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坐井观天续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河北博野兴华小学二(1)班 刘思语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很好奇,它想:难道真是我错了?我应该到外面去看看。
于是,青蛙纵身一跳,跳出了井口。“哇!”看到眼前的景象,青蛙惊呆了。翠绿的草地,鲜艳的花朵,一望无际的庄稼……还有上面那蔚蓝色的是天空吗?大得看不到边。青蛙惊得半天才合上它那大嘴巴,它脸红红的,对小鸟说:“天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无边无际,我的见识太短了。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么美的世界。”小鸟说:“其实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呢,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然后,小鸟带着青蛙来到果园,来到河边,来到城市……
指导教师:刘燕
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真的很大,惊讶地说:“我的天哪,原来天真大呀,小鸟对不起,我还以为你在吹牛呢!”
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你要经常出来和我们玩”
青蛙看见四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坪和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许多大树。一阵阵微风吹来,还有一股股花草的清香。
突然有许多小鸟飞来,它们给小青蛙献上鲜花。
青蛙感到很幸福很温暖!
青蛙说:“小鸟们,我给你们打水喝吧。”
小鸟们说:“谢谢你,我们的好朋友。”
从此以后,青蛙每天都跳出井口玩。
2011-11月完成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
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下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是人与大自然共同的母亲,我们要学会去保护“母亲”,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可现实却往往如此:
有的工厂为了少花点钱,便将污水排入河中,那河面上许多的鱼尸发出一阵阵恶臭,你可想过那也是一条条生命,也是地球母亲的儿女。伐木工将那一棵棵葱茏的大树看到,可曾听见那树叶掉落时的哭泣,这是地球母亲的哭泣啊!还有许多许多的案例,这都是我们的罪过啊。
biǎo shì hù xiāng mín zú qí zhì yōng bào
piào liāng wú biān wú jì zhuàng lì wēn nuǎn
二、我能用“√”画出粗体字的正确读音。(9分)
乐曲(qū qǔ) 灿烂 (càn chàn) 城市(chén chéng)
二胡(fú hú) 作业(zò zuò) 转动(zhuàn zhuǎn)
钢琴(qín qíng ) 计算(suàn shuàn ) 闹钟(nào lào)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尽( ) 样( ) 极( ) 泪( ) 图( )
层( ) 洋( ) 吸( ) 相( ) 国( )
四、我会选合适的字组词。(8分)
饱 泡 作做 再 在 颗 棵
吃( ) 工( ) 现( ) 一( )树
( )茶 ( )事 ( )见 一( )牙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美丽──( ) 中心──( ) 非常──( )
──( ) 高兴──( ) 仔细──( )
六、填上合适的字词。(11分)
一( )葡萄 一( )青蛙 一( )枫叶 一( )井
景色( )( ) 自( )( )语 ( )谷( )登
( )长( )短 ( )神( )主 四海( )( )
( )的羽毛 ( )的笑容 ( )的日子
七、读一读,给句子加标点。(3分)
1.小明一起床就去跑步
2.你还想说什么
3.这是一朵多么美丽的花啊
八、查字典填空。(6分)
要查的字部 首除去部首有几画组 词
空
区
九、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 ,祖国妈妈的生日。
2.远上寒山石径斜, 。
3.蒲公英靠 传播种子。
十、照样子,写句子。(6分)
1.例:高粱涨红了脸。 稻子 。
2.例: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们的班主任是李老师。 。
3.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点小病怕什么? 。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太阳花
你见过太阳花吗?这是一种很美丽的小花,细细的花瓣(bàn),粉红的,鲜艳极了。叶子呢,也是细细的,像含着一包绿汁,嫩嫩(nèn)的。
早晨,太阳一露出笑脸,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太阳越晒花越美。它仰(yǎng)着头,好像在跟太阳说话:“爷爷,谢谢您把我照得这么漂亮。”
傍晚,太阳下山了,太阳花就慢慢合拢(lǒng)花瓣,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太阳花还有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开起来,那才好看呢!
1.填入合适的词。(6分)
兴冲冲地( ) 伤心地( ) 安静地( )
飞快地( ) 悄悄地( ) 高兴地( )
2.写出与划线词语相反的词。(3分)
(1)叶子细细的。( )
(2)太阳一照,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 )
(3)太阳下山了,太阳花就慢慢合拢花瓣,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
3.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1分)
4.太阳花看的时候是( ),
因为( )。(2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目标中明确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是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快乐写话呢?
1.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写话兴趣
1.1 走进游戏。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模式来诱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喜闻乐见的游戏成了驱散学生写话恐惧的良药,每个孩子都会乐颠颠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愉悦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中,学生不用老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游戏过程中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其实这些内容就是写话素材,在玩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写话的兴趣。
1.2 走进自然。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大部分来自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多步入生活,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神秘美丽的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兴奋,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如随着四季的更替,经常带领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访问"大集"、"东风水库"、"东屏山景区"等,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还可让学生家长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看看写写,在大自然中体验,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
2.挖掘课本资源,拓宽写话思路
2.1 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是学生喜欢的写话方式之一。因为有了课文这个优秀的资源,学生很容易找到写话的支点。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找春天》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样特殊结构的句子进行仿写。学生们对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拟人句非常喜欢,仿写起来更是兴趣盎然。孩子们写到:"柳枝长出长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辫子吧!""梧桐树长出绿色的叶子,那是春天的手掌吧!"……这些句子写得多生动、多形象呀!这就是学生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仿写出了自己的句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2.2 续写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就有许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白兔和小灰兔》、《坐井观天》等等。如果能让孩子们对这些故事文本进行续写--"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见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哪?"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写话的魔力所吸引,产生写话的冲动。
3.培养读书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3.1 广泛读书。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提升想象的空间,我经常带他们去学校的图书馆,专门选择一些寓言、童话、故事,让他们广泛阅读,发展语言思维,激发创造潜能。除此之外,我还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朋友在每年的寒假暑假期间,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并陪同孩子一块阅读。鼓励学生互讲读书故事,取长补短,合作提高。
3.2 注重积累。写话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课上,我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为写话打下基础。课余,我鼓励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下来,引导学生把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每周集体背诵一首古诗,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高年级习作奠定基础。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4.运用赞美评价,享受写话乐趣
4.1 赏识批改。我在批改写话的时候,凡句子完整,符合要求的,尽量评"优",比优更好的是优+五角星。反正我很少评"良"。如果说这篇写话实在糟糕,我也绝不训斥,就在上面写上"加油"等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指导。或者干脆找到他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个别加以指导,让她重新写话,再一次评改。尽量保护学生写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发挥自主性,培养创造力
多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助其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的理解远比老师教给他的丰富而深刻,而且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含义,提升了教材的价值,也体现出了教材的现实意义。
二、保护好奇心,发展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又如学了《雨点》这课,让学生观察一下雨点还能在哪里干什么,小朋友会找到许多创造性的答案:雨点在花瓣中捉迷藏,雨点在树叶上滑滑梯……
三、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他们的思维。如我教《葡萄沟》这一课,学到维吾尔族的老乡热情好客时,问:“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不久,一位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道:“写维吾尔族的老乡与葡萄沟没什么关系呀?不是多余吗?”我当时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敢于向教材挑战的精神,并不失时机的引导大家针对课进一步探讨,后来学生都认为不是多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更能激起人们对葡萄沟的向往,更能抒发作者对葡萄沟喜爱、赞美之情。
四、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富于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心理过程。想象可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把学生的想象调动起来。还应鼓励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使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依据,并能从“已然”推出“未然”。对于课文改写、续写,其实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推理。学生必须根据课文中已提供的某些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来预言将会发生的一切。这是迈向“创造”的第一步。如,学习《坐井观天》后,我设计“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会怎么样?”,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揣摩青蛙心理,进行故事续编。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又超越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多元态势,培养了他们不受限制,纵横思考的习惯。
五、创设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善于集智所长
小学生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更有利于思维的活跃。最常见的是小组讨论:如学了《称象》《司马光》之后,我问学生,你有没有比曹冲、司马光更好的办法?于是大家积极讨论,相互争辩,情绪高涨,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许多颇有创见性的答案。另外,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做实验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一、设计灵活性作业”
我们说“课改”并不是要全部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该说,适当的抄写、朗读背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起到巩固识字,理解课文的作用。以往我们在布置抄写、背诵的作业时,总是说“把课文读五遍,把这些生字写一行……”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抄写、背诵这些“枯燥”为“灵活”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改变布置形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抄写不是那么无聊。在每课的生字教完之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给生字做卡片的作业,其实,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就把生字抄了一遍,但通过变换作业形式,学生对作业自然不再抱怨“又要抄生字了”。还有像布置读书的作业,“把课文读一遍给妈妈听”与“回家读一遍课文”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抄和读的作业,但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一种说法,就可能给学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布置抄写、诵读作业的时候,不妨多动点脑筋,多花些心思,避免命令式的单一的形式和说法。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设计开放性作业。
(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习了古诗《绝句》,让学生画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
(2)续写。学完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了《坐井观天》后,让学生续写青蛙会跳出井口吗?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3)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可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学了对联后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对联。
四、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引导他们再发现、重组合,给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欢乐、常主动、常惊奇,是教育追求的境界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师们也都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往往布置作业时还是搞“一刀切”。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
一、扩展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很多的文章学习中,均会表现出意犹未尽的结尾,或是其内涵表达得很隐晦的句子,学生需慢慢地品味。教师可利用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深意,以及文章末尾意犹未尽的部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拟定作文题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续写,或是改编课文内容。同时现行的课本中,插图比较多,可结合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写作。
例如,在学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时,其图文特点较为明显。文中对每一位纤夫的描写均极为细致,从外貌神态到心理,再到对每位纤夫生活现状的猜测,均面面俱到。教师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结合图片,初步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就图中的某一位人物,进行片段描写。结合课文和图片,让学生进行两次的想象力扩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和生活见闻对其进行描述。又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拟题《青蛙跳出井后》进行创作。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文时,通常会充满好奇,认为如果青蛙来到外面的世界后,发觉跟之前的所见所闻与原来有极大的区别,会惊奇,也许还会固执己见。教师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创作,便是投其所好,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创造思维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应用课文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很多文章的表现手法中,通常在言简意赅的描写过后,行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课文情境下,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作者所略去的是怎样的情境,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同时教师也可在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先不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文开始前,教师先讲述故事,到关键的部分时,便停止,让学生自行想象结果和情境。
例如在学习《凡卡》一文时,在结尾处写到“凡卡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文章应用省略号给读者留下很多的空间,在全文紧凑,细腻的描写下,学生会同情凡卡的遭遇,因此急于知道结果,但文章并没有给出学生想知道的结果,因此,学生会担心爷爷会不会收到凡卡的信?会不会带他到乡下?等等,在对凡卡的同情和对黑社会的憎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适时让学生进行创作,便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叙事型的写作。
又如在学习《穷人》一文时,教师可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述,在介绍完桑娜一家的情况,以及邻居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后,教师便停顿下来,让学生想象当桑娜和丈夫看到孩子后,会有怎样的举措,是抱回去还是让其躺在那儿,因为毕竟他们是那样的穷。进而教师可拟定“桑娜掀开帐子后“为题,让学生自由创作,待学生创作完成后,再开始文章的解读,了解故事的最终结果,结合自身的想象创作,对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三、转换课文形式让学生重新创作
转换课文的写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课文的模仿创作。通过课文形式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重新进行组合、布局和构建,并根据自身的创作手法实施必要的加工。应用多种方式实现对统一主题的表达,主要可通过人称的转换、体裁的转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拓展其写作思路。
在人称的转换方面,可进行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互换,通过角色和人称的互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完《我的战友》一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当我被火烧时“为题,进行写作。应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其心理描写会更加到位,也更加真实。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这一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并努力让其更真实、更具体。
体裁的转换,主要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想象和表达,对其进行重新创作。教师可让学生将诗歌转化为通俗的白话短文,将戏剧转换为记叙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实现对课文的转换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其题材为戏剧形式,教师可让学生转化为记叙文。让学生结合独白和对话,采用叙述的方式,讲述故事。又如学习诗歌《所见》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转换为白话文,让学生想象捕蝉的场景和结果,动静结合,并结合突然到自然的一个捕蝉过程,进行创作。
写作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和交流的一个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孩子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低段写话是最基本的方式,因此低段写话训练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写话水平,积极的为学生构建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成为教学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
低段写话教学
语文新课改中已经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恰恰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是一个难题,很多的学生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追其根源,关键还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缺乏学习兴趣。那如何激发低段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话能力呢?
1.开放写话形式,搭建写话平台
(1)绘画写话。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用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平时在教学时,学到和生活实际有关的,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比如教学《欢庆》时,可让学生在课后画一画那举国欢庆的场面,然后在下面写一句你想说的话,画画会让低年级的学生很有兴致,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写,不管写得如何,学生都能去动笔写了。
(2)阅读写话。阅读写话的材料来自学生所读的文本,来自读了文本之后所产生的想法,因此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再也不需要胡编乱造。所谓的佳段指的是课文当中最具特色、最适合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些段落。有意的模仿一些佳段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佳段的理解,更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黄山奇石》一文中,第2-5段都属于佳段,学生可以阅读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模仿,再从第六段中描述的奇石中任选一种进行讲述,将略写的内容放大化,运用自己的想象让文章更有内容。
(3)想象写话。儿童是富于想象的,语文教学要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激活想象,引导联想。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仿说、仿写、续写等。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在小鸟的笑声中突然停止,就会给学生留下了非常大的想想空间。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课文设置的情景无限的想象,写出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蓝天,身边绿油油的青草,会对小鸟说些什么?他又如何展开自己的新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所以在写的时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想象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4)看图写话。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搞清楚图里画的是“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事情,怎么样”,其次在使用汉语或者拼音按照“谁、在干什么”或者是“什么事情,怎么样”的形式写下来。例如《要下雨了》一文中,训练学生看图写话,“小兔子在山坡上割草,看到天空中的乌云。”“小兔子来到河边,看到河水里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
2.指导观察生活,丰富语言积累
(1)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实、最深刻、最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才会有话可写。
(2)多读好书,丰富语言积累。要使学生写话时有事可说,有物可写,还必须大量阅读,拓宽视野,丰富词汇,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3)强化说写结合,以说助写。说话和写话相结合,语文的含义本身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提高孩子的说写能力可以这么做:①边说边写。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整天脉络,整理总结出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模仿,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明白如何将事情说清楚、讲明白。②利用口语交际,先说后写。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材的重要特色,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内容安排不同的口语训练。等到同学们说熟练、说流利了,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形成写话资料。
3.遵循教学规律,难易循序渐进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规律较为简单,导致对他们的说写训练成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即由句到段。一年级下学期训练写想说的一句话。可以结合课文阅读写一句话,如教《小猴子下山》指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在下山的路上,看见了桃子,西瓜,小兔子,结果却空着手回家。”根据这四句话,给学生布置一项写作作业。这样一来,学生有本可依,可以大显身手。另外,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观察进行写作:①做过的事。比如吃过饭后,妈妈教我给衣服缝扣子。②看到的事。比如昨天和小明一起去张奶奶家,看到一只小兔子,它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特别可爱。③听到的事。比如每天给小猫喂食,每次他都喵喵的一边吃一边叫。④闻到的。妈妈做菜的时候一股饭香扑鼻而来。⑤尝到的。今天吃了一块西瓜,甜甜的,沙沙的。⑥触到的。比如我摸着小狗,感觉很顺滑。⑦想到的。比如放学后,我想要是明天能见到妈妈那该有多好啊。对二年级上学期的同学进行想说话的训练,可以尝试结合着课文的阅读写出自己想说的话:①模仿。比如让学生用一边……一边写句子。②看图写意。可以指导学生依照插图用自己的几句话写出图意。在二年级下半学期是练习写一段话,学生可以多种方式学写一段话。如模仿佳段、给图配文、故事延续、扩充情节等。
写话是习作的第一个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奠基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低段的孩子要让他们从文字中感悟情感,领悟价值观,练出好习惯,创造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育家黄保余提出的“说话写话”理论中指出: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正值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衔接转化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儿童的听说来发展其读、写能力。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我相信给孩子一支马良的神笔,一张充满遐想的白纸,他们会用快乐描绘出一个彩色的天空,孩子书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会体现他们的童心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关键词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写话能力;积累运用;随文仿写;个性表达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能否从低年级开始就打下良好的读写基础,直接影响学生今后读写能力的继续发展。以人教版为例,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七次写话训练,如果单纯地只靠这几次的写话训练来培养学生写话能力,那只是空谈。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写作本位”,指明了“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写作本位”为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写话的训练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积累运用,丰富语言素材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词汇丰富,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积累,获得丰富的语言,并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理解,去运用,那学生只会“雾里看花”,很容易就遗忘,更谈不上能够在写话中加以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情境或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进行写话。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学习“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时,在学生说出“渐渐地”是“慢慢地”的意思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渐渐地”写句子。有的学生写:“我渐渐地长高了。”有的学生写:“雨渐渐地小了。”还有的学生写:“花儿渐渐地开了。”班里学习成绩较差的李东还写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渐渐地提高了。”我知道,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不但积累了“渐渐地”这个词语,还能把这个词语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
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这么一个好句:“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我在让学生积累背诵后问学生:“这样的一个好句,在我们的写话中,还能把它用在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公园,有的说校园,还有的说凤凰山……之后在写《我们的校园》时,很多同学都能用上“校园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这个句子,把阅读教学中积累到的好句运用到写话中去。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阵地”。在“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完以后,脑中留有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文中的几个优美词句,更应该可以举一反三,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随文仿写,学习语言形式
低年级处于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缺少语言形式的训练,往往提起笔来却无从下笔,不知如何表达。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典型的段式,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随文仿写,学习构段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可以以课文中有明显特征的片段为依托,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学习语言形式。
如教学《泉水》后,我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构段句式仿写一个片段,写一写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见了谁,它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吴淑怡同学写道:“泉水流到山脚的稻田里,稻谷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了我的水,你们就能结出更多更好的稻谷,给农民伯伯带来丰收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写话中不但理解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学会了构段 方式。
学习《假如》,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和构段形式后,布置学生写话练习: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实现你心中的哪些愿望,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中黄莺和微风对小鹿说的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谁看到过小鹿家门前的玫瑰花,他们遇到小鹿后,会对小鹿说些什么?仿照课文的语言形式写一写。在交流《三个儿子》课后“读读说说”中三个儿子的表现后,让学生仿照其构段形式再写一写,可以写人,也可以写景物……这样,有了文本的依托,利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练习,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会写、乐写。
总之,在“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到阅读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可掌握写作方法。
三、个性表达,关注独特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阅读教学中,在关注到词句、片段等“语言秘密”的同时,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阅读内容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写话练笔,来彰显学生的个性。
如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写话。郭沛宸同学写道:“初春的清晨,一个小孩在一条弯弯的小路上欢快地奔跑。一只美丽的黄蝶在他面前飞来飞去,他怎么也捉不住它。这时,黄蝶飞进油菜地里,小孩也跟着跑进油菜地里。可是,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小孩怎么找也没发现黄蝶的踪影。”曾金泉同学写道:“有一年,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一天下午,杨万里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一排用树枝做的篱笆呈现在眼前。杨万里抬起头一看,前方还有一条长长的路,旁边还有一棵高大的树,但树叶长得不是很茂盛。一个孩子追着一只黄蝶,黄蝶飞入了菜花再也看不着了。小孩子生气了,跺了一下脚,叹着气回家了。”同一幅画面,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写出来的话也就不同。
教学《画风》,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后,知道了画风的方法,我让学生也在纸上画一画风,再写一写。学习《坐井观天》,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这个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的呢?在这样的写话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读进去──朗读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前提: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读有哪些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是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每次读都要有读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如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初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等等。读的目的明确,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
2、是读的层次由浅入深。要遵照读通、读懂、读透的层次循序渐进。读通就是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读懂就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并能边读边思,以思促读,熟知文章内容,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读透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
3、是读的形式多样化。语文课堂上要把充分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读的形式还要多种多样,如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像一种调味汁给课堂气氛带来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读的要求,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认为"感"是对语言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基本特征。感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性、悟性和灵性,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读中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知必须以读为基础。有时在课开始就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并把课文读通、读准。在解决生字新词后,我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看看是否发现文章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从而理清文章的层次。这样,先让学生通过读从整体上感知,获得初步的感受。
2.在读中领悟。感悟的悟性层面是在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精读、熟读课文。精读意在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以至背诵。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时,为了让学生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时我抓住"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盯"换成"看""望"等其它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盯"这个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本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葫芦的结果。通过重点词句的点拨体会,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感染。
3.在读中启迪灵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灵性,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着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揣摩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质疑品评交流中就会展示灵性的一面。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学生读麻雀的话产生了争议:有的人认为麻雀向来叽叽喳喳的,语速应又快又急,有的人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不应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有理说得清,不可太急,语言要自信、坚定,电视中的辩论赛就是这样。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灵性飞扬的场面。学生坚持己见,敢想敢说,标新立异。对此我感到很欣喜。
二、记下来──在朗读与感悟中丰富积累
朗读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要以读书促感悟,以感悟促积累。
1.以感悟促朗读。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反过来更能促进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学生会再次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教学《我们成功了》,在学生了解到我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2000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而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2001年7月23日晚最后赢得2008年申办权时,他们心中热血沸腾,在朗读"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时,几乎是挥舞着国旗,齐声欢呼直至最后激情未减,可见感悟与朗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2.在感悟中积累情感。 "积累"并非单指文字符号的积累,在朗读与感悟中,学生往往也会把丰富的情感积存于心中,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与富饶的物产,学生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与热爱深深地留在记忆中,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目睹那里迷人的风光。学习了《秋天的图画》,学生们不仅被硕果累累的金秋深深吸引,而且从心里由衷地赞叹那些勤劳的人们。
3.在朗读感悟中积累语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的基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无疑将把好词好句储备在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等形式也可积累语言,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用得出──读、悟、积累的迁移运用
语文阅读能力评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为学生们的课外学习拓展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语文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
1、开放阅读汇报体会。广泛地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积累量。我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移到课外,这样不仅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每天我布置的作业中,常常留有课外阅读时间。同时我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读物,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通过读书汇报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和大家交流。学生们常常各抒己见,表现自我,尤其是有别于他人的感受与体验,使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2、拓宽空间丰富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仅仅局限于课本,语言积累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有一个丰富的大积累宝库,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积累。
首先,快乐积累,理解是基础。只有在理解之后,学生才会主动记下来。每周一、三、五是我班开放阅读积累的时间,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记下来,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其次,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针对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为了夯实语文积累大厦,让学生多背大有裨益,我们班级每天背名言锦句,背校本课程的优秀诗文,背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背成语,等等。即使是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也主张让大家一起分享,并记下这是某某同学的名言。通过各种评价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
3、强化练笔学以致用。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外在体现无非是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读、悟、积累"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所积累的,迁移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首先,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采用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体验等形式,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成为感悟的升华。如学习《坐井观天》后,让学生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仿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给予树》后,替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封感谢信,等等。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