,占15.1%;回答“普通话为主”的141人,占16.2% .

 

5. 不知道对方是哪里人,在正常情况下您会先用什么话与他交谈?回答“家乡话”的39人,占4.5%;回答“普通话”的834人,占95.5%.

 

6.别人对您讲普通话时,您的感觉是什么?回答“很自然”的854人,占97.8%;回答“不习惯 ”的19人,占2.2% .

 

7.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回答“普通话”的281人,占32.2%;回答“赣方言”的592人,占67.8%;回答“其他方言 ”的0人,占0% .

 

8.进入崇仁师范后,您普通话的使用率属于哪一种情况?回答“增多”的571人,占65.4%;回答“减少”的0人,占0%;回答“没变化”的302人,占34.6%.

 

9.进入崇仁师范前的求学阶段,您的老师以普通话授课的情况如何? 回答“很好”的43人,占4.9%;回答“好 ”的251人,占28.8%;回答“一般”的488人,占55.9%;回答“有待提高”的91人10.4%.

 

(三)学习普通话

 

1.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普通话?回答“没花时间”的529人,占60.6%;回答“2小时以内”的285人,占32.6%;回答“2小时以上”的59人,占6.8%.

 

2.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困难吗?回答“困难”的194人,占22.2%;回答“一般”的552人,占63.2%;回答“简单”的127人,占14.5%.

 

3. 您觉得学习普通话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系吗?回答“有”的757人,占86.7%;回答“一般”的90人,占10.3%;回答“无关”的26人,占3.0%.

 

4.您为什么学习普通话?回答“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503人,占57.6%;回答“便于工作和生活”的314人,占36.0%;回答“其他”的56人,占6.4%.

 

5.如果申请普通话等级证书不用考普通话,您还学习普通话吗?回答“学习”的547人,占62.7%; 回答“不学习”的326人,占37.3%.

 

6.您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回答“课堂教学”的126人,占14.4%;回答“开展活动”的43人,占4.9%;回答“日常生活”的393人,占45.0%;回答“自学”的311人,占35.6%.

 

三、分析

 

(一)推广普通话

 

1.知道“推普周”和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比例都比较低,说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方面不够,影响不大。学生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解的人只会更少。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加入到推广和学习普通话的行列中来。

 

2.绝大多数人认为推广普通话不会导致普通话代替方言,方言不会消亡;认为推广普通话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比例比较高;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有助于说好普通话。这些都说明推广普通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推广普通话是时代要求,是大势所趋。

 

(二)使用普通话

 

1.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比较高,在闲聊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要低一些,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使用普通话。说明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还是比较多,如果提倡闲聊时也使用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氛围会更好。

 

2.与老乡交流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家乡话比例都居高不下,说明绝大多数人推广普通话的观念有待改变,很多人觉得普通话还是学习时或者与陌生人交谈时使用更恰当,平时就没多大必要使用了。

 

(三)学习普通话

 

1.学习普通话的功利性比较强,每天都花时间学习普通话的人比较少,也就是说,不考试,不拿证书,大多数人不会投入较多时间去学习普通话。

 

2.认为普通话和工作、生活有关的人超过了百分之八十,说明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日常生活”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说明较多人意识到平时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强中等师范生的推普意识;除了要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外,要培养学生平时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要改变中等师范生学普通话的出于功利的心理。要让中等师范生学好普通话,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普通话;制约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要提高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就得从小抓起,从农村抓起。作为一名刚参加农村教育教学的语文老师,第一次真正接触农村学生说话,还是从学生的问好开始。这里学生的习惯养成很好,见老师都会问一声:“老师好!”听到学生的问候,相信每位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动,但是学生的发音“老师好”(老斯号),又会让人忍俊不禁。两年很快过去了,这里学生的方言我已基本能理解,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讲普通话的现象,确在我心底引起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不高呢?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以下我就结合我区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在经过认真调查、讨论的基础上,就以上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成因分析

(一)缺少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农村小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家庭,而普遍的农村家庭都以地方方言为交流的主要语,从小在方言环境里成长,与普通话大相径庭的方言习惯、发音方法深入“童心”,导致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方言习惯、发音方法难以更正,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或家庭成员对普通话的态度严重挫伤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广大村民对普通话另眼相待,听见同村人或相识的人说普通话,视之为异类,认为是“南腔北调”,是“猪鼻子插大葱”,遂“敬而远之”……认为家乡人应说家乡话,摆家乡“龙门阵”才亲热。殊不知,此举为学生的语言发展下了套,无形中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以“乡音”为主的语言学习思维模式,对普通话学习拒之门外,更不要说在家乡父老面前“卖弄”普通话了。在一个不说普通话、也不许别人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要让学生学习普通话,学生又怎能学好普通话呢?

(二)缺少学习普通话的学习时间

农村学生接触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而在实际中,学生学习普通话和运用普通话,也只有学校这唯一的堡垒,学习的时间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的几节课。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学习的场所和学习的时间,如果你在课下细心观察会不难发现,下课时间学生的交流都会自然“回归”方言,(干啥哩? 耍走!)。所以,仅靠每节课的几十分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训练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学习普通话也只能放在附属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话学习方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怎么能提高呢?

(三)部分农村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上级各部门都在强调,所有上岗教师都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并运用普通话教学,如此规定虽然使广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基本上杜绝了方言教学的现象,但在全县教师中,普通话水平低劣者至今也还占较大的比例,课堂教学中,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与检测等级有较大出入,部分教师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不分.另外,许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之外却随“大流”,用方言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普通话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有学生所属的具体语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学校的原因,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从改变学生的语言环境入手,从改变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入手,从改变学生所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推广方式入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和家长谈对普通话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认识是一切行为动机的开端。”学生要学好普通话,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环境,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因普通话不过硬或不会,在外地与他人交流时不方便、闹笑话者不乏其人(雨下着下(哈)大了;买一双新鞋垫,一双新鞋(孩)垫)。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充分使用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普通话的开发,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或编辑教材印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触;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普通话在交际中的实用性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营造适合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良好环境。

(二)改革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方式,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对普通话重视程度高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具体语境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普通话效率的高低。为改变现状,学校应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搭建平台:首先,在校园内倡导一律使用普通话,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的空间;其次,加强校园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建设,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语言角、学校广播室的宣传使用,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再次,开展丰富的语言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三)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习普通话的渠道,如广播、新闻联播、电视台的各种节目等,只要我们去学习一定会受益匪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经常翻字典的习惯,不认识的字,平常容易读错的词就写在笔记本上,在课余时,甚至放学回家后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不费时,不费力,既开阔了视眼,又积累了词语,又学习了普通话,“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四)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效的普通话教育队伍

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普通话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更正学生的方言习惯都需要过硬的普通话知识,学校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对学生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急于求成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希望本人的一点肤浅认识,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陕西普通话水平测试》 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普通话;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68-03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成为了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湖北省黄石市于2001年将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职评、聘用、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增强了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现状令人担忧,研究、分析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探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有效对策,成为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

以上一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统计资料库,为客观反映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特选取了2010年、2011年、2012年大冶市、阳新县教师普通话成绩统计数据作样本,客观分析了黄石市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交流机制的完善,大学毕业生、城区教师到农村基层学校支教,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促动作用,有个别骨干教师取得了一级乙等的优秀成绩,二级甲等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仍然偏低,有10%左右的教师尚未达到二级水平,离“语文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教师要达二级以上水平”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有个别教师还不能进级。需要重视的是,以上测试对象中绝大数是参加二甲补考的“困难户”。这意味着,二甲比例更能准确反映达标率。也就是说,近三年大冶、阳新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最好的情况也仅仅是达标率为53.79%。据了解,有个别农村语文教师、幼儿教师为了获得二级甲等的合格证书,至少参加了四次培训测试,但仍不能达标,对个人的专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严重挫伤了从教的积极性。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几个因素

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总体来看,主要是受自身素质及思想认识、语言环境、培训条件等几个因素的制约。

1.缺乏规范的语音训练,学习普通话缺乏基础。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农村师资队伍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转岗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教师都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语音基础知识。在学习普通话时不能很好地区分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语法和方言语法。很难准确、规范地进行声母、韵母、调值的训练,更难以把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音变等语言规律。在普通话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教师的语音面貌存在诸多问题:在平翘舌、边鼻音等难点中出现错误多;声母、韵母发音不到位,缺陷多;方言口音重,偶有方言语汇出现,普通话语感差,表达生硬。距离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规定的“普通话语音比较标准,各种音变现象基本规范,表意比较准确,说话比较自然、流畅”的二级甲等等级特征尚有差距。

2.认识程度不高,学习普通话缺乏主动性。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动少,大多数教师是本地人,在与同事、学生、家长交流用方言感觉更亲切、更自然。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在思想意识上也有些顾虑和障碍,“在方言土语的大海的包围中,如果有个别人企图放弃祖传土语,尝试说普通话,反而会被周围的人视为叛逆和异己”。受这种保守观念的影响,教师难以从思想上去认识、重视规范用语工作,形成自觉练习、提高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虽然国家、省、市都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部分农村领导的语言文字意识淡漠,对普及普通话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在教师业务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时,没有将普通话水平纳入考核指标。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和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致使许多教师缺乏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了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农村地区方言影响大,学习普通话缺乏有利环境。众所周知,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黄石市大多数农村地处山区,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方言特点,其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大冶以及阳新大王、太子、白沙等地属于赣方言,主要表现为不分平翘舌,没有后鼻韵,古今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多读为送气清音,如“大”、“坐”字,念成[t‘ai]、[ts’o]。处于方言环境的农村教师,习惯了母语方言独有的发音方法,习惯了方言思维,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造成了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

4.缺乏有效的培训指导,学习普通话效率不高。目前,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两种方式。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一般由测试部门或县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组织,选派普通话测试员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此类培训专业强,能够帮助学员尽快地掌握应试技巧,提高测试成绩,但由于受测试工作经费的制约,一般都采取大班式教学,培训的时间也较短,难以照顾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诊断、纠正、辅导训练,对基础薄弱的教师帮助不大。个人自学具有长期性、灵活性、针对性强等优点,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一定的专业指导下,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有序的训练。在黄石市农村学校,鲜有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的教师,遑论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致使农村教师在自学普通话时,没有专业普通话教师进行互动式示范模仿、教学辅导,难以进行自我矫正,通常会陷入盲目练习的误区,把发音错误巩固成难以矫正的顽疾,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

三、提高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评估督导,进一步提高对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抓手,要深入贯彻教育部、省厅关于教师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从教师职业准入、业务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将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在各类优质课、公开课等各类教学评比中,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比中,都要将普通话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育督导以及语言文字规范校创建等多种形式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特别是通过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管理,将教师普通话达标工作纳入教师队伍管理内容,促进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2.培养骨干师资,为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在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专业的普通话测试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为各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校本培训提供师资保障,为方便农村教师开展自学提供专业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养纳入国培计划项目,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按照一定的教师比例,至少为每位乡镇免费培养一名普通话测试员,为每所农村学校培养3至5名普通话骨干教师,为多层次开展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工作输送合格师资。

3.狠抓全员培训,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范畴。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常规性工作来抓,要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要将普通话作为公共课程,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接受一定的普通话培训课时学习。各学校要积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要依托专家或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语音训练、教学语言艺术培训,并在新教师培训、校长岗位资格培训、骨干教师研训等各类培训中,渗透普通话口语培训内容,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不断地强化教育干部和教师的规范意识,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4.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在狠抓基础培训的同时,要创新方式,激活载体,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普通话测试员、骨干教师和教师面对面传授普通话学习经验,分享普通话学习心得,让教师受到点拨和启发。可定期举办教师朗诵沙龙,通过示范朗诵、展示朗诵,营造学习普通话的语言氛围,通过举办教师普通话基本功比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风采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推高农村教师普通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困难,优化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关彦庆等.建设新农村语言文字工作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报,2009,(3).

第10篇

【关键词】医药专科 普通话 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59-02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是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生活在社会的人必须学习掌握一种甚至几种语言,以便进行思维、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普通话是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语言,它能使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国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医药专科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建设的重要议题。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各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医药专科学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医药专科学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医药专科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对于医药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和服务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是面向社会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若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2.沟通交流的需要

我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3.体现个人修养的需要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展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的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 目前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

国家一直在推广普通话,但公民认识程度不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很少涉及,很多学生对此不重视,认为只要别人能听懂就行,没有必要精益求精。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取得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源语言情况复杂,方言影响较深

各院校生源遍布全省乃至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方言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负迁移,普通话的语音语调习惯未养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开设历史较短,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缺乏,导致教学方法的改进缺少动力。抓语言的多、文字的少,比如课程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4.课时少,任务重,没有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就我校而言,一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18课时,这对一种语言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浮于表面,以应对普通话测试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的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

三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因年龄偏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言,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进行教材建设,根据医药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医药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医药专科学校应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大多数学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而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护理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同学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临床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医患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3.重视课堂分专业训练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医药专科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护理专业,可以设计一个护士与住院患者的工作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护士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护理知识解说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严重,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4.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率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使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的影响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2]梁焰.提高高职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四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23~25

第11篇

高校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语言能力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语言能力的现状

(一)推广普通话屡倡不兴

推广普通话有助于我国各个民族的交流,也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内容,推广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繁荣发展,走向文明之路。现如今,各类学校已经成为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和力量。高等院校也不例外,在现如今的高校中,推广普通话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利于学生毕业。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强化训练两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人文气质。但是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培养,对普通话没有足够的重视。高校比较忽视推广普通话的实际效用。大大的降低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不能经过训练和学习,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高。在高校中,一些教师没有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一味的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主观性的参与进来,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心理和状态。

(二)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

在普通话测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测试之前看到测试题目时,会提前准备好稿子,将其背熟,在测试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背稿”代替“说话”。在人工测试时,由于监考不到位,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趁老师不注意将提前准备的稿子拿出来看,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词语运用都到位,掩饰了学生的许多错误观点。这样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常会听到学生在考试期间所说的话和题目是没有一点关系的,这样的现象就是无效话语。这种现象往往是在机辅测试中出现。被测试学生在面对电脑时,会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说话,在说完之后,为了将时间填满,在剩余的时间学生会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3.离题与雷同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通过检查人员对学生考试内容进行查看,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相同题目时,所说的内容常常会大致一样,或者不相同的题目,但是说的话是一样的。

以上三种现象都是在普通话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些常见的问题能够充分的证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不足。我们在教育的环节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更加注重对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正确发音,加强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普通话水平培训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是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语言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

(一)高校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高校相关教育部门要结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充分的发挥人文学科的优点进行教学,突出语言的具体功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的总目标是相同的,也都是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的积累,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语音的训练,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语音发声,鼓励学生勤奋练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能力培训的两种途径

1.扩大学生语言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语言能力学习的动力

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普通话是汉语言的共同语,在人文学科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在语言应用上的要求。在平时的考试中加大普通话的测试量。让学生从心底重视普通话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词汇的使用效率,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与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紧密结合

在通常的普通话测试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在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通过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样从根本上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提供了系统性语言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去使用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这种实际操作能力是在平时的普通话测试中体现不出来的。在高校中,教师需要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人文学科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将普通话水平培训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需要在学习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增加词汇以及语法内容。要求专业的普通话老师示范给学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更好的掌握普通话。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目前来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不断推动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力提高普通话教育的工作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普通话课程教材 因地施教 因材施教 针对性

当前普通话课程教材编写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内容雷同,缺乏新意。材编写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考虑到学生因为受地域方言、社区语言的影响,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具体困难,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情况。本文思考普通话课程教材编写的针对性问题,为今后普通话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

一、“因地施教”教材偏写的地域针对性

1.针对“地域方言”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化长期多元发展,各地方言差别大,不同地域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形成不同的对比关系,不同方言区的人群在学习普通话时受到的方言干扰也不相同。事实证明,在普通话课程教学的各种各环节如果结合各地方言的特点进行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普通话教材编写忽略不同方言区人群学习普通话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需求,就无法为不同方言区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功效都会大打折扣。

普通话课程教学要考虑语言学习的个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迁移”[1]P116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必须针对学习者母语方言的特点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一些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的教师发现,应试者在朗读作品和命题说话两项测试中很难消除“方言语调”的影响,测试员能轻易地判断出考生的母语属于何方言区,断定其籍贯是何处,因为他说普通话时难以避免地携带着方言的烙印。

有教师发现:“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往往将普通话的声调机械地套入母语方言的‘音高运动模式’(语调模式)中,或者在模仿普通话的语调时或多或少受方言声调的干扰,形成带着母语方言特色的‘地方普通话’。因此,要探析‘语调偏误’的原因,首先要从音系比较入手。”[2]P112-113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总会受到家乡方言的干扰,“语音偏误显得更为突出,甚至于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同形偏误现象,以至形成‘偏误化石’”[4]P47。

因此,普通话课程建设迫切需要编写出针对地域方言特点的教材。与那些无地域区别特征、有普遍适用性的普通话教材相比,从方言区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普通话与方言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对比辨正的普通话教材,自然有其优势和新意。

2.针对“社区语言”特点

“社区语言”不同于“方言”,是规范语、通用语在不同地域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而出现的有一定差异的形态。如我国的民族共同语在大陆称“普通话”,在香港、台湾、澳门称“国语”,在海外华人社区称“华语”“两岸四地”及海外华人社区不仅对普通话称谓不同,而且所用词汇及语音、语法也存在一些差异,但这绝不是方言的差异。

“社区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系统。岭南大学田小琳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研究、提出“社区词”概念。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语言学名词CHINESE TERMS IN INGUISTICS2011》对“社区词”解释如下:“某个社区使用的,并反映该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有词语。例如,中国内地的‘三讲’‘菜篮子工程’,香港的‘房奴’‘强基金’,台湾的‘拜票’‘走路工’。”[4]P81

“社区词是社会区域词的简缩,和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一起,构成现代汉语词汇一般词汇的来源和组成部分。”香港社区词别开生面地让我们看到,“使用汉语的不同社区,还流通着反映该社会区域的社会形态的一批词语,包括反映该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态的词语”①。

例如在香港通行的“国语”中,有大量内地人不懂的“社区词”。如流行于香港股票交易市场的专门用语“金鱼缸”、“鳄鱼潭”、“大鳄”、“大闸蟹”等,都不是使用字面含义。早期为增加股票市场透明度,公众投资者可隔着一面大玻璃窗看清楚交易所内股票交易的情况及大黑板上各股票的买卖盘分布情况,所以用“金鱼缸”指代股票交易所。在股票交易市场这个硕大无朋的“金鱼缸”内外,有一些兴风作浪的大人物,他们是被称作“大鳄”的大款、大腕们。他们的血盆巨口一张,便将许多小股民,其中包括家庭妇女和出卖体力劳动而收入甚微者吞了进去。因此,股票交易所又被称作“鳄鱼潭”。那些陷入“鳄鱼潭”中,被“大鳄”控制,随时可能倾家荡产的小股民则被称为“大闸蟹”。

台湾地区也有为数不少的流通于本地的社区词,如选举方面的“泛滥军”、“泛绿军”、“政治秀”、“站台”、“扫票”、“造势”、“扫街”、“扫街拜票”、“固票”、“保送上垒”、“哭票”等。

以上通用于香港或澳门、台湾的“社区词”在大陆地区基本不用,而通行于大陆的“退休”、“离休”、“下海”、“铁饭碗”、“大锅饭”、“万元户”、”个体户”、“下岗”、“待业”、“五讲四美三热爱”、“合资企业”、“双肩挑”、“一头沉”、“扫黄”、“打黑”、“讲读唱传”、“红歌”等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也不通用。

语言学界已认识到同为现代汉语规范语言,在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存在社区差别。据“中国语言文字网”,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所、两岸语文词典大陆编委会、华侨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11月在福建厦门举行。会议主题是“‘两岸四地’共同语的差异与融合”。会议主题的提出正是基于“‘两岸四地’共同语”在不同社区文化背景下存在的“差异”和“融合”的现状。

社区文化的差异使‘两岸四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差异,在开展普通话教学,编写普通话教材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要“因地施教”,编写出切合香港、澳门等各自“社区语言”特点,更具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教材。

二、“因材施教”――教材编写的人群针对性

普通话教材的针对性,还体现在应该针对教材使用者的专业特点、学习层次、学习普通话的用途和目的等方面。

1.针对文科生、理科生特点

目前高校“推普”工作在文科各专业力度较大,许多文科专业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多数高校的理科专业尚未开设普通话课程,在理科学生中“推普”的气氛并不浓厚,理科生的普通话水平明显低于文科生。如重庆文理学院本科生(不包括艺体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文科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好于理科学生,体现出较强的文理科差异。”[5]P81

理科生和文科生普通话水平的差异不可忽视。为了全面提高理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素养,使他们在走向社会、进入职场时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应该开设普通话课程。目前一些高校为理科各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理科生也普遍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给理科生开设普通话课程,应该注意教材编写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到理科生普通话基础明显低于文科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教材的内容应该顾及理科专业特点,特别是训练语料应选择一些与理科学习相关的内容,而目前通行的普通话教材在语料选取,特别是朗读材料选取中表现出明显的“重文轻理”倾向。三是教材编写要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化和弱化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理科生的口语能力。

2.针对具体专业特点

普通话教材编写应具有专业针对性。如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普通话教材,既要注重语言理论教学,更要细化和深化发音的实践操练,综合训练学生在稿件播报、现场主持、主题演讲、即兴谈话等各种语言表达活动中的实践创新能力。

给师范教育生使用的普通话教材,要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给学生设置的较高普通话等级要求,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他们的语言学理论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将成为他们走向社会、进入职场的基本职业素养。近二十年来师范院校为加强对师范生的普通话教育,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增设了《教师口语》课程。《教师口语》教材的编写更要在专业针对性方面下工夫。1993年国家教委公布的《教师口语课程标准》确定《教师口语》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构。在这三部分中,“普通话训练是基础、前提,它贯穿本课程的始终;一般口语交际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是一般口语交际的提高和扩展。”[6]P49

当前,旅游专业的普通话课程也存在“教材问题突出”,现有教材大多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编写,“体现旅游专业特色的,真正让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行业中能经常运用的教材缺少。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很少考虑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真正恰当的教材,难以适应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7]P177

其实,不仅是旅游专业,公关、法律、医药卫生等各专业也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普通话课程教材。

当前普通话课程教材明显滞后于“推普”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现行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为纲领,教材编写目的、内容和框架都基本恪守“两纲”规定,教材雷同且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期待语言学界在推进语言本体研究的同时,加大对语言应用的研究,在普通话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注释:

①田小林.香港社区词研究.语言科学,2004(3),20.

参考文献:

[1]方红珊.香港普通话教材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杨秀明[J].优化语调――福建方言区高师普通话朗读教学探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李振中.基于“词汇教学核心论”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探析[J].教育探索,2012(9).

[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CHINESE TERMS IN LINGUISTICS2011[M].商务印书馆,2011.

[5]谢华琳.提高理科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史志,2008(23).

[6]宝斗.《教师口语》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刍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