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入职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展,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越加重视。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还带有认知滞后、缺失趣味性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1 现存的授课弊病
1.1 授课任务偏多
伴随微机技术延展,人们面对快速递增的数据量及各类别信息量。社会多重领域,都带有微机人才的广泛需求。然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这一科目的教师数目严重不足,因此,教师要担负偏多的授课任务,没有足够的科研时间。这样的状态,限制了计算机科目的授课水准,教师很难改造旧有的授课内涵。
1.2 科目框架陈旧
高职的计算机科目体系,没能伴随信息延展而更新。目前,高职计算机授课,凸显的仍旧是本源性的微机原理,在微机技术更替的情形下,关联的授课体系,却没能随之拓展或改造。经由根本性原理的传递,学生只能明晰网络基础、根本的数据库含义等。构建在这种根基上的操作,归属于陈旧的微机操作。实践所用的软件,还是偏旧的版本,高职院校没能随时更替这样的版本。
1.3 评判指标偏差
微机科目含有的考评流程,是评判微机授课真实成效的中心流程。考评所获取到的数值,被看成授课信息的精准反馈。从现状看,高职微机科目评判,还构建在僵硬的笔试分数上,不能测定出学生的真实微机水准。即便选取了新颖的机考路径,学生面对的那些测验题,也没能凸显技术更替的新要求。这种缺失严密性的评判路径,限制了学生应对操作的真实技能,学生即便获取到偏高的分数,自身所拥有的微机水准,也没有与实践契合。
2 凸显的科目特性
要明晰高职计算机科目的改造路径,首先应摸索真实的科目特性。具体而言,高职学校的微机科目带有如下特性。
2.1 普及的特性
现今时代,社会各职业领域的分工都被细化。同时,职业含有的多重技能,也凸显了交叉的态势。新兴的交叉职业,对微机人才的切实需要,超出了旧有的职业边界。因此,计算机科目含有的各类技能,不仅归属于单一属性的职业,它凸显了各类别职业的共有认知根基。伴随多重科目与微机整合,融汇性的知识递增,这也增添了微机科目具有的普及特性。
2.2 运用的特性
搭建可用的实训框架,是培育实践性人才的根本路径。与传统属性的制造类职业比对,新兴的软件类企业,分布不均衡,而且数目偏少,尚不能与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相契合。因此,高职院校要搭建自身带有的实训基地,去化解学生实训的难题。顶岗类的培训,归属于必备的培育流程。院校应争取多重企业支撑,衔接起稳固的实训资源。密切关联实践色彩凸显的那些企业,与它们分享学生实训的成效。
2.3 创设的特性
选取不同类别的授课课件,可创设出多彩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路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变更着的画面,调动起学生潜藏着的创造力。经由课件的制备,可以缩减授课时段,增添授课密度,并让学生感悟到微机原理带有的趣味性。这就突破了旧有的科目内难点,延展了同学的创设思路,凸显授课带有的实效性。
3 可行的改进路径
3.1 变更陈旧方法
很多高职学生,没能学会整合计算机的关联原理与真正的上机操作。很多学生习惯识记根本属性的计算机规则,一旦遇有预设的真实操作,就感到自身的能力缺失。有的学生已习惯亲自去操作,然而,他们没能学会解析原理疑难,这也反映出计算机水准的提升难度。
从这样的状态看,高职院校应提升计算机科目的授课效率,融汇本源性的规则与真正的上机操作。教师在传递了足量的微机原理类常识后,就应鼓励学生,去摸索适宜性的操作路径,以便验证获取到的微机原理。这样的途径,既可帮助学生增添认知的深度,又可协助他们去操作。
例如:在讲解了EXCEL的多重原理后,应指引学生去上机,亲自去验证本源的EXCEL内含原理。有的学生能识记EXCEL内含的运算类公式,但是,遇有亲自运算的这一类别题目,就不能寻找出适宜的解答路径。老师要在讲解原理的同时,安排足量的上机操作课时,让学生明晰书本内公式的真实运用渠道。这也提升了学生的整合能力。
3.2 设定授课流程
高职计算机科目教学,应侧重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浓厚的科目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本源推动力。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掉这样的认知,觉得只要让学生明晰了考试能用的那些原理,就不必要添加冗余性的科目环节。在初始的那几堂课内,教师惯常灌输很僵硬的操作认知、程序语言搭建等,这给学生塑造了疑难的科目印象。因此,教师要改造这样的科目流程,为各类别的计算机课程授课阶段,添加趣味性。教师可让同学制备学习卡片、模仿有趣的微机游戏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预设的微机授课内,应注重所选取的授课步骤。从授课经验的视角看,计算机的本源性原理讲授,不适宜被安排在初始时段的微机授课时段内。在导入这一环节时,老师可带领学生去摸索那些趣味性的微机实验等,而把很枯燥的本质性微机原理、程序带有的设定流程等,放置在后续的授课内。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本源性的WORD常识时,可把这一课节含有的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构造整合起来。应把授课的侧重点,预设在文字处理规则上,提升讲解流程的真实价值。应依循精细化的根本规则,去设定授课流程,这样一来,就缩减了讲解枯燥原理所用掉的授课时间。高职学生只有明晰了上机操作技巧,才能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3.3 增添互动时机
很多高职的计算机课,都缺失互动时机,所以才导致学生觉得这一科目很乏味。在授课时段内,教师可添加互动的机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组,去探究预设的难题,并选取适宜时间点,去引导学生的课内互动。在适当的科目指引下,学生会提升微机认知,并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
在分出学习组及后续的探究流程内,教学应有助于学生突破旧有的思路及框架,培育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扭转惯常采纳的单调传递路径,整合逆向属性、多元属性的思路,为学生预设带有多重解法的微机习题。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优良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某些学生没能拥有接触微机的足够机会,因此,他们构思出的某些答案,可能带有片面性。老师应热情激励这些学生去发言,而不能觉得他们的思路偏差,就不给他们探讨机会。还可预设课内的各类别竞赛等,指导同学去参与,让他们获取学习微机的多种乐趣。
4 结语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应预设实效性的授课路径,改进计算机课程授课方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经由专业体系搭建、完善高职师资、创新授课方式等渠道,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微机技能。专业教育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创新的学习方法,融汇到科目的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于欣.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
【关键词】高职 报检实务课程 问
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65-02
报检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及物流等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检验检疫操作流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与报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掌握报检实务知识对于高职学生就业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来看,该课程具有职业性的特点,使得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实践报检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存在矛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较弱、讲授与实训不能有效结合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等方面分析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由于开设的时间较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存在矛盾。考虑到报检工作具有涉外行、专业性以及政策性等特点,在对学生开展报检实务训练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要求学生掌握与报检相关的各类制度以及法律文件;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实务课程报检单的填写规范;三是较高质量地培养报检实务操作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报检实务课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实训,通常会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采用多媒体授课进行讲解案例等途径进一步诠释实务课程,让学生领悟到报检实务课程的关键,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报检工作的了解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就业目标来看,只有先考取“报检员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报检工作。而报检员资格证书的考取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去做报检员,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整个学校的就业率,都会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这样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与实践操作的目标是相矛盾的。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较弱。要想做好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实训基地来训练。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都薄弱,这样不能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来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更多停留在纸面,体现在一些数据上。很少有学校会为了报检实务课程的开展而构建专门的基地。不仅缺乏专门场所,即便是网络资源,也不能充分地利用。
第二,企业是高职院校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主力军,学校在安排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出于对企业业务数据的保密性等诸多原因,学生也不能够进入深入地学习和参观,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样不能从本质上达到深层次的实训交流的目的。
(三)讲授与实训不能有效结合。报检实务课程内容很复杂,其报检考试的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础英语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详细介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解说就容易占据大量的课时,这样就减少了实训的学习时间。就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实训是有兴趣的,但是往往6课时中才有一个课时是实训课时,这样间断性的课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延续。例如,这一堂课进行实训,而接下来的4天都是理论学习,当再一次进行实训时,学生往往都忘了上一堂实训课的内容。
另外,就目前报检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实训方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高职院校会通过购买专业的多媒体软件来模拟报检流程,将校内报检实验室与校外报检实训基地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报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报检流程的掌握能力,并大大地增强他们学习报检知识的兴趣。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无法达到这一水平。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就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来看,担任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这类教师接受过理论上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受到实践的学习,缺乏实践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其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从另外一角度来说,具有丰富报检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由于其没有受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专业训练,也不能够将经验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对策
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针对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采取以下方面的对策。
(一)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学目标与就业目标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困境的基本对策。统一高职教学中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是引导高职教学课程发展的关键。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我国各大企业要求报检专业人才必须熟悉我国检验检疫的有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报检单的填制规范以及报检业务流程相关知识,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开设报检实务课程时应该是以这样的出发点来培养相应的报检应用型人才,以需求为主导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就业目标的实现。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就业这一概念灌输给学生,让高职学生明白,唯有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进行实践学习。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主要从两方面工作开展:
第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平台,让学生随时都进行学习。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也有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与有研发实力的教学软件研发公司合作,通过软件体验模拟的报检工作。若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情景设计,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检流程相关人员的角色扮演,从情景教学中体会报检工作,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训手段。
第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加强与校外实训单位的深层次合作,安排同学进入外贸企业等实训单位实地参观或实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参观或者实习都是深层次、透彻性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起到实训的目的,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对策。单纯追求学生理论成绩的提高容易导致学生零操作水平,而单纯注重实训学习,又容易导致学生零理论化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讲授与实训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教师可以以整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认真准备备课资料。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时间进行协调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学中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水平。例如,在讲述到“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讲述以及“角色演练”来让学生扮演报检员。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增强师资力量。针对高职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知识不足的状况,高职要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当前高职师资资源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教师学习。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报检资格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熟悉报检考试题型和要求;也可以鼓励教师在学历上进行深造,加强对报检实务调研工作的开展,这对于创新教师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鼓励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为了解决教师实践水平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真正投入到实践的工作中,去操作具体的业务,这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例如,江苏某高职院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国贸专业的教师统一到当地的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对自己参观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在参观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大家互相交流,都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
第三,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请报检行业方面的知名专家来授课,这些知名专家在报检实务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他们也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讲解起来会深入浅出,加强学生对报检方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从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以及完善师资力量等方面就高职报检实务课程如何走出困境进行阐述。今后,我们要进一步重视高职报检实务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科星.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
[2]徐龙涛.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7)
[3]张雪,夏远利.《报检实务》课程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宋孝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5]刘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6]孙亚平.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的模式改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7]席庆高.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式教学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9)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外贸流程模块” 《商务日语》课程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资企业的不断增多,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类学院都开办了日语类专业,日语教学不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率,无论从量还是在质方面都发展迅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即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培养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务日语》是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中一门专业性核心课程,是将基础商务知识与专业日语知识相融合的课程。该课程根据外贸实务工作的具体需求,培养用日语独立进行外贸实务的能力。涉及的实务主题有商务沟通、客户发展、会展、产品介绍、外贸谈判等。主要内容有产品交易、客户接待、产品介绍、交易盘处理、包装与运输、商检与保险、索赔、签订合同、合资企业、机构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接触1500个与商务日语相关的专业词汇, 其中1000个为自主性词汇, 并能初步掌握与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重应用、重能力、重实践”,突出人才类型的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校企合作模式” 提高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效应?!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定位与役导。
一、高职《商务日语》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设计理念
1.理论教学的内容
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为与日本客户交往中的礼节礼仪;二为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日语。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常识篇:介绍名片礼仪访问与接待谈判商务电信处理敬语跨文化国际交流等
・实战篇:WTO常识交易盘处理包装与运输、商检与保险、索赔、签订合同、等
2.理论教学的设计理念
(1)运用案例模拟教学法,即将一件案例运用模拟形式将商务外贸流程活动进行逐层详解,一件案例作为一个模块,我们把这种案例模块称为“外贸流程模块”,每次课程利用二个学时完成一个模块。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外贸流程的操作内容,外贸类日语词汇与基础专业术语、常用语句和对话。
(2)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断地对所学资料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和扩充。
(3)学生能正确处理外贸业务知识和日语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上以够用为度,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课程教学的目的应是熟练掌握外贸流程的操作知识和专业日语语言技能的提高。
(4)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外贸商务活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合作为形式,以模块为内容。
二、高职《商务日语》课程理论教学的效应
1.学生能熟练掌握外贸操作过程的内容与步骤、掌握外贸操作过程中的常用对话与专业日语术语,为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2.培养学生对商务日语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商务日语实践操作的热情,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校企合作模式” 视域下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从而使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凸显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贴近企业,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实现职业能力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接轨,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因此,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
(1)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方共同制定以“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岗位实践相结合”为主线的培养方案。
(2)构建以理论教学中案例详解分析、模拟外贸商务活动流程、岗位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3)注重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按照“岗位任务―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构建教学模块”的项目导向式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2.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1)模拟谈判:以“外贸流程模块”内容为中心设置不同情境进行模拟训练。
(2)能力拓展:介绍“外贸流程模块”内容的相关信息或常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综合训练:采用翻译、会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实际操练。
(4)行业词汇和日语专业术语的讲解与掌握:详解热门行业的日语专业词汇和相关知识,并予以掌握。
3.实践教学的效应
(1)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璧结合一体化教学,使高职学生能得到学与用相结合的效应。
(2)促进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效应,使高职学生能在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联想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3)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查询信息的能力。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下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作为课程知识背景,模拟外贸实际工作场景为教学背景,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的课程形式,将商务案例以“外贸流程模块”形式引入课堂,通过案例学习、情景演练、口语讨论、陈述和模拟谈判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外贸知识与日语专业术语,培养学生用日语及时解决外贸流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课堂与企业、教学内容与商务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充分发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做到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外贸商务日语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为用、用促教;教、学、用相连贯”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毅颖:《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职教论坛.2002年第12期
[2]王爱华:《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3月
[3]李汉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成人教育.2007年4月
[关键词] 算法数学教学高职计算机专业算法学习报告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算术方法的原义是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指算法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甚至把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也称为算法。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算法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课的基础。可是,现在的高职数学教材没有这一内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理论与专业课程之间严重脱节,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学之无用。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学中加入算法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撰写算法学习报告,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了算法学习报告,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来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让高职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算法学习报告包括:学生预习情况、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学结、教师对学习报告的评价和调查问卷六个部分,下面来具体进行分析:
1.学会课前预习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可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比较懒惰。如何让高职学生改变这样的现状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算法学习的要求,我设计了算法学习报告中的学生预习情况部分,让学生通过充分课前预习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这部分细分为:解题分析、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写出程序设计的代码(程序设计代码的编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下面以一个数学实例来具体介绍算法学习报告中的学生预习部分。
教师在课前先给出预习内容: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学生预习情况:对于这样一道“判断分别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的题,以往的数学课上讨论的很少。因此,可能班级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一点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更谈不上写出解题分析、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写出程序设计的代码了。那么这时就来看看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个内容的学习。
2.在课堂上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算法的积极性,同时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课堂上小组讨论情况:有同学提出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三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
3.教师点评是教师从旁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评:为学生分析构成三角形的条件,鼓励学生尝试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三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
4.学生经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后,已经有了大致的解题思路,但是仍需精加工。因此,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报告中的学结,写出其中修改后的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程序设计的代码以及学后记。
学生修改后的算法分析:
第一步:输入3个数a、b、c。
第二步: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a、b、c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第三步:如果能构成三角形,输出结果或者输出“无法构成三角形”的信息。
学生修改后的流程图:
程序设计代码:略
学后记:要求学生写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受,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算法学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算法学习积累丰厚的经验。
5.教师对学生所做学习报告的评价和成绩评定,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算法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学生在新的内容学习结束后,究竟掌握了多少?在算法学习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在设计算法学习报告的同时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1)你在预习时能理解多少研究主题的内容?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2)你在预习时能写出多少算法设计的步骤?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3)你在预习时能画出多少流程图的结构?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4)你在预习时能写出研究主题的程序设计多少行?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0行
(5)在听了小组的讨论后,你觉得在哪个方面的收获最大?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6)在听了教师的点评后,你觉得在哪个方面的收获最大?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7)你觉得填写学习报告中的预习情况对你的算法学习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有帮助D.可有可无
(8)你觉得小组讨论有必要进行下去吗?
A.很有必要B.有些必要C.没有必要D.可有可无
(9)在学习了这个研究主题后,你觉得目前你最薄弱的是哪一个环节?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10)①教师给出的最佳程序设计写了行,
②你写出的正确的程序设计是行,
③最佳程序设计的行数:你写出正确的程序设计的行数= 。
让学生每做一份算法学习报告就做一份调查问卷,可以让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及时明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横向的对比,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找到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模式;在撰写多个算法学习报告后,也可以对某位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纵向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算法学习是否有进步,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算法学习成绩。
二、撰写算法学习报告可以加强算法的核心内容――程序框图的学习
由于算法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例出发,通过让学生撰写算法学习报告可以加强学生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力求使学生能够对算法本质有所认识。自然语言、程序框图和算法语言是表达算法的三种形式,其中程序框图最为重要,它是算法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抓住它,而不必一味的追求程序设计的完整。算法案例配合学习报告的使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领会算法的本质。
三、算法学习报告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算法学习报告的撰写将数学学习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有机的进行了结合。
算法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几个算法设计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又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因此,如果能让学生上机,算法设计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自己设计的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这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有些学校教学条件不允许或者还没有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算法学习报告的撰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方便了学生进行算法的学习。
2.算法内容的学习最好安排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VB、C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这样能够直接与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互动,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
如果算法内容可以让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数学学习报告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算法教学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定会找到一个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以发表为中心”;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价值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能力课。由于多种原因,该门课程一直比较弱,教学效益也欠佳,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达不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在借鉴已有理论和经验,总结自身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从解决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入手,提出了“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构想,并从实践中总结出操作的一般流程。笔者认为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进行“以发表为中心”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将成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新取向。
一、“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概述
本文所说“发表”为广义,即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它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这类狭义的发表。
动力性困难是当前高职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无疑应成为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否则,离开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能够有效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并在解决其“动力性困难”的同时,逐步解决其“能力性困难”,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增强应用写作能力和素养。
所谓“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是以发表为枢纽,紧扣写作主体学生的写作内驱动力――发表欲,以从口头到书面、从音像到文字、从课堂到课外、从模拟仿真到实际项目的多层级发表活动贯穿始终,以发表学生的应用写作作品为契机,以激发、巩固、升华其创作欲、发表欲和创造性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和依归,具有鲜明高等职业特征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其应遵循的一般流程为:任务(项目)驱动―文本细读―切身实写―公开发表。作品质量较高的,只需稍作修改就可以公开发表。作品存在问题较多的,还需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这样,需要进入新一轮的“任务驱动―文本细读―切身实写―公开发表”。在后续流程中,四个具体步骤的实施情况,依据学生作品问题的不同而异。
这里所谓公开发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当众表达:被阅读。即已有改革中出现的一级到四级发表。一级发表限于小组同学当中。当学生互评作文时,就是他们作品初次得到发表的时候。二级发表是在全班或兄弟班级范围中进行。三级发表是投稿到校报校刊上。四级发表是向各级刊物推荐佳作,让学生在品尝习作变成作品的喜悦中,激发写作的热情。四级发表均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读者缺位现象,出现了除教师这个非严格意义上的真正读者,“作品”被人“阅读”了。
二是项目开发:被采纳。高职应用写作常常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与专业结合更紧等原因,越来越多地与仿真乃至实际项目相结合。因而,高职应用写作中的“发表”就并不止步于“当众表达:被阅读”的意义,而更进一步延伸为“项目开发:被采纳”,从而更加突出地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出应用写作的高职特征。
三是活动使用:被实施。高职校园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众多的校园活动涉及日常应用写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全面参与甚至主持其中的活动,为应用写作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公开征集方案等形式,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一旦其苦心经营的活动方案等作品被真实的校园活动所采用并付诸实施,其激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对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突破
与传统模式相比,“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从以下6个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藩篱,促进了教学效益和写作效益的提升。
1.教师角色:由单纯的命令者、指导者、评价者向平等的对话者、促进者、合作者转变。教师在传统模式中,是整个应用写作过程的主宰者:发出写作指令,进行写作指导,实施写作评价。而学生却沦为应用写作过程的服从者:遵照教师指令进行写作,按照教师指导构思表达,依照教师评价修改完善。这种教师主导成主宰的做法,忽视甚至无视学生需求,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能加剧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他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对话、心灵默契、互动多赢的局面。教师成为引领学生应用写作过程的对话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根据学生写作任务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现有应用写作水平,在读、思、写、评、改等写作实践和设计、制作等专业实践中,指导学生写出适合需要的应用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善于捕捉学生作品闪光点的热心读者、有独立见解和文采的合作者、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知心朋友、能写作和评改文章的写作示范者。
2.写作目的:由单纯的应试和为人向应需与为己转变。传统模式中,学生应用写作往往是被动地应付教师、应付考试,学生很少有为自己写作的想法,大多为他人而写作。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写作的原动力来自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实际任务和项目,与自身的专业进步、职业生涯密切相关,这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源于外、应于内的切己之需。作品出来后,还要争取发表,进入流通领域,获得社会尤其是专业人士的认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两种不同的写作目的,产生不同的写作态度、写作行为。真实管用、与专业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写作任务项目,唤起的是学生强大的内驱动力,学生对作品自然就要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了。
3.写作主体状态:由被动和孤立向主动与协作转变。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往往采用“介绍写作知识―分析写作范文―进行写作练习”这一教学流程,几乎垄断了应用写作教学的全部时间。在这种状态下,应用写作是教师控制下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主体性被忽视,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而“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唤起原发性的内在的生命冲动驱使他主动写作。同时,传统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状态又是孤立、封闭的,很少与人交流。而“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状态是主动的、开放的,鼓励学生交流、协商、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项目任务主客互动贯穿在作前、作中、作后的全过程。离开了对真实任务项目主客协作互动,要完成好相关的应用写作,是不可想象的。
4.写作对象:由伪读者、单一读者向真读者、众多读者转变。除了完全自娱自乐等写作,写作都是需要读者的。然而,传统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对象通常就是教师一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严格意义的特定读者,学生很少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而“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设置有“活动性项目”、“求职性项目”和“专业性项目”三类。活动性项目主要是指学生承揽的校园内外一些大型活动;求职性项目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校内外的一些单位、部门乃至个人的用人需求而开展的求职过程与行为;专业性项目主要是指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设计、生产、销售、咨询等专业任务。每一项目至少对接一个具体文种,每一个具体文种都有特定的读者。在真实的任务项目中,每一个具体文种的历练都指向真实的读者,多数情况下不止一个读者,而是一个人数众多的读者群。学生写作时,就要先预知其作品将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加强写作针对性,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因而,不敢掉以轻心,会全力以赴。
5.写作过程:由缺程性、滞后性、飘浮性向全程性、及时性、切实性转变。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写作过程的指导呈现出缺程性、滞后性、飘浮性三大缺点。缺程性是指往往注重写前指导,忽视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写作过程的指导残缺不齐。正如顾黄初先生指出:“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实际上只抓了‘起草’这一环;起草以前的构思谋篇,起草以后的修改润色,都没有让学生受到真正的训练。”这虽然是多年前从学校作文教学的大范围讲的,但是这样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滞后性是指写作完成之后,作中指导、作后讲评等信息反馈普遍比较迟缓,多数是距离写作时间几天甚至几周。飘浮性是指写作的指导大多过简、过粗、过于空泛,浮在表面,学生实际收益不多。“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进行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注重写作过程指导的全程性、及时性、切实性。全程性体现在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交流、修改、讲评、发表,大体上涵盖了通常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作后指导,经历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等写作全过程,将顾黄初先生所说的作文“半截子训练”,转变到作文“全程训练”,使写作教学的程序与文章自然产生的程序相一致。及时性体现在写作后师生等读者都要及时对学生个人作品和全体学生写作情况作评价反馈。切实性体现在通过实践学习写作,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可以及时地得到师生等读者的帮助、反馈和指导,从而不断发现并纠正错误,从中学到新东西。由于高职应用写作完全能够通过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与个人求职紧密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带着实在的任务、真实的项目“真刀实枪”地写作,能够实现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6.写作结果:由隐秘性、独享性、非获利性向公开性、共享性、获利性转变。在传统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结果即作文,除优秀作文外,一般不愿意公开,具有明显的隐秘性、独享性;同时,其作文一般也没有获得稿酬等物质利益和公众赞许等精神奖励,具有非获利性。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结果即作品,在多向交织的“发表网络”中,可以当众发表,共同修改,共同提高,共享共赏,具有公开性、共享性;在小部分学生作品发表,能够直接获得稿酬、设计费、制作费等在内的物质利益的同时,几乎每一个学生作品的发表,都有可能赢得读者好评,同样可以激发、维持写作内驱动力,显然具有强烈的获利性。一般而言,其写作结果可以刺激、扩大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鼓舞获利者继续从事写作,对于激发、巩固、升华学生写作内驱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香瑶.“发表本位”动力学写作教学初探[D].北京: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3] 孙沛然.现代经济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高职摄影类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及图形图像的多领域应用,对摄影图片的需求越来越多,摄影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各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摄影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事摄影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有了更多平台,摄影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一、高职摄影类课程特点
高职摄影类课程是一种讲解利用摄影设备获取图形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学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获取和处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一门课程,可以应用于影视制作、动漫制作、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等相关领域。可以看出高职摄影类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正好符合高职教育“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通过对摄影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了解摄影设备的使用原理和内部基本结构,并对其能熟练使用,并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成为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场景,完成图片拍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二、高职摄影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摄影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摄影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摄影教师缺乏、教学课时安排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1、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高职摄影课程是一门重视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需要学校筹建完善的进行实践的摄影场地、摄影设备及教学设备,但是这些基础设施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投资。对于学校来说,由于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不可能一次对高职摄影课程进行大量投资,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设备不起和场地不完善,出现教学条件差,不能满足摄影课程教学的需要[2]。
2、专业摄影教师缺乏
由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统中分为本科、专科和高职高专,在这个体系中高职高专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直到近些年才得到国家重视,但是社会长期形成的偏见导致,优秀的专业摄影教师不愿到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另一方面高职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导致现在高职摄影课程存在专业摄影教师缺乏的问题。由于从事摄影教学的多是从其它专业借调过来的非专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师不了解企业需求,不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及行业规范等问题,以至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完全脱轨。
3、教学课时安排不足
高职在设置摄影课程时往往认为它只是一个小科目,给的教学课时不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讲解理论,另一方面尤要讲解技术和进行示范操作,并且对学生实践中还要进行操作技巧的指导和规范性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课时不足会造成教学内容深度不足,理论培养与实践操作无法同时兼顾,忽视摄影技术训练及艺术性培养等问题。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高职教育的典型特点是学以致用,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仍然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听理论时能明白,但是等下一节实践课时出现各种操作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有的学生知道的一知半解导致手忙脚乱,也就是说是知识点的学习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作用,部分学生不会将自己拍摄的成果应用到作品设计中。这些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课程进行很好的钻研,研究出结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3]。
三、高职摄影类课程实施的对策
针对高职摄影类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多渠道提升教学条件、学校注重专业摄影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合理安排课时量、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等措施用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多渠道提升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提高为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提高有力的保障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和教学条件。首先,引起领导重视增加财务对高职摄影课程的预算倾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场地的建设和完善。其次,可以结合学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场地进行合理的利用。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合理的分组一个组进行拍摄操作,另一个组进行图文策划,然后伦流进行可以解决场地不够的现象。
2、学校注重专业摄影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学校第一,应设置摄影课程的专业岗位,并配有专业的摄影教师,这样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样通过学校的岗位设置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摄影教师。第二,可以设置配套措施,通过待遇和发展机会的提供吸引优秀的专业摄影教师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4]。
3、合理安排课时量
足够的课时量才能保障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把与本课程有关的核心知识进行系统的讲透,操作技巧和操作流程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理论进行学习、领悟,才能便于指导实践。由于时间充足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更全面细心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摄影技能。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时量满足教学要求。
4、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可以通过任务型教育法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教师把教学任务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一个一个的解决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学习针对性又不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由于摄影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即能培养理论又能培养技术的高职学校开展高职摄影类课程,用于培养实践性技术人才。高职学校在开设高职摄影类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各种措施解决高职摄影类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摄影技术的专业人才,投身到所需的各行各业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金凤.中等职业教育摄影专业市场调研[J].职业技术,2012(1).64―67.
[2]张泉刚.对当前高校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1―14.
关键词: 服装设计专业 服装企业 教学效果
一、引言
服装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三十多年,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这个专业,但是服装企业招聘人才时门槛比较高,搜索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企业招聘服装设计师或者制版师的时候,都要求具有2年或者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等和企业结合,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那么为什么企业招聘的时候还是强调工作经验呢?是不是高职院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达到企业要求,以至于学生毕业后无法和企业的要求完美对接?
在对已毕业的几届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学生面试时遇到最多的问题不是画效果图的问题,也不是缝制衣服的问题,而是对市场了解不够、对服装面辅料认识不足、对制版的细节规范不熟悉,或者不能熟练制版,到了服装公司之后,不能马上为公司带来效益,要跟企业师傅学习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适应企业工作,而企业的反馈则是这些刚适应了企业工作的学生心比天高,立马要求高工资或者跳槽到更好企业。所以,这种现状使毕业生和企业的关系无法和谐。笔者结合这几年教学实践浅抒陋见,以期抛砖引玉,和各位同仁交流。
二、课程设置
一般服装企业的设计流程是“市场调查(流行与时尚的预测)―款式图绘制―面料选择―敷料选择―制版―样衣试制―修版,制作生产样板―下单生产―销售”,这样一个流程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服装成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服装企业设计岗位的工作过程,合理安排,课程名称、学时和前后衔接关系,以这样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我们可以将设计课程分成三个模块:基础课、技能课、职业岗位训练课。基础课模块包含服装设计基础(效果图与款式图的绘制为主)、常用设计软件的学习、服装材料、服装创意设计,培养学生掌握绘制设计图的基础技能、了解美学原理、创意理论;技能课模块包含成衣设计与制作、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等,目的是为学生职业岗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离企业目标又进一步;职业岗位训练模块包含礼服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等,这部分内容要引进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步入企业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实践环节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的课堂实训根本不可能使学生的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那么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创造更有力的实践条件?
1.设立校内服装设计工作室
企业和学校合作,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能够产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学生在没有充分实践的情况下,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所以校企合作在许多时候存在困难,利用学校现有实训条件和教学资源,设立校内服装设计工作室,完全按照服装企业的流程经营,相当于一个小型服装企业,不仅为学生在职岗位训练模块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对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及成衣制作流程的理解,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模仿、临摹。
2.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
校内服装设计工作室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平台,服装是一个多元化产品,分类广泛,每个分类都有不同特点,一个工作室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学校还可以把已经合作的企业或者有意向合作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免费为企业设计产品,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企业点评,或者请企业师傅来现场点评。学生和企业可以自由地沟通,甚至可以允许优秀学生先进入企业工作,然后让这部分优秀学生再回到学校做评委,既为校内学生带来企业信息,又可提升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方面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3.开展校内定制
接受过职业岗位训练的学生,可以开展定制服务,为同校学生提供服务,既训练了自己的技能,又提升了自信心,同时节约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专业优化的起点,尤其是高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水平、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高尚的师德情操。
1.良好的专业技能
经调研,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实践经验方面,要想培养出有超强竞争力的学生,就必须有企业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最近几年,服装专业教学中,各高校都呼吁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与企业一线20人的工作能力并行,但是,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企业经验多停留在形式上,所以许多服装专业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企业经营流程不符,甚至个别教师还停留在大量画效果图、大量画设计稿等层次,而没有真正了解构成服装的面料、敷料,以及强调学生对市场的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学院派特色的学生,在面试或者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很快就会因为不适应企业工作,而自我放弃或者被企业淘汰。
那么针对这种现状,该如何提高教师真正的实践水平?笔者认为,许多高校对教师要求的单纯挂职锻炼很难有实质性帮助,应该真正让教师暂时放下上课任务,专门去企业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出勤考核,以及企业对教师学习结果的考核,双重考核下,相信服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定会有实质性提高。
2.良好的课堂管理水平
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上课时客观地与学生互动也是必要的,一堂高效率的课是教与学的良好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再高,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良好的专业技能也是白白浪费。尤其高职教学中,更要求专业教师上课时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因为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学习自律性相对弱一些,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职教育学制通常较短,课程多且较集中。曾金强在对高职学生学生的一项调查中认为:高职学生中出现学习困难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8.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突出问题是厌学,所以,高职教师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增强上课效果,如何运用现有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综合来说,高职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水平,不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要能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听课情绪,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可以开展竞赛、作品展示、小组互评等,教师要不断总结上课经验,以期更好地增强上课效果。
3.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设计制作流程也是环环相扣的,每个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担任所有课程,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不能只管好自己的课,而不照顾该课程的前后课程。必要的时候,一门课程可以聘任两个教师或者更多教师,这样可以把每位教师擅长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服装企业,每个部门之间也是相互穿插、相互沟通的,所以教师之间良好的协作,会极大地增强上课效果,在形式上也会更贴近企业实际。
4.高尚的师德情操
所谓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爱心,以及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如教师要真诚、善良、诚实和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更想走近你、信任你,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学生管理
高职学生正处于容易迷茫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困惑,对未来就业感到压力、迷茫都是很正常的心理,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想法,积极的给予表扬,消极的给予耐心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辅导、教育,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及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专业教学优化是各方面的综合结果,不仅是课程设置、师资、实训条件等,对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地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有利于高技能、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淑丽.“体验式”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的理念与实施[J]. 纺织教育, 2009,24(1):40-42.
关键词: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财务公司;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89-02
0引言
金融危机风潮严重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样,高职财会生也不能幸免于难。用人单位对那些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情有独钟。实践证明,在企业里参加过财会岗位轮训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实习期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录用以后受到重用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都多得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原先已经在普遍实施的“工学交替”的传统实践模式上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1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途径及弊端
1.1 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普遍的做法就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以模拟工业企业的日常业务为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工作情景和任务,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组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在平时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中,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所谓的实践课时,就是学生拿着教师设计的训练项目,边做边学,美曰其名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业务核算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多少,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也没增加多少。
1.2 模拟企业实训一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会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设定一个模拟企业,设计一个月的日常业务,然后要求学生对这1个月的业务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两种。
1.2.1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通常会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里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一般配备有示教桌、学生实验桌、多媒体教学设施、会计工作流程图、教学实训资料等。教师把学生分组,分成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然后学生根据模拟实训教程的业务资料,独立完成填写原始凭证、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等工作,最终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做模拟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其实学生还是跟平常在教室上课一样,只不过地点换在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已。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提高了多少可想而知。
1.2.2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同样是在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机房里进行,称作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此实验室配有计算机、财务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新建账套、启用账簿、初始化设置以及录入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的全过程, 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和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不管是课堂中的理论加实践教学,还是对模拟企业的模拟实训,所提供的业务资料都是书面的,可以说都是模拟的,跟真实的业务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实训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也是经过人为的整理,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难免存在失真现象。学生还是没有能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业务,没有身临其境进行亲身体验,所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想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谈何容易。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象工科专业一样寻求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1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助理、成本会计、主办会计或会计主管、财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2.2 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分成四个任务领域:出纳,主办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再分别为四个任务领域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出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办理库存现金收付;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会计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办理银行存款收付;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会计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熟悉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熟悉外汇结算基本知识;能熟练点钞,数字书写规范、美观;能识别现金的真假和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正确处理备用金业务;能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现金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现金日记账;能进行现金账实核对;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熟悉银行结算管理法律法规;能审核银行结算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办理外汇收付结算、核销;能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能进行网上结算;能管理发票、印签、密码;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主办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存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往来总分类和明细核算;销售明细核算;筹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投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其他业务总分类和明细核算;财产清查;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主办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各类存货的收发数量、单价和金额的计算;能编制存货采购、领用业务会计凭证;能登记实物明细账、卡片账;能进行财产清查、账实核对;能根据存货收发、固定资产增减、外币折算、借款费用等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归集、分配料、工、费;编制成本计算单(明细账)。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能编制成本结转记账凭证;能进行成本控制(预算)、成本分析;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财务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发票、印鉴、密码管理;办理出口退税;进行纳税申报、税收筹划;进行资金筹划;进行财务分析;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和绩效考核;制定财务制度,划分财务岗位职责;培训财务人员。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沟通、协调;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熟悉公司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熟练掌握会计实务;能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能进行资金筹划,熟悉资金运作;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能进行档案管理。
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化体系。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结合使用共同育人。创办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成立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职业技术院校开办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可以为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所以有关方面应该出台政策,允许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举办经济实体,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育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宁商财务公司,真实业务真实做。宁商财务公司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配备电脑和电算化财务软件,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大财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学校还把学生分组每个月到开发区的财务公司轮训,在学校老师和校企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的共同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记账公司业务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
在学习最后一年,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完成。学校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个单位顶岗实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后,成立会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富有财会行业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增加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财会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同时也培养了专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校内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制定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案。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表现,按照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一个具体的评价分数,直接作为学生顶岗实习这门课程的成绩。毕业论文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围绕学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岗位来定。去挖掘实习单位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要觉察到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单位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投入,也更让单位接受肯定我们的学生,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财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就要对其进行考核,还发一定金额的实习工资,表现好的同学实习单位还会留用,这肯定会促进学生端正实习态度,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用人单位甚至还可以听到学生负有创新意识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优先聘用到优秀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2.4 培训教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也已经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学校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实际工作单位兼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应该限制教师从事社会兼职,而应该是鼓励教师去从事社会兼职。教师从事社会兼职既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还可以解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难的问题。
总之,会计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工作,高职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在校期间不能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积极寻找实践教学途径,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员工。
参考文献:
[1]王红珠.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Abstract: Project-based teaching help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examples of how to appl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specific process are discussed.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major of accounting;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76-01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说,项目教学法就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其发源于职业教育领域,而且由来已久。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项目教学在德国企业职业教育领域再度复兴,促进了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并推动了职业教育范式从学科课程教学转向行动导向的学习。
2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整个会计行业工作质量的提高,但现状是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凸显滞后,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都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如: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施设备缺乏,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等。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制约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其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这些教学方法将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强调社会和岗位的适应性,又强调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的,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分岗位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近期完成了一次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出纳岗位实践教学的公开课,效果良好,整体过程如下:
3.1 项目的准备和筹划阶段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同时项目也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了一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及账簿的填制和登记,而比较欠缺的是走到真正岗位上的适应和实践能力。经过充分思考与沟通,我们将出纳岗位实务操作训练作为项目,选取了“提现备用”和“报销差旅费”两个最常见的业务来实际操练,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出纳员的一天”。随后,笔者围绕确定下来的项目进行了大量实训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训物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和搜集整理资料等。
3.2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要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形成相互合作、竞争的积极场面。在教学中教师模拟企业各个岗位的核算业务程序,把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在环境的布置上按相应职能岗位划分,由五、六个岗位组成一个小组,包含财务部门的出纳岗、制单岗、审核岗,其他相关部门的采购员、银行窗口等岗位。流程式的学习使人各司其职,又互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操作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角色,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感觉,在模拟中既学到业务知识,又训练了相互协作的能力,更培养了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是具体实施。分为四个具体任务:①粘贴流程图。目的是让两组成员对其要完成的工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②流程图的展示。即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对其粘贴好的流程图进行描述。③模拟操练。各组利用仿真资料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提现备用”和“报销差旅费”这两项工作。④成员共同分享。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在实际操练中的心得和作品。
3.3 综合评价阶段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笔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形式进行总结,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课下将项目教学的成果展示在学院网络上,学生可以浏览到其他团队的项目工作成果,既激励了学生,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4项目教学对教师带来的新挑战
实施项目教学法优点很多,但同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受到了新的挑战,教师由教学“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这一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须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必须具有通融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乃至重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带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谨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论述了职业院校在构建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中运用的方法及实践运作。
关键词 职业能力;英语情境教学
一、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我国用人单位要求应聘学生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国际化市场。因此,变革传统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2.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的需要。
学校教育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方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我校在当前形势下,积极顺应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3.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构建新型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把“教、学、做”融入其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创建融合听说写、场景模拟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及实践运作
(一)高职英语情境创设要模拟学生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1.根据工作流程来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流程,创设出本工作岗位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工作流程的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并操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运作:以作者所教的管理工程系为例,作者根据工程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情境,搞了一次模拟从工程招投标到谈判再到签订合约的活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拟好招投标书,课上由两名学生用英语召开招投标会,另外几名学生为公司的投标代表,投标完成后,请双方进行谈判,最后签订合约。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熟悉了将来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流程,并积累经验,毕业后能很容易适应工作环境。
2.根据工作内容来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的专业,定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从而针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创设英语情境。
实践运作:以作者所教的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运用英语接待外宾参观现场并处理工作中常用到的涉外业务。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根据以上工作内容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情境。作者以我国的某国际工程公司到国外去承包一项工程建设为背景来创设情境,从该公司派遣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前去工程实施所在国开始,到工程竣工,业主举行庆功宴会结束为止,共十个情境,情境内容涉主要包括:国际旅行、生活安置、现场占用与布置等。根据工作内容来创设情境,把教师抽象的理论讲授化为学生具体而生动的工作情境体验,贴近职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翻转课堂和协作式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速度进行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引领学习方式的创新。
实践运作:作者自2015 年1 月开始通过微课及协作式教学平台(未名课堂),对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下学生自学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通过协作式教学平台与同学及教师交流,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及情境表演。翻转课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适合自己的高度起步并持续提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新型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进行学习,适应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形成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标准也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应把学生平时的职业情境表演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分。
实践运作:我院2014 年12 月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以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满分100 分;二是按照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的期末考核,满分100 分。两项分之和,为学生最终成绩,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情境任务、口试及听力30%+其它20%)50%+期末考核成绩50%。其中考查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根据单元教学课题完成原对话表演,并能根据提示自编对话进行情境表演,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三、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院高职英语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及考核中模拟具体的工作岗位来运用英语,它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当中,从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从而达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忠杰.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10(1):61-63
[2]桑丽飞.创设情境模式教学激活高职英语课堂[J].才智,2013,(04)
[3]金艳文.大学英语情境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
[4]高细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关键词】高职;外贸单证;教学;英语
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国际贸易过程通常表现为商品和资金的双向流动。由于商品、资金的单证化,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的履行、贸易的完成往往是以单证流转的形式实现的。对外贸易合同签订之后,各个环节都会涉及相应单证的缮制和处理。鉴于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纷纷开设外贸单证这一课程。作为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外贸单证的教学也日益受到师生的关注。
一、高职外贸单证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一般高职院校,外贸单证课程每周会安排课程4学时,个别院校周学时仅为2节。按19周的教学周来计算,每学期该课程的总理论学时数最多为76节。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由于其他科目实训可能会耽误的学时。另外,以我院为例,外贸单证还有一周实训,共计20学时。96学时应是普通高职院校能够安排的最多学时了。但是,在这些学时里,既要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单证流程、国际结算方式、各种单证的含义及缮制,又要学习开证、审证、制单、审单,还要进行综合实训、角色扮演等。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低
根据数字统计,流向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是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学生知识面较窄,学习自觉性不高。升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科目增多,专业性增强,需要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也会增加。另一方面,英语能力也是学习外贸单证的必备,而英语的学习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适合教学的优秀教材紧缺
对于大多高职院校来说,外贸单证课程是近几年才开始实施的基础课程。目前各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外贸单证相关教材不多,内容良莠不齐,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
(1)教学内容系统性、综合性不强。外贸单证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单证流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商业单据、金融单据、运输单据、保险单据、官方单据和其他单据等。 内容大多是独立不相关的,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串联起来。
(2)教学实训案例少。由于外贸单证课程技能操作性强,在教学和实际训练中十分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实训案例,将课程具体化、实际化。而目前很多单证教材却存在案例少、案例不连贯的缺点。
(3)教学内容时效性差。由于外贸单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特点,新的单据不断出现,合理的法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外贸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最新外贸动向。而目前很多教材的时效性不高,个别教师在讲解时仍照本宣科,学生学到的只能是过时的知识。例如很多教材上还存在INCOTERMS2000,而这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于外贸工作又是至关重要的。
4.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从事外贸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大多是直接来自本科院校,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获得的知识多为间接经验,系统性和实践性有缺陷。此外,专业的教师培训不多,教师进企业实践机会也缺乏。虽然很多院校会聘请校外的一线专家进行指导,但是也起不到理想的作用。
二、改革措施
鉴于外贸单证课程存在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精选教学内容
对于目前外贸单证教材现状,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多下功夫,精选教学内容,适当补充教材缺陷。教学内容的讲授也要从整个外贸流程上整体把握,通过外贸流程将整个单证流程系统串联起来,再各个击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考试和实务相衔接。
2.合理有效安排教学
在课时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各个章节的难易程度、复杂性来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对于简单常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可通过学生探索结合教师点评来强化知识。
单证教学大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实际角色扮演,提倡团队合作和个体竞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反复模拟训练来提高兴趣,巩固知识。在加强学生理论基础巩固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合理的教师队伍对于课程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在教师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更新观念,参与实践培训,创造机会安排教师进企业进行锻炼,使教师不仅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成为出色的单证实践专家。
三、结语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单证教学还存在很多改进的地方,外贸单证教学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外贸单证教学人员不断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技能、方法,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单证人员。
参考文献:
[1]刘凡.关于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周文苑.基于校企合作的外贸单证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模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应用的平台,熟悉企业流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捷径;也是外贸企业一次很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以此选择更好的优质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安排更多的企业员工到合作院校进行培训,能够减少岗前培训投入和岗后继续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需要联系更多的外资企业和贸易企业,跟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利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从宏观上来讲,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确保校企合作制度化。比如,对校企合作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减免各种管理费用和各种赋税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合作专项经费,让企业更好地承担培养贸易人才的责任,也能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让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实习环境,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平台,让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教学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的办学实力。高职院校是落实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体,必须充分地重视校企合作,到更多的外贸企业参观和调研,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沟通交流,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对外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结构,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能够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
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贸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又能够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围绕企业用工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略和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企业从学校招生开始,就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外贸行业特点,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学校负责对日常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训教学,按照企业要求开设特色课程。而企业提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自己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定期对合作学校进行检查和考核,观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及时合理引导,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企业招收适合企业发展的对口人才,也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就业率。
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向社会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校外实习基地更好的熟悉工作环境,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实践应用性人才。当前,很多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要想真正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俏人才,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工作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企业实习基地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将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背景、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外贸单位的工作环境,了解操作企业设备设施,把教学的课堂设在工作现场,真正让学生感知外贸工作的流程,培养外贸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四、企业参与学科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组织企业参与学科建设,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始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课时,组织实施实习和实训教学。同时,还要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能够给学生理论教学,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首先邀请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开设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由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制定教学大纲,选取更多的教学案例。同时,派遣更多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师到相关企业去挂职锻炼,让他们更好地熟悉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引进更多的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扩充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真正组建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实践展示平台,更好的优化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能够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确保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更具备企业岗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