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经济模式,由于发展迅猛,该行业正急需大量各层次专业人员充实支撑行业发展。中专学校要提升吸引力,全面解决招生和就业问题,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最佳的举措。下面以湖南省新邵职业中专为例,探讨中专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可行性。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不受地域、时间、自然条件等限制的全球经贸活动在互联网的实时互通下,商家和消费者按照一定规则,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活动,整个交易活动完全由微电脑和网络通讯技术作为支撑,这种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商贸活动的禁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2.电子商务就业状况分析
(1)就业趋势分析。近几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商业活动极其活跃,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未来10年我国需要有200万名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行业中,但目前全国只有1120所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仅能保证30万名人才的供给量,这样的人才缺口非常大。(2)适合中职电子商务岗位。①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设计/开发人员);③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美工人员);④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项目经理);⑤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部门经理)。(3)电子商务岗位对电子商务学生技能的要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的要求大致分为:①对于技术类的人才岗位,则要求从事该方面的学生要学会网站平台的设计,包括网站开发、编辑与美工;②对于商务类的人才岗位,则要求从事该方面的学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要熟悉网站、企业产品、客户服务、信息等要素的综合应用;③对于综合管理人才岗位,则要求从事该方面的学生要熟悉计算机与网络、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能巧妙地应用于综合实践。
3.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的需要。据统计,目前人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在50万人左右,但目前,各个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2)电子商务专业本身长足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行业,因为起步时间较晚,发展速度太快,在专业知识基础性研究积累方面还比较欠缺,要想长足发展,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后盾。目前新邵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口就业率小,所培养的人才难以胜任对口的工作岗位。
4.可行性分析
(1)制订专业设置可行性方案。学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将最有竞争力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配置,采取与企业对接后的订单式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课、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及研究相结合等手段,打造一条龙的完善课程体系,让教学与现实需求一致发展,达到学校提升教育水平与企业及时充实人才的目标。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应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专业机构进行培训,与更高院校或专业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还可以让教师到企业的生产一线与专业人员进行实践交流锻炼。(2)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学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具有完备的教材和严格的专业管理制度。根据本学校和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保障机制。另外,专业的高效推进和发展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学校应确保专业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足额按时发放。(3)课程设置。①校本教材《新邵职中电子商务培训一册通》其中包括:淘宝开店,快速铺货,商品拍照,图片处理,宝贝编辑,店铺装修,营销推广,客服接单,售后服务,网络安全,Q群服务,跟踪指导等。②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③电子商务案例分析。④电子商务数据分析。⑤网络推广。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急需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共同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好了,我国的工商业才会良性发展,才会有充裕的后备人才。因此,各方都应着眼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加强课程改革,落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创业人才,进而全面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
作者:汤艳慧 单位:湖南省新邵县职业中专学校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正发生根本性变革。自1998年3月中国内地第一笔Internet电子交易成功以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现在,仅淘宝网每天就有2400万笔电子交易业务发生,电子商务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截至2012年6月,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38780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10950家,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达24620家。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增加,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1999年教育部联合联想集团共同推出了电子商务自修考试的大学专科学生培养计划,并在2000年开始全国性招生,2001年,全国有13所高等院校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其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培养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高等院校在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却没法找到合适的岗位,导致其就业率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3]。本文分析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探索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设计出与该模式相对应的一套课程体系。这种培养模式既能保证电子商务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又能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拓展方向,同时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培养环节,有利于高校培养基础扎实、实操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
一、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是顺应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给传统经济活动带来深刻影响趋势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其都处于探索阶段。电子商务包括网络交易系统的设计、开发、组织、维护、管理和应用,从设计到应用,电子商务包括多个层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对电子商务人才知识、能力要求是怎样的,电子商务专业究竟要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很多高校都缺乏深入分析,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没有做好市场调研,缺少岗位群细分和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办学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不清楚。很多培养机构提出了宽泛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各种知识都学一些,培养出来的学生看似懂得很多知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学得不扎实、不深入,蜻蜓点水,这种复合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有的学校虽然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但太过片面。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强调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经济、管理、营销等电子商务运营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一些经济类院校,强调经济、管理、网络营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却忽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制约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决定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就业、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指示器[4]。目前,很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用充分考虑专业本身的特征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开设15至20门专业课程,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典型做法是一半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等,一半商务类课程,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缺乏相互联系,导致学生学了几年,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知道学了什么。另外,选修课比例偏少,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就某一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无法培养自己的特长,在今后的职场上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出现时间比较短,国内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不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从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获得,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系统的学科教育体系,电子商务教学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只能边学边教,不断进步。另外,现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低,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实践环节不到位。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学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实训,由于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对软、硬件要求较高,大多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没有专门建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实验平台,将一些普通的实验室用做电子商务实验,学生没法全面理解电子商务模型。二是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场所,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由于场地和管理等原因,不愿意接纳学生到企业实训。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企业、研究案例,不能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解决问题,实验只停留在模拟环境中,这些模拟环境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实际情境,学生不能切实地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更不能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电子商务是以商务活动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的商务活动交易。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电子商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基础,是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因不同业务或岗位而异。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人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周唐[5]根据电子商务涉及软、硬件环境的不同,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硬件层、软件平台、商务应用和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四个层次,他们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下:
1.电子商务硬件层。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掌握网络协议、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2.电子商务软件平台。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3.电子商务应用层。这一层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电子商务的业务逻辑,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维护,包括业务流程的设计、平台前后端的设计与开发。
4.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这一层次涉及市场、销售、物流和客户服务等,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网络营销、网络推广、供应链管理,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经验,能够制订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并加以执行与监督。
陈清华[6]从电子商务就业角度,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三大类,他们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下:
1.技术类岗位:技术类岗位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和数据分析四类。其中,电商商务平台设计岗位有网站策划、网站编辑,主要从事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开发,主要从事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网站管理和维护等;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岗位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数据分析是一个比较新的岗位,主要从事Web数据和网站相关数据的分析、挖掘,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找出对网络经营有价值的信息。
2.商务类岗位:商务岗位包括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物流服务和客户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创业等,这些岗位主要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站、产品的推广、交易,以及客户服务。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熟悉网络经营,与客户沟通能力强。
3.综合管理岗位:包括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丰富的电子商务行业经验,具有良好的全局把控能力。
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综合管理、运营人才不可能在学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门类较多,要求学校在短短几年里培养出全能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学校需要将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知识体系与社会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对电子商务人才进行合理分类,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师资条件等,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付诸教学实践。从业务流程来看,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包括网站建设、网络经营和物流配送三大环节;从就业岗位来看,企业中的电子商务业务岗位基本按照电子商务技术、网络经营和物流管理来分;从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来看,技术类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和物流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物流管理三大类,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如下:
1.技术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为重点,除了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和电子商务基本知识与能力之外,重点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网页设计、编辑、美工,网站设计、开发、维护,网站数据分析与挖掘,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
2.网络营销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网络经营为重点,除了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重点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公共关系、商业谈判、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网站优化等。
3.物流类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物流管理为重点,除了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能力外,重点掌握现代物流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电子交易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商品化、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文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分类,我们提出一种称为“1-1-3-1”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指1个学科基础、1个专业知识、3个选修方向和1个综合实训,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物流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学习,最后参加真实环境中的综合实训。
学科基础知识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石,关系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管理和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打好这些方面知识的基础。因此,电子商务专业除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等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数据结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概论、基础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学等。
专业知识是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电子商务概论、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导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站构建与运行等。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多门学科的知识,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是博大精深的,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电子商务涉及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电子专业的知识体系划分为技术、营销和物流三个方向,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侧重地培养某个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一个方向进一步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这种分方向的培养模式不但可以避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而且将人才培养与具体的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学生的就业方向变得非常明确。技术方向的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商务数据分析与利用、Web技术、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方向的课程包括网络经济学、网络广告学、网络推广、商务信息检索、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电子商务策划、网络经营、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物流方向的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作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综合实践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好对接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校内实训是指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平台,不同方向的学生组成团队,按照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网站设计、开发,网站注册、备案、推广网上交易实现和线下物流配送。对不同小组采用不同考核方式,网站设计、开发小组的考核按照软件工程和客户体验等指标进行,网站经营小组按照网站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物流配送小组按照物流成本、配送效率等指标进行考核;校外实训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校外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中,在相应的岗位上从事具体的工作,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考核。
“1-1-3-1”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拓展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纳入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下图展示了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和物流配送三大类,提出了“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这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学科优势,整合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对学生而言,既能打好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的就业优势。按照“1-1-3-1”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出宽基础、厚专业的人才,而且能够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2上).http:///.
[2]马强.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新西部,2009(2):162.
[3]蔡小忠.电子商务专业1.5+1.5+10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6):499-502.
[4]张娅莉.从大学课程设置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0(019):38-39.
[5]周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趋势分析[J].电子商务,2011(1):76-76.
关键词:电子商务 培养模式 实践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球战略贸易手段,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而且引起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变化,对未来商业环境产生了冲击,使商品流通业面临着一场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变革,目前,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各企事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借助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运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责便是及时为社会培养并输送电子商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较晚,因此其课程结构还不够完善,对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也不够全面系统。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商贸理论和电子信息化的专业手段,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技术及网络运用技能,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及物流企业信息流管理等工作,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1面向社会需求设立订单班
根据电子商务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我学院和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企业的实践平台,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我学院与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签署校企合作办学共建“电子商务订单班”合作协议。校企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教学,企业参与专业指导、职业素质拓展、专业技术拓展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第三学年,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企业实训”教学。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并参与管理。毕业后直接入职苏宁云商、当当网、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慧聪网等国内知名企业。
2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硬件配备
目前,网络营销以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出现与市场上,它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营销方式,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导向,为实现企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企业活动。为满足这些人才需求,我们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硬件配备:提供专用教室,每人一台电脑网络教学。力求每一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主要学习的有:(1)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主要是利用网站为企业进行网络销售、网络营销策划、客户服务等工作;(2)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主要从事频道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管理等;(3)电子商务创业者: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创业;(4)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站点管理等工作;(5)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工作。
3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行业背景课程
根据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创新培养方式。从现行的培养方式来看,学校没有定位好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什么都要学。但很多毕业生进人公司的真实环境中,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行业背景课程,由企业从业人员授课,努力培育自己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方向。让学生通过企业从业人员直接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造就大批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应用的人才,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与先进国家能够并驾齐驱。通过多年的认真研究及实践,我学院和新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套的课程体系,拥有行业内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采取“互动式教学”、“项目实操教学”、“互助式辅导”,让每一个学员顺利实现网络营销师职场转型。
4面向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企业导师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教好电子商务课程就不可能在封闭的学校环境内组织教学。我学院为改善教学环境,实行面向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企业导师的制度,深入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企业导师能够为在校学生以及面临毕业寻找工作的学生提供企业需求的信息,带领学生体验企业的实际运作,积累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立企业导师制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很好的举措。建立企业导师制不仅能够增进学校与电子商务类型企业的联系,改进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当前电子商务形势与发展的认知,更好地让学生意识到把理论结合到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出“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5注重实操鼓励学生开网店
我学院鼓励学生自己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开设网上商店进行独立经营实践,通过实际经营,学生能不断创新。鼓励学生亲身感受商务运营的真实过程,领会所学的知识,让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融会贯通。通过不断的应用、总结,了解商务的真实内涵,积累商务经验,还可以有一点收入。在这些收入刺激下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淘宝、易趣等网站上都有现成的网店模版,可以免费开店,有的还配有开店的知识学习流程,通过这些流程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学院电子商务13级学生刘雨生在淘宝上开店,通过不断地努力,网店不断做大做强,实现月营业额30万元左右、月纯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我学院的创业之星。
综上所述,通过设立订单班,企业人员授课方式,将有利于提升人才素质和日后工作岗位的实践,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的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培养建立企业导师制的模式,可以深入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形成专业群资源与产业群资源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电子商务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也正需要大批的有着高素质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参考文献:
[1]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与课程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12.
关键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64-02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依据16号文件精神,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及时跟踪市场,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发展调研,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及时有效的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按职业岗位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以应对市场和行业的岗位需求。
1 与“市”俱进,搭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职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
考虑到近几年异常火爆的婚庆市场,以及在全国范围迅速崛起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影楼和电商两个行业领域纳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调研范围,不难发现,这两个行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如:摄影、图片后期处理、网店装修美化等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结合紧密,人才需求量相当可观。
通过调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划分为:平面设计与制作(细分为操作员、网络美工、设计师)、品牌视觉形象推广(细分为客服、包装设计、企业形象推广)、影像处理(细分为摄影师、照片后期)等。围绕工作岗位,梳理典型工作任务有:图形图像处理、单页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推广、展示设计等,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沟通表达能力,设计软件应用能力,数字图像处理能力,编排印刷输出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设计展示与推广能力,艺术审美修养,协同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学生长远的职业能力发展来看,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设计制作能力逐渐向设计创意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迁移。
考虑到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结合以上分析,确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面向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制作、电商平台、媒体、影楼等,适应于平面设计与制作、品牌视觉形象推广、影像处理等领域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适用社会岗位的动手技能(能力),能进行设计制作、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精设计、能制作,会展示、勇创新”的多层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强调“高、职”特色,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按照“精设计、能制作,会展示、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整合,搭建 “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将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学习环节中的每个课程内容,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予以组织实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符合企业工作的过程。
在“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中,本着与“市”俱进,“纳新去陈”的原则对专业原有课程进行整体梳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理论课程以“够用”为度为进行精简,重在培养职业素养,强调基础加运用;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践课程中,优化整合原有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实训、设计比赛、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等形式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体系的“基础”环节中,打破传统单一课程设置方式,尝试整合重组。确立“造型基础、构成设计、图形语言与设计应用、字体设计”课程,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弱化三维立体构成,适当引入包装设计知识;“图形语言与设计应用”为图形创意与图案课程的整合,强调应用设计;“字体设计”课程整合了“字体设计”和“POP广告”,强调字体的创新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
“技能”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设置课程有:PHOTOSHOP、CORELDRAW、广告设备实训(含排版输出软件、雕刻机使用)、摄影。这些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学习中将真实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课程内容中,强调应用能力。如:针对影楼和电商岗位需求,PHOTOSHOP结合摄影课程,侧重图片的艺术化处理、图像后期美化,与淘宝美工、照片后期岗位零对接。
“学习领域”环节打破传统分科课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工作过程对传统课程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重构,创新性整合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图形图像处理、单页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推广、展示设计等,并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为多个学习领域:单页设计与制作、招贴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站整体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毕业设计与展示推广、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学习领域,单个学习领域可以支撑一项或多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循环往复的学习领域训练,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领域教学中,贯穿“应用”这一主旨,融和职业素养和核心应用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
2 依托企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独创线上线下产学研创平台推进课程实施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现有实训设施等实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作室制度,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工作室与实训基地的资源,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2;依托企业项目,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设计制作、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等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强大的电商网络,搭建线上线下产学研创平台,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供支撑。线上平台的整体搭建与设计推广、线下的设计制作与输出,将整合策划推广、摄影、照片后期、包装、网店装修设计、销售、印刷出图等一系列实际项目,将“设计―制作―拍摄―宣传―展示―售卖”一系列的工作流程贯穿于整个学习领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市场的全面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激情。
通过毕业展览、以赛促学、顶岗实习等形式推进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与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的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资格认证以及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等,在训考结合、训赛结合过程中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3 结语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德国包豪斯所倡导的“技术和艺术的新统一”设计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强调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应密切结合。包豪斯的培养初衷和我们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针对市场、行业需求,培养设计应用能力的高职专门设计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与“市”俱进,通过搭建“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2006.
[2] 张勇,吕唯平.广告设计专业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