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1 09:09:39

芦花荡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82-01

苏霍姆林斯基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芦花荡》一文时,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再呈现课题:《芦花荡》。最后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听教师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以游戏活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2篇

P键词:水生植物;湿地公园;美化环境;净化水质

中图分类号:S68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097-03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960万km2国土上长江、黄河等大小江河纵横交错,川流不息;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小湖泊以及各类池塘、水库遍布全国各地。气温由南向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众多的水资源和稳定的气候条件为水生植物的孕肓、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特别是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有机物质丰富,土壤肥沃,水质水温都有利于众多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水生植物不仅能美化、亮化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营造园林环境;同时还能净化的水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一方面由于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工业,但又缺乏处理工业污水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城里务工,加速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但城市处理生活污水的步伐又跟不上;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侵入了人们的用水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针对人类赖于生存的饮用水源日益被污染问题,建设部号召全国各地政府根据各城市的湿地资源,建立湿地公园,通过湿生植物群落的广泛种植来净化水质,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山东省荣城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建成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随后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黑龙江富锦湿地公园、江苏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苏州虎丘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各具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相继建成,众多的水生植物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水生植物的分类

水生植物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各地的气候条件、水环境、土壤肥沃度等形成了如下几个种类。

2.1 挺水类水生植物

这类植物群落种类较多,生长在江、河、湖、池塘、水库等近岸的浅水区,在浅滩、沼泽地中也有生长,其根扎在水下泥土中,茎、叶挺立伸出水面生长,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状茎。园林中常用的挺水类水生植物有再力花、芦苇、荷花、香蒲、菖蒲、水葱、千屈菜、灯心草、茭白、慈姑等。再力花、芦苇、荷花由于单株繁殖能力强,生长茂密能成为单一的芦苇荡、荷花荡。如江苏常熟市沙家浜的芦苇荡、宁夏回族自治区沙湖的芦苇荡等都是以芦苇为主的水生景观植物。又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荷花荡、苏州拙政园四面荷花厅前的荷花荡等在夏日的旅行季节中,夏日荷花别样红是最让游客流连忘返的一大亮点。

2.2 浮叶类水生植物

这类植物群落也较多,生长在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水域之间,植物的根和地下茎生于泥土中,无明显的地上茎,叶片浮在水面,但植株体内藏有大量气体,才能使叶片或植株平稳地浮于水面生长,茎或叶柄根据水的深度会自发调节生长。园林中常用的浮叶类水生植物有菱、芡实、睡莲、克鲁兹王莲等,如菱在我国东、南部的乡村池塘、小河流中都有生长;芡实在苏州地区广泛种植,其秋天成熟后的果实“鸡头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苏州老百姓人人喜爱的食物;睡莲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也广泛种植;笔者见到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王莲,叶片犹如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绿色托盘浮于水面,洁白的花朵终年盛开着,再配上岸边的椰子树、棕榈树等,水面景色十分壮观,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沉水类水生植物

这类植物群落也较多,常为单子叶植物,根、茎全部在水中生长,叶多为狭长或丝状,通气组织发达,各器官组织具有典型的水生植物特征。但对水质要求较高,因为水质会影响其对光的需求,在腐殖质含量高的淤泥湖泊、池塘内生长繁殖非常快 。常用的沉水类水生植物有:黑藻、金鱼藻、水车前、苦草群落。沉水类水生植物除了净化水质、为水下动物提供生活栖息场所外,大部分用于水族馆、水族箱内与其他景观元素白砂粒、小景石等组成水下景观供游客观赏。

2.4 漂浮类水生植物

这类植物群落相对较少,分布于静水区域,根不生于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于水面,叶片多为亮绿色且革质,体内通气组织发达,可以随风漂浮,繁殖能力强,能很快占领水面并抑制水藻的生长。常用的有大漂、凤眼莲、马尿花、满江红等。满江红主要是人工栽培,在稻田、池塘、湖边常见,多为单生群落。凤眼莲生长于浅水区,须根发达,分式繁殖快,加上管理简单,是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优良水生植物。

3 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群落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材料,不仅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具有净化水质、改善和营造水体生态环境的作用。随着全国各地政府对水体环境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保护好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营造人工湿地环境来保护生态水资源,“人工湿地”这也许是时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的国家,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湿地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等,我国可分:东北湿地区域,如黑龙江富锦湿地公园;西北内陆湿地区域,笔者去宁夏沙湖考察,发现沙湖主要有芦苇、菖蒲、水生鸢尾等禾本科水生植物;青藏高原湿地区域、云贵高原湿地区域以莎草科的苔草和蒿草为主;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因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许多水生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天堂,苏州处于这个湿地区域。下面阐述苏州地区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应用情况。

3.1 苏州虎丘湿地公园概况

苏州虎丘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侧,占地面积12.04 km2。其中:陆地面积占30%,水域和湿地面积占70%。有苏州园林设计院负责设计,设计了水上森林、桃花岛、芦苇荡、水生植物品种园、“水八仙”展示区、水生植物生产等。配置了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种植各类乡土树种、水生植物近350种。工程于2008年开工,由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包含了地形改造、景观建筑、景观小品、市政道路、市政桥梁、给排水、树木种植等。

3.2 苏州虎丘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园内除了栽种陆生、水生之间的边缘乡土树种:如枫杨、乌桕、女贞、红果冬青、中山杉、水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竦厮伞⑽藁甲印⑷角枫、重阳木、苦楝、合欢、垂柳、桃花、迎春、黄金条、金丝桃、美人蕉等植物外,还大量栽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生植物,其中沉水植物有:苦草、大水芹、菹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水车前、金鱼草、水盾草等;漂浮植物有:大漂、浮萍、萍蓬草、凤眼莲等;浮叶植物有红菱、白千叶、西湖红等;挺水植物有:再力花、千屈菜、水葱、黄菖蒲、茭白、黄花鸢尾、芦苇、香蒲、睡莲、慈姑、泽泻、荷花、旱伞草、梭鱼草等,具体数量和品种见表1。

同时还种植了代表苏州古城东郊20世纪70、80年代农夫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水八仙”慈姑、芡实、荸荠、茭白、红菱、水芹、莲藕、纯菜等以供现代苏州人和外来的游客观赏。历经几年的建设,目前展现在苏州人眼前的是一个具有江南印象、水乡记忆、四季有景、丘林相映、物种和谐共生、景观小品点缀其中、充满时代气息的湿地园林。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和苏州古典园林一样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3.3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应用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位于高新区镇湖街道,总面积4.6 km2。规划设计了水乡休闲区、湿地生态培育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生态休息区、湿地展示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科教区等7个区域,种植各类水生植物芦苇、菖蒲、再力花、水葱、茭白、荷花、睡莲、红菱、梭鱼草、浮萍、水车前、大水芹、苦草等23个品种(表2)。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已成为苏州市民双休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春天各类挺水植物嫩绿色的芽叶加上岸边的桃红柳绿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夏天一池池荷花、睡莲盛开的花朵让人留连忘返;秋天芦花白、稻谷香一派丰收景色。

4 结语

水生植物作为植物学的一个门类,在湿地生态系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在古典园林、自然生态湿地、人工生态湿地中有着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净化被污染了的水质,过滤和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园林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水生植物的知识,掌握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观察、记录各水生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规律,对适应性广、吸收水中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品种进行重点培育,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安琪,陈佳艳,李修岭.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6(16).

[2]覃晓艳.浅谈水生植物与园林植物造景[J].绿色科技,2013(3).

[3]石喜梅.重庆地区水生植物在饮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6(22).

[4]潘 潺.建筑空间创作中水体景观设计[J].读天下,2016(9).

[5]严敏芝.水生植物在上海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3(3).

[6]赵宋艺.昆明公园滨水植物调查及景观研究[J].绿色科技,2013(5):144~146.

[7]王安琪,陈佳艳,李修岭.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6(16):13~15.

第3篇

树立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 的发展意识,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环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程标准悄然出台了,它改变了过去人为地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割裂成 工具性、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 等几大块的做法,对此作了更为深刻而准确的阐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拘泥于教本,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能落到实处 只有开放型办学,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 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朱熹说: 始读,未知有疑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只有熟读课文,钻研课文,熟读才能多思。 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如:生字和新词、词语和句子的选用、段落的划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三 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质疑水平。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科学性较为突出。而多媒体语文课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论天说地、谈古道今、写景抒情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属性。对此,教 应努力指导学生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走进作品去领悟,从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在 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这一点学生自己也是不容易概括到位的,也提示了问题的答题域在舞蹈进行中的段落。

其实很多课后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提问,往往含有对课文理解有助的信息点。学会了根据课后问题质疑,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提高了质疑的能力,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知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求异、学问让质疑增强趣味

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的问题去学习,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以问题为纽带,让质疑走向深处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教师要会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理解思考质疑的和谐统一体。《芦花荡》一课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老英雄的形象用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点出人物的神韵。这是人物刻画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学生质疑过程一定会涉及人物这个问题,到时我说:“我总觉得这个人物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又表达不出来,谁能帮我说明白?”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表现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稍加点拨同学们对主人公的刻画就有了深入的理解。学生问:“老师芦花荡在哪?和小兵张嘎是一个地方的吗?一定很美,”“我说不好,你想去呀?”学生们一下子笑了。“我下课查一下。”“老师我去查,下午向大家宣布答案!”“我们看看芦花荡美在哪?”学生的一个问题把大家带入了探究富有诗意的景物意境中去了,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抗战时期的芦花荡不写硝烟只写美景,为什么呢?”“景物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展现情感的,是美的基调。”学生们竟然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美。这个问题如果单靠老师讲就无味了,通过质疑探究,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拓展。

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课堂,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以问题为纽带,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愉快的享受自己的成果,展示课堂效果最好的形式 。

第4篇

开元河,她源起泰山西南群岭,流经岱岳区青春创业园,从泰山新站新城区大门前流过,注入泮河,汇入大汶河入海。本次项目“开元河一期规划设计”北起新站北街,南至学院路,全长1680米,主河道宽50米(泄洪道)。规划设计面积26.7万平方米。

开元河流经南黄村、马湾村、曹家庄等村庄,据当地老百姓讲:传说这个河湾内住着一条黄龙,保护当地村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站在开元河与灵山大街交汇处的桥上,向西望就是虎山和未来的泰山新站。

规划设计依据:

新城区规划设计

湿地保护公约

公园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甲方提供现场勘测图及有关要求

现场踏勘

开元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性质

供公众游览、休憩、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的人工湿地公园,为城市提供一个富氧循环的是“湿地之肺”。

原则:

生态为主,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保护、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廊道生态)

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与旅游休闲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经济实用原则:以较小的投入创造极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理念

依河流为基础,建造开放式水生植物群落,形成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发展的循环式生态系统。

抓住地域特色:以生态水上活动为主要内容,服务市民,形成休闲科普教育基地。

突出新城区本地域文化特点。

规划设计总结构:

形态结构:

整个湿地公园形成“一廊两斑”开元河湿地生态系统,即一个生态廊道,两个生态斑块组成。

一廊:“龙虎开元”之开元河生态廊道

两斑:“虎山映塔”斑块:从新站北街至新站南街,面积14.6万平方米。

“龙湾史话”斑块:从新站南街至学院路,面积14.6万平方米。

根据现场自然水面条件,设计两个不同功能斑块:虎山映塔生态湿地以游憩为主,龙湾史话以生态湿地科普教育为主。

景观结构:

一线:一个山水生态线―开元河

二章:虎山映塔、龙湾史话

八景:根据对本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的调查,我们对开元河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依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结合本地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泰山开元河湿地生态景观,建成后泰山新站城市新片区可形成前有开元河(黄龙湾)环绕,背有虎山塔为靠山的“山水城市”格局,同时呈现出开元河湿地八景。

八景:

虎山映塔:依灵山大街与开元河交汇处为中心,远借虎山高塔,近亲开元之水。设计“泰山开元河湿地公园”入口标识及虎山映塔景点题名。人在栈道上行走,近观鸭鹅戏水,远望虎山高塔,形成山、水、塔、人相聚相亲于镜水湾之中虚实相间的湿地景观。

琴石飘乐:从新站北街至新站南街。河段中,以石栈道、卵石护岸设计为主。每当风吹浪花轻击青石板时,浪花敲击石栈道的“水乐”会随风飘入栈桥上行人的心忐,与开元河波浪一起久久回荡。

柳堤听曲:保留原有河堤及古老柳树,在柳下河边架起栈道。人走其中,上有垂柳飘飘,下有群鹅嬉戏,黄莺啼鸣,形成一种乡野生态景观。

芦花飞雪:利用原有湿地洼塘,种植芦苇蒲草,科学引流开元河水,形成秋季芦花,冬季飞雪的生态湿地景观。

润泽书香:与英雄山中学东门结合设计,设计学生修读广场,广场采用木质栈道平台与荷花睡莲水池结合设计。形成荷香、水香、书香三香飘逸的景观环境

水活沁心:根据湿地的科学内涵,设计人工湿地科普水景观,主要对学生、市民。讲述湿地的功能和作用,唤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丰草木驿:利用原池塘鱼塘,种植蒲草、千屈菜、菖蒲等泰山特有的水生植物,结合木栈道形成水生草类植物湿地景观

新栈开元:在社区和主要道路边的人工河岸附近,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亲水平台、当地文化小品,丰富开元河人文景观。

环境容量

Q= i x s / w

(Q:最大公园游人容量;i:生态环境容纳系数; s:公园面积; w:人均占有公园面积)

最大公园容量Q=2670人/日

建筑及道路系统

建筑设计

管理房:现代园林建筑

亭廊花架:木质、草木结合为主

游舟码头:石质、木质结合

道路系统:

道路分三级

一级路为主要园路,宽4米,贯通两岸景点。路面为彩色沥青,彩色水泥压模。供电动车,自行车游览。

二级路,宽2.4米,连通景点内各景通道,路面为自然石材。供游人步行游览。

三级路,宽1.5―2米,主要是栈道和游步路构成,路面丰富多样。供游人水上游览。

绿化植物规划

原则:

以当地水生植物为主;

以水生植物和林地为主,草坪花卉为辅;

体现季相特色,乡土风情、生物多样性。

树种规划

各景点依据景观特色和当地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植物栽植。以柳树为骨干树,以乡土树为基调树种,选择当地特有:泰山千屈菜、菖蒲、杏菜、芦苇、蒲草、狼尾草、荷花等水生植物。本着生态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因此,本园依水生植物和乔木为主,以植物造景为主。

第5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景观红楼文化 文景齐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上海大观园概况

上海大观园位于上海市西南角青浦区境内,东临淀山湖,西靠元荡,与江苏省毗邻,距市中心(人民广场)65公里,离虹桥国际机场45公里。

上海大观园是1979年开始筹建,自1984年5月边建设边开放,于1988年10月基本建成,并全面开放。该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并由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承接施工。该项设计先后获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鲁班奖”,并被广大群众评选为上海“十佳建筑”之一。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AAAA旅游风景区”。

上海大观园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造的仿古建筑群大型园林“大观园”,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省亲别墅(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衡芜院、体仁沐德、秋爽斋、蓼风轩、藕香榭、暖香坞、稻香村、栊翠庵、红香圃、芦雪庭、沁芳桥、梨香院”等20多余个景点。在匾额、楹联、人物以及园林植物配植之间有着一种内在联系,表达了浓郁的红楼文化气氛,充分体现了园林植物与红楼人物故事的巧妙结合。

2、园林布局与造园艺术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妃元春省亲的行宫别墅,所以应具有皇家苑囿的气派格局、又是若干“红楼”女子与贾宝玉起居游乐之处,所以须备第宅园林的清静典雅。今天的上海大观园,整个园子布局得体,建筑宏伟,崇阁巍峨,雕镂精细,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古木挺立,绿竹相映,兼有皇家苑囿气派和江南园林秀丽的风格,可以说是《红楼梦》文学艺术的再创作。这些精心设计,观赏之后将使您沉浸在《红楼梦》的意境之中。

3、上海大观园主要景点与植物配置

3.1红香圃、芍药栏、牡丹亭

红香圃、牡丹亭这一带广植牡丹、芍药,花团锦簇。两者花期相近,花形相似,一起种植,可延长花的观赏期。其主要区别,牡丹是木本,芍药却是草本。

《红楼梦》第62回,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以及王熙凤的丫头平儿,正是同一天生日。那天大观园的一群青年人喝酒作诗,猜拳行令,呼三喝四,任意取乐,真是十分热闹!后来忽然少了个史湘云,到处寻找无着,最后却见她醉卧红香圃后芍药栏一块青石板上,四面芍药花瓣飞了一身……,这就是“憨湘云醉卧芍药裀”。此情此景性格天真浑朴、襟怀坦荡磊落、举止豪放忘形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3.2怡红院

贾宝玉住所。因院内一边种着芭蕉,一边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故宝玉题名曰“红香绿玉”,贾妃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

门额“怡红快绿”,“红”指海棠。《红楼梦》里描写贾政说此海棠:“这叫做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出女儿国,故花最繁盛”;宝玉则说:“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儿命名”。可见,海棠花与脂粉气之关联。“绿”指芭蕉,芭蕉叶阔大,表面无蜡质,可以写字,所谓:“书成芭蕉文犹绿”,可见其书卷气。曹雪芹赋予贾宝玉的,园林设计师渲染怡红院的,正是脂粉和书卷气。因为贾宝玉虽为“富贵闲人”,却并非纨绔子弟,有着相当文才,只是厌恶仕途,把八股文指斥为“沽名钓禄之阶”。却喜欢“在内帏厮混”,对大观园的女孩们温文尔雅,体贴入微。他料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怡红院固然大富大贵,但也反映了主人的“琴棋书画,耕读传家”的造园立意。

3.3栊翠庵

写栊翠庵自然同妙玉分不开。妙玉出身于读书官宦人家,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因儿时多病,被父母送入空门,带发修行,又随师父入长安,后被贾府请来,成为大观园中一种高雅别致的点缀品。栊翠庵是曹雪芹为妙玉设计的,灵巧端秀,清静典雅,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一片“净土”。

入院门,迎面是放生池,池后有盘槐二株,暗示了妙玉出身的高贵,因盘槐树冠如华盖,按中国封建时代制度,凡五品官以上人家才可栽种此树。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庭赏雪那天,宝玉联句认输,李纨罚他去栊翠庵讨梅花,这便是“访妙玉乞红梅”。

栊翠庵院内院外种植大片红梅。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花香自苦寒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清香沁人的红梅花,一方面显示了妙玉的孤傲,另一方面泄露出妙玉内心的热情。妙玉身在空门,六根未净。细观《红楼梦》原著,大观园中真正爱贾宝玉的,除黛玉外,要算妙玉了。院内又配置了腊梅、银杏、白色莲花。腊梅数枝,凌寒花开,“便从雪去不传言,才是春来即幻身”,暗喻佛教清幽的精神;池内白色莲花,象征“远离尘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数枝银杏,枝干遒劲,绿荫匝地,因形似菩提树,对其崇敬有力。佛教把菩提树视为觉悟之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3.4稻香村

稻香村为李纨的住所。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青春丧偶之后,便清静守节,带着她的儿子,或做点女红,或课子读书。稻香村在《红楼梦》里描写的是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稻香村体现着“耕读传家”的立意。贾政曾对众清客说:“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贾宝玉题对额,取唐人许浑的“柴门临水稻花香”诗句,命名此地为稻香村。

院内遍植桑、榆、槿等,另有佳蔬菜花,即符农村的田园风光,又合李纨清静守节的隐居生活。

3.5蘅芜院

蘅芜院为薛宝钗住所。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才具不凡,态度稳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所以她常用“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番道理规劝宝玉,自己则努力成为贤淑明达的女子。宝钗实际上从未对宝玉真正动过情,但她一直为实现当贾母的孙媳妇的目标而努力,所以竭尽智慧和能力,向着贾宝玉的周围做功夫。《红楼梦》中曾写到贾母为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当时让她点菜点戏时,薛宝钗专点了些贾母爱吃的菜、爱看的戏,还说了一句凡是老祖宗喜欢的她也都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形容薛宝钗是恰如其分的。

“蘅芜”是传说中的一种香草,蘅芜院假山石上多牵藤引蔓类植物(藤萝、常春藤、爬山虎、凌霄等),也是有意创造的环境,暗示薛宝钗之善于攀缘。

3.6潇湘馆

潇湘馆因竹子湘妃竹而得名。该竹原产湖南洞庭湖之君山上。相传大舜南巡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至,哭之极哀,泪染于竹,即成为湘妃竹,或称斑竹。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即出此典故。湘妃竹斑细而色淡,含晕,中有一点紫,作箫管最贵。

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又常动情伤怀,潸然泪下。潇湘馆内千杆竹:湘妃竹、紫竹、刚竹、哺鸡竹、凤尾竹、玉竹、淡竹等等,萋萋绿竹,修竹有节,正印合了林黛玉孤傲不群的态度、洁身自好的情操、孤傲多愁的个性。

3.7大观楼

大观园的主体建筑群。以高15米重檐歇山顶的大观楼为中心,一片碧绿碧绿的琉璃瓦,四角飞金,楼阁巍峨,气势宏伟,真是富丽堂皇,因为是贾妃行幸之所,所以为行宫体制。为了反映帝王者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白皮松、金钱松、五针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的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帝王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这些树种耐旱耐寒,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树枝雄伟,堪与皇家建筑协调;且规则式地种植于院内东西两侧,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枝盘槐规则地植于小建筑前,仿佛警卫一般。同时为了炫耀“玉堂富贵”等封建意识,院内配置了白玉兰、海棠、桂花等树种。

小结:

比照大观园重要景点的楹联匾额内容与植物景观现状,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在一些次要景点或主要景点的次要部位的植物配置,处理不够到位。水生、湿生植物的应用缺乏,没有充分发挥水生、湿生植物的造景和生态功能。如:

4.1芦雪庵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

对比现实中的大观园,无此重意境,甚至无芦苇可见。假如在芦雪庵四面种上大量芦苇,成片的芦苇不但可以美化堤岸,还与水中植物、岸上乔灌木一起构成不断线的景观层次。“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浑似白雪,与阵阵涟漪的湖水一起将构成一幅绝妙的深秋景色。

4.2藕香榭、紫菱洲

第6篇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型课堂

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不仅让我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而且让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育中一些细节的关注,它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农村语文教学的状况,要在语文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培养怎样的人,就要看各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如何在社会大背景下按照《纲要》更新语文教学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改变语文教学与课改精神相悖,扭转“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思想观念,走出语文教学高付出低效率的尴尬境地。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巧设练习使“文本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层次化”改变教师“一言堂”式教学,让学生从题海或活动形式化的课堂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那么,如何实现利用语文课堂,把学生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关键是课前巧设练习,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串联在一起让练习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即有目的地完成语文教学又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语文练习。

一、高屋建瓴,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练习要设计得好,首先要熟悉考纲、教材。所指的考纲、教材并非单纯以中考为目的的考试纲要,并非指每一册书上要教的某一单元、某一课,而是细化到每一个年级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针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分别就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分年级分单元地制定了详尽的评价目标,还有细致到位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侧重,甚至有例题分析、典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七年级上、下册“着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体验,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质疑问难”。把每单元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说明。甚至对各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作了详注。八年级则在七年级的基础上具体引入文体学习,加强了文言文的分量。九年级则着重培养欣赏文体的能力,阅读议论文、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才不会让我们的练习设计公式化、形式化、题海化。必须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偏重“工具性”,认为语文纯粹是方法技巧的传授,往往使语文课堂成为无血无肉的“框架结构”,把富有情趣的语言“提炼”成规范性文字,把血肉丰满的故事内容“分割”为精简提要,把深刻意蕴“简化”为抽象难明的中心思想,让语文变成公式,随处可套,使学生无法进入或诗意或哲理的人文情怀。因此,练习的编写绝不能忽视语文的学科规律和自身发展的特点,忽视语文教学的长期效应与隐形投入,而片面追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效果,而必须统观整个语文教学全局,以激发语文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案这个载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化难为易、化深为浅,绝不能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

二、处理好练习中课前导学、课堂激学、课后巩固三者的关系

[学前案]:重在课前导读,是对文本的梳理性阅读。基础性积累、表述是重点。

学前案的编写目的是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后进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自信心,克服对语文的畏难情绪;刺激中等生做题的热情,检测中等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优等生的基础,让优等生从做题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协助优等生梳理自己的语文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一学期,学生最先阅读的往往是语文课本,因为语文可读性强,老师不讲不教也能懂。但是,最早让他们失去兴趣的也是语文,因为语文课对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作业不是一大堆练习册就是一张张试卷。所以在学前案的编写上除了紧扣基础题(紧扣考试题类型的与该篇课文相关的语音题、字形、词语理解、句子表述等)外,还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可超出文本范围,既让中下生只要关注课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以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压缩出时间,进行其他课外补充性阅读或进入下一轮的学习。以八年级课文《芦花荡》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题型:1.积累与运用:(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文体,完成文体或作者相关知识的填空。(2)查字典,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词语填空。查词典或结合文下注释解释此段;自选3~5个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3)找出并改正错别字。(4)描写类型的判断及作用分析。2.整体感知题:(1)请按要求(可以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学生的初期阅读只是浅层面的、感性的阅读,缺乏对作品深刻的品味,如果把问题拔高,超越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使中下生望而生畏,连优等生也会感到吃力而厌倦。所以编写题目时须尽量贴近学生的阅读感受,表述语言尽量平易、亲切,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提供契机。

[学案]:重在课堂导听、导思,是对文本进行精细化阅读。主问题设计是学案编写的关键,合作探究是学案展开的根本,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是编写学案的目的。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主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来调整学习心态与策略,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改变过于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学案可以让优等生更好地调动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学习;更深一层,教师可利用主问题鼓励后进生发问,让后进生也对文本的相关问题产生虽然未必合理与成熟的“自己的”看法。

应注意的是:若要主问题式学案设计要起到调动整体的效果,设计问题时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整节课,整篇课文出发,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深入研讨。以八年级上册《芦花荡》为例,我们在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以“读完课文后,你认为老头子是个怎样的人?本文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这一道研讨题就可以展开整个课堂了。因为要完成这一个题目,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考虑到老师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分析的几个相关知识点:1.人物形象。2.在文章中筛选相关的句子谈谈对人物的认识。3.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4.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作为烘托人物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小说文体要我们掌握、分析的三个知识点: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全都囊括进去了。即使部分学生在课前无法自行完成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也可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有完全做不到的,也知道这是老师讲课的重点,上课必须认真地听。

主问题式学案既注重学生课堂听的环节,又注意了课前、课中思的训练,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为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案]:重在课后导做,对文本进行微型话题阅读。杂而不乱是根本,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拓展是促进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最关键因素。

相较学前案的基础积累,学案的文本分析,学后案更注重积累后的巩固运用与拓展,以扩大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最终形成能力。这部分的题目编写可分三部分:1.题型丰富的基础题。如:音、形、意、句子表达等的相关类型题。希望通过一阶段的训练,把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基础性题目都能在学案中得以展现,让学生懂得各种题目的答题规范与方法。2.根据文本进行的相关微型话题阅读题,可以涉及文章的写法、主题理解、相关阅读拓展等。以《芦花荡》为例可设计以下题目:(1)《芦花荡》是不是让你想起你读过的其他作品,为什么?(阅读拓展)(2)老头子过于自信让小女孩受伤,让你收到什么启发?或自选角度,谈谈你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主题理解)(3)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写法训练)等等。3.课外阅读迁移。(1)针对本文对人物分析、环境分析的方法选择课内文段进行训练。(2)同主题类型、或同能力训练点、或同作者课外作品进行巩固性迁移训练。(3)布置同素材或同作者的相关文章进行阅读。

第7篇

l广府永年湿地现状概况

1.1区位介绍

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广府镇,距县城临沼关东偏南25km,西南距邯郸20km(图1)。古城临近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青红高速公路、309国道、邯临公路,区域交通十分便捷。古城与永年县城和邯郸市联系密切,其为永年洼,四周有防洪大堤环绕,洼地北侧有洛李公路穿过,通过出城的大堤可达县城,洼地南侧有省级公路邯临公路与邯郸市相通。

1.2资源特色

1.2.1自然资源充足广府湿地又叫做永年洼,以广府古城为中心向辐射,总面积近30km2,依靠滏阳河供给及雨水积存。这里地势较低,长年积水,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也是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型湿地系统,它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资源:广府古城周围水资源丰富,由大片的水洼地组成,每当骄阳西坠时,渔舟唱晚,碧波荡漾,鱼鳞跳纵,鸳鸯交颈,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称(图2)。水生植物:主要以芦苇和荷花为主,并有天然形成的万亩芦苇荡,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金鱼藻、蒲草、水烛、芦苇、芦草、菖蒲、车前子等。植被:广府镇内的林木种类较多,主要的乡土绿化树种有旱柳、榆树、国槐、刺槐、泡桐、毛白杨、青杨等;主要的经济树种和庭院绿化树种有石榴、枣树、山楂、香椿、海棠、柿子、梨、桃、杏、苹果、苦楝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枸杞、荆条、紫穗槐、白腊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种鲤科、鳅科、鲇科鱼类以及鸬鹚、黑鹳、苍鹭、野鸭等水鸟。

1.2.2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杨禄禅故居、武禹襄故居、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图3)。太极文化:广府古城作为太极传承的重要圣地,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太极拳向全国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大太极流派均与广府和广府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府在太极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图4)。诗歌文化:古城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至今古城的普通民居春节对联和商铺对联及照壁对联还表现出了较为浑厚的文化底蕴。如“锦上添花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十分春色千头爆竹呜盛世,万里春风过富门”等,特别是那首“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至今仍脍炙人口,其将整个古城、水城、太极城的风貌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民俗风情:风物民俗主要包括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如转城墙、放河灯、放风筝、吹柳笛、荡秋千等民间游艺地方,这些风物民俗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广府古城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全面理解广府古城历史文化特点不可缺少的内容。

1.3存在问题

一是湿地生态功能不完整,景观主体不突出;现状居民社会问题复杂,对湿地公园建设影响较大。二是水域面积分散、不连通,缺少系统的治理;可欣赏的景观元素过于单调,不够丰富;同时现状的古城周边房屋形式杂乱,景色也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景观界面。三是湿地内功能单一,服务设施少。2设计构思与原则

2.1设计构思

通过对湿地景观的现状分析,提出广府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为“生•物•恋”(图5),其景观规划构思为“三步一景、五步一观、七步一城”。其空间结构分为绿色空间:植物、绿化空间;蓝色空间: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生境;灰色空间:道路与交通,室外人类活动空间;红色空间:生态建筑物。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湿地生态过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物种适应等),模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恢复与重建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的湿地生态系统。

2.2.2活化原则在保护湿地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再利用,为它们注入新生命,使其以更好的面貌展示。

2.2.3多样性原则功能多样性:景区内功能较单一,因此需要开发多种功能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生物多样性:湿地内动植物、水生植物、植被类型等的多样化是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景观多样性:针对景区内的景观元素单调需发展丰富的旅游景观以提高吸引力。

3设计对策

3.1湿地的保护与传承

根据广府古城内资源特色的评价,人们对其各个环节进行保护与传承:首先,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基本在水域的原有位置把大面积的水进行打通和扩展,使其贯通到整个的湿地内,且水域面积有大小之分,形成不小于5013"1的水上观光通道,让游人在航行中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其次,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很丰富,设计时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设置鸟类保护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等。再次,由于其人文资源特别丰富,在规划时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址。

3.1.1杨露禅故居广府古城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地,因此设计时保留其故居,并在此宣传其太极文化,使太极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3.1.2毛遂墓是指地处古城东南的战国名士毛遂的坟墓,规划时将其封土加高,立古朴石碑,周围全部为水面,形成安静的区域,在其西部为生态保护区,限制游人进入,除为湿地保护及科研所必须的设施外,禁止其它人工设施建设,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最小的人工干扰。

3.1.3点将台以点将台为中心,根据其历史典故扩展为水上娱乐中心,其位于广府古城湿地公园的西北部,设计有较大的湖面(点将湖),主要供游客在湖面上进行各类活动(龙舟比赛、水上漂流等)。区内还有娘娘坟与白玉庵等历史古迹遗址,方案结合古城河周围现有的古迹和民居,改造并设计了民俗博物馆、生态冒险岛和休闲沙滩,使得古城的文化更好的与湿地文化相结合,也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有更多的休闲去处,增加了对湿地文化和广府文化的认识。

3.2生态修复与再生

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和功能意向,使古城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对湿地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的有:甘露寺、村委会、广生寺、赵斌太极园、傅仲文纪念祠等;在原址上需要进行再生的有:清晖书院、娘娘坟、白玉庵等。

3.2.1清晖书院位于古城东北角的护城河东岸,按传统风貌恢复其原有的特色,且与码头相结合,增加了其观赏性。

3.2.2太极文化广场在原有保留基础上进行修复以加强其功能,且增加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在宣传太极文化的同时又促进了人与人的沟通。

3.3多功能的置人与创新

为了增加景区的旅游活力,在满足原有基址功能的要求下,在洼地内设置了多功能的旅游项目,并且进行创新和扩展以吸引游人的目光,如:水上娱乐区、乡村野趣区、工业观光园区、水上观光区、荷花观光区以及设立湿地研究中心以及湿地公园展览馆。总平面规划图见图6。

3.3.1生态教育科研区该区位于古城的西南偏西处,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湿地植物,是集科普科研、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点区域和精品区域。规划区内还设有儿童活动场地、水生花卉园和休闲广场等。

3.3.2乡村野趣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北偏北处,区内设置了水生植物岛、植物园、观景塔、许愿岛、生态岛、八卦田、野营探险园、野营俱乐部、石趣攀岩、生态迷宫、越野道等,在此游人可进行极限运动与野外探险活动,丰富游客的兴趣爱好。

3.3.3水上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东处,其中包括钓鱼中心、水上森林和农业观光;钓鱼中心设置了室内与室外钓鱼和水上人家来丰富钓鱼乐趣。水上森林结合周围原有的湿地植被、地形,规划出水上森林游览的路线,让游客划船游乐,寻求一种曲径探幽的神秘感和刺激感。农业观光园内设置了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的活动,如草花园果树采摘园、茶叶采摘园,让游客真正体会到自得其乐的目的。

3.3.4荷花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南处,规划时在保留原有的荷花塘与芦苇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特色购物休闲街,在此街集中了广府古城特有的民俗产物如特色小吃、民俗风情展示等,且此街仿苏式风情,把河流引入街内,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第8篇

关键词 湿地;保护;开发利用;措施;建议;江苏金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77-02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陆地上的天然水库”,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无论从生态学还是经济学角度看,湿地都是最具价值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1 我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

中国湿地占世界湿地10%,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目前,中国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70处,其中逾30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但是,中国湿地状况不容乐观,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如自然湿地数量减少,野生物种栖息地破碎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以及服务功能衰退等[1-3]。根据中国科学院于2012年“世界湿地日”的报告,近30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净减少量已达8 152 km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从新的历史高度出发,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3月28日颁布了第32号国家林业局令《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与此同时,全国已有13个省份出台地方湿地保护条例,此外还有约13个省市将湿地保护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江苏省在湿地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系统的维护与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 金湖县湿地资源现状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的高宝湖区。淮河入江水道横穿腹地,素有“淮水走廊”之称,该县西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境内北、东、南各有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是江苏省三大淡水湖,境内还有众多水库、河塘和网络状沟渠。按湿地定义统计全县湿地面积为1 032.5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4%,其中天然湿地699 km2,人工湿地333.5 km2。

金湖县的湿地面积比例及环境保护均处在全省前列,但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在“以粮为纲”的20世纪60―70年代曾大量围湖垦田,使得金湖水面减少6 666.67 hm2,低洼地减少3 333.33 hm2,导致河道淤塞严重,蓄洪能力减少了13%,排涝能力下降了21%。水生植物锐减,青虾、蟹、鱼类产品减少了30%,如小银鱼产量减少了80%。20世纪50―60年代常见的天鹅、野鸭、白鹭、大雁、喜鹊,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已很少见;天鹅、大雁等名贵鸟类已难觅踪影。荷藕、菱角、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面积减少了60%,建国初期,境内芦苇面积有1.25万hm2,到1985年仅有3 466.67 hm2,到90年代中期仅1 333.33 hm2左右。

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金湖县旱涝发生率为2.5年一次,而至20世纪70年代,发生率则高达1.6年一次,尤其是旱灾,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致使全县逾3 333.33 hm2农田严重受淹,倒塌房屋无数,许多库、塘、堤、坝被冲垮,很多农民的水产养殖基本绝收。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的洪水直接或间接造成全县农业收入减少6亿元。

3 金湖县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金湖县相关部门认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好湿地资源。为此,该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湿地保护规划,并按步实施。规划宗旨是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运用科技手段,综合实施湿地保护措施,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再造新的金湖特色水乡。湿地保护规则共分3步:第1步1991―1995年,完成聘请专家绘制湿地保护蓝图,完成人员迁移等工作;第二步1996―2005年,完成退田还湖及旱改水工程;第三步2006―2015年,完成平原绿化、扩种水生植物,合理开发湿地资源。近几年,金湖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收效显著。

3.1 退田还湖,安置移民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全县有3 333.33 hm2低洼地、2 666.67 hm2滩涂被开发成粮田。1991年淮河发生洪水,这些区域的民房全部倒塌,金湖县抓住民房重建之机,县、乡二级政府及时规划,划出了宅基地和承包田,让出被开垦的低洼地、滩涂,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3 333.33 hm2低洼地也全部退田还草,促进了金湖县畜禽业的发展。

3.2 实施旱改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水系不配套的实心田、旱田进行水流域治理,平田整地,增开沟渠,实施旱地改水田,在全县抽调劳力对县域西部的戴楼、黎城两镇内地势较高的农田实施旱改水,共计投入3万个工日,投入资金1 000万元,建成了1 333.33 hm2人工湿地。

3.3 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水产品

金湖县水面较大,水资源较丰富,为了充分利用境内水域和湿地,金湖县以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几年来共投资2.6亿元,实施了防洪保安工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洪、农田排灌系统,将“十年九涝”的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金湖县人大常委会还颁布了水资源管理地方条例,取缔了“十五小”,推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等工作,改善了水体质量。据2002年扬州环境监测站检测,金湖县大气质量达一级,灌溉水质优于二级,农田土壤达到二级水平。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通过建立和推广湖区种“伊乐藻”养鱼、稻田养鱼、低洼湿地改造、多品种混养等养殖模式,改善了大水体环境,有效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4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金湖县的麻鸭、小白鹅、青虾、螃蟹、小银鱼、泥鳅、黄鳝、芦苇、莲藕、芡实、菱角、水芹、茭白等久负盛名,在完成退田还湖工作后,根据各地习惯与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开发。首先在原生长芦苇的区域实施了退田还芦苇,目前已建成高邮湖张尖荡区的芦苇生产基地。每当汛期来临,淮河水流入荡区,芦苇吸附了大量的泥沙及营养物质,既可以使水流变清进入高邮湖,又促进了芦苇的生长,底部生长了大量的螺蛳及其他微生物,还引来大批鸟类,现在的芦苇荡区野鸭成群,天鹅、大雁也常年栖息。

在浅湖区域及低洼地上发展水生蔬菜,目前已建成4个万亩片、10个千亩片的荷藕、茭白、菱角、芡实、水芹等水生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 000 hm2。闵桥的万亩荷花荡已被建成了生态旅游区,每当夏季,万亩荷花荡碧叶婆娑,荷香四溢,近几年每年都有10万人前来观光渡假,光旅游收入每年就达300万元。浅湿地上栽起了耐水林木,目前耐水林木总面积达到2 000 hm2,其中涂沟镇嵇圩林场连片植树达666.67 hm2,夏日绿荫成片,林间水沟里蛙声一片,大批鸟类栖息在枝头,鸟鸣声悦耳动听,野兔、野鸡等随处可见。

在深水区域利用水草轮作围网养殖,目前养殖面积已达2万hm2,年产鲜鱼5万t,是退田还湖前的2倍。充分利用湖面,大力发展水禽养殖,鹅、鸭年饲养量达到300万只。

在水生蔬菜种植区域内推广生态套养,如茭白套龙虾,菱藕塘套养泥鳅、乌鱼等,通过套养既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产值上升7 500~15 000元/hm2。

退出的滩田除栽种耐水林木外,还大力发展种草或生长野生蒌蒿,金湖县建起了5~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蒿茶生产厂,年产蒿茶30万盒,创产值逾100万元,发展滩涂种草养殖,带动了畜禽饲养,目前金湖县年养牛2 000头,羊2万头,鹅300万只。通过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金湖县的农业产值已达12亿元,其中1/2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水生蔬菜、芦苇、林木、“三禽”及水产养殖。

3.5 推广先进技术,实施无公害工程

一是加大了城市垃圾处理力度,关闭了污染工厂,切断了污染源。二是大力植树造林,境内所有道路、沟、塘、埂、堤全部植树,实现了平原绿化,目前金湖县的平原绿化率已达23.2%,远远高于全省全国水平。三是建立生态示范区,目前金湖县已建成湿地林木、水稻、油菜、水生蔬菜、畜牧、三禽、水产等类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面积2.67万hm2。被江苏省列入“十五”期间生态农业示范县、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2014年6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苏北地区第1家通过考核验收的县。四是推广综合技术,如推广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农药、生态养殖、免少耕配方施肥等技术,同时结合冬季水利工程,如推广对县内的河、沟清淤,利用淤泥还田,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3.6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湿地保护后劲

为了增强湿地的保护后劲,金湖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品牌、创名牌,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申报优质品牌。目前,金湖县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4个,绿色食品品牌9个,有机食品3个。“金湖大米”“金湖荷藕”“金湖芡实”“金湖泥鳅”“金湖白鹅”“金湖甲鱼”“金湖螃蟹”等7个地理标志商标成功获准注册,创江苏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县份之最。

通过品牌申报,创造出惊人的效益,金湖“金叶”“金栗”“宝金玉”“荷香”等品牌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深受城市消费者喜爱,上海农工商总公司、沃尔玛超市、苏果超市争相加入行列;金湖大米还出口欧盟、日本和南非,总量达5万t,青虾、蚬、“金宇”牌龙虾贝、泥鳅、黄鳝也飘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金湖县的中筋小麦、面粉也是江苏省的优质产品,深受南方市场的青睐。金湖县在争创农产品品牌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共创办了以生产加工优质稻米、面粉、双低菜油、优质棉、水产品、茧丝绸等产品的省、市、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16家。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宝金玉有限公司、金栗米厂、广源油脂、涂沟水产品加工厂、华久米业有限公司、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金湖县文忠鸭业有限公司、雨露集团金湖福润、金湖岛田米业、江苏荷花香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示范区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形成环保与能源开发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湿地保护。

4 建议

一是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宣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4]。二是湿地保护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尤其是现在的一线城市及发达地区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要外迁,因此在招商引资时,应拒绝污染企业进入。三是湿地保护要建立良好的体制与机制。中央政府主导投入大江大河的水资源保护、沙漠治理、荒山绿化等。小流域、小环境的治理应由当地政府主导完成。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同时争取国际合作项目,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参与湿地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管理应全国统一,坚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每当有污染事故出现时,除了问责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外,还要加重对污染企业的处罚标准。四是有机结合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好湿地保护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发,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开发。五是将金湖县湿地保护与南水北调结合起来。国家级南

水北调东线工程金湖段的水道包括原新三河段和28.2 km的金宝航道,由于蓄水、行洪能力加大,为湿地保护奠定了资源基础,因此有的区域需重新规划。六是金湖县湿地保护要与观光、休闲、文化结合起来,做足水文章。如湿地林区观光、湿地芦苇观光、湖区水面观光、南水北调风景区观光、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观光等,观光点都要首先搞好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始终保持美好的生态环境[5]。

5 参考文献

[1] 张倩.浅析国外湿地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11(2):190-192.

[2] 靳永峰,周彦平.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88-89.

[3] 李日志.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4(2):25-32.

第9篇

元 虢

自己的印章就是代表了自己。你收到一张汇款单,委托别人办理,带上身份证,在汇款单盖上你的戳子,这笔钱别人就可以代领了。记得1964年学校放暑假,父母上班,也怕我们“闯祸”,把我们哥姐仨送到南通的外公家里度假,8月中旬,要回上海了,外公说,小三(我的小名)开学后要10周岁了,自己应该有一方图章了,就领着我去刻字社。当时的南通城市很小,感觉上大人出门,遇见的都是需要点头、打招呼的熟人,店员和外公熟悉,帮着选了一块寿山印石,上好的,通灵脂润鸡油黄的,在外观色泽上与田黄石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当时这块寿山石究竟花了多少钱买下的,我记不清了,但外公当场坚持要我象征性地付了一块钱。在他老人家的文化习惯里,图章代表的是本人,是不能随便送来送去的,自己花钱买,体现的是对自己的尊重。

当时自摸一块钱,对我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母亲每月管发给我们零用钱,规定是每人每月五毛,成绩单每门功课都在5分,奖励三毛。问题来了,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到学区里参加算术比赛,结果获得学区算术比赛第二名,奖状拿回家,就找不到北了,横竖琢磨了半天,奖状总应该比功课都是5分的“级别”要高吧,母亲下班后也掂量了一下,结果在八毛钱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块,所以我得到零用钱的最高纪录是一块八,这在兄姊之间也算是一件很可以炫耀的事情了。

对印章的选材,也很有讲究。有的时候,买什么印材合适,长辈也要作些讨论。这方面,在我看来有点“八卦”,好像还要看出生时辰,金木水火土,缺什么补什么。同时,对印材的来源也是有忌讳的。例如不能用祖上传下来的印章,哪怕是有一块被称为“石帝”的田黄石,也不能磨制后重新再刻,这是担心会被祖上始终罩着,对你的发展不利;更不能用地摊上买来的旧章,材质再好或价格便宜,因为不清楚旧章主人的情况,如有因病早逝或者穷途潦倒,亦怕影响你的一生。人应该顺应自然发展的法则,长辈们帮着操办,也都寄托着他们的一些期望,所以喜欢选用天然形成的材质,例如黄杨木、鸡血石、寿山石、水牛角,过去也有用象牙的,而且必须是选上等的料,不能有瑕疵。人工合成的橡皮、胶木、有机玻璃包括有色金属材料是不会考虑的。

私人印章完全的话,应该有三枚。一是印鉴。这是在家庭中办理很重要的事情中使用的。法律文件、重大的买卖合同、房屋产证上应该使用印鉴;二是印章。这是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中使用的。例如银行开户,填写履历表格,买保险等等,印章使用的场合比较多;三是便章,过去也叫戳子。到邮局取款或确认孩子的《学生手册》,盖一个戳子也就可以了。由于印章的重要性,在家里,一般对印章的保管,也都是十分谨慎的。现在有的人不清楚这些文化习惯,会在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刻一方章送给对方以示友好,有时候适得其反,会被对方误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如果你想要“私刻”印章赠予对方,一定要慎重。

由于印章的重要,过去一般家庭对购买配套使用的印盒、印泥也都不是很随便的,所以这方面的用品,在制作上也比较到位。印盒作为文房用具,长期以来,为迎合文人雅士的情趣,往往集书画、书法、诗文于一体,有的就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结合闲聊印章的文化习惯,我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民间瓷质印盒,并附一些鉴定特征,给读者简要地作些介绍。

质疑“帽筒”

现在一般都把古代陶瓷器皿中圆柱形高筒状的器型称为帽筒是不准确的。中国占人文房用具中有一种用具是专门放毛笔书写纸用的,称为“纸筒”。这方面日本的学者有介绍。[日]字野雪村著的《文房占玩鉴赏指南》有专门的论述:“自宋朝起,制作专门纸筒,明朝中期后已进入鼎盛时期。”

帽筒是清代开始有的。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嘉庆时期”一节中也有论述,帽筒“官窑器有黄地云龙镶孔装饰,以后各朝官、民窑皆有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民国时作为民间的陈设物,大都是成对制作)”。这说明在器型上清代中期以后有了专用的帽筒。

专用的帽筒都应该是带孔的,由于需受散发帽子上带有的体味,周边有孔,有利于气体流通。清末以后毛笔书写逐步由钢笔替代,室内新式家具的使用,纸筒和帽筒的使用功能逐步丧失,有的就用来替代作为室内陈设的装饰品,于是民国时就有了专门烧制装饰用的成对直筒瓶。所以我的观点是,嘉庆以前圆柱形高筒状的器型,一般应称为纸简;嘉庆以后筒壁带孔的应称为帽筒,不带孔的都应该视为是装饰用的直简瓶,把它们统称为“帽筒”是不确切的。

轧道粉彩更精彩

欧绪鑫

粉彩到了清三代的乾隆时期,呈现了争奇斗艳、花样百出的局面。本文介绍的黄釉地轧道粉彩花卉盘,就是那时期民窑的精品力作。

该盘口径15.5厘米,底径9厘米,高2厘米,酱釉口,矮圈足,凸底。第正中间方框内有篆书三行六字竖式青花款:“大清乾隆年制”,盘底外沿绘对称的2束红色花草,盘内为黄釉地轧道忍冬草锦地花纹,上绘婀娜多姿、飘逸动人的绿叶扶红花的折枝小花,简洁中有一股清新宜人的灵气,使这只富贵大气的黄釉轧道粉彩盘显得更为亮丽,并于质朴中露出一份精彩来(图一)。

此盘是去年笔者到江西出差时从一个书香门第世家的教授家里交流收藏心得时,偶然看到这两只包浆成熟、品相一流的黄釉盘,顿时有一种老友相见的感觉。那天,我们谈得甚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临走时,笔者因实在喜爱这两只盘子,就婉转向教授提出转让的可能性。没想到,快人快语的教授马上满足了我的要求,他说:“这两只盘子已经在我这里十几年了,虽说我对它很有感情。既然你喜欢,就拿去吧!”

轧道粉彩是一种特种工艺瓷,它是从古代陶瓷尤其是唐宋陶瓷刻画工艺得到启发和继承发展的。历史上的越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名窑内其细刻画花工艺已日臻完美和成熟。而色釉地刻花是传统刻画花和颜色釉的结合使用,它和历史上的青瓷、白瓷刻花不同,它是按创作者的设计要求,先在盘内刻画出地子纹样后又在不同的部位施以不同的色釉,使画面色调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变化。

中国瓷器到了清乾隆时期,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而且,工匠们又在原有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如在粉彩器皿上推出了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同时开创了“轧道”和开光、剔刻等等艺术手法的工艺,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欢迎。乾隆时的一些什锦盘、碗,在雍正珐琅彩影响下,官、民窑多用粉彩地轧道忍冬锦纹装饰,通常一组什锦器色地可达几十种,有红、黄、绿、紫、蓝和花石釉、松石绿釉及各色釉描金,为当时的时兴餐具。而且,精品款识清楚,如同官窑款(图2)。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轧道工艺的作品达到高潮,那时的色釉地轧道粉彩瓷其色釉有粉红、胭脂红、绿色、蓝色、黄色等。少数还以开光作为装饰。器型多见于盘、碗、花瓶、笔筒等小件器皿。虽说色地轧道粉彩瓷盛极一时,但因其制作过程复杂,费工耗时,不久就被淘汰,故传世之作并不多见。只是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复古仿制之风的盛行,仿前朝款的轧道粉彩也有出现,但现在市场上已难得一见了。

品味葫芦山水

钟经纬

这是一个非常小巧的葫芦,呈黄褐色,略显暗红,表面光泽平滑,包浆自然,老意盎然。说它小,有数据为证:通高不足7cm,下球体直径3.8cm。通常所见的小葫芦,通高多为10cm左右,下球体直径5cm以上,而这么小的葫芦就相当少见了。因为它小,正好可以捏在手心轻轻摩挲,如轻轻摇动,还能听到沙沙的葫芦籽声呢,着实可爱。

该葫芦上球体细长退化,下球体饱满圆润,正面刻绘了一幅山水画,背面则是题款:“拟唐子畏笔,冶梅先生雅玩,光绪戊子松道人敬赠”。画面中的意象有远山、近石、流水、大树、小亭,布局疏密有致,比例和谐,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画面并不追求精雕细刻,而是寥寥数笔,一绘而就,颇有酣畅之感。整个画面线条流畅,刀法自然,可见作者不仅精通绘画之道,而且刻工娴熟,精于雕刻。葫芦表面雕刻的低凹处已用墨色染黑,与黄褐色的葫芦底色相映成趣,俨然一幅画面发黄的、古旧异常的水墨写意山水。再来看题款,共二十字,均为楷书,略有连笔,颇具篆刻单刀边款的意蕴和风格。“唐子畏”即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子畏是其字;“拟唐子畏”,也就是说葫芦作者是运用了唐寅的绘画风格。这么一说,再来看看正面的山水画,倒还真觉得有几分唐寅的笔意呢。经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冶梅即清末画家王寅。王寅,字冶梅,江宁(南京)人,寓居上海以丹青为业,“其画如人物、山水、木石、花卉、虫鱼、鸟兽等冠绝一时”,他还曾“游历日本,名动江湖”,留有清光绪壬午刻本《冶棒竹谱》、《治梅兰谱》两卷。“光绪戊子”是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原来葫芦虽小,而年纪不小,已有百多岁之长了。唯一遗憾的是该葫芦作者“松道人”的生平尚不可查,只有印章著录。经过这一番释读,我们大致可知:这是光绪年间一位名叫松道人的画家,运用唐伯虎绘画笔意刻绘成的一件葫芦小品,作为小礼物赠送画家王寅。

一个小小的葫芦,有书有画、有名有款,是一幅用特殊材料绘制成的中国画作,它包含了赠送者的良苦用心和真挚情谊。看来,品味这葫芦山水,不仅可以更获得审美享受,感受岁月的沧桑,还能品味旧时文人间的真挚友情呢。

一只青花碗的故事

鹿耀世

从我记事起,我家就住在北京东城南小街后拐棒胡同,一个有着高台阶的旧宅子后院。院子两边砌着好看的花池,四周是方砖墁地。一溜儿带廊子的北房住人,那背阴的几闻南房满登登地堆放着杂物。父亲曾说,你老爷爷(我曾祖)在清朝为官,后来在你爷爷这辈儿败了家,分到我手里这点东西,只是九牛一毛了……

父亲是个小职员,薪水不多,为了贴补家用,经常要从南房里倒腾出来点估衣、瓷器、文玩什么的卖了换钱。那时,穿长衫打小鼓的经常光顾我家,有的混熟了,不请自来,坐在廊子上的小茶几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娘聊闲篇儿,心里头算计着我们家那些老东西。有一次,我轻轻推开南房虚掩着的门,跑到里面和妹妹藏闷儿玩,好奇地数起那贴了编号的箱笼,浏览着一件件笨重的家具和花花绿绿的瓷器,感到一股神秘的气氛。突然,咚的一声,妹妹碰掉了柜上的一个长长的画轴,我展开一看,里面露出一个阴沉着脸的老太太,吓了我们一跳,我赶紧把那带着一股霉气味儿的大画儿卷好,放回原处。后来,娘告诉我,那个老太太是慈禧,是宫里画师的作品,朝廷赏赐给老爷爷的。夏天的时候,父亲把南房的衣物、书籍、字画纷纷悬挂、平摊在院子里的荫凉处过风,真像开了个展览会。父亲一边整理着一边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一些老家当的故事。

第10篇

2.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精神追求。

3.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有什么爱好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主人公有着奇特的爱好,那就是收藏葫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葫芦在小说中是清兵卫最喜欢的东西,既然清兵卫最喜欢的是葫芦,为什么题目却不是“清兵卫的葫芦”?

提示: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题目也用到“与”字,想想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老人与海》、《我与地坛》,这些题目的共同点都是由一个人物和一件事物构成,中间用了“与”字。《我与地坛》:地坛之于我是精神家园,说明地坛在我心中地位甚高。《老人与海》:①老人是渔夫,大海是他生存和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老人与海是难以割舍的整体②正是大海体现了老人的“硬汉精神”,老人出海捕鱼,在海上不仅要与风浪搏斗,还要与鲨鱼、大马林鱼等作斗争。

“与”比“的”更有感彩。“与”字展现出人与物之间并不仅仅是“从属”关系,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将人与物并列,足见事物对人物的重要性。小说题目用了“与”字,我们可以想见,清兵卫该是很喜欢葫芦的!

三、情节之美

(一)故事之美

1.喜欢葫芦的清兵卫与葫芦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热衷葫芦(2~6,“也许已被他一一看过了”);评葫芦(7~20,“清兵卫沉默了”);买到最喜爱的葫芦(21~24,“买了葫芦就跑回去了。”);最喜爱的葫芦被教员没收,所有的葫芦被父亲砸碎(25~33,“不敢作声”);清兵卫最喜爱的葫芦卖了好价钱(34~39,“价钱是六百块”);葫芦的兴趣转移为绘画(40~41,“又在开始嘀咕了”)。

2.“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可以用哪些动词来体现呢?

明确:爱——买——失——弃。

3.故事之美:故事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使得故事很有逻辑,很具理性美。

(二)模式之美

1.情节运行模式:发生——发展 ——高潮——结局。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开头应该属于结局。有何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作者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清兵卫“过去”又是如何“热衷于葫芦”呢?

2.倒叙作用:读者方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文本方面,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3.模式之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说:“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志贺直哉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神奇的构思效果,使文章运行模式摇曳多姿,尽显模式之美。

(三)细节之美

1.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是如何体现的?(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出细节描写,并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①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②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③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④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⑤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2.细节描写作用: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地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③凸显主题。

3.细节之美:作者截取几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清兵卫和他的爱好作了真实描绘和刻画,显示精微、绵密的细节之美。

(四)摇摆之美

1.对于清兵卫的爱好,他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呢?小说还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葫芦

(1)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

①分角色诵读,体会各人看法。

②谈论的结果:

清兵卫——周正平凡的葫芦;

客人父亲——又长又大、奇特的葫芦。

③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话?(对比、铺垫)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小说情节的发展一般都是由矛盾冲突推动的。这篇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

(2)教员没收葫芦

教员喜欢武士道,自然就会喜欢歌颂武士道的云右卫门。教员的爱好说明什么问题呢?大家都知道,武士道是一种霸道,也是一种忠道,武士道精神的追随者们无条件地服从天皇,不允许个性意志的存在,所以教员对于清兵卫的爱好的剥夺显得顺理成章,而清兵卫则呈现出自然的服从与恐惧。

2.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是小说起伏最大、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了,但是作者并没有让它一瞬间绽放出来,而是极尽跌宕、摇摆,写得一波三折,让读者的心在一张一弛、一弛一张中不断地动荡。

3.引入概念“摇摆”,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4.据此判断,小说的摇摆还体现在哪儿?

明确:(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先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再写家访(评价:为什么?可以让学生重点讨论此次“摇摆”)

(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3)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4)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5)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5.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文章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使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尽显摇摆之美。

6.摇摆的作用:①让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有平中见奇的效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人物形象)③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主题)

7.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引入概念“危机爆发”: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预计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之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爆发往往是在一霎那。

明确:体现了情节上的摇摆,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和前文形成对比,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增强悲剧色彩,加大讽刺力度;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8.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

明确:“又开始嘀咕了”。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开放式的结尾:(可能有两个指向)①父亲又嘀咕了,可能会发生一次葫芦故事的重演,说明当时根本没有自然自由的艺术的生存环境,就加重了悲剧的意味。②可能以清兵卫倔强的性格在绘画上终于取得了胜利。就寄托了作者对个性解放、美和人道的向往。

四、主题之美

1.根据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2.如何对待孩子个性的问题。日本和中国同属东方国家,文化上受中国影响很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的空气,因此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志贺直哉的这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但更令人悲哀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并且毫无怨恨,这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一个曾经有着自己天才般独到审美力的孩子,他以后可能会融入庸庸碌碌的大众,可能会没有了自己的创造火花,天才与创造可能会与他擦肩而过,甚至永远地消失。这难道不是触目惊心的悲剧吗?所以,这小说,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给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敲响了一个警钟。但愿这样的教训以后少发生或不发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3.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1)从小说人物清兵卫角度来看,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周正平凡的葫芦指单纯的葫芦,没开过口的带皮葫芦是指原装、自然的葫芦,不喜欢旧的葫芦二喜欢新鲜、变化的葫芦。

(2)从作者角度来看,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白桦派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

(3)从课文内容看,修身课—— 讲授道德伦理,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武士道——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的强权;葫芦——自然美和谐的象征;云右门卫——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浪花节演员(暗含对武士道的嘲讽),通过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时代的艰难和鼓励,最终结果,象征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追求的曲折胜利,但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五、探讨

1.你们中有喜爱葫芦的吗?那你们喜欢什么呢?选取学生爱好在中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讨论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呢?

明确: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样还能要求家长老师理解支持吗?发展个性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同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也应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应该正确的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2.大家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1)“狼爸”,名为萧百佑,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萧百佑也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萧氏家规:第一,所谓民主,孩子是民,家长是主;第二,没有零用钱,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

(2)“虎妈”,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菲律宾华侨后代蔡美儿,最近推出养育两个女儿的回忆录《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引起轰动和争议。蔡美儿声称采用“中国方式”养育两个女儿,《华尔街日报》刊登书摘时又加上了耸听的标题《为什么中国妈妈出人头地?》,引起海外尤其美国华人的热议。《虎妈战歌》就是中国传统“棍棒底下出孝子”育儿哲学的现代海外版。①不准夜不归宿;②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③不准参加校园演出;④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⑤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⑥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⑦不准有任何一门科目的成绩低于A;⑧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⑨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⑩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六、布置作业

在沉重的打击下,清兵卫最终自觉地放弃了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无限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给我们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于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依据小说主题和情节,运用“摇摆”的技法,续写故事。

第11篇

【关键词】 芦笙文化 传承 丰富 文化生活 悠扬 整齐 苗谚 气氛 热闹非凡 应运上场 大众化 施展才华 搭建平台 回味无穷 陶醉 改革创新

关于芦笙,我们苗家有这样的流传语:"听到芦笙响,脚板就发痒","芦笙不响,五谷不长","不会吹笙,不是苗家后生,不会绣花,不是苗家女娃""诚心三年半,芦笙听不见,姑娘叹了气,后生冷了心。""金竹叶子嫩青青,苗家自古爱芦笙,隔三听到芦笙响,牵动花裙牵动心。""小伙子口不离笙,姑娘手不离针・・・・・・"

从以上苗谚中可看出,苗族人民确确实实离不开芦笙。是的,因为我是苗族,我深有感触,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两个场景吧。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寨子只有一户人家有芦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寨子就响起了悦耳动听的芦笙,晚餐过后,寨子上的老老小小就陆陆续续地往芦笙家里赶,未到达目的地,便听到整齐的脚步声伴着悠扬的芦笙声传入耳中,令人兴奋不已,到了目的地,瞧:院子里坐满了很多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小孩,原来在屋里吹的、跳的、看的,已把整个屋子挤得满满的,所以后到的人们只能在院子里感受气氛了,我们几个调皮的小孩子在其间钻来钻去,好不热闹。

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芦笙给青年男女们带来了无限的美好的期盼与快乐。因为,我们这里过年的时候,从初二到初十五,每家的家长是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做事的,包括年轻人,再说,柴呀、草呀这些必要的东西在年前都准备好了,所以,这段时期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玩得潇洒、玩得开心,有些年轻人还希望在这期间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这就是所谓的"玩年"。那如何才能玩得如愿呢?由此,芦笙便应运上场了,因为芦笙具有大众化,它可以把很多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具体是这样的:"玩年"期间,每个寨子有一个"毽场",所谓"毽场",是指专供年轻人打毽与跳芦笙舞的地方,一般设在村口附近,不能在村中,因为村中有老年人,不便于青年男女的交流。每天下午两点钟以后,寨子上的青年女子就聚到各自寨子的"毽场"来打毽,来这里等待远方客人的到来,来这里寻求自己的意中人。而寨子上的男青年们,吃过早饭后,便以芦笙声为好角,都陆陆续续的聚到芦笙家里,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便以三个芦笙手各拿着一把芦笙开路,后面跟着一大帮年轻人(也有一群像当时我一样的十岁左右的喜凑热闹的小孩),浩浩荡荡的向其他寨子开进,每到一个寨子的"毽场",跳芦笙舞的跳芦笙舞、打毽的打毽、对歌的对歌、一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一般在每个寨子停留半个小时左右,就向下一个寨子进发)在这期间,如果发现意中人,且双方都有点意思的话,则最后一步就是约会,约会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数。为了保证双方能够按时赴约,彼此间都交换了各自珍重的礼物,如建、手表等。之后,就高高兴兴的跟随大部队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进。所谓的"玩年"就是这样,从一个寨子到另一个寨子,到哪一个寨子黑了就宿营在哪个寨子,反正大家亲戚多的是,有的从大年初二出门,直到初十五才回到家。

以上两件关于芦笙的事,都是三十多年前我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情景真是太美太美了,令人回味无穷,令人陶醉!

然而,现在却不是了,平时寨子上几乎听不到那悠扬的芦笙声了,过年时,年轻人也不以芦笙去玩年了,只是隆重节日时才吹跳芦笙了(如吃"新"节),并且吹的都是中老年人了,根本看不到年轻人吹芦笙了。为什么产生这样大的变化呢?因为,以前寨子上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且没有通电视,所以,寨子上的老老小小都把快乐寄托在芦笙上,而芦笙也满足了大家的心愿,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可以跳。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越来越多,都抓经济去了,没有人再学吹芦笙了,所以,现在会吹奏芦笙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了,也只是在隆重节日时才吹跳了,平时很少吹了,即使吹跳,人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往芦笙家赶了,因为家家都有电视看了。对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照这样下去,我们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将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的危险。那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年轻人学习芦笙的兴趣。因为年轻人良好的兴趣,可以使他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可以使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险境,培养出顽强毅力,并沿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就是因为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芦笙也是一样,要学好芦笙,就必须对芦笙产生强烈的兴趣。那如何才能激发年轻人学习芦笙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让年轻人弄清楚学习芦笙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芦笙是我们少数民族人民最喜爱最常用的民间乐器,是民族文化艺术的标志。它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浓烈的民间音乐特色,在我们苗族人民的心中,芦笙是神圣、纯洁、、欢乐和友谊的象征,它给我们苗族世世代代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芦笙发展到今天,这是我们苗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年轻人,更有责任将这一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其次,让年轻人弄懂学习芦笙的好处。芦笙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音到多音,它的演奏,从偏远的苗寨到祖国大江南北,漂洋过海,冲向世界。它的魅力越来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得到世人的承认。在当今的经济社会里,如果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芦笙手,那好处将是无限的。这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给自己他人都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经常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搭建平台,为年轻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开展芦笙演奏竞赛,可展示芦笙的风采,这不仅能发挥年轻人的一技之长,而且会更加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和锻炼。

第12篇

〔关键词〕芦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区,在那山清水秀、崇山峻岭的山林里,居住着淳朴热情好客的苗乡侗寨人群。当地的芦笙节在现今属于流传较完整,并一直传承至今的少数民族节日。苗族侗族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民间艺术,还承载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区域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要素。而在侗族和苗族传统歌舞形式中,芦笙歌舞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

关于芦笙舞,早在《新唐书・南蛮列传》中已有“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的记述。这种以芦笙舞为饮酒助兴的风习,明清时代的文献与地方志中多有记载,至今在苗、彝、侗、水、拉祜等民族中,依然盛行不衰。

芦笙舞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民族聚居区,在各苗族、侗族地区尤其普及。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其中以贵州东南部、湘西南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关于芦笙舞活动的历史,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苗语中音译为滴嘎(“滴”是踩的意思,“嘎”是芦笙的意思,所以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踩芦笙的意思),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女子左手提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毛巾,右手握着各式各样扇子,随着芦笙吹出的音乐舞蹈,姑娘们的舞步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进,时而退,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旋转,时而停留。

芦笙舞蹈起源于苗族祭祀祈福的仪式中,是湘西南少数民族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是湘西南苗族侗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它是一种祈福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芦笙节逐渐转向了娱乐性、群体性,成为庆丰收的节日。该舞蹈主要以男吹女踩的形式展现,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温柔煽情,每一次下沉、转身、停顿都真实地反映着苗家人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堪称人类原始文化的“活化石”。

1、绚丽多彩的特色服饰

七月十五日当天,一大早寨子的人们在吃完早餐后,便开始忙活着芦笙节的前期工作。男子换好服装,带上自家的芦笙到寨子比较宽敞的地方聚集,等着吉时的到来。女人们开始梳妆打扮,穿戴盛典的服装。从简单的上衣开始,再戴上胸前专属的银饰,然后是复杂的头饰:首先把自己的头发绑到一个固定的位置,然后会带上一个银质的内置头饰,一方面用来更好地稳定戴在头上绚丽的头饰,另一方面又可起保护头的作用;为了固定戴在外圈的头饰,会在自身头发后接上一根很长很大、由黑色与多彩的毛线编织成的假辫子,然后绕着里面的银质头饰一圈,接着在花毛线辫子的额头前方一边插上一个三角状的银质吊饰,在头部两侧插上自家用银饰跟色泽艳丽的毛线做的花饰,这样给人视觉效果鲜艳明朗,又有长高个子的效果。头饰戴上后,接着便是苗族的百褶花裙与绣工精致的绑腿;在程序繁多,装饰鲜明的苗族服饰里,会发现很多美妙的细节,当然这里还少不了那根纯手工绣制的腰带和舒适鲜艳的绣花鞋。然后就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耳环、手环等银饰。

苗族妇女在吉时前给小女孩子与自己穿戴整齐后,一同到寨子里聚集。苗族分草苗和花苗两种,约18000多人。花苗的布料着色要亮一些,布质硬一些。草苗男装较为简单,与侗族男人的装束大致相同。女服主要由头帕、长衣、腰带、百褶裙、绑腿、云头鞋6部分组成,主色为青黑色;花苗男子上装为对襟短衣,夏装多为白色或蓝色,冬装多为青色或深紫色。着便裤,裤脚肥大,冬天裹深蓝色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女性的服饰由头帕、右衽大襟长衣、花带、围衣、裤子或百褶裙和勾鞋组成。苗族精于织染和刺绣,服饰式样繁多,服装一般都用蓝靛染布作底,用黄、蓝、绿、白、红等色点缀,运用绣、挑、织染等工艺装饰。

湘西南靖州的苗族属于花苗种类,芦笙舞蹈的服饰以蓝色为主,服饰不仅仅是美的代表,其中更是包含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概况和图腾崇拜。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从服饰上走进苗家人的内心世界,体味苗族人古朴,神秘的精神世界。故服饰也可称作穿在苗族人民身上的“活史书”。

据村寨里的年长者们说,以前苗族所穿的衣服都是苗族妇女们用自制土布靛蓝印染后做衣料,衣服上的花纹是手工刺绣,百褶裙是用石头压制而成,饰品都是银匠手工扭制而成的,图案精美,叫人赞口不绝。

为配合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芦笙节,大家基本上都是盛装出席,苗族人民只有在节日或是出嫁这种好日子里才会穿上这套盛装,平日里很少见。芦笙舞蹈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蓝色布衣和黑色百褶裙打底,再用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银饰作为装饰。在苗语里上衣念“哦”,衣服为侧边扣,与清朝服饰有些相似。裙子念“德”,之所以祖先设计成为百褶的款式就是因为姑娘们在盛装的情况下能自由舞蹈,百褶提供了旋转的优美性。在此不得不提的便是服饰上的图案。服饰上的图案主要由凤凰、蝴蝶、鸟、鱼、牡丹花、鸡爪花等为组合居多,体现苗族人民对服饰赋予了美的灵性。图案作为“无字教科书”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展现了苗族人民的信仰文化,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赞美,对人与自然的讴歌。挂在胸前的银饰有模拟打造的小只“斧头”“镰刀”等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这体现了苗族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把生活艺术化,把对生活的情感依附在服饰上,让这份情感得到延续。

花纹独特、银饰细腻的舞蹈服装让芦笙舞蹈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它蕴藏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民族信仰和精神习性。所以说湘西南芦笙舞蹈文化是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舞蹈文化。

2、韵味十足的舞蹈动作形态及其动律

在芦笙舞中,男子们手捧芦笙奏乐,女子左手拿毛巾、右手握扇子,进行踩芦笙。据说,最初芦笙舞属祭祀性舞蹈。男子奏出悦耳的曲子,女子右手持扇子寓意着风调雨顺;左手拿毛巾为男子拭去辛劳的汗水,传达出苗族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

芦笙舞的动作形态可概括为走、移、转、立、踢、别、勾、翻等,舞蹈动作或庄严肃穆,或节奏紧凑、动作激烈,或轻松明快、活跃敏捷,都因适用的不同而有异。

芦笙舞蹈的节奏,动作一般是:吸气上步,呼气下沉,起伏稍慢,节奏平稳。似乎在模仿犁田、爬坡、栽秧、斗鸡、老虎下山等动作进行表演。

芦笙舞蹈的动作特点,概括为四句艺诀:“吹笙前俯身蹲下,左旋右转膝盖弯,芦笙嘹亮运气足,沉韧稳颤神潇洒”。芦笙舞以脚的动作为主,活动多在脚尖、膝盖、跨三个关节上,摆要自然,吹要气满,点要适宜,绕要稳健。

芦笙舞中踩的动律为:右脚脚后跟先着地,前后摇摆跟小船似的在水中摇荡,左脚微垫一步,再上右脚;然后换左脚踩两步;中间的每一停顿、每一起步、再转身,都是随着芦笙明确的节奏而舞动的。

3、传情达意的芦笙音乐

整个芦笙队伍由男子边奏乐边起舞,女子在男子身后按年龄由高到低,一直到5、6岁的小女生排成一列,随着音乐边奏边舞蹈。所以这里牵动着整个队伍“主心骨”的便是那悦耳动人的原生态音乐。芦笙舞蹈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它是由葫芦、竹子和铜片组合成乐器的。竹子穿过葫芦的数量不等,长度也不一样。有的是三根竹子,有的是六根竹子,竹子的长度由30公分到80公分不等。当然,为了挑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会制作出近两米甚至更高大更有难度的芦笙。竹子的直径也由穿插的位置不一样而大小不一样。因为竹子的大小各异所以演奏出来的声音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通俗地说演奏出了高、中、低声部。音乐节奏以“后十六,小附点”为主要节奏拍。

芦笙的演奏方式跟我国传统的笛子演奏方法大致相同,竹子上方有孔用来控制音乐旋律和音调。在山清水秀的苗寨里,人们会听到各式各样来自大自然的音乐。如: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深山林里发出的树枝树叶声,以及一些原始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等。在人的模仿下,通过芦笙发出各种悦耳的音乐。通过采访老艺人,他们称最初对音乐的记录与传承是通过手指的指法来记住一首乐曲的节奏的。比如先按下哪几个手指,过几秒再换第几个手指……充满智慧的苗族人民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记录了各式各样优美的乐曲。据说,当地的吹芦笙技术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在芦笙节时,看到的都是手握芦笙的男子带领着女子奏笙起舞。这些音乐时而高兴激昂、时而低落沉闷、时而激情四色、时而欢呼雀跃,在大自然的感染下,苗族同胞把当地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一特点也凸显了苗族人民热爱自然、淳朴并充满凝聚力的意识。

4、简单明了的舞蹈队形

湘西南芦笙舞蹈是群众性、娱乐性舞蹈。通常都是由几十上百人组成,舞蹈队形较为单一,一般以圆圈为主,由男子口吹芦笙领入场地,男人们上身以左右摇摆的方式打着节拍,双脚在地面有序地走着舞步。一场芦笙舞会包括三个部分,也就是芦笙演奏在主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演奏三大段,自然而然舞者们的舞步也分为三种。分别以前进,后退,前进接后退的舞步为主。青壮年的演奏基本在屈伸的基础上完成,这与苗族人民在深山中刀耕火种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模仿了俯身劳作的姿态。年轻的姑娘们一步一顿,三步一转身,舞姿轻盈干净,身上的银饰不断发出打击声,异常清脆悦耳,仿佛看见了丰收时大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