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5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药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教学改革 实践研究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28-02
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范畴和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学专业中一个关键的专业课程。中药药理学将中药与中医临床很好地联结起来,是开发新型的中药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相关专业的医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多年来,关于中药药理学学科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一直是各院校的重要药理学教研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结合学校和学院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地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机会少,理论讲授多
一般情况下,在中药药理学的课堂上,教师重视的往往只是药理方面的知识的灌输,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来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对于各种理论无法产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药的药品生产和流通的实际环节。
中药的成分多样,并且药理作用也具有多效性,这两个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中药的功效和中药的药理作用在很多方面既有相关性,同时也有差异性。比如说,中药附子中有很多种类的生物碱,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抗心律失常等,还可以消炎、止痛,并且提高应激能力等等。另外,中药药理作用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点是,它的药理作用没有非常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想要发现或掌握它的明确规律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每一味中药里所蕴含的繁杂的药理关系对于学生来讲,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来记忆。
(二)研究方法特殊,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实验性学科,对于实践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有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的实践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的中药药理学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要求学生具有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只需要听取老师对于实验的详细讲解,进而按照教师的教授内容来照着方子开药、抓药,最后将实验的结果同实验指导来进行比对,结果一致便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但是实践的内容过于单调,而且机械的操作无法引起学生强烈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在适应了这种模式之后便不愿意做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产生了较大的局限性。
(三)教材更新速度慢
现代的医学技术较为发达,所以新药的研制周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减了。虽然新药层出不穷,但是教材更新速度却没有跟上,许多药品名称和种类在教科书中都没有提及。而且有些药品的已经在临床医学中被认可的新的用途也没有在教科书中得到及时地更新,反而是有些已经在临床上被淘汰的药物还出现在教材中,这很容易误导学生,给将来的临床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酿成医疗事故。
二、对于目前中药药理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实践教学
在中药药理学中,有一些中药和一些复方制剂是较为传统的药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药,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要用相当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讲授,但与此同时,要注意紧跟临床研究的步伐,对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不完善的内容要进行补充,对过时的内容适当删减。教研部门在制订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大纲和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院校和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和渠道来对教学内容和方向进行调整。
此外,药品超市也是中药药理学教学和学习的一个绝佳的场所。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去药品超市,对各种药物的新剂型或者新品种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调查;或者通过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来搜集资料,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与临床上的应用做到紧密结合。
(二)应用对比记忆法
中药的各种药理作用极为繁杂,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和记忆的难度都很大。想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让学生对于药理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和记忆,就要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整个教学的设计。教师应首先将中医药的治法作为主要线索,其次把中药各论的各个章节进行整体的分类。在对于各个章节的概论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先从其定义来入手,先讲清楚它的功效和主治的病证,再将中西医对于此病证治疗的功效和作用进行比对。对于具体的知识,再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对药物的学习中找到共性和个性,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中药的作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教师可以抓住中药的这一特点来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山楂可以帮助消化,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来入手,帮助学生分析其原因。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这些成分能够提高胃里面的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而帮助蛋白质来进行分解和消化。这些都是消食药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并且直观,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了可通过实践来加强对于理论学习的指导。
(四)课堂中突出综合性实验教学
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的实践学科,因此我们需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强化学生们对药理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内容,逐渐增加一些具有综合性与深入探索性的实验课程;要注重启发与有效引导学生们来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不断发现实验方案中的错误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中药药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
笔者在进行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中做了如下的实验:将学院的两个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的中药制药专业学生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是传统教学组和改革实践教学组。这两个学习小组所采用的中药药理学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授课时数都完全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实践小组采取了多种教学法,传统教学组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做出任何调整。
改革实践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达到进一步的强化。此外,教师会给学生预习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使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更具针对性。教师还要组织课堂讨论、阶段考试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被活化,不会死板地被接收。而传统教学组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除了教师的讲授和板书,不采用其他的教学手段。
两个小组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组织进行了一场期末测试。两个实验组采用的是完全一样的考卷,考试的题型分别有名词解释、单选、判断、填空以及简答题。考试试题的从表1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优秀率的指标上,改革实践教学组的学生达到了60%,这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组的28%的比例;良好率和中等率低于传统的教学组,不及格率为0.0%。数据显示,改革实践小组的学生最后的测试成绩大部分分布在“优秀”的分数段,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验小组则大部分在“良好”的分数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改革实践小组所采用的教学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法的。
对于中药药理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探索是每一位从事中药药理学教学相关工作的教师应当不懈地努力探索的领域。但是,无论最终要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本,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以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为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到从学生出发,根据课程所讲述的不同内容、结合实际的情况,大胆并且科学地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菲.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预习和复习[J].卫生职业教育,2008(8):89-90.
[2] 李清风.辩论式教学在护理概论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8):98-99.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 影响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等一些国外的高等院校已广泛应用多年,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改革虽有报道[2],但尚未见其在《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报道。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科《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建立符合当今本科教育要求,既能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6级中药学专业的85名学生,男女生之比为4∶5,年龄在18―21岁之间。
1.2教学内容。
对《中药药理学》其中两章《第十九章开窍药》和《第二十章补虚药》的部分内容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的十项基本原则”[3],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教材中两章的内容,一是人参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的作用及应用各有哪些,再就是麝香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第二个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主要是补虚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
1.3教学方法。
(1)课前分组:将中药学班81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2)提出问题:每次提前一周布置一个问题。(3)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问题,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4)小组讨论:每组学生就所设定的问题,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5)完成报告:每组交1份书面总结报告。(6)课堂交流:每组选出1名代表借助PowerPoint进行演讲,每组演讲时间控制在1分钟。每组发言后,其他组别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问题由演讲的学生回答,所在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7)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和总结,归纳出每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PBL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PBL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学习积极性、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学习内容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
在授课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参考学生是否参加课堂演讲选取6名学生进行座谈。好、中、差生各两名,参加演讲的1名,在研究者的办公室内围绕5个问题进行师生一对一的座谈。得到学生的同意后对座谈内容进行录音,将录音内容转换成文字材料作为定性分析的资料。
3.讨论
调查问卷显示,较施行PBL教学模式前,学生对中药药理学重要性的看法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了。就知识的学习而言,调查问卷显示,实行PBL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仅认为中药药理学本身知识的获得明显增加,而且对系统掌握药理知识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座谈中有的学生说:“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本学科中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要用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弥补“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推进基础课程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融合。
在加强学生各种意识的培养和师生沟通方面,PBL教学模式也体现出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通过座谈发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可培养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从问题教学的产生、讨论到解决需要经过小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合作中既能各抒己见,又能达成一致意见,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渐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又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真正体现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优越性。这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
另外,PBL教学模式也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对中药药理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座谈中学生谈到,要解决问题,就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查阅、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交流报告,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以自我学习为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和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他们还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在更深层次上既传授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组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更清晰,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将来更加适应社会,成为21世纪的新型医药人才。因此,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座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要获得问题的答案,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消耗在该环节上的时间过多,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其他学科上学习时间的减少,因此,如果时间充足,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4.结语
本研究发现,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认识和态度在实行PBL教学模式后都有显著的提高和转变。PBL教学模式对系统掌握中药药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该模式还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各种意识和提高各种能力。因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莎,冯志,王全乐等.PBL教学法在中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局部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2):93.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
[收稿日期] 2013-12-24
[通信作者] *韩立炜,博士,教授,从事科研基金管理工作,Tel:(010)62328552,E-mail:hanlw@ nsfc.
[作者简介] 付剑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抗肿瘤药理工作,Tel:(0791)87118919,E-mail: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组学概念的引入,中药药理学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将介绍自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中药药理学各申请代码下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浅要分析,供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参考。
1 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内,与中药药理学直接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等8个三级学科。自2010年以来,中药药理学科共接收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3 021项,资助490项,占中药学科(H28)资助项目总数的30.8%,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54项、青年项目176项、地区项目60项。累计资助经费20 066万元,占中药学科(H28)这三类项目资助经费的30.6%,其中面上项目13 470万元、青年项目3 876万元、地区项目2 720万元。
4年来,中药药理学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变化趋势与中药学科的总体趋势[2-4]大体一致: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每年获资助面上、青年、地区项目总数分别为106,135,129,120项。资助项目数量经历了2011年较大增长之后,2012年后连续2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面上项目尤为显著。与资助项目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中药药理学科的资助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的资助经费经历了201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而青年项目则在2010―2013年间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以上这些变化均与近几年项目指南中制订的一些新要求密切相关,如2011年面上、地区项目单项资助经费几近翻倍,限项要求放宽[3];2013年起前一年受资助的负责人第2年不得申请同类型项目;2014年起面上项目连续申请2年未获资助者,暂停1年申请等[5]。
2 中药药理学科资助项目的新动向
2.1 中医药院校优势仍然明显,但其他院校参与日益广泛 中药药理学科在2010―2013年间共资助项目490项,其中中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89项,占总资助项目数的38.57%,西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77项,占36.12%,其余124项由非医药专业院校获得,占25.31%,见表1,从2010年到2013年的4年中,西医药专业院校所获得的项目数与中医药专业院校基本持平,但获得资助项目数最多的前5所学校中有4所是传统中医药专业院校,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17项)、浙江中医药大学(15项)、广州中医药大学(15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12项),见表2。上述情况表明,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传统中医药院校仍然保持了其在本学科中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西医药院校甚至综合性大学也参与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有力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推动中药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图1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资助情况
Fig.1 Amount of approved projects and funding in the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1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获资助单位分布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the organizatio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2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获资助项目数排名前5位的依托单位
Table 2 Top 5 organization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2.2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抓住国际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在我国的人口与健康领域需要有效防治重大疾病,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和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列为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为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从中药药理学科近4年的申请项目来看,广大中药药理研究者也紧紧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调整研究兴趣,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近4年来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获资助项目前3位的代码分别是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和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项目数分别为119,101,69项,占资助项目总数的58.98%。
除此之外,以国际研究前沿热点为切入点,开展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也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领域呈现的特点之一。以中药抗肿瘤药理为例,传统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中药的细胞毒作用、凋亡诱导作用、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以及多药耐药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细胞迁移、侵袭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关键分子事件的逐步揭示,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从近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来看,有关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项目共有22项,其中2010年1项、2011年5项、2012年7项、2013年9项,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研究内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研究热点。
2.3 中药复方/药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治则治法的具体体现,显示了传统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长期以来,中药药理学研究大多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出发,借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多为中药的单一成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不够突出。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特色,是复方组成的基础。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中西药的作用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那种借用天然药物新药发现模式的研究方式反映的往往是中药中某一(类)成分的局限性作用,不能完全体现一味中药或者一个组方的作用,也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整体角度关注中药复方/药对的药理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2010―2013年中资助的490项中药药理学项目中,以单一有效成分为研究对象的项目有198项,占资助总数的40.41%;涉及复方/药对研究有108项,占资助总数的22.04%。虽然对于复方/药对的研究项目数量与单一成分的相比仍然偏少,但比4年前的资助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组数据提示,中药药理研究正在从以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为主导的方式向复方/药对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导的方式转变。
表3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4 fiscal years
2.4 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引入,有力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不断被采用。研究手段除利用整体反应、组织和细胞反应、生化测定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细胞重组技术、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中药对基因表达与调控影响的研究也成为常规检测手段。此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miRNA组等系统生物学[6]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在近4年中,以代谢组学为研究手段的受资助项目达到34项,研究对象既有单味药也有复方。由于这些组学方法部分克服了传统生物学研究固有的局限性,从系统角度去寻找中药这一复杂体系作用的组合靶标,将有利于中药科学内涵的合理挖掘,阐明其多靶点的调控机制。随着网络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将疾病网络的研究思想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中药药味、药性理论及剂量理论相联系,在基因、蛋白网络调控水平全面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仅2013年,受资助的此类项目就有3项,研究内容涉及炎症网络、雌/雄激素调控网络以及脂质代谢网络。
3 中药药理学科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中医药特色有待加强 中药药理学区别于药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前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药理学研究。如果中药药理学研究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就不是真正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更谈不上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甚至会把中医药理论引入歧途。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八处的项目指南中强调,医学八处的资助宗旨是“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并明确指出不受理“以某中药或成分、复方为‘名’,而无中医药理论思维或研究内容之‘实’的申请”和“以中药成分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或以中药成分化学合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申请”[5]。然而,仍有许多申请项目不具有中医药特色,或者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或者不能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而未被受理。以2013年为例,在中药学科136项面上、青年、地区不予受理的项目中,涉及中药药理学科的项目为79项,其中64项就是由于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没有中医药特色而未被受理,占中药药理学科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81.01%。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实践当中,广大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围绕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特点开展研究工作。
3.2 研究领域差异较大,学科发展仍不均衡 从表3中可以看出,4年中,在中药药理学科的8个代码下,除某些代码下地区项目因申报量过少且未获得专家认可而没有项目获得资助外,各分支学科均有项目获得资助。但有些分支学科因申请量过少导致获资助项目较少,其中申请量最少的分支学科是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4年中面上、青年及地区项目共获14项资助,年均3.5项。从总体上看,各代码下的申请项目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中药神经精神药理等学科是中药药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而中药泌尿与生殖、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等领域的关注度则较低。因此中药药理研究应在进一步深化热点领域、优势领域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弱势领域的关注。
3.3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缓慢,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科发展 在动物整体水平建立真实模拟人类疾病的疾病模型,对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基因在体功能分析、疾病发病机制探讨、药物新靶点发现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中药药理学研究所用的疾病动物模型应为符合中医特点的疾病模型、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这不仅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石,也是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突破口[7]。为此,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从2011年开始专门分出一部分资助经费,用于支持疾病动物模型研究。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疾病动物模型项目申请数量很少,仅有1项获得资助。因此,认真总结分析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加大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仍然是从事中药药理研究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
3.4 植物药研究较为普遍,动物药、矿物药研究仍显薄弱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动物药的记载,其中所收集的动物药就有67种[8],而《本草纲目》中所记录的动物药则有400余种。这类中药的活性成分比较独特,具有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且专一等优点,对某些顽症、重病疗效确切。纵观近4年中药药理学科资助的490个项目,研究对象为动物药的只有11项,其中2010年4项、2011年1项、2012年1项、2013年5项,涉及沙蟾、蝎、水蛭、壁虎、地龙等。与动物药相比,矿物药的研究更显得寥寥无几,在2010―2013年的4年中,有关矿物药研究的项目只有2项,研究对象为雄黄和砒霜。以上数据提示,尽管以往对动物药、矿物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领域仍然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迈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3.5 研究对象基本数据不足,影响同行专家评审 中药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中药成分。然而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受到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同一种药物,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同,质量会出现差异,疗效也会有不同。而对于中药复方而言,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方剂的组成、剂量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提取方法的差异,也会引起其疗效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往往使别人甚至研究者自己都很难重复研究结果,从而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研究所用药物样品的来源、含量、质量控制方法等基本数据材料的缺失,将影响到同行专家的评审。研究者应该在撰写申请书时重视这一问题,尽量写清实验药材的基本情况、处理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
4 结语
本文对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结合这些项目浅要分析了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希望本文能对今后本学科领域基金申请者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以提高申请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
[2] 商洪才,黄金玲,韩立炜,等.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45.
[3] 韩立炜,王悦云,贺文彬,等. 2011年NSFC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545.
[4] 黄鸣清,韩立炜,吴修红,等.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6] 蒋太交,薛艳红,徐涛. 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2004,31(11):957.
[7] 彭成. 试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9,15(5):47.
[8]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1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
Analysis of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in field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scal years
FU Jian-jiang, BI Ming-gang, CHEN Jun, LIN Chao-zhan, HAN Li-wei
(1.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100085, 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4.Chinese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5.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Projects which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n 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nancial years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items, new features and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field.
论文摘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探索,分别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思维的培养、声像教材及双语教学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沟通能力。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参与中药新药开发,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促进中医药理论发展[1]。中药药理学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中药药理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其中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3]。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习惯。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因而在实验课上学生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和详细讲解进行实验,无需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造成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加快实验教材的更新,与科研实际紧密联系
对实验课教材的建设的忽略,会造成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相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实践中广泛应用。所以我们教研室老师应对实验教材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并随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增添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材,并且每1~2年即对教材重新组织修订与编写。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校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已有部省共建中药药理实验室,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整体动物实验室、离体器官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分子药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电教室等。实验课尽可能采用近代实验手段,逐步增加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
3 强化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一般的实验课,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营养液及药液,装配好实验装置,学生则是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讲义中的给药顺序,机械地重复一遍,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实验结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最基本意义,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3.1 预习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自己事先预习实验讲义,并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并用来指导及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背景知识,以了解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设计与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实验用液的配制、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营养液、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须能独立进行。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控,请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和步骤,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学生学会掌控时间,使实验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3.3 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规范操作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给药方法、常用手术操作等,提高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3.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报告中体现思考的过程。
3.5 讨论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讨论在实验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简单的结论,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科研实践归根结底是为解决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讨论应与实验研究的问题相呼应,讨论通过该实验是否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若解决了,其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若没有解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3.6 设计性实验[5]与科研思路的启发
针对中药中有许多尚未阐明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验课的内容中安排2~3次综合设计性实验。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室条件设计合理的综合性实验方案来解决该问题。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中药药理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医药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加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的利用,拓宽视野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涉及内容多,并且可以利用任何最新的分析和检测技术,教学学时内安排的实验内容只能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难以开阔思路、举一反三;另外有些实验内容周期较长,学生仅能通过示教教学接触,不可能了解到实验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拟添置或拍摄录像片进行实验的辅助教学,比如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周期较长的实验等。通过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学会灵活运用药理实验方法及现代分析和检测技术。
5 开展双语教学,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由于英语在专业领域内是通用语言,我们采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日后的专业文献阅读及与同行专家的交流能力,英文文献阅读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以便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并且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渐增多,需要我们具有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问题交流的能力。因此在中药药理实验课中,我们拟采用双语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总之,中药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尤其是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2]周大兴,李岚.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论中药特色[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68-69.
[3]陆茵,方正.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医教育,1999,18(5):18-19.
关键词:电视教材 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48-02
中药药理学是目前我国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中药药理学既是连结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因此在中医药的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实验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丰富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应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方法》、陈奇主编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以及吴清和主编的《中药药理学》等教科书中相关内容为依据,进行了“血瘀证”动物模型及活血化瘀药实验电视教材的制作,现将此电视教材制作的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1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研究的价值
自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经验之塔”理论,论证了视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后,视觉媒体逐渐进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视觉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应用视觉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促进传统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的系列改革,优化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观、学习观和教材观等现代教育观念,为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技术和手段支持。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是医学科学实验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实验研究的客观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及数据化。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现代研究证明了“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密切关系。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常与改善血瘀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以及其他药理有关[1]。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中医“血瘀证”以及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是本章重点与难点。我们根据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利用大量的图片、图示、实验录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将中医“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备,以及活血化瘀药药理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例证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了电视教材的制作。
2 电视教材的制作过程
2.1 文字稿本的撰写:
电视教材文字稿本是一种用文字及图示符号描述电视教材编制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4]。文字稿是电视教材制作的核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描述。在编写文字稿之前,我们摄制组负责教学的老师与电教中心的老师在一起研究决定,电视教材主要集中在“血瘀证”的模型与活血化瘀实验方法的介绍,文字稿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性,参照目前权威的中药药理实验书籍及大量的参考文献,采用多种致病因素、多种动物、多种方法和多项指标,务求使动物模型尽可能接近中医的“血瘀证”。二是可拍摄性,活血化瘀功效的实验设计要注意其客观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及数据化,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出活血化瘀中药的功效与特点,但同时要考虑可拍摄性。三是要重视解说词,确定内容后要写好解说词,文字稿本的结构可以和编导进一步推敲,画面在审定和制作中根据实情进行调整和改进,而解说词则是具体选题的专业内容而定,重中之重。
2.2 分镜头脚本的制作
分镜头常常指对一组镜头的拆分,也可以说成是将组镜头分解成一定数量的单个镜头。分镜头脚本是以镜头为单位将文字稿本编写成的一定格式。如果说文字稿本是以科学性,教学性为主导,而分镜头稿本则是以艺术性,娱教性为主导,是对医学主编的画面构想进行影视艺术的加工。我们编写的分镜头脚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镜号、画面内容、景别、摄法、长度、字幕、解说、声音、特技等。
3 拍摄
3.1 平时积累
药理学实验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有些实验有周期性,我们在平时科研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时会拍摄一些有意义的镜头,如体外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对MCAO模型动物的影响等,不断积累素材。
3.2 集中拍摄
在把握分镜头稿本镜头的基础上,摄像师要先到将要拍摄的实地进行考查,这样对每个将要实拍的镜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地实景考查,对现场光的情况,以及对摄像人员要求等有明确的了解。实地考查完以后,摄像师与老师要对分镜头本提出修改建议或者补充意见,困难等等,摄制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完善分镜头稿本,着手准备拍摄了。
拍摄前,实验操作人员要准备好所有的实验动物与材料,配制好所有的试剂与溶液,注意要贴好标签与标注日期,拍摄之前要对实验流程了如指掌。
4 后期制作
(1)编辑:一部电视教材的制作,从策划到拍摄完毕,一般称为前期制作;从拍摄的素材进入剪辑室到输出成片的过程叫后期制作,也叫编辑,也就是将前期拍摄的素材(镜头),按分镜头稿本的要求,并和字幕、图表、动画、音响等有机结合形成一部完整的电视教材。编辑时要根据分镜稿本的标注,把分镜头按录像带的时间码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地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高速硬盘中,并给每个镜头分配一个地址编码,并把相应的编码与所在的文件夹名称一并记在分镜头稿本的对应镜头序号下。
(2)配音及解说:电视教材中专门的语言表述称为解说,也就是对解说词的朗读。电视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画面和解说来呈现的,这两种视与听的知识载体共同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电视教材是以活动的视觉形象为主,画面能确切地表述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印象,可为第一要素。但画面只能给人以表面的现象,透过视觉表象更深层次的知识以及一些具体量化的内容,画面则无法表现,必须依靠解说对画面加以说明和补充[5]。现代医学电视教材的制作中除讲授型电视教材采用现场同期录制同期声外,一般均采用解说的形式进行配音,由于医学电视教材多是示范型的,要求解说员以客观的态度朗读解说词,不带主观观点,朗读时语速不易过快,也不易慢,而应采用中速,声音要清晰悦耳,音量要平稳。
(3)字幕:电视片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画面叫字幕。如片名、标题、说明词、定义、公式及对人物、事物、时间、地点的介绍等,都可以称为字幕。电视教材的字幕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想方设法让学习者在有限的屏幕上,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学到更全面的知识。由于字幕出现的部位不外平底行、左右侧、四角、整幅等。手法有划入划出、切入切出、游动等。时间有超前、滞后、同步。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紧密配合观看者认识逻辑的顺序,编辑字幕并设计安排字幕的映示形式。
(4)音响的制作:配合解说词运用背景音乐,目的是起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提示注意,以及承上启下和转场等作用。音乐在医学电视教材中虽然不是表现的主体,但是由于音乐的特殊表现力1,使枯燥的知识在悦耳的音乐中缓缓地流向学生的心田。音乐的设计应根据画面的内容和节奏来选配,选用应适度,采取淡入淡出的方式,避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6]。我最后选择了陈悦和Mark的钢琴与萧合奏曲,中西合璧,轻缓而优美。
(5)合成及生成样片:合成样片的过程中,要专业教师与电教中心的老师一起来完成,将按顺序存储的文件,放到编辑时间线窗口的音频轨道上,借助专业软件来完成。最后要在医学主编、导演的带领下对片子的整体结构、节奏、叙事方式等宏观上进行一次整体考察,最后生成样片。
(6)审片与修改:审片实际上是整个制作的一个最后把关环节,审片最好是由专家组来完成,摄制组拿到修改建议后,按要求进行调整、增补等处理,最后生成母片文件。
5 结语
经过了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在电教中心的支持与配合下,完成了《“血瘀证”动物模型及活血化瘀药实验设计》电视教材的制件,回顾制件过程体会到要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电视教材,需要做到:一是要遵循教学规律;二是要掌握艺术表达技巧,既要展现医学专业特点,又要有可视性,二者要统一协调;三是专业教师与编导制作人员应通力合作,完善画面与声音的总体构思,充分考虑画面、解说、音乐音响等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电视教材制作完成后,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来学习、理解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深受学生喜欢。
参考文献
[1] 吴清和.中药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张东威.医学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7.
[3] 林宝琴,胡路云,钟春梅.浅谈视频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3(2):29.
[4] 初万江.现代医学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制作[D].辽宁师范大学,2006.
1.1药材原料黄连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药材公司,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的干燥根茎,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鉴定为正品。其不同炮制品为:(1)生黄连:取原药,成簇者掰开,除去泥沙等杂质,抢水洗净略润,切薄片,干燥。(2)炒黄连:取原药,炒至表面棕黄色,微具焦斑时,取出,摊凉。(3)酒黄连:取黄连,与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色变深时,取去,摊凉。黄连与黄酒的比例为100∶12.5。(4)姜黄连:取黄连与姜汁拌匀炒至表面色变深时,取出,摊凉。黄连与姜汁的比例为100∶12.5。(5)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取出,摊凉。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为100∶10。
1.2实验菌种由杭州市桐庐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2实验方法
2.1水煎液的制备称取黄连生品及各炮制品饮片10g,分别加10倍量蒸馏水浸20min后,加热煮沸1h过滤,在药渣中再加5倍量蒸馏水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在沸水浴上浓缩成1g/ml浓度的水煎液备用。
2.2抑菌试验采用混合法进行,将各炮制品水煎液的原液,分别用无菌蒸馏水作等倍稀释(1/2~1/32),加入双倍营养琼脂混合,倾注成平板。分别接种一定菌龄(12~16h)及一定浓度(80万/ml)的实验菌液,置37℃温箱培养,经24h后观察各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中能否生长,不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即为该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3实验结果
黄连不同炮制品的抑菌作用,以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其对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见表1。
表1黄连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抑菌效果(略)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对上述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生品和各种炮制品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较强,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抑菌作用较弱,此结果和有关资料相符[2]。而酒黄连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及其他炮制品。
4体会
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药根碱也是抗菌作用的重要成分[3],因协同作用,所以黄连的抑菌作用强。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炮制品和生品相比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这是因为具有抗菌作用的小檗碱在生品和各炮制品中含量变化不大,经数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4]。实验中各炮制品对不同细菌的MIC值不同,说明黄连经不同炮制后其所含成分发生部分变化,药理作用和抑菌机制也发生相应变化。所以,黄连生品及各种炮制品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
[4]李凌云,廖波,甄汉琛.黄连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研究[J].中国药业,2001,10(12):36.
【关键词】 黄连;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 vitro bacteriostasis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canker root. [Method]Put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canker root decoctions in culture medium and cultivated with bacteria in the same time,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drugs on bacteria growth to judge the strength of bacteriostasis.[Result]It shows the bacteriostasis of different products with MIC but in different strength.[Conclusion]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canker root have the same bateriostasis as raw canker root,but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bacteria groups.
Key words:canker root;bacteriostasis in vitro;experimental study
黄连为常用中药,临床运用广泛,其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据古书记载黄连能治“肠辟腹痛,妇人阴中肿痛”,“泻心火,去中焦湿热”,“治诸疮,赤眼暴发”等。近代研究证明黄连和小檗碱均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而且抑菌范围广[1]。然而黄连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也较常见,故笔者对黄连生品和几种炮制品的水煎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体外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原料黄连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药材公司,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鉴定为正品。其不同炮制品为:(1)生黄连:取原药,成簇者掰开,除去泥沙等杂质,抢水洗净略润,切薄片,干燥。(2)炒黄连:取原药,炒至表面棕黄色,微具焦斑时,取出,摊凉。(3)酒黄连:取黄连,与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色变深时,取去,摊凉。黄连与黄酒的比例为100∶12.5。(4)姜黄连:取黄连与姜汁拌匀炒至表面色变深时,取出,摊凉。黄连与姜汁的比例为100∶12.5。(5)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取出,摊凉。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为100∶10。
1.2 实验菌种 由杭州市桐庐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水煎液的制备 称取黄连生品及各炮制品饮片10g,分别加10倍量蒸馏水浸20min后,加热煮沸1h过滤,在药渣中再加5倍量蒸馏水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在沸水浴上浓缩成1g/ml浓度的水煎液备用。
2.2 抑菌试验 采用混合法进行,将各炮制品水煎液的原液,分别用无菌蒸馏水作等倍稀释(1/2~1/32),加入双倍营养琼脂混合,倾注成平板。分别接种一定菌龄(12~16h)及一定浓度(80万/ml)的实验菌液,置37℃温箱培养,经24h后观察各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中能否生长,不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即为该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3 实验结果
黄连不同炮制品的抑菌作用,以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其对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黄连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抑菌效果(略)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对上述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生品和各种炮制品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较强,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抑菌作用较弱,此结果和有关资料相符[2]。而酒黄连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及其他炮制品。
转贴于
4 体会
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药根碱也是抗菌作用的重要成分[3],因协同作用,所以黄连的抑菌作用强。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炮制品和生品相比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这是因为具有抗菌作用的小檗碱在生品和各炮制品中含量变化不大,经数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4]。实验中各炮制品对不同细菌的MIC值不同,说明黄连经不同炮制后其所含成分发生部分变化,药理作用和抑菌机制也发生相应变化。所以,黄连生品及各种炮制品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
关键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
“中药的双向调节”一词是近代中医药研究中出现的新术语,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为近代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很快。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1]。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1中药成分与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众所周知,很多西药发挥作用往往只靠一种成分,而中药发挥作用多是几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分含量的多少、作用于机体受体和酶的不同,都会使中药药效表现出多效性。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的复方,因而同一种药可能具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两种作用,同一种药可能含有药理作用一致的多个成分,也可能含有一定数量药理作用相互对立的化学成分。如大黄中含有的番泻甙A为大黄泻下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另外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2]。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在麻醉及不麻醉犬每分钟静滴1~4μg/kg后,呈现血压下降、外周动脉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附子中提取的氯化甲基多巴胺却具有升压作用[3]。
2中药剂量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量不同,药物的效应也不同。就单一成分而言,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药理作用一般会增强。换言之,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大小一般与药物的剂量成正比。然而各种不同的药物成分,其药理作用增强的幅度可能不同。倘若是含药理作用方向一致的各种成分,一般其药理作用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如果是药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成分,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总的药理作用的强弱就与这两种成分的阈剂量组合时各自剂量的比值和各自随剂量增加而药效增强的幅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能随总剂量增加彼此作用互相抵消;也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向的作用增强;还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面的作用减弱。若中药多成分中含有多个药理作用相似或相互对立的成分,它们总体的药理效应就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中药中经常出现小剂量和大剂量药理作用相反的情况。如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释放影响不大,而对钙内流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钙内流减少[4]。黄芪水煎液在高浓度时能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低浓度时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5]。研究证实:三七皂甙对血凝素(PHA)诱导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2,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双向作用[6]。
3中药炮制与双向调节作用
炮制前后,药物的效用不同。通过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加水、加热、加辅料(如酒、醋、盐水、蜂蜜、药汁)等炮制处理后,药物不仅在物理性状上发生改变,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由于炮制使药物的纯度、溶解度、有效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因之而变。生黄芪具抗利尿及升压作用,炒黄芪有利尿及降压作用[7]。生地黄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补血调经的作用[2]。
4中药配伍与双向调节作用
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则作用迥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后,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拮抗或相乘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或络合物,则整体作用发生改变。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也就成为制方的基本原则。且物极必反,故要“无使过之”,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泛。在方剂配伍上,就出现两种性质相对、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即双向配伍原则,如寒与热、升与降、收与散、动与静、补与泻等。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起到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从现代医药学角度考虑,单味中药的成分尚且是一个多成分的集合体系,在复方中,则更是多个集合体的叠加,使原本已经很复杂的体系更加复杂。故复方中药理作用相反的成分同时出现的几率就更多,如四君子汤中既含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水溶性成分,也含有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的脂溶性成分,两类成分共同完成对小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该作用是四君子汤治疗脾虚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药理依据[8]。在桂枝汤中,既含有升压成分Fr.B,亦含有降压成分Fr.A和Fr.E,它们一起共同完成对血压的双向调节[9]。
5机体状态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物的作用是以人体的机能状态为基础。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机体的机能状态则是中药产生双向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同时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机能状态。如益母草对受孕子宫呈抑制作用,对产后子宫呈兴奋作用[10]。黄芪在人体免疫反应偏低时可使之升高,反之偏高时可使之降低[3]。甘草煎剂能增强应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对安静状态下的小鼠则呈抑制作用[11]。
总之,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复杂的,尚有待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人体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功能失调起到平衡调节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的深奥之处。随着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的发展,将会更清楚地阐明其机理。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
[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8,401.
[3]赵翠兰,刘葆琴.中药的双重性作用[J].新兴医药研究,1996,6(4):170-171.
[4]靳珠华,林秀珍,马德禄.大黄素和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草药,1994,25(8):413.
[5]姜平.虫草酒处方药理与物质基础关系简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3,4(4):16.
[6]周金黄,李晓玉,荣康泰.免疫药理学进展(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172.
[7]魏伟,梁君山,周爱武,等.白芍总甙对IL2产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3):176.
[8]王汝俊,胡英杰,杜群,等.四君子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质基础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6):4-5.
[9]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4):20.
学会新闻
(1)2012年度第十六届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名单揭晓 无
(2)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理事会暨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纪要 无
(3)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无
(4)2012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无
(5)热烈祝贺黄宇光教授当选为国际理学会副主席 无
会议通知
(6)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2012年)第一轮通知 无
(7)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2年抗炎免疫药理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无
无
(9)征文 无
新书介绍
(10)《2012年理学进展》出版 无
科普园地
(10)维生素d真的能预防骨折吗 张裕
(10)喝咖啡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被初步阐明 安宇
(11)太极可减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护并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 王哗凡
(12)新型抗pd-1/pdl-1药物使1/4患者肿瘤缩小 段建辉
(12)大会报告以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药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和体会 娄建石
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13)美国ucla临床医学教育对我国药理学教学的启示 张岫美
(17)医学课程整合背景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臧伟进 王渊 刘进军 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整合教学中的应用 魏敏杰
(19)药理学教学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张媛媛 周黎明
(22)医学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王春波 韩彦?| 夏蕴秋 仲伟珍 陈雪红
(23)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中的师生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汪晖 李晓霞 郑丹 李开元 李一村
(24)沈阳药科大学药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体会 吴英良 吴春福 杨静玉 邹莉波 张予阳
(24)专题论坛通过强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康毅 温克 何景华 高卫真 娄建石
(26)医学教育中pbl教学在实践中前行 高卫真
(27)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体会 何景华
(28)药理学课程群的构建及实施 温克 何景华 康毅 高卫真 李芹 娄建石
(29)提高药理学课堂授课效果的一点体会 尹永强
(29)药理实验教学应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李欣 温克 康毅
(30)pbl教学法视阈下的药理学教师素质要求 靳英丽 石卓 关风英 纪颖实
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立
(31)药理学全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魏征人 纪影实 关凤英 靳英丽 乔萍 李晶 张明 陈立
(31)八年制医学专业生物医学整合课程中的pbl教学 曹永孝 吕海侠 王渊 臧伟进
(31)对药理学教科书中一些定义的讨论 曹永孝 臧伟进 马欣
(32)药理学考试改革探讨 朱玲 杨云霞 文锦琼 周黎明
(33)网络pbl在药物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体会 郝丽英 郭凤 封瑞 胡慧媛 赵金生 赵美眯 孙雪菲 蔡际群
(33)药理学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几点体会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转化医学对药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启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于爽 察雪湘 冯国清
(35)七年制医学生机能学综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冯国清 胡香杰 乔鹏
(36)在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学进行pbl教学的实践探索 李华林 原王丽
(36)用药分析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全 赵建波 张丽慧
(37)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药理学教学改革 张丽慧 赵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晓霞 王艳芳
(38)医学继续教育中《药理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吴蓝鸥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何波 陈鹏 王鹏 杨桂梅 周轶平 陈亚娟 罗敏 沈志强
(38)深化药理学在大专全科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刘建明 王芳 叶锡勇 郭永梅
(39)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创新课程建设与实践 李振
(40)“四位一体”法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 郝勇
(40)《药理学》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 吴艳
(41)在线虚拟药店游戏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一亮 张琦 胡珏 郑鸣之 叶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毛理纳 许?@慧 马香芹 张琨 周成林 赵汴霞 卢泽凯 黄显峰
(43)《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邹莉波 吴春福 杨静玉 吴英良 张予阳
(44)pbl模式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郭岩 董六一 张骏艳 陈志武
(44)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 王芳 陈建国 胡壮丽 谢娜 龙利红
(45)《药理学》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汪雪兰 黄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国 陈丽君 黄奕俊 孙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陈汝筑
(45)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 铁璐 李学军
(46)药理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素和体会 吕青
【关键词】信息技术;药理学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药理教学过程之中融入信息技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与音乐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不仅点燃学生的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至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可以有效的提升药理学生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应加快构建网络平台,制作与药理学相关的课件,从而为药理学远程网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近些年,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随之不断的提升教师的课件制作的能力与水平,且课件制作与应用日趋完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生动形象的向学生讲解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知识,不仅丰富药理学的教学层次,更突出药理学生的重难点,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药理学生的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临床与基础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药物作用机制过程之中,往往涉及许多方面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医学免疫学与生物化学等。除此之外,药物临床应用的讲解过程之中,主要与临床方面的疾病治疗相互关联。然而,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某些疾病的认识十分的模糊,难以全面深入的理解药物的治疗功能。
以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个方面知识过程之中,可采取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简单的复习心肌电生理学方面知识,从而为进一步的讲解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心
室纤颤以及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难度较大。为此,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方面知识,教师可考虑通过网络的应用向学生链接相关的图片以及心电图等,从而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的应用积极的搜索相关信息与资源,从而掌握与作者及研究内容与成果相关的内容。同时,在开展心律失常的相关内容讲解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与这个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样一来,生动形象的向学生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更点燃学生的药理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制作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之中,不H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药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可以增强对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提升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更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信息技术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随之带动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一来,在丰富并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显著的提升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比如,学校可以积极的引入BL-410机能实验系统,并加大对购置教学录像片的投入。与此同时,应根据药理学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制定实验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之中应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此外, 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与参与多媒体学习研讨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文献查阅与设计创新等方面能力,从而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LD50测定实验为例,数据处理是实验结束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中主要应用人工计算方式处理实验数据,难以保障数据处理的质量与效果,反而会造成对时间的浪费。然而,通过网络的应用,将大量的数据直接输入至微机处理之中,不仅保障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与便捷性,更保障数据处理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节约时间与经费的同时,更可以适当的丰富实验内容。此外,以往教师让学生负责实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要内容:一是剂量范围的摸索;二是等比稀释液的配置等,并面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与药物安全性相关的知识,不仅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更点燃学生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以多媒体的学术研讨会为例,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除了可以对于英文文献进行全面的阅读与理解,更可以通过网络的应用做好资料搜集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幻灯片的制作,而后学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将会给予充分全面的解答,并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总而言之,无论是幻灯片的制作环节,还是课堂提问的环节,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中,可更好的学习药理学的知识点。同时,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点燃学生的药理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现代化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趋势日益明显,不断的更新知识。在此背景下,应重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积极的改进并完善信息教学方式,为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喻斌,卢金福,洪敏,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70-72
[2]潘龙瑞,赵万红,于龙顺,蓝星莲.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2:120+135
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22
国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 茂名
目前所在: 广州
身高: 170 cm
体重: 59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药品市场推广人员, 医药销售人员, 店员/营业员
求职类型: 实习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不限,不限
工作经历
潮尚美食
起止年月: 2011-07 ~ 2011-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餐饮业
担任职位: 服务员
工作描述: 负责帮客人点菜,端菜,倒酒水等基本工作。初步的掌握了一些服务行业方面的知识,拓展了个人的知识面,增强了个人在服务行业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对人亲切和善,能吃苦耐劳,受到店员好评。
离职原因: 回校上课
志愿者经历
青年志愿者协会
起止年月: 2009-09 ~ 2012-07
担任职位: 会员
工作描述: 连同系青协到金湾区三灶镇开展公益活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13-06
专业: 中药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英语四级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诚信,开朗,自信,乐观,爱!
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能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indows2000、
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及各种常用办公软件,能通过网络搜索各种信息
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和广东话
个人自传
主修课程: 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等.
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中医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52-03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
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多年兴起的中药药理学分支,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用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它对中药药理学及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药药动力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必不可少的环节。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和毒理效应分析提供依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毒性试验观察到的毒性反映往往不与剂量相关而与血药浓度相关,如果高浓度的药物剂型不利于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药量与剂量不成正比,就有可能造成毒性剂量评估上的偏差。众所周知,进行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会有不小的困难,因此,更需要广大的医药学工作者集中力量,找出中药作用中有代表性,有规律性的机理或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方法学,使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更科学、更系统,更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要求。
2 中药复方的自身特点及中医对药代动力学的认识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辩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证明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所发生的协同、制药或改性等作用,使复方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目前,国内对复方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药理效应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虽然也引用了一些西药药理学手段,但仅表现在对几个特异性指标的观测上,且重复研究居多,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组成不稳定,药效重现性差,难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使得国内复方制剂稳定性差,质量标准不高,较难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味药物,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也达数种之多;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又是以复方制剂给药。许多中药到目前为止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加之中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含量很少,并且还有不少结构相似的类似物。来源产地不同,不同季节采收,不同方式加工等特点,使得常规的化学分析以及数据的解析产生困难,实验结果不易重复,给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3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按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两种情况来进行评述。
3.1 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现状
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西药类似。随着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目前许多中药特别是单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已相当明确,据统计在九十年代前就已对120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过研究[1]。并已对相当一部分进行了体内外代谢的研究,且得出了明确的代谢产物,并对其体外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如毕惠嫦[2]研究了丹参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动力学,指出了参与丹参酮Ⅱ_A体内代谢的肝微粒体酶。艾路等[3]对复方中药中乌头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LC-ESI-MSn)法检测出5种乌头生物碱代谢产物。陈勇[4]等对葫芦巴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推测,从大鼠尿中检测出原药及其三种代谢产物。
3.2 中药复方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或因化学结构不明,或由于是混合物而非单体,无法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因而给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带来困难。大部分人用复方或其制剂中的某一单体来代替整方的药物代谢过程。如李再新[5]等将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给予家兔静脉注射后,以川芎嗪为指标来测定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但此法只能说明此单体在体内的过程而不能说明全部成分的代谢过程。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往往十分复杂,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化学成分组合库,用其中的一具或数个化学成分作为检测指标,得出的药动参数与药的实际药动学相比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也有人采用生物效应法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但此法不够精确,只能粗略看出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过程。生物效应法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体内药量与药物的效应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药效的变化可以推知不同时间内体内药量变化。常用的生物效应法有以下几类:
(1) Smolen。此法是目前我国医药研究者最为广泛采用的一种进行中药单味药及复方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其要义是将量效关系曲线作为用药后各时间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的换算曲线,从而推算出药动学参数。卢贺起[6]等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药理效应指标,对家兔进行了四物汤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四物汤属静脉外给药一级动力学消除,开放的一室模型,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
(2)药物累积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血药浓度多点测定原理与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起来;是用多组动物按不同时间间隔给药,求出不同时间体内药物的存留百分率的动态变化,据此计算药物的表观半衰期;又称为毒理效应法。黄衍民[7]等对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毒效动力学研究,得出药物的消除级动力学过程,并符合一室模型,其表观半衰期为59.23min。从而指出目前临床一日2次给药间隔时间太长,如果每8小时给药1次且首次倍量,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陈长勋[8]等应用LD50补量法测定小鼠的附子表观参数,结果认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并得出了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利用此种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中药还有陆英煎剂[9]、小活络丸[10]、九分散[11]、桑菊饮[12]等。但此法实际上反映的是药物的毒性效应动力学过程,当毒性成分与药效成分不一时,所得动力学参数将难以用作临床用药指导,在致死剂量作用下,机体已受到损害,可能对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使得所得结果不能表征生理药动学过程。
(3)药理效应法。该法以给药后药效强度的变化为依据,通过适当剂量的时间-效应曲线,进行药效动力学参数计算,其消除半衰期称为药效半衰期或药效清除半衰期。本法先选择适当的药理效应作为观测指标,得出剂量-效应曲线、时间-效应曲线和时间-体存药量曲线,并据此得出药代参数。富杭育[13]等按足趾汗腺分泌的观察方法,应用本法观测大鼠麻黄汤的药代动力学。通过量效、时效和曲线的转换,得体存量-时间曲线,从曲线分析属二室模型。另外赵智强[14]等也报道了天麻钩藤饮用此法所得药动学参数。此法要求复方及其制剂药效强且可逆重现、反应灵敏、可定量检测,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4)微生物法。此法仅适用于具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复方,通常用琼脂扩散法测得相关药动学参数。它具有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样品用量少等优点,但机体内外抗菌效应作用机制的差异,细菌选择的得当与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代参数的准确性。王西发[15]等用此法测定了鹿蹄草素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其选取用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研究表明鹿蹄草素属于二室分布模型。
4 小结及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中药生物利用度[16]、中药毒代动力学[17]、中药透皮吸收药动学[18]、中药时辰药动学[19]、中药证治药动学[20]、中药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21]、中药活性成分的体液浓度测定等。但因为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有效成分的不确定性、类似物的多样性,导致实验结果不易重复。加之中药配伍和中西药结合后药物的互相影响等使得中药药代动力学发展较为困难。今后尚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库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药物吸收入血后相应指纹图谱峰的变化,以此为目标,进行药代研究。
4.2 将中药的药代研究与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
中药研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物进行的研究。可采用“证治药动学”的方法进行,即研究中药在不同证候时的药动学是否具有不同特征。再者还应开展中药配伍后及与西药同用时的药动学变化研究。
4.3 加强代谢物动力学研究
许多中药药效成分是在体内产生的,或是代谢而来,或是在肠道菌群激活下产生的,因此中药代谢物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行中药复方代谢物的种类代谢途径及代谢场所的研究,以阐明代谢物与方剂药效的关系及代谢物的动力学规律。
4.4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新技术将在中药药代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许多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体微透析、核磁共振、生物电阻抗、细胞培养研究体外吸收模型等,将会为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 陆丽珠,李冀湘.中药的临床药学研究概况[J].中国医院药学,1994,14(10):458-460.
[2] 毕惠嫦,和凡,温莹莹,等.丹参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动力学[J].中草药,2007,38(6):551-554.
[3] 艾路,孙莹,张宏桂.复方中药中乌头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955-958.
[4] 陈勇,沈少林,陈怀侠.HPLC-MS-n法鉴定葫芦巴碱及其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J].药学学报,2006(3):216-220.
[5] 李再新,吴小红,贺福元.补阳还五汤中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业,2007,6(18):21-23.
[6] 卢贺起.以药效法测定四物汤药动学参数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1-14.
[7] 黄衍民,潘留华,吴晓放,等.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毒效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1998,33(7):421-423.
[8] 陈长勋,金若敏、李仪奎,等.附子、川乌、四逆汤表观药动学的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1990,10:(11)487-489.
[9] 周莉玲,李锐,周华,等.青藤碱制剂药动学试验中药物累积法与血药浓度法的相关性研究[J].中成药,1996,18(9):1-4.
[10] 郭立玮.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2):126-129.
[11] 任天池,王玉蓉,曾立品,等.用药物累积法考察九分散和疏风定痛丸的药物动力学实验[J].中成药,1991,13(7)2-4.
[12] 周爱香,富杭育,贺石琢,等.用药物累积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9(2):1-2.
[13] 富杭育.以发汗的药效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5):1-5.
[14] 赵智强,俞晶华,陆跃鸣,等.天麻钩藤饮等3方对小鼠镇压痛作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13-15.
[15] 王西发,秦骏,杨彩民.微生物法测定家兔体内鹿蹄草素药动学参数[J].西北药学,1997,12(2):70-71.
[16] 刘汉清.泻下通保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中草药,1990,21(4):7-9.
[17] 李耐三,于东晖.中药雷公藤的毒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1):25-26.
[18] 沈子龙,易七贤,周斌.抗癌止痛膏透皮吸收示踪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4(1):30-33.
[19] 刘启德,梁美蓉,欧卫平,等.青藤碱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1):23-26.
[20] 黄熙,陈可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理论与实践[J].中医,1997,38(1):745-747.
[21] ,刘铁汉,王巍,等.人参皂苷Rg1的肠内菌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0,35(4):284-288.
The significance and actuality on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AO Lu-ye,XIE Dai,DU M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Guangdong,Guang dong Guangzhou,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