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

时间:2023-05-31 09:0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时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化时代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税收监管 体制改革

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依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体制的建设和完善,传统的经济体制从过去的单一、粗放型发展为现在的高度集中与网络密集化运作模式。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新型的借助网络信息化而兴起的商业实体越来越多,其经营模式与传统体制正发生着质的变化,而税收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新经济体制的产生和繁荣必然的会对传统的税收监管制度产生冲击。可以说,信息化的经济体制对税收监管是一把双刃剑,怎样堵住信息化带来的税收监管缺口,缓解两者之间产生的新矛盾,而又能借助现代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管理上的便利性,促进税收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税收监管体制思索的新课题,只有在两者之间做的有机的结合,才能保障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长治久安。

一、 信息化时代为税收监管带来的新挑战

(一)纳税主体的变化

税收监管的有序执行,必须首先确认监管的对象,即纳税主体。纳税主体的区分有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两种方式。然而在信息时代,各种新型的经营主体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便可以开展商业活动,这就使得这类的经营活动的负责方不需要通过工商部门进行相关的注册登记,在税务上很难有相应的监管政策对其进行专门的管制。新型支付方式的产生,如网上刷卡消费、网银支付、支付宝交易、网上金融、网上中介等越来越多,这就与传统意义上的纳税主体的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规范方式产生了冲突,形成一个难以实时监控的灰色区域。不仅企业、个人的国籍和归属地难以确定,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都越来越模糊,这就使纳税主体国际化、边缘化、复杂化和模糊化,越来越多的商业交易行为很难明确判定究竟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企业的活动。所以纳税人难以确定,这是网络经济带给税收政策的困惑之一。

(二)税收稽查难度增大

现代信息化网络经济活动也对税收稽查带来各种困扰,经济体负责人信息的无法确定性对税收监管的对象难以确认,加上各种跨国贸易、国内贸易、其他形式的B2B、B2C、C2C在支付方式上有各自的保密和独立操作系统。税务部分应该采取怎样的征管方式不得明确。尽管现在网络商业运营机构有自己设立的身份核实系统,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税收监管部分的实际介入。电子商务大多是采用无纸化的交易系统,很多个人和机构都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会计系统,电子票据存在着极大的不真实性与随意性,票据上的虚拟化不仅使得税收征管与稽查无处下手,更使得税务管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稽查和举证,难以追究和区分违法纳税人的法律责任。

(三)税收监管部分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现在税务机关的数据库系统和征管活动的日常信息管理大多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运营管理。这种对计算软件和办公网络的依赖性,也反过来使其安全受到威胁。网络本身便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环境。各类非法组织以及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通常对税务管理数据库实施黑客攻击,以非法篡改、盗取、删除具有高度机密的税务经济信息,其造成的经济破坏性和社会影响性不可估量。再者恶意木马病毒的传播和攻击可能会对税务管理系统和相关开发性的税务网站造成全面瘫痪等,这些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对税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果税务部门不重视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不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水平,就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 信息化时代加强税务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税务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时代技术优势来服务于现代税收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监管各种开放式的网络活动实体,并与之进行深度合作,实现网络交易的全面实名制和登记制度,在网络交易支付端增设税务监管接入端口,与网站备案系统相结合。对各种交易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从源头上清除束缚税源管理信息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改革的人和物的因素。以体制保发展,以机制促提高,通过自上而下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的树立,将税收信息化建设纳入科学、有效、有序、合理的发展道路,这既是税收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切合基层税务工作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立法,完善信息化商业活动所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国家对各类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的商业活动完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细分纳税主体的责任方法,整顿网络经营环境,完善网络“110”与工商管理核查体制,限制网络经营主体以个人的登记、注册方式。

完善科学的税收监管网络管理软件,用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把各经营主体与个人的开发、应用的软件全部贯穿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能有效覆盖管理服务、稽查执行、申报征收、违章监控等全部税收征管业务的强大而完整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炜.关于税收信息化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财政研究.2004(12)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第3篇

笔者觉得这正是由于老式的教学弱点所导致。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是单纯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使他们很快便感到苦累乏味,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而把信息化技术引入素描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勤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下面笔者结合在以往素描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信息化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与大家共交流。

1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素描的含义认识不清 在传统素描学习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是教师讲授技法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而学生在刚学习时往往流于机械,对其中的绘画原理、绘画的重点处理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最佳效果都不习惯深入去思考。这种情况就造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结合不起来,学习进程很慢。这都是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对素描含义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目的性,对绘画缺少主观认识等原因造成的。

线条与画面体积无法融合与协调 画面中的体积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造就的效果。线的粗细、长短、形状都与体积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在绘画时,如果只是没有目的地涂画线条,而没有对线条的方向、位置、虚实、形状、次序等问题全面思考,就会造成全篇遍布杂乱无章的线条而没有具体的表现力。无法表现出画面的体积与空间,体现不出物体转折、虚实等因素,出现很多不是所需要的线条,更无法表达出画面整体的素描关系。

画面中物体固有色与素描关系混淆不清 学生在绘画时对素描关系理顺不清楚,甚至不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基本知识;而是只看到物体本身的颜色,绘画时就照猫画虎,导致层次关系一片混乱,以致使画面全是一片灰调子。不明白物体本身颜色的轻重亮暗与素描关系是两个概念,物体固有色与素描关系混淆不清,没有表现出素描的本质现象。

面对不同静物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触类旁通 这些年来学生绘画学习中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见到日常熟悉或常练习的物体时画得还可以,碰到很少画或很少见的物体则不会画了。没有形成自己一个系统的作画规律和认识处理方法,素描技法问题没有得到实质解决,带来的影响是形不成学习效果,最后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动力。

2 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探究,可采用以下三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分阶段、分类信息化研究教学法

1)在刚开始学习素描静物时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等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声音等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多样感官参与学习,分阶段深入讲解素描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单个定义、明暗交界线、作画步骤、物体质感与画面调子的对比与融合等。并结合实物进行比对,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创造出真实的绘画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分类别、分阶段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分阶段的学习指导以解决存在问题。

2)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在学习素描时分类详细介绍,比如物体的形状、结构、处理层次等都要一一讲解,并对物体固有色与画面整体调子处理加以重点讲解,使学生获取素描理论信息并逐步把这些已理解的知识在绘画时加以融合运用。

教师示范与多媒体录象演示教学法

1)了解每一幅画的绘画过程及其注意细节。要了解每一幅画的绘画过程及其注意细节,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熟悉如何刻画物体的结构以及注意的细节与整体步骤,逐渐加深印象以重点解决。并通过多媒体网上资源重复学习教学技法与教师的范画讲解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素描的绘画本质,并且把技法等学习内容深深印证在脑海中,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与塑造方法。

2)对绘画步骤要有一个规范系统的认识学习。素描绘画掌握一个规范的作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作画的规范性对素描绘画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视频欣赏――理论讲解――步骤分解――作品充实――作品调整分析,作为此项课堂内容学习的教学流程,提高学生对素描绘画规范步骤的理解和认识。

临摹、默写强化记忆方法 临摹是对照已画好的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学习;默写是不直接对照实物,只凭借脑海中对物体的素描印象画出来。通过这两方面的交叉练习,加深对素描关系细致深入了解,这是学习素描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此内容学习中可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多项手段辅助结合,利用内容丰富的图例和结合制作生动的Flash短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对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素描绘画能力。

3 在这三种方法引导下要解决的几个重点

线与面的协调关系 线条的形状、长短、粗细、强弱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线的不同排列方向都会形成不同的面,会体现不同的体积,而且线是最基本的过渡元素,要掌握其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变化。

强化物体固有色的本质,解决单体和整个画面的层次关系 物体固有色决定整个画面的色调。亮调、灰调、重调等的呈现都来源于画面中物体的固有色,所以固有色显得尤为重要,单个物体颜色的对比变化与整个画面的调子紧密相关,所以要注意画面整体调子的对比协调,把整体画面黑白灰关系归结一下,形成几个大的区域,注意整体色调的统一,使画面效果统一起来。

解决整幅画面的素描关系 素描关系要求黑白灰得当,使每一个物体或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恰当地运用其固有色、环境色协调画面整体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画面虚实等一系列的艺术特性,使整幅画统一完整起来。解决这些重点问题可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通过自评、互评,达到素描绘画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美结合,通过系统的素描理论学习和严格的艺术思维技法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地积累素描的理论知识和表达的技术能力。素描是一种理性结合感性的艺术形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人们认识生活、认识大自然的特殊手段。它还能极富有创造性地表现生活、表现大自然,使之升华成为艺术。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曾给予素描高度的评价,他说:“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原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所以要更好地研究适合素描教学的教学方法,把素描教学活动处理得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素描审美素质与素描基本功,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将来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图书资料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201-01

一 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够先进,并且缺乏创新性。全部的图书资料都是以实体方式存在的,在知识、理论逐步更新的同时,图书资料所需占用的空间也会随之增大。除此之外,由于图书资料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的,图书资料管理者要控制好图书资料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防虫和防盗。因此,图书资料除了使用率不高以外,其管理成本也相当大。

2.图书资料管理意识匮乏

图书资料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档案资料,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长久以来,图书管理工作者由于图书资料管理意识的匮乏,并未认识到图书资料管理的关键性。因此,并未对图书资料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搜集和管理。

3.图书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有关图书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度不足。在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当中没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图书资料管理缺乏规范性,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形成了障碍。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深化以及电子设备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并未建立有关电子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技术的档案,造成档案业务建设缺乏足够的基础。

二 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特征

1.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

从根本而言,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图书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从而达到图书资料的有效利用和广泛共享的效果。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可以有效规避图书资料的重复购置问题,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图书资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空间限制。

2.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者成为重要的资源

在数字化图书馆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者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借和还,而是由单一化的被动服务转向多元化的主动服务。图书资料管理者同时担任着信息专家、信息顾问以及信息向导等诸多角色。因此,数字化图书馆要求图书资料管理者既要拥有较好的信息意识,又要拥有广泛的知识底蕴,即拥有良好的洞察力、优秀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思维。

三 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

1.强化图书资料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图书资料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图书资料管理者应对图书资料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图书资料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加强有关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获取,弥补自身知识体系的欠缺,从而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资料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领导层而言,应当与时俱进,定期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学习活动,进而使图书资料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源头处得到强化。例如,在图书资料管理者内部开展有关“图书资料归类整理”的培训讲座,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既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者的专业化管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又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者在专业化管理技能的帮助下提升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若想强化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做到同步化的改革。以新时期读者大众对于图书资料的需求和信息化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特征为引导,理应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并使其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实施,从而保障图书资料的管理效果达到最优。在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对广大图书资料管理者、图书资料管理层以及图书资料使用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有效获取相关群体的宝贵意见,从而使改革后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3.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

健全的图书资料管理法律法规是开展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一方面,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开展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机构,应当以其现实状况为依托,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制度,从而增大有关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限制力度。除此之外,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多渠道融资目标。

四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脚步越来越快,随着计划生育对人口的逐渐控制,我国社会逐渐体现出一定的老龄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老年退休人群逐渐壮大,通常一个县级单位所管理的退休人员往往就可达数万人,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就决定了对档案的被管理群体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细致与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吸取这样的优秀资源,帮助自身的工作快速成长。

一、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

首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笔者所在的通化市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其面对的管理对象通常都是以万为计数的,传统的企事业小单位的退休群体并不庞大,因此没有信息化的帮助也可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市级的单位来说,这样的工作往往复杂得多。利用信息化设备,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退休人员快速提供查询、咨询、资金等多方面服务。

其次,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单位提高对陈旧档案的管理效率。由于笔者所在的单位为针对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中心,其面对的常常是退休人员在过去工作期间所留下的学习、考察、培训、评比等多方面的资料与数据,甚至还有组织关系、业务考评、个人经历等众多的文字材料,这对于管理退休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在众多的手续办理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逐步体现老龄化现象的社会中,众多经济制度与单位性质的转移更改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众多的挑战,传统的纸质资料很容易受到库房空间、纸页老化等影响,加上人工查询的不变,管理工作变得非常繁重,加入信息化的设备与技术,管理单位可以传统资料进行真空、数字化等现代化处理,提高保存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极大地方便查询和调用。

最后,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对各类退休人员的服务质量,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养老金资金保障上总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防范工作,甚至还需要每年为退休人员办理资格的认证,这样的一系列保障工作都是耗时耗力的,有了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案,就可以节省众多的人力资源,通过对退休人员进行个人详细资料的采集就可以建立特定的数据库,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资料修改工作,甚至还可以加入质问、视频等更加先进的信息采集手段,全面保证个人信息的详细与安全,还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远程认证等便捷的管理方案,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二、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新思路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途径需要在思想和内容上进行全方面的创新,不仅在人员的素质上需要摒弃一些落后的理念,也需要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上不断进行学习更新,以优良的姿态和水平迎接信息化档案管理时代的到来。

(一)变管理为服务。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只是单纯的管理性工作,而不是服务性的工作,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几乎都是瞬间完成,因此人们对于渴求度与便捷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从自身出发,将传统的管理工作转变性质,将工作更多地转化为对客户的服务。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档案,尽可能地利用好对象的个人信息与数据资料,根据其特殊性来确定对象的服务档案,目前人们对与资料与信息的要求越来也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信息获取的速度上更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单位更需要将这类服务进行拓宽和提高,让管理服务朝着丰富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前进。

(二)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面对枯燥的材料,如今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退休人员,提升服务的质量就需要将被动的管理与需求满足型工作转变为主动型的服务,例如将客户更新后的信息进行自动上传和修改,在信息需要更新时主动进行提示。另外档案管理单位还需要将服务延伸到对象的个人环境中,让客户能够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例如提供在线的数据库查询,个人信息的上传与修改,还有多种个性化的咨询与建议平台,这样就可以让客户主动享受到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

(三)变实体为虚拟。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档案资料管理并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大量的纸质材料,而是逐渐转变为无纸化的采集与操作,并且根据客户与管理的需求,个人资料的种类和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在对退休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传统的实体资料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逐渐变为虚拟的信息化资料形式,同时在对信息的分类上也可以摆脱传统的书架等实体方式,转为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系统,不仅便捷而且非常科学。还有在对资源的上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公众实体资料查阅方式,而是采用网络化信息的方式,将在线传输、检索等方式利用起来,实现公众对重要信息的共享,真正将档案工作做到信息化、网络化共享。

三、总结

总的来说,信息化时代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众多的生机与新思路,信息化的资源在为人们提供众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需求,将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不仅需要在软硬件上进行更新,还需要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开发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管理服务,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资源。

(作者:吉林省通化市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存金.探析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南京:金陵望(教育),2011(6):37.

[2]张鑫.刍议网络环境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思路[J].长春:才智,2011(35):345.

[3]王慧.浅谈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J].北京:中国科技纵横,2011(7):115.

第6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高素质人才,他们不能只拥有关于档案管理的知识,还需要会操作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学会维护系统,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但是,我国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现状是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有效地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需要。有些高校已经拥有了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但档案管理人员的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精通档案管理又会操作计算机的人才严重缺乏。

(二)档案管理意识比较差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但有很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系统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整理资料,不出错就可以;还有些人认为档案管理是附加工作,无所谓好坏,这些错误的认识都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资金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所有的技术、设备都需要配套,需要足够的硬件投入,对于系统的维护、更新也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缺乏,直接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有些学校已经建成了档案数据库,各部门之间不配合;有些学校和软件公司合理开发软件,但由于知识面涉及的不同,开发的软件对档案管理不太实用;还有就是设计的软件太过复杂,本来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比较低,导致数据库的使用率较低。

(四)信息安全需要加强

社会信息化程度还在不断的加深,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各种不同的网络技术的推广,使得档案的载体增多,但是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我们必须处理好保密和开发的关系。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其与校内外的联系加强,出现了诸如非法访问、电脑病毒以及黑客攻击等问题。

二、信息化时代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安全性的措施

(一)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只有把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才可以更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技术将会占据着未来社会的主导地位,高校必须利用各种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高效的培训工作。必须有效的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网络技术等,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水平,培养出熟悉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在招收职工时,必须充分了解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档案管理基本知识,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

(二)针对性的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有效地推动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改变管理人员错误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重视。真正的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进步的重要意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有效的宣传,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可行的建设计划,有效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进步。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有效地增加资金的投入量,让高校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有效的加快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更好地保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运行,就必须改变现在的管理局面,有效增加对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必须加强硬件设施,主要是各种设备,满足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地在高校网站上建立数字化档案馆,促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四)加强监督,确保信息的安全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海洋经济;统计

一、信息化时代海洋经济统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统计工作主要由人工来完成。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软硬件设备都得到了升级和更新,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和研究、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等,使得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建立了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库体系

1原始数据库将不同信息源、不同载体的历史海洋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结合历年海洋经济统计取得的数据,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原始数据库,支撑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库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原始数据库主要包括:海洋经济历史资料数据库、海洋经济专项调查数据库、海洋资源现状数据库、沿海社会经济数据库和海洋经济规划建设情况信息库等。2基础数据库建立基础数据库为其他数据库提供技术性支撑,为海洋经济统计的分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包括涉海基本单位名录库、主要海洋产品名录库、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涉海法律法规数据库、海洋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数据库、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库和海洋资源环境背景信息库等。3主题数据库将原始数据、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进行加工和分类,形成主题数据库,以便进一步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主题数据库主要分为分产业主题数据库和分地区主题数据库。分产业主题数据库是依据海洋产业来划分的数据库,包括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务、海洋相关产业等主题数据库。分地区主题数据库是按照我国各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来建立的主题数据库,包括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各地区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4应用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是在原始数据、基础数据、主题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形成综合指标,建立满足公众需求和政府决策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公报、分析报告、政策建议等海洋经济信息共享和公共数据库。

(二)建立了海洋经济统计的业务化运行系统

1数据采集、传输、审核和处理系统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审核和处理系统是海洋经济统计业务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审核和处理系统是采用统一的应用软件,实现各沿海省市数据的网上录入、报送、编辑、审核、汇总、分类和管理,以确保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业务化运行。2海洋经济统计分析系统基于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库,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等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多种统计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多目标、深层次的对比、分析、加工,对海洋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为海洋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针对热点问题编写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三)健全了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的公开化体系

信息化时代海洋经济统计信息除了保密信息外,其他不涉密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已通过多种形式面向社会,为公众所知、所用。这些海洋经济基础信息、公益性信息资源已通过互联网,被社会共享。每一个从事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单位都有门户网站,每一个门户网站都包括机构新闻、工作动态、信息公开等栏目,海洋经济统计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社会化。

二、信息化时代海洋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

海洋经济统计是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海洋经济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存储、检索、应用、分析、运算和管理,满足用户对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对信息资源分析结论的运用。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管理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信息统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管理。

(一)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规划与协调

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包括地理遥感、海岛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与规划、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多方面内容,信息资源流动与共享需求迫切。目前,国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主管部门来统筹管理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工作,也缺少高层次的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管理体制,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很难从全局上统筹规划海洋经济统计工作,无法实现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的高速流通和合理运用。

(二)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存在信息资源浪费现象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海洋经济信息系统和业务平台不断建立,如国家海洋局建设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专网、海岛管理系统、908数字海洋传输网络等,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系统和业务平台都是孤立的,各专线和系统仍没有实现整合,各系统数据之间无法实现共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愈发严重,数据信息对网络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隐患包括数据因各种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无法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中断,计算机犯罪,病毒传播。这些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海洋信息统计的发展。

三、信息化时代海洋经济统计的发展策略

(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海洋经济统计水平

1 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在信息化浪潮下,把网络技术应用于统计工作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促进统计信息的共享,以实现标准的统计信息标准、规范的统计报表体系和高效的统计业务流程。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统计工作正在努力朝着规范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方向推进,实现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2 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提高信息存取效率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储、,从而提高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时效性。海洋经济统计信息化的核心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信息生产流程,其手段是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其基础是海洋经济统计管理和运行模式[1]159。

(二)加强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是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2]。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信息资源能够重复使用,它的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而且信息资源具有整合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信息资源具有流动性、共享性。海洋经济信息资源涵盖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遥感、海洋物理、海洋环境等多个领域,来源多样、格式繁杂。从用户角度看,可分为面向科研的海洋信息(基础数据、产品数据)、面向公众的海洋信息(预报产品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和有偿使用数据(原始调查数据、二次产品数据和监测数据)等[3]。海洋经济信息资源是海洋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4]。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科学整合、全面共享、合理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海洋经济建设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取海洋经济数据,为海洋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在整合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以海洋经济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为保障,加强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系统与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实现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的高速流通和合理运用。

(三)实现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共享

1 建立海洋经济信息共享机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XML、GML、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实现和推动了海洋经济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随着海洋经济信息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各国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制定了各自的信息共享标准、规范、管理技术和安全体系等。不同的标准规范给信息数据共享和流动带来了麻烦,降低了数据交换的效率,无法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现阶段,对于如何获取、使用、管理海洋经济信息,海洋经济信息的所有权归属和保护,我国仍缺乏明确规定,因此,急需建立海洋经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制定针对海洋信息数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明确海洋基础数据信息属于国家所有,非调查机构或私人所有,保证海洋基础信息流动渠道畅通,实现信息共享;二是设置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海洋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类海洋数据库,建设数据各级节点和主干网,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体系建设,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信息共享各级节点,实现海洋经济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全面共享。2建设海洋经济信息共享平台海洋经济信息包括地理遥感、海岛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与规划、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多方面内容,信息来源多样、数据复杂,数据查找耗时又费力。因此要推进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共享,就要先从整合着手,整合各项专项调查数据、历史数据,通过综合集成平台建设,建立多学科、多专业、多用途、综合性的海洋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海洋经济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海洋经济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全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四)完善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

目前我国现有海洋信息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产品制作、信息系统建设等,仍缺少海洋信息采集、传输、存储、检索、应用、分析、运算、管理等相关标准规范。对现有相关海洋信息标准规范进一步整合,研究制定海洋信息传输和存储的相关标准规范,按照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共享标准、网络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等内容,构建和完善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标准体系,并且要满足各种海洋信息资源标准化需求。如:海洋原始数据和各项目数据内容丰富,格式多样,不同的系统和平台无法导入相应的数据,兼容性差;不同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获取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预处理方法不同;不同的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用户需求存在差异等。要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结构性的海洋经济信息资源的标准体系。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创新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将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推进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专家预言,信息技术正重新定义着整个财务系统,21世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将以全新的方式进行。

一、当前医院财务信息化存在的误区

1.简单照搬手工模式

目前,有些医院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流程,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流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手工财务会计自动化。其表现在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在医院内形成一个信息“孤岛”,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联系不紧密,而导致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给抛弃了。

2.追求信息系统建设一步到位

有些医院财务人员认为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要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他们忽略了财务信息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分离性,从而也否认财务信息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流程再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结合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流程。

3.缺乏独立的信息获取模式

首先,由于会计核算必须以业务部门传递来的业务单据作为原始凭证,纸质单据的传递过程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效率。其次,由于方法差异或记录错误,导致不同部门输出的信息不符。例如,医院出现药品收入账与药房药品发出数对不上、医疗收入与耗材消耗对应关系不合理等现象。错误产生在哪里,在每天大量的数据中查找问题犹如大海捞针,即使查找到原因,也耗时、耗力,结果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无法满足支持决策管理的需要。

二、信息化时代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没有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来临之际有些医院仍然沿袭传统的会计流程,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力集中在简单重复性的事后核算上,包括收入的录入、耗材发出的录入、银行对账单的录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在做重复性的工作。会计的控制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而核算工作因缺乏信息的支持也做得不够完善。要真正提升管理水平,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既要实现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也要实现管理会计的控制和决策支持职能。

2.缺乏事中控制

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财务工作集中在事后核算环节,缺乏事中控制,无法真正实现过程管理的要求,事中控制的缺位给单位经营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医院以制度方式对过程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制度需要人来执行。在缺乏进行有效事中控制工具的境况下,制度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比如医院的预算管理,各项经费都有各自要求的执行范围,由于没有有效的事中控制,超范围支出可能会因为疏忽或者故意的原因而发生,但很难被监管人员发现。如果借助预算软件进行实时控制,就可以避免这些漏洞。

三、信息化时代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

1.选择合适的软件

医院财务部门要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使用其正版软件,获得软件公司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并根据软件公司开发推出的新产品、新功能,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部门要与软件开发部门经常沟通,提出需求,促进软件完善。如果医院的信息部门有能力自己开发软件,同样要做好软件的改进工作。

2.会计人员要积极参与流程设计

医院要用信息技术的力量重新、彻底地设计业务流程,使医院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流程再造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与若干相关部门和人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务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特点、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参与流程设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财务系统的探测器才能实时获取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非财务信息,从而才能为真正实现管理提供保证。

3.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首先,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路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财会人员每天必须打开某个信息屏幕,管理和控制相关经济业务,做到实时、迅速响应环境变化,争取主动;所有管理人员都按照同一、实时的信息来源作出决策,避免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来源的不同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决定,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

第9篇

[关键词]挑战;信息化时代;创新;优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41-02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已变成重要资源,医学图书馆作为医学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和中介机构,已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医院现代化图书馆的实力标准已不再是馆藏量和规模,而是信息拥有量和信息的处理加工及利用能力。现代医院图书馆逐渐由以馆藏为中心、以保存为目的旧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的新模式,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检索网络化、读者服务电子化,已经成为医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积极探索新时期信息服务方式,做好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满足广大医

务人员临床、教学和科研需求,是摆在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1服务理念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质量本身和与此相对应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图书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图书和期刊的“借借还还”上,更要提供实用性知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要提供高质量服务,首先要创新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真正实现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和中心,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提炼,及时调整服务方式与内容,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服务,为用户直接利用、研究、开发创造条件。这种新管理服务理念对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起到积极作用。

2服务模式的创新

所谓服务模式创新就是运用因特网,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充分利用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信息进行局部范围和全球范围的文献检索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综合化。也就是利用现代技术将图书馆和网上资源通过馆员服务提供用户,创造资源与服务的协调机制,有效地提供快速、及时的信息服务。

2.1实行开放型服务:即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整合各科专业资料,与其他医院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彼此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通过收藏信息资源来满足本馆用户乃至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为用户全面、系统、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使医学信息服务真正被纳入跨时区、无边界、全球化运作和交流之中[1]。

2.2开展针对型服务:医院图书馆要实现服务创新,就要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服务目标,馆员应努力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认真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区分不同种类需求,以满足各类读者,迅速及时、提供读者所需要的医学资源。

3特色性产品的创新

3.1创新服务下的特色馆藏建设: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医院图书馆应注重重新认识和调整原有的馆藏结构,摒弃“小而全”的藏书观念,突出本单位特色馆藏,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优质产品。首先,明确馆藏建设的学科方向。结合本单位医疗、科研和专业特色,有侧重地收藏,压低复本量,特色书刊的征订应尽可能达到品种齐全,同时,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和技术。

3.2注重电子出版物的质量:慎重选择和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量,也是资金短缺情况下扩大信息收藏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电子出版物宜数量与质量并重,网络资源分布广泛,内容庞杂,搜集难度较大,结合馆藏建设的特色慎重选择,从网上获取所需要的大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多方面收集和严格筛选建立医学特色的数据库,作为馆藏的有效补充。关注医学研究与课题开展的进展状况,对所需的临时性文献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予以解决。这些也应作为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的一部分。

3.3建立完善的文章查询系统:多功能检索系统应该遵循文献著录的有关标准,确保文献资源入库后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建立良好的网上检索界面,人机对话尽量简捷方便;尽量增加文献标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检索点,如主题词、责任者、题名、分类号、关键词、ISBN、ISSN等,并在一定检索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循环检索。应强化特色文献交流的通用性,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疏漏或差错,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提供充分保障。

3.4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完善信息服务平台:21世纪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将是多元化、全方位的,须全面使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医学图书馆网站,并把国内外图书馆及热门网站链接起来,建立信息导航系统,使用户随时随地就能迅速进入学科网站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节省了用户的时问,提高了检索效率。通过对网络搜索引擎、搜索软件技术的研究,提出二次开发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实现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自动搜集、自动更新和自动分析功能,促进资源的集中和有序化[2]。

4馆员素质的创新

4.1图书馆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新世纪图书馆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图书馆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和一些完善的工作标准,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入新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其服务手段是传统手段和现代化服务技术并用的结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更扎实、更全面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

4.2图书馆员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即日常操作技术、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操作技能等。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把信息在最需要的时间传给最需要的人,创造出信息的最大价值。

4.3图书馆员应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学科知识:世界上的最新科技与最新信息多是以英文发表的,因此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才能最快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图书馆员除了具有上述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懂得所在单位从事的主要学科专业,结合本馆信息资源,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筛选、组织和生产出新的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首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一般性特征,即建筑企业生产建筑产品,其生产过程非标准化,但同时又需要成千上万的材料,这使得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无法涉及到制造成本以下的内容;作为项目导向型企业,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多半依托于项目管理,并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则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便成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立足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一个工程项目控制的理想状态是确保项目总体价值最大化,即项目实现最短工期、最低成本和最高质量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成本管理势必要和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产生重要关联。

其次,建筑企业具有显著的双重成本管理特征,即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以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差异为重心,同时还要解决企业自身全面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等问题。换言之,建筑企业应针对不同建筑产品的独特性,设置相应的成本管理思路,还应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加强企业战略和企业成本的联系,解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生存与发展等难题。

再者,建筑企业具有成本管理分散性与项目成本管理一次性的特征,即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重心分散在各个项目部,项目成本管理则只会发生一次,当项目结束后,项目成本管理活动自然终止。这使得企业成本管理难以集中解决困难问题,项目成本管理的一次性又十分不利于企业成本数据积累,很难体现企业成本管理的学习效应。

二、信息化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产生新的关系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我国的重要政策,而信息化则设立了提高效率、提高有效性、推动企业再造等三大层次的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与之发生了新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切入点,作为建筑企业信息基本管理单元,企业工程项目对企业自身具有巨大影响力,项目成本管理则应在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等相关工作实践基础上,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地成本管理信息,其中繁杂的过程和海量的信息又要求建筑企业必须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还不断要求信息化提升高性价比,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建筑企业应致力于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增加,这一过程要求企业付出更高的信息化代价,尤其要加大信息软件、信息人才、信息设备等投入,则企业应合理安排信息化和成本管理的关系,努力以最低的代价实现信息化,达到有效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而这也正是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所在。

三、信息化时代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衍生新的内容

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立足于行业价值链,这意味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将迎来新的内容,其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全面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都采取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过分看重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但如今企业生产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建筑企业也应立足于价值链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选择适用的成本竞争优势获取方法,开展更多企业基本生产之外的作业活动,比如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优势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全面提高企业各个价值链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筑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应贯穿整个经营过程,而不是局限在某一期间,那么,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战略分析都非常重要。建筑企业应设计战略目标,重视所有行业价值链,全面评估不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优势,夯实整个行业的成本优势来源。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建筑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其成本主要集中于产品生产阶段,即一个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但任何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都是一个时间长、风险大的工期,甚至在项目施工前期并不能形成一个较为合理有效的确定目标成本,使得建筑企业很难在一开始便确立一套科学合理、易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最终难以造成工程项目施工费用超标等不良现象。在价值链分析引导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项目采购管理和施工管理两个环节,在此核心引导下,企业应将项目管理人员配备、项目技术设置、项目市场环境分析等环节采取恰当的方式融入项目采购和施工两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中。

四、信息化时代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新举措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建筑企业应积极寻求更多、更好的成本管理途径,以全面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这要求建筑企业应努力做到:

一是开创新的管理体制,提高所有员工的参与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应革新成本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引导普通员工认清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其积极参与到企业成本管理活动中;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应实践更多方式的管理模式,比如以项目股份制或者风险经营等模式,从体制上保障成本管理的良好实施,并构建相应的项目考核细则,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等工作。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比如以物质奖励的形式肯定那些完成目标任务甚至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或者个人,再比如创造一种良性的用人环境,重点培养和使用技术过硬、经营丰富的人才,不断提升每位员工参与企业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二是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的全方位管理。许多企业往往注重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施工过程中辅助事项的成本管理。一项工程从投标到交付使用,涉及到成本管理的方方面面,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1)工程投标成本管理。根据公司项目预算计划采用强有力的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强制工程项目部接受公司的预算指标,这样在投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费用,就会受到种种限制性的规定,迫使项目部在投标中精打细算,按既定的预算方案行事,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费用开支。

(2)技术管理创新。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实现文明施工。

(3)机械设备的管理。根据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施工过程中做好机械的养护,对不再使用的机械及时报停或清退。

(4)材料管理。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进行全面考核。大多施工企业对项目部进行考核时,往往强调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工程利润,而忽视了工程资金流入量的考核,看似当年账面效益较好,由于工程款结算滞后而增加财务费用,或工程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增加维修费用,工程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损失等因素,最终导致企业资金流出,项目利润大打折扣,从而使各项考核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四是“供应链管理,信息先行”。对于供应链上的竞争,输赢在于谁的供应链运作更为快速、有效、更为经济。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1)物流供应链信息资源共享化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2)物流供应链信息网络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信息化系统实际上它包含了三个要素: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也就是三网合一。在网络运行中,必须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三者之间联网。由于互联网成本低、效率高,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它的信息量、获得信息的容易度、信息的及时性、普遍性、共享性这些都可以用来为我们的物流服务,来完善供应琏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元平.浅议建筑企业成本管理[J]. 四川建筑, 2009,(S1)

[2]翟益平.试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J]. 金融经济, 2010,(10)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一、引言

面对现在这个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面临的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都不同以往,如果公司想要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占有优势地位,就必须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发展现状

企业的预算管理看似简单,只是对财务数据的整合、计算,然而这却是管理者进行动态控制、制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公司战略管理的关键手段。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可以推动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日后的长远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转变,预算管理已经由早起的规划、整合公司生产转变成能够综合贯彻公司战略方针的管理机制,对促进公司组织治理能力、推动公司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公司内部控制中具有关键性。在当今时代下,预算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关键手段,并且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的预算管理信息化提出至今,预算管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融合,预算管理信息水平程度逐渐提高,有效改进了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公司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高,现在广泛使用的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公司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真正具备高水平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仍在建设当中。如今我国公司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还停留在简单地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上,只是单纯的模拟人工的预算流程,这是低水平的计算机化。在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公司的财务系统很大程度上只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严重缺乏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其他部门无法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降低了预算的合理性。由于这种预算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的信息交流,公司的财务部门缺少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有效联系,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受阻,容易造成整理和分析数据的障碍,导致公司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的降低。

2.预算管理形式化。在传统的预算流程中,通常公司经营生产活动发生后,预算管理部门才会对其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复杂的数据整合使信息严重滞后,预算管理部门也只是定期整理报告,这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公司战略决策来说,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只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才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传统的预算管理对公司实际经营活动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很难发挥出预算管理的真正价值。

3.缺乏科学性。预算目标是通过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从而制定的,因此具有科学性。传统的公司管理方法对预算管理的帮助十分有限,在快速收集预算管理所需的实际数据上存在障碍,而且大部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实现信息实时、在线分析管理上存在困难,预算分析难度大、复杂性高,从而影响了预算目标的科学性,无法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四、发展的建议

1.增强部门间的信息合作。对于公司的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起到有效作用。首先,决策者要改掉错误的预算管理观念,提高对发展公司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关注程度。其次,作为公司预算部门的负责人,需要把预算管理与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相配合,不能让预算管理脱离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再次,公司管理者要意识到,公司的预算管理与公司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息息相关,要加强对其他部门信息资源情况的获取,必须真正将这些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平台,才能为预算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最后,公司不仅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要加强财务以及公司其他职能的相关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各个部门集体合作、信息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

2.进行动态预算。由于传统预算流程的缺点,公司只是按照周期公开财务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大所以管理者需要提高信息的及时性,进行动态预算管理。公司需要做到相关信息的即时;同时,组织相关的预算工作者对实时相关重要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作为公司制定动态预算体系的参考指标。因此,通过建立统一的即时信息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司信息的及时性,有助于构建动态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公司长期战略的指定提供更适合的预算管理。

3.合理制定规章制度。为了避免人为导致的预算错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注重提高预算管理信息水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工作进行监控,从一开始就预防预算管理人为产生错误。一方面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者,公司要重视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考察,筛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者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并给予工作者一定的差错空间。另一方面,公司的决策指定者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设定适合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公司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信息化有助于预防人为预算差异的产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预算管理的过程的执行,从而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的决策者纷纷意识到了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陆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改进,但是很多公司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把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流入、流出较为明显方面的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从全局战略角度进行的预算管理,如果相关长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预算管理,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相关战略性决策的制定,面对进行了科学预算管理的其他竞争对手,自身无疑将处于劣势,在竞争市场中落于下风,这会进一步阻碍公司日后的长远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信息化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十分重要,预算通过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决策的作用。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发展预算管理信息化,这对于提高公司管理信息化、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萌.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3):250-252.

[2]纪作哲.浅议公司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J].经营者:学术版,2014,27(3):21-22.

[3]于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公司预算管理浅析[J].中国市场,2015(7):74-75.

第12篇

信息化管理档案,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信息的录入、查找和提取更加的方便快捷,各部门都能在同一时间调取各自需要的材料。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档案的归档方式,减少了原始档案的借阅频率,有效的保护了原始档案,一方面传统模式下档案被过多借阅很可能出现损坏甚至丢失,一方面,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可以快速的进行调阅使用,降低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成本。传统档案多以卷宗形式保存,随着时间不断累加,档案卷宗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加上都是纸质材料,档案的管理就需要大量的空间、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放,同时还要加强防火、防潮以及防虫的管理。

2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现状

(1)由于传统卷宗档案管理的影响,造成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认知,意识不到信息化档案处理方式的便捷性和重要性,导致档案管理相关人员不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安于现状,认为医院档案管理只要不影响医院日常运转需要就可以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本身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就更不可能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种种这些都阻碍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目前医院各大科室之间的档案基本处于各自管理的状态,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反映出医院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资源共享,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各科室档案不能实施行统一的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管理上也不规划,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要求人员具有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要求熟悉掌握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胜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但现实情况就是医院普遍缺乏相关档案培训体系,就更不用谈合格人员的培养了。

(4)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资源共享,各科室人员甚至患者都可以进行相关档案系统进行资料的调阅,而人员的流动是普遍发生的,物流给信息的保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外加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档案数据库很有可能被病毒与黑客入侵,导致档案信息外协、丢失甚至整个系统被破坏,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创新

3.1对全体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宣传,提高意识

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年限都是有严格法律依据的,医院应当就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医院开展全员教育,让全体成员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全员档案管理意识。在此基础上,医院相关领导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医院发展的规划当中,切实做好档案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工作,并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经费予以保障。

3.2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档案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于成绩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便调度相关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的深入医院各科室进行了解和调研,了解和收集各科室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及其建议,以便更好的完成相关档案管理工作。

3.3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结合本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符合本医院特色需求的档案管理模式。明确各项工作职责与考核指标,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3.4完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将会出现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医院档案安全管理要不断完善网站安全设施,科学统筹档案管理经费,引进更加安全的软件设备,淘汰老旧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要求。

3.5丰富医院档案内容,提高档案服务潜能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挖掘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编写题材多样的专题报告。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和多渠道的加工,为相关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库,同时收集相关信息反馈,结语经验,让档案资源为医疗、科研及相关医学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