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计方案模板

设计方案模板

时间:2023-05-31 08: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方案模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计方案模板

第1篇

【关键词】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支撑、设计方案优化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物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超高、人跨度、大截面构件己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应运而生。转换层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很普遍,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决定了它承受的竖向荷载大,并且截面尺寸高而大,这给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工期、成本乃至工程质量。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从转换层大截面梁入手,针对某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方案,进行大截面梁模板支撑优化设计探讨。

一、转换层大截面梁概述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要求在建筑物内部形成不同功能的大空间。另外,采用密柱的筒体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要求底层扩大柱距形成大的人口,上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间楼层为办公用房,下部则用作商场、餐馆、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进深及不同的结构形式,这些都要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设计是整体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转换层是整个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在进行结构设计中,首先应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各构件的内力和配筋,然后对框支梁附近楼层进行平面有限元分析,得到详细应力分布,然后决定框支梁和附近详体的配筋。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三维杆件空间分析方法和协同分析方法都是以杆件为基本单元、柱元、杆元和剪力墙单元,梁、杆都是空间杆件每端6个未知量;采用V口改)V薄壁杆件理论,带转换层的结构,竖向结构形有变化、一般来讲,采用连续化立法在数学处理上困难,而采用杆件系统的矩阵位移法,无论是空间分析或协同工作分析、自由度大一些、适用性广,因而绝大多数的实际工程计算都采用这种方法。以下以实际的工程实例具体说明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支撑设计方案的优化问题。

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探讨

1、模板支撑体系简述

(1)一次性支模。转换层底模的支撑往往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大量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有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荷载传递法支撑 。将转换粱(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承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必要时可同设计单位商量对楼板设计进行更改,增加转换层下面若干层楼板的厚度,提高楼板的承载力。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承柱的传力作用,将绝大部分荷载通过粱两端柱面挑出的钢牛腿或柱面插出的多排斜撑杆构成的梁下斜撑支架体系传递给混凝土;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粱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3)叠合浇筑法支撑。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以此类推,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次性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对应位置的支撑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施工方案。

(4)埋高型钢法支撑。在转换粱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载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衙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2、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概述

支撑体系的布置方面,一般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门式脚手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另外,针对荷栽的传递进行考虑:转换层施工时,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旌工荷载的传递,同时,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另外,搭设加强钢管立杆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

三、工程实例概述

1、 工程概述

某工程项目30层,设计有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有停车场,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设备用房和商业租房。本程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4层设置了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0m。

总结其工程特点

承重主梁截面较大;转换层梁及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转换层下层梁截面尺一寸较小,承载力低;转换层梁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此, 选择合理的转换梁模板支撑方案是该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关键。

2、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设计

转换层模板支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一次性支模。一次性支模需要的支撑材料较多。

(2)埋设型钢法支模。埋设型钢法支模增加了型钢的用量,施工费用较高。

(3)荷载传递法支模。荷载传递法支模利用转换层以下各楼层结构已形成的强度来分担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减轻了各楼层的负荷。

(4)叠合梁浇筑法支模。叠合梁浇筑法支模则根据叠合梁原理,利用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已形成的强度来承担后续浇筑的混凝土质量及施工荷载,可减少支撑数量,降低施工费用。

上述4 种支模方法,除叠合梁浇筑法外,其余均为一次浇筑混凝土。

3、本工程中使用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法探讨

由于本工程转换层位置较高,梁截面高度差别较大,且转换层结构自重、模板及施工荷载较大。若采用一次浇筑,则混凝土的质量不易保证,而且需要的支撑数量较多。若采用叠合梁浇筑法支模虽能减少支撑用量但工期会延长。

经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支撑的可用数量及工期要求,并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决定将叠合梁浇筑法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模相结合,即分2~3 次浇筑混凝土,并利用多层支撑分流荷载,从而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4、转换梁模板支撑设计

本工程中,选择合理的分层浇筑高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分层高度过小会增加施工缝的数量,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分层高度过大会降低分层浇筑的有效性,根据水平缝的留设原则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施工缝的数量不超过3 道,这样分层,既减少了支撑的用量,还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及转换层结构的整体性。

支撑设计时,假设支撑体系相对于楼板构件是无限刚性的;新增荷载在通过钢管支撑相连接的各楼层间均匀分配;支撑支座是刚性的。

计算模型

(1)梁底模由内向外依次为:木模底板、木楞、小横杆(钢管) 及大横杆(钢管) ,计算模型均为连续梁,并依次根据上面构件的强度来决定下面构件的间距。上述构件的计算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要求;

(2)梁侧模由内向外依次为:木模侧板、方木楞、钢管背楞及对拉螺栓。将木模侧板视为支承于方木楞上的连续梁,并根据木模侧板的强度来确定木楞的间距;根据木楞的强度,将木楞视为支承于钢管背楞上的连续梁来确定钢管背楞的间距;按轴心受拉构件验算对拉螺栓的强度。上述构件的计算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要求;钢管立柱按两端简支的轴心受压构件验算钢管立柱的强度和稳定性;立柱底座的尺寸按立柱承受的轴向荷载及楼板的承载力计算确定,并进行楼板局部承压验算。

计算过程

(1)作用在模板支撑上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和各种附件的重力荷载,可变荷载指施工荷载,因支撑架不设封闭,故在荷载组合时,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2)叠合梁施工时,为节约时间,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达到50 %的强度就浇筑后续的混凝土,并假设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只承受其自身重力,后续混凝土重力荷载及施工荷载由支撑承担,这样就节约了时间,因此按照施工缝的留设情况,支撑需要承担的最大荷载为第2 次浇筑的混凝土重力荷载及施工荷载。

另外,在设计时还应注意:当转换层层位较高时,可提高下一层板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使该层持力层早期可满足上部排架支撑体系传递来的荷载,可以减少以下层段排架层数;排架体系计算要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式,使排架系统除了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外, 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梁底模采用双层模板夹薄膜的方法,使用效果非常理想,不仅减少了模板变形,而 且对混凝土底表面的保温保湿产生了很好效果。特别是板式转换层时;为保证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在转换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将其下各层支撑拆除,先拆转换层支撑随后将其他各层支撑拆除。

四、 结语

将叠合梁浇筑法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模结合起来应用于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节约了支撑数量,降低了施工费用,又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努力下,本工程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任何力学计算模型,都有其假设条件的。因此,对实际工程,除了正确进行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进行实施外,施工中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模架搭设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唐兴荣.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 . 施工技术,2000 ,29(8)

[2] 程宝坪. 结构转换层两次浇注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 ] . 施工技术,2001 ,30(11)

[3] 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任楼煤矿选煤厂现有Φ15m跨铁路线原煤仓2座、精煤仓1座及铁路装车站,随着矿井改扩建的完成,原煤产量的提高,原煤、精煤仓储容量已不能满足铁路装车及配煤系统要求,根据工艺设计,任楼煤矿选煤厂改扩建工程主要的建构筑物主要有1×Φ15m精煤装车仓(单仓容量2500t)、3号转载点、3号转载点至精煤装车仓栈桥等。精煤装车仓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结合现有原煤装车仓结构设计,设置了标高8.000铁路装车楼面、标高33.100仓顶楼面、标高37.000精煤转运楼面,在标高8.000、33.100楼面与现有原煤装车仓之间设置了钢栈桥,以布置输煤胶带运输机并起到安全联系通道的作用。精煤装车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三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1.1精煤装车仓基础设计

该工程所在地属淮北冲积平原,自然地面下1~3m一般为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3~5m一般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5~8m一般为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该层土含水丰富;由于铁路专用线站场采用矸石填高自然地面,厚2~3m,经过多年的压实,上述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10%以上,粉质粘土层可作为精煤装车仓地基基础持力层。基础选型时进行方案比较,由于预制桩或灌注桩施工方案,机械设备占用铁路装车线施工时间较长,而且影响通行线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因此,结合现有原煤装车仓基础设计及临时铁路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比较后被否定,最终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片筏基础。精煤装车仓基础底标高-4.300m,筒壁下基础环梁JL1截面尺寸1300mm×2600mm、仓底框柱下基础梁JL2、JL3截面尺寸1100mm×2500mm,环梁内底板厚1200mm,环梁外悬挑底板厚600~1200mm,悬挑3200mm,沿铁路线切圆悬挑1500mm。

1.2临时铁路桥设计

该工程施工建设期间,保证煤矿原煤、产品煤铁路正常外运,且不能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只有结合精煤装车仓结构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统一考虑,采用临时铁路桥设计方案才能成功解决难题,保证安全,缩短工期。任楼煤矿铁路装车站现有三条铁路线,北侧一条是通行线,过内燃机车及重载货车,南侧二条铁路线是仓下装车线,通过铁牛调车系统完成车皮装车,根据铁路工艺设计,精煤装车仓所在位置仅会通过空车车皮,一般情况下不通过内燃机车及重车,每节车皮空重22t,煤重60t,总重82t,临时铁路桥荷载设计时考虑重车通过主要防止调车偶然事故行为。临时铁路桥主要有桥墩、钢梁、水平支撑、木轨枕、钢轨、栏杆及安全设施,桥墩下部配筋后期与仓基础底板焊接,形成整体基础,临时铁路桥施工前应做好基坑支护及地下水降水等措施。

1.3精煤装车仓上部结构设计

筒壁及底框柱由基础梁顶至仓底板下标高14.100m,筒壁厚350mm,底框柱DKZ1截面尺寸1000mm×1500mm、DKZ2截面尺寸800mm×900mm、DKZ3截面尺寸0~1244×0~1384mm、DKZ4截面尺寸600mm×8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框柱预设标高8.000m楼面钢梁安装支座。标高8.000m楼面梁板结构分别采用H型钢梁、镀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主要考虑减少脚手架及模板工程量影响铁路装车安全及缩短工期,H型钢梁1GL1~4型号H700×300×13×24、1GL5型号H588×300×12×20,压型钢板型号YX-75-230-690,钢筋混凝土板厚120mm,该层钢梁设计时需考虑仓底板施工荷载。标高33.100m楼面(仓顶板)梁板结构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型钢梁、镀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主要考虑减少脚手架及模板工程量缩短工期,且钢筋混凝土型钢梁具有耐火、耐久性及不需要维护的特点,主要钢筋混凝土型钢梁截面尺寸500mm×1200mm(H型钢梁3GL1~4型号H900×300×18×28),压型钢板型号YX-75-230-690,钢筋混凝土板厚120mm,H型钢梁考虑承担本层梁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仓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等厚板结构,板厚1200mm,考虑筒壁、仓壁滑膜施工方便,仓底板与筒壁、仓壁及底框柱均为设置施工缝脱开,仅传递竖向荷载给筒壁、底框柱。仓顶上部结构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钢筋支撑在仓壁附加牛腿上,标高37.000m楼面梁承担上仓钢栈桥荷载,标高42.900m屋面梁考虑设备起吊检修荷载。

1.4精煤装车仓施工组织设计

精煤装车仓工程在设计方案阶段,即重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得工程施工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及煤炭铁路外运的原则下,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投资,压缩了工程工期,恢复了正常生产。该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案如下:基坑支护(灌注桩)→土层降水(水井排水)→临时铁路桥→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筒壁大模板施工→标高8.000m楼面梁板→筒壁滑模施工→仓壁滑模施工→标高33.100m仓顶楼面梁板→仓顶结构和仓底板同时施工→临时铁路桥拆除。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该工程质量优、工期短、投资省、安全无重大事故,一次性通过验收,深受业主好评。

2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模板高支撑;混凝土结构;施工

Abstract: Template high support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s.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cases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fram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n makes a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ccident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supporting frame construc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 frame.

Key words: template high support;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模板高支撑体系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支撑体系高度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去年我市最高的达到了23米。与此同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支撑体系是建筑行业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模板支撑形式,但是该体系存在着它的不足之处:1设计理论的不足,与之匹配的技术规范的滞后和不完善,2施工管理和材料质量等方面的缺陷,有此导致的近年来模板坍塌事故不断发生。今天我们对高大支模架做一些技术上的探讨。

1钢管支模架在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1钢管支模架在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实例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施工过程中,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大演播厅舞台屋盖坍塌。

浙江省杭州市UT斯达康杭州研发生产中心工程施工中,在浇筑门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架坍塌。

北京西西工程在建厂房的脚手架及房顶发生坍塌。

包括去年我市去年发生的二起钢管支模架安全事故等等。

1.2钢管支模架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2.1. 支架施工设计方案与设计计算方面的问题

支模方案编制的不重视,往往是由资料员自己编制或者套用别的工程上的方案,未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导致支架施工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有些方案文字表述不清,平面图、剖面图、节点图设置过少;有些方案参照旧规范、旧标准;有些方案对特殊部位、重点部位、荷载最大部位未采取控制措施;方案无实际指导性;有些方案未按要求进行专家论证和实施。

支模架是临时支撑结构,无专门的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支模架的设计计算用软件或手算计算编制,数据输入与实际不符:如地基承载力不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软件都是考虑210KN;项目部市场上租用的钢管,钢管壁厚基本上是不统一的,但往往是采用3.5mm壁厚钢管计算;风荷载软件默认为0,4 kN/米,嘉兴地区应调整为0,45 kN/米,材料多次使用磨损未考虑折减系数…等等。

1.2.2.地基承载力问题

从历年施工工程事故可知,部分支模架倒塌是由于地基沉降、滑坡、坍塌等地基处理不当引起的。由于某处支模架的局部沉降、倾斜,外荷载向该处集中致使该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差而引起整个结构的倒塌。

1.2.3.材料问题

1.材料本身质量缺陷

钢管出厂壁厚和重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按标准要求,用于扣件式支架的钢管应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普碳钢管。但目前很难在市场上租到统一标准的钢管,使用的钢管规格参差不齐,施工单位采用软件计算钢管壁厚不进行调整,实际采用3.0.3.2mm,却按3.5mm计算,这样钢管的惯性矩损失10%左右。

2.扣件合格率低。

国内常用的扣件是铸铁制作,而目前市场上扣件品种鱼龙混杂、扣件重量轻重悬殊、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厂家使用灰口铸铁、地槽钢来制作扣件,其机械性能难以满足要求。项目部未严格进场验收或为节省资金采用非标扣件,使劣质扣件进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直角、回转扣件抗滑承载力为8kN。从事故现场检查发现,施工所用扣件很难达到此规定。

3.多次使用降低了材料性能

钢管、扣件经多次周转使用后严重磨损,加上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钢管和扣件锈蚀、麻坑、变形、弯曲、开裂等,致使支模架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如不及时更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对于扣件式钢管支架,钢管端头经多次气割或电焊割,部分钢管端头进行捶打造成变形,端面严重不平整,用作受力构件时,在受力部位出现弯曲变形,严重影响架体的承载力,易失稳。

1.2.4 施工问题

1.施工组织管理不力和未按施工专项方案搭设

目前有不少工地未按方案要求进行搭设,无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和拆除支模架,支架搭设严重脱离原设计方案要求;搭设中无自检、互检等手续,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致使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空间强度和刚度不足等。

不按规范和专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如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规范规定不应小于40kn•m~65kn•m,实际施工中大多为20kn•m,有的只有10kn•m,而梁底部位的拧紧扭力矩值又特别超过了65kn•m的现象大有所在,必然降低支架承载力、稳定性,产生安全隐患。

特别是设置不规范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如伸缩缝的立杆设置经常会看到在缝的中间用一根钢管上来,而在每层是通过横杆进行连接,导致横杆受力变形。扫地杆未设或只设大梁底下,这种不规范设置扫地杆的现象大量存在;水平连系杆未全部拉通,特别是四周边梁底的连系杆;竖向、水平剪刀撑不按规范设置;梁底应采用双扣件的,实际中确只有单扣件的现象也由为普遍;未设刚性连墙件或设置不规范等等。

2.施工安全意识欠缺

一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二、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四、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3、施工中的不合理现象

支模问题:嘉兴市文件要求为三层支模架,而现场往往“减料”;对于模板的拆除要求隔层拆除。

第4篇

关键词:脚手架;坍塌事故;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3月27日下午2时35分,湖北省麻城市五脑山水上游乐项目建筑工地发生一起脚手架垮塌事故。目前,事故被困15人中,已救出8人,其中2人抢救无效死亡,8名涉事责任人被公安机关控制。据有关媒体报导和建设主管部门公布,多年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模板支撑体系和脚手架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坍塌及脚手架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并导致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引起不良的社会负面影响。近些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模板作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所占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分析脚手架及模板系统倒塌事故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对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脚手架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脚手架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在市场上采购的钢管,名义上是¢8×3.5钢管,实际测量时,不少钢管壁厚实为2.2~3.0mm,有的甚至不足2.0mm。其轴向抗压能力降低13%~5%,有的甚至降低41%。按照设计规定,钢管材质应符合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但目前市场上Q235、Q215、Q195带钢经常混s,钢管质量难以保证。

2.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材料缺少维修、更换。脚手架钢管、扣件均属建筑施工周转性材料,经过多次使用周转后受使用寿命影响极易磨损、锈蚀,导致脚手架管壁变薄,管壁出现较大的凹坑和麻坑,从而强度、刚度降低。还有扣件以及螺栓的局部锈蚀、开裂等都会直接影响扣件自身强度及连接强度。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脚手架管材后会使模板支撑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导致在承重过程中出现坍塌问题。

3.工程设计方案不合理。在进行脚手架设计施工时,没有对施工支撑的不同高度、跨度与不同荷载、结构构件的不同截面进行验算;对使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混凝土浇筑顺序的影响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大部分项目在进行验算时并没有考虑立杆及楼地面的承载能力及变形量的大小。在进行脚手架安全设计计算时,并没有实事求是的进行专项设计,照搬其他项目脚手架的构造和计算数据;按常规经验进行设计,没有考虑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实际工况,导致脚手架计算模型与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出现偏差。对脚手架支撑面的地基承载力重视不够,承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未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水措施,地基被水浸泡后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4.搭设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人员未按照设计方案控制搭设参数,搭设的支撑体系未按专项方案进行施工,立杆步距偏大、水平拉杆的间距与步距过大,立杆和横杆间距、步距不满足要求,立杆的垂直偏差大,严重弯曲、倾斜超出规范要求,横纵扫地杆数量严重不足,垂直剪刀撑设置数量不够。支模架与建筑结构之间没有附着支撑,整体稳定性差。立杆基础无底座也无垫块,直接将立杆支撑在未经夯实的土层上且无防排水措施,当地基承重或受水时,极易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继而导致脚手架整体失稳。同步立杆对接未错开或距离节点距离比较近,通过扣件或水平杆托住立杆的方式接长立杆等。

5.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检查、检查后的整改都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施工企业的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做不到定期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很多时候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只是流于形式,即使检查出安全隐患提出管理措施,但往往也是整改落实不到位。

二、预防脚手架施工事故发生的措施

1.严把材料检验关。决定脚手架体系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是钢管的质量,因为钢管是架体主要的承重部分,架体能承受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钢管本身材料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然而钢管的极限承载能力大小又由钢管材料的管径和壁厚决定。因此,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材的有关规定,如选用反复使用的钢管,应检测其壁厚(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抽查面亦不小于30%,钢管表面应光滑,没有裂缝,并做防锈处理。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l583)中的有关规定,不得有裂纹、变形和滑丝等现象,亦有防锈措施。这两项材料均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检报告等证明材料。验收合格的钢管扣件应分类、按规格堆放,场地不应有积水。

2.严格设计和施工。为了保证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质量,依据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方案计算和施工方案编制。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并绘制脚手架搭设计算简图,选材,荷载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立杆稳定性及立杆段轴向力计算,墙件的稳定性和强度计算。保证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控制支撑的变形量。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制定模架支撑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计算书、模撑平面布置,立面布置,构造详图,施工搭设方法与构造要求,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路径与顺序,模板支撑拆除方法、顺序及要求。脚手架基础必须进行硬化处理,要求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满足架体搭设要求,确保不沉陷,不积水。其架体必须搭设在底座(托)或通长脚手板上,不得用易碎的砖等作为底座。模架支撑施工方案实施前应经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后方可作为合格的施工方案加以实施。

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施工项目部要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将模板工程和脚手架工程纳入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范围,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制度、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以及对钢管、扣件质量的检测和验收制度。脚手架检查、验收应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技术交底文件等相关规范及文件进行。

三、结语

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由于脚手架坍塌而引起群体性伤亡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脚手架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继忠,蔡雪峰,张士元.扣件钢管脚手架高达模板支撑安全事故分析与控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1):17-20.

第5篇

关键词:模板施工;施工工艺;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随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筑工程种类可谓是多样化的,这便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建筑模板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施工工具,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建筑工程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因模板工艺的发展尚且有待于成熟,这便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不规范而造成诸多事故,对人们的生活乃至工作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带来经济乃至人身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且正确认识模板工艺,深入了解其操作规范,以便于实现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大型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工程主要是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有时还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支撑结构。根据相关调查,模板工程几乎占到建筑工程总施工量的一半,是当今城市建筑工程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部分的有效控制诸多工艺水平的提高,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模板工程是建筑开发商或者施工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建筑工程具体要求所做的相应建筑设计,其目的是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模板的施工工艺是模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到社会公众安全的关键因素,因而做好模板工程的相关工作,不只是开发商和施工方的职责,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所以,要全面动员相关政府部门、模板工艺设计单位、工艺审核单位等多方位参与,最大程度减少模板设计上的失误,提高设计水平。政府部门应当首先重视其宣传和落实工作,动用行政权力加强管理,规范相关部门的审核工作,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模板工艺设计单位或者设计人员,应当注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进修或培训,更新现有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建筑模板的工艺水平。对于审核部门应当配合做好审核工作,审查时要真正做到全面、规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设计,强化安全把关工作。此外,还应当建立严明的追责制度,紧急情况下对事故予以妥善处理后,还应当彻查事故缘由,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2 大型模板施工工艺现存问题

2.1 模板的配置设计不规范

从当前我国的具体形势来看,建筑模板工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该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也正是由于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许多模板工艺设计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项目,故意压低设计价格,设计质量也随着价格的下降而逐渐变差,甚至出现了不合格的模板设计。因而仅在设计图纸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后期施工的开展。国家对建筑设计模板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但还是有少数设计者漠视国家规定,做出不合格、不规范的设计图纸,直接威胁到人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2.2 模板施工效率低

由于模板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施工量的,可以说工程量尤为浩大,而在当今中国建筑业,模板工程多是由人力完成的。人力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不论是外界的干扰还是自身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人类即便是再仔细,都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而且模板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艰苦,人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仅凭着人类的双手去完成,工程的进度势必缓慢。因此说,必须要重视人力对模板工程的效率的影响,应当勇于探索现代化的工艺手段,比如运用计算机代替人力,以便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2.3 模板安装不规范

模板安装阶段是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应当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如果施工人员对安装要求和规范缺少理解,则势必会影响安装效果的完整呈现,整个工程从出发点上就会出现问题,给后期的补救工作制造难以估量的阻碍。实践中的施工人员多不注意与模板设计人员的沟通,安装时仅根据以往的安装经验做出最通用的安装方式,而不去研究设计方案的针对性与创新点,更不注重实践考察,导致模板安装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缺乏针对性。后期的施工遇到困难时,很难及时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最终导致工程与方案有明显差异,设计理念无法充分表现出来。

3 提高大型模板施工工艺的建议

3.1 提高模板设计水平

模板工程设计单位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模板工程的质量,应当充分提高设计人员水平:①应当培养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比如通过张贴宣传条幅的方式或者召开宣传大会的方式,将提高质量意识作为一项长期计划,着眼于细节来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明确安全责任。②建立设计人员资格认证体系,规定一个明确的准入门槛,从根本上提高该行业的专业水平。③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应当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勤于学习新的技术,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并且在不断地工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吸取优秀的设计经验,做到规范设计,提高自身模板设计水平。④完善责任监督机制,明确责任范围,建立监督机构,并明文规定处罚制度。

3.2 积极引进新技术

经济在发展,建筑行业同样也在发展,因而对建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模板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建筑模板能够保证基本工作性能,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建筑工作效率。当前的科技发展都指向了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机械操作变身为智能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模板工艺的进一步突破也应当落于智能化上面,要实现智能就离不开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终端设置就能够轻松搞定许多工作,那么,建议应当利用计算机实现装置的智能化应用。比如可以引进AutoCAD软件,准确标注尺寸,不仅能增加计算的准确度,避免了人工操作中产生难以避免的错误,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面对不同的工程要求时,仍能起到预想的作用。

3.3 做好交底工作

做好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交底工作,充分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好面对面做出具体的安装办法。施工人员可以请求设计人员提出安装意见或者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对设计方案的把握角度等,而设计人员可以向施工人员了解具体的安装过程种可能遇到的操作难题,以实现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另外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依据图纸进行,如果遇到难题,或者与图纸有出入的地方,要及时与方案设计人员取得联系,了解设计意图,避免自行蒙混过关,进而造成质量问题。

3.4 保障模板材料的质量

目前市场中的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材料根本未切实经过严格的审核便投入市场,消费者又不能正确的辨别真假,使用后可能起不到基本作用,反而还会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建议在模板材料的选择上应当切实保证其来源正规、合格,避免使用不合格施工材料而导致工程损失。建议在选择施工材料的供给单位时,做好资格审查工作,认真核实单位相关资格证书,或者请专业的鉴定人员进行证书真实性的鉴定,在鉴定完毕后,也不能大意,应当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全面了解企业的信誉、资金等状况,确保材料质量。选择正规的材料供给商,模板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才得到了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模板工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模板设计水平,那么就应当及时引进新技术,做好交底工作和模板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行,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玉铭.关于推广大型模板施工工艺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6):67~68.

[2]薛斌.现浇大型混凝土漏斗无内模拍坡成型施工工艺[J].科学与财富,2013,(10):45~46.

第6篇

关键词:可重用 组件设计 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163-02

1 引言

仿真系统开发中普遍存在可重用性不强的问题,使得软件开发效率较低[1]。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在虚拟装备仿真软件开发中的组件设计方案。

当前软件开发中普遍采用的组件技术有CORBA、COM/DCOM、EJB等[2]。应用组件技术,开发专用于虚拟装备仿真软件开发的组件可以提高仿真软件的开发效率。

在虚拟装备仿真软件的开发中,首先要对仿真对象装备控制台进行分析建模。各种装备控制台由不同操作面板组成,面板由各种元器件组成,包括显示器、按钮、开关、旋钮、指示灯、仪表等[3]。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首先将属性及行为相同的元器件抽象成类,定义类的各种属性和行为;然后,将这些类打包生成动态链接库,使其成为具有独立对外提供服务功能的个体,即组件。

2 组件相关定义

3 组件类设计

组件的基本功能是接收输入数据,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输出到组件外部。组件按功能可划分为图形组件和计算组件。图形组件的图形界面用于展示仿真结果和接收用户的鼠标或键盘操作信息,将处理结果传递到其他组件中;计算组件用于仿真模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传递到其他组件中。

3.1 组件基类Cmodule

4 组件开发流程

为简化开发过程,利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的Custom AppWizard创建组件模板,以简化组件开发工作。下面以图形组件开发为例介绍组件开发过程。

(1)使用组件模板创建组件项目,由向导自动添加图形组件基类的实现类。

(2)增加回调函数GetDllModule和GetDllGuid。其中,GetDllModule函数负责创建组件实例,并返回组件实例的句柄;GetDllGuid函数负责获取组件模板的唯一标识Guid值。

(3)重写虚函数GetPara和Run。当输入交互发生变化时,组件调用Run函数从输入参数数组中获取新的交互值。

(4)增加MFC消息函数OnPaint,在函数中获取设备上下文CPaintDC实例句柄,然后调用GDI函数进行图像绘图。

5 结语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成熟,在虚拟装备仿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虚拟装备仿真研发工作量大,并且涉及到大量协同开发任务。为了提高该领域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强调可重用设计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可重用仿真组件的设计方案简单高效,易于实现,并且已成功应用于某舰艇虚拟装备仿真系统的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彭峰,高叔开,徐二树.基于数据自适应组件的台屏虚拟仿真.计算机仿真,2004,21(12):235- 237.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高填方渠段;衬砌;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填方渠段衬砌施工是其中的重点施工项目之一,由于水利工程长期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外部因素。而要想使得水利高填方渠段衬砌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对渠道进行防渗设计,以此来保障水利高填方渠段衬砌施工的有效进行和质量提升。

1 工程概况

某高填方渠道建设于北方地区,其走向为南北走向,渠道的断面呈现梯形结构,该渠道的开挖深度在3.8m左右,该渠道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其流量设计为33m3/s。高水利高填方渠道能够为40.3×104hm2面积的区域进行有效的灌溉。该高填方渠道所施工建设的地区为北方干燥地区,该地常年受到风沙的影响,气候干燥,降雨少,从而使得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该地区所使用的水资源都来自于黄河水,由于水资源的匮乏,使得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储量也相对较少,这样就使得水资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水资源供需出现矛盾,针对这一矛盾,相关的地区政府也开始采取有效的政策来控制该地区的水资源使用量和渗透量,采用衬砌对渠道进行施工,从而提升其水资源调节的作用。

本工程的加固处理具体由原来的渠坡衬砌厚度10cm,渠底衬砌厚度8cm,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设计调整为渠底、渠坡面板混凝土25cm厚C25W6F150钢筋混凝土,面板钢筋采用714@200,该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2cm厚保温板防冻层,保温板下铺5cm粗砂垫层,复合土工膜均为800g/m2膜厚0.50mm,钢筋混凝土渠段渠坡及渠底每8m设1条通缝,迎水面缝内2cm深内填充密封胶。

2 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法

2.1 模板工程

2.1.1 渠坡、渠底侧模制作

就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模板系统本身的特点来看,在对模板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止水带可以进行上下分离的模板,这样可以在模板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方便拆卸检查。利用螺栓将上下两块模板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固定,将渠坡横向位置的侧模进行加宽处理,将侧模底部至少加宽到200mm。这样就可以使得保温板的压力减轻,从而对保温板形成保护。另外,面板要采用钢板,而该钢板的厚度要控制在4mm,在渠道的边侧部位以及腹肋部位,要选用扁铁进行施工,为了使得模板和橡胶止水带可以充分的进行接触,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钢筋的安设,将钢筋作为限位条。而在外侧的支撑系统中,需要利用槽钢来对整体的水利工程高填方渠道进行有效的支撑,保障渠道各个渠段衬砌施工的有效进行。在进行高填方渠段衬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模板进行优化配置,将上部的模板以及下部的模板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模板的长度控制在8.2m,两侧安装侧模板,在侧模板上也要相应的安装上标准节以及调整节,而在底模上,也要相应的配置上标准节以及调整节,而针对齿槽模板来说,则需要另外进行节点的配置。

2.1.2 无轨滑模制作

针对高填方渠段进行衬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渠坡上的面板混凝土进行改进,利用无轨滑模来对其进行替换。而无轨滑模主要是采用自行制作的方式来进行制作,利用无轨滑模可以使得渠坡保持合理的平整度和刚度。在对无轨滑模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具有人工抹面功能的相适应的操作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无轨滑模制作,根据牵引作用的要求,来对无轨滑模的结构进行有效的确定,并且对所采用的模板进行合理的确认,然后利用卷扬机将模板牵引到施工的具置,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无轨滑模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其长度控制在8.4m,宽度控制在1.3m,而采用的面板则是厚度为4mm的钢板,对桁架的高度进行控制,将其高度保持在0.64m的范围内,利用槽钢进行焊接连接,将滑模的下部位置的爬梯进行有效的焊接处理,就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具有人工抹面功能的操作平台。

滑模牵引由安装在滑模上2台3t卷扬机负责,通过双轮滑轮组牵引,钢丝绳采用718mm,双股牵引,锚锭采用布置在外坡二级马道处的1.50m3混凝土预制块配重,单套滑模配2块预制块,预制块与卷扬机采用718mm钢丝绳连接。

2.2 钢筋工程

2.2.1 钢筋加工

渠道衬砌钢筋总量约为2475t,加工厂设在生产营地内,钢筋切割由2台切断机负责,钢筋弯制由1曲机负责,钢筋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2.2.2 钢筋安装

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通过场内汽车转运到现场,由吊车卸到就近作业面,人工搬运、安装钢筋,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需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钢筋绑扎接头最小搭接长度为40d,绑扎采用22#铁丝,同一截面内的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25%,在受压区≤50%。现场安装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

2.3 混凝土工程

2.3.1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衬砌基层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衬砌施工,渠坡底部齿槽混凝土入仓由搅拌车直接卸料,渠坡混凝土入仓通过溜槽下料,在完成齿槽混凝土浇筑后,摊铺渠坡下部1m范围混凝土,然后用25t吊车将滑模安装就位;仓面中部采用750mm插入式振捣器充分振捣,靠近侧模和止水片部位采用730mm软管振捣器振捣,在模板边角设有橡胶止水带的部位,采取人工用铁锹选取细骨料给予补充,振捣插点均匀。

2.3.2 渠底衬砌混凝土浇筑

渠底衬砌混凝土主要是入仓方式不同,采用渠底衬砌机或溜槽下料或泵送入仓,泵送入仓需报批后实施,表面找平采用微振梁,微振梁的牵引力由卷杨机负责,通过预埋在渠坡坡角下部适当位置的预埋环与卷杨机用718mm钢丝绳连接,振动器采用750mm插入式振捣器充分振捣,插点间距640cm。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水利高填方渠段进行衬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遵照施工的标准化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得水利高填方渠段衬砌施工的质量得到提升,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应用效果,从而可以为人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参考文献

[1]王振铎.土工合成材料在冻胀区渠道防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3).

第8篇

一、ERP快速实施的研究背景

1.1什么是ERP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本质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财务、信息、物料、设备等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ERP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需要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ERP也是软件产品,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ERP管理理念和企业的具体业务,为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它包含了企业各种基础业务数据,产生各种企业管理报表,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

ERP的实施通常分为项目准备阶段、业务蓝图设计阶段、系统实现阶段、上线准备阶段、上线支持五个阶段。根据实施单位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业务性质和人员情况的不同,小型企业的ERP的实施周期最少5,6个月,规模较大企业的也有1年-3年不等,大型集团企业甚至会更长一些。

1.2 ERP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

1)应用范围:一般信息系统主要是单项工作或部门中若干项工资单功能集合;ERP系统是企业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满足集团的多地域、多公司的特点。

2)集成性和可配置性:一般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和共享的功能,不能灵活应对业务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的改变;ERP系统是基于集成的数据结构模型,各功能模块之间做到无缝集成,ERP的配置功能可以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需求。

3)开放性:一般信息系统很难和其他系统协调运行和整合;ERP系统趋向于支持多系统的协同合作,支持日益广泛的IT应用。

二、ERP快速实施的方法

从2005年以来,由于ERP概念、应用范的普及以及价格的降低,使得ERP覆盖面在中国加速扩大。从此,ERP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普及期。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提速,降本增效理念的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向小型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们信息化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一趋势,我集团从2012年开始,试点进行了ERP的快速实施项目,实施周期缩短到1-3个月左右,积累了ERP快速实施的经验,为企业各业务部门向管理信息化迈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 ERP快速实施的前提

根据ERP集中建设阶段形成的项目各阶段的文档资料,形成标准化的实施指导手册,标准的配置模板库,才能对ERP快速实施项目进行有效指导与控制。归纳总结,企业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适用于快速实施方法:

1)集团层面或企业内已完成ERP集中实施,形成了各业务模块的业务蓝图设计方案模板,搭建了一套统一的ERP基础业务数据库;

2)已有的业务蓝图设计方案模板具有可复制性,新实施单位的业务已涵盖在模板中;

3)实施ERP系统中的单一模块或者标准模板功能的应用需求,满足企业降低项目实施周期、节省项目实施成本的目标。

2.2 ERP快速实施的成功因素

ERP快速实施的特点是速度快、成本低,经研究分析,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有以下几点:

1)已有设计标准化的“业务蓝图标准模板”文档,新实施项目的文档形成仅需与模板进行差异性分析即可;

2)用户方负责项目管理,项目验收以系统能够完成主要的业务流程,能够出具数据为标准,验收结果得到由用户确认;

3)业务标准功能使用标准化设计,部分特殊业务可以放在后续优化应用阶段实施;

4)具体用户参与培训和测试,使用具体的业务流程边培训边测试,培训和测试可以分阶段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用户测试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训资料和测试脚本。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楼;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现代高层住宅楼的建设,需要采取合理科学施工质量控制,做好预算、施工、管理,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1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

1.1 工程地质监测

施工方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实际考察,对当地的地址进行勘测取样,确保所获得的地址参数的正性,通过对当地地质的检测从而确定当地基岩的厚度,地下含水层的深度,土层的厚度等,这些参数对高层住宅楼地基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施工方对地址勘测不重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方要派遣专业的地址勘测人员进行勘测,从而确保工程参数的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1.2 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

首先施工方要严把设计关,对高层住宅楼进行的施工都是按照总设计方案进行的,大到楼层的整体高度,小到建筑内部的布局走线,所以施工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如果是施工方内部指定,公司设计部门要不断的论证讨论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中的每个细节都不要出现问题。施工设计方案可以聘用建筑设计院进行制定,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考证所聘用的设计方的资质。整体设计方案制定后,应该将设计图纸交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当存在问题时应该要求设计部门进行整改,消除违法建设和安全隐患,严格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2 高层住宅楼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住宅楼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注意问题。

2.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 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 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 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 l%,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住宅楼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 天:全湿养护 3 天:空气中养护 28d 分别为 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 高层住宅楼“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住宅楼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住宅楼的一大难点。

3.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住宅楼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住宅楼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3.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住宅楼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 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3.2.1 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

3.2.2 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3.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4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在高层住宅楼中用到了大量的水泥、钢筋、沙石等材料,建筑施工部门中的材料检验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杜绝收受红包采用劣质产品的现象。对于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杜绝使用,其中所要检测的重要材料有,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结构轻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4.2 施工设备的选择

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质量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施工企业会与投资方签订项目验收时间,这就给施工方带来一定的时间压力,如果工程时间紧迫,施工方往往会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施工方应当适当选用高效的施工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施工设备有打夯机、搅拌机等,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房和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中,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满足更多大众的需要,高层住宅楼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大型商场、酒店和住宅都采用高层住宅楼的方式构建。高层住宅楼整个结构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完成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施工方提出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建平.浅谈高层住宅楼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8):194-195.41.

[2] 闫震,王海周.高层住宅楼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75.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实施;高位转换层;超限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我国,梁式转换层是最普遍使用的转换层,它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步骤都比较简单,而且受力明确,主要用于底部的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建筑高位转换层施工管理,在预应力、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方面需要使用更好的施工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

一、工程概况

建于路,为东西双塔楼。东塔楼共层,.32m高,基本属于框筒结构,属于商业楼。西塔楼地面上层,地下3层,水平总高度为.69m,属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办公楼。西塔楼的1―6层都是办公和商场所用区域,之上的楼层都是住宅楼。办公和商场所用区域即使用简体结构作为总框架,而住宅区域使用剪力墙框架结构,两种结构不同,故因此加以结构转换。进行转换的区域在6层以上,高度大约为24.12―27.22m,27.22m板面标高。转换层的组成结构,是厚板和预应力框架梁。使用1000mm的厚板和3200mm×3000mm的框架梁。梁板的折点厚度估计为2.400m。

二、高位转换层施工的难点

(一)预应力施工

在大厦转换层施工中,主要采用了有粘结的后张预应力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整体结构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转换厚板不容易出现裂缝和损坏。预应力施工可以增强结构的抗冲切性能,控制好浇筑混凝土时因为水化热所产生的裂缝。由于施工区域范围小,而且楼板的厚度比较大,预应力筋的定位和穿束铺放有些困难。只有一端张拉局部预应力筋,而这样,预应力损失比较大。

(二)模板支撑系统

转换层施工需要荷载能力,因为工况所承受的力量。若选择支模承重架的时候,使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那么底板设至6层以上后,不能够通过楼板的抗冲切验算,而且支撑不怎么稳定。选择钢支撑的话,选材成本高。

(三)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在本大厦转换层的面积为2000平方米,大体已经达到了基本混凝土的浇筑范围,质量为53002。对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就是要在一定高度的上空浇筑成一大块底板。在这一施工阶段,要综合考虑支撑体系的下沉受力,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有序。由于大厦附近是路,交通车辆运行频繁,因此需要分层加以实施。

三、施工管理实施

大厦的高位转换层施工管理中,管理方要发挥控制的作用,按规章程序开展工作。先设立专项的施工方案,再请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最后按实施方案进行监督施工。

(一)预应力施工管理实施

本预应力工程在实施之前将设计方案进行了报送,在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会议,通过集体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好了实施预应力工程需要履行的步骤和所选用的材料。对工程质量和技术的保证,需要控制好应力和检验办法。而对于预应力布筋呈现多层多列的特点,管理要保证:对进场的材质和设备要进行合理的试验和检测,保证质量合格;控制好应力和张拉的顺序;监督灌浆的材料以及操作的步骤;对预应力筋进行编号和检查;检查张拉过程以后的混凝土面和伸长量的变化。

(二)模板支撑系统管理实施

对于大厦的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要选择专业的单位进行设计,依托五层柱和结构,利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从荷载模板体系开始传递荷载,改变原有荷载传递途径为:模板体系荷载五层露面钢架经加固的5层结构梁4层f377肛管加固体系结构柱及剪力墙等竖向受力构件,5层的楼板不会出现受力,而荷载转移到了结构柱内。

4-5层间撑柱选择f377*12钢管。立柱则采用f377*14钢管。五层露面上圆钢梁则采用H400*400*14*20型钢@・3000次钢梁使用2[22槽钢@1500其上栅使用10号工字钢。@450在圆钢梁五层楼板结构梁搁置点处垫20mm原钢板]。钢栅上为f48*3.5脚手钢管,纵横向间距@450,单根到顶水平杆步距为1.6m。等待方案确定之后,在建立方提议之下由施工方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会召开,邀请相关专家认真讨论,方案可行时需要求施工方就此对班组进行交底。方案实施半天一查,保证方案在关键点得到精确落实。同时涉及简单的钢支撑体系应力-应变的实时检测系统,以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发现支撑变形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

(三)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管理实施

大厦转换层根据原设计进行实施,分三次浇筑混凝土,即24.13―25.12m高度浇筑1000mm厚板,25.12―26.12m高度浇筑850mm厚板,而26.12―27.12m 浇筑1000mm厚板。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需要均匀上升土面,钢筋要保证一次到位,且水平施工缝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设置竖向短钢筋,控制好三次浇筑的时间。

在管理中要求施工方对浇筑转换层的混凝土提供技术方案,采用布料杆的施工工艺。整个三次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要保证,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为7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为3小时,浇筑时间共为16个小时,顺利完成大厦的混凝土施工。

(四)混凝土水化热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应以低水热水泥为主,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并根据工程特点,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减少用水量和水化热和收缩。①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②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C 5.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③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四、管理体会

在高位转换层的施工管理中,得了许多重要的体会。

转换层的施工管理中,需要坚持用方案指导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对预应力施工、模板支撑系统以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审批后方能实施。在大厦转换层施工中,施工方曾想在三次浇筑混凝土之间缩短时间,被项目方否决。而对于重点方案,需要专家进行会审,会审时施工方、项目部都要参与其中,探讨方案。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做好严格的把关,特别是进场的材质、设备。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步骤进行审查,执行方案纪律。

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为了向综合用途以及多功能方向发展,竖直线上,顶部楼层、中部楼层、下部楼层分别有不同的用途。而楼层不同,则需要不同的开间,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为了能够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要进行布置转换。而在转换层的施工中,需要注意预应力、模板支撑系统以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难点,需要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参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华春.论高层建筑高位转换层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9,(4).

第11篇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进一步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6、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④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

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9、注释:在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学管理部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

专区下载)。

第12篇

根据转换层施工的方案设计的相关施工流程,工作流程可以总结如下:首先,完成内墙柱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再根据相关要求将支撑架及支模架搭设好,接着根据需要完成梁底模的铺设工作;其次,框支梁最下部排面筋的安装工作。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分别将东西向南北向框支梁最下部排面筋安装好,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再次,层间的分隔工作。要用短钢筋完成分隔工作,并且要将钢筋分布呈多排,再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进行施工;第四,其他的安装工作。遵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依次完成以下安装工作:东西向框支梁的最上排面筋与框支梁箍筋的安装、南北向框支梁最上排面筋与框支梁箍筋的安装、东西向与南北向框支梁垫块及底筋的安装以及次梁钢筋与梁侧腰筋的安装工作;(10)架设冷却水管;(11)梁模底部的加固;(12)将凹槽留在结合面上;(13)平台板模的铺设;(14)将上部剪力墙钢筋及绑扎板筋插上;(15)混凝土的加注与养护。

2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2.1钢筋的连接和绑扎技术

钢筋的翻样与下料:进行钢筋翻样工作之前,必须先将设计的意图弄清楚;对设计文件和有关说明进行认真审核与熟悉,同时熟练掌握现行的相关规定规范。翻样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实际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保证便于开展施工工作。通常情况下,转换大梁的主筋的位置都是被设置柱节点处,施工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将难度降低,比如经协商后:将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曲,并将其固定在底筋上;尽量将底筋最下一排的主筋靠近柱边,上弯为25d,其余的主筋全部都呈销弯锚状态,都伸到弯起筋就达到要求了,柱的截面相对较大,锚固的长度与相关要求基本一致。可以将跨中1/3处预留给梁上部的主筋接头,临近支座1/3跨长内处预留给下部的主筋接头。因为梁内的主筋较多,主筋下料时,必须将每根钢筋的接头都调整到最佳位置,为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证错开每个主筋的焊接接头。同时为了利于钢筋安装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守上述规范,以编号的形式将全部的梁主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定位。各部位钢筋的连接方式: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是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所以选择的连接方式必须是最可靠的,并且对钢筋不能产生损害,此种情况下,冷挤压连接法就会被应用到施工中。第三,通常利用闪光焊接方式作用于转换层上梁腰筋及筛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第四,对于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等受力较不大的部位可以选择绑扎法进行连接。

2.2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工作

保证整个结构转换层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顺利完成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必须根据施工的设计方案,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将板下支模架、梁下支模架的受力情况计算清楚,并验算梁底模及梁侧模拉杆,保证足够大的模板及支撑承载力,模板支撑系统施工的要点为以下几点:(1)施工中,为了保证梁板支撑系统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需要选择大标号的钢管加密支撑系统;(2)进行施工时,转换层大梁承载的力量是比较大的,所以不能将全部负荷压力全部施加在下层板上。因此,为了保证支撑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转换层之下的浇筑混凝土工作结束后,暂时将梁板支撑系统保留,使下层板也分担一些负荷;(3)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受力的具体情况,然后在根据实际需求完成支撑系统及模板的搭设工作。

2.3钢管支撑施工技术

必须认真检查支撑体系中木楔的顶紧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钢管直接将压力施加在楼板上的情况,从而保证荷载能够被集中分担。(1)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以选择中Φ48×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将可调支托放在钢管支撑顶端处,然后再将小Φ48×3.5钢管放在可调支托上面。很大一部分荷载力施加在模板支架上,因此,杜绝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是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将会导致非常大的损失和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排架三维间距满足施工方案中的设计要求,同时将附加的保证措施准备完备。除此之外,还必须把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等全部利用起来。用钢管与柱子将中间部分锁紧。(2)检查验收进场的构配件,所以进入施工现场的扣件与底托都要具备合格的出场证明,认真检查脚手架的碗扣与杆件部分,确认其是否有焊接质量问题,同时确保杆件没有变形的情况。只有认真确认全部部件符合规范要求才能被利用到施工工作中。(3)施工方案需要各级共同制定,并且技术交底工作要逐级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碗扣式脚手架的施工工法,二是已经施工过程中支设梁式转换架体的实际经验。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组合钢模板的技术规范认真执行,同时为了保证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的安全,还需要遵守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

2.4混凝土泵送和浇筑技术

必须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才能进行第一次的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之前,必须剔除干净表面的浮浆才能进行第二次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然后将水泥浆浇上,根据要求进行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但需要分两次完成。为保证进行浇筑工作时不出现裂缝,施工时一定要按照浇筑线路展开分层浇筑工作,浇筑时一定要保证适当的混凝土厚度,即控制在350毫米,同时保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每层浇筑,开始下一次的浇筑工作前必须保证之前的浇筑工作已初凝,钢筋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必须进行振捣工作。放线测平工作必须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500毫米的标高控制线弹出在预留的插筋上,为了使表面的呈现最好的平整度,再加上转换层的面积比较大,随意必须采取拉通线的方法完成混凝土的收面工作。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