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课堂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4-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上完全依赖于教师,成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而不懂得自己去获取知识,更不能有所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较死板,不能够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学生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懂得学习、能够创新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更加熟练的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体会。现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很少参与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很少。即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是战战兢兢。这和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教师的威严对学生形成了一种震撼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课堂教学的气氛严肃、紧张,学生们在教师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出现错误受到教师的责罚。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应该从改善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并敢于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严肃的课堂教学情形,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才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被激发。教师要做到和学生融洽相处,和学生交朋友,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当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够一味对学生进行斥责;当教师出现错误时,允许学生进行纠正。只有在这样民主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才会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当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新课改顺利推进的教学方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当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只有把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切实结合,才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才能够有主动进行知识探究的激情。例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黑板的形状。然后设想如果我们给黑板加上一个边框,需要多长的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出材料的长度?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们都积极进行探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获取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更加强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一切问题的探究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更加具有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步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体会到了乐趣,就会更加乐于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形成良性的循环,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越来越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今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数学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作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 注意力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58-02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以内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不能够集中注意,就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就难以完成认识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长久与他们注意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注意对象是有趣的,变化的,生动的,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稳定。据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研究认为: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在25分钟。通过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而我们现在的上课时间大都每节课四十分钟,显然这个时间与小学生的连续注意力不适当、不合理,怎样有效的化解这样的问题呢?下面说说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创新,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能不能注意力集中学习,往往与其对知识认知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而课本知识是呆板的、枯燥的,如果照本宣科,是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创新,用新方法、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觉集中注意力的兴趣。在我们乡镇小学,国家陆陆续续给我们配备了电子模板等现代教学设备,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比如在语文课教学中,学习古诗,大部分古诗都比较抽象,教师大都要求学生把这些古诗背下来,学生能背诵下来,大都是死记硬背的。平庸的教法难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不要说,欣赏古诗中的意境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模板现代化教学的优势,给学习的古诗配上惟妙惟肖的活动场景,再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样新手段的使用,能很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的内容就更枯燥了,学生学习就更无味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中,利用儿童爱吃水果的特点,老师可以把苹果、桃子、香蕉、草莓等实物带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结束后,可以将这些水果奖给学习认真、注意力集中的同学们,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用幽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是指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适时、适宜的运用幽默技巧,更能够引起W生学习的注意力。凡是教学善用幽默技巧的老师大都是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堂上也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从而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多动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老师生硬地压制他们的行为,往往效果不佳,有时候还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如果恰到好处的幽默处理,效果很可能会好些。比如,有的同学在上课时喜欢对同桌同座位的动手动脚,影响他人的学习,老师如果换一种提醒法,对着被骚扰的同学说,你看你听课不认真,同桌在不停的提醒你呢?这样一来,多动的学生也就不好意思再多动了,既给了多动孩子的面子,又善意地给予了他应该的提醒,也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大小的问题,一般是相同单位之间的互比。为了提高小学生理解相同单位才能互比的意识,出题人有时会出这样的问题,比如:10千克和10千米哪个大?遇到这类题型时大多数小学生都会认为它们相等,而他们忽略了这是两个不同的单位,是不能比的,如果教师直白的这样纠正,往往效果不佳。如果我们来幽默一下:“我们人能不能跟小狗比漂亮?”大多数孩子都会会心的一笑,既然人和小狗不能比漂亮,千克和千米能比大小吗?这样的幽默,不但会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比较大小只能在相同的单位之间比,更能激发他们的注意力。
三、严格执行到龄入学制度,还儿童应有的快乐童年
不同年龄做不同年龄该做的事情,是非常能理解的事,“拔苗助长”的故事,被我们讥讽了几千年了。但现实中,家长们大都认为孩子上学越早越好,越能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大都通过点滴的、无规律的、随意的小问题感觉自己的孩子聪明能跟上正规的、系统的学习步伐。他们是站在成人的视觉上看,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这个能力,虽然他们接触的知识面与父辈的小时候不能同日而语。但还没有达到与他们的实际年龄相匹配的地步。在小学阶段,同年级学生中,年龄稍长着,大都比年龄稍小者的成绩优异些,上课的注意力也能控制的好一些。但目前的学习氛围被功利化了,被部分利益集团忽悠了、绑架了,由于大多数家长不是育儿专家,也就人云亦云了。孩子过早上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伤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里笔者希望家长和有关部门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个人诉求差异 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个人诉求的概念
Jayne Moon指出,儿童在学习英语时,能够运用一些重要的能力:(1)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2)意义理解为先;(3)善于使用语言的“词块”;(4)玩得开心;(5)通过动作进行学习;(6)善于表达;(7)感觉自在[1]。
由于小学儿童的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记忆力好,听觉灵敏,求知欲强,拥有创造精神等,他们学习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他们总是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2)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3)他们经常会在玩中无意识地学到语言;(4)他们会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不断重复的他们感兴趣并理解的语言[2]。
综合上述理论和研究,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个人诉求,即为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个人需要,具体表现为:(1)以意义理解为基础进行学习的需要;(2)展现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需要;(3)综合运用各种能力进行英语学习的需要;(4)获得英语学习乐趣的需要;(5)获得自在感与满足感的需要。
二、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个人诉求差异表现
由于每个儿童具有不同的智能,他们对不同的活动表现出了不同的兴趣与需求。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诉求差异,笔者对宁波一所小学五年级的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别从“基于任务诉求、基于兴趣诉求、基于个性诉求和基于态度诉求”这四个维度进行提问,全面分析研究这四种个人诉求的差异表现。
(一)基于任务诉求
基于任务的诉求,即为完成英语课堂学习中的任务而表现出的个人需要。
就兴趣而言,84.78%的小学生认为对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感到非常喜欢;而另外15.22%的则表示喜欢;就积极性而言,82.6%的小学生称自己听到老师布置任务后,会积极举手参与;有15.2%的学生则选择了等待老师点名来参与任务;也有2.2%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并不愿意被老师点到名,即不愿参与课堂任务;就表现欲而言,70.2%的学生表示会积极举手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自己的成果;17%的学生选择跟随自己的同伴举手参与汇报;12.8%的小学生则表示需要等待老师来点名才愿意进行汇报。
基于任务诉求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表现出了对任务的喜爱并且乐于参与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也有一部分的学生虽然对任务表示了自己的喜爱,但是对于参与任务展示成果仍然存在着被动的心理,需要教师的帮助。
(二)基于兴趣诉求
基于兴趣的诉求,即为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
就自身的情绪状态而言,65.2%的小学生表示自己上英语课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有28.3%的学生表示上英语课时是高兴的;也有6.5%的学生认为上英语课的时候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情绪平平,处于一般的状态;就对待课堂的情绪状态而言,38%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所采取的形式是最受他们喜爱的;31%的小学生则对英语课堂学习中的活动表现出了最大的兴趣;21.1%的学生认为上课的内容最能吸引他们;9.9%的学生则觉得最喜欢英语老师;就对待英语学习成绩的情绪状态而言,48.9%的小学生表示英语成绩完全不会影响自己对于英语学习的喜爱;31.9%的学生称英语成绩不会影响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喜爱程度;12.8%的小学生认为英语成绩没有很影响,也没有完全不影响自己对英语的喜爱,感觉一般;而有6.4%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喜爱受到了英语成绩的影响,其中4.3%的学生觉得很受影响。
基于兴趣诉求的学生,对于英语课堂本身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他们的兴趣也会随着课堂本身的因素,包括上课形式、上课内容、上课活动等发生改变,但他们的兴趣基本不会受英语教师和英语成绩影响。
(三)基于个性诉求
基于个性的诉求,即为小学生的自身性格需求下的英语课堂学习需要。
就课堂表现而言,63.8%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偶尔积极主动的;10.7%的学生则喜欢由老师点名来表现自己;就课堂参与度而言,77.1%的小学生面对课堂表演活动展示出了很乐意参与的情绪;8.3%的学生则表示愿意参加;10.4%的学生称自己偶尔参加表演活动;4.2%的人表示喜欢老师点名参与;就课堂感受而言,55.3%的小学生喜欢很活跃的课堂氛围;42.6%的学生则喜欢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2.1%的学生喜欢安静的课堂氛围。
基于个性诉求的学生,在课堂中较为分明地表现出了较为外向型和较为内向型。而不管是内向型或是外向型的学习者,绝大多数都希望能处在一个较为活跃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而正是由于学生个性因素的影响,教师应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不同的关注。
(四)基于态度诉求
基于态度的诉求,即为学生对待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想要在英语学堂学习中获得的需求。
就决定态度的要素而言,53.6%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对待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都是认真的;17.9%的学生表示上课的内容会影响他们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12.5%的小学生认为上课形式会影响他们对待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8.9%的学生表示上课老师会影响他们的态度;7.1%的学生认为上课活动才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就学习态度而言,77.8%的小学生表示对待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都是端正的,是很认真的;17.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待英语课堂学习是较为认真的;而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认真程度是一般的;2.2%的小学生表示自己的态度是不认真的;就学习态度的影响而言,34.8%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态度与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是极其没有关系的;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自己上英语课的效果;19.6%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会对上英语课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也有19.6%的学生表示学习态度不会影响自己的上课效果。
基于态度诉求的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呈现出较为主观的倾向,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可见课堂当中的一些因素仍然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基于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个人诉求差异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任务诉求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培养并保持小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中任务的喜爱。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设计课堂任务,课堂当中有序、生动地组织任务,课后能善于发现任务的优缺点,及时总结改进;应鼓励那些喜欢课堂任务但又被动参与的学生。教师应重视与他们的沟通,了解原因,同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活动当中;应给予展示成果的学生更多的肯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果时,不能只评价任务的结果。尤其是对那些表现被动但又优秀完成的孩子,应该更加注重他们参与的整个过程的评价。
(二)基于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兴趣诉求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上课内容到上课形式都应合理、仔细地设计。可采用多变的上课形式、拓展上课内容、丰富上课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课堂学习;应注重自身素质地培养。虽然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基本不会受到英语教师的影响,但是,教师自身的素养会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
(三)基于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态度诉求的教学策略
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教师若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去改变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反而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应善于引导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在尊重学生原有的个人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利用课堂当中的内容、形式、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认真和重视英语课堂学习;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对于那些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会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认识到正因为没有影响,是因为他们一直都这么认真,并且要继续认真下去。而对于那些认识到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的学生,教师应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一、巧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二、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诚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三、利用直观教具,计算机及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教具,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把传统教学中只能用语言描述的情景变得生动具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屏幕静——动态演示,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从身受,,对本节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体现数学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素质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00-01
一、自主的含义
“自主”浅析 “自主”就字面理解,“自”即自己,“主”有主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为“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王盛松老师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自主”有五种内涵:⑴主人,即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及对所在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主人意识;⑵主动;⑶主意,主要指要学生会自选学法;⑷主见,就是对问题、对情况,要确定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⑸主体,它是其它四个方面得以落实的保证。其中“主人”“主动”“主意”“主见”“主体”,是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体”,竞争意识、独创精神就是“魂”。
二、现状剖析
现如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⑴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课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⑵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⑶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笔者曾问过一些同学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0等),多数同学竟然说不清楚。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
这些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但好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也就只好“满堂灌”了。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背景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参与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识。
1.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与非智力因素系列。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可行性;保障体系;实际运用;误区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其进行英语课堂的调控式教学,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究其原因:
一、以信息技术来调控小学生进行英语课堂的自主学习,具
有较强的可行性
1.它体现和贯彻了Gardner和Miller的“自主学习理论”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差,英语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很少有真正意义上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来记忆巩固这些内容
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调控课堂,这
样的教学能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教学模式,构建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突破英语学习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并最终进行语言的自主创造性学习和运用。
二、具有较好的保障体系
要想利用信息技术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教学的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学校就配备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配备:投影仪、显示屏、电脑操作台等设施;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且个性化:如可供教师学习和培训的Moodle平台,
PPT课件的制作、语音库调用、Inspiration、QuizCreator在线测试,
网页的制作,博客的使用等等,这些均已配备,可供教师做自由地选择、进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
同时,通过这些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来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由此得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反馈而生成的反思,教学案例、论文,课题等都需要落实到位。
现今的教育环境,已有很多学校具备了以上所需的人力、物力保障。
三、具有实际运用性
例如,利用以下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1.Kidspiration课件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利用Kidspiration课件中语音库的调用,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英语语音。(当课件中出现单词和句型时,来反复学习、掌握所学内容的语音)
2.在powerpoint课件深度制作中,句型、对话的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触发器等深层的PPT设置,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进行自主练习。
3.在Inspiration课件中,进行练习时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动手拖一拖,放一放,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性,让他们更深刻地感觉到是在进行自己的学习
4.QuizCreator在线测试中所生成各种题型的练习,答题后给
出的对错评分以及教师设置的正确答案(也可不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评判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解答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做出最及时、最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
四、在以信息技术来调控小学生进行英语课堂的自主学习中,
注意三大误区
1.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强加于所有的教学内容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更利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教授的方式、方法,我们要筛选,根据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最合适、最恰当的教学手段:或者是信息技术教学,或者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2.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手段,它也只是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因其特性,做好的巩固、复习、预习课件可以下载给学生,或者放置于Moodle平台或教师的Blog,让学生利用这些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3.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以一代全”
课堂教学中,过于花哨和复杂的课件不但过多地占用了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时间,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专注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把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等本该板书到黑板上的文字都一律搬到了屏幕上,用鼠标代替了粉笔,殊不知这种无意义的整合,只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可变性。
五、具有较深层的意义
1.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为我们乡镇学校的孩子创设和丰富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其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真正地实现“自我教育”
2.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最佳程度的使用所学的语言,发挥语言学习的最大功用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学校;家庭
1.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学有所获。非英语国家的儿童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存在一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通常认为是3~10岁)即认得语言功能在青春期便完成其侧向大脑左半体的发育过程。在青春期以前,“习得(acquisition)”语言是容易的,因为这时的大脑是“有弹性的”,是灵活的。这时整个大脑都在参与语言习得,所以学习者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就会快些,容易些。尽管我们的孩子们是在这个关键期开始学习英语的,但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的,他们已养成汉语习惯,再加上在应试教育下,只注重英语成绩,而忽视了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孩子们对于英语的运用。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学校和家庭中为孩子们创设尽可能多的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们通过“学得(learning)”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英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教学育人以外,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环境论的角度看,英语学习环境可以有几种划分法:从地点角度,它可以分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和家庭英语学习环境;从时间角度,它可以分为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从空间距离角度,它可以分为直接的英语学习环境和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从性质角度,它可以分为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不好的英语环境;从操练角度,它可以分为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人为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语言角度,它可以分为交际英语学习环境、有意义操练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机械操练的英语学习环境等等。这些环境都与语言发生的地点、时间、空间、方式等相关。
2.创设小学英语学习环境的研究
2.1 活用方法:营造课堂英语教学环境。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在小学营造浓厚的课堂英语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读音、良好的情感和语言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力求同样的方法不超过两次。呈现新的单词,前两个通过复习旧单词导入,后两个则通过猜谜语呈现,再来两个便利用图片来展示。巩固新知,也不总停留在“读”上面,左一遍,右一遍,会显得过于枯燥和苍白,而是积极创设环境,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尽量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2.利用资源: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如何充分而灵活地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更好地夯实英语基础,对每个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校园的许多设施:playground,computer room,library,music 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会一些词汇和句子,比如“Mr Lu is our English teacher.”,“I can run.”,“I like sports.”等。操练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复习与游戏相结合,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信息储存量大,交互性强等多种优点,如能有效合理地加以运用,不仅能使课堂容量增大,教学内容形象活泼,而且能发挥学生单独上机,个别学习的优势。我校是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计算机上标准的发言,生动有趣的练习游戏,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使老师上课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 开拓领域:创设社区家庭英语学习环境。在学习英语新知识前,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将书本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学生们呢?于是,在学习公共标志之前,先组织了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一些社区公共场所去收集一些公共标志,等到上课时让他们把拍的标志或画的标志拿出来,大家一起来交流并了解它们的含义,学生们的讲解都很精彩,学得也特别快,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将这个知识点牢牢掌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所谓“润物细无声”,应该就是这样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精心打造有利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不断激活学习兴趣,巧妙点燃智慧之灯,就一定能引导学生开启英语这扇神奇的大门,让他们进入到英语的美妙殿堂之中!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育学.高等师范出版社,2000-5.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课堂 学习参与行为 教师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学习参与又称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1]。学生的课堂参与从结构上可以分为课堂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中课堂行为参与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课堂认知参与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这些策略引发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课堂情感参与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1]。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是一切教学行为能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各类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改进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一所小学四年级的2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四个平行班级,分别由两位教师执教,其中一位是新手英语教师,另一位是专家英语教师。专家教师的选择基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同行的肯定评价,案例中的专家教师教龄超过10年,现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市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新手教师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参加调查时,这两位教师已连续执教所教班级两个学期,这些学生在各自的英语课堂学习了两个学期,对自己的英语课堂环境较为熟悉。此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为275份,样本中有137名是来自新手老师任教的班级,还有138份是来自专家教师任教的班级(详见表1)。
2.研究工具
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关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了学生报告自己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感知,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小学英语课堂环境问卷》,问卷主要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对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测量。一般而论,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的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和课堂活动的推进[3]。在《课堂环境量表》核心题项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管理的内容,以及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特点构建了五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课堂氛围、学习活动和课堂人际关系,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从不这样、偶尔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和总是这样,共设20个题项。
另外,《英语课堂学生参与量表》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孔启平教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一书中所设计的行为参与问卷、认知参与问卷及情感参与问卷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特点改编而成。该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3个维度。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行为的表现,它包含4个子变量: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参加课堂活动、课前准备。认知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包含词汇记忆、理解、运用。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兴趣、自信、成就感和焦虑感四个子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共14题。
问卷涉及研究变量共为8个,它们分别是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5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自我报告的3个维度――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这8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高于0.6,最小为0.601,最大为0.841。说明本次涉及到的研究变量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样本回答较为准确可靠,也即说明此次研究样本数据可用于进一步研究使用。
3.研究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工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和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总体描述
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整体上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具体到每一个子指标(见表3),按照从“1”到“5”分别代表“从不这样”到“总是这样”,学生对感知到的课堂人际关系和学习活动的认可程度最高,得分为3.93,完全达到了满意程度。同时,在课堂常规、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3个维度的打分全部介于3.5~ 4之间,说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这三个维度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态度。学生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表现的整体评价也较高,平均打分值全部介于3.5~ 4分之间,这说明学生较为认可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参与(3.86),行为参与其次(3.76),最低的是认知参与(3.50)。这说明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更多倾向于情感和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则相对较少。
2.不同授课班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行为的对比分析
数据显示,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个别子项目上有显著差异,而两类学生群体在认知参与上则无显著区别。表4(见下页)数据显示:在行为参与维度的各个子项目(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上,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新手教师班级学生,且p
3.不同授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差异分析
专家教师的学生在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整体认可度上要好于新手教师班级。前者在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后者(见表5)。根据数据分析,在“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学习活动”“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两种授课教师班级的学生体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专家教师上课时,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课堂要遵守的规范,课堂更有秩序,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需求,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多样且合理,课堂人际关系更融洽。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能更有效地管理课堂。
4.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维度与学生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关系较为紧密。到底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方面是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呢?
1.行为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对学生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模型公式为:行为参与=1.023+0.106×课堂规范+0.290×课堂秩序+0.279×人际关系+0.364×课堂气氛-0.299×学习活动。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90、0.279、0.364、0.299,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并不会对行为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2.认知参与
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认知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5+0.067×课堂规范+0.117×课堂秩序+0.171×人际关系+0.621×课堂气氛-0.214×学习活动。课堂气氛的回归系数值为0.62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学习活动的回归系数值为0.214,并且呈现出0.05水平上的显著性。而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和人际关系这3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均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
3.情感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对学生情感参与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3+0.078×课堂规范+0.220×课堂秩序+0.254×人际关系+0.298×课堂气氛-0.188×学习活动。如公式所示,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这3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20、0.254、0.298,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学习活动这2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课堂气氛会对学生课堂参与的3个维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也会对认知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关系如图1(见下页)所示,实线箭头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虚线箭头则表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维度对所指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结论
1.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有不同的特点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体现在行为、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上,这3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其中情感参与程度最高,行为参与次之,最低的是认知参与。也就是说,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且能做到课堂行为规范,即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乐于参加课堂活动。但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如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归纳和概括语言规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活动很少参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的投入,而忽略其认知投入。有研究发现,不少教师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记忆与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和记忆,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教师过多地控制学生思维,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了“教学的荒地”[4]。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5]。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2.不同任课教师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不同任课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可以得知,这两类学生在行为参与的各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情感参与的一个维度,即英语学习兴趣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认知参与度上无差异。换句话说,专家教师班级的学生在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参加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新手教师班上的学生,专家教师班级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在课堂管理行为的四个方面,即课堂规范的设置、课堂秩序的维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专家教师得分也明显高于新手教师,也就是说,专家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更为有效。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是,学生的参与行为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其他的干预措施提升和改变。
3.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受到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是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潜在压力,使其产生“从众倾向”,制约学生的行为模式。课堂气氛还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其思维。因此,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构建积极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机会。而课堂规范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各个维度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预测变量。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Vernon F.Jones & Louise S.Jones.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灵滨.开垦英语课堂的思维荒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自信心,是一种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心理倾向,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肯定。它为个人的成功打下基础,影响个人的终身发展。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自信心的培养应该从孩童开始[1]。在小学阶段,少儿正式步入学习生活。此时能否培养起自信心,不仅关系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关系到今后能否勇敢、顽强地面对错综复杂,充满困难、挫折的人生,关系到一生的成败。因此,培养自信心是学生人格培养的一个关键问题,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予以重视,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是一门相对不太容易理解、掌握的学科。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比较吃力,出现一些学习困难,遭遇学习的挫折,丧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途径
笔者不断摸索总结了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发现通过如下三条途径,可以极大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兴趣。
1.1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就十分重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充分领会这一精神,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找到数学,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变得易懂好学,培养起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课本、红领巾、钟表等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物体的“角”引入,引起学生对数学概念“角”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比较,找出这些不同物体的“角”的共性。再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很自然地得到角的抽象概念。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深化、巩固对角的理解。先让学生在教室周围找出各种目之可及的角。再分小组进行创角,动脑筋想出不在眼前的各种物体的角……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直观生动、活泼有趣。在热烈讨论中,学生不仅完全理解了角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加深了对角的理解,还切身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的世界中,从而大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可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每个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将丰富、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既能够变抽象为形象,变生疏为熟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轻松掌握数学学习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凡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内容,老师都应当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凡是有可能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内容,老师都应当开动脑筋,创造机会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才能树立起学生的强大自信心与兴趣。
1.2 用激励的语言赞扬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2]。自信与他人期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人对个体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就会增强个体信心。反之,则会削弱个体信心。所以,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往往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有关。
小学生年龄小,才刚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评价水平还很低。在数学教学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传递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的感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用赞美来调动起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去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比埋怨、批评有效得多。重要人物和权威的评价,影响、决定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学校,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老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积极鼓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在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得到充分的证明。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既兼顾好学生,对自信心低落的学困生更应特别关注、关心。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才做对的,更要表扬、鼓励,让他们深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有一位学因生转到笔者的班级,心里特别自卑。有一次他和班上的一位同学发生了争执,那位女同学嘲笑他是“数学傻子”,他非常生气地打了那位同学。正好我走进教室看见了。了解情况后,笔者批评了那位同学,并且在全班不点名地说:“某某同学过去的成绩是不太好,但是我发现,自从到了我们班之后 ,他比以前进步多了。现在他的学习遇到了困难,我们大家都应当帮助他,对吗?我相信经过他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他一定能迎头赶上。老师不看过去,只看今后的表现。我相信他不久就会超过我们班的许多同学。”老师一句赞扬的话,让这位留级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当时笔者注意到他脸涨得红红的,眼里充满了感激。从那以后,笔者发现他开始变了。作业比以前工整,也不再欠交。上课时眼睛总关注着笔者,很少做小动作了。对他的点滴进步,笔者常常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肯定。一段时间下来,他也觉得自己不再是差生了,自信心慢慢增强,思想表现也逐渐变得好起来。由于经常受到积极的评价,他开始变得自信、变得活跃了,学习成绩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评语时,如同饥渴的沙漠旅人品尝到甘美的清泉,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由衷地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宜经常使用“OK!”、“你真棒!”、“没错”、“思维敏捷!”等夸赞性的口语,来表示你对学生的关注和赞许,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3 品尝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还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英国心理学家罗林塔乐曾在美国一所小学做过一个实验。他对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爱、自尊、自信,变得胆子大了,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8个月后再进行复试,这些学生明显进步快,也更加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品尝成功的喜悦,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可见老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3]。
由于小学生个体原因,肯定存在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要让小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就必须尊重和把握这种个体差异,分层要求,因材施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纸板剪成的完全两个三角形,并用具体的数字标出一组底和高,目的是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心理暗示,让其轻易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几组三角形(有的完全一样,有的大小或形状不一样),目的是通过尝试性的自主操作意识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自己尝试着找出相应的条件找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只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目的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通过分层要求,因材施教,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就能提高其学习自信心。
2010年,福建省三明所有的个体小学都停止办学,个体小学所有的学生都分配到了公立小学,笔者所在的学校刚刚新建了教学楼,所以接收了相当多的这些学校的学生。这些孩子普遍家庭对教育不够重视,大多孩子学习习惯差:书写乱、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家庭作业,成绩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当时笔者所分配的班级,成绩非常不理想,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在全年级中都是垫底的。四年级了,对乘除法的意义还 有相当多的孩子弄不清楚。面对这么一群学生困难的孩子,笔者在全班孩子的面前分析了现状,提出学习要求,并告诉孩子们,过去的成绩都已经过去了,只要孩子跟老师配合,笔者承诺有信心把他们变为全年级第一名集体,孩子们半信半疑,但纷纷表示今后会认真学习。在平时课堂教学时,笔者总是预设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中都有表达的机会,回答对的加以充分的肯定;回答错了,请孩子坐下再认真的思考,并且对他能勇敢的举手发言,加以表扬。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教学”,并特别注意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发挥其特长,让他们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不断增强尝试成功的欲望。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使他们在不断成功中培养起自信心。
一段时间下来,笔者发现课堂上愿意举手发言的孩子多了。每天的家庭作业,笔者努力做到人人过关,对完成得好的,老师毫不吝啬的作业本上写上肯定的批语:“了不起”、“真为你骄傲”、“太棒了”这样的语言经常出现他们的作业本上;对于完成得一般的孩子,笔者也总是找到一些值得表扬的地方写上一两句:如“今天的计算完成得不错!”、“这部分知识掌握好很扎实。”、“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有进步了!”、“看到你今天的作业我开心得笑了!”等等,这类语言经常会出现在这些孩子的作业本里;对于完成得非常不好的孩子,作业当着老师的面完成,并当场批改,做完后也要写上几句“有进步!”、“我对你充满信心!”、“作业很整洁,看了觉得很舒心!”,“一天前进一小步,十天前进一大步!”。每天的作业就像是跟孩子们在亲切的交谈一样,笔者发现,孩子对作业的态度在改变。每次发作业时,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老师都跟他说了什么,交给老师的作业质量也在一点点的提高。在半期的考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进步了,虽然还不到年级第一,但是孩子都变得比以前自信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已经跃居全年级第二了。在这一年的期终考试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都在年级中遥遥领先。下面是笔者对所在年级一学年数学成绩的跟踪统计表:(笔者所带的班级是1班)
一、建立自主努力目标,培养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从而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其次自主目标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 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自主探索情景,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能力,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四、强化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p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由于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特点,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预习阶段。学生边读课文边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查生字,实现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合作的汇报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地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读准字音的方法、字形记忆的技巧,扩词的乐趣,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效果如何。所以,识字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地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遗漏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那么教学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作引导,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就不会发问,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产生有创新的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问,问得既精又巧。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提问,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定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学生主体参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积极的探求、主动的学习,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 [1]。在参与式学习中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平等的学习伙伴,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理念之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平等参与",而且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后,课堂上主体参与式学习是突破"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常态的重要策略。为了高效地实施参与式学习,本研究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小范围地对小学语文课堂参与进行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市城乡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的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参与的具体项目的调查,大致分为学生对语文课堂和语文老师的态度、课堂活动、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共20个调查问题,采用5级评价,评价越高参与度越高。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达到96.8%。其中包括城市128份,农村114份;男生139人,女生103人;三年级120人,四年级122人。并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访谈。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alpha信度值为0.702。调查问卷采用年级抽查、班级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差异性分析
(1)小学生课堂参与的地区差异
(表1:城乡对课堂参与的t检验)
从农村和城市课堂参与的样本均值来看,是有一定差距的,城市小学的课参与明显好于农村小学;从方差齐性检验与t检验的计算结果,两组均值之差的值为负0.967,说明农村小学的参与度比城市小学的参与度低。农村和城市的学习环境相差比较大,城市小学几乎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和电视,学校还有专门的活动室、机房……相对来说城市学校里可用于参与式教学的资源比农村小学丰富。
(2)小学生课堂参与的年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体现了其自主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存在差异。四年级的样本均值比三年级的样本均值大0.5左右,说明高年级的课堂参与水平比低年级要高。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成熟,认知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强,渴望表现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3)小学生课堂参与的性别差异。从小学生课堂参与的性别差异的t检验结果中可得出小学生中男女生在语文课堂中存在差异的结论。从男女生课堂参与的样本均值来看,男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比女生好。发展心理学理论上认为女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比男生早,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男孩子的行为模式、个性特征等决定他们主动参与程度更高[2]。
2.2 相关性分析
(1)语文课前、课中、课后参与的相关性分析: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值可以看出,课前参与和课中参与、课前参与和课后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都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三者的相关程度一致,彼此都是息息相关的关系。
(2)成绩和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从上表的成绩和课堂参与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来看,成绩和课堂参与水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小学生,其课堂参与的水平也较高,反之学习困难的小学生,其课堂参与水平也差,总之,优秀成绩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生和困难生。
(表2:成绩和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
(3)师生关系和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有68.6%的小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只有1.2%的小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课很无趣。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值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课堂参与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师生关系和课堂参与的相关性程度相一致。
3.影响语文课堂参与的因素
3.1 主体因素。首先,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因素之一。在实际调查中,某市的城乡小学生都存在参与意识淡薄,缺乏参与的主动积极性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参与表现。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课堂上经常出现"缺席"现象。在调查和访谈中,有26.4%的小学生都认为只要认真听讲、即使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好学生,只有5.8%的小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课堂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对于老师的问题和任务,他们是否认真去思、去做、去悟就体现了他们的参与。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的小学生参与掺杂了教师的因素,但课前和课后的参与完全由小学生的自主性决定。现在好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课前参与,或者是被动参与。
3.2 主导因素。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高,从教师角度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教育观念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老师把主体的自主性进行泛化,放大甚至神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用合适的参与方式,导致小学生出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化倾向。二是教学设计上,许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无意识遮蔽学生主体,使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或异化为被动接受。三是教学模式上,很多老师继承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四是教师角色上,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角色,但是很多小学老师不相信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低估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无形中扩大自己的职权范围,大小事都是老师自己完成,小学生只是观赏老师"独角戏"的群众[3]。
3.3 客观因素。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是从外部控制小学生的行为,而是制造各种能促进他们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在考虑给小学生自由参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时,都面临很多的困难: 一是班级人数很庞大,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不到百分之百,设计的学生参与活动不能保证质量。二是小学课时量很紧张,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所以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占课时的比例很难控制。三是应试评价人才模式,老师设计参与性高的课堂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绝大多数人认为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判断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不是综合素质。四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和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导致老师和小学生开展的参与活动有限。 44.培养策略
4.1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参与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课堂参与活动时,就要清楚地认识到男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同时老师和小学生自身要消除性别刻板观念。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培养女生对抽象问题的参与意识。低年级的参与活动可由语文老师担任设计角色,小学生只是活动的参与者,但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可试图放手让小学生自己从设计到结果都是其自己参与,老师只是一个监督者和检查者。高年级就可以让小学生自己组织,课内可表演课本剧、主持节目等,适当还可增加课外参与活动--交往类(指路、当导游、采访……);年级的参与水平差别还体现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上,低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以观察为主,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探究性、高难度和复杂过程的特点[4]。
4.2 发挥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非智力因素指一般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5]。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兴趣,让小学生愿参与、乐参与,游戏、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根据语文课型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使全班同学可以在参与中轻松收获知识。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摘果子"、"开火车"、"找朋友"、"我是小考官"等游戏。阅读教学也可以设计不同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了《小木偶奇遇记》以后,可以引导小学生续写童话,并推荐开展《格林童话》等外国童话的广泛阅读活动,组织"童话大王"的表演竞赛活动等[6]。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演示、实践等特点,让小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新异感,由"要我学"逐步变为"我要学",甚至可以让小学生在"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