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时间:2023-05-31 08:5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课外活动记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82

课外活动立足于课堂,延伸于课外,是非课程类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扩展,在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小学数学新课改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更要重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具体的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开展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所面对的是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的内在动力。课外活动内容不再拘泥于教材,更加丰富,更为多样,这本身就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深刻地理解。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可以让从中提取丰富的数学素材,获取感性认知,从而为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利于学生从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来深入地理解。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将学生禁锢在教材上、课堂内,学生除了记知识,就是写作业,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外活动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带入更宽广的空间,更具综合性,涉及多个方面。这样更能打破教材与教室的限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

1.数学知识竞赛。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争强好胜,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来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将数学知识点设计成竞赛题目。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自然会踊跃地参与到竞赛中来。为了能够在竞赛中取胜,学生赛前会积极准备,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数学专题讲座。数学发展史源远流长,而教材所涉及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设数学专题讲座。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如“运算符号的由来”“摘取数学皇冠――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等专题讲座。

3.记录数学日记。日记更为灵活,让学生来记录数学日记,用文字来记录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贯穿于每日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4.开展数学游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情有独钟。为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中来巩固所学新知,提升技能,同时更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带给学生以无限的愉悦与轻松,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5.创办数学板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创办数学板,给予了学生更为宽广的展现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与创作。这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宽广平台,同时更是一个展现个性、释放潜能的平台,学生可以得到更多课堂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的策略

1.实现数学学科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挖掘。课外活动有着更宽广的空间,更具综合性与实践性。一方面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课外活动不要只是局限于数学学科,而是要打破学科界限,设计更多的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科的纵向挖掘。数学世界丰富多彩,课外活动不要只是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要深入挖掘,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背后的故事,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2.实现学主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主,教师严格限定,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而被动地参与活动,活动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学生虽然身在活动之中,但并不能得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管是活动的设计还是开展都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使活动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快乐而主动的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

总之,开展课外活动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着更丰富的内容,更宽广的平台,更多样的形式,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起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忠宝.论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J].软件:教学,2013(6).

第2篇

关键词:情感;课外活动;英语学习;语言实践;学生能力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初中生的脑神经细胞的机能结构尽管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他们的大脑神经细胞仍旧相对娇嫩脆弱,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又没有通过适当的课外活动来进行神经调节,就有可能造成疲劳过度,失眠或神经衰弱。因此,有趣、恰到好处的英语课外活动,对于初中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很重要。

一、丰富多彩的内容

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内容的选取不仅要符合初中学生各个年龄层次的特点,而且要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创设语言实践环境,强化英语交际功能已经成为共识。英语语言实践环境的创造,反映在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上,可以是英语歌曲、诗歌、故事、谜语,也可以是英语原版读物、影片和戏剧、英语书法等方面。

二、多样的活动形式

1.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的需要

(1)在学生刚进入初中英语阶段的学习时,有必要让他们了解简单的上课指令。让学生对这些指令很容易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Polly says”游戏。学习身体各部位英语名称时,也可以通过“Polly says”游戏去完成。

(2)在复习英语单词时,我们可以采用“单词接龙”来完成。比如:老师提供一个单词desk由学生接上kite-egg-game-eraser-ruler-…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既巩固了学过的词汇,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可以利用“BINGO”游戏,复习类似颜色、数字、形容词、节日名称等词汇,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

2.英语角色扮演也是初中学生年龄段感兴趣的一种游戏

3.唱英文歌曲

从简单的英文歌曲Do RE MI到有难度的My Heart Will Go On每逢学期末,开展英文歌曲比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迅速高涨。

4.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影片

如:英文动画片Look For Nemo(海底总动员)等都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同时是台词简单理解的影片。如此一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5.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写日记

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1.英语角

2.让“墙壁说英语”

3.收集并张贴英语小知识

老师从英文杂志上剪取英语小短文并收集各类食品或文体用品的英语广告,张贴在教室固定区域,向学生展示这些英语短文或广告,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语言的用语和句子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英语。

四、在英语阅读方面,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简易的适合各个年级的阅读材料,由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例如:速度、准确率、数量等,阅读与自己知识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写读书记录,定期汇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购买阅读理解试题,一边通过阅读,随时检测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此期间,教师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并检查评定学生的阅读效果。

英语课外活动都是建立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上的,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参与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功感,学生的自信心无形中增强了,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初中学生内心的需要。课外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并参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课外活动更多地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

摘要:从理解、信任和尊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勤思、多想、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公正、公平、客观开展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三个方面,对美术课外活动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课外活动 活动形式 评价

美术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计划以外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目标的美术教育活动,它包括校内美术课外活动和校外美术课外活动两部分。是学校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美术文化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以及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任,如何探索出一套积极有效的课外活动形式和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积极性的评价方式,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信任和尊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96%来自农村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3年的学习中,美术课开过一年的学生不到50%,开过2年美术课的学生不到30%,学生进入初三年级后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美术课。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来自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花费大,对子女的期望就是文化学习才是正道,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出息;二是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学校管理者的不够重视,没有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正确引导,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教育有明确要求,但是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基本上只有课表上有体现,所以学生来校之前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可是,随着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将来就业的需求,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虽然非常高,但苦于没有美术基础,每周仅有的3到4课时学习时间觉得很是不够用,所以她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对是否能增加一些课外学习机会虽也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增加学习时间和机会时却又没有胆量,担心自己学不好,担心同学笑话自己,担心老师瞧不起……总之,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失去自信,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对课外美术活动学习望而却步。所以,我们有责任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给她们信心。

二、勤思、多想、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而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文化够用,技能优秀”。所以,学校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帮助,在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上,要求老师们勤思、多想、开拓创新,尽可能丰富多彩。克服以往一提到在学生中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大脑里就在想,是教素描还是色彩,或者中国画、手工等,然后就是找领导要场地、工具材料等思维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上其实有很多形式可供我们选择。首先,是写生,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它作为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也是学习绘画时搜集素材的最好途径,虽然刚开始写生学生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但只要坚持不懈,困难便会迎刃而解。其次,是参观画展,这种美术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三,走访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它也是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民间美术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其传承人是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宝贵财富,学生与这些民间艺人学习交流,有利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些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四,是参加美化环境的活动,这实际也是美术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与应用,是美术知识、技能迁移的形式,这种美术课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第五,是参与展览现场的布置、参与幼儿园环境和教室布置以及参与各种节日活动现场布置等,这些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知识迁移和实践的最好途径。在学生的组织上,可以灵活机动,根据学习任务,将学生以活动班的形式在一起统一组织上课,也可以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分组进行。总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是美术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三、公正、公平、客观开展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

自人类社会有教育活动以来,就有考评其成效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记》就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记载。现在,教学评价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起着引导和调节教育过程,使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努力地无形杠杆。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工作的评价,虽然没有像美术课堂教学那样有一套严格的大纲作指导,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内涵也不断丰富,从过去单纯以绘画技能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的方式转而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替代;从单纯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简单的学习者个体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从简单的现实评价转向注重学生美术学习潜能的评价。所以,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是美术课外活动评价的依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也是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源泉。

总之,理解、信任和尊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外活动的思想基础,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良好氛围,公正、公平、客观的美术课外活动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外活动;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0.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62-01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结合近几年来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三、教师的作用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首先,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其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第三,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首先,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讲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其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第5篇

关键词: 兴趣 七年级 感受英语 英语课外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室内外和课内外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需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需要创造语言环境,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感受英语。尤其对于好动、爱玩、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以兴趣为转移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在追求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动态化的同时,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作业的布置。

一、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1.英语课外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和整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故课外活动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英语课外活动把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情感与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把单纯的机械训练变成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在活动中感受英语。

3.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和交流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会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

二、布置课外活动作业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课内指导课外,课外加强课内。从而使教学质量渐渐提高。

2.在遵循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更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喜悦和增强创新的欲望。

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的途径

1.设计融合各科在内的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在教学中应积极加强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任务之外的有效延伸,它是巩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重要支持点。那么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注重课程性教学外,如何有效布置融合各门课程在内的课外作业呢?

(1)美术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

动手涂涂画画几乎是每个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故在学习What time is it? It’s two o’clock这一组句型后,课外请每位学生回家后用硬纸板并在上面画图制作时钟,同时用时针分针表示具体的时间。在学习birthday card之后,让学生课后制作生日卡及各种节日卡,同学们都十分乐意去做。第二天同学们拿来的作业让我目睹了他们的天真与智慧,其中更蕴涵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为语言教学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服务,从而让学生在与绘画交叉使用中同步发展了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的智能。

(2)音乐给学生一个感受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教学新课程,教师都会找或编许多的chant和song,它们都十分的琅琅上口。一般学生跟着节奏听几遍就会了。无论是chant,还是song,它们都具有这样的一个优点:加快学生对句型和单词的掌握。它们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音乐的最直观方式。学生在学习现在进行时过后,对配以《两只老虎》的曲,用现在进行时的词改编的歌特别感兴趣,就此让学生回家根据此旋律,用不同的动词自己改编此歌谣。学生积极性很高,我想此时学生已强化巩固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及用法。

(3)数学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在学习数字时,课堂中提出了好多数学加减题让学生感觉自己在用英语上数学课,从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学习了there is,there are和how many句型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回家编几道应用题。以下是他们的应用题: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desk.There are five apples on the chair.How many apples can yousee?这是一个在巩固知识时将旧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的体现。

(4)艺术给学生一个幻想的空间

七年级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独特。就是给他一个圆,他却说不仅仅是圆的道理。在课堂上我给学生看图片,看实物,然后问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在熟练掌握这一组句型后,我让学生回家画一幅海底世界,边画边操练句型,也可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和操练。这完全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2.设计有声作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及自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单调机械地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对磁带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进行全班评比,他们就会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制作以达到最佳效果,布置这项作业要使录制内容灵活化。具体可以有以下几项内容:(1)录制课文中的对话和小短文。(2)学生自定录制内容,录制内容不限定,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更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3)根据所学内容,系统提供一个topic,如shopping,telephone等针对性强、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的限定性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听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在听学生磁带的同时又可以针对各学生的情况给予纠正和表扬,别看这一盘小小的磁带,一学期下来,经常录磁带的学生的口语明显比不录磁带的学生会好得多,并且磁带给学生、给我们都会留下有声回忆。

3.设计趣味性作业,体现语言实践机会

(1)创意作业。进入中学,学生接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了这类单词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为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或者让学生画出这类物品再在画纸上写下这类英语单词。还可以让学生手工制作出这些物品然后再贴上标签。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和有关句型(this is/these are...)。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小小的举动虽然让学生离开了课堂,但在家里也能感受到英语的气息。这样学生耳濡目染,想忽视英语都难了。

(2)收集信息作业。随着英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稍加留意,学生们就会发现英文商标、广告、标牌处处可见。布置学生自己收集、摘抄这些英语,学生会表现得很积极,反馈回来的作业内容也会很丰富。如学了英语缩写后,可让学生回去找身边所见所闻的英文缩写。又如在教授完祈使句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并让他们知道No smoking和Don’t smoke表达同样的意思。此类作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还可以要求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类似的英语警示牌,好使学生收获到“学以致用”的喜悦。

(3)观察记录作业。如学了What’s the weather like?后,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本地区一周的天气状况并作记录。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增强了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场了解不同物品的价格,再以猜谜的形式让同学猜,这样不仅使句型在游戏中得到巩固,在操练中学生间存在的信息沟通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更具有交际性。

(4)合作型作业――编辑手抄报。手抄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把教学推向深入,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语言的空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there be”句型结构后,可以请学生以此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内容是为自己设计一个家,要求图文并茂、版面活泼、构思新颖、内容丰富、赏心悦目。同学们在编辑手抄报过程中,通过对“there be”句式的反复研究与运用,加深了对此句式的理解,运用能力也大大得以提高。可以说,手抄报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提高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良好平台。

4.设计生活化作业,发展学生交际的能力

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主体建构,缺乏体验、合作、探究,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因此,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巩固英语、发展外语交际能力。如,教学Do you like bananas?后,可以让学生编制一份一周的食谱,并在同伴中开展“猜一猜”活动。教学了Can you play the guitar?后,可以请学生设计一份“能力调查表”。学生在复习单词的同时对句型进行了操练和巩固。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消化,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

总之,对于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七年级学生,教师要重视这“不起眼”的课外活动作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计划安排上课外,还有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分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但是想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提倡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前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学会的东西和掌握的本领,因为远离农村,缺失玩伴,家长的呵护,造成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学习的机会急剧减少,从而剥夺了城市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越来越成为一个建立在电视媒体上的概念而非亲身体验的实体。人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中孕育诞生的,人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拓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顽强生存、博襟等生命现象。

善于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如果能很好的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采用如下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练笔

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模式僵硬,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社会实践与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对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是如此。对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好习惯。因此,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作文,一定要先有社会实践。校园里的集体活动,走出校园的郊游、劳动、参观、访问,孩子们平时的特殊经历,都是社会实践,也都是他们作文的源泉。

从人的思维训练看写作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一个环节,即先把要写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完善构思的环节。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先说出来,最好在不同的场合多讲几遍,才能够使内容更完整,更严密,更有条理,如果有听众的意见反馈甚至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好,效率也高。成年人和儿童都是这样。对于小学生,这种训练则更为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是实现“先说再写”方式的条件。无论是看过一个电影,还是度过了一个假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先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分头去写,就充分发挥出了课外活动小组的作用。

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形式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活动形式:

经常组织语文竞赛活动

在班上经常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特长都有积极作用。语文竞赛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单项比赛,如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综合性比赛,如听说读写综合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课外辅导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更喜欢语文了,读写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电视与电影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说话、讨论、朗诵、演讲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国外教育从小学起,就注意培养学生写报告、做报告,外出旅行回来要报告,参观了以后要报告,参加了一次社区节日活动还要报告。这是一种将观察、写作、说话和讲演结合起来的好形式。

朗诵和讲演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形式。应该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区别开朗诵和讲演。朗诵是进入角色的表演,讲演是展现自己思想的讲话。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指导以及实践,先学会大声朗读和朗诵,再学会讲演。

总结: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由老师当主演,否则就不是课外活动了。课外活动应当尽量保证与课内知识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舞台和主阵地,如果学生失去兴趣,就应当及时调整,课外活动应当结合年级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生态度;个性差异

去年十一月份,我有幸被学校派遣到昆明十二中为期一个周的交流与学习,我除了在昆明十二中进行教育教学的学习和交流外,闲暇之余通过大学同学的关系,还参观了几所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这几所学校以不同的方式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从培养学生德智美劳等方面出发,展开素质教育,这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这些学校的活动是怎样组织的?除了这一周的活动外还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影响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一年到头的各种活动真的是太多太精彩了,多的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部分初中学校。以十月下旬的体育文化周为例,各学校的活动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化,学生、教师参与度之高,学生表现力之强,真的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个活动周里,我有幸参加了昆明八中的“科技、体育、艺术周”活动,感受颇深。

组织:计划性强,程序规范,组织严密细致,细致到每场赛事的哪个赛道是哪一个学生都安排打印到秩序册上;

参与:师生全员参与;

内容:体育、文艺、书法、科技创作等等;

学生态度:如同我们教师小时候盼望过年一样盼望这个周的到来。这一个周,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过年”。

反思:今天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校,为了抓升学率,往往采取一些很极端的做法,比如说:倡导鼓励学生挤压休息时间,尽可能地延长学习时间,所谓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为此,有的学校晚自习上到十一点,甚至是零点,第二天早上又是零晨五点多就起床读书。再比如:学校尽可能多地取消“不必要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让路。这样,传统的元旦文艺晚会、五四文艺晚会,冬季运动会,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统统在为学习让路的口号下放弃了。

今天的很多家长出于孩子“发展前途”的考虑,从小就逼着孩子去学钢琴、古筝、舞蹈、绘画等等,这些做法,在评价中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还是贬的多,褒的少。

如果说我们的家长的这些做法是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懂教育规律的急切心理的话。那么我们的学校应该懂教育教学规律,但为什么懂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还会这样做呢?值得深思、反思。

没有丰富多彩童年的孩子是悲哀的;没有丰富多彩课外生活的学生同样是悲哀的。

适当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对学习造成冲击和产生负面影响吗?只要具有常识的人(更不要说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不会。作用可能是悄悄相反。

组织得当的课外活动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如同挖井时的深度和宽度的关系一样,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没有宽度就没有深度。学校的办学也如此,盲目地追求文化成绩而放弃了对学生身心培养极为重要的课外活动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造成文化成绩难于提高,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管,学校出路越来越窄的尴尬境地。而课外活动开展的好的学校则悄悄相反,昆明八中等学校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特别是中学。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如逃学上网、喝酒、打架等。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时政学习、形势报告、演讲和课外阅读等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处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中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

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中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做科学实验中,在小发明、小制作、小改革、小论文、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作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活动;必要性;原则;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1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将课外活动引入高中英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开展高中英语课外活动谈谈笔者自己的体会,以便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标下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除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首先,这是实现新课标的需要。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而要想全面实现这五个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而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二、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选择原则

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在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选择中,我们要考虑以下原则:

1. 趣味性和激励性。教师选择活动的形式需要有趣味性,并将英语各方面的好处充分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欲望,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 延伸性与拓展性。在选择活动形式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开展课外活动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各方面的活动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同步性和互补性。课外活动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尽量与课堂教学同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并能相互弥补二者的不足。

4. 层次性和针对性。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各不一样,个人的英语基础也大不一样,有的人擅长接受声音信息,有的人擅长接受图像信息,有的人擅长接受文字信息,有的人擅长接受以其他方式出现的信息。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形式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三、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

1. 听英文歌曲

经过三到五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对英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基础好的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将英语完全放弃,形成恶性循环。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欣赏经典或流行的英文歌曲,以重新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歌词浅显的歌曲,要求学生听时注意连读和重音。这一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还可以通过这种令人愉快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

2. 听英语广播

在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有很多练习英语听力的机会,如把英文广播作为练习材料就是对提高听力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播音员的口音纯正,所以多听广播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很有帮助。在各种英文广播中,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之音(VOA)是最具代表性的。学生在听前可确定目标,听时集中精力、记录要点,听后向别人复述,只要勤加练习其能力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

3. 欣赏英文经典影片

现代社会的媒体日趋完善,其功能也不断强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媒体技术,使学生学习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字幕与图像,还可以欣赏故事情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 开展英语角活动

开展英语角活动是我们将所学到的英语真正地运用于生活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教师要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与地点、话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不再确定话题,任凭学生海阔天空地进行交流。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请外教或者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参加,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开展英语角的目的是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与交流的能力,感受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乐趣,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

5. 阅读英文幽默、笑话、小故事

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幽默、笑话、小故事不失为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英语学习者所利用。以幽默、笑话、小故事等形式开发的英语阅读读物已不鲜见,这些结构短小精炼、内容丰富多彩、配有时尚图画的故事没有枯燥的语法,没有单调的单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兴趣。

6. 阅读英文名著

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名言名句,能让学生了解到英美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情况,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在开始阅读时,学生可以挑选简易或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读第一遍时只求能读懂大意即可,培养起兴趣之后,再深入地研究作品中的内涵。

7. 开展综合性的英语课外活动

当各方面的活动开展到相当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活动扩展为综合性的英语课外活动。如举办英文晚会、朗诵英语诗歌等;或者开展英语灯谜会、出版英语墙报等活动。

四、开展高中英语课外活动的反思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给英语学习者创设了轻松、愉悦、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交流。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新课标下五个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所有的教学目标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而忽略了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或有些人认为英语课外活动需花费时间与精力,而不愿意去开展;或有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而忽略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

五、结束语

第9篇

一、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活动这在教学改革中的首要话题,其地位不会因教学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课外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与探究空间,可以更完美地体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展开数学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熟悉的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真实,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计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在大量反复的题目训练中完成的。学习枯燥,任务繁重,并不能激起学生参与计算的主动性,这样自然会严重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富有竞争性的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智闯迷宫活动,迷宫中的重重关卡就是一道道计算题,只有准确计算才能到达下一关卡,错误的话就只能回到起点再重新开始。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小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学科。

二、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这样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努力地寻找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与侧面来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活动有着更充足的时间与宽广的空间,可以打破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限制,引导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以在动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制作模型,三角板、可以滑动的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模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来制订一些精美的图形。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创造性于一体,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来展现个性,释放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三、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如学习了正负数,让学生利用这个知识点来帮助父母记录家庭各项收支,并计算出各种收入与支出所占的比例。这样在用知识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增强家庭情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四、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课外活动正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所难以完成的活动。课外活动不拘泥于某一个内容、某一种活动,其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活动更多样,这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以及素养的提高。课外活动是以数学学科为主,但并不局限于数学学科,而是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如让学生来写数学日记,表演数学小品等,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娱乐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德育等的提高与培养。可以说丰富的课外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界限,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总之,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思考性与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全面参与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作者:王旭阳 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塔上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教学;实践

一、初中历史课引入活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改造、完善、发展人本身。从教育学角度看,热的发展只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

历史课本质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当然应以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对提高历史课的教学实效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的现状看,将实践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教学是摆脱目前教学困境的需要。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中的许多人习惯于驾驭应试战车,教学以考试为目标,满足于演绎课文,追求的“精讲多练”,使历史课教学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学生学它少了兴趣,信它少了力度,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承受今年来中考改革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因而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一个新的低谷。而活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秉性,迎合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满足了初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至少应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历史教师积极尝试活动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知识信服度。所有这些都说明,活动教学进入历史课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课堂教学是历史课教学的主渠道,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历史课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历史课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就必须遵循这两条途径展开,我们的实践就是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课外活动课程化。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多种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

1.活动准备――自学教材

活动准备就是自学教材过程由学生原来单纯的阅读过程转变成为活动准备的过程。如在“改革开放”教学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要求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这首歌会打动千万人的心,或者让学生准备一台以改革放开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为主题的系列剧等等。这样,通过活动准备的形式,就使地原本平淡无味的自学过程变成了兴味盎然的活动过程。

2.活动展开――交流学习

活动展开是将自己准备好的活动内容加以展示,学生通过活动观摩表露自己的思想,交流各自的感受,以加深学习过程。如“改革开放”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同学们三个人一组,四人一伙地走上讲台表演了家庭、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等系列剧,从中,同学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加深了对祖国的深切的热爱。

3.活动延伸――放飞思想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课本理论只是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也有了一定的情感认同。但应该看到,这种认识还是较低水平的,一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思想就会是困惑,认识也会有反复。因此,必须将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教师要联系实际提出一些辩题,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在经过各种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再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就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对自己来说较为深刻的答案。

4.活动小结――明理导行

活动小结就是概括说学知识,总结行为要求,明确着力方向。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活动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动小结可以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承担这一任务。可以将收获、谈疑惑、说体会、表见解,其它同学则可做点评、纠偏差、补不足。小结也可以采用情景训练的方式,根据教学进程布置少量的情景作业题,让学生按所设情景谈认识、说感受。当然,作为常规形式的课堂联系也可以运用,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和好的总结效果。

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自讲法、讨论法、辩论法、游戏法、表演法、模拟法等。

三、课外活动课程化

课外活动课程化并不是要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之外再单独设置一门历史活动课程,而是指将现有的历史的各类课外活动形式加以整合、扩充和发展,使它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改变原来历史课外活动盲目、无序、零敲碎打的局面。它主要具有系统性、校本性、同步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课外活动课程化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每种活动的具体过程也是不同的。我校选择了这样的基本操作思路,即配合学校的“义务社会服务制度”,把学校确立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与初中历史课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建立与历史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上定出活动的计划,每一系列的活动,都与相应章节的教学进展保持同步。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1.什么是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观察能力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就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1 教育学生思想上明确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名人效应来教育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2.2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挚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生的猎奇心理较强,科学兴趣较浓。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课外活动,进行野外考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表现在生物观察中。当观察成功时,他们就兴趣盎然;反之,则兴味索然。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增进他们的观察兴趣。

2.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3.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3.2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以及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4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4.1 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预习或者印发观察提纲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易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2 要掌握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

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仅使用感官是不够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和技能。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让他们做到:一要懂得用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规范操作,三要爱护各种观察工具。

2.4.3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应该包括:

(1)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

(2)做好实验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亲自做一遍实验,以便了解观察内容的各个细节和观察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上课时能正确指导学生。

(3)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观察内容,首先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或者教师用谈话、讲述法进行总结。

2.4.4 要加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是在观察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要按所观察的对象来决定。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

(2)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观察时要随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

(3)要勤于思维。观察是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用生态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及行为;要用结构与生理相适应的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要用进化的观点去观察生物各类群的特征;要在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观察生物个体;要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观察生物界。

(4)观察要有记录。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观察现象和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并要对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

2.5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 智力; 能力

一、根据教材丰富的内容开展分类分组的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首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子课题组成课题组。共组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调查等调查小组。各小组制作了调查表,利用双休日对小区,菜市场,公园,马路等环境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书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中学素质评价交了很好的作业,同时老师将优秀的调查报告推荐参加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论文比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其开展活动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以现实为中心的课题出发,自己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了信息时代需要的能力又体验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探究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课堂教育学习这一载体来实施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二、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能力

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生的反常生物现象及造成生物环境的恶化,并分析归纳成因。例如:2002年初春,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几次规模大、影响范围广、风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污染,妨碍交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探其原因,毁坏开荒――植被破坏――土层――冷空气频繁活动――沙尘暴;毁林开荒――植被破坏――CO2增多――大气变暖――气候失调――干旱。由此可见,许多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环境知识的基础;许多环境问题,是特定生物过程演化的结果;许多生物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学生目及所至的生物环境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环境问题,因而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再如天气骤冷骤热的现象,在四川自贡近年的秋深季节,在短短的6天气温高低相差14℃,升至21℃,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本周中期,除有一到两天的不好天气外,其余时间的天气都比较好,气温不会有大变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得知: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的调整、冷空气活动的加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潮和暴风雪袭击的直接原因。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再次调整,致使冷空气活动再次加强,也引发了我国的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此外,厄尔尼诺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明显影响。造成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进入11月份后雨水异常偏多,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侵时,易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学生通过本地气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形成环境气候的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

三、环境科技教育激发热爱科学、热爱生物的理想

环境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方面均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在生物中除大气、噪声、水污染外,还存在光污染,加之前者我们都把它们称之为环境污染。我们开展一次光污染的调查活动,就收到学生关于“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形成的噪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为此,我们在课堂总结出“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物而更益形成探究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陈述出来,然后教师给予评分。这样,既增强学生兴趣,又提高其操作能力。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了场所,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课外兴趣活动不只是一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和学这一对矛盾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2]。

[参考文献]

[1]厄尔尼诺事件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