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夏粮再获丰收,在田作物长势较好。今年夏粮呈现“面积稳定、单产略减、总体丰收”的局面。面积4.14亿亩,比上年增加10.6万亩;总产2785.2亿斤,减少32.4亿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年。在田作物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受近期南方频繁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稻田受淹,稻谷长势总体偏弱。
结构调整进展显著,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种植业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小麦生产布局更加集中,优质品种比例提高;化肥、农药、用水减量增效控害技术大面积推广,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比例达到98%。养殖业调结构转方式顺利推进,渔业减量增效已经破题,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密度呈降低趋势,北方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稳步发展。
“菜篮子”产品供给总体平稳,农产品质量整体向好。据农业部监测,1-2月份蔬菜产量明显减少,进入3月份,供给逐步增加,6月份,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蔬菜产量123万吨,同比基本持平。1-2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同比双降,进入3月份,生猪存栏环比持续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加快恢复,6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加0.7%。上半年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3%。鸡蛋、肉牛、肉羊、牛奶生产平稳。全国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8%、99.3%和96.3%,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大宗农产品价格偏弱,猪肉、蔬菜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据农业部监测,6月份,粮价稳中略跌,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同比分别下降0.1%、6.4%和14.6%。棉花价格环比先跌后涨,同比下降4.7%。食用油价格整体趋弱,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同比基本持平,豆油价格同比下降2.8%。主要畜禽水产品价格涨跌互现,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5.3%,牛肉、羊肉同比分别下降1.9%和7.1%,鸡蛋和生鲜乳价格相对稳定,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5%。蔬菜价格先涨后降,同比仍上涨8.8%左右;水果价格低位运行,同比略降。蔬菜、猪肉价格上涨对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贡献较大。
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收窄,进口结构有所优化。受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回落和国际价格普遍上涨双重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稳中向好。据海关总署统计,1-5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722.6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出口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439.7亿美元,同比减少5.0%,贸易逆差同比减少17.3%。水产品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降幅有所下降。蔬菜出口同比增加7.9%,继续保持顺差态势。水果出口同比增加24.8%,逆差大幅收窄。随着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品种价格改革的推进,大麦、高粱、玉米酒糟(DDGS)等玉米替代品减幅较大,棉花和食糖进口分别减少43.3%和53.4%。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较好,畜牧业投资增速明显。1-5月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81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畜牧业投资占比和增速较1-4月份分别提高1.5和4.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规模达到167亿元,占比增加0.7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其他地区。民间投资总量同比增长17.9%,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但占比仍达到80.4%,对第一产业的支撑作用依然明显。
农产品加工业运行良好,企业家信心提升。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生产成本平稳、产量总体增加、盈利能力提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5万亿元,同比增长5%,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2.1个百分点。据农业部监测,二季度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6.3,比2016年一季度提高6.1点,呈景气状态。
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已覆盖22个省、74%的村,全国已完成确权面积5.6亿多亩,土地流转面积超过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3,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超过164万家。“三项补贴”改革在全国推开,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组建运行,农业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与GDP增速保持一致,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其中,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到1.75亿人,同比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从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并支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构建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1.2提供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被推上了历史节点,社会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与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阵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农业生产入手。随着科技发展,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机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学会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和约束。管理制度在构建时要以农民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基础,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机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以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丰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设、账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发复杂,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创新,要强化细节管理。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农民进行接触,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报告的撰写,以减轻农民负担。
本科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农村经济管理下农业发展思考
[摘要]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还能大力推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可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发展;管理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主要是指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由于我国在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惠农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使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文章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1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农村经济、政策、计划、土地、统计、审计、生产体制、农业承包、发展、扶贫、分配、产业化、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二轮土地承包、土地纠纷合同仲裁、农民负担、农业保险等诸多方面的管理。
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职责
2.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2.2农林项目管理
2.3研究指导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农业产业化
2.4各类农经统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2.5相关项目申报工作
2.6撰写农经材料和信息
2.7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对农村经济收支、农民收入以及农民负担情况进行监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2.8管理土地承包、耕地、荒山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2.9有关农村、农业、农民各类来信来访调处工作。
3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3.1只有大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保证农业的整体发展不受影响。
3.2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即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经济管理的双重重要性。
4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农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导致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农村经济管理局面很难打开,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但在很多地方却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
4.2农业的相关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的相关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进行。
4.3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思想保守,缺乏专业知识,管理观念落后,不能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大大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
4.4农村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实施主要是由村干部负责完成,但是由于多年来农村承包土地没有合理的合同规范,而且目前农村的财务还不能做到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公开透明,导致承包租金无法及时回收,集体财产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5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
5.1宣传农村经济管理的理念
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加快实施这一任务,高质量的发展农村经济,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负责各项工作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只有充分的学习才能更深入的了解。
5.2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实施农村规模经济和产业价值链条的延伸,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及大型企业,建设优势产业生物链,并将其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建设的步伐。
5.3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他们对农村经济业务知识、理论以及科学技术等综合业务水平的了解,完善业务范围,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针对金融财务管理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必须做到全面了解,才能更加有效的针对性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村经济管理。
5.4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突发事件作为农村比较常发生的事件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及时拥有及时解决危机的能力,积极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不偏不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经济民主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5.5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关键要素之一,只有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到充分改善,才能加快更新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步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5.6提供服务指导以及资金扶持
成立专门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规范运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励办法,积极推荐评审市、区、国家级示范社;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给予相应奖励;对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等。只有加快农村发展,才能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不仅需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整体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还应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相配合,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从而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该站农村经济管理的步伐,快速有效的推荐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韩忠;探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年21期
[2]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3]孙辉;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13期
本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管理,目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管理是对社会主义农村生产总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生产越发展,技术越先进,管理越重要。经营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新任务,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经济体制的变化
目前农村的经济体制由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化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农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能够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直接挂钩,为了发展生产,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农村经济中生产关系的这一重大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单一的种植业格局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将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成为面向多产业的服务了。
1.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目前农村生产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成为从生产到流通的再生产的全过程。
1.4农村和农民的本身条件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较差,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主权,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和方法
我们要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我们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自行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搞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手让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法律规定的、经济的等手段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保证乡镇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2.2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促进产销的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农村的各经济成份之间、各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积极支持各类从事供销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有组织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逐步在农村中形成一个以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与众多农村集市相连接的市场网络。农民可通过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产品生产和产品价格策略以及自己产品的营销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方向,改变生产结构,使生产和需求自发地调节。互相适应。
2.3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面前,生产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改进生产,取得盈利。这既给农村经济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也使每个生产者得冒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经营管理咨询工作,帮助每个独立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决策和计划;寻求最佳方案,搞好合同管理。同时,还要把国家计划指导的要求,对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信息也传递给他们,这样就把局部的利益和全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和流通获得统一,求得最佳的全面经济效益。
2.4加强经济联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的激烈的竞争,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求得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联合。因为只有联合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使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联合可互相取长补短、拾遗补缺,把各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以便产生系统效应,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联合容易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而组织生产,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联合可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经验
一、财税政策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税收也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发生着变化,所以我国的财税政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合理的财税政策,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保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财税政策也能够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因为它存在的实际意义很重,不仅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也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收入。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经济发展阶段,还是较为衰退的经济发展时期,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财税政策的调整和相关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发展的,不同的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身的优势也是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这也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很多农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外封闭现象严重,加上不接受新鲜的事物,这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偏弱,财力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都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2.农村财政问题严重。现在很多农村的财政问题都已经显现出来,农村财政负债现象严重,导致财政风险增加,同时有的农村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的来源和去向不明确,账目不清晰,最终导致很多钱和财务账本对不上,一旦上面来检查账本就胡乱编造,应付检查;还有的农村挪用公款现象严重;财政用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资金非常有限。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土地产生的,很多农民把土地出让出去,自己出去盲目打工赚钱,这就导致土地大量流失严重,最终土地的质量也被倍其害,工厂的恶意竞争,也造成农村的财政困难现象。3.劳动力素质低。农民属于劳动者,他们依靠土地的经济来源于长年累月的积累,因此他们在种植土地的时候也是依靠的是经验种地,这种传统的观念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很多农村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益低。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都是年龄大和劳动能力差的农民,因此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较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也会受到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影响,劳动力素质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财税政策手段单一、投入不足。我国的财税政策针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手段单一,同时也存在投入不足的现象。我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部分财税手段都是减免、鼓励等,而在其他方面却没有明显的规定,这就导致农村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利用财税政策的调控手段来支持自己产业的发展。在对农村的财政支出问题上,也仅仅使用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在财政政策的允许下重新规划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针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一般的税收的优惠政策都是减免税收,因此在税收方面也是方法单一,这虽然从直观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节约资金,但是却不利于长期的使用税收政策来发展农村的经济。2.国家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不够。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脚步已经开展多年,但看其结果不是很明显,这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强大的财政在农业经济的结构调整方面,供给不足,因此农村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迫于资金的压力,只能缓慢进行或者停滞不前,国家的财政支持不仅包括资金的支持,还有一些技术、技能和人才的供给,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国民经济的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面而忽视了对农业的投入,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的发展处于落后的局面,这就是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进程,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发展投入也不足。国家对农业科研人员的教育投入不重视,因此导致了农业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对待农业科研人员的待遇也很低,这就影响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而对农业设施的技术投入也是欠缺,农业设施简单,技术很难得到创新,设备陈旧,影响农业的发展。3.国家税收设置有缺陷。税收设置狭窄主要体现在资源税和增值税方面,国家征收资源税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个出发点很好,因为农村的资源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资源税的征收有利于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但是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狭窄,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水资源也没有在范围之内,这在无形中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同时资源税的税负偏低,计税的依据不合理,造成了资源市场的混乱,没有对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也没有对农村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只体现在电力、建设、建材等行业,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增加了阻碍,同时增值税具有程序复杂、不易理解的特点,很多农村纳税人在交税的过程中都已经感到很不便。4.农村财政经济局面混乱。农村财政的管理一人掌权局面是常态,同时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做到公开透明,而财政报表也是马马虎虎,这就导致农村的财务工作混乱,财政不清晰,再加上农村没有对财政的监督部门,或者就算有监督机构,作用依然是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对于农村的财政和纳税情况没有监督,就会出现虚假不真实的情况,因此农村经济要想和谐发展,需要注意对农村的财政和税收工作做好监督,发挥监督的部门的职责,充分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四、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财税政策的措施
1.利用财税政策来把握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方向。政府合理的财税政策,能够减少农村政府的现象的发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来调节农产品的供应,避免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农产品或者农业资源的浪费或者哄抬物价的局面的发生。2.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优化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农村经济中农业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和谐化发展以此农村经济也应该加强对二三产业的重视,国家的财税政策也应该加大对其的支持。原有的农业政策不变,新型的农村资源产业应该加大财政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对待那些有优势的产业需强化。同时对于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也需要财政的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增值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升级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改造技术,同时也要采取科学化的财税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道路的前进。3.改革财税体制,增加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农村财政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改革财税政策体制。给予农村财政部门更大的财政权力,以使得财政部门可以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做好财政工作,同时要缩减财政的开支和对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分工,明确责任,这是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措施,也要进一步改革税制,国家可以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设置独立性的税务,这也是为了扩大财政收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通过财税体制的调整,缩短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便促进和谐农村的经济。4.加强对财税政策的监督作用。要想加强对财税政策的监督,执行监督的部门要做到三公原则,以免在工作中出现“走私情”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对于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明确职责,强化监督队伍建设,最终把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形成监督和管理并重的财税监督的新局面,也可以保证了财税政策的落实到位,最终也要提高所有农民的纳税意识,全民参与,做良好的纳税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在,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同时也清晰了解到财税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不难看出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能够积极构建农村经济发展体系,能充分发挥出财政税收的作用,并且使农村经济得到健康、长久、稳定的发展。
作者:高虹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大布苏工业园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应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格局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经济管理也是一个多元、高效、科学的信息化系统,众多信息节点和信息模块成为这一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要素。故而,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运行。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新的信息技术得以有效的应用,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就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分析。
一、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化技术设备成本过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然而,面对着较高使用成本的信息化设备,诸如:计算机、网络等,相当大部分的农民有着较大的难度,难以支付这些使用成本。并且在农民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对一些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对一些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就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农村经济信息传播渠道的缺乏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导致了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有着不同的要求。然而,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信息需求,信息传播渠道的不畅通却影响了信息的传输效果。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有以下几种渠道:一般都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或者一些科技杂志的转载等途径获取到的,尤其是对于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重点政策,诸如:怎样进行农村市场的开发,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等等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认知。
3.信息化网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在目前的农村,很多地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建立还非常的欠缺,总的网络体系覆盖面不广,其信息服务的项目也过于单一,这些都导致了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新的信息资源,而且相关农业的网站非常少,利用率也很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时间非常短,导致缺少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既了解农业又懂得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不能指导农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农业活动中,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并且是一项跨部门、行业、地区的工程,由很多复杂的业务技术组成的。所以,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好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积极的领导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应有的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加大农业网站和经济管理系统的建立,并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过程中,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帮助其完成信息化进程,引导农民能够合理运用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2 要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
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增强信息技术的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农业推广站和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结合起来,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扩大农村基础建设的规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将现有的农村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鼓励农民在在经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加农民收入,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弄寻信息化的发展和英勇,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制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还应该努力从多角度发展农村信息,努力扩展农民的知识面,使农业活动成为被信息技术指导的活动。
2.提升对农民信息化技术水平
由于我国农民处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阶段,缺乏一定的先进理念,所以必须要加快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帮助其建立起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意识,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普及,并且努力培养其对现代化设施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一些农村生产者,也应培养其应有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准确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农民对信息化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科技进行农业经济活动,提高农民的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4.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将信息化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农业活动中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农村信息数据库,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指导,但是我国的具体国情比较复杂,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建设农村信息数据库的时候,应该不断进行整合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使这些信息能更好的指导农业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束语
农业生产的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每个部门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提升我们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科学技术,只有保证了信息的科学性,才能加快我国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农业结构,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利津县陈庄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代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正在被加以更加紧密的关注,尤其是“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焦点和热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找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加强管理的核心,根据核心问题和内容,结合现代农村经济的实际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以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目标。
一、解读农村经济管理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党和国家的经济指导方针以及政策的引领下,密切关注农村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通过有规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管理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始终不能放弃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的大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农业产品的调配,达到管理农村经济的目标。简单说来,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相关政策领导下,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然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严密的组织架构,调控和管理农村经济发展[1]。(2)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设计到农村的经济社会条件、农村的市场环境、农业经济方针政策等诸多因素,国家经济总体战略方针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的组织行驶,就是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再生产的分配、消费的过程,采取的手段从决策到计划,再到组织协调,原则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家已经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围绕“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给予了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从初始阶段进入了改革攻坚的深水区。目前,发展农村经济是从国家到政府,再到农村各个村镇党委都非常重视并不断推进的工作。(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展已经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村的经济管理始终是国家下大力气实施的内容。这是因为,农业发展的好政策好方法要落实到位,是留不开经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推进的。农村的经济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工作,必须是围绕农村的经济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谋求新办法新措施的,其目标是要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来看,还有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存在,要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平静,就要直面这些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3)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问题方面加以总结。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者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上还不具备较高的水平,大多农村的管理者来自于农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作为管理者,对农村的优势资源,农业实际情况必须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规避缺陷,才能具有宏观的管理思路,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采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事的模式的羁绊,因此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事,处理问题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处理结果带有偏见,无法达到公正、公平。这种“土管理”的管理方法,必须加以改变。让更多拥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中,将农村的资源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且通过良好的农村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下来,干下去[2]。第二,农村经济建设是需要不断政策加以扶持的。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政策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建设发展方面的政策,始终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针对农业人口庞大、农村分布分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性强、农村发展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和解决。但是事实是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离开财政支持就显得苍白无力,自身发展缺少相应的政策刺激,仅仅依赖财政的支撑才能走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自我创新的表现,离开了政策扶持管理就无法实施到位。(4)由于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农村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到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有脱节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处在滞后的状态,农民的竞争意识不强,沉溺在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中,缺少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因此农业产业普遍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资质,这种态势造成了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农业材料和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青睐,农村经济收入水平难以体高。这些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短板,造成了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的情况。
三、农村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1)针对上述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拿出有效的经济管理的方法来加以改善。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针对问题展开工作。(2)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我国的农村问题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始终是依法治国,保证农民的利益的。从建国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的法律的制定拥有了大量详实和具有成效的成果。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劳务管理条例》等等。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农村经济管理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村经济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合法权益而展开的。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给予农村经济管理者们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组织架构需要将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尤其是乡镇的领导干部层应紧紧围绕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转变管理思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农业资源的模式上努力。在农业资源利用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链条,新工作方法,推进农民收入增长,保证农业发展稳步前进。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进行转型升级的安全保障,增强农村综合竞争实力。(3)加强基层政府的协调组织架构的建设,建设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将矛盾、权益、诉求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加以治理,坚决将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将矛盾加以处理,避免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在经济管理职能的设立上,乡镇政府的管理者们应代表农民的利益,集中农民的思想,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经济建设,调动农民的民主热情,发挥农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开展村务公开、岗位责任制等,针对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展开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听取农民的呼声,为农民解决困难。真正通过服务型、发展性的管理机制来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因此加强培训是体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强化正直素质,使管理队伍具备工作责任心、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通过所学、所知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以指导、帮助和扶持;同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的方法,给予管理人才良好的条件,让优秀的管理者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中,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把控和运营的作用,保持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农村基层的管理工作岗位有专业的管理者履行职责。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涵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和运营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对时事的关注,离不开时展的要求。因此,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始终要坚持的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真正将自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升级转型作为己任,从而为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的小康之路做好基础性工作,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占茹.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8):222-222.
农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发展中小农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西部地区无论是在领域还是在人口数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农业部2003年《农业统计提要》显示,西部地区仍有高达两亿多的乡村人口,一亿两千多万的乡村劳动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地区差距,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意义重大。根据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实物资本短缺引发的贫困恶性循环,即“农村资源生产率较低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储蓄能力低资本短缺农村资源生产率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本形成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作为促进农业、农村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农村金融发展自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育不足,致使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进而严重制约了西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以及中央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对西部农村金融成长不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影响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失衡,造成相对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资金大量流失,加剧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表1显示的是2002年全国与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情况。从中可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472元、3259元和2598元,东部优势明显;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部也最低,说明东部的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而西部农村金融的制约则导致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表显示的是1996-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1996年的10458.63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1904.69亿元:而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尤其是西部地区200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仅为1951.96亿元, 比2001年的2847.57亿元下降了近900亿元。这也是造成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比重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农业和农村中依然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较低。这样,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低水平实际上就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较小的货币流通量。实际上,由于低水平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制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进入农村资金循环的货币总量就会偏小,进行价值增值的资本也就偏少,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就偏小,农村金融业务空间就会受到制约,进而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就会陷入低水平均衡的陷阱。
总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失衡的后果是严重的,为农村经济、金融改革埋下许多隐忧。这种状态不仅加剧了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公,使得越是贫困的农村地区越难以获得资金的支持,不利于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由此可见,不解决农村地区间的金融、经济差距问题,势必影响到中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成长机制与模式构建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决不是简单的注入资金、政策扶持所能解决的,现存的许多研究往往容易陷入这个“陷阱”,过多地纠缠在如何依靠农村金融增加对农村地区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政策运行的结果往往一边是资金的投入,同时更多的渠道出现大量资金的流失。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成长不足的基本原因是国家实行“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制度抑制的长期积累,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当然,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成长必须要既符合自身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特征,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目前西部农村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来看,应当建立一种政府诱导型农村金融成长机制与发展模式,为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提供连续的正向激励,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适应性发展。具体的政策措施应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法规制度 法制建设落后是制约西部农村金融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法规制度是解除西部农村金融抑制、实现西部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基础。首先,必须以法律保障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主体的资格健全和行为规范。法律规范要明文规定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和标准,要利用法律的规制、引导、教育等作用有效克服主体行为的自发盲目性。同时,依靠法律强制力切实保障契约履行和金融市场有序运行。例如,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当前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能够起到有益的辅助作用。政府应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给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地位,创造条件让其自发地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同时,为了克服非正规金融所存在的一些弊端,政府应对本地的非正规金融加以扶持和引导,对非正规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为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咨询和引导服务,促进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流,以此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非正规金融服务体系。其次,要依靠法制的力量,维护良好的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西部农村金融环境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不但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还要加快建立西部征信系统和征信制度建设,更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理违犯金融法律法规、破坏金融环境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第三,要依法规范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行政活动。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这种积极作用。要把一个地区金融环境的好坏作为衡量基层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奖优罚劣,对那些任意干预金融活动、造成严重损失的政府机关和官员,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促进西部农村形成差别化、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模式 通过政府政策诱导实施差别化的农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是促进在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西
部经济发达地区应选择“市场竞争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政府的责任主要是是加强市场监管,扩大市场开放,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秩序,构建农村金融安全网,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重点解决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错位问题,从淡化所有制金融,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开始,发挥农村金融政策的引导和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诱导机制,引入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专门化的、地区性的、赢利性的农村股份制、合作制商业银行,鼓励各类商业性金融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同时要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鼓励地方政府参与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建立与多元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西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应选择“政府诱导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区域性的农村金融中心,形成农村金融增长极。重点是围绕农村,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经营等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促进农村金融结构与之相适应,当前重点是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同时要扩大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作用领域,重点是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等提供金融支持。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应选择“政府扶植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政府的重点是培植并维持农村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不断增强其功能,重点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小额信贷,鼓励发展民间互金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给予资金支持,使之摆脱引缺少资金而导致的贫困恶性循环。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因综合国力有限,经济投入不充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使农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2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结合我国综合国力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和谐有效发展。对于新时期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2.1对农村经济结构及时的调整
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要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多措并举,多种经营,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多村一品”“一乡(镇)一品”等方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市场需求层次的农产品,丰富农业的产品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的综合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将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
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行当前国家施行的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方式和租赁经营方式,逐步将部分土地集中在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手中,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既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连片开发种植,又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养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有效地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项目扶持和政策扶持,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带动农民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提高。
2.4帮助和鼓励农民实现科技致富
新时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以科技推广项目对农民的扶持和培训,调动农民科技致富的热情。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更要不断的加强对农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以科技知识为主,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语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问题 策略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开始全面展开,其中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也未严格执行目前的财务制度。有些村干部的自律意识不强,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甚至会以招商引资为名挪用公款进行招待、旅游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村干部会把招待费用替换为村办公室修缮费、养路沙石费进行报销,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财务的规范管理。同时,农村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制度,也没有很好地执行预算、决算制度,财务开支随意性很强,导致基层经济发展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其次,落后的农业体制,劳动生产率难以有效提高,降低农业生产升本;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几千年来都是农民分散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因这种制度极大了给调动了起来。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每块土地从事相同的工作的成本比协作劳动成本高的多,过于分散的土地,联合收割机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限制,劳动生产率没有因为先进的技术而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没有形成系统规模的发展模式,抵御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的能力不如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还为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形势。一直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尤其是在种植业上。一些农作物在遇到持续涝灾就会明显减产,从而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首先,要完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经济管理财务行为,提高理财能力。要加强民主理财,加强审计监督,在每个村可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小组成员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选出村中人品正直、做事公道、有威望的村民,禁止村干部不按照规定的程序选取理财小组成员;促使乡镇经管部门加强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不断提高村会计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村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进而不断提升个人理财水平;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使村级的财务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民主理财中来。农村经济发展财务公开争取做到及时公开、财务项目具体、公开内容真实,以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白,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就按照国家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品,重点提高品质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对专用品种的生产要大力重视。建设实施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同时,农业劳动我国有50%的人口都在从事,我国有着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资源,有着十分大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潜力。所以,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先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内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此外,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普及的步伐要加快,对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要做到合理分配,科学管理,精耕细作都可在不同层面拓宽了就业空间,提高农民整体收入。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51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强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农村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地政府都开始采取措施支持农村发展,也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如对农村的粮食进行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但是这种程度的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村的发展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1.2 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农村都属于经济和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近些年来。虽然农村有了一定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教育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仍有一大部分人员思想落后,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1.3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地区的管理比较松懈,加上村民受自身因素的制约,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引进了破坏性和污染性很大的项目,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水资源被污染,植被遭到破坏。虽然一些项目在短时间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不可持续发展,长期下来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还会导致环境恶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1.4 农村生产较为分散
我国农村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家庭土地承包和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这就出现了农业生产较为分散的局面。农村的这种生产模式,为一些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分散化的农业生产的缺陷是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如果农村持续保持这种生产模式而不采取创新,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发挥农村经济部门的领导职能
目前我国正在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需要落实,农村的经济管理需要向着稳定化、长期化的目标发展。作为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宣传执行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重视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完善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 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
完善的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和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强化领导队伍的建设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基层农业部门中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设置专门的岗位,业务人员要固定,不能频繁的更换。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岗位的职能,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等工作要严格执行,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也开始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其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提高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要注重经济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另外,还可以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4 加强调查研究
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国家投入力度的增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较多,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所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各地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一些农业问题的决策提供依据。
2.5 完善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农村主要以土地承包制度为主,因此农村的发展也要围绕土地开展。严格化土地保障制度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有效利用农村土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扩大耕地面积,耕种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引入高新科技,积极推广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另外要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为农户培训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让农户及时了解先进的科技信息,跟随时代的发展方向,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
3 结语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农业资金不足,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生产较为分散。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发挥农村经济部门的领导职能,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低下,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追究其深层次原因,就要深入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在,从而分析出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我国处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当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全局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何才能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现状
我国农村的经济在60年代以来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民主义的过渡时期,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第二阶段,这期间弄寻经济发展因受到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第三阶段也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了的提高使农村经济上了一大台阶,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生活逐渐走向小康化。目前,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1.1 农产品质量跟不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发展技术滞后,生产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准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对生产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和科技不足的限制,且建设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1.3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集体经济意识薄弱,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导致不平衡发展。
1.4 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只能以传统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粮食作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素质的提高。
1.5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电力、通讯、运输、环保、供排水等设施短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尽管“十五”以来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2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近几年,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要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
2.1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在资金投让方面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疏通供应渠道,启动农村经济的资金。同时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及渠道。使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3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2.4 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大部分乡村对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没有大的举措,群众缺乏市场意识,把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视为唯一的增收渠道,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济。使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创造条件。
2.5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产品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对农民素质、知识的提高,从而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创新、经营、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
3 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现在贫富差距相当大,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全局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
[2]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江小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文隆,泉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优化;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更是县域经济着眼国家经济战略发展,谋划“十三五”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樟树作为全国百强县,扎实的工业基础、牢固的农业发展,决定了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大力深化农村经济发展,是樟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借力供给侧改革,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从“产业+产品”的目标构建,到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再到政府推动力的形成,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让樟树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6.3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3.16亿元。在笔者看来,供给侧改革下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内外条件的创设、发展基础的夯实,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樟树是全国粮食种植大县,依托粮食产区发展潜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一直是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2016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67万亩,总产53.82万吨。坚持以“产业+产品”作为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就是要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农业农品经济效益的不断扩大,走“中高端”农产品的供给路线,走“绿色发展”的产业道路,将会是盘活樟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着力点。1.制定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路线。传统单一、零散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应“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以“绿色经济”为主线,“特色经济”为色调,依托农业经济发展资源,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产业。通过山林、田湖的资源优势,提高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通过转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构建以休闲旅游、新型农村合作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主体,更适合当前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比如日益发展起来的阁山镇黄家巷三层楼农家乐和阁山的爱农湖生态主题乐园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铺设产品价值效益化道路。农产品的价值构建,是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樟树市传统种植、养殖业的产品价值效益低端化,进而难以在市场中形成有力竞争。为此,铺设产品价值效益最大化的道路,就是要通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发展科技含量的过程,提高“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提高樟树农业的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全国范围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调。但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下的优化与调整。樟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阁山农业两区”为核心,投资20亿,建设江枳壳农业发展项目、蓝莓有机农业发展项目、中药材植物园、广来健康有机水稻、圣果农业果园谷,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樟树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1.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纵深。传统农业产业拘囿于田间,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樟树应在“农业两区”建设的推进之下,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强化农业产业价值链更好惠及农民。樟树应在粮食产量稳增长、畜牧业稳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的生产功能,实现“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产业模式。2.深入推进农业工厂化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要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也着力突出工厂化农业的发展布局。当前,樟树市“阁山农业两区”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就是走工厂化农业道路,但是新兴业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将一、二、三产业发展充分融合,进而构建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在农业经济优化与调整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有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樟树市在全面部署、深化发展的进程中,一是要坚持理念创新,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要“推手”的作用发挥,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1.创新管理理念。樟树市应以创新发展为主导,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突破僵化的理念束缚,着力于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从谋划部署、到政府决策推进,都应基于实际发展的需求,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的倾斜引导力,支持并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2.创设良好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一是要创设宽松的农业发展环境。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政策给予扶持,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夯实发展的基础;二是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从“农业+观光”、“农业+工厂化”的发展模式着手,制定相应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而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的优化与调整,是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樟树市在全面谋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紧扣鲜有农村经济体系,着力于搭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三是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谋划布局、全面深化发展,建设具有樟树县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钱纯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以皖北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6(05).
[2]赵川.乡村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以大香格里拉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5(13).
[3]朱锡明.大力推动转型发展支持供给侧改革[J].新金融,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