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31 09:0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探究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应用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其课程练习作为其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发展自身技能与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联系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更全面的了解。而通过开展高效、有序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也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反馈给教师,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整理成清晰的解答过程,将其合理融入到合作探究中,进而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把握解题的着手点,形成完善的解题思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形、长发等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图形认准度的练习,通过设计组织拼一拼、画一画,以及摆一摆等简单的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是探究知识的重要载体。课堂练习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层面来探究数学知识,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组织练习活动,并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式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大胆的进行质疑、表达与探究,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比如:在讲解“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的相关内容时,为了避免反复练习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活动:先让学生采用课本附页中的图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然后再由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转转盘,另一个学生读出、写出这个数,正确以后在将角色交换。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练习活动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也能够为学生的自主交流探究提供重要载体。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方式探究

1.注重课堂练习的灵活性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维水平可知,教师讲解的新知识,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或消化,虽然通过开展合作探究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也难以做到每个人都准确、灵活运用的效果。这就需要其教师设计组织一系列练习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相关概念、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为学生传授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强课堂练习的灵活性,进而促进学生参与兴趣的不断增强。另外,开展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活动,也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且可以快速集中其课堂注意力,激活其数学思维,吸引更多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练习。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其掌握更多数学技能,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在分析、探究学习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

2.注重课堂联系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其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所讲内容,就必须要开展相关练习活动,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更好的巩固。而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且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预期教学、练习目标,就必须要注重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分清层次。

3.积极运用知识迁移练习模式

通过课堂练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掌握知识内容、解题技巧,同时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采取更合适的教学、培养方式,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获得知识迁移的效果,这样学生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已学知识做出更好的巩固,也能够将其准确、灵活的运用到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小树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练习情景,让学生拿着10元钱,分别买3.56元的青菜,1.9元的大米,然后让学生计算用了多少钱?或者是剩下多少钱,之后在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最后在引出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相关知识运用体系有更好的掌握,且能够整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应用。

4.强化生活练习材料的开发运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在日常授课与课堂练习中应积极引用生活素材,进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素材的挖掘与利用,尽可能的设计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练习活动,多引进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练习中不再处于被动、机械的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富有情感,且贴近实际生活的练习,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顾客、营业员的扮演,然后看那位顾客在花钱时最会计划,以及那些营业员能够快速、准确的收钱和找钱。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增强练习效果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学生对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效、有序开展课堂练习,对全面培养、锻炼学生解题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因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各种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具有独立性、合作性等特点的方式来开展课堂练习,进一步丰富练习内容,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带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联系情景中,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练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5):47-47.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

1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培养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就给物理学科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正所谓学遍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见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终身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我们就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为起点,开创全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所学内容的特点,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物理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认真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初中生心理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既有深度难度,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

2.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且只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迸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3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打破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而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所谓“教学”,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的发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与欲望。

3.2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师在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为学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3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物理教师在探究式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是使学生拥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物理教学方法实施本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这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物理实验,而这些物理实验都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从本质上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物理知识的可实践性。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实验,使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设备展示物理过程与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实验中存在一些高危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PPT的途径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与内容。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与知识,才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应当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与物理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息息相关。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定被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师只有充分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0(33).

[2]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06).

[3]李乐民.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教学;设计;实践

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师生角色颠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课文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探究性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探究性教学法而言,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点的教学活动,探讨、研究是其组成要素,在探讨学术性问题基础上,全面、深入研究某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教学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法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过分注重课文“字、词、句、段、文本”的讲解,没有将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他们真正吸收的并不多,对课文含义理解不到位,对于教师留下的背诵作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语文学习效果并不好。而在探究性教学法作用下,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生生间互动增加,课堂氛围活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程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等能力,利于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想要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疑惑必是关键所在,利于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结合其已有的水平,巧妙问题情景,强化其主动探究意识,激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以“”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利用其集“图片、文字、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让学生观看“”相关片段,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其注意力,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内心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巧设问题情景,比如,为什么要,中的林则徐有着怎样的形象,成功与否。在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朗读整篇课文,朗读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些问题,激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教师要多鼓励班级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展开针对性教学,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课文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还能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素养。

2.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构建开放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放课堂的构建,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入到学习全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结合其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其主动发展。以“黄果树瀑布”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收集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对我国的黄果树瀑布有大致的了解,做好课文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PPT课件,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比如,绘画黄果树瀑布,结合黄果树瀑布特点、性质,为其做一首小诗,还可以让班级中观看过黄果树瀑布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促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特点,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做好铺垫。

3.注重小组互助学习,提高探究课堂有效性

就探究课堂来说,任务教学是其核心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积累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内容难易程度,向其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构建学习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结合各小组成员各方面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其能顺利完成,增加语文探究课堂的趣味性。以“三顾茅庐”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内容,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不同小组来朗读课文内容,评选出最佳的小组,结合各方面情况,采用适宜的奖惩对策,促使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全面、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课文深意,作者想要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并能受到启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表演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交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关表演,更好地体会课文深意,提高探究课堂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沟通合作、分工等能力,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4.加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注重自主探究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各种体验都具有某种感彩,是提高学生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将语文教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激起他们的主动思维,使其在参与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以“军神”为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通过不同途径自主查找一些以“战争、手术”为中心的信息资料,还可以向做过手术的亲人、朋友等了解对手术的感受以及痛苦程度,在自主探究中,使其对课文中的主人翁—那种坚强的意志有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准确理解课文标题“军神”的含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要将其放在核心位置,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法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构建开放性课堂,注重小组互助学习,强化学生知识体验,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等。以此,优化设计探究性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多方面能力,为其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利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10.

[2]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07-108.

[3]黄秀礼,曹大清.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4]纪连月.试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展开[J/OL].学周刊,2016(34).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04-01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也相对较少,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小学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所设置的科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满足当前人们对小学教学的要求,注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合理的设置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教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小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注重对优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轻视对那些差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小学生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1]。最后,老师在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实验步骤的演示,忽视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给小学生留有足够动手实验的时间,有时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将科学实验相关内容直接告诉小学生,大大缩短了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小学生未来生活和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小学课堂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实践和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探究,但是最后的实验结果只有一种,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中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国人才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1、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小学生的思考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疑问的设置环节,巧妙的设置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合理的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切记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2]。老师对科学问题的设置尽量要有层次性,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引导小学生逐渐深入的思考问题,发散小学生的大脑思维,不断加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老师在教授“光和热”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问“物体本身的颜色和它的吸热程度有关系吗?”“你们认为哪种颜色的物体最吸热?”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猜想,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老师在让小学生带着自身的猜想结果来进行验证。老师要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张和温度计,将各种颜色的纸张放到阳光下,等到一定时间内,让小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得出正确结果。根据温度计显示的结果老师可以再问“你们知道问为什么黑色的最吸热吗?”这样由简入难引导小学生逐渐深入的思考。

2、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较少,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很新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里和求知欲望[3]。所以,老师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合理的设置科学课程的实验内容,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授“大气压力”的科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老师在实验之前可以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手中的纸张能托住这杯水吗?”可能会有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不能,这样让小学生带着疑问来与老师做实验;当老师运用大气压力原理,让一张纸将一杯水完全托住时,会让很多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和神奇,进而对科学课程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引导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非常注重实验的一门课程,所以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时,要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科学课程教学回归于实践教学中去。在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对小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而是要注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小学生留有足够自主探究和实验的空间,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水浮力”的科学内容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小学生提供一杯水和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出能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最后老师在带领大家进行实验的验证。这样小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小学生的大脑思维。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老师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自主探究,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学生;猜想

一、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猜想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二)从教育的目标来看,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可见猜想的重要性。

下面谈谈笔者在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方面采取的一些方法。

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猜想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勇于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用讲授式教学,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不到发挥,想象力受到了约束,学生往往不敢去猜,他们习惯了去等老师教授正确的结论,也担心自己猜错了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一旦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合理的猜想,教师要及时表扬,如果学生提出了错误的猜想,教师也要及时讲评并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给学生发挥想象、参与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猜想提供一个积极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猜想,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那么怎样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从而营造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利用实验引导学生猜想。

如在学习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在猜想之前笔者让学生在一次性塑料杯子的底部和侧壁等高处扎几个小孔,然后把杯子按入水中不同深度,学生惊奇地发现杯子越深,水从杯底的小孔喷的越高,而同一深度水从侧壁四周的小孔喷出的远近差不多,通过这个直观的现象学生很容易猜想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再比如在学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在猜想前让学生把一个皮球慢慢按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学生感到球浸入的越深,球对手的压迫感越强烈,通过这个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出浮力大小与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借助于简单得演示实验进行引导,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2.利用推理分析法引导学生猜想。

如在学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学生推理: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叠加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线圈由50匝增加到100匝,它的磁性又会怎样?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推理出:100匝线圈是由两组50匝线圈组合而成的,每组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叠加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再比如在学习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推理分析:物体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下沉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物体悬浮或漂浮是因为浮力等于重力。利用推理分析法可以尽量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的猜想,同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猜想。

如在学习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笔者让学生回想要把湿衣服尽快晾干应该怎样做?学生立刻回答:把衣服放在通风处,阳光下,同时尽量把衣服摊开。引导学生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和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又如在学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引导学生讨论发生交通事故时,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汽车造成的后果哪个严重?相同质量的小汽车快速和慢速行驶时造成的后果哪个更严重?学生马上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再如在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回想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电热丝热得发烫,可与它串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学生马上猜想电热和导线的电阻有关。物理源于生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把枯燥的物理问题附以生活背景,使其具有生命力,把学生吸引过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利用类比法引导学生猜想。

如在学习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时,笔者引导学生和通过水管中的水流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分析,水流要大,首先水管两端水压要大,同时水管对水流的阻碍要小,即水管要粗点。从而引导学生猜想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再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笔者引导学生用走钢丝类比分析,钢丝细容易通过还是粗容易通过,钢丝长容易通过还是短容易通过,学生由此猜想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利用类比的思想,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能做出更准确合理的猜想。

5.利用归纳法引导学生猜想。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式 转变

我校参加课改已经四年,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衡量本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中是以老师为主体,整节课时间都有老师在控制,学生探究的时间几乎没有。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 “少告知,多探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要把现成的地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尽量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获得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充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键。以下例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全球变暖,冰在哭泣。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1是“让学生经历地理问题的研究过程,学会分析,概括地理规律的方法,知道地理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是学生在交流和探究,而老师只起引领和补充作用。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案例2: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

(1)何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

(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2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这个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整个课堂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学生受益匪浅,进而增进了学好地理的信心。

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是知道的,而且还有许多教师尝试过“少告知,多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尝试的结果是“理论上是对的,实践中是行不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7篇

关键词:高三教学;借题发挥;数学品质;数学素养

动态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料之外随时产生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反馈. 这种宝贵的转瞬即逝的教学资源可能是师生交流中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也可能是学生灵感的爆发,也有可能是学生思维的一瞬叛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是对教师灵活掌握课堂秩序的考验,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运用动态生成资源的必要性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堂优秀的高中数学课应当是充满灵动与智慧的,无论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作用,还是现今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来看,有效运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首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维直接沟通、意见随时反馈的重要阵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巩固学生数学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动态生成资源,可以使数学课堂发挥最大作用.

其次,动态生成资源因其可遇不可求和强大的思维启发作用,在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预料的突发状况,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研究乐趣.

最后,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是按照预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缺乏灵动性和探究性.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切实改变这种预设情境教学的古板模式,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构建新颖有效的教学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措施探究

1. 唤醒自主意识,捕捉课堂亮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独立学习意识的高效学习者,因此在关键的高中阶段,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意识,就会在教师讲授的同时拓展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生发出对现有知识的众多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活跃思维的鲜活生命,教学课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计的变数,因此,一堂生动有趣的高中数学课会有为数不少的动态生成资源出现. 在动态生成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及时、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将学生随时反映的任何思维亮点都在当堂转化为学习的要点.

例如,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直线与方程”课堂教学中,经过一些由浅入深的讲解之后,笔者总结道:“与直线Ax+By+C=0(A2+B2≠0)分别2. 注重引导探究,挖掘思维突触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从探究中深度挖掘学生思维突触,合理运用动态生成资源,并且将其放大后获得数学领悟. 教师的合理掌控,能创造其乐融融的探究过程,使得学生在探究中生发出许多思维突触,酝酿成为课堂中随时出现的动态生成资源. 这些动态生成资源,可能是学生们的思维误区或者盲点,也可能是新奇的解答方式,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深度挖掘,紧紧把握探究模式下的动态生成资源.

3. 充分交流互动,拓展生成疆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互动中激发感悟. 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激发动态生成资源的力量源泉,而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时刻把握节奏,在学生已经产生的动态生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其生成疆域,争取获得知识效益的最大化.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够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同一个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够拓宽课堂的教学目标,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是《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的收尾部分,其学习要点在于将之前所学的函数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去,因此需要极为扎实的函数基本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重综合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 经典例题仍然是拓展思维的重要基础,“某公司拟投资100万元,有两种获利的可能可供选择:一种是年利率10%,按单利计算,5年后收回本金和利息;另一种是年利率9%,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5年后收回本金和利息. 哪一种投资更有利?这种投资比另一种投资5年可多得利息多少元?”这道题目的解答很简单,学生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但是心细的学生突然提出“老师,其实我们不太明白银行的借贷利息是怎么回事.” 这时笔者大吃一惊,“题目会做,其实不理解?”转念一想,高中学生与社会接触尚少,银行复杂的借贷利率他们接触很少,难以理解也是正常,而做题只是凭借惯性思维. 这时,教师就抓住学生困惑这一动态生成资源,即兴利用身边实例与学生交流银行的专业知识. 一番交流互动之后,学生竟又生出了多维思考,津津有味地利用函数知识计算最有利的存钱方式. 这样一来,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就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生成资源疆域,使其思维如脱缰野马一般,驰骋在数学的领域.

4. 赏识教育先行,巩固生成效果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们在课堂中即兴的动态生成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思维误区和知识盲点. 而教师要对学生实行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反馈是对是错,都应鼓励他们. 因为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方案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错误是给所有学生包括教师敲响了警钟. 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之后,赏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巩固生成效果,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生成性思维.

第8篇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这一科目的理解。但是教师往往会忽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教师讲授这一学习模式上。这种学习模式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提不起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就应当在课堂给予学生合理的实验演示,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所学知识的要领,进行合理有效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加强自身物理学习方面的不足,并且也能够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此,物理实验教学就可以保持在高效率下运行。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物理教学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不重视实验,仅仅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体会不到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不能深入地了解物理中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在课堂上学习上下工夫,而忽略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教师仅仅在如何教会学生知识上下工夫,让学生能够完全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也让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脱离了物理本身的教学,变得更为抽象化,学生也不能进行更为深入有效的学习。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让物理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与形象。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方法

1.抓住实验探究教学的本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实验探究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为简便容易,让知识更为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物理的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并且加深对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认真地进行试验,为物理的学习进行深入探究。实验课程的合理安排也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掌握物理实验的环节,可以为日后自主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2.明确探究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分析

物理实验的目标确立是进行实验的核心。确立好实验目标,物理实验才能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师对学生安排合理的实验探究目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的结论。学生也可以自主地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进行实验,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物理中是同等重要的。例如:在一个实验中,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给小车在不同的坡度加上不同重量的砝码,观察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出“小车的摩擦力与所承受的重量成正比吗”“小车下滑的速度与小车所受重量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就对于物理教学有了很大帮助,学生也明确了在物理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上进行探讨,体会自己解答问题的乐趣与成功感。

总之,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知识,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素质。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教学

课堂的导入教学,具体地讲,就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做的铺垫,所讲的话,是正式进入课堂新课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活动。导入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本上是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回顾上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做铺垫。对于初中语文学科来说,成功的导入教学非常重要,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新学的内容,让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在现阶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课堂导入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教学课堂中导入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应当引起有关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1.初中语文的导入教学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承上启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教学不仅仅是要"导入",还要在于"导出",即把上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课堂的导入教学应该发挥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并且,在课堂导入的有限的时间段里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起到一个与本节课新知识点衔接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引导学生复习的作用。比如,上一节课学的是一首古诗的内容,那么这节课的课前导入就可以用来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在这样一个有监督性的环境,学生在课后自然会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又如,上一节课结尾就布置学生对下一课的课前预习的情况,那么这堂课的导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起来谈谈自己预习的情况。

1.2 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的导入教学,起到的重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这段时间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因为学生一开始都注意听刚上课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如果有趣,能吸引到学生,自然会激发学生的认真听课欲望,相反,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觉得枯燥,那么接下来的课堂主要内容的讲解注意力也就不会很集中了。

1.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以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在讲台上的"一言堂",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很少。课堂的教学过程一开始也基本都是老师进入到教室后,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地讲新的课文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些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导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入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童趣》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孩童时期玩的游戏,进行探究,引起共鸣,或者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孩童趣事,以此来导入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正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素质。

2.当前初中语文的导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导入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把握好导入教学的时间。在当下,一些教师依然是旧作风、老做派,没有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很少有导入教学的部分内容,即使有,也只是很简单地介绍一些课文的作者等信息就一笔带过了,或者在导入教学的时间上把握不准,有时遇到教师感兴趣多一点的就讲久一些,遇到不好讲的就直接进入课文主题。一般来说,课堂导入教学多则最多九十分钟左右,少则也要有四五分钟,这样才会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2.2 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课堂导入教学当成了班级会议来进行,或者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生活中的事情。语文作为初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一般语文老师也同时兼任班主任老师,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课堂导入教学当成了班级会议来进行,语文课堂的导入教学俨然成了班主任老师布置事项的时间段。或者老师喜欢一上课就说一下今天遇到的什么事儿,这样简单地说几句可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时没有把握时间,一说就是说了大半节课,这就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到真正上课了就胡思乱想。

2.3 课堂导入教学的形式单一。要充分地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特别是在新教学理念下,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课堂导入教学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没有新意的问题。

3.初中语文的导入教学的方法建议

3.1 要采取多种导入方式。课堂导入教学的导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运用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也可以运用设置疑问导入法,还可以运用谜语、歇后语导入法等等,导入的方式多种多要,要结合所要教的新内容而灵活运用。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艺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48-01

一、以学生为本,增强对生物课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21世纪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生物世纪”,因为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的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内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深入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的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达到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热情的目的。

三、实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考试重难点,而常常把生物实验课压缩,甚至是完全省略,而代之以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实验课,试想这样的实验课又怎么可能到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实验课为代价,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模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实验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相反,它还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四、提高教学艺术,改革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除了加强对生物的系统学习和研究生物教材以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通过接触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讲课的艺术还突出表现在语言和教态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染力量;还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

第11篇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从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形象向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感受,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导入精彩,任务明确、内容新颖的课堂才能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唱一首歌,如果前奏动听,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上好一节课同样如此。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教师如果能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热情,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不同的导入新课方式。比如在学习人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为他人开一朵花》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精心选取了一组颜色各异、品种、开放程度不同的牡丹花和茉莉花图片,配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做成PPT课件,采用多种幻灯片切换方式播放,用来导入新课。课件色彩漂亮,音乐动听,一播放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接着问学生观看了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心情愉快、舒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等。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的美景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花的人,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刚刚发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学生听后产生了极大地情感共鸣,由衷的对最美女教师产生了敬仰之情。接下来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列举出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托举哥周冲等等。并从中认识到他们都具有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开一朵花的高贵品质,我们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人民版下册第四课《电视机的变迁》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生活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我设计了“师生两代谈变迁”的讲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一上课就我先跟学生宣布老师要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学生立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开始专心听讲。然后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看电视的经历:全村人到大队部看一部黑白电视――一条街道的人看一部黑白电视――到邻居家看电视――小学三年级自己家买了黑白电视。边讲边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电视的图片。讲完后学生兴致高涨,争先恐后的讲自己家电视机更新换代的经历,并自发的讲了自己家都添置了什么家用电器,买了什么车,盖了小洋楼等等。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学生对生活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探究新课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导入,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变化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发展变化的情感价值观。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喜爱和欢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

二、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才能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很好地生成课堂资源。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开辩论会,现场采访、做游戏、小品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比如,在学习人民版下册第八课第一框《倾听的魔力》时,因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倾听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传话竞赛”的游戏。一上课就跟学生宣布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学生马上就很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然后宣布游戏规则:挑出四组学生,由老师把四个传话内容悄悄地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然后由第一个学生依次往下传,每组最后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布自己听到的话题,哪一组速度最快,传话内容最准确就是优胜组。游戏开始后,各组同学都非常兴奋,一个个迅速的把话题往下传,结果没有一组同学能把话题内容完全传对,或多或少都有出入。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话题内容为什么在传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该怎么解决。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对探究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紧接着,我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倾听有什么重要性?怎样学会倾听?通过学生做游戏,明确任务,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倾听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另外,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觉得内容适合表演小品,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或者教师提前准备素材,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诚信做人到永远》时,我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准备了“这种朋友,你还会再相信吗?”的小品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诚信的含义,诚信的基本要求等知识融入到小品中去,让学生在表演中去分析体会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懂得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方式把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生动,让学生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堂。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粗浅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钻研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我们带着新思想、新做法去耕耘、去创造,我相信我们的思品课堂一定会更生动、更活泼、更高效,会成为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堂。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理念 高效课堂

在教育教学领域,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课程理念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理念下打造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成了当前广大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

首先,分析何为高效课堂。以往,我们往往把高效课堂等同于高效率的课堂,即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越多,课堂就越高效,而在新课程下,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解读开始发生变化,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开始由过去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转变为学生能力提高了多少。换句话说,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我们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志,单纯地掌握知识,而没有增强能力的课堂依然被视为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往往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担任的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可以说,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教学活动过程逐渐成了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且具有创造性的过程,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教师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与学生进行了更平等的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了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自主、具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比起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历史课堂,这样的历史课堂显然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当教师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而学生回答“没有”时,教师就会认为自己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事实上,我们却忘了一句古语:“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忽略了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理念中,我们开始重新强调疑问的重要性,把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质疑能力十分欠缺,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悉心的培养,其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实践活动、实物展示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逐渐学会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培养质疑能力。笔者在讲解《》这课时,就在讲课前给学生出示了一副“落后就要挨打”的漫画,漫画形象生动的描绘方式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就漫画的内容开始讨论,很快提出漫画中打人者代表谁、被打者代表谁、被打者为什么会挨打等问题,借助于漫画情境,学生的思维渐渐打开,开始主动提出问题,进而主动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大多数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扎实基本功、建立知识体系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答案过于固定化,使得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禁锢,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在历史课堂上适当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课题,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起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在讲《》这课时,就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课下先预习这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课时,笔者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枪、炮、轮船、邮票这些东西如今已经十分常见了,那么你们知不知道,这些东西最早在我国出现是什么时候呢?”由于经过了前面的预习,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借由这个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新生事物的产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当时极力要推行?的目的是求富强,但最终却没有实现富强,那么,的失败是不是让这个运动完全失去了意义呢?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热烈讨论,遇到一些意见分歧时,学生还进行了一些辩论。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顺利实现了,学生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还获得了很多收获。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使得历史教学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初中历史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努力为学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更加科学高效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谢进.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