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良好品德的培养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高校负担着为社会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素质过硬和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学校体育教育的革新,已经从单纯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过渡到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的特点,适当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集体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要彻底贯彻以集体利益为先的思想。(三)文明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要具备尊师重教,与同学友爱、诚实守信、严谨自律等良好道德品质。(四)意志品质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承受重大压力的情况下,也能临危不惧,面色坦然地处理问题。(五)团队合作意识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能通过团体项目,学会合作精神,了解1+1>2的思想。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实施一项策略之前,先要了解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方案,最后达到的效果也是最佳的。我国现在就读的是“90后”的大学生,这批学生的思想和“80后”努力踏实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当代“90后”的学生一贯被贴上突显自我、实现自我的个性标签,他们是比较向往自由的。再看社会背景的话,“90后”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所以直接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达不到该年龄的高度。学生依旧存在着叛逆心理,张扬个性的元素,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艰辛及为人处世的思想。他们还缺乏生活的磨炼,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功利意识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从而进行犯罪活动。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二)教师以身作则,在言行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书育人,首先要以身作则。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体育素质,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体育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思想道德方面为学生做好表率。学校也应该定期对体育教师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制定课堂规程。课堂规程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想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好作风,就要制定一系列的常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该在开学时期就对学生进行课堂规程的教育,重点讲述课堂中要时刻注意人身安全、讲礼貌、尊师重教、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等问题。只有在遵守严谨的规程中,学生才能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体会体育教育的奥秘。(四)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团结友爱的体育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团结意识的最快捷方法。例如,集体配合完成一项任务,在学校中寻找标识物来完成任务,达到终点。游戏中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思想品德。在最后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游戏中体会到的集体主义精神,只有关爱他人,乐于帮助他人,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务。而且要让学生明白集体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五)挑战自我。体育课是以身体的活动为宗旨的,但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时有的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锻炼方式,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训练。在练习中要关注学生产生的情绪,进行安抚,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让学生会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思想精神。(六)奖罚分明。在体育课中,对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提出批评,并进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当众提出表扬,并鼓励大家要以此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上是我在平常实践中得出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具体策略,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最重要的是弘扬体育精神,发展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纪律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最终使学生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
作者:张丽娜 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斌.如何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民营科技,2010(12).
[2]罗毅.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1(20).
关键词:思想品德 自主学习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58-01
初中思想品德一直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一课,老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不仅仅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但在现在的教学状况下,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思想品德课不受重视的情况,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做到及时与老师沟通,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厌学、弃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将现有的僵化教学模式改变,做到以学生为核心,老师为引导的模式,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一、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独立接受知识的重要技能,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越来越偏向素质教育,而摒弃原有的应试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将自主学习策略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学生是否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不仅仅要求学生可以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更要求学生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多方面发展。自主学习策略,更能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而素质培养应当以德为先,因而,现代教育要把德育作为发展的核心。自主学习的引入可以加强课堂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有助于调动课堂积极性
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束缚性,难以使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无法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最优化。通过将自主学习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环境,将老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改变为引导者。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利于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课堂氛围一改原有的枯燥乏味,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思想品德的课堂内涵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做一个品格优良的公民。
3.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性
在现有的教育状况下,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创新可以改变社会,将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从中我们明白,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下的重要需求。但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够一味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难以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将自主学习策略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具有个性的思想观念。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为他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策略的方法
自主学习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授课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因而,老师要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1.创造问题环境
通过创造问题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易于沟通的氛围。学生通过彼此间沟通,能够尽快的完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满足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但思想品德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因而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这时采用自主学习创造问题环境的方法,通过向学生提出“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再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能够直观的使学生了解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再让思想品德的教学浮于表面。
2.增强学生双向交流
学生学习往往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通过接收不同人的意见,可以改良自身的思想模式,因此,增强学生双向交流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在研究大学生舍命救下八旬老人这一课题时,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这种行为值得提倡,彰显了见义勇为的正面意义,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用一个具有充沛知识的大学生换取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的生命太过可惜。在这种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表述自身的观点,同时也了解了其他人的观点。思想品德课的很多案例受到的是社会舆论的约束,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确定一件事情百分百的正确性,但通过采用辩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明白不同的的思想模式,这样的教学更加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也能够对老师有所启发。
3.创设讨论氛围
思想品德具有人文性,它往往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加强思想品德的学习。因而将自主学习引入思想品德教育更加需要创设讨论氛围,通过贴近生活的课题,增加学生间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按三到五人的人数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给予不同的讨论话题,在课堂上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间可以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在交流讨论结果的时候,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高效的完成课堂目标。
三、总结
自主学习策略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将自主学习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来,可以改变原有的单一乏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这种模式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现代社会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有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其华.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55-55.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涵义 策略分析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
我们对客观事物存在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这就是情感。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教师应注重其较高素养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与树立,选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情感教学是在传统智育的基础上,介入并加强情感因素,以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高度融合。情感教学在注重情感因素的同时也重视认知因素。情感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自我调节等综合能力等,科学合理地将情感融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质,提高其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综合能力。
二、情感教学策略分析
(一)课堂教学将带有情感化的事例引入教学内容。
教学应持有相当的热情与情感,这样才能在教学的开始就高度感染学生,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引入。在理论和科学基础之上,用饱含激烈情感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自然引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寓情于理,引导学生明白事理,更好地学习并理解课本的观点,不断提高精神觉悟。
教师可在授课之前适当讲述一些小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品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海因茨”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素材,教师可尽量将海因茨的犹豫与矛盾淋漓尽致地讲述,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导其思考海因茨“偷药”和“不偷药”的行为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后果?面对此时复杂的道德考验,如果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做?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能够中和评价标准,既得到药物治愈妻子,又减去偷不偷药的选择痛苦?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入,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三思而后行”的行为习惯,培养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这样,学生在乐于听故事的同时兴趣大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下面教学内容与知识的引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观点的理解等。
(二)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学。
教师应善于发掘学生情感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发掘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素材,善于相关情境的创设,以情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情境创设是情感化教学策略的关键和重要环节。
例如: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法治精神的培养与树立,引导其“做守法公民”。但因为某些相关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所以教师可为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如果你在学校之外受到其他人的敲诈与威胁,你就会怎么做?是忍气吞声,还是告诉父母和学校?又或者是报警?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引导其在辩论中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应该果断报警,有的同学认为应告诉家长或老师。这样学生在知识领会的同时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将守法公民的概念传授给学生,使其懂法、守法,做良好公民。
(三)将情感化教学融入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还应将其作为学生生活与实践的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及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开发多种类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出书本与课堂,真正融入生活实际中,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人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讲述哪些是能够使人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合理消费、自力更生、勤俭朴素等;哪些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导致失败的坏习惯,并及时改正。教师也可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这样,在充分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亲自实践,最后让学生将这项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描述与分享,让学生更加理解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多么重要,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在困难的磨砺面前意志坚强,不轻易低头,勇于解决的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情感化教学策略的发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将情感与教学充分融合,真正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情激情、以情换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并将其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秀梅.浅议中学政治课的情感教学[J].现代阅读,2012,(4):109.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德育性;学科习惯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依据《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来分析,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德育性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必然成为习惯养成课的总目标,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习惯养成课教学的主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新课程最大特点之一。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因此,倡导教师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他们能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我们知道,小学生思想品德、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过程。“行”是四者的关键,也是习惯养成课的重点。习惯养成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行为习惯的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学生有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内化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因此,习惯养成课的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材,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去,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应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的活动。
二、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教学模式
研究表明,下面“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较适用于习惯养成课型。
1. 激情设趣,有效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
在导课时要注意遵守“准、实、快”的原则,准是准确定位导课的作用;实是注意导课的实效性;快是快速切入教学内容,力求高效。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和“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
3. 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从学习习惯上讲,归纳总结是引导儿童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从教学实效上谈,归纳总结的作用是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进行正确树立的有利时机。
4. 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行为习惯的培养单靠习惯养成课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小学品德学科习惯养成课教学策略
(一)接受式教学策略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策略是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它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且在实施上经济、可行。
如一位教师在教《爱惜每一张纸》时是这样做的:导入时,利用图片导入法,为学生展示生活、工作、艺术各方面纸的用途,让学生谈观后感,学生纷纷表示“原来纸的用途这么广这么大!”从而让学生明白纸的用途,感受纸的重要性。接着又为学生播放生活中浪费纸张的视频,唤起学生共鸣,发现浪费就存在身边。然后为学生出示造一张纸需用的树木量,并提供大量数据,一个班一天浪费的用纸量,一个学校一天浪费的用纸量,一个城市一天浪费的用纸量,一个国家一天浪费的用纸量,全世界一天浪费的用纸量,当数据越来越大时,学生震惊了!屏幕上即刻显示:树木砍伐、生态破坏、物种减少等由树木减少带来的灾难画面,学生屏息凝神,专注地盯着屏幕,直观数据和场面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体会到“纸张太重要了,爱惜纸张真要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
这位教师采用这种接受式的教学策略直观地告诉学生爱惜纸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好习惯,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爱惜每一张纸。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
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事物或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樱来获取新的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其最大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其重要的学习形式。
(三)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习惯,实现"自我教育"的教学策略。品德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认知内化为行为习惯。
以上教学策略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用到这些教学方法,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使它们互补共存,达到和谐统一,共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沈一松. 小学品德学科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7(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也慢慢地提上了日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它为新型课堂指引了教学方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重视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为己所用,让学生能够拥有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真正技能。传统课堂侧重于考试和分数,强化理论教育。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更能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班本化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一个集体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小学生强烈的集体参与感。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能有良好的帮助和启发作用,也对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者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究
一、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品德学科总体来说,难度系数不大,但德育作用突出,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占据关键地位。小学学生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大。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正好起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本化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生本理念”,班本化教学正是重视学生集体观念的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形成共同的高尚的价值理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一)导入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实际例子
班本化教学是区别于笼统教学的个性教学方式。导入和创设与课程高度适合的情景是班本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生年纪尚小,更容易被直观的画面所吸引。因此,教师在导入生活情景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添加一些具有生活元素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生活教学为载体,教学内容更容易展开,而且在课堂上穿各种生活情景,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在充满生活事例的课堂中,班级气氛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能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共同对一件事情做出一致的、正确的判断,从而真正领悟课堂教学知识。[1]例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提问:生命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想起小草、大树、小鱼、小猫、小狗、人等生命。这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了解各种生物的特征。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前,领略生命的真谛。
(二)把握课堂情感,产生思想共鸣
思想品德教学中包涵很多情感教育。这些情感教育能烘托教育氛围,激发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思想共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材中思想情感的挖掘,注意添加课堂新元素,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课堂条件。例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国名、首都、国歌、国旗、国徽、国庆节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具有爱国情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产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了更好地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歌曲播放、视频展示的环节。如在聆听《大中国》时,学生可以慢慢跟着吟唱,在大合唱的氛围下,爱国情感则油然而生。[2]
(三)开设相关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适应社会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新型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帮助社区老人,参与文物展览会等。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更能将教材知识真正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获得更多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未来道路我选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某些生活活动。在班集体课堂上,学生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参加活动后的感想,还可以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在遇见乱扔垃圾现象时,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在与家长产生矛盾时又该怎样“处理”,等等。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主动探索适合班集体教学的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课程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初中生;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74-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初中生往往逆反心理严重,甚至会出现厌学、逃学、自残等极端行为,因此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现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1]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既是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初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渴望独立,易冲动,但可塑性最强。在平时教育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生理成长状况,却忽略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使生理和心理教育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刻不容缓,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
笔者一直从事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育教学,接触许多初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少学生成长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当弘扬思想品德学科的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我国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学科教学的“职责范围”,主动地有意识的进行渗透。[2]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品德教师自身应是一个有健康心理、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只有教师以高尚廉洁的人格从事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言传身教、以德育德,塑造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标。
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思想品德学科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教科书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使其心理素质逐步提高。[3]
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创了许多新途径。教师可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小品表演、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体验其重要性。它要求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说教,要注重实际地影响他们,注重引导。
4.将课堂渗透教育与课外心理辅导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是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因而教师要用灵活的方式,如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一些心理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与学生沟通应找对切入点,避免说教,鼓励学生打开心扉,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教师了解之后,应该努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和家长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上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不仅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还能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锻炼了组织性、纪律性、自制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开展课外活动时,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参与,老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加入学生的队伍里,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老师也是有益的,体现“教学相长”。
总之,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加以引导,就能使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科任老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样肩负着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使命。因此,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不仅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现实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只有坚持一定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具体而言,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学生本位原则
所谓学生本位原则,指的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自主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在这一原则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加工与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组织、引导与协助的作用。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过程本来就是创造的过程,因此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探索性问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如果探索性原则能够得到长期坚持,那么对于学生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探索、发现与推理归纳等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可以通过讨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的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及时的指导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并发展能力。这和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启发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要善于把握启发的时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定的原则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或策略的支持。为了更好地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与尊重的教学氛围既是学生本位原则的具体体现,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就民主而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而平等和尊重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基础。教师在营造民主、平等与尊重的教学氛围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要积极鼓励,只有尊重学生观点的多样性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能动性,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第二,教师自身要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无纪律,而是让学生在思想上放松,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景教学。课堂教学的推进与学生思维的活动都离不开情景的设置,好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中不断探索与创造。第二,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与分组辩论教学的优势。讨论与辩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观点的碰撞,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与知识面,这样对于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第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把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思想,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实际,而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符时,也会主动进行思考,并积极解决现实问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将不再以书本为准,而是以实践为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而怀疑精神又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适时激励
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导向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改革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变革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要通过教学评价的变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降低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重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形成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第二,重视质性评价,坚持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仕碧.浅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2011.
摘 要:文章从阅读建构思品知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准确理解思品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加思品实践体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加强思品课后反思、培养良好的自查能力等方面,研究思想品德试题解题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试题;解题;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G63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12-01
仔细研究最近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很容易发现学生平时的解题习惯与考试得分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学生减少不必要的低级解题错误,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试解题习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良好的审题习惯、严谨的思维习惯、科学的表达习惯、细致的自查习惯。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试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呢?
一、阅读建构思品知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习,认清课改本质,设计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教学方式。对于思品课程来说,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十分重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建构,归纳总结教材知识,梳理提炼思品规律,学生能够厘清思品概念原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理解思品知识的现实意义,最终达到在具体的试题情境中准确运用思品知识的目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知识的讲解甚至让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死记硬背,而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提取核心知识要点,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体验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而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就是思品应试中不可或缺的审题过程。思品教师都清楚,思品命题一般是以情境材料形式呈现。因此,要将审题习惯的培养融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教材中的情境材料和思品知识,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业,将作业当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定会得到提升。
二、准确理解思品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能牢记很多思品知识,但在试题情境中不能灵活运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思品知识的理解不深,对思品知识之间的因果关联不太明确。只有彻底理解思品知识的本质,明白思品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才能熟知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在彻底理解思品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思品试题,明确试题中设问形式、考查范围和答题方向,并将有关情境信息与教材知识进行相关转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思品知识,准确规范、有序清晰地进行答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呈现必要的图文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思品知识尽量形象化,将理性的思品学科尽量趣味化,将沉闷的思品课堂尽量活跃化。教师通过以上种种手段,能使学生强化对思品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具体的试题情境中灵活运用,达到规范有序地进行解题的目的。
三、增加思品实践体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都应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会学生知R,不如教会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对于思品学科来说,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答题的逻辑性与准确性、精练性与针对性。因此,要增加思品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首先,思品教学要改变过于注重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向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向转化。思品实践体验方式比较丰富,比如社会调查、情境表演、角色体验。通过种种实践体验方式,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思品知识,还有真实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有了真实的感受,学生表达时就会尝试将学过的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进行有血有肉的表达。其次,答题时还要注意表达技巧的渗透,比如表达的逻辑性、层次性和清晰度。要让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强化相关表达技巧,做到答题要点化、数字化、层次化,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分点表达、有条不紊、语句通畅、语法正确等。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使用思想品德术语进行答题的良好习惯,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参考答案在这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示范和要求。
四、加强思品课后反思,培养良好的自查能力
学生在思品应试中很多时候的失分是非常低级的,其实,通过仔细自查就可以轻松地将错误找出来进行改正。因此,要加强思品课后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查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仔细地记笔记,课后要让学生对照笔记进行反思习惯的训练。要通过反思,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一旦反思习惯养成,学生答题完成之后定会进行自然的“回头看”,对答案进行仔细检查,并及时改正不正确或不太规范的答案,以争取更好的考试成绩。
五、结束语
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表现向良性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低级解题错误。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试解题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严谨有序、规范科学的引导和训练。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攀.在政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03).
[2]陈有轩.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0(10).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 问题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47-02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不断进步,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一、小学思品课主要问题: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
这些问题,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探索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在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中,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二、小学思品课教学策略: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再加上这次国培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教学对策:
1.明理激情导行对策。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不过本次培训专家专题讲座中,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过程性评价。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对策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问题――讨论”思考。这种教学思考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资源开发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考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一、从实践出发,体验生活
生活的体验导致学生品德的形成,真实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在教学中应注意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促进他们全面、良好地发展。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实践、学习,增加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增长见闻,开发兴趣,拓展知识。道德是与生活密切接轨的,离开了社会也就不再有意义,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与学生紧密相连。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才能从心里打动学生,引发他们真正的道德情感,真正地产生道德认知,而这些源于生活的实践、认知,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
因此,在学生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脱离了生活,品德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抓住事情的真实之处,通过真实的感受,发自心灵的感触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二、探究应坚持适度原则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是这次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去深入研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热情,达到教学目的。而在组织的活动中要坚持一些原则,保持高热情、高效率。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看似在热闹地探讨,实际上不乏有的学生想借此机会“凑热闹,出工不出力”。这样小组的讨论将会因此而变成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讨论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探究的目标也将变得漫无目的,还因此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地配置学习内容,达到高热情、高效率的目标。
在不同的地区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堂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策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处理好各种问题,进行好每次活动,提高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发展主题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参与、认识能力在本次新课改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更加受到重视,因此,新课程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社会课程更加考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适应能力,更加强调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自己,而这与传统课程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样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进行实践、感悟。在一些不必要让学生了解的方面,我们只需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正确的事实就足够了,所以,往往直观的认识反而要比理论化的认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不管如何,学生都应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我们要采用主题模式,进行单元教学。
教材的编排采用主题单元的模式,按照总―分的形式进行,每个主要主题下分若干个次级主题。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不要机械式地教学,对教材统整,可以部分颠倒或整合。
四、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吸收老师教的知识,老师的教学内容需要阐述,这样双方的思维就要进行密切的沟通、碰撞,新的问题就必然会产生。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已有经验,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剖析,从而达到上述的状态,这既不能由老师预先设定,又不是学生能自主决定的,这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节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适宜的教学节奏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发展也大有益处。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渗透
随着我国的社会的不断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品德问题层出不穷,其已经制约了我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对近些年我国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不难发现出现这些品德问题的原因无非是品德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品德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也导致孩子在年少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园时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让孩子认识到拥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从而使孩子学习良好的品德,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的健康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
(2)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还可以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孩子豁达的胸怀。众所周知,幼儿在幼儿园中很容易发生争吵,也许是因为争抢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是因为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的情况。虽然说孩子之间的争吵不同于我们大人那般的激烈,但是如果教师对争吵处理不够恰当,很容易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这时应该要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分析,对其个性进行完善,帮助幼儿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3)与此同时,由于很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溺爱着,一旦其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发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通过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让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并且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进而使孩子培养出豁达的心胸,在其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和困境。
(4)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当其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由于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其他的群体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过在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非常的重要的。
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品德教育渗透。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然而老师的教学是针对于全部同学,而不是针对于个人。对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学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文化知识方面,忽视了进行品德教育,这也使得孩子错过了接受品德教育的大好机会。
(2)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老师通常会开展较多的游戏活动,用于提高孩子的教学效率。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的,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还会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但是从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没有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这就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品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是平常孩子生活和学习待得最多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园时期是他们很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同时,这时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强,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最好的时期。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教师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很多教师都是进行生搬硬套的说教,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错过了时机,对于幼儿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重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
因为幼儿在幼儿园中,日常生活占了较大部分时间,因此要想使幼儿拥有良好的品德,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渐渐的改掉不好的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因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将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游戏渗透给孩子,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使游戏不仅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而且能够到达品德教育渗透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3.加强教师的教育
教师是品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人,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其才能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使教师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机会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对外招聘优秀的教师,补充到队伍中去,用以确保在幼儿园中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品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品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使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2015.24:108-109
摘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特别是在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对于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素养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策略进行论述,从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作用、运用以及评价三个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中学生情感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情感 创新 教育 评价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感是人类交流的剂,有了情感,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富有感情。作为一项情感教育学科,思想品德的教学作用可谓意义深远,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其次,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再者,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另外,也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我们知道,情感教育虽然重要,虽然好处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显得运用困难。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这就造成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恶性循环。但是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
1、 教师要具有爱心:情感要凝聚在“爱”上,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教师要保持耐心: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条件。人们的一切言行,不仅受认识所制约,而且要受情感所调节。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是从认识上灌输一些理论,提出一些要求,还不能保证学生真正能贯彻到行动中去,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深刻的体验,才能形成一种意向,产生一股力量,将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3、教师要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4、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采取故事渗情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比如在讲述“做意志坚强的人”的时候,我就列举了世界上的一些身残志不残的案例,比如霍金、张海迪等等,通过他们的事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面貌,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人尚且如此,作为健康人的我们更有条件去做的更好。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评价
以高尚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形与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形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就是显形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