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

时间:2023-05-31 08:5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

第1篇

【摘 要】由于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心理、品行养成中出现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探索如何借助“导师制”指导家庭教育,以达到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导师制;家校协作;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53-02

上海市钟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且家庭教育不得法,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为了转变这部分学生,课题组借助“导师制”,让导师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本研究中的“导师制”是传承、发展和创新。传承:导师仍是对于学校中有个人成长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导,如学习困难、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导师除了教导学生外,还对家庭教育不得法的家长进行个别辅导。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导师制”不仅使受导的家庭受益,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一、实施“导师制”的途径

1.确定导师。导师主要由受学生欢迎并愿意真正投入此项工作的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制的师生结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由双向选择结合。在共同的教学、学习过程中,由师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结合;二是搭配结合。由年级组根据师生情况,指定教师担任某些受导学生的导师。

2.确定受导学生。既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如学习困难、家庭教育不得法、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又考虑到班级建设需要:班级中目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但他们对形成良好的学校和班级育人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根据这一精神反复推敲,与任课教师磋商,与家长联系最后定出名单。

3.确定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职责,一是了解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宣泄和获得建议的机会;二是掌握学生真实需求后,和学生、家长一起寻找成长的道路,包括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运用多方面资源予以必要的帮助;三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没有退步时及时予以肯定;四是受导学生能自己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困难,最终脱离对导师的依赖。

4.导师制工作成效考核。目前对导师的考核内容有:导师记录受导学生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工作。记录、跟踪具体的活动,如家访、谈话,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活动;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学生的变化;记录导师指导的工作体会、反思,同时记录家长对导师制的评价、建议。

二、落实“导师制”的重要举措

1.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中主要是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我校教师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时主要靠自己摸索和自学积累经验,很难与时俱进。而就目前学校状况来讲,班主任队伍年轻化增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难度,“85后”、“90后”教师踏上班主任岗位,他们有工作热情,有理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很大的代沟。但是,这批教师自己还未做家长,也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缺少家校沟通的经验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附:2014年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情况调查:

为了使教师能较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使更多教师胜任导师工作,学校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等,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到校外学习、参观、观摩或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开阔视野,加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2.精心设计家校协作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会既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必要方式,又是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措施。这一年来,导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后,对家长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改变了传统家长会的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以往教师站讲台家长坐下面的“挨训”模式,改用围成一圈“沙龙”的形式,倡导一种互相交流、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家长与教师真正成为育人的同盟军。在家长会上,导师除了会给予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外,还会邀请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交流分享经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走出误区,提高教育水平。比如,“如何帮孩子改掉拖延症”、“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等主题交流,给了家长许多启发。有时,导师也请学生发言,如“妈妈(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苦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在家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效。

导师为了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还采用了网络手段,如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常态化,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推荐微博文章:顾晓鸣的《不输在家庭教育》;建立班级通讯群:微信、QQ等,方便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家庭教育问题。这些做法体现了导师的责任心和智慧,使得家校沟通更加高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导师制”的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各个受导学生的家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亲子沟通情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研究表明,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再开展指导工作,家庭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对2013级受导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旧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意接受,但比例已经从高一的56.46%降低到47.41%。高二学生更为普遍地充分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愿意听从教导,占47.33%,而高一学生的比例仅为36.8%,有很明显的差距。在自信心改变的问题上,有42.86%的高二学生认为自己比初入高中时自信心有所增强,表明了高二学生比起初进高中时的总体自信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于自己孩子进入高中后,哪方面进步最大这个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他们的待人接物及自理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占35%左右。

四、“导师制”的后续研究: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深化合作内容

第2篇

规划设置了10项目标任务,提出了9项保障措施,其中有不少新增内容和重点指标,如提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家庭教育法规条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办好全国及省区市网上家长学校等。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了经费保障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

为配合规划实施,中国儿童中心已在3月开展了“智慧父母成长课堂”等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活动。

名言警句“唱进”校园瓦房店德育出新招

———“天涯有穷时,师恩无尽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召开的《警世贤文歌》实验启动仪式上,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改编成歌词,谱上曲子,成为中小学生传唱的歌曲。

该市从2011年开始《警世贤文歌》的创编工作,在搜集大量古代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依据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德育纲目要求,按主题创编成歌词,再谱成歌曲,总计18首,内容涵盖了孝亲、尊师、诚信、爱国等18个方面。

大学排行榜是矮中取长自娱自乐

———日前,某网站大学排行榜正式出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亿万富豪”一栏。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正是重要弱项所在。如果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自欺欺人,最后只会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

学生研发座位查询软件

———为了上自习而背着书包奔走于各大教学楼苦寻教室和空座位,是大学生们的一大烦恼。近日,天津大学的学生们可以不必为此发愁了。学生们只需在手机系统中安装“我爱上自习”软件,再晃动手机,页面上即可显示当时全校可供使用的自习室的列表,还可查询全校区200多个自习教室在整个学期18周内,每天从早到晚6节大课的使用情况。

软件的研发者是天津大学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张仁宇,他很喜欢到教室上自习,但由于不清楚教室的排课情况,不是经常找不到教室、座位,就是刚坐了一会儿,就有老师来上课了,很扫兴。于是,他运用所学知识,编了一个查询自习室的小程序,帮助同学们了解全校任何一间教室全天的使用情况。

高中要过返璞归真的教育生活

———当下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高中什么问题?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认为,高中教育要返璞归真,要回归教育的本源思考定位和发展问题,做真正意义上的高中教育,让师生过一种朴实、健康、日常的学校生活。

返璞归真的教育是避免精细化的教育,如果教育过于精细化、过于技术化,就会带来模式化背后的僵化;是注重内心真实体验的教育,很多老师的知识是丰富的,但是他并不知道学生缺的是内心真实的体验;是对传统会有一分留恋的教育,我们对传统的留恋,实际上包含着对未来教育趋向的一种忧思和选择;是顺从儿童天性的教育,要顺从儿童天性,尊重人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文化自觉的教育,要从文化层面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返璞归真的教育要凸显自身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与经济等的功能是有差别的,当我们承载得太多教育之外的功能的时候,教育自身的特征就消失了,自身的尊严也就没有了。

第3篇

彭局长:自2006年1月我市成立“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克拉玛依项目组”以来,全市26所学校,257个教学班,10311名学生,416名学校主管语文教学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该项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与课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年来,学生习作共投稿8133篇,被《作文个性化平台》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183篇;教师论文共516篇,被《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26篇;另有几十篇论文、课例、教学设计被总课题组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课题评价组对我市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项目组被授予2007~2008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奖”,我个人也被授予“教育科研管理特别荣誉奖”。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第六,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6月24日~7月29日,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民汉教师800余名进行了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步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各学科为期3天的高中新课程远程集中培训f汉、维、哈三种语言同步授课1和教育部为期10天的汉语言网络互动式培训。

第七,新分教师培训。7月7~11日,聘请南京5位专家在第六小学开展了近3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2007年、2008年新分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培训、教育教学常规、心理学教育、新课改培训等。另外,还进行了军训、素质拓展训练、油城乡土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学科实习培训等。为新分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学岗位奠定了基础。

第4篇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的普及推广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提升,家庭教育越来越得到了家长、社会与学校重视。教育不能单单靠学校,家庭教育在学生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形势下,我县于 2014年5月7日在县实验二小举办了家庭教育培训讲座,特聘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进行了《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培训。参会人员为全县中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优秀班主任,本人有幸参会。经过一天的培训,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上午关鸿羽教授重点就《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有理论,有实例,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他首先将家庭教育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总共分为粗暴型、精神虐待型、期末算总账型、抽风型、超负荷型、保姆型、干扰型、金钱刺激型、放任型、分数第一型、溺爱型、迁就型、攀比型、暴躁型、唠叨型、冷漠型、纯理智型、专制型、期望过高型、过度教育型等等20多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进行分析,并指出改进方向。这对我们指导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之后关教授分别“从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和“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两个方面来说明家庭教育专业性与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差别很大,教育孩子不能重来,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关乎孩子的命运,甚至关系的国民的命运。提出问题后关教授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法。

在听到关教授讲国外高中生开新婚指导课后我们都有些吃惊,当听到有的国家在结婚前要求听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理论学习并要通过考试才能结婚的消息后深感震惊:家庭教育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分析完国际家庭教育指导情况后关教授提出了“大教育观”的概念。大教育观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具体指时间上的终身教育和空间上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大教育观的效果是1+1+1>3。这个概念非常新颖,也能很实际的教育完整的概括起来了。关教授认为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以及做好家庭教育要从以下几个反面入手:一、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二、建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三、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四、给家长开读书活动,汇报会,分享家长自己的教育案例等等。所提出的方法和给出的建议都很实际也很有有意义!下午关教授就有关创新教育的话题做了简单的介绍,也很有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一整天的培训我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成立家长学校,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在看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的家庭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自主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6-0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与父母作用的过程中,会通过学习将父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观念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其重要。家庭教育环境是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基石,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家庭教育理念

完善家庭教育理念,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变迁以及学校教育环境变化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消除"代沟"的不利影响。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非常想挣脱家庭的束缚,家长应该更多的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引导孩子个性人格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期望应该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融合,这样孩子才会把父母的期望和鼓励作为自己前进的力量,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在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家长不仅要评价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积极观察孩子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人生理想。

2.创造良好的家庭沟通环境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大,常常忽略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再加上人生阅历的不同,家长和孩子之间自然会存在"代沟"。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解决"代沟"的唯一途径。当父母与子女发生意见分歧、思想冲突时,父母应当主动与孩子交换看法,了解孩子想法,应当给孩子说话、发表意见的权利,当好孩子的人生和心灵导师。当家长遇到困难时,也可以与孩子讨论,让孩子懂得家长的难处,共同克服困难,在沟通和交流中加深了解,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责任感,消灭代沟。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往往伴随着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包容,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3.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学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会组织很多活动让家长参与。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分享孩子的喜悦,感受孩子的变化,指导、鼓励孩子,作孩子成长的见证人。

现代家庭经济宽裕了,很多家庭都全家出游。在旅游中,孩子可以增长见识,增进家人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家长在旅游途中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统筹、安排、沟通,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4.学校成立网上家长学校

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成立家长学校的目的希望通过家校合作,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成立家长学校首要任务是组建家长委员会。每个班选出5个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帮助班主任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意见的反馈工作。由于家长平时都要上班,因此,家长学校主要采取网上办公的模式,不需要专门开设场地建立家长学校,即成立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设有讲座区,咨询区,交流区和站内新闻四大板块。讲座区是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的老师作教育知识讲座,家长可以在这里选择课程学习。教育讲座意在给父母带来全新的家教理念。咨询区是为家长和家庭教育专家提供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在线答疑模式,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交流区是为广大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平台。交流区即有整个33中的交流,也给各班设置了独立的窗口,方便班主任和家长及时反馈班级事务。站内新闻报道家庭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家长在网上家长学校的心得体会以及南宁33中老师的优秀事迹展示,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以及学校、老师、学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等。

网上家长学校立足33中,多方面多渠道为家长寻求教育资源,帮助家长解答孩子的教育问题。33中的家长们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劳动者。我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家长帮助家长,家长教育家长。这样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网上学校的讲座区和咨询区里的专家们,基本都是我校学生的家长。他们不辞辛苦,为家长们提供服务。不止在网上,他们也被邀请来我们33中,给孩子们、老师们作讲座。比如,我校家委会中有家长是少管所教育科的,有医科大心理科专家,还有中医院专家,都主动来我校给孩子们做过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和日常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的专题讲座,我们老师也获益匪浅。

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家教环境。我校举办的课堂开放日、大型活动都邀请家长来参加,方便家长了解孩子,促进家校合作。

成立家长学校的一个前提,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在学生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各高一班主任就要及时收集各家长的相关信息。收集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填写的父母情况,还需要班主任通过电话访谈、网上沟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才能更好的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情况,也能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在进入33中前的一些情况,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录入电脑,方便学生高二、高三的跟踪教育。

良好家庭环境的形成,使学生敢于自我表达、自我表现,使他们敢于与他人交往,推动他们自主管理意识的快速成长。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为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供了环境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调查 研究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子女的效果和成果。

据媒体报道,兰州28岁女子林娟(化名)因痴迷刘德华而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新闻焦点。杨丽娟疯狂追逐刘德华13年荒废学业,为了女儿杨丽娟的追星梦,68岁的兰州退休老教师杨勤冀卖肾筹旅费,倾家荡产千方百计“帮助”女儿追星,但仍遭母女埋怨,最后跳海自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追星事件,它在本质上是严肃的,是一个事关青年的问题,是一个事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何至于此?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好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进行了“家庭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研究,努力探索家庭教育良好方法。

一、普通高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孩子心理、品质、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说,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为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的状况,以便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我们就相关问题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85份,收回180份,调查对象涉及高中三个年级各一班的学生。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给予纠正,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令人满意的家庭教育状况

1.家庭物质生活丰富,家庭收入相对稳定。在调查“你家庭的经济收入”中,很富裕的家庭占2%,保证温饱的家庭占93%,很难维持的家庭占5%。稳定的家庭收入为孩子教育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2.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程度普通较高。有所谓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问卷调查中,学校召开的家长会,48.3%父母每次参加,32.2%大部分参加,19.5%很少参加。家长重视孩子尽快成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证明。

3.家庭教育内容趋于全面且丰富,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受到了重视。在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调查中,有79.4%的家庭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学习成绩放第一位的有14.4%,心理健康放第一位的有3.3%。

4.家庭教育民主化氛围明显。当孩子对父母述说某事或对某事的看法时,有87.3%家长仔细听孩子说完,然后再发表他们的意见,有9.4%打断孩子的说话, 有3.3%以“做其他事情”为理,不理会。调查还发现,15.6%孩子认为父母的管束很严厉,70.6%宽严合适,13.2%较宽松,0.6%不管不问。

5.家长较注重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89.5%讲道理, 9.4%严厉批评,1.1%打骂。当发现作业、考试成绩退步时,有74.4%父母帮助分析原因,鼓励孩子进步,15.6%严厉批评,10%不理睬,没有采用打、骂。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家庭教育期望期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遍存在。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是好事,但过度重视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调查发现,36.7%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60%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在职业规划方面,51.1%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知识分子,21.7%希望做政府官员,7.8%希望参军或当警察,22%希望做个体户,没有什么特别期待的占17.2%。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一般都希望过上更宽裕、更体面的生活,对孩子的高期望自然就产生了,要求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当家长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无法兑现,有家长会采取简单的打骂教育方法或冷眼相待。殊不知,这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甚至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或重点大学家庭中,有4.6%的孩子经常去上网,71.3%的孩子偶尔去上网;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想到的倾诉对象88.8%不是父母。调查结果证实了这点。

2.重学习成绩轻素质能力培养。在“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的调查中,“关心学习成绩”放第二位占47.2%。调查同时发现,当身体不舒服时,只有47.2%学生自己去看病 37.2%告诉父母让他(她)们带我去看,15.6%要同学陪伴去。重视学习成绩是应该的,但轻视素质能力的培养会给孩子过分依赖,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觉得做任何事只要有父母都可以成功的。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软弱和逃避的个性,缺乏创新和独立性,在激烈的日后竞争中更容易败下阵来。家长重学习成绩倾向跟高考的分数指挥棒和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现实有必然的联系。

3.家庭教育文化氛围单薄。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调查表明,我校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学文化以上学历的分别占6.7%和3.3%;父母亲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学历的分别占69.4%和83.3%。

父母亲的职业情况也是家庭文化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个体劳动者的比例分别是26.7%和30%;父母亲是其他职业的(如农民或不固定工作等)比例分别是51.1%和58.3%。

父母亲的正确导向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调查表明,只有57.2%家长经常看电视新闻或订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17.2%家庭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家里有明确而且能执行,大约一半的家庭周末或假期里就餐、休息没有规律。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家庭教育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出现这种状况,是与父母职业和物欲膨胀的转型社会有一定联系。

4.教育观念落后。现代家庭一般都很重视孩子教育,但很少家庭清楚明白家长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更谈不上去履行相应的职责。调查显示,63.3%家庭很少主动和学校老师联系。许多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给他学费、生活费,自己的责任就算完成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还有家长认为,孩子在校太辛苦了,回到家里就应该放松一下,可以不用做家务了,不必按时起居和饮食。调查中发现,只有43.9%学生在家里做经常做家务,48.3%有时做,6.7%自己的事就做。周末或假期里,学生在家就餐、休息65%没有规律。家长的这些观念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带来很大的阻力。造成教育观念的落后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社会人口素质不高所致。

5.教育方法不当,重教而不会教。调查中有48.3%父母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32.2%很少检查,19.5%没检查过。当学习退步时,15.6%严厉批评,10%不理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观点不一致,5.6%当孩子面争吵,相互埋怨,有24.4%父母一方指责,另一方护着或不说话。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做不好还得到袒护,久而久之,需要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就很难形成。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家长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联系,认为文化水平不高就帮助解决不了孩子学习的问题,就采取不理睬的做法。另一方面与家长意识有关,认为“一方指责,另一方护着”是体现对孩子的关爱,但其实质是溺爱。

二、研究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父母更新观念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自己的孩子从小都不认真教育,长大了还期待别人更认真对待?身为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二)重视家庭教育过程

看到许多功成名就的事例,家长往往只重视最终的结果,不关注教育的过程。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试想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对孩子成长有一定的期待是需要的,但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方法,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帮你分析原因,鼓励克服学习生活困难,抽些空余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有耐心地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重视孩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我们常见的家庭教育情形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百依百顺,父母越俎代庖,这样使孩子误以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受照顾,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结果让孩子凡事必要以“我”为中心,极易养成自私任性、孤僻等不良心理。相反,如果我们家长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做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培养其独立性。让孩子分担家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逐渐形成应有的义务感、责任心。

(四)改进教育方法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孩子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孩子,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孩子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五)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小孩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孩子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六)加强思辨教育

高中是学生逐渐走向成长化、社会的阶段,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用辩证的思维和观点看待人和物。在高中繁杂学生生活中,有的学生遇到考试失手、人际交往障碍或教师同学的批评就要轻率离校出走或欲轻生。这就是缺乏思辨教育的表现。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引导孩子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孩子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孩子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该批评就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面对挫折失败时,要告诉孩子失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一次不等于失去一切,教会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要鼓励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血腥的“国际家庭日” . 家教指南,2005(08).

第7篇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现代家庭的变迁告诉我们,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学生时,他们由家庭产生的原始情感开始发生裂变和飞跃,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老师、同伴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这其中,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们都在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下成为教育影响学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则是影响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今天家长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出现家长年轻化、高学历化、对子女高期望化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载体和途径已经成为今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作为一个整体,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特殊地位。虽然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的主体力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已退出对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仍然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子女,有时候家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家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等都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整体构架中。因此,在开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我们强调“三个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与学校教育同步。在安庆幼儿园,为了让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他们设立了“轮值协理园长”制,协理园长由家长担任。这些家长不但要主持家委会会议,参加对园务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参加对家长学校计划的编制。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闸北区三中心小学把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运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去,赋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以阳光;同时该校实行的例会制、听证制、参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他们的品牌项目“义卖活动”“母女学校”“亲子银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载体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指导活动的效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便于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而且对于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认同学校的教育,改善学校、家庭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二、教师、家长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关键在于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活动教学、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和家长视野的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经受的教育,主观选择的倾向显得越来越明显。教师单向的、传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同时,在二期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光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学习指导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从而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摒弃了传统的观念,他们有许多适应时展的科学育儿方法,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开展家庭教育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吸纳家长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解,许多基层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新机制,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了解、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内容、形式,从而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区金鹭幼儿园进行了家园共育的探索研究,他们通过家庭亲子游、亲子合唱团、家长品评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载体创造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教师与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样性、针对性、互动性、主动性”为鲜明特征,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支撑的家教指导特色。该园对!—"岁孩子家长的合理喂养和亲子关系的指导,他们开辟的“小龙人亲子苑”,编写的《芷江园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家长为伙伴,学校和家庭共携手,为孩子创设成长的新天地。

三、要重视家长、子女的共生关系

子女与家长是一种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发展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共生就是指人的生成与生态情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应该尊重、理解这种关系,并努力促使它发展成为父母子女和谐共处的精神家园。从生态理论相依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家庭中父母子女共生的现象,倡导在家庭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家庭和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认识在家庭层面,孩子与父母相互交流、孩子与家庭成长环境、孩子身心发展与个体的自然节律都是共生共长、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指导要关注学生不同于他的同学、不同于成人的学习、行为方式,尊重其独特的脑工作机制和品德成长模式;引导家长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认同、接纳孩子的想法、行为,从而保证孩子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成长环境,保证孩子取得身心动态平衡,为释放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风华中学在创设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模式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他们给家长办讲座、开座谈会、举办专家咨询,千方百计地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方法分析子女的情绪、态度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技术解决孩子遇到的烦恼,努力构建父母子女共生的成长环境。通过该校的不懈努力,该校的教育质量不但每年攀升新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明显提高。显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导家长创设符合孩子视角的家庭文化环境,提供蕴含孩子意愿、想法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生共长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对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显得更有意义。#p#分页标题#e#

四、要发挥文化“反哺”的积极作用

第8篇

为了适应时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高中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则是要致力于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中班主任就要对德育工作的内容、理念以及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此实现德育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定位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方法得到了运用与普及。与此同时,学生也开始频繁接触不同的文化理论与价值观念,这对于他们人格品质的塑造有着重大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格与信仰,但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依然缺乏抵御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开展德育工作,可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有效约束。此时班主任的任务就在于落实与推广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其次,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度重视。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此外,新课改的深入使美育与德育教育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将二者充分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对德育工作理念进行深入渗透,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探析

(一)转变教育方式,开展隐形教育。隐形教育是指由外部条件向内部心理,逐渐向个体产生作用的一个过程。在教育实践中,高中班主任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班级内部开展德育工作。这不仅要求班主任从物质层面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同时也要从心理层面上引导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具体而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与学生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交流过程中以自身的言谈举止与个人形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隐形教育。教师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班级活动中接受相应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应转变教育理念,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与他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向学生强行灌输自我意志。(二)加强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实践探究活动。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转换身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并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教育,他们可以保持更加积极的状态与精神,更能够理解班主任的用心,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与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与社会的接触,锻炼自身综合能力,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对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组织纪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三)注重家庭教育。高中德育工作并不局限于学校中,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言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为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中班主任就应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工作实践中与学生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与交流,并引导家长参与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向他们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促使他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在家长的关爱下积极、乐观地应对挫折与困难,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以及自身定位,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基于高中生德育教育现状,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善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9篇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__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 学生情况。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 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 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

(一)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二)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三)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关: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三)目前__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五)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第10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家庭构成跟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占整个家庭结构的比例越来越高,也导致了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产生,大体来说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式:

第一种,溺爱型。我国自实施计生政策之后,独生子女家庭比例急剧上升,产生跟以往家庭不一样的情形,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父母以及祖父母辈对孩子过于宠爱,甚至于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自私、任性、蛮横无礼,责任心不强,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不知道感恩,进而导致很多不良行为的出现,对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种,专制粗暴型。这种家庭中的家长很多也都是受到自己专制型父母的影响,把上一代的教育方式“继承”下来,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家长权威不容挑战,家长的意愿就是一切,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否则就会遭到各种严厉的处罚,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无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懦弱、孤僻、逆反等不良情绪性格,没有安全感、归属感。

第三种,冷淡放任型。这种家庭中的家长以忙于事业、忙于工作等等为借口,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导致亲子关系冷淡疏远,甚至恶化。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教育引导,没有从父母身上看到一个为人的楷模,感受不到亲情,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走上歪路。

第四种,民主理解型。民主型的家长能够放下“家长”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以比较平等的地位对待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生长于一种宽容、尊重、理解、信任、温和的家庭氛围中。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形成独立、自尊、自信、性格开朗、意志坚定等良好的品性,能够更好地融入日后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据一些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70%的家庭处于前三种家庭教育方式当中,而民主型家庭只占到约30%。当然,我们还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能够顺利渡过心理躁动期从而健康成长。但是,近些年不断发生的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极端案例,又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们认真对待家庭教育。

2改变教育机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首先,应试教育机制要改变。国家要花大力气普及幼儿、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以举国之力办好基础教育,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打好、夯实人才战略的稳固基础,这是一切的根本。不能让大部分家长、孩子输在择校的起跑线上。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尽管目前家长们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但是攀比、从众心态严重,很多人眼中只有名师、名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情商教育。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关键期,家长们人心躁动,都在往前看,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许多拔苗助长的现象,严重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青少年承受了许多本年龄心智阶段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自然不利于青少年良好身心品性的培养。

再次,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指导水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须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应当在家长和学校教师当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从各方面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防患于未然。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 in Poor Areas.An Educational System Grappling with Poverty[M].China 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 Report on the Child Development in 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角色要正确[EB/OL].教育互联网,2004-09-18.

第12篇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自发零散;常规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72-03

一、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

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对家庭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首先必须清楚了解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1.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却发现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上,91%的家长表示自己很重视或重视家庭教育,同样,在学生卷中有73%的学生认为家长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中,只有7%的家长认为自己掌握了丰富系统的相关知识,说明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2.家长有学习教育子女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但却缺乏统一、科学的引导。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是否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问题,有79%的家长认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长没有想过这一问题;而仅仅有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胜任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和子女都意识到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关于是否考虑改变现有教育方式的问题,有40%的家长表示想改变,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有14%尝试过改变,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22%的家长认为现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变。说明家长在尝试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而科学有效的引导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关键。

3.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总体来说比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教育孩子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有30%的家长觉得是缺少时间,同样,在学生卷中认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时间在0~1小时的有63%,1~2小时的有24%,2~3小时的有10%,3小时以上的只有3%。综合来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整体上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说花时间来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必须考虑到并解决好时间的问题。

4.大部分家长和子女都偏向于通过简单方便的途径获取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卷中关于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问题,27%的家长选择通过与他人的经验交流,22%的家长选择通过阅读育儿书籍,19%的家长选择通过观看电视节目,17%的家长选择通过互联网,12%的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而只有3%的家长是通过专业培训机构获得。可见家长比较容易接受简单方便的途径,这对下文中的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提供了参考价值。常规化培养是一种状态,但形式可以多样,为了切实可行,可以采取家长喜闻乐见的简单方便的途径。

二、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当前我国内地的亲职教育仍处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统的、民间的而非官方的、兼职的而非职业化的状态。”从我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的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所谓自发零散状态就是一种没有规划、没有组织、不系统的状态。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具体体现为四点:第一,形式多样,但大多数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第二,内容丰富,但不统一、不成体系;第三,家长教育指导师不专业、无组织;第四,家长参与显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2.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没有得到统一的引导和规范。“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发展中存在‘需求’与‘约束’的结构性张力,表现为知识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体需求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术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说相比较需求而言,当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术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之所以处于自发零散状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为缺少了这引领和规范的一环,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处于无组织的自发零散状态。赵刚在主编的《家长教育学》中提到,“从法律和政策上确立家长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教育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

1.市场上出现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因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引导而难保证其科学性。市场的方向盘是随着需求转动的,因为看到了家长对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培养内容,包括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教育机构、网络平台等。但市场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同时充斥着竞争的因素,使这一过程很难形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体系。市场发挥作用无可厚非,但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性的关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业,所以仅依靠市场发展而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统一规划而常规化发展才是出路。

2.家长参与表现为随意性和不连续性,实际效果不显著。调查显示,金钱和时间是制约家长去参加教育技能培养的主要因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他们对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过金钱的投入,让孩子多学习。虽然逐渐认识到自身也需要学习,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这种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浅认识层面,一般家长不愿耗太多时间去了解各种教育形式和内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长愿意抽出时间去学习,也不太清楚如何选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表现为偶尔性、间断性、随意性和不连续性,从而实际效果不显著。因此这种自发零散的状态急需政府的改变,一方面对教育形式和内容加以引导和规范,方便家长的选择;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导和保证家长参与培训的时间、金钱和实际行动。

3.许多形式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40多万所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实际上只是一些现有的学生学校同时挂了“家长学校”的牌,更多的是倡导家校合作,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一形式对于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帮助,但是帮助并不大。因为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家长并不能通过这种形式学到系统的教育知识,所以这种附带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4.各种形式的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教育资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而教育资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须通过整合。目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教育的价值观、内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整合,所以才会出现虽然资源丰富,但实际作用却并不明显的现象。

为了克服这种自发零散状态引发的种种缺陷,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切实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寻找出路,改变这种状态,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常规化。

四、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

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就是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从目前自发零散状态提升为有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常规教育。在管理层面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之路。

(一)设立专门家长教育机构,由专门部门管理,而不依附于学校等其他主体

目前的家长教育机构基本是以学校为主体承办的家长学校,这样的家长学校容易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染上应试教育的色彩,专门设立的家长教育机构由专门部门管理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设立的专门机构可以由教育部门或者妇联等其他部门的专人管理,也可以由专门培养的家庭教育导师管理。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以及家庭教育问题咨询和帮助,甚至可以举办家庭亲子活动等。

(二)家长教育指导师专业化和职业化

1.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师专业化的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家长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是克服当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自发零散状态的缺陷、确保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导师没有进行资格认证,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各持己见,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惑。许多家长在众多的所谓的专家观点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获取零散的很不明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实施家长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将改变这一零散、自发的现状。

2.在大学设置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家长教育指导师。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国拥有8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而目前我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家不到2万人,市场需求具有极大潜力。

在大学设置这一方向的专业,一方面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更好的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专业选择渠道和就业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三)家长资格化

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做家长也需要家长培训证书的家长资格认证制度。马克思说,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门职业。做家长也要具备资格证书,这一做法已经在许多国家中实施,目前我们国家也应该逐步推行这项证书制度,并且明确家长资格证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常规化培养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准父母培养阶段、学前儿童父母培养阶段、幼儿园至三年级父母培养阶段、三年级至六年级父母培养阶段、初中父母培养阶段、高中父母培养阶段、大学及以上父母培养阶段。因为每一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对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长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取得相应的家长资格证。

(四)课程设置与管理

针对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我们对专门培养家长教育技能的课程设置与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1.课程设置。第一,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常规化培养分为7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第二,为了适应不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将每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针对同一阶段的所有爸爸妈妈而设置的,内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价值观和教育方法。选修课程针对爸爸与妈妈的不同和每个家长的区别进行多样化的设置,给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选择。

2.课程管理。第一,采用学分制,在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每一阶段规定爸爸和妈妈分别应修够具体的必修课的学分和选修课的学分。第二,采取家长资格认证制度,家长只有在每一阶段修够所要求的学分,才可以取得相应的家长资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