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媒体教学感悟

多媒体教学感悟

时间:2023-05-31 08: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体教学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媒体教学感悟

第1篇

一、通过化静为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数学知识全面地展现出来,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标注出来,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之后,师生再就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让教与学之间充满生机与活力。比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比如在讲到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平面展开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它们侧面展开的动态过程;然后,再通过“展”与“收”的播放演示,指导学生把平面展开图的各个部分与对应的几何体的各个侧面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使得这些展示图的空间立体感更强,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静态二维图形所无法实现的。此外,在讲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可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的过程充分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再如,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用电脑操作、探究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通过操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正方体的不同拆法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已知的科学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发挥着主导作用,既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多数学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演示展示给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性质”一节内容时,这节的知识点比较难,而且比较复杂,教师不仅需把其定义讲透彻,还需向学生演示几组不同类型的函数自变量取值以及图像的视频;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几组函数的异同点,再让小组代表分别说一说其中的缘由;接着,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我们也能得出,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多媒体技术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吸收、消化这些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程度是比较有限的。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利用生动多样的视听功能来表现一些教学内容,再配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定会让学生兴趣浓厚,还乐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促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例如,在教学“几何”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缺乏对图形的思维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立体画面展示出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促使数学课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研究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灵活使用,以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简彦芬 单位:河北省清河中学附属初中

第2篇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们快乐地置身于学习。因此,在幼儿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打开,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有吸引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吸引力,提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应变能力。

一、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手段。通过这样现代化的手段,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渴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的以黑板为知识载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带着兴趣学习,能够让学习轻松自由。多媒体教学富有活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将孩子们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生动联系起来,使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展现这样的场景: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生下许多圆圆的卵,卵慢慢地孵化,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接着教师用声音配合文字给孩子们展现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时,孩子们都高兴得欢呼“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小蝌蚪找到妈妈了。”这样不仅完成了要求的教学目的,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辛苦,使他们切实明确要做成功一件事是要付出努力的,通过这个过程他们的德智便得到了协同发展。

二、 提高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

幼儿由于年龄小,感悟能力差,如果只文字进行教学,即使文字再生动形象,孩子们都无法理解。孩子们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居多,而多媒体课件大都是以图片和视频为主体,内容形象直观,色彩艳丽,把生硬的文字课程转化为生动的动画,使语言和动画有机地结合,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刺激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教《胆小先生》一课时,胆小先生害怕一只老鼠,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胆小先生为何害怕一只老鼠,教师采取剪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突出故事情节,使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作品的人物特点,让孩子们切身感悟到了作品的真正寓意,由此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三、 丰富幼儿们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可以使孩子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求知的欲望,激活了思维,强化了记忆。通过形象的课件,在不知不觉中便可以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此外,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文字灌输,让孩子们看着课本学习,由于孩子们的语言水平有限,他们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原本的文字信息变成了生动可爱的动画,孩子们即便是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通过多媒体的展现,他们也能够幻想出昆虫小草的天地。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既可以想象天上星星月亮的世界,也可以想象树林里花儿、草儿的生活。因此,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能够得到更为广阔的开发,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们的创造性也得到有力的开发。

四、高幼儿们的审美力

在以往的教学里,虽然也采用了图片开展教学,但是图片是静止的。而多媒体教学是采用声音和动画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感受。通过多媒体能更好地体现美的因素,如色彩美、造型美、动态美等,而且会表现得更鲜明、更强烈。比如教师在教《认识长江、黄河》一课时,为孩子们展示滔滔黄河、浩浩长江奔涌向前的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两大母亲河的磅礴气势。这种美的体验,激发了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体验,激发了孩子们对课堂的喜爱,让他们对“美“这一内涵丰富的词有全面了解,提高审美力。多媒体教学通过造型、色彩等多种角度给幼儿以美的体验、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中具有美感事物的兴趣,可以激发孩子们发现生活美的热情。

第3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认可,在教学中掀起了运用多媒体的热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确实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可观的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对多媒体认识的误区,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进程。认清问题,找准症结进行改革,这是当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下几点。

一、忽略了语文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当一些教师看到一些优质课、公开课都用到了多媒体,便会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这样就出现了大部分教师都在用多媒体上课,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现象。这样,多媒体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与中心,多媒体用来指挥语文教学,多媒体为主,而语文为次,主次颠倒,忽略了语文的主体性。多媒体教学下的高中语文究竟是姓“多媒体”还是姓“语”这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教学首先应突出语文的主体性,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只是用来辅助完成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突出语文的主体性,莫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这样也就没有了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了。我们要正确对待多媒体与语文的关系,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本色,以语文教学为中心,充分运用多媒体、板书、自制教具等来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削弱了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统一体,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言的学习有着特殊的规律,是一个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进行不断感悟与体验的。多媒体的运用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性,但是同时也抹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完美的教学情境,但是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外在加给学生的东西往往不如学生的感悟更有效。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剥夺了学生主动阅读与积极感悟的时间与机会,造成学生语感的缺失,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文都将是一种制约,是以后所不能弥补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动摇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更要突出语言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咀嚼文字,深切体会语言的精炼与巧妙,体会意境的优美与感情的真挚,真正融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促进语感的形成。二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互动过程,而且是情感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沦为课件的“奴隶”,而是要更好地驾驭课件,要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互动,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

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要鼓励学生摆脱所谓的教参标准答案的限制,突破常规,张扬个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而多媒体往往将文本以多种角度综合呈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却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缩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不符合欣赏文学作品的规律。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多媒体来限制学生的想象,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创新,而是要通过学生的阅读,经过再造想象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与意境重现于头脑。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看、多品,为学生的想象与再创造提供空间,让学生进行二次创造,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真正践行新课标理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如此。多媒体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教师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达到真正的理解,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编 张翼翔)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4-01

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很多,包括电视、录音、语言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等等,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途。虽然现代技术在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只是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对教学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而且多媒体教学方式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这使得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要积极开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处理是文化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把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方式,比如电视、幻灯片以及录像等等。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很直观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解答学生的疑问,把抽象的很难理解的知识变成惟妙惟肖的视觉信息,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帮助学生消除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困难,突破难点,掌握语文知识。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不能太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大量的图片以及声音和视频信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发展。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创设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 使用多媒体模拟教学方式。多媒体模拟教学属于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当前电化教学辅助教学方式也是这种。模拟教学方式是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抽象的现象通过录像和投影的方式输出图像,并且能够在显示屏上进行任意的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获得动态的信息,从而让学生形成很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很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模拟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多媒体模拟教学能够让跨越时空的事物再次呈现出来。

2.3 深入探究。多媒体教学恰当运用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与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步入课文的意境,这样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想象力,激发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并在感染中深化对文本重点内容的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例如,教学《别董大》时,教师在总结全诗时,运用多媒体出示"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就可以通过这凄凉悲怆的画面,精准把握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课堂小练笔。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古诗思想内容,透彻感悟诗歌的意境。

2.4 培养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打破了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并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增添自主探究的劲头。例如,教学《称象》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称象过程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复述课文。这样,大部分学生就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一种大的趋势,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资源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进行研究,教师要扼住时代的咽喉,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亚萍,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7,(02)

[2] 刘红敏,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

[3] 李燕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9,(Z6)

第5篇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审美情趣

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中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内容形象而具体,既符合了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又有效地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观舞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蹈《柠檬树》的片断,让学生用心欣赏这段舞蹈,接着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其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再以欣赏的角度学习冰心优美的散文――《观舞记》。舞蹈是一门艺术,我们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在结束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感受中华艺术文化的独特与精妙。让他们再次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把用语言文字描述的课文通过多媒体转化为声情并茂、图片影片相结合的欣赏课,我相信观看了这段舞蹈后大家都会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然后让学生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这段精彩的表演。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虚实交替,较大幅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方便的操作,把视觉、听觉艺术、视听综合艺术引进语文课中,弥补语文教学只注重概念思维,而忽略直觉思维的缺陷,将过去在教学中无法展现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教学《纸船》,在导课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营造了一种感悟亲情的氛围,然后出示Flash制作的名家录制的音视频朗读。其优美的画面,充满深情的朗读,一下子将课文的感情基调展现给学生。然后采取不同形式的读、评,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使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这样生动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有效投入学习之中。

三、扩大知识容量,增强融会贯通

教学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提供范例、对比阅读、迁移训练来巩固认识、加强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练习。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只能借助投影仪或教师手写,可投影仪清晰度不够,手写又太慢,所以导致课堂容量不够大。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高效直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经常带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找、浏览,获取课外知识,把课内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形成课内外知识的互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更浓厚。

四、多媒体教学中的迷茫

1.流于形式,质量下降

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现代教学的特点,都开始使用多媒体,有的老师不会制作课件也借用别人的课件来上,出现了上“多媒体课热”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每节课都用。我想这并非是好现象。我们知道,一个好课件的制作要花上好几天甚至是1~2个星期的时

间,每天上课使用多媒体其课件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制作简单一点的课件;二是从网上下载,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拿来就用,肯定不顺手,学生听着自然就不顺心。这样的课上起来也没有达到效果,可能连教学目的也不太明确。因此直接把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拿进教室,这种现象是不良的倾向之一。

2.追求课件花样,分散学生注意力

现在,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绚丽夺目,颜色过多,背景复杂,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光怪陆离,或有十分漂亮的背景图片,或有可爱的动画。但图片、漫画和音乐用在这里起不到渲染氛围、营造环境的作用,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最终起到的作用可能只会是画蛇添足。

3.忽视文本感悟

语文教学,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体会、品析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研究课中,笔者发现学生读书声少,看录像多,有些课只有课件中的范读而无学生的朗读,这是不可为的。有些课堂课件做得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学生大多时间是在看课件,看得眼花缭乱。试想:学完这节课,学生们对课文理解、语言感悟及情感的体验有多少呢?有的老师把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做成了课件,用电脑取代了书本,教师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可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很苍白。

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思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借助多媒体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媒体教学确实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班班通工程在学校的普及,许多语文老师都发现了多媒体参与教学的优越性。但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多媒体制作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第一,有些教学课件的制作刻意追求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冲击,而忽视了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再研究和再利用,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刻意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第二,多媒体的运用有呈垄断之势,有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忽视了教科书的资源利用和对文本的钻研,缺少了一些必要的教学反思环节。长此以往,这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第三,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在同行评课、专家论课、上级检查时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当作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促使多媒体在教学中走向畸形发展,不管多媒体中的材料合不合适,均一哄而上,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那么,该如何纠正这些片面的做法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吸收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人文感悟,训练学生思维

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言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运用多媒体宿主教学。相反,有时恰恰需要的是一种无声、无画、无动作的空白效果。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去填补这一空白。而填补空白的过程正是学生感悟人文内涵、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二、突出重点难点,加强理解吸收

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学生课堂知识的信息量,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人文知识。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要求我们在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重点难点和构建新知的途径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与知识罗列在一起,不去整合便灌输给学生。其实,一节课的知识讲述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也不可能让学生了解、掌握一节课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因此,我们对一节课重点难点的处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创设双边交流环境,进行情感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对教学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归纳和延伸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包括了师生精神上的交流,而且包含了师生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而这种交流、碰撞与沟通的前提就是师生的双边对话。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说,语文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充分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创设情境,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显现为一定的物质材料,增强感知的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投影、幻灯、录像的色彩,引起学生的简单联想;通过看画面、听录音中的描述,发展学生的再创造性想象,帮助学生的认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在分析“看电影事件”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的插图“鲁迅愤然退出教室”的场面。这样图文对照,让学生去想象鲁迅在这一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内心的强烈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源。多媒体画面可以通过图画声音等再现生活的美,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回忆,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创造美。

由此可见,电教多媒体是集形美、声美、意美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应尽力避开以上所说的使用误区,努力做到“八化”和“七结合”。所谓“八化”,即使用多媒体将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形象化、宏观化、溯源化、再现化、可视化、系统化;“七结合”即教与学、讲与练、图与文、声与像、动与静、形与色、分与总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会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一目标。

第7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节能把学生带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在感悟中学习,从学习中提升,达到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长城赞》一课时,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观看长城壮丽的景色,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能加深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同时在课件中将教学重点、难点向学生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使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提高,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制作课件花费时间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比较紧张,既要备课、写导学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又要教育留守儿童。而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要费时费力。不少教师为了制作课件需要用几个晚上,投入的时间有时超过这节课的几倍。当然,为了让学生容易掌握、接受所学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培训过少,导致使用较难。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学时常用的powerpoint和Flash等都有强大的功能,但很多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其功能,给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带来了不少麻烦。为此,教师们呼吁上级部门多一些这方面的培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

教师在制作、使用过程中还不尽如人意。在使用时,教师发现多媒体工具不是万能的,其很多地方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例如我在powerpoint中插入一段朗读,但是在使用时因格式不对,无法顺利播放,致使本节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农村中小学学习资源匮乏,计算机短缺。政府要关注农村学校的发展,要在现代教学方面多一些投入;学校要利用好现有的设施,向上级部门争取。

第8篇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1.1 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多媒体等难以形容和传达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1.2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发挥学

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程序化的、定型的,一旦制作完成,在执教过程中几乎无法随意更改。这就给在课堂上随机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带来麻烦。比如凡是没有惟一答案的而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题目,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只要与教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不相符合,教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向自己预先设计的答案上靠拢,有时学生与教师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悟和灵性,仍然是各抒己见,学生与教师形成“对峙”的僵局,使教师一时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很担心如此下去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不得不把鼠标一点,亮出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一个关于《春》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教师把春天的各种画面都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如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比如《绿》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1.4 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 影响正常的教学

工作 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大力提倡语文教师去做那些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一个学期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几次多媒体教学即可。

2 正确使用媒体进行教学

既然有上述局限性,那么在语文课中该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

2.1 不应盲目运用多媒体

沟通交流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及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共扬,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而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感悟,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样也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再者,语文教育还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或解读文学作品时都会有明显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2 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的

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辅助作用,只能根据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3 处理好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渗透和整合,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涉及知识很广,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补充的课文以外知识过多,就可能会喧宾夺主,导致语文学科知识弱化,淹没了教学重点。再者,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如果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一味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知识,实际上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是“穿新鞋走老路”。

第9篇

(一)软件功能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软件需要一定的操作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为指导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诗文的了解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文往往是寓情于景的,诗歌的语言偏向意味深远之层次,许多语言无法通过现代白话文直观的翻译过来,或许翻译过来的白话文译文也无法达到诗文本身的艺术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可以通过电脑的投影向学生展示其诗文内容。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完整的叙述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其中论题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常识,那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对应的思考,防止课堂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的出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良好手段。

(二)结合想象与感悟诗情画意

上段文字讲述了一些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部分优美的格律语言无法被现代白话文直译的缺憾。那么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生不能对诗文的思想情怀感同身受,如《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歌,显然是当代小学生无法通感的,对于《宿建德江》、《滁州西涧》等意象描写较强的诗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生动的展现意象的状态。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构建,将相关意象依次罗列在图画内,并结合相关诗句,有层次的、有远近距离的、有前后顺序的在图画中映像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体会到诗文描写的美妙,从而提高对诗文的自我鉴赏能力,也是对古文理解能力的一种提升办法。学习古诗文,感悟诗情与画意是关键,了解诗文的景象代表着怎样的感情,更是学习诗文的主要鉴赏内容,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便是来源于此。

(三)增大容量与提升课堂效率

在备课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课堂知识的储备量,同时对于课外拓展部分也能做到“随想随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基本按照教案的框架进行诗文讲解,但古诗文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往往思路跳跃与教案未必能达到高度一致,在涉及到备课范围以外的知识,指导教师很难进行准确的指导。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跟随课堂教学的思维跳动,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串讲。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指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学习过的李白的相关作品和孟浩然的相关作品,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拓展,对相关背景予以大致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写下这一名篇”,或是“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哪些区别”,这都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的拓展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深度赏析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效率方面,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节省了课堂中的无用时间,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计划性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走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

多媒体能够通过对相关意象的图象构建,让学生对“诗情景色”通感,同时也能通过PPT教学使课程与知识点串联性更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将学生代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对于“横看成岭”与“侧成峰”的不同视角下形成的不同视觉,通过传统的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深刻的认知其中含义,这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或JPG图像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通过参照,了解这一诗句的真实含义。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多维虚拟模型软件,能够使教师在解释这句诗文含义时,将虚拟模型自由拖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角度看见的“山脉”,的确可以出现“岭”与“峰”两种形态。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就是正确的通过科技手段引导学生通感诗文中的独特视角,并了解诗文的绮丽视界。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了解诗人背景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的优越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与备课,对诗人的背景与履历进行故事性的讲解。从某种程度上讲,古诗文作为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感情或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形式,与其诗人的自身经历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对于相关背景的了解就成为赏析诗文的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意象较多的抒情类诗文来讲,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等作品,都是与其诗文背景无法分开讨论的。故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外拓展就十分重要。如宋代苏轼的许多诗文都与其自身经历的两次贬谪有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句,都与变法失败有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与其征战沙场、壮志未酬有关。相对诗句的逐字分析,了解常见诗人的人生履历也是赏析诗歌的关键,多媒体的强大知识储备,能够有效的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素材。

第10篇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但是,我们不可盲目滥用,单靠多媒体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把它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不要使它成了课堂表演工具,要恰如其分地让它成为学生学习探知的拐杖和钥匙。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运用 素质教育 提高质量

自从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后,教学信息便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多而庞杂,让学生实践感悟的多。要是样样都去亲自实践,也不现实。如果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就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是,要想使多媒体在教学中达到良好效果,就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否则,它将变成一种课堂做秀,仅仅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成为脑中一闪而过的匆匆过客。

1.课件制作要同教师丰富的知识及教学经验相结合

教师要能熟练使用windows,幻灯制作等常用软件。懂得在网上查找信息,并运用剪辑、链接等技术使自己的课件内容更丰富,更适用。要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内容,领会课程标准,做到适“材”而定。认真分析学情特点,界定学生的层次水平,做到因“人”而定。使课件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课件内容力求简而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感悟,增长见识。制作课件要体现简捷方便。因为课件制作也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不是课件制作的高手,再加上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管理学生等事缠于一身。只要课件能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可选最简便的软件制作。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专注于教育教学。另外,还可以利用现成的远教资源中的课件或光盘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增减,活学活用。

2.抓住多媒体与教学环节的结合,体现其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起辅助作用,不能将它视作教学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也不要因为有了计算机的使用,教师就退居一旁而观之,缺少指导学生学习的航标。教学要与媒体有机地结合,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某个知识链条上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的第三课《生死不离》的教学,学生对汶川大地震的体验不会很深。教师的说教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灾区儿童为啥要舍身救人的精神,无法在骨子里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学生是无法去真实实践的。这时,就可以利用下载的图片,电视专题片段播放地震发生时及发生后的情况,学生间接地通过画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和真爱,也使“自强不息、勇敢互助”的中华民族魂在心里生根发芽。由此可见,媒体的形象性、可视性、趣味性正好符合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了其应有的辅助效果。运用课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合作、探究,完成课程目标。

3.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力求做到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切忌运用多媒体过多过滥

由于多媒体的优势是能交互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种信息,能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一是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如低年级儿童学习生字,我们可以让生字音形义动起来,使它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很好地记在脑海里,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我们利用图片、动画、电视短片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和社会如何参与环保,学生的体验就深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情感化,让学生从不爱听、不想学,到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学生的体验就会无奇不有,就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接受信息的速效性。即在有限的一节课内,学生能最大地获得知识信息,并储存信息。因为多媒体的可视性、可变性正好符合学生的好奇心,探知的欲望,越是不了解的、神秘的、能刺激感官的,越能使学生“顺藤摸瓜”探究下去,这也是所有人的天性。利用好了多媒体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愉悦、渴求知识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像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多而杂,利用课件帮助解决,教师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光从学生的感官刺激入手,弄得整堂课都是课件、影视图像,这种花样教学反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感官麻木,好似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使新奇的先进教学手段,也不再新奇,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才是教学的最大败笔。课堂中要善于抓住重难点,对重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感悟,该用的就用;不好解决的地方可用课件展示,各个击破,化难为易,这就是二者的整合。恰到好处使用课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情、意、行的能力。让学生在一个自主、探究、愉快的气氛中,学会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把许多生活情境轻松地再现在课堂中,又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实,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但是,我们不可盲目滥用,单靠多媒体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把它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不要使它成了课堂表演工具,要恰如其分地让它成为学生学习探知的拐杖和钥匙。要想运用多媒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各种操作技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升华情感;兴趣;学习

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那么应付自如了,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声光色有机结合的特点为课堂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渲染了气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和高效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波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知识。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的特点,教学中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秋天的雨》这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秋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看优美的秋雨图,秋雨沙沙的下着,仿佛告诉小动物冬天快要到了,赶快忙着准备过冬吧。学生们在一幅美丽的图画与音乐中感悟到了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和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沙》,课堂气氛自动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情绪也随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雨一起争论丰收的秋天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一节课所能比拟的,比如教学有关战争年代的故事时,如有关方面的故事时,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很难理解途中历经的种种艰难困苦,这是运用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可采取光盘录像资料,将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有超越时空之感,真正从流动的画面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是的艰难险阻。

二、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课堂教学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但能够穿越历史时空,变静为动,还能够透过音像结合达到渲染课堂气氛,升华情感,比如在古诗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一下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经历,使学生通过观看更加贴近当时作者的思想。比如教学《锄禾》一课时,将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情景展现出来,与诗句“汗滴禾下土”对照,学生就能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诗句内容。

古诗教学主要难在诗意含蓄,单存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是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如果在教学中选取与古诗内容基础相近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激起联想,达到情感的共鸣。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时,配以委婉的古筝的乐曲,加上西湖的美景图,一种悠然的情调,似乎再向学生讲述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奇妙,在雨幕笼罩下的群山迷迷茫茫,十分奇妙,引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一切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理解与识记。同时又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三、多媒体让识字变得轻松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纯的教师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印象,遵循教学直观性的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复杂抽象的识字内容变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比如教学形近字“情、清、晴、蜻”可利用电教多媒体的剪辑、组合、将这几个字的偏旁进行交换组合,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识记。如进行组词教学,可以用采蘑菇的形式,将各种字词做成蘑菇的样子散落在草地上,学生的形象可以做成小朋友手挎小蓝子,学生将要选择的字词拖到篮子里,猜对了给与奖励;为了提高识字的准确性,把生字做成大红苹果,让学生读,读对了果子落到小筐里……这一系列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这种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兴趣盎然变被动为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主动的学习,大大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多媒体让阅读有声有色

低年级学生虽模仿能力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积累少,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很难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多媒体可以让其范读。学生模仿朗读,学生配乐朗读,可以播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画面,学生共鸣式朗读。如在朗读《狐假虎威》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活动的场景,演示狐狸与老虎相遇的情景,配以生动形象的课文朗读让学生边欣赏边朗读,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在其中。对于狐狸与老虎的语气都很好地把握,教学效果非常好。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容易突破难点,让教育变成一种愉快的教育

第12篇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呢?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现赘述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一、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健康品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有效教学课堂的保证。教师要着力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乐意参与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法,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归纳知识、践行知识。如在教授《寻找自信》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展示“狮子狄奥由自卑走向自信”的寓言故事后,引导同学们开展“那一次,我成功了”的活动。让学生自豪地叙说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与精彩,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胜利的喜悦,自信心也随之大大增强,培养了学生自信的重要品质。

二、创设良好情境,促进知识内化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揭示材料的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培养守法精神》的多媒体教学中,笔者播放了长达7分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视频资料的内容大致为:北师大附中放学时,一名初一学生遭受抢劫,该校高二学生郝允熙同学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使得这名初一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犯罪分子也被当场抓获。郝允熙同学也因此获得了学校颁发的“见义勇为”奖。

在视频欣赏中,同学们随着情节的变幻而心情起伏,似乎亲历了一场遭受抢劫、勇斗歹徒的惊险奇遇。为了让学生冷却心情、理智思考,笔者及时在屏幕上展示了4道循序渐进的问题:①这名初一学生的哪些行为值得你欣赏?②路人见遭受抢劫视而不见,你认为对吗?为什么?③你觉得高二学生郝允熙同学为什么能获得“见义勇为”奖?④这位获奖者给我们哪些“真诚提醒”?上述问题由同学们根据刚才在情境中的体验,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讨论、探究、自主学习获得。同学们很快得出了答案: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随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曾遇到过哪些侵害?当你遭受侵害时会怎么做?”让同学们在刚才真实情境中所感悟到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从而促使学生知识内化,自觉培养守法精神。

通过创设良好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领会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以情境中的“人物”为榜样或警戒,将知识内化,自觉践行思想品德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三、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料和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拓宽了师生互动空间,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