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奥巴马的演讲

奥巴马的演讲

时间:2023-05-31 09:09:52

奥巴马的演讲

第1篇

关键词: 文体学 奥巴马演讲 排比 对偶 头韵

引言

演讲是在公开场合下对各行各业的听众进行的。在西方世界,公众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在演讲的时候激起听众的热情,获得听众的支持。讲话人既然要想获得听众的支持,就必须使听众感到亲切。演讲文体有自己的特点,王佐良和丁往道先生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第一任就职演说和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说为范本,从句法结构、词汇、语音、语义、修辞手段、篇章等方面对演说辞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演说辞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2]。本文主要对对奥巴马在2012年11月大选中成功连任后的演说进行分析。

句法

1. 句型结构

奥巴马在演讲中擅用长句,含有30个词以上的句子有26个,其中40个词以上的句子为9句,其中最长的一句话达到64词,例如:

It moves forward because you reaffirmed the spirit that has triumphed over war and depression, the spirit that has lifted this country from the depths of despair to the great heights of hope, the belief that while each of us will pursue our own individual dreams, we are an American family and we rise or fall together as one nation and as one people.

在这句中,主句简练,从句复杂,是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在原因状语从句中,宾语是三个名词,前两个宾语都带有一个定语从句为后置修饰语;第三个名词带有同位语从句,而在同位语从句中,又是一个并列复合句。长句结构复杂,使演讲语意连贯,酣畅淋漓,演讲者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但奥巴马也能做到长短结合,10个词(包括10个词)以下的短句为37句。短句言简意赅,易于传诵,具有强调和突出的功能,使演讲简明易懂,短句的运用让人感到演讲者干练有力。

2、名词词组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名词的后置修饰语比较复杂,其中定语从句有52处,同位语从句5处。在以上节选的13句中,有五个名词词组带有定语从句,一个名词带有同位语从句;有九个名词词组带有后置词组修饰。有10个名词带有前置形容词修饰语。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修饰成分以定语从句居多,少量运用了动名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现列举出演讲中所用的做后置定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和分词短语,例如:

the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destiny

the chance to talk to folks

a chance to argue about the issues

the chance to cast their ballots

3、动词词组

这篇演说的动词词组的结构比较简单,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有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为辅助时态。作者多使用状语从句作为动词的修饰语,偶尔使用动词不定式做状语。例如: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move this country forward

so proud to lead as your president.

二、人称代词

在演说中使用人称代词,具有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功能。人称代词能够体现主体看待客体的态度,有助于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在奥巴马的演说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全文中,“we”, 出现了47次,“us”13次。使用“we”以建构和维系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把说话人放到听众的立场,同时把听话人拉到说话人的一边,使听话人感到亲近,从而更容易得到听众的支持,具有较强的人际意义。演说中,“you”, 出现了35次,这一突出现象,体现了奥巴马独有的讲话风格。在运用第二人称时,表明演讲者在跟听众直接对话,体现了总统的亲和力。“I” 出现27次,少于第二人称,演讲人无论在提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提到社会发展时,以及未来的梦想时,都是把自己和听众联系在一起的。在所选段落中,使用“I ” ,八次,主格“we”,10次,宾格“us”三次,物主格“our”四次;使用第二人称“you”主格,八次,宾格一次。最后这部分运用“I”较多,主要是因为在表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在正式语篇中,不用缩略词,在奥巴马的演说词中,用了很多缩略词,使其有了口语化的特征,使其演说更有亲和力,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如:I’m, we’ll, you’ll 等等。

三、修辞手段

1、排比

首先对对排比的定义进行说明。王佐良先生认为,“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称为排比”,P109他认为排比一般由“三项或三项以上语句构成”。秦秀白先生在阐释排比时P8,虽然没有说明由几项词组或句子组成,但是他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I kissed thee ere I killed thee. 即两项就能构成排比结构。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三项以上的排比共16处,两项短语或句子构成的排比为29处。

在以上列出的段落中,奥巴马连用“I believe...” 句式,每一段以“I believe”开始,构成了段落的排比,而每一段中又运用短语排比,重申自己的信仰,在经济衰退时期,在向民众表明自己的决心,也告诉每个人,在美国无论种族,身份和肤色,只要努力,任何具有伟大抱负的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这段演说和马丁路德金的演说 “I have a dream”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美国梦的延续。

2、反复

演说中,词语或短语的反复有很多,在此重点列举三个。首先是动词短语“move forward”。奥巴马三次重复这一短语,能够表达出他所领导的美国是在不断进步的,在民众心理树立起了对美国的信心。“the best”,奥巴马三次使用“最好”这个词,来感谢支持他的大选团队和志愿者们,认为他们是最棒的,对他的获胜,他们功不可没。“I believe”的重复,表明了奥巴马的决心和信心,同时鼓舞人心。

四、语音手段

在奥巴马的演说中,多次使用押头韵。

“depths of despair” ;“heights of hope”

这两个短语不仅结构对称,意义对照,而且分别押头韵。押头韵的例子有很多,如:

“pounded the pavement or picked up the phone”, “strong, smart”, “small, silly” “through tough times” ,“lives up to its legacy as the global leader”

值得一提的是:

“Reducing our deficit. Reforming our tax”;

“Fixing our immigration system. Freeing ourselves from foreign oil”.

这两组动名词短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奥巴马为了强调要即将面对的挑战,解决的任务,把动名词短语运用为独立的句子,每两句的动名词不仅押头韵,尾韵,而且音节相等,前两个词,为三个音节,后两个词为两个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

结语

奥巴马的胜选演说不仅博得了美国人的支持和信心,而且展现了他个人的风采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正如美国现任国务卿克里所说,没有人比奥巴马总统更能体现美国梦了。他无论在阐述观点还是文字修饰方面都颇具功力。但是相比罗斯福和马丁・路德金等人的演讲,奥巴马的演讲没有使用大词,长词和抽象词汇;并且运用了很多缩略语,这使演说有口语化的倾向。一个原因是时代的不同,约翰・买赫特[4]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counter-culture)潮流使正式英语逐渐衰亡;对真实和个性的崇尚导致了正式演讲、写作、诗歌等的消亡,在英语口语及写作中,谈话要胜于演讲,自然表达要强于语言技巧。当前的语言运用趋势决定了奥巴马的演说措词特点会不同与六十年代之前的演说特点。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优秀的演讲辞都具有文学欣赏价值和美学意义。分析演讲辞的文体特征,有助于掌握演说辞的语言特点,还有助于提高英语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刘世生,朱瑞青. 文体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P3)

[2]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P230-240)

[3]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P88)

[4] McWhorter, J. Doing Our Own Thing: The Degradation of Language and Music and Why We Should Like, Care. Penguin Group Inc. New York 2003

本文系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

第2篇

一、大开大合

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向听众传播的第一个信息,是演讲者给听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成功的演讲都会有精彩的开头。在《芝加哥,你好》的演讲中,他首先应用一鸣惊人的开场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

如果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疑问都有了答案。

大选获胜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他的开场却没有客套和空话,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用赞美祖国、赞美美国的民主制度这些无限自豪的语言开场,把自己的高票当选归结为美国的“一切皆有可能”、“美国奠基者的梦想”依然充满活力和“民主制度的力量”,为整个演说奠定了一个理性又不张扬自我的基调。这也正是美国的国民引以为自豪的价值观,而三个排比句的应用,更为他的获胜感言增添了感人的气势,所以话音未落,欢呼声响起,不少人挥舞国旗,显然他的开场点燃了整个现场和全美国的热情。

演讲的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写好结尾,能鼓动激情,促人深思,令人觉醒,让听众在反复回味中受到启发和震撼。因此这篇演讲不仅有一鸣惊人的开头,也有一个触动人心的结语:

这是我们的时刻,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孩子打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促进和平;让美国梦重放光芒,再证这一根本性真理,那就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息尚存,希望就在;倘若有人嘲讽和怀疑,说我们不能,我们就以这一永恒信条回应,因为它凝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是的,我们能!

他鼓励美国人民凝聚力量,重塑美国,迎接时代的挑战。这个充满力量的结尾使听众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并在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久久难忘。

二、独具真情

纵观古今成功的演讲,演讲者的人格魅力始终是打动听众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写好演讲稿,就要付出真情真意。奥巴马的演讲可信、坦白、透明,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他善于用真挚的情感和语言去感染每一个听众。

在这篇演讲中,对于支持他的选民,他充满了感激,写得情真意切:

我从来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起初,我们的资金不多,赞助人也不多。我们的竞选并非始于华盛顿的华丽大厅,而是起于德莫奈地区某家的后院、康科德地区的某家客厅、查尔斯顿地区的某家前廊。劳动大众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掏出5美元、10美元、20美元,拿来捐助我们的事业。

对于没有支持他的选民,他能够以诚相待,化敌为友,谈笑间充满了自信与大度:

当年,林肯面对的是一个远比目前更为分裂的国家。他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虽然激情可能不再,但是我们的感情纽带不会割断。”对于那些现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国人,我想说,虽然我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也将是你们的总统。

针对当前美国人面临的困境,他也绝不回避,用信心和坦诚唤起民众的最大支持:

我们会遇到挫折,会出师不利,会有许多人不认同我的某一项决定或政策。政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会向你们坦陈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会聆听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我们意见相左之时。最重要的是,我会和你们一起重建这个国家。用自己的双手,从一砖一瓦做起。这是美国立国221年以来的前进方式,也是惟一的方式。

他独具真情的演讲,让在场的很多听众热泪盈眶,他们挥动着国旗,表达着对这位新总统的狂热支持。

三、巧用典型

这篇演讲采用类似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剪辑了美国及世界历史的重要片段――越战、伊拉克战、柏林墙被推倒、电子投票、人类登月等,使整篇演讲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而本篇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引用106岁老人的一生,来见证美国百年荣辱沧桑,无论是奴隶制时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二战期间,美国人民都能在心痛中充满希望,在挣扎中取得进步,战胜一切困难,最终胜利: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

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美国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被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是的,我们能做到。

这就使这篇演说既有微观的层次感,又有宏观立场,使得这篇演讲足以成为美国总统胜选演说中的奇文,流芳百世。

四、善用修辞

奥巴马的演讲非常追求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造成气势宏大,感人至深的声势。这篇演讲成功地应用了反复、排比和祈使句等修辞技巧。

在这篇演讲中,他多次使用“yes,we can”(是的,我们能够做到),表达了一种坚毅和自信的精神力量,鼓励美国民众重拾信心,渡过难关。这句口号,一如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说在演讲稿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具震撼力,所以他在台上说到“yes,we can",台下几万名观众也同时高呼“Yes,we can”,甚至使“yes,we can”风靡一时。

排比句是演讲稿写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它以语法结构对称来突出语言的意义。因此排比句的使用可以使演讲具有感召力和鼓动性,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应用排比句式来增添演讲排山倒海的气势,在奥巴马的这篇演讲中可谓随处可见:

那些彻夜关注美国大选的海外人士,从国会到皇宫,以及在这个世界被遗忘的角落里挤在收音机旁的人们,我们的经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命运是相通的,新的美国领袖诞生了。那些想要颠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支持你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祈使句的作用就是向听众进行直接的呼吁,激起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按照演讲人的意图办事。祈使句的应用也是这篇文章的修辞亮点:

让我们发扬新的爱国精神,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每个人下定决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彼此关爱。让我们铭记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我们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备受煎熬的同时拥有繁荣兴旺的华尔街――在这个国家,我们患难与共。

这些祈使句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引起共鸣,激起热情,鼓舞人心。

第3篇

公共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待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2003)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反种族隔离革命家,也被视为南非的国父。2013年12月5日下午5时20分,曼德拉过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奥巴马便在白宫发表讲话,第一时间向曼德拉致敬。本文试图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角度对该篇演讲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其语言特色,进而揭示演讲者该如何运用语言的手段来构建人际意义。

2.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经统计,本篇演讲稿一共有593个词汇。该语篇所含态度资源多达47次,这与话语基调紧密相关。评价意义属人际功能范畴,它主要取决于话语基调,即话语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相互关系。(吴志芳,2009:110)本语篇的参与者是奥巴马及所有的电视演讲听众,交际目的是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及他本人向曼德拉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号召听众向曼德拉学习。这样的话语基调决定了语篇中必将用到很多的态度资源,以打动读者。

2.1 情感资源分析

语篇中情感资源共出现14次,占总态度资源的23.6%。情感资源是话语者表明对评价对象的态度的最明显、最主观化的表达方式。(吴志芳,2009:110)

本篇演讲在开篇就引用了曼德拉在接受审判结束时的言论,他说道:

(1)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这其中的cherished一词就充分表明曼德拉对自由和民主的无比向往之情。

(2)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这其中的I hope to及I am prepared to die都表达了曼德拉敢于斗争的精神。奥巴马之所以在开篇就引用曼德拉的这段陈述,就是想向听众展现一个为自由而战的英勇战士的形象。

(3)To Gra?a Machel and his family, Michelle and I extend our deepest sympathy and gratitude for sharing this extraordinary man with us. 这其中就直接用了sympathy和gratitude来向其家人表达同情和感激之情。由于本篇演讲是发表在曼德拉刚刚去世不久,因此其演讲的基调应该是沉痛的缅怀,这两个词汇就很好的奠定了演讲的基调。

2.2 判断资源分析

本篇演讲稿中判断资源多达17次,文中多次提到对于曼德拉的赞美,例如:

(4)And we have los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rageous, and profoundly good human beings that any of us will share time with on this Earth. 奥巴马接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最有影响力、最有勇气、最无比善良来歌颂大家心目中的伟人。此外,他还提到:

(5)And the fact that he did it all with grace and good humor, and an ability to acknowledge his own imperfections, only makes the man that much more remarkable.

此处奥巴马强调了曼德拉在从一名囚徒变成一位总统的历程中能始终保持风度和幽默,以及承认自己的不足的能力,这一切的美好品质都使他更加卓尔不群。

2.3 鉴赏资源分析

鉴赏主要是针对评价对象所拥有的特性的评价,传达其在美学和非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吴志芳,2009:111)在本篇演讲稿中奥巴马不可避免地会对曼德拉本人及其所做出的事迹进行鉴赏评价,用到的鉴赏资源有16处,例如

(6)A free South Africa at peace with itself -- that’s an example to the world, and that’s Madiba’s legacy to the nation he loved. 一个自由、和平的南非――这是世界的榜样,这是“马迪巴”为他所热爱的国家留下的遗产。句中描写了南非目前美好的境况,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奋斗离不开的。

(7)Never discount the difference that one person can make; to strive for a future that is worthy of his sacrifice. 在这一段里,奥巴马向听众们发出号召,他说道我们的责任是尽我们所能把他树立的榜样传承下去: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所能带来的变化;努力建设一个无愧于他的牺牲的未来。

3.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从态度方面分析了奥巴马悼念曼德拉的电视演讲中的评价资源,试图解读文中密集的评价评价是如何有效构建语篇的人际意义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篇演讲中的态度资源最为丰富,为演讲奠定了基调。总之,从本篇演讲中作者能感受到奥巴马对词汇运用的功力,以及也学习到了该如何利用评价资源来更好地实现演讲的人际功能。

参考文献

[1]Thompson, Geoff. 功能语法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Halliday, M.A.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3]陈嵩斌. 从评价理论视角看奥巴马总统就拉登之死发表的电视讲话[J]. 海外英语, 2001(10): 323-325.

[4]李元授, 邹坤山. 演讲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吴志芳.态度资源的评价理论视角解读奥巴马致女儿的一封公开信[J]. 疯狂英语, 2009(5):110-113.

[6]吴美思评价理论解读希拉里退选演讲[J].大学英语, 2012(9): 156-158.

[7]王振华. 评价体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2001(6): 17.

[8]王振华,马玉蕾.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 2007(6):19-20.

第4篇

各位同胞: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重责大任感到谦卑,对各位的信任心怀感激,对先贤的牺牲铭记在心。我要谢谢布什总统为这个国家的服务,也感 谢他在政权转移期间的宽厚和配合。

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四十四位美国人发表过总统就职誓言,这些誓词或是在繁荣富强及和平宁静之际发表,或是在乌云密布,时局动荡之时。在艰困的时候,美国 能箕裘相继,不仅因为居高位者有能力或愿景,也因为人民持续对先人的抱负有信心,也忠于创建我国的法统。

So it has been. So it must be with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因此,美国才能承继下来。因此,这一代美国人必须承继下去。

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 Our health care is too costly; 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 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正置身危机核心,我国正处于对抗深远暴-力和憎恨的战争。我们的经济元气大伤,是某些人贪婪且不负责任的后果,也是 大众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为国家进入新时代做淮备所致。许多人失去房子,丢了工作,生意垮了。我们的医疗照护太昂贵,学校教育辜负了 许多人。每天都有更多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壮大我们的对敌,威胁我们的星球。

These are the indicators of crisis, subject to data and statistics. Lemeasurable but no le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our land - 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这些都是得自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危机指标。比较无法测量但同样深沉的,是举国信心尽失—持续担心美国将无可避免地衰退,也害怕下一代一 定会眼界变低。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 they will be met.

今天我要告诉各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真的,挑战非常严重,且不在少数。它们不是可以轻易,或在短时间内解决。但是,美国要了解,这些 挑战会被解决。

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在这一天,我们聚在一起,因为我们选择希望而非恐惧,有意义的团结而非纷争和不合。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在这一天,我们来此宣示,那些无用的抱怨和虚伪的承诺已终结,那些扭曲我们政治已久的相互指控和陈旧教条已终结。

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 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 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

我们仍是个年轻的国家,但借用圣经的话,摆脱幼稚事物的时刻到来了,重申我们坚忍精神的时刻到来了,选择我们更好的历史,实践那种代 代传承的珍贵权利,那种高贵的理念:就是上帝的应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追求全然的幸福。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 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 - for those who prefer leisure over work, or seek only the pleasures of riches and fame.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 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再次肯定我们国家的伟大,我们了解伟大绝非赐予而来,必须努力达成。我们的旅程从来就不是抄捷径或很容易就满足。这条路一直都不是给 不勇敢的人走的,那些偏好逸乐胜过工作,或者只想追求名利就满足的人。恰恰相反,走这条路的始终是勇于冒险的人,做事的人,成事的人 ,其中有些人很出名,但更常见的是在各自岗位上的男男女女无名英雄,在这条漫长崎区的道路上支撑我们,迈向繁荣与自由。

第5篇

奥巴马的成功当选的确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一个非裔黑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美国人,因为他的父亲贝拉克・奥巴马只是留学美国的肯尼亚学生,未曾加入美国国籍;一个从政经历如此短暂,比起美国历届总统来,说他毫无经验都不算过分;平民出身白手起家,更谈不上如克林顿布什那样背后有大财团的支持;竞争对手如此强劲,几乎是众望所归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政绩不凡经验老到的麦凯恩;如此这般,等等。种种迹象表明,第56届美国总统不会是奥巴马。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喜欢跟看似胜券在握的人开玩笑,结果一出,全世界哗然。那些资深评论家、学者们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肯尼亚人民已经在为奥巴马的成功而狂欢庆祝了。非裔黑人当选美国总统,这已揭开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新的一页。不管保守的白人们承不承认,这都已成为事实。

也许就连奥巴马自己也未曾料到这一切,在各轮竞选中连连告捷。有人将他的这种成功称作“奥巴马现象”,更有甚者把他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相提并论。似乎这一切已不能由他控制,他好像是被众人狂热地前拥后推地进入白宫的,年轻人对奥巴马似乎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大有你不想做总统都不行之势。一旦放开栅栏,这匹黑马就义无反顾热情四溢地往前冲,他胜利了,最后却说要感谢自己的对手。

黑马的成功纯属偶然?却是大错特错了。他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大财团的支持,没有久经政治这块沙场的经验,也许作为法学博士的他也提不出多好的经济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知人善任似乎是他强项。拉拢已在克林顿当政时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希拉里任国务卿,提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也许这两位的加盟能给举步维艰的美国外交、经济带来一些新气象。

右手时尚――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在美国掀起的飓风还远远不止政治上的天翻地覆,在时尚界也掀起了狂风巨浪。

美国著名男性时尚杂志《君子》选出年度十大最佳衣着男士,奥巴马榜上有名。他那俊朗的外表,迷人的微笑,健壮而充满活力的身体,出色的口才和从不出错的服装搭配共同构成了所向披靡的利剑,一朝剑指天下,美国时尚界顿时如影随形。时尚界以“奥巴马”为题材设计了各种款式的服饰。很多好莱坞明星也是奥巴马的粉丝,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在和奥巴马一同参加了一档节目后盛赞对方的西服有品位,竟扬言要给奥巴马的西服投票。而好莱坞的常青树性感女神麦当娜则身穿印有奥巴马头像的T恤,在波士顿举行的演唱会上向人群高喊:“来吧,为奥巴马投票!”时尚界将这种极力的赞美与仿效命名为“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裹挟而来的这股时尚风,还有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功劳。夫人的着装与奥巴马配合得完美无间,也为他出席各种场合争足了面子。

名嘴演讲――神的布道者

奥巴马的演讲天赋超群,有人将他的演讲称为布道,而说他本人更像牧师,而不是总统。有戏谑夸张的成分,却也不是无中生有。

“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所面临的山峰是险峻的。或许一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无法攀上峰顶,但是美国――我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到达。我向你保证――我们的民族最终会到达山顶的。”“积累财富,促进和平;重拾美国梦,重申基本的真相――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将重新建立我们的道德威望,让美国再一次成为自由、和平、美好未来的希望和象征。”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美国梦”、“理想”、“道德”是他提到最多的字眼。这些充满理想浪漫色彩的词,经他之口说出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他一直都在为美国人民勾勒未来的理想蓝图,仿佛牧师为教民描绘天国的光明一般。至于如何到达他描述的理想未来,奥巴马很少提及,难怪对手麦凯恩的发言人尖刻地批评他:“麦凯恩付出一生改善和保护美国,奥巴马只花一个下午说说罢了。”但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理想多于具体实施策略也是事实。

但说也奇怪,明明有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却还是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他顶礼膜拜。分析其原因,无非也就是归结于他的演讲天才――情感的煽动力,让陷入危机中低靡的美国情绪重新燃烧。北京时间8月29日的演讲,也许是他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演说,当天正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45周年纪念,同是身为黑人的奥巴马也许正是利用了这“巧合”让人重温了45年前的振奋人心。而他的演讲天才与马丁・路德也是相差无几的。

他的言语听起来是那么鼓舞人心,却又是那么遥远而美好,那似乎是上帝的声音,令美国人神驱心往。就像他在演讲的结束时说的那样,“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是奥巴马开启了美国人的重拾美国梦的勇气,但能否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脚下新梦――成功的启示

从被父抛弃到进入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从律师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平民出身的他,为何会获得如此成功?他的成功仅属于他个人,还是在向我们昭示了某种趋势的到来?

不仅在美国,奥巴马的成功也激励了不少中国青年。英雄不问出身,一切皆有可能。低微的出身怕什么,只要肯奋斗。受歧视又如何?佛祖说忍辱所收获的是高贵,歧视别人的人不见得就高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勇于攀登,想必定有所获。奥巴马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曾经酗酒甚至吸毒,曾像大部分黑人一样,感到前途一片黯淡,但重新振作后的奥巴马却以前所未有的能量获得了大选的成功,所以犯错又有什么呢?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6篇

奥巴马撰稿团队

奥巴马总统的撰稿办公室由三位年轻人担纲。他们都不超过30岁,却撰写出许多精彩老到的演说词,让本来就非常雄辩的奥巴马如虎添翼。

奥巴马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今年只有28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首席撰稿人。他2003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圣十字学院,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走出校门后,费夫洛加入参议员克里竞选总统的团队,担任副撰稿人。2004年,他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遇到奥巴马。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奥巴马正准备以党内希望之星的身份发表基调演说。年仅23岁的费夫洛主动上前提出建议,他说演说词中的一句话最好修改一下,因为它有重复之嫌。奥巴马一脸茫然,那神情仿佛在问:“这个小孩是谁?”但他听从了费夫洛的建议。

克里竞选失败后,费夫洛加入奥巴马团队。在面试时,奥巴马请他阐述一下自己的撰稿哲学。他没有什么宏篇大论,而是告诉奥巴马:“当我看到你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最打动我的是你的演讲从头到尾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你自己生活的故事,以及它是如何融入美国社会这个大故事中的。你的演说逐渐把听众引向高潮,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鼓掌,而不是借助一些口号式的语言向他们索要掌声。”奥巴马高兴地说:“那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费夫洛就这样被录用了。2005年以来,他一直是奥巴马的首席撰稿人。

奥巴马赢得爱荷华州党内提名后发表的演说是费夫洛的“成名之作”。那篇演说的开场白――“有人说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更成为奥巴马当选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最佳诠释。一夜之间,费夫洛打消了人们因为他年轻而产生的疑虑。奥巴马的首席竞选顾问大卫・艾克谢罗德曾这样评价费夫洛:“总统十分信任他的文采,愿意让他影响自己的话语权――让一个名下有两本畅销书的美国总统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

每当发表重要演讲前,费夫洛都会与奥巴马充分沟通。此外,费夫洛还做了许多功课,例如研究罗伯特・肯尼迪、约翰・肯尼迪总统、马丁・路德・金等著名政治人物的演说以及奥巴马的语言特点等。“现在我坐下来写稿时,笔下流出的就是奥巴马总统的思想、句子和词组。”由于合作非常愉快,费夫洛与总统的私人关系也很好。一次奥巴马喜欢的芝加哥“白袜”职业棒球队以3:0痛击费夫洛青睐的波士顿“红袜队”后,后者十分郁闷。奥巴马拿着一把小扫帚到他桌上掸尘,以示安慰。

总统撰稿办公室的另外两位主笔分别是26岁的亚当・法兰柯和30岁的本・罗兹。前者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伦敦政经学院深造过。后者自2007年以来就是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撰稿人,擅长就棘手的国际热点问题“发声”,让总统作出分寸感极佳的回应。

演讲稿要写得像出自总统之口

美国政客请人捉刀,从开国总统华盛顿时就开始了。他的“左膀右臂”、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经常替总统舞文弄墨。到了美国第13任总统凯尔文・柯利芝时,白宫为这位惜字如金的总统请了一位全职的演讲撰稿人。此后撰稿办公室便作为常设机构一直保留下来。

虽然有了专职的“文字师傅”,但总统们对撰稿人的依赖并不相同。尼克松总统是位一流的演说家,经常不需要讲稿就滔滔不绝。他的首席撰稿人威廉・萨费尔相对比较轻松。肯尼迪总统的口才也属上乘,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暇亲自写稿,但擅长改稿。他的首席撰稿人泰德・索伦森为他工作了11年,号称“20世纪白宫捉刀第一人”。索伦森写完肯尼迪就职演说初稿后,曾送给10个人审阅并提供意见,直到肯尼迪满意。虽然肯尼迪的很多名言都出自索伦森笔下,但索伦森恪守“幕僚没有名字”的古训,在回忆录中毫不居功,把光芒都归于肯尼迪。

小布什总统虽然在公众眼里略输文采,但他对演讲稿的要求也毫不马虎。他的撰稿办公室主任迈克尔・格尔森回忆说:“有时整篇讲稿都能看到布什总统的‘指纹’。演讲稿不仅要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听起来要像出自总统之口。”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的笔杆子们很少借此走上仕途,看来,“写而优则仕”在美国是行不通的。

回忆录前要签保密协议

除撰写演讲稿外,政客们在写自传时也经常请人。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的回忆录《单打独斗:一个美国人的生活》刚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已经连续五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本书的主笔林恩・文森特也名声大噪。

文森特是宗教杂志《世界》的资深作者和编辑,报道过很多热点问题。此前她写过一本名为《像我一样的另类人》的书,讲述了一位艺术品中间商与一位无家可归者之间的友谊。那本书售出了56万本,并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75周之久。

一般情况下,政客请人捉刀写回忆录会要求对方事先签保密协议,不得透露书的内容,不在封面上署名。这也许正是“影子”这个称呼的由来。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难免因版权问题发生争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出版传记《同村协力》时,出版商花了12万美元为她请来新闻系教授芭芭拉・菲曼。但希拉里对菲曼的文笔不满意,提前中止了合同并亲自改写。后来《同村协力》出版并热销,菲曼向许多媒体抱怨希拉里卸磨杀驴,丝毫没有在书中提及她所做的贡献。希拉里则反驳说菲曼写的那部分都被她重新改过了。

第7篇

200多年前,美国国父们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起草并发表了《独立宣言》,开启了美国通向自由之路,费城被视为美国民主和自由的摇篮。

148年前,即1861年,候任第16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从费城出发,乘火车前往华盛顿出席总统就职典礼。

从费城到华盛顿,整个路程为225公里,火车行驶缓慢,沿途向欢迎群众发表演讲,林肯一行整整走了12天,所谓的“鸣笛驻足”之旅由此产生。

1月17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沿着先辈林肯的足迹,也从费城启程,坐火车前往华盛顿出席就职仪式。林肯是奥巴马崇拜的偶像,奥巴马行事风格处处闪现着林肯的影子,奥巴马将要领导的政府就是受到林肯当年组成“对手团队”之启发而组阁。现在,他的这一旅程也被称为“鸣笛驻足”之旅。

在登上“乔治300列车”之前的当地时间17日上午10时,奥巴马向聚集在费城广场上欢送的群众发表演说。之后,与家人会合,在第三十街车站登上列车开始旅程。奥巴马先后在特拉华州的克莱蒙特镇、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接受支持者的欢呼和祝福。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镇,火车短暂停留,候任副总统拜登及其家人登上火车,与奥巴马一行会合。

“乔治300列车”是一辆老式蓝色机动轨道车,挂在铁路客运公司一辆有着10节车厢的火车上。正如美联社所评,这辆轨道车“满载着一个厌倦了战争、害怕衰退并正在寻求更美好生活的国家的希望”。

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沿途不时出现在火车尾部的平台上,向寒风中裹着毯子、穿着大衣聚集在两侧的支持者挥手。

到达华盛顿

1月17日当地时间傍晚时分,被称为奥巴马专列的机动轨道车抵达华盛顿联合车站。与当年林肯漫长旅程相比,奥巴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一辆黑色轿车从联合车站驶出,海军蓝的车牌上写着“44”两个数字,这代表奥巴马将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车子搭载着奥巴马一家人向国宾馆驶去,在那里奥巴马一家度过就职典礼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当车子经过国会山一带时,那里已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许多人手中举着相机。在寒风凛冽的华盛顿夜幕中,有些人呼喊着奥巴马的名字,有些人远远地望着他。

如果把17日的“鸣笛驻足”之旅视为奥巴马就职典礼活动拉开的序幕,那么第二天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的音乐会,就是举世瞩目的历时四天的系列庆祝活动的第一乐章。奥巴马和拜登一早在华盛顿军区司令陪同下,向阿灵顿国家公墓的无名战士墓敬献花圈。之后,携妻子、女儿出席了在林肯纪念堂阶梯上举行的音乐会。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碧昂斯、夏奇拉、雪瑞•克洛等乐坛大腕都悉数登场。

据报道,奥巴马小女儿萨莎见到林肯纪念堂石头上刻着林肯总统就职宣誓词时,仰起头,问爸爸:“哇,这个演讲可够长的,你的演讲也会这么长吗?”奥巴马说:“实际上,林肯的讲话还挺短的,我的演讲要比这个长一些。”正在这个时候,大女儿马莉娅转过身来对父亲说:“第一个非洲裔美国总统!那得做得好一点才行!”

站在林肯纪念碑下,奥巴马表情严肃,他将肩负神圣的使命。

1月19日,奥巴马参加社区活动以纪念已故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当天是美国联邦假日“马丁•路德•金日”。

非洲祖母送来礼物

奥巴马的父亲是非洲肯尼亚黑人,奥巴马远在非洲的祖母莎拉千里迢迢,奔赴华盛顿,加入到观礼庆典亲友团中。

为祝贺孙子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莎拉精心准备了三件礼物:一个是卢奥族传统的三足凳、一个是驱赶苍蝇的蝇掸,一个是象征权力的盾牌。她本来还想带上一支矛,但被告知由于安全原因不能带上飞机,因此只能作罢。与莎拉同行的,还有在内罗毕的其他家庭成员,她们于1月16日飞往美国。莎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知道奥巴马看到我会很高兴。我的出现对于他很重要。”

有人猜测,三足凳指的就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苍蝇拍隐喻的是全球气候变化,而盾牌引申出来就是美国权威。来自东非礼物背后神秘的哲学,恐怕只有肯尼亚祖母才明白。

肯尼亚也同步展开庆祝活动,大型音乐会在首都上演。

狂欢时刻

从1月17日起,华盛顿一下子成了狂欢之都。200多万人,差不多四倍于首都常驻人口,这个数字打破了1966年约翰逊就职典礼时有120万名参加者的最高记录。

凡是与奥巴马有关的或与奥巴马沾边的商品都在火爆销售,印有奥巴马头像的“奥巴马T恤衫”,有奥巴马图案的“奥巴马徽章”,写着奥巴马名字的“奥巴马帽”,都成了抢手货。当地居民把自家屋腾出来,临时改为家庭旅馆。人们唱着,欢呼着,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虽是短暂的四天时间,但这确是个狂欢时刻。

有人说,华盛顿“繁荣的奥巴马经济”至少表明,这儿并没有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此次总统就职典礼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次。据政府管理预算办公室透露,联邦政府已经为准备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打出4900万美元的政府预算。这个数字是2001年布什就职典礼政府预算的三倍。此外,奥巴马就职典礼委员会已经筹集个人资金达4500万美元。2005年布什就职典礼委员会筹集个人资金4230万美元。据媒体披露,1993年,克林顿就职典礼仅花费了3300万美元。

奥巴马的支持者说,就职典礼的开销由奥巴马从普通民众那里筹集资金来支付。但是这样奢华庆典还是招致批评,一些担心能否保住饭碗的美国人认为这样奢华排场来得不是时候。

进入奥巴马时代

1月20日,晨曦中的国会大厦格外肃穆。在国会山前国家广场上,人头攒动。

美国东部时间早上9点50分,奥巴马夫妇乘坐的车队驶进白宫。奥巴马结红色领带,夫人米歇尔一身金黄色套装,显得庄重华贵。布什夫妇已经在门口等候迎接,他们握手问好、合影留念,一起喝咖啡,共进早餐。

差不多在此时,在国会大厦的就职典礼台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奏起了军乐,旧金山男童合唱团和女童合唱团演唱歌曲。

10点49分,奥巴马夫妇离开白宫,与布什夫妇一起乘坐一辆卡迪拉克车,13辆车为奥巴马开道,车队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前往国会山,沿途一片欢呼。

11点30分,在美国最高法院首法官约翰•罗伯茨的主持下,奥巴马举起右手,左手则放在当年林肯宣誓时用过的《圣经》上,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随着海军陆战队军乐团奏响《向统帅致敬》,美国正式告别布什时代,进入奥巴马“梦”的时代。

第8篇

奥巴马请了三位网络红人进宫,一位19岁教人布置派对的美少女、一位恶趣味绿唇婶和一位社会问题的个人脱口秀男主播,他们都是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红的。

这是总统为他的新专辑――国情咨文的一轮造势。

作为把新媒体玩得最转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各种网络社交手段和民众交流早已不稀奇。今年则体现“人多力量大”,第一次直接叫网络红人们来站台,此举目的被普遍认为是“想赢得年轻选民的心”。

19岁的贝瑟尼・莫塔是美国青少年最爱的典型“网红”。年轻的优势之一就是“肤浅”得理直气壮,她的YouTube页面从来都“不谈国事,只聊装扮”。

“如何DIY一个派对”,“开学日的5种美丽发型”,“2014年度爱用品”……美发、彩妆、服装搭配和派对,莫塔凭借这些元素为自己在YouTube上赢得了八百多万粉丝。

这八百多万粉丝恐怕连美国总统是不是奥巴马都不太清楚。

不过奥巴马的策略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主动跟上他们的步伐。

如果说莫塔的走红是切中了青少年们的爱好,那另一位号称“YouTube女王”的格罗泽尔・格林则体现了网民的“恶趣味”。

1962年出生的非洲裔网红格罗泽尔比奥巴马只小一岁,她以“绿色嘴唇”为个人标志,网名中的格林也是取自英语的“绿色”一词。但她的视频风格决定了不会有太多年长观众,比如挑战吃辣椒,吃肉桂粉,表演炸火鸡,和网友做无厘头的问答互动,假装被绑在树上再逃脱。

3位进入白宫的网络红人中,最正常的算是34岁的汉克・格林(人家是真的姓格林)。作为一名音乐人,他和哥哥一起经营着名为“播客兄弟”的YouTube页面,内容包罗万象,有时是时政历史,有时是“最老的歌是哪首”,大概类似于中国的高晓松。

这三位网络红人的粉丝数加起来将近150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奥巴马的目标群:年轻选民。

熟练运用新媒体除了能在竞选时更好地为自己拉票,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自己跟得上潮流,这意味着心理上的年轻和对周围环境保持永恒的好奇心,年轻人喜欢这样的领导人。这也是一使用网络用语老百姓就津津乐道的原因,容易觉得领导人也是自己人。

在和网络红人会面两天前的国情咨文演讲上,“跛脚鸭总统”奥巴马表示“形势一片大好”时,共和党人坚持不鼓掌,而当他提到自己已经完成所有选举,不再有政治负担,共和党人甚至哄堂大笑,但总统不甘示弱地“反戈一击”:“因为两次选举我都赢了。”

为了吸引那些几乎不看电视的年轻人,“新媒体达人”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报告之前,就开始创作一系列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产品,在Twitter、 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传播。同时,白宫网站还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数据,详解总统的演讲要点。

这种方式获得了成功:白宫表示,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演讲在Facebook上吸引了大约150万次点击,在演讲的一小时内,Twitter上就发出了260万条讨论国情咨文的推文。但全文都不如金句“我两次竞选都赢了”,这句话为奥巴马带来了44000条讨论。

据澎湃新闻援引Vocativ网站消息,奥巴马演讲所用词汇相当于美国14岁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这就像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会发生的事,中年父亲努力学习流行语,试图和叛逆期的孩子成为朋友。奥巴马的小女儿今年正好14岁。

1月22日,三位网络红人走进了白宫。 “绿唇女”格罗泽尔保持一贯的无厘头作风,离采访日还有几天时就上传了视频,主要内容是“当我妈得知我要去采访奥巴马了有多开心”,母女俩在画面中又叫又跳。格罗泽尔的兴奋不全是节目效果需要,非裔美国人对奥巴马一直抱有好感,她曾表示自己很喜欢奥巴马,“因为他黑,他黑,他黑!”

受到邀请后,三位红人就开始在YouTube大肆宣传并征集问题。尽管白宫负责人表示,问题可以百无禁忌,可毕竟是见总统,彩排还是必要的。

彩排时,格罗泽尔和汉克・格林都了视频记录自己的“白宫之路”。视频中,格罗泽尔激动得一直扮鬼脸搞怪,格林则不停惊呼:“难以置信我在白宫!”白宫则派出一名非洲裔工作人员扮演奥巴马模拟现场。三位“网红”依次入场,握手,就座,对着镜头微笑,熟悉流程。

1月22日采访开始前,谷歌新闻实验室总监先向奥巴马介绍了国情咨文演讲期间搜索量最大的几个问题,和中国一样,美国人民最感兴趣的5个问题之一是:总统的工资是多少?

采访开始后,奥巴马先“卖可怜”。在格林对他的邀请表示感谢,因为“白宫是你家”时,总统表示这是人民的财产,“我只是租用,而且只剩两年租期了,但愿能拿回押金。”但作为三位“网红”中最正常的一位,格林进入正题后的问题并不让奥巴马轻松,国情咨文的政策是否真的可行,无人机是否被滥用,朝鲜制裁等问题似乎让奥巴马又经历了一场小型“答记者问”,但身经百战、哪个国家都去过的奥巴马对答如流,倒是格林不时结巴,显得很紧张。

在几个沉重问题后,采访尾声出现了和谐一幕:格林拿出一张自己手持药店发票的照片,希望奥巴马签名。“我有慢性病,每月要花费1100美元买药。在有保险之前我是负担不起的,而现在我每月只需要付5美元就行”,奥巴马欣然接受了这个医改活广告,在签名的同时再次宣传医保的重要性。

接下来两位红人的采访“画风”就发生了变化,格罗泽尔在提了关于网络安全、种族歧视等问题后,为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准备了一只自己的标志“口绿”。拿出绿唇膏时,格罗泽尔口误将“first lady”说成“first wife”,米歇尔瞬间“现任变前妻”。奥巴马开玩笑:“你好像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这个前妻的口误也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调侃。

轮到19岁的美少女时,青少年的特点一览无遗。她提出了“快问快答”环节,包括奥巴马爱看的电视节目、小时候的梦想,以及“脑洞大开”的问题:你最想拥有哪种超能力?

奥巴马为了融入年轻人所做的努力简直“可歌可泣”,但依然暴露了中年人的无趣,他选择了“会飞”。随即又承认:“米歇尔觉得这个超能力很无聊”。

采访以莫塔提议四人一起自拍(而不是别人帮忙合影)结束。

总统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段40多分钟的采访视频上传不到一天就得到了近百万点击量,而国情咨文当天YouTube几个直播频道加起来的点击量也只有40多万。

用户黏度仍然是个问题,这些关注偶像的粉丝们变成奥巴马脑残粉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总统亲自做公关,总统亲自请网红。千万青年路转粉,并无一个是脑残。

美少女莫塔的YouTube页面上异常安静,除了往常的视频外完全没有奥巴马的影子。青少年们依然混不吝,总统固然是个人物,但到底还是个大叔,要在我的主页上占据一席之地,何德何能。

第9篇

关键词:奥巴马演讲 人称指示语 语用移情

中图分类号:H3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9-02

1 引言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非裔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之所以能够从一位普通的黑人发展成为美国参议员,再到顺利入主白宫,与他那出神入化的演讲艺术和极具魅力的个息相关。从当上总统到现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场合中,他的演讲总是那么激情四射,打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让听众也跟着一起热血沸腾。奥巴马极富魅力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及爱好者,他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充分利用移情作用来打动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的。本文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奥巴马演讲中的人称指示语及其移情效果,来探讨他演讲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英语学习者在演讲中语用移情能力的提高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

2 人称指示语和移情

人称指示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比比皆是,表示说着、听者以及第三者的词语和结构。人称指示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指示语(你、您、你们、您们);第三人称指示语(他、她、他们、她们)。

人称指示语是基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有时其具体的指代内容要视具体的语境和人际关系。王佳(2014:281)在其发表的《从语用角度试析篇章指示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说话人是指示语的中心人物;说话人说话所用的时间则是指示语的中心时间;说话人在说话时所处的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正在说的片段是语篇中心;而说话人和说话对象相比的社会地位是社交中心”。移情(Empathy)研究始于美学(朱光潜,1984: 639)。移情研究现已超越美学领域,成为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在语言教学领域,移情指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而将自己的人格向对方人格的投射过程(Brown,1980:107)。用通俗的话讲,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Richards(1985:91)认为移情能使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产生共鸣,能改善我们对语言和文化以及与自己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移情还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是“社会个体之间和睦相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rnold,1999:19)。这些学者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语言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语言使用中的移情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而人称指示语又在表达移情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对奥巴马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及移情效果分析

以下以奥巴马于200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对青年学生的演讲为例,下表是对其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的统计。

在与上海青年学生的对话演讲中,主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出现频率最多,量值高;第二人称指示语出现频率较高;第三人称指示语基本没有使用。

3.1 第一人称指示语单数的使用

(1) I'd like to thank Fudan University's President Yang for his hospitality and his gracious welcome. I'd also like to thank our outstanding Ambassador, Jon Huntsman, who exemplifies the deep ties and respect between our nations.

(2) What I'd like to do is to make some opening comments, and then what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doing is taking questions...

第一人称单数“I”在奥巴马演讲稿里使用的比较频繁,通常强调的是个人,自我意识较强烈,比如,要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或者重要性时我们一般会采用人称指示语“I”。上面两例中,“I”突出强调的都是奥巴马个人对他人的衷心感谢。作为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对被上海复旦大学热忱欢迎表现了深深的感谢,面对着广大的优秀青年学子,奥巴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突出了他本人对能和一群优秀的青年学生有一次会谈的机会而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期待。例子中连续使用两次“I'd like to do”传达了自己受到热忱欢迎的满满的感谢之情。例二中又接着运用“I'd like to do,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句型,把他个人的感激、兴奋、期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连续不断的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I”的使用,以个人名义和信誉做出的的感谢、兴奋和期待之情情真意切,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听者和受众之间产生一种很亲近的感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效应”,它能够保证交际更加有效和顺畅的进行下去。

3.2 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的使用

(1) Here,in Shanghai, 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he soaring skyscrapers, 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2) And in three decades, just look at how far we have come.

(3) America imports from China many of the computer

parts we use, the clothes we wear; and we export to China machinery that helps power your industry.

正如我们熟知的那样,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we”和“us”既可以是包含式的,也可以是排除式的。例(1)和(2)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例(3)不包括听话者。本文第一人称复数使用最多,宾格指示语使用少。前两例中说话者将自己置身于听话者中,表明在中美建交30年以来,奥巴马和中国民众一起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一起目睹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就像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一般,对中国快速的发展和壮大感到非常的欣喜和自豪。“We”的使用有一种将奥巴马本人拉进中国公民这一集体中的感觉,缩短了他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给人一种友好、亲切、温暖的情怀,同时也增大了听众对自己的认同感,使得自己的演讲得以更好地进行下去。但最后一例中的“we”是排除式的,只代表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国,体现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贸易上的相互合作和竞争,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电脑零件和服装,共本国公民享用;同时美国向中国出口众多及其以帮助中国发展工业,服务于中国公民。表明两国在彼此的贸易中相互受益。两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这种“we”的运用突出表现了两国拥有相互依靠支撑的兄弟情怀,也让听众及更多的其他受众对于美国能够帮助和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种信任、依赖和感谢的感情。

3.3 第二人称指示语you的使用

(1) There is a Chinese proverb: "Consider the past, and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

(2)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in Shanghai,

an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peak with all of you.

(3) But above all, I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 -- young people whose talent and dedication and dreams will do so much to help shape the 21st century.

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指与复指是通过“你”和“你们”进行区分的,而英语中的“you”就不一样,既可以单指一个听话人,也可以复指多个听话人,因此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它的指称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一般需要依赖特定的情景才能确定是单指还是复指(何自然,冉永平,2010:35)。上面三例中,“you”都是复指你们,指代的是在座的青年学生。

在例(1)中,使用人称代词“you”表明奥巴马对参加此次上海对华的青年学生给予了深深地厚望,让在座的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也让他们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you”的使用将奥巴马自己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感情传导给在座的各位青年学生,让他们这群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也他们感受到发展自己并为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能激发这群学生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例(2)中,当面对此次演讲的广大青年群体时,奥巴马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二人称“you”表达了奥巴马对能和这些青年团体进行一次开怀的会谈而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幸,也将这次演讲的机会归结于在座的广大的青年学生给自己创造的。“all of you”更是让在座的每位青年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例(3)中,“you”不仅只是在座的各位青年学生,更涉及到所有的中国大学生青年一代。奥巴马通过“you”的使用将自己的爱国主义和为国奉献的深沉感情传递给了在场青年以及所有的年轻一代。这些例句中直接使用了“you”,一方面使听者不知不觉地成了演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将听者向演讲者拉近从而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氛围,使听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忠告。

4 结束

以上分析表明,奥巴马在演讲中通过大量的使用人称指示语“we”表达出他和听众之间坚固的友谊关系,来获得听众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支持;当他要突显出自己作为美国总统而要承担国家领导人的责任和义务,就会选择第一人称代词“I”;当他要表达对受众的感谢之情时,就会选用第二人称“you”。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相应的地点和场合,选择合适的人称指示语不仅可以大大的缩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在情感上得到听众的支持和认同,用意上得到听众的理解。这就是语用移情所产生的效果,使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引起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人际关系和会话目的。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Brown,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Englewood Cliffs, NG,1980.

[3] Richards, J.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Z]. London: Longman, 1985.

[4]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何兆熊.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6] 王佳.从语用角度试析篇章指示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81-282.

第10篇

奥巴马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派,生于夏威夷,是美国黑白混血儿。父亲是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来自非洲肯尼亚,母亲则是生长在美国白人社会的堪萨斯女子,是一名人类学家。父亲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母亲后来改嫁,带着奥巴马跟随继父来到印尼。10岁时,奥巴马重返夏威夷,继续学业。他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担任《哈佛法律评论》创刊以来的首位黑人主编,也曾出任民权律师和州参议员。2004年夏天,在波士顿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基调演讲,高潮迭起,并从此一跃成为政坛新星。有人认为“奥巴马现象”可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相提并论。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营销策略,彰显传奇

奥巴马的胜利得益于其竞选团队将他本人塑造成一个成功的品牌,凝聚了为数众多的选民,使他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直到被绝大部分的美国民众信任、支持,最终使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独到的品牌识别

奥巴马个人品牌识别的独到之处主要包括:品牌精髓、品牌联想、竞选标志设计以及口号。

奥巴马与其他候选人相比,其品牌精髓是:变革、希望、美国梦,他们很好地迎合了当前美国民众的需求,他的政治立场代表了美国广大群众而不是少数有权势人的利益。因此奥巴马个人品牌对广大美国民众很有吸引力,在人群中推广的传达能力很高。

品牌的价值诉求是品牌能够给消费者怎样的利益点或承诺,主要分为功能性利益与情感性利益。从表1中可以看到奥巴马品牌的价值诉求。

奥巴马的竞选标志构思巧妙,一个圆形的设计,象征着奥巴马名字的首字母“O”。O型的上半部分为蓝色呈环状,象征着蓝天,下半部分为红白相间的条纹,象征跑道。在色彩搭配上,包含美国国旗的颜色,寓意奥巴马组建的政府将带领美国人民走向希望。在图形方面,一个太阳在美国国旗的红色条纹中冉冉升起,象征着希望、变化以及一个“新的政治时代”。

与此同时,“Yes,we can”(是的,我们可以),这个口号清晰明确,不但体现了奥巴马对于变革的信心,也唤醒了根植于每个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与其品牌精髓、政治理念完全契合。

精准的品牌定位

进行合适的品牌定位,需要选择正确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奥巴马结合自己的背景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为自己找到了准确的定位。奥巴马品牌定位基本点――充分凸显独特性与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差异。他将自己定位于:年轻充满活力,真诚且极具感染力的黑白混血“新生代”政治家,承诺以变革来改变美国经济每况愈下的状况,以及实现“一个美国”的“美国梦”。

在初选中战胜希拉里获得党内提名后,奥巴马针对选民的基本状况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吸取克里在2004年大选中败给布什的教训,奥巴马明白仅靠传统的支持者不足以使他赢得选举,况且在初选时与希拉里的针锋相对很可能使他失掉一部分女性选民的支持,因此他选择在巩固传统支持阵营的同时,必须取得一部分共和党阵营选民的支持,并且争取更多的选民,即无党派人士、年轻的选民、国际主义者、有色人种的选民、女性选民及任何怀揣“美国梦”的人士。

渠道取胜:新时代网络营销

品牌营销中的渠道十分重要,只有选择正确的渠道,才能精准地将品牌的信息传递给细分市场上的目标人群。《纽约日报》曾评论:“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可见网络在这次大选中的重要性。网络这一新兴渠道是接触年轻人、基层民众最好的途径。从党内初选到最终大选,网络成为奥巴马最重要的营销渠道。

美国传统的政党政治,主要是依靠财团和财阀的捐款,以及社会的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的捐款。奥巴马另辟蹊径以网络小额支付的形式募款。刚开始选民们虽大都只是给出10美元~20美元的小额捐款,却与奥巴马建立了感情上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奥巴马团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和博客、Myspace社区、Youtube视频等网络媒体,通过网络强化奥巴马个人品牌,掀起自下而上的“奥巴马运动”。

奥巴马在Myspace社区和Facebook建立自己的档案,支持者不仅可以将他加为好友,还可以给奥巴马留言。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奥巴马与选民的距离大大拉近,提高了奥巴马亲民的形象。通过“创造你的助选活动”、“创建你的奥巴马群”等特色活动,奥巴马搭建起选民自我组织的草根竞选体系。

奥巴马和团队创造的是一种体验,一种归属感和可触及的品牌体验。他们懂得如何助推与选民对话所产生的力量,这是草根营销真正的核心所在。数据表明,他在费城演讲的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出次数,超过了所有电视频道直播时的观众人数之和。Youtube网站负责新闻和政治内容的史蒂夫・格罗夫表示,奥巴马费城演讲视频成为Youtube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政治人物视频。

品牌推广:面向草根的长尾理论

结合自身的背景、政治理念和品牌精髓,奥巴马选择了“草根营销策略”,利用“长尾理论”向草根们推广个人品牌。平民出身使奥巴马特别关注美国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平易近人的特质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更多人信任、支持他。

奥巴马的草根策略唤醒了每个美国人的公民心,包括先前被认为最不关心政治的青年人,并且调动起美国绝大多数民众的爱国意识。相比以往的总统大选,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总统选举最后常常是白人与白人之争,而这次是黑人与白人之争,这使以前不投票的选民也参与了投票。奥巴马获得了至少九成以上黑人选民的选票,同时,向来保守而低调的很多亚裔选民也选择支持奥巴马。

借鉴传奇,打造自我

奥巴马个人品牌的塑造符合个人品牌独特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的特征。不仅将品牌所透露出的信息与真实的自我保持一致,赋予其可靠性,而且与其雇主――美国的形象保持了一致,使“奥巴马”这个名字,成为被广泛认可的、独具特色的个人品牌。

独特性:对你而言,我是特别的

奥巴马作为一位非裔美国人,代表着一个种族的形象和地位。他的肤色、出生不仅没有成为阻碍他成功的绊脚石,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使他在最后的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赢得

了美国大选。

不同于以往政客给人的印象,奥巴马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强有力的后台,凭借他独特的政治理念――希望、变革、美国梦的重申,为风雨飘摇的美国社会带来一丝新的希望。政治经验的不足也给他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使他能提出“新生代”政治家的口号,并倡导在国家政治中寻求改变。

相关性:对你而言,我是重要的

相关性指个人品牌所代表的东西能够与他人认为重要的东西联系起来。奥巴马的“美国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奥巴马恰好把握了美国民众在民生多艰的时刻:次贷危机、股市暴跌时求新求变的心态。美国人开始寻求变化,也希望这位黑人领袖为美国带来新的改变,经济政策、救市措施、国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一样有着非凡演讲口才和个人魅力的奥巴马,多次表示将继承前者的遗志,实现前者的梦想。两代黑人领袖的梦想,其实也是这个世界的梦想。

一致性:对你而言,我是可信赖的

对于一个政客而言,坚定的政治理念十分重要,徘徊不定只会失去广大民众的信赖,奥巴马深谙此道。从1996年奥巴马入选伊利诺伊州参议院,直至2008年11月4日当选美国总统止,奥巴马利用各种渠道辅以他的个人魅力向选民传达统一的品牌信息――希望、变革、美国梦的重申。对于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人而言,他的政治理念看似虚幻,难以实现,但它坚定、一致这赋予奥巴马强大的力量,使人们开始信任这位黑人政治家。

奥巴马的一致性还体现在与雇主品牌相一致。美国人崇尚个性自由独立,欣赏那些敢于向传统挑战并实现自己独特的美国梦的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公众政治研究人员高尔斯顿说:“美国选民支持具体表现美国梦的领袖。美国人喜欢成功的故事。”

奥巴马一直坦陈:“我活在我的父辈和美国人民的梦想之中。”奥巴马本身的经历是对“美国梦”最好的注解。如果黑白混血儿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证明美国人仍然没有放弃“美国精神和美国梦”。奥巴马的个人品牌所产生的力量,就在于能够使其和美国人的价值观达成一致,而这种情感纽带又能够增强美国人对他的忠诚。

构建个人品牌维度,传递自我宣言

成功的个人品牌都会向外传递着独特的个人品牌宣言,并使这个宣言不断深入人心,赋予其源源不断的力量。奥巴马也不例外,通过对其个人品牌维度模型的分析,了解其传递给美国民众的个人品牌宣言(见图1)。

资质:我们相对于他人的角色

资质指的是我们相对于他人的角色,有资质意味着有能力。奥巴马的资质显然是出众的,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成功地完成了每一种身份,于是选民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同样,在树立自己的独特的个人品牌之前,必须先确定自己具备了这种资质。奥巴马明确了自己的这种资质,并通过不断的磨练――角逐参议院席位、发表基调演说,一次次地向民众展现自己实现梦想的能力。

规范:我们如何行事

规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即使在某一领域你的资质与其他人相同,你的品牌规范也能够帮你脱颖而出。在美国本次的大选中,与麦凯恩相比,奥巴马没有像他一样丰富的政治经验,但奥巴马却具有一贯保持的政治理念,这一点恰恰是麦凯恩没有做到的,而这一点正是选民所关注的。

风格:我们如何与他人交往

风格是品牌的个性,相对于客观性的规范,风格更具有主观性,而且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人们对于奥巴马个人品牌的风格,更多的是从他每次的演讲中获得的。他在每次演说中的慷慨陈词、富有激情的发言,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不可磨灭的风格,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独特难忘的品牌形象。奥巴马的个人品牌形象正因为具有了这种风格,不再停留于资质、规范的基本层面,它的品牌形象才深入人心、大获成功。

结语

“品牌建设并不只是企业行为,企业通过塑造杰出品牌推动发展、实现成功,而个人也可以采取相同方式走向成功。”

第11篇

美国人崇尚个性自由独立,欣赏那些敢于向传统挑战并书写自己独特的美国梦的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公众政策研究人员高尔斯顿说:“美国选民支持具体表现美国梦的领袖。美国人喜欢成功的故事。”

奥巴马一直坦承:“我活在我的父辈和美国人民的梦想之中。”奥巴马本身的经历是对“美国梦”最好的注解:奥巴马是黑白混血儿,由白人外祖父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黑人社区做基层工作;是相信自由派理念,又不妖魔化对手的“团结者”,这是几十年只能产生一个的奇迹。

让具体显现了美国梦的黑白混血儿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证明美国人仍然没有放弃“美国精神”和“美国梦”。

“街头混混”

2008年初,当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竞选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希拉里的支持者、黑人娱乐电视的创办人鲍勃・约翰逊站出来批评奥巴马说:“当克林顿和希拉里满怀热情地参与黑人事业,奥巴马还在某个街区酗酒吸毒呢。”一位南卡罗来纳议员认为这是对奥巴马严重的人身攻击。对此希拉里表态说,鲍勃・约翰逊的话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奥巴马在自己的传记里对自己一度曾酗酒吸毒的经历毫不讳言。他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抽大麻也用过古柯碱,也经常酗酒,还吸烟。“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他曾在夏威夷海滩和印度尼西亚街头游荡逃学,“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有趣的是,前总统克林顿年轻时也抽过大麻,与奥巴马不同的是,诚实的奥巴马大大方方说他抽大麻的往事,不诚实的克林顿则说他年轻时抽大麻尝试了一下“但未吸进去”,这样的自我撇清成为美国人的笑柄。

不过,尽管奥巴马早已告别了早年的放浪生涯,并且已经将自己的经历坦诚相告给世人,他小时候的这段经历仍然给他2008年的竞选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奥巴马高中时代的多名玩伴披露,在夏威夷就读高中时,他不仅终日逃学并吸毒成瘾,还以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和英俊外貌获得了不少女生的好感,并在17岁时与一名美丽的女生坠入爱河。但奥巴马仍经常背着女友拈花惹草,令女友伤透了心。

还有更离谱的事情。2008年2月,奥巴马小时候的玩伴,一位日非混血的毒贩凯斯・卡库伽瓦威胁奥巴马说,如果不给他一笔钱,他就捏造关于他过去的故事,破坏他的形象。三十年前,奥巴马和凯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混血的小学生同在夏威夷一家私立精英小学读书,课余他们一起打篮球,一起去黑人社区玩耍。三十年后,奥巴马成了参议员,而47岁的凯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无家可归。凯斯听说奥巴马在竞选总统,便打电话开口向奥巴马要钱,还威胁说否则就要捏造关于他过去的故事。事后,奥巴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老朋友遇到“严重的问题”,而且他的困难是“一种羞耻”。随后,奥巴马又不无痛苦地说:“突然之间,所有跟我的生活有过丝毫联系的人,都被放到了报纸的头版,在放大镜下细细观察。”

奥巴马的“街头混混”生涯也并非一点收获都没有,这些经历使奥巴马特别能理解草根阶层的需求,也更懂得怎样和草根阶层对话。后来在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这种草根的印记的。而这种草根色彩也使得奥巴马在2008年的竞选战中获得媲美2000年参加竞选的小布什所营造出来的牛仔精神的效果。

法学博士

奥巴马一旦决定从政以后,定位相当清楚,就是要竞选地位尽可能高的公职,而要胜任这样的公职必须要有为公众服务的知识和能力。于是,他决定报考哈佛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就读期间,他当选全美最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的总编辑,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一千六百名学生当中最高的荣誉,展现过人的智慧与特殊的领导才能。奥巴马也是《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第一位争取到这个位子的非洲裔美国人。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

奥巴马在读哈佛法学院时,仍然残留了一些早年桀骜不驯的性格。因为违章停车,他总共领到17张罚单,但他只肯支付两张。直到17年后准备竞选总统的两周前,他才决定把账付清。

1991年,奥巴马以“极优等拉丁文学位荣誉”从哈佛大学毕业,他又回到芝加哥,并且结婚生女,真的在黑人社区扎根长住下去。他首先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工作,当了多年的“穷人的人”。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起了宪法学,从讲师做起,后来做到宪法学教授。

州议员和国会参议员

1996年,35岁的奥巴马从芝加哥第13区,南部的海德公园区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从此连任三届州议员。

2004年他竞选联邦参议员成功,进入参议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五位黑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奥巴马自称是“参议院中最穷的人”。2007年,布什总统宣布给议员加薪,将年薪从15.8万美元涨到16.21万美元,奥巴马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竞选美国总统

2006年,奥巴马作为一位很有前途的政治明星冉冉升起,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上赫然写道:“下一个总统?”在2006年10月的电视访谈节目《会面新闻界》中,奥巴马表示自己可能会参与2008年的总统竞选。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今天,我郑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的选址大有深意。10年前,他在这里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从此开始职业政治生涯。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地盘”。林肯曾在伊利诺伊州议会从政八年,并于1858年在那栋老建筑内发表著名演讲《分裂的房子》。这里也是林肯参加1860年总统选举的竞选总部。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寓意是很明显的,一是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二是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三是为了博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借鉴肯尼迪总统当初的名言――“火炬已经传给新的一代”,奥巴马在演说中也发出同样的呼喊:“任何时期,都有新的一代涌现,完成需要他们承担的任务。今天,我们再次听到召唤,现在是我们这一代人做出回答的时候了。”

第12篇

选战和商战有何异同?政治传播需要营销吗?乍一想,这两个问题未免有些唐突。读了《总统战:奥巴马的政治营销》后,对分属于传播学与营销学的两种不同运作方式做番比较,就不难找到两者架构上的共同点。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史上最昂贵的“驴象之争”,总共花费高达62亿美元,奥巴马和罗姆尼二人投放的电视广告超过100万条,耗资逾7亿美元,广告总投入规模比2008年的总统选举增长了40%。

奥巴马赢得选战是美国社会选择的结果。美国非白人裔群体力量增大,以及后危机时代美国中下层选民对共和党精英政治主义的不信任甚或反对,是他连任的必然。选战中奥巴马为争得人心,获得选民响应、认可的种种推销方式与商业营销异曲同工,因此对市场化程度颇高的美国的总统选战,从商业营销的角度审视、解读是成立的。

但亿万富豪罗姆尼败给奥巴马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常识,即在美国总统选战中的政治传播运作与商战营销方式太多的雷同,均脱胎于前人的实战与智慧的积累,构成了传播学与营销学两种不同运作方式的重叠。选战如同商战,光有钱是不够的,政治理念也是需要精心设计,加以推销的。有了这种认知,我们似可接受本书的命题:政治是可以营销的,也需要通过营销的方式加以推广。

调研是政治决策的基础,也是营销的前奏。选战伊始,如何判断选民对自己的认知,对总统的企望?如何对制胜的症结做出清晰的分析,破解竞选过程中的风险?所有预案的制定都是从调查研究入手的。正如书中所言,失业率始终是悬在每一位总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广泛收集民意后,奥巴马认识到金融危机之下,选民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以此为准打出的一套颇有章法的“组合拳”,最终让其入主白宫。

虽然看上去罗姆尼更懂经济,但却并未提出能够解决美国经济危机和带领美国民众走出困境的良策。而他提出的全面减税、削减政府开支、同时保持庞大军费支出的经济计划则被媒体和专家认为是自相矛盾的空中楼阁,空想大于实际,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

独到的政治语汇激励选民参选的热情。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曾提出“言语行为”这一概念。在他看来,言语并不仅仅是一种语义的表述,更是一种“实践行动”。 深谙政治传播之道的奥巴马提出了“Change”、“Yes, we can”等口号,并在连任竞选、经济持续下滑之际提出了“Forward”,这些政治语言深刻地展示了奥巴马的执政理想:改革、继续改革。

网络强化了政治传播的功效。被称为“互联网总统”的奥巴马,巧妙利用了网络这一当下大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据在线研究机构Visible Measures数据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有440多条在线广告点击量超过1.7亿次,其中,奥巴马竞选团队推出250多条在线视频广告,点击次数超过1.07亿。

攻心般的互动沟通让“奥巴马”成为时尚符号。奥巴马总是不遗余力地讲故事、卖梦想。网络、报纸、电视上风传的各种照片更是进一步拉近了总统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入主白宫后,奥巴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关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玩乐的亲民秀,一位不忘本的“平民总统”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作为芝加哥公牛队的铁杆粉丝,他经常会现场看球,还时常与白宫幕僚们一起切磋球技。在口才方面,奥巴马更是堪比林肯、肯尼迪的演讲高手,直指人心的演讲艺术为他的个人魅力添足了分。特别是他在和女性选民的沟通上同样不遗余力,最终也收获颇丰。

因此,选民把“奥巴马”视作为一个流行符号,车贴、玩偶、挎包、T恤、棒球帽、钥匙扣、茶杯、徽章等产品上,波普风格的奥巴马肖像几乎随处可见。同时“Obama”被延伸、组合、演变成“Obamacare”(奥巴马保健)、“Obamanomics”(奥巴马经济)等新词,“Obama”俨然已成为了流行词根 。

巧妙化解危机赢得多数人的拥戴。选战最为关键的时刻,飓风“桑迪”登陆美国,造成了极大破坏。奥巴马随即停止竞选活动,奔赴灾区视察,慰问灾民,向无家可归者和其他社会底层人民提供援助,并表示自己与他们同在。奥巴马应对“桑迪”的良好表现受到了美国各界的好评,罗姆尼的铁杆粉丝、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甚至也对奥巴马的作为大加赞赏,并表示将会和奥巴马“继续展开合作”;而一直在选战中保持中立姿态的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则在投票前的关键时刻公开表示支持奥巴马。CBS电视台更因此指出,“今年9个摇摆州有7个支持奥巴马,只有北卡支持罗姆尼,奥巴马虽获胜,但帮助他上台是‘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