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时间:2023-05-31 09:0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第1篇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陈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其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也迅猛扩张,其增速为全球药品市场场增速2-3倍,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预期利润高决定了其如下特点: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投资的风险和利润大等。具体来说:高技术要求:生物医药行业专业要求高,必须具有高知识的人才才能够从事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技术型企业;高资金投入:前文也提到,医药行业的科研周期长,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从而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长回报周期:较长的科研周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回周期也较长,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之后才能看到回报;投资风险大:新药物研发成功率很低的结果。投资收益高:新药物一旦被成功研发,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生药物在投入市场的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其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药物甚至还同时产生数倍的广阔利润。与此同时,充足的资金对于生物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耗费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又快速,若因资金的缺乏导致生产设备或者研发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研发能力便不能够提高,高精尖人才便无法进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没有资金,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可能无法进行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头大患。

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渐形成

十年之前,产业资本及其投资者,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但2006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跟踪并投资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逐渐走向成熟,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尽管当下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结构越来越丰富,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

(二)银行融资难

大多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会找银行,生物医药企业也一样,但我国的银行却几乎不会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支持,能够在银行得到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很少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长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风险,使得银行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另一方面,研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放贷信心。还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集中在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和设备,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财产来担保。此外,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使得银行对生物药企业的贷款持消极对待的态度,积极性也不高。

(三)股权融资艰难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开业时间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连续盈利。”这对我国不少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较为苛刻,很多企业前期基本为不断投入,能够持续盈利的很少,这是由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投资开始踊跃

从2007年开始,各类风险资本逐渐进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生物药企业,特别是中小生物药企业,对风险投资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机后也开始逐渐从传统产业和行业退出,进入医药类等新兴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开始大量筛查生物医药开发项目,评估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论证。

三、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首先,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政府在拨款支持的同时,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能够顺利投入支持;国内各种金融贷款存在的情况下,允许国外有资质的投资也能够进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须在基础性的研究方面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一些大型技术创新基金来支持,或者也可以出台政策向相应的生物药企业提供无息的贷款、差额担保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设备更新费用的抵扣税款比例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在市场上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不断扩大融资范围;同时要辅之以积极的保障措施,倡导社会上的资金管理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参与投资,同时努力吸引国际上合法合规的资本风险投资。与此同时,积极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使融资市场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希望我国的医药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仕林 郑磊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青.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和判断.商业现代化,2008.2.

[2]彭熠,黄祖辉,郭红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科学研究,2006.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医药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制药企业积极改革,不断创新药品推广模式,规范企业管理模式。药品的销售推广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药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模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一、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西方医药市场呈饱和趋势发展,因此,外国企业不断涌进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医疗体制也积极革新,不断完善保障制度。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增加了医药行业的需求。

纵观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普遍存在药品销售观念落后问题。药品的销售和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要保障药品总局对药品进行统一化管理,并且药店需征得上级同意后才能购买药品,国家统一管理药品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万多家公司从事药品分销工作,药品分销的集中度不高,因此,我国政府正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制药企业重视分销集中度问题,适当增加药品分销集中度。

二、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医疗机制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制度还没落实到位,部分制药企业仍坚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没有认识到药品推广模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制药企业没有结合市场需求,仍将重点放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部分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相对混乱,缺乏销售渠道合作意识,这样保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制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部分制药企业在没有结合销售终端情况下一味地制造药品,使得先进的医药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总的来说,中国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规模还不具备引进大型设备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这降低了隐形药品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部分规模较小且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的制药企业不能获得认证资格,也不能获得药品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这也影响了药品的生产。

就企业发展而言,零售终端是产品在市场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纵观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零售终端的发展跟不上时展和市场需求,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忽略了互联网销售和电话销售的重要性,仍坚守传统的连锁店销售模式。此外,制药企业要把握好生产药品、集中分销和购买药品的关系,考虑到药品总部和个制药企业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如果不能保持畅通的交流与沟通,制药企业的需求就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不足时,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过多时,就会影响企业成本。

三、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转变

就制药企业而言,药品定价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乎着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降低部分进口药的关税,但制药企业进口药的价格并未降低,这对国内医药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价格合理、疗效较好的药品,慢慢地抢占国药市场,因此,制药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定价,争取在市场药品价格战中处于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开展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借此机会宣传并推广药品,可以提高药品销售量。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专业的学术人才和销售人才,定期安排他们参加制药行业的研讨会和医疗技术交流会,充分发挥学术会的作用,积极宣传自家企业的药品。

制药企业在药品推广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药品需求,确保消费者信息真实可靠,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推销药品,着重介绍药品优势。此外,制药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普及基本的医药知识,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安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也积极转变营销模式,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线上销售,建立企业营销网站。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数字化营销模式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优秀的营销团队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优秀人才,组建营销团队,并定期安排医药专家进行授课,不断强化团队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消费者安心购买药品。

制药企业进入市场时,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让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可以发挥其最大价值,最后,定期考察市场需求,及时处理滞后药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药品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国制药企业要与时俱进,为企业某长久发展。因此,制药企业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药品销售的推广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医药市场活动,提升制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我们对中成药行业目前整体上是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基调是看好多一点,即中性偏好一些。”瑞银证券中成药行业分析师邹敏近日表示,“乐观是因为医药行业相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它的成长性还是比较确定和稳定的;谨慎是因为中成药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个成本的压力。”

估值合理

邹敏认为,很多年以来,中成药行业所处的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对整个大盘都呈溢价状态,溢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是15%至20%,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第二,A股市场的股份流动性较差,在交易过程中也会产生估值溢价。

“总的来看,目前中成药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在历史估值溢价之内,相对处于一个平衡点,反映了投资者的偏好,不会给公司带来特别大的压力。”邹敏说。

增长较快 面临压力

资料显示,中成药行业在2003年到2007年的4年间,其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2.5%,高于整个医药工业和化学成药的平均水平。

4年以来,中成药的增速快于化学药的主要原因是,中成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药店为主,受到医药系统反商业贿赂的影响比较小;其次,国家发改委对药品进行了24次的降价,其中涉及到中成药的仅有5次。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中成药的增速较快。

但是,中成药现在也面临着原材料长期价格上涨的压力。邹敏认为,一般中药材大多数是野生资源,势必面临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而目前通货膨胀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给中成药行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这个行业中能源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都使得成本压力比较突出。

医改提升支付能力

从政策的影响来看,国家产业规划不论是“十五”还是“十一五”,中药现代化都是作为行业的发展重点。而医疗体制改革,也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虽然医疗体制改革还没有详细方案出台,但是还是能看到政府的一些先期动作。比如,政府在农村继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计划在2010年达到全民保险,医疗保费标准也是在不断提高,等等。这些对药品是一个稳定的持续的支付能力的提升。

医疗体制改革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原来的一个治疗型卫生体系向加强预防卫生体系转变,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治疗等,中医药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优势,社区加大中医药的使用也是可以预见的。

“不过,中成药行业还不是医疗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直接受益的首先是那些在医院作为主要销售终端的药品,而中成药大多数通过药房销售,所以中成药企业受益于医疗改革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邹敏强调说。

两大投资主题

今后中成药行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药店为主要渠道的一类企业,将来转向OTC,并且进一步延伸到药用消费者,一般称之为保健品或者是日化,在定价上有一定的空间,具有抵御原材料涨价的能力,一些传统的中成药企业更有优势,比如白药牙膏、凉茶等。

二是中成药企业向现代化中药企业发展,用西药的标准来对中药进行系统的改造,竞争关键是持续的研发水平如何。另外,药品的定价空间在医疗保险目录之内都会受到政府的管制。

基于以上分析,邹敏认为,中成药行业有两大投资主题,即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之下,可以选择能直接受益于医疗改革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现代化中药企业,在医院或者在农村市场以及社区服务中心都在建立销售队伍;还有就是那些向消费者领域延伸的企业,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定价是它的关键。

在通胀的大背景下,邹敏认为,可以选择产品价格不是受政府管制特别严格的企业,并且其品牌也是市场能够接受的。

相关中成药上市公司业绩速览

东阿阿胶(OD0423)抗通胀的好品种

大股东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的定位明确。东阿阿胶定位于滋补保健,主要围绕阿胶系列,力争做成第一大滋补品牌。

公司文化营销的效果初步体现,一是耗用资源较多的阿胶块价格大幅上涨,初步呈现出价值的回归,2005年公司销售阿胶块1960吨,销售金额为3.1亿元,而2008年可能销售1800吨,销售量有所下降,但销售金额将达到6亿元左右;二是耗用资源较少的复方阿胶浆销量大幅增长,销售金额与阿胶块已不相上下,这意味着阿胶的消费人群已开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扩散。

东阿阿胶仍继续推行“以肉谋皮”策略。目前已建立十大养驴基地,并建有三个驴肉加工基地,2008年有望销售驴肉达2000万元左右,达到盈亏平衡。

目前公司的主导产品基本上是在OTC市场销售,而未来公司要形成OTC、医院和商超三足鼎立之势,规模均要达到10亿元。为了更好地进入商业超市和规避药品降价,公司可能将阿胶浆转为食品。另外,下半年将有新的产品推出,主要是休闲类食品和美容类产品。

申银万国认为,东阿阿胶是抗通胀背景下的极好投资品种,定义为药中茅台,从中长期看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2009年业绩可能超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维持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0.60元、0.84元、1.17元,同比增长54%、40%、38%的预测。考虑到2009年认股权证存续期满行权导致股本扩大,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将被摊薄至0.67元和0.94元,给予2008年40倍市盈率,权证发行后股票目标价格24元。

云南白药(000538)产能释放待明年

云南白药是传统一中药企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卓越的营销管理能力,经营质量一直位居行业先进水平。2008年预计工业收入17亿元,其中药品8.5亿元、透皮剂4.3亿元,个人护理产品4.7亿元,比2007年14.6亿元增长约17%。

公司个人护理产品增长较快,主要是牙膏,处于快速成长期,2008年的增速将达80%,其中大约40%的成长来自于现有产品,40%的增长将来自于新品种。公司目前在商业超市和药店的销售比例大约是95%。

对云南白药来说,药妆是个新领域,公司必须经历从卖药到卖日化品种、从药店模式到商超模式的销售模式转变。目前在止血类牙膏上,白药已经战略性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未来将继续开发细分类产品。但公司产能释放要到2009年底才能发生,大约增加5 8倍,2010年将是业绩飞跃的开始。而在2009年中期以前可能较难获得超额收益。

申银万国认为,受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公司2007年盈利低估从而导致股价

低估,公司股票估值应该重回医药股高端,目前股价仍有上涨空间,上调评级至“买入”。预计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为0.85元、1.14元、1.48元。其中2008年仅上调0.04元

申银万国分析师比较分析了资源型中药企业后认为,5家公司都是A股市场的稀缺品种,但企业经营千差万别,云南白药战略、营销和管理领先于其他企业;东阿阿胶是非常好的长期品种;同仁堂和广州药业经营一般,但市值低估;片仔癀发展平稳,PE有所低估。

天士力(600535)发展前景明朗

2008年公司收入平稳增长。未来随着复方丹参滴丸进入销售旺季提价效应的全面显现和其他二线产品销售的上量等因素的刺激下,2008年公司医药工业的整体销售情况将好于2007年。

复方丹参滴丸的提价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海通证券认为,考虑到复方丹参滴丸的提价效益将在2008年得到全面体现,并凡该产品占到医药工业收入的75%以上,经测算,2008年提价将提升医药工业毛利率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公司建立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优势凸显,目前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丹参和三七都能达到自给,很好地缓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公司成本控制上带来的压力。

作为医药龙头企业,天士力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明确的,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加之后续还有大量独家的重磅品种上市,海通预计,公司2008~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3、0.64元,调低投资评级为增持。

广州药业(600332)业绩喜忧参半

广州药业业绩有喜有忧,虽然王老吉、小一药业的增长基本符合预期,但是也有星群药业的消化存货等不利的因素影响。综合考虑,预计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全年增长约为15%。

王老吉仍然快速增长。今年1~4月凉茶系列产品同比增长约为45%。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全年预计凉茶类产品将完成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50%。王老吉药品系列则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长将维持在17%左右。

中一药业也稳定增长。2007年主打产品消渴丸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3亿元。通过专利保护,公司的潜在竞争者被拒之门外。在公司不断深化销售体系以及产品提价等因素作用下,2008年有望达到约15%的增长。

虽然中一和王老吉依然优秀,但星群销售额下降超过30%,潘高寿、陈李济、奇星增速放缓,整体业绩平稳,难以出现较大波动。

由于星群业绩下滑超出预期,国信证券分析师小幅下调2008年整体业绩预测0.02元/股,预计2008~2009年主营业务每股收益为045元、0.56元,同比增长22%、24%。公司股票目前估值在同类中药股中较低,仍可作为防御品种。

康缘药业(600557)三大因素保盈利

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公司主营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2003年至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6%、27.3%。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产品梯度;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实施产品分线销售的独特营销模式。

公司未来盈利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一是现有产品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二是与国内医药商业巨头的合作,将拓宽营销途径,拉动销售增长;三是增发项目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好。

民族征券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08、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7元、0.79元、1.06元。

国泰君安表示,由于公司对全年销售数据的规划是4:6,下半年的销售数据更加重要。考虑下半年存在所得税返还等诸多因素,维持前期预测的2008、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8元、0.78元。分析师认为,康缘战略定位清晰,做中医擅氏的药物;质量过硬+产品梯队已经建立、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民营企业有天然的动力做大做强,维持增持评级。同仁堂(600085)股价反映盈利增长同仁堂以品牌为依托,细化品种,重点加大新品种市场转换,力争在3到5年内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亿~10亿元。目前产品覆盖率在北京已达到40%~50%。公司将集中精力发展高毛利品种,限制微毛利品种。在公司内部加强控制,以控制成本。公司力争保持15%的增长速度。

公司的产品群中二线品种的比重不断提高。管理层规划将股份公司目前的3个上亿元品种增加到5~6个,21个上千万元品种增加到30~40个。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司成立专门机构,以扩大社区用药中标品种。

公司丰富的产品群将会受益于医改和社区用药增加,公司的营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动快速增长尚需时日,这与公司的整个体制有一定关系。

申银万国维持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为0.62元、0.74元、0.87元,同比增长15%、20%、18%,同仁堂股价已经反映了缓慢增长态势,维持增持评级。

片仔癀(600436)具有定价能力

第5篇

创下A股之最的海普瑞,只是众多生物制药新贵中的普通一员,也许,今后还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海普瑞”。

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

盯紧“技术壁垒”、“疫苗龙头”和“潜在黑马”,三大投资主线帮你寻找最牛公司。

2010年5月6日,对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

这一天,生物制药新贵海普瑞(002399 SZ)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并以每股148元刷新A股发行价最高纪录。控制着海普瑞79.98%股权的李锂夫妇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

深圳一位资深风险投资家评价说:“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他看来,“首富”第一次出自生物制药行业的意义,正如当年的陈天桥之于互联网、施正荣之于太阳能、黄光裕之于连锁消费、王传福之于新能源汽车。

行业潜力无限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新技术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提取“可用之物”,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和传统医药相比,生物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疑难、遗传、突发群体性疾病方面,其检测手段、治疗效果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前些年人类战胜非典、禽流感的过程中,生物医药的优势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人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将为攻克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疑难杂症开辟一个重要途径。

试想,倘若有公司研究成功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疑难杂症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那这个公司的股价可以飙到多高?

生物制药是一个极具爆发力的行业,难怪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

现代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史一共只有20多年,各国的差距还不算大,因此大家都在抢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地,期待生物制品产业能拉动经济发展。

中国一直给予医药行业很大支持,对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扶持更是不遗余力。在“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都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1/3的经费投入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中。

2009年5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提出要在财税政策和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支持。从长期看,政府将持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支持生物制药行业发展。

在A股市场近一年的跌跌不休中,生物医药板块可谓市场仅有的几抹亮色之一。上证综指跌幅超过20%,各个行业都出现下跌,但生物制药行业逆市上涨,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表现强势,股价甚至在今年4月创下历史新高。

技术壁垒是“金矿”

在海普瑞上市之后,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家只做了12年的公司值这么多钱?海普瑞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海普瑞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厂商,公司在纯化、病毒灭活、组分分离和活性基因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工艺水平居世界前列,肝素钠原料药的产销量居全球第一,是国内肝素行业里唯一同时通过美国FDA认证及欧盟CEP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制造企业。

记者熟识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买了海普瑞股票。当这家公司饱受质疑时,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猪小肠随便一家企业都能买到,为什么别人学不了海普瑞?千万别忽视技术壁垒。”

海普瑞产品99%以上出口,客户遍布全球,被誉为该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海普瑞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4.35亿元,净利润为1.6亿元。而2009年海普瑞销售收入增长至22.24亿元,净利润高达8.09亿元,分别增长411%和406%。

作为成功进入国外主流医药市场的中国民营企业,海普瑞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领先。投资生物制药领域,首先要看技术,只有拥有技术壁垒的龙头,才能挖到财富。

齐鲁证券分析师吕国启告诉记者,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生物制药研究的最新领域,像在长效蛋白药物研发方面,国内企业已经成功开发出长效胰岛素、长效生长激素等重要重组蛋白药物;在单抗药物研发方面,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药物已经上市销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生产单抗药物的国家。

通化东宝(600867)在胰岛素产品的开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甘舒霖”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第三个生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仍支撑胰岛素行业的发展,现在全球糖尿病病人已经超过2亿。受金融危机影响,该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导致部分机构减持,股价下跌幅度较大,不过由于它拥有技术壁垒,估计未来几年胰岛素业务将依然保持优势。

上海莱士(002252)作为血液制品龙头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从血浆中提取出7种组分的血液制品公司,为我国血液制品企业中提取凝血因子数量最多的公司,并拥有面向近20个国家出口的资格。国家对血站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长期看,这对那些已经拥有血站数量优势的龙头企业更加有利。

海普瑞的炒作已经逐渐回归,但更多拥有技术壁垒的生物制药公司的“金矿”挖掘,也许刚刚开始。

疫苗企业机会多多

2006年6月8日,FDA批准了默克公司研发的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肿瘤疫苗――宫颈癌疫苗Gardasil上市。这对于整个疫苗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为默克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与销售额:上市仅一年,该疫苗在2007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4.81亿美元。

疫苗是目前人类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武器,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例如疫苗帮助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大大降低了白喉、破伤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根据WHO统计,疫苗每年挽救世界上300万人的生命,每年至少使75万儿童避免残疾。

齐鲁证券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疫苗市场批签发总量在2009年接近了12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虽然还不到整个医药制造产业规模的2%,但是相对于2006年批签发总量约40亿元的规模,已经有了飞速增长。

从分类情况看,计划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约为总批签发数的80%,天坛生物(600161)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有价疫苗(由公民自愿、自主、自费接种)只占了约20%,全国处于领跑位置的分别是华兰生物(002007)、辽宁成大(600739)和长春高新(000661)。

天坛生物(600161)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疫苗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主要生产计划性疫苗,是新医改的受益企业。

辽宁成大(600739)是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龙头企业,年生产规模达800万人份以上。城市里宠物犬的数量越来越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辽宁成大领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另外,中牧股份(600195)以动物疫苗为公司主要发展方向,兽用疫苗、禽用疫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3,特种疫苗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具有行业垄断地位,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明年该公司新获批生产的狂犬疫苗有望投放市场,将成疫苗业务新亮点。

潜在黑马最具想象力

在生物制药行业中还有这样一些公司,它们在艾滋病、癌症、乙肝等各个行业耕耘,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虽然这些公司的研究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倘若研究成功,股价涨上10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重庆啤酒(600132)尽管主业是啤酒,但公司的主要看点却是治疗性乙肝疫苗。这个故事已经讲了很多年,据称目前临床进展顺利,前景乐观,它的治疗性乙肝疫苗产品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以后很可能成为一线用药。中国有数以亿计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倘若重庆啤酒的治疗性乙肝疫苗通过新药审批并商业化成功,“那股价涨到100元以上也很正常”,一位跟踪该项目多年的私募基金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华神集团(000790)拥有世界上第一支用于治疗号称“癌症之王”的原发性肝癌的单抗药物利卡汀,在肝癌治疗上具有非常值得期待的应用前景。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例/年,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接近60万例/年。全球每年新患肝癌者半数发生在中国,经过前期市场推广和终端建设,华神集团的业绩有望迎来爆发性增长。

长春高新(000661)旗下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和百科药业的艾滋病疫苗都将是看点。如果上述疫苗研制成功,该公司的股票无疑将插上飞翔的翅膀。

高估值并不可怕

端午节过后,医药股一改今年以来的强势行情,集体做空,出现普跌。业内人士纷纷惊呼:最后的防御阵地沦陷!

不过,在记者所采访到的投资圈人士看来,医药板块由于受医疗改革的驱动,长期看好,调整后仍可介入。有些公司尽管业绩很好,现在相对于大盘其他品种来说,价格确实有些高估,不过只要在合理的价位就可以买入。

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 医药物流 供应链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63-02

一、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

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利益越来越低,经营利润的透明性不断增强,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额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受传统经营意识的束缚,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供应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这导致了医药行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有的甚至入不敷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医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供应链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医药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加大销量才是保证企业利润的根本,完全忽视了对于供应链环节的管理。第二,医药企业的采购模式不科学,临时委派人员去采购,不能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支出。第三,医药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不合理,存在很多重复劳动的现象,不断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还加大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二)医药流通企业布局不科学,缺少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医药批发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虽然医药批发企业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使得我国的医药物流无法在全面范围内形成比较科学的物流布局,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速度。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物流企业为了应付竞争,盲目的设置企业的物流周转地点,最终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布局的科学性。规模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按照地域划分物流业务,这就造成了医药物流行业的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相互独立,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核心物流中心,影响物流速度与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不正规的物流配送环节也影响了医药物流领域的公共秩序,降低了药物的配送速度。我国地理范围非常广阔,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分布不合理,很多比较偏远且用药量较少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受医药物流企业的欢迎,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尽量避免这种经济业务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药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对于我国医疗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非常不利。

(三)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

药物配送的回款周期在一般情况下是60天,有的医药企业把回款期设定为30天。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医药企业收回款项的时间非常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减少,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支付足额的医药款项。另一方面,是我国医药企业很多都是靠政府财政补贴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国家财政补贴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因此财政补助收入到位也不及时。以上两个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这一社会问题。新医疗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政府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药加成,这就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明显锐减,即使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也无法满足政策改变后对于医疗机构造成的损失,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回款难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四)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

我国医药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不是非常的重视,医药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扩大药品销量上,对于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缺乏足够的重视,最终造成了我国医药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形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缺乏合理的物流体系,在物流任务分派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规划,导致很多的配送线路重复,提高了物流配送成本,降低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农村交通不便,为医药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医药企业不能对于地域辽阔的农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送,导致医药物流成本的持续上升。

二、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对策

(一)科学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供应链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医疗卫生需求不断的增加,医药企业必须要提高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配送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于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提升,首先,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于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物流能力。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采购模式,在药品采购前进行预算,派专业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企业预算进行合理化的采购。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环节工作流程,避免重复劳动的现象发生,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科学布局医药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中心

在我国的新医改政策中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基本药物的配送问题,国家统一规定:基本药物要实行统一配送。然而,这一规定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过于死板,它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医药企业要想提高物流水平应该科学布局物流配送地点,建立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分散配送,优化企业的物流资源,尽量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各个地区都设立配送点,建立物流中心,减少医药企业的配送成本。另外,医药企业还要不断优化配送环节,精简配送流程,帮助医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结合的配送体系是比较适合我国医药行业物流与医疗供应的体系,因此医药企业应该加强对该体系的研究,争取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医疗供应链体系。

(三)创新收款政策,保证配送企业合理的利润

医药企业想要维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面对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收款慢的现象,医药企业应该创新收款政策,严把信用关,对于信用不好的基层医疗机构制定相对严格的收款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对于政策财政补贴收入应该积极办理相关手续,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尽量缩短政府补贴收入的资金入账时间,保证医药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配送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医药物流与医药企业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加强物流基本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医药企业应该提高对于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帮助医药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再次,医药企业应该优化整合物流资源,通过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最后,医药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帮助医药企业完成物流管理工作。

三、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密集,这就为医药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再加上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医药物流行业一定会取得巨大的发展,获得客观的经济收入,创造惊人的社会价值。作为医药行业的企业必须要抓住时机,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才能真正的抓住时代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继平.新医改下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1-2

[2] 师绘敏.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未来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3] 周正韦,徐怀伏.我国基本药物配送政策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3)

第7篇

关键词: 医药物流;市场竞争;风险;信息技术

0引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国家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3]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第8篇

在炒股前,艾波对经济几乎没有了解。他通过一本名叫《炒股入门知识》的小册子了解关于股票的基础概念。刚入场的失败让艾波焦虑,他开始每天都向身边炒股的同事打听:哪只股明天会涨起来,幻想着会有那种翻一番的股票出现。

艾波的投资风格激进。他喜欢重仓某只股票或者某个行业的股票,还曾不顾朋友的建议,在大家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对煤炭股持续加仓。

由于工作原因,艾波经常会看工信部对各个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然而在规划出台之前,一些热点题材已经被炒作了。这时候他会根据市场的热点,研究工信部的文件,结合分析热点实质,再选择要不要跟随,如何跟随。

“顺势而为”再加上“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就是艾波的炒股理念。所谓的“不确定中的确定性”是指在对某个行业或企业高度认可的情况下,即使短期中期走势难以判断,但长期机会巨大,艾波也会“坚决建仓”。

艾波爱看各种民间炒股大师的博客,还会跟炒股的好友切磋交流。“听别人的炒股思路,我总是逆向思维—当所有人都知道一种方法能赚钱的时候,这种方法的赚钱效应肯定会消失。所以每次听别人分享炒股思路时,我总会告诉自己,以后不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炒股,更重要的是借鉴别人的分析方法。”

个股分析

艾波最得意的股票:闽福发A(SZ:000547)

2012年1月初,艾波发现闽福发A在跌到4元钱时成交量稳步放大、逐步上涨,于是便潜伏了这只股票,并在大盘调整那段时间继续介入。2012年5月初,该股涨到6元钱,艾波顺利出货。

艾波为什么选择它?

该公司拥有非常多的概念:参与金矿(公司合营企业大华大陆公司,计划以现金1.3亿元入股宏益矿业公司,开采凤山县金矿);参与金融(入股广发证券)、新能源汽车(参股奇瑞公司),还是军工概念股(公司为部队各军兵种提供挂车电站,柴油发动机组成套设备)。

中信建投上海沪闵路营业部副总经理王炳伟

多注重主营业务的增长,少关注概念性题材

闽福发A一季报业绩增长高,是该股近期相对走强的主要原因。但公司的主业还是在通讯行业方面,其他的各类参股概念对公司的业绩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部分机构的参与也是看中公司的利润增长较高,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值得跟踪和关注。

很多人都喜欢炒作题材股,但是市场上却很少有散户真正赚到钱。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1. 对于公司经营业务只看确定的部分,不确定的概念炒作谨慎操作。要对公司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2. 短线操作要及时止损,切勿贪多。

为何8成的仓位?

艾波认为2012年的PMI已连续6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而2011年年底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参与了一些制造业的调研,企业主表示当时他们的毛利率连5%都不到,所以艾波认为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可以提高持仓。

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时,股市跌到2200至2300点,艾波开始进场。此后每个星期都会加2到3万元资金进去。一直持续到2100点。股市开始反弹后,遇到波段调整继续加仓。

仓位分布理由

煤炭有色板块

艾波说煤炭行业他肯定长期持有,“越跌越买”。短期看虽然煤价上行空间不大,但煤炭股价格调整会领先于煤价调整大致半年时间。煤炭股与宏观经济环境关系密切,目前经济形势不景气,但已基本处于谷底位置。如果等到实体经济真正出现扭转,煤炭股可能已经爆发过了。

持有红星发展:具有小金属概念,钡与锶产能全球第一,钡与锶矿资源谋求国家保护、国际话语权与定价权的预期强烈。

机械行业板块

该行业目前处于低估状态。虽然预计二季度企业的业绩仍难以好转,但是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大的企业合并,并对“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机械制造业进行重点扶植,部分股票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持有机器人:依靠其前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优势,主要产品工业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激光加工、洁净环境机器人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是“十二五”重点支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

医药行业板块

医药行业虽然2010年涨得很多,但是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民族品牌,例如知名品牌像同仁堂、云南白药,包括现在走势比较差的马应龙;另外一方面是医疗器械制造,虽然现在这些企业的股票给的估值都相对较高。

持有丽珠集团:苗药生产企业龙头,公司的心脑血管、止咳化痰和感冒用药等产品特色鲜明,自有太子参等中药原材料种植基地,有资源优势及价格上涨预期,在研乙肝用药Y101,具有想象空间。

未来考虑可能加仓的个股及行业

酒鬼酒(SZ:000799)

艾波认为酿酒行业是A股真正的价值投资之所在,虽然目前处于高位,但如有深幅调整,可大胆介入。高端白酒如贵州茅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但中长期看,酿酒行业有三个投资点:一是中端白酒的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像泸州老窖,具有一定高端市场的同时,又有多个子品牌面向中端及低端市场,后续发展值得期待;二是中华名酒的复苏,像酒鬼酒;三是葡萄酒行业,代表是张裕,这取决于人们饮酒习惯的改变,长期看也值得期待。

中核科技(SZ:000777)

艾波认为现在核电行业整体都属于高估值,尤其是中国核电。但是中国的核电事业肯定要发展,核电的审批也一定会恢复。而一旦恢复审批,核电股的上涨将会非常迅猛。

中信建投上海沪闵路营业部投资顾问胡建宇

煤炭板块短期机会不大

国内港口煤价运价上周出现下跌,显示下游需求继续弱化,5至7月份煤价走弱概率较大。煤炭行业的确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煤炭行业4月份的信贷、工业增速、发电量数据的恶化触发了央行降准的措施,预计先行指标即将触底,全年宏观经济风险并不大;政策上由微调到继续宽松已确认,政策利好有望对冲经济下滑预期。市场短期风险不大、机会不大。

红星发展是化工企业,本身没有矿产资源,或者说采矿收入占公司业绩的比例微乎其微,谈不上小金属概念。作为一个前期被大幅炒作的公司,公司业绩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增长,并不支持股价继续上涨。

机械行业板关注海洋工程装备

更看好机械行业中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随着各国对大陆架资源的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采设备的发展前景看好。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订单达6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海工装备技术含量高,造价也高。2011年钻井装备和生产装备价格平均每座3.97亿美元,远远高于船舶制造单价。目前,多家船舶行业巨头正积极进行转型扩张,迅速提高海工装备业在业务结构中的比例。这也为全球造船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延续“蓝筹”+“细分行业龙头”的推荐逻辑。

机器人作为一个创业板的公司,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7.45%,利润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但是依然维持较高的利润增速。作为“十二五”重点支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利用PEG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该股当前股价19.9元估值合理。

医药行业板块留意政策转向

医药板块正走出政策底(低价招标转向)和盈利底(普药企业盈利改善和中成药成本下降),全年乐观。目前该板块2012年预测市盈率22倍,扣除金融服务后,相对市场溢价43%,估值基本回到历史均值。

今年医药板块个股走势将会类似2007年。2007年的新医改使企业广泛受益。其中,一二线公司弹性小,没有催化剂的公司走势偏弱,而一些弹性大的公司走势较好;2011年普药和商业药受政策压制较大,一旦政策转向,受到压制的企业盈利改善的弹性很大,从而为股价增值带来弹性空间。广州药业收回王老吉商标这一重要事件值得关注,广药和白云山股价虽然已经大幅上涨,但之后如果合理回落,应该考虑其中长期价值。

丽珠集团题材比较多,抛却这些题材,该股本身估值就比较合理,如果之前提到的这些题材能够给市场带来短线活跃的机会,那么估计未来一段时间无论短线还是中长线都有较大的看点。

艾波考虑加仓的个股及行业

酒鬼酒是国内唯一的“馥郁香型”白酒,曾经通过超高端定位成功树立名酒形象。公司现有产能2万吨,成年基酒3万吨以上,构成良好的品质保障。2010年开始公司营销体系初步到位,已显出较好的营销效益。2011年公司业绩创出新高,我们认为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爆发,预计2012年将继续确定的增长。

从技术上看,酒鬼酒趋势近期比较强势,可继续持有,但处于高位震荡,若想止盈,可先适当减仓三分之一。

核电是中国新能源的基础,更安全、更高效则是未来核电发展的方向。在“核生热,热生气,气生电”的基本发电原理下,1950年代开始的一代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今天以二代和二代半为主的核电技术路径上。我们认为,随着三代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各国在四代核电技术上的不断投入,核电正在朝着更高安全性和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日本核泄漏事件给全球范围内发展核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影响了核电审批和建设进程。目前整个行业的投资热度正在下降。

至于中核科技,该股近期不破五日均线,如果可以守住21元,可以继续看上;若是破21元,则注意适当减仓。趋势不强。

投资理念

跟着工信部政策炒股

艾波平时会看很多工信部的各种文件规划以及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然后根据“十二五”规划以及其他的相关文件选择相关行业。

艾波如何看准一个公司

看公司拥有的资源或者产品的发展前景。

关注每股净资产及企业增长速度。看以前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有没有持续性。如果持续性强,将来预期比较好,则有投资价值。

艾波的投资技巧—如何参与题材炒作

找到题材相关股票:从股吧中把大众股民对某类题材感兴趣的股票全部列出来。当板块启动时,先看龙头股是什么,然后看这个题材类似的股票。

入市时间:在个股涨停后等待调整的时间里,看市场表现择机入场,或等待较大回调参与第二波上涨。

何时退出:多数题材,一般介入后涨幅超过10%就会出掉,不再贪多;如果炒作个股距起涨点已经翻倍,会坚决出掉。

北京弘道黄浦投资投资总监路雷

艾波善于利用A股政策市的特点,结合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实际运作数据,作为自己决策交易的依据。他现在挑选公司的思路基本正确,建议今后继续发挥自己对政策与企业基本面因素敏感的强项,寻找一个最熟悉的行业里最熟悉的好公司,在大盘确认中长期向好时做波段持股。同时着重关注行业的龙头品种、高毛利率和较高壁垒等,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容易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企业。

此外,股票价格只是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一种体现,并不是直接反应。特别是某个较短的时间段里,我们没办法确定地说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的估值低就一定会涨。相对的低估值可以帮我们寻找一个相对的安全区间,然而启动却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艾波强调的诸如机械非常低估、有整合预期,这些都是炒作的必要条件,但会不会轮到它们还需要市场的实际检验,我们不要去预判。

Tips

艾波的一次失败经验

发展(SZ:000752)。艾波一开始很看好这只股票。但第一波拉升后股价的调整期很长,艾波挣到一点钱就抛掉了,没有获得最理想的收益。

失败经历的经验教训

1.最初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尤其是对题材鲜明的个股的预期。但大盘下跌时往往泥沙俱下,大家都很悲观,自己也不敢进,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的判断并没有错。

第9篇

1 3G工程师

行业背景:电信的高成长性和行业垄断使其一直为暴利产业,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让电信行业的高福利,高薪酬、工作稳定的诸多优秀条件持续下去。据计世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2007年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通信行业3G标准投入运营以后,每年将为我国创造80万-100万个左右的新增就业机会。

薪酬指数:目前该行业中普通员工的平均年薪约5万元,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最高级别员工年均薪酬已超过70万元。预计2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20万元。市场的火爆需求和高位运行的薪资无疑使得3G工程师成为2007年火爆职业之一。

成功通道:今年业内各大公司都有意增加投入,招揽3G工程师人才。目前这个岗位最受欢迎的有两类人才,一是有着海外留学背景或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另一类是拥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即既懂互联网又掌握电信技术的人员。相关人员想要顺利入行,需要做好充分的技能、经验准备。

2 高级旅游策划人

行业背景: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指出,中国旅游及旅游行业增长速度位居全球第四,未来10年中国旅游及旅游行业年增长率将达10.9%,潜力巨大。2007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将创造136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541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对GDP贡献达2892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600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人以上,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以导游人才为例,全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导游仅8万多名,特级导游只有数十名,高级导游仅有几百名。

薪酬指数:导游的工资水平按不同的级别在6万~10万元之间,其他部分按项目奖金发放,高级别的项目经理年报酬在20万元以上,并有机会成为公司合伙人。

成功通道:随着人们对个性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策划人的职业前景日益显露。与普通导游不同的是,高级旅游策划人要随时把握旅游市场的最新趋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旅行计划,并监督实施。旅游策划人的职业要求比较高,从业者通常需要有导游或旅行社工作经验。此外,具有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等能力的是旅游行业目前炙手可热的关键人才。

3 汽车美容师

行业背景:汽车业的利润中,有50%来自于汽车服务项目,其中汽车美容因属经常性项目更不可小视。目前,上海拥有经营资质的汽车美容店几百个,而“无照”美容店则有很多。专业汽车美容技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汽车美容行业的共识。不仅街边规模较小的汽车美容装饰店缺乏专业的人才,就连一些4s店也缺这样的技术人员。所以可以预测,汽车美容师,在2007年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仅上海市就需要5000人,而目前只有几百人。

薪酬指数:刚进这一行的汽车美容师起薪2800元,业务越好,奖金越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汽车业的行业利润,是全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的两倍。国内汽车生产业的利润在30%以上,甚至高达35%。而目前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最高在10%~15%之间。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作为汽车服务行当之一的汽车美容从业者的薪酬必然也将随着汽车行业总体火爆行情而持续火热。

成功通道:纯熟的技术,善于学习的态度,还要掌握职业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团队的配合,才有可能磨砺出真正的优秀的汽车美容师。

4 高级咨询师

行业背景:咨询业进入成长初期后增长速度将达到100%~200%。而未来几年的咨询行业必然会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需求无可估量。

薪酬指数:据业内薪酬调查,咨询业在各行业薪资中属高位,其中咨询总监以22万年薪拔得头筹,即便是级别较低的咨询员,平均年薪也有6万元。据调查,上海高端领域咨询服务业收入位居榜首,高出其他行业30%。

成功通道:咨询业无疑是高智力人才聚集的代表性行业,聚集了众多的高学历人群、海归人才,名校的MBA更是备受业内知名公司青睐。咨询业往往被称为MBA的后续教育,参与对企业的咨询过程,接触复杂的Case,认识接触行业圈子里的朋友,对个人将来的发展十分有利,很多人做了几年咨询后即被企业挖走,一般可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当然,进入跨国咨询公司并不容易,录取比例通常只有千分之五。这一行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但一旦立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不失为火爆行业之首,如果能进入世界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如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等,自然就能成为人人羡慕的金领,

5 医药销售

行业销量:国内目前有4000家以上的制药企业,而且在华外资制药公司相当多。2007年销售人才仍将居于医药行业招聘需求首位,需求井喷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各企业加大了对市场的投入,争相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使得人手吃紧。

薪酬指数:2007年,这类人才需求量更大。如今,医药销售人才的年薪在6万元左右。医药销售的收入回报尤为高,特别是业绩好的销售代表,年薪20万元的比比皆是。预计2007年医药行业的薪酬增长幅度高达8%~9%。而且国内的药业公司给员工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方案,对年轻的员工提供短期性质的福利项目,对年龄较大的员工加强养老以及医疗方面的福利项目。

成功通道:医药销售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不但要对自己辖区内的药品零售店进行公司的产品宣传,入店培训、理货陈列、公关促销这样的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处理客户服务问题,包括给用药者必要的指导。伴随医药销售行业的逐步规范,行业大量需要在医学科班出身、学术知识和销售技巧两方面同时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医药代表。因此,具有营销或医药专业知识技能、团队意识强的营销管理专才将是制药企业争抢的目标,职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6 高级物流师

行业背景:随着中国物流业急速发展,预期在未来5年市场需要100万名专业物流管理人员,人数是现在的20倍。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

薪酬指数:行业薪酬调查表明,物流行业中低层岗位薪酬并不高。工作第一年月薪多为1000~1500元,工作3年以上才能突破3000元大关。职位越往上走,薪酬越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业务主管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到了部门经理,就快速升至8000~10000元;而高级物流经理年薪可以达到50万~100万元不等。此外,企业性质不同,薪水标准也有差异,如国有企业高级物流经理年薪为20万~40万元,同样职位在中外

合资企业则可能达到百万元以上。

成功通道:与传统意义上的铁路、汽车等物流行业相比,现代物流行业所涉及的方面要多得多。除了常见的第三方物流外,还包含了信息流和电子商务。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人员如司机,采购员、仓库保管员等早已满足不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了,因此出现了新兴的职业物流师。物流师如获取ILT物流职业资质证书或美国注册物流师CTL证书,或者学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将会让薪酬有较大的飞跃。

7 网络媒体人才

行业背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据权威部门估算,单就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各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站,门户网站等从事网络编辑的人员而言,就多达300万人,未来十年内,网络从业者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

薪酬指数:目前,大的门户网站的网络编辑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10000元。而当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

成功通道:2007年会有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网络媒体业,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中记者编辑转入网络传媒后,其对新闻的把握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精晓计算机技术、兼具传统媒体从业经历的资深记者、编辑,其晋升通道被看好。

8 景观设计师

行业背景:目前,全国已有数万名景观设计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大城市。然而,整个行业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达20万人。

薪酬指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扩大。需求旺盛加上专业本身的含金量,景观设计师的收入也很高,年收入可达12万~50万元左右。

成功通道:景观设计师的从业平台主要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场馆建设,城市开发,轨道交通拓展,旧城区改造等重大建筑工程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上海需要大量景观设计师。包括2010年的世博会园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大量的开发商去外地投资开发,在外省市购置地块建楼,这些都推动了整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同样,北京的申奥成功也为景观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娴熟技术加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成为该行业精英的不二法则。

9 游戏策划师

行业背景: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游戏玩家,可以玩的游戏也成百上千。随着游戏市场前景的蒸蒸日上,游戏正在跨进高雅的艺术殿堂,已成为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之后的第九艺术。游戏职业也成为目前中国职场最火爆职业之一。但游戏业的异常繁荣难掩专业人才的匮乏,全国缺口量达10万人。

薪酬指数:一个好的游戏,最主要的不是技术而是策划。因此,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都在争相招进新人。据悉,目前游戏策划人才的待遇非常优厚,大多数网络游戏公司的策划岗位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多的甚至高达百万元。但即便如此,仍然是人才难求。

成功通道: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把游戏当成工作与玩游戏有本质的区别,游戏策划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不但要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态势,还要具备相当的技术功底,能将艺术和市场结合起来。

10 职业规划师

行业背景:我国目前从事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的专业人士数量非常有限。全国大约有50家职业咨询机构,2000多个就业指导中心,1.8万个职业介绍所,10万名从事就业服务的人员。其中,已取得职业规划师资格的不足500人;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

第10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

一、建设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验收

200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德职院)依托原医药系医学师资等较好的资源基础,根据常德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增了药学专业。随着药学专业的发展,并考虑药学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如药店、药厂)有别于医院等因素,药学专业于2009年从原医药系中独立出来单独建系,即原医药系分为医学系和药学系。自建系以来,药学专业获得了多种荣誉,从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状况等方面综合来看,可以说药学专业是常德职院发展最快最好的专业。药学系获得的主要荣誉如下:(1)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这是药学系唯一一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获得了省教育厅600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2015年已经通过建设验收。(2)湖南省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抽查标准开发主持单位。(3)湖南省药学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4)湖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常德职院共有3个专业为省级教学团队,药学专业位列其中。(5)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二、着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

药学专业的服务面向、职业岗位以及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是团队持续探索的问题。首先是明确专业定位,然后是基于专业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对于办学历史较长的成熟专业,新设专业面临的问题更多、认识更多元、探索更为艰难。药学专业团队加强学习和交流,吸收职业教育主流理念,利用可以借鉴的兄弟院校经验,深化焦点问题的思考,形成团队共识。(1)文献学习。国家层面和湖南省职业教育重要文件的学习,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职业教育类期刊以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网站有关栏目。(2)外出学习。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如组织各职能部门和系部主要负责人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考察学习,促进了药学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国外学习,如新加坡理工学院学习。(3)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到学院举行讲座,如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大奎教授、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教授等。(4)研讨会。经常性地就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头脑风暴”,激活教师潜力,凝聚团队力量。通过学习思考探索,形成了一些共识。如培养药学专业人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应该始终如一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三、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

药学专业管理层对重要职业教育文件的深度理解、对新理念的及时吸纳和对医药产业的职业教育敏感度以及基于理性决策的执行力,对专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药产业职业教育敏感度的表现:(1)关注医药行业发展,捕捉可能有助于药学专业发展的医药行业信息。(2)跟踪常德市、湖南省区域内知名药品营销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寻求可能合作的契机。(3)洞悉和引导合作企业的职业教育内在需求,找到校企双赢的切合点,由初期的浅层合作发展到深层合作。专业建设内容丰富,包括专业建设理念学习和探索、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发展规划制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学术活动开展、专业建设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条件改善以及课程开发与改革等。各项专业建设内容都与校企合作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一)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合作办学的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康普药业、金健药业等是湖南和本土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单位。借这些行业组织会长、副会长之力,药学系充分发挥了行业组织的作用,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结构进行了优化。现在的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企业高管和从事药品生产、检验、调剂、营销、研发的一线专家,现有30多名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于医药企业、药检所、药监局、教学科研单位。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章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委员会职责包括提供专业定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的指导性意见、建议,指导、协助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二)“共建共管、共育共赢”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机制[1]

药学专业与省内外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办学,开办了得到高度认可的冠名企业订单班,包括“益丰店长班”“老百姓储干班”“益丰班”“养天和班”等。经过多年校企双方的磨合,从企业被动参与发展为企业主动介入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形成了“共建共管、共育共赢”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做到了药学专业与企业的共生共长。“共建”指深度合作的校企双方投入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专业教学资源和药学文化。就实习实训基地来说,校企共建了10家校外示范性实训基地,包括药品生产实训基地、西药房、中药房、药品检验中心等。“共管”指成立了由学校牵头,药学专业团队、药监主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组成的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订单班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规范、教学工作管理条例、教师企业轮岗培训制度、兼职教师聘请和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建立了药学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平台专门设置了实习企业和就业单位栏目,及时通报企业新动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了实习交流群组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将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三者相连,便于校企、师生的交流。“共育”指根据合作办学协议,企业指派专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和制度宣传、生产工艺和产品知识介绍、职业化培训、拓展训练、专业课程教学等,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共赢”指校企合作的双方互相开放基地和厂房,共享设施设备和资源,实现“学生当员工,员工来培训,教师当技师,技师来教学”的互动双赢。学校给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并对企业员工进行转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与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等,提升员工业务水平;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三方联合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结到课程的改革[2],这意味着课程开发至关重要。常德职院将药学专业的课程开发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课程开发小组成员涵盖学校、行业、企业三方人员,即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有一定认识的药学专业骨干教师、高职院校教育专家、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各类医药企业专家等。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于医药企业的现场专家应是小组的主体,从人数来看,应占小组成员的多数。小组设组长1位,由药学专业带头人担任;设秘书1位,由药学专业文字功底较好的教师担任。通过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使小组成员了解课程开发理念与相关理论,如关于人才培养规格内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做”,即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围绕“做”展开的。围绕“做”的意蕴是落实到“做”,但不仅仅是“做”本身,还有对“做”的理解,对“做”的态度。人才规格可以从“做”“理解做”“对待做”三个维度认识和界定。“做”,应该既包括能够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的从事相应职业必备的操作技能,也包括不一定能够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的必需的职业能力——用“能力”指称。“理解做”包括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统称“知识”。是否愿意“做”、是否用心“做”、是否值得“做”、是否把“做”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抑或视为事业等,即对待“做”的价值判断、情感、意向等心理倾向——用“态度”指称[3]。又如,关于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三个利于”。一是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与医药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以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营销与调剂活动为主体,融知识、能力、态度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核心课程包括执业药师考证课程;三是利于学生继续教育,与升本主要课程融通[4]。第二,进行课程开发工作。(1)召开课程开发研讨会,进行蕴含于相应职业工作过程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议中尤其要发挥每个现场专家的作用,认真记录他们的会议发言,完整收集他们填写的有关文字资料。(2)整理课程开发会议资料。(3)由课程开发小组的学院方成员赴医药企业调研,验证、充实和完善研讨会获得的资料,形成完整的医药企业方课程开发资料。(4)由课程开发小组的学院方成员将企业方课程开发资料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5)吸纳和综合其他有关信息,最终确定或修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等。其他有关信息,如人才需求和就业学生信息,包括到省市人才市场或登陆有关网站调查药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人才供需比、人才需求类型、人才需求地域分布、人才需求企业分布等;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医药企业,调查企业岗位设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如将职业能力分解为单项能力,并调查各单项能力的重复率、重要性和难易度;了解随着劳动组织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所致的对原有职业岗位提出的需要改进的职业能力,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等;进行以就业学生为对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包括就业岗位、岗位适应能力、个人升职空间、工作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进行以用人单位为对象的就业学生评价调查,包括岗位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前景评价和同类学生优劣评价等;利用药学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平台,设置合作企业栏目,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等。以下是药学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果形式:

(一)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就业面向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社会药房、各级医院(药剂科)、药检所、药监局等,如驻店药师、医院药师、药店店长、中药调剂员、医药购销员、药品学术推广员、终端销售主管、区域经理、药品检验员、质量管理员、生产工艺员等。

(二)合理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5]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19门,包括执业药师考证的6门课程(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订单班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院修完药学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接受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制度和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用“并行”和“串行”结合的课程结构,完善了“1.5+0.5+1”的教学组织模式,“1.5”是并行的专业课程,“0.5”是串行的岗前培训与考证,“1”是1年的顶岗实习。实行“五个一体化”,即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一体化、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三)高效的“三步六环节”实训体系

[6]以药学服务岗位为例,根据药学服务岗位要求,参照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湖南省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抽查标准,校企共同确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按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生产实践三步设计实施适应不同层次、阶段和需求的模块化实训体系。第一步开展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常见药物制剂、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管理,药物处方基本结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用药及抗感染药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或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他用药注意事项等。第二步为综合技能实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药物知识技能完成实训项目。能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能正确进行药品分类陈列,能进行药品验收、保管与养护,能运用药物知识分析处方,能正确分析临床案例并指导合理用药,能根据情景开展药学咨询服务,能有效管理并使用特殊药品等。第三步是生产实践,要求学生在药店、药房等真实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能进行处方调配工作,开展各种药物咨询服务,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与简单处理;能针对常见典型疾病初步推荐药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饮食等注意事项;能对常见病合理用药案例进行正确分析及宣传教育等。教、学、做合一的“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为:(1)选项目,做准备;(2)定方案,分步骤;(3)做项目,练技能;(4)查问题,改方案;(5)演操作,说要点;(6)评优秀,谈体会。通过“做中教、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全面践行教、学、做合一。

(四)周全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性指导文件,是编制课程标准的基础,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学制、服务面向、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简介、考证安排、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毕业条件、其他等项内容。

(五)规范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结构、学时安排、教学基本要求等,是选择或编写教材和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时、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考核评价、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资源等。

(六)易懂的自编教材

每门课程教学都有各自的教材,教材可以选用,也可以自行编写。教材的使用应采取选用优先的原则,即依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的,且普遍认为质量上乘的教材。在没有适合教材的情况下,组织编写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便于学生学习的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以保证教材内容符合职场实际。

作者:傅新民 王宪庆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冰,魏来,谭敏等.对接产业、校企双赢的药学专业建设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23):22-2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4.

[3]傅新民.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格新解[J].交通职业教育,2014(2):48-50.

第11篇

一、我国本土品牌在外资并购中流失的现状与方式

纵观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外资并购历程,我国本土品牌在外资并购中日益流失。如今,在挖掘机行业,一家家挖掘机企业被外企并购,造成整个行业民族品牌的泯灭:在饮料市场上,国内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吞并,在碳酸型饮料市场上,外国品牌占有率达90%以上,国内品牌仅剩健力宝;在洗涤用品市场上,四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了3个;在化妆品市场,高达75%为国外品牌;在食品、医药行业,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30~40%;在轮胎橡胶行业,外资已收购许多国内大型厂家并形成垄断;啤酒产业中,年产超过500万吨的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感光行业,原来仍在苦苦挣扎的乐凯也在2003年10月与柯达合资。

由此可见,外资并购对我国本土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土品牌流失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品牌流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中方品牌被弃用或封存。在并购时,外方或禁止再使用中方品牌,或以较少的资金买断其使用权,借以控制中方品牌。如20世纪80年代,菲利浦买断了“孔雀”电视的品牌使用权:而扬子冰箱在与西门子合资时约定,封存“扬子”品牌60年,“活力28”也是在并购之初约定被德国美洁时公司独营50年;厦门福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的“福达”商标,在公司与柯达合资后就再没有在胶卷的包装盒上出现过,从工厂运出的都是闪着金黄色光泽的Kodak标志。可以说经过如此之长的“雪藏”之后,中方品牌已再无出头之日。

其二,中方品牌受到排挤。有些外资企业在合资并购后仍然沿用中方品牌,但却利用渠道来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并为本方品牌大力推出促销活动,将中方品牌搁置一边。没有渠道的支持,中方品牌便无法进入市场;没有强有力的促销,消费者逐渐将其淡忘,中方品牌就这样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如熊猫洗衣粉合资七年以后,从当初年产量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70%~15%下降到2000年的年产量只有4000吨左右。而上海牙膏厂的“美加净”牙膏在1994年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初,出口量为全国第一,但到2000年,年销售量下降了60%,且已三年没有在媒体上做广告,市场地位不断下降。

二、我国本土品牌流失的原因分析

1 外企并购品牌的真正意图

外企之所以选择品牌并购的方式来进入中国市场,不是单纯的合作经营或共同创造财富那么简单,而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首先,通过收购我国本土品牌,避免与当地强势品牌正面交锋,减少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待自有品牌发展成熟后再消灭本土品牌,最终占领市场。其次,一些外企则想通过并购这种有效的低成本扩张方式,利用中方企业的资源来发展其在中国的业务。如阿尔卡特并购上海贝尔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取上海贝尔的营销网络。第三,有一些外企通过具有传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中方企业,利用中方企业的优势加上外企的雄厚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强强联合,可获取高额利润甚至垄断利润。如宝洁公司如今占据了中国洗发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雄居洗发品行业的霸主地位,并将巨额利润尽收囊中。另外,也有的外企是为了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比如法国达能在中国将豪门啤酒厂等收购后再高价卖出。

2 中方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全球企业在80年代出现了品牌意识的革命,80年代以前,企业并购竞价之比不超过1:7或1:8,也就是说,收购企业的价格大约是该企业资产的7到8倍。1980年后。收益率猛增至最高点。例如,法国达能集团以25亿美元的嘉禾收购欧洲纳比斯公司,相当于其资产的27倍。雀巢公司以3倍于股市价格、26倍于资产总额的价格收购了苹果公司(Rowntree Macintosh),现在国际上,公司竞价20倍至25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我国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为了引资而不惜无偿出让品牌,低估甚至零估品牌资产的价值,不注意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品牌。比如,“霞飞”化妆品系列及“香雪海”电器系列在国内曾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被外资并购时,迷信外国商标而轻易将自己的品牌卖掉,成为外商的加工厂;曾经是中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企业之一的西北轴承集团,7000万就让出了控股权和品牌;徐工全年80亿的营业额,品牌价值被评估不低于60亿,最后却以20亿的价格卖给凯雷:高盛花费26亿的资金实现了对肉类加工第一品牌双汇绝对控股。

3 丧失控股权,失去决策权

谁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谁就可以左右企业的命运,没有控股权,就丧失了在企业中的决定权,一个对自己的品牌没有决定权的企业,是不可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品牌的。而一些中方企业在并购之初就丧失了控股权,从而最终失去决策权。如1994年,联合利华与上海牙膏厂合资建厂,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现金入股,取得控股权。还有一些中方企业则是在并购之后逐步丧失控股权。外企利用中方企业资金不足的弱点,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加大自己的资金投入,增加自己的股份,以降低中方所持股份,通过扩股,达到挤股、逼股的目的,最终取得对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例如,卡特彼勒在1995年与徐工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一开始业务不佳陷入亏损,外资方要求追加第二期投资,但当时的徐工集团无力增资,卡特彼勒单方面增资获得85%股权后,达到了绝对控股的目的。拥有了控股权的外企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并最终控制了中方品牌的命运。

4 引资心切,选错合资伙伴

为了解除资金短缺,很多企业将希望寄托在引资上,希望通过融资能带来品牌的提升,因此匆匆将利益问题解决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外企合资并购的邀请。然而,在正式进入经营状态时,中方企业才发现选错合资伙伴。比如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合资,后者擅长经营腊制品,对化妆品的生产并不精通。活力28合资的德国邦特色是以厨房卫生洁剂为主,洗衣粉不是其主流产品,因此

也造成他们用高利润来衡量产品,使得这些产品与市场消费严重脱节。事实上,维护和发展一个品牌仅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市场才是检验的重要标准。

三、保护与提升我国本土品牌的策略

品牌是企业的实力所在,如果没有了自己的品牌,就谈不上发展。中方企业应吸取反面教训,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充分利用并购的积极效应,发展壮大自己。

1 明确合资目的,慎选合资伙伴

引进外资的目的一般包括引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引进资金、企业转型等几个方面。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国内企业要增强在外资并购中的主动性,应认清企业发展的“短边”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外资并购。另外,在寻找合资伙伴时,国内企业应深入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充分考虑双方的战略资源互补优势,找到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目标的合资方,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2 提高品牌意识,完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品牌已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符号,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但我国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为了引资而不惜无偿出让品牌,不注意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品牌。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并注重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产品和企业是品牌的支撑点,只有做好基础工作,品牌才会熠熠生辉。在并购中,中方企业往往是以成本法来评定品牌价值,忽视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品牌这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所用品牌评估体系不健全、不科学而难以准确评估。因此,企业在并购中必须采用先进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如收益法、市场法,来评估其价值,以免品牌资产流失。

3 力争对企业的控股权,保持品牌的独立使用权

目前,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被控股,玻璃行业中最大的5家已全部控股,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18家国家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合资,化妆品为150家外资企业控制,医药行业1/5为外商控制,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几乎一手遮天。所以,中方企业在并购中,不应为了引资而自贬身价或做出过多让步,而应力争持有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以便为本方品牌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即使中方企业因实力所限不能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也应努力做到掌握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如渠道和促销,以免被外企卡脖子。同时,中方企业也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品牌转让给外企,而应将品牌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如乐百氏在与达能合资时虽由达能控股,但达能不能派员管理,乐百氏拥有商标权、管理权和产品及市场开拓权;娃哈哈在与达能合资时坚持合资不合牌。正是因为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乐百氏和娃哈哈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4 设立外资并购审查机构,规范并购程序

我国缺少审核外资并购的程序和规则,缺少确定合理收购的价格体系与评估体系,没有把个别企业的并购案置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考虑。因此,应该建立外资并购的审查机构,制定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明确外商可以参与并购的产业领域,加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对发现已有并购中存在的外资恶意并购行为,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分拆或撤销,修改不合理的合同,防止外资对涉及国家安全和产业的并购以及由并购带来的遏制本国产业、垄断本国市场等负面效应。此后的并购中,外企并购项目必须经过这一审查机构审批方可,这样才可以真正防止民族品牌被外资恶意收购。

第12篇

有关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并购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尽管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并购成功的企业在并购后的文化融合方面无一例外都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并购后文化融合能否成功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国有医药企业而言,要想确保企业并购的成功,必须要在并购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高度重视。

一、企业并购后面临的文化冲突。

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ln,1984),是企业的软实力。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无论管理者是否承认,企业文化无论好坏都客观存在。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一个企业的员工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对于企业文化会形成一种惯性,一旦企业文化变化,必然会产生不适用,即文化冲突。企业并购中面临的文化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文化层面的冲突。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冲突往往通过这一层面直观的表现出来,并且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第一道难关,并购企业总是迫不及待的要将自身的企业文化全盘端给被并购企业。举例而言,企业并购以后,经营管理者为了急于出成效、出成果,一方面立马废除原有的VI(视觉识别系统)和BI(行为识别系统),要求被并购企业须与并购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先导期、过渡期和适应期,让人感觉是被吃了,被控制了,浑身不自在,上下都不爽,里外都是矛盾;另一方面,无视地区、行业、企情的差异,立马全盘否认原有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薪酬考核体系,导入尚不被人接收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导致短时间内大家因不适应而产生厌恶感、怀旧感,滋生新矛盾。除此之外,并购方往往要空降部分高管,而在企业急剧扩张过程中,由于人才储备不足,空降的高管很多是从市场或猎头公司择优聘用后就直接派往被并购企业的,这部分人有丰富的个人工作经验,但也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和对企业文化并不熟悉的尴尬境地。因而,往往很容易简单地、粗暴地、教条地在企业经营方向、薪酬福利等物质方面加以改变,以追求“短平快”的效果。这对于员工的冲击往往会更大。举例而言,一些企业在就餐环境、文娱活动等方面都会给员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有些企业则不能,这两种企业并购发生时就会导致物质文化变差造成企业员工的不满。

第二,制度文化层面的冲突。

制度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加以约束和控制的社会规范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化的进程,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员,尽管有国界地域、民族文化、经济性质、行业分属、体制机制的差别,但都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管理模式并加以确定和保障实施的制度文化,如企业章程、各项制度、议事规则、薪酬福利等等。

因此,不同的企业总是有不同的制度文化,员工在相应的制度约束下往往会经历一个抵制、接受、适应的过程,而当企业被并购以后,在制度的融合过程中,如果不能走一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宽松到严厉的渐进式道路,而是采取“一刀切”、“自上而下”的激进推进方式,那将使得并购双方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在制度的变迁中向深层次转变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极易导致整个制度系统处于无序、失衡状态。众所周知,移植其他企业的制度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制度设计的成本,缩短融合的时间,加速规范的进程。然而,企业制度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特别是涉及到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管理团队地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变化,大部分人都会表现出对新制度的抵制和不适应。举例而言,有的企业实行的是生产经营一体化,有的是生产经营分开;有的是集权管理,有的是分权自治;有的是偏商偏工,有的是工商贸并举。当这个两种制度作用到不同类型的员工身上时,就会导致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产生不适应的感觉,这就是制度文化冲突。

第三,精神文化层面的冲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在内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全部企业文化的源泉,是企业文化结构中最稳定的因素。员工是构成企业的一个细胞,在与企业中已然形成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利益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精神文化决定了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因而,相对于物质以及制度层面的文化冲突而言,精神文化层面的冲突危害更大,影响更加深远,伤害更难以抚平。精神文化层面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被并购企业是否对并购企业的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以及战略规划、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内容的不认同,当这种不认同存在的时候,员工的具体工作动机、行为等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并购的成功概率。如果精神文化层面的冲突不能有效加以有效解决,那么反映到员工的业绩或者行为层面就是不符合企业的预期,作为企业人共同信念的根基就会丧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就没有了基础,企业就会像一盘散沙。

二、企业并购后文化融合的原则。

第一,统一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对员工具有很强指导作用的价值观。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大调整,只有合作各方都从高处望远、大处着眼,从共同目标的战略高度来思量、来认识和处理各种文化融合,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等层面的整合,做到形神兼备,整体一致,才能根本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问题,才能赢得发展的机会。

第二,互敬的原则。并购双方要依照实际勇于直视和面对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要有“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魄,要有双方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得到尊重的心态和胸襟,各家企业文化都有其优劣势,都要有起适应和生长的土壤和环境,绝非以“强势文化” 、“战胜者”的心态就能够俘获人心。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现实,要扬优弃劣,要相互协调,将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使分散成为整体,使相离成为相容,使分力合成正能量。

第三,共赢的原则。没有物质层面的表现,没有物质作为支撑,企业文化融合也只是空中楼阁。企业文化整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逐渐的接触、磨合,所以,企业文化整合不能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要在把握发展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并购后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客观、灵活地选择文化整合模式,实现共同的进步,促进发展。

三、企业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具体融合策略

目前企业虽然在并购方面热情很高,但是在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方面却各有千秋,成败不一。由此,也导致了企业并购失败风险骤然的加剧,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文化融合策略,希望给企业并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第一,重视企业文化融合内容评估。

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方都要做详尽、全面的尽职调查,内容少则几十项,多则几百项,但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企业文化内容的评估往往被忽视或者不那么的重视,一些并购方对企业文化整合评估无意识或认识模糊,认为企业文化是很虚无的东西,是“软性化”的,只要并购双方将资产、技术、债务、产品、营销资源等“硬性”的东西解决了,“软性”问题则不攻自破。实际上,文化评估是企业并购后文化融合的首要环节,文化内容的评估是企业并购前期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企业的并购都倒在了文化融合失败这一环节。鉴于此,国有医药公司在并购中应注意将文化融合纳入到企业的并购评估中去,正确的评估文化融合本身的风险。举例而言,如果文化融合风险过大的话,那么企业在并购中就应三思而行。

文化融合的正确评估需要借助外脑,对于国有医药企业而言,受制于各方面的条件,其对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对于要被并购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有所欠缺,而借助于外脑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举例来讲,外脑在文化融合方面实践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旁观者清”的优势,这就可以提升企业文化融合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带为并购后文化融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选择合适企业文化融合模式。

企业文化融合模式有很多,有吞并式的企业文化融合模式,这种模式的企业文化融合是指强势的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文化进行全部的否定或者舍弃,要求被并购方完全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的实施的条件之一就是并购方的企业文化非常强大,且具有较强的同化力,能够得到被并购企业文化的认可;有渗透式的企业文化融合模式,这种模式并购方以及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应互有可取之处,彼此都愿意妥协调整;有保留式的企业文化融合模式,即并购方对于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并不过多的进行干预,保持被并购方企业文化的独立性,这种文化融合模式要求被并购企业的文化本身很优秀,且不愿意进行妥协。对于国有医药企业而言,上述文化融合模式本身没有对和错,关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确保模式的合理性。

不管选择哪一种融合模式,为了防止陷入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困境。首先,要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细心、爱心和恒心,才能真正培育出新的核心价值观,经过持续的宣导和熏陶后,员工才能逐渐接受并内化为企业价值观。其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化融合要有健全的配套机制,要有有形的配套实施办法,要有鼓励和诫勉措施,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第三,构建文化冲突有效疏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