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轮岗总结

教师轮岗总结

时间:2023-05-31 09:0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轮岗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轮岗总结

第1篇

北京市东城区曾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行政区。从基础教育角度看,网格化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让每所中小学都成为优秀学校。近年来,东城区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按照街道行政区域将区内的学校划分为几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配置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不断加强资源统筹,完善相关制度,学区制综合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小学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这就为东城区的教师轮岗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2014年,东城区小升初优质中学招生录取率达到了85%,其中通过大派位(含对口入学)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初中校的比例达到73%。改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2014至2015学年度,东城区将启动新一轮学区制综合改革试验项目,骨干教师轮岗是这轮改革的重点。东城区将以学区为基本空间单位,采用“机关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轮岗、研修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校际联盟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优质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学区教师培养基地交流轮岗、城乡一体化交流轮岗、建立更广泛灵活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8种方式,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轮岗,构建人人都有机会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以达到2020年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全覆盖的目标。交流轮岗主要通过政策的引导,促进广大干部教师自觉主动地交流轮岗,变“要我交流”为“我要交流”。

2014年7月16日,东城区正式启动首批干部教师轮岗交流,1612名干部教师在9月新学年开始,就走上了轮岗岗位。同时,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东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校已经从2013年的54所增加至83所;优质教育资源校在东城区的覆盖比例已经达到80%。“所谓优质资源校,首先是百姓认可、社会口碑好的;其次,在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方面,达到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东城区推进教师“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身份统筹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障碍。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调研员刘顺利、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克强,这样总结东城区的教师轮岗制度:“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均衡教师资源,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刘顺利谈到,教师轮岗机制单一,是制约轮岗制度发展的一大瓶颈。多年前,东城区有600多位骨干教师,计划每年轮岗15%;但在交流轮岗时发现,教师们的轮岗积极性并不高。单一的轮岗形式,并没有形成教育共赢的局面。

2014年,东城区教委提出:采取“盟、贯、带”方式,推动教师轮岗制度,成立8个学区,新建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5对深度联盟校,建立4条优质教育资源带等形式,进行教师轮岗。刘顺利介绍:东城区采取8种形式进行教师轮岗,分别是机关与学校之间干部双向交流轮岗方式;教育研修机构与学校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深度联盟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联盟校教师跨校兼课;九年一贯制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优质教育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以学区联合备课、网络开放课程等方式,建立更灵活的人才共享机制。

郑克强认为:实施教师轮岗制度使三方均受益。教研员进入课堂直面学生,这对其了解学生、了解科研课题是否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轮岗让普通中学的孩子听到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的课,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能够直接从课堂上受益;最后,交流轮岗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从优秀的教研员的讲课中学习教学经验。

东城区中小学教师普遍对轮岗没有抵触情绪,由于轮岗经验意味着晋升,教师们多愿意参与轮岗。这与东城区的联盟校政策有关。强弱学校联盟,全面提升了弱校水平,缩小了校际差距;骨干教师轮岗,使得轮岗教师地位提升,人人愿做轮岗教师。

第2篇

一、 校长轮岗制度的好处

1.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想的重要内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而且侧重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倾斜,办学条件的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大大缩小了学校之间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但是,学校间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观念并没有因办学条件的均衡而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综合差距系数,促进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的均衡发展。要实现均衡发展,除了“物”方面的满足,更需要“人”方面的配置,因此,加强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是解决均衡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加强校长轮岗制度,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保证学校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得到均衡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日本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五年,校长任期两年,凡连任者须在校际间轮换。

2.激发校长热情

有的校长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几十年,工作方式单一,思维方式定势,时间长了自然就倦怠了,工作没有热情,效率自然也低下,走不出“高原期”。通过轮岗,换到条件更好的学校,校长觉得新学校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因此会珍惜机会,热情倍增,为大干一番事业奋力拼搏。换到条件比原来差的学校,因校情不一样,发现原有的经验在新环境下不适用,继承与创新成为新校长的难题,这就逼着校长正视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已成定势的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为再次创造辉煌注入新活力,形成新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3.发现管理人才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并不一定是他的本事,也许有一些幸运的成份,但如果他在多所学校都能干得漂亮,这样的人就是人才,可以重用。因此,校长轮岗制度是培养、发现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4.遏制教育腐败

校长轮岗有利于保持教育一方净土不受污染。校长定期轮岗交流能使校长不断在新的环境下经历摸索——磨合——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能保持思维常新、勤政从教、业务上进、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据有关部门透露,在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中小学教育腐败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干部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些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任职,权力过于集中,少了民主监督,少了不同声音,搞“一言堂”,行“家长制”,放大个人权力,居功自傲、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实行校长轮岗制,有利于校长面对现实不断警示自己,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与落实,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教育腐败的滋生。

二、 校长轮岗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传承的过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不断提炼和实践的结果,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也有赖于不断凝聚。校长轮岗制带来的是制度的变更,学校文化的颠覆,让学生和教师在不断更新的学校文化中无所适从,也就更谈不上文化的积淀。

2.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行轮岗制度在空间上取消了校长同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协作,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校长的轮换,原本重点培养的教师被忽视了,原本一套系统培养教师的方案被终止了,教师的成长道路被扭曲,其只能在反反复复的磨炼中缓慢成长。

3.不利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校长之所以能办好学校,在于其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长期的发展规划。较长的任期可避免校长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校长本身也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向着教育家的道路发展。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往往要扎根于一所学校,用毕生的精力来实现。

4.不利于学校特色的绽放

现行的“校长轮岗制”也极有可能源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观念。其实校长不是魔法师,由于没有现成的点金术,他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一所好学校,好学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好经验只能借鉴,不可复制,指望校长移植办学经验就可复制一所好学校,那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这样也将把所有学校复制成统一风格的产品,如此多的学校风格一致怎能百花争妍。

三、 对校长轮岗制度的思考

1.校长轮岗切忌“一刀切”

校长轮岗制牵涉面广,为稳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和绝对化,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为确保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下面几种特殊情况可考虑不实行轮岗:校长离退职2年;学校处于上升时期;学校团队和谐又富有战斗力。

2.推行校长轮岗制与校长评价机制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考核校长工作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量化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轮岗、奖励的主要依据,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作用。

3.实行校长轮岗制与校内轮换制相结合

第3篇

一、变“福利”为“激励”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这样一来,学校先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获得了笔记本电脑,其中五分之一是青年教师。这种配置方式,改变的不仅是笔记本电脑的发放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习惯,使“福利”变成了“激励”,使笔记本电脑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放大”。

二、变工作总结为盘点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們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指令,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削弱了总结的作用。近年来,我們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具体做法是,在每年年终时,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們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这样,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同时,对参与评选获奖的师生、家长进行表彰鼓励。十件大事的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共谋发展的原则,因而评选结果令人信服,认同度高,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

三、变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砰”的一声开了,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生字,一字一排。这样,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晾在了一边,只好看学生一遍一遍地写课文的生字。课后,校长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突然把讲授课时改成了作业课时,答曰“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说完,转身走了。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的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校长与教师长期在一起,彼此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校长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校长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教师又存在了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教师,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推门听课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面对校长的推门听课,很多教师临时调整课型,本应该是讲读课改为作业课或自习课,或干脆拿出试卷考试,这无疑是对校长推门听课的不满。这样校长推门听课不仅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而如果校长强行听课,教师可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如此一来,课后校长的评课可能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与其这样,不如改为预约听课。预约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充分尊重对方,给对方留有空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自己确定,课型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等等:二是激励教师。预约听课说明校长对教师的重视,更能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校长预约听课,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准备,主动请教,主动交流。三是双方都有准备。校长可以提前进教室听课,不存在打搅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容上课。这样,管理效应就体现了,校长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师的真实情况,激励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学活动,加强了校长与教师的沟通。

四、变“轮岗”为“交流”

目前,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对此,许多学校采取轮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安排到村校轮岗工作。这样一来,根据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一次教师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教师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差,安排来的教师又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无希望。这样的轮岗制度,双方都不满意,其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问题,我們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采取了变轮岗为交流的做法,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心校与村校的教师交流

村校教师基本上由“民转公”和“代转公”教师组成,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老化,课改意识淡薄,对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学不能胜任等。针对这种现状,积极推进中心校和村校的教师互访互学,让中心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年轻教师实行“走教制”,到村校去承担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村校教师在集中精力抓好语文、数学教学的同时实行集中培训制,到中心校参加艺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并承担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村校艺体等教学薄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校的发展。

2 村校之间的教师交流

在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财政体制下,办学相对封闭,教师人才流动基本处于静止状况,办学空间受限,办学效益也大打折扣。村校之间教师人才的流动,既不与现行人事制度相冲突,又能激活教师的动力,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村小之间教师的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交流。再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差的学校也有它的优势方面。村校之间对等互换学科教师,以“多余”换取所需,以特长换取特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这样,既能填补彼此间的课程空白,又因新生力量的介入和专业力量的增加而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办学活力。二是科研交流。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要保持办学活力,就必须有新质因素不断地渗透到学校中来。校际间有选择地进行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交流使用,不失为解决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填补校际间的教研空白,还能为交流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平台,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三是管理交流。“管理不在于规范而在于发现”,所以现代的管理应该是开放的管理。校际间有针对性地交流使用管理人员,不但能带给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新的管理策略,新的行动力、执行力,还能有效地激活管理资源,放大管理绩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3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探索以强带弱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缩小村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拉动村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行动。在这方面,校长要突破学区限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学区外优秀学校的支持,做好协调安排工作,并在学校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领导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中层领导到村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选派村校主任教师到优秀学校挂职学习,提高管理能力。第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教师到村校支教并给予支教补助,选派村校教师到优秀学校锻炼学习。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还应该主动派出教师到工厂、到社区、到商场去丰富教育内涵,去发掘课程资源,去拓展办学空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孩子們的实践活动拓展基地。如果学校有选择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适当交流使用员工,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聘请当地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等。这样,教育资源就更丰富,教师资源就更鲜活,课程的实施空间就更为广阔。

第4篇

关键词: 教师轮岗农村体育教学体育设施解决对策

为实现我市校际师资的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学校和周边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我市教育局积极响应相关的教育政策,组织和出台教师轮岗制度。对于城区的教师不分职称、行政职位,都需要去农村学校最少支教、交流一年,并且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几年的实践表明,效果是非常明显和突出的。

作为一中的一名普通体育教师,我有幸在2008年去当地一偏远中学交流,为乡村的体育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结合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农村体育教学还停留在很落后的阶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农村体育教师匮乏

开学前我对要去交流的中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乡镇中学,竟然只有一个体育教师,而且这位体育教师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且不是什么专业学校毕业的专业体育教师。据了解,学校原有一名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一年前考到了城里的学校,该校的体育课就由一名历史老师兼任,以配合那位快要退休的所谓“专业体育教师”一起教学。同样,所在镇的小学也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所配备的专职体育教师基本都是由过去的数学或语文教师担任,这些教师上不完的体育课,再由其他人兼职完成,对此我咨询了教育局的有关领导,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教育局的人事编制主要还是倾向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即使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也不会为专业的体育教师而单独增加编制,这也许是农村学校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根本原因。

存在类似这种问题的中学一般比较偏远,经济又落后,非常难招聘到专业体育教师。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无法真正面对这样的现实,都在想,读了那么多年书,却来到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不情愿。另外有时编制也不是一下就有,造成毕业生即使没有工作也不会来偏僻的农村学校。同样我咨询过福建师范大学的体育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投身到乡村学校,他们的回答是:偏远的山区生活无聊、工资又不高,即使自己愿意,父母也不同意,而且他们最大的担忧就是一辈子都会生活在那个地方。这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观念,所以就出现这么多年只招聘到一位专业体育教师而这位教师又考回到城里学校的情况。

现在的教育制度使学生、家长、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这样几大主课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关键,学校的升学硬性指标。反观体育等副科就无法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更谈不上什么高的要求。所以在考虑是否招聘专业的体育教师的时候几乎得不到支持,自然而然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业体育教师任教,只是其他科目教师代课。

二、农村中学体育设施不完善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在农村中学,紧缺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经举步维艰,更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过小,加上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无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例如:我2008年轮岗的这所中学只有一个凹凸不平的篮球场、一个不足两百米的泥巴跑道、一个羽毛球场、两个乒乓球桌,所有的篮球都是胶皮的,而且还不足十个,没有一个足球,相对实心球、铅球数量还算够。这样的体育器材、这样的体育设施又怎么能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呢?

三、农村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城乡差别和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另外,在农村学校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学生学校都会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试科目的训练,对于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早已经抛到脑后,特别现在还存在“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的思想,认为体育无关紧要也没必要投入更大。所以一直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观念的形成,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久而久之,出现体育课上其他科目的现象,自然体育教学成了学校教学的陪衬品,可有可无,学校体育就更难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四、关于解决农村体育教学问题的建议

1.从实际出发,加强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走出对体育教学的误区。学校要把体育教学列入学校全面的工作评价当中,要充分地宣传学校体育价值的终身效益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个别的效果。在学校紧张的经费当中,能够添置一些体育器材,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特别现在已经需要体育中考,在体育测试中如果成绩优秀可以在总分中加五分的考试制度,就需要学校和社会重视体育教学。

2.各方面争取和支持专业体育教师到偏远的乡下中学任教,并且给予适当的照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对于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上级部门应该在固定的时间里进行专业的体育教学培训,使非专业的体育教师转变成专业的体育教师。在轮岗的一年教学中我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3.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虽然器材过于破旧,数量短缺,但教师更要利用这些有限的体育器材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例如铅球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口诀,掷铅球的秘诀就是五个字“瞪”、“转”、“挺”、“推”、“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掷铅球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动作,提高教学效率。

4.在轮岗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帮带活动,对于帮带的双方在固定的时间教育局组织交流,进行长远性的互动而不是一两年的轮岗或支教。在不定的时间内城里的教师要到偏远的农村进行教学交流,特别对于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下乡交流的次数要频繁。这样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农村学校在师资方面也会缩小和城市的差距。

总之,农村中学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缺少必要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现状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轮岗措施固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但还需不断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师轮岗政策的制度化。要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程序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老师的待遇特殊性等。国家必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输往这些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及待遇,同时将教师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的经历作为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并将它作为在同等条件下教师提干、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的重要依据,从而解决农村学校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

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规划投资7263万元,其中年4821.4万元,年2441.6万元。

年,规划投资4821.4万元,包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69万元,美化校舍、绿化校园、修建校门、主干道、文化墙及停车棚等900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1975万元,配备体音美劳、理科教学仪器和图书607万元,更换教师办公桌椅25.6万元,安装计算机教室、进行班班通建设、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603万元,添置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钢床、食堂餐桌椅154.8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74万元,安装直饮水设备63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150万元。

年,规划投资2441.6万元,包括外国语学校和洋坪中学新建综合楼520万元,修建校门及主干道、绿化校园等330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1185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添置学生食堂设施设备和不锈钢餐具41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285.6万元,维修教师周转房80万元。

二、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置均衡化

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小学专任教师取得高学历比例达到6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取得高学历比例达到60%以上;新补充16名二本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到中小学;确定1名教师作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名教师作为省级名师培养对象;新培育1名以上市级名师;建立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校长持证上岗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0%。组织全县校长及教师参加培训,年度培训总学时不少于60学时/人。

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小学专任教师取得高学历比例达到7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取得高学历比例达到65%以上;继续招聘二本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各级名师、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开展教师轮岗交流,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0%,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教师年度培训总学时不少于60学时。

三、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年1月---年3月进行宣传发动,为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年4月---年6月开始探索实践,全县各学校逐步开始实施。年7月----年1月为交流提升阶段,以区域研训、精品课展示、四优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培训、交流两手抓,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达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预期目标。年2月----年11月开展评估整改,对学校、教师创建工作进行评估,学校、教师对照不足,积极开展整改,提高创建活动效果。年12月进行总结表彰,推广典型,扩大创建成果。年,巩固深化高效课堂创建成果,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结果进入宜昌市、县前列。

四、实施关爱工程,促进弱势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第6篇

深入贯彻《纲要》精神,认真学习幼教新理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园及中班幼儿的实际,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幼儿保教质量,认真制定适合中班年龄的活动计划,并步步组织实施,使年级组活动能正常开展。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1、按照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全年级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水平,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真诚合作、友爱相处的集体。

2、从实际工作出发,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3、要求各班教师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做好轮岗工作,促使班级保教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三、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稳定幼儿情绪。

2、开展“老师爱我我爱她”主题教育活动。

3、讨论、熟悉教材,视唱音乐教材中的乐曲,制定教学计划。

4、各班结合班级情况召开家长会。

5、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

6、新教师汇报课,了解新教师课堂组织情况,积极反馈信息,并提出改进意见。

7、思考课题研究,确定课题研究方式、制定计划。

8、评选当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反思、教学笔记。

十月份 :

1、“我们爱祖国”诗歌朗诵等师幼联谊主题活动。

2、各班开展“尊老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

3、教师秋游活动,亲子自行秋游。

4、评选当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反思、教学笔记。

十一月份:

1、家长学校授课活动。

2、幼儿体育比赛活动。

3、家园联谊,冬季运动会。

4、评选当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反思、教学笔记。

十二月份:

1、课题研究汇总。

2、安全疏散撤离演练。

3、书写各项总结,填写幼儿发展评价。

4、评选当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反思、教学笔记。

元月份:

第7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 技能实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52—02

“物流管理应用技能实训”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模拟企业的整体物流业务运作过程,实际操作仓储与配送、供应链、流通加工和连锁经营活动,并且通过3D虚拟技术模拟企业物流的业务流程。本实训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物流供应管理环节的总体内容,结合本专业开设的各门理论课和专业课知识,针对现代社会对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实际技术能力的操作演练,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一 课程改革理念

第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能胜任工作岗位,能主动适应变化,具有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时,要考虑到本实训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训课程,需要体现现代物流综合集成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本质是对原来分散管理的运输、仓储、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的目的,课程教学必须让学生能胜任物流全过程的各类工作岗位,能够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在工作中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学习的成就感;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突破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第三,以考核“能否胜任工作任务、能否掌握实际技能”为重点。教学成果的检验就是看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模拟企业、一课多师、学生助教、轮岗实训、教学做合一。

1.模拟企业

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组成团队并组建模拟企业,企业设总经理,根据实训项目要求企业下设仓储部、生产供应部、配送加工部、连锁销售部、3D模拟岗位部等,参与教学的每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方式进行实训。

2.一课多师

本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八名教师成立课程组,课程组负责人担任模拟企业的总经理,其他教师根据实训任务担任各部门的经理、副经理。具体实训时,多名教师在学校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内的不同的实训场地同时开始不同项目的实训教学。

3.学生助教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每个实训项目事先培训两名优秀学生作为实训中教学助手协助团队教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部门内主管角色。

4.轮岗实训

在模拟企业实战进行演练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职位上轮换,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位指导教师要始终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及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总结,切切实实地认识到参加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 考核方式改革

物流管理应用技能实训作为实习实训类课程,采取实训工作过程考查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内容、流程和相互关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手段与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1.实施办法

考核分为两部分:学生实训表现(60%)和实训报告书成绩(40%)。其中,前者主要由学生在课堂的综合表现及完成操作的质量总体打分,后者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书完成质量给出成绩。

2.成绩评定

第一,各项目成绩评定。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由各项目教师根据考核实施办法具体执行,确定学生具体项目的成绩。

第二,总成绩评定。考虑到本实训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总成绩评定时采取“短板原则”,即取各项目成绩中最低成绩即为最终总成绩。考虑到一些极端或特殊的情况加以灵活处理,如在下列情况时对成绩加以调整:四项优秀、一项中或及格,则成绩确定为良;三项优秀、最低成绩为及格,则成绩确定为中。

四 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生产部岗位技能实训、配送部岗位技能实训、连锁经营部岗位技能实训及物流企业、3D模拟岗位实训五个部分。下面以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为例具体说明课程组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1.仓储部岗位技能实训的项目安排

第8篇

1.1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实习的效果、类型、时限、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然而针对酒店实习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侯国林提出了5种实习模式设想:

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②要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③校企一体化模式;

④“3+1”模式,即采用3年学习,1年实习的方式;

⑤实习

模式国际化,即让学生到国际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吴洪梅、李丽等学者比较赞同大多数高职高专类旅游专业院校实行传统的“2+1”实习模式,即2年学习理论知识,1年到企业实习。侯明贤、郑海燕等通过对传统实习模式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应、思考、研究”3步渐进的实习教学模式和严格挑选实习合作企业,实行轮岗制、多岗位选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1.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

在酒店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3个学历层次:本科、高职和中职,本科学生当为应用型,中职学生属于技能型,那高职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将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酒店中层以上管理者。即部分学生就业时可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实现高位就业,经过2~3年的工作努力,便可胜任、进入部门经理岗位工作,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它将改变即使毕业生能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也仍要去充当“劳动力”角色的现实。因此,进行顶岗实习模式改革创新,实现酒店专业学生高位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2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在较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2+1”或“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3年的教学时间里,有2年时间或者是1年半时间在校内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时间或者1年半的时间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仔细分析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其不足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

2.1来自于学校由于缺乏先进的实习教学理念和系统的实习教学方案,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以及对于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因此使得学校在实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2来自于酒店

传统实习模式多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实习生更像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随着实习时间的推进,学生新鲜感、兴奋劲逐渐消退,实习的稳定性也变差。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周密的实习计划、没有轮岗安排、没有具体实习指导人员、没有相应的阶段培训计划,实习生得不到细致的实习指导,不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实习热情受挫,不配合工作,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习的申请。

2.3来自于学生自身

一些学生将实习当作一种负担,为了完成实习而实习,没有意识到实习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还有一些学生目光较为短浅,只关心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例如:薪金待遇高低、假日休息时间多少、住宿条件如何、伙食好坏等等,这些都背离了实习教学目的,制约了实习教学步伐,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具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创新模式,以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满足我们对学生高位就业的培养目标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3+3+3+3”创新实习模式的构建

“3+3+3+3”顶岗实习创新模式是指通过构建3个实习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评价系统)、确定3个学习内容(技能学习、外语学习、管理能力学习)、制定3个制度(岗位调配制度、过程指导制度、实习生档案制度)和考核3个阶段(3个月、6个月、1年)的新的顶岗实习模式,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其实习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

3.1一“3”———建立3个系统

顶岗实习创新模式“3+3+3+3”主要由3个系统构成,即保障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价系统。

3.1.1保障系统

3.1.1.1思想保障

做好思想保障工作是实习工作的大前提,在实习前夕开实习动员大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解除家长对实习的疑虑和误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预见实习中的种种困难。

3.1.1.2条件保障

它是实习工作的坚强后盾。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高品质服务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顶岗实习提供稳定的教学基地;不断地进行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企业导师力量为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学生的食宿条件,提高实习生活质量,为顶岗实习提供物质保障。

3.1.1.3法律保障

它是顶岗实习的护身符,通过签订一系列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的共同利益。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用人数量、用人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也是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

3.1.2运行系统

主要包括实习培养目标的确立、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协议的签订、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联合教学方案的设计、现场教学的实施、工作岗位的调换、工作重点的制定和工作情况的检查等。学校要认真进行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企业,与企业共同商讨确定实习培养目标,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实施现场教学,同时还要为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实习生提供轮岗工作和锻炼的机会,确定工作重点,检查工作效果。

3.1.3评价系统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共同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评价的内容包括实习方案评价、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效果评价,这样使得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通过填写《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同学互评和校企双方导师综合评价,这样使得评价方法更多样,评价结果更客观。

3.2二“3”———学习3个内容

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内容应该由3个部分组成。3.2.1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应该由各部门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对实习生进行操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最终考核给予成绩。3.2.2外语培训主要是英语的培训,通过讲授、影视欣赏、口语对话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客服务,同时提高外语能力也为个人职位晋升增加筹码。3.2.3管理能力培训对于一些实习表现较好、个人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实习生,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管理能力培训,并为其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

3.3三“3”———制定3个制度

3.3.1岗位调配制度

实习岗位的分配一方面由酒店各部门对学生进行挑选,另一方面老师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长对酒店进行推荐。目的是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的工作,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可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尽管岗位调配对学生而言是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然而轮岗对酒店来说意味着增加培训负担,所以多数酒店不愿这样做,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轮岗条件,满足条件的允许轮岗,如经过酒店系统培训后在本部门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部门表现优秀,包括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经过考核成绩良好的。尽量做到兼顾酒店和学生双方利益。

3.3.2过程指导制度

顶岗实习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由“3个导师”共同负责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管理。这3个导师分别是“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职业导师”主要由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导师”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到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实习工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组织好校外教学。“企业导师”主要由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上岗培训、实习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根据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制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工作要点,其中1~3个月,工作的要点是帮助学生适应实习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6个月,工作的要点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调岗,并建议其学习基层管理知识;6~12个月,工作要点是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对于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协助其调换工作。

3.3.3建立实习生档案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过程,总结实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建立实习生档案,包括实习岗位说明,岗前培训内容,工作场地、场景照片,工作成果,实习日记、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和各种考核表格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将一名实习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总结实习的经验和教训。

3.4四“3”———考核3个阶段

建立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3个月、6个月和1年这3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技能、服务水平和外语能力等。

3.4.1、3个月阶段学生实习的前3个月主要是以适应为主,包括对酒店工作环境的熟悉、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适应,以及对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适应等等。有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这些方面,所以在实习初期就出现逃避实习等问题。所以把这一阶段作为第一个考核点,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实习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动态,以便进一步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3.4.2、6个月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酒店对于每一个实习生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阶段需要酒店和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轮岗,这样既使得优秀的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激励作用。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运用与维修;试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43-02

一、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以致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频繁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响应教育部号召,我校于2014年9月,新生入学时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2班作为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验。

一直以来,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尝试过校企合作、半工半读、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搞好“现代学徒制”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与建阳鑫顺捷、奔腾、迅驰、复新四家综合实力较强,多次合作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验,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学校和师生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很高。

二、现代学徒制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交替式学习和培训,把实习作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将传统的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最佳形式,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典型模式。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它的实施改变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与能力的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分离的局面,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变革。

三、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做法

1.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时间上按照“1年+1年+1年”模式。第一年,学生在校完成汽修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进行有关汽修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的感知性教育教学;第二年,学生半工半读,进入汽修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实习,一周教学时间实行“2.5+3.5+1”机制(两天半在校学习,三天半在企业见习,一天休息);第三年,学生直接进入汽修企业实习。身份上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模式进行逐渐转变。

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认试点汽修企业为建阳鑫顺捷、奔腾、迅驰、复新四家;岗位有机修、钣金、涂装、装潢、四轮定位、轮胎、洗车、营销八个;学生数共40人;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实习计划、实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汽修厂轮岗实习,每个轮训岗位一位带徒师傅,五位学生学徒,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学校对每个岗位的师傅按技能要求的不同予以补贴。通过第三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表彰奖励先进企业及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

3.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电控、空调、美容与装潢等方面的教材,在企业给学生授课,同时也要求企业派员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四、成效

1.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并突显个人专长。汽修1402班陈林庆、林智斌两位同学进入学徒制班后,对汽修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在汽修实训别认真、好学,在一年级下学期就代表学校参加福建省汽修专业技能竞赛,并分别获得车身涂装(涂漆)和车身修复(钣金)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经过轮岗轮训后,学徒班同学的技能水平普遍明显提升。2015年汽修专业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选手总共12名,学徒班就占了8名(2014级共有四个汽修班),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可见一斑。

2.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岗位意识,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轮岗实训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和师傅共同的岗位,与师傅共进退。比如给汽车喷漆,喷漆工作没完成,师傅就要加班,学徒也要陪着一起加班。只有师傅顺利完成工作,学徒才能下班。因此,很多学徒很快进入了岗位角色,增强了岗位意识。

通过轮岗实习,学生们很清楚的知晓以下几点:①汽车结构是从事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②维修人员应具有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知识。③维修工必须有熟练运用设备和仪器的能力,以利于提高修车率,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④汽车维修作业中的场地清洁、工具清洁、机件清洁、着装清洁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配合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⑤汽车销售与维修接待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营销策略和技能。这些心得,只有学生参与到汽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有深刻体会。

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汽修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汽车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到现场接受汽车修理训练,接受汽车修理工作熏陶,了解到与自己今后汽车修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反思自身,更清楚地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

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汽修专业的教师轮流安排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企业汽修师傅相互学习,共同教授学徒。汽修专业的教师在修理一线耳濡目染,学习讨教,无疑为“反哺”教学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带学生到企业轮岗训练,使得汽修专业的教师有了很多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感触颇深:①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渐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做一定的调整,在教学中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②理论课坚持“理论”够用原则教学,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而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太细。

五、思考与期望

1.现代学徒制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后的延伸。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徒班试点成效是显著的。我们期望能把现代学徒制推广至整个汽修专业乃至全校所有专业,但受条件限制,有一定困难。若汽修专业四个班都作为现代学徒制班,首先面临的是合作企业数量跟不上。由于我们是位于闽北的一所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加之四线城市大中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思想还没有到达要承担培养岗位技术工人这一社会责任的高度。学徒制一不小心就会面临“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另外汽修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材料消耗、设备损耗等费用较大,一位师傅要负责3~5名学徒的培训,还要占用生产设备,在维修工作繁忙时难以兼顾。虽然现代学徒制全面铺开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小范围试点的成功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相信只要企业、学校、学生、政府四方共同努力,找到共同利益的诉求点,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能很好地推行“现代学徒制”了。

2.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学生轮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部分学生在某些不喜欢的岗位实习的时候,懒散不积极,不愿意主动向师傅讨教,甚至出现顶撞师傅及领导的不良现象。②部分学生就业心态有问题,到企业学到技能本领后,一不如意就想着跳槽。所以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徒工的过程管理。在学生学徒期间也要跟进管理,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下企业带队,及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沟通,调整就业心态,避免学徒工流动性太快,尽量减少企业的用工损失。

3.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单边利益驱动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落到实处以实现校企互补双赢。企业需要用工,企业用工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追求利润和回报。政府要在法律和制度上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诸如在税收、资金、财务、人员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剂良药。它的基本功能正好克服了阻碍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使新时期的职业教育释放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能量。如果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做起来,将有利于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与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第10篇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很多学校也围绕各自专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依据,对学校、企业、学生、家长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基本原则

(一)确定试点,稳步推进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整体统筹,选择有典型性、校企合作关系紧密、容易实施师徒带教的专业先行试点,确保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取得成效和经验,然后逐步推进到其他专业。

(二)提升内涵,制定标准

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要体现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及实纲,同时也要建立学徒制岗位合格、良好、优秀的等级标准,如果涉及到轮岗轮训,也要制定相应的轮岗标准。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建立健全学徒制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三元合一,四位一体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元一体的学徒制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要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等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全面健康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重点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行分段式育人机制,旨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生第1-2学年在校完成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训课程学习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期间可以请校企合作企业(第三年学徒制试点单位)来校进行讲座、授课、企业宣讲、岗位职业介绍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接受企业文化。第3学年学生正式进入企业践行现代学徒制,接受企业的班组化管理模式,师傅传授徒弟专业技能、方法、经验等,帮助学生尽早完成角色的兑变。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徒制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工学结合,促进学校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需求紧密衔接。实行双导师制,即接受学校专业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前者主要是传授理论,后者主要培养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习内容的创新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要践行五个对接: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徒弟与师傅、教材与技能的对接。要突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专业面向的岗位进行分解和分析,结合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梳理岗位核心技能。实习内容要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商议制定编写实习计划、实习考核标准等可操作性文件,便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四)评价模式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要突破原来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突出以能力为主,以学生自我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带教师傅评价、企业行业评价相结合,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学徒进行多方位考核。坚持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在一些有核心技能要求需要达到一定职业技能标准的岗位,需要对学生在学徒期间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必须取得某工种某级别技能证书。

三、现代学徒制的组织实施

首先要成立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一般由高职院校院系、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总体规划和意见指导,项目的磋商和协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其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小组,他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执行者。成员一般由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企业带教师傅等组成,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完成对学徒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考核。

时间上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总结推广阶段。前期准备主要是确定人数和学徒单位,制定专业学徒计划、编写相关教材和学徒手册等;组织实施主要是对现代学徒制过程进行管理,对学徒进行考核;总结推广主要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先进单位、教师及学生等。

四、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学徒的安全意识,确保学徒制项目顺利进行。建立以校企领导负责的安全领导小组,在学徒制开展前要求学生参保相关保险,并将学生的安全落实到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带教师傅。在上岗前要接受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叮嘱学生遵守各项岗位制度和劳动纪律,以及在上下班过程中的各项安全。

(二)坚决执行校外学徒学习管理制度

学生成为学徒后必须参加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并且要满足一定的时间规定。学徒期间学生要主动向学校、老师、家长汇报学徒的情况,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除了要学习带教师傅交给的各项技能外,还需要定期与校内指导老师及时沟通,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强化政策激励

第11篇

(一)自我为中心,对工作挑肥拣瘦、顶撞上司的人明显增多

相较于“80后”,“90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环境已有显著改善,不仅接纳实习生的高星级酒店越来越多,而且酒店提供的岗位也不再局限于劳动强度大的客房与餐饮部。然而“90后”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满意度却没有相应提高,相反,对岗位挑肥拣瘦、不服管理的学生在数量上却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这些以往多出现在所谓的“问题学生”“个性学生”身上的情况,正在迅速褪去区别性主体特征,在各类学生身上都有发生。成长环境的优越、长辈的过度呵护,造成多数“90后”实习生不仅觉得酒店服务生的工作辛苦又卑微,而且在向管理者表达个人诉求时总觉得理所应当,态度往往比较强硬,不太顾及酒店的立场与他人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能力差,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时间提前

因为实践经验缺乏,最初的1、2个月里实习生多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些一线工作虽说技术含量不一定很高,却能在积累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方面为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提供极大的便利。然而很多“90后”大学生由于兴趣、愿望从小就被父母驾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往往不能很快认识到隐含在貌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中的价值。因此随着初到酒店的新鲜、紧张感褪去,有些学生的工作热情也会迅速消退,职业倦怠感随之产生。而且即便是与年龄最接近的“85后”相比,“90后”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感在出现时间上也明显提前。“85后”通常在实习3个月左右感觉工作单调乏味,而不少“90后”学生在实习一个月左右后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岗位技能,在酒店工作缺少发展空间,心生去意了。

(三)心理抗挫能力弱,人际关系频亮红灯

“90后”大学生从小就是全家的关注焦点,习惯了被赞美与被包容。较为顺利的成长经历致使他们优越感满溢,但心智却不够成熟,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普遍不强,抗挫折能力则明显低于“80后”。进入实习酒店后,不少“90后”虽渴望交朋友却不愿主动,相对单纯却又敏感多疑,宽于待己但苛求他人。在与酒店正式员工交往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是觉得老员工对自己不热情,无法融入新环境,就是认为部门经理看自己不顺眼,所以脏活累活才派给自己;即便是自己没将分内的工作做好,也非常反感他人的批评与指正。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很多学生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改变现状,而是一味地埋怨别人,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面顶撞上级,不辞而别等,给学校和酒店的实习管理工作制造了不少麻烦。

(四)价值取向务实化,追求快速成功,职业认同感较低

“90后”大学生自出生以来就处于社会急剧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而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对物质享受的推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致使他们长期被一种浮躁、功利的气氛所包围。大多数“90后”从小就充分感受到了物质利益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所以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商业成功人士的崇拜,目标定位也更加务实,渴望自己能够快速致富。而酒店一线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不高,而且对“90后”实习生而言,即便在1-2年的时间里升职成为基层管理者(如领班、主管等),也无法满足其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相应的收入也不能满足其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所以很多“90后”大学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是在浪费青春,迫切地想跳槽到可以快速积累财富的行业中去。

二、实习管理新思路探索

(一)酒店方面——调整策略,落实对实习生的人性化管理、系统化培养

对于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错的“90后”来说,酒店必须调整策略,不要把增加一点薪酬当作唯一手段,而应在确立完善的实习生使用制度与培养机制上真正投入精力与物力,才能有效减少这些潜在的专业人才的流失。1.管理人性化,提升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工作愉悦感酒店应借助培训与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基层管理者的素养与管理水平,让实习生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职业魅力而非欺生、爆粗口等行业陋习,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是专业的指导与人性化的关爱而不是冷漠的指责与排斥;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该建立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管理机制,像有些酒店定期召开的实习生座谈会、专门成立的实习生协会等,不仅有利于及时疏导实习生的不良情绪,也便于酒店及早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确保酒店的实习管理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2.工时及劳动强度合理化,满足实习生的被尊重感酒店的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本就很大,遇到旺季、人手不足等情况更是经常超负荷工作。但“90后”因家长的过度呵护,身体耐受力并不如前两代人,因此酒店对实习生工作量的安排不能简单等同于正式员工,应该根据实习生的整体特点和实习阶段而合理制定,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同时部门各级管理者都应恪守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不要对实习生进行所谓的“恶意消费”,避免学生在实习初期就被超出预期的高强度工作消磨了意志,也避免学生产生自己是被酒店当作廉价劳动力在使用的误解。3.轮岗制度化、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实习成就感学生来酒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基础岗位技能和管理经验,当然希望能通过轮岗来接触更多的岗位。如果酒店的“轮岗”制度还像目前这样,只提供给优秀的正式员工,那么实习生很容易因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却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希望而滋生混日子、熬时间等消极情绪。酒店可以考虑制定一套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标准,然后给予绩效考评结果优秀的实习生以轮岗机会。考核可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轮换的岗位可以综合部门及实习生的意愿而定。轮岗的制度化不仅可以为实习生群体提供一个良性、公平、竞争的环境,还可以有效地缓解“90后”实习生提前产生的职业倦怠感。此外,人力资源部应督促各部门制定实习生专属的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监督其实施,确保实习生即便没有轮岗也能接受持续而系统的培训,不断增加新知,以提高其实习成就感。4.奖励多维化,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虽然受制于经营成本,酒店目前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实习生的薪酬标准,但酒店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奖励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到达激励效果。除了很多酒店业已采取的给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提供连锁酒店的入住体验外,酒店还可以考虑对较快掌握了岗位技能的实习生提供“管理岗位体验日”,或为表现突出的实习生出具“行业推荐信”,通过多种激励措施的交错运用,持续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对实习酒店的忠诚度。

(二)学校方面——完善实习管理机制

第12篇

钟祥市是由湖北省荆门市代管的县级市。全市有义务教育学校 113 所,其中初中 27 所,小学 7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0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另有教学点 50 个。这些学校中,有80%以上的分布在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提升,均衡目标肯定无法实现。对此,钟祥市以“资源均衡,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均衡教育,全面实施“典型带动、扶持拉动、区域联动”均衡发展模式,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

典型带动,重点培植

2011年8月,钟祥市政府明确提出“学校布局合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四大工作目标。通过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装备达标升级整体规划,将发展条件好的乡镇作为培植重点;并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推进、适当集中”的原则,科学制定重点培植乡镇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将东桥中学和钟祥二中作为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基地,每年分批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部分副校长进驻两校进行实地封闭考察培训,尤其是新任校长必须参加,现场学习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民主决策、校务公开等内部管理经验,提高校长管理水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扶持拉动,结对帮带

在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上,钟祥市坚持把资金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扶持他们硬件装备达标升级,从而改善校园环境和配套设施;组建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团队,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帮助没有形成校园文化特色的乡镇学校,总结提炼和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同时,以钟祥市教育局名义制订了《建立教育发展协作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和《钟祥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将城区 9 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与 1 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建立口帮扶关系,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比如:在张集小学校园改造时,市机关幼儿园不仅捐赠了部分幼儿床铺,还定期开展帮扶支教;应白沙小学的要求,新堤小学安排部分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邀请白沙小学教师到校观摩“生命课堂”课改活动。此外,钟祥市教育局还确立了10个特色教研试点学校,并对钟祥五中、柴湖小学等教研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学校各奖励5万元特色发展帮扶资金,有力推动了特色教研活动;还接连召开全市特色学校现场会,先后推广钟祥一中集体备课、五中微点作文、柴湖小学艺术教育、实验小学“三性三成”教学模式、新堤小学生命教育等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特色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区域联动,统筹管理

对于硬件装备配置不均衡的乡镇,钟祥市采取区域联动升级的办法,坚持资金集中投放原则,确保投放一处,改变一处、合格一处、均衡一处,使各学校教育装备实现了均衡升级。针对农村学校特别是部分村级小学师资不足的实际,在双河、文集、胡集、九里等10多个乡镇安排镇直中小学优秀教师到村级小学“走教”,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分为6个区域协作体,各协作体由一个乡镇办事处或市直学校牵头,学进度,统一调配师资,统一评估质量。乡镇学校干部在本镇内实行轮岗交流任职,教育局实行局党组成员包片蹲点负责制,不定期带队深入学校进行检查,调阅轮岗交流干部工作日志,对发现的正反典型及时通报,并纳入其年度考核和绩效分配,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013年9月,钟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了目标责任制、市长办公会定期议事决策制、工作问责制、各级政府向同级党委人大报告制等四项工作制度,创新实施了“典型带动、扶持拉动、区域联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县域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必然要求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2016年,《深化联合办学或托管办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动”模式》等4个教育改革项目获荆门市“十佳创新项目”,钟祥市还荣膺“筑梦‘十三五’2016全国教育百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