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0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2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来说,教师只是布置一些简单的习题。这样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许多学生还会抄作业,最终只是机械地记忆,严重影响地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会感觉到所学知识与实际没有多大关系,对于所学知识的用途缺少了解,导致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作业模式之下,学生学习也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地理作业设计,提高地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一、注重夯实基础,保证作业设计方向
布置地理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能够延伸到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的时候,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根据教材的基本观点来设计。只有注重基础,才能够保证作业设计的准确方向。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本着夯实基础、有效拓展延伸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锻炼。
二、采取多种形式,避免题海战术
设计初中地理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采取多种形式,避免传统单一的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地理作业。例如,传统的地理作业只有书面作业,而且更多的是以习题为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拓展能力受限,学生只是把精力集中于练习题上,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应该尝试丰富作I的形式,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又促使学生形成了地理实际应用能力。题海战术的时代早已过去,因为其既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题量”,其中既包括题的数量,同时还包括题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地理作业真正发挥出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教师在选题方面应该尤为注意,选择一些适当的题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作业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思维,提高作业趣味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观念下,教育教学比较注重知识,但是当前,对于人才衡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力。所以,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地理作业,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避免设计一些应试的作业题目,应该以开放的思维设计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更好地拓展思维,形成应用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地理作业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带动下,有更强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地理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灵活、有趣和形式多样的习题,可以以多种形式把习题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中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例如“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三个部分让不同的学生来讲解,并举例说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评选出表达最准确、最全面的小组。采用这种竞赛性的作业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四、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布置作业,最终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课下作业,如:给学生挑选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能够提取出地形图上的有效信息,在模型上显示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拓展学习,最终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科学设计地理作业,注重以丰富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图;等值线图;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学家奉献给我们的感知那些难以感知的地理事物的特殊望远镜。”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只要学会了看图、析图,学好地理就基本不难了。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且能使学生获取新的地理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地理刚刚起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较低,面对众多的地理名称,学生难免走入被动记忆的误区。因此,教师常在课堂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尤为必要。
为了让学生轻松学地理,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讲解读图方法。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根据提供的图像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是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然后根据具体图类具体分析。
如,等值线图就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从近十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得不太好。特引用下题说明一下:例: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为____地形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a、b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3)B河上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______。
(4)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条公路,应该在丙处还是丁处?____,理由____________。
此题综合性很强,学生若概念不清、分析不透就做不好。因此做好该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如上图,水流较缓的是b.②判断地形――种类很多,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盆地等。应根据等高线走向特征加以判断。如上图a是盆地,从等高线看,四周高、中间低。③等高线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选定水库地址(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处)(2)修公路,观察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如上图应选在丁处,此地道路平坦,避免上下坡。
其次,读图时,还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地,学习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矿产资源、农作物、交通、地形、气候等内容,利用地图学习比读课文要直观、形象,更易形成空间概念。在学习中国地理时,首先应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这时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通过经纬线读出我国位于约4°N―52°N之间,进而判断位于北半球,通过经线读出位于大约73°E―135°E之间,进而判断位于东半球,根据方位得知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再次,通过图文转换,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图化文”和“文化图”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我国的第一长河时,讲到长江干流形状以及诸多支流时,让学生参照流域图自己画出长江干支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用的时间较多,但是比起老师讲的自己画出并说出答案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因为绘图又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
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在读图过程中,关键的不是简单图形的判读,而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当我总结归纳时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水南桥头,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本地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三、结合乡土地理材料使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如讲到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校门汽车站的情况。我问:“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从乡镇来的,若家在仁寿、大干等地的同学,要回家,应到哪里去乘车?”学生回答:“校门口的汽车站。”我接着问:“若家在岚下、大历等地的同学呢?”同学们同样回答:“校门口汽车站。”接着,我补充讲解:同样,如果要从仁寿、大干等地去岚下、大历,也必须到校门口的汽车站来转车,这个汽车站联系着我们区各地的公路运输。我们校门口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区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在讲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时,我就结合乡土知识讲了家乡“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特点,说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山和海,即念好“山海经”,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祖国建设而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经过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处
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国家相关法规的影响下,更加注重教材图像与知识点的结合,并对其分布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渐渐成为课堂主要的授课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冲击,但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因此,制定完善的执行策略,是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数字化;策略
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中图像的分布特点后,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图像,让学生理解讲授的重点与难点。而数字化教学的实现,能够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增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的特点及研究
1、初中地图教材图像分布的特点
1)图像形式多样化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插入了很多图像,这些图像的类型包括地物、景观图、等,这些都是教材中常见的图片形式[1]。地图在整个图像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观看图像了解到事物的大致分布情况,发现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它兼具直观性与抽象性。景观图在教材整体图像中占有的比例最大,有景观图和素描图。景观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的方式了解某种地形的真实地貌,便于理解知识点,但因为图片上有很多景物,很容易让学生忽略地理特征。而素描图没有过多的色彩,只有黑色的线条,可以直观的表达某种地形或事物的特点。
2)注重图文的结合图文结合共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文字描述,图像展示。这种方式把文字作为知识主要的表现方式,而图像则是对文字的充分补充[2]。在新编的初中地理教材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几段文字描述后,下面插入一张体现表述内容的图片,展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一种方式是图像展示,文字说明。这种方式是指把图像作为主要呈现方式,展现不同地形的地貌特点,再配以文字说明,给以提示。
2、对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特点的研究
目前,初中生使用的地理教材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图片的使用上,增加了图像的种类,在教材中的比例要多于文字。也就是说,国内教育人员在地理教材图像分布上加大了研究力度,吸取国外的教学经验,让我国各中学的教师及教材编写人员不断总结地理图像教学的特点,实现教材改革。其研究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加图像的用途,但这两方面都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缺少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论著多为期刊,学术论文只占一小部分,因此研究人员仍需调整重心,丰富图像的功能。
二、初中地理数字化教学策略及研究
1、初中地理数字化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很多地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加入了数字化教学,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初中各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运用数字化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每个年级的学习都会有难有易,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整体难度也会增加,可能会造成学生已经形成学习兴趣随着难度的上升而削减。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探求法、观察法、复习法等,展开教学[3]。
2)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地理教学直观化在地理的教学中,学生对地理表象的认知有利于其形成知识体系,对地理有初步的概念,以此认识到地理事物和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不会对教材内所讲的每个地理事物都有了解,因此,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模拟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让学生感知到不同地区的地貌与生长的植被等,形成地理表象,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加深印象。比如,当初中地理教师讲“大规模海水运动”时,即可用数字化技术模拟海水运动,包括洋流的流动方向以及分布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洋流的动态变化,感受自然运动,让地理教学更具直观性。
3)运用一对一数字教学的方式教学在一些城市中,很多中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购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室,这就为一对一数字教学提供了支持。一对一教学是指每位学生上课时,有一台可以与教师完成交互学习的电子设备,像是各类计算机,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即可完成教学。比如,初中地理课本中《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教师便可以采用一对一数字教学的方式教学,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充分的了解,接着设置预期的目标,通过网络,给每位学生的电脑上发送几张与地球自转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自行预习,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预先给出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十分钟前,把讨论的答案反馈给教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初中地理数字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综上所述,各中学的地理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客观分析当前的教学形式,渐渐转变策略,开始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出发点,参考成功的教学案例。其研究的角度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着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数字化”作为原则,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这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了解现代地理科学采用的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式教学模式。
三、总结
目前,初中地理教材应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增加了图片的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加快了数字化教学的实现,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整体研究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1:21-23.
[2]王娜.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3]耿铁军.数字化地理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91.
一、通过教学实践增强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来,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不要局限于课堂上,要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中,老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但在课堂中主要是把学生作为主体,由于在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很好的理解地理知识,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带领班里的同学一同走进大自然中,布置一些课堂以外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比如一些景点垃圾和环保等问题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和研究,这样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把握地理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在大自然中能很好的观察环境等一些问题,比在教室里的学习效率更好,这样就能在生活中很好的运用和学习地理知识。相应的也可以把地理的课后作业都布置的比较生活化一点,让生活与地理紧紧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二、在课堂开展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
在地理的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学生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探究知识的能力,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知识。团队之间一起进行研究,比自己单独学习的效果更好,在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运用。
三、充分的利用各种地理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身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观察,通过最自己亲身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气候多样的一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类型,老师就可以摒弃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可以根据我们生活的地区来进行教课,海南三亚和哈尔滨这两个地方的气候比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理解。之后再进一步的去拓展,比如与农业的联系、对生活的干预情况,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因地制宜的利害关系,更好的掌握这一章节的地理教学知识。
四、总结
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主要是来自于生活,而地理知识最终也是运用于生活当中来,由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已经渐渐偏离生活,所以针对这种现象,一定要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作者:李金红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十五中学
本文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条线”对初中地理教学互动进行探讨,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两条并行的线,两条线必须实时进行互动,实施过程中,在明晰两条线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地理教学设计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是一门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不难,但教好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与学习两条线,利用两条线在之间节点上的关联性,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条线,也就是教学线和学习线,所谓的双线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两条线在并行发展当中的互动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1.两条线的内容及节点
教师的教学线是围绕教学活动教师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包括教导、教学设计书、教学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教授教材知识和传授地理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线主要包括学习、总结册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其中学习包括学习课程知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法等。在教学当中,这两条线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2.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并不是两条线时刻都进行互动,而是指在两条线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相互对应。教授知识与学习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进行活动根本不够,教师的设计书与学生的总结册也是互动的。设计书是教学的科学设计方案,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设计;学生的总结册则是对设计书实施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总结册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馈,以便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体现出地理课程特征及教学目的,也就是牢固掌握地理课文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比如,经纬度、判断方向、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准备的互动
教师可以将两节课之间的时间作为课程准备互动时间,在网上或者课间进行互动。比如,学习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以后,在学习“地图”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教师可以在晚上8点左右在网上与学生通过QQ群进行在线交流,对他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进行指导,许多网站可以收集到类似的资料,如百度百科。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有学生提出“地图上的颜色、线都看不懂”的情况,笔者简单的说明颜色代表的是海拔的高低,各种线有等高线、交通线、分界线等,不同的线应该区别开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以平等、朋友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不能批评学生、打击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在讲台上简单与学生进行活动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前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起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教学计划、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教授中学习。教师传授方法,学生学习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主题互动,围绕教师所设的主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探讨,或者通过提问、比赛等形式进行活动,还有作业、肢体活动等。具体采用哪些互动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在学习方法互动上,就不是简单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对地理特征非常感兴趣,可以围绕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学习方法,以新疆为例,可以先记干旱、少雨的地理特征,然后记忆新疆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等特产,之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产,再记忆新疆的海拔、植被等特征,这样的记忆又清晰、又牢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学习两条线设计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作者:朱婕 单位: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化
1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点
1.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1.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1.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2.1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2精选生活实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2.3加强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会帮助学生更加系统、高效地学习知识点,使知识更加牢固。初中地理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关键词:
初中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和联系将知识串在一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有层次、全面地进行学习和巩固。在初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到多种气候特点和各个地区地形等方面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忆,学生很有可能就会记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这样知识就会变得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高效,而且在运用的时候也会很灵活。
一、合理安排教学,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结合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要对知识有整体的了解,懂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只有对知识从整体到内部都有了解才能做到对知识灵活的应用和迁移。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课程顺序,将有联系或是有差别的知识放在一起,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对比学习,这样才能慢慢引导着学生有整体的思想,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会迁移。例如,在初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地势和地形》《世界的气候》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气候的不同和地形有着关系,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地形的知识,然后讲一部分气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地形的不同分析这个地方的气候,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将知识联系在一起,然后学会做类似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日本、东南亚、印度这些都是我们邻近的地区,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点,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一个例子分析其他地区的特点,学会知识的迁移。初中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的工作,安排好教学结构和课堂流程,引导着学生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培养积极的态度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到高效率,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对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延伸,激发学生下一步对知识的迁移。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只有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感兴趣,在学习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这样的态度才能让学生做到高效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其次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或是进行梯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喜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很积极,在应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候就会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根本就很失望,怎么可能还想着如何将知识联系在一起,怎样做好知识之间的迁移。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只有确立良好的态度才能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高效地学习,所以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看法,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迁移能力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效果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的学习道路变得轻松、高效。同时知识迁移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启发、督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让地理学习变得轻松。
作者:李秀红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英才学校
1.1地理教师的被信任度大幅降低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及所具有的人格素养,但是从现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师的教学整体质量的低水准,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地理老师来讲,应在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处理上具有较高的能力,在地理试验、演示以及工具的制作、图表的分析上应该能够做到透彻的分析和讲解。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却不能够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无法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教授给学生。同时课后不能够自主地、及时地为自己充电,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停滞不前,无法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1.2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以及方式发生转变,但是同时也应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因此,课件的内容多是教材内容的复制,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容上仍旧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在地理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幻灯片,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课件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讲课魅力和能力的注意,教师无法通过讲课的语言和方式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本应该具有的师生交流的部分就消失了。地理课堂成为教师单一说教的场所,使得本应该密切浅析的"教"与"学"分开了。
2、解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策略
2.1及时、自主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的今天,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地反思,多读一些同地理相关的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储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专业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前言的地理知识理论,还能够向其他地理教师学习一些较好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同学生的交流
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疏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体验讲课的过程,或者是以做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以及相关延伸的部分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03-02
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关系学校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地理会考是初中学生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很刻苦,但是从平时测试反回来的结果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复习的方式、习惯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而造成汗水和成绩不成正比的现象。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是成功的保证,勤奋与技巧、苦学与巧学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高效的学习过程。因此,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初中地理会考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努力做到记、思、问、用
1.1 记――抓牢基础。地理知识繁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尽管现在的会考重在考查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离开知识去谈能力,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悉重难点,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以干带枝,重在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辨析概念,做到所答对所问。
在复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答非所问。第二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地理事物,掌握区域空间定位方法,要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用地图辅助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形成分析区域地理特点的知识结构,注重区域之间差异的比较。第三掌握原理,讲求解题思路。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1.2 思――复习的灵魂。思是在复习时把握知识,更是复习的灵魂。怎样才能做到"善思"?第一保持问题意识。要保持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问为什么和怎么样。然后把为什么和怎么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第二理清知识结构。在复习中要经常性地自画简图,促进脑图系统的完善。通过简图,形成一个系统的图形知识链,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
1.3 问――才能解决疑难。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碰到疑难问题,首先要问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其次问同学,学会合作学习。最后问老师,学会利用资源。
1.4 用――提升能力,学习的最终目的。首先要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平时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或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努力做到三个环节
首先是读、讲先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然后重点精读,为正确运用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讲,就是教师精讲,教师要把教材通过一遍,让学生能跟着教师把所有的相关的地理知识回忆起来,在回忆的同时要记住相关的知识。
其次是填、写结合。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地图知识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读图能力的培训,这是地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这就要把相关地理事物,在同一幅地图上表现出来,达到图形合一,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第三是练、测并重。教师在复习的同时,学生就要做与本章有关的地理复习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复习的知识得以巩固,在结束教材的同时,学生做完相关的地理复习题,达到讲练结合,使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资料里的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地理问题。
3.规范学生答题习惯
每年会考阅卷中都发现许多学生因为答题习惯不好被扣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易错字。重点地名写错,如哈尔滨、霍尔木兹海峡、湄公河等重点地名应让学生切实掌握,不能重记忆,轻书写。
(2)语言不规范。地理规律或地理现象的解释、描述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专业的术语,平时教学和检测中应加以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卷面整洁问题。特别是错误改正时,切忌乱画,填图位置准确。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本课堂 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17
生本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成长的新型教学形态,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构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情,“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目标的引领下会学,在问题的推动下好学,在贴近实际的情境中乐学,在课堂检测中学会。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俄罗斯》的教学为例,浅谈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预设目标,引领自主学习
在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目标,将教学意图、学习方向、自主学习方式等呈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对教材深入理解与思考,进而完成目标。明确而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导航。
在《俄罗斯》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综合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可预设学习目标:①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②地形特点。地形较为平坦。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③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⑤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采用圈点勾画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标记出来,对知识要点有了粗略的了解与认识。
二、巧设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初中地理的生本课堂,自主思考比掌握知识重要,自主探究比简单接受重要。巧妙的问题,能够将知识要点有效衔接起来,同时加深了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探究欲望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因此,在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中领略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在学习了俄罗斯的自然特点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之间有没有相关性?如果有,有何影响关系?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教师继续设疑:请在图上标出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观察并分析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四大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对应关系明显,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由此可见,重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可以借此联系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贴近实际,提高求知兴趣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本课堂则是以生活现象来激活地理学习,以地理学习来解释生活现象。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提高其求知兴趣。
在《俄罗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薄弱”的实际问题,教师不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留学生去俄罗斯,包里多带口香糖、玩具、服装等,这些东西在俄罗斯因稀缺而广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学生联系所学,很快便能想到原因: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不平衡,重工业较强,而轻工业较薄弱。教师进一步质疑:联系当前,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改变了没有?这是开放性的问题,教材中没有答案,学生可小组合作,探讨交流,从而明确:俄罗斯至今还是重工业强大,而轻工业相对落后,体现在俄罗斯的能源、航天、军事等较为领先,而以消费品制造为主的轻工业严重滞后,进而导致经济形势低迷。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联系教材知识和当前时事,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积极思考。
四、课堂检测,落实学情反馈
生本课堂的构建成效如何,需要通过课堂检测来及时反馈。传统的课堂模式较为注重教师的讲授,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看似也达到了目标,对知识点有所理解,可是理解得如何,掌握得是否到位,都不清楚。生本课堂的“课堂检测”环节,便是让学生自主检测,自主查漏补缺。
关键词:教学氛围;优化策略;合作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6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043
初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知识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充满热情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使他们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会从地图上提取有效信息,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互动交流,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方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成为了学生,他们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有限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容易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畏惧,敢于和教师针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学习,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知识的记忆不持久,并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改变教学策略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环节中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掌握的地理知识能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的地理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获得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解决和知识相关的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加强学生对不同地区地貌的认识,让他们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教学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高效进行。
三、加强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探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合理地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高效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成员既包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包括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此,教师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使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帮助较差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共同取得进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重难点内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思考和讨论,使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原因?哪些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哪些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会不会从西方升起?在问题的引导下,小组学生首先进行了课文内容的阅读和探究,并找到和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然后,每个针对问题开展讨论。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通过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效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理解了哪些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自转和公转造成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学习优秀学生的思考方式,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学会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注重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