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避免学术性教学
很多老师在教说明文时一般要求学生直接去研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很注重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探求,这样好像把学生培养成能研究说明文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王漫认为,说明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能力,而不是为研究说明文的构成而去学习说明性的文章。因此可以说,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章的理解与提取信息能力,而不是一味枯燥地要求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去掌握机械的说明文的构造,把学术性的教学变为获取知识的教学,把学生探讨的主动性与兴趣发挥出来,方能使说明文教学产生效用。
当然,不能说,说明文的特征、顺序、说明方法等不用教了,其实这些不但不能忽略,更需巧妙地实施于教学之中,因为这些方面的掌握更加易于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更加能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读科学的文本,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让说明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变得更有效。
二、运用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前,先从网上下载不少克隆动物的图片,上课时边讲边放映图片,学生对这些图片极感兴趣,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苏州园林》的导入:同学们记得赞美苏州的一句话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的意思是说苏杭有天堂那样美,究竟它有多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这样一来,学生就活跃起来了,纷纷看课文并进行丰富的联想。我们还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看到学生的这种热情,这种求知欲,自己心中往往会涌起一种自豪感。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教师喋喋不休!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课上让学生自己读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然后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简图,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更正。学生的兴致很高,画得正确的手舞足蹈,画不对的积极寻找错误原因,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一文时,让学生找出说明对象及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后,齐读一、二段,然后根据一、二段的内容让学生合起课本来抢答,如“故宫的位置、历史、四座城门的名称、宫殿房屋的数量”等,学生踊跃回答,这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检测内容的目的;在学习到“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穿插讲了皇帝为什么自名为真龙天子。皇帝的一切都与龙有关,如龙袍、龙椅、龙颜大怒、龙体欠安等。讲的仆人在睡觉时端茶水进来不小心将茶水打翻了,谎称是因为他看见床上卧着一条龙,令转怒为喜,打消了杀死仆人的念头的故事。这些知识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讲到“农谚”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农谚,并说说其中蕴含的物候知识,学生都搜集到了不少,且能当堂解释其意思。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在学习《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时,在讲了克隆的定义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除了“细菌、葡萄枝、仙人掌、草莓”外,还有哪种动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举出了不少例子,如“木薯、红薯、马铃薯、芋头、空心菜、蚯蚓、蚂蝗”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深奥的“克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在讲到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时,让学生谈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谈“你愿不愿意克隆一个你出来”,学生都能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说明文的喜爱之情。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很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定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令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五、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一、先入为主第一课
记忆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科、这个任课教师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很深也很难改变,从而也会因此导致对这一学科、这一教师有些喜欢或厌倦,这就要求我们为第一节课做好准备,做到“开门红”,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会有很大帮助。反之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对这一学科、这个教师就没有好感,那对以后的教学将有很大的阻力。因此,先入为主的第一节课,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要讲得生动,讲出特色。
二、用标本、模型把实验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乃至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例如,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双螺旋”。遇到类似这种情况,若是通过具体的标本模型或实验来揭示的话,对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难点等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热点、焦点来捕捉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若能有意地引入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到“病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艾滋病、“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更应着重介绍其对人体及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可就克隆技术向学生介绍“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它是否真的是与原来那只羊完全一样?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以及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大熊猫的克隆情况等。
四、生产、生活和“纠错”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学到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拔起的植株很容易被晒干,而正在生长的植物即使在烈日下也安然无恙?施肥过多为什么会“烧苗”?遇到“烧苗”情况后,又该如何去“解救”?学习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卉品种由于源产地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才能生长良好;讲到水,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地区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在课上交流、讨论。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人们常犯的一些“小错”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纠正”,例如:花店卖的“红玫瑰”实际上是“红花月季”,而非真正的玫瑰;农民所种的玉米、小麦的“种子”其实是果实。人们用来骂人的脏话“杂种”一词,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杂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这些小的细节的“纠正”,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知识要综合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在生物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几乎都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帮助。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到微观领域;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出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现代的生物学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辅助教学,对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用古诗词或成语导入新课、佐证生物学中的原理;通过一系列典型习题的计算、比较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通过有关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灭绝的数据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也可以综合。例如,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提到“种脐”这一名称,学生不解其意,问为何称之为“脐”?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的“肚脐”,脐带是人在胚胎时期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出生后我们身体上残留的痕迹即为“脐”。种子幼小时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在种子成熟后残留的痕迹即为“种脐”。
关键词:课题研究 多媒体网络 课程资源库 高中英语教学
一、什么是校园课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其核心内容及功能包括并达到如下要求:保证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参与教师培训等工作,保证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规范性;资源内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资源更新及时、形式丰富、容量大。资源库中设置学科素材、教参中心、课件资源、试题库、教学拓展、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等栏目。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念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念为校园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点,而且还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
2.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理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库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这一理论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人为本,以导为核心,牢牢掌握启发、点拨、调控的主动权。这一理论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全体性、过程的合作性、资源方法理念策略的开放性、知识习得的实践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是建构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网络资源,以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在如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1)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2)为课程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支持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模拟考题、参考资料等。
三、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利用现代的计算机以及在其支持下的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计算机,尤其是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不仅以其声画并茂、形象直观吸引着学习者,而且它所能达到的师生交流、及时反馈功能也吸引了广大的教师。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系统突出多媒体和网络两项功能:多媒体教学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使外语教学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人们原本不能在此时此地听到看到的知识信息不仅听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传递的范围广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远了,人的各种感官都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又由于是网络,它可以完成其他教学辅助设备所无法完成的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师生交流的任务。
四、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媒体与网络在听力教学活动中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局限于老师说,学生听;磁带读,学生听。学生所动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枯燥的教学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进行这项教学就要生动得多。例如:我把一学期的课文及单词的录音整理为mp3放在校园网与班级电脑上,学生可以自行下载,每天早读,值日学生可以打开电脑,播放给同学听与跟读。利用《空中英语教室》进行听力训练。因为它配有相应的图像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对话语言所适宜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定期为学生播放原版电影或有声读物,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Fair lady,Brave heart等,培养学生语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听力水平。网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远程听力训练及更为有趣的活动形式。另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了两个非常有用的英语学习网站: 省略,从中学生可以收听VOA Special English, BBC World News等英语节目; 省略,从中学生可以收听收看非常有趣的英语节目,如:经典电影片段、电影配音、新闻听力等等。
2.媒体与网络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利用网络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声响及图像材料。仅仅是教材中的那么一点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阅读水平的需要的。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单元时,我们可以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跟随英语导游,游历广袤的澳洲,观赏澳洲特有的动物;在学习处理废物一单元时,我们在教室里便可看到英语解说的回收利用废纸和易拉罐生产过程的影片和利用风能的科幻影片。学习cloning一文时,可以利用Flash,把晦涩难懂的克隆技术变的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尤其是文科的同学。
3.媒体与网络在写作教学活动中
现实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的环境有限,网络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使用英语的环境。在学习选修8第2单元cloning时,本单元的作文任务为表达正反观点的作文,我进行拓展协作训练,将“手机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在我班的QQ群里,让学生发表看法,互动性很强。经过一定时间的探讨之后,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以习作的形式利用E-mail发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将学生习作中的一些好的,漂亮的句子与不够到位或表达错误的句子分别摘录出来,再在屏幕上点评,从而在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比单靠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省时,但高效多了。
五、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的结果
1.课程资源库的网络资源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输入材料,校园网对网络报刊、杂志和论坛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链接和引用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带入适合自己需要的泛读天地。
2.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利用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教师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源,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师“独霸讲台,垄断黑板”模式,寓教于乐,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去展示、去开发,打破课堂教学封闭性、单调性。
3.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正如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课余时间学生可以点击校园课程资源库的网络,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查询所需的课件资源、试题库等获取信息,自主学习。
当然,要真正使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的课堂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如:怎样提高教学密度,合理安排课四十分钟时间;如何使多感官的学习更好地符合认识规律,加速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等;如何使资源库为人所有,而不是使用者被资源库的内容所牵制,未经筛选拿来就用等等,这些都是新的课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张明敏.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