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时间:2023-05-31 09:1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第1篇

   2022元宵节的活动方案模板

  一、xx年元宵节活动时间:xx年(正月十一)---(正月十五)

  二、xx年元宵节活动主题:红红火火新世纪、热热闹闹吃元宵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一:过年七天乐 元宵也快乐

  正常商品88折后满100元,棉鞋、棉服类5折、特价、削价品满200元,化妆品95折满100元(超市商品不打折满88元(参与会员卡积分),)送4.50元汤圆1包,满200元送2包,限单张小票,多买多送,以此类推,限量1000名。

  (黄白金、名烟酒、手机不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二:庆团圆吃元宵 开门见礼送红包

  活动期间,对每天进店前100名顾客免费分发红包,红包内有免费“元宵券”一张,顾客凭红包内元宵小票+满10元以上的购物小票,到服务台领取元宵。

  活动三: 正月十五元宵灯谜会 有奖灯谜猜!猜!猜!

  正月十一——正月十五期间,在各楼层均开辟悬挂灯谜,来新世纪的'顾客无论是否购物,均可参与猜谜,凡猜中即有奖品一份,猜中谜底的顾客请到总服务台按编号对证领取奖品。

  游戏规则及兑奖办法:

  1.必须由本人将谜底贴于谜面之上。

  2.按编号对证确认后方可领取。

  3.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学生证、驾驶证等)登记后方可领取,每证限领3份。

  卖场内外装饰计划:

  1.元宵节灯谜会印刷灯谜条8000-10000张

  2.跨路彩虹拱门1个(红红火火新世纪、热热闹闹吃元宵)

  3.灯谜会的布置:灯谜10000条

  4.电视台、气象局广告

  5.手机短信(全县用户)

  6.彩色宣传单10000份

  7.吊挂写真看板:一楼东、圆门、南门共3块

  8.超市布置元宵节的氛围

  9.超市布置“元宵美食街”

  10.条幅:

  ①正月十五元宵灯谜会 有奖灯谜猜!猜!猜!

  ②庆团圆吃元宵 开门见礼送红包

  ③过年七天乐 元宵也快乐

  ④热热闹闹吃元宵红红火火新世纪

  ⑤我陪爸爸妈妈逛新世纪有奖征文大赛(正月初六始――正月二十止)

  11.活动看板:大看板2块,小看板12块,一拉宝10块

  12.一楼玻璃门贴红装饰。

  2022元宵节的活动方案模板

  一、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3日(周六上午9:30)

  二、活动节日分析: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传统的活动项目有吃汤圆、赏花灯、猜字谜等蕴含着团圆甜蜜,吉祥幸福的内涵,因此我们的活动跟元宵有关,让孩子们体味节日的浓浓气氛并能够了解其传统文化,同时借助大红灯笼高高挂,猜字谜等传统活动来助兴。

  三、活动目的:

  春节过后“家人”共团圆,舍小家来顾大家,一家人男女老少,孩子家长老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度元宵佳节,让孩子体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爱的教育。

  四、活动内容:

  1、猜灯谜(提前准备若干灯谜,书写并悬挂于操场门厅两侧)

  2、亲子齐动手做汤圆(根据人员情况而定,最好是集体)

  3、书写心愿卡片

  4、吃汤圆

  五、活动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提前备好活动需要的材料(灯笼、心愿卡片、红线绳(窄的彩带)、彩旗、大红色卡纸、粉色卡纸、打孔器(小)每班配备一个

  2、周三中午集体教研,交待活动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3、各班根据情况领取活动需要材料并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许愿卡片,裁好并打孔穿线。

  4、各班通过飞信给家长下发通知。

  5、让孩子提前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教会孩子歌曲《卖汤圆》、教授与元宵节有关的教育活动(手工制作 绘画 剪纸 )

  备注:1、材料购买完后,每班派一名老师参与大环境的创设,彩旗悬挂、灯笼悬挂、及窗花的张贴

  2、心愿卡悬挂位置分布:朵朵班、苗一(办公室门口)苗二、三、(二楼餐厅)

第2篇

关键词:灯彩,形式美,功能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lantern, history, is passed down as Chinese ancient folk art, has the very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more prominent, w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protection.

Keywords: lanter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J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道元春回家省亲后,曾赠送了一个灯谜给正在热火朝天猜灯谜的贾家小姐们猜,灯上面的谜题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谜底是爆竹。其中对此彩灯的描写到,“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猜灯谜这个传统游戏的流行可见一斑。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虐的文化游戏。谜语放在灯上,供人猜射,最先开始于南宋,每到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是依附于灯彩上的一种娱乐,而灯彩艺术的发展也依赖着这种游戏的传播与传承。

灯彩在民间也叫“花灯”。多在传统节日,婚寿吉庆之时悬挂,以烘托喜庆气氛。它既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民间灯彩最初是由皇宫的灯彩发展而来的,而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时间约为汉地,而关于元宵节张灯的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祭司说,道家说和佛教说。中国的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各个时期各个朝代,流行的灯彩当然各不相同。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在唐宋举行盛大的灯节活动中,涌现了一批豪华精致的灯彩。据文献记载,唐宋灯彩主要有:灯轮,灯树,灯楼,灯牌,灯笼,灯俾,松脂灯(又叫孔明灯),灯山,灯球,走马灯等。元朝的谢总可就写过《水灯》《雪灯》《走马灯》《莲灯》《天灯》《书灯》等多首咏灯诗。在明清时期流行的有墨纱灯,夹纱灯,满堂红,尤其是冰灯等等,如果从有记载的南朝到清朝为止,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民间的灯彩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所以民间灯彩也会有差异,比如有甘肃面灯是为了卜旱涝,江苏的放河灯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而南方地区一直流行着舞龙灯的习俗等,无论什么形式的灯彩,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福建泉州灯彩和湘西凤凰花灯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灯彩。

首先,福建泉州的灯彩最早流行于南宋时期,当时福州的花灯就有“晃耀夺目,爽侧心目”的说法。随后泉州又有“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美誉。泉州灯市上的花灯不胜枚举。卖花灯的也各种各样,有拎着的,有用竹竿抬着的,有挂着在树上的。走起路来,只见花灯移动,不见人影移动。泉州灯彩在制作工艺上,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分为木质骨架,铁丝扎骨,竹篾扎骨几种。工艺相当的复杂,犹如江南的园林,小巧而别致,艳丽而推脱,实为自成一家。

湘西凤凰花灯的制作室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凤凰花灯只要原材料是竹片,篾条,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草虫鸟,用具等形象,然后再糊上皮纸,施上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春节时就会放灯,耍灯,纸扎偶的狮子头,龙头,蚌壳,虾子,云朵,盆花等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耍龙灯最为流行,有一种龙灯主色调为青莲色,配上中国红,古朴而大方,夸张的眼睛和嘴巴是龙所特有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嘴巴适可以活动的,象征着能驱魔辟邪,给人们带来安详与丰收。整个龙头造型生动,惟妙惟肖,用色大胆而古朴,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当地民俗文化。如今,花灯中形形的现代光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油烛火源,凤凰这个古城的花灯将变得极其珍贵。

从这两个地方的灯彩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繁衍出不同的民俗文化,各个地方的灯彩便大不相同,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长河里争奇斗艳,各放异彩,这种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也局限着艺术形式。各地的灯彩的制作都是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而材料便限制了灯彩的艺术形式,也就产生了灯彩的多样性。

宫灯当时是作为皇宫的照明用具,随着经济的发展,皇家贵族开始享受追求,宫廷生活异常奢侈,人们开始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当时统治阶级宣扬元宵节张灯,提倡民间制灯,是为了粉饰太平,维护其统治。也正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支持,才能使民间灯彩艺术如火如荼的展开,灯彩的审美功能也飞快的发展起来,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灯彩都开始崭露头角,灯彩也由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发展处一种新的功能――娱乐功能。很多地区,灯彩已经不是为了照明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而是为了娱乐,玩耍。可见,灯彩主要功能有照明,欣赏和娱乐。我认为如果主要按功能爱划分灯彩的形式美的种类,也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做照明的用的。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大红灯笼,只是竹篾,砂纸等制作而成的。它的工艺相对简单,主要是起照明作用,所以去掉了繁枝末节。其次,是以欣赏为主要功能的灯彩,它的造型独特,制作工艺复杂,一般都集中的艺人全部精力,他们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和审美心理,像这种灯彩的价值都很高,尤其是它的审美价值,能抓住欣赏者的眼球,形式美是其主要价值。

灯彩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在隆重的婚庆节日才会大量张灯。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对大观园元宵节时张灯的描写“贾妃下舆登舟,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上下争辉,水天焕色,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这一段描写精彩的呈现了古代人们在喜庆日子张灯的情况,如今这一风俗习惯却只在少数地方保留了下来,实为可惜从事手工制作灯彩的艺人也为少数,希望这种灯彩和灯彩文化能得以传承。

注释:

1, 引自《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作者冯其庸)第351页第二段

2, 引自《中国民间美术》(作者易心,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6页第2段第一句话。

3, 引自《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作者冯其庸)第270页第2段

参考文献:

《中国民间美术》(作者易心,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作者冯其庸)

第3篇

昔日花灯畅销全国

三兆村全村95%的人家都会做灯笼,凭着祖上留下的好手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灯笼产业让村民人人就业,户户增收,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三兆村灯笼不仅享誉西北五省区,而且成了全国的知名品牌。

每到过年时,村里总是车水马龙,一车车的三兆灯笼就这样被南来北往的汽车送往全国各地,“灯笼村”的美誉随着大货车名扬四海。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灯笼村”更是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产品还远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每年从元旦到正月十五,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前来定货的客商人络绎不绝。全村的人都在热心于花灯的设计与制作,也因此三兆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灯笼出售。

前几年腊月时的三兆村,站在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各家门前挂着各种样式的灯笼。各家各户门口都安装着样式不同的广告灯牌,内容均为制作和订做宫灯。插架子、砸灯布、贴云纹、牵金丝、印花、粘须……做一只灯笼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不论大人、小孩;熟练的、手巧的,只要是能派上手的,绝不会在屋里闲着,即使是互相聊天,手中也拿着一个正在制作的灯笼。扎灯笼,心细、勤快,肯花工夫的话,一晚上扎50个小灯笼不成问题。

以前那种红红火火的做灯笼场面,如今已冷冷清清了。按说这段时间正是灯笼制作的最佳时节,但是在做灯笼的村民脸上,记者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无奈。面对去年冷清的灯笼市场,有些村民已经放弃了这个传统的手艺活。

村民杨兴利说:“原来忙的时候,即使雇五个人也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量,只好能做多少算多少。因此,村里人的收入来源大多靠着那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在那时,做灯笼是所有三兆人发财致富的期望。三兆灯笼当年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如今的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但是随着新观念的冲击,这几年的三兆灯笼成千上万的滞留在了村里,它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与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截然相反的路。”

产品单一门前冷落

自从2005年过后,“三兆花灯”逐渐走向越来越难卖的尴尬境地。2008年春节期间,一对直径30厘米的灯笼价格低到了15元都少人问津。可是在周围一些批发市场里,来自浙江、广东、河北、湖北的灯笼却卖得红红火火。手捧“金饭碗”的三兆村村民一时间不知道以后要靠什么吃饭。

20多年来,村民呼延雨泽靠着这门手艺维持生活,供孩子读书,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但这两年花灯的滞销让他异常发愁。“我家去年做了8000多只传统圆灯笼,最后只卖出去了3000多只灯,连成本都没收回来。”为了做灯,他家光买钢丝、布料等原材料就投资了7万元。做灯的时候遇上钢材涨价,可卖灯笼的时候钢价又掉了。客户给不上价,原材料两头吃亏。这样下来一个灯笼还赚不到1元钱。加上大量南方的灯笼和电子灯笼涌进市场,人家不像他们是手工制作,用料也不如他们的好,同等规格的都比他们的灯笼小,但是南方灯笼售价便宜,花样多,大多数买灯的人一听人家价格便宜,连他的灯看都不看。

经历了市场惨败,三兆村人开始反思。经过仔细分析市场行情,他们查找出了三兆花灯在市场上被冷落的原因。一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村民曾走出家门去广东、江浙等地,边制作边销售,他们虽然带回了大把现钞,却也同时把工艺和技术留在了当地;二是制作花灯所需的丝绸等原材料都要外购,成本自然加大;三是花灯样式过于单一、陈旧,跟不上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四是花灯的设计、制作、销售仍是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缺乏统一的组织性,市场竞争力差;五是品牌保护意识薄弱,致使冒牌产品大行其市。

新式灯笼抢占市场

尽管这几年三兆村里很多做灯的人都赔了钱,可仍有村民赚了钱。村民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提起自家的灯笼开心地合不拢嘴。为什么在村里人都为灯笼发愁时,老陈家的生意却红火呢?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乐呵呵地说:“因为工艺造型灯为我家带来了好运。”

陈胜安家的门楼上立着一匹活灵活现的“骏马”,这是他专门扎的大型工艺灯。每年春节期间西安小雁塔、长安区以及不少企业里的大型工艺灯都出自他家。就连情人节在西安东大街上的浪漫“心”型工艺灯也是他家做的。

做大型宫灯,非一两个人能完成,陈胜安身后有一个三家联合组建的制灯团队。儿子负责设计,陈胜安进购材料和跑销路,两个侄子负责搭架子,老伴和侄媳妇等女眷负责裱糊。三家联合经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艺灯都是临时定做,工期很紧,干活的时候经常要通宵达旦。他们做的众多大型工艺灯中有一个卡通老虎灯,就是全家熬了三个通宵的杰作。

因为造型新颖、工艺出众,每逢过年期间陈胜安家的订单一直不断。“后来订货的客户太多,到农历年底,我们就不敢再接活了。”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说,因为人手不够,场地太小,他们把很多上门的生意都推掉了。陈胜安家的灯笼生产场地是家里4分空地的院子,这在整个三兆村也算得上是“大院”了,但是活多的时候还是没地方搁,只能堆在门前的路上。

三兆村村委会副主任呼宝民告诉记者,为了让“三兆花灯”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他们打算成立股份公司,借鉴南方公司先进的生产模式,分工协作,产、供、销各负其责。并且聘请专业技师到村里传授工艺技术、现场培训。通过市场调研,他们今后将侧重生产“异型彩灯,大型宫灯、喜庆灯、礼品灯、工艺灯、六角灯、八角灯、孔明灯、河灯”等灯笼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第4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手工操作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对各种形态、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作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手工创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我园把开展手工创作活动作为办园特色。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

一、折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在折纸手工活动中,折双三角形,步骤多,讲解烦琐,幼儿难理解。我就针对幼儿记忆力强又喜欢念儿歌的特点,将讲解步骤编成简短的儿歌教授:“正方形纸变魔术,上边下边碰碰头,变出一个长方形;短边短边碰碰头,变个双层正方形;手指顶住尖尖角,拉出一个小三角,反面尖角顶一下,又出一个小三角。瞧!我的

小手多能干,双三角形折好啦!”孩子们一边高兴地跟着我念儿歌一边折双三角,很快掌握了方法。我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又如,在用厚纸制作物体基本形体的活动中,我示范将一个圆柱体的纸盒上面粘贴的弯曲的细纸条变成了可爱的小桶,在圆柱体纸盒的一边粘贴上弯曲的细纸条就变成了小茶杯;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纸盒还可以当作小动物的头和身体进行上下粘贴,贴上尾巴、眼睛、耳朵、鼻子、胡须等就变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动物。再让幼儿们用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即可制作出各种家电,如电视机、冰箱、微波炉等。制作出“电视机”后,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屏幕和各种功能开关,为作品装饰、增色,再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孩子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有立体感的画面。然后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展览区,如有趣的动物园、漂亮的家居设施、神奇的机器人等,让孩子们欣赏,或与孩子们一起利用这些作品来表演童话剧、做游戏等,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制作欲望,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在“快乐的六一”“我们真快乐”的活动中,当小朋友们制作的“花灯”“彩色灯笼”“气球”“动物挂饰”一串串挂起来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为自己鼓掌。通过一次次的手工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手工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我们还利用幼儿“作品”的欣赏和讲评活动,提高孩子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的能力,也可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剪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结合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陈列一些有关手工方面的书籍、图片和各种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剪纸品等供幼儿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到手工活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同时投放一些色彩鲜艳的纸制品,引导、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尝试着折折、撕撕、剪剪,初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活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手工活动课上,先让孩子随意剪,将随意剪的纸条看作做饭的调料;然后剪短直线:如薯条等;最后剪长直线:如面条、粉丝等;剪短曲线:如毛毛虫等;剪长曲线:如小路、小蛇等;剪螺旋线:如蚊香等。剪出的图形除了是线条外还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或一些轮廓较简单、形象较模糊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引导孩子们先确立制作意图后再剪,剪好后的图形放在一张白纸或彩纸上贴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区域活动时启发幼儿在旧图书上找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图画书”。新年到了,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我教幼儿学剪窗花,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班级大多数幼儿剪得较好,只有个别幼儿剪碎了,其他幼儿都剪出了有规则的图案,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由此可见,在剪纸过程中幼儿的手脑并用,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三、与家长携手开展幼儿的手工活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手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会给老师以启发、灵感,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手工活动时要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手工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幼儿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而来自家长的物质材料的支持是最便利、最直接的。我们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活动,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创造的意识。家长利用职业的特点和便利条件,为孩子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比如,在“我的美丽花儿”的主题活动中,手工技能较好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了好几幅与之相关的壁挂作品,且带来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手工技能操作的资料,如:折花、泥塑花、剪窗花等的图书及制作步骤图片,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廊环境也得以丰富多彩,促进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激情。又如,在元宵节制作花灯活动中,我发现每位家长都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地在和孩子精心创作各种样子的花灯,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另外,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有的是用饮料瓶做成望远镜,有的是用厚纸片做成的精美拖鞋,有的是用可乐瓶做成的不倒翁……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园的手工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手工活动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石塔湖小学幼儿园)

第5篇

“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时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可见其延绵已久。

远古时期,每逢祭祀时节,人们在身体上绘上图腾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中神兽动作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神奇的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大傩”,是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舞蹈。《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鬼仪式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盛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了杂戏表演。这一古老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西北许多地方都要举行盛大的社火活动。

中卫社火 市民的狂欢

2011年2月4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也是立春之日,阳光格外明媚。听说中卫市春节期间有社火表演,我们便于早上8点从银川市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了中卫市市中心。

只见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地挤站在鼓楼周围的道路两边。人们在零下10℃左右的料峭春寒中饶有兴致地观赏着一支支社火队的精彩表演。

中卫的社火种类主要有:秧歌、腰鼓、彩绸舞、舞狮、舞龙、花束舞、蚌壳舞、跑旱船、赶“毛驴”、抬花轿、推独轮车、大头娃娃等。表演社火的人们浓妆艳抹,服装鲜艳夺目,把街道点缀得五彩缤纷、春意盎然。

每个乡镇的社火队都由装扮漂亮的彩车及旗队引领,浩浩荡荡,气势宏大。彩车上摆放有硕大的锣鼓,男女锣鼓手们使出全身力气,把锣鼓敲打得震天动地。负责接社火的中卫市春节文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候在鼓楼前,点燃了一串又一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并备好了美酒等,热情地迎接一支又一支社火队登场。一时间,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把这里变成了欢乐沸腾的海洋。

一直忙碌在社火现场的中卫市文化馆馆长陈卫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春节社火活动已经坚持了20多年了,不办好社火,人民群众不答应!今年从大年初一到初三,天天有五六个乡镇及单位的社火队表演。每个大型社火队里又有各种类型的小社火队,每天早上9时半开始,直到中午1时许才结束。我们全市共有17支社火队,今天来表演的仅仅是一部分。到正月十五还有大规模的展演,并且举行评比及颁奖活动,那才叫精彩和热闹呢!”

隆德社火 别具风格

2月15日(正月十三)清晨,我们随同隆德县县委副书记田育林、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董玉科、文化馆张馆长等,一起来到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了解元宵节社火的准备情况。

当我们来到和平村的村部院子里时,村里社火队的群众已经在这里进行着预演准备。有的站在雪地里热火朝天地练习锣鼓,有的在室内紧张地化妆,或是打理五彩缤纷的旱船、毛驴、狮子等社火道具。经询问得知,村里的社火队有旱船、毛驴、秧歌、舞狮等。一位化好了妆、头戴红花的漂亮小姑娘告诉我们,她是旱船队的,今年13岁,正在上初一。旱船队共有10位女孩,年龄在13岁~18岁之间,全是村里的初中生或高中生。我们问:“旱船队共有几条船?”她回答说:“4条船,2个艄公,8个人驾船。”我们不解地问:“不是只有4条船吗?”她笑着说:“花船看上去轻巧,其实背在肩膀上可沉了,路长了就走不动,需要2个人轮换。”的确,细看那些旱船,是以木条、竹条扎框架,用彩绸、花朵做船舱,再以布匹包裹船围,貌似轻盈,其实很有分量,表演起来是很辛苦的。可中学生们说,参加社火表演挺有意思的,每年寒假她们都自愿参加。

张馆长抓紧时间为扮演“议程官”的一位中年村民指点动作。所谓的“议程官”是隆德社火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民间称其为“说诗的”,也称“春官”。他们相当于社火队的领队,起着引领、鼓动、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和平村的这位“议程官”脸戴大黑胡子、反穿山羊皮袄、头戴黑礼帽、手拿诸葛亮的鹅毛大扇,很是神气。和平村的社火队出发后,“议程官”站在打头的彩车上,每到一处,都摇着扇子、挥着喇叭,大声地说议程,即新春祝福之类的吉祥话语。所谓“说议程”,据《隆德民间艺术》一书中介绍:“指迎春时说的春官词,是流行于六盘山民间社火团体的一种文化表演形式。词句为春官扮演者触景生情、风物譬喻、随口呵成。”议程词大多通俗易懂、诙谐风趣。如“新农村,修得洋,红砖白瓦粉白墙。招财进宝大吉祥,祖辈儿孙状元郎”,以及“走过大街串小巷,农民生活大变样。高门楼子粉白墙,人人穿的好衣裳”(隆德县毛国秀收集)。

不大一会儿,和平村的社火队准备就绪,演员们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跟随着装饰有“闹元宵”字样的大型彩车拥上公路,踩着积雪浩浩荡荡地向社火表演的街道进发。一路上,到处是身穿新衣、争先恐后前去看热闹的男女老少。每当社火队经过村民住宅时,主人都会出来点燃鞭炮,热情迎接。有人告知这叫“接社火”,是隆德民间社火活动的一个不成文的礼仪习俗。无论是农家,还是商家、单位都会主动地“接社火”。迎接形式不仅是燃放鞭炮,有的还要给社火队“挂红”,即给社火队的彩车、演员及所扮演的狮子等搭上红绸被面,以示欢迎和嘉奖。有的还准备了烟酒、糖果等礼物,赠送给社火队。这里的人们视社火队的拜年为送吉祥,为此,社火队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人们的热情接待。

我们跟随着人流来到沙塘镇的中心街道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尽管只是一个乡镇的社火展演,却颇具规模,非常隆重。我们在喧闹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不仅欣赏到了一系列传统的社火表演,还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高台社火。所谓“高台社火”,据《隆德民间艺术》一书介绍:“高台,宋代就有四人抬神以游的记载,后衍化为多人高台‘造型戏文’以娱神。”就是说,最早,高台是由多人抬举神像的一种轿子,俗称“神轿”。神轿里供奉有神仙,人们抬着神轿沿着山路到各家拜年,意在祈福驱灾。继而发展成多人抬举的古装戏剧人物造型。而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已由人抬演变为车载。我们所见到的高台社火,就是搭建在三轮农用机车或卡车上的数米高的架子上的古装人物造型,亦包含着为民祈福送吉祥之寓意。高台是这里最具特色的社火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民间智慧的艺术结晶,近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看到我们对神奇的高台社火如此感兴趣,张馆长决定带我们去温堡乡的高台社火制作现场观摩。

高台社火 民间艺术的奇葩

2月15日(正月十三)下午,我们一行来到温堡乡敬老院,只见院里停放有两台农用车辆,几位农民正站在车厢里,往钢管架子上点缀鲜艳夺目的人造红花绿叶等物件,车厢四周已经被彩绘的布匹及粉红色的窗纱等装饰一新。

72岁的敬老院院长杜志和向我们介绍了他制作的《李彦贵卖水》。他所装的这一高台到县上展演时,要在扁担的中间安置一个孩子,还要在扁担的两头各安置一个小女孩儿。可是,看上去细溜溜的扁担上又如何能站立3个小孩儿呢?张馆长解释道:“这些站人的部位全都是用钢筋、钢管焊接的铁芯子,其钢架会固定在车厢板上,非常结实。踏脚的地方装有踏板,人物的腰部有钢圈固定。到时候,孩子站在钢圈里,再穿上宽松的戏装,加上花花草草的装饰,就会把这些防护设施遮盖起来。从外面看,似乎是悬空站在扁担上的,其实惊而不险。以此类推,云彩上站立的天女撒花、月亮上站立的嫦娥、芭蕉扇上的孙悟空,都是这样组装出来的。”

张馆长告诉我们:“这些彩车上的花卉等装饰物大多是群众自己购置的,每年不断更新。村里还有一家人,能够手工制作高台社火。”说着,他把我们带到了杜堡村的杜汉义老人家。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几间低矮的土房,狭小的院落。然而,就是在这个简陋的小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一匹被装饰一新、后蹄腾空、栩栩如生的黑马模型。这匹威武雄壮的高头大马如真马般大小,全身乌黑,双目明亮,马脖子上还有铜钱纹样的红色和橘黄色布艺装饰,并挂着银光闪闪的马铃铛等饰品,马头更是被红红绿绿的绣球、彩带装饰得喜气洋洋,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大型工艺美术品。张馆长告诉我们,杜汉义家是制作高台马社火的传承世家之一,一家三代都会制作并表演社火。在制作现场,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一家人。杜汉义介绍说,从腊月开始,他家老老少少就忙着制作高台马社火了。所谓“高台马社火”,是高台和马社火的组合。马社火也是隆德县社火的一大特色,即在马背上表演的社火。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里用来农耕和运输的马匹越来越少,马社火也随之趋于绝迹。于是,他家今年人工制作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黑马,把高台和马社火合二为一,主题为《花木兰挂帅》。今年制作的这匹黑骏马,在构造及装饰上都下了工夫。高台架子约2米多高,马1.5米高,再坐上一个人,要保持在4.8米的高度以内,不能碰上电线。马脊背及马的腹部都留有圆孔,用于连接固定马鞍及高台和车厢底盘。马匹的空心框架是用木头做的,轮廓是用包装箱的纸板包成的,马身子的皮毛是用黑色平绒布包裹而成的,逼真的马铃铛是用鸡蛋壳包上银色锡纸做成的,炯炯有神的马眼睛是用两个旧灯泡刷上黑漆做的……看着这些巧夺天工、精致秀美的古装道具,在场的人无不惊叹。正如张馆长所介绍的那样:隆德社火汇集了民间各种艺术精华。在造型制作工艺上,有木工雕刻、绘画、剪纸、刺绣、铁艺、纸扎、布扎等。在表现题材上,将神话传说、戏剧、秦腔等元素也融入其中。

高跷世家和民居年俗

看完杜堡村的人们制作高台社火的感人场面,张馆长又带我们去看同村的一个高跷世家。这家的主人叫辛仁权,其叔叔辛康太也在场,今年70多岁,均擅长踩高跷。据介绍,他们家爷爷辈的传承人有4人,叔叔辈的传承人有11人,到现在孙子辈的传承人有14人。其中,他的儿子辛昌盛是年轻人中比较突出的一个,3岁就开始跟着大人练习踩高跷了,今年25岁,已经有了22年的踩高跷历史。辛康太老人娓娓道来:他从年轻时就好踩高跷,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建设兵团时,他跟河北人学过踩高跷。后来传给了儿子、侄子,现在,孙子们也都学会了踩高跷。尤其让他感慨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脑子活、肯钻研,能变出好多花样来。过去他们踩高跷时,木棍绑在膝盖以上,只能直着腿走,膝盖不能打弯,也不会跳桌子、上凳子。可是他的孙子们把棍子只绑到膝盖部位,使得腿部伸缩、弯曲自如。再经过刻苦练习,还能进行跳跃、交叉、跳桌子、上板凳等高难度动作。

不一会儿,孙子辈的辛昌盛、辛柯等几位年轻人也都来到院里演练踩高跷。22岁的辛柯现在在重庆科创职业学校学习通信工程,在离开家乡出去上学的这段日子里,他还有幸学到了外地的一些高跷技巧。趁学校还没开学,要好好训练,准备过两天到县上去参加社火大赛。随后,几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身穿长长的鲜艳戏服,脚踩高跷,或手拿彩扇,或挥着长烟锅,伴随咚咚作响的鼓点又是扭动,又是劲舞,还表演了跳桌子、走独木桥等惊险的高跷特技,让在场的人们大开眼界。

在温堡乡杜堡村及辛平村走家串户的实地调查中,我们还一路欣赏到了各家各户院门等处所展现的极富乡土气息的静态古老年俗文化景观。在山村小巷里,最靓丽醒目的莫过于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红灯笼和门板上张贴的红对联。很多人家的院门上还左右对称地贴有门神“秦琼”和“尉迟敬德”,这可是在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的景象。而且,有些农家的门楼侧面墙上还挂有一个插线香的小盒子,墙壁上留有一缕烟熏过的痕迹,旁边贴有“出入平安”或“抬头见喜”的红纸条。另外,我们在有些农户新居的门楼上还看到了这里特有的砖雕及其他民间艺术。有些人家在门楼的下方是狮子图案的砖雕地脚,在门楼上方的几个拐角处,则分别是“福、禄”或“耕、读”等字样的砖雕。有些人家新居的房脊上还装饰有鸽子等图案,有些则在住宅正面或外面粉白的墙上,彩绘有大幅的中国画《国色天香牡丹图》《红梅争艳图》、红色剪纸图案,以及《乡规民约・三字经》等大型书法作品和壁画等,使宁静祥和的山村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勃勃生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被如此发扬光大,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隆德果然名不虚传。

社火大赛 迭起

2月17日(正月十五),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隆德县2011年春节社火大赛”。

早上8时许,太阳刚露头,我们下榻的隆德宾馆的院子里就热闹了起来。这里共停放了5辆装有高台社火的彩车,恰好都是温堡乡杜堡村的。在《李彦贵卖水》的高台社火彩车前,恰好见到了化好戏妆的3个活泼可爱的小演员。据一位母亲讲,孩子凌晨1点就开始化妆,因为要在高台上站几个小时,为了避免上厕所,只给他们吃些干的。听后,我们不仅感动于高台社火之美,更为其背后的小演员们的辛苦付出而感动。

温堡乡的乡长罗永长亲临现场指挥着,他告诉我们,每年乡里和村里都给制作社火的家庭补贴一点经费,但大多数开支都是农民自家负担的,高台社火的车辆都是农民自己的,村民们办社火的积极性一直挺高。

不到10时,一辆辆高台社火的彩车准备完毕,整装待发。现场的教体局副局长董玉科介绍说,隆德社火有个民间习俗,动身时要举行“送社火”仪式。早先的社火是用来祭祀、娱神的,为此,每当村里的社火装好后,社火队先要到庙里敬神,在供桌上供奉烟、酒、线香、黄裱纸及果品等,还要举行祭拜仪式,意为请神灵上路,祈求神灵伴随着社火降福于民。现在,“送社火”的形式简化了许多:为社火车辆挂红,在地上撒上些白酒,并燃放鞭炮,以示敬神,祈盼神灵为民间送吉祥、送平安。在热烈的“送社火”的鞭炮声中,高台社火彩车队缓缓驶出了宾馆的院子,与街道上的社火队和观众会合成了一股热情的洪流。

上午10时整,阳光灿烂,“2011年春节社火大赛”正式开始。浩浩荡荡、五彩缤纷的社火队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行进了3个多小时。在这里,不仅有西北地区普遍流行的社火种类,人们还看到了扣人心弦的高跷表演,以及独特而久违了的叭喇鞭(有的地方称“霸王鞭”)等表演。

隆德社火中,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当属久负盛名的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台马社火”。当日,先后共展演了数十台精美绝伦的高台社火。每个高台社火都出自中国经典传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而丰富;寓意祥和,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所谓马社火,是由真马出场,扮演者身着古装,画有脸谱,或坐或站在马背上的社火表演形式。如《隆德民间艺术》一书中所言:“扮演者装扮成戏剧人物,骑在马上,作固定亮相动作,每队至少9人,前有灵官开道,气势雄浑。马社火起源于元末明初,表现蒙古民族习性,是汉蒙不同习俗的融合。”隆德曾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及屯田之地,有着饲养骡马的漫长历史。骡马曾是人们运输、耕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之一,过去,饲养量很大。骡马作为农户的亲密伙伴,马社火也应运而生。在春节时节,人们勾画出各种脸谱,在马背上演绎历史古装戏剧,人马同乐,充分体现了农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以及原始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据说,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这里的马社火特别盛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退耕还林,骡马饲养量逐年减少,马社火仅在一些村镇有少量遗存。而且,由于马匹越来越少,现在多以骡子装扮马社火。

马社火不愧为隆德社火的重头戏,一出场就在全场引起了轰动。被红绸子装扮一新的10匹骡马,雄纠纠、气昂昂、欢蹦乱跳地来到了观礼台前,只见每匹骡马都被三四个壮汉牵制、簇拥着。在马蹬上站立的演员均为男性,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古代戏服,脸上画有不同的脸谱,手持刀、剑等各种道具,威武雄壮,尽显阳刚之气。一时间,骡马在跳跃,观众在涌动,人们争相观看这人马和谐、共荣同乐的奇观。马社火的精彩展演,为大赛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把元宵节的社火大赛气氛推向了。

中午1时许,热烈而隆重的大赛和颁奖活动结束了,可是,民间自发的社火拜年活动并没有拉上帷幕,很多社火队余兴未尽,开始沿街到各商家、学校、宾馆、机关门前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以欢快的社火形式进行拜年巡演。

马社火的背后

社火大赛结束后,我们在隆德县教体局局长杨光祖的协助下,在该局马有福老师等人的陪同下,驱车从隆德县城赶往30多公里外的奠安乡新街村追踪调查马社火。下午4时许,我们在山里的公路上追赶上了凯旋而归的表演马社火的骡马队。据牵引骡马表演的村民郭忠生介绍,他们6人都是本地农民,年龄在40岁~50岁,专门负责牵拉并照顾骡马,拉的都是自己家的骡马,熟悉它们的习性,而骑马的表演者、装马社火的另有他人。当天凌晨1时,他们就把骡马赶了过来,在它们身上装扮红被面、红绣球,饮马、喂草、装马鞍等。由于骡马不适合用车运载,他们在凌晨3时左右就开始赶着装扮好的骡马步行去县城了。之所以步行,是为了让骡马的负担轻些。另外,“路上车多,喇叭一响,骡马容易受惊吓。我们跟着走,牲口还乖一些”。为了赴县城演出,人畜当天往返竟需要步行10多个小时。听郭忠生讲,这些骡马是不用专门训练的。每年从正月初五开始,各乡村都会来请,他们就拉着骡马去巡演马社火,直到正月二十三日(燎疳节)后才能结束,骡马们已经习惯了鞭炮声和锣鼓声,不会受惊吓。不过,表演时骡马站的时间偏长,有些就会尥蹶子,不耐烦、不好好配合。所以,上场时每匹骡马至少要有2人~3人牵引,有些脾性暴烈的骡马得要4个人牵引。另外,骡子的力气很大,性子烈,一般人不敢靠近。为了减弱它们的力气,不影响表演,前一天就要少喂些草料。原来,马社火的演出背后,不仅凝聚着农户的辛苦,也包含着农民们的智慧。

根据拉骡马人们的指引,我们又继续沿山路前行,寻找到了新街村里装扮马社火的人家。主人叫党国智,今年62岁。党国智说他从1981年就开始学着装马社火了。1984年以来,他装的马社火每年都会到县上参加表演。今年他装了10匹骡马、10位马社火人物,都是《唐明皇梦游月宫》这出戏中的角色。党国智告诉我们:马社火主要表现的是脸谱,画脸谱很费功夫。《唐明皇梦游月宫》中10个人物脸谱各不相同,装扮一个马社火人物需要20多分钟。今年装扮量大,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来了在奠安乡当干部的侄子当帮手。说话间,他还拿给我们一个纸张发黄的小本子,上面画有一幅幅神态各异的彩色手绘脸谱,都是他平时研习古代历史故事、传说故事及神话故事时创作并绘制的古典人物社火脸谱和秦腔脸谱。这是他多年来的心血积累,也是他的宝贝,更是他为马社火演员画脸谱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他的耳朵有点背。老伴解释说,那是被社火的鞭炮震的。即使如此,党国智仍然义无反顾地钟情于马社火。

天道酬勤。典安乡的马社火项目最终不负众望,得到了隆德县县委和县政府的嘉奖,获“2011年春节社火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别奖。此外,陈靳乡社火队的高台项目、山河乡的叭喇鞭项目获“2011年春节社火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奖。

“面灯”和“燎疳”

我们了解了马社火的背景,正要与党国智老人告辞时,却又看到另一景象:老伴和儿媳正在一边细心地搓着棉花捻子。马有福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在制作今晚的面灯呢!”原来,按照当地的习俗,元宵节这天,各家女人们会用荞面或玉米面等,加水和成面团,捏成直径四五厘米的小面碗,其边沿要捏出好看的花边。有些心灵手巧的女人,还会捏出12生肖形状的小面碗来,然后摆到笼屉里蒸熟,取出来晾凉待用;再用山野里捡来的细柴棍,折成牙签长短,裹上棉花,做成灯捻;之后,把捻子轻轻插入晾凉的小面碗中间,再注上少许清油,即当地出产的胡麻油。天黑掌灯时分,就可以点灯了。有些人家是按家庭人口,有几口人就点亮几盏灯。点灯时也有讲究,一是每人要事先指定好各自的面灯;二是一旦点亮后,不能吹气、扇风、挑动等,要让灯芯自然燃烧,结成灯花。最后,等清油燃烧完,要看谁的灯花结得最大,这将意味着谁今年最有福气,最有财气,万事如意。最后,面灯还可以食用。隆德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大人小孩都会一心期盼夜晚的到来,等待着将凝聚了美好期望的面灯燃亮,以及那火焰闪动、美丽灯花形成的快乐时刻。

在返回县城的车中,我们得知隆德的春节要等正月二十三的“燎疳”以后,才算全部结束。所谓“燎疳”,是指正月二十三这天夜晚,每家每户在门前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跳过火堆,以燎去病魔及厄运,“疳”则是指病。燎疳是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习俗,也有文人称之为大西北的“篝火节”。宁夏的银川、平罗、贺兰、永宁、灵武、盐池、中宁、中卫和固原等地也都有该民俗。

据介绍,夜幕降临后,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前堆起柴禾。过去,小孩们为了燎疳,白天会兴冲冲地背着背斗,到处去拾柴草、枯树枝、枯树叶当燃料。一来节省麦草,二来还有“各处捡来的柴草,能烧除各种疾病”的说法。后来,农村经济状况好了,人们用自家的麦草、秸秆等当燃料。再后来,城镇的居民家,因没有柴草,就以废纸板、废木料代替麦草作燃料。而现在,街上还有卖柴草的。等到晚上,万家篝火齐明,一座座火堆把院子、村子都照得红彤彤的,十分壮观。到了这天,有些大人还要抱着婴幼儿燎疳,体弱的老人们、疾病患者也被搀扶出家门,来到火堆边,哪怕用单腿燎一下也算是了却了一番燎去陈厄和晦气、消灾避祸的心愿。有些还会将除夕时贴上的对联、门神等扯下也投入火中一并点燃,随后再投入香裱、鞭炮、盐粒等,使得火堆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更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过去,有些家中的父辈,还会用木锨或铁锹铲起带火星的火堆灰烬,像扬场一般使劲洒向天空,并根据如烟花般绽放的火星形状,高喊着“麦子”“豆子”或“糜子”等,希翼来年五谷丰登。

正月二十三的“燎疳”为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意味着春节社火的落幕。

各地方社火

中国民间社火有陕西社火、山西社火、河南社火、青海社火等,其中以陕西社火和山西社火最具特色。

陕西社火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当这种艺术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又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在陕西,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有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明朗,紧三火紧张热烈。耍社火时,若在街上和其他村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礼让,暗则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