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时间:2023-05-31 08:5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

灵寿县地处石家庄市西北部山区,全县人口34.24万人,耕地面积33.17万亩。据2004年统计,灵寿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约20万人,原因大多为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自2005年起,灵寿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分批、分期实施了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单村集中供水和农村学校供水等一系列饮水安全工程。工程建成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工程,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极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以灵寿县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例探讨一下管理模式。

1.基本情况

灵寿县先后建成了纪城、北洼、南寨、安定共计4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涉及4个乡镇,27个行政村,共计6.4万人纳村供水管网范围,安装立户表1.6万块,建水源工程14处,埋设输配水管道约180万米,工程总投资2461.5万元。工程的实施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城乡供水差距进一步缩小,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社会团结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供水工程管理

2.1工程管理责任主体明确。为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灵寿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负总责,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服务和监督。县水务局是集中供水工程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和服务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工程建设维修资金;卫生部门负责供水人员体检和卫生许可证审批、年检、水质监测及化验工作;县环保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县供电公司负责供水电力保障,电价实行农村排灌最低价。

2.2供水管网实行分级管理。灵寿县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成立联村水厂进行管理。供水管网产权明晰,实行“三级”管理制:第一级为水厂厂区工程及入村管网总水表以上管网,产权归国家所有,由联村水厂负责;第二级为村内入户水表以上户外管网,产权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管理;第三级为入户水表(含水表)以下供水设施,产权归用水户,由用水户负责养护维修。

2.3健全管理机构。4个联村水厂分别由灵寿县抗旱服务站和县自来水公司直接管理。管理人员经县水务部门技术培训考核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体检。管理水厂单位均为县级单位,管理人员总体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维修配套服务水平高,保证了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3.供水管理模式

3.1加强水费征收与管理。农村集中供水实行有偿供水、按量计征、统一核算。水价由联村供水水厂合理确定,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算,报物价部门审批执行。每个受益村设一名水管员,负责村级蓄水池与自来水管网的维护与保养、水费收缴等工作,水管员由村委推荐经过水厂考核同意后方可采用。

3.2做好供水管网的维修、维护工作,保证供水安全。各水厂建立了完善的供水服务体系,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公开服务热线,推行用水户回访制度,定期向用水户征求意见,接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平时加大日常检查巡逻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接到报修电话,抢修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连续作战直到通水为止,保证按时完成抢修工作,减少水厂损失,尽量不影响群众吃水。

3.3依法供水,维护农村供水市场秩序。工程投入运行后,部分村出现了一些偷水、私自接管、破坏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群众反映强烈。对此,灵寿县水务局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通过县电视台大力宣传依法用水知识,引导农民合理合法用水;配备专门稽查人员和车辆;对查实的较大偷水和破坏供水设施问题,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出据报告后报辖区派出所,与公安部门联合共同对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通过上述措施,有力打击了农村用水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村供水市场秩序。

4.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管理

4.1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农村集中供水的关键所在,灵寿县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严禁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设置排污口、滥用化肥、农药,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定期监测供水水源地,做到在项目环评审查中水源保护区内一票否决制,并做好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工作。

4.2水质管理。联村供水水厂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制度;配备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监测,同时每年委托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机构检测水质不少于二次,确保工程受益范围内供水质量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2篇

关键词 农村生活用水;用水定额;对比分析;典型区;宁蒙引黄灌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11-01

1 典型区遴选

根据宁蒙引黄灌区自然地理特点和当地农村生活用水情况,本文选择了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为典型区,对4个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 典型区概况

2.1 宁夏典型区

2.1.1 平罗县。平罗县位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的北部,地处青铜峡引黄灌区下游,隶属石嘴山市。平罗县辖7个镇6个乡142 个村民委员会1 02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9.85万人,农业人口22.4万人,占总人口的 75.04%。土地面积2 059.7 km2,耕地面积5.60万hm2,是宁夏自治区农业大县之一。平罗县地处西北内陆,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4 ℃,极端最低-30.3 ℃,极端最高37.9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0.6 mm,区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070 mm(E601型蒸发器)。全年降雨集中,光照充足,无霜期短,蒸发强烈、空气干燥[1-2]。

2.1.2 利通区。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利通区隶属吴忠市,辖4个乡8个镇104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社区。2012年总人口39.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07万人,占总人口的50.91%。利通区土地面积1 384 km2,耕地面积2.84万hm2。利通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 ℃,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时数达2 936 h,年平均降水量189.5 mm,蒸发量达2 013.7 mm。呈现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的特点[3-4]。

2.2 内蒙古典型区

2.2.1 临河区。临河区为巴彦淖尔市所辖,位于河套平原中部,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倚阴山,东西分别与五原县、杭锦后旗毗邻。临河区总土地面积2 354 km2,耕地面积13.93万hm2;辖2个乡7个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8万人,占总人口的39%。

临河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多年平均气温7.8 ℃,多年平均年最高气温36 ℃,多年平均年最低气温-34 ℃,多年平均降水量138.8 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2 236.7 mm。

2.2.2 五原县。五原县位于西部,河套平原腹地,隶属巴彦淖尔市,东与草原钢城包头相邻,西和煤都乌海相接,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依阴山山脉。土地面积2 492 km2,辖9个乡镇117个行政村,总人口2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人,占总人口的74.2%。

五原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2 ℃,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2.8 ℃,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2.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 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2 040 mm。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量大。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3.1 宁夏典型区

平罗县现有集中式供水工程13处,主要分布在陶乐、黄渠桥、崇岗、城关镇、通伏、宝丰、姚伏、渠口、头闸等乡镇,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供水网络全覆盖,解决了2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64.33万m3。利通区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处,全部为集中供水工程,其中: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工程3处,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工程15处;设计供水规模在20~200 m3/d的工程5处,大于200 m3/d的工程13处;现有的18处工程的供水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应用水标准Ⅱ类水标准,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261.46万m3。

3.2 内蒙古典型区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饮用水主要由古城集中供水工程、份子地集中供水工程、狼山―小召集中供水工程、白脑包―丹达集中供水工程、八一―隆胜集中供水工程、干召庙―城关集中供水工程、图克―新华集中供水工程、马场地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工程组成的供水体系承担。年供水能力907.35万m3。截至目前,共解决了21.48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达771.25万m3。五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建成9处集中供水工程,按建成先后顺序分别为新公中―套海镇集中供水工程、隆兴昌―美林集中供水工程、银定图集中供水工程、什巴圪图集中供水工程、天吉泰镇集中供水工程、套海镇锦旗村集中供水工程、塔尔湖―新公中镇集中供水工程、东部五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共解决了20.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560.00万m3。

4 典型农村生活用水状况分析

4.1 分析方法

根据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情况,分析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对比所在区域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并对各典型区进行对比,分析其农村生活用水水平。

4.2 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根据各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可以得出用水定额(表1)。宁夏、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见表2。

4.3 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平罗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利通区;内蒙古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临河区。根据表1和表2分析得出,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居民生活定额的83%和65%;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分别低于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5 结语

宁夏引黄灌区2个典型区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的83%和65%;内蒙古引黄灌区两典型区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6 参考文献

[1] 陈默,张林秀.村民自治与农村生活用水项目投资[J].农村经济,2008(12):74-76.

[2] 刘承芳,张林秀,SCOTT Rozelle.我国农村公共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道路、饮用水和灌溉项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7(2):13-20.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后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Hanbin district project,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of rural saf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in Hanbin District Manag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thinking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words: rural safe drinking water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汉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概况

汉滨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水横贯其中。全区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辖34个镇(办),801个行政村,总人口 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是安康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2005年《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0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55万人。

自2006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汉滨区累计投资2.05亿元,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678处,其中:万人以上联村(镇)水厂2处,千人以上联村(或社区)水厂13处,千人以下单村工程663处,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3.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一是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二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同时,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汉滨区成立了1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总站,1个水质监测中心和8个片区供水分站,使全区农村供水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立了一套较规范、高效的工程运行管理体系,探索了一条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汉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经验

(一)创新机制,夯实管理责任。

为确保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根据供水工程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管理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汉滨区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办法,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新增了70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人员编制。按照“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的原则,2011年在全区按区域成立片区供水分站,设立了“汉滨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下设一个水质监测中心;根据供水工程分布和受益人口情况,共成立了恒口、五里、张滩、茨沟、关庙、流水、吉河、大河等8个供水工程管理分站,供水工程管理分站属于财政全额供给的股级事业单位,隶属汉滨区水利局管理,人员采取从乡镇骨干水利员选拔一批和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一批的方式,每站定员5-9人,为总站和分站共配备了70名基层供水工程管理员。供水管理分站的职责是:管理辖区内已建成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和日供水50m3以上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负责供水工程的水质、水源地监测保护,工程日常维护及应急抢险。负责辖区内待建和在建工程的规划、施工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报账,水费收交及维修基金的提取等工作。同时,及时将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权划归8个片区供水分站管理,明晰了管理的责任主体,落实工程建管责任,实行专业化“一条线”垂直管理,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管理链”。通过“设片管理”,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工程建设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十分满意。

(二)加强建后管理,确保供水安全、正常、高效。

首先是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2012年汉滨区政府出台了《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工程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等各种运行管理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各供水分站在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价调节、维修管护、水源保护等各个建后管理环节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汉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即将联村(镇)水厂和日供水50立方米以上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移交各供水分站直接管理;50立方米以下的单村供水工程,由各分站监管,委托用水户(或协会)管理。明确了供水工程的日常维护和应急抢险各自承担的职责,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逐步建立供水工程维修基金制度,即按照受益人口每年2元/人的标准核算提取维修基金,采用财政补贴、水费1:1配比的方式,保证正常维修费用,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对于已建成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均单独组建管理机构,隶属所在供水管理分站直接管理,水厂负责人由供水管理分站聘用或由分站工作人员兼任,水厂公开招聘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作人员,招聘人员采用合同制,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供水设施和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二是负责辖区用水户的水费清收,三是对供水水质实时生化观测,四是对供水管网实施抢修,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五是负责水厂扩容或新增入户施工。其待遇参照同期社会工资标准制定报酬。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目前汉滨区已建成的所有供水工程,全部落实了管理责任,各个工程运行良好,水质日常检验检测实现了所有供水工程全覆盖,特别是农村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重点集镇率先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广大受益群众真正吃上了廉价水、安全水和放心水。

(三)合理定价,依法依规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供水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水价必须公开、公正、公平。2011年,汉滨区政府组织发改、财政、物价、水利等部门,按照“有偿供水,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供水成本和当地实际情况核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价,实行政府指导或由政府设定最高限价。目前核定运行水价为:自流引水1.5-1.8/吨(取决于供水规模),泵站抽水2.0-2.8元/吨(由扬程决定)。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以来,全区统一了农村供水价格,收费趋于合理水平。

三、汉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及各供水分站应灵活多样,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饮水的重要意义,宣传水源保护及供水工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对安全饮水工程的保护意识。同时,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监督管理的模式,积极落实安全饮水、节水用水措施,预防和杜绝人为破坏水源、管网及蓄水工程等行为,特别是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印发有关安全饮水方面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发给受益范围内的用水户,做到安全饮水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成为保护供水工程的主人,从而确保供水工程真正成为安全工程、放心工程。

(二)加强对供水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

由于汉滨区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大多为高中毕业务工青年,专业知识极为不足,亟需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技能。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应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注重安全饮水水源保护、水处理设备操作技术、日常运营监测和抢险应急维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汉滨区供水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对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

根据水源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和《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精神,由区政府组织发改、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划定并设置水源保护区,统一设立生活饮用水水源防护警示牌,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安全保障、事故应急与管理、监测信息等方面的措施和制度,严禁一切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项目建设和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强水质检验监测工作,各分站应完善消毒、净化设备,做好生物实时观测,区水质监测中心应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做好水质安全检测,确保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4篇

关键词:饮水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理现状

1.饮水安全现状

河池市位于广西的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麓余脉,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全市国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总人口4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0万人。据2005年农村饮水现状调查统计:我市2005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26.2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6.63%。2009年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开展新一轮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根据国家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划分,我市2009年调查复核统计显示: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3.49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47.44%。经过“十一五”期间和2010-2011年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后,全市水利系统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10.11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769处,解决了127.9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1年底,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33.53万人(含学生,2012年计划解决25.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和自治区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即我市在2013-2015年3年内要108.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平均每年要解决36万人,任务非常艰巨。

2.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类型

河池市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类型主要有三种:①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②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③山区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兴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2.2三种类型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城区周边的村屯,该类工程产权界定明确,同网、同质,计量用水,计量收费,水质、水量、水压和维修问题基本有保障,管理先进,制度健全,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工程基本能够良性运行,但,这类工程数量不多。

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是由乡镇供水总站负责管理;村级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通常由村委会、村委会委托个体或用水户直接管理。

二、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设施配套不全,工程难以管理

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我市利用了国家和自治区大量的资金对山区群众修建了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山区群众得到了极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市自然条件恶劣,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分布在边远山区,工程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工程建筑材料的运输是靠肩挑马驮,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另外,在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中,国家和自治区的补助额占80%,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占20%,由于县、乡两级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完全取决于向农户收取,而有部分农户虽然饮水愿望迫切,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自筹资金,交不起水费,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入户率低,工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管理难度大。

2.管理制度不健全

河池市农村人饮工程大多采用的是村组集体管理的方式,产权归集体所有,大部分不收费水费,农民群众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浪费严重,用水秩序混乱,一般夏季用水有保证,而在冬季常出现上游用水多,而下游无水的情况;部分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缺乏对工程设备性能的认识,造成设备在工程运行中不必要的损坏;个别村屯没有制定相应的管护责任制度,或没有严格执行管护责任制,工程设施无专人管理,因管理不善,使部分设施寿命缩短,提前退役;部分村组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没有设专户储存,出现了钱有人收,事没人管的现象,或收取的水费乱支、乱花,做不到专款专用。

3.工程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管理能力差

因为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相当一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少乡村饮水工程只有一、两个人管理,而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素质较低。据调查,河池市水利部门管理的乡镇供水总站管理人员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管理总人数的83%。

4.水费计收不规范

我市地方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丰水期)0.4563元/度,(枯水期)0.6003-0.9768元/度,农业排灌电价0.248-0.3508元/度。全市部分农村饮安全工程按农业生产用电收取电费,但由于协调方面的原因,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抽水用电尚未按此规定收取(乡镇供水工程按非普通工业用电收取电费,价格在0.4558~0.97元之间)。

农村一些供水工程现行水费水价很低,部分工程电价高,但在收取工程水费事基本上只计取了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工程维修费、折旧费用无从计取,没有资金积累,维修更新改造的经费无着落,导致大部分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即使实行了按水量计费的供水工程,由于物价部门在涉农收费方面怕增加农民负担,态度慎重,批复水价时也未能按成本价核算水价批复,造成水价明显偏低,也仅能支付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工程运行困难。

5.水质检测不规范。

据调查,河池市乡镇以下的农村人饮工程长期没有进行过水质检测,对水质变化情况不掌握,即使卫生部门抽样监测发现存在水质超标问题,多年来也因种种原因,没有能力解决;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只是间断性进行水质检测,管理机构对水质检测不重视,没有制定相应的水质检测制度。

第5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尖扎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管辖。位于黄南州的北部,距省会西宁126公里,其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南与同仁县毗邻,西与贵德县相连,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48公里,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24%。尖扎县地处山区,海拔在1960米~4614米之间,气温垂直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尖扎县共有3个镇6个乡,79个村委会,179个合作社,14座寺院,总人口5.38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608万人,占总人口的80.99%,民族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98%。

1、农村人饮工程管理现状

1.1供水工程现状

据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尖扎县共有农村人饮工程2420处,实际供水总人口4.53万人。其中: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4处,供水人口8484人,年供水量为47.89万m3,实行多村联合供水,共计有18个村收益,入户前管道长54.62km;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下至2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38处,供水人口16715人。分散式供水工程2378处,供水人口20128人。

1.2管理模式

尖扎县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总共有4处,分布在康扬镇、贾加、能科和措周乡,在县(镇)水利水(保)站的指导下,由村委会或农户自行管理。

由于青海省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民的承受能力还有限,农村牧区供水基本上不收取水费。工程管理由各受益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格局。

1.3水质状况

由于尖扎县农村人饮工程主要取自于地表水,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等限制,自来水普及率低,往往是人畜共用一处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设施薄弱

截止2011年底,尖扎县共建有农村人饮工程91处,其中21处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简陋,标准低,加之工程点多、面广、线路长,工程管护难度大,管网老化失修,目前已有55个自然村的人饮工程处于瘫痪状态,涉及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达1.15万人。

2.2缺乏管护主体

由于社会的变迁,现阶段农村没有了集体经济组织,从而造成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形成了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状况。同时,管理组织不健全,县域内从上到下没有完善的水利管理组织,全县只设有县水管站和康扬镇和尖扎滩乡设有乡镇水管站,共有在职人员17人。而在农村人饮工程较多的马克唐、坎布拉镇、昂拉、当顺乡没有乡镇水管站或水管员。工作中缺少政策性的指导,没有统一规章可循,根本顾不过来管理和维护91处人饮工程。

2.3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县水管站在职人员大多只有中专文化水平,缺乏系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对工程的管理维护只是边干边学;特别是各村委会没有专职管护人员,且多数是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化知识有限,更缺少专业技术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工程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工程管护水平差,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人过问;甚至个别工程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

2.4缺乏管护经费

按照《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应收取水费,用于维护工程的正常运行。由于缺乏管护主体,没人收取水费,使得工程缺乏维护、保养,形成工程自行运行自行消亡。

3、解决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措施建议

3.1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要从建设抓起

水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每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尖扎县地处黄河南岸,气候干燥,地下水下降,使许多过去已解决了饮水困难地区水源又出现了问题。为此,在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中要吸取教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水源的影响,加强对水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论证,采取对水源地制定节约和保护措施,定期对水源的水质进行化验、监测,为农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2落实管护主体和经费

对全县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应组建农牧民用水户协会,在每个村选聘1-3名村级管理员,进行本村供水工程管理。对单独供水的村,由村民委员会聘1名水管员进行日常管理,并按照《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收取适当地水费,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

县政府要按照工程供水范围规模将供水工程的产权经营权交给农牧民用水户协会或村民委员会,使农村供水工程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民集体负担。

农牧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饮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水费计收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要对供水的水质、村民用水交费、水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使村民吃放心水、缴安全费。

3.3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全县应建立健全县水管站、各乡镇水管站和村水管员的基层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各类服务实体,为基层提供农村供水技术培训、药剂、维修、水质检测等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工程运行中的问题。

3.4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

县水利局要加强水管队伍建设,吸收和引进一批水利工程专业人员,并通过县、乡镇水管站来管理和指导各村水管员,保护供水工程。县、乡镇水管站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以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利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

第6篇

关键词:安全饮水;存在问题;措施

1柞水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柞水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农村原有的已建工程,由于种种原因仓促上马,前期规划考虑不周,缺乏相关资料,对工程规模,供水保证率,管网布置等缺乏论证和方案比较,导致工程建成后遗留较多问题。主要是进村供水管网不配套、不完善,供水设计不能发挥最大效能,有的已解决的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源问题出现反复。

(2)现有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由于立项方式不完善,分类实用性差,存在审计隐患。对于投资额度超出按人均标准核定额度的工程项目,地方面临两难局面,若按照实际情况申报,投资额度过低,无法解决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缺口,只能降低工程规模和质量标准,使工程留下后患。反之,扩大受益人口或将项目拆分申报,都要面临审计问题。

(3)运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小型工程产权界定不清,对于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归属,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缺位,许多工程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工程长期效益没有保障。其次,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求,工程运行仍没有保障。

(4)水源地水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污水排量增大,加之农村用水量逐步增大,农村生活污水随时排放,水污染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缺乏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宣传,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趋势,由此带来的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5)农村饮水安全技术落后由于原部分地区属于氟重度超标地区,在已建设(改)供水工程中,处理水源水质措施单一,只采用寻找好水源建设供水工程,而没有采用活性氧化铝降氟和反渗透降氟等措施,在含盐量超过2.50g/L的苦咸水地区,没有采用电渗析和反渗透除盐苦咸水蒸馏淡化棚等措施。

2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探讨

2.1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为切实解决城乡饮水问题,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编制柞水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解决措施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对苦咸水储量丰富的地区,利用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苦咸水淡化技术,深受群众欢迎;对深层水含氟量高、浅层水矿化度高的地区实施咸淡混配技术,使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对适宜大规模集中供水的地区采用大型降氟设备,建立新型除氟工艺试点,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建设。

2.2 优化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

(1)建设联片联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联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是指解决乡镇居民生活,给两个及两个以上村、乡镇修建的永久性供水工程,山区在以水库为水源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集中联片的供水工程,大面积集中供水。

(2)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在条件适合时,将供水区域由城区向乡镇、村组拓展延伸,实现城乡“联网、联供、联营、联管”。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淡化行政区域概念,优先利用水量和水质可靠的水源,建立集约化规模经营的供水体系,建设和完善若干中心水厂,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供水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解决广大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低、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2.3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应进一步加大《水法》的宣传力度和治理污染力度;对于跨村集中供水工程或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要做好水源保护规划,合理划定水源保护范围,挂牌保护,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开展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完善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水源地的卫生环境。

(1)开源节流,多种措施解决水源短缺问题针对原州区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的现状,兴建塘坝、涝池、井窖、屋面集水等蓄水设施,拦蓄降雨;继续进行封山育林,建设生态涵养水源;运用水价调节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2)加强对人畜饮水工程的维修改造对老化失修、水毁严重的人畜饮水、泉水改造、水窖工程进行维修和改造,以减轻人饮困难和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后出现的牲畜和羊只饮水压力。

(3)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饮水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管理与受益户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倡节约用水,村村户户装水表,按实际用量计收水费。

(4)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不强,对水利设施只用不管以及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的现象,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听证会、座谈会、张贴标语和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水法规及节约用水常识,严厉打击偷水、破坏供水工程设施的活动。

(5)采用多种手段,治理水污染问题与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强制手段督促对于造成清水河严重水污染的淀粉厂等企业进行废水处理,该叫停的叫停,该关闭的关闭;组织社会力量对清水河河道进行垃圾清理,严格限制生活垃圾继续倒入河道;在社区大力提倡卫生厕所的建设,美化环境,净化水源。

2.4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在信息服务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经验,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服务;在水质检测方面,水利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防疫部门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对供水工程实行定期水质取样分析,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第7篇

黄陵县农村人饮安全工程

1黄陵县基本现状

黄陵县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330个村民小组,人口12.11万人,农业人口8.86万人,塬区已建成以交通、水利、电力为一体化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财政收入呈良性循环趋势发展,农民收入相对较好,川道主要的气候条件与塬区相同,农业生产情况为蔬菜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财政收入情况良好,农民收入年均2690元。

2黄陵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该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090万m3,其中在可利用量方面,地表水为6790m3,地下水为4300万m3。该县入境客水总量2230万m3,过境客水总量49540万m3。现有中小型水库5座,控制流域面积191km2,总库容1557万m3,目前该县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只有塬区的机电井开发利用一部分水源,用于解决塬区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不足20%。

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该县建成人畜饮水机电井96眼,配套77眼,基本解决了70%塬面人口的饮水问题,在川道地区建设了一批自流引水工程及泵站工程;近十年来该县利用人饮解困,甘露工程、以工代赈等工程项目,在侯庄、隆坊、田庄、桥山镇塬区建成了引水上塬工程,解决了2.3万农村人口暂时饮水困难问题,利用郑家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县城供水工程,解决了县城2.86万人的用水问题,建成以机井和潜层泵站供水为主的集中供水工程多处,使该区域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0%以上。

3农村人饮工程运行与存在问题

由于该县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塬区和川道沟壑,根据该县近年来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评估,经调查发现:在塬区农村人饮中,水质存在问题的人口24984人,水量不足,方便程度差,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34158人,该区域水质存在问题有:苦咸水、细菌学指标超标和大肠菌超标。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沮河中下游地区,细菌学及大肠菌超标主要分布在塬区湫水,窖水和川道区域。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差及方便程度不达标主要分布在塬区和少量的川道偏远山村。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塬区上用地表水为细菌学超标,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不高,以侯庄湫为例:该湫水地处沟底,塬区周围群众生产生活垃圾随地乱倒,各种牧畜随意践踏,粪便乱流,遇阴雨天气,冲刷的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湫水中,是产生细菌学的主要根源。塬区另外一部分群众一直饮用院内窖水,院内地面无硬化,卫生条件差,小家畜粪便也易产生大量细菌。分析水量不足原因,塬区机井供水工程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先机井掘进深度不够,井壁处理技术不到位,使新建的各类机井不是水量不足,导致保证率差;川道地区群众多以沿河两岸台阶分布修建,西部川道地处林区,煤炭资源丰富,多数饮用水源由于受地质及气侯影响,水质矿化度偏高,煤矿的乱开乱采,破坏了正常的不同潜水层水质与水位,使大量的饮用水源遭到污染与破坏。东部川道地区群众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对水质没有做过多下化验,直接引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由于地处沮河下游地带,部分大口井所处沮河沿岸,沮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使大部分大口井大肠菌及细菌严重超标。

4规划该县农村人饮工程建设规模

此次规划农村人饮建设涉及到该县9个乡镇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根据该县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水资源分布现状,解决人饮不安全,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施店头镇、双龙镇、腰坪乡、仓村乡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人饮工程58处。工程实施后,可解决该区域19749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供水工程类型主要包括重力式管道供水、潜层泵站供水、塬区机井供水、泵站小高抽供水四种供水形式,解决饮水问题是在水质、水量和方便程度不达标突出的区域。解决人数占该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41%,建成工程总供水规模可达1184.94 m3/日,自来水普及率可达到70%。

第二步实施隆坊镇、太贤乡、阿党镇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人饮工程49处。工程实施后,可解决该区域20060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供水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塬区机井供水、泵站小高抽供水二种供水形式,解决该区域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问题,解决人数占我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41%,建成工程总供水规模可达1092.84m3/日,自来水普及率可达到70%。

第三步实施桥山镇、街道办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人饮工程32处,工程实施后,可解决该区域8949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供水工程类型主要包括重力式管道供水、潜层泵站供水、机井供水和泵站小高抽供水四种供水形式,可解决该区域水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问题,解决人数占该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18%,建成工程总供水规模可达536.94 m3/日,自来水的普及率可达到70%。

5供水工程规划建设的标准

5.1水质

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尤其是跨乡镇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在1000t/d或供水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其水质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中型集中供水工程,包括乡镇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在500―1000t/d或供水受益人口5000―10000人之间的供水工程,其水质必须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二级的要求;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指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500t/d以下或供水受益人口50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水质必须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三级的要求;分散供水工程,主要是指村组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其水质应采用简单的消毒办法,水质参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三级要求执行。

5.2水量和水源保证率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和该县供水生产实际情况,用水量指标参照陕北的用水标准执行,居民综合用水40―60l/d,其它用水量取综合用水量的15%,管道损失水量取综合用水量的10%。同时按照规划要求,结合该县水源和实际需要情况,规划供水工程水源保证率要不低于90%,在特别干旱的年份,确保群众取水有保证。此次规划供水形式主要以集中式供水为主,供水入户率达到70%以上。集中式供水点群众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

5.3人饮工程技术方案与水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该县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原因表现在水质中耗氧量超标、大肠菌、细菌学超标严重和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差、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问题突出。工程供水技术方案与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应该坚持“合理安排、分类对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的原则。对于水质中耗氧量超标,采取电渗析法进行初步解决;对于水质中大肠菌、细菌学超标严重,采取一般的常规消毒方法解决;对于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差、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情况,采取挖掘新水源,同时对原先水源进行扩充、维修、加固,扩大水源的来水量。同时要采取常规化验措施,加强水源水质化验。对于已有的机井进行深挖掘、配套,新建一批高质量、有典型代表的机井、泵站、小高抽和自流饮水工程,彻底解决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用水安全;供水工程;集中供水;河南驻马店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02-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和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富民兴业的大事。农村用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涉及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村用水从用途上可分为人畜饮用水、农田灌溉水和工业生产水等,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虽然我国在干旱及用水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高温干旱灾害期间的公共卫生问题尚缺乏全面细致的专题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农用水的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将农村供水安全工程作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用水困难、水质难以保证的问题,还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

1 驻马店市农村供水现状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2013年全市人口887万人,是河南省重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近年来,驻马店市把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推行农村水利市场化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2年底,已基本解决了所辖九县三区农村群众的用水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山区缺水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但2014年汛期以来,由于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等原因,河南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多地供水告急[1]。据驻马店市水利局8月8日统计,全市受旱面积达19.33万hm2,其中重旱面积5.07万hm2,20万人和44 700头大牲畜存在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驿城区的沙河店镇、遂平县的文城乡、西平县的出山镇等乡镇秋收无望,基本绝收;部分村庄甚至滴水难寻,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用水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总之,在遭遇突发性缺水事件时,驻马店市现有的农村供水工程尚无法完全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2 供水工程发展对策

驻马店市农村供水工程有单村工程和联村工程2种模式。单村工程较多,规模较大的联村工程较少。因此,应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标准化供水工程,并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确保供水质量。

2.1 深入调查,科学规划

2.1.1 调查需水。为了保障驻马店市190余个乡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首先需要进行需水情况调查,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具体情况,应保证细致、深入、分类清晰,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用水困难及水质不达标乡镇如实登记在册。

2.1.2 调查水源。水源是保证供水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之前兴建的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受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源供水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工程作废。因此,新建供水工程应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综合考察工程地基本情况后,再开始工程的兴建,具体应考虑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水量问题。水源的水量供应是否充足是保证农用水安全供应的前提。二是水质问题。水源水质的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有害化学物质、耗氧量等质量指标均应符合标准。三是防护问题。应确保水源水质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得到保护。四是技术经济问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费用较小的方案。由于需要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应在大规模供水站的基础上,同时设立分区域监测点,并加强对各监测点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2.1.3 制定规划。供水工程制定规划应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全方位合理布局,根据乡镇水利现状,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为避免重复建设,应加强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工程覆盖面。供水工程建设事关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制定当地农民群众承受范围内的合理规划。另外,供水工程规划制定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全市的水资源,尤其是162座水库、42条较大流域河流,要考虑使其在工程运行中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深层地下水源,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逐步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为此,供水工程规划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规划工程造价和制水成本,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通过统筹规划预估工程运行年限,保证工程使用可持续[2]。因此,供水工程规划制定应在全面综合考虑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理范围,制定保护办法[3]。

2.2 拓宽渠道,筹措资金

工程资金充足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建设的前提。驻马店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尚不充足,为保证供水工程的实施质量,应多方面筹措资金,为工程施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水利、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应努力争取国家对于地方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地方财政部门也应根据当地水利工程施工需求增加对水利事业的资金倾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资金负担。二是加强市场化融资。放宽农村供水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水利工程相关税收标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供水事业,缓解农村水利工程资金压力。三是扩大农民筹资筹劳。根据受益负担政策,鼓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建设供水工程。并根据农民参与建设情况实行股份制,统一进行利润分配。但农民群众筹资筹劳仅限于基层工程部分,禁止上调或转移。四是发展社会力量。扩大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广泛宣传,集中各类社会力量,全民参与,共建水利工程。

2.3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2.3.1 审查立项。每项工程开工前都要对工程建设及建后运行会涉及到的细节、环节进行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尤其要加强水源科学性、合理性与稳定性论证,保证有水量充足,水质达标[4]。水质是否合格应由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实地取样检测,并出具相关水质监测结果文件,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地禁止开工,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监管方面应加强工程质量审批,加强对水源、水质、技术方案、工程资金、管理方案等的审查,确认达标后方可开工。

2.3.2 建设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把关各道建设关口,确保供水工程质量。施工队伍方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质量负总责。规模大的单项工程(如投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施工资质较高的队伍进行施工;规模小的单项工程(如投资额度在50万元以下的工程),可以由项目法人选择有一定施工经验的队伍进行施工。材料设备方面,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设备应在水利与财政部门的共同监督下集中采购,避免采用 “三无”产品或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设备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方面,实行工程监理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明确施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工程建设与管理监督举报制度,接受政府、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工程验收方面,在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后,应组织进行工程验收,通过逐级验收合格的工程方可投入运行。

2.3.3 运行管理。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认真总结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供水工程管理机制[5]。明确工程所有权,搞活经营管理权,强化政府监督权,促进农村供水工程以水养水、良性发展,保证工程效用的可持续性,保障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受益。一是运行模式方面。应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工程运营良性发展。可组建供水公司进行工程运营管理,也可实行水利工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选定相应管理机构实行管理[6]。积极探索有利于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多种运行模式。二是水费征管方面。水费收入是保障工程运行的资金基础。应在各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建立统一水价、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及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的“三统一,三公开”水费征收制度。确定合理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与市场供需情况进行调整,既保障工程资金的有效供应,又防止水费征收给农民群众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严格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明确水费开支和审批权限,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三是维护机制方面。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维护机制。应根据规程操作进行水源保护、工程设备和管网养护管理,定期与经常性养护相结合,防止工作失职。设立工程维修专项基金,合理管理各项资金支出;落实管网维修管护,联网供水的输水枢纽和骨干管网由供水站或供水公司负责维护,入村部分由受益村负责维护。四是应急机制方面。建全供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对有威胁水源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同时,建全供水全过程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水源水质动态监测,为水源地保护管理提供实时信息。五是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供水安全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当地用水安全状况,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监督的积极性。对不利于安全供水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7-8]。

3 结语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多措并举,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3页)

产用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2014年汛期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河南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多地供水告急;驻马店市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田无水灌溉、旱灾逐渐加剧、粮食绝收的情形,对农村供水工程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长期投入。

4 参考文献

[1] 刘梅,程伍群,白永兵,等.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发展关系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7):49-51,55.

[2] 张颖红,孙立宏.昌黎县农村饮水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322-322.

[3] 郑国锋,柴茂林.阜新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5(1):51-53.

[4] 张霍德.总结经验 强化管理 推进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水利水电,2003(12):8-10.

[5] 赵乐诗.搞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68-70.

[6] 王茜,王晓燕.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9(8):96-98.

第9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因此,做好饮水工程很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农村人口的饮水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农村的饮水安全意识还不到位,同时,饮水工程也没有做好,从而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性不高,农村饮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农村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干净的水对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很多地方都开始启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改变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改善卫生环境。农民可以利用改善后的用水条件发展各种经济以增加收入,同时从不安全饮水的重负下解脱出来的农民可外出打工,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故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就没有健康的生命,更没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工作的力度,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减少了地方性传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了农民取水的劳动强度,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工程主要以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为主,其中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91%。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多数为单村供水,工程设施简陋,只有水源和管网,缺少水处理设施和水质检验措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则多数为户建、户管、户用,也普遍缺乏水质检验和监测。另外,我国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工程的专业化管理程度比较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管理能力弱,难以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涉及工程维修养护、技术咨询服务、人员培训、水质检验等若干方面,内容丰富,工作量大,仅靠政府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很难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必须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系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洁净的饮用水。系指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按户籍现状统计,2012年有7亿多农村人口,受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四、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具有公共性。我国现在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对农村饮用水造成了安全问题和隐患。

2、由人畜粪便引发的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问题。由于大量的人畜粪便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导致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指标超标。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尤其需要重点解决局部地区饮用水微生物超标和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不达标的情况,国家仍需不断地完善供水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

3、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多种途径危害到饮用水源水质;很多地区还存在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和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大量矿渣、污水和植物腐植质进入水体。

4、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期,由于受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简单粗放,工程标准偏低。一是农村供水规模偏小,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二是饮水处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不论是以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供水工程,在供水量与水质处理上均达不到饮水安全工程标准的要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水平的发展需要。

5、水质处理技术尚不成熟,水质达标率不高。

水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水中氟含量超标,苦咸水、细菌学超标等,水质不达标情况较普遍。由于农村特殊水质处理工程特别是低成本除氟、除砷尚缺乏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设施,加上原来已建工程水处理方式简陋,造成水质达标率不高,目前的农村供水工程水处理主要是在参考过去城市供水工程的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高砷、高氟等特殊水质的处理在整个农村供水领域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攻关的新课题。

五、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1、加强污染防治,保护水源地安全

转变农村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艺及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走生态农业道路,推广科学施肥和优化种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严禁在水源地周围堆放垃圾及排放污水,从源头做起保护饮水安全。

2、多措并举,建设并完善安全供水工程

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建设力度,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村民投资(投劳)为辅,适当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承包人参与投资、管理的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逐步淘汰老化设施,对保留的老水厂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企业做到达标供水;有条件的村镇纳入城镇供水管网,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进一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管理体系,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饮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化服务机构。

建立县、乡、村三级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应以县(市)农村自来水管理站或县(市)水利管理总站、乡镇水利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其他乡镇水利服务组织、村级用水合作组织为依托,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级技术服务组织。由县、乡、村三级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实行定期巡查和检验、定点维修和服务收费,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工程维修与养护、技术培训以及药剂和材料供应等服务。

完善社会化的水质检验,与监测服务体系。县农村自来水管理站应建立农村饮水水质检验中心,适度规模的水厂应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验。同时需要以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分片区建立常规水质化验室,配置便携式水质检验设备,对辖区内各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巡回检验,并对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检验饮用水质。此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负责对全县农村饮水水质实施常年监管。进一步加强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其他形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发展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公司(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服务。

六、结束语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农村居民一起努力,首先要培养安全饮水的意识,深刻认识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然后,实施可行的措施,保证饮水工程的质量,同时避免各种污染,这样,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就能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国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3卷第四期2010.

第10篇

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水利厅等省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理清治水思路,强化水利发展措施,把解决城乡群众饮水困难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近年来。坚持“城乡统筹、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批建设”工作思路和“坚持标准、稳定解决、注重效益、建管并举”工作原则。经过各级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氟改水项目”实施,建成供水工程355处,日增加供水能力3万吨,解决了全市142个乡镇、1056个行政村、65.6万农村人口的氟病区改水和饮水困难问题,48.2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占新增受益总人数的80%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人口累计达到200万人。城区和八个县城日增加供水能力6.1万吨,缺水状况明显缓解。城乡供水项目的实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缓解了经济发展的水制约矛盾。主要做法:

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辖一区两市八县。总人口540万人。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省的1/4全国的1/7属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历史上老百姓尝尽了缺水、喝高氟水、苦咸水的苦头。水始终是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制约因素。

一、加强领导,夯实任务。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又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地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作为制约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来解决。市委书记刘新文、市长曹莉莉在对调研之后,提出发展要“打水牌”的思路,多次专题研究的水源建设和供水建设问题,亲自向黄委、省水利厅汇报工作,争取支持。2000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氟改水项目”启动后,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主管市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建设重点、完工时限、质量要求、奖罚措施,并把解决农民群众吃水问题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作为考核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考核113个市级农民增收帮扶工作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年抓住不放、年年工作力度不减。工程实施中,市政府专门听取了项目建设汇报,对建设用地、资金管理等突出问题作了研究。2002年4月,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城乡供水工作现场会,对全市城乡供水项目建设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制约瓶颈。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3亿元,用于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其中中、盛市财政投入资金两亿元,利用国内外贷款1.2亿元,群众自筹8000万元。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了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加强对供水项目的调研,对缺水地区、群众吃水困难,逐乡逐村开展了普查,并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制定了解决的规划。在水源有保证、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力求供水到户;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北部山区和南部的秦岭北麓,打井建塘,蓄、引、提相结合解决水源问题;对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的饮水工程,利用原有设施,通过技术改造,完善配套供水设施;对渭北平原地区依托已成重点水源工程供水;对氟病区,在满足水质、水量要求的基础上,寻找优质水源,铺设管网,远距离调水解决。“十五”期间,我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重点规划了渭北平原氟病区、南、北台塬缺水区等三区40个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总体规划范围包括了临渭、韩城、华县、华阴、澄城、蒲城、大荔、合阳、富平九县市区七个县城、145个乡镇1240个行政村172万人口。

三、城乡统筹,集中供水。我们一方面下大气力抓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一方面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强化统筹城乡供水发展的观念,强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观念,改变传统水利中重农村供水、轻城镇供水的做法,在供水项目的立项、建设中,逐步向城镇倾斜。我市渭北平原区属高氟水、苦咸水区,内府滩、卤泊滩、盐池洼周边以及中部低洼易涝区水质更差,属于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地区。我市和水文、地质部门配合,在渭北台塬富平—合阳段利用“380”优质水源,扩建、续建了蒲城袁家坡、大荔育红、合阳申都等10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新建了澄城东庄、富平页坡、合阳路井等26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彻底结束了110万群众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利用渭河傍河开采,开发地下水源,建成渭北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0多万人的吃水问题。依托水库水源,建设了华阴孟塬、韩城大池埝等供水工程,解决了15万人的吃水问题。全市区域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140万,覆盖城镇人口30万。目前,正在建设的涧峪水库供水工程、潼关县城供水工程等将可为城市年供水1200万吨。城乡统筹供水,提高了投资效益,和谐了城乡关系,培植了水利产业,也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一是加强建设管理。为了搞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制定了《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明确了部门职责、项目责任主体,规范了管理程序,全面推行了“四制”,建安工程实行了“合同制”,主要材料实行了“招投标制”,质量控制实行了“旁站监理制”,工程资金实行了“报账制”。保证了工程安全,对已完工程,盛市验收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70%以上。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了《人饮国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报帐实施细则》。工程资金全面实行“报账制”,变资金管理事后检查为事前审查、事中监管。工程开工前,预拨30%,拨款时坚持“三有”,即有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文件、有审批权限的设计批复、有县(市、区)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申请;工程建设期间,按工程进度报帐拨款,主要把好工程进度真实性、合同规范性、票据合法性三个环节。审核时报帐资料必须达到“六有”,即有项目建设招投标文件、有材料中标企业和价格备案、有项目建设和材料采购合同、有项目建设法人和监理签字工程进度表、有材料购置清单、有正式发票。并经县计划、卫生、财政等部门审核后到市水务局报帐;验收结算阶段做好五个核查,核查验收资料是否完整齐全、核查预决算资金有无大的变化、核查设计和报帐材料是否一致、核查实物工程量完成情况、核查资金使用情况。通过“报帐制”的实施,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放心,保证了资金安全,保证了干部安全。三是加强水价管理。对建成的较大供水工程,由县水务、物价部门共同核定水价,社会公示,群众监督。以村为单位的小型供水工程,按照政府指导水价,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协商自定水价。积极促进水价改革,实现以水养水。

五、创新机制,良性发展。一是管理体制创新。按照“修建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处水价、落实一处管护责任、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对于以户为单位的水窖工程,自建自管;对于以村为单位的分散的小型工程,由县水务局组织受益乡村,按照“五斜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分别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对于跨村、跨乡镇等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专业管理机构管理。蒲城县对民办公助的南加录供水工程,采取股份制的经营模式,以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利益和责任。富平县对已成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落实了管理机构,做到了“六有”,即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管护制度、有计量设施、有水费标准、有水源保护措施。二是管理机制创新。为了保证新建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荔县羌八供水站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由县水务局委派负责人,运行管理人员在水利系统下岗职工中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龋工资待遇与供水效益挂钩。运行几年来,保证了群众供水,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实现了国家一次投入、群众长久受益,供水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目标。三是管理制度创新。大荔县羌八供水站制定了“三定”、“四包”、“两保”,即定编制、定水价、定报酬;包维修费、包管理费、包上交电费、包大修折旧费;保正常供水、保设备完好。同时,完善了供水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和廉政建设等七项制度,使管理人员明确了自身职责,并接受公开监督,做到了建一处、管一处、进一户、管一家,且一管到底。

根据国家农村人饮安全标准,全市仍有143万人在饮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68万人受到水源保证率低、生活用水量不达标及用水不方便的影响。县城供水水源保证率低、城市管网破损严重。我市城乡供水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恳请王省长和省上有关厅局继续关注、支持。我们决心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学习兄弟市、县、区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规划,努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切实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早启动项目建设,全力开创我市城乡供水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城乡一体化;建议;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80-01

2005年以来,沧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到2012年底,全市564.34万农村人口,已有375.71万人饮用上安全达标水,仍有188.63万人饮用不安全水。沧州市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管网,户户通水;西部地区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建设,实施联村集中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非常显著,但在工程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重复出现

2009年沧州市对农村饮水不安全情况进行了重新复核,复核结果:新增用水不安全人口165.52万人。其原因:一是部分供水工程规模小、标准低。河北省水利厅通过调查比较认为,在平原地区农村联村供水规模在2万人以上比较合适。而沧州市2005—2006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单村供水工程为主,2007—2008年以联村供水工程为主,每处供水人口小于2万人,供水规模较小。且所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一般只建设到村口,村内工程利用原有工程,由于一些村内工程老化或管材质量低,承受不了供水压力而损坏。二是设计不合理,致使居住在管道末梢或地势较高的居民不能喝上符合饮用标准的水。三是由村管理的供水工程建后管理不规范。沧州市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形式有2种,即县水务局供水公司管理和村委会管理。由县水务局供水公司管理的供水工程管理规范。单村和大部分联村供水工程建成后由村委会管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上岗,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对净化设备进行很好的保养和及时维修。四是一些人对饮用不安全水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由村委会管理的供水工程供水形式为分质供水,即安装小型净化设备向村民供符合饮用标准的桶装水,其他生活用水通过管网供不符合饮用标准的水。一些经济条件差或对水不安全危害认识不足的村民就不购买符合饮用标准的水,仍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桶装水利用率比较低[1-2]。

1.2 一些供水工程水价制定不合理,没有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由县水务局供水公司管理的供水工程,水价经过了物价部门的批准,落实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现了以水养水;由村管理的供水工程,执行水价由村委会制定,水费收取标准有2种:一是按电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取水费;二是按人头每人每月1~2元。水价定得太低,不能实现以水养水。

1.3 利用地表水供全市农村饮水的思路需调整

沧州市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总体思路:2010—2012年,沧州东部地区建成以“引黄、引江”外调水源为支撑,深层地下水水源为备用补充,以大浪淀水库和杨程水库2座地表水水源地为基点,以现有沧州市区及各县市水厂为支撑点,采取就近供水、因地制宜的方式,通过供水管网和配水站(点)辐射,最终实现供水到户、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路格局,到2012年,沧州东部地区的所有农业人口全部喝上黄河水、安全水;西部地区先利用地下水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并管网入户,而后通过水库建设,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切换水源,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14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以地上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的集中供水网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3]。

目前,沧州市东部地区集中供水工程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引黄水量有限、南水北调项目正在前期准备阶段,东部地区农村饮水水源仍以地下水为主。据统计,2011年沧州市东部地区年总用水量27 181.28万m3,2011年引黄水供水量8 845.14万m3,东部地区若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部用上地表水的目标,地表水还差18 336.14万m3。

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上来看,引黄水水价4.5元/m3,引江水价初步测算6元/m3左右,这样高的水价对于市区、县城及距城市较近收入较高的农民可以接受,但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难以承受。因此,需要调整农村饮水水源的思路。

2 解决沧州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建议

2.1 调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思路,全市统一调配水资源

考虑到引黄水、南水北调水的水量、水费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沧州市解决农村供水水源思路调整为:沧州市区、各县城区和渤海新区所有用水户均用地表水;市(城)区周边农村居民可因地制宜地实现饮用地表水的目标;有条件的县可通过县财政补贴水费,使农村居民实现饮用地表水的目标。其他农村居民饮用水源仍为地下水。

2.2 全面加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建设

实践证明,城乡管网一体化,农村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供水公司管理,是克服重复出现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沧州市要着力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谋划开辟李家岸和小开河引黄线路,不断完善位山和潘庄引黄线路,增加引黄水量,扩大供水范围。建设好石津、保沧2条跨市干渠工程和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2014年可引来南水北调中线4.53亿m3的优质水源。加紧跑办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该线路上分配河北省的水量指标是7亿m3(主要供应沧州),是解决沧州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实施水库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2010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十百千”水资源调蓄工程,其中的“十”就是建设10座水库。东光观州湖水库作为河北省首座县级平原水库已于2011年底建成蓄水,并实现了向城区及周边农村供水;肃宁水库也于2012年开工建设;任丘水库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河间、献县、青县、泊头、吴桥等水库前期工作日益完善。这些水库工程全部建成后,全市将新增一次性蓄水能力2亿m3以上。三是实施水厂工程,提高集中供水能力。近年来,沧州市把供水保障能力更高的集中供水水厂作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积极打造覆盖全市的集中供水网络。在此基础上,今后的管网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设计,管网要建设到村内,确保供水范围内村民全部喝上符合饮用标准的水[4]。

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饮用不安全水危害的认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宣传,使饮用不安全水的危害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饮用不安全水的认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参考文献

[1] 陆鹏.广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J].江淮水利科技,2012(4):42-43.

[2] 安浩东,蔺继平,乔建忠.浅谈临河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J].内蒙古水利,2012(6):141-142.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 运行管理 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mak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some undeniable with question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engineer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is how to strengthen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pital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4.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个工程而言其具有工程规模小、投资少、建设地点分散的特点,但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看,其与江河堤防、水库枢纽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具有相同的特点。

一、抓好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工作

按照我国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

设必须进行工程项目的前期和设计工作,并履行相应的申报、审批程序。

1.1 项目规划报告及项目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规划以地市或县(市)为单元组织编报。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项目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项目区各种饮水不安全类型、村组、户数、人数、供水现状、水资源条件等情况,才能准确提出项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详细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要选择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写项目规划报告:近阶段主要依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编制好项目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目标,并逐级分解任务,将需要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类型和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实行名册管理。同时将供水现状分析与评价,水资源条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详细论证,将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期、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的管理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证措施等情况编入规划中。第三,认真履行项目规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立项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没工程项目的立项不同,项目区规划报告就相当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因此项目规划报告完成后要经过反复论证和充分修改完善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规定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和手续,使项目立项合规合法。规划报告经批准后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分步加以实施。

1.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批准的中长期规划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采取方案比较,最终形成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工程的技术和经济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对拟建工程项目在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要求,在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资源状况等充分勘测及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现行管理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要求在批准的项目规划内以年度进行编制,而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近期或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因此,每一年度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依据项目区规划目标任务,遵循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单个工程规模小、地点分散、投资少的特点,以地市或县(市)为单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强化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水文、地质、水质、水资源等状况的勘测工作,按照工程勘测设计规范提供详细准确基础资料,避免发生因勘察工作粗糙造成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损失浪费问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编制工作,规划设计单位在详细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基础上,更要具体说明采取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及其措施依据,为下一步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奠定基础。第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不得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反复论证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报省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审批。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动,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1.3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勘测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工程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要求在饮用水水质方面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井设计应符合《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和机井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要符合《泵站设计规范》,以及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IV型、V型供水工程的设计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应符合《农村实施准则》的要求等,按照不同工程的工程措施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初步设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择优选择具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严格保证设计质量,承担初步设计的合同责任。同时初步设计在报批前,一般应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初步设计中的重

大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优化。然后按规定权限上报审批。但这里须注意的是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主要内容不得修改、变更,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基础性技术文件。

二、工程建设质量

1)工程项目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工程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实施方案建设的工程必须是批准的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项目。

2)编报的实施方案必须根据年度资金计划将项目建设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工程要细化到户。

3)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同时将工程建没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工程措施等在报纸和当地村屯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4)强化对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的选择,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自的职责,形成项目法人负总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对集中供水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集中招标采购,以便在保证工程材料、设备质量的条件下,节约工程投资。此外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检查机制,加强政府工程监督机构作用,及时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而有效进行。

三、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法人或有关地市或县(市)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自行验收,依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文件和年度实施方案,逐项检查对照完成情况,包括完成工程数量,质量和达到的技术要求等各项指标。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工程投入使用。

1)项目法人组织工程自验,着重验收工程措施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水质、水量和水源保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工程自验要按照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以及实施方案的指标和规范要求进行逐项验收,主要是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取水泵站质量和安装,供水机电井成井技术,供水管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水窖、水池土建工程实际质量和施工技术规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供水水质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是否满足设计和实际供水范围的需要,水源保护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并对工程相关实体质量和水质进行必要的抽检,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相关资料加以检查核对,以求证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建设管理的资料归档管理奠定基础。

2)注重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工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在组织工程验收中,要充分发挥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的作用,对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工程质量和水质标准的实际情况,及补助资金情况,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具体情况,采取受益人签字或村民代表签字验收的办法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缺少此环节工程不得竣工验收。

3)强化政府机关竣工验收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应着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或优良和水质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受益村屯和人口签字和补助资金到户,集中供水工程村屯、农户代表签字情况,以及工程建后管护措施等。

四、建后管理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它是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建后管护工作要重点明确工程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

4.1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首先要明确工程管理主体,否则,很难长期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根据饮水工程的特点特性确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主体。

1)一家一户的水池、水窖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2)规模较小,多户供用的供水工程,应在受益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对工程的运行、维修、养护、用水等行使管理主体责任;

3)规模较大,跨村跨乡的集中供水工程,应组建有受益农户广泛参与的股份制供水管理组织。

4.2落实供水工程运行资金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农民的饮水问题,而建后工程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能否落实,是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尤其相对集中的公共供水工程,供水使用的电费、设备管线的维修费用、管理人员开支费用等工程运行必要费用要依据供水工程受益范围,规模大小由供水合作小组或股份合作组织落实相应的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根据不同供水方式由供水组织制定相应的筹资办法或保本微利水价机制。

4.3工程运行规范化管理

结合不同供水工程,制定工程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定期维修制度,水源保护管理制度,水质定期化验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涉及工程运行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规范。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活动,真正做到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结语

农村饮水是否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更好更快

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管理.使饮水工程发挥长期

效益.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7

[2]许青祥.互助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