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

时间:2023-05-31 09:0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条形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条形基础

第1篇

1、条形基础翼缘板是基础梁下面布置板式受力钢筋,就像飞机两侧的翼膀,厚度大于250毫米时需要做变厚板。

2、条形基础翼缘板采用负偏差轧制,但按实际重量交货,利用率较钢板提高1至5个百分点。条形基础翼缘板可以按用户需求,定厚、定宽、定长生产,为用户减少了切割,并节省工序,降低了人工、材料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原材料的加工损耗,省时、省力、省料。 产品已专业用于钢结构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及其它产业用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首先,不少项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下凭经验或盲目进行基础设计,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倾斜,或过于保守,导致浪费严重。其次,对变形缝设置不按规定,亦无相应技术措施,对墙体稳定和强度不作必要的验算,或仅按建筑设计作粗略估算,造成结构隐患。其三,在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方面,忽视刚度要求,挠跨比偏小;承载力计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视了斜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对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构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够重视。以上通病,在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是属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学习规范,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规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规方法设计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笔者提出与同行作一探讨。

2 工程简介和基础设计

某5层坡屋面砖混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3m,另架空层层高2.2m,基础埋深H=1.5m,地基承载力Rk=150kN/m2。

(1)基础宽度设计问题: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宽度在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各墙段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已知的地基承载力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长来计算确定的。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虽简单方便,但由于基础纵横交叉处底面积重叠,用上述方法确定的基础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将小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当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宽度较大时,问题更加突出,应该对基底宽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2)按常规方法分析计算基底宽度:将纵横基础交叉点定义为节点,每个节点的范围为开间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及进深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假定条形基础的中心线与各墙体的中心线重合,并把节点分类为角节点1、边节点2、中节点3,则按常规方法求得各墙段的基础宽度分别为B1=1.39m,B2=1.88m,B3=0.31m,B4=0.88m和B5=1.48m。

对于边节点2:由B2、B4构成的节点基底面积A1=B2(2.25+B4/2)+B4(1.8-B2/2)×2=1.88×(2.25+0.88/2) +0.88×(1.8-1.88/2)×2=6.57m2;边节点范围内基础顶面荷载合力P=1.8×106×2+2.25×226=890.1kN;P作用下边节点范围内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A=P/f0=890.1/120=7.42m2。因此,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比缺少ΔA=A-A1=7.42-6.57=0.85m2,即有ΔA/A=0.85/7.42=12%。

根据类似计算方法,对于中节点3,可得其A1=8.59m2,P=1227kN,A=10.23m2, 因而ΔA=1.64m2,ΔA/A=16%;对于角节点1,可得其A1=4.71m2,P=566kN,A=4.71m2,因而ΔA=0。由此可见,角节点的基底自然增补面积与重叠面积相等,所以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角节点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等。在考虑基础宽度调整时,只需调整边节点和中节点即可。

(3)基础宽度调整方法:由于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面积重叠,按常规方法计算的基底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比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减少了ΔA,应对基底宽度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按地基反力均匀分布进行设计,且在设计中假定“基底总面 积的形心与基底总荷载合力的重心相重合”,因此,不必考虑荷载偏心的影响,只需考虑力的竖向平衡。所以在A1中补足ΔA时,可根据竖向静力平衡的原理按节点各墙段的竖向荷载的合力与节点荷载总合力的比值将ΔA分配到各个墙段相应的基底面积中去。

设边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分别为ΔA2、ΔA4:ΔA2=(2.25×226)×ΔA/P=(2.25×226)×0.85/890.1=0.486m2,ΔA4=(1.8×106)×ΔA/P=(1.8×106)×0.85/890.1=0.182m2;设上述补足的面积ΔA2、ΔA4转化为各墙段原有基础增加的宽度相应为ΔB2、ΔB4, 则ΔB2(2.25-B4/2)=ΔA2,得ΔB2=0.27m,故ΔB2/B2=0.27/1.88=14%;(ΔB4/2)×(1.8+1.8-B2/2 ) =ΔA4,得ΔB4=0.14m,故ΔB4/B4=0.14/0.88=16%。在用上述方法计算时,小黑块面积被重复计算,由于值很小,对工程设计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调整后,边节点基底宽度分别为:B2′=B2+ΔB2=1.88+0.279=2.15m,B4′=B4+ΔB4=0.88+0.14=1.02m。

边节点计算结果表明:缺少面积ΔA占实际所需面积的12%,B2增加幅度为14% ,B4增加幅度为16%。调整后边节点的基底面积A′=2.15×(2.25+1.02/2)+1.02×(1.8-2.15/2)=7.413m2≈A=7.42m2,即调整后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很接近。

用同样方法可分别求得中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ΔA2=0.68m2,ΔA5=0.43 m2,ΔA3=0.10m2。将补足的面积转化为各墙段相应的增加宽度:ΔB2=0.45m,ΔB2/B2=0.45/1.88=24%;ΔB3=0.08m,ΔB3/B3=0.08/0.31=26%;ΔB5=0.34m,ΔB5/B5=0.34/1.48=23%。

3 结论

(1)由于角节点处按常规方法求得的基底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 相等,因而不需调整,只需调整边节点和中节点即可。

第3篇

浅基础根据材料和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柔性基础。

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

浅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不大,一般浅于5米,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成的基础。其基础竖向尺寸与其平面尺寸相当,侧面摩擦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的左右是把墙或柱下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跨站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上若干柱子的基础练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这种基础抗弯刚度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 结构设计;处理措施;后浇带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e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offer colleague reference!

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treatment; post-pouring belt

中图分类号: TB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是以地质条件、房屋体型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 如灰土条形基础、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 当基础宽度大于2. 5m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 如地基土较差时, 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 减少不均匀沉降, 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 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 。

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 可采用箱形基础; 柱网不均匀时, 可采用筏板基础。

有地下室, 无防水要求, 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 可采用独立柱基, 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 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 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 可选用单独柱基, 墙下条基, 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无地下室, 地基较差, 荷载较大, 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以加强整体性, 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 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 无防水要求, 地基较好, 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 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 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 采用箱形基础。

当地基较差, 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 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 、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 。当地基一般, 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 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 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 建在同一筏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混凝土基础时, 在高层基础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 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缩。

2 后浇带

因调整地基初期不均匀沉降而设的后浇带,带宽800 mm~1000 mm。后浇带自基础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板全部设后浇带, 包括内外墙体。施工时后浇带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 直到后浇带封闭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 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间。

基础后浇带封闭前要求施工时覆盖, 以免杂物垃圾掉落而难于清理。并提出清除杂物垃圾的措施, 如后浇带处垫层局部降低等。

必须指出的是,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 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 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 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 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 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 高层建筑地下一层, 地上十六层, 纯地下车库一层, 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 其间设置了沉降缝, 基础埋深基本相同, 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 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 造成地下室渗漏。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 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 不能想当然, 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 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 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 且宜自上而下对齐, 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 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 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 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 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尚应采取其他措施, 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 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或补偿基础, 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 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 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 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3) 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 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 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 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 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多方面对比, 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3结束语

第5篇

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本文简述了当前我

国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处理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buildings foundation (soil or rock), the status of the plant capacity or impermeable ability by themselves

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Main into base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geotechnical reinforcement measur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

Countries with bas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method.

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工程事故,且事后补救大多比较困难。因此,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基础的施工

建筑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

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宜采用梁板式笩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节点。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伐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二、地基处理技术

(一)水泥粉煤灰碎石柱(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务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项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由于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及水泥土本身的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相比,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有较高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桩身强度均匀、施工速度快、不受场地的影响、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

(三)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其上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使与大气隔绝,通过埋设于砂垫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将膜内空气排出,因而在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即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力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白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

该地基加固方法适用干软粘土的地基加固,在我国广泛存在着海相、湖相及河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这种土的特点是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对于该种地基,尤其是大面积处理时,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种。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和防护等六大功能及作用。在我国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种领域,而且已成功地研究、开发了成套的应用技术。

如:土工织物滤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土墙、陡坡及码头岸壁应用技术,土工织物软体排应用技术,土工织物

充填袋应用技术,模袋混凝土应用技术,土工膜防渗墙和防渗铺盖应用技术等。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基础

Abstract: the basic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that the entir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do this part of the work can be effective guide related construction units fo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alysis.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is analyzed.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Design;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框架结构基础设计进行分析,是所有有框架结构的工程进行施工的基本工作,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在工程的实际情况上,根据既有原理,选择相应的设计方法,设计出适合工程进展的设计方案。

一、基础的类型及其选型

框架结构对基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首先其必须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同时又必须要有足够的刚度,以便可以调节可能出现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从基础的作用上看,其主要是承担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可靠地传递给地基的作用。从其形式上看,多层房屋常用的基础的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前5种基础称为浅基础,桩基础属于深基础。

如果层数不多、荷载不大,同时场地的土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较高,土层分布均匀时,柱下独立基础也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而如果柱距、荷载都是较大,或者地基承载力不是很高时,采用单个基础的底面积将会很大,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单个基础在一个方向连成条形,进而做成柱下条形基础。与独立基础相比,条形基础的优势是可以适当调节地基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就很好的减轻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所造成的危害。所以,柱下条形基础常做成肋梁式的,因为其可以保证一定的底板面积,同时最大限度的又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及其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在选择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时,应该考虑在横向布置条形基础上,纵向则布置构造连系梁,也就是说让条形基础的布置方向与承重框架方向一致;而对于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纵向布置条形的基础之上,应该可以横向布置构造连系梁。

假如房屋设有地下室,可以将地下室底板、侧板和顶板连成整体,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隔板,形成箱形基础。刚度大,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是箱形基础的特点。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形成整体工作,隔墙是箱形基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假如没有隔墙,那地下室的底板按一般片筏基础设计;顶板按一般楼盖设计;侧板则按承受土压力的板设计。

当使用片筏基础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还是无法满足要求,就需要采用桩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较汀的持力层。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是桩基础,当然有时结合地下室,也会采用桩――箱复合基础。通常情况下,浅基础的工程造价比深基础低,但也不是绝对的,当持力层较深时,为了减少挖土量,多层房屋使用桩基础往往会是较为经济的方案。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上部纠陶荷载的大小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是基础类型选择时需考虑的。

二、条形基础设计

(一)条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1)确定基底反力和基础底面尺寸

如果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加上刚性基础假定,我们可以推出基底反力为线性分布:设条形基础的长为L,宽为B,根据基础的平衡条件(基底反力的合力和合力点位置必须与上部荷载相同),可以得到基底反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静力法

一般情况下,沿长度方向等截面的基础梁,其自重和覆土重,通常不可能在梁内形成弯矩和剪力,所以在进行基础内力分析时,当然基底反力采用不包括基础自重和覆土重的净反力。基础梁在基底净反力和柱子传来的竖向力、力矩作用下,可利用理论力学中的截面法求出任一截面的弯矩和剪力。比如说可以选取若干个截面进行计算,然后绘制弯矩图、剪力图。

(3)倒梁法

倒梁法将基础梁作为以柱子为铰支座的连续梁,使用结构力学中力法、位移法或弯矩分配法可以有效的计算。通常来说,用倒梁法计算所得的支座反力不一定等于上部柱子传来的竖向荷载。也就是说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不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计算结果应该要进行调整。在实际施工中中,我们往往是通过调整局部基底反力来消除这种差异。基底反力的调整值,一般是把支座反力与轴力间的差值,均匀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各1/3跨度范围内,然后再进行一次连续梁分析。假如调整后柱子轴力与支座反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应该继续调整,直到两者基本平衡。

(4)静力法与倒梁法的比较

对于同一个基础梁,采用静力法和倒梁法计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也让有一致的时候,即当用倒梁法计算出的支座反力未经调整刚好等于柱轴力时,两者一致。静力法的适用情况:当层数较少,楼盖刚度较小时,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小时;反之,当层数较多,楼盖刚度较大时,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大,倒梁法就比较合适了。当然在实际工程中,其上部结构刚度既不是绝对柔性,也不是绝对刚性,必要时可参考上述两种简化计算结果的内力包络图进行截面设计。

如前所述,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是任何基础分析模型都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在这方面,静力法和倒梁法的途径是不一样的。静力法通过将柱子内力直接作用于基础,来满足力的平衡。根据上部结构柔性假定,柱子自动具有与接触点基础梁相同的变形。倒梁法的柱与基础交接,使基础在铰接点具有与柱相同的变形;而力的平衡是通过不断调整局部基底反力来满足的。

(二)条形基础的截面设计

条形基础的截面设计主要由肋梁和翼板构成。肋梁需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和抗冲切承载力计算,肋梁的冲切破坏面。翼板需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和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底板抗弯计算时,翼板冲切破坏面。肋梁的弯矩和剪力由上面的基础内力分析得到,翼板的弯矩可按以肋梁为固定端的悬臂板计算,

三、基础分析模型

其实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是一个整体,从理论上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是较为理想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减轻计算工作量,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简化分析模型,也就是把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开进行分析。

(一)地基模型

对地基沉降与基底压力之间关系的描述就是地基模型。地基的模型的种类很多,使用最广泛的最简单的地基模型是文克勒模型。这种模型假定地基上某一点所受到的压强与该点的地基沉降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基床系数。在这样假定之下,任一点的沉降只是和该点受到的压强有关,但是与其它点的压强无关,也就是说起实际上是忽略了地基土的剪应力。

该模型忽略了剪应力的存在,那就是说该模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一般是不可能向四周扩散分布的,这就不可能使基地以外的地表发生沉降,但是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该模型简单,目前仍相当普遍地使用。对于厚度不超过基础宽度一半的薄压缩层地基较适用于这种模型。

另一种较为常用的地基模型是半空间地基模型。这种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将地基假定为半无限空间匀质弹性体,地基上任意一点的沉降与整个基底反力的分布有关。这种弹性半空间模型,与前一种模型相比,考虑应力和变形的扩散,但计算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其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的沉降范围往往会超过实测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这是由于实际地基的压缩层厚度都是有限的造成的。

(二)基础模型

当前,大部分的基础的解析分析,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文克勒地基模型上的。如果对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进行整体数值分析,那通常可以采用其它地基模型。基础的分析模型主要与地基模型、基础和上部结构有关。举例来说,刚性基础模型是假定基础刚度相对于地基为无限大,因而地基发生沉降后,基础仅发生刚移,即基础的沉降沿水平方向线性分布。由于总是假定基础与地基保持接触,即满足变形协调条件,所以地基沉降沿水平方向也应该是线性分布的。根据文克勒地基假定,基底反力必定是线性分布,这时可以由静力方法平衡条件确定地基反力分布。

四、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框架结构基础设计进行有效的分析,确保所用理论和科学性,同时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只有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指导下,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第7篇

关键词:地基技术;设计;差异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基技术设计是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在设计时,还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也应考虑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在进行地基浅基础和深基础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深度调查研究,才可以科学合理的确定设计方案。

天然地基依基础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地基和深地基,一般而言,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如箱形基础),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位于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地下连续墙、墩基和沉井等。

当进行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时,除了要保证基础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外,同时要考虑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必须控制在容许范围内。满足上述要求的方案可能不止一个,这时只有根据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才能确定最为合理优化的方案。

一、从概念上划分

1、深基础:深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而不像浅基础那样,是通过基础底面把所承受的荷载扩散分布于地基的浅层。因此,当建筑场地的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采用深基础方案了。深基础有桩基础、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和沉箱等几种类型。

2、浅基础:其基础竖向尺寸与其平面尺寸相当,侧面摩擦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

二、从其施工特点分类上划分

1、浅基础的施工特点:(1)浅基础在一些地基承载力比较高的地区地基不需要加固处理,因此对基底土的施工要求严格,比如:机械挖土要求留置20-30mm土层,人工清槽,防止地基土挠动;冬季施工需要对地基土加强保温防冻措施,雨季尽量避开雨天施工等。(2)基坑挖土要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放坡,确保边坡稳定。(3)在陆地上明挖基础时,先进行基坑定位放样,再进行开挖、支护、基坑排水、地基检验、砌筑及基坑回填等工序。

(4)在水中明挖基础时,首先要修筑围堰,再把围堰内水排干,才可以继续开挖基坑。水位较高地区应根据情况编制降水、排水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当无法将水排走时,只能进行水下施工或进行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沉井等施工方法实现。

(5)开挖时一般分为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两种,结合目前的施工条件,一般采用挖土机、推土机并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浅基础的开挖,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进度

2、深基础的施工特点:(1)基坑支护是深基础施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最常用的支护方法是简易细石混凝土加钢丝网护坡、锚杆支护、土钉墙支护。一些土质较差的地区,如上海采用桩(混凝土预制桩、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钢板桩等)支护较多见,大型深基坑则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工艺。(2)深基坑降水,较浅的深基础施工在一些水位较深地区根据情况可以不考虑降水(我们这里小于7米一般不考虑降水),而在一些水位较高地区,基坑降水是深基坑施工的重要和关键环节。(3)基坑排水,一般深基坑施工周期较长,地表水的排除,防止灌入坑内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观测,含基坑本身的观测和周围环境的观测。基坑本身主要是坑壁沉降和位移,周围环境主要是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外界路面等的观测。一般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观测。(5)深基坑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如基坑支护方案、降(排)水方案、观测方案等,并经相关单位审批。

三、从其结构形式分类上划分

1、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

(1)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扩展基础的左右是把墙或柱下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扩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2)联合基础: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两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即双柱联合基础。在为相邻两柱分别配置独立基础时,常因其中一柱靠近建筑界限,或因两柱间距较小,而出现基地面积不足或者荷载偏心过大等的情况,此时可考虑采用联合基础。联合基础也可用于调整相邻两柱的沉降差或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向倾斜等。

(3)柱下条形基础: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上若干柱子的基础练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

这种基础抗弯刚度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4)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如果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向上分布不均,需要基础在两个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则可在柱网下纵横两向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而形成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5)筏型基础: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时,可以再建筑物的柱、墙下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就是筏型基础。此基础用于多层与高层建筑,分平板式和梁板式。由于其整体刚度相当大,能将各个柱子的沉降调整得比较均匀。此外还具有跨越地下浅层小洞穴、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作为地下室、油库、水池等防渗地板的功能。

(6)壳体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可将基础的形式做成壳体。常见的形式有:正圆锥壳、M型组合壳和内球外锥壳。其优点是材料省、造价低。但是施工工期长、工作量大且技术要求高。

2、深基础一般在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采用。深基础的类型主要有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基础,最为常用的是桩基础。

(1)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地下连续墙:利用各种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注适当的材料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地下连续墙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任意多边形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基础或沉箱基础。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在软弱的冲积层、中硬地层、密实的砂砾层以及岩石的地基中都可施工。初期用于坝体防渗,水库地下截流,后发展为挡土墙、地下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房屋的深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街、地下铁道、地下仓库、矿井等均可应用。

(3)沉井基础:以沉井作为基础结构,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的一种深基础。沉井是一个无底无盖的井筒,一般由刃脚、井壁、隔墙等部分组成。在沉井内挖土使其下沉,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混凝土封底、填心、修建顶盖,构成沉井基础。沉井基础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和水平荷载。此外,沉井既是沉井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围堰结构物,其施工工艺简便,技术稳妥可靠,无需特殊专业设备,并可做成补偿性基础,避免过大沉降,在深基础或地下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桥梁墩台基础、地下泵房、水池、油库、矿用竖井以及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基础等。

综上可见,地基技术设计是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在设计时,还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也应考虑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在进行地基浅基础和深基础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深度调查研究,才可以科学合理的确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邓晓锋. 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J]. 科技资讯. 2010(28)

第8篇

关键词:铁路既有电气化;线路承重;防电棚设计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116-03

1 防电棚设计

本防电棚跨垂直铁路方向采用四排钢立柱跨过,在广深四线外边Ⅲ、IV线二侧各设置一排钢立柱,在Ⅱ、Ⅲ线间和I、IV线间各设置一排钢立柱;四排钢立柱均超出铁路线轨面7m,每排钢立柱间通过底部混凝土横梁、顶部I36c工字钢和中间剪刀撑连成一排整体;再在钢立柱顶部采用I36c横向工字钢把四排钢立柱整体连成“门”字结构。跨Ⅲ线工字钢横梁因棚顶距钢梁底净空不够且此处为本支撑防电棚承力较小部位,采用I25a工字钢。

2 结构简算

2.1 设计方案

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长24m、宽1.5m、深1m。立柱采用320×320×8mm钢立柱,立柱高度有8m和10m。立柱顶纵梁采用I36c工字钢、横梁采用I36c工字钢,横梁跨度12.5m,横梁间距0.4m,横梁上包裹防电胶,横梁上铺设5mm厚钢板,2.0cm厚夹板、夹板上铺设彩条布、特种防电绝缘材料防水层和保护层。

2.2 横梁验算

横梁采用I36c工字钢,以须在跨内设置临时支墩的第一跨和第二跨横梁进行计算,第一跨跨度8.2m,第二跨跨度12.5m,横梁间距0.4m。横梁承受5mm厚钢板、2.0cm厚模板、彩条布、特种防电绝缘材料防水层和保护层、钢箱梁荷载、施工临时荷载等。荷载统计(第一跨以N2Y46.5t,第二跨以S3的一半钢箱梁考虑)。

I36c工字钢:单位自重量q1=71.2kg/m=0.712kN/m

Q1=0.712×12.5=8.9kN

钢箱梁自重:S3钢箱梁两片共重为96t=960kN,则一片为48t,两边临时支架支座反力各取24t=240kN。

每片钢箱梁的荷载由2.8/0.4=7片,按6片I36c工字钢验算。

每片I36c工字钢承受外力Q2=240/6=40kN/片

所以I36c工字钢受力为Q1+Q2=48.9kN,受力模型

如下:

图1 受力简图

由计算可知Mmax=71.9kN·m

2.2.1 弯曲强度验算:

σ=Mmax/Wx=71.9kN·m/(962㎝3)=74.7MPa

2.2.2 验算挠度:

=22.4mm

2.3 纵梁验算(I36c工字钢验算)

纵梁采用两根I36c工字钢:

在箱梁底部2.8m的范围内横梁,每一片I36c工字钢横梁支座最大反力为48.9×(12.5-1.703)/12.5=42.24kN,故每片横梁传递给纵梁的力为42.24kN,共6片横梁。纵梁取计算长度L0=2m,共5根横梁。

按最不利取值:

2.3.1 弯曲强度验算:

近似将集中力换算为均布荷载,即:

q=(42.24×5)/2+0.712×2=107.1kN/m

σ=M/Wx=0.125×107.1×22/(2×962㎝3)=27.9MPa

2.3.2 验算挠度:

fmax=5ql4/384EI=5×107.1×1000×24/(384×2.1×1011×2×17310×10-8)

=0.31mm

2.4 立柱受力及稳定计算

2.4.1 立柱受力计算:

立柱采用320×320×8mm组成的方形钢立柱,立柱高度10m,立柱间距2m。

荷载统计(以每根立柱为研究对象):

最不利横梁传给纵梁的力:105.6kN/m×2m=211.2kN(实际只有几根能达到这么大的力)

纵梁自重产生的力:0.945kN/m×2×2m=3.78kN

立柱自重产生的力:0.8kN/m×10m=8.0kN

最不利立柱合计:223.0kN,计算取为平均每根柱200kN。

2.4.2 立柱稳定验算:

对于轴心受压构件,其整体稳定性满足N/Am≤φ1[σ]

荷载统计(以每根立柱为研究对象):

由横梁受力分析可知钢柱受横梁最大传力为223kN

立柱自重产生的力:0.592kN/m×10m=5.92kN

立柱合计:228.92kN,计算取为229kN。

Am=322-(32-0.8)2=50.56cm2

I=[324-(32-0.8)4]/12=8415.881cm4

回转半径:i=(I/A)1/2=(8415.881/50.56)1/2

=12.9cm

自由长度:L=1000cm

长细比:λ=μL/i=0.7×1000/12.9=54.26(因相邻立柱间为剪刀撑联结,计算长细比时按按一端固定一端铰支计算,故取长度系数0.7)

σ=N/Am=229×1000/0.00841588=27.2MPa

刚度验算:《桥规》中规定,对于主桁架中的受压构件,其长细比不得大于容许长细比[λ]=100,上述λ=54.26

由以上分析可知立柱整体稳定。

2.5 基础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按100kPa计算。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长24m、宽1.5m、深0.8m。

根据计算所得,每根钢立柱顶承受的外力按200kN

计算。

受力如图:

图2 防电棚基础简图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3.2条: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由于防电棚各柱之间沉降量小,刚度大,所以本设计采用倒梁法计算条形基础。

2.5.1 确定基底尺寸:

地基基本承载力fa=100kPa

基础总长度L=24m

埋入深度0.8m

基础底面宽度:

取B=1.5m

2.5.2 确定基底尺寸: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呈均匀分布,单位长度的基底净反力:

取对称结构,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基础内力。

图3 基础受力图

固定端弯矩:

MCD=-MDC=-30.57kN·m

MDE=-MED=-30.57kN·m

MEF=-MFE=-30.57kN·m

弯矩分配系数设EI/2=i。

B节点:

C节点:

依此类推:

图4 基础内力图

由计算得知:最大弯矩为A点的M=44.3kN·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3.2条第一款规定,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乘以1.2的系数,故:

边跨跨中弯矩M=1.2×16.5=19.8kN·m

第一内支座弯矩M=1.2×26.5=31.8kN·m

2.5.3 验算部分:

地基承载力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2条可知:

偏心荷载作用时:

式中: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M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地面的力矩值

W—基础地面的抵抗矩

本设计:Fk=12×200=2400kN

Gk=23×24×1.5×0.8=662.4kN

A=24×1.5=36m2

Mk=44.3kN·m

W=bh3/6=2.048m3

1.2fa=1.2×100=120kPa

Pkmax=106.6KPa

满足验算。

冲切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条第二款可知:对于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本设计中:

=399.5kN

则Fl=pjAl=88.3×1.4575=128.7kN

满足验算。

3 防电棚施工

3.1 防电棚基础施工

挖孔桩和条形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3.1.1 挖孔桩和条形基础施工时间安排必须是下半夜或封锁施工。

3.1.2 在线间或铁路两侧进行基础施工时,同时施工人员要做好列车通过的调度时间的协调与联络。

3.1.3 挖孔桩护壁内需加设钢筋,护壁砼必须及时浇灌;当土质较差时,每挖30~50cm高浇灌一次护壁砼,当土质较好时,每挖1m浇灌一次护壁砼。

3.1.4 由于线间距较小,条形基础开挖时应先按每1.5m打两根Φ22~Φ25支撑钢筋或角钢(基础一侧一根),一边开挖基坑一边加设木挡板及临时支撑;基坑分段开挖(每晚拟挖15m左右),开挖出来的基坑及时浇灌c25商品砼并埋设好柱子Φ22锚固螺栓。当作业时间不允许灌基础砼时,及时用袋装石碴回填,恢复线路状况,等待第二天封锁继续施工,桩基顶部预埋钢筋与条形基础连成整体。

3.2 防电棚安装与拆除施工

3.2.1 安装施工:

钢立柱:封锁广深铁路深圳-深圳北区间K144+280~K144+380之间线路,共有钢立柱64根,封锁停电21个晚上,用两台16t轨道吊车同时进行吊装。采用在工字钢横梁下每个柱顶位置安放砂箱,为了确保钢立柱的整体稳定,型钢与立柱顶法兰盘点焊牢固,钢立柱及时用U型螺栓锁牢固。

横梁、纵梁、防电棚:封锁广深铁路深圳-深圳北区间K144+280~K144+380之间线路7个晚上,用两台16t轨道吊车同时进行吊装。

3.2.2 拆除施工:在防电棚拆除过程中,由于受桥梁净高的限制,所有的钢纵梁必须平移至跨线桥外侧方可吊走,所以拆除比安装更为困难、时间更长。防电棚拆除后还要做路基恢复。

4 结语

通过跨铁路既有电气线路承重式防电棚设计与施工的研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铁路营运安全得以保证,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贮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规程(JTJ076-95)[S].

[3]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京)新登字063号][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

全规则[(79)铁机字654号] [S].

第9篇

关键词:地基基础 重要性 特点 设计 研究 探讨

一、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设计和架构日新月异,在满足人们的行为所需的并且,也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既然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在人们强大的想象力下被建造了起来,可是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份,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缺。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便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常常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一样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为有增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办理,才气切实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二、地基基础的特点

(一)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三)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四)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五)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1)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2)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地基基础设计的研究与探讨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后浇带设计因调整地基初期不均匀沉降而设的后浇带,带宽800~1000mm。后浇带自基础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板全部设后浇带,包括内外墙体。施工时后浇带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直到后浇带封闭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带时间。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目前,随着科学发展,社会建设需求,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包括了对基础的设计和对地基的处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地基处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两个方面。目前针对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浅要探讨。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基础的选型一定要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地基土体的承载力以及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进行确定的。

关键词:高层设计;地基设计;处理方法;

前言

基础对建筑物和地基来说是必要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以看得出,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着分布成线形,可是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可以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而已。

1.地基的处理方法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2.地基设计时注意点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结构工程师需根据有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的荷载值;根据建筑物荷载差异大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施工顺序等,按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提出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尚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3.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后浇带设计因调整地基初期不均匀沉降而设的后浇带,带宽800~1000mm。后浇带自基础开始在各层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顶板全部设后浇带,包括内外墙体。施工时后浇带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直到后浇带封闭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沉降观测记录在高层封顶时,沉降曲线平缓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后浇带。沉降曲线不缓和则宜延长封闭后浇带时间。

基础后浇带封闭前要求施工时覆盖,以免杂物垃圾掉落难于清理。并提出清除杂物垃圾的措施,如后浇带处垫层局部降低等。有必要时后浇带中设置适量加强钢筋,如梁面、底钢筋相同等措施。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第11篇

1996年,陶阳煤矿在其原有的矿区宿舍西边征得108亩采煤塌陷地,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设了职工小区,小区每栋住宅均有三个单元组成,平面长度均为36.6米,宽为11.7米。地下室层高2.2米,标准层层高2.9米,楼房顶标高+15.250。住宅墙体材料为MU10机制砖,M5.0混合砂浆,砼为C20。利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分析软件ANSYS对建筑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2整体结构ANSYS计算分析

(1)几何参数:混凝土筏板厚度400mm,地基梁400mm×1000mm,圈梁240mm×300mm,预制楼板厚度130mm,砖墙厚240mm。底层层高2.2m,其余五层层高均为2.9m。

(2)材料参数:普通粘土砖强度等级MU10,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0,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1.5MPa,砌体弹性模量为2400MPa。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5MPa,抗剪强度设计值为0.11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0.13MPa。

(3)荷载参数:混凝土容重取25kN/m3,砌体容重取21.8kN/m3。住宅楼楼面活荷载取2.0kN/m2。

(4)计算结果。1)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结构分析:本有限元模拟分析中,用弹簧模拟地基对筏板的支撑作用。地基和筏板间只受压、不受拉力作用。荷载组合只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分别为1.2和1.4。在自重作用下,结构最大竖向变形2.1mm,出现在阳台板位置。建筑结构整体下沉量约为12mm。墙体中σx最大值为0.15MPa,σy最大值为0.17MPa,σz最大值为5.4MPa。Τxy墙体中最大值0.56MPa,楼板中为3.88MPa。τyz墙体中应力值0.11MPa。τxz墙体中剪应力最大值为0.43MPa。2)建筑端部400mm沉降作用下:根据实测,长度为36.6m住宅楼长方向两端最大沉降差约为400mm,在墙体中会产生附加应力。由于筏板的整体作用以及沉降的连续变化,则有利于减小上部结构中的应力。本有限元模拟分析中,用弹簧模拟地基对筏板的支撑作用,筏板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400mm位移作用。结构-筏板-弹簧模型及应力分布计算结果:房屋底部一端下沉400mm,顶层侧移169mm,沿长方向倾斜1.01%。σx筏板基础中压应力1.4MPa,拉应力0.4MPa,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压应力8.87MPa。顶部楼板拉应力为0.4MPa,压应力1.4MPa。墙体中压应力1.4MPa。σy筏板中压应力为0.9MPa,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应力为2.7MPa,出现在筏板下沉400mm端部。顶层楼板和墙体中压应力为0.9MPa。σz筏板中压应力0.28MPa。顶部楼板拉应力为0.05MPa。墙体中压应力0.28MPa,局部为0.6~0.9MPa。τxy筏板基础应力0.14~0.39MPa。顶部楼板和墙体中应力0.39MPa。τyz墙体和楼板中应力0.04MPa,筏板应力最大值为0.43MPa。τxz在筏板中最大应力为0.72MPa,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墙体中剪力为0.05MPa,局部0.2~0.7MPa。3)条形基础结构分析:设结构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基础,地基为砂垫层。在自重作用下,结构竖向变形竖向沉降量约为28mm。端部施加400mm竖向位移荷载,得到结构应力分布。4)计算结果:σx顶部楼板拉应力为1.03MPa,局部2.94MPa。墙体中0.87MPa。σy顶部楼板拉、压应力为0.5MPa。墙体中0.5MPa。σz墙体中应力0.6~0.9MPa,局部1.2~1.5MPa。楼板中拉应力为0.09MPa。τxy墙体中应力0.04MPa。顶层楼板应力0.2~0.4MPa。τyz墙体和楼板中拉应力0.46MPa,最大压应力0.42MPa。τxz在墙体中剪力值为0.13MPa,局部0.3~0.8MPa,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0.7、0.8MPa。

(5)计算结果分析。通过36.6m长筏板基础形式、36.6m长条形基础形式和48.8m长筏板基础形式的结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①自重作用下,筏板基础形式结构沉降量约为12mm,条形基础形式结构约为28mm;②结构端部地基出现400mm沉陷时,建筑沿长度方向倾斜约1.0%;③通过筏板基础、圈梁及构造柱的整体作用,结构应力分布明显小于条形基础形式的结构应力,基本符合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且应力分布均匀,改善了应力集中现象;④条形基础形式建筑地基压缩量较大,约为筏板基础的2.4倍,且整体性较差,楼板及墙体中应力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部位,易造成局部开裂现象;⑤当建筑物长度加大到四个单元(长48.8m),对比分析发现,相同基础形式下,长度增加,筏板应力和墙体应力均有所增大,且由于沉降不均匀导致结构内力分布不均匀,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3结论及建议

(1)住宅楼通过400厚筏板及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显著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能够承受已出现的地基沉降作用,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分布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2)单体住宅楼平面面积36.6m×13.32m结构内力符合规范要求,增加平面尺寸会增加结构内力和应力集中现象,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附加应力显著增加。实际结构由于不均匀沉降局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由于结构材料的弹塑性性能,应力集中现象会有所改善。

第12篇

关键词: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

Abstract: Designing of the found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oject designing. The designer should properly select the scheme of the foundation,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on timely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nducting design carefully, and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ensure the project safe, economical and easy of application, thu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whole building (structure ).

Keywords: Natural groundShallow foundationDesign

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建(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地基和基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若地基基础不稳固,将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构)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上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条件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基础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以确保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地基基础的工程量、造价及施工工期,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高层建筑或软弱地基,有的工程地基基础的造价超过主体工程总造价的1/4~1/3。而且建筑物的基础是地下隐蔽工程,工程竣工验收时已经埋在地下,无法检验,地基基础事故的预兆不易察觉,一旦失事,难以补救。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2浅基础的类型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根据基础形状和大小可分为: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壳体基础等。当建筑场地土质均匀、坚实,性质良好,地基承载力f≥120kpa时,对于一般多层建筑,可将基础直接坐落在浅层天然土层上,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例如白银市区内绝大多数多层建筑就是这类基础。当建筑地基土层软弱,压缩性高,强度低、无法承受上部荷载时,需经过人工处理后作为建筑物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例如:会宁县绝大多数地质为湿陷性黄土,需要把基底落在换土处理后的人工地基上。

3 基础的材料和埋置深度

3.1基础材料

基础埋入地下、工程竣工时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检验,因此,有些个别的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赶工程,不能严格控制基础的施工质量,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前已阐述,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必须保证基础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根据地基的潮湿程度和气候条件不同,基础材料可分为砖、石料、砂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灰土等类型。砖和灰土基础一般用于中小型工程;混凝土基础由于强度、耐久性与抗冻性均优于砖,便于机械化施工和预制,因此经常用于单层或多层砌体结构的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不仅抗压,而且具有抗弯和抗剪性能,是基础的最优材料,现阶段广泛用于高层建筑、重型设备或软弱地基以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

3.2 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埋深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至基础底面的深度,为了防止基础日晒雨淋,人来车往造成基础损伤,基础埋深应不小于0.5米,并结合建筑物的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冻土深度等综合确定基础埋深,要在保证建筑物基础安全稳定、耐久使用的前提下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与投资且便于施工。

4 浅基础设计

作者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就当前最常用的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的设计做以下简述。

4.1条形基础设计

当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宽度时称为条形基础(见图1),条形基础设计时,可取长度方向1沿米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基底面积计算公式为:

取L=1.0米,则基底面积A=b.

若基础材料采用刚性材料时,基础高度设计还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刚性角要求,(即),刚性角的大小可根据基础材料不同从基础规范中查得。通常砖混结构的墙基、挡土墙基础都是条形基础。如遇单柱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时、按常规设计的柱下独立基础之间净距很小,甚至重合在一起,为施工方便,可采用柱下条形基础(见图2)。柱下条形基础可视为一狭长的矩形基础进行计算,其底面积为:

基础梁高H=(1/4~1/8)L(L为柱距),通常梁高H=1.0~2.0米。

4.2 独立基础设计

框架结构的柱基、高炉、水塔基础均为独立基础(见图3),

有时墙下也可采用独立基础,并在独立基础顶面架一道钢筋混凝土过梁,再在过梁上砌砖墙。独立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面积为:

通常中心荷载作用下采用正方形基础,即A=b2,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面积可采用试算法,并验算基础底面平均应力,基础边缘最大应力不能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20%,防止基底应力严重不均匀导致基础发生倾斜,其基底面积可估算为:

A=(1.1~1.4)A1

基底边缘最大与最小应力为:

基底应力验算公式为:

Pmax≤1.2f

若以上两式均满足要求,说明基底面积A合适,否则应修改A值,重新计算,只到满足为止。

4.3 筏板基础设计

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软弱,采用条形基础或十字交叉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基础底面积与建筑物第一层面积相差不大;或地下防渗需要时可采用筏板基础,这种基础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做成的连续整片基础(见图4)。筏板基础宜为等厚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悬挑墙外的长度不宜过大,从轴线算起,横向宜小于1500mm,纵向宜小于1000mm,当采用不埋式筏板基础时,基础四周必须有封闭式向下的边梁,边梁深度不宜小于500mm,底板四周应布置放射状附加钢筋。筏板基础长度L不能过长,通常要求L≤50米,且L/B=2.5~5.5.筏板基础的厚度按抗冲切、剪切要求确定。其基础底面面积计算公式为:

4.4 箱型基础设计

由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纵横外墙与内墙组成箱型整体,称为箱型基础(见图5)箱型基础的平面尺寸通常与整个建筑平面外形轮廓相同,箱型基础的高度至少超过3米,超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超过10米。这种基础功能大,地基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抗震性能好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高层建筑、重型设备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或用作人防、设备间、商店、文化厅等的地下车库及地震烈度较高的建筑物。箱型基础的关键是防止倾斜,因此要求上部结构竖向静荷载的中心与基底平面的形心相重合,必要时可以将箱型基础底板外升伸。如无法做到重心与形心重合,则要求小偏心,偏心距应满足:(w为基础底面的地抗拒),箱型基础的埋置深度必须满足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防止建筑物的整体倾斜,避免倾覆及滑移,在地震区时埋深应满足:

(Hg为自天然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箱型基础高度根据使用要求和基础自身刚度确定,一般设计取值为:

(L为箱型基础长度)

5 结语

总之,基础是建筑物下部的承重构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传递给地基,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基础设计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参考文献:

[1] 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01

[2] GB50017-2002.地基基础设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