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张瑞敏语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就是行动。
管理就是树立榜样。
高层管理不等于高高在上。
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干部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没思路的领导不想互动,没控制力的领导不敢互动。
干部怎样对待问题?要100%的落实责任,即“见数也见人”的原则。每个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
干部怎样对员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氛围。
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
干部怎样对待管理?悟性和韧性。
干部的目标:做超级领导,即你的领导水平达到了能够让下属在没有领导的时候仍能够正常工作。形成有活力的员工,有合力的组织。
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如果你或你的部门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也将失去生存空间。
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
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重复出现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
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
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
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不只做一颗螺丝钉,要经营一部机器。
先画靶子再打枪。
特殊论就是给问题放行。
“立刻办”是奔着有预算的目标立刻办;“想想看”是没有预算的闭门造车。
开发的是市场而不是产品。
市场目标的确定不是以个人能力为限,而是以用户满意度为准。
对市场目标的确定就是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为标准。
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减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车厢都减速。
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
有效供给才能创造出市场。
海尔人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主要是靠每一个海尔人的国际化,有了每一个人的国际化才能保证海尔集团的国际化。
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SBU。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用户资源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看一个企业的员工是增值的资产还是负债。
要以秒为计算单位。
客户的要求不等于客户的需求。
造势产品输入的是用户的需求,输出的是用户的满意。
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
个人标签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国外的韦尔奇、郭士纳、盖茨、理查德•布兰森,到国内的张瑞敏、王石、李东升、马云……他们不但是拥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的企业家,而且还将自己的个人形象与产品及企业联系在一起,极大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声誉。围绕着“明星CEO”的现象,有人对此大加赞扬,也有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作秀”。那么,当企业家成为明星,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管理企业家的品牌形象呢?
当企业家成为明星
正如“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后面,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例如DELL的戴尔、微软的比尔・盖茨、GE的韦尔奇、搜狐的张朝阳、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以及联想的柳传志等。这些 “明星CEO”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传播着企业、品牌给公众带来的信息或者利益。毫无疑问,如果你对一个企业家有好感,也会对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好感,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明星CEO”推广企业品牌也就顺理成章了。
企业家形象是企业品牌形象人格化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定位清晰的企业家个人品牌一旦形成,将很难受到竞争对手的挑战和竞争,因为个人品牌一般没有雷同性或者可比性。对于一个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企业家个人品牌的支撑和助推,因为企业家个人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吸引风险资金、招聘高素质员工,并促使媒体做出更多的正面报道。而对于公众型公司CEO而言,个人品牌甚至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走向。比尔・盖茨是微软的最佳代言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经典,成为全球软件行业的风向标。盖茨所到之国,大小媒体激动万分,争相报道,为微软做了大量的免费广告。同样,杰克・韦尔奇时代的GE获得众多投资者的追捧;通过企业家形象来推广企业品牌最为成功的当推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关于他的出人意料的举动,甚至有点难以想象:驾着热气球横渡大西洋;脏兮兮地出现在《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开着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骑着白象到印度国会演讲;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沙滩裸跑…… 一个个惊人之举与维珍的品牌内涵高度吻合――自由自在、开放、叛逆,让维珍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中国,提起“明星CEO”就不得不提及地产界的实力人物――万科的创始人王石。可以说,作为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佳企业家、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王石所塑造的脚踏实地、勇于进取、不断攀高的个人主义英雄精神,成为万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万科品牌的核心文化。王石经常周游列国、漂洋探险,更以52岁的“高龄”成功地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创下了中国年龄最大的登顶珠峰者的纪录。王石参与这些活动,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实际上是在提升万科的品牌。正因如此,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华硕电脑邀请王石充当品牌代言人,摩托罗拉也拉上王石“背书”自身的手机产品。因为王石本身的独特气质、经历、风格,能够为华硕的笔记本和摩托罗拉的天拓手机带来以下正面的联想:事业成功、积极进取、挑战自己,从而有助于产品品牌的树立和产品的销售。
数字英雄张朝阳不但是搜狐的创立者,更是凭借其特殊的个人品牌在危难时刻救了搜狐一把。1999年时,合并而成的新浪迅速崛起,而chinaren.省略等新生代门户也依靠近乎疯狂的烧钱一夜成名。这一切的发生对于只有两岁的搜狐,无疑是十分严峻的。同时,由于融资不利,搜狐可使用的资金只有新浪的1/10。为了打开这种局面,张朝阳在这个关键时刻,巧妙的使用了个人品牌。一方面,张朝阳在各种新闻场合大谈“泡沫就是互联网的革命”,不断树立其个人品牌。另一方面,张朝阳凭借着个人品牌效应,亲自和客户洽谈合同,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搜狐后续的发展历程中,张朝阳也通过个人品牌为企业建立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论是登珠峰发短信,或是在天安门玩滑板,抑或“半裸”上时尚杂志的封面,外界总会看到一个时尚、前卫的张朝阳,而这无时不在强化着搜狐的企业个性。
“明星CEO”的经营守则
作为企业家个人来说,其核心任务和能力专长是企业管理。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企业家的使命是企业持续成功。当企业获得了成功,企业家的业绩就得到了体现,企业家的核心专长和个人价值就得以印证。由于成功本身会吸引眼球,因此公众对于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常常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愿意深入了解其经历、个性、爱好以进行学习和模仿。在我国,本土企业大致走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不做广告阶段、到“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产品广告阶段、再到“品牌与企业家比翼齐飞”的品牌追求阶段。作为第三个阶段的集中体现,企业家个人品牌营销成为关注的热点。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打造“明星CEO”呢?
第一是树立清晰的营销目标。企业家营销的终极目标是在塑造其个人品牌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交互式联想,从而深化并提升公众对企业品牌、企业精神的认知。事实上,企业家的个人品牌是该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的感性体现,个人品牌的塑造不仅仅满足个人职业生涯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将个人品牌恰当地推广出去,将与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形成合力,更容易赢得公众的认同与理解。
第二是个人品牌的精准定位。定位是个人品牌塑造的基点,其它相关工作都应该围绕定位展开。寻找强有力的定位,既要考虑自己的特质和“包装”策略,还要去规划你想让别人对你有何种印象,创造与其他企业家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潘石屹和张朝阳推崇的时尚和前卫,与其企业所追求的是一脉相承的。试想,如果柳传志、张瑞敏也玩起了时尚,那肯定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第三是塑造个性化的形象。个性化的形象有助于“明星CEO”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明星CEO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才观、工作观、学术观以及创新观等等思想部分,体现的是内涵与修养,着重于自身的“内秀”;仪容仪表、礼仪服饰、办公环境、个人空间风格、签名、用车、办公用品、名片等等,体现的是外表风格,着重于个人形象的外在表现;为人处事、社交活动、运动休闲、生活喜好、演讲风格等等,表现的是对社会的态度。潘石屹在人前总是那身中式打扮和小平头,这种另类的打扮长期重复着,使人们对其印象深刻;陈丽华喜欢收藏、制作紫檀精品,个人建起了中国紫檀博物馆,这种不俗的品位极大地提升了她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第四是建立完善的关系网络。这既包括管理团队、员工、股东等内部网络,还包括客户、消费者、政府、银行、社区、合作伙伴、投资者以及竞争对手等外部网络。通过和网络成员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模式,从而为企业家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交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企业家向人们推销自己的观点、理论、个性、能力,以获得人们的认知和关注。
第五是经常发出自己的声音。无论从事的是那个行业,明星企业家都应在业界经常保持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成为一个明星企业家,观点切忌陈词滥调,人云亦云。观点不在多,而在新、奇、特,并且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支撑。的时机也要掌握好,事件要具有针对性、焦点性、争议性等特征;要寻找影响扩散面宽、快的媒体和场合。这样你就可能一发中的,获得知名度。只要有机会,只要有时间,无论是电视台、报纸、杂志,还是网站,潘石屹都会接受访谈,并且每次都会有一两句惊人的语录。除此之外,他回甘肃老家走一圈,拍一些照片,记几篇日记,也不会忘了出一本书,叫《西行25°》,让人们觉得他不仅是企业家,还是大作家、大摄影家。近年来,他还在网上开博客,与网友交流,又成了娱乐明星了。
第六是要牢牢抓住每一个事件营销的机会。信息社会里,企业家对于商机的把握能力成为衡量企业家领导能力的一个标准。创业也好,经营也好,企业家既要有谋,还要有勇,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进行营销。尤其在危机时刻,往往大多数人六神无主,束手无策。在此时,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胆量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挺身而出,临危受命,这是你树立个人品牌影响力和威信的关键时刻。
谨防不和谐之音
虽然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家品牌形象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两者的协调问题上,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不和谐之音。
其一,企业家形象超越企业整体形象。此种类型是企业家品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多数时候是由企业家品牌才波及到对企业品牌的理解。
其二,企业家过度曝光,商业味过浓。这类型的企业家毫无疑问在企业内具有绝对的掌控能力,而且精力和才智过人,不放过任何一次宣传自我和企业的机会,而且是由自我而企业,并刻意将自己娱乐化商业话,换取无数的“眼球”。
其三,企业家个人很有亲和力,但形象不够鲜明,这种类型的企业家,无论长相还是性格乃至语言,都比较随和,没有太多张扬的故事,更多的是“低头拉车”,把事情做好。
其四,有些企业家虽不是公众人物,在同行内却有较高的口碑,但做人做事一向低调,不容许有任何的闪失,更多地主张把事情作好,把企业带大,并不主张宣扬个人。因此,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此类企业家非常陌生。
[关键词] 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一词,乃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一、志于师道,以师为荣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曰:“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要求学员应“志于彀”,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二、身正为范,淳风化俗
教师是公平正义、规范价值的化身,承担着淳风化俗的社会责任。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必当身正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师者,身正为范,正己以正人。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身正方教导他人,否则,教人者无说服力,被教者自不会宾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则应反躬自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反躬自省的过程即是彰显自我主体性、开显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过程。
关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如孔子要人“刚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要“诚实笃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要“诲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224师者无欲方刚,刚正而不阿,自可导民于朴实、真诚。
教师“身正为范”的终极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墨家学派代表墨翟曾说:“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论曰:“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汉代思想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7];扬雄在《法言·学行》中亦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身正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诚如《论语·颜渊》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三、勤勉治学,熟读精思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还要善于解答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疑问。那么,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当博览群书、勤勉治学,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传沿。
师者,授业解惑,故须勤勉治学。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学之者”,他自身则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敏以求之”体现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学精神。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是长流水、是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诚如孟子所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君子志于师道且有所学,方有所成就、有所规模。荀子高度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修行,强调文化积累对人德性的改造,从而主张“积习”、“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教师善思明辨、勤勉问学,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举措,“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实知》亦论述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世,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认有所谓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脉的人类,没有不学就能知道的事,亦没有仅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问题,有知识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学”才能成功,唯有“问”才会知道。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还指出,师者应“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6]240,教师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纳百川之情怀,通贯诸家学说,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
教师的勤勉治学是以熟读精思为根基的。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亦论曰:“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他在《学规类编》中亦指出:“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6]313。熟读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结合阅读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实现阅读文字意涵的重新诠释。教师不是传声筒,亦不是书本知识的背诵者,而是知识的讲解者和创作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养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对知识有清晰的、逻辑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思维传授于受学者。从而,使师生为知识的创新和传沿共同努力。
四、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教师应以“教”促进自己的“学”,以“学”反思“教”中的问题,且善于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师生共同进步。
师者,授学他人,故应知难而进、知困而学。《礼记·学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9]教师的“教”是检验“学”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学”是实现“教”的合理性、准确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学而忧则教,教而困则学,学以致用,教学合一。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6]243教师要教学生,自身应要先学习。教师学习的独特性便是要将自己所学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相对应,而且要与时代步伐相对应。教师的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要使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学和教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鹦鹉学舌,是古旧知识的传声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识的“创作者”,更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师。
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师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标示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师无贵贱、无长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277。师生双方既有差异性——身份、年龄、掌握知识的系统程度等有差异,同时又有共通性,皆体现出求学问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学辑说》中所言:“学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的积累、道德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方面互有启发,从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孔子所提倡的“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之本质正是凸显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谦诚的互相学习心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五、兼容并蓄,慈爱弟子
教师教书不应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是应赋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扬知识,推进人类文明。同时,教师还应慈爱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师者以正人为职志,但必尊重教育对象,赋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权利,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意是指教学不应该按照当时政治地位的划分将学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10],主张所有人都应尽可能地拥有“平等”的受教权利。因此,在孔门弟子中,不仅有来自于华夏族的,而且还有来自于华夷族的,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贫贱之家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已然成为现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观,而且他还主张教师要细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能够包容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27章)。师者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充分实现学生的独特价值。[11]
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基、以慈爱关怀为本的传道过程。《论语·雍也》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癞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叹。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死,“子哭之恸”,且有“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悲叹。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老子则将“慈”视为“三宝”之一:“我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爱”,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爱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谦退,勇于防御,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成为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2]教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学问传授与道德教诲的有机统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对学生爱护有加。据他的学生黄幹记述,朱熹在教学中,每学生“意有未喻”时,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每遇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每看到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又每每“忧形于色”;教育学生,往往“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阳,创沧州精舍,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8]257。教师慈爱学生,学生方尊师而重道,这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的理想境界。
六、因材施教,学以自得
因受教对象禀赋的差异,教师当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此外,教育活动是“授人以渔”的启发过程,“教”须使学生“学以自得”,以此实现师生间知识的薪火相传。
人之禀赋有差异,对问题的体认有程度上的深浅差异和广度上的宽窄差异,在对问题的领悟上亦有快与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同问题的讲授和诠释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最好的教学模式便是启发式思维,做到因材施教。《论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与冉有问孔子相同问题:“听到的道理就要照着做吗”,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据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从学生性格出发而推出不同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墨翟亦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据载,他出游各诸侯国,其弟子魏越问:“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照墨子之论,就是治国须针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择务而从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教对象有不同的问题,教学者只有对受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教学者传授给受学者特定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思维方法之后,教师的传道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则进入了自我反思、自我体悟的“学以自得”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则运用潜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学习、领悟知识,这就是“自得”。孟子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子对此有阐释:“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13]“自得”是要学人于“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中自我悟道。陆九渊则明确以“自得”为其倡言心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亦有论:“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15]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生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学以自得”凸显了人的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为师者,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须身正为范、醇风化俗;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当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应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的师德思想,洞察前贤的师德风范,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注释:
① 参见黄幹的《勉斋集:卷三十六》(《四库全书·集部》)。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 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3] 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6.
[4] 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M]//沈善洪,吴光.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76.
[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M]//郝炳键.近代教育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7:7577.
[6] 程舜英,曹剑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卷五第十八章)[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185186.
[8] 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 郑玄,贾公彦.礼记正义[M]. 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2.
[10]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0.
[11] 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2125.
[1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8:312.
[13] 朱熹.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92.
一、不要理会乐于普及区块链概念的人
所有问什么是区块链的人,其实问的都不是什么是区块链,而是区块链怎么赚钱。所有回答什么是区块链的人,回答的都是什么是区块链,因为他还没赚到钱。区块链上赚到钱的人不会理会这个问题和这种人。
二、为什么有人爱说区块链是区块链,比特币是比特币?
为什么做安利的人会说,传销是传销,直销是直销?实际上虽然区块链是区块链,比特币是比特币,但关心的人大多都在关心币的事情,并没有很多人关心链的事情。
就算他嘴上说在关心链的事情,实际上,也仅仅是为了给你留个好印象。实际上他心里关心的还是哪个币我能拿到多少额度?或者能够翻几倍?或者我能不能发个币?最重要的找个什么样的理由来发呢?
三、错过区块链,其实也不一定会怎么样
其实你仔细想想,过去的几十年,你有没有错过股市,互联网,电商,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自媒体,微商、ARVR、人工智能?如果都错过了,你还能活下去,那你错过了区块链也一样,很快会有新一波错过的。
四、ICO赚大钱的秘密
ICO就是一个创业团队从有了一个想法开始就直接上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大价值就是避免了投资失败的风险,因为你只要ICO了大家就可以直接去交易所炒币了,而根本无需去管这个项目是不是有人做,或者是不是做成了。
也许项目还是空气,股价已经翻了十倍,没有监管的随意上市,难道不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么?
虽然朱啸虎的观点我大部分都不是很认同,但是他说不要挑战人性还是对的。传统投资一轮一轮的模式是有可取之处的,而现在刚天使就ICO最终的结果很多就是团队拿到钱了决定不创业了,还是去投资吧甚至直接跑路吧。
当然,也有1%是真想做事的,不过遗憾的是,这1%的人里99%也做不成,所以最终乐观的看可能也就是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吧。
五、加密货币币并不是争夺铸币权
很多人再说比特币也好,加密货币也好,其实是抢走了政府的铸币权,所以政府不高兴。这其实还是完全错误的,所谓铸币权的币的效力是国家强权力来保证和维护的。而大部分加密货币的价值完全是靠信心和资金量支撑的。
所以比特币其实更像是虚拟黄金或者其他的一般等价物,因为产量稀少,又获得了大家的共识,优点是可以点对点网络交易而摆脱监管。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其实黄金的实际价值也很小,巴菲特也认为黄金是个千年泡沫。记得政治书上写的“黄金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黄金”,相信也是在给我们灌输一种“共识”。
六、大佬关注区块链还是因为传统行业现在圈钱太累了
看了很多大佬的聊天记录,感觉像是红宝书时期。先要有个切口语录,后面才是真实意思。基本都是甲说,区块链英明神武伟大光荣,不知道有没有ICO之外圈钱的好办法?乙说,区块链开创时代可以燎原,暂时还没发现。
总体而言,大家都是做传统行业或者互联网之类的太累了,要从用户手里赚钱,总不如搞金融圈钱来的轻松,所以大家都很希望能够兵不血刃的玩一把。所谓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实现一个快速的资金爆发,之前大家觉得投资上市翻个百倍就是神话了。可在币圈,百倍也就算个佳话吧,千倍才算神话,况且还有万倍呢。
七、虚拟币融合了货币、股市和庞氏骗局三大金融产品的特点
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交换。股市的价值在于可以炒预期。庞氏骗局的特点则是可以靠前人的钱做动力去圈更多人进来。
虚拟币其实有了三者的特点,可以换钱和换东西,可以从天使轮就炒预期,随着越来越多想发财的人把钱扔进来,整个行业也就会水涨船高。而且还能逃避监管甚至传统的金融付款渠道,自然是一个完美的爆发性金融产品。
八、区块链就是P2P
实际上P2P这个词火了两次次。
第一次是P2P下载,可以理解为区块上放内容,大家都说要瓦解版权实现内容的真正免费了,事实上,随着快播最终的结束,版权时代也到来的更快了。
第二次是P2P金融,大家终于可以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向老百姓募资了,似乎又颠覆了银行的信贷,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银行不是吃白饭的,最后很多P2P只能跑路告终。
第三次就是区块链,也可以在区块上记录内容,也可以向老百姓进行募资了,自然又火一把,不过很多人也开始跑路了。
九、区块链主要颠覆的还是监管
区块链最伟大之处还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躲避了监管。所有人都承认,区块链比起中心化来说,在效率上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的。比如比特币一分钟也交易不了几笔,联盟链在努力五年,没准能赶上支付宝五年前的水准。
那为什么还这么有价值呢?那就是,逃避了监管。打款一千万给别人也许不是什么太大价值,但是能随便打款一千万去网上赌博,再结算打回来还查不到,对一些人来说价值就很大了。
十、信用一直不是个问题,问题是如何管理失信
很多人觉得区块链不可篡改,可以追溯,无法造假,所以可以建立社会信用。但问题是,很多人自己的币还被人骗走了要都要不回来,报警没人管,居然跑到微博上去维权,币圈大佬也尽是发朋友圈、公众号文章声讨各类合作崩塌。。。。。我看了都觉得有点尴尬。这有点类似,官司打赢了,但是执行不下去,就等于没有一样。
目前社会上的追溯解决方案有很多,金融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也有很多,区块链肯定不是效率最高的,也不是效果最好的,只是似乎是可以记录的最客观的。但目前的社会还是一个效率优先的社会,趣店的罗敏不是说了么,你还不起钱我就不要了,因为催收更费钱啊,所以他可能不需要不可篡改什么的信用体系,利息够高就好了。
十一、靠共识支撑的虚拟币和形不成共识的区块链
区块链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共识”,其实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是大家觉得这个虚拟币或者项目值钱,一个是大家觉得以后能涨,达成共识的人越多,它就真的值钱,也就真正的能涨。
这个其实和郁金香泡沫、普洱茶或者藏獒什么的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所有币圈的人的努力都是一个方向,传递信息,传递预期,传递趋势,然后让更多的人达成共识。或者说,拉更多人入伙,这其实就是一个庞氏骗局的典型特点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大家就很难达成共识,天天无数群里无数讨论,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所以唯一支撑这些共识的,其实只有“价格一直涨”了。
十二、金融骗局的核心就是三个字“炒预期”
所有金融骗局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炒预期,简单说,就是以后会很好,能更值钱。大概从股票交易就开始了,到现在的各种金融诈骗,基本都是一个未来的高回报预期支撑的。
至于说什么来支撑这个预期,股票的选择是实体企业的业绩背书,而区块链领域则是大佬的看好背书支撑的。
当然,本质看,金融也是一个骗局,一个财富再分配的方式,而一直以来合法的都是在监管和规则下的,不合法出事的都是没监管到的。而区块链则属于为了不被监管而生的,最大的优点是出了事也不好抓。
十三、目前区块链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五种
第一种,做矿厂挖矿,目前是最稳定回报的。
第二种就是炒币,目前风险比较大,割的已经不仅仅是韭菜,连私募现在都经常被割了。
第三就是做基金,去投资一些项目,做基石投资之类的,换句话说,类似券商去承销虚拟币。
第四就是做交易所,抽交易流水,国家已禁止,只能去海外。
第五是ICO,不过已经定性是犯罪行为了,也只能去海外。
其实还有第六,就是背书,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而且做了万一破发了很容易被扭送金融管理局什么的,所以能做的也要谨慎。
十四、看一个币能不能涨主要不是项目本身而是市值管理
这是一个信心市场和金融市场,所以项目好不好,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市值管理团队,并且有足够的资本拉盘、护盘,放消息拉韭菜,做出很好的上涨曲线什么的。
这些资本市场的糟粕在这里特别好用,所以你下次看项目,一定要看看他的市值管理团队是怎么样的,完全凭韭菜自觉炒作和大佬背书,是靠不住的。
不过最近美国已经在打击这些拉高出货的操盘者了。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发币者手里的筹码是完全控盘的,包括比特币在内,所以飙升拉高之类的,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当然,跌下来也会很快,因为只有信念在支撑。
以太坊的创始人也提醒说,虚拟币可能一夜跌到零,不过从权证市场来看,并不会,几分钱的时候也是炒作的好时候啊,1分钱涨到2分钱就翻倍了呢。
十五、区块链也许很有用,但证明能不能赚钱却比证明有没有用需要更长时间
区块链也许会有无比美好的技术前景,不过这些和普通人都没什么关系,就好像说人工智能是未来,你也做不了什么一样。
但是这些技术和功能实现后,能不能真的赚钱呢?还是继续骗大家来炒币呢?我觉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确定。但是在这之前,骗大家来炒币比较实际。
十六、ICO很可怕,但不发币的区块链项目更可怕
很多人说,ICO骗钱的多啊,我能不能不发币啊,我只用区块链技术来做项目行不行啊。其实不发币也就谈不上什么区块链,用币的形式来激励整个链条的运转记账什么的才是区块链区别于普通技术的最大所在。
所以不发币的区块链是个效率很低的技术解决方案,都可以被其他技术所替代。所以说区块链不等于发币的说法,也比较浅薄。
而大家讨论来去都达不成共识的原因也就是,大家都想发,又不能发,还不能直说,就只好弯弯绕扯些有的没的。如果只是讨论,怎么发币更有效率,怎么管理市值能拉的更快,那这些讨论就有价值多了。
十七、区块链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自由么?
坦白说,自由什么的大家就是说说。基本会受到两件事情的制约,怎么跟银行解释你突然冒出来这么多钱,以及是不是有足够的实物资产可以购买。换句话说,就算比特币能1币1别墅,那么全世界也要有2100万套别墅等着让你买啊。
所以早期套现肯定比后期要好,后期出不了手就只能降价出。越难出就越消耗共识,股市有句话叫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一天跌50%我就看你还挺不挺得住。9月4日国家禁令一出,共识不就跑了一大半么。
十八、我们要不要参与呢?
合法的参与方式,我上面已经提到了,非法的去参与,就只能自己拼个命大。也不是没有顶风作案的,有的是真的搏一把财富自由,有的则是想成为行业第一个被判刑的烈士,在历史上写上一笔,如何选择自己抉择。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研究什么区块链的原理之类完全没有必要,不如就把它看作是没有涨跌幅的股市,想发财,还是真的要有消息和资源的,瞎买可能死的会比较快,因为真的会一下子跌到你怀疑人生。玩归玩,不要赌。
虽然说技术无罪,但快播还是抓了。虽然说抓不到你的虚拟币交易,但总抓的到你交易变现的账户,最后给你判定个洗钱账户给你封了,你想用虚拟币换个面包也是费点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