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口腔护理操作方法

口腔护理操作方法

时间:2023-05-31 09:0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口腔护理操作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冲洗 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力求以美容为主,大多数手术切口在口内,病人术后术口的清洁主要依赖于行口腔清洁护理。口腔冲洗护理禁忌证为唇癌术后,因该病人术后其上下唇融合在一起,为避免影响瓣的存活,病人不能行漱口及口腔冲洗护理等。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8年1月~20010年12月对102例病人实施口腔冲洗清洁护理,经过临床观察填补了传统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的不足之处。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腔冲洗护理操作方法及护理

口腔冲洗护理用物:电动负压吸痰装置一套或中心负压吸痰装置1套,吸痰盅2个(内各放置1把口腔镊子),其中一吸痰盅盛冷开水、生理盐水或0.1%洗必泰溶液等冲洗液,另一吸痰盅盛吸痰管1根,并备手电筒1把,薄膜手套1副,输液管1根,必要时还应备舌钳1把。

冲洗液:冷开水、生理盐水、0.1%洗必泰溶液,生理盐水400ml+双氧水100ml(适用于口腔恶性肿瘤术后3天内)。

口腔冲洗护理操作步骤:①向病人解释并取得合作;②: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头稍侧向健侧,颌下垫毛巾或中单);③调负压吸力:一般在0.01MPa,套上吸痰管后试吸,先吸净口腔内的痰液及口水,吸痰管放置口腔健侧,冲洗管(输液管)放置口腔患侧,边冲边吸,舌体活动无受限的病人,嘱其用舌尖对牙齿的舌侧面按一定的顺序按摩,起到清洁牙齿舌侧面的作用[1],一般直至吸出液体澄清为止,每次冲洗冲洗液不能超过250ml,但首次冲洗液稍多一般300ml以上,冲洗次数一般每天2次,口腔恶性肿瘤的病人术后1周内每天3次。

几种特殊情形下的冲洗方法

行颌间牵引(结扎)病人的口腔冲洗方法:吸痰管、冲洗管(输液管)分别放置颌后磨牙间隙或缺失牙位间隙,边冲边吸,冲净残留于牙弓夹板和结扎丝上的食物残渣,并注意观察口内侧牙弓夹板、结扎丝有无脱落及断开移位等。

口腔癌或行组织瓣、皮瓣修复的病人:此类病人行冲洗前要用手电筒检查口内切口及组织瓣、皮瓣存活情况,冲洗时冲洗管(输液管)避免碰撞切口瓣,但冲洗液要直接冲向它,边冲边吸,同时嘱病人舌体搅动。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舌癌术后病人因吞咽功能受影响,常出现流涎过多,术后1周内舌体活动度受影响,病人舌体半伸口外,难以回缩,令口腔冲洗操作无法进行,遇此情况首先要向病人做好专科健康宣教工作,告知病人舌癌术后流涎过多是暂时的现象,同时尽量将口水吞回,因口水有润喉及帮助食物消化、自洁口腔作用,口腔冲洗时要先帮病人舌体缩回口内,嘱其舌体在口内试行活动(上翘、左右摆动等),待其舌体活动度稍见灵活时吸净口腔内痰液或口水后再行口腔冲洗[2]。

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后或腭切除术后病人:为避免病人口、鼻腔相通,术中会留置碘仿纱包分隔口、鼻腔,行口腔冲洗时会出现冲洗液从鼻孔流出,告知病人这是正常的现象,是手术后出现口、鼻腔相通引起的,病人进食时也会有食物自鼻孔流出(特别是流质饮食),口内留置的碘仿纱只能暂分隔口、鼻腔,待术后2个月后安装修复体后情况会有所改善,这时要为病人做好口腔周围护理,注意冲洗液滴速宜减慢。

讨 论

口腔冲洗清洁护理操作填补了传统的口腔清洁护理的不足,经过临床观察及病人的反馈,它能更好地保证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口腔清洁,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口内伤口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由于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术较经鼻腔插管术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却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题[2]。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经常处于开放性状态,口腔内部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PH值易发生变化,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传统的口腔护理因为没有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彻底地清洁,致使很多患者都存在口腔异味,严重者甚至出现口腔溃疡,给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工作带来不适,使患者身心受损。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由于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和牙垫,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无法对患者口腔进行彻底清洁。为了更加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增加患者口腔的清洁度,减少口腔异味,增进患者舒适,我科采用小儿软毛牙刷配合牙膏结合冲洗负压吸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8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25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2岁。神经系统疾病28例,腹部疾病25例,胸部疾病18例,骨关节与脊柱疾病10例,其他患者7例,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均大于24h,口腔内均有牙齿8颗以上,入重症监护室前口腔清洁度相似,均无口腔异味。将患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牙齿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口腔护理方法

(1)此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均由两名护士操作,按每6h(7:00、13:00、19:00、1:00)为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实施口腔护理前,应抬高床头15-30°[3],检测气囊导管充气是否充足,保证气囊与气管壁密封,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4]。吸尽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解除固定的胶布和细带,评估患者口腔情况,观察口腔清洁度,即有无污垢、血迹及痰痂,评估有无口腔异味。(2)实验组由一名护士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和气管插管,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出牙垫,将气管插管移至一侧;另一名护士准备好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0.04~0.06 kPa[5],用蘸有少量牙膏的小儿软毛牙膏像正常人刷牙方式为患者刷洗牙齿各面,刷牙时间为3min,之后以温开水(35-37°)冲洗,边冲洗边负压吸引,直至吸出液体无混浊及残渣。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黏膜,清醒患者应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情况,有无呛咳、呕吐、缺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3)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即用生理盐水浸湿小棉球后按照口腔护理操作常规步骤擦洗牙齿各面,注意颊部、舌面及腭部以及牙间隙内的残渣,血迹、痰痂等。(4)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完毕后均更换牙垫,观察插管深度,更换胶布及系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好。

1.2.2评价方法

(1)口腔清洁度评价:牙面及牙间隙干净无软垢,无残留物质,无痰痂,无血迹,口腔黏膜洁净.(2)口腔内有无口腔异味。口腔异味评价方法: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数字分级法从0~10 的数字表示从无到最重,0为无口腔异味;1~3为轻度异味;4~6为中度异味;7~10为重度异味[6]。由检测护士评估后圈出一个数字。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统计软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2检验进行分析,P

2结果

3讨论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一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行气管插管危重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22~86岁,其中COPD12例,脑血管意外68例。

1.2 方法。

1.2.1 口腔护理溶液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口腔护理液有醋酸洗必泰、过氧化氢、生理盐水、蒸馏水及其他配制的中药等[2]。国内相关报道[3]:洗必泰和0.5%聚维酮碘液能够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而被首选。但我院针对危重病人口腔DH值多为酸性的特点,选用1.5%的碳酸氢钠或1.5%双氧水进行口腔清洗。如果口腔粘膜有损伤、出血或感染,可根据情况选用制霉菌素液或呋喃西林液每天加洗一次,对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规采集口腔分泌物进行培养,结合培养结果选择口腔护理药液。

1.2.2 操作前准备。

1.2.2.1 病人准备。①评估神志及合作程度,口腔粘膜情况。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确保病人配合;烦躁病人应遵医嘱予以适当镇静处理。②一般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1.2.2.2 操作者及环境准备。操作者要彻底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及口罩,保持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及舒适。

1.2.2.3 口腔护理用物准备。治疗碗内备棉球,倒入适量口腔护理液(根据病人口腔情况而定),备弯止血钳、镊子、压舌板、必要时备开口器、手电筒各一,备长约50cm绑带一条及吸痰器、吸痰管,石蜡油。

1.3 口腔护理操作方法。

1.3.1 患者及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将气管插管气囊适当充气,解开固定牙垫及气管插管的固定带,检查有无口臭、口腔炎和口腔溃疡,有无活动义齿等。确认气管插管的深度后将头部偏向一侧。测量须取气管插管距门齿气管插管距离,一人固定气管插管牙垫,一人行口腔清洗,操作毕,重新测量取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更换绑带和牙垫并妥善固定。

1.3.2 口腔清洗的方法。口腔清洁方法按照《护理学基础》介绍的棉球擦洗法进行[4]。先用棉球湿润口唇,然后擦洗牙齿,擦牙方法为纵向擦洗,先洗外侧分左右由内洗向门齿再擦洗内侧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含擦洗咬合面),颊部分左右弧形擦洗,擦净腭部,横擦舌面、舌底,洗完最后用石蜡油或润唇膏润唇。

1.3.3 口腔护理频次的选择。一般气管插管患者每天护理2次,对于插管时间超过72小时,或口腔有感染、出血或口腔黏膜损伤者每天增加1~2次。

2 结果

有效清除病人口腔臭味、口垢、清洁湿润口腔;护士能及时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并能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口腔感染并无脱管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操作。进行口腔护理时易发生导管脱出的危险,导管脱出导致急性缺氧,病人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征象,极度呼吸困难,甚至心跳骤停。所以应保持病人在充分镇静的情况下实施口腔护理,必须由两名护士共同操作。口腔护理前,气囊一定充满气体,以防口水顺气管插管流人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至少两名护士同时完成,切忌一名护士,一定要固定好气管插管。如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护理,以防脱管发生危险。口腔黏膜异常时要给予对症处理:每日将口腔气管导管移向口角的另一侧,以减轻对导管局部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的压迫。

3.2 影响操作因素。由于气管插管阻挡了口腔护理的通道,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另外,气管插管病人病情多较重,护士操作时担心插管脱出或移位,从而产生心理压力。以上因素可能给护理操作带来局限。所以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操作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解剖结构,气管插管的操作原理和技术以及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3 加强护理人员对口腔护理的再教育。医院感染近年越来越受重视,口腔护理也备受国内外护理工作者的关注。但一些护理人员对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目前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只是一种被动的操作模式,不认为如果护理不到位,对患者生命会造成潜在威胁,往往对危重患者只采取快速擦洗法,而忽略了口腔护理的真正效果。所以为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应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

3.4 气管插管病人有效的口腔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院内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行为的关怀性评价,增强医护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当然,由于目前对经口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口腔护理尚无最为理想的护理方案,临床上还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有待于护理工作者去认真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147

[2] 李冰琴,王妙珍,高晓玲.中药清口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5):359-360

第4篇

【关键词】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冲洗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9-02

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内留置有管腔较大的气管导管和辅助固定的牙垫,固定导管与牙垫的胶布或一次性使用的牙垫阻碍了常规口腔护理的实施,同时口腔长期处于持续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1]。采用冲洗法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是近年来有很多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探讨这个问题,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护士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冲洗法的认识,合理选择操作方法,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本文对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护理人员的认知及操作培训

护士对冲洗法口腔护理缺乏理解及掌握,常采常规取快速擦洗的方法,忽略了口腔护理后的效果。尚少梅等[1] 采取问卷调查,对北京市6家三甲医院的105名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的调查结果发现: 护理人员对于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相关新知识的掌握是不足的。

2 口腔内的细菌定植

细菌定植是指口腔内发现有细菌,但没有产生活跃的宿主反应或感染症状。且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绝大部分病情危重, 极容易发生感染, 口咽部经常有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细菌在口腔定植[2];在因呼吸系统疾患住院的患者中, 大多数口咽、鼻部细菌已为G- 菌定植, 可认为这是导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的第一条件[3]。另有研究表明[4-6],口腔的细菌极有机会被送到肺部,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3 口腔护理的方法

3.1 单纯口腔冲洗法 :采用口咽腔冲洗的方法, 使积聚或附着于口腔黏膜、舌、咽部的分泌物及定植菌,通过冲洗液的冲击、流动、振荡的过程被吸出, 从而直接或间接减少经口咽部、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下漏及定植菌移行, 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质量, 减少口臭、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VAP发生率[7]。

3.2 冲洗法结合擦洗法:目前,国内外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文献认为,单纯的应用口腔冲洗或口腔擦洗,均无法有效去除牙菌斑或对口咽区等特殊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5] 。多采用口腔冲洗联合擦洗法进行口腔清洁,先按需要吸净气管插管和口腔内的痰液,湿润口唇,然后进行仔细擦洗,后吸取冲洗液进行冲洗,直至吸出的冲洗液洁净为止,而擦洗方法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纱布擦洗。吴方苑等[8]认为,冲洗法口腔护理需两人操作,先通过纱布擦拭口腔内各表面的污垢后进行的冲洗,可彻底去除口腔内各个角落的污垢、痰迹或血迹。⑵软毛牙刷擦洗。林筱莹等[9]认为单纯的冲洗口腔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采用棉球擦洗对牙缝的污垢也难清除,而采用软毛牙刷蘸取少量的牙膏对牙齿擦洗。⑶电动牙刷擦洗。王婷等[10]认为含氟牙膏刷牙结合无菌水冲洗法效果较好,比普通的手动牙刷更有效的去除牙菌斑。⑷喉镜协助法 。吴卸仙[11] 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传统组、冲洗组、改良组三组。传统组和冲洗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口腔擦洗和冲洗法,而改良组采用麻醉喉镜明视下擦拭,直观性强,操作的护士能始终在明亮清楚的状态下彻底清洁口腔各个部位。麻醉喉镜弧度适合,又有压舌板的功能,口腔护理更彻底、更有效。

4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⑴生理盐水。有研究表明[12] :生理盐水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真菌的感染率。⑵呋喃西林液。与其他的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黏膜无刺激,控制黏膜感染的作用较好,能有效清除口腔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13]。⑶碘伏。在用0.05%碘伏为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冲洗时,游离碘慢慢释放,发挥了温和持久的消毒作用,在口腔黏膜表面上形成一层无菌保护屏障,杀菌作用持久,可持续8 h以上[14]。⑷甲硝唑:对口腔内的厌氧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0.05 %甲硝唑液擦洗口腔,可以使到口臭、口腔感染发生明显减少[15] 。⑸洗必泰:对口腔影响少,不含氯化钠,不引起口腔黏膜及口唇脱水、皱缩而导致黏膜出血等不良后果,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擦拭法可达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16]。

5 口腔护理频次

黄秀玲等[17]将147 例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按入住ICU 先后顺序分成四组,每日分别进行1 次、2 次、3 次、4 次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清洁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口腔护理频次的增加,每天2次以上的口腔护理,提高口腔清洁度,口腔溃疡、口腔霉菌感染及VAP 发生率降低。

6 并发症的预防

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冲洗法口腔护理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在每次操作前正确放置患者,确认导管气囊的充盈度,确保冲洗液不进入气道,操作前先为患者吸净痰液,操作后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必要时再次吸痰[18-19]。

7 讨论

7.1 护理人员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主要延续工作中的过往习惯或经验,缺乏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方面的操作技术规范,应加强学习及培训。

7.2 口腔内的细菌定植这一概念逐步为广大的护士们所熟悉。近年来对预防VAP研究不断深入,认识到口腔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去除牙菌斑、减少口咽部定植菌、保持口腔湿润、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可降低VAP发病率,使擦洗法口腔护理在护理人员中逐步被视为一项常规的护理措施,且其重要性也已得到逐步、广泛的认可。

7.3 应考虑牙菌斑成形的影响因素决定口腔护理频次,牙菌斑是在牙面上由唾液糖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薄膜,后口腔内的细菌陆续粘附在薄膜上,发展成牙菌斑,所以随着口腔护理频次的增加,间隔时间逐步缩短,加大了细菌脱离力,减少了细菌的粘附量,有效抑制口腔内细菌繁殖及牙菌斑生成。每天2次以上的口腔护理可明显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从而增加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及VAP 的发生率。

7.4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冲洗法口腔护理的方法有多种,如单纯口腔冲洗法、擦洗法结合冲洗法、喉镜协助法等方法。单纯口腔冲洗可单人操作,但对于附着牢固牙菌斑难以清除。纱布擦洗步骤相对简单,对患者刺激较少,护士工作效率相应地提高了,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软毛牙刷擦洗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及牙缝内的污迹,同时牙膏的清香气味,可令清醒的患者感觉舒适,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电动牙刷擦洗电动牙刷的优势在于动力比手动高,这种高频效率远高于手动牙刷,还可缩短刷牙时间,结合使用口腔冲洗法、含氟牙膏起到漱口的作用并抑制口腔细菌产酸,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感觉舒适易于接受。喉镜协助法直观性强,效果好,但应考虑患者的感受。

7.5 对于口腔护理溶液的选择除根据口腔内酸碱度以外,对已有不同程度不同细菌感染的患者应视细菌感染情况来选择口腔护理溶液。并预防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口腔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新型口腔护理的方法的清洁度和减少口腔定植菌,都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对于减少口腔感染及VAP发生有重要意义,因此,虽然观点不一,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在确保护理安全,考虑患者耐受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尚少梅,王荣梅,张海燕. 护理人员对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认知状况的研究[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9) : 13 - 15.

[2]张建荣,郑玉玲,龚远红.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的比较 [ 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523-524.

[3]陈鸣, 府伟灵, 陈依赐.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4) :211-213.

[4]陈永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7-200.

[5]邓洁,郑修霞,宫玉花.经口气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23.

[6]王荣梅,尚少梅.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0):64-65.

[7]胡晓,陈瑜.经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058-4059.

[8]吴方苑,梁慧屏,吴杰玲.冲洗法口腔护理在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69-1970.

[9]林筱莹,曾桂珍,许晓洁,等.口腔护理新技术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120-1121.

[10]王婷,宋燕波,万里红,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电动牙刷结合口腔冲洗法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4(17):1541-1543.

[11]吴卸仙.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三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J ] . 当代医学,2008 ,(143):108~109.

[12]侯冉.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口鼻咽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 ,41 (3) :270 - 272.

[13]孙灵娅,孙雪林,曹丽梅.呋喃西林液口腔冲洗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5):368-369.

[14]宣翠香,耿利琼,辛 玲,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液体口腔冲洗效果比较[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12-13.

[15]程宏琼,夏世萍,董虹亮.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 种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 ] . 现代护理,2007 ,13 (11) :989~990.

[16]刘雪,徐仲璇,李丽. 洗必泰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 . 临床护理杂志,2008 ,7 (3) :74.

[17]黄秀玲,裴军,赵慧.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频次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2):49-50.

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口腔护理对保护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来我科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予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试验组给以早期口腔护理和指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1年后对其牙列进行检查。结果 试验组牙周病明显患者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可以降低牙周病患病率。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组织 口腔护理

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较高的牙周疾病易感性,糖尿病是牙周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保护患者口腔健康,防止牙周病的发生, 对患者加强早期口腔护理并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作了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来我科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9岁,平均50岁,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序号为奇数者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试验结束时两组受试对象均为50例,年龄、性别比例、健康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试验步骤和方法: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患者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和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试验组患者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指导,以便患者出院或者回家后能进行自我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包括: (1)指导患者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2)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内积存污物。(3)用3%双氧水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每次含漱3~5min。 (4)需要时随时可用生理盐水漱口。1年后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记录试验组及对照组牙周病患病情况。

1.3 观察方法和评判标准:凡出现超过3mm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牙齿松动患者均归为牙周病患者。

2 结果见表1

本试验结果采用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近年来,继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之后,牙周病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1]。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牙周病发病率高,目前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牙周炎具有相互促进关系,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机构的数字也显示,有牙周疾病的人更易患心脏病、糖尿病的等。其发病机理是:

1 糖尿病患者发生牙周疾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不容易控制。而牙周病一旦发生则牙周状态无法痊愈,只能通过良好的牙周治疗手段很好的维持。这个时候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会引起感染或者仅仅是轻微的感染的因素,在糖尿病患者来说则会引发明显的感染甚至可能无法控制。

2 牙周病所存在的细菌,可形成难以清除的膜样细菌结构,称为生物膜,可不断向血液中排放细菌和毒素,从而不时造成机体一过性菌血症或毒血症,可损伤机体多脏器功能,同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产生a-肿瘤坏死因子,此物质可干扰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糖尿病恶化牙周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血糖波动或难以控制,往往与牙周病有关,同时,由于牙周病导致牙齿酸软或者缺失,可能让人不愿意吃蔬菜和膳食纤维等,这也增加了患糖尿、心脏疾病的风险。因此防治牙周病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影响正常血流,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强,抗凝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可使包括牙龈组织在内的全身中小血管的肌膜增厚,造成组织缺氧有利于厌氧菌及毒素的侵袭和感染的发生。

早期口腔护理使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并使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漱口,可能因为3%双氧水、生理盐水杀灭致病菌,从而使牙周易感性降低,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良好,可以长期控制,牙周情况良好,有利于进食,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2,3]。可见,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可以降低牙周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骆凯,闫福华.牙周病与全身健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04): 4-5.

[2]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8,(11):18-19.

第6篇

【关键词】四手操作技术;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26-01

四手操作技术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Kil Pathoric提出的,但受当时经济形势及工业技术等原因未能付诸临床实践。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牙科医生Beach提出“平衡的家庭操作位”,并在临床应用。到了80年代,Beach又在“平衡的家庭操作位” 的基础上提出了“pd”理论。“pd”理论意译为“固有感觉诱导”,其核心观点是“以人为中心,以零为概念,以感觉为基础”。这种操作原理是通过人的本体感觉诱导,使人的各个部位处于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在这种姿势与下进行精细操作,既保护了医生免受不良姿势造成的损害,又保证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使治疗达到最大功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Beach将这种由pd理论指导的牙科四手操作称为“pd操作”。从而为口腔医护人员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手操作是指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或助手)共同配合为一位口腔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操作方法,是指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始终保持坐位操作,医护的双手都在工作,医护之间平稳而迅速地传递器械、材料和其它用品。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更重要的是他最大限度的阻断了医源性传播途径,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医生的劳动力,避免了护士无效地忙碌。

从医疗实践中来看,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均在患者口腔中进行,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直接污染医生的手及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诊疗器械又成为传染的主要媒介,特别是经血传播的病毒感染危害更大。与此同时,在使用高速牙钻、三用枪时,所产生的飞沫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使得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益突出。在传统的口腔诊疗中一名护士需配合多位医生,常穿梭在几台椅位之间,不能及时吸去牙钻磨出的飞沫,造成诊室空气的污染;医生会在诊疗中重复起身取用物,造成手、器械之间、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口腔医务人员感染HBV阳性率高达38.5%,而乙肝感染率为25.8%。此外,我国的结核病人、HIV携带者者在不断增加,因此口腔科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我院特诊科2007年建立以来,开展口腔牙体牙髓病治疗、口腔修复治疗、以及牙周病治疗等项目。2011年以来,引进四手操作技术,课题组有意识地进行了对比试验,这些年在实施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抽取2010年以前未实施四手操作技术的100例病例为对照组;2011年-2013年实施四手操作技术后的100例病例为观察组,操作者为相同的两位主治医师,以保证操作水平的一致性。对照组以传统模式即一名护士同时服务于几位医生;观察组实施一名护士只为一位医生配合。

通过对比观察,两组病例中未实施四手操作技术的病人复诊率高、医生工作强度大、患者舒适度差;而实施四手操作技术的病人复诊率低、医生工作强度小、患者舒适度较好;

几年来,我们逐步建立了规范的四手操作技术流程。

四手操作实施方法

1、组织和分工: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治疗小组,医生负责计划及治疗,护士负责安排病人,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合理组织编排常规治疗的每个部分。

2、器械和材料;活动器械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台面为工作操作台,下面抽屉内放有治疗必备的各种小器械、材料和药物等。

3、治疗和护理:

3.1 医生、护士及病人均采取舒适的,按四手操作规范要求、做好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或面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的手只接触到病人口腔及相关器械;

3.2 医护在治疗前做好详细的治疗计划,护士准备好治疗用物,如移动器械柜、药品、独立包装的小器械及辅助设备,避免诊疗过程中走动。

3.3 在光固化机、热牙胶机的接触部位包好避污膜,以及治疗中要接触到的牙椅调节按键、灯柄等部位也要每次更换避污膜。

3.4 诊疗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吸除病人的唾液、血液及飞沫。

3.5 护士准确传递器械,在显微镜下传递时注意器械尖端方向,避免刺伤。并且保持一只手相对清洁,拿取清洁物品。

3.6 诊疗结束后对牙科手机空转30秒,避免回吸;将所有物品分类,尖锐器械入锐器盒;其它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用KAWA布擦拭牙椅。准备接诊下一个病人。

实践证明,四手操作技术在预防口腔科医源性感染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通过实施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消毒灭菌,有效降低有病毒、飞沫、粉尘、带来的感染,确保医疗安全,防止治疗中治疗后的医患交叉感染。

四手操作技术则使口腔科消毒隔离规范得到了充分落实。由护士来准备器材、调节灯光、调拌材料、传递器械等可以保障医生戴手套的手不被污染,也不去污染别处;医生的手只接触病人的口腔和检查盘里的器械,护士及时吸唾,避免水、唾液、血液等污物污染治疗区,可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护士合理地放置和传递器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杜绝了与病人之间出现交叉感染,也使口腔医护人员这样的高危人群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

结果

通过四手操作,医护人员护理意识得到了提升,四手操作是由原来的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工作模式,把原来治疗过程中单一、局部的配合工作转变为密切配合工作和共同操作,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的椅旁作用,真正地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与重要性,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压力和疲劳,提高了口腔治疗的工作效率及治疗质量。从而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四手操作治疗模式的优越性已得到口腔临床的证实和普遍认可。在提高预防感染观念的同时,采用四手操作法,在便利操作、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通过更加合理科学的操作,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

讨论

现代口腔诊疗服务中医护四手操作技术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保证医疗安全,并且在预防医源叉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医生和护士压力和劳动强度,总之,这项技术在口腔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

[2] 李亚英.口腔科预防院内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3.

[3] 万正敏.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936.

[4] 刘利,施金玲.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学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48.

[5] 刘利。施金玲,余建华,等.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145―148

[6] 刘雅芹* 浅谈四手操作技术对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作用 内蒙古中医药2013 ,08-0063-02

第7篇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采用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过程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73例采用纤维桩修复牙体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操作结束后询问医生和患者对护理配合意见。结果有9例患者对费用表示较高,护士进一步解释后表示可以接受,5例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吸唾情况不满意,一位医生对两次配合时棉捻的制作不满意。其余医生和患者对护理配合效果满意。

【关键词】 纤维状;四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3-01

1 操作步骤

四手操作是随着牙科技术不断发展和牙科设备器械不断改革,以及口腔医生、护士对自身劳动力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口腔门诊的操作方法。在口腔护理的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患者采取放松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已完成工作。配合要点:(1)操作前用物准备齐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让病人放松心情,同时也要向病人做健康教育。(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用吸唾器及时吸取水和多余的物质,避免患者反复起坐,吸唾的时候应注意位置和力量,动作要轻柔,位置不能太靠后,以免引起患者恶心。(3)及时传递给医生所需的器械动作要快而稳。(4)协助医生做好隔湿工作,避免感染。(5)配合完毕后整理用物。

2 结果

医生对护理配合比较满意,患者也比较满意

3 讨论

在纤维桩的护理配合过程中,医护协调配合对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避免污染有重要的意识。纤维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成装品桩材料,是近来欧美国家选择应用的修复牙体缺损手段之一。其优点是纤维桩克服了传统金属铸造的许多不足,如抗疲劳、抗腐蚀与树脂产生强的化学结合,易于取出便于二次修复。纤维桩无金属,修复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随着纤维加强树脂性能不断改进,纤维桩会广泛用于临床。四手操作也是牙科的一个发展趋势,提高了效率,避免了污染。(1)护士必须充分了解新材料的性能及使用中注意事项,按产品说明进行操作。(2)配合时需要把用物准备齐全,避免在医生操作中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要清楚医生的每一步操作,每一步操作需要什么,做到主动配合眼疾手快。(3)在粘纤维桩的时候,协助医生清洁酸蚀吹干牙面,酸蚀剂不能接触到患者根管外其他组织,医生冲洗时护士要及时吸干,在吸唾的时候(4)面捻制作要粗细合适,便与医生好用。

第8篇

【关键词】有效吸唾;窝沟封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2-01

有资料显示:我国6-12岁儿童患窝沟龋发生率占儿童龋病发生率的90%,这一年龄段的第一恒磨牙容易发生龋齿,预防窝沟龋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新生恒牙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不损伤牙体组织,将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1]窝沟封闭剂的保存率直接影响防龋效果,严格的隔湿是提高封闭剂的保留率,进而影响防龋效果的关键。为了做好严格的隔湿,我科在2009―2010年对68例小儿进行窝沟封闭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四手操作,护士在各项操作环节及时有效的吸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选择到我院口腔科就诊需要进行窝沟封闭的儿童68名,其中6-8岁46名,9-11岁22名,所选病例均为双侧上下第一磨牙完全萌出,无龈瓣覆盖,牙合面窝沟较深,无龋。

1.2器械和材料 器械:治疗盘(口镜、探针、镊子)、棉球、吸唾管、低速手机、小毛刷、光固化机、咬合纸。材料: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贺利氏古莎公司,德国),自酸蚀粘结剂(3M公司)

2.操作方法

2.1根据口腔四手操作理论,将医生、护士、患儿的位置关系假设成一个钟面,患儿的脸为中心,分成四个时钟区[2]。患儿的头顶为12点,下巴为6点,医生在7-12点区域操作,护士在2-3点区域操作。

2.2护士协助医生牵拉口角,保持视野清晰。护士位于患儿的左侧,将与强吸橡胶管连接好的吸唾管斜压在舌头上。

2.3在进行右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封闭时,护士应将吸唾管头位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合面下方1cm左右的位置处于悬空状态。

2.4进行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封闭,护士应将吸唾管头顶在右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舌侧边缘上,这样能将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沟与舌体隔绝接触,有效的预防了唾液对腭侧酸蚀面的污染。

2.5在进行左侧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封闭时,吸唾配合相对右侧较困难一些。护士固定吸唾管的手需放在右侧口角处,这时需要护士交换不同的来配合医生调整适合她们的椅位。

2.6护士在配合医生进行操作过程中,左手要持续吸唾,动作要敏捷、轻柔,要避免吸唾管头接触患儿的舌根、咽部,以免引起患儿的不适。注意酸蚀后的牙面不能与患儿的舌头、特别是唾液有任何接触,否则会影响封闭效果。医生操作完毕后,检查封闭剂封闭完好,效果满意后,护士取出吸唾管,关闭吸唾器。

3 结果

嘱患儿在窝沟封闭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复查,检查封闭剂保留情况。结果显示:68名患儿封闭剂全部保留,保留率为100%。

4 讨论

窝沟封闭术作为一项成熟的防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防龋效果得到了肯定,只要封闭剂保留完整,就能有效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控制唾液污染能提高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3]。这就要求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完全的隔湿,操作的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内唾液情况,保证工作牙面处于干燥、隔湿的状态,避免因唾液等的污染而导致封闭失败。唾液污染酸蚀后的釉面后,会形成有机唾液薄膜,阻止封闭剂与釉质表面的化学和机械结合,导致封闭剂与牙面的粘结力下降,微渗漏增加,久而久之产生封闭剂下继发类龋损[4]。因此,有效的护理配合不仅能够协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窝沟封闭剂长期防龋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操作规范(S).卫办疾控发.2009(15号):3

[2]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3

第9篇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护理

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肺部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运动交换气体,进而引起患者体内低氧及二氧化碳的潴留,最终导致患者生理功能紊乱、酸碱失衡和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对呼吸衰竭患者行积极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及时地环境患者缺氧状态、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进而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呼吸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56例患者,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9.67±13.64岁。 所有患者均呼和机械通气的临床指征。

1.2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1.2.1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 面/鼻通气罩用于无创通气,选择适合患者的面罩对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在急诊抢救中,大部分气管插管采用经口插管,因为经口插管较经鼻插管容易,但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会刺激到吞咽反射,使患者容易耐受。一些需要长期机械通气、头部外伤等患者需要气管切开。

1.2.2 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指呼吸机完全替代患者自主呼吸,分为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Assisted CMV,ACMV)是指在主动呼吸触发呼吸机后,呼吸机能够按照预设的参数送气。间歇强制通气( intemf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IMV)是指安预设的频率给予CMV。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是指吸气达到触发标准后,呼吸机提供高速气流 使气道压力迅速达到预设的辅助压力水平,以克服吸气阻力。

2 护理方法

2.1 口腔护理 人体的口腔和咽部经常会有大量的细菌滋生和寄居,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能在吸痰操作时导致细菌入侵下呼吸道,进而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因此,在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护理中,护士应每天为患者进行3次或3次以上口腔护理,预防患者口腔寄居细菌移行导致肺部感染。

2.2 气管插管 保持气管插管位置的正确并进行固定,观察患者胸廓运动是否对称、气体是否有溢出。交接班时记录气管插管位置和深度,防止插入过浅或过深,定期更换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

2.3 气道湿化及分泌物的吸引 本研究中采用的气道湿化方法为持续气道湿化法,其效果明显优于间歇湿化,能够使气道始终保持湿润,减少对气道粘膜的刺激,使患者感觉舒适。为了防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将气管插管阻塞,应及时为患者吸痰以提供通气效率。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宣教,告知患者在吸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感,如憋气感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在吸痰时进行咳嗽以配合痰液的咳出。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吸痰管,硬度要适中,直径不得超过插管直径的1/2,因为吸痰管过细可能导致吸引不畅,过粗可能导致负压过高进而引起肺不张。

具体的吸痰方法为:(1)阻断吸痰管负压,将其插入气管导管内,直到有明显阻力感后放开负压,在吸痰的同时鼓励患者自主咳嗽。(2)向上提吸痰管,并左右旋转。整个操作过程中动作应保持轻柔且迅速,每次时间不得超过15s。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呼吸频率和心电图变化。

2.4 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失声,应提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和宣教,并应教会患者能够使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可利用卡片、写字板等其他方式进行交流,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2.5 撤机及拔管的护理 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且频率

在对患者撤机后仍需继续观察24h,在患者病情稳定、无反复的情况下才可行拔管操作,在该操作前需讲呼吸道和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放出气囊中的气体,缓缓将气管插管拔出,然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在拔管后4h内禁饮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并清理患者口腔、检查有无溃疡。

3 结果

本研究中,56例患者有45例在一周内缓解,通气时长为5~21天(平均10天),均无并发症发生,有2名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依赖,最终行气管切开术后继续机械通气,分别于18天和24天后实现了自主呼吸。1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死亡,本研究中无患者因呼吸衰竭作为直接病因而死亡。本研究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率为75%。

4 讨论

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及时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救治手段,而完整和优质的护理技术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提供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晓玲,李爱萍,蔡敏,刘召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J]. 临床肺科杂志. 2007,12(2):158

[2] 黎毅敏,何国清,陈荣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人工通气撤机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17-220.

[3] 徐海琴,陈文积,仇丽雯等.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9(12):64.

第10篇

我科于2011年11月7日收治1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PEG,术后解决了患者的进食营养问题以及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现将具体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2岁,因颅脑外伤外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3天,于2011年11月7日入院。一般情况差,昏迷,无法进食,为解决此问题,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即行PEG.

2、方法

操作方法:根据患者意识反应情况决定是否行静脉麻醉,先常规行胃镜检查,选择内镜在左侧中上腹壁透光点为造瘘位置,消毒局麻后做一0.5cm小切口,穿刺针穿到胃腔内,拔出针芯置入导线,胃镜连同导线退出至口腔外,将导线连于造瘘管上,牵拉腹壁外的导线,将造瘘管经胃腔、腹壁拉出,胃镜再次进入,调整固定造瘘管,使胃壁与腹壁内侧紧密相贴,造瘘管留出约20~30 cm剪断1 。

3、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造瘘管供给营养要素,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4、术前准备

4.1 病人准备 术前需做腹部CT检查明确胃与结肠、肝脏、脾脏等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术前12h禁食水。术前10min静脉推注胰高血糖素1mg。应用止痛、镇静药,吸氧2。

4.2 器械准备 电子胃镜,胃造瘘一套,氧气装置,吸引器,吸痰管,监护仪

5、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及SPO2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口腔、气道有无分泌物,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引。

6、术后护理

6.1 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6.2 定时巡视病人,妥善固定管路,防止牵拉、拖拽,打折,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及分泌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6.3 预防感染 遵医嘱输液,用抗生素及止血剂3天。造瘘口根据具体情况换药,有胃内容渗漏者,可用锌氧油等皮肤保护剂3。如出现造瘘口感染,先用2%过氧化氢清洗,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后涂百多邦软膏保护。或给予10%氯化钠溶液局部湿敷。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消炎药抗感染治疗。

6.4 饮食 术后24h先经造瘘管给予生理盐水,24h后再给予鼻饲液,推注或滴入速度要慢,量由少至多,温度为38℃-40℃。饮食配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耐受程度及全身疾病状况的具体情况而定。该患者使用的是营养均衡的能全力、瑞能等肠内营养液滴入,配合自备的米汤、蛋白粉、鱼汤流质食物,绞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饮食。每次管饲前应回抽胃内容物,超过100ml暂停管饲。管饲时应取半卧位或坐位,注食后30分钟应保持原,禁翻身、拍背、吸痰。加强口腔护理。

6.5 避免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平时可用10%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可以预防肉芽组织生长所引起的局部出血。

6.6 堵管:食物的颗粒过大,药物与食物配伍不当是引起堵管常见的原因。管饲食物应作精细,所用食物均用搅拌机绞碎调匀;喂药时药片要碾碎溶解后注入,给药后用30-50ml温开水冲洗管道一次,尽量避免与营养液混在一起。如出现堵管,可用胰酶片剂溶解在小苏打溶液中冲洗。

第11篇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三腔二囊管治疗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使用三腔二管止血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治愈,好转9例,1例转外科手术,总有有效率达98.33%。结论:护士操作方法正确、规范、过程顺利,确保三腔二囊管在胃内,管道通畅,固定稳妥。理解置管意义并能主动配合。利用三腔二囊管食管气囊及胃气囊充气后直接压迫食管下段1/3静脉和胃底静脉,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抢救; 三腔二囊管;护理

三腔二囊管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的紧急压迫止血治疗。三腔二囊管置入术是指利用食管囊和胃囊的压力,直接压在出血的静脉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主要用于肝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紧急止血,止血率可达到95%[1]。选取临床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使用三腔二管止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岁。使用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止血时间24~72 h止血,平均30h止血。

1.2 方法 三腔管经鼻腔插入,确认进入胃腔后胃囊注气200ml(压力40~60mmHg),以500mg的物品牵引压迫胃底。经胃囊压迫后仍有呕血则说明胃囊以上食管仍有出血,此时需附加食管气囊充气压迫,食管气囊注气50~80ml(压力30~40mmHg)。放置三腔管后,应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如胃内抽吸物无鲜血,同时患者血压、脉搏渐趋稳定,说明出血已基本控制。如出血停止,将食管气囊放气并放松胃气囊牵引,再观察12~24小时,确已止血,排空胃囊空气,沿管壁滴入液状石蜡,把N三腔管慢慢拉出。经治疗本组50例治愈,好转9例,1例转外科手术,总有有效率达98.33%。

2 护理

2.1 操作前护理 向神志清醒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目的、操作过程、配合方法,消除恐惧,取得合作,教会其正确吞咽动作,以利手术中配合。术前12小时禁食,协助取下活动义齿,躁动不安者应用镇静剂。检查三腔管内各段长度标记是否清晰,三腔通道的标记是否正确和易于辨认,各管腔是否通畅,气囊有无漏气,气囊膨胀是否均匀。精确测量各囊最大的注气量。备齐用物。

2.2 操作中护理 配合医师插管,同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晶体胶体灌注,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必要时输血。协助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肺炎。检查好三腔二囊管无漏气且气囊均匀后依照置胃管方法测量管长度,置入55~60cm。先充胃囊(充气150~200ml,压力维持在50~70mmHg),充好后向上提,遇阻力固定再充食管囊 (充气120~150ml,压力维持在35~50mmHg)。充好后在鼻腔外缘的管壁上作标记[2]。将三腔二囊管与病人口唇成45°角持续牵引,拉力为1kg。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抽吸出的胃内容物、胃肠减压量以及粪便次数、量、颜色等,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置管期间保持鼻粘膜的清洁湿润,及时清理分泌物和结痂,并可将石蜡油滴入鼻腔,减少管对鼻粘膜的刺激。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或排便后为病人清洗臀部,预防频繁血便或局部受压引起褥疮。如管向外移位,应立即剪断,以防气囊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2.3 操作后 在放置三腔管24小时后应放气15~20分钟再注气加压,以免食管、胃底粘膜受压过久引起缺血、坏死。以后隔一段时间放一次气。三腔管放置48~72小时,若无活动性出血,可先抽出气囊内的气体,再继续观察12小时,在胃管内无血性内容物或粪便转黄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让病人口服30ml石蜡油管壁,以免拔管时损伤粘膜造成再次出血[3]。先放掉食管囊的气体,再放胃囊的气体,然后缓缓拔除三腔二囊管。拔管后仍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再出血。注意口腔、鼻腔清洁,嘱患者勿将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或发生窒息。每日两次鼻腔滴入少量石蜡油以免三腔管黏附于鼻黏膜上。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2.4 拔管后护理 拔管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因此拔管前要准备好急救物品。拔管后禁食24h,然后循序渐进给予流质、半流质及软食。注意勿进食过热、粗硬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宜进食温凉、纤维少、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进行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2.5 心理护理 多数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体质较差,年老体弱,因突发大量呕血而惊恐不安,在置三腔二囊管前应耐心解释,以温和、关心体贴的语言安慰患者,给患者讲述心理、生理的一般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插管止血的目的和必要性,克服紧张、害怕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启动患者自身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增强自我应激能力同时运用转移注意力的语言,控制患者的冲动与愤怒等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插管[4]。置管期间鼓励性的言语激励患者,特别是对初次置管的患者,鼓励他们尽量忍受因气囊压迫胃底、食管及咽喉部产生的不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减少烦恼,稳定情绪,做到安心静养。置管后做到“五心”:即主动与患者谈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决患者困难诚心;生活起居主动关心;执行护理操作细心;主动与家属联系,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参考文献

[1] 陈亚飞.三腔二囊管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3(7):972.

[2] 李乃莲,张瑞玲,吴旭友.三腔二囊管留置方法的改良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C):529530.

第12篇

【摘要】目的 讨论留置胃肠减压管及护理。方法 核对医嘱,正确选择胃管品质及型号,评估病人。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力过大使胃黏膜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致引流不畅。遵照医嘱每隔2~4h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结论 应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的体外部分受压或折叠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至食管内或口咽内,尤其是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减压,胃管一般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胃部手术后胃管一旦脱出,护士不能盲目重新留置,再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引起吻合口瘘,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关键词】留置胃肠减压管 护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胃内气体及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腹胀。胃部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还可以减轻吻合口张力,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进食毒物时可作洗胃用。下面将留置胃肠减压管及其护理报告如下。

1 用物准备

治疗碗、凉开水或生理盐水、治疗巾、20ml注射器、听诊器、胃肠减压装置、弯盘、鼻贴、牙垫。胃管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硅胶管,头端有5~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吸引装置。

2 操作方法

2.1常规护理:核对医嘱,正确选择胃管品质及型号,评估病人。室内温度18~20℃,湿度50%~70%。选择合适的胃管,按操作规范的要求正确留置,并妥善固定。

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力过大使胃黏膜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致引流不畅。遵照医嘱每隔2~4h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胃液量。每日按操作规范完成口腔护理。

在胃管上标示出留置的长短位置,防止脱出。

2.2心理护理: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和病人配合,解除焦虑心理,减轻不适。

3 护理观察要点

3.1注意事项

3.1.1胃管插入长度要合适,一般成人插入约55~60 cm,即胃管头端插至胃幽门窦前区。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接触不到胃液,两者均会影响减压的效果。

3.1.2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黏膜,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留置。

3.1.3应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的体外部分受压或折叠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至食管内或口咽内,尤其是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减压,胃管一般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胃部手术后胃管一旦脱出,护士不能盲目重新留置,再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引起吻合口瘘,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1.4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以20~30cmH2O为宜,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压力过大,使胃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上致引流不畅。每隔1~2h用注射器抽吸胃液,确保减压通畅。非胃部手术者遵医嘱每隔2~4h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冲去堵塞小孔的胃内容物,以保持管腔通畅。

3.1.5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 h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术后24 h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d后逐渐减少,如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胃肠减压者应每日补液2000ml以上,防止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应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迹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3.1.6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管拔除的指征:正常肠鸣音恢复;引流量减少,每天少于400~500 ml;有排气排便;腹痛缓解。

3.2胃管引流的并发症

3.2.1呼吸道感染 胃管放置后,会干扰通气,影响咳嗽,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3.2.2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 胃管引流可导致大量上消化道液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的消化道,或有胆汁、胰液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3.2.3鼻孔溃疡及坏死若胃管长期放置于一侧鼻孔,会压迫该侧鼻腔黏膜或软骨,从而引起鼻孔溃疡及坏死。

3.2.4胃内容物及胆汁反流,并可引起食管炎、食管狭窄,导管本身也可引起食管黏膜的侵蚀和糜烂,甚至出血,但临床比较少见。

3.2.5经口呼吸因鼻孔内有胃管,影响经鼻呼吸,病人不得不经口呼吸时,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腮腺炎等。

3.2.6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创伤性喉炎及声哑、创伤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管打结致不能拔出、导管断折、鼻黏膜创伤性出血、与环状软骨相对的食管或咽部压迫坏死、咽后壁及喉部感染及脓肿等,虽偶有所见,但应引起重视。

3.3常见并发症处理

3.3.1鼻胃管性胃炎 自限性,亦可形成黏膜出血,可将吸引力下调,并嘱病人变换。遵医嘱给予胃黏膜保护药和H2受体拮抗剂。

3.3.2恶心 咽部刺激症状的恶心可让病人深呼吸,分散其注意力;非咽部刺激症状的恶心应适当调整胃管深度,保证有效吸引。

3.3.3口腔黏膜改变表现为咽部不适、口干、咽痛。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及时口含维生素C提高舒适度,增加抗病能力,促进唾液腺分泌,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腮腺炎。每日早晚口腔护理。

3.3.4呼吸道感染置管后可以干扰通气,影响咳嗽和深呼吸。应遵医嘱常规给予雾化吸入。

参 考 文 献

[1]陆晓霞.胸外科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探讨.护理学杂志,1999,14(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