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5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如何创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业 理性 计划 团队
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一些有雄心的大学生就开始了创业。然而,由于资金、经验、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生涯并不是很长。在大学生创业历程的变化中,他们的创业心理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狂热到浮躁再到现在的理性创业。
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因为对大学生创业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今天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明天更大的成功。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如何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走出创业瓶颈,也成为各大高校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创业项目
一个项目乃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即遵照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去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服务。这种工作应在限定的时间、成本费用、人力资源及资财等项目参数内完成。项目有三个要素,即技术目标、完成期限和预算。项目的成功实现通常受四个因素的制约,即工作范围、成本、进度计划和客户满意度。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项目,一定程度上左右其走出校园后职业生涯的方向。既然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项目,那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创办一家公司,有人说是开发出一个新产品,有人甚至说是成功融资。这些都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新产品应体现出价值。因此,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应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
二、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我们再要制定出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定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三、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四、团队――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
通常项目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成立项目组。挑选到合适的项目组成员并让他们来项目组任职,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创业项目要获得成功,同样离不开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创业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经验,如管理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甚至产品技术知识。而大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很难做到全才。因此懂技术的有必要找一个懂管理的做搭档,懂管理的也有必要找懂技术的做搭档。创业者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必须选择志同道合而且能独挡一面的精兵强将加入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创业者还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感化和商谈,来保持与巩固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工作效率。
五、项目控制
项目控制,说到底就是项目的管理,也就是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按照计划执行,管理将成为一件简单的作业。但是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由于环境的变化、认识的偏差、能力的不足等,造成了实际状况与计划的偏离。而要保证项目围绕计划开展,就得用到项目控制。项目控制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控项目,发现项目活动与标准之间的偏离,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解决。要对创业项目进展、费用、质量、风险等都进行控制。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有否按计划推进,进展比预想的快还是慢了,比如时间过去1/3了,而市场拓展才达到1/5;或者费用过半了,而业务量才做到1/3等,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检讨,迅速提出解决办法进行纠正。
六、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大学生创业有很多优于社会人士的方面,但是其也有一些不足。因此,刚走上创业路上的大学生或者是有意去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取长补短。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1]周红霞.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79-80.
[2]秦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的探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48-49.
现今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之所以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不成熟的创业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创业时很难有正确的创业态度、坚持不放弃的意志力以及客观对待创业中的风险和问题的心理素质。面对这些大学生创业中的难题,笔者认为高校还是要能结合大学生自身特征,利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指引,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大学生形成属于自身的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念、创业素质和积极的创业行动,这也正是创业价值观重要意义之所在。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就必须制定合适的创业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的解决。
要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学校教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正确有效的高校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有效的创业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树立客观的创业风险认识。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高校重视价值观理论教育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乏成功的佼佼者,但是失败者却是占了更大的比重。造成这种创业成功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综合大学生创业的多种失败案例来看,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体系。尽管现今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教育措施,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影响效果还是很小,这也引发了高校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的深思。笔者认为要想大学生能够在高校进行有效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高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高校自身应该对如何进行正确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创造出自身的教育体系,培育出专业的教育者对大学生创业这一块进行专业教育,保证高校本身具有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第二,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进行一定调查,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自由课程教育,帮助这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明白为何选择创业,怎样正确规划自身的人生,让大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创业方式,做到积极主动的创业行为。这种较新颖的高校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同时也能对大学生如何实现创业、如何正确创业、如何冷静处理创业困境给予实质性的思想指导,为大学生正确创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创新高效教育思路,让学生学以致用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的创业道路、创业模式和创业战略,积极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从现今创业局面来看,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路中起到引导作用的很少,这也是因为高校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教育方面还要进一步要求自身,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加大强度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本质的教育还是引导学生创造自身的创业价值观,利用自身能力对创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分析,这才是高校教育之本。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本身还应注意过去的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育者要另辟新径,对有效的能够实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指导观念进行钻研探索,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优化自身认知结构,积极面对创业难题,努力积累创业经验。在教育者开辟教育新思路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依旧求新,而是在以积极指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教育思路的开辟。
综上所述,就现在的就业率而言,就业局面对大学生不容乐观,因此创业也就成了现今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创业效果并不佳,这主要与大学生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有很大关系,而创业中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又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通过现今这一创业局面的分析,从创业价值观内涵分析,简要向读者介绍了创业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从高校教育入手,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教育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提出自己的见解,给读者以借鉴。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8)
[摘要]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存在诸如校方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深入,未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大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结合实际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逐步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其创业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校企合作,推动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创业教学质量。
[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创新意识;教学质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43-03
[收稿日期] 2014-07-10;[修回日期] 2014-12-10
[基金项目] 福建江夏学院校级教改一般资助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研究”(J2013B024)
[作者简介] 林美萍(1984-),女,福建莆田人,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治理研究。
目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不到高校毕业生人数的1%,而欧美国家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到20%—30%。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它们没有“211”高校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甚至某些新建本科院校连基本的创业课程都没有开设,因此对此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截至2012年),我国有1 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1]。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地方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大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各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薄弱、滞后。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再次强调加强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是“创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积极实现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观念的转变。”[2]“从经济学看,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个人投资收益无法得到补偿,挫伤积极性,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3]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新趋势。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从而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形态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且这种转变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由各大高校培养出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自己的培养目标,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心理品质,除了要求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外,也必须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激增,单单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高达699万,预计2014年再增加28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4]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转变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即毕业后只知道去政府、企事业单位就业,实现就业岗位的自我创造和增殖。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仅可以减轻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而且进一步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学校方面
1. 地方本科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有些院校认为创业教育没必要,只要求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创业目标设定上存在着很强的功利性,认为创业教育最终只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即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由于认知上的误区,导致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创办创业园,参加各种创业比赛等。例如,根据共青团山东省委2010年组织的“山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数据显示,53.57%的高校创业教育仅仅停留于“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专家开设讲座”,43.75%的高校以举办“创业大赛”代替创业教育。
2. 地方本科院校还未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其创业课程来实施的。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只有少数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一般也只有几门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学),并且大多数仅限于经济管理类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以福建省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面对全校大学生就只开设了一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并无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更别谈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相比之下,南开大学‘创业管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实践、就业’综合基地,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创业管理精英班’,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等则更能够诠释创业教育的内涵。”[5]因此,与“211”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更为迟缓,因此并未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
3.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任何一种教育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要有师资队伍。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尤其是高理论水平且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教师几乎没有。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大多是辅导员或思政部教师,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他们大多数是经过短期的相关创业知识培训后就开始授课,讲解止于理论,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目前各个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难题。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无法保障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难以提供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基地。2013年福建省某新建本科院校正式在学生公寓区设置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由于资金有限,只开设了十个创业店面,供给十个学院使用,一个学院一个店面配套一个创业实践项目。并且店面地点相对偏僻,面积有限,均在30m2左右。相对于全校的创业实践而言,这样的基地远远不够。因此,资金的缺乏也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客体:大学生方面
由于长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意识淡薄。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都会先通过求职应聘的方式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去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受家庭及中国人的传统保守思想、追求稳定、怕承担风险、爱面子等因素,毕业后考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微乎其微。以福建省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其中不太感兴趣和没兴趣的只占了13%,而比较有兴趣的占了36.8%,一般的有33.8%,很有兴趣的有16.4%。但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自足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迫于无奈,即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比例占百分之33.3%。因此,大学生选择创业是找不到工作之后的无奈之举。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意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有必要且紧迫的。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明确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具体而言他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地方人才,并不是教育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
创业教育目标的设置也离不开科学的课程目标的设置。因此,首先要确立课程设置的目标。一方面,其基本目标是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形成创业心理结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一体化的趋势,强调创业教育课程中人文社科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相互渗透,注重学科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其次,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扩宽大学生专业口径,促使他们成为适应创业环境的‘通才’,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又要加深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具有‘专才’的本领;再次,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突出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6]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更高的目标是使部分大学生团队能自我创办企业,实现就业岗位的自我创造和自我价值,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及个人创造价值。
(二)逐步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主阵地作用
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创业教育将无法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结合我国“211”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来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借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的授课经验,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独立授课和融入其他专业课;针对性授课(主要针对工商、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开设)。另外,地方本科院校还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本校办学特色,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带头作用,设计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
(三)构建校企合作,推动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创业教育是一门具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不能只是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还必须进行创业的实践教学。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建立创业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器等为创业教育提供综合性教育机会和特定创业实践基地。同时,可以构建校企合作,企业给予在校大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资金的运转、硬件分配、软件处理等,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将创业教育课程讲授与创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适时应用于实践中。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创业教学质量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师资力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并注重对创业实践的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其次,组织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提高专职教师的创业能力,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再次,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和企业家交流创业实践经验;最后,还可以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功创业人士、技术专家、企业家等兼职创业教学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D].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2] 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5):24.
[3] 刘天.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党史文苑,2009(6):72.
[4] 焦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N].中国教育报,2010-07-03.
[5] 张鸣.略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认知误区[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6.
【关键词】广西 大学生 创新创业课程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30-03
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M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这些文件精神反映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自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的改革和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当前广西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化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广西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做法,提出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的措施。
一、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现状
(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目的定位不准
1.以创业实务教育为主,没有上升到理念层面的教育和指导。当前,不少高校基本上都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一门创业课,但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来说,大多未能完全满足国家文件的要求。例如,在数量方面以单门课程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以实操性创业实务教育为主,大多把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定位为“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注重面向学生开设如何创办企业实操教育教学活动,侧重于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在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理念层面,较少涉及。
2.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有的高校会把创业教育的目的定位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拉动创业带动就业的马力”。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如同上文提到的,以创业实务教育为主,教会学生尤其是有创业意向和基础的学生如何开展适合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或开设公司,在解决创业学生个人或团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创业率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一定量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压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目标。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和指导较少。
3.大学生理解的创业教育的目的也不全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解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即在理解创业的概念上存在偏差,将创业直接等同于创办新的企业。从这个理解层面来说,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会比较青睐这门课,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则会比较反感这门课程,对课程的普及教育及教育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1.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独立性和系统性。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包含在学校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就业指导教育等课程中,较少有高校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与创业国家精品课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国家示范课程等,创业教育的内容只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没有独立开设。同样地,很多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总框架时,没有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纳入其中,没有课程建设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全面。当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内容构成不够,也没有形成体系。大多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活动或创业园、创业基地的创业实践活动安排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计划内开展诸如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主题实践活动、创业孵化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内的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
3.创业课程没有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大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依托于公共课程来开展,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以公共选修课为例,大多高校会选择让学生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作为期末考核方式;以公共必修课为例,因为涉及试卷整理及保留、必须闭卷等,不少高校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参考其他公共课程的做法,即设计一套适合于闭卷考试的期末考试卷子,供学生作答。这两种方式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不符合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
(四)师资的建设和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师资队伍在数量上还有扩大的空间。目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缺乏在社会企业有过实战经验背景的师资和在工商、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且较为掌握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专业人士的师资,不利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师资队伍在质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高校创新创业课的师资,需要有深厚的综合知识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企业创业实战经验和必要的开办企业的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里尤其是一直在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难度很大。目前,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的老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经过专门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的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二是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老师,包括招生就业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系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行政人员;三是高校聘请的校外企业人士或工商、税务等专业人士。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的老师往往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指导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社会聘请的教师则缺乏符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两支队伍的力量如果没有得到整合,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二、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措施
(一)树立发展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高校和创新创业教师都应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自觉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日常工作的育人体系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能在校园里四处开花。高校及教师都应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思想,融入高校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全员全过程中,尤其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确保课程的开设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占一定的课时和学分。
2.高校应充分、全面、正确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业不能简单等于开办企业,创业教育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教大学生如何开办企业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自己开办企业的企业家,也不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利器,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灌输一种渗透于大学生活和未来职场中的勇于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多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资源和条件开展创新实践,提供有益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理念。这既包含狭义上的创办企业的创业,也包含广义上的在本岗位的创新创业。
(二)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搭建起“意识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实务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意识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是一种理念教育、一种精神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这方面,主要是建立相关课程,对学生开展有关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创业信念、创业动机、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责任意识、成功创业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较为基础的普及化、富有丰富内涵的意识教育。在创业意识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课程开设得相对完善,这两所高校均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线,重在对创业精神的诠释和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第二,能力和知识教育。这相对于意识教育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个层面的教育应包含创业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团队搭建与合作、市场风险研判与防范、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培养、领导组织能力培养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这类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开设得较为完善,该校以创新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实现“专业教育+创业”。
第三,创业实务教育。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增加创业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例如,在校内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使基地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和场所;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或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在这方面,因为课程是面向所有在校生开展的普及化课程,各高校因实际情况不一,在不能实现每个学生都安排开展深度创业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安排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热莺头绞剑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创业实践的体验经历和体会,满足创业实践教育的覆盖率问题。这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得较为完善,该校以电子商务创业为平台,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鼓励学生借助电商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并以学生网络电商创业的业绩折算学分或作为成绩参考依据。
2.搭建起“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我国107所“211”高校中,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的高校仅有41所,相比之下,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有21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课程,UC伯克利开设了23门课程。广西高校可以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专业实际,搭建起“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等必修课,授课对象可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主要介绍创业基本概念及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创业基本流程、创业必备素质和能力等内容。选修课可面向部分有进一步开展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而开设,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课程,如创业案例、创业团队建设、创业投资、店面装修与设计、创业项目遴选、公司财务分析等通识内容课程;或者是简单易操作的实践课程,如关于如何开一家淘宝店、如何玩转微信创业、如何开一家咖啡店等的课程,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普及创业投资、创业管理、企业营销、商务礼仪、创业实践等知识,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搭建起“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广西高校应在专业教育、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不同的创业实践路径,在对所有学生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开展“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尝试。如在商科类文科专业中,可以侧重介绍商贸企业创业的基础知识,在技术类理工专业中,可以侧重增加有关商务和营销类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同时,广西高校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结合和侧重,如广西桂林的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课程,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起,独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且将创新创业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则进一步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实际,开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包,进一步推动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改革和完善现有课程考核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有以下几种可供学生依据本人情况自选的课程考核方式:一是对于已经成功创业的学生,学生凭营业执照可以申请课程免修或者是替换期考成绩,且成绩都应该定在90分以上甚至是满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向但是还没有创业实践或行动的学生,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思路,提交创业计划书,以便在理清创业思路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便于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选送出去参加各种创业大赛、路演、风投等,为进一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和搭建平台。如果创业计划可以在大赛中获奖或获得投资,则学生可抵分数80分以上。三是对于只普及创业意识的学生,教师可参考日常必需文化课程的方式,出份包含主观和客观题型在内的试卷,统一组织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系统来完成试卷的生成和考试,这也是对创新创业思维和行为的一种印证,能更好地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立一支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1.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拥有多元化专业背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兼具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可以由以下四种类型组成:第一类是担任创业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师,这类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主要由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老师来担任,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由会计、法律、企业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第二类是校外专业人士,主要是指高校聘请的在校外专门从事银行贷款、企业创业、投融资管理、工商、税务、人社局等行业的人士,他们负责向学生传授创办企业所需的投融资及资金管理、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纳税等与企业创办有关的政策性实务。第三类是校外实践教学教师,这类教师一般须在企业里担任一定职务或者是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人(含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他们负责向学生教授当今各行业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或者具体到各行业的创业实战经验分享。这类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团队,能用自己的实践经历来引导青年学生在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第四类是本校创业的在校生或历届毕业生队伍,这支队伍因为成长的环境与在校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在校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朋辈关系”教师队伍的教育,也因创业成长背景相似,可以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形成有力的资源共享。后面三类教师队伍需要接受高校教师资格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高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2.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主动开展师资交流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通过高校经常开展内部培训、外部交流培训等师资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重点培养优秀师资,把老师选派到国外接受更为优秀和先进的培训,以便提升本校师资的档次和水平及整体的教育效果。二是针对这种实践性强且任课教师队伍多样化的课程,制订灵活的培训、学习、挂职锻炼、企业实习锻炼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到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开展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同时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保证教师在兼职或企业期间各方面的待遇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没有受到影响,便于教师安心在单位实习锻炼或挂职锻炼,进一步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切实提高创业师资的专业水平。三是高度重视这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扶持,在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或是倾斜,如由实践成果代替理论科研成果等政策,不将科研成果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让教师能认清个人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确保教师能静下心来开展创新创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保证教师个人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外,广西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和重视教师对创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并要求教师们将研究领域从课堂教学不断拓展和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学、创业实践过程、创业规律研究等方面,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案例,丰富对创新创业规律的掌握程度,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过程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规律,为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2]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9(7)
[3]杨艳萍.创业教育课程化的框架设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邰玉明.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积O影响[J].科技资讯,2015(14)
[5]方明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6]肖柳梅.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研究与实践”(2015LSZ023)
关键词:创业 实践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尽管政府和学校均给予大学生创业大力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仍然很低。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能够体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能够对创业教育进行检验,并促进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为此,本课题组从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别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正在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联系,对比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并对学校以及学生如何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的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并没有创业理论的基本知识,这就使他们在创业时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始实践活动,也导致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团队管理制度、市场拓展方案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明确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创新,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并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才能形成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以构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打破了原先的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创新了课程内容,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知识的获得能够很好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创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创业创新素质与创业创新能力。我们在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宽,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注重创业知识获得的同时也注重了课程设置的柔韧性及灵活性。
三、组建适应创业创新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指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
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组成了创业指导团队,分别在11、12、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试点,我们选择了有意创业的同学成立了创业小组。创业指导团队的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同时,同时对创业小组进行创业理论的讲授、分析创业案例、指导学生市场调研、指导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学生参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并作为创业导师直接参与之后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也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由他们给予创业大学生实践和政策方面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指导和传授,我们向创业小组的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原创业小组部分成员现已成功自主创业。
四、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场地,如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商业中心等。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不断积累。对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将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根据学生需求,由学校出资为学生成立的书报亭,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他们将所学创业内容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方便。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并最终走向成熟。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其团队意识
从我们的创业实践及其他高校的创业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创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拥有良好创业能力及素质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与人沟通能力、和平相处的能力、互相帮助与协作的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创业教育,学生自己更是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创业小组的学生几乎都乐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或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积累与人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并逐步树立了自己做事时的团队意识。通过上述的案例研究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那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很注重团队的作用,很懂得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六、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提升其创业创新能力
我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可以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创业小组成员的了解及创业实践案例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经验,对社会需求及自己所要创业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他们敢尝试别人所不敢尝试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半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他们几乎都是在资金和技术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做到成功创业。他们能够做到在把握好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七、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创业自信心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去实践,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且通过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积累,明确自身的创业方向与优势,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创业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柳雪梅,徐立青,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市场周刊,2011,(3)
[2]张伟东,何智聪,高职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探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高校 语伴模式 咖啡厅
一、该项目的背景分析
“Speaking out”主题咖啡厅创业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地质大学内部经营一家咖啡厅,该咖啡以语伴模式为主题,为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教师以及周边大学大学生教师提供一个集饮品、食品、娱乐、休闲、学习、会议为一体的活动场所。该项目背景分析如下:因为多种因素(如场地、学生消费水平等),中国地质大学一直缺少一个休闲娱乐场所(需求性);英语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且其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许多同学都抱怨没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去学习一门外语。这样的需求促成了开展一个以英语学习为主题的休闲场所的创业计划(主题来源)。要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吸引大量外国顾客来共同营造,五道口外国人聚集,有天然的优势。此外,据调查分析,在京的外国人比较喜欢聚集在咖啡厅和酒吧。由于酒吧与校园氛围不和,所以把创业目标投向了咖啡厅(地理优势)。语伴模式是近来大学校园中较为新潮的学习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英语角便是这一模式流行的典范。许多学生一直想参与这种模式的学习,但地大附近没有提供一个直接的平台,这就加大了语伴主题咖啡厅的需求性。再加上地大靠近五道口,是一个外国人汇集的地段,因此创建一个以找语伴为主题的咖啡厅最终成为了此次创业项目的主题。此次创业将目标人群定在地大及五道口周边地区,五道口附近的咖啡厅虽然数量较多,但普遍价格偏贵且缺少特色,这正是该项目力求创新改变的基础。鉴于广大师生的消费水平普遍偏低,迎合学生的切实需要,该咖啡厅的定位主要在中低档的大众咖啡厅。
二、以高校为核心的优势
首先是产品营销。师生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而要尽力降低成本包括人力原料租金成本。其中人力方面,招聘学生做临时工,一方面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为同学提供一份兼职机会,另外可以扩大在师生当中的影响力。在如何长期留住外国学生为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提供练习口语机会方面,可以发挥该创业团队人员为外国语学院学生的优势,联系各自以及朋友还有老师认识的外国朋友,形成外语固定团队。关于场地,在五道口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何租到低廉的场地至关重要。该项目在场地方面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通过和校领导校学生会协商,暂定于学校食堂四楼租用家乡菜的房间或者新建食堂中租用一个场地,这样方便同学们在聚餐后有一个娱乐聊天增进感情的地方。同时取得领导支持,店面事宜更好操作。关于地理位置,固定人群是地大和北语全体师生,流动人群是五道口的人流量。众所周知,五道口人流量大且文化资源丰富,该区域人员思维活跃,文体活动众多,一旦该咖啡厅的特色项目吸引了一部分流动人群,便可以使他们变成固定客户,消费潜力很大。
第二是经费。除了个人投资以外,如何利用高校资源呢?根据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向国家贷款。同时,很多考研机构留学机构想在学校扩大影响但苦于没有场所宣传,该咖啡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当然,他们对咖啡厅的前期经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再者,校学生会以及各院学生会在学校有重要作用,他们各种活动也需要场地,该咖啡厅可以收取场地费用增加经费来源。这些都是高校中可用的宝贵资源。在盈亏方面的分析,该咖啡厅在营业初期因为巨大数额投资盈利不多,目标不高,只需保本,同时扩大宣传,等几年后,潜力被激发以后,收益足够高的时候可以进行店面扩展,形成更大规模。
第三是咖啡厅的服务内容。当然,该咖啡厅针对的人群即是广大师生。语伴模式主题是一大要保留的特色,充分利用北语外国留学生资源汇集的场所,形成地大口语角,让中国学生与外国友人在咖啡的醇香中锻炼口语,增进了解;同时,地大校园小,到了期末周,学生苦于找不到自习室,咖啡厅也可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自习室,缓解考试周自习室供应不足的问题;定期举行专题活动,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条件允许的话,邀请外国朋友进行现身演讲。各个节日如女生节、光棍节、情人节、七夕、国庆节、万圣节等,推出优惠饮品以及相关活动。
第四是经营理念。在运营指导上,该项目更多的以服务师生为主。作出的运营指导带有强烈的学院风。同时,语伴模式的咖啡厅始终是主题,要把该主题发扬光大,使该主题真正成为咖啡厅的特色。
第五是咖啡厅市场定位分析。因为在大学中,要把握好饮品与食品的价格定位。在格局布置上,要充分体现语伴模式主题,有专门的talkroom,同时考虑到自习的同学需要一个安静环境、会谈的群体有一个交流环境,因而要对咖啡厅进行分区管理,初步划分为自习区、语伴区、会谈区、活动区、无烟区、吸烟区等。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实现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目前呈现冷热并存的局面。“热”是指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愿望强烈,愿意创业或者支持创业、对创业感兴趣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0%左右。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己理想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冷”一方面是指多数自主创业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想创业却不知道如何创业的茫然无措状态。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本人情况,包括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如实践能力弱,掌握的创业知识偏少,缺乏经验和资金是主要障碍,缺乏经验和能力;家庭环境情况包括,家庭有无创业背景,是否缺乏社会管理和管理知识等;学校教育方面包括,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严禁大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课程;政府政策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落实。
笔者通过对本校已创业同学的访谈分析得知,目前,已创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继承家族产业,跟着父母或者长辈做生意;有的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兼职,比如快递、各种培训机构在校内、旅游中介等积累经验,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还有的则是在校期间创办社团,毕业后由社团延伸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这些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和规律可以寻找。除能提供有学生实施创业这一信息外,对于在校学生的创业培养和教育借鉴意义有限。纵览现有研究中,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不理想的状况已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从学校方面,主要是加强创业教育,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有研究还提出请创业者进课堂讲创业,同时加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评估体系。
第二,从社会方面,主要是政府应大力扶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另外,应积极争取社会其他力量支持,如金融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保险等。
第三,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对创业的困难有预见、有准备、能应对。
这些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冷热并存现象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为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入手。
二、创业意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主动创业。但当前对如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势、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创业意识地影响因素
创业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但从现实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或家族的影响
家庭和家族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长于经商的人物或有创业的历史,则对形成孩子的商业头脑、价值取向和商业技巧等都有极大的榜样、示范和传承作用。
2.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带来的影响
生活的压力和变故是培养孩子创业意识的顺境。一般而言,没有经历人生的磨难、挫折的人是难以树立起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国外企业家在对子女进行创业教育时,就有意识让其接受磨炼,有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些逆境。
3.教育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及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对创业意识形成的作用,远没有教育的作用强大。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是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学习旨趣有重要影响。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转型期,从学生创业意识的来源,不难看出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实施一定的创业意识教育,对其后学习课程的选择、社会活动的参与、发展方面的确定会起到基础性作用。大学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更加明确,经过苦闷、茫然、困惑、犹豫最终选定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式,这时是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年级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趋于成熟,是获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主要时期。四年级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使创业意识得以体现和深化的时期。认真研究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二)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困难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一些学生仅有热情,却由于缺乏创业意识、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创业不成功。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极其重要,但在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注重知识结构的培养,而轻视创业意识的养成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创业的技术困难,而轻视对创业意识的培育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不自觉地忽略那些较为困难的事情。创业困难,难在我们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及心理需求。正因为这样一些困难,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高校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主动学习能力、创造力、开拓力的不足必然导致创业能力的缺失,束缚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混淆就业意识与创业意识
没有认清创业意识高于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较之就业意识是更全面、更综合的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要求也不同。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则经常以就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代替创业意识的教育,没有能够真正触到创业意识教育的实质。
3.一般认为创业精神所包含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和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创业精神上的这种宿命论、基因决定论思想会让很多人对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所懈怠。首先,应该承认创业精神有先天性。但也应该认识到“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天性是需要唤起的,这个唤起的过程以内在为基础,但同时需有外因做引导才能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要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给予足够关注和刺激,从心底里唤起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所在。
那么,该如何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富实效性?
三、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路径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期望一毕业就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比较,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和资金支持,特别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二是没有看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体对创业传奇人物和创业神话的过分渲染与炒作,使得整个舆论及学生自己对创业都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创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逐步取得成功;三是创业项目选择长期被忽视,学生创业时往往空有一腔热情,却忽略市场调查和项目的选择,这样的创业往往都很难成功。
创业实践如何成功?创业意识如何有效转化为创业实践?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呢?结合我们的分析,以下途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培育主体: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教育的问题,即师资力量问题。
首先,可以依靠高校内部培育。在高校内部精选出一批有创意有冲劲的青年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培训,引领他们钻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倡导高校的创业教师广泛深入接触企业与社会,掌握最新信息和动向。同时,应聘请校外精英,例如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给大学生讲创业课程。他们所授的创业课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第三,可以鼓励现任在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只有在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业教育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培育主渠道: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
要使创业思想成功地转化为创业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所以,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同时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必然会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创业智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及综合性知识和能力。其中,专业知识和能力主要靠专业学习完成。
(1)理论教育――创业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因为创业者需要的是精当的知识,而不是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大知识视野。在培养创业能力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素质教育――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良好的创业教育前提是创业者有较好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的心理准备,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但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创业理想,坚定的创业信心和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以及进行切实可行的自我规划。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开展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阶段进行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创业的内在需求,使原来懵懂的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3)实践教育――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意识,是一种鲜明生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创业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广泛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及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为创业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
3.培育载体:课堂、创业园与实践活动
(1)课堂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知识的部分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它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便捷、最高效的一种传播方式。
(2)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高校可以成立创业园,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创业团队共同创业。创业园专门负责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事务,教授大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
(3)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模拟“大学生创业中心”,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学生书亭等,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社团,如“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等活动,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强化创业品质较为直接的方法,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及优秀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远帆.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2]陈文婕.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向与实现途径研究[J].2012(7).
[3]宫树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0(5).
[4]段美,欢佩君,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5]李运华.大学生创业意识实证研究――以广东11所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王涛.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2013(11).
[7]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3(1).
关键词:高职院;大学生;创业;资金管理
创业初期需要资金,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学生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创业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和朋友,或者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样的方式仅能提供创业初期资金,如果要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状态下的企业,该如何生存?如何筹资?国家和政府、银行可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创业者自身可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税收筹划,达到减少投入、减少支出目的。
1现状分析
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对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光靠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而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较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于大学生新创立的公司,没有资产,没有抵押物品,一般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贷款很难实现。同时,大部分对国家及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资源有限,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创业者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帮不大的政策,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或者扩大享有政策的范围,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才能对大学生带来帮助。对高校而言,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通过网站技术政策,更新状态,使同学们能了解创业、看到创业、接触创业,但创业政策方面涉及的不多。因此,及时进行网站的更新,扩充相关创业政策、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等途径,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开通各种渠道,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优惠信息,对创业资金有信心。
2.2降低税率、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创业者可从创业产品的特点出发,用创业产品作抵押,寻找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使得贷款容易实现;同时根据创业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税率[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政府及银行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持续的帮助和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贷款、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2]。
2.3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1)政府拨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种子基金,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设立不同基金。常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学院可以借助政府创业平台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校友,一方面为企业作宣传,可以对创业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吸引资金注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原始部分,鼓励科研及发明等创新型产业,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可以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四纵式”梯次培养、实战融合的培养机制。为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打造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四横创业平台,占地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商贸创业街,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20余个特长生工作室和3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者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技能,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创意及设计成为创业项目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区、技术研发区、电子商务区产业集群。
2.4鼓励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投资早期的项目,因为项目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他们更愿意投资有经验的创业者,因此,创业者应更注重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如果想要获得风投的支持,必须出具一份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创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应包括项目特点,以及该项目在目前和将来市场上的发展预测。而创业者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项目谈判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带上相关的材料。同时高校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做好创业计划书,协助学生获得风投支持。
2.5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奖励:在学院内根据创业项目经营情况,带动就业人数等条件评选创业之星,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各类奖项,如“企业实践奖”“科研奖”等,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学院、学生中广为宣传,例如在宣传栏公示、在学院网站上报导,通过物质及精神激励使创业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同时激励其他创业者或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创业[3]。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赛发现、选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创业者本身:加强自身能力,主动争取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获取经验,收获资源,积累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亲情、友情、交情为纽带,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主要资金支持方式,同时也可为创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创业者之间的帮扶: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及双赢,通过良性的竞争,创业者之间互相帮扶整合,共同提高企业实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除了通过自己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筹资分担创业经济压力,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项目发展下去,但在此过程中,需明确职责,签订协议,注意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防止因资金问题造成内部矛盾。
2.6搭建创业者资金管理平台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创业的各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各阶段都要注意融资监督项目实施,特别是在企业初创及成熟期时,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把控,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小组,聘请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对创业大学生如何有效融资、规避风险等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争取资金和投资,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创业者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支持、需要创业者主动争取,完善大学生资金支持系统需要各部分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4-16.
[2]林金贵,邹艳辉,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9-112.
创业故事一:
创业,因为不安于现状
“在公司当员工,我也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但我不愿意一辈子只是在电脑前写程序。不安于现状让我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米琪(化名)的话道出很多大学生创业的初衷。
米琪是某高校2004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他到一家公司实习了半年,刚刚转为正式员工不久,他就辞职了,和两个伙伴的创业是从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始的。第一个月他们挣了900元,一人分了300元。“那时刚好快过年了,拿着这么少的钱都觉得没脸回家。”不过米琪他们坚持了下来。2005年公司的业绩开始往上走,一个月可以做到20多万元的业绩。
2005年底为了扩大业务,公司决定研发新项目。对于新项目,公司管理层出现了思路上的分歧。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各部门的竞争使一些员工组成各种小团体。员工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纠纷最终导致几名骨干的离职。2006年初,公司又引进一位新股东。不久新老股东就发生了股权纠纷,这就使公司上下更加人心惶惶,员工开始纷纷辞职。2006年6月,公司宣布转让。
说起这段经历,现已担任某信息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的米琪认为,“公司转让的原因是我们太年轻,太缺乏经验。”团队成员都是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在此之前他们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一无所知”。
【经验谈】 光有热情远远不够
创业初期几个年轻人凭着激情和吃苦的精神不断扩大业务,但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时,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欠缺也就开始暴露出来了。“我们是学工科的,营销知识的不足使公司成了单纯的销售公司,业务无法拓展。”如何协调员工内部关系,如何引进股东,这些问题对米琪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其实我们很早就发现员工内部的矛盾了,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问题出现以后,公司也没有应急方案,导致转让也是必然的。”
米琪给想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最重要的是要找准适合的项目。刚毕业的大学生资金、经验不足,因此最好选择那种不需要太多资金,便于管理的项目入手。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定太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更重要。此外,可以请一些对行业、创业了解深刻的前辈来指导,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创业故事二:
创业,我们在路上
2011年1月,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王威(化名)和他的创业伙伴正式注册了他们的高校传媒公司。现在的他们正朝着打造高校传媒品牌的目标不断努力。
公司在刚开始筹划的时候,得到了上海投资商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几个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如何赢得投资商的如此关注?“他看中的是我们的潜力。”王威说,“我们的创业项目本身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这是投资商比较看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创业团队。”
王威他们的创业团队现在有三四名骨干成员。王威本身就一直在从事网络方面的一线工作。另一个成员原来是校学生会主席,有良好的人脉。其他两位成员也在杂志编辑、校园销售方面有很好的才华。“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创业初期的不少问题是王威他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拉广告,以前在学校的外联也做过,但一个公司的广告绝不像办一场校内的晚会那么容易,现在要拉的广告量更大,我们现在做的DM杂志是免费筹办的,当地的消费资讯市场有限,商家并不看好,而我们前期成本都要靠广告,拉不到广告的话,压力就很大。”
团队成员的分工也让王威他们一度很头疼。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只是觉得有共同的志向就聚到一起,因此成员分工和组织性很不明确。后来他们也意识到需要把这种分工明朗化,团队成员在公司中担任什么职务,扮演什么角色需要明确。团队成员在分工的问题上一度出现分歧,甚至几乎影响了团结和凝聚力。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不断的碰撞磨合,团队成员终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
【经验谈】学会做人,创业的第一课
在王威的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人脉起了很大的作用。“商家做买卖,就是把商品从一个人手上卖给另一个人。两边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学会做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创业很有帮助。”王威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做兼职工作,到了大三,他已经自己出来做网站,进行网上虚拟物品买卖了。
公司刚成立不久,如何取得高校有关部门的信任,并最终达成合作?“除了人脉,我们的诚意是说服他们的关键。”学会做一个脚踏实地、诚心诚意的人,这是王威他们创业的“必修课”。
创业故事三:
创业,带动大学生一起富起来
今年22岁的何亮(化名)是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就在别的同学还在为就业发愁的时候,小何已经创业3年,固定资产50万元,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何亮在上大学之前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每年的学费要将近1万元,而毕业之后购买房子首付至少要十几万元,“找个一般工作的话哪能挣这么多钱呢?只有创业。”
于是,他给自己做了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先当销售人员积累市场经验,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给企业做网站搜索优化,在毕业之前建立自己的公司……
“每年的目标都是确定的,有可能完不成,但是制定一个高目标会给自己增加动力。”何亮说。
去年暑假,何永亮和同学去北京旅游。去之前,他买了一些民族工艺品。“来北京旅游的老外特别多,我就在北京的公园或胡同里,跟他们聊天,展示我的‘宝贝’。”一来二去,聊熟了的老外看见工艺品兴奋不已非要购买,何亮就“顺水推舟”卖给他们了。北京之行,何永亮赚了9000多元钱。
“你要估计这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商机,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看好趋势提前去做,就一定能赚钱。”
后来,何亮发现当地有许多中小企业自己建了网站但设计简陋,链接稀少,搜索率低。“这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帮助企业在网络上推广产品又是我的专业和特长。”他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实训中心,专门教这些企业家做电子商务。
“有的大学生创业之前向家里要钱,没有经验首先投入设备、店面,往往最后以赔本结束。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做无本生意。”这个“无本生意”的含义是:用自己的头脑赚取第一笔原始资金,而不是盲目投资,“投资不是我们干的事,我们要做的是让别人给我们投资。”
在学生圈里出了名,现在有不少学校、创业组织邀请何亮去讲自己的创业故事,“除了传授经验之外,我想做点实事带动同学们迈出创业第一步。”他说。
【经验谈】 做“无本生意”吸引资金靠山
市场不是自己的,而是大家联合做好的。选择学生伙伴共同创业,不仅可以带动一个项目,以后还可以提供思路,开发新项目。何亮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资金、资源和经验。大学生没有经验,但是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咱们要发挥专业优势突出特长,然后吸取别人的经验补自己所短。善于发现商机,看准了发展趋势再入场。
何亮告诫没有经验的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创业,不要误打误撞,比如你想做网络营销,可以先到淘宝网练练手,同时应该寻找相关的“靠山”,也就是专门给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扶持的机构。何亮说自己就通过“大学生创业网”得到了不少前瞻性的指导,这些帮助都是实质性的,“应当学会借力”。
大学生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年轻、热情,干劲大,没有思想包袱,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自主创业。但同时大学生限于年龄与社会经验的不足,在起始方向上缺乏可行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那么大学生该如何走好创业之路呢?
1.投资不宜过多
由于大学生自身市场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初次创业的成功几率只有20%—30%,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自我摸索和学习的一个阶段,如果投入过多过大,一旦失败,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专家建议:尽量将创业资金数额减到最低。选择那些只需要少许现金,并能充分实现个人才华和专长的事业做起,给自己一个经验积累和资本累积的过程。
2.不要迷信热门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初次创业者很可能把眼光盯向那些所谓的热门。事实证明投资失败的人,一个通病就是赶“热门”,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也跟着做。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决不会去赶“热门”,而是留心发现商机,寻找“冷门”,从而抢先进入市场、占领市场。
专家建议:要努力寻找那些有市场需要,或有某种潜在需要、却又没人做的事情。要研究人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便,能不能通过某种服务或产品解决人们生活的不便。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市场、引导市场,那就更高明了。
3.选址决定成败
第一家店或者第一个办公室你打算选在哪里?繁华商业圈?租金太高,似乎难以负担。选交通不是很方便,租金又低廉的,又担心会无人问津或者给工作开展造成不便!其实,怎样选择公司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甚至能决定你事业的成败。
专家建议:工厂、仓储等企业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可以选在开发区。而公司以交通便利、商务服务完善、租金合理为原则。对于那些服务性行业,可根据经营内容来选择地址,服装店、小超市要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保健用品商店和老人服务中心,就适宜开在安静但又有固定客源的地方。
4.了解市场有备而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优势;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96-01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大学生创业,指的就是大学在校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利用自身条件通过自主创业的形式实现就业、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具有一系列的自身优势和社会优势;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何认识并发扬优势,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在大学生创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及社会优势
1.思维活跃敢打敢拼
出生牛犊不怕虎,青春期的大学生做事跟他们的年龄一样富有青春朝气和活力。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身充满了信心,因而在创业过程中也表现出特有的魄力,既有对确定目标执著追求的激情和勇气也有对传统和权威挑战的欲望,这是一个想要创业者想创业成功所要必备的先决条件。同时,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和领悟能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
2.知识较系统且新颖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智力和理论水平较高的群体。在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后,大学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他们接受新理论、新知识的理论优势和技术优势非常明显,这对于从事自助创业是一个先天的优势。
3.其他自身优势
大学生长期过着集体生活,因而对于人际交往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培养和锻炼,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毫无疑问是一个潜力股。较强的潜力优势,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势必会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4.外部优势
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如:贷款的优先审批,贷款的申请条件适当放宽;注册的程序简化;税收上的优惠和扶持;各种费用的减免等等。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认可和对其创业的照顾等,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不足
1.盲目乐观,过于理想化
长期的学校生活一方面铸就了学生敢打敢拼的进取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对形势分析的过于理想化和盲目乐观。现实并不像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像实验室实验,不存在绝对的理想状态,过于理想化的思想在现实中势必四处碰壁。
2.经验不足眼高手低
大学生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毕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大学生创业多数都缺乏创业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任凭自己的想象去做事,往往都是梦想高于现实。因此,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甚至于遇到“没有按照书本上发生”的事时无所适从。
3.市场观念意识淡薄,商业经验缺乏
初涉商场,对市场变化的趋势等不够敏感。大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于商场上的人情世故缺乏经验,很难一下适应由学生向管理角色的转变;市场观念淡薄,往往只是大谈理想抱负,而对于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和营销策略则明显考虑不够。
4.人力资源利用上缺乏商业意识
所谓“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这一方面造就了大学生敢打敢拼的勇气,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容易意气用事的行为。大学生对朋友充满了感情,殊不知人才使用的最根本准则是“效益最大化”,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难免在用人上“磨不开”,从而导致多重管理、机构冗繁、人才浪费等一系列现象,严重影响到效率的提高和竞争力增强。
5.资金来源和管理上的困境
大学生创业存在人才上的优势,但同时也陷入另一种困境,那便是资金的来源上的问题。作为学生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父母投资数量有限;找投资人投资却会由于经验不足而空有报复却屡屡碰壁;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对于风险的评估显得不足,容易导致资金的无法回流;经验不足,同时也导致资金使用上的太松或者太紧,也就是该花的没花到不该花的却花了,从而使资金困难现象变得雪上加霜。
6.行业选择上容易陷入误区
由于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够准确不够敏感,容易导致过分夸大项目的商业价值;或者想当然的认为某项目的可行性较高,而忽视市场调查。甚至仅凭感觉的市场价值,一时心血来潮去做决定,注定会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三、发扬优势规避风险
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知识上的优势,使知识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敢打敢拼的拼命三郎的勇气,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优惠便利条件,利用政策选择朝阳产业的项目和服务,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创业前必须做充分的市场可行性论证,避免选错行,走错路;注意避免情绪化、理想化,较多参加实践,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和意气用事的冲动;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寻求有经验人士的帮助。
大学生应经常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一些人脉。创业期间,商场的开拓与产品的推广,都这需要拥有大量的人脉,以及利用一些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可以为未来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驳斥读书无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但是大学生如何能够发扬自身优势,有效规避创业风险,是创业大学生需要慎重把握和考量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01):23-23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111-02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新课题,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更突出了教学的创新性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中98%以上是团员,因此,高校共青团应发挥其自身覆盖面广、宣传阵地多样、影响力大、联系学生紧密等优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不断提升他们创业的能力和素养,积极发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思想是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业者。” 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进行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指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教育。高校所倡导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其创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素质教育。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社会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方略,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延续。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组织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一是共青团组织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又是“官方”组织,具有正规组织的权威性和特性。在权威性指导下,大学生们就会将参加共青团活动看作为一件光荣的事情,对共青团组织布置的任务和开展的活动,一般都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积极参与。二是具备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在纵向上,从校团委到班级团支部,层层环环相扣;在横向上,各个系部和班级的团组织相互联系、层层推进。严密的组织性就是实现共青团功能的组织保障,使得共青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活动中,不会出现漏洞或真空。三是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正是这种凝聚力优势,使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性。在大学生心目当中,共青团是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是他们拓展素质、成长成才、展示自我的场所。广大学生愿意在自己的组织里开展活动,接受教育,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一般都能自觉参与,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号召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人、培养人为目标,用“素质拓展”统揽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以加大共青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力度,这就需要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既要在教育、鼓励、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上下功夫,同时根据团组织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分析
(一)利用团学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团学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其范围已经超过学校的常规教育,影响的广度和力度都非常广泛。共青团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体,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为平台,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科技论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等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技能训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实践教育体系,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校级学生团干部联席会“三条线”的学生干部社会工作体系。共青团组织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可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注重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把创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各类人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关心社会、踏实肯干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不断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创业基本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团学组织的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是支撑艰辛创业道路的精神支柱,而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是可以在后天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训练,用可靠的调研信息分析来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方向的制定,同时激发创业的内心需要和动机;用素质拓展等寓教于乐的团学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创业人格和品质;用具体的创业实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和豪情,树立创业的思想和信念;在各级团组织展开各种活动的同时,注重养成学生“风险意识”、“耐挫力”、“情绪调控能力”和“坚韧的毅力”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同时,还要把学生社团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大力倡导大学生成立各种有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学生社团,如通过就业协会,组织举办模拟面试、职业技巧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技能、素质和信心,同时为学生提供交流就业感受、共享就业经验的场所。
(二)利用团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
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据相关资料记载,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在我国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职业来选择。另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生毕业后有过创业冲动的不少,但真正创业的人却不多,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理念。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共青团组织都特别重视在新生中开展“大学第一课”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相关部门一起,不断丰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以开展职业规划设计活动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职业规划不仅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或者就业,而且是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身优势,追求以创新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目标。
(三)利用团组织资源优势,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创业渠道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并使大学生尽早尽快融入社会角色。高校团组织可通过各行各业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新通道,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大学生通过创业技能培训掌握创业本领。如大力开展“百企万岗”见习生计划,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动员企事业单位加盟“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为不同年级、学历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见习岗位。做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工作,帮助大学生走向见习岗位,积累职业经验, 通过创业者联盟,争取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与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等的联系,争取企业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为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通过建设创业平台,开办自主创业公司,为学生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创业计划竞赛,使学生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获取市场信息,扩大自己社交圈,为创业打下初步基础;通过建立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团组织,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指导的载体,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受教育,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
[2]王虎. 共青团组织:高校创业教育的坚实平台[J].就业研究,2009,(16).
[3]孟宏益.创业教育,高校共青团的时代责任[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5]田俊杰.如何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09,(17).
目前,社会各界对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不断高涨的创业人群与很低的创业成功率却形成鲜明反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为此,健全高校创业法律教育,并根据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特点,科学设计法律教育课程,构建完善的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潜在创业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观念,提高其法律能力,是创业行动稳健、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高职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我国创业法律教育的现状
所谓创业法律教育,是指通过传授基本法律知识,树立创业法律精神,培养创业法律思维及创业法律认知,达到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的需求。其目标是使高职学生在创业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适时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纠纷、抵御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法律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以笔者目前就职的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全院性的法律课程仅仅只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只有经贸管理类的开设经济法课程。近两年,随着创业教育意识的增强,学院加快完善创业法律教育的针对性教学,增开了法律实务等选修课。
2创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2.1有利于事前防范创业法律风险
通过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需的法律知识,才能保证创业活动在合法有序的轨道上进行。通过强化创业法律知识,大学生创业前就可以降低企业法律风险,“事前救济”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
2.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通过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提升其竞争力。一是做到不违法经营,创业活动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二是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经营者的权利,使自身权益不受侵犯,降低企业法律风险,使创业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三是大学生创业时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妥善解决纠纷,降低创业成本。
2.3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创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应其现阶段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能使高职应用型院校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实践水平,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的就业空间,还可以实现更多学生创新的目标。
2.4有利于实现和谐创业,促进就业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实践中大学生创业者多因欠缺法律知识导致创业问题突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加强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的创新性改革,成为依法创业,创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条件。
3高职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3.1广东省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笔者作为十多年在高职从事法律教学的一线工作者,对广东省的高职学生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笔者所在的学校是3B院校,生源基本来自省内,由于学费较高,大多来自于比较富裕的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创业成功的家庭。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省也是出了名的创业大省,学生的创业素质普遍比其他省份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从小受到家庭及身边创业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十几年后,广东学生身上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大大提高。比如,一入学,就有人向新同学推销锁具、桌子、风扇等诸多实用的东西,大赚一笔;还没毕业,就有人淘宝生意红红火火;等等。因此,有着这样的一批有创业意识基础的高职学生,只要学院稍加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及创业法律教育,为他们指明方向,可能就会帮助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走向成功的创业之路。
3.2适用于高职学生的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
3.2.1创业法律理论教学
主要应包括四个部分。(1)创业筹备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让创业者了解创办企业的类型和程序。如:法律对各种企业形态的最低注册资本、投资人的承担责任都要求不同,创业者自身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选择合适的企业形式,其次按照法定程序完成企业的注册登记。(2)创业经营阶段相关法律制度。企业成立后,经营中必然要与其他市场主体有各种交易行为,要面临各种竞争,要资金融通,要面临各种风险的抵御和化解,创业者必须具备较全面的市场主体行为法,如竞争法、合同法、保险法、担保法等方面的知识。(3)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还要通过劳动合同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提高创业者在未来经营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推动以后企业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创业纠纷解决法律制度。创业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纠纷,纠纷的解决涉及程序法律规定。在课程体系中,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也要详细介绍。*教学模式:课堂实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战,课下实行辅导制。*评价机制:①评学生:按学生在教学中能否达到的基本学习要求评价;②评教师:按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达到的基本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标准)评价;③评课程:按教师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学生的接纳度、内化力、持续性进行评价。
3.2.2开展多样化的创业法律实务教学
法律实务即实践教学。(1)课堂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有丰富翔实的案例资源,才能增强教学效果。(2)开办法律实务讲座。聘请具是实战经验的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定期举办讲座,教授学生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审查各类合同,如何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如何仲裁诉讼等方面的法律实务。(3)开办创业项目法律指导。成立创业学院及创业指导委员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具体的法律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开展成功创业人士教育展。多收集特别是本校师兄师姐创业成功的实际案例,将他们创业生涯及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获取创业动力。(5)鼓励学生多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法院旁听,法律纠纷的解决是创业活动中面临的重要突出问题,通过法院旁听,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平公正,对树立学生的正确法律观、创业观都有重要意义。学生还可以参加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感受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要突出问题,增强感受创业最切身的体会。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伴随附加多媒体的形式和机房实践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还应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如引进诊所式教学模式,项目管理式教学方法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等相关活动,建立大学创业园,举办成功创业展等活动,让大学校园的创业气氛日益浓厚,让创业理念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深受影响,让创业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闫庆丽 肖庆烈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经济学部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黄丽君,宋兆辉.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性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
[2]张涵,刘昕悦,张乐.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初探[J].商业文化,2010(4).
[3]王瑛.高职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4]王慧.创业学院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