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应用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42-02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二、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曾做过一次调查,针对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应用题的得分情况是这样的:
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21%;信心不足,但会尽力去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2.1%;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6.9%,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严重不足。
2、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没有用,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三、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1、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从前面调查的结果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2、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新人教版”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有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总之,选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3、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建模能力”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组)模型、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专门练习,特别是在初三复习时,进行系统复结很有必要。
4、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5、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是最具备实际意义的,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普通的数学题不同,需要学生不仅具备计算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随着新课程标注的改革,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呈现出了多样化。在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就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注重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做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无法适当的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既需要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师当中要注意将学生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但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同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面对计算题的时候能够对计算题予以解决,但将文字编排到题目当中学生就不能够清楚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进入状态,对应用题还存在疑惑,从而使教师在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高年级的应用题信息量相对较大。高年级的应用题与低年级的应用题不同,高年级的应用题在问题的设置上会包含一些隐含条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加大了难度。本来是简单的数学题,由于一些隐含条件使学生无法尽快的解答出来,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困惑。例如:学校共有200人,女生占总人数的45%,问男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就转了一个弯,加大了应用题的难度。对于逻辑较强的学生,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逻辑较差的同学,在对问题的解决上就会困难一些,如果教师不能够适当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在这类问题上存疑,不利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将应用题带入到生活当中。其实在教学当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并不适用。小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将知识结合到生活实践只会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困惑,尤其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中,在百分数的内容中,出现了税率等问题,这是小学生从来都没接触过的,是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困难,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兴趣。
2.学习态度不明确,缺乏反思。小学生缺乏学习意识,日常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只是单纯的老师讲什么就学习什么,学习的坦度不够明确。这就使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缺乏反思。尤其是学生在面对自己做错的应用题时,错了就是错了,不会耐心的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日长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学生错过的应用题,在日后的解答当中,这样的类型题还会出错。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缺乏准确的概念,也不能够及时的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这也是应用题教学的当中的一大问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减小学生解题时的疑惑。在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再逐渐的带入到应用题当中,不能够跨越太大。如果W生连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那在应用题的解决上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受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设立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办法之一,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也要十分的注意,太过复杂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十分关键。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的计入思考问题的状态,主动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
(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当中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有兴趣,就会主动的对应用题进行探索。其实应用题也是十分有趣的,通过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2.积极的与学生互动。互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不懂的题目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能够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当学生对问题不能解决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生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问题,也是难度相对大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不断的展开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不存疑,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宇.提高低年级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教学探索,2006(1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81
一、引言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借鉴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题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题目的新颖度、实用性和知识的应用性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教学和解题思路还是有着严格的规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有熟练的把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有着相应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些数学思维和能力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和策略进行培养的,本文对这一系列方法进行了总结,按照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二、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探究
(一)精准锁定题目类型
要想进行应用题的解答,首先要确定题目的类型,并根据题目的类型锁定相应的知识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应用题的题型非常多,既有图文结合的,又有对话式的还有表格式的,而且应用题的信息量普遍比较大,有时候在综合考核中甚至包含几道应用题。因此,在解题上必须要会审题,要锁定题目的类型。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从题目的大意中判断题目的考查点,小学应用题的类型非常多,有行程类的、有工程类的、销售类的,还有几何问题的,面积类的、周长类的等等。当然根据知识点分类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单位一的问题、百分数的问题等等。当然,类别非常多,需要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尤其是数学广角问题中所蕴涵的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点更是非常多,学生必须会根据题目中的语言进行应用题类型的归纳,这是应用题解题的第一步。
(二)有效分析关键句
大致分析并确定了题目所归属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展开思考,根据知识点和相关例题去分析题目中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提炼出有效的数学语言。
例如,妈妈买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每千克苹果和桔子各多少元?
上面这道题明显是属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问题类别,属于求单价的问题,这道题中的关键句就是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其中苹果的单价是橘子的1.5倍。我们可以根据方程中,是谁的设谁为未知数的原则设橘子的单价为x,那么苹果的单价就是1.5x,这样数学语言一下子就明确了,所有的已知条件也被应用了,解题的思路也就明确了。
因此,在解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题型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然后根据关键句提炼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语言,根据数学语言为之后的等量关系的确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迅速确立等量关系
在应用题的解答中,确立等量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等量关系的确定首先考评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然后是对题目类型的分析能力和对题目材料的提炼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等量关系的确立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题目的类型在刚刚学过的课程当中,根据例题能够比较好地找到相应的题型解答思路,也能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但是,在处理一些综合题目的时候,找题目的等量关系就相对来说比较难了。根据上文提到的关键句找到题目中形成等量关系的关键词,例如,“是”“比”“多”“少”“提前”“共”这样明显蕴涵等量关系的字眼,然后根据字眼来确定方程或算式中的等量关系式。数学语言中这些重要的字眼要及时总结,让学生见到这些字眼形成敏感性,知道这些字眼背后的等量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常见的等量关系式,如速度、时间、路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问题。在单位一的应用题解答中,如果单位一明确已知,那么一般采用乘法进行解答,如果单位一未知,一般用方程或者除法进行解答。把这些思路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教授,让学生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根据需求进行列式计算
找到等量关系式是应用题能够解答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根据需求的列式以及已经列式之后的计算也是很多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集中点。在列式的时候要求学过方程的学生尽量用方程进行解答。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计算,计算结果是可以自我检查的,不合逻辑的答案、大数额的计算都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苏教版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不会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要和学生明确,一旦出现答案的“怪异性”一定要进行追根溯源的检查核算。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列式合理,根据等量关系进行列式,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解题,即使步骤不能一一体现在考卷中,也要在演算中注意步骤的严谨性,尽量不要跳跃,避免不该有的错误。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学生了解数学应用的一个窗口,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重要途径[1]。中学应用题是对中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考察的体现,是中考的必考题型,也是拉开学生数学成绩分差的重要题型之一,是学生中考成绩的重要砝码。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意义、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多项思维能力。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我曾对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应用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考试中对应用题,有信心,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18%;信心不足,但会尽力去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0.3%;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41.7%。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比较茫然,严重缺乏信心。因此,本文分析了应用题解答存在的障碍,并就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为今后中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学应用题解答障碍分析
(一)学生欠缺抽象能力,应用题基础薄弱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重课本、轻生活,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很不清楚,尤其是对生产、生活、科技及社会经济贸易活动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缺少对社会知识的真实体验,对以生活背景为情境设题觉得很不熟悉、无从下手。同时,学生欠缺抽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好的话,空间的建构感比较的强,也就是对于一个问题的分析会从很多方面都能够考虑到。但实际是学生不懂得如何从语句叙述中寻找数学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二)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影响,欠缺题意理解
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远离生活实际,而老师也不注意引导,以致学生对生活问题知之甚少,这严重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旧教材也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较陈旧,根本不能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没有用[3]。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意味追求成绩和高分,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学生缺少课外阅读时间,并且读书的兴趣也不浓厚,阅读文字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对文字比较麻木,理解文字的能力较弱。尤其是遇到文字较多的应用题时,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视觉疲惫,搞不清文字意思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这也成为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的一大困难。
(三)训练少,欠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且在短期内无法培养较高的解题能力,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在面对应用题教学时,很少把应用题当做一个专题来讲解。在我曾经任教的中学,数学教研组在应用题教学方方面花费的时间也较少,对学生训练的也少,应用题作业布置的也较少。因此,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应用题不易挖掘信息,隐含条件很深,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也不够大胆灵活,而是比较被动和呆板,缺少动用多种途径去尝试、寻找数量关系的意识和习惯,解题方法不得当,这也是造成解答应用问题的又一大障碍。
(四)欠缺迁移能力
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大脑思维还不够活跃,缺少发散性思维,喜欢按照某种固有的思路去考虑问题,缺乏解题的正迁移能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了一些常见题型以后,就很少去思考其它的途径。而应用题的出现有很多的形式和变化,对于在新条件下转化成新的数量关系后,学生就很难把思维转换过来,迁移到新的题型中进行正确的解答。因此,在解答例题和作业题中未遇到过的陌生题型时会束手无策。
二、中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正确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数学语言简洁、凝练,而应用题语言叙述的较为生活化与一些,而且比较冗长、抽象,不认真阅读一时难以理解,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理解产生很大困难。因此,就要认真的审题,逐句的去读,理清应用题的语句和表达的意思,把不需要的信息和语句删除,把有用的、重要的、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重新构建信息,使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易于理解。“同时还要把应用题中生活化叙述的语言换成数学语言,使其更贴近运算意义,同化成数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细心分析
析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必要保证,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自身也要掌握这些分析技巧,可以有效的减小分析难度。学会逆向和正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结局问题。逆向思维就是由果找因,也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然后一步步的去思考寻找数学关系,把未知量变成已知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正向思维就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从已知量关系能导出一个必然结果,从而一步一步前进,最后求出答案。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的思考方式,通过多次训练使学生掌握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解题。
(三)完整解题
解题是完成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所在,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是否有利于简单运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有简便方法尽量使用,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还要查在计算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检验结果的正确性[4]。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适时编题
编题是对应用题解答的升华,通过长时间的数学应用题训练,教会学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并熟练以上三步解题方法可通过编题扩阔学生思维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知识板块,进入知识的运转状态,在思维的创造性活动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并结合生活常识循序渐进地进行编题练习。可以仿照课本的例题换个场景、可以看实物编题,也可以根据相关的图表信息编题。学生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反复变化,多次训练形成应用题解题的模式,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五)整合信息,展现解题的数量关系
题1:据统计,连云港港口2006年、2007年内外贸吞吐总量分别为3300万吨和3760万吨,其中2007年的内贸和外贸吞吐量分别较2006年增长20%和10%。试分别确定该港口2006年的内贸和外贸吞吐量?
分析:本题取材于连云港港口的内外贸吞吐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我们国家的外貌港口肯定很向往。不过叙述较长,条件复杂,数据较多,需要理清思路,对数据分类并结合表格处理,以抓住问题的本质。
解:(1)设该港口2006年的内贸、外贸吞吐量分别为x、y万
吨,则列表如下:(单位:万吨)解:设该市2011年的出售和买进蔬菜量分别为x、y万吨,则列表如下:(单位:万吨)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答:该港口2006年的内贸和外贸吞吐量分别为1300万吨、2000万吨。
题2:甲、乙、丙、丁四个人共做了270个零件,如果甲多做10个,乙少做10个,丙做的个数乘以2,丁做的个数除以2,那么四人做的零件数恰好相等。问丙实际做了多少个?
解析:先设最后相等时的零件数为x,则甲=x-10,乙=x+10,丙=x÷2,丁=2x,从而有,
(x-10)+(x+10)+x÷10+2x=270,
解得x=60,因此丙实际做了x÷2=60÷2=30个。
答:丙实际做了30个。
三、结语
提高中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做”而不是“讲”,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仅仅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最终目的。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应用数学的意识,大胆地猜想和不断提出问题,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正确性。当然,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允.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154-155.
[2]许瑞雨.浅议如何做好中学应用题的教学[J].民营科技,2011,(10):86.
[3]马新芬.浅谈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5):33,30.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培养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材在应用题教学上“唯应用而应用”,有许多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困难,应用性不强,解题思路不够开阔,影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应用题教学应从以上几方面思考。增强应用题的趣味性、探索性、思考性、应用性。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增强解题思路的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培养学生审题与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们想要做好应用题,必须要学会审题,如果审题不过关,就难以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通过阅读,了解题目的意思,不因为马虎大意而失了分数。审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要从小学生做起,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小学生的价值取向,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在这一环节上,我更多的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上,我充分注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构建,最终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思维才华。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套用公式,并死记硬背一些解题方法。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们学会灵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使同学们不会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在遇到题目出现变化时仍能正确的分析。要把应用题的解题逻辑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结合。根据《新课标标准》的教科书安排,教师在教应用题的问题上必须要让小学生们学会如何将逻辑顺序与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从客观事实中认识它的本质,根据不同年级的同学的特点,并且考虑儿童的性格特点,将应用题的难易程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应用一些表格图标表示并且引入加法应用题,使之成为阅读简单有加减法有图文的应用题,以此学习应用的基础。
二年级的应用题安排就应该安排一些稍微复杂点的东西,通过一些提问题,填条件等发法,运用一些方法步骤来进行解题。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并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等。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能力,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参加点比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结合乘数,除数和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解题,从而提高抽象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在智力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对于这个年纪的应用题应该安排一些结合实际的应用题,并运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相结合,进行高效解题。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应该运用适当的综合性的一些方法进行解题,运用多种综合方法进行解题。
三、加强解题思路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式是解应用题最基本的常用思路。这两种思路经常性地互相配合、协调运用,就能使学生具有了解应用题的扎实基本功。在应用题中,条件是综合的基础;问题是分析的依据。因此,从小学生开始接触简单的应用题起,就应着重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看到所 求的问题,立即能想到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立即能想到所能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结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小红、小兰三人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24个。”小红说:“我拍了30个。”小兰也说了一句话,但她很聪明,没有说自己拍了几个。如果你是小兰的话,你会怎么说?随着生动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出现,学生的思维得到再一次的激发。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多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兰少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和小兰总数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和小兰总数少3个。”……反过来,看到以上问题,让学生说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经常地进行条件与问题的顺逆互推思考训练,就为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解题思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条正确完整的解题思路,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小学生要想熟练地驾驭一种解题思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应用题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渗透,不断扩展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解题的技能。
应用题的思路教学一般可采取――自学探索――合作解疑――验证――巩固与拓展这样几个层次。下面以教学归一类应用题为例说明之。首先,对简单的对应思路作训练。根据规律填数;一台织布机
1小时――――――――――织布5米
2小时――――――――――织布10米
3小时――――――――――织布?米
4小时――――――――――织布?米
然后,较复杂的归一类例题,教学时,同样把题中的条件数量一一对应起来:
3台织布机――――4小时――――60米
24台织布机――――8小时――――?米
通过观察、合作学习、加上教师指点,学生很容易领悟出这类应用题的特征、解题规律。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先求出表示单位“1”的量是多少。思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巩固与拓展的思路。设计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强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如(1)口答练习:“速度一定,求5小时行多少路程,必须先求什么?”“求2台同样的拖拉机4小时耕地多少,必须先求出什么?”(2)同类型习题练习。
以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教学,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当然思路教学还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如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进行教育,进行对学生的训练,教师应该运用一系列的现代方法教导培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远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中,2011,(07):95.
[2]丁向红.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4):65.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启蒙教学逻辑思维能力解答应用题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和全新配套教材的出台,低年级应用题的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很需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应用题不仅可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启蒙教学
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实际上从10以内的加、减法就开始了。学生刚入学,还不认识字,不可能出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对什么是“应用题”、“已知条件”、“问题”等,也较难理解,教师也不能教给学生这些术语,主要是结合加、减法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或图片演示,教师用语言来叙述应用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教师演示和叙述的事物,都是他们生活中常遇到的计算问题,同时也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求学生注意看和听,按照教师的问题来回答:题里说的是什么事?先告诉了什么?后告诉什么?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选择算法,写出算式,口述答案就行了。‘到学2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逐步出现了完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应用题”、“已知条件”、“问题”等术语,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接着,再使学生先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知道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并学习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1.读题和解答题意。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来带读,或把生字加上拼音,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的术语,如“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等,要先用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一般词语,如“其中”、“每人”等也要给以浅显的解释。
2.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这是正确答应用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简单地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固定的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X少X”就用减等,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缘故。在每教一种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3.列出算式和进行计算。学生正确地选择了算法以后,一般都能列出式子并算出得数。这时可以着重教学生口述单位名称。学生开始解答应用题,由于生活经验少,往往不会选择量词。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事例说明牛按头计算,鱼按条计算……以后遇到学生不熟悉的量词也要及时提醒。
三、适当变换练习方式,巩固和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1.适当改换应用题的叙述方式。为防止学生片面地根据一些固定的词语来选择算法,例如加法应用题,有时可以不出现“一共”两个字;有时可以换用减法应用题中常用的词语,如:“老师有一些粉笔,先用去6支,再用去5只,两次用去了多少支?”
2.适当变换应用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注意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联系和比较的,便于掌握其解法。如减法应用题,有时可以把问题放在已知条件的前面,如:“小明做了9朵花,还要做多少朵花就够16朵?”变换乘除法应用题中已知条件的顺序,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辨哪个数做被除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应用题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教学中,我们应客观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编制应用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我编了下面一题:
例1、近几年,我国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滥伐树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原有森林面积50万公顷,因人为毁林,到1999年底森林面积已减少了10%,为此,当地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在2001年底使森林面积增加到64.8万公顷。(1)求该地区1999年底森林面积为多少万公顷?(2)求该地区2001年比1999年造林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认真分析题目,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在应用题中,有一些关键的数学信息点,抓住了这些数学信息点,就如拿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下列一题:
例2、某人计划要加工200个零件,结果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照这样计算,加工这批零件只要用几天?
这题的一般解法要先求出2天加工的零件个数,再求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最后再求出加工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我启发学生找出这题中的一个重要条件:“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再问学生,从这个条件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能说出,因为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因此,可得,加工完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即为:2÷2/5=5(天)。
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解决难点,讲得往往太多,规范性的要求也提得太多,学生的解题策略仅仅是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虽然能在雷同的练习中发挥较好,但一旦遇到新的类型就无从下手。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尽可能精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时间,并做到以下三点:
1、允许解答的个性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过程的标准化要求,防止生搬硬套,引导学生只要思维策略有效就正确,并让学生真正体现解题的个性化。例如教学了“工程问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下列一题:
例3、甲、乙两人计划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8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两人共同加工,经过5天后,比计划多加工个120个,问乙每天加工几个零件?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进而解答,我启发学生能否找出更简捷的解法,有些学生经过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解法:因为甲4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乙5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因为甲、乙共同加工了5天,乙正好加工了计划的一半,甲5天则要超过计划120个,而甲加工完计划的一半只要4天,这120个零件即是甲1(5—4)天的工作量,因为甲4天的工作量乙要5天才能完成,因此可得,乙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为:120×4÷5=96(个)。
这些学生的个性化解答,不但达到了我们教师教学的一定标准而且,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就要求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自由空间,给学生以较多地选择余地。例如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我出示了下列一题:
例4、某人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630个,10天完成,后来因为采用了新工艺,实际只用了9天就完成了任务,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几个零件?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要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进而解答,我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更简捷的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因为原计划每天加工630个,要10天才能完成,实际只用了9天就完成了原来10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即把原来1(10—9)天的工作量平均分配在9天完成,因此可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的零件个数为:630÷9=70(个)。这种解法真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法。
四、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
【关键词】激发兴趣 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构建数学模式的发生过程 分析数量关系用类比归纳的方法 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中数学中应用题教学正是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克服解决应用问题的心理障碍,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更好地突破解应用题这一难点,本人对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由运用算术方法到运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过渡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七年级),未能让学生体会到运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以致学生遇到复杂的应用问题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学生读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习惯运用算术模式解应用题,缺乏运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意识。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1,激发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学好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必须要在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方面下功夫。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备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实际和经历)当地社会生活实际编辑应用题,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材施教,使学生对学习应用题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落实好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逐渐由具体转化到抽象,开始使用字母表示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也由小学的算术解法过渡到用方程(组)不等式(组)或函数关系的代数求解法,作为转化的关键时期七年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简单的应用题,学生普遍习惯用算术方法求解,虽然这阶段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使用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还不明显,学生普遍认为用算术解法比用方程求解更简单,但作为教师必须要纵观全局,从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出发,从简单的应用问题开始,引导学生重视方程解法,甚至要指定必须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代数解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代数的解题方法,逐渐体会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并通过反复训练增强其自信心。
3,重视构建数学模式的发生过程。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把实际问题构建为数学模式,然后再运用数学知识求解。解应用题一般有分析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不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检验和作答等六个步骤,而构建数学模式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分析。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重视解应用题要书面表达的后五个步骤而不重视分析这一解题环节,导致不会解答复杂的应用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同样忽视分析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七年级教学中没把握好应用题分析过程的教学,造成了大面积的学生不会解应用题,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以致在八、九年级这一阶段有部分教师认为应用题只是少数聪明学生会解的,在教学应用题时也产生面向少数学生的倾向,最终使应用问题的教学效果出现很不乐观的局面。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倾向,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纵观全局,把握好教学尺度,从七年级开始,重视分析解题方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重视分析,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果做好了分析过程,那么后面的合理设置未知数和要书面表达出来的解题过程将会水到渠成。
4,抓住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即用类比归纳解题的方法。应用题的类型题比较多,有列方程(组)、列不等式(组)等,看上去繁杂无序,但是只要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在不同题型中很多应用题有着共同的特点。常见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商品买卖问题和溶液配制问题等,都是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找出了各种应用问题中的这个共同特征,可以先列出如下表格把纷繁复杂的量条理化系统化这样解决许多应用题就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5,努力挖掘隐含条件。俗话说“题读百遍题意自解”,数学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已知的信息(包括文字叙述、图表等)中没有明显表述,但与题目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数学信息。大多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比较明显,根据题目中的某一句话就可以直观找到数量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或函数关系式,但是有些题目的数量关系是没有明显呈现的,要根据题意进行分析,有的还要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此类应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多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隐含的数量关系,突破难点。
例如: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件,则剩余3件;若前面每人分4件,则最后一人分到的玩具不足3件。求小朋友的人数与玩具数。
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数不小于0”
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环境不同而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新课程标准已实施了多年,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着眼于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着眼于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发展,那么学生的数学素质将会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应用题教学现状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没有用,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1、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
2、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
此外,在教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也很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可适当讲些求范围之类的题目;学“一元二次函数”后,给出求最值的题目等。但是引进的题目切忌盲目和随意,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总之,选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3、选择学生身边的应用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选择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掌握知识。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他们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有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有很多学生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骑自行车的亲身体验(大多学生是骑自行车上学的),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然后告诉学生,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顺水逆水行船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选择学生有生活经验的事例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4、为应用题教学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巧妙地结余合各个知识点的训练,编制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比如:环保问题、节水问题、利润计算问题等等,并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成为一个有数学头脑的人。
5、帮助学生理解背景及其数学原理。
应用题的背景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在经常以简单题做铺垫,使他们学会对背景材料的分析,进而进一步理解复杂的背景材料。
三、结语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由于我国基础课程不断进行着深入改革,由目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去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们的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和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吻合。而应用题作为初中生了解数学应用的一个主要的渠道,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因此,下面将对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一、应用题教学实际情况
由于以往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学生过于重视教材,而忽视生活。进而导致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对于应用题的背景以及情景不是十分熟悉,教师经常会抱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其实,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学生阅读能力真的不行,而是因为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所导致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解答那些文字较多的应用题时,通常不知道如何去对其进行分析,找出题中重要的数量关系,不知道如何将实际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由于之前教师一直比较注重教授知识还有解题方面,比较忽视采取实践性活动去开展教学,并且以往教材也缺少这方面的内容,缺乏实践性活动,同时部分应用题素材十分陈旧,无法和现在的实际生活之间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十分无聊,还有就是因为就是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应用题教学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觉得应用题描述文字较多,分析起来十分麻烦,课堂效率较低。并且应用题解题能力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形成,在以前考试当中所长比重较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简略应用题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并且没有当做专题对其进行学法指引,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得到训练,进而应用题解题能力普遍较差。
二、初中应用题教学设计
1.题中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把应用题当中的重要信息转变成数学计算当中的数据来源,在阅读应用题时,实际上是学生对语言进行认知的一个程序,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记忆力,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对题目进行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推理。通过对给出的题目进行阅读,分析题中给出的一直条件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随后针对自己所掌握知识中的相关原理和公式以及思维对其进行判断,然后选择对应的解题方式。教师在引领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要根据相应的逻辑思维去进行,引导学生在题目当中找到已知和未知的条件,随后逐渐讲解解题的思路以及详细步骤,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解题步骤。
2.形成数学建模意识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学生在形成建模意识后,解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进而整整的理解应用题具体的解题步骤。并且通过建模的方式既能够给学生们解决眼前问题提供帮助,同时能够进一步扩宽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并且对于学生应用解题思路方面十分有力。但是想要培养学生们的建模意识,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有关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们综合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形成建模意识之后,学生就可以在解题的过程当找到解题的基本思路,将问题解答出来,进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
3.针对教学内容对应用题进行补充
在初中课本当中,列方程和不等式解应用题占有较大比重,别的知识的应用题所占比重较小,很多学生对于基本列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方式掌握的比较牢固,对于别的种类的应用题掌握较少。所以,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以及根本方法进行学习之后,应该适当补充一定的应用题。利用增加应用题的方式,指引学生应该注重实际,关注社会。
例如,教师在讲解旋转体圆锥这一课程时,在讲解完其概念和性质之后,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联系,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在半径是30米的圆形广场中心,设置照明设备,光射到地面上显示圆锥形,并且轴截面的顶角是120度,如果想要光源刚搞能够照射到广场的每个角落,那么其高度最低为多少米。通过补充应用题能够扩大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使其具备解决各种应用题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们的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培养。而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又属于比较难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恰当的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教育措施;
就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就是数学,而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好的引导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铺垫作用。
一、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不足
解答应用题的重点就在于透彻剖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对题中内容的每句话提供的知识点进行统一整合,最后完成利用“数学公式+数学思维=解题”的过程。一些教学时间长得小学老师比较守旧,仍旧完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题的类型式教学。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思考,减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具开放性。除此之外,老师过分重视解题的教学性,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动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导致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经验,自行在实践中摸索问题的处理能力。
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注重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多利用实际生活例子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在课上展开学习小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例题,以小组的形式编制一道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关联的应用题,在课堂上小组互换题目解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编制题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应用题内容的真实性和对学生的解题信心有很大帮助,学生容易理解题目结构的联系性,更加有兴趣去感知数学的存在感。教师要不断地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应用,通过组织变化为应用题。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活经验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降低了难度。
(二)注重课堂上的练习和巩固
针对现在小学教材的设计理念,例题和练习题量相对较少,而教材中提供的练习题解题思路多与例题完全相同。“换汤不换药”的练习题对于巩固知识效果上作用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在网上多下载些相关例题,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多做练习题比教师对知识点重复讲解多次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练习题具有理论依据固定但类型不固定的特点,教师在找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类型不固定的特点。全方面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知识点环绕学习,从而锻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联系性的能力。
(三)强调解题方法开放性能
培养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是数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在数学应用题计算上,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而不是解题结果。同时教师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方式。每个问题的解题方法绝对不是单一的,学生可自行选择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计算题目。这样的开放式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考虑问题要多角度性分析。
结语:
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教学方法做了简要论述。高年数学应用题学习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重点的知识内容。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向,注重孩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引导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晋升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就更应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初中数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种非常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但与此同时,应用题又由于实践性强,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而且考察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有一定难度,需要非常重视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应用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数学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考查实际问题、抛物线问题、概率统计问题等类型的数学应用题,其中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增长率、利率、营销问题、利润的大小问题是考查的重点,数学的知识点集中于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关系,统计学原理等方面,因此可知,数学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侧重点,不断地加强数学应用题的练习、讲解、分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顺应新课标的教学发展原则。
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选题范围更加广泛,相对于原教材而言,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对于应用题,选材范围更加多元化,更加广泛,从建筑、农业、人口等实际相关的产业中的现实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节电、节能等的生活小问题,甚至于微观世界中的高速粒子运动、宇宙之中行星的运转都成为取材材料。同时,选材更加社会化,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如银行存款利率、篮球比赛成绩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选材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充分利用表格、图画、对话、故事等多种方式,使应用题也变得生动直观、形象有趣,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一)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害怕解答应用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对自己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要从基础抓起,由浅入深。简单的应用题语言简单、直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容易解答题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我们还可以从中进行拓展,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以后解决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初中数学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就必须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既然新课标教材应用题题材社会化,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材料,以加强对数学中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改变学生的“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错误观点。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建立真实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所授内容与现实生活形成交叉,从而使学生注重积累生活材料,积极利用课堂解答数学应用题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三)注重“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是以文字为基础组织的,因此,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重视对文字的理解。所谓阅读应用题题干,就是对原有材料进行提取、加工、重组和概括,以获取有用信息。。由于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文字也较冗长,很多学生会一目十行地大概看一下题目,囫囵吞枣,造成题意曲解,解题失误。因此,解答应用题之前必须先仔细地阅读题目,只有通读全题,对题目才能够有正确理解的可能。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数量关系以及解题的思路。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相信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建模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其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又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局限性,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不是很高,而这个阶段的数学建模是基础性的,有利于将来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强调结果的对与错,更应侧重于解题过程的分析,仔细、耐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教学生如何用数学问题来表达实际问题,从而学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王家里在装修,他去商店买灯,商店里现有功率分别为100瓦的白炽灯和40瓦的节能灯,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元和32元。它们的照明效果和使用效果都一样,已知小王家所在地的电价为每度0.5元,试问当这两种灯的使用寿命超过多长时间时,小王选择节能灯才合算。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求他们先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首先让他们弄清这两种灯的用电量该如何计算,接着是要弄明白这两种灯的售价在选择灯时有什么作用。经过对所有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就能总结出选择灯的标准是电费与灯的售价之和最少,最后完成解答,设使用寿命为x小时,建立2+0.5×0.1×x>32+0.5×0.04×x的不等式。
总结
总而言之,解答初中数学应用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奇.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究[J].文理导航,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