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乡村医生

优秀乡村医生

时间:2023-05-31 08:5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秀乡村医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秀乡村医生

第1篇

在中国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主体分为三类: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个人。处于中坚力量的优秀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更具有资源优势,也更具有可操作性。随着商业社会的日趋成熟,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洋河股份正是这样一个企业,不仅在市场竞争中极具创新精神,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中,也将创新演绎的淋漓尽致,最难得可贵的是将公益活动落地,给公众的印象是接地气,实实在在的做事情。

立体宣传传播公益理念

教育、医疗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关系到万千百姓的福祉。2012年央视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让乡村医生这个被淡忘的群体走进了公众视野。他们普通的事迹,平凡的梦想也感动着电视机前的我们。

随着“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的深入展开,一个品牌的名字也在润物细无声中进入公众的视野,那就是蓝色经典·梦之蓝。洋河股份借助央视的高端平台,将梦之蓝品牌与“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主题完美嫁接,实现了品牌的良性互动,并丰富了梦之蓝关于梦想的文化内涵。

央视对于此次公益活动的宣传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宣传资源。整个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名牌栏目都对乡村医生优秀典型进行了跟踪报道,科教频道《讲述》栏目也专门制作了纪录片。

为配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的宣传,洋河股份不惜拿出在央视的稀缺广告资源进行集中宣传。除了央视广告资源,洋河股份还通过户外大牌、LED广告屏、网络媒体、报纸电台等资源进行传播报道。用丰富的商业资源做公益广告,进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宣传,可见洋河股份对于此次公益项目的重视。

在央视和洋河股份密集式、立体化的宣传下,“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洋河股份并不满足于高空传播——“说”的阶段,他们要让此公益落地生根,让乡村医生得到真正的关怀。

深度参与让公益项目落地

线上央视关于“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系列报道,让十年行医在深山的李前锋,情系大湖铸医魂的谢爱娥,藏乡村医洛松江村等一个个乡村医生立体化的呈现在公众面前,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大美大爱,医德仁术。

线下洋河股份悄悄地开展了另一场“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活动,并通过义卖捐助改善乡村医生工作生活条件。据洋河股份市场部负责人介绍,为将此项公益项目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内部专门成立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项目组,并借助营销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

2012年12月17日,洋河股份在衢州龙游举办了首场“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慈善公益活动,该县大街乡卫生院院长徐胜宏被选为“最美乡村医生”。洋河通过产品义卖,为大街乡卫生院募集资金27.5万元,用于医疗卫生设施的改善。

第2篇

新华网讯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6月2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有139642名医疗卫生人员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其中,投入四川灾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达到91298人。

毛群安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31个省(区、市)的卫生部门、、武警、公安系统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农业部门、质检部门的卫生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全力抢救伤病员,全面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毛群安指出,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医疗队工作人员已由抗震救灾初期的骨科、外科、神经外科为主逐步调整为重症治疗及监护、肾内科、皮肤科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家为主。

地震灾区已实现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

新华社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处处长贺青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地震灾区已实现卫生防疫工作的全覆盖。

贺青华说,灾区目前没有发现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7种传染病疫情,包括新列入的手足口病等。

据介绍,疾控部门紧急从全国20多个省市区调集了3700多名卫生防疫人员到灾区工作,许多是卫生厅局长带队,加上原有“地方部队”,有1.5万多名防疫人员分布在21个灾区县的4185个村,已覆盖所有村。

在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中,掌握疫情至关重要。目前,灾区已实行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防疫人员每天通过网络直接报告疫情,网络未开通的,就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直报。不仅报疫情,还要报症状。个人出现发烧、咳嗽、不明原因腹泻等症状时,要向防疫人员报告。并且,卫生部疾控局已派出23位干部在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6月15日前完成灾区重点人群疫苗应急接种

新华网讯 卫生部28日指出,截至5月28日8时,卫生部已调拨四批共计174.5万人份疫苗,目前已全部运抵灾区。

卫生部指出,调拨的疫苗中,,甲肝、乙脑等疫苗将用于对灾区儿童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此外,卫生部已对白破、伤寒、出血热、钩体、炭疽、狂犬病、麻腮7种疫苗进行储备,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将用于灾区应急接种。

据了解,目前地震灾区的疫情没有超过以往每年疾病的分布情况,地震灾区还没有重大传染病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卫生部将进一步加快实施《灾区应急疫苗接种方案》,定于6月15日前完成重点人群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完成10万人份霍乱、2万人份狂犬病、3万支麻腮疫苗的储备工作,以保护易感人群。

2008年全国优秀乡医评选活动启动

健康报讯 卫生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2008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评选活动已经开始。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审核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进行现场复核,对于以抄袭、伪造等方式形成的事迹材料,经查证属实的,一律取消其候选人资格。

第3篇

【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

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10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

【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

【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

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

【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4篇

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不要紧,解除病人的病痛是我的责任。”这是××××同志每逢患者或其家属向他致谢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极平常的话语折射出了他崇高的品质、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道出了他此生的不懈追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也正是这不懈的追求,他在从事乡村医疗工作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过了坷坷坎坎,一路坚持,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八十年代,苏北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在村里没有卫生室的情况下,他借用两间民房作为医务室,为村民查病治病。夏天天气炎热,打吊针的病人吃不消,他就把家里的台扇拿到卫生室使用。冬天气候寒冷,他将家里炭炉拿给病人取暖,对此妻子和他闹意见,他却耐心做工作,取得妻子谅解。

居医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满腔热情,他与乡亲们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他的足迹遍及所在村的家家户户,他的心里记挂着每个村民的健康。一年365天,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病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前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接到本村九组一位村民的求医电话,他立即背上药箱,披上雨衣,骑上车子,冲入茫茫夜色中,寒风刺骨,零星的雪花打在脸上,隐隐作痛,他全然不顾。赶到病者家,水没喝一口,立即进行检查,原来是胆结石急性发作,通过解痉止痛,病情得到了缓解,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为了病人安全,居医生又帮患者家属将病人送到了乡卫生院,交接结束回家,天已大亮。多么辛苦,多么负责啊!然而在居医生的出诊“记录”中,像这样的情况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了。

在阮湾、腰圩两村,提到居医生没有人不认识,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村民们都爱亲切地叫他:“我们的居先生”(我们这一带农村称“医生”为“先生”)尤其那些老年患者,提到居先生更是赞不绝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居医生不仅经常上门为他们服务,而且还为他们制定康复计划,并定期接受咨询,进行指导。在居医生的悉心关怀,精心指导下,很多老年患者身体得到了康复,生活幸福美满。居医生对军烈属、贫困患者更是关怀备至,邻组的吴大妈儿子在部队,老人家身患中风型高血压,而且腿脚不便,居医生视如亲人,每天必到,为老人家检查身体,帮老人做家务,老人患病时,他还说服爱人帮他照顾老人的起居,老人逢人便夸:“居医生比亲儿子还亲啊。”村民赵大爷是个五保老人,患有慢支,常年服药,医药一直是居医生垫付。居医生就是这样,视患者如亲人,把别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几年来受到他帮助过的岂止百人。

二、遵章守纪,廉洁自律

“做(来源:文秘站 )什么都可以错,做医生的不能错”这是居医生作为站长对下属的告诫,也是他长期以来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病人失望,甚至摧毁生命。”正因为具有这样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从医生涯中,他始终严格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药品,确保群众医疗安全,用药安全,他个人及其所领导的卫生服务站从未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

工作的需要,卫生室合并为社区服务站后,居医生成了一站之长,身份变了,但工作作风没有变,社会关系变了,廉洁自律的本质没有变。由于居医生工作认真负责,关心患者,不少患者病愈后,心存感激,通过各种方式酬谢,居医生都一一婉言谢绝。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天一位医药推销员,通过他的亲戚向他推销一批伪劣药品,被他断然拒绝了。并劝这位亲戚不要跟药贩瞎折腾,不要做违法的事,“不做违法事,不拿违法钱”这是××××同志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做人的准则。

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代医疗科技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病症的出现,要求每位医生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一些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提高自己诊治各种疾病的医疗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此,××××同志努力克服家庭及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坚持不懈,积极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在1990年取得“江苏省保健医生证书”后,一鼓作气,继续学习,于1992年又取得了“××××市卫生局中医结业证书”。再接再厉,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这就足以证明他是一名合格称职的乡村医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要服务好群众,解除患者痛苦,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特长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他潜心学习,刻苦砖研,于取得了“江苏省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通过学习,他的医学水平提高了,现在村民们不少病症,不需去大医院,在他这里就能得到解除。

××××同志不仅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医术也能做到精益求精,在周围乡镇也小有声誉,特别是治疗“毒蛇咬伤”方法独特,他把寻访到的民间土方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结合起来,摸索创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用时短,疗效好,花费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大医院需几千元才能治愈的毒蛇咬伤,在他这里只需几十元便可治愈,周边乡镇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经他治愈的患者不下千例。

××××同志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督促帮助服务站的其他同志进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尤其对有困难的同志,他都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便他们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站里有位青年医生,毕业不久思想不扎根,实践经验不足,居医生主动关心他的生活,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手把手教他,这位医生深受感动,工作投入,有了很大进步。

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

××××同志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治技能,而在参与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及管理上同样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撤室并站,××××同志被安排到腰圩社区卫生服务站做站长。当初的腰圩站,房屋破旧,设备不全,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在资金及其困难的情况下,卫生院拨了四万余元,要求新建一所五室分开功能齐备的卫生站,这可 让站长××××犯难了,“要马好,还要马儿不吃草”,但他并没因此而退缩,而是开源节流,找最廉价的包工,自己亲自做小工,在他的带动下,全站人员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不到一个月,新站落成了。经过相关部门及院领导检验合格,受到了院领导的首肯。

硬件建设上去了,只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为把服务站办成领导满意,群众放心的乡村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同志还在内部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配齐各种资料。建立重大疾病患者个人健康档案300余份,参加医保人员个人资料一千余份,老年患者治疗康复资料100余份,并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定期免费上门服务,每年为医保人员上门体检一次,村民都高兴地说:“有居医生在,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由于工作出色,××××同志及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年受到乡卫生院的表彰,近年来多次接待邻乡镇社区服务站的参观学习。

五、忠于职守,平安一方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计划免役、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等是份内工作,××××同志在这方面注重以防为主,在细实上下功夫,二十多年来所在村从没发生过大的流行疾病和传染病。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文明卫生室”。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过程,××××同志总是身心力行,走在别人的前头。90年里下和地区遭遇特大洪灾,在抗洪救灾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每天带领消毒员,深入各家各户对饮水进行检测消毒。连续战斗了近两个月,确保了受灾期间及灾后没有发生任何疫情。“抗击“非典”的日子里,面对“非典”这样人类不甚了解,甚至会造成死亡的疾病,××××同志更是尽忠职守,无私无畏,他既当宣传员,又当战斗员,尤其是对从疫区返乡的人员,除不厌其烦,每天按规程上门监测、消毒外,还走门串户,宣传防非知识,分发消,使村民消除对“非典”的恐慌心理,树立“抗非”信心,所在卫生室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市卫生局评为抗非“先进集体”。

第5篇

许乃银简历

许乃银,女,1973年9月出生。1993年在徐溜中心卫生院学习并实习,一年后分配到村卫生服务站工作。平时认真学习医学知识,积累医疗经验,提高静脉注射水平。2004年顺利通过卫生部门考核,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2007年-2010年顺利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取得了全科医疗证书和中专文凭,并于2012年参加了全市执业医师,考取了职业助理医师证书。

本人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慢病建档和随访,能够做好及时建档和录入档案。面对病弱者,能够细心地为他们检查,耐心的为他们讲解病情和注意事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们早日康复。先后多次被区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在2013年荣获淮阴区卫生系统“最美乡村医生”称号。这些荣誉都时刻激励着我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卫生服务事业。

第6篇

关键词: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327-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等不断提高,但是依旧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响应学校“走出校园,亲身实践”的号召,笔者将农村卫生作为研究主题,并深入农村,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希望能通过客观的数据真实反映农村卫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卫生现状

重庆市某村,全村现有农户1064户,2808人。该村卫生室恢复于1982年,现有4名乡村医生。为对农村卫生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文对某村村民采取了抽样调查,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本次调查针对“看病方便程度”与“看病价格合理程度”发放问卷55份,针对其余调查项目发放问卷49份,全部为有效调查问卷。每份问卷有4部分,8个题目,主要围绕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看病医院(室)选择及方便、就医费用、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评价情况展开调查。

1.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近半数的村民身体健康,占48.9%,40.9%的村民经常生病,10.2%的村民偶尔生病。

1.2 看病医院(室)选择及方便情况 51.0%的村民看病时首选村卫生室,44.9%的村民选择镇卫生院,4.1%的村民选择区医院;68.5%的村民认为看病方便,25.5%的村民看病方便程度一般,6.0%的村民认为看病不方便。

1.3 就医费用的情况 53.7%的村民觉得看病的价格合理,33.3%的村民觉得价格比较合理,13.0%的村民觉得价格不合理;家庭医疗费占年收入的比例,14.3%的村民家庭在30%以上,34.7%的村民家庭在10%至30%,51.0%的村民家庭在10%以下。

1.4 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评价情况 绝大多数村民觉得乡镇卫生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后服务质量提高,占79.6%,6.1%的村民觉得服务质量下降,14.3%的村民觉得服务质量没有变化;91.8%的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服务满意或基本满意,4.1%的村民不满意,4.1%的村民不愿评价;村卫生室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67.3%的村民认为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有待提高,26.5%的村民认为乡村医生服务态度有待提高,20.4%的村民认为村卫生室环境有待改善。

2 存在的问题

2.1 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不足 该村除按要求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外,另设有2个村卫生分室。尽管前几年区政府对该村卫生室医疗设备进行了统一配备,但现在对照重庆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配置要求仍显不足,村卫生分室配备的医疗设备甚至达不到标准化卫生室要求的四分之一。

2.2 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偏低 乡村医生应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该村四名村医生均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皆在原合川卫生学校在职学习,整体医疗水偏低。调查显示,67.3%的村民表示乡村医生医疗水平需要改进和完善。到目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所占比例依然比较低。

2.3 乡村医生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目前,乡村医生受待遇不高、医疗设备不足等条件限制,再加上自身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等原因,乡村医生缺乏工作激情、服务态度不够好的现象存在。调查显示,26.5%的村民反映乡村医生的服务态度需要改进。

2.4 村卫生室环境有待改善 调查显示,20.4%的村民认为村卫生室环境需要改进和完善。据了解,该村卫生室和卫生分室均是自家房屋改装而成的,达不到标准化卫生室的要求,再加上常有村民在卫生室娱乐的现象,部分村民对村卫生室的环境感到不满意。

3 政策建议

3.1 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在配备基本医疗设备的基础上,再配备电脑、卫生服务软件、打印机、读卡器、健康卡等设备,确保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乡村医生的教育培养 将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新招入的乡村医生应具备专科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一方面要求现有的没有取得专科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限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另一方面建立医疗卫生人才下乡支农制度。市、区医院定期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3.3 改善乡村医生的服务态度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的管理考核机制,根据村卫生室的服务人口、服务范围、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辖区村民的满意率等因素,强化对乡村医生的执业道德考核,形成“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费补助到人”的工作机制,转变乡村医生的服务理念,改善其职业服务态度。

3.4 加强乡村医生的选聘 强化措施,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工作者、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标准,例如,新进大学生村医的待遇可与当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相同,并规定其最低服务年限。

3.5 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流程,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继续深入开展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增强重点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可度。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健敏,杨再峰,朱炜,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6,19(6):333-335.

第7篇

吉林省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我国农村需要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低,个别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同时,吉林省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省有12314个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共19774名[1]。针对我省农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吉林省卫生厅与吉林省人才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等高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两种方式,对在岗乡村医生和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医疗卫生专业培训,力争通过7年努力,使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计划培养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少于15%,全脱产定向专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计培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仍然存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城乡联系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弊端,要想较好地解决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入手进行改革,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长期的政策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医药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院校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地域性优势:医药院校虽然身处市区,但距离所辖范围内的农村相对较近,在医疗培训、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距离近、可及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从培养人才和提供培训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虑,本地区医药院校无疑是培养本地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的最好选择。人才科技优势: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阵地,医药院校是医学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院校不但明确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地区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也是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院校所拥有的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都能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医疗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医药院校拥有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其所拥有的直属及附属医院等,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不但具备良好的设备等硬件条件,而且拥有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专家等软件条件,是培养医学人才和乡村医师培训的良好平台,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吉林医药学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依托单位,我校在近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在人才培养与乡村医师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制定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特点,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学院将重点放在乡村医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应明确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构建适合于乡村医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医生脱产培训学计划,共开设必修课程20门,总学时620学时。①专业基础课程276学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等。②专业课程344学时,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常见医疗技术操作、卫生法学(讲座)、英语及拉丁语药物名称(讲座)、合理用药(讲座)、医学伦理学(讲座)等。③选修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皮肤性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④毕业实习26周。选用或编写适合乡村医生使用的专业教材:针对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编写了《实用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学》两部专业教材。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优先自选”的原则,鼓励学生到工作单位附近的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实习,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医院的学生,学院将为其安排省内具备临床教学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实习,确保临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建立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方便乡村医生学习:为方便乡村医疗、在校学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工作学习需要,我院建立了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卫生资源应用系统以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为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本系统划分22个子系统,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集普及性、实时性、前瞻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教育提供科学、丰富的医学网络资源。

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服务的对策研究

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农村医疗服务的现状,结合我省提出的相关政策,医药院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办学定位。①办学目标定位: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3]。我校正处于各方面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办学与科研实力与国内一流大学仍有一定差距,应着眼于生存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按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创建名校”总体办学思路和“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建院、科技强院”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②办学类型定位:作为吉林省惟一一所独立的医药综合类本科院校,我校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医药院校类型的定位有利于高校找准落脚点,以更好的作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高教系统的基础部分,我校类型应定位于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地方院校。③人才层次定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培养层次应定位为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兼顾专科生和成人教育,培养人才方向应是实用性技术人才。④服务对象定位:面向地级市和所辖区域农村地区办学。医药院校的最直接目的是培养医疗人才以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不但要服务城市,更要面向广大农村。⑤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是指某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医药院校以兴办特色专业为主,增强服务针对性,如我校开办的药学市场营销及英语护理专业等,同时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班开办很好地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问题,使之能够取之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机制: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方法能力训练等,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性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目前各高校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面临的共同课题[4],所以,人才培养机制的选择尤为重要。⑴学历教育: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政府“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最主要内容。学历教育必须以医药院校为载体,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使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系统掌握医学理论和科研技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历教育达到考助理执业医师资格。⑵非学历教育:所谓非学历教育,即指所有除学历教育之外的培训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短期培训。这种方式可以依托学校,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机构,具有形式灵活,时间短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培训,使农村医疗服务人员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其诊疗水平。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直属医院等机构,是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培训基地,通过临床技能实践,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医技。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①培训目标:通过高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医疗服务。②培养要求:主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接受临床技能的训练,具备临床诊疗一般性疾病的能力和应对流行性疾病的常识和能力。③培养周期: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学历教育应为3年,短期专业技术培训视情况而定,但每年不少于1次。总体利用5~10年时间使所有乡村医生学历达到大专水平;达到报考助理医师的资格并争取拿到职业助理医师资格。④培养形式:在校集中学习、到培训基地学习、选派优秀医务人才下乡授课。⑤配套建设:提高医药院校的师资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如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强医药院校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更好的支持。

政策机制研究:①招生政策:高等教育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医药院校应设立与农村医疗服务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科专业,并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及相关的学习科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这些专业予以资助以推动其发展,以更好地进行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制定特殊的“三定”政策,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面向农村招收农村定向生,适当借鉴“国防生制度”,签约就学,并适当予以资金上的补贴。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定向地点工作,若违约给予适当的处罚,以推动和约束医疗人才走向农村并服务农村医疗事业。②城乡联系政策: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城乡联系政策,帮助医药院校与周边农村建立对口联系,除应定期招收乡医到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和进修外,还应定期选派技术精湛的专家学者走进农村,针对农村医务人员工作较忙有时无法抽身参加培训的特点,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专项技术指导等,以促进其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医药院校的发展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需要医药院校的有力支持,所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提高医药院校的办学质量,并制定合理的适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才能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第8篇

让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就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诊治,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根本目标,也是健全农村分级诊疗体系的一项根本任务,关系到医改的最终成果。但广大农牧区村医的现状是,越是偏远欠发达地区,越是缺医少药的地区,村医受专业教育程度越低,且没有像样的医疗设施条件,当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小病拖成大病也是常见病、高发病的原因之一。基于这种状况,已有一些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投入资金和人力自发地在偏远和民族地区捐建传统医学校,培养乡村医生,捐建比较完备的诊所,这是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基层医疗非常好的方向,是慈善事业为身处困境者提供社会关爱和温暖的具有时效和长远价值的项目,也是中国式办法解决国民医保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途径之一。

但是,这些民间机构捐建的诊所在一些地区(即便在边远地区)不能被列入基层医疗体系,因此不能进入新农合的报销体系,村医也不能享有国家补助和地方补助,使捐建者长期负担村医费用和设施更新费用,影响捐建者继续扩展项目的积极性。另外,捐建诊所的村医即便医术较好、乡民认可,但诊所不能报销药费,无法吸引更多的村民前来就诊,不仅限制了村医的收入,而且也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建议,由国家卫计委在相关基层医疗机构体系建设中明确将民间组织和慈善基金机构捐建的乡村诊所一并纳入,并给予这些诊所新农合报销的公平待遇,对符合条件的村医也一视同仁,让其享有国家补贴和地区补贴。另外建立乡村医生准入标准和考核体系。未来几年和几十年,村医的人数会逐步增多,社会力量的捐赠也日益壮大,这将是可喜的局面。因此,应该制定村医资格准入办法和年度考核办法,使乡村医生成为一个能进能出的动态体系,那些不具备良好医术能力的应予以淘汰,不能将体系内村医又搞成铁饭碗、大锅饭,应靠每年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考评和乡民对其诊治能力和服务态度的认可(如以每年治疗服务人数来比较和认定),使其靠能力享有村医应得的补贴和职业尊重,同时产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动力。

雷菊芳委员还建议,国家卫计委应出台鼓励民间组织和慈善机构到乡村、到民族地区捐建诊所的政策;同时应设立社会捐建基层医疗的表彰专项,向全社会传播中国式、民族化乡村办医,健康全民的理念和价值,表彰其中的优秀项目和案例,形成面向基层和扶贫地区治病济困的社会风尚,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第9篇

为巩固我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促进村卫生室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就医需求,确保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现就乡村医生录用、工资发放及村卫生室财务管理、药品管理、收费标准等方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落实执行。

一、村卫生室医疗行为规范

1、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转诊记录、疫情登记报告、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置、药品管理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

2、做到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输液有观察记录、疫情有报告。

3、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应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4、药物使用要规范、合理,不滥用抗菌药物、激素,根据病情,调整用药,作好输液观察记录并规范输液程序。

二、乡村医生录用办法

1、录用条件:

一是遵纪守法、热爱农村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是取得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证书,且经县卫生局注册;

三原则上男性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

2、根据镇(办)区域卫生规划需用人数,组织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和群众评议,综合成绩后,择优录用。

3、每年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考核,成绩统一行文公布,择优选聘责任医生,办理聘任手续,聘期一年并签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

三、乡村医生工资发放办法

1、工资发放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2、工资组成:基础工资:包括村医工作年限、考核等级和职务补贴,按月固定发放。效益工资:包括经济指标、出勤情况,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按月浮动发放。奖励工资:包括在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做出成绩的,酌情发放。

说明:

①基础工资中工作年限、考核等级和职务补贴所占整个工资比例,由各镇办结合各自实际自行制定。

②考核等级:各镇办根据村医培训成绩、业务考核成绩、群众测评结果,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合格、一般(一、二、三)三个等级,确定每个等级的工资标准。

3、工资发放办法。

一是卫生室收入,在扣除成本费用、缴纳养老保险金、发放基础工资后,剩余部分的90%用于发放效益工资,另5%-7%用于发放奖励工资;

二是村卫生室,可按业务收入的3-5%提取发展基金,用于房屋修缮、设备更新等。

4、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根据“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任务完成情况发放。

四、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办法

1、收入管理。卫生室的收入要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使用卫生院统一发放的收费收据,有专人收款,每天收入与处方、治疗单、收据核对无误后,按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填写“收入日报表”,要与微机结算相符,每月定期汇总后向卫生院上交月报表。

2、支出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卫生室资金,保证合法收入不受任何损失。卫生室账目做到日清月结,每月定期向卫生院上报支出月报表及支出明细(包括开支发票、工资发放表等)。

3、帐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公示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向每一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公示,使其清楚明白。

4、固定资产管理。卫生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二级帐卡制度,即卫生院设立总帐、明细帐,村卫生室建立登记帐簿。卫生院组织人员每半年一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帐物相符。如有亏盈,需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五、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办法

1、镇办卫生院按规定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目录药品及部分必须非基本药物,并对村卫生室药品实行统一代购分发,不得私自购进。

第10篇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的形式,结合了女性主义与绿色文学的主要观点,但同时又对二者提出了挑战[1]。 生态女性主义谴责了父权制统治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并试图寻求父权制压迫下女性与自然的一种特殊的联系,它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把环境危机与解放妇女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来寻找一种新型的人与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朱厄特对新英格兰地区风情的逼真再现,无疑使她当之无愧成为新英格兰最优秀的作家[2]。 但通过阅读却不难发现,朱厄特在其作品中早已体现了她的生态意识与女性意识,她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命运,并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主要分析体现朱厄特这种生态意识与女性意识作品中的三部小说:《一只白苍鹭》,《乡村医生》和《尖尖的枞树之乡》。 这三部作品已经被国内外的学者从不能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这三部小说进行研究。

1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始于对自然在人类处于中心地位的认知,自然作为一种永恒的东西,不是被创造的产物,而是独立自为的存在[3]。 由于朱厄特的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她深深的被新英格兰当地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所影响。她很擅长观察自然,并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在其作品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朱厄特对自然的描写,逼真的再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朱厄特在其作品中也流露出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其笔下的女性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女性与自然能和谐的相处,共生。 在《一只白苍鹭》[4]中,朱厄特对自然的描写比比皆是,在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祥和的自然画面,那是一个六月的黄昏,一抹暗淡的夕阳在枝干间闪烁,小西尔维娅与老母牛背对着斜阳,漫步于回家的路上[5]。 自然在朱厄特的笔下是有生命的,美丽的,充满了慈爱的。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女主人公西尔维娅是被外婆从城镇接到乡村的。 对于西尔维娅来说,拥挤的城镇生活使她身心受到严重的破坏,她更适应舒适惬意的自然生活,她在自然中能寻求到无限的快乐。 她熟悉自然中的一切,自然中的生物与她为伴,她们和谐的,快乐的相处着。

《乡村医生 》[6]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朱厄特的半自传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医生莱斯利就是以她的父亲为模型进行塑造的人物。 朱厄特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他影响了朱厄特的一生,同时也是朱厄特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朱厄特对自然充满了喜爱与尊敬。 在《乡村医生》中 ,朱厄特不但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 ,也为我们描述了富有人性化的自然。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南是自然的孩子,她的个性是“自然性”的,她的发展不受束缚的约束[7]。 当南在莱斯利医生的花园时,她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苹果树把她当成熟悉的朋友,对她很友好,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事情会比处于自然中开心了。 当南想做医生的想法遭到人们的质疑与反对时,南感到万念俱灰,她难过为什么不被别人理解,但是当南来到自然的怀抱,在雪松丛里奔跑,呼吸河水清新的味道,她的灵魂得到了安慰,她不在感到迷茫,不再感到无助,因为正是自然与她为伴,指引了她该走的道路,去坚持自己的选择。

《尖尖的枞树之乡》[8]被广泛认为是朱厄特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描写了衰败落后小镇的乡村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纷纷离开家乡,涌向城镇,只剩下了妇女与自然相依为命[9]。 但是自然却没有因为人们的离开或是时间的变化而丧失它特有的魅力。 自然仍旧是迷人的,博爱的。 故事是通过一位女作家的叙述而展开的,她重新回到登奈兰丁,也正是因为那里的迷人之处。 女房东托德夫人靠采集草药维生,她热情好客,心地善良。 她熟悉每一种草药,能预知天气,对自然充满了礼赞与敬爱。 托德夫人的母亲布莱克夫人是一位慈祥可敬的老妇人,她与儿子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岛上,与自然相依为伴使她时刻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对生活充满了期望。 文中命运悲惨的人物就是乔安娜,她因感情挫折而过着隐居的生活,她过着与鸟为伴的生活,正是自然中的万物给了她生命的支撑,最后在她离世的时候,燕子在她的灵柩前盘旋,为她唱歌,为她祈祷。

2觉醒、反抗与母性的乌托邦

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人类的进步与男性的文明是建立在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基础上的。 父权制的存在是通过对女性的压迫而实现的。 女性成长的历史是在压迫与反抗中寻找自我意识与主体存在的历史。 在,《一只白苍鹭》中,无名的男子的到来,对自然以及西尔维娅都是一种充满敌意的“入侵”。 他提出用十美元的价格来交换稀有鸟类苍鹭的栖息地,起初,西尔维娅很害怕他,他的虚假的善良与伪装的面孔迷惑了西尔维娅。 但是,当西尔维娅在老松树上,与苍鹭一起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后,她的女性意识觉醒了,她识别了无名男子的真正意图,他不是鸟类的爱好者,而是鸟类的甚至是自然的残杀者,她最终用沉默反抗了男子的要求,了父权制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

在《乡村医生》中,南效仿了莱斯利医生,而期望长大后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但是她的这种想法不被人们所接受,在传统的女性价值观中,只有家庭才适合女性,一个合格的女人应该是能操持家务,照顾好丈夫孩子的女人。 但是在南眼中,比起这些事情来,有更重要的事情,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她去做。 在茶会上,南勇敢的驳斥了弗雷利太太,并坚持了她要做乡村医生这一想法。 南认为女性有权力选择职业,她反抗了父权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禁锢,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职业而放弃了婚姻。 她向父权社会的统治宣战,坚持了她最初的由自然赋予的理想,迈向了她人生的辉煌。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一部以女性群体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在登奈兰丁这个衰败有落后的小镇,是一群妇女坚守着这片土体,他们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给沉重的生活带来了活力。 在这部小说中,自然不再是被剥夺的对象,自然给人们提供精神源泉,生活食粮。 女性是智慧的代表,她们是独立的、充满活力的。 她们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烦扰,相反,她们对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男性在这部小说中显得内心脆弱,他们被描述的无力量 ,或是被生活的不幸所折服。但是他们没有被歧视,他们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 那里没有统治,那里没有优越与劣等,万物和谐,万物平等。#p#分页标题#e#

第11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与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医学院校应当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根据农村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积极探索定向农村社区培养的临床医学教育新模式。

1 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调查,遂对调查资料、数据以软件SPSS12.0.1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1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农村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67个,覆盖农村人口190.973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2010人,其学历结构本科不到1%,大专占19.6%,中专学历占47.4%,高中及无学历占32.5%;而社区卫生服务站有2067名卫技人员,多为上世纪70年代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赤脚医生”,绝大部分无正规医学专业学历,占全市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7%。卫生服务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预测未来5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占44.3%;未来10年将有1290名乡村医生退休,占62.4%。调研中发现,湖州市各县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进行统一规划站点建设,配置了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但软件建设明显不足。实地走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工作,多数卫生服务站虽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医生在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妇儿保健、卫生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都未能开展。一些基本仪器设备无人操作。总体而言,目前的社区医生缺乏健康促进知识和能力。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1)临床医生数量不足。湖州市农村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仅为1.25人。可见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总量明显不足,与当地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不相称,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且未来五年内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2)临床医生素质较低。据我们对湖州市农村社区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的学历以中专以下为主,占66.1%。现今农村80%以上的医生具有乡村医生资格,村医生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初培养的初级卫技人员,即所谓的“赤脚医生”,通过进修考试取得了乡村医生行医资格,还有一部分未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员也在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中仍有约20%的人没有取得乡村行医资格。(3)临床医生职称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9.97%。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均无职称,并且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的职称比例严重失调,初级:中级:高级为80:18:2。(4)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老化。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结构不合理,在1843人中,50岁及以上的有1290人。占70%,25岁及以下者只有6人,只占0.3%。

1.3 农村社区医生奇缺的原因分析 (1)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定位于中专层次。从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间,浙江省只有三所医学本科院校和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其余全部是中专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只能满足于县级及以上医院。(2)千军万马涌向大城市。由于我国还在发展中国家之列,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到了地市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毕业生大都到了县区级及以上医院,连中专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向大医院“投档”。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今天,全省大多数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乃至本科院校,大量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拥向了城市,他们宁可改行也不愿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3)“下乡”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落实。由于湖州市农村社区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改制”,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也是造成医学毕业生下不了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定向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定向社区医学教育是一种根据社区人群与个体卫生保健需求,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教育制度。为改变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薄弱的问题,我院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定向培养生129名,今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是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经验介绍如下。

2.1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关键 我们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撰写了《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调研报告》,市政府根据调研报告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为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出由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承担为农村社区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2007年3月22日,湖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定向培养农村医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在市卫生局和湖州师范学院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的设想很快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2007年9月第一批定向农村社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9名被招入学,从此,我院为农村社区定向培养临床医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008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为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

2.2 制订定向培养规划 根据湖州市现有农村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只有1.25人的状况,而且在未来5年内每年将有近200名乡村医生退休,因此,我们在制订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规划时,本着基本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既要有每年培养的计划,也要考虑到每年有其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补充。所以我们拟订了在今后5年内每年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学生150名,第一年招收120名,加上其他高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补充,这样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2.3 政策保障措施的落实 为了确保落实定向招收学生毕业后能到农村社区安心工作,湖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工作的意见》,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一是湖州市辖区范围招收的定向生培养费由政府承担;二是逐级上报定向计划,由村卫生室根据临床医生需求量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县区卫生局,最后由市卫生局公布生源指标;三是每一位定向学生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与各县区

卫生局签订协议书。由于政策保障措施得到落实,能使第一批定向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使学生学习安心、学生家长放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信心。

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结合当前我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应紧扣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为此,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 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大类十二项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根据调研了解到,对于一名农村社区医生来说,基本医疗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其知识要求是“基础水平,全面覆盖”,为达到这一目的,培养方案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基本课程外,重点加强了社区营养与保健、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卫生法学、全科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紧缩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着重加强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卫生管理知识,提高学生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3.2 加强“三种意识”教育 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调研中普遍反映。作为农村社区医生必须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因此,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加强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理念。使学生把自己从“医生”转变为一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者”,培养学生综合卫生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第12篇

一、合理制定新农合补偿方案。依照省政府下发《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府厅发〔2010〕81号)要求。落实全省统一的弥补模式:五统一”即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弥补比、统一弥补方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落实全面推进儿童大病医疗保证试点工作,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的基础上,开展提高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证救治水平的试点。

二、强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推动医疗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的政策。

三、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农合基金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新农合基金监管政策,确保基金平安、稳定运行。统筹基金当年结余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逾越当年统筹基金的25%

四、坚持便民利民的新农合运行机制。加大省、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力度。让参合农民最大水平地受益。

五、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新农合县、乡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达到50%

六、积极做好新农合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乡镇卫生院开展住院费用分段累加补偿试点。50%统筹地区继续开展门诊统筹工作。

七、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抓好新一轮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50%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开竞聘,30%乡镇卫生院建有HIS系统,40%中心卫生院提供口腔技术服务。

八、积极开展“先进县”创建活动。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争取年创评成功;对已获得先进县的5个县(市)要求不能松懈,坚持先进位置。通过开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切实做到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九、抓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依照国家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并动态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以上,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

十、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抓好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十一、组织实施中央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

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长管理知识培训,依照中央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方案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严格管理培训资金,努力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